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5 00:00:00 教案,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

  1.完成教科书P11练*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练*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2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面图形,但对*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的学生在小组学*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

  1.完成教科书P11练*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

  1.完成P11页练*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练*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复*20以内不退位减法,进行口算及列式计算。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复*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谁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3=13 13+2=15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五块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图3。

  师:“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头表示加上,现在箭头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师:怎样计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出示图4。

  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集体反馈。

  1、现在拿走了2块,剩下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

  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4、观察比较。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①小组合作交流②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找出今天的算式,在计算时都是先进行个位的计算然后在加。

  5、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一共有14条金鱼,黑金鱼有3条,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

  怎样列式?14-3=11(条)

  你是怎样算的。交流算法。

  6、小结。

  我们通过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蓝灵鼠”解决了搭积木问题,算出了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你们真聪明。

  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一组的算式,想想它们的联系。

  (因为16可以分成10和6,从16里去掉6就剩下10,去掉了10就剩下了6,所以16-6=10,16-10=6。)

  (2)出示:l7-3=19-5=

  师:说说你怎样算的?

  1:17—3,我是这样算的,17可以分成10和7,7先减3等于4,再加上10就等于14。

  生2:19—5我也是先用9减去5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

  (3)找规律。

  师:比较17—3=和19— 5=这两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多2,减数也多2,而差不变。现在阶段不能要求

  学生表述清楚,教师只要他们能体会到算式中各个数的变化即可。)

  四、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投影出示练一练第2题。照小猪的样子说算式。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所说的三个算式,弄清图意。

  (2)请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组长记录。

  (3)小组交流反馈。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也可以请做错的同学再来说说怎么算。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板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你还有什么想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优选【五】份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导入

  复*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兴趣:练*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复*20以内不退位减法,进行口算及列式计算。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复*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谁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3=13 13+2=15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五块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图3。

  师:“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头表示加上,现在箭头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师:怎样计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出示图4。

  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集体反馈。

  1、现在拿走了2块,剩下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

  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4、观察比较。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①小组合作交流②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找出今天的算式,在计算时都是先进行个位的计算然后在加。

  5、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一共有14条金鱼,黑金鱼有3条,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

  怎样列式?14-3=11(条)

  你是怎样算的。交流算法。

  6、小结。

  我们通过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蓝灵鼠”解决了搭积木问题,算出了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你们真聪明。

  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一组的算式,想想它们的联系。

  (因为16可以分成10和6,从16里去掉6就剩下10,去掉了10就剩下了6,所以16-6=10,16-10=6。)

  (2)出示:l7-3=19-5=

  师:说说你怎样算的?

  1:17―3,我是这样算的,17可以分成10和7,7先减3等于4,再加上10就等于14。

  生2:19―5我也是先用9减去5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

  (3)找规律。

  师:比较17―3=和19― 5=这两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多2,减数也多2,而差不变。现在阶段不能要求

  学生表述清楚,教师只要他们能体会到算式中各个数的变化即可。)

  四、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投影出示练一练第2题。照小猪的样子说算式。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所说的三个算式,弄清图意。

  (2)请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组长记录。

  (3)小组交流反馈。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也可以请做错的同学再来说说怎么算。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板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你还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及练*五1――3题。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

  板书:和复*

  二、自主学*,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学生排法中:①排成两行的:;②差相等的;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

  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13-()=613-()=11-214-()=()-()13-()〈616-()〈7

  四、:

  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复*,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课堂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练*五1――3题。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用数学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用数学)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2:3+3=6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7-2=52+5=7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

  5-2=

  10+7=

  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

  13+4=

  13+6=

  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2题)

  12+5=

  8+11=

  16+2=

  17-4=

  7+10=

  13+6=

  16-5=

  20-10=

  3、看图填算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1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的*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课例类别:

  部分探究

  学*课目:

  数学

  学*年段:

  小学一年级

  学*时间: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实施方案

  ·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的,**的面,也叫*面,他们就叫*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面图形,板书:*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

