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冰心诗》教案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学*《成功的花》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四、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五、教师小结:

  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四。

《冰心诗》教案3

  课题:冰心诗四首主备人:黄蓉课时:2组长审核: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2、结合诗的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的含义。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学*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修改与补充

  第一课时

  一、课前先学:

  1、1.注音或写汉字。

  惊xiàn()浸()透窝巢()妄()弃嫩()绿

  贡()献牺()牲dié()着悲哀()洒()遍

  2、填空。

  《冰心诗四首》选自诗集,作者,原名,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是。

  3、用课文原句默写。

  ①母亲啊!心中的风雨来了,②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4、《母亲》、《纸船》表达什么感情。

  5、《成功的花儿》中“惊羡”改成“羡慕”好吗?为什么?

  6、熟读诗。(课余有时间可以去阅读冰心的《春水》与《繁星》诗集。)

  二、口语训练:

  摘录一首表达母爱的诗诵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三、导学读标:

  本课我们学*著名作家冰心的诗,通过诵读、品味诗,去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释疑解难:同学们在“课前先学”中有那些疑问吗?请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讨论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一些问题)

  可能的问题:

  五、精读探究:

  (一)、导入:由“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一句导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再由小组选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读。注意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适当点评重读和停顿。

  (三)、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读诗的感受,谈谈自己对诗的体会。要求可以从用字、细节、感情、主题、构思、手法等方面交流。

  教师和学生要参与其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有如下一些:

  《母亲》《纸船》

  1、<<母亲>>中“心中的风雨来了”,“风雨”指什么?

  明确: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2、《母亲》一诗中哪个词用得传神,为什么?

  明确:躲:表现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3、<<纸船>>一诗,找出其中表达“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略

  4、《纸船》一诗中作者用叠纸船的细节寄托了什么情感?明确:对母亲的挚爱。

  5、《母亲》和《纸船》表现了什么主题?明确:母爱

  6、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区别?明确:<<母亲>>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是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侧重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成功的花》

  1、怎样理解“明艳”一词在课文中的作用?

  明确: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突出花的成功。

  2、作者使用感叹号结尾,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的感叹,表露了对这种现象不敢苟同的态度。

  3、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不要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的背后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第二课时

  《嫩绿的芽儿》

  1、三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这三节诗按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诗中用“嫩绿”“淡白”“深红”来分别描写“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它们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

  3、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要奋发努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牺牲。

  六、拓展延伸: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七、达标检测:

  1、听写字词。

  2、阅读理解。

  还是您吗老师?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

  您默默地不说话?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

  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哀悼】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3、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含蓄地表现了老师已经去世】

  4、“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在这里,它指的是【老师的学生】。

  5、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逝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

  印发材料: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曾风靡一时,但尤以散文创作见长,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2、香飘*文坛,影响数代读者《世纪老人冰心追忆》

  (1)始终保持知识分子本色,自从步入社会从不涉足官场,或执教或执笔,社交圈子只是文坛、学校,奉命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也是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其夫吴文藻身居官场亦仍是为一纯粹的学者。

  (2)生活简单朴素,晚年和丈夫住一间10*方米的小屋,除了床只能放一张两屉桌,就像小学生两人共用的书桌一般大小,只是有两个抽屉。

  (3)*生喜欢玫瑰。她说玫瑰“坚硬有刺,浓艳淡香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4)冰心的性格是外柔内刚。外表单薄柔弱,内心无比坚强,面对任何和不幸,从不失望,从不屈服。*中大腿摔成骨折钉上钢钉从未**过一声,弟弟惨遭迫害也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晚年“视死如归”,生前曾多次提到自己“死”满脸都是*淡。

  2、写作背景:

  《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的而写下来的:“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摘自《往事(一)七》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粼粼的波涛,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接*。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诗人格外怀念母亲。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板书设计

  母亲

  躲到巢里

  (母爱)风雨母亲—躲避风雨的港湾

  躲到怀里

  纸船

  叠船抛在海里

  希望风吹浪打思念母亲思念祖国

  思念入梦含泪叠

  成功的花

  惊羡花的明艳——成功

  ——成功来之不易

  忽视芽的奋斗与牺牲—付出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旺盛有朝气)学*提高

  淡白的花(朴素又纯洁)奉献社会

  深红的果(丰硕而美丽)创造辉煌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

《冰心诗》教案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学*《成功的花》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四、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五、教师小结:

