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点击中间图片,播放动画“吨的认识”

  吨的认识教案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认识“吨”

  继续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吨的认识教案

  逐渐点击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二)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三、课堂练*

  1.继续播放课件:吨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吨的认识教案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总结。

  1.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 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一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5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吨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吨的认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

  一头大象约重5( )。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 6 )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吨的认识教案4

  导与学目标:

  1、在同学们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的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掂、估、称、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会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超市内的问题、船的载重量等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与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导与学难点: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若干、一袋盐、一粒豆子等。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资料、各种面值的硬币等。

  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进行赛跑比赛?假如老师在咱班进行以此赛跑比赛,你们愿不愿意参加?可是这次老师要给比赛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两个同学)选一个,背着他跑,如果要你选的话你会选谁?为什么?(同学们都选择体重比较轻的同学)

  师:大家都一致同意选***了,因为***的体重比较轻,而***的体重比较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千克、吨。(板书课题:克、千克、吨)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阅读课本,检查预*。

  出示预*提纲:

  ★观察课本第二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克、千克、吨的问题,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本上写下来。

  ★表示较轻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约重1克;

  ★表示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吨;1吨=( )千克。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请你在练*本上写下来。

  ★尝试解决自主练*第1、2两题。

  ★通过预*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本上写下来。

  1、请学生根据预*提纲,再次精读课本。检查预*提纲的填写情况。

  2、按照预*提纲的顺序,集体订正,请把错误圈起来。

  第一是读出你画出的数学信息。

  第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预设:1克、1千克、1吨各有多重?2千克、3吨有多重?等,对于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老师重点板书,一会解决。第三、四、五因为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应该填对。

  第三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预设:掂一掂 称一称、估一估等。

  第四通过预*你还有哪些疑惑?预设: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4千克有多重?

  ★1吨到底有多重?10吨有多重?……

  (二)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这个环节大胆放给孩子,通过预*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么解决。老师适当进行引导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2袋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

  1、称一称。学生用天*称来进行验证。(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轻重。请你把1枚2分硬币(1克)和两袋食盐(1千克)分别放在两只手中掂一掂,感受轻重。

吨的认识教案5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1kg=1000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吨的认识教案6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方式体验性学*,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1)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吨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2)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第3题

  2.填一填。第1题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t○3600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12345678

  质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挖掘生活中吨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 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3)出示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5

  一、学 科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吨的认识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新授课

  六、年 级 三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学情分析:

  吨是一个比较重的单位,教学中不能像对待千克那样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这就给1吨的观念的建立带来了困难。然而学生对于吨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学生已经建立了1千克的观念,为吨的教学准备了数学基础。其次,他们对于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体验,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经验基础。第三,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对此不会毫无印象,这就为吨的教学准备了生活基础。所以,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常见物品的重量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推理,由浅入深地建立1吨的观念。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

  提问:你为什么而不用克作单位呢?

  2、引入吨。

  (1)感受几个大型动物的体重。 (幻灯片)

  学生读,想象其重量,同时感受这些重量用千克做单位比较麻烦。

  (2)出示几个大宗物品,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这些物品都很重。

  提问: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幻灯片)

  教师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体验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师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提问: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师生共同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均体重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接*1吨。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图片,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幻灯片)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

  (2)出示下面的图片,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的重量才够1吨。(幻灯片)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班级内交流。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

  说说下面图中牌子上的几t各表示什么意思?(幻灯片)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3t表示这条路限载3吨。

  学生答毕,教师指出:此处的8t指起重机规定的最大起重量为8吨。

  学生答毕,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安全范围内,这个电梯的载客人数应是多少?

  师生共同计算,得出答案。

  追问:如果是儿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让学生感受:电梯载客的数量不仅要考虑重量,也要考虑空间。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幻灯片)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4、数序日记。(幻灯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 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每个200 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指名一优秀学生读。提问:这篇数学日记写得怎么样?