  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

  师:**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课堂上将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效果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3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惯——有序化.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六、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

  教材从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惯——有序化.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六、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

  教材从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

  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活跃气氛,提高练*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

  (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排排座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

  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

  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四、拓展练*(出示课件)

  1.辨左右,答问题

  3,9,7,6,4,2,10,8,9,11,0,5,1,数字6左边最小的是XXXX,右边的是XXXX数字0左边最小的是XXXX,右边的是XXXX将这4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2.(出示课件图片)

  小灰兔出去玩,看见小白兔从()边走来。小白兔的()手拿着花,()手拿着气球。小马从小灰兔的()边走来,正在和它()边的蝴蝶游戏。

  3.想办法使左、右两边的柠檬同样多。

  左边有XXX只柠檬,右边有XXX只柠檬。如果从XXX边拿走XXX只柠檬,就和XXX边同样多。或在XXX边添上XXX只柠檬,也和XXX边同样多。还可以从XXX边拿XXX只柠檬放在XXX边,两边也是一样多。

  动脑筋:(出示课件)

  1.小丁丁整理铅笔盒时把铅笔放在尺的左边,橡皮放在尺的右边,那么铅笔在橡皮的()边。

  2.看电影时,小红坐在小兰的右边,小兰坐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华坐在小红的()边第()个位子。

  五、总结

  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XX在左面,XX在右面,XX在前面,XX在后面。”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XX,应该怎么走???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②学生讨论、猜测。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设计路径: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XX在校门口,XX在教室前,XX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2.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特别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辨别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朋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朋友,来玩个游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样呢?(转过来) (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认识

  1.看看讲讲 (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 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 下面啊,小朋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边是 ,我右边是 ---

  师: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 )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 )

  3.我们敬礼用右手 --(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 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 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朋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 如果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朋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时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刚才我们在街上看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了什么?(左与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 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 )位数,100是( )位数,82是( )位数。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2在( )位上,表示( )个( )。

  (3)、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99里有( )个十和( )个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 )、37 69、70、( )、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计数、计算和ht的学*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的好*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教师板书:高矮

  【设计意图:创设此情境是通过学生观察引出“高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练*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练*一第7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的欲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设计“作业评比”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通过问题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合作学*,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

  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师:有两个小朋友,小红和小明,他们很喜欢看书,*时买了很多本连环画,我想我们同学也很喜欢看连环画,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红说的话?小明的话谁来读?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集体订正。

  【对比练*,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设计“作业评比”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通过问题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合作学*,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

  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师:有两个小朋友,小红和小明,他们很喜欢看书,*时买了很多本连环画,我想我们同学也很喜欢看连环画,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红说的话?小明的话谁来读?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集体订正。

  【对比练*,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是学生学*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减法的基础,在学*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2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题,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进位加法做些准备。

  2.教材分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课的后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学*目标

  1.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2.会说出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演示,会说出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教学摆小棒,提问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教师的讲解,检测目标2的达成。

  3.课件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能正确口头说出加减法算式,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导入一、复*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6-6 4-4 3+6

  7+3 6+4 8+2 0+5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和4组成的数是( )。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环节二

  教学新知1、教学例5。

  (1)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2)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3)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13-3= 13-10=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例6。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环节三

  巩固练*1、做课本8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

  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

  2、看卡片,读算式。

  10+5= 14-4= 10+2= 8+10= 19-10= 17-7=

  15-2= 14-3= 6+10= 5+10= 13+1= 9+10=

  通过练*,加强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计算。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0 + 3 = 13 13 - 3 = 10

  3 + 10 = 13 13 - 10 = 3

  11 + 2 = 13 13 - 2 = 11

  2 + 11 = 13 13 - 11 = 2

  . . . . . .

  . . . . . .

