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中班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

  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大镜的特点,学*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使用放大镜。

  3、学*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谈

  二、倾听故事,了**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师:那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神奇镜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仔细听!听一听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师: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很多我们用眼睛看不清的物体,在区域材料中有很多细小物体的图片。区域活动时,大家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探索更多的有趣事情。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照镜子和镜子中的奇妙变化,都是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在公园的镜子里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瘦瘦的、胖胖的、高高的、矮矮的......真的是其乐无穷,也深深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不仅喜欢还总会问个为什么。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镜子”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感受照镜子会发生各种变化。

  2、 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 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镜子的变化,感受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名幼儿准备一面小镜子和一个小物品、可折叠的双面小镜子,教师准备望远镜和放大镜(每组一个放大镜),草莓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猜一猜镜子都有哪些形状的?让幼儿大胆尝试

  师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二、观察望远镜和放大镜有趣现象。

  1、师进行演示,让幼儿感受望远镜的作用,让幼儿试着说一说望远镜在生活都可以在什么地方用到?

  师小结:望远镜使人看到的东西变*了。

  2、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放大镜,看看用放大镜之后的物品有什么变化。

  3、出示可折叠的双面*面小镜子,让幼儿说说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 2、 如果请小草莓来照这面镜子会怎样呢?

  小结:这真是面奇妙的镜子,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2个、4个、很多个小草莓。

  4、请小草莓再来照一照镜子,看看谁能发现镜子里的小草莓不一样多的秘密。

  小结:看来镜子里小草莓变多变少是和镜子打开合拢有关系。镜子慢慢合拢,镜子里的小草莓就会越变越多,镜子慢慢打开,镜子里的小草莓就会越变越少,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其实小镜子的秘密可多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任,把活动和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同时注意鼓励幼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但在实践和动手操作中,孩子把精力投入的玩中比较多,想的较少,感觉教师的`引导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数量、夹角及镜前物**置变化与折射影像的关系。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及统计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主题活动中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学*过测量;能说出三角板的名称。

  2、物资准备:单面镜子若干和部分组合好的双面、三面镜,动物玩偶、三角板、数字贴、幼儿操作统计表、铅笔、可拆装的万花筒。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有趣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了两面镜子组合后,改变他们的位置看到的小熊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好奇,这次活动就此产生了。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幼儿探索

  1、讲一个“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

  1、介绍材料:“桌上摆了三堆镜子,拿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怎样组合变出更多面镜子?

  2、实验镜子数量与玩偶数量的关系

  (1)“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玩偶,请你试试用不同数量的镜子能变出多少只小玩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卡上”

  (2)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几面镜子,变出了多少只小玩偶?教师在大操作表记录并总结(镜子数量越多,玩偶数量越多)

  3利用三角板实验并记录

  (1)问题情景:为什么同样用两面镜子变出的玩偶数量却不一样?

  (2)做实验:“小朋友们每人都带来了三角板仔细观察一下它有几个角,角的大小一样么?哪个大,哪个小?”

  A先把三角板从小到大标上序号

  B试试把两面镜子放在三角板不同的角上,玩偶数量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到第二张操作表上。

  C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夹角越小,玩偶数量越多)

  D如果不动镜子改变玩偶的位置,会这样?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科学区那个玩具是利用镜子的原理制作的?

  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给其他小朋友玩怎样?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请小朋友把制作成功的万花筒拿到各区介绍给其他幼儿欣赏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并邀请他们有时间来科学区玩。

  本次活动为区域教育活动,参加。幼儿根据兴趣自愿到科学区参加此活动。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持续时间循环操作。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地参与试验、观察并认真记录,通过自己玩镜子、发现镜子组合后的变化和规律,从中为自制万花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了解原理后又而不单指作出万花筒还利用了美工区投放的豆子、彩纸等废旧物,充分体现了幼儿自我探索、学*、发现的规律。此活动也引起了更多幼儿的关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种镜子,有的孩子在相互照镜子,还有的孩子在观看有关镜子方面的图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又发现了镜子的一个秘密,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呢?

