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1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阅读。

  2、开拓思路,练*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3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4

  本课我采用了“三读”教学原则,每一个层次都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学、如何学,通过学*这一课,能让他们利用本课学*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5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目标定向:

  1、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籍。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那么,他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自学生疑

  1、速读课文,字词练*。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1n) 脊(jǐ)背 枉(w3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我的第一本书》的朗读,初步感知全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看书——逼书——送书——读书)。

  要求:

  A.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菁选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三维教学目标】

  1、自读----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精读----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品读----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自己的学*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思路】

  该课课件以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为切入点,围绕知识改变命运、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的学*展开相关专题的探讨。本课件包括六大栏目:明确任务、感知文本、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比较阅读、感同身受。通过这个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把多媒体的特有优势,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以此刺激他们的思维兴奋点,提高学*积极性,令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体会苦难对人生意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教学的和谐性与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教学设计评价】

  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板块”教学模式,除了“自读----精读----品读”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各个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使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学生学*效果】

  本课我采用了“三读”教学原则,每一个层次都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学、如何学,通过学*这一课,能让他们利用本课学*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20世纪初中国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概括文本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二、品味探究,领悟情感

  苦难的生活是作者心中抹不去的记忆,而牛汉作者崇敬和赞美的是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三、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条件和生活条件。

  本节课我把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1、了解牛汉的生*及代表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坛硬汉”的美称.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掌握重点的生字生词.

  3、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复述“我第一本书”的由来.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这样珍视这“第一本书” ?

  5、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二的问题.

  6、通过本文的学*你领悟到了哪些有关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7、提问释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材分析:

  1、牛汉写童年生活的文章。

  2、八下第一单元(“人生历程”)第三课。

  3、略读课文。

  4、语句浅显,生活气息浓,有一定趣味性。

  5、七下课本中有牛汉的《华南虎》。

  教学目标:

  1、练*阅读。

  2、开拓思路,练*口头表达。

  教学设想:

  1、板块教学。

  2、学生发言为主。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学生谈自己“第一本书”、“难忘的'书”。

  二、述内容

  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色?

  三、明主旨

  提示:

  关注结尾句——“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明确:

  通过写作者拥有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所承载的感人故事,揭示了那个朝代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

  四、品情感

  归纳:

  文中围绕着“第一本书”主要表现了三种情感: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思考:你对哪种情感最有感触?为什么?

  交流:课堂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抓特点一本的书。

  探内涵艰辛温情

  品情感父子同学人狗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正将“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材的思考与钻研时应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少一些教师的“强加”,而是有针对性地授生以“渔”,将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活动的时间、空间,允许他们思考,允许他们争辩,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无痕迹中解决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引导者,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向优秀教师学*,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多一些针对性与启发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扬;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一些环节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课水*,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获。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涸,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我将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课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xx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

  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1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

  (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1)贫困。

  4、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六、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 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读全文,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

  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为什么?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几十年后,走过迢迢的征途,饱尝人生的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

  1、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准备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2、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几层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童年生活

  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明确: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

  4、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5、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饱含着哪些情意?

  (小组交流,互为补充、归类)

  A、父子之情: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

  B、同学、朋友之情: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

  C、人与狗的情趣:大狗、小狗的陪伴。

  6、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

  明确: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的,也是沉重的,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恶劣的学*条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局部探究,体味苦乐

  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1)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明确:苦:生活的贫困,学*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并说说你独特的体验。

  明确:“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因为童年生活艰苦而沉重。而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与人间的温情和友情,使人忘却困苦,带来了“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论题:“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四、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 ?你能说一说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第一本书教案优选【五】篇

  第一本书教案 1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第一本书教案 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第一本书教案 3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第一本书教案 4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本书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

  (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1)贫困。

  4、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六、小结: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七、布置作业: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5篇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二、导人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2

  教学任务分析:

  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

  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5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_____________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

  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2

  今日上诗人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从课后思考题入手,首先抛出问题,读完全文后,作者仅仅是写他小学的一本国语书吗,还记录了什么,同学的预*作业里有多种答案,其中答问有虚有实,实者写“还记录了父亲修补书的故事,上学带狗的事,爸爸抓我背书的事”等等,虚者则写“还写了父子之情,同学之谊,童年读书之乐,实际这本书乃是人生的第一课”之类。

