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

首页 / 教案 / |

  《牧童短笛》教案 1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短笛》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 3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 4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小百科: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

  《牧童短笛》教案 5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牧童短笛》教案 6

  教学内容:

  1、复*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

  1、发声练*(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xx|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牧童短笛》教案 7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 8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 9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 10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阅读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1)

——《牧童短笛》教案 (菁华5篇)

《牧童短笛》教案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2

  【教学内容】

  1、复*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教材分析及说明】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步骤】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

  1、发声练*(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这两条基本练*,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

  口琴练*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练*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 65|3·5|13 2|

  错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错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乐句 32|1 7|61 5|

  错 唱 成 32|1·7|61 5|

  最 后 12|3 3·3|333 25|1-|

  错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征集具有*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

《牧童短笛》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笛子是我们*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一般来说*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观察旋律图)

  过渡: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追问为什么?(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从*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语言表达

  预设二: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4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5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2)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范本5份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2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3

  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2、为大家表演节目:老师唱一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对学生提出要求聆听音乐感受词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题(这一环节目的是活跃气氛)

  二、揭示课题

  1、出示画面:李可染的《牧牛图》

  2、教师弹奏三段音乐要求学生为画面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并说出依据

  3、过渡到主题《牧童短笛》看画面听音乐说主题

  三、展开课题

  1、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赏析

  2、介绍贺绿汀生*,引入人文化话题交流对钢琴曲的感受,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与因素的关系

  四、交流与技能表现

  1、引导学生自行赏析李可染的《牧牛图》组画,挖掘作品内蕴,提升学生的情感。

  交流:

  1)画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体现题意?

  2、学生朗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读散文,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

  3、引导学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尝试创作一与主题有关的作品

  2)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配曲。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分组完成练*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分析突破尝试创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评价师生互动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进行评价

  六、小结课题适当延伸

  1、小结课题

  2、适当进行延伸以深化课题的.人文性

  (通过小结进一步感悟课题的人文性。)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往往师生比较隔膜,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开始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师为大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很快与老师熟悉起来。课堂配合也比较理想。这一节课老实说我们准备得并不是很充分,课前也未与学生接触,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各位老师听一节原汁原味的艺术课,不带表演成分,因此我们一直和学生保持着一种神秘感。而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则动了一番脑筋。几易其稿,直至上课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调整课件,上课那天早上我们还加了两个环节:让同学读刘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断。最后让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听课的老师参与课堂评价,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纵观本节课,我觉得我们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虽未提前铺垫,但配合还是比较到位的,显示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当然,由于我们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在时间的把握上,课堂节奏的调整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结题部分也显得冗长。再有,就是本节课的人文性的体现也略显不足。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4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 5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3)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实用五份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 1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 2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 3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 4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1、初次聆听歌曲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2、引出乐器钢琴,教师简介钢琴。

  3、二次聆听,加深乐曲的印象。

  问题设置: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二)分段赏析,走进音乐。

  1、第一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复聆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乐曲情绪。

  2、第二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二乐段,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②反复聆听第二乐段,激发学生为乐曲加伴奏。

  3、第三乐段赏析

  ①聆听第三乐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现的意境。问题设置:同学们听听这段乐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导学生将两段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现力。

  ④反复聆听第三乐段,用心体验乐曲恬静、安逸的情绪。

  4、教师对乐曲进行小结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了解贺绿汀

  2、教师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再次聆听,体会乐曲的民间风格。

  学生聆听音乐,课件播放中国水墨画——牧童放牧的情景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教师分别弹奏《欢乐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乐句,当《牧童短笛》的乐句出现时,学生快速举手示意。

  六、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一)拓展欣赏

  多媒体欣赏朗朗现场演奏的《牧童短笛》,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风琴版、长笛版的。

  大班音乐牧童短笛教案 5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4)

——牧童优秀教案菁选

牧童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牧童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牧童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欣赏国画,营造氛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大画家画的画,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哪位大画家画的?

  (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八骏图》、李苦禅的《鹰》让学生猜。 )

  播放当代名家国画作品,简要介绍

  生:自由发言。

  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张大千的虎

  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和画画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师:(1)认读生字。

  生:带拼音认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认读(男女生赛读)。 师:(2)带拼音认读词语。

  生:(小老师带读,齐读。)

  师:拱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节,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谢的意思。牛蝇是专门叮咬牲畜的苍蝇。

  三、研读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把故事的大致经过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过渡:画家戴嵩和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交流。

  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交流。

  (一)学*第一自然段,体会戴嵩的“著名”

  师:画家指的是谁?请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著名”是什么意思?(出示第一自然段)

  “著名”这个词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却可以写成好几句话。请你认真读一读,体会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学生自读,读后交流。

  1、“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体会两件事紧接着发生。用这个关联词语仿说句子,若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词语。比如(着凉,肚子痛。等等。

  2、“没有不,争着”用场景表现“争着购买”的情形。师生配合表演。

  教师小结:这戴嵩,名气可真大,真受欢迎。请你读出戴嵩的著名来。

  生:学生朗读。

  (二)学*《斗牛图》的传说,领会人物的品质。

  师:戴嵩的名气好大,再来看看牧童。他姓甚名谁?有名气吗?他是干什么的?