  活动反思:

  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幼儿先自己探索镜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儿发现镜子能照到后面的东西;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放照时,脸被分成了两半;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照时,能看见很多个自己。

  发现镜子中能看到很多个自己的幼儿将这种玩的方法与幼儿们分享。并进行第二次探索,让幼儿们数数镜子中有多少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4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了6个自己。想一想: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呢?让幼儿通过思考想到在照镜子时,手在不停地动,镜子也在不停地动,镜子中间的角也在动,从而使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变化。同时告诉幼儿由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夹角,并让幼儿猜一猜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还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后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证明: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刚开始有5、6个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玩的方法,而后一些幼儿看见好玩后,一些幼儿开始学*他们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后,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发现,镜子合的越拢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测的环节大部分幼儿猜的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实验环节,我教幼儿如何记录时先在橡皮泥上打开,数数镜子中有几个自己;然后再橡皮泥上压一压,压出夹角的印子,最后在橡皮泥的下面写上看到几个自己的数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幼儿数了数后,在压得过程中镜子会移动。应该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步骤做出调整。先在橡皮泥上打开镜子,将镜子压在橡皮泥上,而后数一数镜子中自己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再拿走镜子。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都在一个维度,对于大班的幼儿简单了些。可以刚开始增加探索游戏的难度,用两面没有组装好的镜子,让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

  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大镜的特点,学*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活动目标:

  1、了**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使用放大镜。

  3、学*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谈

  二、倾听故事,了**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师:那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神奇镜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仔细听!听一听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师: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很多我们用眼睛看不清的物体,在区域材料中有很多细小物体的图片。区域活动时,大家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探索更多的有趣事情。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数量、夹角及镜前物**置变化与折射影像的关系。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及统计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主题活动中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学*过测量;能说出三角板的名称。

  2、物资准备:单面镜子若干和部分组合好的双面、三面镜,动物玩偶、三角板、数字贴、幼儿操作统计表、铅笔、可拆装的万花筒。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有趣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了两面镜子组合后,改变他们的位置看到的小熊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好奇,这次活动就此产生了。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幼儿探索

  1、讲一个“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

  1、介绍材料:“桌上摆了三堆镜子,拿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怎样组合变出更多面镜子?

  2、实验镜子数量与玩偶数量的关系

  (1)“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玩偶,请你试试用不同数量的镜子能变出多少只小玩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卡上”

  (2)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几面镜子,变出了多少只小玩偶?教师在大操作表记录并总结(镜子数量越多,玩偶数量越多)

  3利用三角板实验并记录

  (1)问题情景:为什么同样用两面镜子变出的玩偶数量却不一样?

  (2)做实验:“小朋友们每人都带来了三角板仔细观察一下它有几个角,角的大小一样么?哪个大,哪个小?”

  A先把三角板从小到大标上序号

  B试试把两面镜子放在三角板不同的角上,玩偶数量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到第二张操作表上。

  C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夹角越小,玩偶数量越多)

  D如果不动镜子改变玩偶的位置,会这样?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科学区那个玩具是利用镜子的原理制作的?

  2、介绍材料: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制作一个万花筒,给其他小朋友玩怎样?制作万花筒需要哪些材料呢?

  3、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请小朋友把制作成功的万花筒拿到各区介绍给其他幼儿欣赏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并邀请他们有时间来科学区玩。

  本次活动为区域教育活动,参加。幼儿根据兴趣自愿到科学区参加此活动。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持续时间循环操作。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地参与试验、观察并认真记录,通过自己玩镜子、发现镜子组合后的变化和规律,从中为自制万花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了解原理后又而不单指作出万花筒还利用了美工区投放的豆子、彩纸等废旧物,充分体现了幼儿自我探索、学*、发现的规律。此活动也引起了更多幼儿的关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中班科学《水》教案 (菁华3篇)

中班科学《水》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观察物体的吸水现象,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

  2.对实验有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并记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等

  2.魔术材料:海绵、水杯、装有水的瓶子等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我今天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出示2个杯子,杯子放在桌子上,将瓶子里的水倒进杯子里,请幼儿猜猜水在哪个杯子里。(音效)

  2.猜测并揭示魔术秘密。

  请幼儿猜测水倒不出来的原因。揭晓答案,原来水被海绵吸收了,演示海绵吸水的过程。

  3.你想不想来试一试?颜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

  二、幼儿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物体的吸水能力,交流操作经验

  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PPT展示)

  操作材料:白纸、水果外的塑料网、面巾纸、棉布、纱布、小木块、棉花、泡沫,材料人手1份。

  幼儿人手一份:托盘、水杯、瓶盖子

  请一名幼儿上来与教师一同示范如何选择材料。要求:思考后选择物品实验,物品不能从杯子里掉出来,水要适量(2小杯),在操作盘里操作。

  2.自由选择材料,寻找可用来吸水的材料。

  3.幼儿操作,教师协助。

  4.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你都试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可以吸水?你上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好吗?