  学生改正用错了的单位。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什么吗?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班级内交流。

  2、送给学生的话:(幻灯片:配乐呈现)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十、教学反思: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方式体验性学*,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文化中升华。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6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2)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今年区“五四杯青年教师赛课”增设了一个新项目:评课,我有幸为那些参加比赛的老师上了节《认识吨》。我是刚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所在的学校是小班化学校,为了凸显我们小班特色,最终选择了《认识吨》这节课。因为参加比赛的老师很多是教学上的精英,所以让他们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心情很紧张,也很重视这次难得的学*机会。

  上过这节课,看过老师们的点评,我也来谈谈上过这节课后自己的一些感想:

  1、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设计巧妙,突破重难点,环环相扣

  导入部分:用现在流行的“奥运会火炬手选拔赛”切入,既新颖有具有时代特色,引人入胜。同时通过选拔赛对体重要求这一矛盾情境,让学生填蜜蜂3( ),小兔3( ),既让学生复*了旧知,同时为下面大象3( )作铺垫,从直观上可以知道大象不可能填“克”或“千克”,当很重的物体就用“吨”作单位,学生初步认识了吨。然后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大宗物品”也用“吨”作单位。

  新授部分: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拎一拎,抱一抱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这样的物体有多重,由此通过感受、想象来感知1吨有多重。这三个活动分别是:拎50千克的大米、抱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小朋友、拎10千克的水,第一次拎米让学生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同时引出“1吨=1000千克”,第二次背或抱同学,进一步强调吨的重,加深学生的感受,第三次让学生先拎水再猜重量,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动后通过现实中1吨的物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1吨很重。

  练*部分:通过小结什么时候分别用“克”、“千克”、“吨”为下面练*填合适的单位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复*克、千克、吨的进率让学生能正确的换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2、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

  由于我们学校是小班教学,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培养他们小组合作能力,五到六人一组,桌子围成一定的形状。这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感知的'环节,活动过程中由组长领导学生排好对,有秩序地去拎大米、抱同学以及拎水,课堂热闹而不乱,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在很多环节还采用了同桌互说,找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互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学*的主人,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没有走过场,流于形式,每个合作环节学生都认真有效地完成了。

  3、教学注重分层,有些细节处理比较细致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把“想想做做”1和2做了调整,先完成第2题,再完成第1题,因为第2题是直观题,学生可以通过数的方式得出答案,而第1题学生只能依靠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思维难度加大,所以通过第2题做铺垫 ,学生通过小组说再交流的形式,为后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如:对学生描述多少个这样的物体是1吨时,注重学生表述完整;填单位名称中:一头大象是3000( ),我追问学生:“大象不是很重吗?为什么这里不用吨呢?”引导学生体会到填单位不但要看单位,还要把前面的数合起来才能填出正确的单位。

  4、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感知

  通过卡通的课件,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有多重。如:通过课件演示由1袋50千克的大米到20袋这样的大米,由2个25千克重的同学到4个、40个这样的重的同学过程,让学生对1吨有直观而强烈的感受。

  5、重视评价激励体制,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给四个组取上名字:“开心队”、“快乐队”、“智慧队”、“机灵队”,对表现好的小组通过“树上画苹果”的形式进行激励,还有同桌互评,在*题纸上画笑脸,及时表扬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重“体验”,但设计的环节没运用到最大

  虽然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活动体验,但教学时过快,学生可以感受再充分些,对于“1吨重不重”之类,渲染得不够,学生感叹得没那么的强烈。教学完这三个环节后,可以追问:1吨相当于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到少个这样重的同学?等,让学生建立起1吨的重量相当于多少个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的概念,让教学落到实处,其实之前设计有个环节,试上时学生答不上删掉了,事后再问学生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举出实例,可能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2、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时,处理不够机智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讲“大鲸鱼”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金鱼”才会让听课老师觉得我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还有请学生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吨表示,学生说:大米,我当时想的是1袋大米,其实一粒大米用“克”,多少大米用“吨”,这样处理更直接、有效、水到渠成,当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很大的一败笔。

  由于第一次教三年级,对于一些说法我不知道是正确的,导致我还是按照教案的说法教学,比较呆板。如9吨=( )千克时,有学生提出:因为1000千克=1吨,所以9吨=9000千克,这种说法也对,可以适当引导多种方法,灵活处理。

  3、练*可以适当精简些,更放手些

  由于生源的问题,课本上的有些题目我进行了调整,改变,有的没有采用,

  从整体上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可以更完善。比如( )千克= ( )吨,这样的开放题的位置可以放最后,让学生好好地说一说。又如一棵白菜重1吨,多少棵这样的白菜重1吨,由于怕学生答不上来,没有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反馈,而是请好的学生说了说,放手少了些。