  . . . . . .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减法教学设计3

  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目标

  通过复*,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

  练*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一个女生的话,可**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表现有什么想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

  (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

  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这一方面复*了10以内各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师:刚才,“数字娃娃”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其他同学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排一排。

  (一生上台摆卡片,并说出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他同学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摆数字卡片。)

  师: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一生上台摆卡片,说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排队是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利用它的.直观有序性引导学生对0~10各数进行排队,使学生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这11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师:(出示小黑板)老师这儿有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到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一生上台演示)

  [以帮助小动物找家的童话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小学数学教案《1.6.17 数学乐园》。]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让四生分别在四块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路线,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出小兔回家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条不同的路线,但你们是想到哪儿,走到哪儿。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规律呢?请你们观察数字表,想一想从1走到2有几种走法?(2种)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从右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3种)……如果你们按一定的顺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条路线。请你们在课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吗?(有)

  [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放鼓点音乐)

  师:我出3。 生:我出5。

  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同学互对组成9。)

  [对口令游戏方便、快捷、效率高。用这种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台唱戏”,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显得更加和谐、融洽。]

  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请你们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信封反面有一个数字,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放轻音乐,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同学表扬自己。)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活动(四):起立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其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

  (点学生按规则向篮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并贴在黑板上,之后请其他同学当“小记者”,报导几位同学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同学们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投掷游戏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尽管投掷者寥寥无几,但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每个人都是评判员。就在这看似纯游戏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投进(或未投进)球的个数,并将这些数目用小圆片贴出来进行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了解直观比较两个数多少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专家评析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游戏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杨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宫游戏时,教师创设了给“数字娃娃”排队的游戏,设计了帮小白兔找家的童话情境;又如,做“对口令”游戏时,设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充分体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一年级儿童刚步入校门不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惯,学*的专注性、持久性也较差,怎样使儿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旺盛的学*情感呢?这一直是低年级教师在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杨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激奋的教学活动环境,教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喜欢和兴趣。

  (2)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材安排的5个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就看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杨老师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地安排了5个活动,使学生不感到疲乏,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活动课,教师注意公*地面向每个学生,提问、交流、奖“数字星”等活动教师都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有机会参与,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

  3、在经历整理复*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的兴趣。】

  二、复*:

  (一)图形、位置的复*

  1、复*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

  1、复*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乐园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1厘米长的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打手势告诉老师。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这枝粉笔的长度?投影显示学生测量过程,谁来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 提问学生不愿意测量的理由。 学生说明理由:教室太长,小棒太短,测量起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教师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明确图意。提出问题: 1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米” 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米” 出示米尺,介绍: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你们伸开双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1)比一比 请同学们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 学生比划并说一说。师小结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 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有多高。 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会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实地测量。

  (3)估一估 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 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对于估测较好的同学应给予肯定或表扬。

  (4)量一量 学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看看它们到底是多长?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宽。.....

  2、认识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 (大屏幕显示米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 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数,共数了100格才数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提问: 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写成1 = 100 c。我们把它齐读一遍。

  (板书1米 = 100厘米或1 = 100 c)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下面是小明在学*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师生共同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做出评价并改正。 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脸后我用60米长的毛巾擦脸。第一节上课我用长约17米的铅笔写了一篇田字格。第二节课下课是升旗仪式,在全校同学的注目下,**升上了高约8厘米的旗杆。

  三、练一练

  1、大屏幕显示教材第16页“试一试”图。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题,门高约2什么?你选什么做单位?

  生:我选米(),若是2厘米(c)就连我的一个手都塞不进去呢!

  师:是啊!说得真好!下面看第二个题,黄瓜长约20什么?

  生:黄瓜长约20厘米。

  师:如果黄瓜长约20米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剩下的小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评定。

  2、这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得对?)

