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小黑板出示)

  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巩固前两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知的学*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谈话: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2个小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信息)

  根据回答板书相关信息: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谈话:请你列综合算式,算出美术组有多少人。

  指名板演,并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提出问题,分步解答。

  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

  板书:合唱组:84人

  提问: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

  提问: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你想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板书: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先求出什么?(美术组的人数)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书:84÷28=3(口答)

  3、尝试列综合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自备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4、说明: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出示方法三:84÷[(8+6)×2])。

  谈话: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谈话: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有信心试一试吗?(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5、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提问: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84÷[(8+6)×2]

  =84÷[14×2]

  =84÷28

  =3

  谈话:口答。有错的同学请你订正一下。

  谈话: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谈话: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6、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谈话:打开书39页,请你把书上的空白填一下,填好了和黑板对照一下。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组合成两问的题目,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能使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三、巩固练*,不断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说运算顺序)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做“想想做做”第2题。(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桌活动,每人说一组题。指名说: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

  (2)男、女生各计算一组,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总结:看来,虽然每组的三道题目数据一样、运算符号一样,但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不一样了。

  (还可让学生说说体会,仔细看题、细心计算的*惯培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四、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1、谈话:每一个数学知识、任何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着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一个个括号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人类无穷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交流: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补充及p.38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

  1、学生练*:(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

  (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

  (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

  (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

  (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

  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

  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用品的标价)

  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

  生:53=15元,15+20=35(元)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整改情境图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二、丰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运算顺序

  师:投影增添小晴来购物的动画情景。

  师:小晴付50元钱买2盒水彩笔,请你帮小晴算一算她带的钱够不够?(生马上回答:够了)

  师:为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结果)

  师: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50-182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买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再用50去减182的积,表示应找回的钱。

  师:现在老师写两个算式,你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吗?

  师:18+53;182-20

  (由于情境图信息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结合情境图说出每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板书上面三道算式。

  师:比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尤其是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

  三、抽象概括运算顺序

  师:黑板上有几道两部计算的综合算式,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加(减)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四、拓展延伸

  师:继续增添情境图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话》共36元。①小明买4本。②小红买2套。

  师:谁能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去计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买4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红买一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师:算式3626呢?

  师:你觉得乘除在一起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情境图中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师:算式3634与算式3626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乘除运算。

  师:对比黑板上的几道只有乘加(减)和上面两道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乘加(减)两部计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乘除两部计算顺序,要按照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生:暂时不计算的数要把它移下来。

  生:等于号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两个等于号要对齐。

  师:配合学生的叙述,在算式的相应位置相机标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通过增添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为进一步拓展岸生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沟通了练*题中的题组对比题之间的联系。

  五、突出重点训练

  第层次:质疑运算顺序,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层次: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层次: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问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你认为两步混合运算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课后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吗?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正确进行脱式计算,并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书写规范的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新课

  1.教师谈话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

  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

  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师出示:48+16-37 54÷9×7

  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学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

  =27

  学生乙 54÷9×7

  =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

  =4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清楚:

  (1)每道题第一步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

  (2)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要照抄下来。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4)左边的等号上下要对齐。

  4.教师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这两个式题各含有什么运算符号?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问:"这样的混合式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计算过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请较好学生说出"6×3+50"先算6和3的积,再加上50,算出它们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积,再从50里面减去。以渗透四则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读法。

  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师可再强调指出50没有参加计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来,再写出要减去的6和3相乘的结果。

  为了巩固例2的计算步骤,可出"19+5×3"和"7×8-29"两道同类题,让全班学生做一做。

  5.教师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可指出:"像这样的两步混合式题有除法和加、减法,而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然后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完成。并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甲 54÷6-7 学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学生完成后,可让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每道题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学*了三道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两步混合式题的特点,小结出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的问题,并有重点地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反馈

  1.根据下面算式,正确填上( )里的数

  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3.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在后,但需要先算的两步式题。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学生较长时间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这样的题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注意突出这一难点。在三个例题安排的基础上,每个例题教学后,又安排了"试一试"的题目,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结吗?*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结,第一种是小*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结更做18个。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

  生:(1)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结和一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

  生:(1)18x4+18x6= (2) (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生再答

  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点评,我们刚才说的算第一算式是先算乘,再算加,第二个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乘。请同学们观察下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回想下,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将分米改为以米为单位,4分米变成分数2/5米,6分米变成分数3/5米,让你们求做18个大小*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课件出示例题。谁来说说看怎么列式?

