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1

  教学分析:

  1、教材简析。

  通过小作者和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告诉小朋友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书上有“字”有“画”,魅力无穷。激发了小作者要读懂这本“书”,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八、九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这一阶段又是他们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读中探究,在读中释疑,在读中生疑。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会认10个生字;会写“宝”、“刨”、“趴”3个生字;了解“岩石书”的“字”“画”。

  2、在问题情景中朗读人物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问题情景中朗读人物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设计想法:

  利用儿童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而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字”“画”,读中解决自己的疑难,读中产生新的问题。

  教法、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路学*了解有关地质知识,搜集图片资料。

  2、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书切入,引发疑问

  1、今天,谢老师带来了一本书。(板书:书) 一本很大很大的书!你们看――

  出示岩石的特写图。(要体现“字”“画”特征。)

  2、质疑:你有疑问吗?

  (生:这明明是块石头,怎么说是书呢?书是有字的、有画的、有知识的。这不是一块石头吗?哪里有书啊?这本书里有字有画吗?这本书谁能看得懂?······)

  (随学生回答板书:字、画、用)

  3、是呀,你们说得真好,这明明就是一块石头,怎么会是一本书呢? (板书:?)

  二、初读课文,走*岩石

  1、那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本书的呢?赶紧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发现我们刚才提的问题和谁的问题是差不多的?

  那又是谁解答了我们和川川的问题?

  3、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川川和叔叔直接对话,用不同的记号标出。

  生交流后出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三、对话朗读,走进岩石

  读懂了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我们心中的疑问自然就解开了。

  1、同桌对话朗读:一个当川川问,一个当叔叔回答。

  2、师生对话朗读:老师当川川问,学生当叔叔回答。 读读议议,出示重点句:

  (1)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那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出示:雨痕、矿物图

  3、指名对话朗读。 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地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很有味道?

  4、小组朗读对话。

  四、回应课题,再生新疑

  1、小朋友,读了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岩石是书吗?为什么?岩石不光是书,而且是一本―― (板书:最大的 )

  2、你们有没有发现,谢老师写的“最大的书”,和课文一样吗?(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课文还有一个引号)

  现在你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

  课题为什么要在“书”上加一个引号呢?(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一本特殊的书,大家都看不懂的书,是地质勘探队员看的书。对不留意的人来说是石头)

  3、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还有新的问题吗?(谢老师还有一些问题:这书是谁写的呀?大自然中,最大的书只有这本岩石书吗?对于地质勘探队叔叔来说,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假如是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他的书在哪里呢?假如是研究太空的科学家,他的书又在哪里呢?假如是研究动物的科学家,它的书······)

  4、想更多得了解岩石吗?推荐站:化石

  五、学*字词,指导写字

  1、学*字词。指名领读;齐读;开小火车认读;说说记字办法。 出示:词语、生字。

  2、指导写字。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宝、刨、趴 齐读。 谁能给它们组个词?

  3、学生写字。实物投影交流反馈。

《最大的“书”》教案2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和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和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 岩石 波痕 煤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同学交流展示。

  2、安排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妙”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和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贮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化石网:

  http://www.chinafossil.net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局部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管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原本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外表不时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管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最大的“书”》教案3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的提高。)

  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最大的“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通课文。

  2、学*课文10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3、激起深入学*课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预热。引“书”。

  孩子们,今天是4月12日,一个对于我来讲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和咱们在坐的小朋友相识。再过11天,便是4月23日(屏幕出示4月23日)这一天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知道这一天吗?老师告诉大家,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也叫世界书香日。让我们每个人都爱读书,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书香味便是这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所在。小朋友*常喜欢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书?

  二、揭题读题。导“书”。

  看大家这么喜欢书,老师这次可就真来对了。实话告诉大家,老师这节课是专门到咱们中间来向大家推荐一部特别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

  看看这题目,这书特别在哪里?

  读题:谁来读读

  三、初读识字,读“书”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打开课本83页,一起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把这书里每一个字都读准确,要是碰到不认识的字,咱们可以拼拼拼音。

  反馈学*词语:

  你把这书里的字都读准了吗?老师可要检查检查了。

  (课件出示词语)

  脚印 雨痕 波痕

  煤炭 宝藏 岩石 铁矿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一册厚厚的书

  这三组词语难度可不一样,级别也不同,你想挑战哪一个星级呢?

  1、读词语时,得有一定的节奏,一个词语读完了稍作停顿。

  2、强调读好:地质勘探队员

  3、孩子们,这些词宝宝中藏着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藏除了读“藏”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读“cáng”,藏着铁矿中的藏就是它的双胞胎兄弟。(出示:藏着铁矿宝藏)

  四、再读解词,问“书”。

  第一次读这本最大的“书”,我们就收获了这些词宝宝。看,这些词宝宝都满意而归了。哟,还有一个词宝宝不肯走?原来是“刨根问底”,它想问问咱们小朋友,它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请小朋友找一找川川的问题,用“——”划出来,找到了的小朋友,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川川刨根问底,都问了些什么?

  交流朗读:

  1、叔叔,您在看什么?

  2、哪里有书啊?

  3、这上面有字吗?

  4、这上面有图画吗?

  5、这能说明什么?

  6、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这列火车读读这些问题。读的时候,小朋友可要注意把这一只只的小耳朵读好?

