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

首页 / 教案 / |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1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2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100.)最小呢?(1.00)还可以是多少?(10.0)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4.00元、0.40元、0.04元。

  2、提问 (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4.00、0.40、0.04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

  小数点 大小变化

  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二位 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10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

  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3

  1.题目:函数的奇偶性

  2.内容:/ 4

  高中数学教案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问题设计,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

  (3)设计一些基础性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主要特征。

  4.考核目标:问题设计,知识归纳,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图形直观感知到代数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喜字、蝴蝶、扑克牌、交通标志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前两幅图是轴对称的,后两幅图是中心对称的。

  继续追问数学中这样的对称,请学生举例说明。由于前几节课都在学*函数,会有部分学生想到有些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像具有对称特征的.函数的性质——奇偶性

  二、合作探索,学*新知

  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说明图像有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思考2:对于上述两个函数,f(1)与f(-1),f(2)与f(-2),f(a)与f(-a)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若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自变量x任取定义域中的一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即f(-x)=f(x)思考3:怎样定义偶函数?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将学生得到的定义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得到精确的偶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2.观察下面两个函数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图像,从对称的角度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分别求当自变量x=±1, ±2时的函数值,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3:是否对于定义域内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

  问题4:类比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4

  高中数学教案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最后结论,最终展示本组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后,师生互动得出奇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3.强化定义,深化内涵

  对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说明:

  (1)如果一个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若f(x)为奇函数,则f(-x)=-f(x)成立;若f(x)为偶函数,则f(-x)=f(x)成立。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升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

  (1)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

  (3)若f(-x)=f(x)则f(x)是偶函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

  例题2: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四、总结升华

  师生一起回顾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图像性质,已经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五、布置作业

  1.教材42页*题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1,求x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奇函数:

  判断函数奇偶性步骤: 一看

  三判断/ 4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4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 ×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教师把 ×5改为5×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7/30×10)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课本中试一试的*题,4/5×3=?,5×1/3=?

  学生掌握算法后,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应用。拖拉机耕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1/9,一天工作7个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数学。

  五、布置作业

  老师从学校走到家要2/7h,走路的话每小时走5km,骑自行车的话,每小时14km,开汽车每小时走30km,回家的方式不一样,走的路线就不一样,请同学计算每条路线分别要走多少千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行和垂直的现象?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1、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6+1/6+1/6+1/6+1/6=(1+1+1+1+1)/6=5/6 6+6+6+6+6=6×5

  =1×5/6

  2/6×5=10/6=5/3 =1/3×5

  15/30×10=?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5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的例1,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7页练*十四的第1一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准备

  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 ( 12O×3)÷(30 ×3 ) = ( 120 ÷10)÷(30 ÷10 ) =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教材第75页的例1。

  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

  为什么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范文,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

  化成

  ,也可以把

  化成

  ,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 =

  =

  = 6÷()=()÷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1)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菁选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并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活动中,激发学*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实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使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能够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2

  一、教材

  10-11页例5、例6,10-11页做一做,练*三1-4题。

  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似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的*惯。

  三、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求亿以内数的*似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位。

  (2)99864里面有()个万,101010里面有()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我爱范文,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导入:我们已经学*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3

  一、课题名: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导入

  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

  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八”第12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O,其余的数都是9的那个倍数。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八”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四)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五)作业布置

  一、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通过学生主动发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惯,产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惯,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给大家过一个印象深刻并且富有意义的节日。羊村长带小羊们给他们的村落植树。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上呈现植树的情景,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给这些小树浇多少桶水呢?该如何列式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方法。请学生回答。

  预设: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可以这样列式:

  先计算一组同学浇多少桶水,可以这样列式:

  教师鼓励同学想法的独特性、新颖性,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关系:

  2.小组交流讨论

  顺势抛出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将同学们的讨论结论呈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明确: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表扬同学们观察认真,语言表述准确,并总结: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3.引入符号,加强符号意识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引出:

  此时同学们头脑中除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同时还会浮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再次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剖析知识本质。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出示教材做一做,填一填,看谁填得又快有准。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寻找身边的生活例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5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从初中对函数增减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感受。通过一次函数认识单调性,再通过二次函数认识单调性是局部性质,进而完善感性认识。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精确的数

  学语言(随着、增大、任取)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的问题。/ 4

  高中数学教案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提出见解,提出质疑,相互补充理解函数定义的解释,讨论表示大小关系时,理解如何取值,明白任取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实现“形”到“数”的转换。

  (三)概念深化,延伸扩展

  教师活动: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能否说f(x)=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从这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进一步提问: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何时函数在A∪B上也是增(减)函数,最后再一次回归定义,强调任意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提出自己观点,并提出反例,如x1=-1,x2=1,进而得出结论: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函数在A∪B上不一定是增(减)函数将函数图象进行变形(如x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问题,学生已经从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而对严谨的数学语言学生还缺乏准确理解,因此在这里通过问题深入研讨加深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理解。

  (四)证明探究,应用定义

  教师活动:展示例题

  例1:证明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且

  ∴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进一步提问:如果把(0,+∞)条件去掉,如何解这道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活动:根据单调性定义进行证明、讨论,规范出证明步骤: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理解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体会判断可转化成证明并完成课后思 考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准确应用,本题采用前面出现过的函数,一方面希望学生体会到函数图象和数学语言从不同角度刻画概念,另一方面避免学生遇到障碍,而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单调性定义的应用上。课标中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能仅限于形式化的表达。高中课程强调返璞归真”因此本题不再从证明角度,而是让学生再次从定义出发,寻求方法,并体会转化思想。

  (五)小结评价,作业创新

  教师活动: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留出如下的课后作业(1、2、4必做,3选做):

  1、证明: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2、课上思考题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思考P46 探索与研究

  学生活动:回顾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过程、证明、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和数学思想方法,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的主要三个阶段:直观感受、文字描述和严格定义,并且作业实现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7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的例1,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7页练*十四的第1一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准备

  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 ( 12O×3)÷(30 ×3 ) = ( 120 ÷10)÷(30 ÷10 ) =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教材第75页的例1。

  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

  为什么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范文,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

  化成

  ,也可以把

  化成

  ,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 =

  =

  = 6÷()=()÷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8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100.)最小呢?(1.00)还可以是多少?(10.0)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4.00元、0.40元、0.04元。

  2、提问 (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4.00、0.40、0.04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

  小数点 大小变化

  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二位 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1000倍(缩小到原来的 )

  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

  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9

  小学数学教资面试试讲万能模板

  第一板块: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几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下你们能从中发现怎样的数学信息,并且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同学们,我是你们的XX老师,很开心将要跟你们渡过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3.同学们,短片播放完了,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哪位同学先来?好,你先来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课本例题),同学们翻开书本xx页

  第二板块:新授

  1.好,同学们,那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们先独立思考下,然后启动我们的四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时间x分钟,时间结束之后呢,老师请各小组代表来汇报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好,开始吧

  2.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老师特别期待你们4人小组能进行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所以同学们不着急,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一下,不过记得要及时填写小组合作探究单哦