  2、师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 (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5、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这两道题的计算中吗?和同桌讨论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谁来告诉老师你讨论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个同学,你觉得呢?(全班交流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和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7、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计算顺序计算的?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等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板书2/5x18+3/5x18 = (2/5+3/5)x18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巩固

  1、做练*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十二第

  4、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的经验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结吗?*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结,第一种是小*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结更做18个。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

  生:(1)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结和一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结和18个大*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

  生:(1)18x4+18x6= (2) (4+6)x18=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算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生再答

  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点评,我们刚才说的算第一算式是先算乘,再算加,第二个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乘。请同学们观察下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回想下,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生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将分米改为以米为单位,4分米变成分数2/5米,6分米变成分数3/5米,让你们求做18个大小*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课件出示例题。谁来说说看怎么列式?

  2、师板书其中的综合算式

  2/5x18+3/5x18 (2/5+3/5)x18

  3、师: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

  生:刚才是整数,现在是分数

  4、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里,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几天学*的新内容(板书课题)

  5、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回顾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可以将知识迁移到这两道题的计算中吗?和同桌讨论说说这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谁来告诉老师你讨论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个同学,你觉得呢?(全班交流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和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乘

  6、师: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计算下这两道算式。指明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板演的学生说。

  7、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计算顺序计算的?

  8、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做练一练第一题(1)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答案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0、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做完后在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等式的结果相同,符合乘法分配律板书2/5x18+3/5x18 = (2/5+3/5)x18

  4、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计算时,要恰当的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二题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可以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巩固

  1、做练*十二第一题,口算,抢答

  2、做练*十二第二题,(1)先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2)做做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3、做练*十二第三题,使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完成练*十二第

  4、9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3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例1:要做两种*结,第一种每个用2/5米彩绳,第二种每个用3/5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读题,独立完成。

  板演。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计算顺序不同。

  生:结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结:

  师: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两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回答。

  师:乘法分配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一种是添括号,一种是去括号。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重点说第3题:

  生:将题目变成57×5/8-5/8×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7个5/8减去1个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导辨析:

  这两个答案哪个正确?

  小结:带分数必须是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数,不能有假分数。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结:除以一个数要先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特别强调注意:

  第3题,是除以一个算式,不能先变成乘这两个数的倒数,而是要先将括号内的结果算出来,然后再乘它的倒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3/4-1/6)÷7/8的错误。

  5、出示:

  (1)(1/5+3/16)×15×16

  试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导学生辨析两种做法。

  小结:乘法分配律是要让两个加数分别与外面的数相乘,而外面的这个数是15×16的积。所以分配时,不能将这两个数分割开。

  (2)出示:(1/5×3/16)×15×16

  师:这个题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师:都是乘法说明是同一种运算了,可以怎么办呢?

  生:换位。

  学生独立完成。

  (1/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较两题的不同点,说一说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巩固练*

  完成75页练一练。

  四、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目标,为学*新课做好准备。

  2、本节课的重点是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本节课,重点是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在新课过程中,练*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辨析、比较的过程中,明确每种类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两种基本类型。不过在第一组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例子,丰富学生对题型的认识。

  3、对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课堂中忽略了一个数除以两数之和(之差)的类型,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他们很容易受前面的影响,把除法变成乘法,但却没有分析,这里是除以一个算式,而除法的法则却是除以一个数,才能变成乘它的倒数。

  4、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题目,部分学生就只会做这些类型的题目,对于稍有变化的题目,就觉得束手无策,这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对知识的学*是生搬硬套,自主学*的能力不强。

  例如:教材练一练第2小题,看到2/3,3/2就觉得需要用简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就随便凑数进行简算。

