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2-01 00:00:00 教案,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1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在体验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粽子,引出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我这个粽子和你们吃的可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粽子里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

  1、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师:这位老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可老奶奶现在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

  师: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粽子包好了,谁会来吃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吧。

  3、松鼠图片师: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猜)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4、狐狸图片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创编故事。

  师:你还想请谁来吃粽子?(如"我请小兔子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小兔子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子不会讲故事,只会一个劲地跳来跳去。(两个)

  6、继续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请来了谁吃粽子?她能讲故事吗?

  7、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8、完整欣赏故事,并能学说故事里简单的句子。

  师: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地听一听故事,想一想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哪一句话?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陈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陈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陈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

  师: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

  师:怎么说悄悄话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悄悄话的样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说悄悄话"的游戏,好吗?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相互送祝福)

  师: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活动延伸:

  师: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1

  活动内容及进程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活动准备

  课件、粽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来看看,故事是关于谁的?(出示幻灯片)

  (幼儿看图说图上都有谁)松鼠、狐狸、小兔子、小鸟、小姑娘,对,还有粽子,必须有粽子。(出示粽子图片)

  2.小结:孩子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的故事》。(出示课题)

  3.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粽子?(师:对,端午节是我们*人吃粽子的日子。)

  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有肉的、蜜枣的等等,不过孩子们,现在的粽子里面会包各种各样的东西,味道也有各种各样对吗?)

  4.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粽子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

  1.分段听故事,观看PPT

  (在树林里,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

  师: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

  师: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

  (于是,老奶奶就来到河边采了青青的叶子——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都想吃粽子、讲故事。)

  师:奶奶是怎么做的呢?奶奶是用什么来包粽子的?

  师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师:粽子做好了,谁过来想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图片)

  3.幼儿说了之后,师小结:小鸟是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鸟叽叽叽讲不出故事。还请谁吃粽子、讲故事?

  小松鼠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是它吱吱吱讲不出故事。还请谁吃粽子、讲故事?

  小猴是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小狐狸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讲不出故事。”还请谁吃粽子、讲故事?

  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师: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怎么办呢?(打问号的图片)

  那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好呢?(对,其实就应该请我们人讲故事,因为我们会说话。)

  4.师:你们会讲故事吗?那你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讨论)如:看电视学来的,听爸爸妈妈讲的等等。师:是的,你要会听还会看才会讲故事

  5.你们想不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如果你们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那就先来吃杨老师的粽子,瞧,我的粽子各种味道。看看你们有没有讲故事的本领?会听、会看。

  6.打开第一个粽子:我们把这里的粽子打开,看看有没有藏着故事。吃吧吃吧,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出现了什么?对,有识字的朋友。(“听话”小熊图片)

  讲故事的本领需要会听话,请听我说:老奶奶为什么会不能讲故事了?(大班孩子,请用完整的话来回答问题。好的,你会把话听清楚。)——请吃粽子。

  好的,接下来请再听话:窗外,滴哩哩的下着小雨。师:请谁说一说我刚才说的一句话,我说了什么?——请吃粽子。

  看来不难,那么我加大难度:*端午节的传说,是关于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叫屈原。(谁听清楚了我这句话,说了什么?)——请吃粽子。屈原的故事听过吧?好的。如果没听过的朋友,回去找大人告诉你。这是我们*有的传说,外国人不明白的。

  7.打开第二个粽子:我们继续打开第二个粽子:吃吧吃吧,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接龙

  8.(孩子们,接龙是什么意思?谁玩过。那我们玩个词语接龙怎么样,我说开心两个字,你把心接下去,心什么?看来难不倒你们,再来点难的,我们玩一句话的接龙怎么样?开始了:我走在马路上。谁来接我走在马路上干什么?)

  8、打开第三个粽子:我们继续打开第三个粽子:吃吧吃吧,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传话(我很开心、你很棒、你能行的、我爱你。)

  9.师:你们真的有本领去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那我们继续往下看谁也去了奶奶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的

  10.观看PPT

  师: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结束语:你们的奶奶会讲故事吗?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

  11.延伸

  师: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去包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干什么?(端午节*俗图片)

  活动反思与意见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如:学**惯的培养。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惯。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并能大胆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激发幼儿对故事热爱的情感,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图片(粽子)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粽子

  师:对,你们吃过粽子吗? 幼:吃过

  师:那什么时候吃粽子呢?(请幼儿回答) 幼:端午节

  师:(出示图片)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我们*人都要吃粽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幼:不知道

  师:出示图片,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会做什么呢?

