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教学过程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④曾子还说哩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论证思路严谨。

  2、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最苦与最乐

  最苦——未尽责任最乐——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2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宣传民权*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初步积累议论文相关知识,掌握文中“悲天悯人、任重道远”等词语意思。

  2.初读文章,理清课文论证思路,学*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目标

  了解作者生*,初步积累议论文相关知识。

  三、预*检测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生字注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3.文体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不运用修辞和疑问句。

  (2)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自主学*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痛苦;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XXXXXXXXXXX,而不能XXXXXXXXXX。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明确: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本文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含义?

  六、拓展练*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整理本文中的经典语句。

  2.用“读读写写”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回顾,展示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是有趣的,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2.写出学*中遇到的困难,交流解决困难的途径,能帮助同学或自己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了解学生学*情况以及解决困难的态度,准备ppt,草莓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创设轻松环境,活跃气氛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棵智慧树,树上布满同学们最喜欢的草莓。这些草莓专门为遵守纪律,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准备的。想得到这些草莓吗?

  2.生谈学*体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沐小度过了两年的学*时光,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的感受?

  3.揭题

  同学们,学*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学*的苦与乐。(板书)

  (二)回顾学*收获

  1.看图片,一起回顾学*收获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老人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在沐陂小学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我们感受着学*带给我们的快乐。看,充满想象力的画,充满童趣的*作,艺术节上,你们为母爱高歌,体育节上,踢毽子、跳绳、跑步,你们样样都在行,经典文化表演中,你们能歌善舞。(ppt:图片、音乐)

  2.生回顾学*收获

  回顾了这么多精彩的图片,我不禁想问问你们,在学*中,你最喜欢什么科目或者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ppt:我最喜欢______,因为我学会了______,我感到______。)(板书:乐,增长知识)

  (三)发现学*之乐

  1.感受学*之乐

  (1)排列,找规律(原来这些水果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真好玩。表扬:你真聪明)

  (2)师生一起讲述汉字的故事(聪明)

  2.发现学*之乐

  师:原来学*可以这么好玩,这么有乐趣。下面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回忆在学*中令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1)预设一:出示诗歌《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新唱与吟诵

  (2)预设二:生展示用另外的方法学*古诗(吟诵)

  (3)预设三:其他展示(画画、跳绳、唱歌)评价

  (四)克服学*之苦

  师过渡:是呀,原来学*可以这么有趣。但是在学*中有一些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的做法好不好,如果你觉得不好,请你给他建议。好吗?

  1.出示图片,判断图中小朋友遇到的问题:害怕写作文,不敢告诉父母;不会读生字,不敢告诉老师;数学题不会做,不敢问同学

  2.生讨论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并提出建议

  3.如果你在学*中遇到困难,你会如何解决?(板书:告诉父母、请教父母、寻找同学帮助)

  4.师生观看名人克服困难的视频:《爱迪生与白炽灯》

  不单单同学们会遇到困难,科学家在发现和发明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我们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五)说收获

  1.师:看了故事,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板书: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

  2.师小结:小朋友们,学*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因为我们会遇到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把困难都克服了,我们就更加能感受到学*的快乐了。请你在课本20页写一写这节课的体会或收获。

  3.学生说体会。

  师提出期望:希望你们今后能快乐地畅游知识海洋,在困难中扬帆前行。

  4.师生合唱《幸福拍手歌》

  四、活动反思

  1.选题及内容设计

  心理健康课本中的题目是《学*真有趣》,安排了5个内容:达尔文的故事、数学游戏、语文选词组成诗歌或者故事、说活动发现、写收获。第一次我按照回顾学*收获——展示学*成果——接受学*挑战——说出学*困难过程设计,本来看起来挺好玩的,但是试教时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不活,心理辅导不到位。因此,必须找出问题马上改设计,经过几次修改,让活动多样化,问题具体化。之所以选关于学*题目的,主要是针对学生上了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克服学*中遇到的困难。

  2.活动及课堂效果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看来,设计的活动比较贴*学生,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于是我随机奖励了一名学生,希望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作用。回顾学*收获环节中,学生能展开回忆,说出各个学科学*带给自己的收获。在活动的重点环节——发现学*之乐实施得不够好,原因是预设得不够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胆怯,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因此课堂显得不够活。这也跟我在课堂上的调控和引导应变有关。板书题目时,还粗心写少了几个字,没有及时板书学*的乐趣。在克服学*之苦环节,我设计了几个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境,学生在交流后,都能给出很好的建议。所以把问题迁移到自己身上,学生就能知道遇到学*困难,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要大胆说出来,寻求帮助。接着为

  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安排了观看名人克服困难故事环节,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更要靠自己努力。

  3.存在问题

  首先是课堂调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板书上就体现了我对课堂的把握还是不足。从这次心理课,我也体会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对活动的把握,活动与儿童心理特点的把握,活动的形式、策略,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处理的问题。

  总的说来,整节课上得还算顺利,如果能再活些,优化活动,也许更符合心理活动辅导课的要求。特别要感谢各位同事在设计上给我的建议以及一次又一次试听并给出建议。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3

  【活动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地设计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的氛围,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的积极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去创设学生乐意学、主动学的课堂氛围。