  刚才我们对自己的课桌已经测量过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自己在测量课桌之前所做的估计与所测量的结果,然后再对书上各个小朋友的估计做出判断吧。

  (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师生交流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3、说一说

  回到主题图,学生说一说1米有多长,判断小动物的身高并说一说谁应该买票。

  四、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二、探索新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三、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的*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图: 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

  问:小朋友,你们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全班交流 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算出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主动探究,用(小棒,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板书:13-1-1-1-1-1-1-1-1-1=

  方法2:先以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板书:10-9=1 1+3=4

  方法3:先减3,再减6,得出4。

  板书:13-3-6=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介绍给同桌小朋友们听。

  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练*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小蚂蚁推木块)。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2-9= 10-9= 14-9= 18-9= 11-9=

  19-9= 16-9= 13-9= 17-9= 15-9=

  5、出示算式: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计算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10-9=1 1+3=4

  方法三: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四: 9加(4)等于1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不同形状的*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面图形来复*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面图形,为复*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梳理

  1.复*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粉色

  5张 3张 6张 2张 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信息窗1——我们的鞋码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

  前不久,歌舞团举行了一次艺术体操表演。大家看屏幕,这是同学们在比赛前做准备的两个镜头。你们看,他们穿的靴子漂亮吗?

  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然后,老师根据他们所调查的结果,才买到了这么合适的靴子。

  二新授

  假设咱们班也举行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吗?

  1.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些什么呢?

  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呢?能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2.那怎么来记录呢?小组同学赶紧商量商量,选一种你们组认为又快又准的方法。

  现在咱们就找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余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记录。

  3.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的,你看,“正”字正好是5笔,画完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人。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老师这种方法不但记录简单,最后数的时候还可以5个5个地数,你瞧,(手指着“正”字开始数),5个、10个、15个,是不是比1个个地数要快呢?

  那以后你们在统计的时候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4.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大家看,这就是统计图。你知道用统计图是怎么来统计吗?

  用涂小格的方法来统计。现在咱们就根据刚才的记录把统计图和统计表舔好。

  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统计图,咱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三总结

  第二课时

  1.自主练*1

  (1)学生自己讲讲题目的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练*2

  (1)利用学具盒里的小方块,试一试你能摞多少块?摞5次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2)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计数、计算和ht的学*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的好*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教师板书:高矮

  【设计意图:创设此情境是通过学生观察引出“高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练*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练*一第7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的欲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合集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 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目的:

  1、 复*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2、 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3、 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重点:

  1、 通过复*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及正确率。

  2、 会独立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独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书p8)

  教学目的:通过复*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及速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一天,希望小学二年段的全体同学要去参观博物馆。他们在操场上排好队,准备出发了。(出示主题图---四个班的人数)

  1、 让学生说说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什么?

  2、 (出示汽车),学校为同学准备了两辆车,每辆车准乘70人。(帮助学生理解“准乘”的意思)可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才合适。你能帮他们出个主意吗?(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二、复*

  1、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

  第一种方案:二(1)和二(2):36+30=

  二(3)和二(4):35+34=

  第二种方案:二(1)和二(4):36+34=

  二(2)和二(3):30+35=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能让二(1)和二(3)合乘一辆,二(2)和二(4)合乘一辆?

  2、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算出这四个算式的得数。

  3、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4、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5、教师小结。

  三、练*

  1、学生独立完成书p13:1、3

  2、书p14:6要求学生先判断是否正确,说说你的依据,最后进行改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本p13:4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种方案:

  二(1)和二(2): 二(3)和二(4):

  36+30= 35+34=

  第二种方案:

  二(1)和二(4): 二(2)和二(3):

  36+34= 30+35=

  教学追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书p14-15

  教学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计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书p14:5

  然后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揭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继续“复*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自己看题(书p14:7)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再进行讲评。

  3、采用游戏的形式完成书p15:8

  注意本题中有2个蘑菇是不等于那四个得数的。从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同样做事也应如此。

  二、复*应用题

  1、书p15:9,让学生独立列式进行解答,

  2、书p15:10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

  (3) 问: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买几样玩具不限制,可以是1样、2样或3样,只要总数不超过50元就可以了)

  (4) 问:如果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应买哪两样玩具?

