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1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二、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三、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朗诵儿歌2~3遍.

  四、附:儿歌《闹元宵》

  元宵节,真热闹,

  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

  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的高,

  小兔灯,跑得快.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3

  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二、环境与资源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元宵节到了”专栏。

  3、请幼儿带来自己的花灯,陈列在角色区里。

  4、师幼共同收集小纸盒、小蛋糕盒等立体废旧物品,放在手工区里,准备制作花灯用。

  三、区域活动设计

  美工区

  材料:彩笔、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画出见国的花灯或自由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花灯。

  材料:备种小纸盒、彩纸、胶槔、彩笔、剪刀、皱纹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废旧材料大胆地进行制作话动。

  材料:彩泥、垫板芍。

  内容与要求:能用彩泥塑造花灯。

  材料:包装纸、双面胶、礼品盒E的丝带等。

  内容与要求:能包装自己收集来的谜语,以作“藏宝”用。

  材料:彩泥、陶土、纸属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纸屑做出各种“馅”的.“元宵”。

  音乐区

  材料:磁带、打击乐器。

  内容与要求:边听音乐边为音乐伴奏。

  材料:老奶奶、老爷爷等的人物面具。

  内容与要求:根据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并尝试自编歌词。

  角色区

  材料:花灯大卖场、特色元宵专卖。

  内容与要求:学会介绍、推销花灯和元宵。

  语言区

  材料:收集谜语、猜谜语。

  内容与要求:能互相说谜面、猜谜语、

  生活区

  材料:米面、馅。

  内容与要求:能自己动手做元宵,大家一起品尝。

  体育区

  材料:花灯、绣球、狮子面具(头饰)。

  内容与要求:尝试玩舞龙灯、舞狮子等讲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内容

  参观活动:元宵节到了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策划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方案。

  2、对元宵节庆祝活动充满期待,共同营造节日氛围。

  3、具有分工合作意识,知道通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任务。

  二、活动准备

  元宵节的照片展板。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展板,激发共同布置节日环境、准备节日活动的愿望。

  指①这些照片是关于什么节日的?在庆祝元宵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②今年的元宵节,大家准备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2、设计“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分配任务,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讨论。

  (1)师幼共同商定“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包括准备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等几项

  准备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环境、节目、海报

  (2)自由分组,分配任务。

  (3)各组围绕自己的任务展开讨论。

  ①布置环境需要哪些材料?布置些什么

  ②准备些什么节目?请谁来参加我们的元宵庆祝会

  ③海报上要有哪些内容

  3、集体交流小组意见,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方案。

  延伸活动:

  幼儿分头行动,合作完成闹元宵的准备任务。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范本五份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 1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俗。(播放ppt)

  二、了解元宵品种、做法。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四、赏花灯,赠元宵。

  1.老师提出要求: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你想送个哪个好朋友呢?等一会我们一边赏花灯一边吃元宵,好吗?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 2

  活动目标:

  1、 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 初步学*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 4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体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齐读课题两遍。

  ⒉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大街上去看花灯。你们快看大街上!

  二、学*第一段。

  ⒈齐读第一段。

  ⒉自由练读两遍。

  ⒊说一说: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口答,教师引导。)

  二、学*第二段。

  ⒈出示投影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灯?(生说)

  ⒉读第一句话:“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提示:后边是“!”)

  指名读、齐读。

  ⒊轻声读课文,看文中写了几种花灯?(3 种)哪两种写得简单?哪种写得详细?

  ⒋投影出示写龙灯的句子,引导体会。

  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

  ⑴自由充分地练读句子, 想一想自己喜欢哪个词, 为什么?

  ⑵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⑶指名说,引导多种形式理解词意。

  ⑷指导朗读:喜欢哪个词,读的时候就要抓住它。读出龙灯的有趣。

  ①自由尝试。②指名读。

  ⒌读最后一句。

  ⑴指导读“龙活啦!”