  【活动目的】

  ⒈让学生对学*的苦与乐有一个初步的、辨证的认识。

  ⒉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⒈重点: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到在学*过程中有苦也有乐,体验到“乐在其中”。

  ⒉难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中能以苦为乐,体验成功的艰辛和乐趣。

  【活动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实例,说明学*是苦或是乐;课前收集有关学*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老师、家长的表扬?心里快乐吗?当你们成绩下降,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内心又时怎么样的感受呢?那么,学*到底是苦还是乐呢?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品味一下学*的苦与乐。

  二、活动与训练

  ⒈小品表演。提示;学*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样说的? 小品简介:人物:学生甲、学生乙

  ⒉讨论交流:⑴看了小品之后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⑵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来谈谈你们对学*事苦还是乐的看法。说得好的学生戴上一个精灵的头饰。

  ⒊继续讨论下述三个问题:

  ⑴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遇到一道难题,想了很久还是解不出来,后来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这时你们的感受是苦还是乐?

  ⑵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为了迎接考试,连续几天放弃了休息,甚至电视节目也不看,结果在公布考试成绩时知道自己得了100分。这时,你们的内心是不是高兴得无法形容?

  ⑶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今天在学*上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经理,但自己长大后,能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那时,回过头来你们一定会说,学*虽苦犹乐。

  ⒋请同学将收集到的各类有关学*的名人名言向大家介绍并作解释。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知道了学*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当想到这种艰苦能换来知识、换来赞扬、换来为国家出力的本领时,你们就会体味到“苦尽甘来”,“乐在其中”了。

  四、活动反思

  这堂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学*中的快乐和困苦,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最苦与最乐教案 (菁华9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1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宣传民权*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6

  下一篇:小小说两篇《界碑》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2

  一、导入谈话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最苦与最乐教案3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 “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学*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

  二、交流预*,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 走*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 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 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结论)

  ⒋ 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 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 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学生答案:

  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⑶ 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 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 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 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⑶ 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 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 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

  举例:桃园三结义 一诺千金

  ⑸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 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最苦与最乐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5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 “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学*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

  二、交流预*,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 走*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 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 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结论)

  ⒋ 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 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 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

  学生答案: 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⑶ 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 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 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 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 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 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 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

  举例:桃园三结义 一诺千金

  ⑸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 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最苦与最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 点拨反馈 (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 点拨反馈 (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解作者生*,初步积累议论文相关知识,掌握文中“悲天悯人、任重道远”等词语意思。

  2.初读文章,理清课文论证思路,学*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明确目标

  三、预*检测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生字注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3.文体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不运用修辞和疑问句。

  (2)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自主学*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痛苦;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XXXXXXXXXXX,

  而不能XXXXXXXXXX。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明确: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合作探究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2.本文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含义?

  六、拓展练*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整理本文中的经典语句。2.用“读读写写”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凉十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15课《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最苦与最乐作文 (菁华6篇)

最苦与最乐作文1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没有永远的和煦灿烂。乐,就是温暖阳光;苦,就是阴雨连绵。----题记

  如果你选择了阳光,就不要奢望万里晴朗;如果你选择了大海,就不要渴望风*浪静;如果你先择了乐,就不要希望人生毫无荆棘,只有遭遇过挫折,苦难,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爱迪生说:我生命中的乐,就是发明了灯,照亮了这黑暗的人生,尽管我失败了很多次,但那些满是我成功路上应该收获得结晶”贝多芬说:“我生命中的乐就是给后人留下许多作品《月光曲》《呐喊》《英雄》等,他们就是我生命中的快乐,为后人做贡献的快乐’海伦说:’我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人,即是黑暗夺走了我的光明,但快乐给了我阳光,这快乐源自‘不屈’‘坚强’‘光明’他们虽无声,但给我勇气‘人生没有荆棘,怎么彰显我们的快乐,*说过;人民生活苦,条件苦,但始终为人们,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革命献出自己的宝贵年轻的生命,却从未叫过一声苦,从未说过一句放弃的话,八年抗战虽苦,但比起人民美好的生活,这又算个啥呢’林肯讲过‘美国奴隶没有自由,没有权利,他们被鞭子无情地鞭打着,他们苦,那暗无天日的生活摧残多少幸福的家庭,而我们过着皇家的生活,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呢。

  -快乐源自生活,痛苦也来源生活,而我们去不知道生命中的荆棘给予我们的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最苦的生活也是最快乐生活,因为它教会了我们什们是乐观,什么是勇敢!最苦与最乐,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关键,是取决于我们,时机绝不会敲两次门。

最苦与最乐作文2

  什么事让你感到苦?又有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呢?就有人说了,没有娱乐就最苦,可以玩就快乐。其实并不是,要我说,最苦的事莫过于没有梦想了。

  没有梦想又怎么了?没有梦想,你就会感到迷茫;没有梦想,你就没了前进的方向;用流行的话来说,没有梦想,那又和限于有什么区别呢?想一想,你周末时是否感到无聊?是否感到周末过得比*时还苦闷?那是因为你没有梦想。到了周末,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早晨起来,刷刷手机,看看电视,一转眼就到了中午了。你没有事情可干,所以几乎都在重放这个场景。只有几件事能做的生活,你会愿意过吗?这难道还不痛苦吗?没错,真的很苦。

