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

  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

  课件出示: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走 走 停 停

  胳 膊 沉 甸 甸

  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

  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1、出示: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

  (师板书: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⑶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⑷ 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

  ⑸ 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齐读)

  过渡:

  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2、出示: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

  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自豪。

  (师相机板书:第二个 唱歌好听。)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也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也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出示: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

  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淡。

  (师相机板书: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

  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 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这里共有几个儿子?

  (生:3个)

  2、师质疑:可最后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

  (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1: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生2: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

  4、师:老师也很疑惑,请小朋友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找找答案)

  5、反馈交流。生自由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及三个孩子的表现。

  (师相机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师:请小朋友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三句话,读好后请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7、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用给予肯定,指导朗读这三句话。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这三句,知道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8、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个沉甸甸,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我想告诉大家这桶水很重。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描写水桶很重,请你找一找。

  9、出示: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桶水,我们也来感觉一下这桶沉甸甸的水。

  (4、5生试)

  学生试后,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提水后的感受,相机理解词语:晃荡、走走停停。

  10、指导写字:

  师:是呀,这么重的一桶水,胳膊都痛了,我们来写写胳膊着两个字吧!

  ⑴ 课件出示:胳膊(带田字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点。

  ⑵ 学生各试写一个,教师巡视。

  ⑶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对比。

  ⑷ 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重点指导膊。

  ⑸ 学生再次练写。

  师:小朋友们,我们写了一会会儿字,胳膊就开始酸了,而妈妈们却还要提着这满满一桶水,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辛苦吧!一桶水可重啦!

  (引读第8自然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

  (引读三个孩子的表现)

  11、看着这桶沉甸甸的水,再看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你明白老爷爷说的话了吗?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同桌讨论)

  12、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13、教师小结:是呀,一个真正的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师:如果你是他的妈妈,你可以怎么夸自己的儿子呢?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 。

  学生尽情夸赞。

  2、师:看来,这位儿子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我们的板书哪里需要改一改吗?

  师按学生要求将板书第3个儿子的下面补上:

  孝顺、懂事

  3、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感情升华。

  师:是呀,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成为这样的子女。在我们德清也有一位大孝子,他叫──孟郊。让我们借着一曲《天下游子同此情》来赞扬一下所有的孝子吧!

  (师生齐唱《天下游子同此情》)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第一个 既聪明又有力气

  胳 膊

  第二个 唱歌好听

  第三个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 顺、懂 事)

三个儿子教案2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八、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3

  一、 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重点:目标二

  学*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指生读: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二)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三)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附:板书设计

  三 个儿子

  聪明有力气 嗓子好 没有特别的地方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得难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孩子们特别可爱,看到你们一张张笑脸,我就想起我那可爱的儿子,他跟你们差不多大,也读二年级,打鼓打得特别好。想想你们有什么特长能让妈妈自豪和骄傲的?学生展示或讲自己的特长。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和讲述,让老师觉得大家真是多才多艺、各有所长,我为你们的妈妈能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而骄傲!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也有许多特别之处要向我们展示!想认识他们吗?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

  1、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如果这些词语小朋友们会认了,说明你们识字真的很了不起。(课件出示有拼音的词语: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当生读到“拎着”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甸字单独念四声,甸,但如果是两个叠在一起,就念一声。沉甸甸。

  3、你们真会记字,不过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看你们还能不能认读。(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词: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谁敢单独来试试,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聪明,勇敢。你读得那么准,能带领导大家读吗?

  三、精读课文

  1、咱们班的孩子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响亮,准确,相信你们把课文也读得一样准确,流利。不过请你边读边勾画出妈妈表杨儿子的话。找出来了就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读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请一个孩子来读读,(请到以后说:请大家听听,看他把自己当作了妈妈没有?)生读。

  看着自己多才多艺的儿子,妈妈心里会怎么想?(骄傲自豪)

  妈妈们,能读得更得意和自豪点吗?指名读,生读,

  有谁敢向这位妈妈挑战读?指名挑战。

  此时敢向现在的两位朗读高手中的哪位挑战?指名挑战读。

  4、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谁愿来读呢?指名读。

  大家听听这位妈妈读出了自己的得意和自豪吗?

  生评价。

  你能帮他改善一下吗?

  你说得这么好,能自己范读给大家听听吗?

  5、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全班学生自由练读。

  6、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7、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8、这个孩子没什么特别,你们自由地读读吧。

  9、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预设:*和的,伤心的,难过的,)你的朗读能表现出这个妈妈* 和的心态吗?生读。

  10、看,这就是三个妈妈的三个儿,你们认识了吗?生答。可课文中的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齐读。听出来了,你们把问号和一个儿子读得特别好,再让我听一次。

  11、边板书“一个儿子”,边说:我真不明白,明明是三个儿子啊!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请你们读课文7至11自然段找找答案。有些孩子真会学*,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勾勾画画的。

三个儿子教案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要关心父母。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咱们继续学*23课《三个儿子》。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石头上休息。瞧,她们正说着话呢!她们在说什么呀?(说自己的儿子)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2—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二、生自由读课文2~6小节,检查反馈

  1、师:谁来说说,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呢?找到了吗?

  假设生A:我找到了这句:“我的儿子即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还有吗?

  生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生C:“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读书真仔细,想不想把这几句话读好呢?

  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介绍你的儿子呢?咱们在小组里先练一练,好吗?

  生分四人小组练读三个妈妈的话。

  三、指导朗读

  谁想来读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指名一人读,示课件采访一下这位妈妈,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啊?)

  师: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呀?那你能读出自豪、骄傲的语气吗?

  师:(课件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又一个妈妈是怎么说儿子呢?

  大家评一评,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请一、二组和三、四组同学比赛读,看哪个妈妈更骄傲、更自豪。

  小结: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为什么呀?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位妈妈在说这样的话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你有什么想问她的吗?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三个儿子,一个既聪明月有力气,一个有一副会唱歌的好嗓子,还有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你们同意他这种说法吗?老师可不相信,明明是三个儿子,怎么又是一个儿子呢?

  先别急,咱们快速地把7~13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服万老师。

  谁找到了?你找到了哪一句?从哪看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

  (示课件:第八自然段)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都酸了。)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迎面跑来的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呢?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 你还能举个例子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你想对谁说点什么吗?那你喜欢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想象补充:

  听了老爷爷的话,看到第三个孩子从妈妈手里接过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妈妈又会说些什么呢?咱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再演一演,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好吗?

  六、小结

  是啊,能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做事的才是真正的儿子。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呢?(指名回答)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和第三个儿子那样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好女儿。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阅读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1)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5篇)

三个儿子教案1

  课题: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二类字,会写9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语气。

  3.理解老爷爷的话,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从课文中学到“孝敬父母”。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景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打开课本。板书三个儿子,看到题目,你能提出什么疑问?(把三用其它颜色的粉笔写出来)

  2.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

  3.同学们都各有各的设想,请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那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来学*今天的课文吧。

  二.新授

  (一)朗读完,以闯关形式学*新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A第一关我会认,同学两个人互相认读,全班一起读,再请请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实时表扬同学)B强调“嗓”和“拎”的读音以及注意嗓的形*字区分,拎的动作和写法要点。

  B我能读,词语环节。拓展学生对相似词组的积累。在此环节讲解膊,聪和荡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说出写字要点,并以有趣的方法讲解聪,师板演后,学生在下面写师实时指导)全班再读,开火车读。

  C我会填,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结(练*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二.

  1.找出三位妈妈夸自己儿子的话(老师指导)

  2.联系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事实,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

  4.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三.探究课文明确中心

  1.提出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说明水桶重的?怎样读?并且表演出来。

  B.妈妈此时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儿子该怎样做?

  3. 文中三个儿子是怎样做的?你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对第一第二个儿子说什么?

  4. 所以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四. 总结

  五. 拓展

  六. 布置作业

  七.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二年级下册23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其反思···实*生宫喜迎 关心

  体贴 真正的儿子

  孝顺

  八. 教学反思

  优点:因为是给低段孩子上课所以以游戏闯关的模式进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提前预设了学生的回答,所以不会显得很无措。在学生写字和朗读环节,进行了个别针对性指导,成效不错。

  不足:课堂上表现的自我感觉略有拘束,还需要锻炼自己而的勇气。由于紧张语言有时不太精炼,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引导。最后,课堂容量一定要把控好。这些都需要自己的继续努力。

三个儿子教案2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八、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3、《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记记形,规范生字书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语课件、句子课件、图片、水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师生谈话

  2、揭题读题

  (二)检查预*情况,读通课文

  1、出示词语课件,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4、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语言,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老爷爷的话

  2、找出妈妈的话(品读)

  3、找出三个儿子的表现(品读)

  4、谈话讨论:你最欣赏哪个儿子?

