《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2

  【教学内容】

  1、复*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

  1、发声练*(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

  口琴练*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练*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 65|3·5|13 2|

  错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乐句 32|1 7|61 5|

  错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错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征集具有*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

《牧童短笛》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4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5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 (菁华5篇)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⒊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2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3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4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5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牧童》音乐教案 (菁华9篇)

《牧童》音乐教案1

  教案是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学生音课堂的音乐牧童谣教案,我们来看看。

  《牧童谣》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唱准每一个音

  教学准备:

  串铃、ppt、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1、聆听音乐《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谈感受。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第二四乐句向后退着走。引导学生一定按照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聆听《牧童谣》旋律。

  1、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的小牧童吹的曲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悠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教师分别在5632四个音处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谁记得老师都唱了哪些音?

  总结:歌曲中只有5632四个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师:这就是最具有我们*音乐特点的音乐。全曲只出现了四个音,却是那样的动听。5学*新的音2的手势并唱准。

  【设计意图】

  1、亲切而赋予感染力的笛子声把孩子们带入那淡淡的水墨画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清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辨别音高。

  2、识别音高,通过手势图以及反复聆听,唱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

  3、学*2的音高及手势。

  三、发声练*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632)那让我们用这个四个音来做个音乐游戏好不好?老师来唱:

  牧笛声声吹

  你们就唱:

  LU

  2、老师变

  牧笛声声吹学生变成:

  lu

  3师:请大家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4、师:我又变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5、加上手势演唱。提出要求:嘴张圆,身体自然坐直。小声演唱,唱准音高。出示图:的音6、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指着图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复练*高。

  师:小牧笛吹得是什么音呢?请你跟着老师唱一唱吧。

  先把乐句拆分练*,跟老师模唱短句:

  最后看着图把第二乐句完整第演唱下来。

  【设计意图】

  1、通过发声练*的演唱,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四个音反复进行模唱和构唱。在头脑中建立相对音高的概念。熟悉各个音的手势帮助学生唱准应高。

  2、学*正确的演唱姿势。为唱好歌曲做好准备。

  3、通过小绵羊位置的图片,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把握音准。

  四、学唱歌词

  1、过渡语:听到你们这么美的歌声,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唱的是什么?

  2、聆听范唱。(中速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复述歌词。

  3、出示歌片:介绍歌曲中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曲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

  4、出示乐谱:

  师: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个小节。请问哪几个小节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试着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满吗?跟老师接唱。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旋律,要求学根据老师的手势和乐谱的提示来完成后面的接唱。并且要求学生唱满时值。

  师唱:那斯那斯生唱:嗨

  【设计意图】结合歌词的演唱在运用中进一步学*乐谱。强调二分音符的时值。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记忆歌曲的结构。

  五、感受与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2、聆听范唱(稍快版本)

  师提问:跟刚才咱们演唱的有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也用这个快一些的速度来演唱一下,请你感受哪个速度更加能够表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

  3、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了,你们也和小牧童一样很快乐吗?我们怎么样能把歌曲唱的更快乐呢?谁有好的办法?

  4、加入串铃为歌曲伴奏。老师打出两种伴奏音型供学生选择。不出示伴奏谱。

  5、拓展提问:请问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们能试着唱一唱吗?(月亮和星星)结合幻灯片,创设安静祥和的情境。改写歌词进行演唱。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师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月亮的情境来呢?谁有好的办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们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用慢速度来演唱歌曲。

  7、师:谁来说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样子?(一闪一闪的)我们怎么表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为歌曲加上跳音来演唱。

  8、总结:教师用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进行演唱。引导学生用柔美的情绪慢速来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变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用快速度来表现太阳放光明,牧童喜欢青草地的热烈情绪,并加上打击乐的伴奏。将歌曲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通过歌词的改写,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牧童》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 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 三度音程练*。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 合唱练*。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牧童》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学*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第二、三乐句的旋律。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1.三度音程练*。

  (1)教师指导:老师弹奏一个音,学生向上唱一个三度音程,对演唱的音准进行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的两声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谐。

  (3)按照书上的节奏演唱第三乐句的旋律。

  2.合唱练*。

  (1)教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2)教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3)两声部合唱。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如果学生演唱歌词有困难可以让两个声部演唱歌谱进行练*。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

  (4)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

  (5)练*结束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学*)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二声部演唱。

  七、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

  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八、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牧童》音乐教案4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音乐教案5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华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唱准每一个音

  教学准备:

  串铃、ppt、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1、聆听音乐《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谈感受。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第二四乐句向后退着走。引导学生一定按照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聆听《牧童谣》旋律。

  1、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的小牧童吹的曲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悠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教师分别在5632四个音处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谁记得老师都唱了哪些音?