  这样一个著名的画家,竟然和一个默默无闻的放牛娃一起出现在课题当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简单描述,师随机指导。

  下面我们就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

  1、戴嵩仅仅是画画好吗?

  2、一个小牧童为什么可以给大画家进行指教呢?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戴嵩的一幅画开始说,是哪一幅画儿呢? 生:《斗牛图》

  师:什么叫斗牛?怎么斗?

  生:说,师指导

  师:区分“斗”的读音(投影出示)

  师: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戴嵩画画的句子,反复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学生读后交流

  ① 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抹”“描”的不同。 生:学生先口头理解,再出示一幅国画,让学生指出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

  ②抓住关联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戴嵩画牛的熟练速度,并读出这种熟练来。

  师总结:戴嵩不愧是大画家,画技高超,画得又快又好。

  C.周围人的赞叹

  师:看到这样高超的画技,周围的人不禁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他们都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指生读。

  师:老师告诉你,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表情和温度,请你读出他们的表情来。

  生:学生再次练读。

  师:如果你也在场,你还会怎样夸这幅画?你也来赞一赞戴嵩的画吧。

  师:我知道大家都想好好夸一夸戴嵩,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现在,老师借给你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活灵活现”“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学生合理的运用这些词,仿照课文赞叹就再也不会空洞了。 大家一起来赞叹吧!

  生:造句。

  D、体会牧童

  师:1、过路人、商人、教书先生,那么多人都在纷纷称赞着戴嵩的画,可是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谁?

  生:(牧童)

  师:2、是呀,关键人物牧童出场了。他的`这句话好像炸雷一样,你知道什么是“炸雷”吗,为什么这句话像是“炸雷”呢?

  生: “炸雷”不但是指牧童的声音大,还指在周围的一篇赞扬声中,这句批评的话语是多么让人意外啊。

  师:3、他是在说谁画错了?怎么可能呢?是真的画错了吗?

  周围的人不愿意了,你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呢?你听见了吗?没听见就对了,因为他们还没说呢,心里正琢磨呢。你替他们说说吧。

  E.场景再现,体会牧童这句话给周围人带来的震撼,了解牧童的直言和勇敢。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扮演商人和教书先生等。

  生:商人说:“-------

  教书先生说:“--------

  师:我也要说,这是谁家的孩儿,真是没大没小,满口胡言,赶快领会家去好好教育教育吧。

  究竟是哪里画错了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师:板书。

  原来是牛尾巴画错了。

  F.通过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品质。

  师:这篇课文里,戴嵩特别会说话,他说的这几句话可不简单。请你再好好读一读,细心的你能发现什么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生:戴嵩谦虚有礼。

  师:牧童的话也不简单,你也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牧童的认真,观察仔细,敢于直言。

  师:这么多围观的人,为什么只有牧童指出了画中的错误呢? 生:牧童每天都和牛打交道,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知道。而画家,商人,教书先生等没有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不知道。

  师:画家仅仅是画技高超吗?牧童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你对其中的一个说一句心里话。

牧童优秀教案2

  【教材说明】

  本文根据杨学良作品改写,而杨作又根据苏轼《东坡志林》创作。文本通过记叙牧童指出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而画家真诚接受的事情,赞扬了牧童敢于批评和画家虚心接受的优秀品德。

  文章的重点之一是画家绘画水*的高超。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作者不惜笔墨,集中一二三四段,从多种角度反复渲染,这为教师建立第一个教学板块,训练同学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体会提供了基础。

  文章的另外一个重点是牧童对画家的批评以和画家对待批评的态度,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这个重点集中在两种对比之中,一是牧童与其它围观者对画家作品的态度,二是画家与其他围观者对牧童批评画家作品的态度。

  结合二年级同学认知水*和年龄特点,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扮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一、关于媒体的运用,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能:

  1、欣赏戴嵩的画,以激发学*兴趣;

  2、关键句子比较,以突出学*重点;

  3、提供说话词语,以丰富语言积累;

  4、欣赏古今名画,以陶冶同学情操。

  【教学目标】

  1、识字13个,写字12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和虚心的美德,体会牧童善于观察生活和敢于提意见的美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动物名画欣赏、文本讲稿、斗牛视屏、生字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欣赏名画,调动同学情绪。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一个大画家和小牧童的`故事。

  2、是哪个大画家?介绍画家戴嵩画的牛。

  3、还写了一个小牧童(也就是一个放牧的小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

  二、整体感知全文。谈话: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抓住三个情景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学*朗读。