  然后抓住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通过二黄毛·乔元贞前后的对比,让同学感受诗人那荒寒岁月里的父子情同学谊和读书乐。怀有敬重,感激,沉重等情感。这样全篇贯通,教学条理井然。

  倍感一篇文章找到切入点是最佳的导读。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3

  本课内容与同学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示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掌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同学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其实这是一堂没有亮色、也无创意的常规课堂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一直为文本的故事所左右。感受苦难,我们心情繁重;体验温情,我们不觉感动。在感受苦难体验温情中,同学能严肃地考虑生活和人生,从而得到了一次情感上的熏陶,达到了预期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以同学的原有基础来设计教学的起点。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主体(同学)的科学、客观分析确定“务实”的教学起点,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或经验为基础来确定“理想”的教学起点。

  第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充沛挖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材。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同学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课本与生活的资源整合,同学体验与教师感悟的资源整合,课堂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资源整合,等等。有效的资源整合设计会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层面有一个目标不好掌握的问题。以前,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堂堂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检验,看同学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件事情非常值得考虑。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需体现这些目标。因此它更多的是靠在许多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同学去体验,逐渐积累而获得的。这正体现了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挑战。如何发明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同学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便成为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可见,大局部优秀教案,决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因此,教学目标便是整个优秀教案的“航标”,教学过程就是催生课程理想的“摇篮”。

  教学的过程不是“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假如期望的是同学按教学设计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同学得出预设的答案,那么,课堂就成了“教学设计剧”演出的舞台,主角当然是教师,学*好的同学只是配角,多数同学只能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有效的课堂,一是同学主动参与学*;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坚持有效互动;三是同学的学*资料、时间和空间能够得到充沛保证;四是同学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同学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六是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有效的大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回归生活,凸显体验,传送知识,增进交往,纯化情感,发展个性,促进同学发展,促进教师生长。

  学*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合作,探究。积极优化学*方式,就是使同学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过程。同学的学*应该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运动。课堂应是点燃同学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同学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要优化同学的学*方式,在现代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展开中要有意识地促使同*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有引导的发现性学*和有指导的探究性或研究性学*等多种学*方式。让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的发现者,学会选择,主动发展。这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不只有效,而且高效,长效。

  总之,开放、互动、和谐的课堂,不只仅关注教育理念,人文素养,教学思路,学科功底,组织协调,教学机智,更关注同学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让课堂成为同学的创意空间,成为教师生长的生动舞台!

  教学常规视同学校的法规。冷冷清清不象是课堂,热热闹闹未必是课堂。课堂上必需重视对全体同学的纪律约束,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更要强调规范性。常态课、竞赛课应该日趋同化。多些表示,少些扮演。既要务实求真,又要厚积薄发,一方面练好技能,一方面学*技巧,将技术上升到艺术,由艺术回归生活。

  同学的自主暴露必需成为可能。自我探究,质疑发问,在课堂上要更多些。敢不敢让同学暴露他们的考虑和发现,关键在于敢不敢暴露自身的缺点和盲点。

  多媒体不叫万金油,合适是选择的最佳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合理贴切,恰到好处,要服务于教学。它有不可替代性,但是有些板书又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所以,既要正确使用,提高课堂效益,又要合理使用,降低教学成本。有的课堂完全可以返朴归真,提倡本性。

  台上精彩一刻钟,台下修炼三年功。加强课程规范的掌握,从教学语言、体态、板书表达上下功夫,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同学、琢磨教材、琢磨生动鲜活的生活,在实践中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1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我的第一本书》吧!它将会让你深有感触,受益终生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国着名作家史成汉写的,它主要记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记录了在元贞因家里穷而没钱买书时,“我”为了元贞吧一本书撕成两半,而最后却考第一名的这一段友谊故事,还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感惭愧。我想:史成汉可以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开开心心地读书。那时,他们没有教科书。没有学具只能苦中找乐,特别是在上课时他带着两只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的画面呀!让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笔来赞美它,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只是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寒冷,就连声抱怨读书累,读书难。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十分辛苦的,没有快乐可言。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温度急速下降,而那时的我就一直抱怨过不停。还有一种不想去上学的冲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惭愧不已。