  总结:歌曲中只有5632四个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师:这就是最具有我们*音乐特点的音乐。全曲只出现了四个音,却是那样的动听。5学*新的音2的手势并唱准。

  【设计意图】

  1、亲切而赋予感染力的笛子声把孩子们带入那淡淡的水墨画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清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辨别音高。

  2、识别音高,通过手势图以及反复聆听,唱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

  3、学*2的音高及手势。

  三、发声练*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632)那让我们用这个四个音来做个音乐游戏好不好?老师来唱:

  牧笛声声吹

  你们就唱:

  LU

  2、老师变

  牧笛声声吹学生变成:

  lu

  3、师:请大家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4、师:我又变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5、加上手势演唱。提出要求:嘴张圆,身体自然坐直。小声演唱,唱准音高。出示图:的音6、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指着图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复练*高。

  师:小牧笛吹得是什么音呢?请你跟着老师唱一唱吧。

  先把乐句拆分练*,跟老师模唱短句:

  最后看着图把第二乐句完整第演唱下来。

  【设计意图】

  1、通过发声练*的演唱,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四个音反复进行模唱和构唱。在头脑中建立相对音高的概念。熟悉各个音的手势帮助学生唱准应高。

  2、学*正确的演唱姿势。为唱好歌曲做好准备。

  3、通过小绵羊位置的图片,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把握音准。

  四、学唱歌词

  1、过渡语:听到你们这么美的歌声,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唱的是什么?

  2、聆听范唱。(中速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复述歌词。

  3、出示歌片:介绍歌曲中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曲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

  4、出示乐谱:

  师: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个小节。请问哪几个小节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试着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满吗?跟老师接唱。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旋律,要求学根据老师的手势和乐谱的提示来完成后面的接唱。并且要求学生唱满时值。

  师唱:那斯那斯生唱:嗨

  【设计意图】结合歌词的演唱在运用中进一步学*乐谱。强调二分音符的时值。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记忆歌曲的结构。

  五、感受与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2、聆听范唱(稍快版本)

  师提问:跟刚才咱们演唱的有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也用这个快一些的速度来演唱一下,请你感受哪个速度更加能够表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

  3、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了,你们也和小牧童一样很快乐吗?我们怎么样能把歌曲唱的更快乐呢?谁有好的办法?

  4、加入串铃为歌曲伴奏。老师打出两种伴奏音型供学生选择。不出示伴奏谱。

  5、拓展提问:请问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们能试着唱一唱吗?(月亮和星星)结合幻灯片,创设安静祥和的情境。改写歌词进行演唱。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师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月亮的情境来呢?谁有好的办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们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用慢速度来演唱歌曲。

  7、师:谁来说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样子?(一闪一闪的)我们怎么表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为歌曲加上跳音来演唱。

  8、总结:教师用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进行演唱。引导学生用柔美的情绪慢速来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变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用快速度来表现太阳放光明,牧童喜欢青草地的热烈情绪,并加上打击乐的伴奏。将歌曲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通过歌词的改写,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牧童》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32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低声部。

  师:高声部的旋律你们已经学会了,再来学*低声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知识?

  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记号(老师表扬他说的正确)。

  师:那么,你知道它写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讲解)

  教师在琴上范奏fa与#fa音高,让学生区别。

  听琴唱一唱低声部旋律,随时纠正不准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点提示难点乐句。

  3.学*歌词。

  师:旋律我们已经唱得不错了,现在我们来唱唱歌词,为了你们更好地学*,让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录音范唱。

  (1)随音乐伴奏完整地唱高声部歌词。

  (2)唱准低声部歌词。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唱《牧童》。

  4.分组合作。

  师: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听听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演唱,怎么样?

