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6 00:00:00 教案,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不认识天*的学生认识天*,了解天*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题

  3×2/5 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教材10-11页练*一。

  板书设计: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

  做课本8页试一试,

  1/4×2/3;

  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1/2×1/2=1/4;

  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菁华3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的*、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歌曲《*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演唱歌曲,《*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复*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3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复*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菁华3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1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的*、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歌曲《*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演唱歌曲,《*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复*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

  四、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1) 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

  (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

  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 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 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 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3

  生:背古诗。

  师:现在老师说一个词,看看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词背出一首古诗。

  师:这个词是“梅花”。

  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诗就叫做《梅花》。

  师:你反应真快,大家肯定也学过这首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背一下。

  全班齐背《梅花》。

  师:谁能来介绍一下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及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介绍古诗。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具有现代感的豫剧《唱大戏》。

  三、聆听歌曲

  1、生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2、生复听:用拍手和捻指为歌曲伴奏。

  3、生再听: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四、学唱歌曲

  1、听唱法教学,生反复听歌曲,小声学唱歌曲。

  2、生随琴慢唱。

  3、师指导、纠正:提示学生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生完整演唱歌曲部分。

  5、设计念白的节奏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歌曲的上面还有两句念白,谁能给大家念一下?

  生:按照原节奏念。

  师:同样的念白,你还能用其它的节奏念出来吗?(师举例说明)

  找一、两名学生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念白。

  小组讨论、汇报(用拍手的方式念出)。

  6、生使用不同的念白完整演唱歌曲。

  7、师生评价,评选出最佳念白设计小组。

  五、小结

  生谈谈本课的收获。

  生听《唱大戏》歌曲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课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念白设计的部分。我没有让学生按照原节奏念,而是将如何念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个别同学设计好以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的方式,使学*的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让他们采用了拍手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意识,又能使歌曲具有童趣,很受学生的喜爱。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他们爱学*,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中的作用,学*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作中学*运用。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二)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以下是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作中学*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培养良好的语言*惯。

  (四)*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作,不是创作。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作的渴望。

  2.加强*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作是学*、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

  本册综合性学*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

  综合性学*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课文的*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

  (一)学*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茬”等三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⑶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最后通过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使学生感悟珍惜时间的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2.难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珍惜时间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齐读)

  2.教师质疑:体们知道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宝贵,但时间与金子的宝贵并不相同,人们可以用时间去赚得宝贵的金子,却无法用金子买回过去的时间。)

  3.教师导人:在这个比喻中,我们深深了解了时间的宝贵性,时间一去不复返,最值得珍惜,那我们便不应该浪费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教师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圈出本课的生字,并掌握它们。

  ⑵按照“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佩佳如何度过天”、“佩佳知道人们在他失去的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⑶读课文,体会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在课文语句的旁边。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茬、砖”的的读音。

  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反馈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1):讲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

  第二段(2~4):讲佩佳浪费了一天的时间,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

  第三段(5~13):讲妈妈领佩佳去观看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佩佳这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

  三、学*课文第一、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指名反馈。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

  教师质疑:对于十岁的佩佳而言,这两项任务有难度吗?(这两项任务并不困难,只要他抓紧时间就能完成任务。)那么佩佳是怎么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妈妈走后,佩佳又睡了一会儿;佩佳坐在桑树息;跑到果园里,吃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

  (3)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当他再次用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儿。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阴如盖的桑树下,心想:“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3.教师:佩佳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既没有种下一棵树,也没有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就这样他失去了一天。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师:说说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样?(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放假的时候,天天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父母交代的事情没有及时完成,被父母批评……)

  5.教师:你们真诚实;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看来,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学*第三部分内容

  1.教师导读:那么,当佩佳的妈妈回来后,知道他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会用什么办法教育他呢?

