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

首页 / 教案 / |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二、导人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5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阅读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1)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正将“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材的思考与钻研时应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少一些教师的“强加”,而是有针对性地授生以“渔”,将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允许他们思考,允许他们争辩,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无痕迹中解决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引导者,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向优秀教师学*,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多一些针对性与启发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扬;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一些环节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课水*,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获。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涸,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我将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课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xx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

  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正将“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材的思考与钻研时应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少一些教师的“强加”,而是有针对性地授生以“渔”,将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允许他们思考,允许他们争辩,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无痕迹中解决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引导者,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向优秀教师学*,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多一些针对性与启发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扬;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一些环节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课水*,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获。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涸,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我将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课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xx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

  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

  (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1)贫困。

  4、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六、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2)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3)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1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阅读。

  2、开拓思路,练*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3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4

  本课我采用了“三读”教学原则,每一个层次都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学、如何学,通过学*这一课,能让他们利用本课学*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5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目标定向:

  1、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籍。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那么,他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自学生疑

  1、速读课文,字词练*。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1n) 脊(jǐ)背 枉(w3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我的第一本书》的朗读,初步感知全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看书——逼书——送书——读书)。

  要求:

  A.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4)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反思1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那段岁月离学生较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的人生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在本次教学中有得有失,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体现在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的完成上。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上,我设计的两个问题,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探究问题环节上,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整体感知、了解内容环节,针对感人的情节,酸甜的语句,学生能迅速找出,可知他们已经走进了课文。

  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我未能及时、适当地和学生共同赏析文章。没有及时做示例引导学生。另外,在品味重点词句的这一环节,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改进方案:

  1.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事有哪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

  2.研读赏析:让学生自己找含义丰富的词语或句子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反思2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那段岁月离学生较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的人生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在本次教学中有得有失,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体现在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的完成上。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上,我设计的两个问题,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在探究问题环节上,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整体感知、了解内容环节,针对感人的情节,酸甜的语句,学生能迅速找出,可知他们已经走进了课文。

  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这一点在授课过程中,我未能及时、适当地和学生共同赏析文章。没有及时做示例引导学生。另外,在品味重点词句的这一环节,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改进方案:

  1.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事有哪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

  2.研读赏析:让学生自己找含义丰富的词语或句子

《我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反思3

  早在两个星期前,陈老师就告诉我和蒲菊红,说今天的课除了他和刘云颇老师、孙明霞老师,还有校长培训班的50多个校长来听!当时,这个消息就让我和蒲菊红心头一紧:那么多人,教室肯定坐不下,只有在阶梯教室上,那就要做课件;而且,肯定本校的老师还有部分要参加,那就等于是──我们得上一堂公开课!虽然任教这些年,也曾在众目睽睽下“表演”过几次,可是几乎每一个当过老师的人心里都清楚,这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正在进行一单元的教学,几乎是下意识的,我毫不犹豫决定上《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自读课文。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是这个单元里最短的课文,公开课嘛,还是展示一堂完整的课好些。

  接下来就是匆匆忙忙的准备……

  从两个星期前到今天,这个任务总算结束,之所以没说“完成”,是因为自觉没有“完成”,遗憾和困惑颇多(最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陈老师和我们的交流大大的不够,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来得及探讨),所以这里写下的,除了陈老师和我们议课时探讨的一些问题,还包括了自己的一点闭门造车的思考,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请陈老师斧正,同行和前辈指点。

  先说说上课议课的基本情况。我和蒲菊红一人上了一节课。我第一节语文,她第二节数学,然后第三节议课,陈老师、我们学校的陈校长、蒲菊红和我,四人坐在台上讨论,听课的校长们就在下面观摩。所以我们议的时候,陈老师就把我和蒲老师的相关问题合在一起讨论了。我们基本上讨论了三个问题:多媒体的使用问题,教学中口语的问题和二黄毛的人物形象的把握。