  1、情景1画技高:

  ⑴ 戴嵩画技很高,默读一、二自然段,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⑵ 指名读,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②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⑶ 引导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用“一……就……”说话。

  ⑷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指名动手模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画技高。

  ⑸ 感情朗读一、二段。

  2、情景2称誉:

  ⑴ 看到戴嵩画画,周围的人是怎样称誉的?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① 说。

  ② 出示三个句子,供同学朗读: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誉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干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誉道。

  ⑵ 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夸?教师为同学提供词语,同学选用词语来赞他:

  惟妙惟肖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鬼斧神工 妙笔生花

  3、情景3勇敢批评和虚心接受:

  1、正在这时,一声炸雷响起来,快读5、6段吧。

  2、谁给你留下了深的印象?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读好两个人物的对话。看课文插图,指出画家和牧童。

  4、你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吗?播放斗牛视屏。

  5、一句话小结,完成板书。

  四、写字指导

  1、商

  2、抹

  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

  21 画家 和 牧童

  “多谢指教” “画错啦!”

  虚心 勇敢

  了不起

牧童优秀教案3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

  (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生: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师: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师: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师: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生: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师: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小牧童。

  师: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师: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⑴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引导)

  ⑵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⑶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⑷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⑸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⑹戴嵩的致谢。

  (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5、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师:总结两人的品质。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著名

  挤

  和蔼、惭愧

  喊

牧童优秀教案4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课文。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1: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2: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初读课文,学*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 学*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2. 学*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出:赞扬。)

  (2)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教师板书:了不起)

  3. 学*第五、六自然段。

  (1)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2)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3)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点评: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学生认知水*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 动手标画,培养*惯。

牧童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们成为朋友。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

  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学*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出示:我想对戴嵩说:我想对牧童说:我想对围观的人说: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能向牧童那样勇敢,而当我们成功时,也不要忘了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下课!

牧童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注重层次: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教学准备】

  Flash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斗牛图》、词卡、毛笔、宣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激趣明理

  1、配乐讲孔子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2、提问:

  这个故事中有哪两个主要人物?你觉得他们都怎样?

  3、书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两个人物。

  (板书课题后齐读)

  二、释题

  1、你们心中画家是个什么样子?牧童呢?

  2、画家画画,牧童放牛,两个毫不相干的身份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吗?

  三、初步感知课文

  请把书翻开,自由读一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四、学*生字

  1、(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谁会拼读这些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去掉拼音,还会认吗?

  (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课件展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夸赞,体会感情

  1、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指导夸赞朗读)

  3、指导个别朗读夸赞的.句子,注意指导朗读时的层次感: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4、你赞我赞他也赞,可真是纷纷夸赞啊!

  (黑板上贴词卡)

  5、(面对一学生)大画家,大家都这么夸赞你,你怎么一言不发呀?如果你是戴嵩会怎么说?(谢谢大家的夸奖)面对大家的夸奖毫不骄傲,可真是位谦虚的画家呀。

  (初步揭示课文中心)

  6、大画家是怎样画这幅画的呢?引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黑板上贴词卡)看老师画。(师画中国画)怎样画的?又怎么画的?谁能把老师画画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整地说话。

  六、精读课文,指导朗读画错了,体会感情

  1、(配急促古筝音乐)就这样,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幅精美的《斗牛图》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纷纷夸赞时,一个牧童挤了进来,喊道:(学生回答)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是啊,又有谁会相信大画家会画错画呢?

  2、师生对演:老师拱拱手: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学生扮牧童答: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老师又拱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3、刚才我们师生对演,(课件出示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现在谁来扮一扮牧童,谁来扮一扮画家?分角色指导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画家和牧童的美好品质。

  4、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个故事。

  (师巡视辅导)

  5、(展示实物《斗牛图》)哪个小组上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生上台表演。)

  6、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你认为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师板书)

  七、拓展结课

  1、面对牧童的指正,大画家虚心接受,其美德令人感动,面对大画家画中出现的错误,小牧童大喊:画错了又是何等的诚实何等勇敢。

  (板书)

  2、从此以后,大画家虚心接受指正,又画了一幅《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还在上面题诗呢。

  3、出示现存名画《斗牛图》和乾隆题的诗,师生读诗。

  4、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也写了一首诗,想不想读一读。

  (课件展示配乐诗:戴嵩画牛有误笔,虚心接受童指正。实践躬行求真心,千古佳话传至今。)

  5、现在,这位虚心的画家和诚实的小牧童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6、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戴嵩和牧童这样有着美好品质的人,你想去看看更多这样的故事吗?你可以登陆到以下网站观看。

牧童优秀教案7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

  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学生说

  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

  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答:小牧童

  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

  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2)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引导)

  (3)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5)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6)戴嵩的致谢,(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

  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总结两人的品质。

  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著名

  挤

  和蔼、惭愧

  喊

  了不起

牧童优秀教案8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 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 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感受、学*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读本课生字

  1. (课前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一课的.画家是指的谁?他画什么最出名?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真聪明!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你还知道什麽?

