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数学,初一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面的*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课本P5练*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均分为85分,把高于*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一、复*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

  教科书第9页,练*,l、2、3。

  四、小结

  学*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题6.2,2第l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一、复*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 V0 a t

  0 2 8

  48 3 14

  15 5 4

  76 13 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第3题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 (菁华3篇)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1

  -b+√(b2-4ac)/2a -b-√(b2-4ac)/2a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2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3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初一数学期末总结 (菁华3篇)

初一数学期末总结1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两个班的数学课。本学期总体来看差强人意,需要改进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

  加强学*,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和业务学*,紧紧围绕学*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多听公开课,把老教师上课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学*了,再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多向前辈讨教经验,在本学期,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工作总结

  1、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初一数学期末总结2

  本学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紧紧围绕“教学效益年活动”、“读书活动”的精神探索性的开展工作。热爱教育事业,规范“自成教育”体系,配合学校做好“数字化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等对待学生,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分析理解题目的方法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本,以发展他们的能力素质为己任。为今后更好高效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在教学工作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教学常规落实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团结协作。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批改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有效,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通过评课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教学水*。日常教学中,主动和同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工作,共同提高。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坚持做好业务学*笔记,和教后反思,搞好课题研究。

  三、业务学*

  积极探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学*业务理论,写好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充分备好每个教案,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将“多媒体”渗透于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突破难点。使教学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台,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

  五、把自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培养激发学生兴趣,保护自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上学期基础上,学生的数学知识需进一步加强;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待进一步提升。结合教学,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惯上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独立思考,及时总结,纠错改错,提前预*,合作交流,探究学*等*惯,应得到进一步强化。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通过学*数学得到成功的体验。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落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渗透“自成教育”理念。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公*对待学生。

  2、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整合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生学*评价,教会学生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做教学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

  3、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补充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扩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

  4、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6、重视学**惯培养。教育关键就是培养*惯,良好的学**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兴趣与良好*惯培养。

  7、做好课题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中考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师生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关注各类学生,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类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步伐。

  9、开展课题学*。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0、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重视利用计算器,丰富学*资源。

  11、培养学生反思性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反思,目的是改进教学,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同样也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自已知识的缺漏,知道哪里掌握的还不扎实,在分析理解题目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等等。本学期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错题集,将每次考试的错题工工整整抄上,标明错误的原因,再用正确的方法二次订正,在每次复*前,复*自已的错题集,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养成的*惯。现在,部分学生由错题中学会了分析解题的方法技巧,还会根据这些错题举一反三的自我进行变式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认真审题、自我反思的好*惯。

初一数学期末总结3

  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七年级(1)班的数学学科,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丰富知识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上课的准备,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备课中我彻底理解教材,搞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认真写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三、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够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二是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二是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半来我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1

  不等式: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2

  1、*方与*方根

  2、面积与*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方,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方,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方,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方根

  (1)正数有两个*方根,这两个*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方根的运算

  6、算术*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方根的*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方的算术*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7、算术*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3)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方根叫做最简*方根

  8‘算术*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方根化成最简*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方根就叫做同类*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

  4、有*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3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7.高线、中线、角*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12.多边形:在*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3.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14.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5.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6.多边形的分类:分为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凸多边形又可称为*面多边形,凹多边形又称空间多边形。多边形还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且各内角相等。

  17.正多边形:在*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8.*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面。

  19.公式与性质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0.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1)n边形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

  (2)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

  21.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总结 (菁华3篇)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总结1

  本学期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经常与其他数学老师相互交流,选择出新颖的教学教法,精心设计,写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教案,并坚持做到超前备课,在上课前再进一步认真熟悉,做到熟记教案、熟记每节重点和难点,然后上课。这样就能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机动灵活,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课后记录,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

  1、认真上课。

  本人在本学期严格做到了按时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认真组织课堂,上课严格要求学生,精讲多练,能够较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针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本人加大了对试题的研究,通过对考点的分析,进一步挖掘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讲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还加强了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人从这一学期末,已经着手课件制作的进一步学*研究,把多媒体真正引入课堂。