  课文让我感动最深的不仅仅只是他们苦中找乐的志趣,还有乔元贞因家穷没钱供他读书,后来竟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读到这一点,我心狠狠的被触动了。元贞,多么乖巧的孩子呀!他仅仅只靠史成汉送给的半本书却考了第一名,而我们呢?现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不用交学费就能高高兴兴的到学校读书,但我们努力了吗?想起自己,以前的努力根本不算什么,比起元贞,我就好似温室里培育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困难的考验。而元贞则像雨露下一颗蒸蒸日上,奋发图强的向日葵,即使得不到阳关的照耀,但它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不是吗?

  现在想想,以前一些大山里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孩子们渴望读书,但因家里贫无以致书以得。对于这些可爱的孩子来说,读书边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份心底的呼唤!

  努力吧!现代幸福的“花朵们”,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现在拥有这样优越的学*条件而感到骄傲,我们应竭尽所能,为我们,甚至为报效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吧!我想:这也许正是《我的第一本书》里元贞的那份呼唤,那份梦想,那份向往吧!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2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牛汉先生的文章,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怀念,牛汉先生对他第一本书的怀念,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牛汉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虽然是课本但是对他的意义很重大。这本书有着父亲曾经理解的爱、细腻的爱;有着同学、朋友之间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课时与老师的趣事和同年的回忆……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牛汉先生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地怀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写过,桃花去了还会再开,燕子去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可日子去了,却再也回不来。很多很多的时间从眼前流去,从指缝中流逝。

  对于少年来说,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对于青年来说,少年那些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成为回忆;对于**来说,青年那种无所畏惧的冲劲已经成为历史;对于老人来说,**时的干劲已经成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忆和羡慕中,他们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盼望着回到从前。

  时间不回头的走了,那么的义无反顾,它不留恋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他是令人羡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它早已没有资格回头。

  时间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所以请不要再窥视那些已经过去的悲伤的往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扩大到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珍惜好你拥有的一切,才是对从前失去的最好的怀念和未来最好的憧憬。

  牛汉先生说:“人不能忘本。”我们在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的同时,要记得那些爱我们的人,和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珍惜过的东西。

  时不再来,时光不会再回来;失不再来,失去也不会再回来。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将和时间一样,成为过去。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3

  作者通过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如此写道,从中可体味到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感觉是多么地辛酸、艰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码不用为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苦恼。

  我记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的情景,走进知识的世界,但我记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为了朋友,还要将手中的第一本书分一半给朋友。或许是生活条件优越了,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对于求知也并不热情。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人不能忘本”。现在想想,对于知识的源头以及人生的起点,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实在是惭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它是我人生意义中的一部分。更何况,学海无涯。现在,我不能再如此浑浑噩噩的、毫无目的地过每一天,我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为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标后实现它而作充分的准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4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我的第一本书》吧!它将会让你深有感触,受益终生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国着名作家史成汉写的,它主要记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记录了在元贞因家里穷而没钱买书时,“我”为了元贞吧一本书撕成两半,而最后却考第一名的这一段友谊故事,还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感惭愧。我想:史成汉可以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开开心心地读书。那时,他们没有教科书。没有学具只能苦中找乐,特别是在上课时他带着两只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的画面呀!让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笔来赞美它,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只是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寒冷,就连声抱怨读书累,读书难。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十分辛苦的,没有快乐可言。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温度急速下降,而那时的我就一直抱怨过不停。还有一种不想去上学的冲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惭愧不已。

  课文让我感动最深的不仅仅只是他们苦中找乐的志趣,还有乔元贞因家穷没钱供他读书,后来竟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读到这一点,我心狠狠的被触动了。元贞,多么乖巧的孩子呀!他仅仅只靠史成汉送给的半本书却考了第一名,而我们呢?现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不用交学费就能高高兴兴的到学校读书,但我们努力了吗?想起自己,以前的努力根本不算什么,比起元贞,我就好似温室里培育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困难的考验。而元贞则像雨露下一颗蒸蒸日上,奋发图强的向日葵,即使得不到阳关的照耀,但它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不是吗?