  2.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思考:佩佳的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馈。

  (妈妈把佩佳带到刚犁过的田地上、用砖砌成的墙跟前、面包房、鹫书馆,让他看看人们在一天里劳动的成果。)

  4.教师:人们在佩佳失去的一天里,做了这么多的事,他们的时间没有浪费。他们在这天里过得很充实。

  5.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当时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

  6.指名反馈。

  ⑴因为佩佳什么事也没做,没有完成母亲清晨布置的任务,所以感到羞愧,怕母亲责备,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⑵当他看到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时,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意识到自己游荡成性,不好劳动,他在浪费时间,他很后悔。

  ⑶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羞愧、后悔的情感)

  7.教师引读: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那么,你们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吗?说说你对“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无法用任何东西交换来的。你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一分一秒地从你身边溜走,叫你无可奈何,一事无成,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重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时间就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一个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不能总是无所事事、不在乎身边悄悄溜走的时间而虚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时间是那么的珍贵,我们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们就一起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看看人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2.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3.教师:你们搜集得很好,你们及时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已经珍惜了这一天的时间。

  六、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

  2.教师总结: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说得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我们一起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布置作业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2.看拼音,写词语。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3.把句子写具体。

  ⑴妈妈批评了佩佳。

  ⑵公园里鲜花盛开。

  ⑶湖面飘着落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 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 例1 — 例4以及练*一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学*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面还是低于海*面。

  四、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五、全课小结:(略)

  (2)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p.10~11

  教学目标:

  1、复*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1、*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12 — 14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15 — 18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 — 21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26 — 2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剪拼、*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

  (1)*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p.12~1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剪刀、例题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拿出图1,问: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复杂),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复杂 转化成 简单(正方形)

  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么?

  (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

  (复*: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复*长方形面积=长×宽)

  小结: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拿图3:这是一个*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高)

  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观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你有几种剪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

  *行四边形面积呢?为什么也是7×4=28*方厘米呢?

  发现:*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可以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8页例4及“做一做”、第29页例5及“做一做”,练*七1——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小故事,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新课

  (一)故事激趣,铺垫新知

  小故事:猴王分桃。

  花果山上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他对一只小猴说:“给你6个桃,*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点!”猴王听了又说:“那就给你60个桃,*均分给30只小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00个桃,*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分桃子去了。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同学们快点算一算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在这个故事中隐藏着一个数学知识,谁知道?

  (2)背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7.53÷0.3=( )÷3;

  (2)300.3÷1.43=( )÷143。

  二、教学新知,探究算法

  (一)激情引入,探究新知

  1、请大家把书打到28页认真阅读例4的情景图,弄清题意。

  2、图中的奶奶在干什么?

  3、说说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列式。(7.65里面有多少个0.85)7.65÷0.85

  看看这个算式和前面学*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除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的问题真好。

  4、探究计算方法。

  (1)下面同学们在小组里看能不能用以前的知识解答7.65÷0.85=?看那组的方法多,那组的方法最简单?有没有信心?

  5、汇报:那个小组先来说说?

  (1)利用商不变性质给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765÷85=9(个)

  (2)换单位,0.85米=85厘米,7.65米=765厘米765÷85=9(个)

  回顾一下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把7.65÷0.85转化成了765÷85,都是将除数转化成了整数。

  师:对,其实,我们这里应用了一种转化方法,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好好学*和运用。

  (3)用竖式算。(指名板书)

  6、讨论竖式的书写形式。

  (1)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逐步检查竖式计算过程。

  (2)做这道题时首先想到将谁转化成整数,(除数)

  所以小数点的移动由那个数来确定?(除数)

  (3)口述答语,同学们也是这么做的吗?真聪明!

  7、比较三种方法,那种简单。

  (二)尝试练*,总结算法

  1、第28页的“做一做”,第4小题是第29页的例5

  (1)按要求完成各题。

  (2)想一想,怎样验算上面各题?(验算第一小题)

  (3)计算12.6÷0.28(当被除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

  2、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1)学生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完成29页的填空。

  小结:“一看、二移、三计算”。(出示方法齐读,并记忆。)

  (同学们课前你们提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达标测评)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生2:我知道了在遇到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了。

  生3:我还认识到了学*数学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还有什么疑问?

  这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还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0“整理与复*”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值。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小数。

  1、复*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个

  (进率都是10)

  2、做P110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

  3、做P110第2题。(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提示:思考过程:

  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是几个十分之一,也就是零点几;1和2之间的小数表示是1和几个十分之一的和,也就是一点几。

  4、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口答。

  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①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

  ②同时要在改写后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③当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要在整数部分写“0”。

  ④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提问:怎样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指名口答。

  ①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③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2)做P110第3题。

  学生独立填一填,读一读。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本十份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A、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B、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C、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诵读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五、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正红旗下》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本课新词,读准字音“鲍、仲”,理解“形影不离、真心待友、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成语和名言。