  (2)指名读读川川的问题:哪个小朋友也来学学川川问一问,一个问题问好稍稍停一停。

  (3)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问题,就是刨根问底。我们集体来刨根问底一回。

  五、又读训练,识“书”。

  川川刨根问底,一连问了这些问题,叔叔呢则耐心热情地解答了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我们同桌合作,一个学川川的刨根问底,一个读叔叔的热情解答,把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合作读通了。合作时,你对哪一组对话特感兴趣,多练练。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听听。

  交流:

  1、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指导读通:谁也想读读这组对话。

  (2)导读:指着屏幕上的岩石,问学生?哪里有书呀!

  2、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1)谁也想来读读这书上的文字?

  (2)导读:这雨点留下的脚印叫;这波浪的足迹,叫;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他们都是字呀!

  (3)拓展说“痕”,泪水在脸上留下的足迹叫()

  3、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到现在还没发过言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发言的机会,你自己找个好朋友与你合作读这组对话行吗(请3位)

  4、读懂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男女生合作读.

  六、合作再读,理“书”。

  现在老师也来学学川川的样“刨根问底”一回,小朋友们能对我的问题作出一一的回答,行吗?

  七、提升主题,指导写字。

  川川刨根问底,问了这些问题,是他的这些问题带我们走进了这本最大的“书”。此时,你心里一定也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也来学学川川刨根问底,和大家说说你心中的问题。

  咱们提的这些题很有意思。课后,我们将带着我们自己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让我们带着我们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刨根问底”,好好写一写这个词。

  指导书写“刨、底

《最大的“书”》教案5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6篇)

《最大的“书”》教案1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台

  一、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化石网: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存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最大的“书”》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点评: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情绪。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点评:新课程提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个设计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对刨根问底的设计,既理解了词意,又指导了朗读,可谓一箭双雕。】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点评;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有相同点的字的指导上,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质疑课题。

  1、复*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因疑而产生动力,教师因疑而因材施教。]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D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j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点评: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学生读课文。

  2、说说最大的带中有哪些内容。

  二、分角色读、评课文

  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推选代表漆课文其他学生评。着重读好人物的对话。叔叔是自豪,川训是好问。

  点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把评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书写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所写生字。

  2、教师范写陆、印。注意,

  陆:双耳在左边,右边竖一笔写成。

  印:右边为双耳。

  3、学生写、评。

  4、学生自己写埋、宝。、趴、刨,教师点评。

  四、课堂交流。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化石,岩石等资料在班内交流一下。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又向前推了一步,并且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大的“书”》教案3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和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和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 岩石 波痕 煤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同学交流展示。

  2、安排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妙”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和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贮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化石网:

  http://www.chinafossil.net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局部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管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原本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外表不时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管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最大的“书”》教案4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揭题提问,解决最大的“书”指什么?书中有什么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叔叔对岩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疑:

  1、(教师手拿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书)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

  书里有什么内容?

  书有什么作用?

  其余随文解答。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或学过忘了的字打,问同桌。

  不理解的地方打?

  (2)、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抽生说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结合书本插图,齐读

  3、学*生字

  (1)请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说一说。

  (3)巩固生字。开火车读

  (4)你喜欢哪个词语,就读读它吧!

  出示: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厚书

  刨根问底印痕煤炭宝藏

  抽生读,词语释疑,齐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解答简提出的小问题。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

  岩石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呢?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吧!

  抽生答,随机出示文字:

  1、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浪;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回答时叔叔会怎么说?请你试着读一读,抽生读,评议,齐读

  2、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读好感叹号的语气: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是什么心情?

  抽生读,评议,齐读

  3、分角色朗读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就象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那么书有什么作用?下节课再来研究。

  四、指导书写。

  1、教带有竖撇的五个生字

  2、比较:厚和底

  3、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4、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铁“,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最大的“书”》教案5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目标

  ⒈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⒊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教师手拿教科书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⒉板书课题: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师: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⒉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⒊检查识字

  ⑴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⑵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⑶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⒋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⒌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⒈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⒉师生释疑。

  预设例如: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⑴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⑵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质疑课题

  ⒈复*生字

  ⒉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生质疑,归纳:

  ⑴“书”中有什么内容?

  ⑵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⑶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读书、多思考等)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⒈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⑴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⑵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

  ①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如雨痕、波痕、矿物等)

  指导读:你认为叔叔回答川川的问题时是什么态度,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名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课后“我知道”之二)

  教师补充: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便可知这一片曾是大海。

  指名学生读。

  ②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

  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指名学生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

  补充: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⑶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⒉猜中想: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三、课堂总结

  ⒈“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⒉ 通过描绘岩石这本 “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展示了岩石这本 “书”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最大的“书”》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书,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今天,咱们却要去认识一本非常特别的书,特别在哪里呢?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想知道答案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不容易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把每句话读通。

  2.认读生字

  1)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能当小老师?(明确:质是翘舌音,册是*舌音,印是前鼻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同桌互相抽读我会认中去拼音的生字,纠正读音

  4)抢读生字

  5)对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6)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正确。

  7)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书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2、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再读一读课文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二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1)(读学*小伙伴的话)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通用5篇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 1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学*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导语揭题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

  2、设疑:“书”,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学*生字、词语

  1、自读生字、词语。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4)、同桌向集体汇报。

  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扩词。

  4、写字指导。

  (1)、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铁、册”,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示范“质”:指导写好“质”的前两撇。

  学生书写带有竖撇的字。

  (2)、区别“印”和“陆”:“印”的右边是“”,“陆”的左边是“”。

  学生对照书写。

  (3)、学生自己书写其他的字。

  四、朗读感悟

  1、问中读。

  (1)、“书”,为什么加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回答。

  指导读一至四自然段。特别是问句和感叹句。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指导朗读五至十自然段。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指导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读中学。