  那么,最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最乐的事情就是你有梦想。有了梦想,你的生活才会充值。早晨让你起床的动力不是“生物钟”,而是你的人生目标。你一天都会朝着你的梦想去做,不再是浑浑噩噩的。比如,我想练一手好字。那我就每天都写他几张自。短时间内可能还不觉得,但一星期,一个月下来,你的快乐就会愈发变大。不仅是因为你的字变漂亮了,更多的是因为你做了自己最想做、最应该做的事。你会感觉,“我不是条‘咸鱼’”。再回头望自己的努力过程,你会更快乐。这些快乐是别的事难以做到的。梦想有了,你也就变充实了,你也就感到快乐了。所以,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有了一个明确、正能量的梦想。

  最苦与最乐的是在每个人的想法里都可能不一样,但没梦想会苦,有梦想会乐,这总适用于每个人。

最苦与最乐作文3

  什么事让你感到痛苦,又有什么事能让你感到快乐?

  有人说,最痛苦的是没钱和生活的不顺心,最快乐的`无非是阖家欢乐、衣食无忧。要我说快乐是事情有很多,但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梦想。

  我常常在想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呢?直到一次周末,我过得比*时上学更加无聊。早晨睡到自然醒,起来后我就吃了早餐,躺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就这样又过了好一阵我开始觉得十分无聊,回想今天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做,本以为会很轻松快乐,没想到却觉得十分乏味。回想上个周末,我早早给自己做好计划,周末起床时间、运动时间和读书写作业的时间。我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是我这个周末太过于浑浑噩噩,没有追求。这时候我想起曾经看电影里的一句话“没有梦想你就如同一条咸鱼”。我今天就如一条“咸鱼”般。我为逝去的时光感到惋惜,我想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痛苦的。

  那什么又是快乐呢?快乐就是我发现我有了目标有了梦想开始,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充实。每天早晨叫醒我的再也不是不是闹钟而是目标。也会按时规划好了自己的时间,每天不断向着梦想出发不再无精打采的生活。不断去找寻自己的缺点努力完善它们,我字写得不好,我就每天按时练*完成几张字帖。可能短时间没什么大的变化,但数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字有变化,而且自己变得更加自律了。我不再感觉自己是一条咸鱼,这种感觉就像“咸鱼翻身”,我的快乐就是因为有了梦想为此不断努力。

  有人说:“只有付苦涩的汗水,才能收获甜蜜的果实。”。追随梦想的路上可能是辛苦的但是只有有梦想可追才能感受到苦中的快乐,所以并非是苦。

  最苦与最乐是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而我有了梦想就会苦中作乐。

最苦与最乐作文4

  人生之中,究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呢?在我看来,学*最苦亦最乐。

  每个人在每一天都有自己应做的事,而学生应做的事便是学*,而对于我而言,没有比学*更苦的事了。

  可能在某些人眼中,现在的生活这么好,学生们学*也应该很轻松吧!但事实却相反。

  我学*上最苦的就是知识点总是背不过。无法忘记的是初一第一学期的时候,那节课是政治课,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背诵知识点,为了不受环境影响,我紧紧捂住两个耳朵避免打扰。虽是如此,还是背不过。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还卡在第一条知识点上。我深呼吸,告诉自己要淡定,努力让自己心情*静,就这样又过去了将*五分钟,还是背不过,我不禁有些着急了,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知识点,又过了几分钟,我开始心慌了,干脆将椅子推向前面,蹲下身子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还卡在第一个知识点上,终于按捺不住了,丢下知识点,抱紧双膝,恨自己怎么如此没用。下课了,所有同学都涌出教室,冲向食堂,我依然呆在原地,终于放下一切伪装,无声地哭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下雨时站在雨中快要窒息的感觉,像是在冬天时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的感觉,让人崩溃、让人失望……

  生活都是苦乐交织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苦尽乐来。要说我的乐,那也是学*。

  学*的过程很苦,但当自己付出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时,那便是我最乐的时候。

  就拿最*来说,当我得知自己数学考了满分时,头脑中先是像被雷劈了一样,“轰”的一声,有些不知所措,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可过了一会儿,便是欣喜若狂,梦想成真,让我激动万分。接下来,上课也有了兴趣,下课也是面带笑容,开心地预*下一节课知识,连放学的时候也是一边哼着歌一边跑回家,给爸爸、妈妈和奶奶汇报自己的“战绩”。其实也只有我自己知道,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源自我*时学*认真刻苦和大量的做题,辛苦换来的.。

  苦与乐总是相辅相成,只有经历了苦,才会收获乐,只有经受最苦的煎熬,才可能有最乐,不是吗?

