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易*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为口语交际、*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惯。

  【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

  【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 季羡林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养成听读的*惯,边听边思考。)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设计意图:检查读音)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

  4、组织讨论: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板书:访谈录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访谈录?)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只是代表苗苗与季羡林吗?你觉得这题目换成是“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哪个更好,为什么?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2、过渡: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说说季老与苗苗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的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五、课文总结,梳理文章脉络

  从课文的谈话中,同学都得到了读书和学*的启示了吧。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易*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中的态度、方法与*惯即可。)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学,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教师重点讲解)

  1、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见教案后)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此部分的目标与过程并不统一,加强品读)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交流看“闲书”的经历,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自学完成表格:

  苗苗的观点季先生的观点“我”的看法(感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课后训练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ǐ mǎ lù lín hǎo hàn ɡǔn ɡuā làn shú

  ( ) ( ) ( )

  piān kē wén lǐ ɡuàn tōnɡ shuǐ hǔ zhu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侯,最感兴(xìnɡ xīnɡ)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 chuán zhuàn)》里绿(lǜ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是什么?把他推荐给大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活动。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学*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

  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

  (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外语)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课后训练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ǐ mǎ lù lín hǎo hàn ɡǔn ɡuā làn shú

  ( ) ( ) ( )

  piān kē wén lǐ ɡuàn tōnɡ shuǐ hǔ zhu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侯,最感兴(xìnɡ xīnɡ)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 chuán zhuàn)》里绿(lǜ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是什么?把他推荐给大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图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季羡林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养成听读的*惯,边听边思考。)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设计意图:检查读音)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

  说一说。

  (设计意图:角色朗读,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

  4、组织讨论: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三贯通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板书:访谈录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访谈录?)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只是代表苗苗与季羡林吗?你觉得这题目换成是“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哪个更好,为什么?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2、过渡: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说说季老与苗苗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的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五、课文总结,梳理文章脉络

  从课文的谈话中,同学都得到了读书和学*的启示了吧。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

  ⑴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辩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笔记1

  今天,我们学*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文中的“小苗”是指小学生苗苗,也暗指苗苗在学*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需要汲取营养的小苗;文中的“大树”指的是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暗指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文章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告诉我们了如何写好文章以及学*要文理贯通等内容。

  我从文中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季爷爷告诉我们:“想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也就是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有益的书籍。”但是在文中小苗在上课时间看闲书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所谓的“闲书”就是在课外用来打发时间看的书。阅读闲书不仅打发了休闲时光,还增长了课外识知,提高了写作水*,真是一举多得!

  季爷爷还告诉我们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我们不应该偏科,喜欢语文,就只学好语文是行不通的,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全面发展。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意味深长,使我受益匪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笔记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笔记3

  这个单元我学了四篇课文,这几课都是讲与学*有关的。它们分别是《我的长生果》《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叫做苗苗的小朋友和一位老学者季羡林的对话组成课文。课文一共有几个片段:季羡林和苗苗谈看闲书,季羡林看了很多闲书;苗苗和季羡林谈正课,有各种各样;苗苗和季羡林谈被古诗和古文。课文写出了季羡林主张的三件事:多看闲书;主张三贯通;还有一个小孩起码要背200首诗50篇古文。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一个小学生如果多看些闲书,可以让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这对写作的好处可大呢!而三贯通可以让我们对国内外的事情了如指掌,还可以让我们对古代现代的知识增加,然后能让文理科提高。而背诵古诗文可以让我们肚里的墨水增加。当这三点都做到了之后,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奋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易*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中的态度、方法与*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2

  一、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四、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六、教师小结: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七、巩固练*: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八、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3

  整个教学流程以书虫闯关的形式展开,每一关的内容如下:

  一、书虫第一关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六、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学*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易*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菁华9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1

  今天上午,我们全班学*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章,那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是访谈,苗苗先和季羡林讨论了书,他们俩都喜欢看闲书。又讨论了写作文应该怎么写,要真实。还讨论了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学*的要求。从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里面我最喜欢季羡林老爷爷,因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要求,他也很历害,对苗苗也有温柔的态度,他样样都好,我也要学*他多看书,了解书里的`知识,我同时也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样我的成绩才会更好。我也一定要多读课外书,把作文写好,但必须要写真人真事,从课外书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在作文上,这样作文就会更加优美生动。

  哎,我喜欢语文和数学,英语也很喜欢,但就是学不好。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季羡林爷爷的学*方法。现在我每次上完英语课马上到组长那去读英语书过关,然后回去再读几遍,把单词牢牢记在心里就好了。

