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大班

《顶纸板》大班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顶纸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的主人。

《顶纸板》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2、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3、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4、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准备:

  1、碗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长方形纸板、粗吸管,彩笔筒皮,铅笔,粗纸棒。

  重点难点:找准纸板中心点,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头、手臂、手顶碗,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教师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幼儿讨论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二、尝试:用粗细不同的物体顶纸板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粗纸棒 彩笔筒皮、粗吸管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些东西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什么东西比较容易顶起来?什么东西难度比较大?

  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幼儿第二次实验,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请小朋友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三、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孩子们,上场吧!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

《顶纸板》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的主人。

《顶纸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会用猜测、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尝试寻找纸板的重心位置.

  2、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感受反复实验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

  2、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支撑面与物体*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硬纸板若干;

  2、记录纸、吸管、水彩笔人手各一支。

  3、盘子、橡皮、纸杯、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些圆形的纸片和小吸管,老师请你们来猜一猜,小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幼儿自由猜测)

  师生进行猜测、讨论

  2、探索,验证圆形纸片的重心位置

  1)、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教师:这个小吸管能把这圆形的纸板顶起来吗?(幼儿讨论、猜测)

  2)、动手操作

  3)、表达交流: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总结:老师这边还有一些纸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小吸管能把它顶起来吗?想不想试一试

  3、尝试顶各种形状纸片,进一步感知重心的位置

  教师:小的吸管可以把圆形的纸片稳当地顶起来,老师这里还准备一些图形,还有记录表,把你们自己操作结果记录下来了,那吸管到底能不能把图形顶起来呢?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个小实验。

  (1)提出要求:做实验的时候小朋友要细心、耐心,不要放弃,多试几次,(2)把你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顶起来的,就在实验结果这一栏打勾,不可以顶起来的就打叉。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和同伴交流。

  5、师生验证 在刚才的小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原来,要一只手握好筷子把它竖直,另一只手把纸板稳地放在筷子上,而且要不断地调整纸板的位置,直到找准位置才能稳当地停住。那么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三)继续探索,寻找、记录顶点位置

  1、教师:现在,我们要再试一试,直到纸板能够稳当地停在吸管上时,(1、)你用吸管顶好不动,然后用吸管把铅笔顶住纸板的位置画个圆圈,画好后马上用吸管验证一下。

  (2)、如果自己一个人不行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要点:提醒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差。

  3、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操作的?

  4、教师小结,小朋友为每张纸板都找到了一个能稳稳当当顶起来的点,其实这个点可不是普通的点,它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叫做物体的“重心”,每一样东西都有“重心”

  “只要找到了重心,就能把物体稳稳当当地顶起来”

  (四)生活经验迁移

  1、教师:老师现在收集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有“重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只要我们找到了它们的重心,就能在那一点上稳当地把它顶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3、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后再找找其他的东西,也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重心”的资料,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运用到重心的原理。

  活动反思:10月18日下午,我给孩子带来了一节科学活动《顶纸板》,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我先通过各种图形导入,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测那些图形纸板能顶起来,再实践到用勾线笔顶起纸板,探索由易到验,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总结如下:

  成功点:

  1、探索由易到难,体现学*的渐进性,通过尝试找到支撑点,幼儿很快用吸管顶起纸板,第一次探索的成功,为孩子们积极参与第二次的探索,做了充分的铺垫。

  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服务于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再次借助各种图形的材料尝试探索,感受成功的快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3、用勾线笔顶起各种形状的纸板时,孩子们有的将勾线笔立在桌面上,再将纸板*放在笔头上,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纸板的重心,使得纸板*稳地顶在吸管上稳当顶着纸板,虽然刚开始找不到*衡点,但通过多次的试放,孩子们终于成功地顶起纸板了。

  不足之处:

  1、科学活动语言要简练,轻声指导这点老师话过多。

  2、第二次探索用笔头顶起纸板时,要求提得不够清晰,导致有的幼儿将手顶在纸板、有的吸管没握好,导致吸管歪歪顶不起来。

  虽然活动中,还存在着不完美,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我才能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我们应借助幼儿园这个*台,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拓宽他们感知、他们所能实践的空间,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上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学*的主人。

《顶纸板》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难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顶》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顶》读书笔记1

  杨百顺。这也名字很有点文学讲那些主角的感觉,人物的经历、性格也和我的意,可惜没写完。大抵是过来过去没有再值得说的,毕竟更像生活,走了霉就是走了霉,没再上去的道理

  书里面说 由这一句扯到那一句。这好像是中年人的惯病,肚子里的怨气多,事过去了,气却还在,总要发一发,但伤人也害己。

  与之关联又有点相反的意思的是,事理得明白,吃的亏也多。

  细枝末节的也有,几十年的友谊总抵不过命运开的几个误会。想珍惜的人,总得要在小事上不让人寒心才行,有了矛盾真看得上也要去解决。不能胆小,不能懒惰,不能逃避。

  但说到底,最有用的还是:过日子不看过去看将来。把眼光放大一点,人为了活下去总要做事。做这做哪都是累的,不会的要学,不精的要练,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又抱怨担忧个什么。只是接触的人,遇到的事才真的是打磨、打垮人的关键了。难受又怎样的呢?书里每个人都起过**的念头,却都没真的执行。我想,现在人心里肯定也都有那个时候的,克制自己罢了。所以,碰到什么坎坷,往前走就是了,天无绝人之路,不是安慰人的话,只看你想不想的通。

《顶》读书笔记2

  看完仿佛觉得又活了这一生,戏里的故事却像过日子,而自己的日子却不像那回事。

  与其说讲日子,其实更是讲人性,人是有私欲的,哪怕再精心打扮也会露出马脚,重头到尾,各种各样的人与人的绕,事与事的绕,其实到头来,谁也不好过,事也不是当初的事了。可即使道理明白却又无可奈何,人可悲的是放不下过去,回忆是条无止境的路,对过去的执念,形成现在的不好过,使得明白过日子过的不是以前,而是以后。

  无论杨百顺还是牛爱国,我相信他们也看明白了很多。孤独与寻找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人性的复杂,人言的可怕如同魔鬼的私语,也注定人性的孤独,寻找了一生,却没有能说话的朋友,以打着寻找的幌子来寻找。最终,寻找了一生的不正是自己,不正是为了自己而去寻找?日子是自己选的,和他人无关,可为何活的仍不尽人意,活不出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的可悲。

  有时候,一句话顶一万,可这一句话却用一生来体悟,有些话说不透也不能说,人和人其实也就一句话,一生而已,活着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他人。做到的又有几个?

《顶》读书笔记3

  小说的叙事风格虽然情节简洁,叙事直接,但乍一看有些摸不到头绪。或者说有些觉得繁杂。越深入越觉得作者花费心思叙的并不是“事”,而是探究人的内心的孤独。作者没有用哲学、心里学等理论去分析引导,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社群组织和家庭关系,乃至于**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欲有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亲人之间心灵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选择,人世坎坷颠沛流离居然就因为“说不着”。春水流成坚冰,竟成为了无法渡越的长河,辗转追寻,但愿万里风尘吹不散最后的梦想。

  我理解这部作品其实就俩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畅快。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应对方的心声。朋友之所以成为敌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倾吐,摧毁了对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线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坚持。杨百顺到杨摩西,生活所迫,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吴摩西到罗长礼是精神要求,自主选择。然而又是饱经沧桑后最无奈最无力的选择。真是可怜的人啊。

  在离乱黑暗中的一丝温情,就是群星,总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杨摩西之于牧师,吴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红之于牛爱国,就无异于深夜里的星空。温情被时空拉抻成最纯最浓牵挂,这世界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这样的牵挂没有尽头吧。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中班语言教案一顶云帽子 (菁华3篇)

中班语言教案一顶云帽子1

  活动目标:

  1、理解欣赏故事《帽子床》。

  2、协商创编故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皮帽一顶、鼠爸、鼠妈PPT。

  2、故事PPT、幼儿人手一本图画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介绍皮帽子1、观察大皮帽子师:小朋友们,告诉我这是什么?