  ⑵引导理解“情不自禁”,指导说一句话。

  三、学*第三段。

  ⒈师生一起读课文。

  ⒉理解“融成一片”、“响彻夜空”的意思。

  ⒊指导朗读。

  四、听录音读全文,同桌互相比赛读全文。

  五、总结板书。

  六、课外延伸:你还想看到什么样的花灯?学生练说。

  七、布置作业:把自己设计的花灯画下来,参加班级花灯设计比赛。

  板书设计:

  兔子灯

  25 闹花灯 鸽子灯 ……

  龙灯

  美术元宵灯会教案 5

  一、概述

  1、《元宵节里挂彩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简单元宵花灯的制作,元宵节的来历,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课领域是:综合探索,共1课时。课程结构内容包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交流对元宵节的了解,通过收集元宵节的资料,制作元宵花灯,开展猜灯谜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惯。

  (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

  (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够通过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灯设计图。

  (3)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

  (4)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

  (2)通过学*,能体会到色彩的和谐美,色彩和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惯。

  (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

  (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难点

  (1)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

  (2)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四、学*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东岔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力;

  (2)学生元宵节虽然是中国大型的传统民俗节日,但是我们地处山区,处了春节比较热闹之外,其他的节日庆祝的幅度都不大,学生大多只是从电视上见过元宵花灯。

  (3)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元宵节花灯的欣赏,观看庆祝元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特点;接着通过观察,了解花灯形状,色彩等特点,设计出自己的花灯设计稿,然后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花灯的制作,最后进行全班互评。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多媒体课件 ,范作。

  学生:花灯制作的废弃材料,学*资料 ,装饰材料,剪刀 ,胶等等。

  七、教学过程

  第15课 元宵节里挂彩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一) 课前准备

  (二) 课前欣赏:播放一段热闹的视频《闹元宵》,学生欣赏视频。

  (三) 导入新课:

  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种情形在哪个节日中能过看到?

  2.今天我们就来学*新课(板书课题)

  (四) 欣赏评析:

  1.课件出示彩灯图片。

  2.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3.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

  (五)探索研究:

  1、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

  2、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

  3、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

  (六)欣赏评述:

  1、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花灯即将诞生,不过先不要着急,再来欣赏这几盏出自同学之手的花灯,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盏,说说理由。

  2、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七)教师示范:

  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

  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

  (八)合作交流:

  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

  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

  (九)合作交流,协作完:

  1、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

  2、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

  (十)作品欣赏:

  1、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

  2、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

  八、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过程性评价,倾向于学生设计过程,理解过程,制作过程的评价;

  2、突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交流性的评价;

  3、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九、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类型,由于我们地处山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元宵节的了解不够,学生只是从电视上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欣赏了元宵节得的相关视频及一些彩灯的图片,兴趣相当的浓厚。在进行彩灯设计时,好多学生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很漂亮,但在根据效果图制作彩灯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稿的难度问题,有些脱离实际,有些则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数学生完成了作业。

  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在制作材料的寻找上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可用的材料相对较少,我觉的,如果将彩灯的制作与我们本土的材料相结合,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山区教师的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过程。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汇总五篇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现的节日气氛。

  2、学*清晰、准确的朗读儿歌。

  3、初步学会创编有关花灯的儿歌或顺口溜。

  活动准备:

  1、带孩子于元宵节前两天参观灯展。

  2、收集各种花灯,在教室布置花灯展。

  3、制作简易花灯的材料和工具、有关元宵的背景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活动室里的各种花灯。

  2、组织孩子讨论:花灯美在哪?我最喜欢的一盏花灯是什么样的?

  3、教师在黑板上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4、学*以明朗的节奏朗读儿歌,学*清晰、准确的发音。

  5、播放有关元宵的背景音乐,指导孩子学做简易的花灯,感受做花灯的乐趣。

  6、让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与花灯有关的儿歌或者顺口溜。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种类、形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灯笼,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龙。

  2.课件(灯笼会),人手一件灯笼制作用具(废旧盒子、胶水、丝布、松紧带)

  3.各种自制灯笼范例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欣赏花灯,认识元宵节。

  提问:灯会上都看到了什么灯?你能说出几种灯的名称吗?

  小结: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尝试制作灯笼

  (1)出示各种灯笼的范例,示范一种灯笼的做法。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及灯笼形状进行制作。

  3.挂灯笼装扮教室

  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制作作品。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制作花灯的方法。

  2、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 4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俗?(吃元宵、挂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

  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六、吃元宵。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七、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大班艺术元宵灯会教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1

  活动设计背景

  很多幼儿都很喜欢手工教案,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东西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满足感,剪纸是幼儿乐此不疲,用简单的材料幼儿从中体会到乐趣,既能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又能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惯,在从中体会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养幼儿心灵手巧、动作协调的技巧,并养成动手动脑的*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彩色卡纸、纸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签、双面胶、毛线。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当你家里过新年的时候,你家门口会悬挂什么东西呢?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纸杯灯笼吧!看看谁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呐!