  4、教学行为需要改善

  教学中的语言不够简洁,提问和回答都比较琐碎,当学生表述不出来时,有心急帮学生说。板书过于简单,可以更精细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3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3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的图片加以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显然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课前的反思,我设计了拎一拎、背一背两个体验环节。

  环节一:我从食堂借来了一桶的色拉油,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拎一拎、说一说。弱小的女同学几乎拎不起来,她们直喊太沉了;力气大些的男生们虽然拎离了地面,但也坚持不了20秒。他们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还红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顺势利导,“才小小的一桶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这样,要是50桶这样的色拉油,你估计我们班谁能拎的动?你们知道多重吗?”学生纷纷表示,50桶这样的色拉油1个人不可能拎的动。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板书着:一桶50桶(xx)千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就是1吨。

  环节二:在学生中找几个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的同学是,也就是(xx)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xx的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这两个环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环节一上,有些力气小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的重量,而且环节一的与环节二的差别不大,有重复之感,很难说学生的体验有多明显。我想,环节一如果改为用的色拉油(重),多准备几瓶这样的色拉油,让学生两手拎一拎,看看各种学生拎起的不同瓶数后,再引入多少瓶这样的色拉油重,也就是1吨时,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的处理后环节一和环节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4

  学生的有效数学学*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让数学真正贴*学生生活,让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碰撞、交融。

  “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背一背等活动,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猜一猜

  一上课,我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不合理,勇于大胆猜测的,老师予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重,引起孩子们对“吨”的悬念。

  二、搬一搬

  在搬桌子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经探究得知,一张桌子20千克,搬50次,正好是1吨。50个20千克的桌子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三、背一背

  在“背一背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老师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5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后需要学*的另一个表示质量的单位,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拉*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新课标下的数学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除法,使数学贴*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围绕能否同时过桥顺利引出课题—吨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如何过桥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尽量把方法都想出来,渗透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学,这一实际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建立1吨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们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多少个25千克重的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在这学生对于40个25千克是1吨的推导困难比较大,因此在讲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带而过,尽量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没有预想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跳步了,导致有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不足,以后要加强,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学生的思维去想问题,也就是要备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1吨的概念的认识,接下来设计了两个练*题。紧接着就是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用到吨作质量单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吨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让学生形象观察了图片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下以吨为单位的物体的特点,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我在运用新知的环节中加入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小明的数学日记改错,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新知,也渗透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并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并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环境下获取新知识。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6

  我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吨的认识”是新课程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而且“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

  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例如:喝可乐,抱同桌等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从“量”和“形”两方面转换来感知一吨。

  首先谈谈“量”这个方面是怎样做的,“量”的转换又分为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的转换,有的教材使用的是10袋100千克1袋的大米,用100千克容易换算出一吨。但是100千克1袋的大米在现在的生活中极少见了,而且学生对100千克的质量也没有感知。于是我将其换成现场抱同学的活动。抱一个同学,学生还比较轻松,再到抱两个学生时,抱起来就觉得很困难,让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明确40个同学的重量才是1吨,可想而知1吨有多重了。

  数量的转换,例如谈到几乎能吃一辈子的20000只鸡蛋的问题,从数量的多,吃的时间长两方面来感知一吨鸡蛋。其中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

  再来说说“形”这个方面吧,在可乐引人的环节,我出示了摆得密密麻麻的500瓶可乐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这么一大堆可乐怎么能一下装到肚子里去呢?还出示了1缸的饮料,这些都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转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这就是我这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7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吨5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以“体验学*”为主,变革学生学*方式。

  1、体验于建立表象时:

  通过掂2分硬币,体验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静静地体验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觉,通过掂、提的亲身经历,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接着试抱老师,抱不动,估计老师的体重,想象20个老师合抱在一起约有1吨,1吨有多重:1吨重的物品还能用手来掂、提吗?……通过掂、提、抱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吨”。

  2、体验于方法引出时: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猜一猜体重,听一听真实的体重的体验活动中,动态生成了一个新问题:现在咱们班有60个小朋友,*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那么全班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呢?此时就涉及到了“1500千克”,超过了1吨该怎么表达自己此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了1500千克=1吨500千克,4吨800千克=4800千克……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引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将学*变成了主动的学*。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8