  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些我都要学好,在三年级时有一次我看见一本书上讲了一些文理,当时不是很懂觉得很无聊便一直没有看。上课时,彭老师提了一些*古代著名的诗人和历史人物,比如像《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季羡林爷爷能把里面的人物名字记得滚瓜烂熟。而我每次都答错,所以,我要去书店去买一些关于这些的书,好好读一读。

  季羡林爷爷还说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我准备每天背两首古诗,三篇古文。这样,我就样样精通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季羡林爷爷的方法一定管用,这篇文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也要多读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的璀璨明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文章的每一段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课文讲的是季羡林爷爷与苗苗的对话。主要说了21世纪的青年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让我们小孩起码要被两百首古诗和五十古文。闲人不是正课的书,但是书中都含有自己表达的知识。如《彭公案》可以教你成为一个正直的官员;《水浒传》可以洗礼你的灵魂。

  我认为除了这文科理科要好,体育也要好。所以不止三贯通,还要加上运动贯通。

  诉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哺育的是灵魂与精神。没有了书籍,人类将迷失了前进的目的;没了书籍,人类将保持着愚蠢无知的心态,让其它动物欺负。排挤,甚至灭绝都有可能。

  总而言之,我提倡“读好书,读圣贤书。”还要做到读书三个一,谓心到。眼到。口到。用书中的知识来取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栽培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3

  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述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老爷爷的交流对话,让我感受到了要写好文章首先应该要多看点儿课外书,其次要把正课学好,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去。季老先生还教育我们21世纪的青年要能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算是一个能“读书破万卷”的人。我们不光要学好母语,并要学好外语,不能偏向于一门学科。而且古诗文、文言文也同样重要。季老师还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由此可见,古诗文的重要性。

  季老师在文章中语句幽默,*易*人,强烈地表达了对下一代的深切关爱之情!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小孩最重要,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让我明白应该怎么做21世纪的青年。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小学生苗苗和学者季羡林的对话。读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三点我早的地方:一是作文,我明白了我以前作文为什么不好了。原因是因为我阅读的书籍太少,写作文的时候找不到可以修饰的词语,所以才老写不好作文的。二是怎样做21世纪的青年。这篇课文中讲21世纪的青年应该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看到这里时,我心头微微一震,正是那一震我才发现我一个贯通都没有。我长大一定会三贯通的!三是,背古文、古诗。可是我一篇古文都不会背,只会背古诗。所以,以后我要妈妈给我买一本《古文观止》,这样我就可以达到季羡林学者最起码的要求了: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了。我一定要好好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以前我根本没有明白的东西。这本语文书真是好啊!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明白以前没有明白的东西,懂得之前一些不懂得的地方。特别是这一篇课文,给我的启发最大!

  这篇课文真是一篇好课文,不仅给我启发,还让我明白了以前没有明白的东西。你说它不是一篇好课文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5

  今天张老师教了我们一篇采访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将的是一个小女孩与一位资深教授季羡林的关于读书的见解与对话,受益匪浅,现在这里对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季老先生第一个对读书的见解是主张多看闲书。他看的闲书可多了:《水浒传》《四书五经》《济公传》《施公案》这些书他都看。因为他认为只要多看书就可以写好。我认为他说得对,只有多看闲书,这样才能积累好词佳句,写好。

  然后季老先生又说,喜欢语文当然好,不过数学也要行。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学好数学。最*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材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应该加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青年。

  季老先生可真是位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辈啊!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6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完美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这篇文章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叙了苗苗与季羡林老爷爷的对话,在谈话中,苗苗和季羡林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举了自己的事例,能够看出季羡林爷爷对新一代孩子成长的关爱。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读书,与书结下了深情厚谊,并在不断的读书中提高自己,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当然,读书要有选取的读,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在读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的读,必须要认真读,反复读,读懂、读熟、读透,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之中。并讲究阅读的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朱熹以前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每次读书,我都读好书,读对自己有帮忙的、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我写完了作业,百般无聊。于是,我便拿起三国演义看了起来,虽然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我还是那么喜欢读,百读不厌。

  我读呀读,也不知读了多长时间,还在读。我沉醉于罗贯中的作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之中……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抬头一看表,已是十点钟了。躺在床上,便呼呼大睡了。

  我们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羡慕大树的高大挺秀。其实,仔细想想,大树也是从小树成长到此刻的,成长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们也要像大树一样,不断地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而营养就来源于——书。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书籍的*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访谈录,课文记叙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爷爷的交流访谈,该文章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羡林老爷爷的亲切,幽默与*易*人,还有季羡林老爷爷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8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职责与义务。

  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简单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老的*易*人与他的亲切和幽默,还有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深深关爱。

  苗苗与季*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闲书问题”。

  在季老看来“闲书”不仅仅能让我们的语文学的更好,而且能够提高写作阅读水*。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闲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能够让我们增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里。所以说”闲书“并不闲。大诗人陆游就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季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是我倍受感动,所以,要学好语文,就先读书吧!