  第2题的第(2)题,是需要先将括号内的算式先算出结果,再进行简算,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要求简算,但题目中的数据却没有简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连按部就班地去计算也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家庭作业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这一步先算出来,就可以看出简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学生就空着不写,不知道该怎么简算。

  5、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其计算方法之前曾经有过渗透,但在遇到具体题目时,多数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方法将算式进行变形,达到简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总体感觉,虽然课堂上稳扎稳打,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也能较为正确地进行简算。但是整节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的不够,如果能设计一些思维发散的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更好。

  例如可以给出一半的算式,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符合简算的算式有什么样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4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例1:要做两种*结,第一种每个用2/5米彩绳,第二种每个用3/5米彩绳,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读题,独立完成。

  板演。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点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计算顺序不同。

  生:结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结:

  师: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两个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回忆一下: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回答。

  师:乘法分配律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生:两种,一种是添括号,一种是去括号。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重点说第3题:

  生:将题目变成57×5/8-5/8×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7个5/8减去1个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导辨析:

  这两个答案哪个正确?

  小结:带分数必须是整数和真分数合起来的数,不能有假分数。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结:除以一个数要先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特别强调注意:

  第3题,是除以一个算式,不能先变成乘这两个数的倒数,而是要先将括号内的结果算出来,然后再乘它的倒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3/4-1/6)÷7/8的错误。

  5、出示:

  (1)(1/5+3/16)×15×16

  试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导学生辨析两种做法。

  小结:乘法分配律是要让两个加数分别与外面的数相乘,而外面的这个数是15×16的积。所以分配时,不能将这两个数分割开。

  (2)出示:(1/5×3/16)×15×16

  师:这个题目和上题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师:都是乘法说明是同一种运算了,可以怎么办呢?

  生:换位。

  学生独立完成。

  (1/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较两题的不同点,说一说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巩固练*

  完成75页练一练。

  四、教学反思: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目标,为学*新课做好准备。

  2、本节课的重点是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而本节课,重点是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练*,在新课过程中,练*题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在辨析、比较的过程中,明确每种类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两种基本类型。不过在第一组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例子,丰富学生对题型的认识。

  3、对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课堂中忽略了一个数除以两数之和(之差)的类型,这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他们很容易受前面的影响,把除法变成乘法,但却没有分析,这里是除以一个算式,而除法的法则却是除以一个数,才能变成乘它的倒数。

  4、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题目,部分学生就只会做这些类型的题目,对于稍有变化的题目,就觉得束手无策,这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对知识的学*是生搬硬套,自主学*的能力不强。

  例如:教材练一练第2小题,看到2/3,3/2就觉得需要用简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就随便凑数进行简算。

  第2题的第(2)题,是需要先将括号内的算式先算出结果,再进行简算,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要求简算,但题目中的数据却没有简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连按部就班地去计算也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家庭作业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这一步先算出来,就可以看出简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学生就空着不写,不知道该怎么简算。

  5、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其计算方法之前曾经有过渗透,但在遇到具体题目时,多数学生还是难以灵活运用方法将算式进行变形,达到简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总体感觉,虽然课堂上稳扎稳打,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也能较为正确地进行简算。但是整节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的不够,如果能设计一些思维发散的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更好。

  例如可以给出一半的算式,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达到简算的目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出题,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符合简算的算式有什么样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9篇)

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在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

  (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

  1)出示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2)出示第5题

  练*时,先让学生读图,说一说统计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在按要求计算。

  3)出示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

  4)出示第7题

  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的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5)出示第8题。练*时,学生可根据父子俩的对话和身高记录单,分别填上林文和爸爸的身高,然后根据图表提出问题来解答。

  6)出示“聪明小屋”

  练*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7)出示第9题

  练*时,学生可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只要算出的得数是24就可以。

  四、总结。

  针对带小括号的算式进行巩固练*。

  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混合运算教案4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例2、例3,练*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

  (1)先说一说复*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报出答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新课

  (1)通过例1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

  着重说明: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原来算式的下面,还没计算的局部“+5”要誊写下来;注意各行开头的数上下对齐,数左面的等号也上下对齐。

  然后让同学算“做一做”中的练*题。

  教师巡视,对书写不规范的协助改正。然后一起订正。

  (2)教学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2:把两个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