  2、老师指导幼儿制做灯笼

  (1)分发制作材料;

  (2)指导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签;

  (3)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纸粘贴在纸杯的外面作装饰;

  第二步:把在卡纸上画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须和嘴巴,分别剪下来,然后贴在装饰好的纸杯上;

  第三步:在纸杯底部的中间用牙签钻一个小孔,穿上毛线,并在杯里将线头打好结。将线的另一头系在竹筷的一端,灯笼就做好了。

  3、师生一起念儿歌:

  小纸杯,

  真好玩,

  剪好图形上面贴,

  在钻一个小小孔,

  系好绳子成灯笼。

  幼儿园做灯笼教案,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代表着吉利,喜庆的物品,也是我国独有的物品,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物品,做灯笼的`课程主要是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2

  活动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活动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幼儿园做灯笼教案,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代表着吉利,喜庆的物品,也是我国独有的物品,是中国文化中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种物品,做灯笼的课程主要是想要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3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2)、展示制作步骤。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4、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4

  活动名称:

  美工活动《灯笼》——小班

  活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涂染,初步掌握正确涂染的方法。

  2.巩固撕贴的技能,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蜡笔、皱纸、剪好的铅画纸灯笼、固体胶若干,灯笼范例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放音乐,拉动灯笼。

  教师:“看,谁在跳舞?”(幼儿回答)

  教师:“灯笼宝宝要去参加联欢会,瞧,老师把它们打扮得怎样?你们喜欢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灯笼,示范装饰方法。

  (1)把灯笼上方拉的线比喻成灯笼的辫子,将穗子比喻成灯笼的裙子。

  (2)把用蜡笔涂色的部分比作灯笼的衣服。

  (3)请幼儿探索辫子、裙子的装饰方法。

  (4)教师重点示范讲解涂染的方法,要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涂染,形象地告诉幼儿灯笼宝宝的衣服要穿得整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即颜色要涂得满满的)。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灯笼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也要去参加联欢会呢!可它们还没有打扮,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爱帮助别人,来,我们一起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2.提出要求:

  (1)先做辫子、裙子。

  (2)在给灯笼宝宝穿件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四.展示交流,结束活动。

  1.看看哪个灯笼宝宝最漂亮,幼儿互相评价。

  2.师生带灯笼宝宝去参加联欢会,音乐响起,一起翩翩起舞。

  幼儿园小班元宵灯会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用各种花边的纹样来装饰灯笼。

  2、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地制作灯笼。

  3、能够合理配色、制作色彩鲜艳的灯笼培养幼儿对制作灯笼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白卡纸、剪刀、钉书机、线、花边纹样6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大街小巷都布上了漂亮的环境。

  你们想不想把教室也布置成节日的环境啊!

  二、观察花边纹样,学*用花边纹样装饰灯笼。

  1、出示灯笼让幼儿观察、灯笼上的花边纹样。

  2、指导幼儿画花边的纹样装饰灯笼,及制作灯笼。

  三、幼儿制作

  要求:1、画三条花边纹样,每一条的花边纹样都要画满格。

  在花边上涂上颜色,然后涂上底色。

  2。在两边涂上颜色,按线剪出形,制作成灯笼。

  四、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布置环境。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精选五篇)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对这些*俗和节日不甚了解。老话有:“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我们开展“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活动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俗和饮食*惯,并且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

  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俗。

  四、活动难点: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五、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等。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 2

  一、活动背景:

  又是一年腊八时,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个特殊日子里,xx社区在武进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支持下,《嚼百趣》栏目走进xx社区,开展“浓情腊八粥温暖xx人”腊八主题文化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目标:

  讲述身边人的腊八故事,传承武进特色腊八文化,弘扬尊老敬老优良风尚。

  三、活动流程:

  1、由社区居民代表xx社区老年协会会长许仲华讲述制作腊八粥工艺流程和食材准备。(可在居民家制作,然后拿社区。待定)

  2、《嚼百趣》栏目主持人讲腊八故事。

  3、志愿者给独居老人送腊八粥和少先队员给独居爷爷奶奶赠送自己的小手工作品。

  4、志愿者与独居老人一同品尝腊八粥。

  四、活动性质:

  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三者结合。

  五、目标对象:

  1、独居老人

  2、大学生志愿者3人

  3、社区志愿者名10人(小学生8名,师2x3名)

  六、活动时间:

  20xx腊月八日

  七、活动地点:

  x社区一楼圆桌会议室

  八、预计参加人数:

  30人

  九、备注:

  本周小小志愿者携带十五六份自己的小制作赠送爷爷奶奶。

  小结: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独居老人大多都是常年待在家里都是比较孤独的'人,而在安排志愿者在腊八节到家里送温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然而,有些老人个性本身比较喜欢安静的,在送温暖的同时要尊重老人本身的意愿。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 3

  制作腊八粥

  腊八粥是腊八节的必备大餐,食材的准备可以交由孩子来处理。

  01准备食材

  让孩子接触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和对人体的作用,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并清楚、正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02材料加工

  带领孩子一起清洗部分食材,剥豆子。

  03送入厨房

  将准备好的食材送入后厨,由厨师师傅来为我们制作美味大餐吧!