  幼:挂艾草

  师:出示图片,(总结)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会在家里挂上艾草和菖蒲,有的地方还会挂香袋。今天老师发现粽子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想

  师:故事的名字就叫《粽子里的故事》

  2、.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师:在一个森林里,有一个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见许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许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有一天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了,所以老奶奶就来到了小河边,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用了白白的米,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她每包一个粽子都在里面讲一个故事,她想:谁吃了粽子,谁就可以讲故事。老奶奶包好了粽子,森林里的动物朋友来了,它们想吃粽子讲故事。看谁来了?

  幼:小松鼠和小狐狸

  师:小狐狸和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你们猜它们会讲出故事吗?

  幼:会

  幼:不会

  师:点图片,小松鼠只能吱吱的叫就是讲不出故事。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只能哩哩的叫,也讲不出故事。看,又来了一些小动物,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幼:我想请小猴子吃粽子讲故事

  师:小猴子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讲不出故事

  幼:我想请小白兔吃粽子讲故事

  师:小白兔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一蹦一跳的讲不出故事。孩子们,应该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想一想谁可以说话

  幼:请小朋友来吃粽子讲故事

  师:对,你们会讲故事吗?

  幼:会

  师:你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

  幼:我是听妈妈讲的

  师:哦,你的故事是听来的

  幼:我的故事是看爸爸手机上的

  师:你的故事是看来的

  师:看,小动物们去找小朋友来吃粽子讲故事,它们看见了森林里有一位采蘑菇的小女孩。可是小女孩看见这么多动物吓的拔腿就跑,怎么办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办法,它们把蘑菇排在通往小屋的路上,小女孩采呀采到了小屋前,老奶奶请小女孩进屋吃粽子。小女孩吃了许多粽子,肚子里也有了许多故事,她把这些故事讲给小动物听,大家高兴极了。可是小女孩觉得这还不够,她想讲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听,于是她告别了森林里的奶奶和小动物们,回到了自己的幼儿园去了。孩子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粽子,你们看有几个?

  幼:有三个

  师:我们一起来吃吃看,好吗?

  幼:好

  师:你们想吃哪一个粽子?

  幼:红色的粽子

  师:(点击图片)听话,看看我们小朋友听的本领大不大,刚刚老奶奶用了什么来包粽子?

  幼:用了叶子和米

  师:对,老奶奶用了青青的叶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好继续听我说了什么: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

  幼: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极了

  师:小朋友听话的本领真棒,接下来我们吃蓝色的粽子,接龙;就是我说俩个字,你也说俩个字,我说小熊,你接下来说熊什么?

  幼:熊猫

  师:谁接下去猫什么

  幼:猫咪

  师:咪什么

  幼:**叫

  师:小朋友接得真棒,还有一个粽子,来看看是什么,传话。传话就是说悄悄话,在旁边小朋友的耳朵边说悄悄话,我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玩这个游戏。(老师对旁边孩子说,然后一个传一个,问最后一个小朋友)她说的什么?对,我说的就是这个

  师:孩子们,今天的故事好听吗?

  幼:好听

  师:那我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幼:好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

  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6、松鼠图片——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7、狐狸图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8、继续欣赏故事(接着——只好摇摇头。)小结: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9、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刘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刘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刘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四、延伸——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汇总五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 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2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3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5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范本5份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2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3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4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5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中班语言幼儿园故事教案 (菁华3篇)

中班语言幼儿园故事教案1

  一﹑教学资料:幼儿故事《熊妈妈请客》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故事资料,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性与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三、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师:(小朋友们,这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幼儿:﹙想!﹚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师:﹙小熊说了,这天是熊妈妈的生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一齐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大家说好不好啊?﹚幼儿:﹙好!﹚师:﹙那在去之前,老师来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生日时都是怎样过的呢?﹚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体验,大胆用心的发言。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此刻就让我们快快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吧!﹚

  2.分段播放ppt课件,让幼儿熟悉故事资料,老师提出问题:(都有谁来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了?小熊是怎样明白的?)教师复述谜语让幼儿学念,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人物的顺序把对应的小动物图片粘到黑板上。

  3.继续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诶呀!客人们谁也不做声,谁也不吃,这是怎样回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因为把菜送错了,教师展示错误的'配对关系图。﹙小朋友们真聪明,此刻让我们之后看看小熊是怎样做的。﹚

  4.继续播放课件至结束,师:﹙小朋友们,你们明白客人们都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进行动物与食物的正确配对。

  5.活动延伸:情境表演《熊妈妈请客》师:﹙小朋友们,这天我们参加了熊妈妈的宴会,大家开心吗?﹚幼儿:﹙开心!﹚师:﹙那此刻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我来当熊妈妈,咱们一齐来进行情境表演好吗?﹚教师完整地播放一遍ppt课件,让幼儿观察揣摩人物的动作表情,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中班语言幼儿园故事教案2