  对于季老提出的会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的要求,我觉的并但是分。因为日积月累,总会积累起来的。

  季老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向目标进发,向成功进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9

  今天,我们学*了《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文中的“小苗”是指小学生苗苗,也暗指苗苗在学*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需要汲取营养的小苗;文中的“大树”指的是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暗指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文章通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告诉我们了如何写好文章以及学*要文理贯通等内容。

  我从文中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季爷爷告诉我们:“想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也就是要大量的阅读课外的有益的书籍。”但是在文中小苗在上课时间看闲书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所谓的“闲书”就是在课外用来打发时间看的书。阅读闲书不仅打发了休闲时光,还增长了课外识知,提高了写作水*,真是一举多得!

  季爷爷还告诉我们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我们不应该偏科,喜欢语文,就只学好语文是行不通的,而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全面发展。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意味深长,使我受益匪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课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了林海音的《窃读记》,体会了小姑娘的窃读感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采访著名作家 季羡林先生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

  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

  二 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易*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 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助写作。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大家写好文章。

  今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

  四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 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读书学*的热爱之情。

  一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和学*的热爱。

  一线:紧扣对话,联系实际。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一、新课导入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今天我们要学*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树”分别指谁?(简介季羡林)

  2、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都不一样。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访谈录)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

  三、模拟采访

  结合插图定好人物对话的基调:

  苗苗:稚气、礼貌。

  季老:亲切幽默、*易*人。

  四、按部分朗读课文,逐层学*

  1、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2、在苗苗与季爷爷的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据课文内容来修正自己在学*中的态度、方法与*惯即可。)

  预设

  (1)“闲书”问题:

  ①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正课”呢?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②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阅读有哪些好处?(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结合自己的体会,还有什么益处?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③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2)偏科:结合自己的学*。

  (3)学好外语:游学、交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古诗词积累:语文书上、中文经典。

  3、你们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都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采访一位自己身边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交流采访要注意什么,怎样写访谈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访谈录

  闲书不“闲”

  不要偏科

  学好外语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学*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易*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放手让学生交流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几个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抓住看闲书以及还要看哪些书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研读交流,学生说得很好,学得也很深刻。我想这与课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因为课前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上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学生在家思考时间就比较充裕,思考得也会比较深,课堂上交流也自然而然地流畅、深入。

  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们的孩子都很懒,你让他自己提问,并思考不懂的地方,学生往往会把这个作业吃掉。所以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先牵一点,先设计几个问题带回家作为预*的要求,要学生回答并写下来,而不仅仅停留在疏通字词等基础上。这样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预*的深度,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表达、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以及更多地落实语文实践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不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文中的两个人物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等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时在对话一样,内容很简单&&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

  我接着问学生:你们喜欢看闲书吗?有的说喜欢;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我希望经过我不间断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积钱买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

  不足之处:可能是自己这样的设计有问题,方式过于直白、简单,以问题来贯穿,使学生失去了兴趣;而在实施教学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透文章,也导致课堂沉闷的原因,我高估了刚上五年级的孩子的能力,以为在很短的时间,他们就能从大段的的文字中提炼出最主要的内容。这是自己对于学生的学情不了解造成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4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等他俩读完后,我再问其他学生:“这两个人在干吗?”孩子们联系了之前学过的对话形式说出了这是在“对话”。“一个问一个答,他们在干什么?”“采访。”一个孩子马上接上来了(回答得很激动,可能自豪吧)。“真好!那如果将采访的内容记录下来呢,我们就叫它为‘访谈录’,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们*时在对话一样,内容很简单……”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等,一步一步来解决。

  在简单解决一些问题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闲书吗?(因为我们的孩子处在农村,手头的课外书极少,有的也只是少数的那么几个学生有那么少数的几本,且课间也很少看到有人带课外书来学校看的,偶尔如果有那么一两个人在看,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说喜欢,但苦于没书;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理清楚: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接着,我提了个要求:全班每人准备一本课外书,自己看了之后做些读书摘记或者写写读书心得,然后转借给其他同学,同时,你也能借到其他同学的书,这样轮流看的话,咱们不就有书看了吗?很多孩子都表示同意,但第二天带书来的还是很少。

  我希望经过我不间断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积钱买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