  “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得《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 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 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 (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吨”这个单位。

  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9

  “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模糊也比较难体会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推想一袋大米100千克,2袋大米200千克,那么10袋这样的大米就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同时感知吨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围绕“怎么称吨”的问题,使学生很具体地再一次感受了吨是一个很大重量单位。

  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是1吨,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如:一头奶牛的重量(5头)、一袋水泥的重量(20袋)、一桶油的重量(5桶)、一头猪的重量(10头)……以此来推想1吨的重量,通过提一提、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把1吨的重量和学生熟知的各种物体重量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对1吨大约有多重建立比较鲜明的表象。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也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练*“想想做做”的第3题,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千克,()块砖重1吨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明白200块里面有几个2块,就是有几个5千克,由于1吨就是1000千克,1000里面有多少个5千克,就是有多少块。思路比较清晰,但在课堂练*中,个别学生还是搞不清楚,有待课后进行辅导。由于所学内容比较贴*生活,学生学*的兴趣比较浓,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发现。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3)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1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的填空练*、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再出示1只恐龙,问: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然后问:对于1吨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挖掘生活中吨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3)出示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手段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不同水*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介绍天*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4)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1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的填空练*、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3)你能说一说,在你*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

  1、练*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

  2、练*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十七第3、4题。

《吨的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介绍天*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5)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 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 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 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这个天*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

  媒体出示:一架天*,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

  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的一端,天*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

  师:要使这个天**衡,应在天*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生讨论并完成。

  师:现在在天*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

  鼓励学生进行抢答

  师:刚才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

  三、 练*

  (一) 判断题

  1. 粉笔长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个皮球重2吨。 ( )

  4. 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

  (二) 拓展题

  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激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2.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

  (数学学*必须有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

   四、 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反思:

  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课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68的内容。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渗透点: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学法引导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

  学

  设

  一、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可以看课本或课外书,可以问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过课前调查增加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限重1吨”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来推算,然后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算法。

  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

  展示课前的学*情况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推算,然后观察感知,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四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

  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

  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要向他学*什么?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

  说出设计理由。

  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合生活实

  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爱护路桥。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情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小明善于观察、喜欢动脑,能主动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的*惯。

  五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会及时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六

  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板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吨=1000千克

  教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象事不关己,在一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四、巩固应用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设计贴*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三、巩固应用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设计贴*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一)情境导入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介绍蓝鲸及有关资料。)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二)提出学*目标

  看到《吨的认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吨的实际重量,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吨的应用。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展示内容

  1、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吨与千克是什么关系?

  3、吨与千克怎么进行换算?

  4、练*三*题。(找出同桌学困生的不足,为出错例让对方反馈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①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索所得。针对同学的展示,其他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

  4、解释应用,类化练*。完成课本第13页练*二第1-3题。(优生根据学困生学*困惑出错例让对方及时反馈)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1、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吨,并能借助其它物体或质量单位描述吨的大小。

  设计理念:

  生活是这节课的载体。《课标》提倡学生的学*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学*方法:

  学生以生活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体的重量,运用关联、迁移的方法推算1吨的重量。感知1吨是非常大的质量单位。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去发现学*。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千克的纯净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称了体重,你还记得你的体重是多少吗?

  生答。

  师:谁来说说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学“吨”

  1.认识吨

  师:在一次体检中,育红小学三年级⑴班的30名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测量了一次体重,并制成了统计表,请看(出示),在书上90页,也有一份一模一样的统计表,大家可以打开书看看。同学们最后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他们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小组来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结果加起来。大家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算的又对又快。

  生进行计算活动,师指导合作。

  师提示: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巧妙、很简单的方法,所以他们进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学你也赶快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呀,可不能当小马虎。

  师:好了已经有几组做完了,哪一小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师出示学生答案,生讲解算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这30名同学的体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生:大约1000千克。

  师:非常正确。

  师板书1000千克,

  师: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来表示,(板书吨)1000千克也叫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跟老师一起读一读,1吨等于1000千克。

  生读:1吨=1000千克

  师:“吨”可以用一个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

  师板书:1t=1000kg

  2.感知“吨”

  师:大家想一想育红小学这30名同学的总体重如果用吨做单位怎样说呢?