  先做左边的式题。由于同学做过这样的题,可指名说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要先做。并写出分步计算过程。边写边提问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再让同学说一说运算顺序。

  再做右边的式题。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在这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但是乘法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乘法。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也表示要先做。然后说明分步计算过程的写法。强调先算乘法,后算减法,6×3的积18,在第二步计算时作减数,因此要把没算的局部“50-”先照抄下来,再写6×3的积18。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9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题。提醒同学注意先想好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算。教师巡视,然后一起订正。

  (3)教学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3的两个算式。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除法。

  提问:在左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指名说分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在右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教师强调除法虽然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除法。

  提问:假如不告诉你们分步计算过程,你们能自身写吗?试试看。

  同学试着在教科书上写出分步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给以协助。然后一起订正。让同学互相检查做的情况,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看教科书第10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题。然后一起订正。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假如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里乘法、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有没有关系?

  3.独立练*

  (1)做练*三第1题,然后订正,订正时要让同学说说各先算什么,并注意书写格式。

  (2)第2题,先让同学检查、改正,然后一起讨论。

  (3)第3题,让同学独立做,然后一起订正。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

  1、板书:(1)150-42214 (2)(240+120)(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练*一的第1题。

  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混合运算教案6

  上课时间:4/28

  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 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题,复*、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混合运算教案8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 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例1求做两种*结一共用的彩绳数量,由于这个实际问题具有特殊性(两种*结的个数相同,两种*结每个用彩绳的米数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解法。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让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能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2/518+3/518的思路是,先分别求出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米,因此列出的算式要先算乘法。算式(2/5+3/5)18的思路是,先求出两种*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的米数,这正是在算式里加括号的目的。所以,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类似上面的那些体会,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曾经有过。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再次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是认知的需要。而且,获得这些体会并不困难。第二个收获是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

  在教*算顺序时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让学生看着列出并计算的两道综合算式,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的体会成为十分清楚的数学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看到两者的相同,使它们和谐结合,从而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比较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是感受运算律的存在,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是引导简便运算。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单元计算分数连乘,把各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交叉约分,已经在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本单元着重体会乘法分配律。教学时要处理好三点:首先是观察、讲述两种解法的联系,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其中一道综合算式改写成另一道综合算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表述。然后是回忆分数连乘,让学生感受以前的计算已经应用了乘法的另两条运算律。如1/41/39/10,交叉约分时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只是没有写出1/4(1/39/10);又如2/31/53/4,约分时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只是2/33/41/5这个过程没有写出来。最后才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即分数乘法也存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律也能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例1仅作些引导,要通过练*才能掌握。和整数、小数范围内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相比,这里的计算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如6/57/6-1/56/7。这是一道两数之积减两数之商的题,似乎与运算律对不上号。如果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就显露出两个乘法算式有相同的因数,具备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必要条件。二是易混,如44/5+4/54。粗糙地看这道计算题,它的两道除法算式似乎很有联系,稍不留心就陷入简算误区。只有细心地把分数除法变成乘法,才会明白这道题不适宜应用分配律。本单元教材设计简便运算的练*题,注意了这两个特点。另外,还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混合编排,如第92页第2题。让学生设计各道题的算法,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思路灵活、反应灵敏的一种训练。

  二、 数形结合教学较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们都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说它们稍复杂,是因为还分别含有其他的数量关系,有多种解法。就例2来说,可以根据运动员总人数减男运动员人数得女运动员人数列出算式45-455/9;也可以根据女运动员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1-5/9)列出算式45(1-5/9)。再说例3,可以根据去年班级数加今年比去年多的班级数得今年的班级数列出算式24+241/4;也可以根据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1+1/4)列出算式24(1+1/4)。教学这两道例题,教材里只出现前一种解法。因为这种解法的数量关系,是实际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已经掌握,容易寻找。而且,这些数量关系还是列方程解答其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在以后的教学直至初中数学里经常应用。至于后一种解法,发展了对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从一个已知的分率联想了其他的分率。如果学生能够独立想到,并且喜欢这样列式,应该是允许的。教材不出现后一种解法,不把它教给学生,是着眼今后,突出重点,减轻负担。