  一、关于多媒体的使用问题

  多媒体使用设计:我采用

  ppt

  做课件,一共作了10张,其标题分别为:课题、作者简介、生字、速读要求、精读要求(一)、精读要求(二)、关键句示例、读后反思、阅读拓展、结束等。

  设计特点和意图:这次多媒体

  ppt

  制作应该是比较朴素简约的,只有学*要求和背景材料,没有任何现成的结论,这一方面是自己的课件制作水*有限;另一方面课前陈老师就提醒过我:多媒体要慎用。他说,每一堂课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可能,课堂是灵动多变的,任何一个环节因素变化,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一样,在课件上给出一个标准固定的结论,只会影响你和学生的交流,影响学生的信心,没有多大价值。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自从《水调歌头》反思之后,自己发现自己*时的教学有时过于花哨,“实”字做的不好,潜意识里就希望自己在教学中多发扬踏实的作风。

  课堂使用情况:前六张的使用都比较顺利,和老师的教学思路相合拍,只是到第7张的时候,我发现关键句子根本不用示例,学生自己能找出来的,而到了第八张时,又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跳过这个环节不用

  ppt

  ,而把它作为课后的思考题。所以现在反观这两个环节,都在“排好队”等我用,就有点勉强。而且上完之后有觉得自己的设计太简陋了,一点都不热闹。

  议课记录:(陈老师首先问了我这次多媒体设计的意图。我就简要地概述了上述两个原因。随即,陈老师带领我们就这个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讨论。)

  陈老师(微笑):蒲老师,你先来谈谈自己的多媒体使用和设计。

  蒲:从课堂使用情况来看,我的课件做得多了些。教学的预想和实际差距比较大,本来中间那部分按照上课的进程,实在没有必要再展示给大家了,我当时很矛盾,可是当时我已经把它按出来,我也就不管它了,既然做了就给大家看看吧!(不好意思的一笑)

  陈:蒲老师谈论的其实就是课程教学中如何舍得的问题。那么我们来谈论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舍得呢?

  蒲:(略一思考)可能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形进行取舍。──其实我当时一按出来那张图我就后悔了。我们应该牢固地树立“一切为了课堂,一切为了学生”观念。如果这样想,就不会在乎自己精心准备的东西是否能展示出来了。

  陈(点头):是的。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个关键。这里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制作的技术层面问题。(站起来在黑板上画图)你们看,*时我们的

  ppt

  是这样按固定不变的顺序排列来制作的,这种直线式设计很容易与我们教学的实际相冲突,显得死板僵化,怎么改变呢?(画图)我想如果是改为这样的菜单式设计恐怕就好的多,用的时候就灵活的多。

  陈校长:(我插一句)蒲老师说到自己的多媒体设计暴露出的问题,其实还是自己的多媒体技术掌握的情况不理想造成的。刚才的问题完全可以用超链接来解决的。

  蒲:(点头)是的,是这样。

  陈:好,我想听听周老师怎么总体评价自己这堂课的多媒体设计的?

  周:(蹙眉)我觉得不太满意。

  陈:哦,什么地方不满意呢?

  周:我觉得自己的多媒体设计太*了,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也就是说设计太简陋,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足够的学*兴趣的作用。

  陈:呵呵,我的看法和你有点不一样了,我倒觉得还不错。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两个老师都有一点做得很好,那就是没有死守多媒体设备,而是在进程中间注意到学生身边去!都是紧紧地围绕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无权“喧宾夺主”──

  周:老师我打断你一下好吗?我觉得在我的课堂上,是不是还应该利用多媒体更好的渲染一下课堂氛围呢?我就觉得自己的课堂太沉闷,不活跃。

  陈:那你想怎么改进呢?

  周:(沉吟片刻,赧颜一笑)我还没有想好。陈老师,你──

  陈:你选的就是自读课文,为什么一定要很热闹呢?

  周:(很有感触的)哦──那多媒体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呢?

  陈:多媒体的作用一般有四个:激发兴趣,提供背景材料,帮助完成常规教学无法完成内容,出示学*要求和提示。你看你的多媒体该实现哪些目标呢?