  (2)请个别幼儿演示

  三、幼儿再次尝试,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1.“我们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投影记录表,“海绵吸水,演示打钩,告知不吸水打叉)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吸水的用√表示,不吸水的用×表示。

  2.展示幼儿实验成果(投影记录表)

  四、活动延伸,迁移生活经验

  (PPT图片)这些吸水的物品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呢,毛巾吸水可以洗脸;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中班科学《水》教案2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中班科学《水》教案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探索的态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区分油和水的不同

  2、物质准备:凉白开水、食物用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师:“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说一说:杯子里是油和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实验、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

  师: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实验、观察。

  1)把“水倒入油杯中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油和水分离现象。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察油和水分离现象

  师:油和水的位置有没有发现变化呢?

  3、小结:原来油和水装在一起产生分离现象,油在水的上面。

  三、实验并记录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认识粮食(玉米、花生、黄豆、芝麻)

  2、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用连线的方式记录实验

  3、交流实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对不同结果,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验证。

  总结:不一样的食物放在油和水里,他们发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有的在油里,有的会在水里。

  四、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还可以找一些其它物品,放在水和油里面,仔细观察它们喜欢在油中游泳呢?还是喜欢在水中游泳?和爸爸妈妈做一个记录表也用连线的方法来记录看到的现象。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 (菁华3篇)

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2、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3、学*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重难点:

  1、重点: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并对吸铁现象感兴趣。

  2、难点:在铜铝铁制品中选择可以被磁铁吸的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磁铁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纸、积木、钥匙、一元硬币、回形针、扣子、小铃铛、铁制易拉罐、铝制易拉罐、磁铁、小布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魔术表演,启发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使纸上的东西动起来的?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二、基本:

  (一)通过对魔术的初步感知,猜测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铁吸住。

  ———————教师准备每组一筐各种材质的物品,幼儿将自己猜测可以吸到的物品方到桌子上的盘子中。

  (二)通过操作,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幼儿观察自己选择出来的的各种物品,用磁铁吸一吸桌子上的物品,把可以吸起来在幼儿放在自己的桌子旁边活着手里。

  2、请幼儿将物品分成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和不能被磁铁吸附的两堆。

  3、讨论磁铁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物品的原因。

  (三)通过游戏进一步探索磁铁吸铁的特性。

  幼儿自由选择魔术的.方式进行魔术游戏。

  三、结束

  1、游戏结束,请小朋友将磁铁,磁铁可以吸住的物品,不可以吸住的物品分类放到小框中。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或家中探索那些物品是可以被磁铁吸附的,明天与幼儿分享。

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通过预测、实验的方法探索磁铁的基本特性。

  2.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铁的穿透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ppt

  玩赛车游戏的道具:长1米,宽50厘米的KT板一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学具准备:

  1.条形磁铁,人手各1块。

  2.动手试一试环节所需材料:积木、回形针、积塑饮料瓶、树叶、小剪刀、钥匙、铁夹子、铁盒子、小铁环、镙丝钉、茶杯、木板、纸、布、硬币等。

  3.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材料:纽扣、电池、石头、螺丝、回形针、铃铛。

  4.探索并验证环节所需的记录卡,人手一张。

  5.玩赛车游戏所需材料: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KT板7块,上面有用即时贴装饰好的赛车跑道。用纸制作的赛车7部,底部粘有方形铁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铁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师指着吸在黑板上红红绿绿的圆形的塑料片,问: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圆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吗?

  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塑料片后藏着的圆形吸铁石。

  师:磁铁又叫吸铁石,它们经过人们的加工,长得也不一样哦!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见见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磁铁。

  二、通过尝试,了解磁铁的“吸铁性”

  1.师引导幼儿复*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磁铁可以()。

  2.引导幼儿探索新知:磁铁究竟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1)幼儿取出老师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盒。

  (2)幼儿尝试用磁铁去吸盒内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找规律。

  说说用磁铁吸住了什么物体。

  投影显示这些实物,引导幼儿归类: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过渡:磁铁可以吸住铁制成的物体,也就是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比如硬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来猜一猜磁铁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师出示ppt,幼儿打开记录表)

  引导幼儿先进行预测,猜想磁铁能吸住什么,认为能的在记录表里打“√”。

  引导幼儿进行验证,用磁铁一一试一试,验证刚才预测的结果。

  (5)指名幼儿汇报验证的结果。

  三、认识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们,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以及铁以外的一些金属,那么用磁铁吸磁铁会怎样呢?