  5、挖掘老爷爷说的话(品读)

  6、课堂小练笔

  (四)再现课文情境,弹性表演(为第二课时铺垫)

  (五)课外延伸,诵读《三字经》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2、口头组词

  (二)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合作表演

  (三)写字

  1、出示会写卡片,观察结构

  2、指导书写,学生仿写

  3、开花组词

  (四)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积累运用

  1、读后说练*

  2、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3、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说。

  (五)总结实践

  实践活动:从现在做起,时刻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为长辈做事,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日记里,让爱心日记伴你成长。

  九、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板书

  23、三个儿子

  23、三个儿子

  写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拎桶停聪甸

  胳膊晃荡

  设计说明: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

  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在课中,让学生联系实际:假如那是你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你会怎样说?怎么做?并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情境表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时而扮演妈妈,时而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最欣赏哪个孩子?和老爷爷的看法相同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并插入小练笔,以诵读《三字经》结束课程,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愿,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课文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另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直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小组合作学*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课件出示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游戏检查识字。

  ◎开火车认读。

  ◎听音举卡片。

  ◎送生字回家。

  7、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8、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字词可当堂点拨。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范写“膊、荡”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游戏:彩虹过桥

  例:第一位学生说生字“嗓”,第二位学生说组词“嗓子”,第三位学生就用“嗓子”说一句话。

  表扬学生的回答!

  二、生活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2、学生畅所欲言

  三、朗读指导

  书上也有几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轻声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的话,并读一读。

  2、展示交流:,并适当朗读点拨。

  第一个妈妈: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从她的话里你读出了什么?你能学着这位妈妈自豪地读一读吗?

  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方法同上。

  第三位妈妈是怎么做的 ?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你能用声音读出你的感悟吗?

  3、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5、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6、 交流展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好听极了。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重点讲解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2)句式练*:一个(一只)---------------,另一个(一只)----------------。

  7、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8、读读最后两段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你有什么疑问?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分角色朗读对话。

  11、假如你是这其中翻跟斗和唱歌的儿子,挺了老爷爷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1、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2、教学古诗《游子吟》。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2)

——《三个儿子》 教案菁选

《三个儿子》 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 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 教案1

  【教学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104页第23课《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学*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 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心型贴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孩子们,当你看到你的妈妈累得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去学会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2、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3、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课外拓展阅读

  黄香温*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个儿子》 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4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帮妈妈干活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从而领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知识概括水*不高。因此,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点拨,在学*方法上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给孩子们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讨论歌曲中的小朋友都为妈妈做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发生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自主读书的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读准“既、嗓、拎、晃”等字的读音。

  然后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找出多音字“晃”的另外读音。二年级学生应该逐步养成借助工具书读书的*惯。

  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初读感知。(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把学生共有的疑问总结出来:明明是三 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从而引出下面的教学环节

  (三)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四)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五)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三个儿子》 教案5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的目的。

《三个儿子》 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书写4个生字,理解并运用“沉甸甸”

  “既……又……”等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及理解运用词句。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说你做

  师分别说:面带微笑 认真倾听 积极举手 夸夸同桌 哈哈大笑 手舞足蹈 抓耳挠腮

  学生做对应的动作。

  师:上课前,老师带了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个小男孩。

  师: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老奶奶拿着一枝拐杖,小男孩在扶她。

  师:这里应该用“拄”着拐杖。家中的长辈老了,我们搀扶他,这便组成了我们的“孝”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个儿子。

  师:你们已经预*过课文了,预*是学*语文的好方法,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的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我。

  生做出“13”的手势。

  师:熟读课文也是学*语文的好方法,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了,听老师读读,好吗?(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齐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齐读课文)

  出示词语1:嗓子 晃荡 胳膊

  师:每个词语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胳膊”这个词里的秘密?

  生:都是月字旁。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生:脑、脸……

  出示词语2:拎 桶 既

  师:这几个字藏在下面的句子里。

  出示: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师:谁能做做拎水桶的动作?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课文。谁发现“拎”字有什么秘密?

  生:是提手旁。

  师:为什么是提手旁?

  生:因为用手才能拎。

  师: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的字就叫形声字,谁会换个偏旁?

  生:领,领导的领;王字旁,玲……

  师出示“聆”,猜猜读是?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读líng,聆听。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儿子有哪两个优点?她用“既……又……”把这两个优点串起来,读一读。

  师:谁会用“既……又……”说说你们班同学的特点?

  生:***既聪明,学*又好。

  师:再说说其他的事物,用上“既……又……”。

  生:小狮子既可爱,又威武。

  出示词语3:甸 沉甸甸

  师:它带着一个词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ABB式的词语。

  师:齐读三遍,在ABB式的词语中,后两个字读第一声。*常我们会说沉甸甸的什么?

  生:沉甸甸的麦子、水桶、石头……

  师:课文是沉甸甸的什么?

  生:水桶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沉甸甸的水桶?

  生读课文第11段。

  师:课文还从哪儿写出沉甸甸?

  生读第8段。

  师:先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生齐读。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水桶沉甸甸?谁能把感叹句读出来?

  生读。

  师: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胳膊酸,疼了

  师:晃荡,谁能读准确?这个词在这儿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沉甸甸?

  生:走走停停。

  师:自己读读水桶沉甸甸的地方?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了沉重,起码有10斤重。

  指名读。

  师:重啊,有15斤了。

  指名读。

  师:重吗?咱们一起读,表现出沉甸甸的水桶。

  生齐读。

  师:当三个妈妈拎着三只沉甸甸的水桶回家时,看见了他们的三个儿子;当三个儿子看见妈妈在拎水桶时,三个儿子在干什么?用“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式来说。

  生:一个儿子唱着歌,真好听;一个儿子翻着跟斗,真好看;另一个儿子去拎妈妈的水桶。

  师:用自己的话说。

  生:一个儿子在唱歌,一个儿子在翻跟斗,另一个儿子在拎水桶。

  师:其实图上的内容就藏在8、9段里,读一读。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地方也写了三个儿子,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还写了三个儿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比不过他……另一个妈妈说……

  师:三个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课文里还有哪儿写了三个儿子?

  生:一个妈妈问老爷爷……

  师:你找到的是12、13自然段,看黑板,一天,三个妈妈在打水,回家的路上遇到三个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讨论。我们不仅要学课文,还要学写字。这个字是“聪”,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心字底的笔顺。

  师:还要注意什么地方?

  生:耳字旁的一横改成一提。

  师:对,耳单独作字的时候,最后一笔是横,作偏旁的时候变成了提,这在书法上叫“避让”,是为了给“总”让位置。

  师范写“聪”。

  师: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字,拎、桶,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怎样避让?

  123下一页 生:拎的提手旁要写的窄一点。

  生:桶的木字旁,最后的捺要写成点。

  师:先观察老师写。

  师范写后,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大屏幕上出示学生的字,师请学生作评价。

  师:还有谁来提醒一下,还要注意什么?

  师修改学生的字。

  师:在第二个格子里再写一个,一定会越写越好。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不仅一个小小的生字藏着避让的道理,这篇课文里也藏着一个道理,我们下节课再讨论。下课!

《三个儿子》 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三个儿子》 教案9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指生读。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 教案10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教案11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个儿子》 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 小组齐读1~6段。

  ⑵ 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 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挑战读。

  ⑶ 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全班读。

  7、学*第8段:

  ⑴ 老师范读。

  ⑵ 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 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 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 做练*。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 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 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板书】

  23、三个儿子

  孝 敬 父 母

《三个儿子》 教案13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八、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xx,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xx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 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3)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9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

  (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淡,读时语调*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小强:"____" 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练*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四、实践活动

  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

  (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师: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

  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课件出示:

  ⑴ 第一个妈妈的话。

  (指名几生读)

  ⑵ 生读后访问:

  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

  (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五、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一、设计理念: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师:我现在的角色变成了一位妈妈了,昨天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

  师:妈妈要考一下孩子们,看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呢?(开火车认读)

  师:评价读的情况,不服也不行呀,妈妈想听一听这个故事,指生读。

  师:讲得不错,刚才我听到三个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教师指学生读一读。)

  师:当妈妈的多高兴啊!

  (多指几生读一读。)要求把妈妈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师:两个妈妈夸完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样说的呢?课件出示: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特别的地方。(指生读。)

  教师板书:一个 一个 另一个 (让学生根据他们书上的描述给他们起名字。)

  大力士 歌迷 一般

  师:妈妈提着水桶回来了。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表扬。)

  师:看着妈妈提水,那三个儿子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象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结果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找三个学生读一读。)进行激励

  另找三位读,读后教师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当你看见妈妈提水回来时,你在做什么?(板书:翻跟头 唱歌 提水)

  师:出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指生读。

  师:我很奇怪,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第三个儿子做得不错,你能评价一下他吗?