  (1)、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找出川川的问话和叔叔的回答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在小组中读一读。

  展示读。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

  2、词语积累。

  找出文中喜欢的词语或生字组成的词语写下来。

  3、“我知道”。

  自由读课后的“我知道”,再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带竖撇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

  3、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课前读熟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培根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2、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你知道为什么要加引号吗?学生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字

  (1) 认读生字

  (2)生字组词

  (3)学*带竖撇的字

  课件演示“质”的笔顺

  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在“我会写”中各写一个

  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三、理解词语,引出问题

  1、再读课文,想一想: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读的时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词画出来,

  2、词语释疑

  预设一:要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你觉得川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觉得川川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呢?从文中找出他问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度问题,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1、生读课文,找出川川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2、交流。

  (1)教师随机进行讲解,辅以课件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3、川川听了叔叔的话,说了些什么呢?老师引读。

  预设二:你能猜猜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五.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预设三: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对“刨根问底”的理解。

  同学们,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呢,你看,历史的变化,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书”中,这真是太有趣啦!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

  六.分角色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2、推选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评。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人物的不同,分角色朗读。

  4、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情况。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

  知道同学们的知识面都特别的广,大家懂得的课外知识可丰富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智力问答,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课件出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是()。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

  二.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也学*了一篇和“最”字有关的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出示课题)

  2.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瞧!它们都藏进了石头里(出示用彩色卡纸做的石头),谁想当小小地质勘探队员,把它们的名字念出来?(指生读)

  3.能把生子记得这么牢,真是聪明的孩子,调皮的生子宝宝钻进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

  4.和你的同桌轮流读一读,如果他全读对了,就把你的称赞送给他

  5.谁得到称赞了?真不错,生字词都会认了。会不会写呢?拿出田字格本,老师报一个词语,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刨根问底)

  6.我们一块读一读这个词,想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7.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

  8.你从哪找到的,一共找到几句?谁把你找到的川川提出问题读一读?

  9.仔细观察6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疑问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请6个川川起来比赛读读,看谁最会问问题。

  10.你认为哪个川川读得好?谁来评一评?咱们像他学*,都来问一问吧。

  11.多么好学的孩子,面对这么多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川川也特别想知道,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四人小组一同去寻找答案吧。

  12.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A.哪里有书啊?

  以前你有没有把岩石和书联想到一起?真是没想到,这种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老师要给你出出难题,你能够把问号变成句号,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B.这上面有字吗?

  1.齐读第6自然段。

  2.老师有些图片,你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3.出示填空,谁来填?()都是字呀!

  4.老师当川川问,你们就是叔叔,一块回答我。

  C.这上面有图画吗?

  1.石头上真的.能有图画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

  2.出示填空“岩石上有(),有(),还有()。”

  3.看见有石头的图画,你的心情怎样?叔叔此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愿意当叔叔的站起来读。

  4.这些有文字和图画的岩石能说明什么呢?咱们一块看着大屏幕读。(出示地壳变化的课件,并有文字说明)

  5.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演变过程)

  6.本岩石书的作用真大啊,我们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7.听了叔叔的话,你们的心情如何?你在高兴时会有什么表现?川川是怎么做的?

  8.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9.小朋友们,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快看啊!(播放课件,伴随音乐。)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

  10.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和几个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网站,小朋友们可以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不少同学还收集了资料,本周班会课我们要开展一次奇石博览会,欢迎大家把资料带来交流。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 4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人物的不同,分角色朗读。

  4、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3、检查生字学*情况。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交流。

  知道同学们的知识面都特别的广,大家懂得的课外知识可丰富啦,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智力问答,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课件出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是()。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

  二.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也学*了一篇和“最”字有关的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出示课题)

  2.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瞧!它们都藏进了石头里(出示用彩色卡纸做的石头),谁想当小小地质勘探队员,把它们的名字念出来?(指生读)

  3.能把生子记得这么牢,真是聪明的孩子,调皮的生子宝宝钻进了词语里,你们还认识吗?小小火车开起来。

  4.和你的同桌轮流读一读,如果他全读对了,就把你的称赞送给他

  5.谁得到称赞了?真不错,生字词都会认了。会不会写呢?拿出田字格本,老师报一个词语,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刨根问底)

  6.我们一块读一读这个词,想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7.教师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

  8.你从哪找到的,一共找到几句?谁把你找到的川川提出问题读一读?

  9.仔细观察6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疑问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请6个川川起来比赛读读,看谁最会问问题。

  10.你认为哪个川川读得好?谁来评一评?咱们像他学*,都来问一问吧。

  11.多么好学的孩子,面对这么多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川川也特别想知道,先自由地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四人小组一同去寻找答案吧。

  12.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A.哪里有书啊?

  以前你有没有把岩石和书联想到一起?真是没想到,这种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老师要给你出出难题,你能够把问号变成句号,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B.这上面有字吗?

  1.齐读第6自然段。

  2.老师有些图片,你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3.出示填空,谁来填?()都是字呀!

  4.老师当川川问,你们就是叔叔,一块回答我。

  C.这上面有图画吗?

  1.石头上真的能有图画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

  2.出示填空“岩石上有(),有(),还有()。”

  3.看见有石头的图画,你的心情怎样?叔叔此时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愿意当叔叔的站起来读。

  4.这些有文字和图画的岩石能说明什么呢?咱们一块看着大屏幕读。(出示地壳变化的课件,并有文字说明)

  5.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演变过程)

  6.本岩石书的作用真大啊,我们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7.听了叔叔的话,你们的心情如何?你在高兴时会有什么表现?川川是怎么做的?

