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

首页 / 教案 / |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 1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的*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 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 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儿学*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 2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1)完整欣赏电脑课件,初步感受画面。

  ★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3)再次欣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学*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对其故事情节适当地加以夸张,以吸引幼儿。而故事又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背诵,效果要好许多。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

  2、通过游戏,学*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3、在活动中感受瀑布的秀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 课件、李白画像、黑板、粉笔、音乐、丝巾若干、非洲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教师拿非洲鼓有节奏敲打,带领幼儿 hello!问好,来到场地,初次感知旋 律 。

  hello 小朋友,你好吗?hello 小朋友,你好吗?hello 小朋友,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引导语(唱):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爬庐山,走一走呀瞧一瞧,看看庐山美丽风景。

  师:瞧,都有谁一起来呢?

  演唱:hello 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 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 客人老师,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hello 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 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 香香老师, 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快快找到好朋友,面对面站好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双手快快伸出来,拍拍肩呀拍拍肩,拍拍肩呀拍拍肩,抱一抱呀抱一抱。定造型。

  师:哇!庐山到了。

  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到了请坐下。拍拍腿呀拍拍腿,拍拍腿呀拍拍腿,小小手儿放膝盖,我们一起听故事。

  二、教师出示庐山图片,引出古诗。

  1、师:我们现在来到哪里?(庐山、香炉峰)你看到了什么?(瀑布)

  三、引导幼儿看 PPT,播放动画课件,理解歌词情境,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在古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出示李白画像)他也曾到过我们庐山游玩,看到了美丽的瀑布。那会的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看过去瀑布就好像是挂在前面的山上一样,瀑布从高空中飞快地流泻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李白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呢!

  2、教师:你们觉得这样的`庐山瀑布美不美?(美)是的,很美,李白也觉得特别美,于是他便把他看到的美景写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望庐山瀑布》。叫什么(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教师引导幼儿朗诵记忆古诗 2——3 遍。

  教师:他把庐山瀑布的景色描写得好漂亮啊,好像庐山瀑布就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朗诵古诗。

  五、通过游戏学*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1、在钢琴的伴奏下慢速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感知歌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古诗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

  (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2、画庐山瀑布。

  播放音乐,教师边唱边在黑板上画庐山瀑布,幼儿空手绘画。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丝巾舞蹈。

  出示瀑布图片,教师提问。

  师唱:小朋友们想一想,瀑布它好像什么?请你快快举好手,声音响亮说出来。

  引出丝巾。

  播放音乐(望庐山瀑布)教师变魔术发丝巾。幼儿手握丝巾,一起跟随音乐舞蹈摆造型。

  4、通过接龙的游戏,学*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 教师领唱, 幼儿齐唱 1 遍。

  教师唱:我们来玩接龙游戏,我唱前面你们唱后面,我大声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

  比如,我唱“日照香炉”你们唱“生紫烟”,看谁接的对。 教师和幼儿交换演唱顺序再次演唱。

  请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 1-2 遍。

  六、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意境和庐山瀑布的秀美,激发幼儿身为江西人的自豪。

  教师:庐山的瀑布怎么样?

  教师:我们庐山瀑布非常美丽壮观,庐山不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还有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有很多人来我们庐山游玩,就连许多外国朋友也来庐山游玩呢,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把我们江西的庐山打扮得美丽又神奇。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美丽的风景吧。

  七、播放音乐,开火车游戏结束

  演唱:庐山庐山再见了!客人老师,再见了!小朋友们,再见了!香香老师,再见了!

  附:歌曲

  活动小结

  该活动中,孩子们能在无意中感知歌曲旋律、歌词和曲调,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快乐,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孩子们最终学会演唱歌曲《望庐山瀑布》,本活动由于内容涵盖广,为避免时长过长,可以在活动前期培养好班级幼儿游戏常规。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3、通过观察画面,学*大胆地表述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4、能用肢体语言表述故事情节。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6、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 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四个,帽子五顶,担子一副,大树杈。

  2、《猴子学样》课件下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手指游戏《小猴荡秋千》导入活动。

  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猴子)小朋友都很喜欢猴子,对猴子也很熟悉,你能说说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并请幼儿模仿一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观察图片,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提出看动画片的要求:以前的动画片听听声音就知道讲了什么事,今天的动画片是没有声音的,只有仔细看图才能知道讲的什么事哦。所以请你们睁大小眼睛,仔细看——

  (1)出示图片一(ppt1):图画上有谁?老爷爷要去干什么?后来,老爷爷怎么了?他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将幼儿的话语组织后,请幼儿完整讲述第一幅图。

