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语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第一课时重点指导其中一个)。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多媒体课件,乐曲,书中插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幸福两分钟

  (学生讲述)刚才这俩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她们学*语文的幸福感受。

  二、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听一听,同学们边听边想一想,这首歌是歌唱什么的?(古诗)

  (二)简介古诗

  诗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数字不多却有着深远的意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唐代作者的诗。

  (三)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

  (1)“静” “夜”都指什么意思?“静夜”是怎样的夜晚?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谁吗?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被人们称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听范读,理解题目。

  二、初读感知,学*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想像录音里读的那么棒的,那我们就自己来练*读一读吧!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如果遇到困难,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练*读一读,看谁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要考考大家,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师: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给这些生字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师:现在生字宝宝们和他的朋友已经排好队了,我们来与他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词语。

  (3)教学新偏旁“攵”。

  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4)游戏巩固。

  师:小老师们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那现在我们来开火车。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词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了拼音。

  师:对了,生字们真淘气,把“帽子”甩掉了,那现在还有谁来挑战呢?

  师:果然是不负众望,读音标准响亮!真了不起!

  师:现在生字们还是不服气,又有新招了,他们不按原来顺序排队了,同学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2、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生:我记住了“静”字,它是由“青”和“争”组成,“青”是绿色是树林的意思,“争”是争吵,“静”是没有声音,连起来就是树林里在争看谁最青,没有争吵的声音。

  生:我记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

  生:我记住了“床”字,广西有根木头。

  生:我是这样记住“床”字的,这个木头很宽,可以给人睡觉。

  生:我记住了“明”字,一个日是白天,一个月是夜里,两个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记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竖横变成撇和捺。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3、指导书写

  师: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这里有一个字,我们不但要认识他,还要会写它(出示:“头”)

  师:来,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头”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师:写好了,同学们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次。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纸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吧!

  三、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⑶ 指名说说

  ⑷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⑴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⑶ 师范读(配乐)

  是呀,李白好思念他的家乡呀,所以他写了这首《静夜思》

  ⑷ 配乐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四、感受诗意,练*背诵。

  1.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练*背诵。

  3、合音乐背诵

  五、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练*唱诗,学生和唱诗两遍。

  六、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读。

  2.写月亮的诗很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自己查找资料,看谁在课外还能背上一首写月亮的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2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李白。

  二、认识二类字

  1、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学*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3、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7、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

  学法:练*,朗读,书写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熟读《静夜思》,预*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说话,体会诗意。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8静夜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背诵古诗,学*生字。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

  学法:练*,朗读,书写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熟读《静夜思》,预*生字。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教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加老师微信:hlshtx08每日免费分享新版教学教辅资料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2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字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叫什么?

  (2)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3)同桌互相检查。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1)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2)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1)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2)游戏巩固:做“摘星星”的游戏。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许多星星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后面藏着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这颗星星就送给谁。”

  5、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新偏旁“攵”。)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三、指导书写

  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8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1、课件出示“头”,齐读

  2、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3、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

  5、学生书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四、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体会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3)指名说说

  (4)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师讲解诗意: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7)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五、欣赏儿歌《静夜思》

  小朋友们,这首《静夜思》还被编成了儿歌,让我们在美丽忧伤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吧!

  教学反思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让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中读书、学*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 (菁华3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1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均用力。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2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3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1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在预设教学过程时,我本打算按照“初读古诗,感悟意境——朗读诗句,感悟诗韵——欣赏古诗,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但我考虑再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理解与朗读、背诵,哪种方式更有效?非常矛盾。无意中,在阅读《教学之道——写给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时,看到了一篇名为《素读经典》的文章,当时“素读”两个字吸引了我,什么是“素读”,对于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的我来说,带着好奇,快速浏览了一下,才明白“素读”就是古代私塾授课的读法,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的四书五经的。”他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这段话给了我一启示: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确实是难点,一篇课文学完了,回头再让孩子们来读,生字词还是不认识,虽然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却很无效。对此我也很苦恼,怎样增加孩子的识字量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素读”古诗,虽然不理解诗意,但随着“素读”量的增加,学生会不会在“素读”中,慢慢积累识字,这也许是解决识字这一难题的一种方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在上课时临时改变了预设的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一遍遍读诗,很快孩子们都能熟练背诵下来了,可能这首简短的小诗,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背诵下来了。既然还有时间,我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首小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对于这首诗,跟学生素读的时间要长一些,但也在课内完成了。学生不仅背过了充满思乡之情的《静夜思》,而且还额外积累了一首小诗,我觉得“素读”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在今后,我将尝试利用晨读、午检时间,带领学生“素读”经典古诗,扩大学生识字量。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2