  板书:懂事 孝顺 真正的儿子

  师:是不是只帮妈妈提水就是孝顺妈妈,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板书:妈妈,我要)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声音最洪亮。

  师:激励学生,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师:一个人读全文真辛苦,我们一人读一段吧。

  师:现在我们对三个儿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休息一下,我们来写字。

  出示:桶 甸 (提醒应注意什么)

  师:布置作业:想想怎样才是爸爸妈妈真正的孩子?在家帮爸爸妈妈做一做。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 一个 一个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 懂事 孝顺)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生自由读。

  ②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朗读感悟。

  ⑶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6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 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 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 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 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 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 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 生自由读。

  ②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 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 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 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 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 朗读感悟。

  ⑶ 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 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 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 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 老爷爷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 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 唱歌好听

  ③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让同学们明白“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让学生从中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

  3、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说话语气。

  教学难点 : 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感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1、 听写词语。

  好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既然

  2、指名学生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孩子们:你的妈妈夸奖过你吗?是怎么夸奖的?(指名说)

  请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三个妈妈说的话?

  1、 交流三个妈妈的话语: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们,通过妈妈说的话,你知道这两位妈妈的孩子是怎样的人呀?(第一个孩子聪明有力气;第二个孩子嗓子好谁都比不过。)

  (3)你如果就是文中的这两位妈妈,你应该如何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老师可引导:孩子真了不起。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提示两位妈妈手提水桶高抬头动作和骄傲的眼神。)

  (4)和你同桌一起相互交流、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5)指名读

  (6)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说(我的孩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呀?难道这位妈妈不爱自己的.儿子呢?

  (老师可引导:全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这位妈妈却爱得谦虚,爱的温柔。)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过渡: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1)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晃荡、走走停停、痛、酸)。

  (2)自由朗读:感受水很重。

  (3)说说实际提水体会:

  请一位同学提一桶水,老师现在如果想让你把水拎到楼花坛去浇花,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谁来帮我)

  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

  4、读读说说(一个儿子翻着跟斗,另一个唱着歌)

  5、孩子们,还有一个孩子,当他从自己妈妈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会怎么想?你还认为他没什么特别的吗?他有什么?(有孝 心)

  那么现在跟在后面的老爷爷会想什么?我们知道了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有孝心的儿子)这才是真正的儿子(擦去问号)你们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了吗?

  你愿意做个怎样的孩子呢?(学生自由畅谈就,各抒己见。)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孩子们当你们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们就在父母爱的阳光雨露中滋润成长,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想父母为你们做了些什么?此时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再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试着和小伙伴们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孝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8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繁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协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褒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褒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褒扬你的吗?(同学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同学自由扮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身的小朋友了,请你自身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褒扬小朋友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小朋友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褒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小朋友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朋友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朋友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身的小朋友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褒扬的话。

  2、你把自身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小朋友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身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身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小朋友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示好的话,我要好好褒扬他!

  生:我为我的小朋友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同学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示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进一步地把自身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小朋友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身的小朋友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身的小朋友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同学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协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他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小朋友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示。同学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身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同学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同学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同学用自身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小朋友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身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示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小朋友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小朋友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身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小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身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4)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迎面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却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4、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为父母分担重。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过关(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曾经为父母亲做过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生兴高采烈,列举事例)

  三、引导

  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生面带微笑,自豪而骄傲,个个争先恐后地汇报。)

  四、进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她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

  (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五、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三个儿子》

  1、你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四人一小组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3、请一个小朋友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没有?

  (读完后采访他当时的思想感情。)

  问: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您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儿子真了不起!

  4、交流提高:我也为您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

  (生练读,把练*结果表现给同桌看。)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生:(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师:夸夸他!

  ⑵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趁热打铁)

  6、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呀?

  (体会第三个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⑵ 通过朗读来体现: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语气很*常)

  ⑶ 自由练读,感受第三个妈妈的*常心。

  六、自主发现,从细小处见真情

  1、自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三个妈妈打完水回去,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示。)

  2、汇报:

  水很重、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水重的?你能用朗读来体现水很重以及妈妈很辛苦吗?

  (通过朗读为课文后来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作铺垫,体会第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立刻拿出笔来,积极地寻找句子)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⑴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⑵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⑶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激起共鸣:

  “你觉得哪一个儿子表现最好?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第三个儿子表现最好。妈妈特别辛苦,非常吃力。让我来帮妈妈提水吧!

  7、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第三个儿子的妈妈会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他知道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分担重担。老爷爷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才是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七、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提出疑问:

  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

  2、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师热情地给予鼓励:大家说得真好!生得到老师的夸奖,个个喜形于色、兴高采烈……)

  八、拓展

  出示小黑板:

  你认为该向哪个孩子学*?为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你*时又是怎样帮助父母做事的?

  (生沉浸在思考当中,下课。)

  【设计理念】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并拥有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快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去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 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当中去,合作探究,真实体验,从中体味学*的乐趣。

  【设计评析】

  1、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时妈妈对自己的表扬,让孩子们马上就进入了兴奋状态,为后面的课文朗读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2、进入新课时,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转换角色,扮演妈妈去朗读文中妈妈夸奖儿子的话,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掘人物内心,感同身受,很快地体会到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3、学生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去读、去悟,会有更多地收获。我设计学生自读、自悟、自演妈妈的话,感受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和心情,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了各自不同的体验。除了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正确的表达外,还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方法,并根据这些方法去自主学*。

  4、自主发现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设计的六部分设计了一个自主发现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书、体验和激发共鸣,感悟人物的真情。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妈妈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5、最后在通过第七部分的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使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在老爷爷的话的启迪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孝顺父母,懂得为父母分担重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孩子。这个设计环节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成为整堂课的高潮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第八部分拓展中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自我差距,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户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三、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四、教学时数:2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板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

  1、课件朗读,边听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质疑。(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他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三、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老师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

  五、自主观察,写字练*。

  1、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指导: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词。

  1、认读生字、生词。

  2、进行你说我猜字谜游戏。

  二、问题导入,朗读感悟

  1、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课文共有几个人物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唯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2、3、6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另一个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4、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么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三、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汇报,演一演。

  四、拓展练*,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 ”

  2)对第三个儿子说:“ ”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 ”

  2)地第三个妈妈说“ ”

  3、对老爷爷说“ ”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会唱歌曲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会翻跟斗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不会唱、翻会主动帮妈妈提水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一、复*导入

  (一)复*生字

  1.词语朋友们已经排好队了,你们能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既然拎水桶好嗓子沉甸甸晃荡 胳膊 聪明走走停停

  指导:“拎”和“沉甸甸”(师夸学生)你们读得真准确!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

  (二)生活情景导入

  1.不仅老师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也爱夸你们!你们的妈妈经常怎么夸你们的呢?

  2.不仅咱们*的妈妈爱夸孩子,这儿有几位俄罗斯的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三个儿子》。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有滋有味地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三个儿子在妈妈心目中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几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画出来。

  2.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师: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咱们班谁也是既聪明又有力气?师问这生:你既聪明又有力气,你的妈妈会为你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

  师:课文中的这个孩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他的妈妈也会为他感到(生:自豪、骄傲、幸福……),孩子是妈妈的骄傲,在妈妈的眼里,自已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谁来学做这位妈妈,通过朗读,来夸夸这个孩子。

  读时,你可以加上提示语,如自豪地、骄傲地、幸福地,高声地,激动地,你觉得用什么词恰当就用什么词,练读,指名读,(如读的不好,师范读)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读。指名,齐读,

  (2)指名读第二位妈妈说的话

  师:第二个儿子有什么特长?(唱起歌好听极了,好嗓子)

  指导朗读师:这个孩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他的妈妈会感到(自豪、骄傲、幸福……)。谁来学做妈妈,夸夸孩子。

  (3)指名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妈妈?(你为什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师: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很普通。他的妈妈爱他吗?(爱。妈妈是伟大!即使儿子没什么特别,既不是那种聪明又有力气,也不是那种唱起歌来好听极了,但妈妈也会同样爱儿子。只是把爱儿子默默的放在心里,不用嘴巴来夸耀儿子。

  师:这句该用怎样的语气比较恰当?(谦虚、*常)

  3、孩子永远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掌中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妈妈的爱,分角色朗读1——6段。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就要走回家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老师范到读文,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读7、8段)

  2.你感觉这一桶水怎么样?(水很重)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很重的呀?

  (“重”、“晃荡”、“走走停停”、“酸”、“痛”。)

  3.谁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呢?指名读,齐读。

  4、体验:这一桶水到底重不重?请两个同学扮演妈妈来体验一下。(两名同学提水,其它同学念课文。)

  随机采访:两位妈妈,水重不重?你们家离这远吗?

  你们想让别人来帮帮你吗?

  4、过渡:这一桶水可真重呀!妈妈们累得腰都酸了,胳膊都痛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正巧,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指名读。

  2.自已读一读三个儿子的做法。想一想:你比较喜欢哪个儿子的做法?为什么?

  3.这时候,一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是怎么回答她的?

  4.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的是谁?

  (1)指名回答。

  (2)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第三个妈妈的话,她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是这样的吗?第三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帮妈妈提水,爱妈妈,对妈妈很孝敬……)想象一下这个儿子*时还会帮妈妈做哪些事?