  学生自组小组练*,并随老师伴奏演唱。

  评价:对于小组的演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小结。

  师:最后,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们的歌声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四、了解与牧童有关的歌曲

  师:你们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后,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师唱给你们听(歌词: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着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支歌呀,心花开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他把羊群赶上山呀,我把鹅群赶下河,两支歌儿一样美哟,伴着白云飘飘落哟)。

  生:老师,这两首歌这么好听,我也想学。

  师:想学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师一定教给你们。

  五、了解钢琴曲《牧童短笛》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

  学生听赏《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对乐曲只作了一次浏览,下次课将完整、仔细地听赏。老师今天给你们留一个作业,回去查找贺绿汀的资料,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生*,下一课将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走出教室。

《牧童》音乐教案8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音乐教案9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表演《牧童》

  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

  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牧童》教案 (菁华6篇)

《牧童》教案1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 了解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的创编舞蹈动作。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吹笛子的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若干,老山羊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3、打击乐器:圆舞板、碰铃和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随《苹果丰收》的音乐师幼共同舞蹈,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师: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

  师:一首欢快的乐曲会让你想到很多事情,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欢快的乐曲,名字叫《多来咪》,它会让你想到什么?

  2、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幼儿闭上眼睛欣赏后自由讲述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3、听故事理解音乐

  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和这段音乐也有关系。

  问:故事里有谁?牧童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节奏的变化,猜想角色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编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用图谱记录下来。

  5、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羊,吹笛子的小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戴好,并分组站好,分角色表演。教师以老山羊的形象介入游戏,交代游戏规则。(第二轮游戏时幼儿互换头饰进行表演。)

  随音乐共同表演幼儿自编的律动《牧童和小羊》。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把录音机、磁带、头饰及乐器拿放到音乐活动区,幼儿自主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的选题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活泼、欢快、节奏感强,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整个活动始终贯穿于游戏之中,幼儿参与性强,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

《牧童》教案2

  一、学*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惯。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斗牛图》和《归牧图》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板书课题:21、画家和牧童(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小老师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结合正音互相评价。

  整体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3.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1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A.师范读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分组读、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2)、指导写字:

  A.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B.观察字形特点,指导书写

  “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

  .C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3、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A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B.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4、拓展延伸: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5、课外作业:

  A.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B.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1画家和牧童

  戴嵩斗牛图牧童

  虚心接受大胆挑战

《牧童》教案3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主人公戴嵩勇于供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以一个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讲述,深深吸引同学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同学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的学**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发生了许多疑问。这时同学心里迫切希望能有个机会和伙伴交流,把自身所知道的告诉给他人。他们活泼好动、泾渭分明、积极考虑,对问题敢于表达自身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同学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同学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同学不时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同学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考虑。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同学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同学的需要和兴趣动身,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同学将自身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置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示,使同学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发明扮演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同学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和多媒体教具调动同学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发明,真正成为主动的学*者,参与考虑、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同学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同学在阅读中感受到学*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只能唤起同学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同学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流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同学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同学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同学接下来学*课文时兴趣盎然。)

  二、通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同桌读读听听,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读,检查是否读通。)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确的要求,同学通过倾听互相检查,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师: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培养默读的能力,有目的地读,让同学养成在读中考虑的*惯。)

  师:谁能把自身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同学交流。)

  (创设交流机会,使同学获得成绩感,激励学*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戴嵩画画很熟练。

  生: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

  师: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同学在读中感知,成为学*的主体。)

  师: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学*提纲。

  1、在小组里自读课文后半局部,解决疑问。

  2、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不同的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的态度如何?)

  (依据学*提纲教会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小组合作学*解决疑问,培养同学合作的意识。)

  师:对戴嵩的画的评价众说纷纭,让我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读句子,说说体会。)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读出称誉、夸奖的语气。)

  (生自身试试看,伙伴之间相互读一读。)

  (通过评价,引导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同学独特的感受,鼓励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风格。)

  师:赞扬他人就要这样去表达,可是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称誉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说恭维的话,向戴嵩献殷勤。

  师:人们都在赞美画家画的画时,一个小牧童却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说的呢?和小伙伴读一读,大家议一议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

  (鼓励同学以自身的理解练*读出不同的风格。)

  师:牧童的话很诚实,也很自信。听老师读,谁愿意学?(生再读,体会。)

  (增强师生的亲和力,结合自身的体会朗读。通过评价读、模仿读,层层深入,在人物语言的对比中体会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发明,深化感悟

  师(出示图画):观察想像,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会有人批评戴嵩。

  生:我想围观的人们一定会议论:这个小朋友怎么这么大胆,竟敢批评著名的画家!