  《静夜思》这首诗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3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也都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思,更能明白诗中所隐含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对于李白学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写李白的课文:铁棒磨成针》。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面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安排,而是话题一转,问学生:"你能站起来背背你所知道的古诗吗"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纷纷举手,都想站起来一背方休,但请了几个同学后,我发现他们背的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古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微笑着问学生:"你能背诵一些老师没有介绍过,你也没有从课文中学过的古诗吗"这下举起的小手减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学生抢着要背,一时间,教室里简直成了吟诗诵诗的地方,很多同学站起来背了一些其他同学没读过,背过的诗,看到听的学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干,记住的古诗真多,那谁有本事把你背诵的古诗的意思讲解给大家听呢"这下无疑在教室里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一时间教室了静了很多,但不一会,就有学生蠢蠢欲动了,先后有学生站起来了背诵,讲解了《春晓》,《锄禾》,《静夜思》等,但仍局限与书本中学过的诗句,其中沈思言同学站起来了背诵了一首同学们都没有听过的诗经上的诗篇,但解释不出来,只能照着所有的课外书念,因为有些字不认识,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释的让人一头雾水,连我都听着累,何况学生呢!针对这样的情况,联系到*时不主动去看课外书的情况,我问学生:"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以后回家都看点书本以外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那么下次就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了。"我想此时的教育可能比*时空洞的说教,空洞的要他们看半小时课外书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我想诗句的意思学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解呢最后我决定屏弃教案上的东西,让学生在找朋友说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准备表演《静夜思》,事先我作了说明怎么表演,一组三人,一人背诵古诗,一人在旁边讲解,还有一人表演诗人李白的情况。如在一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中,负责解释诗句意思的同学在边上开始合着节拍一句一句的解释,而此时李白也在台上表演开了,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等等。学生准备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写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3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1

  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差不多都会背了,其实好多学生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他在思念着什么呢?也乎意外的是,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住校生池升浩先说,他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有的说我也很想回家了。最后,我问他们,些时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本来我是打算上失败的一课的,没想到却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 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2

  《静夜思》这首诗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静夜思教学反思3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也都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思,更能明白诗中所隐含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对于李白学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写李白的课文:铁棒磨成针》。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面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安排,而是话题一转,问学生:"你能站起来背背你所知道的古诗吗"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纷纷举手,都想站起来一背方休,但请了几个同学后,我发现他们背的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古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微笑着问学生:"你能背诵一些老师没有介绍过,你也没有从课文中学过的古诗吗"这下举起的小手减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学生抢着要背,一时间,教室里简直成了吟诗诵诗的地方,很多同学站起来背了一些其他同学没读过,背过的诗,看到听的学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干,记住的古诗真多,那谁有本事把你背诵的古诗的意思讲解给大家听呢"这下无疑在教室里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一时间教室了静了很多,但不一会,就有学生蠢蠢欲动了,先后有学生站起来了背诵,讲解了《春晓》,《锄禾》,《静夜思》等,但仍局限与书本中学过的诗句,其中沈思言同学站起来了背诵了一首同学们都没有听过的诗经上的诗篇,但解释不出来,只能照着所有的课外书念,因为有些字不认识,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释的让人一头雾水,连我都听着累,何况学生呢!针对这样的情况,联系到*时不主动去看课外书的情况,我问学生:"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以后回家都看点书本以外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那么下次就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了。"我想此时的教育可能比*时空洞的说教,空洞的要他们看半小时课外书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我想诗句的意思学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解呢最后我决定屏弃教案上的东西,让学生在找朋友说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准备表演《静夜思》,事先我作了说明怎么表演,一组三人,一人背诵古诗,一人在旁边讲解,还有一人表演诗人李白的情况。如在一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中,负责解释诗句意思的同学在边上开始合着节拍一句一句的解释,而此时李白也在台上表演开了,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等等。学生准备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1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