  (3)小结:同学们,只有这个“儿子”在妈妈有困难的时候给了妈妈最需要的帮助;只有这个儿子心中有妈妈,知道关心妈妈,孝敬妈妈,难怪老爷爷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三、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是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成长,也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我们在家里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爱妈妈就是帮妈妈端端饭、洗洗碗;

  原来,爱妈妈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爱妈妈就是在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

  3、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爸爸妈妈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作业。

  1、读一读〈〈黄香温*〉〉和〈〈卧冰求鲤〉〉的故事。

  2、倡议:每天做一两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

  (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23课《三个儿子》。

  1、学*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

  (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

  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

  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⑴ 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⑵ 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⑶ 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⑷ 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学*课文第7~11自然段:

  过渡: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

  (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⑴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⑵ 指名表演读。

  ⑶ 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3、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⑴ 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⑵ 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⑶ 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⑷ 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4、学*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

  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

  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⑴ 教师示范读。

  ⑵ 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⑶ 指名回答。

  (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⑷ 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5、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

  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很多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示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并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思想内涵。我将课后的练*说话穿插到学*课文之中,并结合儿童的特点采用动画,先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练*说话,然后再放手让孩子展开想象练*说话。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突破课文难点时,我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让孩子感受妈妈在提水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从而引导孩子理解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很懂事,再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一环一环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通过学生讨论理解儿女应该孝敬父母这一思想后,再将主题思想升华到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回顾这一堂课我觉得有几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突破文中难点时,我出示有关段落,朗读后就提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在此问题提出前,先作一个铺垫: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个儿子?这样设计提问,就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而在最后一个分小组朗读的环节中,我没有明确地对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而导致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有点乱。

  3、我们的研究问题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运用示范手段,但广泛运用的意识还不够,只着重在朗读的过程中,大量进行了教师范读的指导。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视野还要放宽一些,在交流感悟、体验表演等其他环节,应该让教师的示范性更强一些。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三个儿子》《幸福的感觉》。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培养孩子的思考和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得到过妈妈的表扬,能展示一下吗?(学生自由表达)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我们先来听听《三个儿子》中妈妈的夸奖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然后用括号画出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②、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学生自由读画,同桌交流练读)

  2、交流: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和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几句话吧?

  3、三个妈妈说话时语气一样吗?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我们先来听听前两位妈妈的话吧。

  交流一:(利用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交流二:(利用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两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板书:一个儿子聪明有力 一个儿子 唱歌好听)

  真不错,第一位妈妈用“既……又”这对关联词,自豪的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夸一夸吧。(课件让我也来夸一夸)

  2、引读:因为第一位妈妈的儿子不但聪明还有力气,所以妈妈骄傲地说:“…………”因为第二位妈妈的儿子唱歌好听,所以这位妈妈也自豪地说:“…………”(学生接读)

  交流三:(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板书:另一个儿子 没有特别)

  2、“特别”的反义词是什么?

  3、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4、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出示导读提纲;

  1、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看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学*小组内交流交流,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反馈: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生找重点词出示)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学生读)从你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到了三位妈妈很辛苦)

  3、朗读提高。让我们都来做做妈妈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拎一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吧。

  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

  4、是呀!此时别人的帮助对妈妈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生读画)

  出示导读提纲;

  面对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去读读书第9、10、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生读画)

  1、汇报出示三个句子(引读:当妈妈拎着水桶晃晃荡荡走来时,……当妈妈拎着水桶走走停停时……当妈妈拎着水桶腰酸胳膊也痛时……)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谈)(课件我想说)

  3、是呀!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支持赞成第三个儿子的做法。现在我们来看,他真的像妈妈说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擦去“没有特别”改成“孝敬父母”

  五、(生华)主题阅读,进行情感延伸

  1、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同桌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出示课件)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课件)

  总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也要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时时处处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只有懂得妈妈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妈妈,孝敬自己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从古到今,从*到外国,都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另外一篇文章《幸福的感觉》,再来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儿子吧。

  出示导读提纲;

  1、默读文章,找出乔治妈妈夸乔治的话,小声读一读,体会乔治妈妈的内心感受。

  2、文中乔治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的?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1、学生阅读《幸福的感觉》,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感悟升华。

  (三)拓展内容,培养阅读*惯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课件: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孝敬父母就是…………)

  快乐作业:(任选一)

  1(读)读一读《黄香扇把温*》《卧冰求鲤》《 陆绩为母藏橘》《乌鸦爱妈妈》等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

  下课前,老师想把《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记在心中,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师生齐读)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5)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拎、聪、嗓“等10个生字,会写词语“胳膊”。

  2、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沉甸甸”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子。

  3、运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填提示语,对比阅读等方法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4、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词、书写生字。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26课,齐读课题,大声地再来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2、分组学*字词。

  (1)出示:拎指名读,做拎着的动作。

  水桶(指导读准字音)

  拎着什么呢?(动画:拎着水桶)想一想生活中还会拎着什么呢?

  (2)“甸”单读是四声,在沉甸甸词语中就变调为一声。拓展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3)第三组:聪、嗓指名读,强调*舌音。怎么记住他们?练*用聪明说句子。

  (4)第四组:荡、膊

  指名读。出示晃荡胳膊(看他们跑到了这两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练*读好轻声)

  “胳膊”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还有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想一想,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

  指导书写“胳膊”反馈,评价。

  三、学*1-6自然段,认识三个儿子。

  词语都读好了,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你们很会思考,就像大家所说的课文讲了三个不同的儿子,在妈妈眼里,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妈妈说的话。

  1、练*读好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妈妈说儿子的时候,想象妈妈此时的心情,她会怎样地说呢?(骄傲、自豪)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总结方法:(生齐读这句话)。刚才,我们边想象妈妈的心情,读好了第一个妈妈的话。

  2、练*读好第二个和第三个妈妈的话。

  相信第二个妈妈和第三个妈妈的话,你也能用这种方法读好。自由练读

  自己先练*读。指名读。

  理解“特别”再读读前面两位妈妈说的话,前两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联系上下文的确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突出的地方,妈妈会怎样说呢?谁来读?

  3、小组分角色练*。前两个妈妈都为儿子骄傲,另一个妈妈却很*淡。我们四人一个小组,三个同学分别读妈妈的话,另一个同学当小评委,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展示读。

  过渡:三个妈妈说完自己的儿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老爷爷看到。

  四、朗读感悟,认识真正的儿子。

  1、感知水重,体会妈妈辛苦。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晃荡”“走走停停”“痛了”“酸了”这些重点词语知道了水很重,并练*有感情朗读。

  2、妈妈拎着水桶都快走不动了,此时妈妈在想些什么?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的9——11段。

  出示图片。练*说话。并引导学生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再转,真好看。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是呀,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3、练*对比阅读。让我们再沉下心来对比着读读这三句话,看能不能读出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自己对着着练*读。

  4、揭示真正的儿子。读到这儿,你一定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指名说。是呀,聪明有力气会唱歌,都很优秀,可是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帮助,所以另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做的。让我们再来读。

  一个儿子,翻跟头,真好看,一个儿子唱歌真好听,另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真怎么样呢?(出示:真————)

  总结:能帮助妈妈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老爷爷说的那个儿子。孝顺懂事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练*说话、巩固词语

  1、课文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儿子,你能不能也来联系我们的生活,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

  比如说: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玩,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同位俩互相说一说。

  换成“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先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2、巩固词语。

  教学反思:

  感谢教研室姜主任和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展示机会,给予我教学上的精心指导。凝结各位领导的智慧,这节课上得还算比较成功。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我总结如下:

  一、依据学情,准确定位年段教学目标

  在选定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定位在把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我在把握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学情实际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紧紧围绕“识字学词”“读通读好课文”两个重点展开教学。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采取了“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关注趣点”重要的策略。这里的“重点”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对学生来说读好,体会人文价值观是课文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在集中识字环节,抓住这节课重点难读的字音进行指导,如“拎”沉甸甸的“甸”变调,“晃荡、胳膊”轻声,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积累类似词语。对于词语的理解是低年级教学一大重点,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等词语。本课的难点和趣点是正确认识“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另一个孩子真————!”从而体会到到“聪明有力气唱歌好也很优秀,但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懂得孝敬妈妈才是真正的儿子”有效突破了难点。

  三、读为主线,教给方法,整合设计教学流程

  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我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结构,巧妙地将指导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语、初步感悟融为一体,整合设计教学流程。如指导读书,扎扎实实,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包括生字、新词,包括轻声(清楚)、变调(沉甸甸)都要读正确,接着教给学生通过加提示语、想象妈妈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对比阅读等读书方法,把课文读好。其次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读流利,读出语气来。

  四、指导学*,学用结合,有效渗透学*策略

  注重学*方法的指导和渗透,并在读书、识字、学词、读句子的过程中内化方法,进而形成学*的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特色。例如识字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让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的方法识记“聪”“嗓”等字,并进行归类月字旁的字都有哪些,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字时又提醒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再如:练*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练*说话”老师首先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练*说话,减轻了难度,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们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但因个人水*有限,个别地方还没有落实到位,恳请大家的指点。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搞笑,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应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忙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借助拼音,学*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状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主角,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主角读,听听她怎样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个性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主角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样做的?