最苦与最乐作文5

  大卫。李嘉图曾经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现在的学*过程便是“苦根”,我了解的知识便是“甜果”

  “苦根”篇

  初一上学期开学的时候,不知道是老师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还是无法从小学作业的量过渡到中学作业的量。总之,我几乎无法跟上进度。每天加班加点地赶作业。小学时做完作业后还有半小时的时间来看书;上初中后,每天作业做到九点半开外,早上又得六点钟起床。我被“折磨”得不轻。尤其是数学的变化极大,回家后都得花半个小时来“恶补”数学,自然学*的过程最苦。“甜果”篇

  翻过来看,什么最快乐呢?自然是学完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了。的确,在一开学难过的五周后,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是生物钟调过来了,没有以前难受了。再是数学也比以前好了不少,期中测时还考出了年级86名的好名次。这一切的一切,不源于那“苦根”吗?可能有人说,不学*不就不必受苦了,但不受苦自然也得不到学*甘甜的成果,也会让生活没有滋味。所以我的生活便在这最苦与最乐中度过。

最苦与最乐作文6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苦与乐是一对矛盾对立的事物,但我看来,他们也是存在某种内在关系。

  快乐就一定是快乐吗?乐极生悲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证明。苦就一定不好吗?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现代版的“塞翁失马”呢?所以说,苦与乐是一对相互关联、有着内在关系的一对事物。

  在这里,我们不说儒家的因果报应,也不说道家的福祸相依。只是用辨证的角度来评价苦和乐,那么就会发现原来苦中蕴涵着乐,而乐中也难免隐藏着苦。

  有人喜欢雨中漫步,美其名为浪漫、舒服。谁知第二天便住进了医院:四肢无力,发烧、感冒、流鼻涕。我不知这到底是浪漫还是愚昧、是舒服还是折磨自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别事例,不能以偏盖全,而且我身体多么多么好,不会生病的。但是你可以保证着没有一点后遗症吗?再说了,知道你的人还好,不知道的还以为精神病医院中又多了一个私自外出的人呢!

  也有人在不停的抱怨高中生活太单调,除了学*还是学*。所以开始到处批判*的教育方式多么落后、怎么的扼**才、然后不屑一顾。最后到了出榜的时候,看着别人兴高采烈的抱着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的录取通知书,自己却夹着一张“纺织技能学校录取通知书”。也许他会庆幸自己没有同流合污、还保留着那纯洁的品质。岂不知自己早就沦落为一个被人不屑一顾的人了。当然我并非承认高考制度是科学的、进步的,但是“时势造英雄”,必须是我们适应制度,而并非让制度来适应我们。

  这些人都以为自己很快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处去炫耀。去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却沦落到这种地步,说他们不苦,那是不可能的。至于以后,不排除他们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良好品质。

  先乐后苦屡见不鲜,先苦后乐的例子就更多了。

  SARS刚过,造就了不少英雄医生、英雄护士和英雄人物。而钟南山作为*第一个对其有深入了解的教授,不仅让自己一夜成名,也拯救了不少护士。这样的成就让人敬佩,但又有谁能了解他所付出的那些呢?当为第一例SARS患者做手术时,他就将自己的安危抛在脑后。对SARS转播途径的未知让危险更加神秘。他没有退缩,主动要求做手术,虽然其他医生极力反对,但是他依然坚持做完了手术。虽然患者最后因为抢救太晚,最后还是没有坚持住,但是钟南山却积累了更多经验,为以后的病例处理提供里极其重要的意见。

  “笨鸟先飞”是一句经典的成语,所以有很多自认为水*不高的学生,用勤奋和汗水得来了成功。他们不苦吗?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了,晚上12点还在继续奋战。上课不放过老师说的任何一句话、下课还在回忆哪里好像少听了一句话。他们的确不轻松,但是他们最后成功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也很快乐,起码他们所付出的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他们有成功的快感,也有了承认自己的资本,最少我不比别人差。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劳不获是更加不可能的。

  先苦后乐和先乐后苦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美的人。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最苦与最乐教案 (菁华6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教学过程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④曾子还说哩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论证思路严谨。

  2、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最苦与最乐

  最苦——未尽责任最乐——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

最苦与最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点拨反馈(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3

  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四、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六、课堂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七、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最苦与最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的脉络。

  2.学*作者如何讲责任与未尽的苦处与乐处,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学*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章提到的责任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与脉络。

  2.难点:理解责任的内容,了解人生的最苦与最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苦乐

  1、谈话导入新课。

  2、读课题看看标题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二、自读自悟

  1、介绍略读方法。

  2、给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学*。

  自读提示内容:用换标题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与乐》——结合课文内容找观点

  《最苦与最乐》——结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学生自读学*

  三、互动质疑

  1、既然讲的是苦乐,为何标题不是《苦与乐》?

  2、《最苦与最乐》能表现作者思想,为何标题不是《最苦与最乐》?

  教师围绕自读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明确课文内容与结构。

  四、 点拨反馈 (结合实践,谈苦乐)

  1、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围绕“你还觉得苦吗?”谈苦乐。

  五、感悟分享(补充资料,自主展示,说责任)

  1、根据课后阅读提示明确“责任”。

  2、给出梁启超的资料,感知“责任”。

  六、总结拓展(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拓展)

  谈收获,明责任。

  七、推荐作业。

  1、微作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作者是如何把责任与苦乐这么大的话题说的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再读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试从写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最苦与最乐教案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预*

  1、注音:

  契(qì )约揽(lǎn) 大抵(d ǐ )悲天悯( mǐn)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__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责任______ 。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第二课时

  四、师生探究

  讨论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

  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说明了: 人生当勇于负责。

  2、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3、第五自然段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本文作者的观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寻找论据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不能逃避

  五、实话实说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作为学生: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六、拓展升华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拓展探究:

  责任从何而来,作者如何论述?请说说你自己学*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亲戚、师长、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爱心行动