  周:哦,我明白了。

  ……

  二、关于教学用语的问题

  议课记录:

  陈:周老师你在上课的时候,教学语言中有这么几个脱口而出的句子。第一个是,你在速读完之后出示了两个问题,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你随口说了一句:“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心里想过没有,你这样一说,学生会有什么印象?

  周:(迟疑)这个──

  陈:学生如果答得起,他还会有成就感吗?这个是很简单的问题呀!学生如果答不起,他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周:他会觉得自己不行。──(赧颜一笑)哎,当时冲口而出了,没有想那么多。

  陈:还有一个细节。当时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举手回答你的问题。你这么评价他:“今天某某某表现不错啊,*时他都不怎么看书的,很好,有进步。”──你想想,那个男生会有什么感受?

  周:(不好意思的笑)是的,我当时说了就后悔了。我本来是想表扬他,没想到竟然当众揭了他的短。可是奇怪的是,他竟然后来又举手了!

  陈:是的。可是无疑地,你这一句话当时起到的效果和你说这话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想过是什么原因没有?

  周:恩──是自己教学语言一直存在的问题,我语言太拉杂,不洗练。

  陈(微笑):恩,仅仅如此吗?

  周:恩──

  (下面有校长小声的说:还有学生观的问题)

  周:学生观的问题?可能。不过好象也不全是。──是不是还有角色意识的问题呢?

  陈(微笑):角色意识的问题,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许不重要,我们关键应该想想如何改进的问题。你来说说,你以后如何改进呢?

  周:唔。但是改进──(不好意思的笑)我还没想好,陈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陈: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你就是急了点。教学其实应该是慢慢来,一边想,一边教,就可以避免冲口而出的毛病。

  周(一楞):哦,可是我怎么不急呀,我们的效率那么低!

  (大家都被这句逗笑了。)

  ……

  三、关于二黄毛的人物形象问题

  (晚上我用电话主动联系了陈老师,我们再次就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交流。)

  周:陈老师,今天上午的讨论因为时间缘故,进行得很充分,我想再和你在电话里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您看──?

  陈:好。

  周:下午您和校长们还谈到我的什么问题呢?

  陈: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就是最后关于二黄毛的形象,你应该再给学生做一个引导。在课文的最后作者说,二黄毛后来打过很多仗,不怕死,流过很多血,村里好几代人都还记得他──说明他是个民族英雄啊!可是课堂上你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对二黄毛的故事进行想象的时候,同学都仅仅纠缠于他一只手有好几个手指都数不清这个细节,说他杀日本鬼子也是傻打傻冲,还有说什么“超人”,因为不知道危险,所以才莽撞地和敌人死斗,而且连敌人有多少都数不清──这显然扭曲了二黄毛的人物形象,并且你忽略了“他其实并不真傻”的文本本身……

  周:是的。您说得对极了,当时我听着学生的故事也觉得不对。可是因为快下课了,没有细想──确实应该好好的给引导一下。这一方面因为我的教材吃的不透,另外也因为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太具备。谢谢陈老师,──还有什么问题呢?

  陈:其他没什么大问题了。

  周:可是我觉得我那堂课上得太*了!

  陈:我倒觉得还好,**实实就好。──不过你的教学环节还可以再简化一些。你上课明显感觉比较急,担心时间不够,就是因为教学环节还不够精练的缘故。

  周:就是啊,我好担心时间不够。可是该怎么简化课堂环节呢?