  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四。

《冰心诗》教案3

  课题:冰心诗四首主备人:黄蓉课时:2组长审核: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2、结合诗的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的含义。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学*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修改与补充

  第一课时

  一、课前先学:

  1、1.注音或写汉字。

  惊xiàn()浸()透窝巢()妄()弃嫩()绿

  贡()献牺()牲dié()着悲哀()洒()遍

  2、填空。

  《冰心诗四首》选自诗集,作者,原名,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是。

  3、用课文原句默写。

  ①母亲啊!心中的风雨来了,②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4、《母亲》、《纸船》表达什么感情。

  5、《成功的花儿》中“惊羡”改成“羡慕”好吗?为什么?

  6、熟读诗。(课余有时间可以去阅读冰心的《春水》与《繁星》诗集。)

  二、口语训练:

  摘录一首表达母爱的诗诵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三、导学读标:

  本课我们学*著名作家冰心的诗,通过诵读、品味诗,去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四、释疑解难:同学们在“课前先学”中有那些疑问吗?请说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讨论学生的疑难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一些问题)

  可能的问题:

  五、精读探究:

  (一)、导入:由“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一句导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再由小组选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读。注意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适当点评重读和停顿。

  (三)、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读诗的感受,谈谈自己对诗的体会。要求可以从用字、细节、感情、主题、构思、手法等方面交流。

  教师和学生要参与其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有如下一些:

  《母亲》《纸船》

  1、<<母亲>>中“心中的风雨来了”,“风雨”指什么?

  明确: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2、《母亲》一诗中哪个词用得传神,为什么?

  明确:躲:表现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3、<<纸船>>一诗,找出其中表达“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略

  4、《纸船》一诗中作者用叠纸船的细节寄托了什么情感?明确:对母亲的挚爱。

  5、《母亲》和《纸船》表现了什么主题?明确:母爱

  6、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区别?明确:<<母亲>>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是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侧重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成功的花》

  1、怎样理解“明艳”一词在课文中的作用?

  明确:作者抓住花的色泽特征,用“明艳”一词形象地突出花的成功。

  2、作者使用感叹号结尾,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的感叹,表露了对这种现象不敢苟同的态度。

  3、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不要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的背后蕴含的艰苦努力,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精神 ,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第二课时

  《嫩绿的芽儿》

  1、三个自然段可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这三节诗按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诗中用“嫩绿”“淡白”“深红”来分别描写“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它们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明确: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

  3、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要奋发努力,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与牺牲。

  六、拓展延伸: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七、达标检测:

  1、听写字词。

  2、阅读理解。

  还是您吗老师?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

  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

  您默默地不说话?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

  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热爱、崇敬、赞美以及对老师逝世的哀悼】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

  3、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含蓄地表现了老师已经去世】

  4、“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在这里,它指的是【老师的学生】。

  5、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

  【学生们想到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她的逝世怎能不让学生悲痛万分呢?(流泪表达了学生们因老师的辞世而产生的深深的悲痛之情)】

  印发材料: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曾风靡一时,但尤以散文创作见长,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2、香飘*文坛,影响数代读者《世纪老人冰心追忆》

  (1)始终保持知识分子本色,自从步入社会从不涉足官场,或执教或执笔,社交圈子只是文坛、学校,奉命出国进行文化交流,也是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其夫吴文藻身居官场亦仍是为一纯粹的学者。

  (2)生活简单朴素,晚年和丈夫住一间10*方米的小屋,除了床只能放一张两屉桌,就像小学生两人共用的书桌一般大小,只是有两个抽屉。

  (3)*生喜欢玫瑰。她说玫瑰“坚硬有刺,浓艳淡香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4)冰心的性格是外柔内刚。外表单薄柔弱,内心无比坚强,面对任何和不幸,从不失望,从不屈服。*中大腿摔成骨折钉上钢钉从未**过一声,弟弟惨遭迫害也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晚年“视死如归”,生前曾多次提到自己“死”满脸都是*淡。

  2、写作背景:

  《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的而写下来的:“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摘自《往事(一)七》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粼粼的波涛,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接*。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诗人格外怀念母亲。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板书设计