  4.知道吗,这位有名的大画家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

  5. 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学得怎么样。这是本课的生字,你们认识其中的哪些字呢?

  6.送汉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牧童优秀教案9

  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

  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牧童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资料进行小组学*。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5)

——牧童优秀教案实用十份

  牧童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资料进行小组学*。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优秀教案 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本科时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写的,《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教科书选编这首诗的目的:

  一是通过学*,理解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二是通过背诵、默写,丰富语言积累;

  三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意图是通过故事引入,从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一下步骤,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精神。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我安排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在读中悟出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意在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熟读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牧童优秀教案 3

  【教材说明】

  本文根据杨学良作品改写,而杨作又根据苏轼《东坡志林》创作。文本通过记叙牧童指出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而画家真诚接受的事情,赞扬了牧童敢于批评和画家虚心接受的优秀品德。

  文章的重点之一是画家绘画水*的高超。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作者不惜笔墨,集中一二三四段,从多种角度反复渲染,这为教师建立第一个教学板块,训练同学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体会提供了基础。

  文章的另外一个重点是牧童对画家的批评以和画家对待批评的`态度,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这个重点集中在两种对比之中,一是牧童与其它围观者对画家作品的态度,二是画家与其他围观者对牧童批评画家作品的态度。

  结合二年级同学认知水*和年龄特点,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扮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一、关于媒体的运用,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能:

  1、欣赏戴嵩的画,以激发学*兴趣;

  2、关键句子比较,以突出学*重点;

  3、提供说话词语,以丰富语言积累;

  4、欣赏古今名画,以陶冶同学情操。

  【教学目标】

  1、识字13个,写字12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和虚心的美德,体会牧童善于观察生活和敢于提意见的美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动物名画欣赏、文本讲稿、斗牛视屏、生字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欣赏名画,调动同学情绪。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一个大画家和小牧童的故事。

  2、是哪个大画家?介绍画家戴嵩画的牛。

  3、还写了一个小牧童(也就是一个放牧的小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

  二、整体感知全文。谈话: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抓住三个情景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学*朗读。

  1、情景1画技高:

  ⑴ 戴嵩画技很高,默读一、二自然段,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⑵ 指名读,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②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⑶ 引导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用“一……就……”说话。

  ⑷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指名动手模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画技高。

  ⑸ 感情朗读一、二段。

  2、情景2称誉:

  ⑴ 看到戴嵩画画,周围的人是怎样称誉的?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① 说。

  ② 出示三个句子,供同学朗读: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誉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干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誉道。

  ⑵ 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夸?教师为同学提供词语,同学选用词语来赞他:

  惟妙惟肖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鬼斧神工 妙笔生花

  3、情景3勇敢批评和虚心接受:

  1、正在这时,一声炸雷响起来,快读5、6段吧。

  2、谁给你留下了深的印象?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读好两个人物的对话。看课文插图,指出画家和牧童。

  4、你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吗?播放斗牛视屏。

  5、一句话小结,完成板书。

  四、写字指导

  1、商

  2、抹

  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

  21 画家 和 牧童

  “多谢指教” “画错啦!”

  虚心 勇敢

  了不起

  牧童优秀教案 4

  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

  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牧童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欣赏国画,营造氛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大画家画的画,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哪位大画家画的?

  (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八骏图》、李苦禅的《鹰》让学生猜。 )

  播放当代名家国画作品,简要介绍

  生:自由发言。

  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张大千的虎

  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和画画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师:(1)认读生字。

  生:带拼音认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认读(男女生赛读)。 师:(2)带拼音认读词语。

  生:(小老师带读,齐读。)

  师:拱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节,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谢的意思。牛蝇是专门叮咬牲畜的苍蝇。

  三、研读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把故事的大致经过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过渡:画家戴嵩和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交流。

  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交流。

  (一)学*第一自然段,体会戴嵩的“著名”

  师:画家指的是谁?请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著名”是什么意思?(出示第一自然段)

  “著名”这个词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却可以写成好几句话。请你认真读一读,体会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学生自读,读后交流。

  1、“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体会两件事紧接着发生。用这个关联词语仿说句子,若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词语。比如(着凉,肚子痛。等等。

  2、“没有不,争着”用场景表现“争着购买”的情形。师生配合表演。

  教师小结:这戴嵩,名气可真大,真受欢迎。请你读出戴嵩的著名来。

  生:学生朗读。

  (二)学*《斗牛图》的传说,领会人物的品质。

  师:戴嵩的`名气好大,再来看看牧童。他姓甚名谁?有名气吗?他是干什么的?