  2.学*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学*,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学*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伟大的友谊,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认识一对朋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生字鲍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朋友)

  3、文中鲍叔牙的朋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认识了这一对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谁能说一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交流句子,说说理由。※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为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诉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第二件事情

  1、小组学*,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注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致。

  2、反馈※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四、研读第三件事情

  1、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

  2、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有的说()

  3、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你留下吧。”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他会如何想?鲍叔牙()

  5、师:于是就在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朋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然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

  6、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辅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五、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亲密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一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板书设计:

  鲍叔牙真心待友

  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管仲)

  出资助友

  以身护友

  辞官为友

  作业设计:

  1、听写27课9个词语,家长听写并签字。

  2、完成27课上海作业。

  3、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

  4、预*28课(听录音,熟读课文,解决不懂的字和词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3

  【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教学重点】按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片段。

  【教学难点】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教学准备】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红笔和原稿纸。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写一篇100—200字的事情片段,有意识地详写事情的关键部分,并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

  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片断练*评价表

  作者*作题目年月日

  评价项目

  分值

  (100分)

  自评

  组内同学评

  教师评

  总*均分

  (100分)

  1、拟题贴切,有创意

  10

  2、有条理地将事情写完整,能有意识地详写要点。

  40

  3、善于联想,并能用一两句关键词句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30

  4、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0

  5、书写规范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一句话点评(作者本人、同学、老师均可在此留言)

  请学生取出综合评价表,参照综合评价表点评学生作品:

  1、学生小组互评(5分钟)

  2、代表上台评:(10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个合作小组的`几篇代表作,师生合作点评。主要就表中的评价项目的第2、3两点来点评。可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评,学生评完后老师点评。

  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下周的第一期《五三之声》班刊“经典片段”一栏中。

  2、点评教师作品:(3分钟)

  呈现教师的随堂作品,并按例请两三位学生点评。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生活往往用“启示”的方式给我们以馈赠。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也因此不断地成长。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并完成这篇*作,写出得意之作,向班报编辑部投稿。

  作业:课后继续修改并完成整篇*作,明天交。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4

  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书的神奇以及书带给人类无穷的魅力、

  2、能仿照诗歌的前两段续写一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了解书的神奇魅力,谈谈书带给自己的好处、

  3、能仿照前两段再写一节,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文题目

  1、诗句接龙:(与书有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书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是我们的好朋友、美国作家狄金森就写了一首赞美书的诗歌。介绍作者,更让老师感动的狄金森老师的那几句话:“将生命的热情注入写作风格……让多年的热情溶入一个词汇中,把半辈子的生活积蓄写在一个句子里。”所以理解此诗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生活的积蓄来理解这首神奇的诗。

  二、出示本节教学目标

  1、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诗的意境,理解书的神奇。

  (2)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3)仿照前两小节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2、生齐读学*目标

  三、检查自学

  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浩瀚、坐骑、领略、真谛、一贫如洗、遨游、步履、质朴无华

  2、朗读课文,要正确,读流利。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学提示:

  ⑴认真默读课文,用“——”画出体现书“神奇”的词句。

  ⑵联系自己*时的读书体验批注感受。

  ⑶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合作学*

  出示合作学*:每组选其中一个方面合作交流: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理解时可以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可以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来理解。

  3、生汇报

  A第一小节突出开阔眼界。提示:你读过什么书?知道了什么?

  师:回想我们三年级学过一首诗:《小小的书橱》(出示诗),读诗。

  师:读童话书让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而科幻探险的书又把我们带到了神秘莫测的山野从林,读历史故事让我熟悉了(廉颇、蔺相如、关羽、张飞),而人物传记又我们进入了冰心、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书带我们上天入地,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它的世界是如此的博大,所以我们要说书是——神奇的。

  生有感情朗读。

  B第二节:重点突出从书中学到的人生真理。你读了什么书?学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说一句从书中学到的名言吗?

  师:书中蕴含的哲理是如此精深,所以我们说书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读。

  C第三节:生谈自己的理解。读感情朗读。

  师:在书面前人人*等,所以说书是——神奇的。

  D第四小节:“美丽”:联系学过的课文或故事谈。你读过什么书或学过什么课文?感受到了什么美?“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都包含什么美?(***、心灵美、语言美、真诚美、勇敢、乐于助人、坚强、有礼貌等)

  师: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人的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鄙的人变得文雅,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师:书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美丽,所以说书是神奇的。有感情朗读诗句

  五、小结整合:对照板书:书是神奇的,它博大、精深、在书面前人人*等、美化人类的心灵。面对如此神奇的书,你最想说什么?