  母亲

  躲到巢里

  (母爱)风雨母亲—躲避风雨的港湾

  躲到怀里

  纸船

  叠船抛在海里

  希望风吹浪打思念母亲思念祖国

  思念入梦含泪叠

  成功的花

  惊羡花的明艳——成功

  ——成功来之不易

  忽视芽的奋斗与牺牲—付出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旺盛有朝气)学*提高

  淡白的花(朴素又纯洁)奉献社会

  深红的果(丰硕而美丽)创造辉煌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

冰心诗教案1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朗读诗歌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四.教师小结:

  1、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五、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四。

  1、小作:学*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3、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

  「可以就一个词或一句诗谈自己的学*体会,也可就一首诗谈意旨」

冰心诗教案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3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

冰心诗教案1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冰心诗教案3

  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学*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学*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

  课堂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谁能为大家朗诵几首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看投影,了解冰心生*。

  二、朗诵大比拼:

  下面我们开一个诗歌朗诵会,看看谁是今天的最佳选手!在比赛之前,我们分小组先试读《冰心诗四首》,然后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朗读。看看同学们是否朗读到位,能否做到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

  同学们,能否说出这样朗读的理由?学生评价,选出最佳选手。

  三、整体感知:

  ⒈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⒉依据1、2、3、4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

  四、品读课文:

  1、学*《纸船》

  (1)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香菱学诗》教案 (菁华3篇)

《香菱学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 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 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香菱学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词库;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了解香菱这个人物,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的是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智取生辰纲》中,我们领略了英雄与英雄之间智力大比拼时的风采;在《杨修之死》中,我们知道了人有聪明才智很重要,但如何运用聪明才智来保护自己更重要;从《范进中举》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无数知识分子的辛酸与眼泪。今天,我们又能从《香菱学诗》中尝到什么呢?

  二、学*准备内容

  1、作者介绍: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胸中多波澜,笔下无滞碍,于是成此绝世之作。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回目及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败、互相倾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作品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叫“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我们应该慢慢去品味。

  3、导入课文所学内容:

  (1)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香菱)

  (2)简单介绍香菱的身世、经历。(被拐卖,被欺凌,最后病重而死。)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在小说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开始的。

  4、积累生字生词

  仄(zè)声应玚(yáng)庾(yǔ)信蘅(héng)芜(wú)苑(yuàn)

  三昧(mèi)暧暧(ài)胡诌(zhōu)

  颦(pín)怔怔(zhèng)暖香坞(wù)

  画缯(zēng)鳏鳏(guān)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地灵人杰诲人不倦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穿凿揣摩

  5、熟读课文

  三、分析讨论课文内容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提取关键语句:

  找出课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细读课文:

  边看课文,边仔细分析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过程(香菱拜师,初作,再作,三作的过程;黛玉指点,评价,鼓励的话语。均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来分析)。

  4、思考、讨论: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5、比较阅读:分析香菱所作的三首诗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原诗略)

  分析: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分析:香菱作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分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非似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要有自信,树立学*的信心;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兴趣;要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勤于实践,大胆创作。)

  3、课外拓展: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故事。

《香菱学诗》教案3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册的练*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反思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颁布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多媒体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发出活力。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去挖掘教学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边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只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做,才能在教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朗读教学。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把作品中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接受作品的感染,展示出作品的美、人物的美。

  注意朗读时间的把握,我用了*20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诗歌的语言精湛,并留下许多情节空白,有许多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情节或场面,我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补充或描述诗中的情节空白或场面,这对木兰形象分析便更加深入了。如:描写木兰的外貌,描写禁闭归乡与家人团聚的场面,描写木兰英勇杀敌的情形……学生当众读出了自己的佳作,心中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我欣赏了学生的作品,发现他们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然而,在这一堂课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文言理解显然还是觉得太难。虽然这首诗语言比其它文言文要浅显一些,但是,碰到以前学过的词,还是不能较快的理解它的意思。这可能是我*时对文言文词义的归纳不够好。

  还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兴趣很大,讨论起来甚至会影响到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这也是我没有把握好收放的尺度。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穆桂英、刘胡兰、杨门女将等)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

  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师:这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字词

  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诵读——走进人物心灵

  (一)【欣赏范读】:《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咱们先欣赏一下名家朗读。听范读是如何处理每段的语速、语调、语气的。

  (二)生齐读课文。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战前准备奔赴征途

  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

  家人团聚

  赞美木兰

  四、指导诵读(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同时,在串讲的时候注意用一些现代的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①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五【个性朗读】

