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元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元日》教案2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题

  1、默写古诗。

  元日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

  元日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

  教学过程:

  一、激**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

  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

  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人过年*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元日》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元日》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身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七年级)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一起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假如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溢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抽生读,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竞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局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安排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和: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元日》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 (菁华5篇)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2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学*方法解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展开合理想象,把诗句变成画面,再把画变成话,发展学生的语言。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迎新春

  2、说说看你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揭题: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解题:元日

  二、学文

  1、初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学贵有疑:预*时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师板书。

  3、学应有法,解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学法金钥匙告诉大家。教师相机指导。

  爆竹:炮仗鞭炮指名书写,师范写。

  爆竹声(噼里啪啦噼噼啪啪此起彼伏)

  岁:年,哪些词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岁岁*安“一岁一枯荣”

  除:除去送走过去

  屠苏:草名酒

  曈曈日:初生的太阳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老师也有把金钥匙,每一单元的整体预*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翻开123页,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快速地默读开卷有益:过年,你就明白新桃旧符是什么了。

  指名说:桃符是什么?它就是现在的春联。

  4、理解感悟

  ①明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同桌试试,指名说,

  课件:结合画面,再次描述。师描述

  ②想象说话:快过年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过年时总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脑子里就像在演电影一般浮现出过年时的情景,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范读,生想象,指名说。

  ③指导读: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过年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景象描绘出来。真棒!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元日的热闹气氛表现出来?

  自己试试。

  ④背诵,画面辅助。

  三、拓展,了解春节的各种*俗

  1、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指名读,渗透春联的知识:春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还有横批。

  2、对对联:你能试着对出下联吗?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3、课文插图里也有一幅春联,你能读出来吗?

  被挡住的字咱们帮它填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相机了解除夕夜

  4、贴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与祝愿,增加了节日的气氛。语文天地里也有一幅对联,请看:莺歌燕舞春无限,雨顺风调岁有余。

  你能说说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祝愿吗?

  5、交流带来的春联。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3

  1.认识9个生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意,说说自己的见解。活动准备幻灯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环节学生学*教师导学二次备课一

  复*巩固导入新课

  谁能说一说。你们家里怎样过的?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我们每年最盼望的、全家过得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初步读文通过范读、自由读、个别读来整体感受古诗。

  二、欣赏课件,领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年吗?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一、教师讲解诗的大意。

  二、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三、反馈展示

  释疑解惑

  1.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如何记忆生字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小老师,到前面讲生字。

  4.再找几名“小医生”为大家找出易错的字音、字型。

  一、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3.教师推荐方法:

  通过比较认识。“新”“旧”是一组反义词,来记忆。

  四、拓展提升

  发展能力一、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2.过节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3.课外再找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五、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读古诗:

  1.送字宝宝回家。

  2.再读古诗。针对读不准的字音强化巩固课后反思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4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

  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题

  1、默写古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古诗《元日》教案(精选5篇)

  古诗《元日》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诗,丰富相关词汇。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元日”动画课件、古诗诵读(MP3)、乐曲两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过年的*俗是怎么来的吗?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王安石所写的古诗《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学*古诗

  幼儿欣赏古诗课件。

  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师幼共同讨论古诗中这些词的意思。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三、巩固古诗

  请幼儿对古诗情境进行想象

  现在请你们闭眼听古诗朗诵,在头脑中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四、表现古诗

  教师播放两首不同的乐曲,请幼儿说一说,可以用那首来配古诗,为什么?

  请幼儿对古诗进行动作创编

  师:多喜庆,多热闹呀。你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把热闹和喜庆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古诗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顾晨怡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元日》教案 2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

  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生字游戏――教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教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教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预设: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教师:真棒!下面,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指生朗读全诗。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诗的意思)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4)有时,用不同的语气,(比如反问、感叹的语气)能够加强我们说话的语气,更加强烈的表达过年的喜庆。谁能试试把这两句――“千户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说一说?