  (充沛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同学的想像,启发同学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师:大家觉得牧童这样做对吗?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对。面对权威的画家,小牧童丝毫不惧怕,他真诚地向戴嵩说出了自身的想法。

  师:戴嵩会接受吗?(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围绕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使同学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获得真切的体验,读好课文。)

  (让同学合作读一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然后展示评议,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通过伙伴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师:想不想把课文的情节演成一个故事剧?自由结合或在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生可以加上动作和自身的语言,发挥发明,鼓励创新。)

  (师指名一组展示,肯定创新之处。)

  (在活动中加深感悟,把人物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师:从戴嵩和牧童真实坦诚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身的话来夸夸谁?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敢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错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你会画得更棒!

  (结合感悟,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同学积极考虑问题,流露真实情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带着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合作读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感悟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师: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方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

  (结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间评价,升华同学的思想认识,使同学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到老实、谦虚。老师送给大家几句精彩的话,让我们共勉!

  (读一读名言,摘抄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读学*中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后记】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同学先自身练*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同学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同学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

  同学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3、扮演发明,朗读感悟:

  同学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发明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同学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身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

  在课上,同学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为使同学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充沛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牧童》教案4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够了解大意,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师板书,提问:看板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师设疑:“画家和牧童本来没有什么联系,那么在这篇课文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

  二、新课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预*情况。要求:看你的同桌课文读熟了吗?生字会认了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字音是否读准确了。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生汇报。

  4、图文对照,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体会他们的语气。

  (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5、图上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对比感悟人物品质(默读思考,再合作交流)生汇报,师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体会出了画家非常的谦虚,而牧童又非常的勇敢、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读的最好。

  7、领悟课文,朗读课文:

  ⑴ 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⑵ 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人物: 画家戴嵩 牧童

  年龄: 大人 小孩

  地位: 画家 牧童

  生活: 画画 放牛

  品质: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牧童》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图文结合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我国现代名画家的作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什么动物?现在我们来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猜一种动物。(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就是以画动物而闻名的。(出示课件)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还有一位画家,他也特别喜欢小动物,他画的是什么呢?(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故事。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二)、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画家和牧童》这一课,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板书?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95页。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小朋友们读书很认真,不过这一节课的生字很多,足足有13个。有没有信心挑战?(课件)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如果同桌有读不准的,请你教教他。

  2、检测:谁敢接受挑战?指名一人读一行词语(出现错误随时纠正领读,并领读全班同学,齐读。

  3、游戏识字:字音读准了,我们来玩个“给偏旁找朋友”的拼字游戏。听清游戏规则:偏旁和好朋友藏在信封里,你和同桌合作,看看能拼出哪些生字宝宝?拼完以后组个词读一读。(指名两个孩子上讲台拼,老师巡视指导下面的孩子。)

  拼完以后,检测台上孩子拼生字的情况:你们拼出了几个生字?来,你组个词领着大家读一读。(一个孩子领读一个,还有三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4、重点识字:购。小朋友们在给偏旁找朋友的过程中,记牢了生字。现在有个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朋友。

  (1)(出示课件)它是谁?师:“购”是个形声字,左边的贝字旁表示和钱有关,右边的“勾”字表示字的读音。

  (2)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购字?(出示课件)这是商场里的广告,一起读一读吧!

  师小结:只要留心,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认识很多字。

  (3)(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再想想:“哪些字的右边也有勾?老师说,学生猜一猜(课件)有水就是?对,水沟的沟。木字也来凑热闹,这个字读什么?组个词。左边有金还是?对,铁钩的钩。左边有贝能?购买,购物。

  小结:形声字多有趣呀!看偏旁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购“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字会认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开火车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生字宝宝记得最准最牢?其余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一会儿请你帮他指出来。

  读完了课文,现在你中这位大画家是谁了吗?(出示课件,并配音乐)老师声情并茂讲故事: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他沉思了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又轻笔细描,很快就化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夸赞!

  (五)、细读课文,学*运用

  1、指名读一读称赞戴嵩的两句话。(出示课件)评价学生的朗读(关注了感叹号,抓住了重点词等)引导学生读出称赞的语气。

  2、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次加上后面的提示语(齐读)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两个红色字体的词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像这样两个意思一样或者相*的词语叫“近义词“。

  3、赞扬的近义词你还知道哪个?评价: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

  4、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赞戴嵩?