  默读课文,用“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主角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贴图贴图贴图孝

  翻跟头唱歌提水敬

  ??(好儿子)父

  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主角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潜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资料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主角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透过主角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忙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透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带给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是在搞笑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懂得儿女就应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资料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1、网络游戏复*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繁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协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褒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褒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褒扬你的吗?(同学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同学自由扮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身的小朋友了,请你自身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褒扬小朋友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小朋友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褒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小朋友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朋友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朋友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身的小朋友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出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褒扬的话。

  2、你把自身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小朋友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身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同学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身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小朋友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示好的话,我要好好褒扬他!

  生:我为我的小朋友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同学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示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进一步地把自身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小朋友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身的小朋友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身的小朋友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同学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协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他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小朋友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示。同学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身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身的小朋友,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同学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同学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同学用自身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小朋友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身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示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小朋友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小朋友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同学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身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小朋友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身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6)

——《三个儿子》 教案菁选

《三个儿子》 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 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 教案1

  【教学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科书104页第23课《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学*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

  生字卡、插图卡片。

  【设计思路】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会边读边想,围绕“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讨论学*。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激趣

  1、谈话导入:

  世上谁是你最亲的人?最爱你的人是谁?

  (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2、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三个儿子他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妈妈的。

  (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根据文内注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

  2、以游戏形式学*生字,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宝宝的。

  三、小组合作,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继续阅读课文:

  1、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2、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

  3、三个妈妈提水时,三个儿子怎样做?

  四、加深巩固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

  2、表演巩固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3、提问:

  你喜欢谁?为什么?

  4、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5、提问:

  三个儿子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谁吗?

  6、教师小结:

  老师喜欢歌声嘹亮的儿子,也喜欢力气大,能翻跟斗的`儿子,却更喜欢体贴、关爱妈妈的好孩子。

  思考:

  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五、课文延伸

  *时你是怎样孝顺妈妈的?以后又准备怎样做?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聪明 有力气 翻跟斗

  一个 爱唱歌 好听 唱着歌

  一个 不特别 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 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心型贴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孩子们,当你看到你的妈妈累得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去学会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2、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3、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课外拓展阅读

  黄香温*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个儿子》 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4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帮妈妈干活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从而领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知识概括水*不高。因此,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点拨,在学*方法上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给孩子们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讨论歌曲中的小朋友都为妈妈做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发生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自主读书的`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读准“既、嗓、拎、晃”等字的读音。

  然后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找出多音字“晃”的另外读音。二年级学生应该逐步养成借助工具书读书的*惯。

  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初读感知。(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把学生共有的疑问总结出来:明明是三 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从而引出下面的教学环节

  (三)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四)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五)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三个儿子》 教案5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是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的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的目的。

《三个儿子》 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书写4个生字,理解并运用“沉甸甸”

  “既……又……”等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及理解运用词句。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说你做

  师分别说:面带微笑 认真倾听 积极举手 夸夸同桌 哈哈大笑 手舞足蹈 抓耳挠腮

  学生做对应的动作。

  师:上课前,老师带了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个小男孩。

  师: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老奶奶拿着一枝拐杖,小男孩在扶她。

  师:这里应该用“拄”着拐杖。家中的长辈老了,我们搀扶他,这便组成了我们的“孝”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个儿子。

  师:你们已经预*过课文了,预*是学*语文的好方法,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的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我。

  生做出“13”的手势。

  师:熟读课文也是学*语文的好方法,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读课文,老师也想读了,听老师读读,好吗?(师范读课文)

  师:同学们齐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齐读课文)

  出示词语1:嗓子 晃荡 胳膊

  师:每个词语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胳膊”这个词里的秘密?

  生:都是月字旁。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

  生:脑、脸……

  出示词语2:拎 桶 既

  师:这几个字藏在下面的句子里。

  出示: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师:谁能做做拎水桶的动作?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课文。谁发现“拎”字有什么秘密?

  生:是提手旁。

  师:为什么是提手旁?

  生:因为用手才能拎。

  师: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的字就叫形声字,谁会换个偏旁?

  生:领,领导的领;王字旁,玲……

  师出示“聆”,猜猜读是?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读líng,聆听。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儿子有哪两个优点?她用“既……又……”把这两个优点串起来,读一读。

  师:谁会用“既……又……”说说你们班同学的特点?

  生:***既聪明,学*又好。

  师:再说说其他的事物,用上“既……又……”。

  生:小狮子既可爱,又威武。

  出示词语3:甸 沉甸甸

  师:它带着一个词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ABB式的词语。

  师:齐读三遍,在ABB式的词语中,后两个字读第一声。*常我们会说沉甸甸的什么?

  生:沉甸甸的麦子、水桶、石头……

  师:课文是沉甸甸的什么?

  生:水桶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沉甸甸的水桶?

  生读课文第11段。

  师:课文还从哪儿写出沉甸甸?

  生读第8段。

  师:先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生齐读。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水桶沉甸甸?谁能把感叹句读出来?

  生读。

  师: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胳膊酸,疼了

  师:晃荡,谁能读准确?这个词在这儿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沉甸甸?

  生:走走停停。

  师:自己读读水桶沉甸甸的地方?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了沉重,起码有10斤重。

  指名读。

  师:重啊,有15斤了。

  指名读。

  师:重吗?咱们一起读,表现出沉甸甸的水桶。

  生齐读。

  师:当三个妈妈拎着三只沉甸甸的.水桶回家时,看见了他们的三个儿子;当三个儿子看见妈妈在拎水桶时,三个儿子在干什么?用“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式来说。

  生:一个儿子唱着歌,真好听;一个儿子翻着跟斗,真好看;另一个儿子去拎妈妈的水桶。

  师:用自己的话说。

  生:一个儿子在唱歌,一个儿子在翻跟斗,另一个儿子在拎水桶。

  师:其实图上的内容就藏在8、9段里,读一读。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地方也写了三个儿子,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还写了三个儿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比不过他……另一个妈妈说……

  师:三个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课文里还有哪儿写了三个儿子?

  生:一个妈妈问老爷爷……

  师:你找到的是12、13自然段,看黑板,一天,三个妈妈在打水,回家的路上遇到三个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讨论。我们不仅要学课文,还要学写字。这个字是“聪”,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心字底的笔顺。

  师:还要注意什么地方?

  生:耳字旁的一横改成一提。

  师:对,耳单独作字的时候,最后一笔是横,作偏旁的时候变成了提,这在书法上叫“避让”,是为了给“总”让位置。

  师范写“聪”。

  师: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字,拎、桶,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怎样避让?

  123下一页 生:拎的提手旁要写的窄一点。

  生:桶的木字旁,最后的捺要写成点。

  师:先观察老师写。

  师范写后,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大屏幕上出示学生的字,师请学生作评价。

  师:还有谁来提醒一下,还要注意什么?

  师修改学生的字。

  师:在第二个格子里再写一个,一定会越写越好。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不仅一个小小的生字藏着避让的道理,这篇课文里也藏着一个道理,我们下节课再讨论。下课!

《三个儿子》 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三个儿子》 教案9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指生读。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 教案10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教案11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个儿子》 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 小组齐读1~6段。

  ⑵ 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 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挑战读。

  ⑶ 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 指名读。

  (评读)

  ⑵ 全班读。

  7、学*第8段:

  ⑴ 老师范读。

  ⑵ 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 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 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 做练*。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 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 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板书】

  23、三个儿子

  孝 敬 父 母

《三个儿子》 教案13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八、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xx,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xx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 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 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7)

——《三个儿子》教案菁选

《三个儿子》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案1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淡,读时语调*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积累运用

  1。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定会打电话吧!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再实践一下,看看你填的对话合适吗?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强:"喂,你好!小华在家吗?" 小华:"____"小强:"我是小强。" 小华:"____"小强:"____" 小华:"____"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练*说话时,应允许学生使用"个"、"只"以外的量词。

  四、实践活动

  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

《三个儿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课件:

  小黑板、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

  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a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⑴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⑵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

  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⑴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xxxx,三个妈妈xxxx,胳膊都了xxxx,腰也了xxxx。

  ⑵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⑶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⑴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⑵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①找动词。

  (跑到、接过、提着走。)

  ②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⑶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

  (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个儿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5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个儿子》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儿歌《好孩子》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好孩子》,学生认真听。

  2、谈话:你觉得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诵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自学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小组内交流识字的方法。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词。

  强调“嗓”是*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四、练*朗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注意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拎、桶、停”三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这三个字的“点”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认读词语。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1)小组内交流: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指名读。

  (2)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妈妈的心情。

  a、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b、教师范读。

  c、指名读,教师提示读的语气。

  (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淡,读时语速*稳)

  d、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来。

  (1)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3)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_。另一个(只)____。

  3、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分角色朗读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读出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拓展延伸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聪、胳膊、甸、晃荡”。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教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4、学生练写。

  5、同桌互相欣赏,讲评。

  板

  书

  设

  计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好儿子)

  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拎、桶”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两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个下文理解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3.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儿子,你是妈妈的儿子吗?是的请起立。

  2.揭题:今天这节课,金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见识三个儿子,加板书:三个。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课前预*过课文吗?(出示词语)

  (1)请你自由地再读读这些词语吧,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小老师领读。

  师(中引导):“晃荡”是轻声词语,范读;开一列小火车读。

  师(中引导):“拎”这个字的读音有些特殊,要引起重视。你能给这个字换换偏旁吗?(相机板书,有意识地将前后鼻音分开书写)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是一个区分前后鼻音的好方法!