  3.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好,第一小组的同学手举得最高,那这第一个机会就给你们吧,其他小组要认真听哦,如果有不同意见的一会可以进行补充,好,开始吧 4.嗯,刚才第二小组的观点是。。(老师复述)思路很清晰,讲解的也很详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5.嗯,这个小组有不同的看法,老师就喜欢与众不同的.,你们来说说。。6.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坐在那里,虽然他没有举手,但是他的眼神告诉我对于这道题很有想法,xx同学你来试一下吧,说错没有关系,大胆一些

  7.同学们,让我们动手探究一下,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8.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大家的发现,转化成我们的数学语言应该怎么表述呢?来,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第三板块:巩固练*

  1.同学们知识学完了,那老师现在要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看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都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

  2.来,同学们翻开课本x页,完成一下书本上做一做的两题,做完好,可以先跟同桌核对一下答案一会老师再公布正确答案

  3.同学们,现在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第一关,开火车。。第二关,青蛙过河。。第三关,勇攀高峰。。

  第四板块:课堂小结

  1.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好,你来说。哦,你说,你学到了。。(老师讲述)嗯,很好,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掌握了。还有其他同学来分享一下的吗?好,你来说。。2.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做个梳理

  第五板块:板书

  一定要记得写板书哦,在黑板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进行板书的书写,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结束后记得檫黑板哦 最后预祝大家顺利通过面试!!

  第1篇: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高中数学教案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10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 ×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教师把 ×5改为5×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7/30×10)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课本中试一试的*题,4/5×3=?,5×1/3=?

  学生掌握算法后,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应用。拖拉机耕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1/9,一天工作7个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数学。

  五、布置作业

  老师从学校走到家要2/7h,走路的话每小时走5km,骑自行车的话,每小时14km,开汽车每小时走30km,回家的方式不一样,走的路线就不一样,请同学计算每条路线分别要走多少千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行和垂直的现象?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1、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6+1/6+1/6+1/6+1/6=(1+1+1+1+1)/6=5/6 6+6+6+6+6=6×5

  =1×5/6

  2/6×5=10/6=5/3 =1/3×5

  15/30×10=?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11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12

  1.题目:函数的奇偶性

  2.内容:/ 4

  高中数学教案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问题设计,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

  (3)设计一些基础性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主要特征。

  4.考核目标:问题设计,知识归纳,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图形直观感知到代数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喜字、蝴蝶、扑克牌、交通标志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前两幅图是轴对称的,后两幅图是中心对称的。

  继续追问数学中这样的对称,请学生举例说明。由于前几节课都在学*函数,会有部分学生想到有些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像具有对称特征的函数的性质——奇偶性

  二、合作探索,学*新知

  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说明图像有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思考2:对于上述两个函数,f(1)与f(-1),f(2)与f(-2),f(a)与f(-a)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若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自变量x任取定义域中的一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即f(-x)=f(x)思考3:怎样定义偶函数?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将学生得到的定义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得到精确的偶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2.观察下面两个函数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图像,从对称的角度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分别求当自变量x=±1, ±2时的函数值,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3:是否对于定义域内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

  问题4:类比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4

  高中数学教案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最后结论,最终展示本组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后,师生互动得出奇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3.强化定义,深化内涵

  对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说明:

  (1)如果一个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若f(x)为奇函数,则f(-x)=-f(x)成立;若f(x)为偶函数,则f(-x)=f(x)成立。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升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

  (1)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

  (3)若f(-x)=f(x)则f(x)是偶函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

  例题2: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四、总结升华

  师生一起回顾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图像性质,已经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五、布置作业

  1.教材42页*题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1,求x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奇函数:

  判断函数奇偶性步骤: 一看

  三判断/ 4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二)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标

  学会自主学*、参与学*、合作学*。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请两个同学做一个涂树叶比赛,看谁先涂完。哪位同学愿意参加?你会选哪片树叶?为什么?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抽象出面积)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戏

  这里有5个图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想知道它在哪个图形里吗?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请听好:①它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去掉谁?(提醒学生这是用观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去掉谁?③它不在圆里。④它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师:这两个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打开信封,可以让里面的学具帮助你,先思考后小组合作。比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

  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

  打开看看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已接*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

  “面积”是学生学*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2)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五)份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 1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的要求。

  学生练*,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 2

  课题:

  得奖了

  课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

  教学重点:

  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解说:在雄伟庄严的**声中,运动员举起那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提出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2)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勇气)

  (三)引出课题

  除了在运动场上运动员有获得奖杯,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比赛,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都有机会让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奖杯。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举起奖杯光辉形象,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啊!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得奖了(版书)

  (四)开拓思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姚明是NBA选秀状元,你们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状元呢?请举手说――-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希望盖起最高的大楼,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奖杯,象大楼一样的,上面写“建筑最高奖”如果你是能工巧匠,就给自己颁个“鲁班奖”,爱炒菜,就来一个“金厨奖”爱画画的来个“艺术大师奖”有的`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上课老是爱,就给自己颁个“相声大师奖”吧。

  (五)学*设计

  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六)示范最简单的奖杯

  (七)启发阶段:

  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八)动手作业:

  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或自己创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九)给做好的同学上台颁奖。

  (十)课后作业:用纸或布设计奖旗或奖状。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 3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

  3、展出示学*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 4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

  学*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3、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

  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二:

  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看的图片。(展示课件图片四、图片五和图片六)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小结:*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三:

  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课件图片七和图片八)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学生回答完后再欣赏课件九和课件十。

  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活动四:

  教师请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活动五:

  请学生欣赏肌理图片。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展示课件十一到最后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动六: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提出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面试教案 5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构图和表现的绘画知识

  重点: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

  学*构图知识

  教具:

  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动作随着节拍,姿态伴着旋律,

  丰富而又和谐,多样而又和谐。

  板示课题

  二、出示范例

  选择一种乐器将它巧妙绘画,再组合描绘成有趣的,优美的群像。

  学校里有小乐队吗?经常去看看他们的演出或排练吗?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到更亲切,画出他们演出或排练时的情景。

  试一试,看谁观察的细腻。

  三、比一比看看谁的.画面最精彩?

  四、做游戏

  模仿小乐队吹、拉、弹、唱,进行模拟音乐会。

  五、作业选择:

  1.可以画你想象出来的小乐队。

  2.注意人物和乐器的大小,高低、横竖、位置的穿插变化,讨论一下为什么。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3)

——教师面试教案实用5份

  教师面试教案 1

  一、小学美术

  1.剪纸

  2.欣赏课,能区分油画,国画,雕塑,照片的特点,四幅画的描绘形象,价值观的取向。

  3.低年级的漫画欣赏课

  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5.玩玩水粉画

  要求:让学生了解水粉工具及特点,认识三原色以及三间色,水粉线条的粗细,水粉的'厚薄特点,画纸绘或板绘。

  6.低年龄段了解线条纹样。

  要求:为衣服画上条纹的纹样。粗细深浅。

  7.《画中画》

  8.我们身边的线条

  要求: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线条;合理示范,不同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一些范画,罗冠中的春如风。