  (2)出示图片二(ppt2):老爷爷醒来发现什么?猴子在树上干什么?(出示字卡:又叫又跳),请幼儿跟读出:又叫又跳。老爷爷的心情怎么样?请你们表演一下小猴和老爷爷的样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爷爷把帽子拿回来吗?请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3)出示图片三(ppt3):图画上老爷爷在干什么?小猴在干什么?(学*词语:抓耳挠腮),幼儿跟读。在这幅图上你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请一幼儿扮演老爷爷,其余幼儿扮演小猴,进行表演。那么,你能想出好办法来帮助老爷爷把帽子要回来吗?幼儿想办法,教师小结。

  (4)出示图四(ppt4):老爷爷也想出了好办法,看看和你们的一样吗?老爷爷有没有成功?看看老爷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取名。

  1、给故事取名字。

  教师:这么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请小朋友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2、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用哪个好。(出示字卡:猴子学样)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欣赏一遍,好吗?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

  四、表演故事二遍 。

  (1)“这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想不想学小猴?”教师出示为幼儿准备好的教具,引导幼儿表演两遍。

  (2)教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学*老爷爷,碰到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能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读准字音:莲 、戏、南、北。

  活动准备:

  1、古诗词《江南》VCD。

  2、"莲" 、"戏"、"南"、"北"等字卡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以放古诗VCD诗词诵读部分,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通过光盘进行欣赏阅读,体会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色彩美和韵律美。

  2、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注意"莲、戏、南、北"的发音。提醒幼儿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将有缺少所学汉字的教学挂图事先贴于黑板背面)

  3、拿字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出所学字词,幼儿练*,并将字卡分发给幼儿。

  4、游戏活动:"找方向"。

  --请一个幼儿手持雨伞站在东方的位置(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

  --教师用"找邻居"的方法,依次让幼儿找出西、南、北几个方向,并让幼儿手持雨伞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方向,如:"南",幼儿就躲在南边小朋友的伞下,游戏若干次后,幼儿熟悉了方位。

  --幼儿熟悉后,游戏过程可换为师幼一起朗诵古诗前三句,幼儿做鱼儿游依次念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随着诗词方位的改变游到相应的位置。

  课后分析: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上课进度。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将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画出来。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阅读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1)

——《英英学古诗》教案(精选5篇)

  《英英学古诗》教案 1

  课时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4.看见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老师非常高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求你们再读一遍,读完以后,看看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导读好。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中国,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英英学古诗》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舌音。

  “层”:是*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英英学古诗》教案 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

  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

  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

  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

  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

  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

  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

  1、描红练*。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六、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背明月光———霜听

  (讲)静夜思懂

  望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案 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

  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

  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

  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

  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

  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

  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

  1、描红练*。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六、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背明月光———霜听

  (讲)静夜思懂

  望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案 5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给生字“英”和“诗”注音)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古诗?(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鹅》、《锄禾》、《华山》)

  谁能把这几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

  背得好!你们在家里学过的古诗背给长辈们听吗?

  二、解释课题,教学有关生字词。

  1.这一题目告诉我们谁学古诗?(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

  3.要求学生进行书空练*,记住“英”和“诗”。

  4.再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看图。

  (1)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英英和奶奶)她们在做什么?(说话――谈古诗)

  (2)小结: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的话题是有关学*古诗方面的。

  (3)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大诗人李白在窗前望着明月,正在思考着什么)

  2.自学课文。

  (1)教者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分步揭示自学要求

  (3)教学生字词。

  四、朗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静夜思》的意思。

  2.课后练*3。

  第二课时

  一、复*提问

  1.听写词语:英英一首意思古诗静夜思

  “静”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词卡订正。

  2.《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里,英英说了几次后?各讲的什么内容?

  3.指名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说的话,一人读奶奶的话。(评议)

  二、精读训练

  1.学生轻轻地读《静夜思》教者板书或用投影仪出示《静夜思》全文。

  2.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诗中哪些诗句的意思你已经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这首诗的意思,实际上大家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过联系下文弄懂的。这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英英是怎么讲的吧。

  5.提问:《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6.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2)“疑是”、“低头”读时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三、课堂作业

  练*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了《静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画了些什么。

  这个人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你们能够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吗?

  二、想象与说话训练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再把课文轻轻两遍,想象当时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

  2.提示:想一想:李白这时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3.各自练*说,同桌互相试说,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指名当众口述。

  三、背诵《静夜思》

  1.《静夜思》的第一句写什么?(景色)谁能把它背出来?

  2.第二句写了诗人的哪两个动作?(举头望、低头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乡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静夜思》。

  5.练*背诵,指名背诵。

  四、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连同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你们觉得古诗怎么样?