  生:大约是1吨

  师:说的非常好,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活动,体验一下,谁愿意参加?

  (1)背一背

  请几位同学到前边背一名体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学并说说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请这三名同学来背一背这名体重是33千克的同学,谁第一个来。

  生活动,师问: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重

  ……

  师:刚才这三名同学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学,像这样的30名同学,他们的体重大约才是1吨呢,大家看看,今天我们是三十二名同学,再去掉两名,三十名如果都让你背怎么样?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矿泉水,谁能抱的起来,抱起来时感觉怎么样,如果一桶矿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矿泉水重多少呢?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3)看一看

  我们接着看,这只动物见过吗?个头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吗,1头犀牛大约就重1吨。

  师:看来“吨”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吨”做单位。

  比如;一列火车,有这么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就可以装下50吨货物,再看,(出示轮船)这艘轮船它能装六千多吨货物呢。这个,(出示*)它的重量超过了30吨。还有呢,(出示)谁知道有关蓝鲸的知识?

  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心脏就有……

  师:你知道的真多,就象这位同学说的,蓝鲸很大,一条成年的蓝鲸体重能超过150吨。

  (4)说一说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吨的知识,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说说。

  生自由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举例

  师:的确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还有我们运煤、运沙、运水泥……就连我们生活中计量用水也用“吨”做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标志,请看,(出示)谁知道这座桥边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再看,这辆汽车上的“载重6吨”呢?

  生:这辆汽车最多能装6吨的货物,多了就会出现危险。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师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巩固练*

  师: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吨”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到趣味练*乐园去看看好吗?

  1.图画里的数学

  师:一天,大森林要召开大会,动物们都来参加,路上几只动物不约而同走到了一块,这时他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

  师:他们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狮子和猪可以一起通过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座桥限重1吨,狮子和猪加起来还不到一吨。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牛和马

  师:可以吗?还有吗?

  生:……

  师:有没有三只动物可以通过?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案,动物们高高兴兴的通过了。

  2.快乐判断

  师:下面凭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比1吨重,哪些比1吨轻。如果比一吨重你就站起来,如果比一吨轻你坐着不动,好吗?

  学生练*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学*了吨的一课后,回家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个100吨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路上看见一辆载满约4千克的卡车。

  师:(学生修改后进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2、布置作业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记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板书设计:吨t

  1吨=1000千克1t=1000kg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经历和感受认识吨的过程,从而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点

  首先,能够从贴*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学的体重来亲历认识“吨”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从而初步感受和认识“吨”,其次,在感受1吨的过程中,通过一个活动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再次感受1吨的实际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还要亲身去体会,动脑去想象,如让学生来背一背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吨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吨的实际含义,来加深对吨的认识。再次,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另外还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说一说,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亲历认识“吨”的过程中,让学生计算30名同学的体重这一环节把握的不是太好,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太充裕,学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学1吨=1000千克的过程中,略显仓促,学生印象不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学*、多完善,去适应新课标的需求。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6)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喜闻见乐的卡通故事来引出吨的概念的,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的引出吨的概念以及克和千克的关系,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针对这节课,首先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在上课前,虽然对教材进行了反复钻研,但是,经过了课堂实践后,我也认识到了其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还不够,学生对吨的概念不强,这是这节课的最大败笔,再加上留给学生的练*时间太少,没有及时的巩固知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等。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应该加强。

  其次,结合各位领导老师的建议,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

  1.数学源于生活,在取材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课堂语言要精练、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

  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激励评价为主。

  4.要注意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加强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各方面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教学片段:

  感受一吨的重量。

  师:我班大胖子小明体重50千克,请几个同学上来包一下小明。你认为重吗?

  生:很重,不重,抱不起。

  师:计算一下,20个像小明重的同学共几千克?

  生: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我们三年级按*均每人28千克计算,你估计一下多少个三年级的同学约一吨?

  1、有算出全班总重量再加上几个人的重量来估算的。

  2、有按本组*均体重,再除1000,得出人数36人。

  3、有的先算出本组的体重得出了36人。

  师:大家估算:“像老师这样的大人,几个大人约重1吨?(学生非常机智,教师话音刚落,马上问?)

  生:老师,你告诉我们,你的体重有多重?