  师(中引导):“沉甸甸”这个叠词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像这样ABB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一般可以变调读第一声。再读一遍。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吗?

  (3)齐读带拼音的词语两遍。

  2.这些红色的生字,你有特别好的办法来记一记吗?

  (1)指生说;

  (2)还有什么好办法,与同桌分享。

  3.记住了生字,再来读读词语吧。双轨火车读;齐指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在妈妈眼中,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

  1.请你朗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

  (1)第一句:指名读,你觉得这位妈妈说这话时心情如何?就请你高兴地来读;你还想怎么读?

  (2)第二句:指名读,在妈妈眼里这个儿子怎么样?学着妈妈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3)第三个妈妈怎么自己的儿子?

  3.有一位老爷爷一直在听着、看着,他老人家又是怎样“三个儿子”的呢?

  (二)老爷爷是怎么这三个儿子的呢?

  1.找出老爷爷说的话,读一读。

  2.你有什么疑问吗?

  指生说;明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三)老爷爷何出此言?先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课文第7——11自然段)老爷爷看到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她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是为什么呀?

  (1)指生说。生:因为水太重了。(板书:水重)

  (2)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从哪里可以看出一桶水重呢?

  自由读读,指名说。

  (3)(出示第8自然段)特别是哪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请你圈圈点点。

  指生交流。

  (4)你能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读出来吗?指生——齐读。

  2.这桶水好重啊!三位妈妈拎得好辛苦啊!这些妈妈,此时最需要什么?

  3.她们的三个儿子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 (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第 个儿子说: 。

  4.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了吧?

  在老爷爷看来,真正的儿子应该是——板书:孝顺 勇于承担

  5.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三字经》选文

  1.《三字经》也有教导——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师领读;简要解说;齐读。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吧!

  四、指导书写

  1.拎、桶、停。

  (1)说说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写这个字,你想提醒我们什么?

  2.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个儿子》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9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三个儿子》教案11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

  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语文的同时学*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12

  教学目标

  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题:

  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情况(根据预*题目):

  读课文,通过预*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嗓:嗓子、嗓音

  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酸:因疲劳或疾病引起微痛或无力的感觉。

  甸(沉甸甸):形容沉重的样子。

  晃荡:摇动、摆动,向两边摆动。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最后写了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的表现说的。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

  七、积累好词佳句

  附:板书:

  妈妈比儿子——儿子对妈妈——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13

  学*目标

  ①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②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③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④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②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②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③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自主识字

  ①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朗读课文

  ①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②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③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④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①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②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③“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④“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了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三个儿子》教案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③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④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②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信”“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独生子应该纯朴。

  课后拓展

  ①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礼仪

  能温*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②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14

  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礼仪

  能温*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片段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15

  课题: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二类字,会写9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语气。

  3.理解老爷爷的话,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从课文中学到“孝敬父母”。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情景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打开课本。板书三个儿子,看到题目,你能提出什么疑问?(把三用其它颜色的粉笔写出来)

  2.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

  3.同学们都各有各的设想,请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那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来学*今天的'课文吧。

  二.新授

  (一)朗读完,以闯关形式学*新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A第一关我会认,同学两个人互相认读,全班一起读,再请请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实时表扬同学)B强调“嗓”和“拎”的读音以及注意嗓的形*字区分,拎的动作和写法要点。

  B我能读,词语环节。拓展学生对相似词组的积累。在此环节讲解膊,聪和荡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说出写字要点,并以有趣的方法讲解聪,师板演后,学生在下面写师实时指导)全班再读,开火车读。

  C我会填,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结(练*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二.

  1.找出三位妈妈夸自己儿子的话(老师指导)

  2.联系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事实,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

  4.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三.探究课文明确中心

  1.提出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说明水桶重的?怎样读?并且表演出来。

  B.妈妈此时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儿子该怎样做?

  3. 文中三个儿子是怎样做的?你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对第一第二个儿子说什么?

  4. 所以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四. 总结

  五. 拓展

  六. 布置作业

  七. 板书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二年级下册23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其反思···实*生宫喜迎 关心

  体贴 真正的儿子

  孝顺

  八. 教学反思

  优点:因为是给低段孩子上课所以以游戏闯关的模式进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提前预设了学生的回答,所以不会显得很无措。在学生写字和朗读环节,进行了个别针对性指导,成效不错。

  不足:课堂上表现的自我感觉略有拘束,还需要锻炼自己而的勇气。由于紧张语言有时不太精炼,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引导。最后,课堂容量一定要把控好。这些都需要自己的继续努力。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8)

——三个儿子教案范本二十份

  三个儿子教案 1

  教学要求

  1. 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23课《三个儿子》。

  1. 学*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 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 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 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1)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2)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 学*课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过渡: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指名表演读。

  (3)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3)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4)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3. 学*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教师示范读

  (2)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指名回答(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4. 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2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三个儿子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拎、桶”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两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个下文理解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3.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儿子,你是妈妈的儿子吗?是的请起立。

  2.揭题:今天这节课,金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见识三个儿子,加板书:三个。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课前预*过课文吗?(出示词语)

  (1)请你自由地再读读这些词语吧,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小老师领读。

  师(中引导):“晃荡”是轻声词语,范读;开一列小火车读。

  师(中引导):“拎”这个字的读音有些特殊,要引起重视。你能给这个字换换偏旁吗?(相机板书,有意识地将前后鼻音分开书写)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是一个区分前后鼻音的好方法!

  师(中引导):“沉甸甸”这个叠词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像这样ABB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一般可以变调读第一声。再读一遍。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吗?

  (3)齐读带拼音的词语两遍。

  2.这些红色的生字,你有特别好的办法来记一记吗?

  (1)指生说;

  (2)还有什么好办法,与同桌分享。

  3.记住了生字,再来读读词语吧。双轨火车读;齐指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在妈妈眼中,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

  1.请你朗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

  (1)第一句:指名读,你觉得这位妈妈说这话时心情如何?就请你高兴地来读;你还想怎么读?

  (2)第二句:指名读,在妈妈眼里这个儿子怎么样?学着妈妈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3)第三个妈妈怎么自己的儿子?

  3.有一位老爷爷一直在听着、看着,他老人家又是怎样“三个儿子”的呢?

  (二)老爷爷是怎么这三个儿子的呢?

  1.找出老爷爷说的话,读一读。

  2.你有什么疑问吗?

  指生说;明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三)老爷爷何出此言?先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课文第7——11自然段)老爷爷看到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她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是为什么呀?

  (1)指生说。生:因为水太重了。(板书:水重)

  (2)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从哪里可以看出一桶水重呢?

  自由读读,指名说。

  (3)(出示第8自然段)特别是哪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请你圈圈点点。

  指生交流。

  (4)你能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读出来吗?指生——齐读。

  2.这桶水好重啊!三位妈妈拎得好辛苦啊!这些妈妈,此时最需要什么?

  3.她们的三个儿子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 (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第 个儿子说: 。

  4.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了吧?

  在老爷爷看来,真正的儿子应该是——板书:孝顺 勇于承担

  5.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三字经》选文

  1.《三字经》也有教导——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师领读;简要解说;齐读。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吧!

  四、指导书写

  1.拎、桶、停。

  (1)说说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写这个字,你想提醒我们什么?

  2.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个儿子教案 4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课文写了三个儿子看到他们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的不同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自己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从而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说话。

  3、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儿歌《好妈妈》,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妈妈》

  3、师:欣赏完这首儿歌,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4、生交流。

  5、师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妈妈呀!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从歌曲导入和学生的生活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检查生词,初读课文并质疑

  1、学*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1)生小声地读一遍

  (2)抽学生认读

  (3)开火车读

  2、师:同学们真棒,词语读得真准确!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你最不明白的?