  五、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六、课堂练*

  1.描红练*。

  2.背诵《静夜思》。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2)

——中班阅读教案汇总五篇

  中班阅读教案 1

  (一)内容简介

  淘气的小男孩去抓熊。一路上他需要不断做决定:走哪条路,爬什么样的梯子,抓大熊还是小熊……可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最后小男孩抓到熊了吗?

  (二)主题分析

  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在一次又一次地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反之处。此外,每次小男孩在做决定时,都会讲述自己的理由,这个过程能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节分析

  相信小读者们刚打开这本图画书,就会被小男孩玩“抓熊”的点子所吸引。要准备什么东西去抓熊?背重包还是轻包出门?爬高高的山坡还是低低的山坡……在观察、比较、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地思考。可最后,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故事情节到了高潮,危险的情景迫使孩子要记得来时的路线,顺利地帮助小男孩返回自己的家,这是对孩子的记忆和思维的挑战。相信孩子们在阅读整个故事的过程中将与故事中“淘气男孩"一起经历一场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四)图画分析

  一大片白白的天空,飘着几朵蓝蓝的小云朵,再加上一个涂鸦似的红太阳,几乎是这本书的大部分背景。然而简单的背景却突出了故事的主角,引导孩子将视线集中在每一页画面的主要内容上,以便孩子观察、比较和讲述。

  (五)角色分析

  “抓只熊来玩玩"的点子足以体现本书主角——小男孩淘气、可爱的性格特征。“抓熊需要带些什么"、“走哪条路可以抓到熊”、“抓大熊还是抓小熊"等等疑问,每一次选择都没有绝对的标;隹答案,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大相径庭,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在和小男孩一起做决定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分析、判断,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

  (六)语言分析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要随着故事情节多次做出选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理由,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要给予肯定。

  在阅读该图画书时,不仅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可通过简短的文字内容,来提升孩子理解文字的能力,熟悉一些反义词。

  二、活动设计

  中班阅读教案 2

  活动目标:

  1、自制阅读记录本,能记录阅读书籍的名称和日期,愿意对书进行简单的评论。

  2、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记录本,喜欢与书做朋友。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笔、订书机、装订好的小本子、彩色纸、彩色泡沫、压花机等放在统一的材料区域

  2、教师自制阅读存折一本。

  3、幼儿用书第3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存折。

  1、存折的作用。

  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教师出示存折,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存折是用来记录你在银行的存款和取款,钱的收支情况。

  2、阅读存折的作用。

  (1)假如能让我们阅读的书籍也有存折,那这本阅读存折会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阅读存折的重要性在于能方便地知道你读过了哪些书,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二、我的阅读存折。

  1、设计我的阅读存折。

  (1)你觉得我们的阅读存折应该怎么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小结:阅读存折的内容可以包括阅读的'日期、书名、对这本书的评价(可用星星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以及对这本书的感受(可用画画的形式表示)。

  2、制作我的阅读存折。

  (1)你看,这是老师为自己设计的阅读存折,你读懂了吗?(出示教师自制阅读存折,幼儿观察。)

  (2)请你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设计自己的阅读存折?(幼儿交流)

  (3)你需要哪些材料?请你自己到材料区去取(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存折。)

  (4)请在阅读存折里存人一本你已读过的书。

  三、阅读存折交流会。

  1、交换存折。

  (1)请小组成员交换存折,给对方提点建议(在小组交流后,部分幼儿尝试修改、完善自己的阅读存折。)

  2、存折交流会。

  (1)请大家将阅读存折摆放在桌面上,相互参观交流。

  (2)你觉得谁的作品最棒?为什么?(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特征较鲜明的存折,大家一起欣赏点评。)

  中班阅读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书介绍了一个爱运动的家庭中的成员各自的爱好。

  2、理解图画中小老鼠的功能:展示某类运动的具体项目。

  3、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关于运动项目的图片,向家长询问这些运动项目的名称。

  2、材料准备:

  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运动服装和装备、器械图片。

  运动员进行曲。

  制作图片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请幼儿跟着乐曲做动作,让幼儿体会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问问幼儿这是什么曲子,在哪里听过?听着这首曲子,想做什么?告诉幼儿这是运动员进行曲,今天要看的图书和运动有关。

  2、阅读图画(初次)

  阅读图书封面、第1页和偶数页。

  1) 封面:封面上的这三个人是谁?他们拿着什么东西?他们准备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找答案。

  2) 第1页:爸爸妈妈和小姐姐都非常喜欢运动,看,他们拿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包,里面装了很多东西,要为我们介绍他们喜欢的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

  3)第二页:爸爸拿着的是什么,爸爸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踢足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足球还有哪些球类运动?(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尽量选择孩子接触过的球类运动,帮助幼儿联结经验。)