  这样一个著名的画家,竟然和一个默默无闻的放牛娃一起出现在课题当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简单描述,师随机指导。

  下面我们就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

  1、戴嵩仅仅是画画好吗?

  2、一个小牧童为什么可以给大画家进行指教呢?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戴嵩的一幅画开始说,是哪一幅画儿呢? 生:《斗牛图》

  师:什么叫斗牛?怎么斗?

  生:说,师指导

  师:区分“斗”的读音(投影出示)

  师: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戴嵩画画的句子,反复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学生读后交流

  ① 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抹”“描”的不同。 生:学生先口头理解,再出示一幅国画,让学生指出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

  ②抓住关联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戴嵩画牛的熟练速度,并读出这种熟练来。

  师总结:戴嵩不愧是大画家,画技高超,画得又快又好。

  C.周围人的赞叹

  师:看到这样高超的画技,周围的人不禁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他们都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指生读。

  师:老师告诉你,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表情和温度,请你读出他们的表情来。

  生:学生再次练读。

  师:如果你也在场,你还会怎样夸这幅画?你也来赞一赞戴嵩的画吧。

  师:我知道大家都想好好夸一夸戴嵩,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现在,老师借给你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活灵活现”“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学生合理的运用这些词,仿照课文赞叹就再也不会空洞了。 大家一起来赞叹吧!

  生:造句。

  D、体会牧童

  师:1、过路人、商人、教书先生,那么多人都在纷纷称赞着戴嵩的画,可是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谁?

  生:(牧童)

  师:2、是呀,关键人物牧童出场了。他的这句话好像炸雷一样,你知道什么是“炸雷”吗,为什么这句话像是“炸雷”呢?

  生: “炸雷”不但是指牧童的声音大,还指在周围的一篇赞扬声中,这句批评的话语是多么让人意外啊。

  师:3、他是在说谁画错了?怎么可能呢?是真的画错了吗?

  周围的人不愿意了,你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呢?你听见了吗?没听见就对了,因为他们还没说呢,心里正琢磨呢。你替他们说说吧。

  E.场景再现,体会牧童这句话给周围人带来的震撼,了解牧童的直言和勇敢。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扮演商人和教书先生等。

  生:商人说:“-------

  教书先生说:“--------

  师:我也要说,这是谁家的孩儿,真是没大没小,满口胡言,赶快领会家去好好教育教育吧。

  究竟是哪里画错了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师:板书。

  原来是牛尾巴画错了。

  F.通过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品质。

  师:这篇课文里,戴嵩特别会说话,他说的这几句话可不简单。请你再好好读一读,细心的你能发现什么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生:戴嵩谦虚有礼。

  师:牧童的话也不简单,你也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牧童的认真,观察仔细,敢于直言。

  师:这么多围观的人,为什么只有牧童指出了画中的错误呢? 生:牧童每天都和牛打交道,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知道。而画家,商人,教书先生等没有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不知道。

  师:画家仅仅是画技高超吗?牧童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你对其中的一个说一句心里话。

  牧童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注重层次: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教学准备】

  Flash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斗牛图》、词卡、毛笔、宣纸。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激趣明理

  1、配乐讲孔子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2、提问:

  这个故事中有哪两个主要人物?你觉得他们都怎样?

  3、书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介绍两个人物。

  (板书课题后齐读)

  二、释题

  1、你们心中画家是个什么样子?牧童呢?

  2、画家画画,牧童放牛,两个毫不相干的身份走到了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想知道吗?

  三、初步感知课文

  请把书翻开,自由读一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四、学*生字

  1、(用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谁会拼读这些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去掉拼音,还会认吗?

  (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课件展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夸赞,体会感情

  1、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指导夸赞朗读)

  3、指导个别朗读夸赞的句子,注意指导朗读时的层次感:再现文本,走进文本,创造文本。

  4、你赞我赞他也赞,可真是纷纷夸赞啊!

  (黑板上贴词卡)

  5、(面对一学生)大画家,大家都这么夸赞你,你怎么一言不发呀?如果你是戴嵩会怎么说?(谢谢大家的夸奖)面对大家的夸奖毫不骄傲,可真是位谦虚的画家呀。

  (初步揭示课文中心)

  6、大画家是怎样画这幅画的呢?引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黑板上贴词卡)看老师画。(师画中国画)怎样画的?又怎么画的?谁能把老师画画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整地说话。

  六、精读课文,指导朗读画错了,体会感情

  1、(配急促古筝音乐)就这样,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幅精美的`《斗牛图》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纷纷夸赞时,一个牧童挤了进来,喊道:(学生回答)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是啊,又有谁会相信大画家会画错画呢?