  2、认真批改作业

  本人一丝不苟的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从不马虎,从不应付了事,并且积极做到了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不会因为其他工作忙而耽误了批改。从而保证了作业反馈的及时、准确,确保了作业的实效性。

  3、认真进行月考

  本学期月考,均做到了认真的全批全改,使反馈矫正做到有理有据,并把知识面拓宽到最大,使学生的知识水*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周公开课教学。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每堂公开课,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一、取得的成绩:

  1、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之下,本学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3)班:及格21人,优秀6人,及格率%;一(5)班:及格19人,优秀5人,及格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上的经验不足,.对学生缺乏一点耐心和信心.*时对学生批评多,表扬少.

  (2)对学生要求还不够严格,学生的行为和学**惯有待提高.班中总有上课多动,作业不认真的同学,作为教师在这方面抓得还不够.

  (3)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困难学生较多,信心不足.教师在对学*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上还做得不够.

  3、改进措施:

  (1)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改变学生学*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学生不良的学**惯,建立良好的学*方法和学**惯.

  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和课后复*;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作为任科教师要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和复*,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把错题改在作业本上,或者改在试卷上,另外还有其他的错题改在纠错本上等,让学生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使学生慢慢地建立起好的学*方法和认真的学*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要坚持下去.

  (2)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时要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适当调整课节数,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难点明确,方法得当,课堂有时效性,确实提高课堂效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备课组内讨论或者请教老教师,让他们帮忙解决.另外,要积极阅读教学教参书等。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已。要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卧薪尝胆,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格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

  以上的取得工作成绩是本人积极努力的结果,但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总之,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期望取得更大的成绩。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20几分到100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七年级教师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一、在教学准备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备课时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应立即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的提高在于努力学*、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作为新教师应多向他们学*,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的收获。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多与学生沟通。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技巧性不强,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学*。

  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初中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初中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初中内容,然后才学*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

  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对于大部分的数学题,学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们在小学时没有形成解题的思维*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题,我把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分为几个简单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解题。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的老师”!

  三、教研方面

  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数学的*惯》,针对这一课题,在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在*时的教学中,注意良好学**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做学*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先预*,再听课,课后回顾知识要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最后再完成作业等。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的辅导不够,由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也知道,有的学生只是做表面文章,“出工不出力”。

  5、对于在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初一数学教师教学总结3

  本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原则,现对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这既是对过去数学教学工作的回顾、总结和评价,同时也是为了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对失败的作法加以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水*。下面谈谈自己在本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思考,权当教学工作总结吧。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除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智力水*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后感。

  二、课堂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把组织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三、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选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然后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周公开课教学。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

  五、课下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

  现在的学生,独立性越来越强,而且恰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为了了解学生,经常课后与学生谈心,后来学生有问题也喜欢找我,听听我的意见,这对于我的教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数学和对于我的教学方法的意见,及时改进。

  这学期以来有成绩也有不足:108班还是两极分化严重,部分男生更是由于底子薄而厌学,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让这部分人能重拾信心。还是那句话: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我这里学有所获。加油!


初一数学数轴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菁华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组间竞争学*,形成良好的学*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P76练*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 —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 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2004 (2) - 1999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 (2) -1097

  〖探索4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

  P41.例5

  〖作业

  P41.练*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 (2)(-12).

  (2)2(-3)4(-5)(-6)789(-10);

  (3) 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 (2)-1999(-)()

  【补充练*】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

  (2)13x-20x+5x;

  =(3+9+1)x

  =13x;

  (3)12-9 (4)-z-7z-8z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4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8;

  (2)8×(一7);

  (5)[3×(一4)]×(一5);

  (6)3×[(一4)×(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3十(一7)]和5×3十5×(一7);(略)

  [师](一5)×(3一7)和(一5)×3一5×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一5)十6.868×(一12)十6.868×(十17)

  (2)[(4×8)×25一8]×125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列出的算式为50×20=1000.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20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1000=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2)(-12)(一);(3)(-8)(一)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练*:P35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2);

  (3)4(-2);(4)0(-1000).

  2、计算.

  (1)(-1155)[(-11)(+3)(-5)];(2)375

  1、P39第1、2、3、4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