  一﹑教学资料:幼儿故事《熊妈妈请客》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资料,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引导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性与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三、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们,这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啊?)幼儿:﹙想!﹚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师:﹙小熊说了,这天是熊妈妈的生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一齐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大家说好不好啊?﹚幼儿:﹙好!﹚师:﹙那在去之前,老师来问问小朋友们你们生日时都是怎样过的呢?﹚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日体验,大胆用心的发言。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此刻就让我们快快去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吧!﹚

  2.分段播放ppt课件,让幼儿熟悉故事资料,老师提出问题:(都有谁来参加熊妈妈的生日聚会了?小熊是怎样明白的?)教师复述谜语让幼儿学念,并引导幼儿按照故事人物的顺序把对应的小动物图片粘到黑板上。

  3.继续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诶呀!客人们谁也不做声,谁也不吃,这是怎样回事呢?﹚引导幼儿说出是因为把菜送错了,教师展示错误的配对关系图。﹙小朋友们真聪明,此刻让我们之后看看小熊是怎样做的。﹚

  4.继续播放课件至结束,师:﹙小朋友们,你们明白客人们都爱吃什么吗?﹚引导幼儿进行动物与食物的正确配对。

  5.活动延伸:情境表演《熊妈妈请客》师:﹙小朋友们,这天我们参加了熊妈妈的宴会,大家开心吗?﹚幼儿:﹙开心!﹚师:﹙那此刻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分别扮演这些小动物,我来当熊妈妈,咱们一齐来进行情境表演好吗?﹚教师完整地播放一遍ppt课件,让幼儿观察揣摩人物的动作表情,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情境表演。

中班语言幼儿园故事教案3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的阅读有两大特点:一是能逐页翻书,并能根据书页前后画面内容建立联系;二是在阅读的同时喜欢倾听,并能将听到的内容与画面对应起来。但是由于中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性思维阶段,在倾听时更多关注的是画面中明显的图案(如主要角色和背景等),对图的.理解与对故事所表达的内在情节的感受与理解还不能同步进行。因此,我们想通过集体性的阅读活动解决这共性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作为阅读材料。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在阅读时抓住故事主要线索的方法,欣赏并喜爱故事中丑小鸭的角色形象;2、让幼儿在倾听故事的同时能按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记忆故事主要内容的有意性。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保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4、对文学作品有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惯。

  活动重点:通过图画,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让幼儿感受丑小鸭的心情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丑小鸭》故事大图书一本、幼儿小图书人手一册、天鹅头饰一个、音乐磁带《天鹅湖》一盘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老师头戴天鹅头饰边舞边来到幼儿的面前,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故事《丑小鸭》。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老师的舞蹈和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对故事充满了遐想和兴趣。

  二、出示大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1、展示大图书第一页:鸭妈妈正在孵小鸭,看着小鸭一个个破壳而出,它可开心了。

  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图中讲了什么意思?

  2、展示大图书第二页:可有一只小鸭过了几天才出壳,模样又丑又土。

  请幼儿说一说小鸭们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的小鸭能和他的哥哥姐姐们相处好吗?

  3、展示大图书第三页:哥哥姐姐都认为丑小鸭太丑不愿意理它。

  请幼儿说一说哥哥姐姐们为什么不喜欢丑小鸭?

  4、展示大图书第四页:农庄里的鸡鸭和哥哥姐姐都欺负丑小鸭。

  请幼儿说一说农庄里的鸡鸭喜欢丑小鸭吗?它受欢迎吗?它高兴吗?那它应该怎么办呢?

  5、展示大图书第五页:丑小鸭在农庄实在呆不下去了,就离开了农庄。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还在农庄吗?它为什么离开农庄?

  6、展示大图书第六页:丑小鸭来到一个沼泽地里住下。有一天,飞来两只大雁,他们正在捉弄丑小鸭,被猎人打了下来。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从图上看它高兴吗?

  7、展示大图书第七页:猎狗抓了一下丑小鸭没抓着,就走开了,丑小鸭认为猎狗都嫌它丑,更伤心了。

  请幼儿说一说猎狗抓到丑小鸭了吗?丑小鸭为什么更伤心了?

  8、展示大图书第八页:天冷了,一个老婆婆收留了丑小鸭,可老婆婆的猫和鸡又成天欺负它。

  请幼儿说一说谁收留了丑小鸭?老婆婆的猫和鸡喜欢它吗?

  9、展示大图书第九页:下大雪的时候丑小鸭被猫和鸡赶了出来,在水里快冻成冰了,幸好一个农夫救了它。

  请幼儿说一说下大雪的时候丑小鸭被谁赶了出来?它冷吗?有没有人救它?谁救了它?

  10、展示大图书第十页:可在农夫家没多久丑小鸭就跑了出来,不久春天到了,它看到几只白天鹅优雅地在水里游着。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一直住在农夫家吗?春天来了,它看到了什么?