  2、师生对演:老师拱拱手: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学生扮牧童答: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老师又拱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3、刚才我们师生对演,(课件出示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现在谁来扮一扮牧童,谁来扮一扮画家?分角色指导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画家和牧童的美好品质。

  4、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个故事。

  (师巡视辅导)

  5、(展示实物《斗牛图》)哪个小组上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生上台表演。)

  6、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你认为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牧童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师板书)

  七、拓展结课

  1、面对牧童的指正,大画家虚心接受,其美德令人感动,面对大画家画中出现的错误,小牧童大喊:画错了又是何等的诚实何等勇敢。

  (板书)

  2、从此以后,大画家虚心接受指正,又画了一幅《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还在上面题诗呢。

  3、出示现存名画《斗牛图》和乾隆题的诗,师生读诗。

  4、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也写了一首诗,想不想读一读。

  (课件展示配乐诗:戴嵩画牛有误笔,虚心接受童指正。实践躬行求真心,千古佳话传至今。)

  5、现在,这位虚心的画家和诚实的小牧童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6、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戴嵩和牧童这样有着美好品质的人,你想去看看更多这样的故事吗?你可以登陆到以下网站观看。

  牧童优秀教案 7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戴 价 购 墨 抹 蔼 批 翘 驱 蝇 惭 愧 拱。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 会认戴、价等13个生字,会写兄、呆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感受、学*戴嵩虚心的品质及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人士挑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提手旁的写法、商字中间的小八与滴、摘等字中小十字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读本课生字

  1. (课前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一课的画家是指的'谁?他画什么最出名?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真聪明!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你还知道什麽?

  4.知道吗,这位有名的大画家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自学生字。

  5. 请大家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生字学得怎么样。这是本课的生字,你们认识其中的哪些字呢?

  6.送汉字宝宝回家的游戏。

  牧童优秀教案 8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

  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学生说

  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

  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答:小牧童

  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

  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2)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引导)

  (3)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5)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6)戴嵩的致谢,(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

  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总结两人的品质。

  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著名

  挤

  和蔼、惭愧

  喊

  了不起

  牧童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

  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

  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们成为朋友。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

  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学*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出示:我想对戴嵩说:我想对牧童说:我想对围观的人说: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能向牧童那样勇敢,而当我们成功时,也不要忘了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下课!

  牧童优秀教案 10

  一、设疑导入

  先板书好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的小一些,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画家和牧童》,谁来把课题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是有名的画家,一个是小小的牧童,那么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指名初读课文

  1、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指名请同学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同学们,在你们读和听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那你喜欢文中的谁?你们再好好的把课文读一读,并说说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的描写上喜欢上他的?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再次读课文)

  3、学生读句子。

  (问:这句话写了他的什么?)

  四、朗读感悟课文,培养语感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

  生:当有同学说我喜欢画家戴嵩时,因为他非常有名,画也画的好。

  (此时,进行引导)

  师:是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的画很受大家的`喜欢,画的非常好,板书画的好一下子就把人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并试着用上一就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而且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多厉害呀,教师都有点佩服他了,那么请同学读出佩服的语气。

  2、指导读第三段:

  戴嵩的画不仅画的好,还画的快?你发现了吗?

  学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时,还有一会儿,一会儿(板书画得快)

  (出示课件,可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让学生读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读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语气)

  3、指导学生读3~4段:

  师:是啊,戴嵩的画画的这么快,这么好,怪不得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书先生,还可加上动作,互相演一演。)

  (引导学生读出夸赞的语气)

  师: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呢?

  生:可同桌互相读,再进行展示读,评价。

  4、指导学生读5~6段:

  师:就在大家赞不绝口,不停夸赞的时候,这时谁来了?

  生:小牧童。

  师:是啊,小牧童来了,有喜欢小牧童的吗?

  (此时板书,在板书时,故意把牧字写成牡字。)

  (可能会有学生指出)

  师: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马上改正,谢谢你的指正。这位同学很大胆,观察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把5~6段读一读看看小牧童说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你会说吗?谁来读读小牧童的话)

  师:可见牧童非常胆大,那么看画的人心里是怎样的?在他们看来,小牧童的话就像炸雷一样。

  (体会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⑴大家一听牧童这样说,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引导)

  ⑵戴嵩听了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⑶指导读出画家和蔼的语气

  ⑷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因为他经常放牛,*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就像刚才指出了老师错误的同学。要想发现不足,必需建立在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现。

  (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⑸如果是你发现了大画家的错误,你会指出吗?为什么?认识牧童的胆量,敢于向权威挑战。

  ⑹戴嵩的致谢。

  (读出惭愧,不好意思的语气)

  5、学生自由读,并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你大声读,说说你的原因,小声读也说说你的原因。戴嵩虚心,牧童胆大,他们都非常的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

  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读一坊,再四人小组表演读。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读)

  (表演读)

  师:总结两人的品质。你分别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虚心改错的故事或敢于向他人提出意见的故事。