  4)第4页:妈妈拿着什么?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妈妈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请小朋友表演游泳的动作。)

  5)第6页:小姐姐在做什么?她在倒立,这是体操动作。我们小朋友*时怎么做操?做操和体操一样吗?(考虑到幼儿对此项目的相关经验较少,建议教师直接出示相关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也可以播放相关影音材料。)

  6) 第8页: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表演跑步。(教师可示范竞走、跳远等到动作,请小朋友模仿,并告诉小朋友这些也是比赛的运动项目。)

  3、图画阅读(再次)

  阅读封面和第1页之外的奇数页。

  1)封面:其实,喜欢运动的可不止小姐姐这一家人,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家也特别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除了一家三口之外,还有谁?(引导孩子发现小老鼠。)这本书里还藏着小老鼠一家,它们也非常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2) 第3页:这些小老鼠在做什么运动呢?这些运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都有球,我们称这些运动为球类运动。

  3) 第5页:这些小老鼠做了哪些运动,谁能给这些运动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呢?

  4) 第7页:这几只小老鼠做的是什么运动?这些运动都叫做体操运动。

  5) 第9页:这一页上有哪些运动?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田径“运动。

  4、总结分享:

  完整地按顺序展示一遍大书,然后请幼儿讨论,小老鼠一家和人类一家,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第2页和第3页、第4页和第5页、第6页和第7页、第8页和第9页分别是什么关系呢?(只要幼儿发现每组说的是同一类运动或者后面的是对前面的具体举例说明即可。)完整阅读后,请幼儿说说,他们除了知道这些运动项目外,还知道哪些别的运动,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中班阅读教案 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语言幼儿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通过观赏图片,激发幼儿对学*诗歌的兴趣。

  2、熟悉汉字“冬天”、“白”、“雪花”。

  3、了解冬天的季节特性。

  教案预备:

  1、冬天挂图一张、雪人头饰一个、雪花片带字30份。

  2、字卡冬天、白、雪花。

  活动重点:熟悉汉字“冬天”、“白”、“雪花”。

  活动难点:幼儿对识字感兴趣并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

  教案过程:

  (一)识字:复*幼儿学过的字宝宝(谁来了)

  春天、夏天、秋天、风、雪、飘。

  这里面呀有很多的`字宝宝朋友想和我们做呢!我们先和字宝宝打个招呼吧!瞧!字宝宝来了,它和我们说什么呢?(出示字条——“小朋友好!”)

  我请座得好的小朋友来和字宝宝打招呼。

  (二)观赏图片冬天并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扬)今日教师带你们去看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冬天挂图)。小朋友看到什么啦?(雪花,说出后出示相应的新字宝宝)小朋友们看到地上,屋顶上还有树上盖着一层什么东西啊,什么颜色啊?(白)说得真好,有雪人,有雪花,小朋友说这是什么季节啊?(冬天)

  2)小朋友真棒,表扬自己,小朋友说冬天好不好看啊?(好看)冬天啊还有一首好听诗歌,听单教师来念一遍:冬:北风刮,雪花飘,大地白,冬天到!(边念边指字宝宝)我们小朋友来试试念一遍!

  3)小朋友喜爱冬天吗?喜不喜爱雪人啊?看,谁来了?(雪人)今日她呀带来了她的三个朋友来,要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做?我们看看是谁啊;分别出示冬天、雪花,白。分别用谁长高了,谁变矮了,谁躲起来了的来让幼儿识字。

  4)完毕:送雪花。雪人说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好了,她呀还给我们小朋友预备了礼物?是什么啊?想要吗?(出示雪花)可是啊雪花上有雪人的朋友,小朋友要熟悉他才能得到礼物噢!

  中班阅读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鸡与朋友相处的快乐,对故事感兴趣。

  2、积极参与游戏,在关注同伴中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动物卡片(猪、鼠、狗、猫、青蛙、鸭、鸡)活动场地中间有根中线。

  一、角色导入: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新朋友,请看这里,孩子们这群朋友和我们一样,他们都会大声的说话,他们都有自己的叫声的,小鸡是叽叽叽的叫的,你还知道谁是怎样叫的?请幼儿自由发言、模仿。

  二、绘本阅读

  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是有叫声的,他们都是小鸡的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看,今天小朋友很多,要看这本书很不容易,所以我把它放在这里,大家都能看到,看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幻灯,请幼儿读出绘本书名《换一换》

  可是,小鸡要和那么多的朋友换什么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教师讲故事:这一天天气真好,小鸡叽叽叽的叫着,小鸡说:“妈妈我要出去玩了”妈妈说:“好吧”,就这样一路上叽叽叽的叫着往前走,他碰到了一只吱吱吱叫的小老鼠,他说:“嗨,小老鼠换一换声音好吗”小老鼠吱吱吱、吱吱吱叫着直点头。就这样小老鼠叽叽叽的叫着,小鸡吱吱吱的叫着,他们就走开了。