  1.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

  2.自我点评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木兰的情感世界∕心理活动

  六.走进文本,品读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一)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英雄形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把握的,提示学生多发现木兰的女性特质,从而更全面的感受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如决定前的焦虑、征途上的思亲、毅然辞官、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扮等,可启发学生充分发掘。)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结:1、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4、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的色彩,又真切动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二)师出示图片,学生找出对应的课文情节。(指名声情并茂地感情朗读,以达到背诵)

  七、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而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木兰说什么?(多媒体投影:“木兰,我想对你说——”)

  2.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十大人物”,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的人物之一。现在,“感动*”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

  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八.师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九.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实际教学操作:在分析木兰形象的时候,让学生多多用成语归纳,并在后半部分提示再归纳几个女性气质的成语。并找出依据。结果学生找出了五六十个成语,其中有十个是体现女性气质的(蕙质兰心,秀外慧中,巾帼英雄,刚柔并济等等)。课堂气氛很热烈,只是不知道能否做好有效性。

初中语文《木兰诗》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冰心《纸船》教案 (菁华5篇)

冰心《纸船》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8个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好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松鼠吗?松鼠长什么样?它最喜欢吃什么东西?(松果)对,小朋友对小松鼠还记忆犹新,不过今天老师要向小朋友们介绍的两位朋友里边除了松鼠以外还有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看课文。

  二、学*生字和课文

  1、请小朋友们用铅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回答出来。

  2、自由读课文,同时用铅笔把文中的生字勾出来,多读几遍读熟为止。

  3、同桌交流、帮助,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5、开火车读,分小组读。

  6、全班交流:识记生字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如:熟字加偏旁:不──土──坏

  少──口──吵

  比一比:环──坏

  爪──抓

  每──莓

  7、给生字组词,不对的要及时给予纠正。

  8、分4人小组合作学*课文内容:

  ⑴小组成员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提出来,其他成员给予帮助。

  ⑵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

  ⑶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有几幅插图?分别画了什么?

  抽生一一作答。

  ②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③纸船和风筝在松鼠和小熊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⑷全班齐读课文。

  ⑸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⑹让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⑺学*了课文以后,小朋友们明白了什么?

  三、巩固练*

  1、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小朋友们,谁能读好第一段,就请站起来读。(以下各段类推)

  2、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让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想法把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冰心《纸船》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朗诵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具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感知诗作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

  2.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难点

  理解诗中大胆想像表达的童真雅趣。

  教学突破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诗歌朗诵录音、辐射阅读资料《金色花》(泰戈尔)。

  学生准备

  摘录一首现代诗歌并简单评析。

  教学步骤

  1.情境导入

  2.诱思导学

  3.探究赏析

  4.拓展运用

  一、情境导入(约xx分钟)

  1.请学生朗读摘录的诗歌,并简单评析。

  2.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已经基本上把握了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诗歌《纸船》,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让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1.朗读自己准备的现代诗歌,谈对诗歌的简单评析。(意象、意境、情感)

  2.打开课本,进入学*。

  二、诱思导学(约xx分钟)

  1.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

  2.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提问:“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什么?(指导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3.解读诗歌,探究诗情。

  提问:诗中的“我”为什么有这些期望和梦想?这些期望和梦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解读“我”这一形象,同时理解的意境。

  1.记录要点,对泰戈尔要有一个整体印象。(人、时、地、事)

  2.自由朗诵课文,把握的内容,思考问题,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回答要点: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希望这些黎明开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安安地带到岸上;天上的船也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睡仙坐在船里。

  3.再读课文,体会诗中‘‘我”的期望和梦想,从这些奇思妙想中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向往自由,憧憬美好”。

  4.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的种种梦幻和憧憬。有着绝妙的想像力。

  三、探究赏析(约xx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小组在线:以小组形式研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提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限制、修饰性的词语,请找出来,阅读品味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些词和短语不仅使“我”的奇思妙想明确突出,而且形象、具体,使童趣更浓。

  2.童真雅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绝妙的想像力。请看《金色花》,感受诗人的丰富想像。(发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理解。

  明确:诗人展开想像,把“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捉迷藏,请母亲讲故事。把儿童的纯结无瑕、活泼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1.研读课文,互相讨论这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用大黑字”②“黎时开的”③“小朵的”、“满鼓着风的’’④“子夜的月光下”⑤“载着梦的”…….