  幼儿:是帽子。

  师:如果你有这顶帽子,你会用它做什么?

  幼儿:戴在头上,出门的时候可以挡太阳。(冬天戴着会很暖和、带着它也会很漂亮的。)2、观察鼠爸和鼠妈。

  师:猜猜鼠爸爸和鼠妈妈会用它干什么呢?

  幼儿:戴在头上。

  小结:原来我们的帽子有这么大的用处,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用处,还能把我们打扮的很漂亮呢。

  二、阅读故事1、阅读故事第一幅至“小老鼠吓得往家跑”。

  师:天气渐渐冷了,鼠爸和鼠妈最想为小老鼠准备一件怎么样的家具?

  幼儿:他们想找一张床。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他们的包包睡在地上呢,没有小床。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都让你看出来了,真棒!

  师:鼠爸鼠妈见了皮帽子怎么想?

  幼儿:他们看见帽子很开心,想把它搬回家做帽子床。

  师:他们想什么办法把大皮帽搬回家?

  幼儿:老师,我看到他们两个是一起搬的。

  师:还有吗?

  幼儿: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

  师:你们看的真清楚,鼠爸爸在前面拉,鼠妈妈在后面推,帽子太大了有点重,看他们搬的好吃力啊。

  师:小老鼠醒来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他怎么了?

  幼儿:他们要出门找爸爸妈妈去了。

  师:当他们走到门口时,鼠哥哥和鼠妹妹看到了皮帽子,以为是什么?他俩都吓成什么样?

  幼儿:他们以为是一只怪猫。

  师:为什么说是一只怪猫呢?

  幼儿:因为它的耳朵很大,还有八只脚。

  师:对啊,猫只有4只脚,这个太可怕了,他们吓坏了。

  师:鼠妈妈和鼠爸爸怎么会连忙从帽子里钻出来?它们听见什么声音?

  幼儿:他们听到了宝宝的叫声就出来了。

  师:这到晚上,鼠宝宝一家怎么睡觉?

  幼儿:他们睡在帽子里了。

  师:对啊,他们一家人都把帽子当成了床舒舒服服的在里面睡觉呢。

  2、完整欣赏动画故事,体会鼠宝宝一家温馨感人的生活情景。

  小结: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啊,有了这张帽子床以后,在寒冷的冬天他们在也不用怕冷了,每天晚上能舒舒服服的睡觉了,多好啊!

  三、情感提升1、三人自己结伴,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

  2、共同选择一件道具(教师提供的材料:伞、垫子、脸盆等),协商创编故事情节。

  活动延伸:

  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开展“快乐一家人”的活动。

  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采用PPT形式,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整个活动过程重在情感的激发,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进一步体会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较高,活动氛围很好。

中班语言教案一顶云帽子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想像,培养思维的丰富性与流畅性。

  2、鼓励幼儿乐于与同伴合作、交往,对待任务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3、丰富词汇:火辣火辣、阴凉阴凉,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学*的自主性,能按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

  活动准备

  1、可操作的活动性教学图片。(根据散文内容自制)

  2、了解云、风、太阳之间的自然关系。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指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述图片内容。

  二、操作活动性图片,完整讲述。

  提问:

  1、天空上什么飘来了?

  2、谁想戴云帽子?

  (两人一组,请幼儿互相描述,看谁说得多,发展思维的流畅性)

  3、最后,云帽子给谁戴呢?为什么?

  4、太阳公公戴上帽子后,地面变得怎样,为什么?