  两道例题都利用线段图直观表达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例2已经画出了表示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人数的线段,学生在线段上表示男运动员占5/9的时候,会想到线段的另一部分表示的是女运动员人数,从而得到先算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的思路。例3已经画出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要求学生继续画表示今年班级数的线段,从中体会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多1/4的含义,看清今年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之间的关系,想到可以先算今年增加了几个班。教材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其目的不仅是帮助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还要积累画线段图的体会和经验。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完成练一练和练*十六里的*题时,若有需要,能主动地通过画图帮助思考。为此,要加强画线段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先画出表示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和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才能继续表示男运动员人数和今年的班级数。这是分析男运动员占5/9以及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增加1/4这两个分数的意义,得出的画图思路。其次让学生理解,男运动员是运动员总人数的一部分,可以表示在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图上。而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的班级数之间是比较关系,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各画一条线段表示它们。最后让学生看着画成的线段图,复述实际问题的题意,从中获得解题思路,体会线段图是表示数量关系的手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练*十六里设计了一些题组,通过解题和比较,能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第4题的两问是连续的,先求得已经铺设的米数,就能继续求还要铺设的米数。比较这两问,能明白前一问里求840米的3/5是多少,后一问是从电缆总长里去掉已经铺设的米数。第8题的两小题分别是面粉比大米少1/5和面粉比大米多1/5,比较两个分数的意义,能理解两个问题的解法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第12题的'两小题里都有1/4,一道题里是用去1/4,另一道题里是还剩1/4。因此,算式5/81/4在两道题里的意义不同。虽然两题都是求钢条还剩下的米数,解法不同的道理是很清楚的。第13题里设计了两个意义不同的1/8,其中一个1/8表示的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相当于计划用煤吨数的份额,另一个1/8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由于两小题里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直接已知或不直接已知,求实际用煤吨数的方法自然就不同了。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P48页及练*十一4---6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方法指导:

  看—说—算—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6.想一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用7+4×3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9篇)

《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

  45÷5-8 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计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课时教材分析】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复*准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二、创设情境,学*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5、师: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算式吗?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7、(师出示50-14÷3):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8、生:应该先算14÷3。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0、生:买香蕉之后剩下的钱,也就是50-14。

  11、师:所以这道题应该怎么办?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3、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正确的算式应该是

  14、生:(50-14)÷3。

  15、师: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用?

  16、生:改变运算的顺序。

  17、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道题。

  18、生:独立进行计算。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3、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4、生自己在练*本上完成。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7、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中出现的情况

  ①34+27=61 61×4=244

  ②34×4=136 27×4=108 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3、生讨论交流。

  14、师:通过刚才这两道题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四、完成练*,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本64页练*三的第1、5题

  第3课时 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 (P60~P61)

  【课时教材分析】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实录】

  一、 出示练*,检复铺垫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通过以上的复*,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3、师: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试着独立解决。

  5、师: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思路和方法?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①65×6=390(元)

  17×6 =102(元)

  390+102=492(元)

  ②65+17=82(元)

  82×6=492(元)

  ③65×6+17×6

  ④(65+17)×6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9、生:(65+17)×6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12、师:整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情况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492(元)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65×6+17×6

  =390+102

  =492(元)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9、小结: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完成练*,巩固反馈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问题讨论,补充延伸

  1、问题讨论

  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2、补充练*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 )×5+ ( )×4=81

  6×( )+2×( )=96

  28÷( )+42÷( )=10

  第4课时 探索乐园 (P62~P63)

  【课时教材分析】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课堂实录】

  一、 探索规律。

  1、师: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

  二、按顺序操作。

  1、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四、数学游戏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补充及p.38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

  1、学生练*:(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

  (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

  (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

  (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

  (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1、板书:(1)150-42214 (2)(240+120)(140-20)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练*一的第1题。

《混合运算》教案6

  重点分析:

  “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是在小学生学*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的新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学*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难点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能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但是很少见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乘法口诀

  2、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探索新知我们要怎么列式计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总人数。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还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