  11、展示大图书第十一页:丑小鸭很羡慕它们,当丑小鸭低下头时从水中的倒影发现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请幼儿说一说丑小鸭喜欢白天鹅吗?可当他低下头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什么?它是从那儿发现自己变成天鹅的?

  12、展示大图书第十二页:大天鹅热情的欢迎它的到来,几个孩子发现了,高兴得大叫:"看呀!那只美丽的小天鹅,它是新来的!"请幼儿说一说天鹅欢迎丑小鸭变成的小天鹅吗?人们喜欢它吗?它高兴吗?请小朋友做一个既开心又幸福的表情。

  评析:通过大图书的层层展示,让幼儿边看图片边理解图片内容,同时联想故事的下一环节,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兴趣。让幼儿跟着故事内容的展开,深入理解丑小鸭历经苦难时的伤心,用它的悲惨遭遇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保护弱小的美好情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小天鹅,让幼儿感受丑小鸭的快乐心情。

  三、听故事、看图书

  1、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丑小鸭小图画书,幼儿边看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丑小鸭"的故事。

  2、提问:丑小鸭为什么么被别人叫丑小鸭?开始它生活的快乐吗?后来丑小鸭经历了那些危险?"丑小鸭"有什么梦想?它的梦想实现了吗?如果你看到一只"丑小鸭"会怎样做?

  评析: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倾听*惯。人手一册小图书的使用,使幼儿通过欣赏图书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通过图书上丑小鸭的表情感受丑小鸭的心理变化。同时,提升了幼儿的学*兴趣,让幼儿能够更加关注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月亮下来吧(文学)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

  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 (菁华6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尝试按作品提供的线索,想象和仿编散文诗。

  3.感受云彩变化的奇妙,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好吗?

  1.老师念谜面,引导幼儿猜谜。

  谜面: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什么够不到,因为它在天上。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师一起来看云彩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

  (2)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那个的?(风)

  二、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是关于云彩和风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中的云彩会变成什么?

  (1)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变成很多东西)

  (2)谁来说一说云彩变成了什么?

  (3)云彩很有趣是风吹着它变的,风儿可真能干!让我们来夸夸它们。(风儿、风儿你真能干!)

  2.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会做什么呢?小花猫、小蜻蜓和小花狗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再看一看散文诗。

  3.幼儿观看视频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三、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1.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做什么了呢?

  2.吹呀吹,云彩变成小花猫,小花猫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小花猫的样子。

  3.吹呀吹,云彩变成小蜻蜓,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干什么呀?

  4.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花狗,小花狗在做什么呀?

  请小朋友看着动画跟老师一起完整的朗诵一遍诗文好吗?

  四、组织幼儿展开想象,仿照散文的句式尝试仿编。

  1.老师:*时,你们看到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2.引导幼儿用“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式说出来。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象散文诗里的句子一样,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了……”,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3.小白云变得多有趣呀,你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白云呀?(想)

  4.老师请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的动作,在飘的时候,你们要想好了要变成什么。等我说“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你就马上变。

  5.来咱们先试一遍,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你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小鸭、小兔)

  6.还想玩这个游戏吗?咱们到外面去玩好吗?(结束)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2

  教案目标:

  1、喜欢创编活动,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2、能用自己有的经验进行想象、续编情节。

  3、会用较清楚、连冠的语言讲述、

  教案准备:

  1、丰富有关动物(小兔、小鸭、小鸡、蚂蚁、蝴蝶等)生活*性的知识,对大小关系有一定理解。

  2、一张枫树背景图,各种小动物图片、幼儿人手一片红枫叶。

  教案过程:

  1、激发兴趣。

  欣赏红枫,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引起幼儿大胆的讨论。

  2、欣赏《红枫叶》前半部分。

  提问:谁收到了小兔寄来的红枫叶?它们把红枫叶用来做什么?

  3、续编

  (1)教师引导幼儿续编

  小兔有许多的好朋友,它把装有红枫叶的信还寄给了谁?

  谁收到了小兔寄来的红枫叶,它们把红枫叶用来做什么?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点、生活*性及枫叶与动物相对大小关系上去考虑,去创编。

  (3)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只要符合内容,就应给予肯定和支持。

  (4)请幼儿将续编的用枫叶和中的小动物表现在背景图上。

  4、教师讲述结尾。

  将幼儿创编的内容编入中。(也可引导幼儿编。提问:这些动物收到了小兔的礼物,它们会不会去感谢小兔,怎么去感谢呢?)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3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进行表现。

  2.学*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乌鸦的外形及嗓音特点。

  2.课件、作业纸、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唤起经验。

  提问:图上有什么?狐狸看见了这块肉,想干什么?