  预设学生说话―――(感叹句)(比喻句)(反问句)等。

  注意激发学生个性的感受,把学生生活中过年的景象予以再现。

  重点点拨――教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一个“总”字,把春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生动的表现出来。来,把你们家中的春联,还有你比较喜欢的春联展示展示,看看这个“总”字,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预设:家家户户、各有千秋、更新换代、种类繁多、喜气洋洋......

  (老师注意把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归纳,并对学生的个性化体会予以鼓励。)

  教师:还有什么词,

  能这样传神地表现节日的气氛?(除、入、换、)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在全班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户万户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1)指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指生背诵。

  古诗《元日》教案 3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学*古诗《元日》。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放手让学生按照“读——看——议——评——诵”的方法自学。教师只作必要的指点即可,重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这么冷的天,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

  古诗《元日》教案 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古诗《元日》教案 5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

  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的*惯。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

  二、选材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宰相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俗、气氛抒发他在改革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一篇,有利于学生从贴*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清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

  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惯,请举手。

  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

  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

  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提问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细听他读的效果,发现问题,等他读完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好不好?

  7、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音不准的字、词,首先请举手的学生来纠正,并及时板书字及注音。请出错的同学拼读,然后大家一起拼读。

  8、提问“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注释,联系古诗,说出答案。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手头的甘(课本、字典、资料等)自主阅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问一个差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注释,是能够回答好的。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可以进一步让他读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并让他说说下一个问题(即问题9)。

  9、(如果上一个问题,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提问一个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够完整,再提问一个优等生。以下提问基本定格在这样的思路上,把简单的.问题目首先给差生,目的在增强他们学*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较难的问题,引导差生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自主学*的状态,较难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够得着”的基础上,跳一跳,回答好问题,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进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难的问题挺进。在此过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给优等生来总结归纳,最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让他们面对挑战,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除”字,过去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陈旧的东西都过去,除旧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过去一年里不曾实现的梦想,又有了新的机会。这里一个“除”字,在读的时候,音调要高亢,果断,要把那种除旧迎新,充满希望的、一展宏图的感觉读出来。

  10 、“屠苏”是什么?请看注释,回答。屠苏酒,古代风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长饮屠苏酒来庆贺新春。“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个“入”字把春风拟人化,写活了!把春风写成了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细心体会, “入”字读的时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风那种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声调要婉转,亲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怎样说?

  12、“桃符”是什么?现在演变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画出桃符的大约形状,“桃符”,一种画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更换。现在演变成了对联。引导学生从自己过春节的亲身经历回答问题。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把作者当时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融入的这两句古诗中,读出来。“曈曈”的语调要上扬,声音要铿锵有力;“换”字读的要果断。

  14、通过这样的解读以后,学生读这首诗的意境有了较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放声读,眉飞色舞的读,手舞足蹈的读。熟读成诵。大家一起,合上课本,手打拍子,集体背诵。

  15、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情况。

  16、课后,用本节课的学*方式自学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预*下一课的内容《江雪》。

  五、板书设计:

  爆(bào) 屠(tú) 苏(sū) 曈(tóng) 换(huàn) 符(fú)


《元日》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元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中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略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读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板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

  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元日”这个题目的理解!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指名读)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声:“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三、初读古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提醒:注意读音和节奏。)

  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品读古诗

  1.学*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各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而主要意思?你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

  (师讲解释古诗的方法。同时辅以课件。)

  3.利用这种方法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相信人人都能行!

  4.作者在诗中集中展现了宋代人过年时特有的民俗民情,也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的?

  (1)爆竹。

  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刻,新旧更替,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

  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快乐。

  (2)屠苏

  过渡:在爆竹声中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心情多么高兴啊!他们取出了冰窖中的屠苏酒。

  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的第一口酒。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说话)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板:暖)

  (3)曈曈日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曈曈日普照千家万户,多么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家万户被这温暖的霞光照耀。

  评:你得不错,但这霞光还不够灿烂,不够温暖,能再读一次吗?