  2.教师先介绍磁铁的两极:南极S,北极N,并引导幼儿强化这个知识点。

  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一步:N极碰N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二步:S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第三步:N极碰S极怎样?教师引导幼儿交流结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磁铁有(两极),(南极)和(北极),相同的极会(互相推开),不同的极会(互相吸引)。

  四、在游戏中探索磁铁的磁性穿透力。

  师:原来磁铁还有两极性,磁铁里的奥妙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磁铁的游戏,继续去寻找磁铁的神奇。

  教师演示玩赛车游戏。

  取出用KT板和即时贴做好的弯曲的赛车跑道,将板子搁在两张椅子中间,将板子上放置一辆底座粘贴了铁片的纸赛车,将磁铁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动。

  幼儿分组玩赛车游戏。

  幼儿取出课前老师分发的道具,各小组幼儿轮流玩赛车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磁铁尽量不离开板子,紧贴板子向前移动,否则赛车就会停下来。

  师在幼儿玩好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赛车可以向前移动?

  幼儿回答,师告诉幼儿: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东西也有吸引力,磁铁越大,吸力越大。

  五、师幼共同总结磁铁的特性。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很开心,也有很大的发现,先是发现了磁铁能吸东西,吸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师: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引导幼儿说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师:在玩赛车时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东西。)师:磁铁的奥妙真不少,它还隐藏着很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玩磁铁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中班科学《神奇的磁铁》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磁铁的基本特性,认识并喜欢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磁铁;

  2、每组数种材料(内有木棒、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瓶盖、布、纸、铁夹等);

  3、教师操作材料:教学PPT;背面有回形针的小鸟卡片,磁铁,背景图一张,记录表;

  4、记录表七份(每组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鸟的魔术秀。

  1、出示图片,教师给幼儿展示静态的小鸟卡片,导入活动:瞧,小鸟在干什么?(幼:静静地停在草地上。)

  2、小鸟会变魔术,魔术开始咯!教师隔着白纸移动磁铁,使小鸟飞起来。

  3、问:你知道小鸟是怎么在纸上飞起来的吗?(请幼儿猜测。)

  4、师:原来有一样宝贝帮助了小鸟,它使小鸟飞了起来。(出示磁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

  二、操作探索:有趣的磁铁。

  1、师:磁铁很好玩,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请你带着磁铁一起去试一试、玩一玩,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

  2、教师介绍规则:每组有一份操作记录表,请一位在小朋友做代表,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贴在笑脸的一边,不能的贴在哭脸的下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4、师:刚刚小朋友们和磁铁玩得很开心,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磁铁吸住了什么东西?哪些东西没有被磁铁吸住?

  5、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教师操作演示材料。

  6、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他们都是铁做的。)

  7、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喜欢回形针、硬币、铁夹这些铁制品和它做朋友,所以磁铁也叫吸铁石,说明它会吸住铁的东西。如果是磁铁吸不住的,那说明这样东西就不是铁做的,像纸、布、木头等。

  三、神奇的磁铁:磁铁的传递性。

  1、师:磁铁的本领还不止这些呢!这只小鸟的背后,是老师在背后放了回形针,回形针是铁制品,所以磁铁能够吸住她进行移动,它能隔着白纸吸住铁制品。磁铁还有许多本领,桌子上有很多回形针,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磁铁还有什么本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朋友们都去尝试了,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有的幼儿会发现,磁铁吸住回形针后,回形针不止一枚的情况,教师根据这个情况播放PPT解释:这是磁铁的传递性,即磁铁将自己的自己磁性暂时分给了吸住的第一个回形针,让回形针可以吸住下面的回形针,回形针越多,磁性就逐渐减弱了。

  5、教师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隔着白纸也能吸住铁制品,还能吸住许许多多的回形针,让回形针变成了一辆长长的小火车。