  8.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9.小朋友们,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快看啊!(播放课件,伴随音乐。)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

  10.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和几个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网站,小朋友们可以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不少同学还收集了资料,本周班会课我们要开展一次奇石博览会,欢迎大家把资料带来交流。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岩石

  《最大的书》优秀教案 5

  第 一 课 时

  导语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地质 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雨痕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3.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全体学生读一读)

  4.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3.感知内容。

  a.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b.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指导写字

  1.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2.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3.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

  第 二 课 时

  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说话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师生角色对话。

  师:这岩石怎么会像一本书呢?

  生: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这本书上有文字吗?

  生:有

  师:这本书上有图画吗?

  生: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生:

  师:你喜欢读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

  总结谈话

  1.回读全文。

  2.读课文结句:说一说,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为什么这么高兴?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分组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说说哪个字难写,要写好这几个字应注意什么。

  3.老师重点指导、范写质厚底三个字。

  4.学生临摹,老师注意提示写字姿势。

  5.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师生评议。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正。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1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课文中的学*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

  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孩子们的学*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样动手。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影响一节课的情绪,由着性子随心所欲,难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惯。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2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新课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川川和爸爸在爬山时巧遇地质勘探员,在地质勘探员的介绍下认识最大的“书”——岩石的故事。

  根据以往的惯例,我是打算第一课时主要以领着学生学*生字新词,识字写字,整体地把握课文为主。可是当我说完导入语,板书完课题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小手。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板书的课题出了问题。等我叫起一个举手的孩子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孩子是主动要求提问的。

  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我一板书完课题他们就发现了课题《最大的“书”》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不一样,多了一个“引号”而这个引号就引起了孩子们广泛的疑问。为什么课题里有个引号啊?引号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呢?最大的“书”是什么书啊?最大的“书”里写了些什么呢?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仿佛印在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里。而我的心里,却开始了纠结。

  关于课题的疑问,我本来是安排在明天上第二课时的时候解决的。于是我开始了筛选问题:“孩子们,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最大的“书”里写了什么呢?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思考。看看谁能找到答案。而关于课题引号的问题,我们存到问题银行,下节课再解决好吗?孩子们嘴上虽然答“好”。可是眼睛里分明暗淡了一下。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开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应该调整教学思路,先解决孩子们的这些问题?也许是出于对自己掌控课堂能力的不自信,也许是出于怕改了课堂预设会比较麻烦的“惰性”。教学还是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了下去。可是,当孩子们识记了生字,再一次自由读完课文,我正打算进入教学写字的教学环节的时候。又有几双小手举了起来。“老师,第二自然段里为什么引号只有一半呀?”“为什么第二自然段的‘书’用上了只有一半的引号,而第三自然段里的‘书’却没有引号呢?小小的引号,让这些孩子们燃起了高昂的好奇心。

  孩子们的眼睛里,重新燃烧起了熊熊的求知欲。我想,如果我这个时候再提出“问题银行”孩子们一定会很失望的。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深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是多么重要。如果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不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孩子们今后不再愿意提问了。

  所以,我毅然决定停下教写生字的步骤,从课题的引号开始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尝试打破惯例把阅读教学放到写字教学的前面。

  问题解决了,孩子们通过自己读课文,仔细和同伴研讨自己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下课的时间也随之到了。

  反思这节课,我没有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看着孩子们眼底洋溢的幸福和满足,回想孩子们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我还是觉得这节课很棒!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当然也包括为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呀!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3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

  课文中的学*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孩子们的学*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样动手。 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

  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失望的叫喊声,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时指正,就势必影响一节课的情绪,由着性子随心所欲,难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狠抓“ 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欣赏他人”的良好学**惯。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4

  教学前,我认为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时看的书不同。”学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教师要让学生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或者学生自己学会了学*的方法,那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学*课文时,我说:“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文找一找。”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孩子在念书上的句子,“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我说。孩子们马上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我说。

  “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孩子们说着,我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接着,我请孩子们和同桌一起把课文再读,这回读,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就这么对读。孩子练*读后,又请我们的男孩女孩分开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课后,我在博客中给学生们写道: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小朋友们,为丰富你们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5

  今天上午,我讲完了本学期的评估课,我选择的课文是第19课《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上,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取岩石的相关知识,通过读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此外,我还适当穿插了对生字词的认识,以及部分生字的书写指导。讲课结束后,我对课前的准备、本节课的设计、课堂表现等方面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由于上课在实验楼的录播教室,上课用的道具都提前准备好了。我是第二节课,第一节我还去听课,中间回到教室领学生,三班的学生走后,我一边领着学生到指定位置坐好,一边忙着把课件拷到电脑上。结果部分学生做错了位置,我的优盘也无法显示。本来将评估课就紧张,面对如此境地,那颗心不觉跳得更快乐,真是有点手忙脚乱。赶紧拿出电话找多媒体管理员解决,终于在上课后一会打开后盖插上了优盘。为了方便在教室里走动,本打算讲课的时候用翻页笔的,可是翻页笔也无法显示,心情真是郁闷到极点。这只能怪自己,没能提前调试一下,在上第一节课前我就该把准备好工作做好。以后的课堂,课前准备还是要多加重视的。