  9.认识交通标志,低年级。

  要求:制作头饰,步骤也要写。

  10.小园艺师

  11.阴刻与阳刻

  12.给您提个醒,手工设计警示牌现场有道具

  13.《记忆大比拼》

  14.交通标识

  要求:(1)认识并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2)设计并制作交通标志。

  15.巨匠童心鉴赏齐白石画作

  二、初中美术

  1.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2.希施金的造船林

  3.《静物》,要求用静物改画的方法让学生画一副静物图。

  4.达利油画:永恒的记忆

  5.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6.了解纹样

  7.狼牙山五壮士

  8.水墨中国画

  三、高中美术

  1.《卡通画》

  要求:试讲十分钟示范方法过程

  2.*代雕塑断臂维纳斯

  答辩题目: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3.写实主义雕塑

  教师面试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初步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要领,80%的学生能准确做出支撑跳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合作练*,纠正错误法等教学方法,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兴趣,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

  助跑踏跳连贯,迅速有力;推手及时,抬上体。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生。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做过俯卧撑,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技术动作和俯卧撑非常类似,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挑战一番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支撑跳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游戏:单腿长龙赛跑

  方法:以体育小组为单位,组内前一名同学抓住后一名同学的一条腿,形成单腿长龙,从起点跑向终点,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时计时结束,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如果队伍在跑动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则必须要连接上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否则直接淘汰。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在示范时,手臂是直臂还是曲臂?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一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3.讲解

  动作要点:助跑,双脚踏跳,双手支撑器械,提臀,两腿伸直向两侧分开,迅速推离器械,使身体向前上方越过器械,两腿向前制动挺身,两臂斜上举;并腿用前脚掌着地,屈膝成半蹲。

  保护帮助: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山羊斜前方,面向练*者,两脚前后站立,当练*者撑器械后,双手握其上臂,顺势向上提拉过器械并顺势后撤步至落地,换至一手扶腰背,另一手护其胸腹。自我保护的方法:当落地不稳、身体过于前倾失去*衡时,应迅速低头团身前滚翻。切勿用手撑地,防止戳伤、骨折。

  4.练*

  (1)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

  组织教学:四列纵队,体操队形。

  (2)助跑-支撑-分腿提臀-跳。

  组织形式:四列纵队,体操队形,教师巡回指导,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纠错:在刚刚的练*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分腿跳的`过程中,有曲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跳跃的高度不够,支撑没有力量,大家可以来进行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练*。

  (3)完整的支撑跳跃练*。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跳箱的高度完成动作。

  组织形式:四列纵队,体操队形,教师巡回指导,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5.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分享技术动作。

  6.素质练*:“推小车接力”

  规则:体育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一人俯卧,另一人抓住同伴的两条腿,从起点跑向终点的标志物,两人交换,回到起点,与下一组击掌接力,依次完成比赛,用时短的小组获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密度:33%~40%;*均心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运动强度:中等。

  五、场地器材

  体操垫8块、跳台8个、体操馆。

  六、课后反思

  教师面试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文字图形元素进行封面设计。

  2.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设计封面,提高创造能力。

  3.养成爱书、爱学*、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字体变化原则。

  【难点】

  体现书籍内容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显示多种书籍(读者、意林等杂志、还有名著、绘本故事)

  提问:大家都读过哪些?哪本是你最喜爱的?为什么? 今天我们给自己喜爱的书做个封面,引入课题《我喜爱的书》 (二)直观感受

  提问:仔细观察或回忆书的封面,都有什么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配图) 提问:其中哪个信息应该最醒目?(书名)那我们自己探究一下这些书名。 (三)形式分析

  提问:继续观察大屏幕,这些书名有什么不同?(字体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书名:字比较大,《红楼梦》用的是行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在宋体的基础上加粗变形的。作者、出版社:字体比较小,是宋体。 提问:怎么认识的这些书体?特点是什么? A.宋体:顾名思义宋体就是起源于宋代,在印刷中宋体是较为常用的字体,请同学们看下自己课本中的文字就是以宋体出现的,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宋体在书写时的特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宋体的横的笔画写的很轻,而竖的笔画写的比较重(教师在黑板以“十”做宋体写法的示范)宋体在书籍,报纸上应用的很广泛。但是呢我们通常手写一般不会用宋体。

  B.黑体:写法通常是横竖均匀(教师在黑板以“十”做宋体写法的示范)黑体在感觉上比其他同号字体要大,因此常用于文章标题和封面会更有视觉的冲击力。C.楷体:大家写过毛笔字应该知道,比较规矩整齐。 D.行书: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提问:哪种字体更能准确体现书的内容?(刚才说最喜爱哈利波特的同学说一说)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字体变化我们随便变化吗?需要注意哪些原则?(从内容出发、易于辨认、统一完整) (四)实践练*

  已经了解到字体特点、字体设计的方法及注意的原则。我们一起开始动手去给自己最喜爱的书进行书名设计吧。 大家注意先画出草图,再进行细化。 (五)展示评价

  大家的书名设计好了,谁能说一说,你最喜爱的书的内容?你为什么这么设计? 谁来说一说,如果给这个书名选择颜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谁来再说一说,如果给他配图你会选择什么图片? (六)小结作业

  大家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书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再说一说你设计的意图。

  一、课题:

  端午的鸭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怀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四、课时:

  1 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 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己记忆中的端午节。(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 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3.再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再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问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问题二: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明确:质细、油多、蛋黄红。

  问题三: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

  明确: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灯。

  4.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三)师生共同品读课文

  1.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同桌二人练读,再主动在全班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点,并交流阅读感受。

  2.教师先肯定并评价学生们的感受,然后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3.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思考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过渡: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令作者魂牵梦萦吧)

  思考题二: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 明确:质细而油多。引用袁枚的《腌蛋》,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 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过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让高邮鸭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替汪先生宣传他家乡的鸭蛋) 学生交流,然后进行即兴回答,并共同评出最佳语句。

  思考题三: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四)练笔延伸

  从下列 4 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求:既充分利用课文,又要有自己的创造。

  1.假如你是一位高邮的导游,要向外地游客介绍你们高邮的端午风俗,你会怎么说?

  2.假如你是一位高邮的厨师,该怎么向游客们介绍高邮的咸鸭蛋的腌制方法和吃法?

  3.假如你是一位高邮的小朋友,请向外地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可爱的鸭蛋络子。 4.假如你是一位到高邮旅游的游客,刚吃了正宗的高邮咸鸭蛋,你会怎么评价? 教师示例:话题

  4:这些年来,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完全不能和这高邮的咸鸭蛋相比。这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而且蛋黄是通红的,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略)

  教师面试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 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

  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师面试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了用图、表来组织样本数据,并且学*了如何通过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本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内 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如何通过样本的情况来估计总体,从而使我们能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帮助。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⑴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均数.

  ⑵体会样本数字特征具有随机性

  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均数.

  (2) 能用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均数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均数,并结合实际,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初步体会、领悟“用数据说话”的统计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在教法上,我采用“问答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回顾,问题引入

  「屏幕显示」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并不需要了解总体的分布形态,而是更关心总体的某一数字特征,例如:买灯泡时,我们希望知道灯泡的*均使用寿命,我们怎 样了解灯泡的的使用寿命呢?当然不能把所有灯泡一一测试,因为测试后灯泡则报废了。于是,需要通过随机抽样,把这批灯泡的寿命看作总体,从中随机取出若干 个个体作为样本,算出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提出问题:什么是*均数,众数,中位数?