  我们要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七、课后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不能逃避

  课后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6

  1.走*作者

  梁启超,我国*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 00余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2.主题解说

  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重点突破

  (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

  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

  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难点攻克

  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

  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在谈痛苦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快乐。第一部分已经用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可以了。

  5.结构图解

  6.学法点津

  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议论文的必考题型之一。

  【典型例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技法点睛】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

  《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Ⅱ巴?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说:他还是骨干教师呢!这样一种良心的不安可能就背负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是今天的课同学老师都满意,我想我也会快乐好长时间。所谓读出自己的影子,就是把自己放到文中,和作者感情共鸣,和作者思想碰撞,就是边读书边想文中所说的有没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准某一处细细品味,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待会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活动后交流。)

  生1:“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这句话很形象。上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就总是担心老师找我、罚我,害怕老师当众批评我,可谓是战战兢兢!

  师:你是应尽的责任没尽到,所以苦了。

  生2:读“答应人做一件事……”这段话,我深有感触。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约定出去好好轻松一下。可结果父母以不安全为由怎么也不让我出来,于是我失约了。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怕见到这几个同学了。

  师:守诚信是一种责任。

  生3:我对这句话不太赞同,“人生没有苦痛,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加重的了”。我想要是一个人得了重病,生不如死又无法治愈,那应该比这更痛苦吧!

  生4:我不赞成,生老病死的痛苦乃人生难免的事,想穿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没尽责任的痛苦是人为造成的,是心理的苦,无法排解。身体的苦只是身体疼痛罢了,那种良心的煎熬才是真苦。

  师:这说明心里的苦大于身体的苦。

  生5:“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我昨天晚上为了一个数学题熬夜至十二点钟了,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苦思冥想做完了以后,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特别快乐!生6:“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我觉得我们学*就是尽责任。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又考得好,这就是我们学生最大的快乐了。像班上的赵俊年同学,我想他一定很快乐!

  师:你说了不算,我们听听他自己怎样说。

  (生笑。)

  生7:我有时也不快乐,就是作业没有做完的时候。不过有一件事曾使我感到最快乐: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坐在窗边,发现玻璃破了,寒风直往教室里灌,我想可能是我在上学期放假的时候忘记了关窗,所以玻璃被风吹破应是我的责任。随后,老师重新排了座位,我没有坐在窗边,但是看到坐在窗边的同学忍受着寒冷,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第二天,我把这块玻璃补上了,看到同学们不再寒冷,我心里真的感到很快乐。

  (掌声。)

  师:赵俊年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同学,值得我们学*。

  苦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乐的时候也不能忘形,否则就会乐极生悲!三、写法探究析特点

  师:通过交流,我想大家应该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起说说,最苦的事是——

  生(众):未尽责任。师:最乐的事是——生(众):尽了责任。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大

  的话题说得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呢?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

  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生活动。)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发现。生1:文章开头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

  师:这是设问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有一种句式容易和它混淆,文中出现过吗?

  生2:在最后一段里面有:“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是用了反问,起到强调作用,意思就是不能躲。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文中还多处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很有说服力。例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就非常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师: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叫作道理论据。生4:第四段也用到了道理论证,论述了君子终生都在尽责任。师:这里面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生5:还有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

  师:其实我们从文章的课题就能感受到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大家发现了吗?

  生6:对比论证。

  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大家还能从语言上作些发现吗?

  生7:语言非常形象。例如文章第二段开头,把那种未尽责任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

  师:那你把这段读读看,要读出这种形象感来。

  (生读。)

  生8:文章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例如“翻过来看”、“罢了”、“到底”等词,把非常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

  生9:文章的语言也非常准确,例如“大抵天下事”,作者就没

  说所有天下事,避免了绝对化。四、你说我说明责任

  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代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生1:责任是一笔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生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里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师:有首歌写道:“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来……既然来当兵,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抢,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是啊,正是这种责任才保证了社会的*安,才构建了社会的和谐。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苦与最乐》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学生语文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在整套教材中,议论文单元也是比较少的。因此,本单元对于学生学*议论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学会在具体的阅读中掌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依据是什么,理由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据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能力目标,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人文教育目标,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我设想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讨论、指导朗读、语言欣赏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我设想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三、说学法

  讨论法是一种群体立体式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内涵丰富,有挖掘潜力、集思广益的学法。教学本文,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互相评价、启发、补充,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先说第一课时。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抗洪救灾中的*战士,“非典”肆虐时期的医护人员,尤其是今年冰雪灾害、抗震救灾中的*战士)。让学生明白,人必须负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如此激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

  接着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

  第二步,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严肃深刻的论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易把握。教师声情并荗、慷慨激昂的朗读,对学生的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第三步,师生对话,理清结构。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默读课文后填写答案。根据答案再次探讨,理清文章结构。

  第四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先学*1、2自然段。

  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掌握。

  a、作者运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吗?

  b、接着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d、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举例,请找出相关事例。

  接着学*第二部份。

  问题提出:

  a、什么事最快乐呢?

  b、作者作者了哪些古语、俗语来论证观点?