  2.阅读《金色花》,感受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四、拓展运用(约xx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写作:

  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作一首小诗写出来。

  2.巡视后,请表达较好的同学朗读写作的小诗。并作简单的指导。

  1.大胆想像,将梦想放人小船中漂流。(用形象、具体的事物即意象表达自己的梦想)

  2.朗读写作的小诗。

  五、本课小结这首诗歌用形象、具体的意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童真雅趣的情境。

  诗人按照儿童的逻辑,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丰富的想像,描绘出了儿童的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

  六、板书设计参考

  纸船

  泰戈尔

  用大黑字写……让异地的人知道

  园中长的秀利花……**安安带到岸上,向往自由

  投我的纸船到水里……天上的白帆放下/来憧憬美好

  纸船在星光下……睡仙坐在船里

  童真雅趣

  本课总结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诗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所以本诗的学*必须抓住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舶希望与梦想。品味诗中富有儿童特点的种种情态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新月集》,阅读理解诗人渗透其中的独特民族风格.摘录优美诗篇.培养学生读诗爱诗的兴趣和意识。

冰心《纸船》教案3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冰心《纸船》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冰心的作品及其风格,培养文学情趣和文学素养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学*朗读的技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学*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的情感并学*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安排:

  1.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和教师一起交流。了解作家作品,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以朗读促进理解,加强学生读诗歌的鉴赏能力

  3.本课时以讲读为主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介绍作家作品

  1.以《游子呤》导入,唤起学生的共鸣,由母爱引出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有关冰心的资料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有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及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读者》。

  二.指导学生朗读冰心《纸船》,感知诗歌内容

  1.检查预*情况,学生试读。全班谈论怎样朗读本篇诗歌。

  (1)仿照课后联系练*题第一题,标出第二、三节达到节奏和重音

  (2)小组或同桌谈论朗读时的语速、音量、感情基调。

  教师提示:语言速度较慢,声音低沉,包含深沉的思念和哀伤

  (3)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用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品味

  3.全班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培养鉴赏能力

  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商讨

  (1)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围绕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回答就可以。有的可以拔高要求,如: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祖国的赤子之心等

  (2)作者是怎样把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提示:“从不灰心地把每一张纸叠成纸船抛入海中,希望纸船带着自己的思念”,“载着他的爱和悲哀”,“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3)那些词语和句子最精妙,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在原文中勾画出来,宾并且写上简短的批注

  提示:如:“从不肯”、“总是”、“每天”……等词语中包含着执著的思念;“梦中看见”、“含着泪叠的”等包含着赤诚和深情。

  (4)这首诗歌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言之有理就可以。有的时候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就现实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

冰心《纸船》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诗人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诗人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检查预*情况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弊髡呱*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运动,组织反战和*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贝视锝馐停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毖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哪些内容?

  明确:围绕“纸船”,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狈怕家艋蚪淌ε淅址抖量挝模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毖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自读点拨

  1、蓖学们都曾有过自己难忘的童年,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件旧物、一抹微笑都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记忆往往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你们有过放纸船的经历吗?诗人写“纸船”到底是为了表现什么?

  明确: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2、贝摩体会儿童真实的心理世界。

  (1)“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2)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歌欣赏要注重感受、品赏,而不是理论研究。这两道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情感体验,来“泡”开作品中较为含蓄的诗句,从而丰富、拓展诗歌的内在意蕴。

  (1)孤独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谊或希望“我”的祝福能传给远方的人们。扣合诗意即可。

  (2)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是祈盼自己的人生之船能在大风大浪中*安渡过。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3、痹诔浞掷斫舛童情趣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

  (五)拓展延伸

  阅读冰心《纸船》一诗,试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纸船

  ——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船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明确:设计此题,意在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同时也想让学生明白,同一话题可以写成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的诗歌。完成本题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比较,答案不必追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面提供的关于冰心《纸船》的分析,仅供参考:

  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和离别的悲哀。

  首节从爱惜纸写到叠纸船,一只一只纸船被抛下海去。次节写纸船经不住风吹浪打,但诗人仍每天不灰心地叠着。末节点明诗人的希望,能有一只小船载着女儿的至爱进入母亲的梦中。