  (教师提问,铺垫复*,学生思考、积极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给出补充总结,借助用多媒体分别给出他们的定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做好知识准备。

  (进一步提出实例、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

  〈问题2〉选择薪水高的职业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学毕业有两个工作相当的单位可供选择,现各从甲乙两单位分别随机抽取了50名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

  分组计算这两组50名员工的月工资*均数,众数,中位数并估计这两个公司员工的*均工资。你选择哪一个公司,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分组分别求两组数据的*均工资。

  学生:甲、乙*均工资分别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选乙公司。

  学生乙:甲、乙两公司的众数分别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选择甲公司。

  学生丙:我要根据我的能力选择。)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4)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 (菁华3篇)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1

  课前准备:

  一、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

  (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1、学具: 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2、教具: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前学*的内容:

  1、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

  2、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

  3、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

  4、与同学交流观察学*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录整理。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指导、学生活动)

  一、复*引入 (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过程 (35分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

  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小结 (7分钟)

  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

  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

  (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1)食物保鲜

  (2)舞台制造白雾

  (3)利用卫生球除虫

  (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 、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四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

  环境保护的学*,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游乐场激流勇进的过程,提出问题:小车沿着轨道下滑的时候,它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导入新课:用*均速度的知识来解决。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

  练*题一

  练*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5)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菁选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

  当换了一个新环境后,常常要进行自我介绍,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赏。那么自我介绍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试教师自我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

  大家好,今天我应聘的职位是语文老师。我叫xxx,曾就职于xx学校。我*时喜欢跑步和看书,喜欢读书,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喜欢跑步,因为它可以磨砺我的意志。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执着、有坚强意志的人。

  既然今天应聘的是语文老师这个职位,我就简单的谈下我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俗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的好坏,事关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不断的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我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上,备课时,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充分整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下课时,积极下班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文并虚心向同行请教先进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以来,我不断学*,继续学*。学*成为我工作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积极参加新教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训,积极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语文优质课比赛。通过这些途径,我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努力探讨中学语文相关的教学方法,学*同行的先进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2

  尊敬的各位考官: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参加***招聘教师的面试,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人,于XX年7月毕业于******大学********专业。从小我就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深深的向往,但我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出众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专业课程,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同时非常注重培养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我顺利通过了教师课堂技能测试和普通话测试,并获取了教师资格证书,具备了一个教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此外我还曾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家教,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XX年4月在****学校的教学实*,更增加了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此外,我性格沉稳,心地善良又不缺乏爱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位。

  今天站在这里,我恳请各位考官能够给我一次成为教师的机会,或许我不是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依靠努力,我将成为最合适的;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知道经过磨练,我一定是有潜力的。如果我能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全力以赴,以自己的爱心,热心和敬业之心去实现我儿时的梦想;我将挥洒汗水,用我的激情,热情和感恩之情去延续今生的奋斗目标。

  我的应聘自我介绍完毕。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3

尊敬的考官们:

  您们好!

  我叫zxx,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xx届毕业生。

  大学四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方面锻炼和发展自我。不断的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学*上,我踏实努力,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并获得二等奖学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实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顺利地独立完成实验课程。同时,我广泛学*了英语、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水*考试二级,三级,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我有着很强的学*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专业。我所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非师范类的,侧重于生产应用,所学*课程是面向生物制药公司,发酵类公司,以及研发部门的。除学*了较宽广的生物基础知识外,我对生物技术的四大工程课程还有着较深入的学*。

  我的自我介绍完毕,谢谢!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4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我叫小学,今年x岁。汉族,法学本科。我*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我以前在x实*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外地求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

  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体育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5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材料。从这一刻起,我将呈上我的自信和能力,用我的真诚博得您的共鸣。

  我叫苗臣耿,是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20xx年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和完善自我,取得了优异成绩。20xx年8月就职于一所示范高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工作五年来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下面我从教学、教育、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向您介绍一下自己。

  一、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和国家负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学工作多次受到校、县领导的表彰。

  20xx年4月,在阜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阜南县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所讲的课《逍遥游》被评为一等奖。

  20xx年4月,在阜阳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阜阳市20xx年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所讲的课《项链》荣获三等奖。

  20xx年6月我执教的《陈情表》一课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评定为语文课堂教学优质课,获得一等奖,本人荣获教学能手称号。

  所代班级语文单科成绩无论在月考还是高考中都在全校遥遥领先。

  辅导的学生作文在各类刊物发表或获奖。刘菲菲同学的《我与高考相差多远》发表在《中学生学*报》第52期。张曼同学的《诗两首》发表在《学*周报》第108期头版。20xx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中华情主题写作”大赛,一人获得银奖,两人获得铜奖。

  作为教研组长曾指导语文组教师参加县、市优质课比赛,都荣获一等奖。

  二、教育方面

  20xx年9月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学*成绩优秀,师生关系融洽。每周一篇周记,学生畅所欲言,班主任真情回复,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xx年3月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办事水*,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受到学校和家长的一致称赞。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20xx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县公路局举办的'“交通知识”大赛,荣获个人二等奖。20xx年3月指导学生参加县宣传部举办的“迎奥运,讲文明”演讲比赛,成绩优异。在全校举办的广播体操和歌咏比赛中都获得团体二等奖。

  三、教研方面

  1。撰写论文。从教以来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并写成论文。

  20xx年3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初中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教学案例《济南的冬天》荣获二等奖。

  20xx年7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主体发展、活动课堂”高峰论坛论文评比中论文《“竞赛制”教学法的运用及反思》荣获三等奖。

  20xx年10月在阜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20xx年中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评选中论文《高考作文的生命在三分钟内绽放》荣获一等奖。

  20xx年12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xx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活动中论文《“活动式”教学之下的作文评价量规》荣获二等奖。

  20xx年8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xx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活动中教学设计《〈项链〉的生成性学*课堂设计》荣获一等奖。

  20xx年12月在安徽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教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中论文《语言连贯题之排序题技法一瞥》荣获三等奖。

  20xx年6月在20xx年阜阳市中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评选中撰写的论文《五分钟结课使记忆犹新》荣获一等奖。

  2。参加课题研究。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20xx年被聘为安徽省重点课题《作文风暴》的子课题组成员。参加编写校本教材《学生优秀*作选》,受到学生好评。

  20xx年参加《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行为*惯培养的实验》课题组,本班学生经过实验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已形成良好的*惯。

  四、继续教育

  20xx年7月参加全国中语会“主体发展、活动课堂”论坛,计16课时。

  20xx年8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奖。

  20xx年7月参加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完成了24课时的学*任务。

  20xx年8月参加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班语文学科的学*。

  鉴于毕业五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我相信自己能够从事好高中的语文教学。如果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会以一颗真诚的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报贵校。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成为贵校的一员。

  若承蒙赏识,请拨打手机或qq与我联系。

  祝贵校事业蒸蒸日上!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6

  你们好,能参加今天的面试,并向各位考官和评委老师学*,我很高兴。同时通过这次面试也可以把我自己展现给大家,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下面我简单介绍我的基本情况。