  三、全课总结

  教学追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两位数减两位数(书p16)

  教学目的: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2、出示主题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 3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

  90-70=80-40=70+5=

  34+4=5+32=

  4+()=6660+()=68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35-20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1.直接数数方法:35-2往前数2个,就是33;35-20是10个10个地数,往前数2个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束缚学生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选择性进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学*,通过学生汇报不同方法,进行互相学*,交流,相互补充,既尊重学生个性的展示,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则利用课件将直观地操作图口算过程对应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1.比较“35-2”和“35-20”计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再结合学具,课件辅助,回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再将两个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区分,在对比中感知算法和对算理的明确认识。】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65-4=

  78-50=65-40=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56—30=30+3=

  56+3=56-3=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做孕伏。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设计,既让学生在计算过程逐渐熟练算法,明晰算理。又关注全体参与度,整体反馈,汇报结果。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相互交流,创造算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算法,又为下节课学*退位减法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 4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么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你知道这样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算式: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师: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的方法。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师总结算法,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出了几种算法,真不错。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那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计算。

  四、巩固练*

  1、完成第68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定1到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十二的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2、完成练*十二的第8题

  先让学生看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总复*

  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儿童对数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复*是比较枯燥的学*内容,尤其是反复单调的练*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因此这节课我完全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游戏中复*10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从中感觉到学*的快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并采取比赛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团结与合作,有集体荣誉感;让学生从活动中培养计算、操作、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将知识融入游戏中,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准备:

  (课件 )、卡片、学*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翁老师要领你们去数学乐园。那里可漂亮了,有青青的草,红红的花,还有好多的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在里边做游戏,可好玩了!你们愿意去吗?(出示课件 )看,这里就是数学乐园,漂亮吗?想不想去里面看看,闯闯关?

  二、活动:数学乐园闯关

  第一关:闯数学迷宫

  1、出示题目:

  24+7 26+60 48+938+4

  40+25 11+7 56+329+50

  师:首先要去的是数学王国的第一站(数学迷宫)。在这个迷宫里面藏着一些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目 )答对了,才能知道正确的.方向。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出现的数学题解答在每一张卡片上,比一比看哪个组最先走出迷宫。做好准备了吗?(请最快的一组来回答。继续前进!)全都做对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都可以走出迷宫了。

  2、分类:下面请大家仔细看看我们刚才解答的这8道题,跟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加法)

  那你们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小组合作分一分。(课件出示学生分类的情况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3、比较:这些算式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吗?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第二关:设数学迷宫。

  1、提出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翁老师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题目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活动。

  3、汇报并集体订正。

  4、口算:重点说说37-8的口算方法。

  第三关:迷宫接龙

  (课件出示题目 )小组合作,每组的第一人做第一步,第二人做第二步,6人完成。如此按序下去,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先走出迷宫?

  第一组

  22+6( )+20( )+7( )-10( )+7( )-9( )

  第二组

  76-10( )-8( )+7( )-30( )+6( )-9( )

  第三组

  46+8( )-20( )+50( )-9( )+5( )-4( )

  第四组

  25+7( )-20( )+40( )-8( )+6( )-5( )

  第四关:智力大冲浪

  (课件出示 )花园里有8只蝴蝶和16只蜻蜓,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数学书第99页第7题。

  第五关:乐翻游乐场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动脑筋,所以翁老师要带大家去游乐场玩,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现游乐场图和价钱 )谁能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项目的票价?

  飞机:每人17元

  碰碰车:每人25元

  滑滑梯:每人8元

  过山车:每人40元

  太空船:每人11元。

  师: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每人只有一张50元的游乐券,(出示)把你最喜欢玩的项目打上,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钱,可以和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讨论)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翁老师也想玩过山车和太空船。(出示)行吗?为什么?

  三、总结:今天, 我们一起游玩了数学王国,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共同归纳和整理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后的复*中,大家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整理。老师希望人人做个有心人,相信你在学*道路上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