  师:我的体重63千克。

  生:计算后答:“16人1吨。”

  师:25个像老师这样的人体重共有几千克呢?

  生:63×25=1575千克。

  师:合几吨几千克?

  生:1575千克=1吨575千克。

  教学反思: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学生刚开始体验50千克体重有几种态度,很重,不重,抱不起。为了使学生体验1吨的重量,继续让他们充分体验,最后达到共识,50千克够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课堂是学*的*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的快乐。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3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我在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一、在生活中认知。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二、在体验中感悟。

  体验也是学生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方式——体验性学*,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4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验1吨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宁波大榭听课后,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师让学生根据*均体重25千克,让学生说说大约几个学生就是100千克?然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上台,站到指定地方,其他学生按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4个学生大约就是100千克),数到40个学生就是1000千克,引出1吨。这样的环节比起我纯粹让学生算出40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吨,我的教学对学生的体验是不够深刻的。今后要在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方面多下功夫。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5

  《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

  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

  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而在班级内有52个小朋友,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有小朋友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么多同学去乘同一辆公共汽车会超重,产生不安全的隐患,渗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说到:60×25=1500千克,1500千克就有1吨500千克了,超过1吨了,依次得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这样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整堂课在知识呈现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动态生成中产生知识的生长点。

  二、以“体验学*”为主,变革学生学*方式。

  1、体验于建立表象时:

  通过掂2分硬币,体验1克的感受,再次提1千克的物品,静静地体验1千克的物品提在手中,停留片刻,有沉的感觉,通过掂、提的亲身经历,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接着试抱老师,抱不动,估计老师的体重,想象20个老师合抱在一起约有1吨,1吨有多重:1吨重的物品还能用手来掂、提吗?通过掂、提、抱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吨”。

  2、体验于方法引出时: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猜一猜体重,听一听真实的体重的体验活动中,动态生成了一个新问题:现在咱们班有60个小朋友,*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那么全班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呢?此时就涉及到了“1500千克”,超过了1吨该怎么表达自己此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了1500千克=1吨500千克,4吨800千克=4800千克……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引出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将学*变成了主动的学*。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7)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 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 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 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这个天*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

  媒体出示:一架天*,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

  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的一端,天*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

  师:要使这个天**衡,应在天*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生讨论并完成。

  师:现在在天*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

  鼓励学生进行抢答

  师:刚才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

  三、 练*

  (一) 判断题

  1. 粉笔长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个皮球重2吨。 ( )

  4. 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

  (二) 拓展题

  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激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2.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

  (数学学*必须有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

   四、 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反思:

  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 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 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 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这个天*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

  媒体出示:一架天*,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

  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的一端,天*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

  师:要使这个天**衡,应在天*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生讨论并完成。

  师:现在在天*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

  鼓励学生进行抢答

  师:刚才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

  三、 练*

  (一) 判断题

  1. 粉笔长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个皮球重2吨。 ( )

  4. 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

  (二) 拓展题

  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激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2.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

  (数学学*必须有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

   四、 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反思:

  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介绍天*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吨,并能借助其它物体或质量单位描述吨的大小。

  设计理念:

  生活是这节课的载体。《课标》提倡学生的学*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学*方法:

  学生以生活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体的重量,运用关联、迁移的方法推算1吨的重量。感知1吨是非常大的质量单位。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去发现学*。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千克的纯净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称了体重,你还记得你的体重是多少吗?

  生答。

  师:谁来说说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学“吨”

  1.认识吨

  师:在一次体检中,育红小学三年级⑴班的30名学生和我们一样,也测量了一次体重,并制成了统计表,请看(出示),在书上90页,也有一份一模一样的统计表,大家可以打开书看看。同学们最后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他们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小组来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结果加起来。大家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算的又对又快。

  生进行计算活动,师指导合作。

  师提示: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巧妙、很简单的方法,所以他们进行的非常快,其他同学你也赶快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呀,可不能当小马虎。

  师:好了已经有几组做完了,哪一小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师出示学生答案,生讲解算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这30名同学的体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生:大约1000千克。

  师:非常正确。

  师板书1000千克,

  师: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来表示,(板书吨)1000千克也叫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跟老师一起读一读,1吨等于1000千克。

  生读:1吨=1000千克

  师:“吨”可以用一个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

  师板书:1t=1000kg

  2.感知“吨”

  师:大家想一想育红小学这30名同学的总体重如果用吨做单位怎样说呢?