  我叫x,今年x岁。毕业于x。我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热情,乐于助人,*时喜欢阅读、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曾经在x学校参加过教学实*,在实*期间我严格按照正式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行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我深入学生,和他们相处融洽,和他们一起布置文明教室,开主题班会,组织大家开展篮球赛,参与诗歌朗诵比赛等,学*了语文教学的各种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中学语文教学技巧,也对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到了自己的管理班级的一套方法。同时,在实*当中,身边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天真、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勤奋的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乐趣和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名教师的决心,成为一名教师也成了我的愿望。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为了成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参与各种活动,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写作和打排球外,还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使自己具有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如果,我通过了面试,成为该校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继续虚心学*,努力工作,发挥自身所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我叫....,今年..岁.汉族,法学本科.我*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以前在***实*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外地求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体育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8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应聘的职位是历史老师。我叫xxx,曾就职于xx学校。我*时喜欢跑步和看书,喜欢读书,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喜欢跑步,因为它可以磨砺我的意志。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执着、有坚强意志的人。

  既然今天应聘的是历史老师这个职位,我就简单的谈下我对历史教育的认识。俗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的好坏,事关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不断的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我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上,备课时,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充分整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下课时,积极下班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文并虚心向同行请教先进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岗位以来,我不断学*,继续学*。学*成为我工作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积极参加新教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训,积极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历史优质课比赛。通过这些途径,我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努力探讨中学历史相关的教学方法,学*同行的先进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历史教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以优秀同行为榜样,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提高学生。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9

各位尊敬的考官:

  早上好!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通过这次面试也可以把我自己展现给大家,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我叫,现年xx岁,x族,大专文化,*时我喜欢看书和上网流览信息,性格活泼开朗,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和亲人朋友融洽相处,能做到理解和原谅,我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曾经在工作,在公司里先后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开始我从事工作,随后因公司需要到,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工作上取得一些的成绩,同时也得到公司的认可。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加入数学教师的行列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同时我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而我感觉到我的工作热情一直没有被激发到最高,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自我认知让我觉得体育教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些就坚定了我报考数学教师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参加了这次数学教师考试并报考了,如果这次能考上,我相信自己能够在中得到锻炼和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数学教师是一种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它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要求数学教师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雷锋曾这样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我对数学教师认知的最好诠释。所以,这个职位能让我充分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和体现自身的价值。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0

  首先在考试过程中要主动像考官介绍自己,其次自我介绍的重点要清晰,让考官在你的自我介绍中能初步的了解你。所以,下面三个小技巧你要收藏好!

  第一,自我介绍要有所侧重,自我介绍里面通常包括学历,经历,家庭,兴趣爱好,理想与抱负等内容,而你的侧重点在哪里,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出你的个人生活重心在哪里。所以作为一个想考教资的'考生,在爱好上是不是也应该更靠*这份职业呢?

  第二,在自我介绍当中,切记不要内容空洞,如果你只是简单说说没有内容,那么考官应该也就简简单单的听听,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说一些具体的事件。

  第三、考前的自我介绍一定要注重表达。你的状态、行为举止等都能给考官留下印象,同时,在考前,考生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缓解备考时的紧张状态,让自己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非常的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面试,下面我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x号选手,来自邹*魏桥镇,今年x周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一直不断的'努力着,x年第一次走进幼儿园做了一名实*教师,在x年x月份顺利的考入了集团第二幼儿园,圆了自己做幼师的梦想!在职期间我对工作很认真,责任心也很强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我特别喜欢唱歌,很幸运园长给了我教孩子唱歌的机会,在歌声中让我收获了孩子个快乐和笑声。因为个人的原因我离职了。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宝宝,更能体会到每个家长爱孩子的心情,同时也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今天我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我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2

  我叫xxxxx,今年27岁。xxxxx年7月我从xx师范学校艺师美术专业计划内自费毕业。由于从xxxx年起国家不再对自费生包分配,使我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失之交臂。幸好,当时河西马厂完小师资不足,经人介绍,我在该完小担任了一年的临时代课教师。

  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虽然代课工资非常低,但听着同学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我原想,即使不能转正,只要学校需要,就是当一辈子代课教师我也心甘情愿。不料,xxxxx年起国家开始清退临时工与代课教师,接到了学校的口头通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今天,我想通过此次考试重新走上讲坛的愿望是那样迫切!我家共有三姊妹,两个姐姐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已上了年纪的父母,我一直留在他们身边。我曾开过铺子,先是经营工艺品,后又经营服装。但不论生意做得如何得心应手,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是我心向往之并愿倾尽毕生心血去追求的`事业。我曾多次参加考试,但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梦想,但我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我就一直考下去,直到理想实现为止。

  如今的我,历经生活的考验,比起我的竞争对手在年龄上我已不再有优势,但是我比他们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更多了一份成熟与自信。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与书法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大学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以上便是我的求职面试自我介绍,谢谢各位老师!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3

  各位考官早上好。我是xx师范学院数学系xxxx届数学教育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名叫xx,很高兴能有机会在此向各位考官学*!

  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是我们学院最悠久、教学质量最优异的系别,在此学*环境下,使我的知识能力受益匪浅。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勤练教师基本技能,有较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许多知识,在假期从事的家教工作中加以运用。在实*期间,我思索激励教法、课件制作和教具选择,在课堂上取得了学生主动要学的效果,得到了校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好评。

  我出生于教师家庭,对父辈循循善诱的引导深受感染;对父辈们的'殷殷嘱咐,使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人;对所受到的学校教育,让我用科学的理论知识的专业技能干好每一件事;坦诚、踏实的性格,让我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相处融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期望:有一个合适的*台,用我的热情和智慧去全力开拓、耕耘。

  我希望:能到贵学校任职,为贵校的发展出一份力,相信我的付出也正是您的英明选择!

  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用“心”去面对一切,必然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

  谢谢大家!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4

各位尊敬的考官:

  早上好!

  今天,我以本岗位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显得尤为珍贵。我叫陈日安,今年21岁。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毕业最新小学教师的面试自我介绍最新小学教师的面试自我介绍。我于今年5月在新华小学实*。回想起那一个月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我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听着学生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种种困难带来的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

  我精通计算机硬件,曾在学校担任E网社的维修部部长,为全校学生维护维修电脑两百人次以上。我熟悉整个数码市场的行情,能在学校采购数码产品的时候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节省学校在该方面的'开支。我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吸烟喝酒,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的努力学*,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面试教师自我介绍15

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从教十八年,我就是十八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掌握不同学段的管理方式,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也正因为这样,这次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我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被选派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集中培训,回来后,承担培训100名班主任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适宜不同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尝试过情景教学、三三六模式教学、引导自授、愉快教学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法,现在我正摸索、研究、总结很适用于我的"语文情感教学法"。

  记得那次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一课,听课的一领导评价:作为一个男人,我很不容易动情,然而今天听杜老师深情的范读,入情入境的引导,我差点流泪了,从来没有过如此的感动,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入情入境,让学生领悟每一篇文章的精髓!对于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我甚至能做到: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学校、全区、全市,我都上过示范课,且都得到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全区课赛我也拿过一等奖,但因为35岁年龄的限制,我未能参加过市级、省级语文课赛,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遗憾。

  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和写作水*,我很注重课前三分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一天中学*语文的感受、畅谈生活中的语文、分享名著和经典*作。我带的学生,多次获省级小作家作文一二三等奖,我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在兴趣班中一直担任着写作、小记者班辅导老师。

  我不断地学*,努力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十八年以来,获得过临沧县**"优秀教师"的称号,荣获临翔区课堂教学竞赛小学组语文一等奖、数学三等奖,多次被评为区级、校级优质课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师德标兵,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