  (4)新桃,旧符

  除了放爆竹,饮屠苏,诗人还向我们展示了换桃符这幅情境,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元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中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略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读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板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

  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元日”这个题目的理解!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指名读)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声:“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三、初读古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提醒:注意读音和节奏。)

  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品读古诗

  1.学*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各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而主要意思?你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

  (师讲解释古诗的方法。同时辅以课件。)

  3.利用这种方法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相信人人都能行!

  4.作者在诗中集中展现了宋代人过年时特有的民俗民情,也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的?

  (1)爆竹。

  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刻,新旧更替,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

  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快乐。

  (2)屠苏

  过渡:在爆竹声中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心情多么高兴啊!他们取出了冰窖中的屠苏酒。

  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的第一口酒。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说话)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板:暖)

  (3)曈曈日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曈曈日普照千家万户,多么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家万户被这温暖的霞光照耀。

  评:你得不错,但这霞光还不够灿烂,不够温暖,能再读一次吗?

  (4)新桃,旧符

  除了放爆竹,饮屠苏,诗人还向我们展示了换桃符这幅情境,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元日》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元日》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开放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

  设计思路: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曈曈”等词语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是在我们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能听到的?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出示字典中“元”字义,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古诗,学*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后鼻音“声”、翘舌音“除”、*舌音“苏”。

  3、学*生字词

  (1)点灯笼游戏:“爆竹屠苏曈曈旧符”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它们吧!如果点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猜灯谜:

  后来者居上—屠

  办字头上一颗草—苏

  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符

  (3)指导书写“符”,生练*书写。

  4、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朗读节奏,师范读,生跟读。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交流汇报,师总结: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收压岁钱、拜年、祭财神、放烟花爆竹。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放爆竹、饮屠苏、迎朝阳、换桃符

  3、“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示“爆竹”资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频鞭炮声)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热闹,高兴……)还有哪个词可以表示人们当时的心情?(生:兴奋,幸福,开心,欢乐……)谁能用欢乐的语气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诗(指生读)。

  4、“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屠苏酒,是*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年初一,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说些什么?

  喝完屠苏酒,不仅身暖,心也暖,带着暖意齐读这句诗。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助图片加注释理解“曈曈”

  (出示图片)这样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日出)

  其实在诗人心中这一轮缓缓上升的微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太阳,更多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这一轮红日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万户的人们都迎着这旭日的光辉在那兴高采烈地换上新的春联,这又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赛读读出希望。

  6、“总把新桃换旧符”

  视频了解“桃符”。

  说一说:你帮家里换过春联吗?换春联有什么含义?

  7、联系创作背景,领悟诗情。

  其实,诗人写《元日》,并不仅仅是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当时王安石担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政,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人的极力反对。他坚信旧的制度总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朝阳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

  配乐读:

  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日照耀着千家万户,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派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让王安石对变法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让我们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读出诗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读诗句,猜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还是现在,我们过春节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叫法不一样而已,古时候叫“元日”,现在叫“春节”,桃符衍变成现在的春联。其实春节最早开始于4000多年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春节的古诗、故事、谚语。

《元日》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真书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尝试“讲诵写吟”古诗。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讲诵写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学生猜测。(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充分的同学。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惯?

  学生回忆、叙述。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诗题意思让学生区分元日与元旦,问题来自学生,解决于学生,印象深刻。回忆生活中春节的*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营造了一种氛围,为下面解读诗**了铺垫。教师的小结很好地提炼了学*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诵诗文

  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

  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如:爆竹声中∕一岁除)

  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古诗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大量地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巧妙地穿插。教师的小结仍然是一种授之以渔。)

  三、明诗意

  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看图理解“曈曈日”、补充资料理解“屠苏”等等。)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诗意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师不说,孩子能帮助孩子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有疑问的,教师要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如看图理解,补充资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对于整首诗的意思述说教师要求有文采,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译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古诗意蕴深远,翻译成白话文也应该文质兼美。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小结过渡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为下面体会诗情做铺垫。)