  5、真是纷纷夸赞!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形容:(出示课件)齐读: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那,戴嵩的画一画好,就……。谁还能用上一……就……说一句话?

  (六)、表演朗读,随文识字

  过渡:就在大家纷纷称赞戴嵩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大家自由朗读5,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

  1、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戴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以及牧童问的语气。)

  2、如果加上动作读一读就更生动了!再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加上动作读一读。引导学生:想一想加上什么动作会更有趣?

  3、现在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演一演吧!老师是戴嵩,你们是小牧童。提醒学生加上有趣的动作。

  4、小牧童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怎么对牛这么了解呀?

  5、我戴嵩真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真是惭愧!(老师做拱手的动作):多谢你的指教!

  (1)老师做这个是什么动作?用书上的词语说。(贴上画家拱手的图片)介绍拱手:拱手也叫作揖,是从我国古代开始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一种感谢和敬意。来,加上动作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戴嵩对牧童的感谢和敬意。

  (2)现在你们该明白为什么“拱”字是提手旁了吧?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拱”字。(拱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七)、总结课文

  从我们的朗读和表演中,你感受到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牧童呢?(贴小牧童的图片)

  师小结:是啊!小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是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他。来,一起把牧童两个字改大一些。再次齐读课题。

  (八)、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学完了小故事,写好字也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1、出示生字:(挤,抹,拱,批,评)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好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注意左窄右宽,左右两边的高矮,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仔细观察这个“挤”字的一撇和一提,你发现了什么?

  3、这在书法上叫穿插和避让。“撇”穿插到了“提”的下面,提为了让一让它,刚刚出头。写字的时候注意到穿插和避让,我们的字会更紧凑更美观。(课件)(一起读一读写好字的三看标准)

  4、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挤字。示范书写(提醒学生;用三看的标准提醒老师)

  5、书生在田字格书写两个挤字。(老师提醒坐姿:身正,肩*,足安)

  6、展示评价学生的书写,用三看的标准来评价,并奖励小花,对照自己的书写,不满意的修改一下。

  7,用刚才学*的写字的方法,书写其余的几个有穿插和避让的生字。(依然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足安)

  (九)、总结本课的收获

  学*就要这样,不仅要尝试,还要边学边用!希望以后的每一次学*你们都能有收获!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购

  (画家拱手的图片)拱

  挤(牧童的图片)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牧童》改写 (菁华5篇)

《牧童》改写1

  秋天的晚上,月光十分皎洁,洒在绿色的盘中。有几棵小树挺立在远处,执行着圣明的任务——保护这一片碧丝般的草地。而天上的星星却看烦了,眨着疲倦的眼睛。

  忽然,一阵风赶着舒缓的笛声吹来,小草像感应到灵气似的,在地上尽情地跳起舞来,越来越充满生机,让人乍一看就像活了一般传神、生动。

  笛声充满了欢快,让人直想躺下来做一宿好梦或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连星星也被笛声惊叹了,眼睛一眨一眨地想争取听一小段来作为自己的悠闲曲。

  忽然,有一个身影从远处的大树下走过,原来是一个小牧童,他刚刚吃饱,手里拿着一支竹笛,原来笛声是他吹的!看,他的神态是多么悠然自得,竹笛青绿地如同刚做一般,闻起来好像还有一股清新味道,让人无可挑剔。

  他一边吹着手中的笛子,一边躺在草原上,看星星眨着眼睛,看月亮拿着钓竿钓走人间的阴暗,留下皎洁的月光;听风儿沙沙,虫儿鸣唱……吹着吹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牧童被大自然的一切陶醉了,眼睛疲倦地闭上,睫毛还在微微颤动,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看来,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梦乡吧!草地的风停了,草也累地睡着了,而天上的星星还调皮地玩游戏呢!