  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资质的学生,要管理好每一个班级,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好语文,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教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会学*。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问题,相信我都能处理好,因为我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心,我自己是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在我所选择的教育这条路上,我始终坚信我也会"收获教育之果实,享受教育之甘甜。"这就是我能立足于教育这一崇高事业之本。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6)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实用10份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票的总价。两张**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2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反思: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4

  教学内容:

  86~87页练*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课

  8+9=179+8=17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5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我们要学*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

  打开书第6页,看练*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7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学*小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构建完善的运算体系。小数除法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现实中需要运用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十分丰富。

  第三,通过这一内容的学*,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备课内容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商的*似数(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数。

  解决问题(1课时)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循环小数(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备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似数。

  3.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6.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取商的*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7.经历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8.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9.在将除数转化为整数的过程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

  10.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11.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2.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备课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2.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似数;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二)教材的特点

  1、素材选取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广泛选取了新颖、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存在于他们经验世界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借以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区、了解自然等等。本册的主要素材有魔术、杂技、童话、标本等,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例如,乘法口诀的编排,我们从“5的口诀”切入,这样编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数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又如,分东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有的事情,丰富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确如何*均分物体时,,教材这样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5、每一部分的“你问我说”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初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每个单元之后,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以自我检测和涂“苹果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兴趣*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本册书中的最后,还特设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专页,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与教师、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感情,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观念,从小学*做人。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制作标本——表内除法;过年——总复*八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欢的地方,还有两个智慧广场。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4、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难点:能自己编乘法口诀,会背乘法口诀,会根据表内口诀计算乘除法。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相同的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乘法学*的初始单元,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本单元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阶段,将为进一步的学*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几何知识的基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6、7、8、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本单元通过学*1—9的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有关0的除法。本单元是学*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除法计算的基础。

  第六单元:认识方向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段图,本单元的学*将为进一步学*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复杂,关键是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是后继学*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

  (六)教材的基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

  学*本册教材,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此外,在学*除法之前,学生应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发现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除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辨别方向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两步)。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本册教材共需6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2

  一、看魔术

  8

  3—————5

  二、看杂技

  10

  6

  三、小制作

  6

  7—————8

  四、凯蒂学艺

  11

  9

  期中检测

  1

  10—————12

  五、森林里的故事

  10

  13

  六、小桥流水人家

  5

  14————16

  七、制作标本

  12

  17

  八、过年总复*

  4

  18

  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10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学*小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三。

  第一,构建完善的运算体系。小数除法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现实中需要运用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十分丰富。

  第三,通过这一内容的学*,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备课内容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商的*似数(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数。

  解决问题(1课时)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循环小数(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备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似数。

  3.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6.经历求商的*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取商的*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7.经历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8.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9.在将除数转化为整数的过程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

  10.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11.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2.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备课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便计算。

  2.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似数;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在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7)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精选5篇)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 1

  Strengths: Highly-motivated and determined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have watched a film name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a very touching movie acted by Will Smith. I love this movie very much. Because I find myself in this movie and I got a lesson from it. In this movie, the main character never lost hope and was devoted to his job and family, being passionate about life and future, and being calm while facing adversities. I can still remember what the father said to his son. You got a dream, you gonna protect it. I am like him, full of moti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being strong and calm while facing difficulties.

  Weaknesses: Im afraid I havent got a very good sense of directions, so I easily get lost. But I like to ask people and find the way from other means, for example, search the Internet on my mobile phone, and turn to the directions at bus stops. Another one is that I tend to have too high expectations on people, especially people who I care. Once my sister and friends told me that I expected them too highly which put too much pressure on them. This is true with regard to my students. Anyway, I am trying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ideals/ hopes and reality.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 2

  Good morning! I am very gla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take part in this interview. My name is XXX, I graduated from XXX Normal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on, I have been engaged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Committed to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more effective. In the work, through his own efforts and the help of the teacher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teaching style of their own teaching style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the teaching styl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harmonious, the love is interactive, and the teaching style contains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lying on the resona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otion, using the unique cha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to attract and infect the students voluntarily, actively and creatively. To participate in English activities in a relaxed and relaxed atmosphere. In English activities,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ublicize their personalities, develop their potentials, foster guidanc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ince I have been teaching, I have been awarded for several years in the county high quality class and excellent paper selection. In XX, I was named the county backbone teacher for this summer vacation. I took part in the training of the provincial key teachers at the XX normal college, listened to the teachings of the famous teachers, and exchanged teaching experiences from all the teachers from all over the province. In my future work, I will learn with open mind and be enterprising. Although the road is endless and faraway, I still want to pursue the truth in the world. Over the years, I have gradually grown childish and green, and become mature and confident. In my continuous work, I have realized that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is a need to be more responsible and careful to accomplish, and to realize that the teacher is a teacher and a teacher. I think I am fully capabl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and I really love the profession of teaching. If I have the chance to join your school and become one of them, I will not let all the judges here here be disappointed.

  In the e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judges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again. Thank you.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 3

  Good morning dear teachers, I feel glad to be a candidate standing here for ap***ing the position of English Teacher in your school. I think It is a pleasure for me to present myself. My name is …., and I am 23 years old. I was born in Kunming, and it is my hometown that I have liv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 love this city, especially the nice people that I know and the great culture that I love. So working in here was a decision that I made long time ago.

  In 2005 I was admitted by Yunnan University, major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vided me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in many aspects. By studying this major, I passed CET-6 exam in 20xx and get a degree in economics.

  I gained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ot only in my own field, but any other aspects as well. I prefer to focus on the latest global information everyday and I am interested in social event, culture and humanity. Moreover, the college education experience offered me a great opportunity to give full play to my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 in particular I was been trained to be a good communicator during all sorts of college activities, for instance, I have learned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since I participated in student union, I was aware of how to dee*** understand others and how to combine different opinions by doing various social activates.

  After graduation, I get an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ternship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 was assigned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for almost one year and had a great time in there. During this year, I obtained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teacher in an excellent score, and I have practiced my professional expertise in teaching within two semesters. Now I realized that I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and prefer to continue my educational career in order to perfected my teaching abilities and demonstrate my personal ambitions in the domain of education.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 4

  Im glad to have this interview. Thank you for 3 minutes. My entrance number is 123. I graduated from * * * University in July this year. I majored in Chinese. I worked in a middle school for two months, where I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class. A Chinese teacher, I was highly prais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school. Now, I have the qualifications for high school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I have the initial skills to become a qualified teacher, and have a certain level of teaching. I have goo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irm political orientation. I love the motherland, love the people, and firmly support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socialist system. I take part in school activities with a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enthusiasm and spirit of patriotism. Now, I have become a glorious Communist.

  In the course of my research, I successfully completed my professional courses,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and a university diploma, and passed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I often read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psychology, education and other series of books, which has greatly increased my literary works, and I have published some works in some literary magazines.

  In my life, I advocate a simple life and love sports. I have a good habit.

  I had been dreaming of becoming an English teacher since I was a child. Today, I come here with enthusiasm, hoping to get your approval. I will repay you with all my enthusiasm.

  Thats all, thank you.

  面试教师英语自我介绍 5

  Since this year,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bide by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diligent, strict demands on themselves, obey the leadership.

  This year I obey school leaders responsible for arranging two classes of English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chool, I was on time and quantity to complete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chool gave me the task of teaching.