  3、生读课文后交流。

  4、师:对呀!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老师也搞不明白,为了弄清原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学*课文,相信等学完了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为线索展开分析,培养的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学**惯。】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一)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句子。

  1、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质疑:从你们找到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前两位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妈妈却没有)

  3、品读前两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得到过妈妈的表扬吗?她是因为什么事情表扬你的'?她在表扬你的时候,心情怎样?她是怎样夸你的,你能学一学吗?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一下妈妈的角色,试着读一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来夸一夸她们的儿子吧!(分小组自由地练读。)

  (1)小组代表比赛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2)评价。

  (3)师总结。(可从语气和表情上体会、感受)

  (4)再次自由地读,可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妈妈的自豪。

  (5)男、女生比赛读第二位妈妈的话。

  师:这一次,我听到了妈妈的自豪,老师也为她们有这样的儿子感到

  骄傲和自豪!

  4、品读第三个妈妈的话(课件显示)

  (1)师:两位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三位妈妈是怎么说的呢?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现出第三位妈妈那*和、谦虚的心态。

  (2)师范读。

  (3)生试着读一读。

  (4)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指导重点句的朗读。并且师生互动、动口、动脑、动情地学*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三位妈妈提着水回家去,为什么走走停停呢?听老师范读第8自然段。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或感受到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沉重吗?

  4、齐读。

  师:三位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是多么辛苦呀!同学们,如果是你提着这么重的水,此时,你最希望出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找动词,换词比较,体会到文中用词的准确,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三个儿子教案 5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课文写了三个儿子看到他们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的不同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自己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从而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说话。

  3、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儿歌《好妈妈》,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妈妈》

  3、师:欣赏完这首儿歌,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4、生交流。

  5、师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妈妈呀!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从歌曲导入和学生的生活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检查生词,初读课文并质疑

  1、学*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1)生小声地读一遍

  (2)抽学生认读

  (3)开火车读

  2、师:同学们真棒,词语读得真准确!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你最不明白的?

  3、生读课文后交流。

  4、师:对呀!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老师也搞不明白,为了弄清原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学*课文,相信等学完了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为线索展开分析,培养的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学**惯。】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一)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句子。

  1、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2、质疑:从你们找到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前两位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妈妈却没有)

  3、品读前两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得到过妈妈的表扬吗?她是因为什么事情表扬你的?她在表扬你的时候,心情怎样?她是怎样夸你的,你能学一学吗?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一下妈妈的角色,试着读一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来夸一夸她们的儿子吧!(分小组自由地练读。)

  (1)小组代表比赛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2)评价。

  (3)师总结。(可从语气和表情上体会、感受)

  (4)再次自由地读,可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妈妈的自豪。

  (5)男、女生比赛读第二位妈妈的话。

  师:这一次,我听到了妈妈的自豪,老师也为她们有这样的儿子感到

  骄傲和自豪!

  4、品读第三个妈妈的话(课件显示)

  (1)师:两位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三位妈妈是怎么说的呢?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现出第三位妈妈那*和、谦虚的心态。

  (2)师范读。

  (3)生试着读一读。

  (4)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指导重点句的朗读。并且师生互动、动口、动脑、动情地学*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三位妈妈提着水回家去,为什么走走停停呢?听老师范读第8自然段。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可以看出或感受到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沉重吗?

  4、齐读。

  师:三位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是多么辛苦呀!同学们,如果是你提着这么重的水,此时,你最希望出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找动词,换词比较,体会到文中用词的准确,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三个儿子教案 6

  【教学目标】

  1、巩固、复*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1、网络游戏复*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第三位妈妈语气的*淡)

  (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

  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

  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

  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孝敬父母)

  (擦去没什么特别)

  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

  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

  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

  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 7

  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 二 课 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礼仪

  能温*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8

  《三个儿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三个儿子教案 9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 制作课件

  2、 收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生字,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学生讲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导入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认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字词

  四、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 质疑问难,梳理归纳。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读熟课文。

  2、 与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3、 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

  1、 游戏巩固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学*23三个儿子的生字,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掌握生字的情况)

  2、 看图导入新课:看插图,谁能用一个句子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整体回顾,明确学*目标

  1、 师生共同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引出质疑,明确学*目标

  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同学们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是大家提出来的最主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里探个究竟。

  三、 学*课文,体验探究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找出三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儿子的句子,用“——”线画出来。

  2、 学生汇报有关句子,完成板书:聪明有力 嗓好会唱 没有特别 (加下画线)

  3、 指导读好三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①、 幻灯出示三个妈妈说的句子。

  ②、 学生自悟:想想第1、2个妈妈讲自己儿子聪明有力、嗓好会唱时用了什么语气,

  ③、 学生读后评议。

  4、 老师指导读两个妈妈的话

  ①老师也想读一读,给我一个机会好吗?如果老师读得好,给点掌声吧!

  ②你们能像老师一样读一次吗?

  5、 老师设悬念:一个儿子聪明有力,我们班拔河比赛肯定派他当代表,老师喜欢他,一个儿子唱歌这么好听,文艺表演肯定能为我们班争光,我也喜欢。恩,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呀!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儿子呀?

  6、 学生质疑:三个儿子都很棒,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是什么?

  7、 老师再设问题让学生质疑:

  ※ 课题讲三个儿子,在你眼的也展示了三个个性不同的儿子,可课文里有一位老爷爷又是怎么说的?你能在节里找出答案吗?这是为什么呢?

  8、 读好老爷爷说的话,引出板书(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9、 细细品味第三个儿子的优点,读好有关句子,]

  10、完成板书 会帮妈妈…… (心形圈住)

  11、老师导入问题:是呀,三个妈妈打完水提着回家,三个儿子也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请看图!

  12、读一读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 13、总结全文

  ①、老师引导同学看板书时说:“一个儿子会这样,一个儿子会这样,另一个会这样?你学了课文之后懂得了什么(学生说)

  ②、老师总结:是呀,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我们应时时处处,一生一世孝敬父母。

  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 仿句说话练*(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的口头说话能力,看谁是仿句说话的小能手。要求说话时句子要完整,有条理、具体。

  2、 分角色表演课文:

  同学们,课文写得很有趣,下面,你们想不想把课文的人物表演一下呢?谁愿意上来表演呢?三个儿子谁来演,三个妈妈谁来演?老爷呢?

  ②指名上台上场表演,共余学生认真看。3评议:谁表演得精彩?为什么?

  要求:一边看,一边欣尝表演的同学的效果( 如表情是不是丰富,动作是不是到位,语言是否感人等。)

  3、我知道(欣赏孝敬父母的三字经)

  五、 作业

  1、 用实际行动做一个为父母分担生活负担孝敬父母的孩子

  2、 在5月14日母亲节来临之际,做一件令爸爸妈妈开心的事。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聪明有力气 嗓子好会唱歌 会帮妈妈。。。。。。

  三个儿子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教案 11

  一.揭题

  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学*生字

  标出段落

  想想问题

  三.检查交流

  1.读后讨论交流问题,将重要的写于黑板上。

  2.检查学*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指导。

  四.学*课文1—5段

  1.课文写了三个儿子外,还写了谁?

  2.三个妈妈在做什么?又说什么?

  3.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三个妈妈的话,进行朗读指导和感情体会。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指导: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这样读?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自豪、骄傲等)读后再指导: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有怎么样的表情?(抬头,笑,眼睛放光)

  再进行朗读练*。个别读。齐读。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指导方法同上。

  (3)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导:这个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样读?(*淡点)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不好意思,没什么自豪,不爱夸耀等)

  朗读练*。

  五.学*课文第6段

  出示,朗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讨论:

  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干什么?

  预设:想看看这三个儿子到底怎么样。想听听第二个儿子唱歌。想考考第一个儿子的聪明。

  六.学*课文第`7段

  1.读第一句话:一桶水可重啦!

  2.三个妈妈提着一桶水感觉怎么样?

  他们最需要什么?(有人来帮他们)

  七.学*8—12段

  1.这时,谁来了?(三个儿子)

  2.三个儿子分别怎么做的'?

  读三个儿子表现的话。

  3.老爷爷怎么说?

  你们看见几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你们说,老爷爷看见哪个?

  4.第三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被老爷爷看到了?

  在老爷爷心中怎么样的儿子是好儿子?

  再读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的句子。

  八.拓展

  读了课文,你们想对三个儿子中的其中一个说几句吗?

  三个儿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小组齐读1~6段。

  ⑵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挑战读。

  ⑶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全班读。

  7、学*第8段:

  ⑴老师范读。

  ⑵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做练*。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三个儿子教案 1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三、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关于三个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2、通读课文,感知文本,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告诉我你在课文里认识了哪些人?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生字,师生评价。

  2、小老师领读。

  3、开小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

  4、你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人?(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板书: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个老爷爷)

  5、质疑问难引导参与。

  过渡:播放并指着课文插图说:看见了吗?这就是三个儿子,怎么样啊?出示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齐读。

  评:你们读得很好,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问号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再读)

  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不是在开玩笑哟。再读读老爷爷这句话。(生再读)

  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这是哪一个儿子呢?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板:一个儿子,并打上个大问号)

  (三)品读感悟。

  1、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至6自然段)。

  (1)让学生走进文中,仔细读1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找出来把自己当成妈妈读读。(生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导入到前两个妈妈的语言))

  (2)第一个,第二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A、理解关键词、句指导朗读。

  ①这两个妈妈是怎么说这自己儿子的?(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指名学生朗读,并学生评价。(学*生字既、嗓))

  ②学生模仿朗读这两句话。

  B、感受人物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从妈妈的话里,你们听出了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C、请孩子们回想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夸奖过你?从妈妈夸奖你的话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从妈妈夸奖你的眼中你读懂了妈妈的什么感情?