  四、悟诗情

  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动人场景)

  3、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4、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5、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6、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所有环节中,教师时刻不忘让学生诵读,通过学生一遍遍的诵读,逐渐走入诗人的内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场景进行理解,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思想,升华诗情。教师的小结在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写作教育,强调写作时的真情流露。学生带着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吟诵古诗,自然能读出这首诗的味道。)

  五、课堂延伸与作业

  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你来吟我来喝:吟诵春联。

  4、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本环节设计意图:强调对古诗的吟诵、书写,读好书、写好字。前一课刚刚学了春联,所以设计了一个吟诵春联的环节,既是对诗的内容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推崇。最后的写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对诗文解读的一种检测。)

  (整节课以学*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讲、诵、写、吟古诗为实践,让学生学会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给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元 日 王安石

  解诗题 诵诗文 明诗意 悟诗情

《元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元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元日》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元日》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

  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二、自学古诗。

  过去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是怎样学*古诗的?说说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这节课同学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学*这首古诗。不过今天老师提高一点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相关的资料自己读懂这首古诗,你能行吗?

  1、出示学*要求:

  (1)大声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说说诗歌中古人过年的*俗,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查词典以及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疑难的字词。

  (4)同学相互之间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拥有自学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因而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带着工具书、课外资料,带着自己的学*伙伴共同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歌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是你们展示学*成果的时候了。

  (1)、指名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好,这位同学把这三个生字都读正确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导字的写法,注意结构匀称,横笔画较多,写时应当*行等距。

  (2)、轻声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古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质疑:屠 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生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 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桃符”后来就是指春联。

  交流:古人过春节的*俗有: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新桃换旧符

  (4)、说诗意:理解了诗中疑难的字词,那么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三、精读感悟,体会诗情诗景。

  春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的节日,那么过春节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热闹万分)

  1、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从诗中什么地方我们能感受到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门万分的气氛。

  师生交流:

  (1)“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有过放爆竹的经历吗?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放爆竹时那快乐的情景。)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补充介绍: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从这我们知道喝屠苏酒不仅是为避邪,而且还为了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祝愿年长者更加长寿。想一想,在酒*上人们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呢?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这普照千家万户的光辉灿烂的阳光时,你看到的仅仅是阳光吗?还有怎样的感觉?这阳光还象征着什么?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那红红的春联,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书上的这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的什么内容?从这副对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过年了,你家门上都贴了什么春联?从自己家贴的春联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学生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而诗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苏酒)、贴春联,学生都有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结合诗歌回忆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上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们从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贴春联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那么你能把这种快乐的滋味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同学们,古人常常以诗抒情,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结合王安石当年推行新法的政治抱负,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师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着重体现王安石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过春节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而王安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则比较隐晦,学生也难以理解,因而教师直接陈述出,然后引导学生再回到诗中去体会王安石的政治理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门,沐浴着和暖的春风,迎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过年的喜庆。

  (1)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气洋洋的喝着屠苏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阳……

  (4)他还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

  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就象这和煦的春风一样正吹遍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吗?于是不由得诗兴大发,立即口占一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学完全诗后提供几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借这些画面的表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走*了诗人,走进了文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4、看到过年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负,诗人王安石是多么开心啊。你能把过年时欢天喜地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外的喜悦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难道不值得我们积累吗?引导生有滋有味地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读”,正是指点学生学*语文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在读中悟诗中情。

  四、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学完古诗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古诗的学*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元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3、阅读文章《过年的传说》。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的学*必须得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由学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关联的多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年”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其学*热情。接着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工具书等,进行小组合作学*,探究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简析】

  本诗描写了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难点:

  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

  课前准备:

  对联积累,能够诵读对联。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张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指导书写: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横。

  换: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他们小的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与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写成采访日记。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送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焕然一新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开放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

  设计思路:

  读通读懂读美

  教具准备:

  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

  1、比一比,组词。

  屠()符()爆()