  二、部分地方的设计不够合理。

  在设计教学时,我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都读过哪些书?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出本课的课题《最大的“书”》。在交流读书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曲解了我的初衷。我想要学生交流的是书名,很多学生把读书的类型分享给了大家,比如有的学生说故事书、有的学生说科技书等。在进一步强调后,学生才按照我的初衷是交流,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可能是我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让学生产生了误解。

  另外,指导学生书写的环节有点脱节,导致在讲课的时候没有连贯起来,当翻到课件时才想起来。从这里,我感觉我在备课时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做得还不到位。其实读完生字词再进行书写指导是很自然的事情,由于后面的问题一直在耳边响起,竟然漏掉了,再回头补充的时候就明显地显出了环节设计的不协调。

  三、课堂氛围低沉,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篇课文是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应该很容易走进去的。可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我感觉课堂低沉,没有一点活力。提出的问题我感觉并不难,在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可是漫长的等待后还是得由我说出来。对于这点,我很是失望。周二在三班试讲,虽然学生有点差距,但是不应该是这样的大,根据三班学生的课堂表现我已经调整了自己的教案,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也许是学生换了新的地方上课有点紧张,也许是学生对新的教室很好奇,每个人的眼睛总是在游离不定,无法落到讲课的内容上。学生如此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与我*时的课堂管理或许也有很大关系。学生的表现,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又有了新的思考: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课堂上来?我现在的答案是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

  四、课堂秩序有始无终,是导致讲课不够理想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于开始上课时就已经打过上课铃了,所以铃声已经不能作为课堂结束的标志。无论如何我也要把整节课的内容讲完。可是,当我讲到: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探索一下大自然还有哪些秘密,下节课的时候再交流。这句话我还没有讲完,有几个男孩拿着书本就想往外跑,其中一个已经走到了教室的中间。此时,我停止了说话,把目光投向了那一片,那些想出去的学生立刻就回去了。我继续我的总结:下课的时候同学们要做到文明游戏不打闹,下课!“下课”这个词还没说完,那几个孩子又要往外跑,连最起码的文明礼仪都没有了。这时候听课的老师还没动呢!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怒火,大声把学生喊了回来。无论我说什么,都已无法挽回了,我总感觉,这节课无论开始、过程还是结束,我做得都很失败,我得不到学生最起码的尊重,此时的我真像昨天我误打了彦淞一样,眼泪止不住就要往下流。此时,我才知道,我的这节课真是彻底失败了。给学生上一节文明礼仪课迫在眉睫。

  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可是教学的效果让我明白,我的功夫没有做到点子上: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缺乏合理性,学生管理也有很大的问题。一节小小的课,反映出了我语文教学上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了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还不够。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失败虽然让我很伤心,但是课后我努力反思,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有了原因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

  一节好课,不但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流利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获。

  就让这本《最大的“书”》给我提个醒吧,让我时刻记住,哪里失败了,哪里需要努力。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最大的书》教案范文十份

  《最大的书》教案 1

  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记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

  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

  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

  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

  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

  决学生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

  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

  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

  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

  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

  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角色体验,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写什么,学到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2)合作演一演。

  (3)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 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六、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最大的书》教案 2

  【教具准备】

  一棵大苹果树(能贴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做成的写有生字的10个大苹果(课文中要求认的10个字);

  小黑板;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卡12个。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一些地质勘探知识,增强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写好笔画“竖撇”;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一)读书展示会

  1.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3.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二)结苹果、摘苹果

  1.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2.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3.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三)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a.一位地()()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b.()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的书吗?

  c.雨点留下的脚(),叫雨()。

  d.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朗读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读一读。

  2.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3.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4.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5.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7.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8.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7.自由读我知道。

  指导写字(10分钟)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2.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3.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4.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6.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最大的“书”》教学片段设计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2)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呢?

  (3)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吗?

  《最大的书》教案 3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教案 4

  一、教材简说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抓课题特点,引读激趣,培养边读边想、自主读书的能力

  1.课题中“书”字为什么加个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快。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3.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最大的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通课文。

  2、学*课文10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3、激起深入学*课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预热。引“书”。

  孩子们,今天是4月12日,一个对于我来讲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和咱们在坐的小朋友相识。再过11天,便是4月23日(屏幕出示4月23日)这一天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知道这一天吗?老师告诉大家,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也叫世界书香日。让我们每个人都爱读书,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书香味便是这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所在。小朋友*常喜欢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书?

  二、揭题读题。导“书”。

  看大家这么喜欢书,老师这次可就真来对了。实话告诉大家,老师这节课是专门到咱们中间来向大家推荐一部特别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

  看看这题目,这书特别在哪里?

  读题:谁来读读

  三、初读识字,读“书”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打开课本83页,一起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把这书里每一个字都读准确,要是碰到不认识的字,咱们可以拼拼拼音。

  反馈学*词语:

  你把这书里的字都读准了吗?老师可要检查检查了。

  (课件出示词语)

  脚印 雨痕 波痕

  煤炭 宝藏 岩石 铁矿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一册厚厚的书

  这三组词语难度可不一样,级别也不同,你想挑战哪一个星级呢?

  1、读词语时,得有一定的节奏,一个词语读完了稍作停顿。

  2、强调读好:地质勘探队员

  3、孩子们,这些词宝宝中藏着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藏除了读“藏”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读“cáng”,藏着铁矿中的藏就是它的双胞胎兄弟。(出示:藏着铁矿宝藏)

  四、再读解词,问“书”。

  第一次读这本最大的“书”,我们就收获了这些词宝宝。看,这些词宝宝都满意而归了。哟,还有一个词宝宝不肯走?原来是“刨根问底”,它想问问咱们小朋友,它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请小朋友找一找川川的`问题,用“——”划出来,找到了的小朋友,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川川刨根问底,都问了些什么?