  可以列综合算式。

  53—24+38=67

  3、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难点巩固)请列式计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结: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混合运算》教案8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提出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学*难点:连加减混合意义和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一:观察图片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概括能力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 )只,又飞走了( )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天鹅?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____________(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课件出示图片二:(天鹅的变化)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 )只,又飞走了( )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学生能说出天鹅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____________(只)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训练与总结

  1、67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2、练*十五

  3、小组内交流,编一个趣味性强的故事,要有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

  4、小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困难生的学*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练*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十五第7、9、10、11题。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混合运算教案 (菁华9篇)

混合运算教案1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 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例1求做两种*结一共用的彩绳数量,由于这个实际问题具有特殊性(两种*结的个数相同,两种*结每个用彩绳的米数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解法。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让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能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2/518+3/518的思路是,先分别求出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米,因此列出的算式要先算乘法。算式(2/5+3/5)18的思路是,先求出两种*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的米数,这正是在算式里加括号的目的。所以,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类似上面的那些体会,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曾经有过。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再次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是认知的需要。而且,获得这些体会并不困难。第二个收获是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

  在教*算顺序时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让学生看着列出并计算的两道综合算式,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的体会成为十分清楚的数学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看到两者的相同,使它们和谐结合,从而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比较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是感受运算律的存在,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是引导简便运算。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单元计算分数连乘,把各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交叉约分,已经在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本单元着重体会乘法分配律。教学时要处理好三点:首先是观察、讲述两种解法的联系,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其中一道综合算式改写成另一道综合算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表述。然后是回忆分数连乘,让学生感受以前的计算已经应用了乘法的另两条运算律。如1/41/39/10,交叉约分时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只是没有写出1/4(1/39/10);又如2/31/53/4,约分时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只是2/33/41/5这个过程没有写出来。最后才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即分数乘法也存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律也能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例1仅作些引导,要通过练*才能掌握。和整数、小数范围内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相比,这里的计算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如6/57/6-1/56/7。这是一道两数之积减两数之商的题,似乎与运算律对不上号。如果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就显露出两个乘法算式有相同的因数,具备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必要条件。二是易混,如44/5+4/54。粗糙地看这道计算题,它的两道除法算式似乎很有联系,稍不留心就陷入简算误区。只有细心地把分数除法变成乘法,才会明白这道题不适宜应用分配律。本单元教材设计简便运算的练*题,注意了这两个特点。另外,还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混合编排,如第92页第2题。让学生设计各道题的算法,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思路灵活、反应灵敏的一种训练。

  二、 数形结合教学较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们都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说它们稍复杂,是因为还分别含有其他的数量关系,有多种解法。就例2来说,可以根据运动员总人数减男运动员人数得女运动员人数列出算式45-455/9;也可以根据女运动员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1-5/9)列出算式45(1-5/9)。再说例3,可以根据去年班级数加今年比去年多的班级数得今年的班级数列出算式24+241/4;也可以根据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1+1/4)列出算式24(1+1/4)。教学这两道例题,教材里只出现前一种解法。因为这种解法的数量关系,是实际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已经掌握,容易寻找。而且,这些数量关系还是列方程解答其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在以后的教学直至初中数学里经常应用。至于后一种解法,发展了对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从一个已知的分率联想了其他的分率。如果学生能够独立想到,并且喜欢这样列式,应该是允许的。教材不出现后一种解法,不把它教给学生,是着眼今后,突出重点,减轻负担。