  狐狸吃到肉了吗,它是怎么得到肉的呢?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

  3.剖析角色,引导幼儿生动表达、形象表现。

  ⑴ 提问:狐狸先说了什么话?乌鸦理它了吗?为什么不理它?

  小结:乌鸦想,我一张嘴肉就掉了,我才不理你。

  ⑵ 提问:狐狸看乌鸦不理它,又说了什么?它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狐狸怎么说的?表情怎么样?

  小结:乌鸦有点动心了,看了狐狸一眼。

  ⑶ 提问:狐狸一看乌鸦有点动心了,马上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小结:狐狸边说假话边做动作,乌鸦上当了,肉丢了。

  ⑷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表现角色。

  4.激发想象,引导幼儿记录并创造性讲述。

  ⑴ 提问:乌鸦的肉就这样白白的被狐狸骗走了,乌鸦能甘心吗?它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办?

  ⑵ 幼儿记录自己所想的办法。

  ⑶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小结:如果乌鸦像你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把肉要回来。

  5.装订成书,共同分享。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记录的内容装订成书,为书起名,共同欣赏。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一只狐狸来到了树林里,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又肥又大的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摇了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音真好听,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一听,就得意地唱了起来,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就跑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6

  一、 活动目标:

  1、 能围绕故事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 懂得微笑是快乐的传递。

  二、 活动准备:

  1、 故事图片

  2、 一封信

  3、 轻柔的音乐

  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寄给谁的?是谁写的?

  2、我们一起来听听,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读信)

  3、小蜗牛为什么会给我们寄来这样一封信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吧!

  (二)、分段欣赏故事:

  提问:小蜗牛为什么着急?

  小蚂蚁是怎么样夸奖小蜗牛的?

  小蜗牛的微笑真甜啊!甜甜的微笑象什么呢?

  小蜗牛是用什么办法把它的微笑送出去的?

  朋友们看到了小蜗牛的微笑,心情会怎么样?

  小结:微笑真是一样好东西,小蜗牛用自己的微笑给朋友们传递了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故事。

  1、提问:

  小蜗牛为什么会给我们寄来这封信?(小蜗牛想把它的快乐传递给我们)

  当你看到小蜗牛的微笑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小结: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心里快乐,微笑才能把快乐传递给朋友。小蜗牛就用自己的微笑把快乐传递给了我们。

  2、讨论:

  (1)、你什么时候最快乐?(可用故事中的情节提示孩子,如大象帮助朋友盖房子等)

  原来帮助别人不仅能使别人快乐,也会使自己快乐。快乐了,我们就会微笑,就可以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朋友们。

  (2)、你想怎样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微笑呢?

  3、让我们把我们最美丽的微笑送给在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把我们心中的快乐传递给他们!

  附:故事《微笑》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有鼻子长长的大象、爱劳动的小蚂蚁、爱爬树的小猴子……它们都是好朋友,都非常愿意帮助别人。小鸟喜欢为朋友们唱歌,大象能为朋友们盖房子,小兔愿意为朋友送信……只有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一群小蚂蚁抬着西瓜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抬起头向着小蚂蚁们甜甜地微笑。小蚂蚁们也对小蜗牛微笑,并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呀,看到你的微笑,我们真快乐。”

  小蜗牛听了,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把我们快乐传递给他们。”可是小蜗牛又为难了:“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啊想啊,想了一整个晚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封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看到了它的信,我们真快乐!”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包粽子教案 (菁华3篇)

幼儿园大班包粽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xx个生字和xx个偏旁;会写xx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俗、来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3、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xx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xx糯米,中间有一颗xx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幼儿园大班包粽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包粽子》,从而表达对江南的真挚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看、听、唱、动等音乐学*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衬词及二声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长音的认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唱:《包粽子》

  听:《紫竹调》《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动: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播放《紫竹调》背景音乐,学生进入课堂。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著名的《紫竹调》,你知道它是流传于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流传于江南地区。给人轻快、流畅的感觉。

  师:是呀,《紫竹调》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韵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梦,江南就像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柔美的小调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课件)

  师: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导入歌曲

  师:江南不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包粽子。

  师:伴随着初夏的凉风、飘香的粽叶,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会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包粽子的快乐情景。

  三、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包粽子》 (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问题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欢快。

  课件出示问题2:哪句话最能体现民族风味?

  生:最能体现民族风味的是“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跟我的节奏来读一读。

  师简介衬词:“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是衬词,它没有实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地方民族风格。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节日的喜庆场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

  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刚才老师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铁?

  师解释,(课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间奏。

  师:除了加上碰铃,你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学生创编,如加上包粽子的动作,拍手的动作,绕舌的动作……

  师:歌词有哪些还不理解?

  生:汨罗江在哪?