  著()付()暴()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陆游《木兰花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难点:

  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

  课前准备:

  对联积累,能够诵读对联。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张老师第一次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指导书写: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横。

  换: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他们小的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与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写成采访日记。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送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焕然一新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教学设计6

  一、 背诗导入

  1、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一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板书课题)

  2、 点出“日”理解、“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

  3、 在这一天,你会做些什么?(交流)齐读课题。

  4、 今天,我们就来学*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5、 生交流。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自由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节奏,读正确。

  二、 学诗

  (一) 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

  1、 你把这个生字念得很准,再教大家一遍,好吗?(指名将生字读准)

  2、 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不到位师范读一句。)

  (二)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二读: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1、 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2、 交流。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一个友情提示: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3、 师巡视。

  4、 交流。(同时屏幕上出示词语的解释。)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重点理解:“曈曈日”。对,你这是字典上的解释,再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5、 让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6、 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1—2位)

  (三)不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 交流。(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2、 同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想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3、 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齐读诗。

  三、背诵迁移

  1、 现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指名背、齐背)

  2、 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3、 四(3)班的同学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这首古诗的,谁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4、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诗,想让你们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读懂它?好吗?

  (1) 运用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学并交流。

  (2) 诗人写梅花,是为了表达内心怎样的感情呢?交流齐背诗。

  5、 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了两首诗,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老师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元日》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真书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尝试“讲诵写吟”古诗。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讲诵写吟古诗。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

  学生猜测。(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充分的同学。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惯?

  学生回忆、叙述。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猜诗题意思让学生区分元日与元旦,问题来自学生,解决于学生,印象深刻。回忆生活中春节的*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教育,营造了一种氛围,为下面解读诗**了铺垫。教师的小结很好地提炼了学*古诗的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诵诗文

  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

  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如:爆竹声中∕一岁除)

  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古诗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大量地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的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巧妙地穿插。教师的小结仍然是一种授之以渔。)

  三、明诗意

  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看图理解“曈曈日”、补充资料理解“屠苏”等等。)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诗意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孩子自己能理解的老师不说,孩子能帮助孩子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有疑问的,教师要教给孩子解决的方法,如看图理解,补充资料理解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教方法不教答案。对于整首诗的意思述说教师要求有文采,这是非常重要的,死板的翻译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古诗意蕴深远,翻译成白话文也应该文质兼美。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小结过渡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为下面体会诗情做铺垫。)

  四、悟诗情

  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交流。(抓住放爆竹、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动人场景)

  3、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4、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5、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6、教师小结学*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所有环节中,教师时刻不忘让学生诵读,通过学生一遍遍的诵读,逐渐走入诗人的内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的场景进行理解,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思想,升华诗情。教师的小结在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写作教育,强调写作时的真情流露。学生带着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悟,吟诵古诗,自然能读出这首诗的味道。)

  五、课堂延伸与作业

  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你来吟我来喝:吟诵春联。

  4、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本环节设计意图:强调对古诗的吟诵、书写,读好书、写好字。前一课刚刚学了春联,所以设计了一个吟诵春联的环节,既是对诗的内容的一种延伸,也是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一种推崇。最后的写训练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对诗文解读的一种检测。)

  (整节课以学*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讲、诵、写、吟古诗为实践,让学生学会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给学生语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元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

  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

  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

  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 春节 元旦)

  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

  (一)、一读:读正确

  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2)、指名检查初读,随机正音:“苏“是*舌音,相机评价。

  (评价预设:你第一位站起来读,不仅勇敢,而且读得非常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表现。)

  2、自主学*生字,师重点指导“爆”字的识记和书写。

  (1)、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汇报预设: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师补充介绍:古代爆竹是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使它爆炸发出声响,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划出停顿号,标出重音。

  1、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划节奏

  2、同桌互相检查、练读

  3、指名有节奏地读,相机评价

  (三)、三读:探究词意

  1、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了,读诗就要这样有轻重缓急、有停顿,再来读读这首诗,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预设: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有: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会采用哪些办法解决呢?