  生:大约是1吨

  师:说的非常好,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活动,体验一下,谁愿意参加?

  (1)背一背

  请几位同学到前边背一名体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学并说说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请这三名同学来背一背这名体重是33千克的同学,谁第一个来。

  生活动,师问: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重

  ……

  师:刚才这三名同学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学,像这样的30名同学,他们的体重大约才是1吨呢,大家看看,今天我们是三十二名同学,再去掉两名,三十名如果都让你背怎么样?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矿泉水,谁能抱的起来,抱起来时感觉怎么样,如果一桶矿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矿泉水重多少呢?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3)看一看

  我们接着看,这只动物见过吗?个头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吗,1头犀牛大约就重1吨。

  师:看来“吨”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吨”做单位。

  比如;一列火车,有这么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就可以装下50吨货物,再看,(出示轮船)这艘轮船它能装六千多吨货物呢。这个,(出示*)它的重量超过了30吨。还有呢,(出示)谁知道有关蓝鲸的知识?

  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心脏就有……

  师:你知道的真多,就象这位同学说的,蓝鲸很大,一条成年的蓝鲸体重能超过150吨。

  (4)说一说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吨的知识,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说说。

  生自由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举例

  师:的确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同学们刚才说的,还有我们运煤、运沙、运水泥……就连我们生活中计量用水也用“吨”做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标志,请看,(出示)谁知道这座桥边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再看,这辆汽车上的“载重6吨”呢?

  生:这辆汽车最多能装6吨的货物,多了就会出现危险。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师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巩固练*

  师: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吨”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到趣味练*乐园去看看好吗?

  1.图画里的数学

  师:一天,大森林要召开大会,动物们都来参加,路上几只动物不约而同走到了一块,这时他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

  师:他们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

  生:狮子和猪可以一起通过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座桥限重1吨,狮子和猪加起来还不到一吨。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牛和马

  师:可以吗?还有吗?

  生:……

  师:有没有三只动物可以通过?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案,动物们高高兴兴的通过了。

  2.快乐判断

  师:下面凭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比1吨重,哪些比1吨轻。如果比一吨重你就站起来,如果比一吨轻你坐着不动,好吗?

  学生练*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学*了吨的一课后,回家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个100吨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路上看见一辆载满约4千克的卡车。

  师:(学生修改后进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2、布置作业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记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板书设计:吨t

  1吨=1000千克1t=1000kg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经历和感受认识吨的过程,从而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点

  首先,能够从贴*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学的体重来亲历认识“吨”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从而初步感受和认识“吨”,其次,在感受1吨的过程中,通过一个活动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再次感受1吨的实际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还要亲身去体会,动脑去想象,如让学生来背一背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吨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吨的实际含义,来加深对吨的认识。再次,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另外还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说一说,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亲历认识“吨”的过程中,让学生计算30名同学的体重这一环节把握的不是太好,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太充裕,学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学1吨=1000千克的过程中,略显仓促,学生印象不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学*、多完善,去适应新课标的需求。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 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 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 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互化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重量单位“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制的天*,这个天*可以称十分重的物体。

  媒体出示:一架天*,六个标有重量的砝码。

  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任意选择两个砝码放在天*的一端,天*便会向一方倾斜,例如,选择3吨与30千克。

  师:要使这个天**衡,应在天*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体呢?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请你任选两个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生讨论并完成。

  师:现在在天*的右边出现了2450千克这样的重量,你认为在天*的左边应该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码呢?

  鼓励学生进行抢答

  师:刚才老师并没有教你们方法,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交流。

  三、 练*

  (一) 判断题

  1. 粉笔长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个皮球重2吨。 ( )

  4. 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

  (二) 拓展题

  出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照片,激励学生只要能解答出和电梯有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塔顶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2.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问题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风景、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把我们的家乡也建设的这样美。

  (数学学*必须有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练*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感官。特别是联系了生活中乘电梯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许多数学问题,而且是丰富多彩的。)

   四、 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学反思:

  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授课中,我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间,并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化聚。教师不但扮演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积极的参与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吨的认识教案 (菁华6篇)(扩展8)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合集10篇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1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