  (3)第三个妈妈的话。

  ①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指名说。

  ②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语调*稳)生齐读。

  ③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赞儿子,而第三个妈妈这样说自己的儿子,你有什么想问这个妈妈的吗?

  ④揣摸第三个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个妈妈*和的语气里,你听出了妈妈的什么感情没有?

  (4)分角色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请女孩子读前两个妈妈的话,男孩子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分角色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2、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至11自然段)。

  (1)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①三个妈妈打完了水,拎着水桶回家了。拎着水桶回家的“拎”字,注意是前鼻音。课件出示。怎么做才是拎的动作?

  ②请指指胳膊和腰在哪里。

  ③想像:假如你的面前有一桶沉甸甸的水,我们要提了,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把柄,胳膊用力往上提,(对,做好这个动作,就这么一直做好。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写生词:晃荡胳膊)

  (2)自主发现三个儿子的表现。

  ①过渡:三个妈妈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他们在做什么?请默读课文9至11看然段。

  ②出示:一个。一个。另一个。读完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③你们也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说句话吗?

  A、指导朗读第一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

  c、评价评价做得怎样?

  d、读出好看的语气。

  B、指导朗读第二个孩子做事

  a、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b、第二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唱

  c、评价评价唱得怎么样?

  d、读出好听的声音。

  C、指导朗读第三个孩子做的事

  a、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b、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

  c、你最喜欢哪个孩子?说说你的理由。(也可追问,哪个孩子做的事是妈妈最需要的?)

  d、第三个儿子为什么想到去帮妈妈提水?

  (3)这一切被老爷爷看到眼里,难怪他最后会说——齐读老爷爷的话。

  这是哪一个儿子?为什么会这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

  (4)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认读生字词语。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

  2、选自己喜欢的段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

  4、延伸:第三个妈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认为是真的没有吗?

  5、指导写字。

  6、练*:

  我们的教室既干净又_____________,小妹妹的皮肤既光滑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业:

  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爱心卡片”。同学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卡片上写写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然后送给他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一个老爷爷

  翻唱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提

  三个儿子教案 14

  【课前透视】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

  (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

  (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台

  一、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效益。)

  二、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个儿子教案 15

  学*目标

  ①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②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③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④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②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②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③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自主识字

  ①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

  朗读课文

  ①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②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③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感悟“既……又……”的意思)

  ④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①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②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③“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④“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了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三个儿子》教案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③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④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②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信”“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独生子应该纯朴。

  课后拓展

  ①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礼仪

  能温*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②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小组齐读1~6段。

  ⑵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挑战读。

  ⑶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全班读。

  7、学*第8段:

  ⑴老师范读。

  ⑵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做练*。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三个儿子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一)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目标,指生读。

  1、复*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读懂文本

  (一)自学指导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二)自学指导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感受沉甸甸的“一桶水”。

  三位妈妈手中提的是怎样一桶水啊?谁能找到课文里的句子说说。

  2、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桶水沉甸甸的?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4、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发现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教案 19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说的话,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粉红色心形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时你妈妈是怎样夸奖你的。

  设计意图:一个轻松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进入兴奋状态,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三、学*6个要认的字

  (课件出示6个要认的字)

  1、个别读。

  (评读)

  2、齐读。

  3、开火车读。

  4、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

  5、男女比赛读词语。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学*课文和学写“聪”字

  1、小组合作学*1~6段:

  (课件出示如下教学要求)

  ⑴小组齐读1~6段。

  ⑵用“-----”画出几位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

  ⑶再读读妈妈夸自己孩子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学*能力;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合作学*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方式从接受学*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2、学读第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挑战读。

  ⑶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挑战读,提供练*提高的空间。

  3、用“既……又……”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将练*贯彻在课堂中,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写“聪”字。

  (件出示‘聪’字的田字结构。)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故只选写一个生字。

  5、学读另一位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另一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6、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

  (评读)

  ⑵全班读。

  7、学*第8段:

  ⑴老师范读。

  ⑵你从哪里感受到水很重,妈妈提着水真的很累?

  ⑶此时此刻,妈妈心里会想些什么?她多么希望……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8、齐读9、10、11段:

  ⑴回答三个儿子的做法。

  (板书三个儿子的图片)

  ⑵做练*。

  9、分角色朗读12、13段。

  10、共同探究:

  奇怪了,为什么老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11、原来,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原来,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小结:

  说得多好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那一张张甜蜜的幸福的笑脸。刚才,有一支熟悉的歌曲一直轻轻地在我耳边回荡,现在我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也听懂了,你们听到了吗?那是……《感恩的心》。

  (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

  五、讨论交流

  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两个孩子的做法后,板书一个大孝心,将另两个孩子移入心内。)

  设计意图:知错能改也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样设计,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六、扩展活动

  读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想做和想说的写下来,今晚贴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看。

  (每位学生发一张粉红色心形纸)

  七、作业

  读一篇课外读物《乌鸦爱妈妈》。

  设计意图:一个扩展活动加上一份作业,让学生走出文本,激发孝顺父母的心愿。

  三个儿子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课件】

  小黑板、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

  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a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⑴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⑵ 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⑶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

  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

  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⑴ 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⑵ 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⑶ 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⑴ 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①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⑵ 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① 找动词。

  (跑到、接过、提着走。)

  ② 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⑶ 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

  (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三个儿子教案 (菁华6篇)(扩展9)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通用五篇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 3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培养听读欣赏的能力,写正确、美观的字。

  四、教学难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自主识字

  1、学生保持出生字卡,在学*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且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左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小结: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

  c、人物的表情。

  课后拓展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感情。

  三、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

  一、导入新课

  1、妈妈对我们的夸奖就是一种爱,是一种细腻、真挚的爱,这让我们感到幸福。然而妈妈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

  2、指读,齐读。

  二、识字

  1、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现在让我们来展示一下你的预*收获。出示词语:

  (1)会读吗?同位俩互相帮助,来读一读。要想读好这些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注意轻声:嗓子晃荡拎着

  注意变音:沉甸甸ABB

  (2)开火车读词。

  2、出示单个生字,齐读。

  (1)咱们班同学真聪明。下面再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有没有信心?看,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旁边的生字,你能找出几个与这幅图有关的生字吗?还要说出原因。

  桶:一齐来读读。

  晃:组词摇头晃脑摇晃明晃晃晃动

  拎:做动作(用手提)还可以拎什么?

  甸:读本音

  (2)师猜字谜:左边多一点一撇是良,右边少一竖是无-既“嗓”有什么好办法?

  3、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学文

  (一)质疑

  1、指名接读文,边听边思考:有什么问题?

  2、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二)朗读感悟

  1、先来看看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有关课文,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一个、一个、另一个]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出示。师叙述:一天,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旁边三个妈妈不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想当那位妈妈就读那句,一会比比看,谁能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2、随机指导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交流一:

  (1)指读,读的怎么样?是呀,在妈妈的心目中,他的儿子可是最优秀的:[既聪明又有力气] “既又”一下说出了两方面的优点,就是说他的儿子又?又?(课件变红)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妈妈夸奖你,会说你“既又”?妈妈夸奖你时,会怎么说?说出感情来

  (2)啊,我感受到了,妈妈都为你们感到这位妈妈说话时一定也向你们的妈妈一样(骄傲、自豪)谁能当这位妈妈再来读读?齐读

  交流二:

  (1)指读。[唱歌好听] *采访:你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想些什么?师指导: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他在妈妈心目中可是最棒的呀,再读。

  (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建议?师建议:加动作表情表现出妈妈那种引以为豪的样子自由练*指读

  交流三:

  (1)谁愿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这位妈妈没有夸奖自己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的]非常普通。

  (2)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会怎样说这句话?指读评议:*静的心态。

  齐读。

  师生合作读1-6段。其他同学就把自己当作正在休息的老爷爷,听三位妈妈聊天吧!老爷爷们听明白了吗,前两个儿子?多才多艺,而第三个儿子?极为普通。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自悟见真情。

  1、师叙述7自,引读8自出示8自,你读懂了什么? (水很重)

  2、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地方出水很重的?相应词语变红,同时还体会到什么?练*读

  此时妈妈会想些什么?

  3、这时,三个儿子迎面而来,看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桶,他们各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去读读有关的内容,利用这个填空题来说一说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通过质疑、讨论等方法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心型贴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孩子们,当你看到你的妈妈累得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去学会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2、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3、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

  四、练*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课外拓展阅读

  黄香温*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