  师:让我们把对书的热爱和赞美也用文字表达出来吧。出示仿写要求。

  六、仿写。

  1、在写诗之前,先自己看诗的前两节,你发现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1)对比: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

  (2)比喻:把书比作什么?还可以比作什么?——花朵、钥匙、大门、翅膀、轻风等。

  (3)开头用“没有……”“也没有……”

  2、生仿写。

  3、开火画,一个接一个读自己的诗。

  七、熟读成诵

  1、做完了诗,先把书上这首美丽的小诗记在你的脑海中吧。同桌两个互相比赛,看谁先背过。

  2、检查。

  八、拓展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九、推荐阅读:

  1、《囊萤映雪的故事》

  2、《鲁迅爱书的故事》

  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读一读,并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茬”等三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⑶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最后通过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使学生感悟珍惜时间的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2.难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珍惜时间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齐读)

  2.教师质疑:体们知道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宝贵,但时间与金子的宝贵并不相同,人们可以用时间去赚得宝贵的金子,却无法用金子买回过去的时间。)

  3.教师导人:在这个比喻中,我们深深了解了时间的宝贵性,时间一去不复返,最值得珍惜,那我们便不应该浪费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教师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圈出本课的生字,并掌握它们。

  ⑵按照“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佩佳如何度过天”、“佩佳知道人们在他失去的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⑶读课文,体会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在课文语句的旁边。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茬、砖”的的读音。

  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反馈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1):讲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

  第二段(2~4):讲佩佳浪费了一天的时间,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

  第三段(5~13):讲妈妈领佩佳去观看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佩佳这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

  三、学*课文第一、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指名反馈。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

  教师质疑:对于十岁的佩佳而言,这两项任务有难度吗?(这两项任务并不困难,只要他抓紧时间就能完成任务。)那么佩佳是怎么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妈妈走后,佩佳又睡了一会儿;佩佳坐在桑树息;跑到果园里,吃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

  (3)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当他再次用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儿。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阴如盖的桑树下,心想:“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3.教师:佩佳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既没有种下一棵树,也没有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就这样他失去了一天。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师:说说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样?(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放假的时候,天天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父母交代的事情没有及时完成,被父母批评……)

  5.教师:你们真诚实;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看来,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学*第三部分内容

  1.教师导读:那么,当佩佳的妈妈回来后,知道他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会用什么办法教育他呢?

  2.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思考:佩佳的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馈。

  (妈妈把佩佳带到刚犁过的田地上、用砖砌成的墙跟前、面包房、鹫书馆,让他看看人们在一天里劳动的成果。)

  4.教师:人们在佩佳失去的一天里,做了这么多的事,他们的时间没有浪费。他们在这天里过得很充实。

  5.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当时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

  6.指名反馈。

  ⑴因为佩佳什么事也没做,没有完成母亲清晨布置的任务,所以感到羞愧,怕母亲责备,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⑵当他看到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时,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意识到自己游荡成性,不好劳动,他在浪费时间,他很后悔。

  ⑶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羞愧、后悔的情感)

  7.教师引读: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那么,你们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吗?说说你对“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无法用任何东西交换来的。你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一分一秒地从你身边溜走,叫你无可奈何,一事无成,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重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时间就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一个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不能总是无所事事、不在乎身边悄悄溜走的时间而虚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时间是那么的珍贵,我们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们就一起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看看人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2.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3.教师:你们搜集得很好,你们及时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已经珍惜了这一天的时间。

  六、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

  2.教师总结: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说得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我们一起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布置作业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2.看拼音,写词语。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3.把句子写具体。

  ⑴妈妈批评了佩佳。

  ⑵公园里鲜花盛开。

  ⑶湖面飘着落叶。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7

  1.《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2.陶校长的演讲

  一、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二、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通过探究性学*,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

  (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演讲

  (一)学*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

  (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演讲

  (1)各自练*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

  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

  (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

  (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二)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第四、第五自然段,练*演讲。

  板书:

  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生命之本

  四问学问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也是学*

  道德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课文4、5两段

  1、学*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

  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

  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9

  设计理念: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的调整)

  3.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抵挡计策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0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