  交流朗读:

  1、叔叔,您在看什么?

  2、哪里有书啊?

  3、这上面有字吗?

  4、这上面有图画吗?

  5、这能说明什么?

  6、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这列火车读读这些问题。读的时候,小朋友可要注意把这一只只的小耳朵读好?

  (2)指名读读川川的问题:哪个小朋友也来学学川川问一问,一个问题问好稍稍停一停。

  (3)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问题,就是刨根问底。我们集体来刨根问底一回。

  五、又读训练,识“书”。

  川川刨根问底,一连问了这些问题,叔叔呢则耐心热情地解答了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我们同桌合作,一个学川川的刨根问底,一个读叔叔的热情解答,把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合作读通了。合作时,你对哪一组对话特感兴趣,多练练。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听听。

  交流:

  1、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指导读通:谁也想读读这组对话。

  (2)导读:指着屏幕上的岩石,问学生?哪里有书呀!

  2、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1)谁也想来读读这书上的文字?

  (2)导读:这雨点留下的脚印叫;这波浪的足迹,叫;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他们都是字呀!

  (3)拓展说“痕”,泪水在脸上留下的足迹叫()

  3、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1)到现在还没发过言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发言的机会,你自己找个好朋友与你合作读这组对话行吗(请3位)

  4、读懂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男女生合作读.

  六、合作再读,理“书”。

  现在老师也来学学川川的样“刨根问底”一回,小朋友们能对我的问题作出一一的回答,行吗?

  七、提升主题,指导写字。

  川川刨根问底,问了这些问题,是他的这些问题带我们走进了这本最大的“书”。此时,你心里一定也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也来学学川川刨根问底,和大家说说你心中的问题。

  咱们提的这些题很有意思。课后,我们将带着我们自己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让我们带着我们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走进这本“最大的书。”

  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刨根问底”,好好写一写这个词。

  指导书写“刨、底

  《最大的书》教案 6

  一、揭题激趣

  1.谈话:小朋友,我们天天读书,你们知道读书的好处吗?

  读好课题。

  2.质疑: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子里跳出了哪些疑问?

  二、以问题带问题,初解“刨根问底”。

  1.教你一招:读课题,先提问,带着问题来读书,阅读的效果会更好。课文中有一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会提问题,他的名字叫(川川)。他一连串提了哪些问题呢?打开课本,

  (1)一边默读,一边在川川提的问题旁边打上勾;遇到生字词语多读几遍。(复*一下:怎么默读)

  (2)检查字词

  (3)交流、汇报,读好六个问句,读出疑问的味道。(注意表情,读出疑问的语气。)

  2.一连串提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课文中有一个成语来形容川川——“刨根问底”(课件)

  (1)猜一猜:什么意思?(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问个明白。)

  (2)学*“刨”: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

  a师强调: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读音,形旁则跟意思有关。

  b谁能给“刨”编个字谜来记住它:包旁边立着一把刀。(边说边书空)

  c顺口溜回顾带有“包”的形声字。

  三、以问题带答案,感知“根”和“底”:

  1.问题一、二:第四自然段。

  (1)学*“岩”“册”、“厚”

  独体字一般查起笔,有些常用的独体字,它本身就是部首,也可以查整个字,如“日”“月”这样的字。

  (2)“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课件)

  a.为什么说岩石是书?哪些方面很像?形状、一层一层、厚厚

  看来这是一个(比喻句),同时,还是一个(反问句)

  b.反问句练*:课件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意思是说:这岩石一层一层的,。

  c.巩固练*:课件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不就像春天的眉毛吗?

  改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不就像?

  改成: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

  教你一招: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说(反问句和陈述句)课件

  2.岩石像一册书,除了形状像,还有什么像?(有文字、有画)也就是川川提出的第三个一个问题:有字吗?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有字了?

  (1)抽读第六节,当堂评价。

  “有。你来看……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呀!”

  (2)学*生字“印” “痕”(注意前鼻音)

  (3)岩石上的字指的是()、()和()。

  也可以这样说:()、()和()都是岩石上的字。课件

  还可以这样说:()、()和(),不就是?

  (4)我们又发现了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变换词序)课件

  (5)如果说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痕的足迹叫波痕,那么——练*说:泪痕、疤痕、折痕。

  5.问题四: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有画了?抽读第八节

  (1)“有……有……,还有……”

  灵活运用:()、()和(),不就是?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会举一反三了哦。

  (2)那第五个问题这画能说明什么呢?抽读第十节。这部分内容有点难,而且也很有意思,不过还需要我们到课外查一些资料,所以我们要留到第二课时去解决。

  四、推荐阅读:

  小朋友,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大的书啊,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岩石这本书,小朋友现在还读不懂。不光是你们,老师和在座的各位家长也都读不懂,只有地质勘探队的叔叔阿姨们能看懂。你们说,要像他们一样能看懂这样的书,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推荐阅读:(课件)《自然百科全书》 推荐网站:中国地质博物馆(岩石馆、矿物馆、矿石馆、化石馆)

  五、作业:

  1.当堂作业:

  (1)书写本课带有竖撇的字:课件:册、铁、质、“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2)完成课堂本2、3