  (学情预设:查字典词典,上网查找,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评价点拨:同学们都会学*,其实在古诗学*中,还可以联系诗句来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请大家用这些自己解决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词意。

  5、汇报交流学*方法和成果。

  (1)屠苏:是一种酒。(查工具书)

  师补充介绍:屠苏是古代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东喝下屠苏酒,祈求一年身体健康。

  (2)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根据“日”的意思来猜)

  (3)新桃、旧符:即新春联、旧春联。(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

  师补充介绍:古代桃符是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安、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设计意图: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常用方法,而读也要力求体现层次性,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关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掌握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资料补充,进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感悟、交流诗意

  1、古诗中的拦路虎我们已经扫清了,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图,想想诗中描绘了古代过春节的哪些场面?和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1)、学生读诗看图,想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议诗意。

  2、派代表说诗意,诵读感悟。

  (1)、读悟一、二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导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幸福)

  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觉?(暖)

  紧扣“暖”字体会春风给人们到来的温暖感觉。

  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相机评价)

  (2)、读悟三、四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温暖的阳光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要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导读:是呀,新的一年使人感到充满光明和希望,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读读诗的后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相机评价)

  3、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欢乐中,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强调“读”,正是指导学生学*语文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

  四、走进诗人、体悟诗情

  过渡:其实,王安石写这首石并不仅仅是描绘春节的热闹喜庆,还有他更深的用意呢!(课件出示创作背景)

  (一)、了解背景

  1、学生默读背景资料,思考: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内容(预设:作者不仅是诗人,还是胸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当时王安石正在废除旧法、推行新政,但遭到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对……)

  (二)、入诗悟情

  1、学生自主悟情

  (1)、带着你对诗人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2)、学生汇报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会抓“除”、“新桃”和“旧符”、“换”谈理解)

  (3)、点拨:“除”字暗示着要废除旧法;而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则代表用新法代替旧的不合理的法规。

  2、教师引导悟情

  评价点拨:同学们很快就读懂了诗人的心,真了不起!在诗人心目中,他坚信新政法就像春风一样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呢?(“总”字)

  引导:再看诗题“元日”,仅仅是指新年的开始吗?还暗示着什么?

  点拨:诗题暗示着新政法的开始推行,可见,全诗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除旧布新的期望和决心。

  (三)、师生满怀激情齐背诵。

  [设计意图:一首诗隐喻一种情,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体悟事情,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五、自选检测、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准备做些什么?(整理学生汇报)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推荐阅读王安石的优秀诗作《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体会诗人对变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既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更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进行了很好的检测。]

  【板书设计】

  元 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屠 苏

  曈曈日

  新 桃

  旧 符

  【教材特点】

  《元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中的一首诗,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涉及到春节期间放爆竹、贴春联和饮屠苏酒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飒爽劲健,直指题面,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承接起句,涉及春节饮屠苏酒的民俗,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将笔锋转向广阔的社会,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紧密呼应。全诗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时也隐喻着诗人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学生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诗中的一些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因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然而,这些词意确是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拉*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并且利用好教材的插图资源,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内心的寄托。

  【教学理念】

  从古诗特点和小学生学*古诗的心理、情感特点出发,以我区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为依托本课教学活动重在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的节奏调整、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力求让学生对学*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其次,要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方法: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地形象美、意境美,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此外,要利用好插图理解词语。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学*经验和诗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教学以音像先入、渲染气氛、激情导入,初读感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理解诗意、诵读积累、体悟诗情为主要活动。回顾教学,反思如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课件使用有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积极性。随着对诗、对诗人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朗读一次次达到入情入境。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词意的环节,课堂气氛自然、和谐,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最终不仅理解了词意,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学*的快乐莫过于此。

  3、在汇报词意时,有些学生加入了关于春节的风俗和传说,虽然导致后面教学紧张,但也是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一次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智,既要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也要适时把握、调整好课堂节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