  师: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它的*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提到汨罗江,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课件展示简介屈原和端午节的来历。)

  3、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伴奏,学生轻轻学唱。解决吐字清晰的难点。

  4、分声部学唱

  跟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分声部演唱,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课件出示)师:两个声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现力,谁愿意跟我来唱第二声部?

  让自愿的学生学*第二声部,再分声部合唱二声部的地方。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

  生:最后的音为什么要唱那么长?

  (课件出示)延长音:时值一般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5、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好听了!从大家的歌声中我已经感受到那香喷喷的粽子味了,也许用歌声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江南的喜爱,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们想边唱边表演。

  生:我们想用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师:你打算在哪儿加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你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从你们的创编、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们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学反思: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幼儿园大班包粽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练*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棕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真聆听雨的声音,比较不同雨声的特点,用‘_____的’的表达方式描述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2、主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到来”的各种变化,描绘秋天的故事。

  3、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跟随音乐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2、为散文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季节的雨声录音。

  2、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秋天图景。

  3、秋天的叶子、果实等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并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以闯关游戏的方式完成此次活动。

  动物王国最*要招募一批英勇能干的小动物来保卫他们的森林,报名的小动物要经历听、说、仿、编、演等五关层层选拔,最后挑选最勇敢、最能吃苦、最爱动脑筋的小动物来保护他们共同的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参加啊?

  1、第一关:听雨辨不同(感受雨声)听放音乐,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声,再不同季节的雨声,引导小朋友去感受雨声的变化与不同之处,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点。

  小结:教师要帮助小朋友丰富和补充语言以及纠正不正确用词,启发他们去感受音乐中雨声的细微变化,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第二关: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说

  2.1请小朋友举手发言,说一说‘我’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秋天。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______的”的表达方式叙述。

  2.2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发现的?

  天气、穿的衣服厚薄、树叶的颜色、开的花儿、成熟的果实、粮食等等,春夏秋冬各举一到二个例子。

  2.3秋天的树木和花草有什么变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粮食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5秋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小结:本阶段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感知,又是为学*散文作铺垫,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话将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触散文的语言。

  第三关:学我说话(走*散文)仿

  3.1放配乐散文,跟随音乐一同走进秋天,感受来自散文的美。

  师:散文听完了,小朋友感觉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们共同来学*一下。

  3.2结合画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赏下雨前后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幼儿把雨比作一把钥匙。可对幼儿进行反问,进而帮助他们理解雨的清凉和温柔。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

  师:秋天的雨下过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变化,就好象一把钥匙轻轻地把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2)下雨后的画面:在画面中感受色彩的美。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植物、花卉的色彩变化。

  师:秋天到了,各种植物都有了变化。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水稻成熟变得金黄,各种颜色的菊花都开了,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所以美丽的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呈现果实画面,引导幼儿从气味上说出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师: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果有什么味道?把准备好的水果篮拿到幼儿面前,让他们闻一闻,并用“_____的”说出自己闻到的味道。

  师,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这气味是从哪里来的?

  师: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都发出很多好闻的香味。而且在秋天远远都能闻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4)喇叭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的过冬方法。

  师:画面上的是什么?是谁的喇叭?怎么听听他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教师朗读喇叭的话。

  师: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落叶树的树叶纷纷飘下来,工人叔叔也开始为小树过冬作好准备,冬眠的小动物忙着造房子、储藏食物、挖洞,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显示小动物过冬的画面。

  5)水果和粮食成熟的画面,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教师小结,秋天的雨给大地、小朋友带来的是丰收、快乐的歌。

  3.3有目的的再次欣赏一遍,并学*运用散文诗中的句子来讲述。

  师:这次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把你最喜欢的、写秋天最美的句子记在心里,等会儿告诉大家。

  第四关:视频观赏(进一步倾听、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情境美。)

  4.1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再次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说出散文中的句子。

  4.2认真看视频

  4.3边听边做跟着音乐自由创编动作

  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散文内容进行动作创编,教师适时介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部分创编动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属于最*发展区,但要对接触较少的散文进行动作创编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可采取合作创编与自由创编两种方式。以合作创编为主,鼓励独自创编。一方面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为幼儿在独立创编时积累一定的创编经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是一个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4.4分组表演与展示创编成果,引导小朋友互相学*

  阶段小结:教师对本阶段小朋友的表现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指导和肯定,在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学*阶段,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试误,自身内部的评价系统会给以反馈,小朋友相互之间的评价也会给以反馈,在幼儿的评价系统还未发展完善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太客观,最容易受挫,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观察,适时介入孩子们的活动中,引导和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并通过总结帮助小朋友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第五关:表现散文演

  5.1本阶段是一个融合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儿童运用普通话有感情的跟读散文,体验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情境美,从而喜欢散文,喜欢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和*惯。