  (丰富词汇:火辣火辣,阴凉阴凉,活动图片中应以红色与蓝色为主色调,让幼儿感受词义)

  三、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结伴表演散文内容,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与记忆。

  (鼓励幼儿积极与人交往,并自主表演游戏)

  《一顶云帽子》

  天空,飘来一顶云帽子。

  小花说:“给我戴!给我戴!”小草说:“给我戴!给我戴!”……

  只有一顶云帽子,给谁戴呢?

  风娃娃说:“别争,别争,太阳公公年纪最大,给它戴吧!”

  大家点点头说:“太好啦!太好啦!”

  风娃娃,呼呼呼地跑,把云帽子送给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火辣辣的地面,一下子变得凉爽爽的啦!

中班语言教案一顶云帽子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快乐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2.能愉快地与同伴交往。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2.哭泣的仙女图片一张。

  3.各种各样的玩具,数量少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1.帮哭泣的小仙女想办法。

  ——出示哭泣的.小仙女的图片。小仙女怎么啦?她为什么哭?

  ——你能让小仙女快乐起来吗?

  ——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小仙女高兴起来,如:抚摸、说好听的话、表演节目、挠痒痒等。

  ——小仙女的朋友们也想了个好办法,让我们听听故事《小仙女的云》吧。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小仙女的头上有什么?这朵白云为什么会变?

  ——小动物想了什么办法让小仙女高兴起来?

  3.快乐的孩子朋友多。

  ——你愿意做个快乐的孩子吗?为什么?

  ——怎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4.结伴玩玩具。

  ——播放轻音乐,提供各种玩具,使幼儿轮流玩、合作玩,体会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说说自己和伙伴一起玩是否高兴,有没有出现“小黑云”。

  活动建议

  1.做快乐的孩子是这则故事的中心主题。幼儿通过欣赏故事领会小仙女的情感变化过程,又通过讨论产生了做快乐的孩子的愿望,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很有必要的。

  2.最后“结伴玩玩具”的环节可论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如延伸到日常活动中进行。游戏情景创设推荐:

  ①共同看有趣的书,量不要太多。

  ②共同玩新玩具:数量要控制,需轮流玩、合作玩。

  ③共同玩球:控制球的数量,使幼儿共同玩。

  ④共同玩开锁游戏,锁的数量要控制。

  附:小仙女的云

  有一个可爱的小仙女,她的头上总跟着一朵会变的小白云。小仙女飞呀飞呀,飞到草地上笑眯眯地对小动物们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小动物都很高兴。小猪拉着小仙女的手说“欢迎,欢迎,我们大家一起做游戏。”小白云呢,轻轻地飘在小仙女的头上。玩着玩着,小猪不小心踩了小仙女的脚。“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小猪连忙道歉。“呜呜……”小仙女哭了起来。小猪说:“别哭,别哭,我帮你揉揉好吗?”小仙女还是呜呜地哭。奇怪,小仙女头上的小白云变了,变成了一朵小黑云。小猪说:“看,黑云来啦,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小仙女,你和我们一起回家好吗?”小仙女一听,不哭了,跟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到了小猪家。搭积木、抱娃娃,小仙女越玩越开心,笑眯眯的小脸像一朵美丽的小花。咦,小仙女头上的小黑云又变成了小白云。从此以后,小动物想和小仙女做游戏时,都会先看看小仙女头上的那朵云,而小仙女头上的小白云也越来越白,因为她不想当爱哭爱生气的小仙女,她要做快乐的小仙女。快乐的孩子,朋友才多呀!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顶》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顶》读书笔记1

  看完仿佛觉得又活了这一生,戏里的故事却像过日子,而自己的日子却不像那回事。

  与其说讲日子,其实更是讲人性,人是有私欲的,哪怕再精心打扮也会露出马脚,重头到尾,各种各样的人与人的绕,事与事的绕,其实到头来,谁也不好过,事也不是当初的事了。可即使道理明白却又无可奈何,人可悲的是放不下过去,回忆是条无止境的路,对过去的执念,形成现在的不好过,使得明白过日子过的不是以前,而是以后。

  无论杨百顺还是牛爱国,我相信他们也看明白了很多。孤独与寻找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人性的复杂,人言的可怕如同魔鬼的私语,也注定人性的孤独,寻找了一生,却没有能说话的朋友,以打着寻找的幌子来寻找。最终,寻找了一生的不正是自己,不正是为了自己而去寻找?日子是自己选的,和他人无关,可为何活的仍不尽人意,活不出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的可悲。

  有时候,一句话顶一万,可这一句话却用一生来体悟,有些话说不透也不能说,人和人其实也就一句话,一生而已,活着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他人。做到的又有几个?