  In particular, I insisted on teaching seriously preparing lessons, classes, lectures,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Actively teaching methods, insist on writing after being taught and teaching miscellany, continue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do not know when to consult immediately predecessors. I dutifully handed over to the school to do every job, eager to help my colleagues, my colleagues can unite and coordinate the work. Care for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collective, set a good example, good teacher, polite.

  I continue to learn at the same time insists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correspondence expertise,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both applicat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education learning, and give practice, and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found a lot of shortcoming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I insisted on learning to read thinking, conscientiously sum up, continue to break one problem.

  I thought in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support the party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study and group activities, so a teacher, law-abiding, civilized language, love career, love of students, correct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re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No gold is pure gold, of course, no one is perfect. I also have my faults. In short, I will continue to strive to do our best!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8)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范本5份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 1

  此刻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教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共识。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明白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仅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应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潜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就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刻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结婚红包上写什么

  3、教学过程能够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用在哪?学生要学*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的必要性,学*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联?这个关联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能够激发学*动机。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透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终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得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的成功,体会了学*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潜质。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潜质?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向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我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一样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我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构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一样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我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理解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代替。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这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所以,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坚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好包办代替。

  3.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教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潜质。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并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明白、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潜质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用心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 2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所以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到达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引导学生预*,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也不明白预*起什么作用,预*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理解,数学本事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异常重视课堂的学*效率,寻求正确的学*方法。预*前教师先布置预*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

  二、加强互助学*,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当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所以,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进取展开思维预测下头的步骤,比较自我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一样。异常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课后要及时复*不留疑点。

  四、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是学*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经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者相对独立地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到达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指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

  所以,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 3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并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须的练*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我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所以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应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构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一样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我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我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我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 4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我们学校初三年级的数学考试整个年级组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均分为85分左右。其实看起来数学试卷的难度并不是很难,而每一个小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都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所以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概念理解得较透彻,解分式方程的准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应用题审题不清,导致出现不少错误。几何证明题分析问题的思路上不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另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部分发展不理想的学生学**惯较差,接受能力较差,碰到思维力度较强的题目就无法解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发展不理想学生的辅导,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结合信息科技,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学*数学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学生用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想懂”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由来及关注知识的生成,既要有提前的预设,更的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要有全盘掌握课堂的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实施差异教学

  在这次考试中,原本一些不及格的学生,数学成绩却考到了60分以上,主要的原因:

  其一是他们自身的努力,

  其二是考前曾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每一阶段对他们提出他们能做到的目标,

  其三是树立他们以及家长的自信心,密切做到家长与老师的配合。

  他们的进步,我们做老师的从内心深处为他们高兴。

  从他们的身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1、要对每一位学生切切实实做到分层教学分层练*,在每周的练*中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

  2、对于中下游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练*。

  3、树立每一位学生学*的自信心。“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鹅卵石这般光滑剔透。”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在威严中不失宽容,多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多找找自身的原因,我想,教育学生才会真正有效。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教学反思 5

  一、重视新授课中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

  概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并且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概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只有针对性地完善概念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有效地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一)重概念记忆,轻概念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概念,死记硬背结论或定义。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只能生搬硬套的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二)简化概念教学过程

  由于课改的需要,小组学*的开展,多数教师都简化了概念的教学过程,通常都是对定义的表述让学生自己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然后直接进入教学例题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例题的解题过程中。致使学生一旦遇到陌生题型就会束手无策,扼制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

  (三)概念教学主次分明

  我们在概念教学中要分清楚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一概而论主次不分,会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一题多解的学*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会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惯。对于同一道题我们在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点跟缺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做题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注意教学中的变式教学,举一反三,层层递进。

  题海战术往往是我们诸多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常用手段,一期下来,学生写的作业和考过的试卷堆积起来都成了小山了。部分学生不堪重负,逐渐失去学*兴趣。相反,变式教学、举一反三,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减轻学生学*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训练模式,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中不断的模仿,然后内化为一种很自觉的学*方式,当他们自己学*时也会不自觉的将问题进行变式,达到深刻学*的目的。

  四、注意教学中组织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解

  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零散的知识对学生而言虽能暂时记住,但时间长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从而出现考试时似曾相识却无能为力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要理解学*知识的目的,要掌握解题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要分析每一种解题方法所适合的题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具体的题型中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及省时又有效。

  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一种现象,对于题目长的题目,不管题目是难还是简单,部分学生往往都是选择放弃,他们的想法就是:题目这么长我肯定不会做,看了也是白看,其实这是学生缺乏分析

  问题的能力,他们往往根据题目的长短来决定自己的能力,从来就不认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事实上,长题也好,难题也好,他们都是有简单题组合而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觉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教学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让学生学会审题,弄清题里给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二)引导学生理解信息

  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解决问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

  (三)引导学生分析信息

  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

  (四)引导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这个问题有那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那种最适合这道题,对于这些我们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六、教学中要渗透各类数学思想的教学。

  数学课的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数学思想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后续学*的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一些数学学*的基本思想,从而为接受更高教育的学*做好准备。介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也是普遍和易懂的。但在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没有特意上数学思想的专题课,而基本上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境或者以例题、*题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或者解答题目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比如我们在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通过对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以及对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正负进行分类讨论,从而传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再如我们可以在学*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及二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时传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等等。

  (七)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独立思考的*惯

  自主学*是学生数学学*成绩好坏最关键的地方,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靠老师死压,学生的成绩也许会提高一点点,但一旦脱离老师的视线,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放弃,我们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刻刻管住学生,如果学生自己不想学*,不愿学*,不愿意主动去索取知识,那么就算是我们老师讲的天花乱坠,那也是对牛弹琴。因此我们要通过*常的小组学*,和课堂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主动去思考问题,想读书,要读书远比我们老师安排学生做一百套数学试题的效果要好多了。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9)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实用5份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 1

  一、 活动目标

  1、 学*5的分解。

  2、 在记录中观察发现5的分解规律。

  3、 乐意参与操作活动。

  二、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个动物布偶。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三、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5的分解。

  活动难点:发现5的分解规律。

  四、 活动过程

  1、 每位有5颗糖果(可用别的东西代换),两个动物布偶,一张记录纸和笔。老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方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表扬积极参与的小朋友。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作为老师应充分地相信幼儿,放手让幼儿去探索、思考、并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直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大胆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实物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逐渐体会到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反思:在介绍分法过程中,幼儿通过表过加深数分解含义,可以减少老师的讲解演示。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5人分解怎么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了解两组数的互换与互补规律关系,让幼儿自己知道这样的分法即有序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反思:记录将加深幼儿对知识的认识。

  4、 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反思:老师可以要求幼儿运用新的规律重温知识,促进幼儿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学*数学的兴趣。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 2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咦?了**风筝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你们*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二、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三、做《幼儿画册》练*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3.通过看图。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四、总结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1.用天枰来比较很直观,并且导入的很有吸引力。

  2.能掌握幼儿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会他们重与轻的概念和秤的相应表现。

  3.能够及时的做练*题,来强化知识,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

  4.有些太抽象的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教具准备不够充分。

  5.对幼儿画册不熟悉,没有向小朋友介绍清楚要求。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 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实物数量和数字。

  2、能正确目测数群,并将数字与实物匹配。

  3、积极愉快地参与数物拼板游戏活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图片,3—7的实物卡若干、数字卡若干。