  2.课外作业:搜集关于化石或矿石的'资料。

  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本人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堂中学生的书面练*时间不够,课堂内容安排不够紧凑,重点不够突出,课堂节奏显得有些拖沓;朗读的训练不够充分,本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朗读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所以应该采取更多的朗读方式进行指导,对于这一点明显做得不够,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是以齐读、男女生对读为主,评价方式也不够吸引人,没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在本堂课上比较欠缺的,特别是因为时间的不够,最后也没来得及充分地进行写字的指导,总觉得整堂课就是匆匆走个过场,没有很好地进行字、词、句和朗读的训练。

  《最大的书》教案 7

  教学分析:

  1、教材简析。

  通过小作者和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告诉小朋友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书上有“字”有“画”,魅力无穷。激发了小作者要读懂这本“书”,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八、九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这一阶段又是他们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读中探究,在读中释疑,在读中生疑。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会认10个生字;会写“宝”、“刨”、“趴”3个生字;了解“岩石书”的“字”“画”。

  2、在问题情景中朗读人物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问题情景中朗读人物对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设计想法:

  利用儿童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而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字”“画”,读中解决自己的疑难,读中产生新的问题。

  教法、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路学*了解有关地质知识,搜集图片资料。

  2、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书切入,引发疑问

  1、今天,谢老师带来了一本书。(板书:书) 一本很大很大的书!你们看――

  出示岩石的特写图。(要体现“字”“画”特征。)

  2、质疑:你有疑问吗?

  (生:这明明是块石头,怎么说是书呢?书是有字的、有画的、有知识的。这不是一块石头吗?哪里有书啊?这本书里有字有画吗?这本书谁能看得懂?······)

  (随学生回答板书:字、画、用)

  3、是呀,你们说得真好,这明明就是一块石头,怎么会是一本书呢? (板书:?)

  二、初读课文,走*岩石

  1、那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课文是怎么介绍这本书的呢?赶紧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发现我们刚才提的问题和谁的问题是差不多的?

  那又是谁解答了我们和川川的问题?

  3、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川川和叔叔直接对话,用不同的记号标出。

  生交流后出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三、对话朗读,走进岩石

  读懂了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我们心中的疑问自然就解开了。

  1、同桌对话朗读:一个当川川问,一个当叔叔回答。

  2、师生对话朗读:老师当川川问,学生当叔叔回答。 读读议议,出示重点句:

  (1)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那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出示:雨痕、矿物图

  3、指名对话朗读。 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地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很有味道?

  4、小组朗读对话。

  四、回应课题,再生新疑

  1、小朋友,读了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岩石是书吗?为什么?岩石不光是书,而且是一本―― (板书:最大的 )

  2、你们有没有发现,谢老师写的“最大的书”,和课文一样吗?(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课文还有一个引号)

  现在你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

  课题为什么要在“书”上加一个引号呢?(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一本特殊的书,大家都看不懂的书,是地质勘探队员看的书。对不留意的人来说是石头)

  3、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还有新的问题吗?(谢老师还有一些问题:这书是谁写的呀?大自然中,最大的书只有这本岩石书吗?对于地质勘探队叔叔来说,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假如是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他的书在哪里呢?假如是研究太空的科学家,他的书又在哪里呢?假如是研究动物的科学家,它的书······)

  4、想更多得了解岩石吗?推荐站:化石

  五、学*字词,指导写字

  1、学*字词。指名领读;齐读;开小火车认读;说说记字办法。 出示:词语、生字。

  2、指导写字。出示:在田字格中的宝、刨、趴 齐读。 谁能给它们组个词?

  3、学生写字。实物投影交流反馈。

  《最大的书》教案 8

  对小同学来讲,《最大的“书”》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和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和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最大的书》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质”等重0个生字,会写“册”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教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的—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二、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三、分组议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除了书晒纳感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四、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结果,师随即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浪

  二、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三、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3、书写字的笔顺,边指导边书写。

  4、学生写字,师随即指导组织评议。

  五、拓展阅读

  绿**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

  “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语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六、课堂作业

  重、完成课后练*“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证。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

  3、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七、本课小结: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最大的书》教案 10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揭题提问,解决最大的“书”指什么?书中有什么内容?

  3、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叔叔对岩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疑:

  1、(教师手拿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书)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

  书里有什么内容?

  书有什么作用?

  其余随文解答。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或学过忘了的字打,问同桌。

  不理解的地方打?

  (2)、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抽生说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结合书本插图,齐读

  3、学*生字

  (1)请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说一说。

  (3)巩固生字。开火车读

  (4)你喜欢哪个词语,就读读它吧!

  出示: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厚书

  刨根问底印痕煤炭宝藏

  抽生读,词语释疑,齐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解答简提出的小问题。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

  岩石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呢?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吧!

  抽生答,随机出示文字:

  1、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浪;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回答时叔叔会怎么说?请你试着读一读,抽生读,评议,齐读

  2、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读好感叹号的语气: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是什么心情?

  抽生读,评议,齐读

  3、分角色朗读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就象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那么书有什么作用?下节课再来研究。

  四、指导书写。

  1、教带有竖撇的五个生字

  2、比较:厚和底

  3、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4、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质“、”铁“,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最大的“书”》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实用5篇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1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和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和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 岩石 波痕 煤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同学交流展示。

  2、安排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妙”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和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贮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中国化石网:

  http://www.chinafossil.net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局部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管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原本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外表不时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管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2

  教材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3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房,房屋的房。大家叫我房老师就可以了。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集体纠正。

  地质 勘探 岩石 一册 厚厚的脚印

  雨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2、师生合作分解色朗读课文。教师读叙述的语言,女生读川川的话,男生读叔叔的话。要求读准字音,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朗读感悟

  1、这本最大的书上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板书“岩石”

  2、指导学*“岩”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造句,识记方法,书写要领。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3、这篇课文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4、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你奇怪吗?川川奇怪吗?让我们奇怪的问问。出示问话,指名读,读出问话的语气。

  5、哪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告诉我们这个奇怪的问题?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高兴的语气)

  6、这本书里有什么?