  现在想想,以前一些大山里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孩子们渴望读书,但因家里贫无以致书以得。对于这些可爱的孩子来说,读书边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份心底的呼唤!

  努力吧!现代幸福的“花朵们”,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现在拥有这样优越的学*条件而感到骄傲,我们应竭尽所能,为我们,甚至为报效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吧!我想:这也许正是《我的第一本书》里元贞的那份呼唤,那份梦想,那份向往吧!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5

  没有讲义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阐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西*的经验以为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备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克不及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大概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有关红岩的读后感 而“我”后离开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必要学*的时间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得到了,再加上本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伍,一辈子只能在生活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归纳综合一下:“知识转变运气”。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索了。

  没有讲义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相*几个村落里叫卖纸烟、花生、洋火等小工具。有关母爱的读后感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总之,作者对那个期间的苦难进行着酸楚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同伴们寄予深切的怜悯,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运气中严正思索着生活与人生。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关于母爱的读后感 望文生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大概,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辅导......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人们都很喜好她,只惋惜她的后代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睬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劳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每每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范爱农读后感 因而我只需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以是我的生日当然不克不及短少她的存在。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繁忙预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突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明,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明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6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合作探究

  1、检查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7)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 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 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 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人新课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中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思考: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住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⑴ 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出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十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方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文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探人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实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⑵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⑵ 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⑵ 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⑵ 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3、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⑴ 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⑵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⑶ 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⑷ 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⑸ 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4、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⑴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⑵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作者简介

  牛汉――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

  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

  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4)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5)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6)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作者是怀着什么感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几乎天天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没有幽默可言,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孩子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淘气总能让他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小伙伴在一起,与小动物们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讨论: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你认为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

  1、学*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8)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菁华5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课题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学*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过程】

  〖预*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合集五篇(扩展9)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汇总五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1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牛汉先生的文章,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怀念,牛汉先生对他第一本书的怀念,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牛汉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虽然是课本但是对他的意义很重大。这本书有着父亲曾经理解的爱、细腻的爱;有着同学、朋友之间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课时与老师的趣事和同年的回忆……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牛汉先生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地怀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写过,桃花去了还会再开,燕子去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可日子去了,却再也回不来。很多很多的时间从眼前流去,从指缝中流逝。

  对于少年来说,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对于青年来说,少年那些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成为回忆;对于**来说,青年那种无所畏惧的冲劲已经成为历史;对于老人来说,**时的干劲已经成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忆和羡慕中,他们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盼望着回到从前。

  时间不回头的走了,那么的义无反顾,它不留恋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他是令人羡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它早已没有资格回头。

  时间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所以请不要再窥视那些已经过去的悲伤的往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扩大到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珍惜好你拥有的一切,才是对从前失去的最好的怀念和未来最好的憧憬。

  牛汉先生说:“人不能忘本。”我们在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的同时,要记得那些爱我们的人,和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珍惜过的东西。

  时不再来,时光不会再回来;失不再来,失去也不会再回来。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将和时间一样,成为过去。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2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篇一: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牛汉先生的文章,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怀念,牛汉先生对他第一本书的怀念,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牛汉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虽然是课本但是对他的意义很重大。这本书有着父亲曾经理解的爱、细腻的爱;有着同学、朋友之间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课时与老师的趣事和同年的回忆……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牛汉先生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地怀念。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写过,桃花去了还会再开,燕子去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可日子去了,却再也回不来。很多很多的时间从眼前流去,从指缝中流逝。
  
  对于少年来说,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对于青年来说,少年那些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成为回忆;对于**来说,青年那种无所畏惧的冲劲已经成为历史;对于老人来说,**时的干劲已经成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忆和羡慕中,他们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盼望着回到从前。
  
  时间不回头的走了,那么的义无反顾,它不留恋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他是令人羡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它早已没有资格回头。
  