《顶》读书笔记2

  刚看到这个题目,以为本书是由精炼或经典的语句写成的作品,看起来才发现完全相反,语言上基本上是*铺直叙,甚至有些啰嗦,没有渲染,也没有高潮。开始有点失望,但读了几页,又觉得像是拉家常,娓娓道来,人物关系慢慢清晰,且一环扣一环,于是竟有了读下去的兴趣,虽然部分情节被略读,但两天的时间还是把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后,内心就像作者的语调,没有太大的波澜,但却久久不能忘怀。

  书中主要人物杨百顺,因为一次刻意安排的抓阄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又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与父亲反目成仇,于是踏上了学徒、找工作的道路,先后学过剃头、杀猪、传教、、、、、、等工作,也过过给人挑水求口饭吃的生活。因为拜师传教,改名为杨摩西,又因为结婚倒插门,改名为吴摩西。最好的一份工作应该是在县*种菜,虽然是种菜,但也是在县*。也就是在那时候,倒插门结了婚,虽然是倒插门,毕竟成了家。因此有了养女巧玲,虽然结婚后跟老婆相处不愉快,与养女巧玲倒是真感情。所以吴摩西,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去寻找已经私奔的老婆的旅途中,将养女巧玲弄丢了的事,后半辈子就在寻找巧玲和四年后悔中渡过了吧;一晃就是若干年后,巧玲的儿子、女儿们有演绎着类似的故事,同样为了寻找私奔的老婆,巧玲的儿子走进延津、、、、、、经过层层努力,吴摩西的孙子和巧玲的儿子最后得以相见,但此时吴摩西早已去世多年,而巧玲也已去世,最终吴摩西留给巧玲的一句话也无法知晓、、、

  整本书洋洋洒洒三十几万字,叙述了若干人的故事,展示了一副*农村处于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常态。任何一个人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都显得*凡渺小;任何事情,哪怕是生老病死,在纷繁的社会洪流中都*淡无奇;看似一波一波的相遇,对自己真正有影响的却实在不多,看似身边热闹的人群,关键时真是能说得上话的并不多;熙熙攘攘的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竟也经不起“一句话”的挑唆或误解,想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如此脆弱。反而是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能产生真正的感情。而若干事端的起因,往往就是因为“一句话”的关系,一句话可以成事,也可以伤人,在那个环境下,一句话有时顶一万句,是有道理的。

  整个故事从杨摩西“出延津记”,到后来巧玲的儿子“入延津记”,时间跨度之大,让人觉得,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每段日子都是如此短暂,每件事情都终会成为过去。一代一代仿佛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每个人都如法逃脱命运的驱使和轮回的力量。

  这就是*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常态,永远被繁琐的事务缠绕,毫无精神世界,看似热闹的表面,其实内心孤独而寂寞;命运看似掌握在自己手 中,其实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像社会中的一颗棋子,纵使努力一辈子、辛苦一辈子、追求一辈子,到最后也还是形只影单,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也许也就是没有文化的悲哀,也许就是落后贫穷的悲哀。

《顶》读书笔记3

  小说的叙事风格虽然情节简洁,叙事直接,但乍一看有些摸不到头绪。或者说有些觉得繁杂。越深入越觉得作者花费心思叙的并不是“事”,而是探究人的内心的孤独。作者没有用哲学、心里学等理论去分析引导,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社群组织和家庭关系,乃至于**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欲有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那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亲人之间心灵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选择,人世坎坷颠沛流离居然就因为“说不着”。春水流成坚冰,竟成为了无法渡越的长河,辗转追寻,但愿万里风尘吹不散最后的梦想。