  5.2播放音乐视频,有感情的朗诵散文并结合本组小朋友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在愉快的情境中慢慢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联想诗歌的内容自由画画,设置展示栏,让小朋友相互交流与学*。

  2、家园合作,家长在*时要注重帮助孩子收集与丰富该季节的知识。

  活动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特别有韵味的写景美文。我在教学之前便给它定位为重点让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的韵味,感受秋天绚丽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声音,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

  教学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节特点导入,然后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检查预*情况,通过词语分组让学生感受新词的层次,在这里我没有在田字格里给学生范写,这是一个关键的失误,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认读、写字的能力,这一点以后我会多加注意。

  重点讲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_______像______”的句式。在让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能说能写。学*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说说秋天有那些颜色?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在重点字词上,抓住“邮”这个字,用换词的方法,例如换成“带”可不可以,让学生体会“邮”字的好处,并进行交流。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获也有遗憾,教学中,首先是师生都走进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时能较好地落实知识点并拓展,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遗憾,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多变的。当学生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回答问题时,我有一些手忙脚乱,安排欠妥,在某些环节放开了没能即时收回来,造成时间不够,没有时间“回读”感受也说明我的教学不娴熟,没有做到“教育机智”。而且这篇课文应以读为主,但在指导学生朗读上功夫不够,没有让人感觉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层次的进步的朗读,应该让学生也尝试配乐朗读。

  在安排课时上第一课时应该重点强调字词基础,把生字和生词砸实,比如组词,多音字,偏旁等,让学生在预*的同时自己来交流反馈。并且把练*册的练*当堂订正反馈。而我在教学中省略了这些步骤,有失妥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多多注重细节,灵活应变,争取进步。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绘本图片,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体验作品的夸张与趣味。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知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要放松心情正确对待,不要害怕。初步了解乳牙和恒牙。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仔细观察绘本故事,大胆讲述芽芽为了让牙齿掉下来想出的各种办法。

  活动难点:大胆猜测情节发展,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换牙的情况和感受。

  2、《一颗超级顽固的牙》PPT,动画和故事图片。牙齿图片。

  3、《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绘本一手一本。

  4、黑板,勾线笔,心形彩色信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客人老师也来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听故事。欢迎客人老师。客人老师好。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我们先站起来一起来跳个舞吧。《刷牙歌》。请小朋友们坐下来。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刚才歌里唱谁是我们的好朋友呀?牙齿。那代老师问问你们,你们掉过牙齿吗?谁?有什么感觉?代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掉牙的故事。名字叫《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有谁知道顽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举手说。好,我们看完故事就明白什么叫顽固了。

  二、故事。

  有一个叫芽芽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到了换牙的年龄。这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牙齿松动了—————放到啃苹果的地方停住。

  芽芽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吃的?请人来学一学,我们一起学一学。

  结果只听“哎呦”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情?牙松了。

  2、盼掉牙—————放到爸爸说完的地方停住。

  爸爸说了什么,芽芽怎么想的?为什么芽芽希望自己的牙齿快点掉下来?

  3、芽芽的办法————放到5种办法后停下。

  为了掉牙,芽芽用了好多办法,管用吗?她一共用了几种办法?问问客人老师。

  第一种办法———扭。

  谁告诉大家芽芽的第一个办法是什么?故事里怎么演的,胆子大点,希望你又会说又会演。

  这办法管用吗?你看,芽芽怎么样了。

  第二种办法———拴。

  芽芽没有放弃,她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

  结果呢,看,这次乌龟怎么啦?

  第三种办法:蹦。

  芽芽想到的第三种是什么办法?

  为什么只能看到芽芽的脚丫?请人来学一学,怎么蹦的?

  第四种办法:捕。

  管用吗?最后谁被捕蝇草捉住了?苍蝇。

  第五种办法:粘。

  现在时间越来越少了,芽芽只剩下一个主意了。是什么呀?一头粘在。。。。一头粘在。。

  这是芽芽最后一个办法,她成功了吗?

  现在知道什么是顽固了吧。

  4、帮芽芽想办法。、

  芽芽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你能帮芽芽想到什么让牙齿快点掉下来的好办法吗?

  5、特别的喷嚏。

  芽芽的牙齿最后到底掉了没有?掉了。究竟是怎么掉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动画。

  怎么掉的?打喷嚏,怎么打的?请人来学学。请客人老师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啊啊啊啊切。夸张。

  现在芽芽的心情怎么样了?

  三、换牙的感受和牙齿的常识。

  小朋友们,你们掉下来的牙齿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再碰到掉牙你们还会害怕,紧张吗?为什么?