  陈: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听课时再详谈吧。你自己也可以好好想想。

  【课后反思与困惑】

  应该说,这堂课我上得并不满意。细想,原因有二:从公开课的角度,它太*了,不够精彩;从学生收获的角度,它太急了,没有充分的尊重学生。尤其第二点,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和发言,几次讨论都是刚开始就不得不打住,进入下一个环节──为了节约时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己牢记这不是*常的课,而是有很多人观摩的课,所以它应该有个完整性。加上头一天我在另一个班上这课时,虽然学生讨论得比较充分,可是时间就远远不够了!我想,如果是在教室里上的一堂*常的课,我肯定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应该更深刻些。我马上想到一个*时我们都在感叹的问题:公开课,到底该怎么上?它有何存在的意义?(当然,陈老师原意并不是让我们去“秀”,他的原意本是让我们上的跟*常一样。这一点从他评课时就看得出。是我自己想到众目睽睽之下,再“*常”也不能完全如常。随之就想到了我们教学研究的公开课的问题。这里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陈老师和同行们探讨。)

  去问问上公开课的老师,其实大家都不得不承认有表演的东西。你必须考虑听课者的感受,他们不完全等同于学生啊!一堂公开课,要考虑很多方面(其中观赏性和完整性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不否认,精心准备一堂课,会很好磨练执教者。但同时它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负面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表演着上课!公开课既然成了表演,怎一个“假”字了得!这样弄下去,公开课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是的,我们可以不“作秀”,完全像*时上课那样上,可是除了魏书生、钱梦龙、于漪这些大家,又有谁会如此“胆大”?其实,要求上公开课并没有错,有问题的是我们对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如果我们都站在一个正确立场上,那我们的公开课才真正的有价值。而这个立场就是陈老师和我们议课时一直遵循的原则:学生的所得!一堂公开课,我们不看是否完整,是否好看,是否热闹,是否有高潮,我们看一条:在这堂课上,学生得到多少?比*时多,那就值得观摩借鉴。

  也许,我所想到的,教育同行们早就想到更远而且做的很好了。是我井底之蛙,*时耽于庸常的生活,见得少,想得少,现在,在这里杞人忧天。不过,我还是不胜粗陋的直陈自己的愚见,就是想得到更多的指点。

  另外,因为时间的原因,这次课后没有很好的和陈老交流,所思所想就非常局限,只好等到下次,紧紧拽住陈老,请教个够!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5)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6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 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概括文本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领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作者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合作探究

  1、检查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6)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预*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

  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大屏幕展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预*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预*交流,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生活艰辛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本书时候,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牛汉

  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现为*作协全国名誉委员,*诗歌协会副会长。

  2、积累字词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义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知书识礼翻来覆去奥秘凄惨

  3、整体感知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②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③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读过文本,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表现了哪些情感。

  讨论、点拨:

  ①父子情。如父亲关心“我”的学*;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

  ②同学、朋友情。如:“我”把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半给了家庭困难的乔元贞等。

  ③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一次珍贵经历。它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深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及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品味文章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喜欢的语句朗读,并讲讲喜欢的理由。

  (2)文章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朋友之谊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些深刻的内容,都是靠深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的。我们再来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二)

  3、作者和乔元贞是同学,曾经乔元贞考了第一,作者考第二,为何乔元贞最后卖了一辈子小东西?

  点拨:体会读书机会的珍贵,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学生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地思考生活与人生。

  总结反思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1.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7)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8)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2

  1、学*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扩展9)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600字 (菁华3篇)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600字1

  小时候我不大喜欢看书,等我慢慢长大了,这个*惯还是没有变,虽然有时候会看看书,但也只是看一看而已,与现在的我简直是判若两人。现在的我为什么会喜欢上看书呢?这要从《白雪公主》这本书说起。

  有一天闲着没事干,就找顺手拿起了童话书《白雪公主》。没想到才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中的人物隐隐约约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接着人物的形像越来越清晰,就像放电影一样地在我眼前出现。当我看到白雪公主因吃了毒苹果而倒下时,我真是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真是有口说不出啊!恨不得一下子跳进这个本书中,把这个故事纠正过来,把白雪公主吃下去的毒苹果用法力拿出来,让那个狠毒的王后吞下这半个有毒的苹果……我伤心地合上这本书,不想再看下去了,可是眼一想:现在这样不看下去有点太可惜了,不知结果会怎么样?是美好的结局?还是悲惨的结果呢?我禁不住这些问题的诱惑又一次打开了书。原来是王子救了白雪公主,是他把白雪公主的棺材运回家去,不小心摔了一跤,卡在公主喉咙里的苹果出来了,白雪公主又恢复了知觉。当我看到这里时努为喜,挂在半空中的一颗心放了下来,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人有好报哦,白雪公主和那位王子结婚了,而那位狠心的王后被白雪公主气死了。