  我理解这部作品其实就俩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畅快。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应对方的心声。朋友之所以成为敌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倾吐,摧毁了对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线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坚持。杨百顺到杨摩西,生活所迫,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吴摩西到罗长礼是精神要求,自主选择。然而又是饱经沧桑后最无奈最无力的选择。真是可怜的人啊。

  在离乱黑暗中的一丝温情,就是群星,总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杨摩西之于牧师,吴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红之于牛爱国,就无异于深夜里的星空。温情被时空拉抻成最纯最浓牵挂,这世界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这样的牵挂没有尽头吧。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冬大班教案 (菁华3篇)

冬大班教案1

  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并尝试用图画的形式来写信

  2、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信封、树叶信2张(图片)、录音、树叶状图画纸、多媒体投影仪等

  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徐老师收到了一封信,让我们看看是寄给谁的?(出示信封,看懂是寄给谁的)

  哦!原来是给小朋友的呀,你们猜猜是谁寄来的,会说些什么呢?(幼儿泛讲)

  二、冬爷爷的信

  1、出示图片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拿出树叶信1)

  2、观察图片

  师:这封信是谁寄来的呀?(引导幼儿观察落款,是冬爷爷)

  冬爷爷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泛讲,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由想象)

  冬爷爷可真好,他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呀!

  3、给小蚂蚁的信

  师:老师这还有一封信,可是上面没有说是给谁的,请你们帮我来瞧一瞧。(幼儿观察树叶信2)

  原来是冬爷爷给小蚂蚁的信,上面说了些什么呢?(幼儿泛讲)

  4、冬爷爷的信

  师:冬爷爷的心肠可真好,不仅关心小朋友他还关心小动物呢!你们想想他还会关心谁呢?(幼儿自由想象)

  他会怎么说的?(幼儿模仿冬爷爷的口吻进行表达)

  5、诗歌欣赏

  师:刚才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听录音)

  你听到冬爷爷还关心了谁呀?(小燕子)

  他对小燕子怎么说的?

  三、帮冬爷爷写信

  师:冬爷爷说要关心的事太多了,他忙不过来了,他想请小朋友帮他来写信,去关心其他需要关心的人,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一起来帮冬爷爷写信。

  (幼儿操作,用图画的形式来写信,教师指导)

  师:写完信的孩子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信的内容。

  (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意思。)

  师:冬爷爷真高兴,小朋友们真会关心别人,请你们把信放进信封,我们寄给冬爷爷。

冬大班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大纲要求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惯,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虽然我们的孩子亲身经历过雪的很少,但通过电视,图片等多种途径,孩子们已有雪的概念。结合主题活动“冬天”,我和孩子们通过环境创设,收集图片,资料,在户外感受冬天天气的变化等活动了解了冬天。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体验冬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愉快地参加活动,并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冬天独特的魅力所在。

  2、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说出冬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

  3、幼儿能自由地组织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冬天的情感。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冬天的进一步探索。

  活动准备

  “东爷爷”的录音 ,冬季雪景图片,一张内容不符合冬季特征的图片(穿裙子的小女孩,青蛙,荷花,长的郁郁葱葱的大树等),幼儿人手一套画片(冬季的树木,雪人,滑雪的小女孩,穿凉鞋的孩子,知了等),小画板,油画棒

  活动过程

  1 让孩子闭上眼睛,播放冬爷爷的声音:“呼……北风呼呼吹,大雪飘呀飘,我是冬爷爷,你们可知道?小朋友,你们怎么知道我来了?”通过对幼儿听觉的引导,使幼儿感知冬天的情景,启发幼儿对冬天的联想。

  2 出示冬季雪景图片,让幼儿观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提示幼儿从图中的颜色,景物,人们的穿着,正在进行的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

  3 出示穿冬装孩子的教具,问:冬爷爷来了,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我们怎样过冬?除了衣着,人们还想到了什么办法抵御寒冷?