  两道例题都利用线段图直观表达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例2已经画出了表示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人数的线段,学生在线段上表示男运动员占5/9的时候,会想到线段的另一部分表示的是女运动员人数,从而得到先算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的思路。例3已经画出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要求学生继续画表示今年班级数的线段,从中体会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多1/4的含义,看清今年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之间的关系,想到可以先算今年增加了几个班。教材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其目的不仅是帮助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还要积累画线段图的体会和经验。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完成练一练和练*十六里的*题时,若有需要,能主动地通过画图帮助思考。为此,要加强画线段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先画出表示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和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才能继续表示男运动员人数和今年的班级数。这是分析男运动员占5/9以及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增加1/4这两个分数的意义,得出的画图思路。其次让学生理解,男运动员是运动员总人数的一部分,可以表示在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图上。而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的班级数之间是比较关系,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各画一条线段表示它们。最后让学生看着画成的线段图,复述实际问题的题意,从中获得解题思路,体会线段图是表示数量关系的手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练*十六里设计了一些题组,通过解题和比较,能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第4题的两问是连续的,先求得已经铺设的米数,就能继续求还要铺设的米数。比较这两问,能明白前一问里求840米的3/5是多少,后一问是从电缆总长里去掉已经铺设的米数。第8题的两小题分别是面粉比大米少1/5和面粉比大米多1/5,比较两个分数的意义,能理解两个问题的解法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第12题的'两小题里都有1/4,一道题里是用去1/4,另一道题里是还剩1/4。因此,算式5/81/4在两道题里的意义不同。虽然两题都是求钢条还剩下的米数,解法不同的道理是很清楚的。第13题里设计了两个意义不同的1/8,其中一个1/8表示的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相当于计划用煤吨数的份额,另一个1/8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由于两小题里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直接已知或不直接已知,求实际用煤吨数的方法自然就不同了。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

  7.8+4.3-*+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混合运算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混合运算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学*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困难不是很大。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64÷8+32 80-5×9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提出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新知

  1、出示例题: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生:阿姨买了一件**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

  师: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为学*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尝试练*,教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1)指名说分布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儿童衣服的钱,第二步求的是1件儿童衣服的钱。

  生: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综合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3 (207—120)÷3

  师问:要求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小组讨论)

  生:必须先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

  师:207—120÷3 这样列式能先算出3件儿童衣服的钱吗?要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应先算哪一步?

  生:不对。

  师:怎样才能先算207—120?这里要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在减法这部分添上小括号,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所以(207—120)÷3是对的。

  师:这个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4、完成试一试教材61页。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算式里都有括号,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矛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解决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巩固练*

  1、说说运算顺序。(80-25)×8

  2、第62页课堂活动2题。

  3、计算:(34+22)÷7 25×(34-26)

  四、达标反馈

  1、比一比,看谁算的对。

  35÷(21-14) (51-43)×7

  2、找朋友,连一连。

  3、一袋开心果有60颗,要想分给7个人,每人分9颗,还差多少颗?

  五、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师:要是没有小括号呢?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计算时要先理清顺序,再仔细计算。

  六、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

  51-43=8 8×7=56

  2、第62页练*十五1—3题。

  3、三年级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几排?

  板书设计: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综合算式:(207-120)÷3………………必须加小括号

  =87÷3

  =29(元)

  答:一件儿童衣服29元。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做复*第7题.时间4分钟。

  集体校对得数。

  提问: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关键是什么?

  2.引入课题。

  我们在学*了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还学*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复*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混合运算复*

  1.整理运算顺序。

  做复*第8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也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简便算法。

  做复*第9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每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题的简便算法,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三、应用题练*

  1.做复*第ll题。

  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答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复*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解答在练*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第8题后两题,第9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周晓刚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困难生的学*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练*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十五第7、9、10、11题。

混合运算教案6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

  重点分析

  脱式计算是一种新的书写格式,这节课较难的部分就是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分析

  学生可能存在知道是怎么算的,但并不知道怎样去表述计算过程,还会存在计算顺序是对的,但由于口算能力比较弱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教学方法

  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符号吗

  加号、减号(同级)

  乘号、除号(同级)(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级运算)

  (不同级)(不同级)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同级运算还是不同级运算:

  16+9—8=5×2-10=

  3×2÷6= 48÷8+17=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要知道下午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走了要怎么办,又来了又要怎么呢?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①53-24=29(人)② 53-24+38=67(人)

  29+38=67(人)(口算)(划线法)

  ③53—24+38=67(人)

  5 3

  —2 4(竖式计算)

  ___________

  2 9

  + 3 8

  ___________

  6 7

  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2)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刚才我们用划线法、竖式计算都计算出了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叫脱式计算。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动态出示出示:32-14+10脱式计算整个过程

  (4)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5)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53-24+38,15÷3×5,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深化新知