  小鸡吱吱吱、吱吱吱叫着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哼哼哼叫的小猪,小鸡说:“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小猪哼哼哼的直点头,就这样小猪吱吱吱的叫着,小鸡哼哼哼的叫着走开了。

  三、体验理解

  1、师:这一路上小鸡又哼哼哼的往前走,他还会遇到许多朋友,孩子们遇到谁了?(青蛙)

  孩子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吧,这个故事说的是小鸡和朋友换一换,换什么?(换叫声),你看,小鸡和朋友不停的换叫声,你能学小鸡的.样子,拿着小动物的图片,和你的朋友一起玩玩小鸡和朋友换叫声这个游戏吗?

  2、讲解游戏玩法(请配班教师配合共同完成):其实不是很容易的,先告诉你们游戏的玩法,一定要有规则的,一会我拿着小鸡的图片在手里,说明我是小鸡,璐璐老师拿着小猫的图片,说明是小猫,我们一直在森林里走着、叫着(边走边说,两个老师同时走同时发出叫声)跨过这条线的时候,我们就要换一换了,我是小鸡,但是我现在要换成小猫了,跨过中线之后互换叫声。大家想不想玩玩换换的游戏。

  3、两两模拟换叫声。(看幼儿掌握的情况,可进行2—3组)

  幼儿选动物卡片,扮演角色并换叫声。

  4、两两交换名字。

  (1)和老师交换名字

  现在我们要来玩更高级的换一换的游戏,换名字,谁先和我交换?

  边走边说自己的名字,跨过中线之后互换名字。

  (2)两两结伴换名字(换过之后再问孩子叫什么名字)

  不仅要说清自己的名字,还要听清朋友的,我知道对你们很容易,现在这样听清楚,我给你们5个数的时间,赶紧找一个好朋友,我5个数结束之后,要两个人面对面、手拉手的站好,我们准备开始,跟朋友换一换的游戏。

  待幼儿找到同伴站好之后,老师说:“你们的名字叫什么,要大声说己的名字”我说换一换,要赶紧交换朋友的名字。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师:“换一换”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换对了吗?教师问幼儿互换之后的名字。

  5、三个幼儿换名字

  既然难不倒大家,我们就再来玩更难的,刚才是两个换的,现在我们玩三个换的,试一试。请三名孩子上台玩游戏,老师讲解互换的过程,先两两互换,然后转身和后面的孩子再换。再请第二组上台尝试。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3)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精选5篇)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1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2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3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巩固

  1、练*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4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古诗《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5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4)

——《英英学古诗》教案 (菁华3篇)

《英英学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舌音。

  “层”:是*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英英学古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英英学古诗》教案3

  课时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4.看见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老师非常高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求你们再读一遍,读完以后,看看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导读好。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5)

——《江南》教案 (菁华5篇)

《江南》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10)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课文1~2段)(20)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3.学*第二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

  (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

  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

  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

  四、课堂小结(5)

  五、布置作业(5)

  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巩固上节课学*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7)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20)

  1.学*第三段。

  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

  ⑴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再出示桥的图,比赛读写桥的句子。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

  ⑵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都是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桥,周庄的水,印证着同庄的历史。这桥,这景,这川流不息的运河不正是周庄的情致所在吗?

  2.学*最后一段。

  ⑴引读。

  ⑵出示最后一段赏析。

  ⑶引读。将最后一段与二、三估,结合引读。

  三、拓展延伸(8)

  1.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的信息,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吗?

  2.再次投影周庄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表达学*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作业(5)

  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古色()()

  遥遥()()

  崭新()()

  白墙()()

  小桥()()

  飞檐()()

  雕梁()()

  油然()()

  ()()典雅

  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简介地理位置和特有风貌

  具体描写白墙灰瓦的房屋、小桥流水

  构成独特

  介绍几座名桥,歌颂智慧、勤劳的建桥人

  教后感

《江南》教案2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江南》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荷花、采莲姑娘、莲叶的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画好田字格)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出示卡片:江南)谁来读一读?“江”是一个三拼音节,“南”是小门n。谁再来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简介江南: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加动作)地方。到了夏天,那里的荷塘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想)(课件出示荷塘图)

  3、过渡: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想)好,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师配乐读文。

  师: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们想不想读?(想)好,就请你们把书打开到73页,自由地边读课文,边想像。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师:刚才读了古诗,脑海里出现画面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荷花。(点击课件:荷花)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粉红色的荷花。师:你呢?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莲叶。(课件: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好多的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绿色的莲叶。评价语:你的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生字“莲叶”)“莲”是小棍l,“叶”是整体认读音节。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3、师:你来说?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采莲姑娘在采莲(课件:采莲姑娘。出示生字:采莲)“采”是个*舌音,师领读“采、采莲”,生齐读。师:你读,你来,齐读。

  4、师: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鱼儿在水里游泳。(课件:鱼戏图)生:鱼儿们在水里玩游戏。(出示生字:“鱼”是个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男生一起读,女生跟他们比比。出示:“戏”,谁来读?指名读。你。谁能帮“戏”找个朋友?戏:游戏、戏耍。评价语:你的词汇量可真大呀!