  时间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所以请不要再窥视那些已经过去的悲伤的往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扩大到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珍惜好你拥有的一切,才是对从前失去的最好的怀念和未来最好的憧憬。
  
  牛汉先生说:“人不能忘本。”我们在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的同时,要记得那些爱我们的人,和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珍惜过的东西。
  
  时不再来,时光不会再回来;失不再来,失去也不会再回来。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将和时间一样,成为过去。
  
  篇二: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从来没想过要读什么名着,中国的名着都没读过更何况是世界的名着。在潘师傅的推荐下看了《悲惨世界》。持续好多天,看完了第一本书。因为是潘师傅推荐的,并且是他特别喜欢看的一本书,所以,我看的很认真。甚至在读这本小说的同时,就在构思这篇读后感了。之所以写读后感是因为潘师傅读此书在先,想跟他作一下思想的交流与感触的沟通,也希望能跟自己欣赏钦佩的主任工产生认识的共鸣。每次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希望能与潘师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与认识,每次交流完之后,都能让我有一个新的认识,能开阔我的思想。写到此,我也该切入主题,写读后感了。
  
  才看了几页的时候,我就高兴的发现,本书中慈祥、善良、博爱的主教先生跟潘师傅的人格很像。主教是那么无私,那么善良,心胸是那么宽阔与坦荡。喜欢、爱戴这个善良慈祥的老人。冉阿壤命运的悲惨,让人不禁为之流泪,而他与当时社会的抗争,对法律的不满及一再的反抗让人钦佩又心生怜悯。这本书宏观的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现状,我还没那个能力与水*对它所揭示的深刻含义表述出来,也不想对此发表什么评论,只想对书里的人物发表一下自己对他们的认识。
  
  主教先生,刚才我已经说过,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重生的冉阿壤。他有的是一种博爱、慈爱。但他也是一个固执可爱的老人。他的固执可爱反映在他与一个即将辞世的革命党人的谈话那一章节里。呵呵,就是因为他的固执,才使这样一个几*完美的人显得更加可爱。
  
  冉阿壤一出场,就让我不禁痛哭不已。记得以前看《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就是哭的很痛。每次痛哭过之后,都感觉是一次对灵魂的净化与洗礼。尤其是描写冉阿壤的心里活动与斗争,那种灵魂的冲突,那种心灵的美好与灵魂的纯洁让人钦佩不已。我非常的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活的真诚、坦荡、无私与善良。他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上面没有任何的污痕,他活的是那样的正直,那样的'不虚伪。当他内心徘徊左右不前的时候,正直善良的他会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过的了自己心里那一关,不是别人阻止他不让他去做,而是他自己的良心就不准许他去违背自己的心去做,多么善良正直的一个人,我喜欢。
  
  芳汀,一个善良、自爱又可怜的女人,生活真的可以逼迫一个善良、自爱的人去放荡自己。她是为了她的孩子。这样的母亲真伟大。她把孩子存在一个坏的人家了,就如那一章节的名字“寄存就等于断送”。
  
  能写出的就只有以上的这些了,尽管它里面的人物心里描述也很多,但是,我喜欢看到这些,因为它是一个正直的正面的心里描绘,能激励人的灵魂与净化人的内心,让人看到的是美的一面,我喜欢看到这些。它不至于使我感到人心的叵测,不至于使我感到心寒。
  
  篇三: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上周末女儿回家,带回了一本珍藏版的绘本故事《阿狸·梦之城堡》。这是女儿托她苏州的一位同学买的,花掉了她半个多月的零花钱。
  
  知道“阿狸”这个名字是在去年寒假。那天回到家里,我看到女儿卧室的墙壁上横七竖八地贴了好几副色彩明丽的卡通画,那都是女儿自己画的。它们居然让女儿素色的房间一下子鲜亮了起来,活泼了起来。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世上有了一个“阿狸”,在某些圈子里赫赫有名。
  