  指导学生朗读这段,从中获得答案。

  再学*最后一部份。

  通过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并想想这一些话要说明什么。

  b、为什么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说明。

  小结: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上是第一课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论点。通过这一课时的学*让学生明确了论点、论据,把握本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构成部份。

  接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读文本,触心灵。

  教师启发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要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找出自己的影子来。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感触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步,探写法,析特色。

  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论证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能不能找出句子加以体会?

  学生通过再次的品读课文,交流探讨,明确语言特色。

  第三步,你说我说明责任。

  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感受“责任”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发挥教材的品德教育功能。

  第四步,名言积累担责任。

  学生交流关于“责任”的名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最后,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1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2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根据一些大师的经验: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道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同,深浅适度,快慢得当。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谈一点。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其次,我在要求学生朗读时,没注意倾听,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纠正。再次,在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个活动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也应给更多学生一点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再次,字迹潦草,板书显得杂乱无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3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4

  问我感觉什么事最苦呢?考试不顺心吗?不是。被老师责问吗?不是。被打吗?被冤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受着一种良心的煎熬。

  人若能达观,虽考不好,不苦。若能知错就改,被老师责问不苦;被打,被冤,乃是重要的人生经历。血的教训,智者可以从中不断完善自我,也不算什么苦。人们犯了一件错事,可该来的惩罚却迟迟未到,内心备受良心谴责,便像避大凶一般,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唯恐遭到审判,那种滋味犹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喘不过气。

  昨天作业留了几道空题,准备写完后回过头写,可写完后却抛之脑后。早上交作业时,发现把它晾在一旁忘了,可老师一步步逼*,只能硬着头皮交了上去。于是我一早上都在煎熬中度过。上课时,一个个同学被责问,可我却迟迟没被点名,那种良心的责问是无法形容,被责问后,反而不悲,却感觉全身上下轻松无比,不再被良心责问。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受良心煎熬过后的知错能改,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考试失败后,我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老师责问后,我又独自重写;与人打骂时,我反省自身,完善自己。人生的乐事,就在从小事做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当你某一天回过头来,便会看见自己的收获,当然有人会说:“我把煎熬抛在一旁不就行了吗?”抛开并不能体会到那种苦尽甘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古以来就是祸福相依,我们要在失败中领悟。

  最苦与最乐是分不开的,苦中作乐,乐极生悲,不正是如此吗?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5

  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令我感慨万千,我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是责任吗?是考试吗?是成绩吗?不是,是那一段永远也不会被抹去的记忆。

  小时候我因为体质不好,从小就生病,可以说小时候我和生病就是“亲戚”,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段痛苦的岁月。到了城关一小,我十分憧憬美好的校园生活,可惜好景不长,那一天早上我喉咙不舒服,请了一天的假,在家里病情越来越严重,我第一次有知觉的发烧,那种感觉十分痛苦。妈妈急忙把我送去医院,说我是小发烧没有什么事,可是回家之后我越来越冷,神志越来越模糊,一量39度了,妈妈急忙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开着车把我们带上了安康。去了一查说要做很疼的检查,听完爸爸解释我哭了,因为我害怕,可是回到病房休息了四五分钟,医生就让我和爸爸去手术室里等候。我看见医生拿了许多针,开始,先打麻药没有多痛,医生拿一个细针穿进我的腰里,那感觉就是你骨头中有缝隙,正好被那个针穿过,那一晚上我只能躺在床上,连身都不能翻,手上还打着针,当时真得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一次。

  在我小时候,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记得,二年级时,去交大医院治病,医生告诉我妈妈,过敏性鼻炎这个病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大免疫力好了,这个病就好了。那一段时间,每天都要扎很多针(因为我血管薄,老是容易跑针),那一段时间,我记得手都被扎肿了,医生建议我休息两天,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当时我轻易我不敢看自己的手,肿的像个包子。直到五年级,我就很少生病了,但是小时候痛苦都一一印在我的脑子里。

  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启一扇窗”,虽然在小时候的身体并不好,但是从小到大我的视力,一直没有变过。能有人会说:“那你肯定很少写作业,不熬夜,吃的也好,所以才没有*视。”哎!恰恰相反,我经常晚上写资料,写到了11-12点,然后睡觉.可能真的是上天眷顾我吧!给我了一双好的眼睛,让我珍惜世界上的一草一木。我保持眼睛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每天下午(指周末下午)作业做完了,我都会去体育场,打一场篮球,既锻炼身体又保护了眼睛。

  快乐源自生活,痛苦也来自生活,而我们却不知道生命中的荆棘是快乐还是痛苦,最苦与最乐,其实是一种心态,关键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对事情的判断。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1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自学,夯实基础

  1、注音:

  契(qì)约揽(lǎn)大抵(dǐ)悲天悯(mǐn)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责任______。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说说你对苦与乐的认识吧!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展示自我

  1、走*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等。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

  3、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研读课文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2、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心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顾炎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材料: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八、课堂作业

  1、摘抄本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的语句,并铭记于心。

  2、收集有关勇担责任的小故事,与同桌分享。

  3、试着谈谈自己对生活的苦与乐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

  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出示学*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走*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悯,怜悯,同情。

  4、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四、感受作者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五、研讨课后问题

  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点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这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

  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

  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

  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

  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

  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未尽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应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政哥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5

  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范文五份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 1

  生活有标准答案吗?没有。有最高分吗?也没有。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努力,才能给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谁能告诉我答案?只有自己。生活本身就是苦与乐的交织,我们的每一天不正是在这苦与乐中度过的吗?