  5、出示课文,师:谁做第一个小勇士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师:老师相信大家如果再把课文读一读,肯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一读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桌用“我好像”选择)说一句话,(句式:我好像看到了……我好像听到……我好像闻到……)

  师:你好像……指名说话。(适时奖励头饰)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香味。(课件:荷花)师:还有谁看到荷花的?

  生:我好像看到了粉红色的荷花。评价语:你真了不起,还看到了颜色呢。

  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绿色的莲叶。(课件:莲叶)师:你能说说莲叶长得怎么样吗?

  生:莲叶好绿呀!莲叶好多呀!师:是啊!莲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真美呀!这就是课文中的“何田田”。(出示“莲叶何田田!”认识“!”)这是感叹号,它要求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对莲叶的赞美。请你读一读。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很美、很多的莲叶。请你也来读一读。开火车读。

  师:你好像听到了……指名说话。

  生:我好像听到了采莲姑娘在说:“哇,这个地方真漂亮啊!”(课件:采莲姑娘)

  师:你好像还听到采莲姑娘说什么呢?

  生:采莲姑娘说:“这么多的莲藕,今年是个丰收年。”

  6、师:所以说江南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齐读。

  7、师:你又好像看到什么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群小鱼在水里玩游戏。(课件:鱼戏图)

  师: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吧。请有头饰的小朋友到前面来。(背景音乐响起)。鱼宝宝们,我们出发了(请有头饰的小朋友上来)加动作。

  游到莲叶下,师:鱼儿们,你们在水里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绿色的莲叶。

  鱼儿继续游玩。来到荷花下,师:这朵荷花长得怎么样啊?生:这朵荷花太美了。游到采莲姑娘旁,我们来听听采莲姑娘说些什么?生:这里的莲藕真多啊,采也采不完。

  8、师:孩子们,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9、师:鱼儿们玩得开心吗?(出示第二句)男生开心地读一读。女生也一起来。全班起立,让我们一起再做快乐的小鱼边做动作,边开心地读一读。

  10、出示整首诗。谁愿意到前面像个小诗人一样,边读边加动作。指名,其余小朋友跟着他一起做动作。(课件:荷塘图,音乐起。)评价语:真是有模有样。

  11、读得再好都不是自己的,我们怎样把这首诗变成自己的呢?(背熟)对了,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别忘了,边想画面边背诵。

  学生试背。

  师:指名背诵。

  评价语:背得可真熟!谁愿意再来?

  评价语:你真厉害,我们一起向他一样背一背。学生齐背。

  四、学*生字、积累语言

  过渡:小朋友们欣赏完诗人写的江南,老师相信江南美丽的景色肯定深深地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那我们也要牢牢地记住江南这两个字。

  1、出示生字“江、南”,齐读生字。

  2、师:“江”你是怎么记的?生: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工”。师:你真不简单,会把字拆开,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请伸出右手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3、师范写“江”,提醒“氵”的写法。学生描红。练写两个。

  4、出示:“南”。伸出手一起书空。有个小朋友说里面是“羊”,对不对?提示里面是两横。

  5、师范写,生描红。练写

  6、展示学生的作品。

《江南》教案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 )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 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 3 )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 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 2 )二听:莺啼、人声

  ( 3 )三闻:花香、酒香

  ( 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 1 )介绍写作背景

  ( 2 )学*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探究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探究难点】

  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江南诗歌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烟雨江南)

  我猜想很多很多同学应该和老师一样,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做了一个有关江南的梦。那些如画的烟柳,飘飞的柳絮,开落的莲花,水一般温婉可人的女子,小桥流水、春风抱月的现实生活。那个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江南,那个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就这样从古诗词的沉淀里,串成了我们脑际的郁郁倩影。今天,我们就借古诗词的翩翩舟楫,进入梦里的江南水乡,去感受她的情韵。我们一起来品读一首特别的江南词——唐末五代词人韦庄所书《菩萨蛮》。