  六、板书

  画家和牧童

  著名

  挤

  和蔼、惭愧

  喊


《牧童短笛》教案优选【十】份(扩展6)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优选【5】份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 1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都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一颗鲜红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蓝色的天空中,已经玩耍了一天的它热得满脸通红,脸上似乎滚落下了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汗珠。它却依然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把天和地全部都笼罩在里面,好像是一个圆滚滚的大火球一样,精神依旧是那么得抖擞,好像是一个希望能够整日玩耍的顽皮小孩子一样,恋恋不舍地对人们说着“再见”,慢慢地向下移动着。

  这夕阳下的草原显得更加美丽。辽阔的草地更加浓绿,似乎是一幅生动逼真的水墨画那样,绿得又像是一大块翡翠。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着自己娇小柔弱的身躯,似乎在欢快地舞蹈。一大片舞蹈的绿草,又像是广阔的绿色海洋中来回起浮的波浪,是那么得和谐。

  突然,在这片原本寂静的大草地上,传来一阵阵清脆动听的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随着微风慢慢地飘来。连地上的绿草似乎也陶醉起来,停止舞动自己的小身体,静静地抬起头来,细心倾听着这笛声中的每一个音符。这悦耳的笛声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缓,时而舒,时断时续的,仿佛是神奇的大自然谱的曲,唱的歌,十分动听。只见,在草地的深处慢慢地走出了一头老黄牛,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牧童坐在老黄牛踏实的后背上,手中拿着一支长长的木笛,放在嘴唇边上轻轻地吹着小曲儿,自己也陶醉在这美妙的笛声之中。

  小牧童刚刚在农田中辛苦地干了一天活儿后,终于放牧归来。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前,敲了敲木门后,一位老妇人急忙打开了门。小牧童也连忙牵着老黄牛走进屋里,和家人们一起坐在餐桌旁吃起了晚饭,亲切愉快地谈论起自己这一天的所见所闻。

  吃饱了饭后,已是黄昏了。小牧童瞧见天色渐晚,又急急忙忙地出了家门,再次来到碧绿的大草地上。他现在累得筋疲力尽,连身上穿着的蓑衣也不脱,就一头钻进柔软的草垛子里,望着天空中皎洁的大玉盘似的月亮,躺在草地里休息了。 这就是“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声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 2

  一早儿,我就穿着便装到乡村去体验农家生活,顺便呼吸一下自然的气息......

  我骑着骏马来到一个小村庄里,这时天还算早,但我隐隐的听见百灵鸟在悠闲的歌唱,此时,我入迷了,陶醉了。

  听着听着,我来到一户农家小院中,虽然有雾,但我隐约能看见一些。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穿着布裙搂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门前对男孩说:“孩子,你长大了,能干活了,把咱家的牛儿拉到山上去吃草吧,把牛儿养肥了,也好有个耕地帮手呀!” 小 牧童笑嘻嘻的说:“娘,别担心,儿子一定会努力的,您交给我的任务保证完成!”

  说话间,天老爷不知从哪儿捡来一副黑墨镜戴上了,天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那位妈妈瞧了瞧天,看了看孩子,焦急地说孩子:“把蓑笠戴上,蓑衣穿上,别被雨淋病了——”话间,小牧童早已前着牛儿跑出了小院,我仿佛听到了母亲那亲切的声音。

  想着,我也“全副武装”紧跟上牧童了......

  牧童来到山上,看见那辽阔的原野上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嘴上不禁说:“牛儿呀,你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这时,牧童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原野上,回荡着牧童悠扬悦耳的木笛声,这也许是牧童耐不住寂寞,吹吹笛子结结闷儿吧!这时,风不吹了;蝴蝶不飞了;鸟儿不叫了,好像都在听优美的笛曲呢!山上,鸟儿飞来飞去,唱着歌;蝴蝶飞来飞去,跳着舞;蜜蜂飞来飞去,采着蜜;小牧童“飞来飞去”欢笑着,歌唱着......

  时间点点滴滴过去,牧童牵着饱餐一顿的牛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回到家中,他妈妈早已准备好晚餐慰劳小牧童了。小牧童大口大口的吃着饭,心里美滋滋的。吃完晚饭后已是黄昏,小牧童来到草地上,听见蛐蛐在叫,连忙打着灯笼寻找起来。微风吹过,树木和小草随风飘动,让人清爽极了。此时此刻,我也陶醉了!

  小牧童玩累了,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草地上欣赏月夜的美景。突然,他不动了,眼睛凝视着月亮,手中的木笛放在胸口上,用手托着脑袋,好像在沉思什么。也许小牧童在想:我一定要努力学*,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我也沉思了许久许久......