  4 粗心小画家的图画,孩子仔细找出不符合冬季特征的地方,给予纠正。幼儿要语言表达连贯,阐述清晰。

  5 游戏《看谁答的快》。老师说出某一物体和现象,幼儿迅速判断出是哪个季节。如:“手套”,回答“冬天”。“扇子”,“夏天”。

  6 贴图活动。让孩子用自己手中画片在画板上贴出一幅冬季图画,用油画棒添画其它冬季景物。

  7 延伸活动。动手制作冬爷爷带来的雪花,雪娃娃,或向爸爸妈妈学一首关于冬天的诗或儿歌,自己编也行,然后在班上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上,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发言也很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引导,启发。

冬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3/4拍节奏,会用连贯、断顿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在对唱游戏中尝试即兴创编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观察冬天的景色、ppt。

  活动过程:

  一、师生节奏问好。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换个方式问好。小耳朵听好了。”(用歌曲的前两句进行问好)“你们也来试试用这样的方式和我问好。”

  2.师:“有谁听出我是唱的几拍子的曲子?”

  3.师:“如果请你用动作表示唱得响,你会用什么动作?唱得轻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膝盖表示强弱规律)“原来三拍子歌曲的节奏是强弱弱”(边说边打节奏)

  4.师:“现在我们来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好,好吗?”“小朋友真能干。”

  二、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冬》。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风格。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冬》,小耳朵仔细听哦。”

  师:“告诉我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你们的耳朵真灵。”

  3.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有请王老师。”(师幼随琴演唱)

  4.师:“老师发现女小朋友声音很好听,男小朋友可要加油,我们再来一次。”(师幼随琴演唱)

  5.师:“这么多的雪,雪娃娃开心吗?有没有发现‘哈哈哈哈’,是怎样唱的?”(断顿)我们跟着琴声来唱唱看,注意要在‘哈哈哈哈’这里断顿哦!”

  6.小领唱带唱。

  师:“节奏把握的很好哦。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唱的特别好,我们请她到前面来做小老师”(幼儿随琴演唱。从节奏把握、连贯断顿等方面评价)

  三、对唱游戏。

  1.师幼对唱。

  师:“我们来玩个对唱游戏。老师做雪花,你们是雪娃娃,最后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2.男女幼儿对唱。

  四、大胆创编歌曲。

  1.教师扮演北风爷爷,让幼儿想象自己是冬天里的动植物或小朋友,鼓励幼儿根据冬天的特征,大胆创编歌词,并能即兴地在5—8小节唱出来。

  讨论:冬天到了,有什么变化呢?你想变成什么?把你想变的编到歌里去(如扮雪花,可编成“雪花雪花飘下来”、“小河里结冰了”等)。

  2.教师扮北风唱前两句,边唱边学北风吹,停在哪个幼儿面前,就表示北风吹到他,该幼儿接唱自己编的歌词,最后两句全体幼儿齐唱。

  五、表演游戏。

  师:“现在让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小雪花,随风起舞吧。”(幼儿表演)“小雪花飞累了,快落到地上休息吧。”

  课后反思:

  《冬》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曲调比较欢快、优美。因为幼儿*时很少接触三拍子歌曲,因此我决定尝试一下。在开始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师生问好,用歌曲的前两句作为旋律,既达到了练声的效果,又让幼儿再次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和风格,同时更激发孩子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有欠缺的是今天导入的时间花得过于长。幼儿已经了解了歌曲的强弱规律,不必再重复,直接引出三拍子的节奏动作。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这首歌的内容很难用图谱体现,于是我选择用ppt图片再现歌曲的情景,让幼儿能直观形象地记忆歌词,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图片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出示更好。在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时,老师还应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下雪的场景,便于幼儿能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今天的演唱形式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有老师的清唱,幼儿的领唱,男女幼儿对唱,表演唱,能否有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地方。在创编环节,显得有点急促,老师给幼儿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导致整个创编环节不流畅,破坏了歌曲的整体美。活动结束后,我总感觉今天自己还是参与过多,对孩子们不够放手,今后一定要注意收放有度。不过,今天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歌唱教学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何能让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加有趣,形式更加新颖,这正是我们要思考和研讨的。我们会坚持下去,让我们的歌唱教学更加有魅力。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优选【十】份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1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在顶纸板的游戏中,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各一支笔、一个纸筒芯、一根筷子。