  苦是人生的必经过程

  小学毕业前夕,班主任老师组织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我清晰地记得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虽苦,如果不想苦一辈子,就要苦一阵子;扛得起艰难,才能配得上梦想。当时我还有点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人人都知道学*很苦,可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苦,自然成绩优异。也有那么一些人受不了苦,成绩不如别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就拿我来说吧,老师早在几个周前就告诉我们要积极备战期中考试,我满不在乎,每天疲于应付,满足于完成作业。史地生几科一直都是我的短板,我抱着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考试结果呢?成绩自然惨不忍睹。班主任老师给我许多安慰,我表面上强装笑颜,其实我心里一万个后悔。是啊,我没有付出的“苦”,哪来收获的“乐”。

  但人生什么是最苦呢?我想最苦的事应该就是失败后一蹶不振,颓废消沉,自我放弃。考试结束,我有点低迷,跟潘老师聊了一会儿,她也告诉我成绩的进步与退步是很正常的事,乐观的人会努力寻找失败原因,迎头奋进让成绩提上去。消极的人便一蹶不振,这样成绩还会有下滑的.可能。苦是人生的底色,不过是有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给人生润了润色罢了。这也就应了那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乐是苦尽甘来的收获

  反过来看,人生什么最乐呢?在我心里,最乐莫过于失败后寻找原因不放弃,锲而不舍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王庭徳先生面对苦难,不放弃自己写作的梦想,这是他的“乐”。我呢,很长的一篇课文背过了,自垫排球多垫几个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做出来了,这是我的“乐”。这个过程中虽然历经数次失败,但依然坚持并最终成功,心中满是欢乐。整日漫不经心,没有一股子拼劲儿,享福于一时,后悔一辈子,也就没有了苦尽甘来的快乐。奋斗固然苦,但苦后的乐,却是妙不可言,会比吃蜜还甜。

  大的方面,就盛世中国来说,******的英明决策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不是等来的、要来的,唯有奋斗,别无他路,这是中国人民的最乐。

  生活这张答卷考遍了你的信心,耐心,对苦乐的承受能力,无论外界如何变换,只要你内心宠辱不惊,你就会明白苦乐相伴,苦中作乐,苦尽甘来,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 2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不是贫也不是其它,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但是仍有其它的苦,但是,人生在世,什么是最苦的呢?

  答应了别人的事而没有办,欠了他人的钱而没有还……虽说这些并不是世上最苦的事,生老病死这些比这个还要严重。但是,对于梁启超来说,这便是世上最苦痛的事情。然而,最快乐的事正好相反,将责任做完了,即会“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才算是真正的快乐。然而,往往英雄豪杰的责任却是最大的,因为他们的责任是格外重大的。人生假若一直都像两三岁的小孩,没有责任,不就没有负担了吗?然而,并不是如此,有时,胜任一份责任,可能就会多得到一份的快乐,胜任的责任越大,得到的快乐便越多。如若连小快乐都不要,那可不就是自投苦海吗?

  然而,对我来说,最苦的事情也是如此,无法实现诺言,答应了他人的事还没有干,欠了他人的钱未还,以及做了任何的亏心事,夜夜难寝,这不就是最大的苦吗?是啊,要是做到了这些,不就是最乐了吗?身处责任,便有快乐,所以,快乐之权也时刻操于自己的手中。所以,往往是英雄豪杰的责任更大,他们也常常将各种责任揽在身上。苦中得乐,那终是从苦中得到乐趣之在的。所以,相比较之下,生老病便不再算什么了?

  ……

  最苦与最乐便是如此。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 3

  何为最苦?家长的责骂?不是。老师的批评?不是。考试的失利?同学的孤立?都不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我认为最苦莫过于练字了。

  翻开六年级时的作业,前几页还整齐,后面全都杂乱不堪。不仅小,而且结构完全散了,虽横*竖直,但七倒八斜,与现在迥乎不同。上了初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练字。最初用字帖一张一张地写,把字写得很大,接着老师又给我发了她亲手写的字帖,我便开始仿照老师的字体开始练。这之前都只为仿字形,把字练大,可后来就不同了。老师送了我一本正楷字帖,我心里自然欢喜,总算可以练字体了,但在刚开始练时我发现,字体并不好练,一撇一捺都有讲究,练字这便开始难了。首先练最基本的笔画,必须得有起笔运笔,我也在尽力模仿范例,每一笔我都全神贯注地去写,每一顿笔都仿佛要刺穿这张纸,纸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印痕。随着作业增多,我写字力气又大,手上不觉磨出许多茧,每练完字,我都立刻丢掉笔,手火辣辣的疼,感觉关节要断开一般,脸上不由得流露出痛意。

  那什么又是最乐呢?我认为,练好字最乐。

  练字的日子长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字从开始的“有形无体”到“有形有体”,虽体不明显,但已大有所进。我喜欢上了写字,每看到自己写的字都会感到愉悦。整整齐齐,方方正正,虽不如别人写的好看,但赏心悦目。有时写得好了给家长看,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我便也爱上了摘抄,句美字美,不亦乐乎?