  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00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通过练*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一、整理和复*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

  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

  3、1吨=( )千克 1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3000千克=( )吨

  9吨=( )千克 5千米=( )米

  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

  6厘米 6分米 6千米 6米 6毫米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2500克 1吨 1500千克 1500克

  二、巩固应用

  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

  三、练*

  1、练*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

  2、作业:练*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么?(10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40千克的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这样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这样的水是40千克,100桶这样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5)谁听清楚了1吨就是( )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 )千克,( )个同学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吨。

  (4)让40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

  课件出示:

  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交流。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三的第1题和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7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品各一捆

  教学过程:

  一、复*学*过的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1、明确: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练一练: 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二、学*新课

  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千克和克以外,还有一个常用的质量单位,那就是“吨”,今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吨的认识

  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吗?比如:一吨有多重?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来计算?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就会一一找到答案的。

  1、吨的认识

  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并简单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2、认识一吨有多重?

  (1)活动一:让学生提一提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重量。

  (2)活动二:让学生提一提10千克的物品,感受10千克的重量。

  (3)活动三:让学生提一提25千克的物品,感受25千克的重量。

  (4)如果一袋大米是100千克,你能拿得起吗?感觉会不会很重呢?

  一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大米是多少千克?3袋、4袋、5袋、10袋大米呢?

  出示:1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也可以说

  1吨=1000千克,吨也可以用字线t表示,(板书)

  过渡:你们觉得一吨重吗?(重)的确1吨是很重的,又比如我们*时喝的水一桶是10千克,100桶水就是1吨了。

  ( 5)活动四:谁知道自已的体重?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均体重一般都是25千克左右,要多少个同学才有1吨重呢?(40个)

  请40名同学站起,大家看一看要40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才有1吨重。这个1吨重吗?(很重)

  所以“吨”是一个比千克要大的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我们通常就用“吨”作单位。

  3、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吨标志的物品呢?或者测量什么物体的重量一般会用到吨这个单位呢?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幻灯出示)

  (3)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三、巩固练*

  1、连线

  2、填上单位名称(略)

  3、我是小老师

  光头强的早晨 10月11日 星期日 阴天

  今天是星期日,光头强很早就起床了,他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就去砍树了。

  光头强拿起他那 2 克 重的电锯,5 克 重的工具箱,开着载重量是6千克的大卡车,向森林出发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光头强!”,一看,发现原来是体重有600 吨 的熊大和熊二。于是光头强马上调转车头,回家了!

  4、说说要几个这样的物体才有1吨重

  5、动物过河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其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成为小小数学家,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教学反思: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身高,猜体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在复*了旧知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让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出示给学生学*目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什么?学生说出了如“1吨有多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等,正好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3)注意学生的体验活动。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在了解一吨有多重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拿一下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体,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再过渡到100千克的大米能拿得起吗?1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然后明确1000千克就是一吨。把重量逐渐的加重,体会到1吨的重量,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

  (4)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水、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意见,很多举手的同学不能回答。对下层生的关注还不够。

  (6)在巩固练*第4题里,如何计算出个数讲得有点过快,有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理解。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7

  教学内容

  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吨6吨20千克=()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巩固练*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4、扩展题: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KG(吨),十三个**,出示

  问题:

  A、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B、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54

  七、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例3 5吨=(5000)千克 5钝80千克=(5680)千克

  例4 2000千克=(2)吨 2450千克=(2)吨(450)千克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8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 鲸 山羊

  50吨 60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则。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思:

  在学*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吨的认识教学教案 10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你估计老师的体重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那一箱苹果呢?[出示:一箱苹果重10(千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解决问题

  1、1吨有多重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2、哪些东西大约有1吨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一头牛约重500千克,几头牛约重1吨?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4)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用吨作单位呢?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5)你*时在哪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吗?

  (货车的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桥的载重量等)

  (6)完成32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3、单位换算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通过刚才的整理,哪个单位最重?最轻的是?

  4吨=____千克

  3000千克=____吨

  学生尝试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完成32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学以致用

  1、估一估,连一连

  大象 鲸 山羊

  50吨 60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4()。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4)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4、1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介绍方法

  四、课外延伸,加深理解

  1、日记一则。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5吨=(50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2、你知道吗?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谈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反思:

  在学*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