  本诗作于太*洋旅次。

  一张纸是至轻之物,而首句却以“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这一认识的反差来引起悬念。为什么呢?原来是用它来叠成纸船。船是能在海上航行的,纸船当然不行,风一吹就卷走了,浪一打就湿了。而诗人却“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希望能有一只流到诗人所思念的地方。明明是不可能的事,仍然要执著地去做,这是感情的执著,爱的执著。诗人希望有一只纸船能进入母亲的梦境,不写女儿时时刻刻、在每一件小事都惦记着母亲,却用梦中的小白船这一个美好的形象,写出“至爱”的感情。

  两首诗歌的立意主旨、创作手法都有所不同。

  (六)布置作业

  选择童年时的一个事物,展开大胆的想象,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纸船

  泰戈尔①希望纸船让异地人得到

  ②想到用纸船载花*安到岸上

  ③想到天上的船放下来比赛

  ④梦见睡仙坐在船里→描绘儿童的奇思妙想→表现了童真稚趣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冰心的散文诗 (菁华5篇)

冰心的散文诗1

  假如我是个作家,

  我只愿我的作品

  入到他人脑中的时候,

  *常的,不在意的,没有一句话说;

  流水般过去了,

  不值得赞扬,

  更不屑得评驳;

  然而在他的生活中

  痛苦,或快乐临到时,

  他便模糊的想起

  好像这光景曾在谁的文字里描写过;

  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

  假如我是个作家,

  我只愿我的作品

  被一切友伴和同时有学问的人

  轻藐——讥笑;

  然而在孩子,农夫,和愚拙的妇人,

  他们听过之后,

  慢慢的低头,深深的思索,

  我听得见“同情”在他们心中鼓荡;

  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

  假如我是个作家,

  我只愿我的作品,

  在世界中无有声息,

  没有人批评,

  更没有人注意;

  只有我自己在寂寥的白日,或深夜,

  对着明明的月

  丝丝的雨

  飒飒的风,

  低声念诵时,

  能以再现几幅不模糊的图画;

  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

  假如我是个作家,

  我只愿我的作品

  在人间不露光芒,

  没个人听闻,

  没个人念诵,

  只我自己忧愁,快乐,

  或是独对无限的自然,

  能以自由抒写,

  当我积压的思想发落到纸上,

  这时我便要流下快乐之泪了!

冰心的散文诗2

  小小荧火虫,在树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冰心的散文诗3

  《乡愁》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夜,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冰心的散文诗4

  遥望古老的洮儿河,

  心的思念,

  情的火焰,

  尘封在人生的九月,

  红尘中滢滢星光洗涮着我痴情的心儿。

  匆匆人生,

  今又九月飞花,

  风儿,

  吹起心中久远的尘沙,

  狂风般撤落我孤独的寻缘之梦,

  秋雨,

  情感的河流,

  我飘泊人生的伞盖,

  在站寻觅梦的心路上,

  泥泞人生九月的雨儿,

  缠缠绵绵,

  “去年天气旧池台,似曾相识燕归来。

  人生何处寻飞花,小园香径独徘徊。”

  或许,

  红尘中夏天的雨滂沱如流星,

  一瞬而逝,

  站在我人生的高度,

  聆听我孤旅缘的歌唱,

  秋雨如绵,

  情梦悲歌,

  苦涩凝结出爱与愁的翅膀,

  舒展出一幅人生梦的画卷。

  九月,

  秋风落叶,

  多情的洮儿河古道上,

  遥望苦行僧艰辛的历程,

  犹如这古老的河床,

  人生与大地间划拽出梦的轨迹……

冰心的散文诗5

  我们都是小孩子,

  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

  索然的对坐,

  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

  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

  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

  天风里,

  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夜,

  浓雾塞窗,

  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

  曼声低诵的时候,

  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

  已行至此,

  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

  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

  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

  不忍作壮语,

  也不肯作壮语了!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 (菁华3篇)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共同回忆幼儿园生活,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体照片、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大班幼儿画画、跳舞的照片。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个一段。

  3、幼儿用书30~31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回忆。

  (1)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觉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2)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3)三年来,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进步?