  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2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

  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3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教师)一齐借助拼音合作学*。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效果。

  最终,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我评议。这期间,教师必须要兼顾不一样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一样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当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能够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4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的进取性高。教师经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教师经过自我朗诵,学生个别朗诵,团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我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终还让孩子们说说自我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经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之后自我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我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经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终,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贴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教师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本事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教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我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教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十分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教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教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教师亲*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并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整节音乐课上,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语音、还是肢体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优美。教师话不多,可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让人受益终身。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她的音乐情绪已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伤感、或昂头、或低头,无一不诠释着《静夜思》里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染着,吸引着小歌手们。整个教学过程都透着美:美的歌声,美的动作,美的气氛,美的画,美的课堂……

  三、孩子的课堂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已经做到了。从值周生喊起立那一刻起,孩子们或站着边唱边跳,或坐着静静的欣赏动听的音乐,或在纸上根据音乐完成教师未完成的图画……孩子们忙开了,而教师只是穿梭在教室中间,这儿指指,那儿看看。整节音乐课都是孩子们在听音乐,赏音乐,唱音乐,表现音乐……

  四、主角的转换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体现出了教育者的观念转变。她的执教表现告诉我们,她已经转变了那种教师是圣人,教材是圣经的旧观念。在学生的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统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根据学生学*的需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主角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的需要,适时恰当地转换主角。有时组织学生学*,有时指导学生活动,还根据学生学*需要参与到学生**同活动。她这样恰当地适时转换主角,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了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五、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必须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资料。所以教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教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教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此刻的教学重要的是象教师那样去"做"。怎样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我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不断研究、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走*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5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静夜思教学反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以及诗歌进行大胆想象,自我进行换位想象,忆起家乡的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经过情感的融入,让学生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经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也许不能说出一些字义,但能理解诗意。对于培智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很有利于促进他们学*古诗的兴趣。

  一、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境,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抓住重点的诗句理解诗的意思,并经过课件,帮忙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讲解从读中感知诗意。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必须的韵律节拍。仅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古诗的培智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能够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到达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欢乐的学*。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问题,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沉稳,教学速度有点快,个别化教育不够深刻,这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培养,也是我今后教学异常注意的环节。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6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教师)一齐借助拼音合作学*。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效果。

  最终,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我评议。这期间,教师必须要兼顾不一样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一样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当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能够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7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

  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8

  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当差不多都会背,可是经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我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样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明白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立刻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仅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能够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一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境,明白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终,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激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9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

  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的进取性高。教师经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教师经过自我朗诵,学生个别朗诵,团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我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终还让孩子们说说自我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经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之后自我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我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经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终,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贴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教师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本事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教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我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教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十分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教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教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教师亲*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并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整节音乐课上,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语音、还是肢体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优美。教师话不多,可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让人受益终身。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她的音乐情绪已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伤感、或昂头、或低头,无一不诠释着《静夜思》里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染着,吸引着小歌手们。整个教学过程都透着美:美的歌声,美的动作,美的气氛,美的画,美的课堂……

  三、孩子的课堂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已经做到了。从值周生喊起立那一刻起,孩子们或站着边唱边跳,或坐着静静的欣赏动听的音乐,或在纸上根据音乐完成教师未完成的图画……孩子们忙开了,而教师只是穿梭在教室中间,这儿指指,那儿看看。整节音乐课都是孩子们在听音乐,赏音乐,唱音乐,表现音乐……

  四、主角的转换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体现出了教育者的观念转变。她的执教表现告诉我们,她已经转变了那种教师是圣人,教材是圣经的旧观念。在学生的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统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根据学生学*的需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主角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的需要,适时恰当地转换主角。有时组织学生学*,有时指导学生活动,还根据学生学*需要参与到学生**同活动。她这样恰当地适时转换主角,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了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五、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必须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资料。所以教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教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教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此刻的教学重要的是象教师那样去"做"。怎样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我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不断研究、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走*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优选【5】份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2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李白。

  二、认识二类字

  1、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7、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舌音,交待作者。)“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李白。

  二、认识二类字

  1、 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学*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3、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 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 开火车认读生字。

  6、 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7、 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 5

  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D�D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