  我满意地合上了书,可是眼前怎么也挥不去白雪公主的样子,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沉浸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才让我领略到了书的味道,才让我喜欢上了书,可以这样说,《白雪公主》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600字2

  书,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牢牢地占满了我的生活空间:书桌上摞着书,三个书架上全是书,床上摆着书,地上放了好几箱书。看着这么多的书,我真记不起来哪本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一定在这里!可是,他在哪个书架上哪个书箱里呢?我到陈列着旧书的角落里寻找。最终,一本装帧精美、略显陈旧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不是很厚,开本较大,棕色封面,中间有一个卡通的米奇头像。头像上方的一行字告诉读者,这是为纪念迪士尼在*畅销X周年而发行的漫画书。是爸爸从深圳给我买的。

  轻轻地翻开书页,我仿佛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儿童欣喜若狂地从刚出差回家的父亲手里接过一本漫画书,兴奋地跳到床上,兴致勃勃地开始看。那个小孩儿边看边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那个小孩儿,就是我。

  第二天,我就把这本漫画书带到了幼儿园,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漫画中的快乐。但是,回家后我却挨了妈妈的一顿责骂。因为原本崭新的书已经有多处损坏。书角层层卷起,书脊也有破损。

  虽然这本书已经不再崭新,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它。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放弃下楼和小伙伴玩的时间来看这本书,以至于我把每一个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最喜欢庇兄弟盗鸭堡的故事了。愚笨的庇兄弟在贪吃、心急、无知等的驱使下最终以失败被捕告终。还有唐老鸭开万能搬运公司的故事,最后它由于吓破了胆,不得不到医院治疗。这些小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幽默的种子。

  这本书给童年的我带来无穷的快乐,也让我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惯。每当父母给我买了新书、新杂志,我总是把其他事放到一边,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旅游时也必定逛当地的书店。我的这第一本书的书名是《让笑声飞翔》。我的悦读生活告诉我要“在书香中飞翔”!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600字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咏鹅》,这是我会背的第一首诗,出自《唐诗三百首》,顺理成章它也成为了我读的第一本书。

  对于这一本书,我可是“宠爱有加”。印象中,我是因为听起小伙伴们读起故事时朗朗上口的押韵声,才开始鹦鹉学舌地学着读。学完一首,又希望在学下一首诗。从此,越发得喜欢上了唐诗,即使不懂它的含义,但仍是喜欢。

  慢慢地,我开始期盼自己也能有一本,我跟妈妈说了自己的愿望。妈妈听了很是高兴,答应地十分爽快,可是太多的琐事缠得她将这事忘的一干二净。我也不死心,只要一呆住空闲的间隙,在妈妈闲暇时,我就不时提起这事。禁不住三番五次的“软磨硬泡”。妈妈大手牵小手地走进了书店的大门,美滋滋地买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眉宇下笑弯的眼睛像两片掰弯的豆荚。

  书本的来之不易使我更加珍惜。那是,我几乎整天都是书不离手。空闲是,就会翻开读一读。为了不让这本书变得陈旧,我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个书皮,以防,会有折痕。我用那时最公整的字,一本正经地写上我的名字。

  都说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我已会背一百来首的诗。一个二年级的暑假,其中有个作业就是背古诗,当别人都在唉声叹气时,唯独我高兴得不亦乐乎。开学那天,无论老师抽哪首诗,我都是倒背如流。老师也为我扬起大拇指,为之我也感到小小的光荣。

  现在时隔八年左右,虽已八年,书已陈旧。但热衷于这本书的热情却从未减少一分一毫。

  我的第一本书,至今对它的喜爱仍是依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