  2、欣赏并学*毕业诗。

  (1)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心里都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用书,说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出示图文结合的诗歌图,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的感情色彩,选择适合的背景进行匹配。

  (1)教师分别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为诗歌选择背景音乐,并说出理由。

  (2)根据幼儿的'选择,配上毕业诗再次朗诵。

  (3)选择舒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朗诵,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其中的意境,并能有合适的语速、表情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又一次带孩子们学*这首儿歌《毕业诗》,每当孩子们毕业时,都要学*这首儿歌,每次活动时,我都会收获许多的感动。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这首《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回忆孩子们刚入园时哇哇大哭喊妈妈,到现在变成了有礼貌爱学*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

  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上幼儿园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不想离开幼儿园","我还会回来的"……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们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电话号码,以后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能更加团结、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不要再乱打架了。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2

  内容与要求: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并激发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情感,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2、理解诗歌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活动重点:较连贯地交流在幼儿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事情。

  活动难点: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材料及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我和朋友的故事。

  2、幼儿记录的一些难忘的事。

  3、PPT:诗歌和幼儿日常活动的照片。

  4、电脑、投影仪。

  5、美好回忆的墙面展示。

  活动流程:

  一、导入主题

  说一说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毕业了?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你们觉得快乐的'忘不了的是什么呢?

  二、回忆重现

  1、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

  2、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内容。

  3、观看幻灯照片进行讲述。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园不仅和同伴在一起玩很快乐,老师和阿姨都很关心你们,帮助爱护你们,和你们一起学*,为你们做事情等。

  三、理解仿编诗歌

  1、欣赏诗歌。

  2、运用相互提问的方法理解诗歌。

  3、教师示范用“忘不了……”进行创编。

  4、幼儿创编,将忘不了的事编入诗歌。

  (1)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进行创编。

  (2)帮助幼儿用较简练的语句表述。

  四、相互祝愿

  刚才我们说了许多忘不了的事,也把忘不了的事编进了诗歌里,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一些什么祝愿的话呢?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3

  内容与要求: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并激发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情感,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2、理解诗歌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活动重点:较连贯地交流在幼儿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事情。

  活动难点: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材料及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我和朋友的故事。

  2、幼儿记录的一些难忘的事。

  3、PPT:诗歌和幼儿日常活动的照片。

  4、电脑、投影仪。

  5、美好回忆的墙面展示。

  活动流程:

  一、导入主题

  说一说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毕业了?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你们觉得快乐的.忘不了的是什么呢?

  二、回忆重现

  1、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

  2、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内容。

  3、观看幻灯照片进行讲述。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园不仅和同伴在一起玩很快乐,老师和阿姨都很关心你们,帮助爱护你们,和你们一起学*,为你们做事情等。

  三、理解仿编诗歌

  1、欣赏诗歌。

  2、运用相互提问的方法理解诗歌。

  3、教师示范用“忘不了……”进行创编。

  4、幼儿创编,将忘不了的事编入诗歌。

  (1)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进行创编。

  (2)帮助幼儿用较简练的语句表述。

  四、相互祝愿

  刚才我们说了许多忘不了的事,也把忘不了的事编进了诗歌里,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一些什么祝愿的话呢?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 (菁华3篇)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1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共同回忆幼儿园生活,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照片,如:班集体照片、幼儿刚刚入园时哭的照片、大班幼儿画画、跳舞的照片。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个一段。

  3、幼儿用书30~31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诗歌意境,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与小伙伴、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依依离别之情,向往小学生活。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回忆。

  (1)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的三年里,你觉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2)马上就要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3)三年来,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进步?

  2、欣赏并学*毕业诗。

  (1)小朋友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心里都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用书,说说毕业前夕的心里话,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出示图文结合的诗歌图,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的感情色彩,选择适合的背景进行匹配。

  (1)教师分别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为诗歌选择背景音乐,并说出理由。

  (2)根据幼儿的选择,配上毕业诗再次朗诵。

  (3)选择舒缓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朗诵,让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其中的意境,并能有合适的语速、表情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又一次带孩子们学*这首儿歌《毕业诗》,每当孩子们毕业时,都要学*这首儿歌,每次活动时,我都会收获许多的感动。这次也不例外。因为这首《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回忆孩子们刚入园时哇哇大哭喊妈妈,到现在变成了有礼貌爱学*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

  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上幼儿园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不想离开幼儿园","我还会回来的"……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们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电话号码,以后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了,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能更加团结、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不要再乱打架了。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2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和对幼儿园的惜别之情。

  充满感情地朗诵《毕业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即将毕业的各种体验,对幼儿园和老师有依恋不舍之情。

  课件准备:《毕业诗》诗歌视频;《毕业诗》诗歌音频及图片;《毕业诗》诗歌伴奏。

  活动过程

  组织毕业谈话,鼓励幼儿自由分享毕业前“我想说的心里话”。

  ——再过些日子,我们就要毕业了,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些什么?