  7、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8、多媒体出示矿物质。

  9、有画(板书画)。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更高兴)

  10、多媒体出示鱼化石。

  11、岩石上的图画能说明什么?

  12、指名板演陆地变大海,大海变高山的*面图。理解在一块岩石上有树叶又有贝壳和小鱼的原因。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出示我知道,齐读。

  14、岩石这本书的作用大不大?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还有什么用处?

  15、川川了解了这么多,高兴吗?大家一齐高兴的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6、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大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它永远也读不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将来去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吧!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 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会本课××××××××××××。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化石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最大的书指什么。

  2、自由读课文,拼读图片中的生字,并从课文中画出生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生1:书本是长方形的。(师:书的形状。)

  生2:书里面有许多字还有许多画。(师:书的内容。)

  生3:书的每一页还有页码。(师:观察得真仔细。)

  生4: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师:说得多好啊!)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师指导读出最大。)

  3、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生2: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生3:我想知道最大的“书”里面有什么知识?

  生4:我想知道“书”字为什么会加引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想和最大的“书”见面吗?快读读课文吧!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小朋友和张老师。孩子们,开始吧!

  1、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啦!这些彩色卡片里面的字你会读了吗?谁来读?

  (师随机“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读音情况。)

  2、师:去掉拼音还认识生字娃娃吗?请帮老师推荐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

  (巩固生字读音。)

  3、师:生字宝宝真淘气,它又和大家捉迷藏躲进句子里去了,能把这些句子也读好吗?(自由练读,分组读,练读难读的句子,降低读文的难度。)

  三、再读读文,解决质疑。

  过渡:句子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两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

  (读书,生答:最大的“书”是岩石)

  1、你从哪儿知道是岩石书的?(指名说)

  2、练*朗读句子: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师:岩石书,多奇特呀!这句话是谁说的?(叔叔)

  (2)师:叔叔怎么说这两句话的,自己练*读读。(生自由读)

  (3)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评1:读得不太像叔叔。师:你来试试。

  评2:读得很好,特别像叔叔的感觉。师:我们大家像他一样读读。

  3、师:现在,你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不是我们*常说的书)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一说最大的书指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课文。

  过渡:对于奇特的岩石书,我们的学*小伙伴川川有一连串的问题不明白,大声读读课文5——12自然段,找找川川提出哪些问题,把它们划出来。

  1、学生读、划,教师巡视了解。

  2、小组合作说说划出的问题。

  3、展示汇报划出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问题: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它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4、川川的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那我们小组合作,看能帮川川解决哪些问题?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了解情况。

  6、派代表汇报学*情况。(四个问题随机解决)

  这上面有字吗?

  (1)指名读。(师: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吧!生读)

  (2)师:那岩石书上的字到底是什么呀?(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图片出示雨痕、波痕的样子)

  (3)读出趣味。(师:岩石书上的字真有趣,我们再来读读。)

  这上面有图画吗?

  师:岩石书上有字,那还有图画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谁来告诉川川?

  (1)指名生说或读。

  (2)师:岩石书上都画了什么呀?(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答: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一块岩石上,又有树叶,又有贝壳,说明什么呢?哪个小组来帮川川解决第三个问题?

  (1)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第10自然段: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2)师:原来这些画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瞧!原来这儿是一块陆地,上面长满了树木,树叶落在了地上;后来陆地下沉,周围的海水进入这里,这儿变成了大海,海里当然有贝壳、小鱼了;又过了很多很多年,海底慢慢上升,成为这座山,我们就在山上看到又有树叶,又有贝壳的.岩石了!

  (师板演)

  (3)理解读。

  师:地球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咱们边读边加动作把地球了不起的变化读出来。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师:前面的问题我们都帮川川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一定难不倒聪明的孩子们,哪个小组来帮川川?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拓展思维训练。

  师:岩石书的作用真大!我也想读读(师边出示句子边读)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可能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句式练*:哪里藏着,哪里……(指名说)

  (3)齐读。(师:岩石书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作用吧!)

  7、师:聪明的我们帮川川了解了这本岩石书,川川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表情和语气读读最后一段。

  (1)齐读。

  (2)师:猜猜川川长大后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勘探队员)

  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案设计 5

  【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设置悬念

  1、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及喜欢的生词。

  2、和同桌交流认识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3、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说给桌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把学*的字词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5、同桌间用生字卡片互相抽查。

  6、找合作伙伴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7、回报自读,分段轮读,互相纠正。

  三、朗读感悟,体会角色

  1、自由读:

  叔叔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请赶快读一读吧!

  2、伙伴对读:

  和伙伴合作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再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读中悟:

  ⑴ 出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⑵ 进入角色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⑶ 表演读,进行评议。

  ⑷ 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提示:

  ① 熟练对话,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② 爸爸在文中一句话也没说,可以给他设计动作。

  ⑸ 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四、总结延伸,启发感悟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后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认为这本最大的书有趣吗?怎样才能和叔叔一样,读懂这本书呢?

  五、指导写字

  六、巩固练*

  我会填。(引导发现规律,适当扩展)

  七、实践活动

  1、收集当地的一些岩石标本。

  2、读《自然百科全书》,把读后的体会说给家长或同学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