  那天散步时,女儿谈得最多的是这本书:这本书的来历,这本书的价钱,这本书的畅销,还有这本书的精彩。在女儿强烈的推荐下,我们娘俩散步归来后就翻开了这本精美的童书。然而我的心里是有点儿无奈的。此刻,新买的小说书就躺在我身边,已经看了半来本,渐入佳境,正诱惑着我呢。
  
  然而一旦看起来,我发现这个绘本故事大出我的意料,它没有我想象的幼稚。相反,很多句子如格言警句般耐人寻味。第一个故事《影子》开头的句子就让我沉迷了:“城堡里藏着寂寞,寂寞在唱歌。旋律很熟悉,歌词很模糊。”我一遍遍地细读着,品味着,仿佛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里好像真的响起了熟悉的旋律,伊伊呀呀的歌词模糊不清,似乎非常久远之前唱过的、听过的,让人感念的。“却不知道嘈杂的地方只会让你们更孤独,喧嚣之后是更深的落寞。”,“旅行总有终点,冬天总会过去,嘈杂总会变得*静……”“阿狸幻想着也许在几年之后,两人会不期而遇,在彼此温柔的目光里,邂逅了今天的你,重逢了昨天的我”……这样的句子如珍珠般散落在书本的各个角落,再配上一幅幅稚气而又唯美的图画,不时地撩拨起我的心弦。我忍不住问女儿:“这样的句子你看得懂吗?”然而看着女儿专注地神情,想着她对阿狸的痴迷,我知道她又何止是看得懂啊,只是用她的眼光、她的理解。
  
  不过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当我陪伴着女儿一起翻阅着这本童书时,我更喜欢这本美丽的童书像桥梁一般沟通起我和女儿两代人之间情感的交流。(www.eduche.com)《我相信》这个小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相信,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温暖。”这样的话语,从孩子们喜欢的阿狸口里自自然然地说出来,比成年人教育十遍百遍都要管用啊。我静静地想着这句话会对女儿产生怎样的影响时,女儿突然冒出这样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话:“妈妈,你一点也不唠叨。”我愣住了。回顾这一年多来的教育,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母亲,也许我真的不能算一个唠叨的妈妈。女儿五六年级时小小的叛逆提醒着我,教育着我:孩子的成长不能仅靠话语,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也许说得越多越无用,甚至适得其反。从女儿读初中后,我就努力克制自己唠叨的*惯,不管我的内心有多么焦虑,多么渴望了解孩子学*上的方方面面。我不会一遍遍地询问她上课是否听得懂,提醒她作业有没有做好。考试后,我不会絮絮叨叨地责备她太粗心太马虎,更不会去问她的同学考得好不好。我很满意我的做法,我觉得女儿也喜欢我这样做。但是,现在在阿狸天真可爱的话语中,我的不唠叨倒是显得不够“温暖”了。是承认我确实不够唠叨呢,还是辩解我其实也很唠叨?急中生智,我说:“是因为你不需要我的唠叨啊。”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让我摆脱了眼前小小的困境,还在无形中鼓励了女儿,亲*了我们的关系。女儿兴奋地朝我身边靠了靠,柔柔地说:“是的呀。”然后,她兴致勃勃地说起宿舍里另外两位同学,她说她们好像都进入了叛逆期。一位同学怕妈妈唠叨,很少给妈妈打电话。另一位同学每次和妈妈打电话,都要在电话里吵。听着女儿对自已的肯定以及对身边同学做法的否定,自豪与喜悦从心里涌起!这时候,我心里一片通明,再没有一丝丝的无奈。
  
  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吧!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3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回想过去,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从来没有进过校门;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学;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所谓的“出息”似乎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实现。多少人才被埋没,多少孩子因不能读书而终生落魄。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读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学生读到此文,更应好好的想想,你们都是幸运儿!乔元贞的命运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现,那简直就是罪过!读书吧,孩子!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4

  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个字我看不懂。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

  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

  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我们的秘密因为它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5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回想过去,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从来没有进过校门;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学;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所谓的“出息”似乎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实现。多少人才被埋没,多少孩子因不能读书而终生落魄。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读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学生读到此文,更应好好的想想,你们都是幸运儿!乔元贞的命运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现,那简直就是罪过!读书吧,孩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