  二、菩萨蛮赏析示例

  1、请大家打开课本35页,拿起笔,结合课文注释,先轻声自读一遍诗歌。(板书)好的,下面我们的同学来齐读一遍,初步感受诗韵。(生读)

  2、读完之后对这首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美)哪些诗句让你感受到了美?为什么会觉得这些诗句美?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人物美

  诗句如清新淡雅的一幅水墨画,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作者从风景、生活和人物三个方面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美景图。水如碧,温度色泽都有;听雨眠,写出闲适。月与霜雪,写出人物的光华和神韵。白描勾勒美景,预留想象空间。(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闭眼齐读感受诗中之画。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此等美景,又让你体味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江南水乡的依恋。江南温润如碧的春水,*仄有声的雨丝,如月华般细腻清雅的女子,都让韦庄依恋着,愿意就此慢慢老去,游人只应在江南终老。(可以在此提问:只有此种感情吗?)

  “莫”、“断肠”写出羁旅怀乡的深沉。: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此词就是避乱江南时所作。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引发他眷眷而思归的深沉,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此诗表达的正是诗人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诗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此处利用知人论世的基础,插入作者生*及写作背景。)

  4、方法小结:从第三句到第六句都述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不料第七句却说“未老莫还乡”,表面上是顺承上文,实际上是反扑,表明要还乡的意思。上边第三句到第六句,写江南好,都是劝留之语,游子始终未忘回乡。第七句的“还乡”前加“莫”,那是无可奈何的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游子决心要回乡了。至于不回乡的理由,是第八句所说:“还乡须断肠。”为什么“断肠”?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不难想到是因为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仍,社会动乱不已。

  5、请让我们走进韦庄的世界,再次深情吟诵这首词。(齐读全词)

  三、学生自主探究一组江南诗歌

  烟笼的江南,不仅引发韦庄诗思,更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人人尽说江南好”,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1.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诗是常吟常新的,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下发的补充资料,我们今天我们以学*小组为单位,来做一组关于江南诗歌的专题探究。

  2、学生齐读资料上所选江南诗歌。

  3、合作探究与交流(每个小组任选一题,时间为14分钟。)

  A、选出最喜爱的诗句,写出钟爱的理由。或者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情境。

  B、任选几首诗歌进行阅读,从景或情的角度做赏析,体味杏花烟雨里的江南美景和江南情怀。

  四、学生成果展示

  五、老师作品分享与课堂小

  1、杏花烟雨醉江南

  春水如碧,水波氤氲如诗,这江南初春的季节,连雨也灵动起来,仿若小提琴上弹奏的名曲,舒缓而多情。

  我独自一人,闭眼*息卧于画舫舱中,感受潇潇雨声**仄仄交织而成的丝竹曲,不由醉了。舱外烟雨朦胧里的湖光山色,掩映在摇曳生姿的柳翠里,像极了水墨画渲染的轮廓,闲适恬静。

  陶醉之际,但见有伞下娴静女子婉约而过,又见垆边卖酒的姑娘,面若皓月,自有一段光华;肤如凝脂,冰清玉洁。大概,只有江南这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才养育得出这样纤尘不染、超凡脱俗的雅致女子吧……

  2、课堂小结

  江南诗歌的景,整体来看,多是温婉典雅、清绮而想象丰富的。通过我们探究所得,会发现,晴日的江南景,多明媚欢快;雨时的江南,朦胧而别有意境。诗歌中水和雨的景致特别多,这是水乡的特色。在色彩的运用上,白、红、绿、青、蓝用的多,多是明快而不俗气的颜色,多姿多彩,富有生命力。

  写江南的诗歌,通常会抒发作者对于江南那份赞美和依恋,是心头甜蜜的回忆。也会有写到羁旅怀乡的深沉的,而杜甫和几位作者的诗歌中,我们能体味到感时伤怀的沧桑感。从“人语驿边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水乡爱情的缠绵。

  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让我得以再次品味江南的小桥流水、春水抱月、诗风若酒,下一次,大家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做其他类别的专题探究,可以去感受边塞诗的豪情,送别诗的深情,还能够去比较不同诗人笔下,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们可以通过《春江花月夜》去搜集古往今来“月”与我们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比较必修到选修课本中杜甫诗歌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唤醒心灵,展开联想,去享受诗歌中多彩多姿的情境。并在读诗中,带着一颗诗意的心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便处处都是如画的江南了。


中班阅读学古诗江南教案汇总5篇(扩展6)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 (菁华5篇)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三、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三、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3

  活动目标:

  1、乐于和老师一起观察绘本PPT,仔细观察,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体会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3.懂得要爱护自己的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惯。

  活动准备:

  1、绘本书,绘本PPT

  2、根据已有经验幼儿已知道看牙医的感觉

  3、敲门的声音、《刷牙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有声故事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情景。