《牧童》改写2

  广阔的草原绿草如茵,仿佛是铺在地上的一层绿毯。风儿轻轻的吹着地上的草,“沙沙沙”,小草就跟着节拍跳起舞来。还没有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了随风而来的阵阵笛声,一声一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地消失在耳边。

  早上,太阳还没露出整张脸的时候,牧童早已拿起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牧去了。只见他坐在一只大牛的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直到玩累了,就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看天上的白云和飞翔的小鸟们,嘴角浮起了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皎洁的月亮爬上了树梢。牧童手拿着短笛,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草地上,他连身上的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看着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和皎洁的月光,脑海里浮出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了,悠扬婉转的笛声和风儿吹着草地的沙沙声、虫子的低鸣,犹如一首美妙的曲子在宁静的夜晚飘扬着!渐渐地,笛声消失了,只有风儿还在轻轻地吹着小草,只剩虫子还在低鸣,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牧童》改写3

  吃过晚饭,我到乡间的小路里去散步。

  乡间的夜晚总是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只剩月亮发出皎洁的光芒。在月光的照射下,到处生机勃勃。放眼望去,一碧千里,没有边际。草地十分*整,像被人修剪过似的,又像这些草说好似的,没有一点凸起的痕迹。小草随风摇曳,隐约显现出一朵朵“白花”。走*才知道,原来是羊群。突然,一声声悦耳的笛声传入我的耳朵:“是谁在吹奏?”

  随着声音,我找到了源头:一个牧童。只见他身穿蓑衣,光着脚丫,舒服的躺在小草堆上,手里拿着一只笛子,手有节奏的动着,他正闭上眼睛,忘我的吹奏着。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他这是要干什么去?只见他把羊群召集在了一起,往一所简陋的.房子走去,把羊赶入羊圈后,进了屋子。他赶羊这么累,大概还没有吃饭吧,我也跟了进去,发现他家只有他一个人,我问牧童:“你的父母干什么去了?”“他们啊,他们去地主家干活了。”我说明了来意,邀请他一起去外面散步,牧童答应了,他把笛子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遍,出门了。

  他又坐在草地上,吹起笛子,凝望着圆圆的月亮,牧童大概想起自己的父母了吧,他再次闭上眼睛,放下笛子,嘴角挂起一丝微笑,甜甜的进入了梦乡??

《牧童》改写4

  我是一个小牧童呀……哼着自创的调儿,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现在已经穿越时空,变成吕岩笔下那个无忧无虑的牧童了。

  整天在外辛辛苦苦地放牧,肚子早就饿扁了,急匆匆地跑回家,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饭给吃完了。我仿佛离不开外面那优美的景色,那新鲜的空气,吃完饭就往外跑,连蓑衣都来不及脱。这时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外面一大片草地就像一张张柔软的地毯铺在我的面前,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小草起伏不断,多么像海洋上的波浪。

  我懒洋洋地躺在辽阔的草地上,望着皎洁明亮的月光,我不禁想起远在异乡跟别人做苦工的爸妈。想起那时候躺在妈妈怀里:饿了,给我吃的;累了,摇我睡觉;不高兴时,给我唱动听的儿歌。那该多好啊!我拿起了笛子,吹着优美的曲子。一阵阵晚风拂过,笛声随着风儿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时起时落,慢慢地飘向远方。愿这首曲子能让风儿带到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

《牧童》改写5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望无际的草原像镀上了一层金色。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嫩绿的草叶上沾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翡翠上,闪着五彩缤纷的光芒。远远望去,草原像是在大地上铺了一层翠绿的地毯。一阵微风吹来,小草们被风吹得齐刷刷地向后仰,就像一个个舞蹈演员正下着腰呢!

  晚风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笛声随着晚风时有时无,时远时*,像是在与风儿玩捉迷藏。过了一会儿,一位正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的牧童从远处走来。只见他一会儿吹着笛子,一会儿又逗弄着时不时飞来的花蝴蝶。

  牧童回家后,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匆匆拿起了笛子,连蓑衣都不脱下,斗笠也不摘,跑到草地上,躺在软软的草地上,舒舒服服地伸展着四肢,他将右手枕着脑袋,左手将笛子紧紧地抱在胸前,左脚微微弯曲,抬眼望向天空。

  天空仿佛是一匹深蓝色的'绒布,上面闪烁着几颗亮闪闪的星星,像宝石似的,在它们的中间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挂在空中。月光如一股清泉流入云间,铺洒在草地上。牧童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实用五篇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1

  【教学内容】

  1、复*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具】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

  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

  1、发声练*(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B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小黑板)

  1=c2/4

  0134|5-|56 71|5-|56 54|3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

  口琴练*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练*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 65|3·5|13 2|

  错唱成 65|3·5|13 2|20|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错唱成 35|6 6·6|5 3|2—|

  第三乐句 32|1 7|61 5|

  错唱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错唱成 12|3 3·3|2 5 |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2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3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4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5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范本5份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2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3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4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5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