  练字虽苦,可练好字让人心情愉悦,岂不是最乐吗?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还不够,只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能收获最多。

  只要吃尽了所有的苦,那甘甜不就自来吗?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 4

  人的一生中什么最苦?考试?作业?还是有烦恼呢?都不是!我认为最苦的事,莫过于没有明确的目标。

  如果我们想要进步,首先我们要学会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考试,我们每个人都想进步,但就算再努力,直接从倒数第一跳到第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目标,虽说一步千里行不通,但只要把这千里分割成百里,十里……一点一点实现,到最后,便可跨越千里之遥。

  没有目标,我们不但不会前行,反而会越退越厉害。如果不制定目标,茫然前行,就会像是在宇宙数星星,在白天找月亮,只会适得其反。目标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每天节约一千克水,三年左右便会节约一吨水;每天坚持做运动,过一年便会身强体壮;每天坚持练一页字,一年后写下的字与之前相比,就会有天壤之别……目标其实不用太大,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目标,持续的坚持也会让它无限扩大,最后成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飞跃。

  什么又是最乐呢?当然是完成目标,收获成果的时候。

  如果是考试考得好,得了高分,自然高兴。哪怕只是比上一次高一两分,又如何呢,目标本不宜大,实现了就好。比如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一次考试进步两三名,看起来很小,但如果考十次,他便进步了二三十名,这在考试中算是很难的飞跃。当他把现在的成绩和以往比较时,那种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有一个词语叫“大喜若狂”,没错,如果一个人真的通过制定目标来完成了一件自己都不敢想象的事,那可就真的差不多“欲狂”了吧。

  实现了目标有时也会给他人带来帮助,甚至为国家做贡献。比如节约水、电和粮食,每天都有一个目标,当完成目标时,自己为自己的坚持而高兴,同时又为国家、为社会节约了资源,那种突如其来的甜蜜也就自然而来了。

  制定目标,向着目标努力,最后完成目标,收获快乐,这无疑是恰当的进步方法,但还是少不了不懈的努力,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但也要懂得苦尽甘来。我认为没有目标是人生一大苦事;而完成目标,又是人生一大乐事。定下小目标,完成后收获小快乐;定下大目标,完成后则收获大快乐。所以我们更应该播种下属于我们的目标,努力完成它,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优秀作文 5

  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且不说什么责任,什么家国情怀。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苦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没有做到。

  粗心大意是我们做事的通病,总会因为少做一点活,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受影响。就拿这次考试来说吧,数学考了116,做题时没有想到有两个答案,就因此扣了一分。更大的原因是在于*时的积累,寒假的时候,读《骆驼祥子》,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是草草应付了事,考试也因此扣了一分。虽然这一分不重要,但是自己本来可以做到的事,却没有做到,这难道不痛苦吗?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公布作业情况。前天的作业仍有人没有做好。老师很生气,点名批评了几个同学。我翻开作业本,老师在我前天的作业上写了三个字“还有呢?”原来是因为我只写了古文而没有写古诗,我连忙提笔补上漏写的,老师在上面念着不合格作业的名单。我一边补一边听着,我十分的心虚,既怕老师说我,令我羞愧难当;又怕老师不说我,使我不敢抬头。最终还是没有念我的名字,老师放下名单,说,还有的就不一一点名了,我更心虚了。没有念我的名字,是给我留面子。可是这本是我该做的啊,我却没做到。如果有人生最苦的事,那便是自己该做的事没有做到罢。

  那么,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该做的事做到了,算是一大乐事。做出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写一篇满意的作文,提问问题答对了,家庭作业做完了,都令人快乐。遇到过一道数学题,算了很久都卡在一个点上,解开就万事大吉了,我的思绪似乎打了个结,而此刻就需要解开这个结“对了!”我突然灵光乍现,思绪逐渐清晰。解开了!当我充满自信地写下答案时,脸上也浮现出笑容。虽然解题的过程是苦的,但解出答案时便是苦中得乐,所以这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啊!

  既然做事这么苦,不做不就没有苦了吗?这样想就错了,苦来自于没有做到应该做到的事,做的过程是更苦的,但是苦尽甘来。不做可能没有苦,但也不会有乐啊!


《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五)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 1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 2

  今天,我看了梁启超写的《最苦和最乐》之后,油然而生感叹。于是,我便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记录下我心中的感受。

  文中写的苦并不是贫穷、失意、衰老、死亡,而是良心责备的苦,要逃脱也没地方逃脱。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是啊,我从许多书上知道人如果能够知足,就是他再贫苦成天也是笑哈哈的;如果人能安分(不多过分希望),就是事情再不如意,他也是乐的。

  读着,读着,我感到自己“苦”“乐”的标准离一个大队委员来说,差得可远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可我的心仍然不能放下来,反复地思索着那一段话。

  我读道: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是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我总是把事情忘掉,用爸爸的一句话来说:丢三拉四,找到了铅笔,丢了橡皮。我也在想:我怎么这么健忘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凡是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约定,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上了一层厚厚的责任。怎么也洗不掉,怎么也擦不掉,怎么也玩不掉。

  终于,我看到了乐。文中写就是责任完成了,古人云:如释重负嘛。我越来越欣赏梁启超写作的手法与水*。

  真对!责任完了,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才是真乐!我总结了这篇言尽意未的文章: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 3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 4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优秀 5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题记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