  第一关:牛刀小试,越练越行

  23+6-11 2×8÷4

  = □○□ = □○□

  = □ = □

  2。第二关:熟练运用,快速改错。

  34-17+3 3×8÷4

  =34-20 =24÷4

  =14 =6

  小结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

  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

  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用品的标价)

  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

  生:53=15元,15+20=35(元)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整改情境图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二、丰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运算顺序

  师:投影增添小晴来购物的动画情景。

  师:小晴付50元钱买2盒水彩笔,请你帮小晴算一算她带的钱够不够?(生马上回答:够了)

  师:为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结果)

  师: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50-182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买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再用50去减182的积,表示应找回的钱。

  师:现在老师写两个算式,你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吗?

  师:18+53;182-20

  (由于情境图信息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结合情境图说出每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板书上面三道算式。

  师:比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尤其是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

  三、抽象概括运算顺序

  师:黑板上有几道两部计算的综合算式,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加(减)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四、拓展延伸

  师:继续增添情境图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话》共36元。①小明买4本。②小红买2套。

  师:谁能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去计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买4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红买一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师:算式3626呢?

  师:你觉得乘除在一起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情境图中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师:算式3634与算式3626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乘除运算。

  师:对比黑板上的几道只有乘加(减)和上面两道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乘加(减)两部计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乘除两部计算顺序,要按照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生:暂时不计算的数要把它移下来。

  生:等于号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两个等于号要对齐。

  师:配合学生的叙述,在算式的相应位置相机标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通过增添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为进一步拓展岸生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沟通了练*题中的题组对比题之间的联系。

  五、突出重点训练

  第层次:质疑运算顺序,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层次: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层次: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问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你认为两步混合运算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课后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吗?

混合运算教案8

  教案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算的练*课.这节课通过简算的识别、简算的应用及简算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教案中安排了练中学,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尤其在教材的最后有意安排的创造性题目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从而使运算简便.

  (2)认识并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几种简算形式.

  (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口算练*:(在篇子上,学生集体练*)

  (1)0.3+1.4+0.7+0.6

  (2)1.25×52×0.8

  (3)5-1.42-0.58

  (4)36×2.5

  (5)8.3×8+8×4.2

  订正口算.(请学生叙述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学*了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使用.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使用方法.

  二、判断下列各题能否进行简算.

  (1)0.35+0.65×0.3+0.7

  (2)6.3+3.7÷0.25×4

  (3)10.5×4.2×5.8×10.5

  (4)3.14-1.25+0.75

  (5)3.28×2.7+7.3×3.82

  小结:在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前,既要注意数字特征又要注意符号特征.

  三、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在篇子上,学生进行练*)

  (1)3.46×5.4+4.6×3.46

  (2)0.48+0.25×1.22×4

  (3)18.65-3.4×2-9.6÷3

  (4)3.7×6.3+2.7×3.7

  师:

  (1)请学生在篇子上完成下列练*.

  (2)(通过直投)请学生叙述计算方法.

  (3)请学生讨论总结这几道题的简算特点.

  小结:简算有多种使用情况,审题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四、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7×0.3÷0.7×0.3

  A.原式=(0.7×0.3)÷(0.7×0.3)=1

  B.原式=0.21÷0.7×0.3=0.3×0.3=0.09

  C.原式=0.7÷0.7×0.3×0.3=1×0.3×0.3=0.09

  (2)7.6×2.7+7.2×(11-3.4)

  A.原式=20.52+7.2×7.6=20.52+54.72=75.24

  B.原式=7.6×2.7+7.2×7.6=7.6×(2.7+7.2)=7.6×9.9

  =7.6×10-7.6×0.1=76-0.76=75.24

  (3)4.8×5.2+7.3×4.8

  A.原式=4.8×(5.2+7.3)=4.8×1.25=(8×12.5)×0.6=100×0.6=60

  B.原式=4.8×(5.2+7.3)=4.8×1.25=(4+0.8)×12.5

  =4×12.5+0.8×12.5=50+10=60

  五、下面各题能否进行简算:(学生讨论研究)

  (1)36×0.42+*×4.2

  (2)7.5×45+2.5×17

  板书:创造性简算

  六、小结:

  师:

  (1)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