  2、学具:

  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21页中数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

  第四、五、六组:幼儿用书第26页,数字印章,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目测数群,并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3—7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实物,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多少个?幼儿分别说出实物相应的数量。接着,教师启发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并验证其正确性。

  按数匹配实物。

  教师出示3—7的数卡,启发幼儿将数卡与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相匹配。幼儿观察数卡并说说: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数字?幼儿讲述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尝试把相同数量的数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几个××,我送数字几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数物拼板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残缺的实物和数字卡,目测实物数量,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让幼儿根据实物数卡找到相应的数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组:

  (1)引导幼儿看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和实物。

  (2)观察实物数量,引导幼儿在方框中印数字、画短线。

  3、评比活动

  幼儿间相互观摩,交流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简单的评比,对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齐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建议

  将数物拼板放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 4

  课后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示和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考虑、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身缺陷,扬长避短,不时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公开课教案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学设计时,要预测同学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同学不容易理解,根据同学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公开课教案。

  在设计新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学*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战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同学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公开课教案时,为加深同学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同学分小组合作学*,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同学在操作实验中自身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课后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缺乏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时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和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战略,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掌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同学为中心,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时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的发展需要。

  在同学学*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和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同学克服思维障碍,当同学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和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置发生的意外,使同学和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同学列式为:3+5=8(*方米),当同学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和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同学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学表示、教学的胜利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胜利和缺乏之处,研究发生缺乏的原因,考虑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胜利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和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发生的灵感,与同学发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公开课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置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同学的反馈

  同学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同学为中心进行的,将同学在学*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同学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和同学学*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弥补,特别是在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时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促使自身生长与进步,使自身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的教案及反思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特点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复*引入

  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估算。谁知道什么是估算呢?

  生答:就是估计着算,大概的算一下。

  生答:就是求咱们刚学的*似数。

  生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估算。

  创设情景

  学校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一年级捐款714元,二年级捐款987元,两个年级捐款共约多少元?

  师:你能帮老师估算出结果吗?

  生:714+987=1701

  生:714+987≈1700,把714看成700,把987看成1000。

  师:同学们,你们说哪种方法对呢?

  生1:第一种对,算得很正确。

  生2:第二种对,现在要我们算得是大约多少元。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在加法估算的时候,就是把接*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后,再进行计算。

  深入探究

  1、引出乘法估算

  师出示问题:三年级每班*均捐款202元,4个班大约多少元?

  师:请你试着估算出他们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02看成200,然后200×4=800元

  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样,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

  小组合作练*

  你现在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来完成下面的练*吧!

  师出示练*题,

  妈妈要买5袋饼干,每袋1元8角,带多少钱合适?

  要求(1)你试着估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练*估算705×4≈2800298×3≈90099×299≈3000301×11≈3000

  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相同的方法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前三个算式都只有一个数接*整十整百,所以得数都一样。而后两个式子都有两个数接*整十整百,有的同学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了,所以容易弄错。

  师出示例11

  生:列式解答

  生1:58≈6060×3=180(元)

  生2:50×3=150(元)8×3=24元150+24=174(元)

  师: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学生解答,并汇报结果

  生:2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生:学会了乘法估算的方法。

  生2:要想把乘法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接*,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生3:我们生活中如遇到要估算的情况,我们知道怎么做了。

  教后反思:

  从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对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不太*惯”。具体表现在:估算方法的运用不灵活,要求估算结果却进行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但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与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经常的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景与机会,作为估算的起始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实用5份(扩展10)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实用五份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 1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一所_老校,是一个比较有规划的人,在大学期间,我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师这个职业,以及未来做好教师的准备,从大一就开始规划好如何去了解,我选择理论应用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

在理论应用方面,我加入了_x协会,当了副会长,获得全国_x比赛省二等奖,全国_x挑战赛省三等奖,促进了我对数学学科方法论和学科脉络的认识,体会到了数学趣味性和艺术性。四年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而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学*,使我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方法论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概念。

在实践方面,我加入了义教队,参加义教,到__小学代过一学期的课,从虚拟的学生到有血有肉的学生,从构想的课堂到荷枪实弹的课堂,跨越了理论,进入到实践,反哺了对理论的认识,也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与责任。课余时间做一些家教,教初三,高二高三,学生成绩名列前茅,以及到教育机构做辅导老师,辅导过二、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今年期末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家教和辅导的经历,启迪了我对教学中的辅优补差、因材施教、学**惯等问题思考,也将指导我今后的`教育工作。

经过三年的学*与实践,我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今后我还会继续学*实践,希望在能够成为教师的那一天,可以自信的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 2

我叫_,本人性格开朗,形象可爱有一张娃娃脸,天生有一颗坦然,善良的心,在校专业技能良好,思想积极向上,通过几年来的.学*,对幼教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我热爱孩子,我的性格和年龄是我从事行业的优势,我想要找一份幼师的工作,毕竟这几年我一直学*学前教育专业。

还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虽然我是应届毕业生,不过在之前我也去幼儿园实*过,工作过,就是想多增加个人的经验,总结怎样更好的使幼儿快乐的学*,怎样保护好幼儿等。希望给予幼儿的是最好的教育。希望您能给我一次机会,你将会看到一个更优秀的我。

我曾经在_幼儿园工作,在_幼儿园里先后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开始我从事_工作,随后因幼儿园需要到,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在工作上取得一些的成绩,同时也得到幼儿园的认可。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关爱幼儿的精神;而我感觉到我的工作热情一直没有被激发到最高,我热爱我的工作。

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自我认知让我觉得贵幼儿园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些就坚定了我应征贵幼儿园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参加了这次幼儿园应聘并应征了,如果这次能面试成功,我相信自己能够在_中得到锻炼和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俗话说:航船不能没有方向,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而我愿成为一名无私的幼师,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努力工作,把更多的欢乐和知识带给我的所有幼儿学子,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 3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_x,来自_x,毕业于_x师范学校,所学幼师专业。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20_年毕业后,我先后到过_x幼儿园、_x儿园代课。我天生有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非常喜爱幼师这个职业。历经生活的考验,如今,比起刚毕业时,现在的我积累了不少与孩子们打交道的经验,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剪纸外,还会唱、会跳、会讲。当然,“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

最重要的是,我很喜爱小孩,也非常受孩子们喜欢,我有很好的方法与之沟通和交流,我想,这些都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谢谢大家!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 4

尊敬的各位考官:

你们好!

今天能够在这里参加_x教育局教师招聘的面试,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叫_x,是_x大学_x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小我就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深深的向往,但我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出众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专业知识,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我顺利通过了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和普通话测试,并获取了教师资格证书,具备了一个教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大学期间,我陆续参与过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大四第一学期,在_x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更增加了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此外,我性格沉稳,心地善良又有爱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位。

今天站在这里,我希望各位考官能够给我一次成为人民教师的机会,或许我不是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我将成为最合适的;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知道经过磨练,我一定是有潜力的。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全力以赴,以自己的爱心,热心和敬业之心去实现我从小的梦想;我将挥洒汗水,用我的激情,热情和感恩之情去延续我的奋斗目标。

我的介绍完毕。

谢谢大家。

  面试教师岗位自我介绍 5

各位考官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

我叫_x,今年_x岁,汉族,法学本科。我*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以前在___实*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外地求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