  播放诗歌视频《毕业诗》,请幼儿欣赏。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歌,它讲了小朋友就要告别幼儿园时的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分段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毕业诗》,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毕业诗》第一段,引导幼儿感受快上小学的喜悦。

  ——为什么他说是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上小学是个怎样的情景?

  2、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毕业诗》第二段,引导幼儿感受成长的自豪。

  ——诗歌里的小朋友刚上幼儿园时表现怎样?

  ——现在已经学会了哪些事?

  3、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毕业诗》第三段,引导幼儿感受分别的不舍。

  ——诗歌里的小朋友,在即将与老师分别的时候,说了什么话?

  ——你看完这首诗,心情如何?

  播放诗歌音频伴奏《毕业诗》,带领幼儿充满感情地诵读。

  1、师幼讨论如何表现诗歌三段不同的情感。

  1)提醒幼儿诵读第一段时,声音高亢,表达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诵读第二段时,语速稍缓,表现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诵读第三段时,声音上扬,表达即将分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学*、生活的信心。

  2、师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组织谈论、回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除了诗歌里说的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值得你回忆?

  ——还有哪些人值得你感谢?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温馨提示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在欣赏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充满感情地朗诵,体验毕业诗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每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在示范朗诵环节要从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突出情感的表达。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诗歌音频及伴奏《毕业诗》,供幼儿继续欣赏及表演。可在幼儿熟练朗诵的基础上,编排一些动作和队形,在毕业典礼上表演。

  家园共育

  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心意卡,帮幼儿把想对教师说的话记录下来,带至幼儿园布置主题墙。

  附【诗歌】

  毕业诗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

  我是多么欢喜。

  再过几天,

  我就要进小学,

  做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

  读书、写字,多神气!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有很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

  玩具满地扔,还要发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

  脸上再没有泥,

  手帕、袜子自己洗,

  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从心里感谢您!

  再见吧,老师!

  再见吧,阿姨!

  以后我一定来看您,

  向您汇报我的学*成绩!

大班语言教案《毕业诗》3

  内容与要求: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并激发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情感,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2、理解诗歌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活动重点:较连贯地交流在幼儿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事情。

  活动难点:尝试把记忆深刻的人或事简单地编入诗歌。

  材料及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我和朋友的故事。

  2、幼儿记录的一些难忘的事。

  3、PPT:诗歌和幼儿日常活动的照片。

  4、电脑、投影仪。

  5、美好回忆的墙面展示。

  活动流程:

  一、导入主题

  说一说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毕业了?我们马上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在幼儿园你们觉得快乐的忘不了的是什么呢?

  二、回忆重现

  1、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

  2、教师总结幼儿交流的内容。

  3、观看幻灯照片进行讲述。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园不仅和同伴在一起玩很快乐,老师和阿姨都很关心你们,帮助爱护你们,和你们一起学*,为你们做事情等。

  三、理解仿编诗歌

  1、欣赏诗歌。

  2、运用相互提问的方法理解诗歌。

  3、教师示范用“忘不了……”进行创编。

  4、幼儿创编,将忘不了的`事编入诗歌。

  (1)引导幼儿能从多方面进行创编。

  (2)帮助幼儿用较简练的语句表述。

  四、相互祝愿

  刚才我们说了许多忘不了的事,也把忘不了的事编进了诗歌里,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对老师和小朋友说一些什么祝愿的话呢?


《冰心诗》教案 (菁华3篇)(扩展10)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精选5篇)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 1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 2

  《黎明》

  严静的世界,灿烂的世界——

  黎明的时候,谁感我醒了?

  上帝啊,在你的严静光明里,

  我心安定,我心安定。

  我要讴歌。

  心灵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琴啊,瑟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黎明的时候,

  谁感我醒了,阿们。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 3

  《笋》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 4

  《月亮》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现代诗歌大全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摘录冰心的现代诗 5

  《渔火》

  夜静悄悄的

  河水

  是一个乖孩子

  听月亮妈妈的话

  睡觉了

  渔夫点亮了渔火

  河水

  就像睁开了眼睛

  在说着梦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