  小结:遇到掉牙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因为这是每个小朋友必须经过的成长过程,掉牙换牙了,应该高兴,说明自己长大了。真的掉牙时要注意,不要让掉的牙齿吞到肚子里,也不要用舌头舔掉牙的地方。故事里掉牙的办法很有趣,但是现实当中我们不要刻意去弄掉快要掉的牙齿,就让它顺其自然的脱落。

  代老师问问小朋友们,我们出生不久长出来的牙齿,就是没有掉和换牙前的牙齿叫什么牙?有人知道吗?乳牙。有多少颗呢?看图。20颗。客人老师,你们的牙小时候都换过没有呀?换过后的牙齿叫什么牙呢?恒牙、有多少颗?请一名客人老师上来,小朋友来数数。28—32颗都对。有4颗智齿有的人没长全。

  我们来看图,清楚一些。一起来数数多少颗。

  当我们换了恒牙后,就要保护好,因为万一恒牙碰掉了,长蛀牙了烂了就再也长不出新牙齿了。我们要坚持每天刷牙。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四、完整欣赏故事动画。

  看绘本,跟着复述故事。

  五、给芽芽写信。画画放刷牙音乐。

  牙仙子太忙了,没有及时回复芽芽写的信。我们帮牙仙子给芽芽写信吧。再帮她想想其他有趣的掉牙办法。

  画完请小朋友们拿着你的信去找客人老师讲讲你帮她想的办法吧。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怎么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其实,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时候,牙齿松动有一定的体会。所以这个故事的选择很贴*他们的生活。很适合大班孩子。面对大班的孩子,要让他们敢说,想说,我采用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猜。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故事———猜故事这样边看边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猜想中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3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内容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杰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主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本民主语言。

  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感情、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优选【五】篇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 1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能够仔细倾听,尝试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难点:能够仔细倾听,尝试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

  材料与准备:

  1物质准备:PPT、粽子糖、魔术盒

  2经验准备:玩过词语接龙和说悄悄话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今天孙老师带来一个魔术盒,猜猜看里面是什么

  师:原来啊是个粽子孙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什么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吃粽子呀?

  小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有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师:小朋友们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个神奇的粽子,粽子里面包着什么馅呢?我们一起来来听听故事吧。

  二、看看、听听、讲讲故事

  (一)听听说说第一部分

  在树林里,有一间小屋,小屋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见过许多事情,所以心里有了许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后,她已经不能大声地讲故事。于是,老奶奶就来到河边采了青青的叶子回到家又把米洗干净,老奶奶用青青的叶子白白的米包粽子,老奶奶心里想(放ppt)

  我可以把故事包进粽子里,让吃到粽子的人都会讲故事。老奶奶到森林里请来很多动物朋友。

  1、师:小朋友们猜猜,都有谁来了呀?

  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

  2、师:小松鼠和小狐狸都吃了粽子,他们能讲出故事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啊小松鼠只会吱吱叫,讲不出故事。小狐狸只会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小狐狸也讲不出故事。

  3、师:我们接着往下看还有谁来了?他们能讲出故事吗?

  小白兔,小猴子,小鸟都来吃粽子。

  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只会蹦蹦蹦,小鸟和小猴子只能“吱吱吱吱”他们都讲不出故事。

  4、师: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小鹦鹉,小朋友。)

  (二)探讨请小姑娘的方法

  1、师:原来小动物们要去请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吃粽子,看看,小姑娘愿意吗?为什么?

  2、师:小动物们因为不会说话,只能追着小姑娘,吓得小姑娘逃跑了。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帮小动物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姑娘去老奶奶家里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十分聪明的办法)

  小结:原来呀小动物们把蘑菇放在去老奶奶家的路上

  小姑娘采着,采着她来到了森林小屋前。老奶奶在门口笑眯眯地朝她招手,好像在说“来吧来吧,请你吃粽子。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老奶奶想: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心里有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3、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出故事吗,我们继续看看下面的故事。

  (三)结束故事

  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

  小动物们个个听得着了迷。

  小姑娘觉得这还不够,她要把一肚子故事带到幼儿园,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于是,小姑娘告别了大家,她拎了满满一篮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

  三、做游戏,吃粽子

  师:老奶奶最后有没有找到吃了粽子讲故事的朋友啊?(有,小姑娘)

  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四、延伸活动

  孙老师呀变了个魔法把老奶奶神奇的粽子变成了神奇的粽子糖,吃了这个神奇的粽子糖你就会讲神奇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粽子里的故事》,等到我们放学了把这颗神奇的糖带回家,也把这个神奇的故事带回家好不好?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PPT,欣赏故事)

  1、 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倾听故事结尾)

  三、 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一,游戏:听话。

  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2、 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游戏:悄悄话。

  要求:老师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故事中的话让幼儿传话。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惯。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幼儿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如:学**惯的培养。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惯。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粽子里的故事》语言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