  我是多么向往和羡慕小牧童的生活呀,他的生活真悠闲啊!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 3

  清明时节。

  素雅女子,梳妆台边,粉底胭脂,不敢重拈。她看着镜中有些衰老颜色的面容,不禁在耳际旁插了多白色茶花,提起花篮,迈着小碎步走出了院子。今天,又是清明啊,她想。

  雨纷纷,路上无人。

  道路旁有一棵上了年岁的老白杨,本来就不宽的小径在拐角处就只能容纳下一个人了,白杨的树杈沿着墙壁,横着生了枝,上面还系着几条白丝巾“细数,有六年了啊”女子口中喃喃道,那还是七年前的秋天,男子奉命到边疆驻守,谁知,这一去便是一整年,家中每日勤恳劳作的女子,在第二年叶子下落的时候,看到了眼瞳紧闭的男子,她没有哭,因为男子告诉过她:“如果我死了,也是为国效力,值了。”于是选了个下雨的日子,把她葬在了离家两个时辰远的山中,每年的清明,都在这颗老白杨上系上一条白丝巾。她要替他继续守看世间红尘,共看夕阳到白发苍苍。又是一个雨落天,她就像一个只顾漫无目的行走的流浪汉,却不见伟大诗人杜牧《清明》一诗中所提及的行人,上前借问一句“何处有酒家?”

  她像牧童,遥指村庄。

  她喜欢有雨的天气,这样,当她想要哭时,就可仰起头,分不清是雨是泪,只是,每当她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天空时,总会想起男子生前对她所说的“想我的时候,就抬起头,我将驻守的边塞,就像这傍晚时分倒过来的天。”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继续朝荒山走去,路过的地面被丝丝细雨水洗了一边,有些晶莹,有些光滑,她的步子加快了一些,生怕这雨越下越大,打落了她耳际的茶花。

  离埋葬男子不远的地方,有一块稍显绿意的草地,六年前,女子在这里撒下许多茶树籽,带着她的思念和情愫,一并入了土。如今,有些早已被雨水冲散,在突起的坟墓旁,零星的长出了树苗。还有些,则留在了草地上,开出了花。每年,她都要摘一些白色茶花,手撑树杆,纤细的手指指着她住过的小茅屋的方向,对着心上人当了一回牧童“那里,就是我们曾住过的杏花村”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 4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牧童赶着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那些羊儿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牧童们边放着羊,边嬉戏、玩耍。他们把羊群赶到了一个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边一会儿捉蚂蚱,一会儿玩游戏。就这样,很快夕阳西下了。其他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这个牧童将羊儿赶回羊圈后,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风中缓缓地吹起来。 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给静寂的黄昏增添了几分快乐情趣。不久,牧童的妈妈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饭。他吃饱了饭,就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他再次走到原野上,连蓑衣也不脱,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抬眼看着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着白天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时玩倒立,有时翻跟斗,可真尽兴呀!他放佛又听见了那愉快的欢声笑语,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伙伴们该玩些什么呢?就这样,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牧童》古诗改写成短文、故事 5

  从前有个小牧童,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山坡上放羊。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小牧童吹到颠倒王国。

  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插在地里面生长,树根却张牙舞爪向天空。小牧童还看见素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交换了,素食动物吃肉,肉食动物吃素。一只老牛用角撞倒了一只小鹿,然后把小鹿咬死,之后就把小鹿给吃掉了;还有一只鳄鱼正在吃着长在河边的芦苇;鸡还在天上愉快的飞翔;大人在上学,而小孩在工作;人们还是在晚上出来,白天睡觉;房屋还是倒着建的,很奇怪。

  小牧童看见了一座村子,但小牧童想都没想就走进了村子里。到了晚上,人们从家里出来上班,上学,逛街……这时人们注意到了小牧童,还有人说小牧童是一只怪物,要把小牧童抓起来,然后就过来一群人把小牧童抓了起来,押到了监狱里面。小牧童很疑惑,心里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事?小牧童坐在墙角反思,突然发现这些石头都是软的,就想:等人们都睡了,我就挖个洞,这样子就能逃出来了。

  到了白天,人们都睡了,小牧童趁着守卫也都睡觉了,就赶紧挖了一个洞,跑了出来,然后就跑进了森林里。小牧童在森林里走着走着,突然被一只饥饿的牛盯中了,那只饥饿的牛悄悄地向小牧童走去,小牧童发现了,就拼命的往前跑。这时,不知道从哪里窜出一只跑得飞快的蜗牛,把小牧童带到了安全的地方,然后就走了。

  虽然小牧童安全了,但还是不能避免饥饿、口渴。没过多久,小牧童就饿得头昏眼花了,这时,树洞乌龟经过,这里看见小牧童饥饿口渴的样子,就给他摘了些水果,还给了他一些水,好让小牧童充饥,小牧童吃饱喝足后,想要感谢树洞乌龟时,发现树洞乌龟已经走了。

  小牧童走到小溪边洗了个脸,突然感觉到身后好像有东西,转身一看,发现一只比大象还大的蚂蚁,蚂蚁向他打了一个喷嚏,小牧童就被吹走了。当小牧童睁开眼睛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正常的世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