  四、经验迁移。

  1、师:磁铁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需要它来帮忙啦!老师有一把钥匙里掉进了玩具堆里,谁能用最快的方法把它找出来。

  2、请幼儿尝试找钥匙。

  3、师:因为钥匙是铁做的,我们用磁铁就能马上吸住它,所以很快就找到了。

  4、我们家里也有很多东西是铁制品,爸爸妈妈爷爷找不到了,我们可以拿磁铁去吸,立刻就能找到了,我们回家去试一试吧! 五、整理材料,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 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眼睛可以看到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物体。

  2、鼓励幼儿愿意用相应的语言讲述所看到物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1、课件:隐藏的画

  2、课件:图片-气球

  教学过程

  一、感受眼睛可以看到东西。

  1、请幼儿闭上眼睛,在教室里走走。

  提问:你们闭上眼睛,能看见东西吗?有什么感受?

  2、请幼儿睁开眼睛看。

  提问:睁开眼睛后,你看到什么了?

  二、通过观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并用相应的语言讲述物体的特征。

  1、出示图片--大熊和小熊,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谁来了呀?它们俩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图片--各种形状,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3、出示图片--各种颜色气球,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用眼睛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找不同,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眼睛的作用。

  1、出示图片--隐藏的画,引导幼儿找隐藏的小动物。

  提问:你们用眼睛看一看,这幅图画里有哪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提问:眼睛是很重要的,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既然眼睛这么重要,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五、结束部分

  教师:每个人的眼睛特别能干,能看到许多东西,现在我们去教室外面看一看,还什么更有趣的东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 2

  活动意图:我们幼儿园里面的小区就有健身器械,每次散步的时候小孩都特别感兴趣,都想去玩玩。但有些器械师不适合幼儿玩的。通过这节课,想让孩子都能了解各种器械的用处,并能知道独自玩这些器械可能发生的危害。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小区里运动器械的名称、作用。

  2、知道多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有些器械不能独自玩耍,会造成伤害。

  活动准备:小区健身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区健身的地方去观察观察各种运动器械,然后我们回来要完成个任务,要说出一种你喜欢的器械,它是什么样的?是怎么玩的?几个人玩的?

  二、观察各种器械,了解各种器械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上面怎么有个大圆圈啊?”

  ——“上面是扶手”

  ——“这个上面有个大脚丫是什么意思呢?”

  ——“是可以踩到上面的”

  ——“哦,是踩到上面然后扶住扶手。”那你们猜猜这个是锻炼什么的呢?

  ——幼儿相互猜测。教师可以示范模拟。

  ——原来这个事锻炼腰部的,叫扭腰器。

  ——教师一一带幼儿进行探索了解。

  三、了解各类器械的危险性

  ——教师故意不按健身规则进行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引导幼儿知道独自玩这种器械的危害。

  四、巩固认识

  ——回到教室,师幼讨论。

  ——你最喜欢的器械?是怎么玩的?几个人可以一起玩?

  ——教师总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 3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加照镜子活动,发现相邻的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变化与影像的关系,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2. 乐于探索研究,操作专注,观察仔细,能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 初步了解其镜子的特性。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有相关的照镜子的生活经验。

  2. 幼儿操作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且大小相同的镜子20面;用胶带纸连接好的镜子20面;自制的美羊羊玩偶20个。

  3. 教师操作材料:镜子一面;两面用胶带纸连接的同样大小的镜子;美羊羊玩偶一个;电教设备一套(实物展台、电视机)、《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照镜子,知道镜子可以照出物体的影像。

  1. 照一照小朋友自己。

  (1)出示镜子,提问: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照镜子,说说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幼儿照镜子。

  (4)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5)小结: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脸、看到了后面的老师、看到了桌子、椅子……,原来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这么多东西啊!

  2. 让“美羊羊”也来照照镜子。

  (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音乐并出示美羊羊玩偶,提问:看,谁来了?

  (2)介绍美羊羊:美羊羊是羊村里最爱美的小羊,她最喜欢照镜子,今天我们请她也来照镜子,你从镜子里可以看到几个美羊羊?

  (3)幼儿请美羊羊照镜子。

  (4)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几个美羊羊?

  (5)小结: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美羊羊。

  (6)过渡:那,如果请美羊羊用这样的镜子照一照呢?