  A、观察封面,看看封面上有谁,了解书名。

  B、引出故事:鳄鱼和牙医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到底怕什么。

  2、观察表述,理解故事。

  A、欣赏鳄鱼看牙医前的图片,从它们的表情上发现,鳄鱼和牙医都不想看到对方,但却必须得看到对方的矛盾心理。

  B、欣赏鳄鱼来到诊所后的图片,从它们夸张的动作上了解鳄鱼和牙医及其害怕对方的心理特点。

  C、欣赏鳄鱼补牙过程的.图片,了解它们从从容勇敢地面对到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最后舒了一口气的心理过程的跌宕起伏。

  D、欣赏鳄鱼看牙结束图片,提炼保护牙齿这一生活经验。

  3、结束活动,体验生活

  A、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引导儿童发现鳄鱼和牙医的说话特点。

  B、总结交流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伴随着《刷牙歌》结束。

  活动建议:

  整个活动中,我还应注意提问要简练,对幼儿的引导要精练和全面,问题的设置可更具拓散性。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4

  活动目标:

  1、会仔细观察画面,从动物的神态、表情等讲述画面内容。

  2、能学说书中对话,掌握词语:闻来闻去、戳来戳去、晃来晃去。

  3、感受书中情感的变化,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封面,导入图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笑吗?什么时候会开心地笑呢?你笑的时候妈妈开心吗?

  可有的妈妈却不喜欢自己的宝宝笑(出示封面)认识它们吗?(认识“负鼠”)高个子是谁?是的,你们猜对啦,另一个呢?对,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裘裘。裘裘在干什么?妈妈的表情怎样?

  2、师:这是一本书的封面,有趣吗?读一本书就要从书的封面读起,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书的名字,谁认识这几个字?指名说。齐读书名。

  二、通过游戏形式,掌握绘本中的关键词。

  1、师:(看图)负鼠妈妈在干嘛?学一学动作,学说“闻来闻去”,小负鼠呢?

  2、师:(看图)第二次学*本领的时候,看看,负鼠妈妈在干嘛?学说“戳来戳去”。可是裘裘呢?他在干吗?

  3、师:(看图)他们又开始第三次学*本领了,负鼠妈妈在干嘛?她把裘裘拎起来?做了什么动作?还有呢?学说“晃来晃去”。裘裘呢?

  4、师:负鼠妈妈为什么要教裘裘这些动作呢?我们接着看书。

  三、阅读故事,感知裘裘面对妈妈时的调皮

  1、师:(阅读故事)最最重要的本领,是每一只负鼠都应该学会的。猜猜看负鼠妈妈想教给裘裘什么最最重要的本领呢?

  2、师:(讲述故事)为什么要学会装死的本领呢?(负鼠就是靠装死来逃脱敌人追捕的呀)

  3、裘裘妈妈开始教小负鼠学*本领了,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学*?通过出示重复的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讲述故事中负鼠妈妈的动作“闻来闻去、戳来戳去、晃来晃去。”

  4、教师邀请部分孩子扮演负鼠妈妈,体验与裘裘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利用“三个关键动作”。

  5、(游戏结束,出示图片)师:裘裘的本领学会了吗?你们看看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四、讲述故事的后半段,体验裘裘面对大熊时的本能。

  1、 师:裘裘妈妈把裘裘带到外面去练*了?这个外面是什么地方呢?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看出藏在树背后的大熊)。

  2、师:负鼠妈妈带裘裘到森林里练*,发生了什么故事?

  3、师:大熊做了哪些动作?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大熊做了哪3个动作啊?

  4、师:可是你们看看裘裘是什么样子的?他有没有笑?他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有没有学会装死?原来啊当真正的危险来临的时候,裘裘学会了装死的本领。

  5、师: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个游戏,也来做一只小负鼠,我来做一只可怕的大熊,再请一个小朋友做一只熊宝宝。 游戏开始啦,大熊来啦。看来,咱们没有小负鼠可以吃了,我们走吧。大熊走啦。

  小结:裘裘在和妈妈练*的时候,他没有学会装死的本领,那是因为是妈妈在和它一起,妈妈再怎么凶也是妈妈,是永远不会伤害它的妈妈。当遇到真正的危险的时候,裘裘学会了装死的本领,这就是动物的本能。

  五、活动延伸

  师: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有本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壁虎、章鱼的图片)它们的本能是怎样的,你们知道吗?

  小结:是的,壁虎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尾巴掉下来,迷惑敌人,过了不久又会长出新的尾巴来;章鱼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喷出黑色的墨汁,让敌人看不见,然后自己逃跑。大自然中的动物很神奇,那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中慢慢去发现,好吗?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三、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