  2、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正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并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圆点;另一套剪成鱼、草、叶子、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顶碗杂技表演图片,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杂技演员怎样表演杂技?

  (二)、试一试,用笔顶纸板。

  1、喜励幼儿大胆选用各种材料自由地顶纸板,玩纸板。

  2、指导幼儿用铅笔顶规则图形的纸板。

  3、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用铅笔分别在纸板的各个点上,在能顶起纸板的点上“√”,不能顶起纸板的点上“X”。

  (2)讨论: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顶什么形状的纸板,用笔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才能顶起纸板。

  4、师小结:我们要把笔顶在纸板的中心,这样才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这就是纸板的中心点。

  5、引导幼儿尝试用铅笔顶不规则图形的纸板。

  引导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纸板,请你们也来给它们找出中心点。

  (1)启发幼儿用铅笔去顶不规则图形纸板,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寻找出能顶起这些纸板的地方,并积极与同伴交流探索情况。

  (2) 讨论:你是怎样顶起纸板的'?在顶纸板时,你发现了什么?

  (三)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容易顶纸板。

  (1)引导语:老师这里有许多可以顶纸板的材料:纸筒芯、筷子、笔。你觉得哪种材料顶起纸板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起纸板的最不稳?

  (2)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哪种材料顶的最稳、最快?哪种材料顶的最不稳?想一想为什么?

  (3)师小结:工具的面越大越能更快、更*稳地顶起纸板。

  (四)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现在我们就去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一个顶纸板的节目给客人老师看吧。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3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中心点不同。

  2.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磁铁、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让幼儿猜想,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圆形”,如果让你们用吸管顶起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的。

  1.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师:“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顶起来那个点的地方打‘√’做个记号,不能顶起来的点打‘×’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后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那个店能顶起来。

  3.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几号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4.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教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才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圆形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如果也用吸管,你们猜猜能将它们顶起来吗?”“这两个形状上也有几个点,你们猜猜,在几号点能将纸片顶起来?看看中心点能不能顶起来?”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圆圈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教师:“三角形、长方形纸片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片?”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种规则的图形,只要找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能将纸片顶起来。”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教师:“是不是所有图形的中心点都能将纸片顶起来呢?老师今天还准备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试一试这些不规则图形的中心点能不能将纸片顶起来?请在能将纸片顶起来的点的那个地方,用笔画个小圆点做上记号!”

  四、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

  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

  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

  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发展。)

  四、讨论:

  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

  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6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2、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3、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4、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准备:

  1、碗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长方形纸板、粗吸管,彩笔筒皮,铅笔,粗纸棒。

  重点难点:找准纸板中心点,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头、手臂、手顶碗,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教师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幼儿讨论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二、尝试:用粗细不同的物体顶纸板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粗纸棒 彩笔筒皮、粗吸管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些东西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什么东西比较容易顶起来?什么东西难度比较大?

  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幼儿第二次实验,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请小朋友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三、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孩子们,上场吧!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7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科学《顶纸板》

  (一)(物质与特质)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2、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幼:好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2、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3、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4、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8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9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10

  在活动中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衡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顶纸板》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实用5份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 3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惯。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在纸板重心和随意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规则的图形;另一套是没有点子图形。

  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 4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顶纸板》科学教案 5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科学《顶纸板》

  (一)(物质与特质)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2、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幼:好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2、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3、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衡的经验。

  4、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