  二、请“美羊羊”照特别的镜子,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1. 出示用胶带纸连接的同样大小的两面镜子,请幼儿观察镜子特别的地方,提问:看看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

  2. 这面镜子真特别,原来它是用两面一样大小的镜子连接起来的。

  3. 请幼儿操作探索,要求:把镜子竖直放在桌面上,然后我们请美羊羊面对镜子站中间来照一照,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4. 幼儿开展照镜子活动,教师了解幼儿活动情况。

  5. 交流: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6. 小结:这真是面奇妙的镜子,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2个、4个、很多个美羊羊。

  7. 设疑:那为什么大家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样多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吧。

  三、尝试让镜子里变出很多个“美羊羊”。

  1. 这一回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比一比,谁的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多一些,谁的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少一些,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开展照镜子活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鼓励幼儿和同伴多做比较,多操作、多探索。

  3. 交流:

  (1)你有什么新发现,为什么大家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不一样多?

  (2)镜子怎么摆放,从镜子里看到的美羊羊会多一些?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4. 小结:小朋友发现镜子打开的角度不同,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不一样多。那我们再来试一试,是不是像小朋友发现的这样。

  5. 交流:慢慢关上镜子,镜子里的美羊羊有什么变化?慢慢打开呢?

  6. 总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两面镜子摆放的位置不一样,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不一样多,当我们慢慢关上镜子,镜子里的美羊羊就会越来越多了。两面镜子你照我,我照你,照来照去越照越多,镜子真奇妙啊!

  四、出示万花筒,激发幼儿继续操作探索的兴趣。

  1. 这是什么?

  2. 这个万花筒是我们张昱皓小朋友和爷爷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时制作的。

  3. 请张昱皓介绍:这个万花筒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4. 三面镜子、四块玻璃片就能变化出成千上万个不一样的图案呢,这太奇妙了,下一次我们一起来拆拆、装装万花筒,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活动延伸:

  1. 将操作材料继续投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继续操作探索。

  2. 和幼儿一起拆装万花筒,进一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 4

  活动目的:

  1、了解身体的一些洞洞(器官)名称和功能,知道它们需要保护。

  2、大胆尝试用身体创造洞洞,体验洞洞的有趣。

  活动准备:

  图片、课件

  活动流程与问题设计:

  一、联系经验看图讲述

  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讲述梳理洞洞的已有经验。

  1、我们的身体都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身体上有没有有趣的洞洞。(出示图片)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身上哪里有洞洞?

  2、牙齿很坚固,怎么会有洞洞?这个洞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3、心上有洞洞,会有什么感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心痛、难过?、

  小结:这些洞洞给我们带来了麻烦、疼痛、难过,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二、关注自我观察寻找

  意图:知道身体上洞洞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作用。

  1、我们身体上还长着许多有用的洞洞,它们在哪里呢?我们互相找一找。

  2、这些洞洞都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

  小结: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三、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意图:拓展“洞洞”的概念,体验洞洞的有趣。

  1、我们的身体还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2、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更大的洞洞吗?(观看视频)

  3、原来我们合在一起就会把洞洞变得更有趣、更好玩,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幼儿自由游戏)

  小结:身体的本领真大,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 5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究发现桔子的特征及桔子制品。

  2、尝试制作桔子制品,并对制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桔子若干,榨汁机一台,杯子、吸管若干。

  2、封闭的盒子一个(只可以一只小手伸进去),里面放一个桔子。

  3、幼儿了解许多种水果的形状及吃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想:有一种圆圆的水果,它是谁?

  让孩子们将自己*时所认识的水果在头脑中过滤一遍。

  (2)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缩小范围 :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

  让孩子们运用筛选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访答案。

  2、动脑筋,想办法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封闭的盒子,只有一只小手可以伸进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去获得答案。(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3、玩一玩, 发现秘密

  (1)幼儿讨论:桔子可以怎样玩。(滚着玩、抛着玩、挂起来当绣球、当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儿讨论:桔子可以怎样吃。(剥开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芦、做成桔子罐头、榨汁等等)

  (3)幼儿讨论:桔子皮有用吗?(洗净晒干可以象茶叶一样存放和冲饮,可做成糖桔丝、糖桔丁、桔皮酱、桔皮香、烧粥时放几片桔子皮有开胃作用、烧肉或烧排骨时也放几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腻)

  4、做一做,尝一尝

  老师和幼儿共同榨汁,并尝一尝其味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