  04腊八粥出锅

  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咯,和孩子们一起品尝这道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美味吧~

  腌制腊八蒜

  腊八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制作简单,深得孩子喜爱。

  01清洗器皿

  带领孩子们一起清洗制作腊八蒜的器皿,这里要注意安全操作。

  02剥蒜倒醋

  准备数量若干的大蒜和孩子们一起剥好,然后放置器皿中倒入一定量的醋。

  03打扫“战场”

  腊八蒜制作过程简单,做完后记得清扫垃圾收拾“战场”哦~

  04认真记录,静待美味开启

  制作腊八蒜观察记录表格,让孩子们定期观察蒜的变化情况并做下记录。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孥孥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班腊八节社会教案 5

  活动名称:

  耆乐融融、共度腊八

  活动背景:

  又是一年腊八时,时间过的很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为自己及家人准备新年的礼物,共同期待新年的到来。再次,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调查观察下,针对社区长者常规活动的特色,将和工疗站的学员一同开展此活动,来总结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效度,为下一年的活动开始做准备。

  活动理念:

  体现自我活力,展示你我风采;促进社区共融,共度腊八节日。

  具体目标:

  展示长者活力,宣扬长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增强长者的自信,给大家一个自我实现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更多的人关爱长者,帮助残疾人,促进社区共融,为共建和谐社区齐努力。

  活动内容:

  1、煮腊八粥。

  2、破冰游戏(过火车)。

  3、中心工作人员节目表演

  4、中心长者交谊舞,唱歌,独唱(唱歌的老师)及工疗站的学员手语节目进行文艺性汇演。

  5、游戏互动(信任背靠背)。

  6、品尝腊八粥。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精选五篇)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 1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活动小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幼儿能大胆地在在同伴、家长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

  3、通过庆圣诞活动,展示小班英语教学特色,汇报英语成果。

  前期活动要求:

  1、各班英语教师为节目主要负责人,负责各班节目质量及所需服装、道具的准备,另外两位教师为班级协助者,协助英语教师做好上级事务及幼儿安全。

  2、节目以歌、舞、剧为主要形式,以幼儿日常生活学*的内容为基础,注意音乐的选择和动作的'创编在符合幼儿特点及审美要求。

  3、本着全园参与的原则,让每个孩子体验节目和表演的快乐。

  4、在节目的排练过程小,注意排练方式,节目编排注意循序渐进,劳逸结合,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环境创设: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一起收集圣诞节的资料及装饰物。

  2、幼儿自制的挂饰、装饰物。

  3、教师和幼儿利用装饰物共同布置节日的教室。

  家长工作:

  1、开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参与活动的策划。

  2、以海报的形式发出邀请。

  3、利用幼儿来园、离园的时机进行直接邀请。

  各项人员分工:

  1、三位教师一起商讨各班英语节目,准备所需要的服装道具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英语教师主要负责幼儿英语节目的排练,另两位老师负责辅助幼儿练*;

  2、音响:***及各班英语老师;督场:庞xx老师

  3、教师及幼儿主持人选拔与英语主持词的口语训练;

  4、邀请函及海报由各班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与制作。

  活动过程:

  一、播放《Jingle bells》音乐,主持人上场

  二、邀请领导致辞

  三、家长代表讲话

  四、给幼儿送圣诞礼物

  五、英文节目表演

  1、小二班英语歌曲《Merry Christmas》

  2、小一班英文歌谣《Brush my teeth》

  3、小六班英文歌谣串烧《Fly Fly The butterfly》、《Two little funny birds》、《One potato》

  4、小三班英文故事《Pull the carrots》

  5、小四班英文歌谣《I am a little teapot》

  6、小六班英文歌曲联唱《Teddy Bear》、《 Bingo》、《 London Bridge》

  7、小五班英文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

  8、小一班英文歌谣串烧《One little flower》、《let us do action today》

  9、小四班英文歌谣《Look,look 》

  10、小六班英文故事《Three little pigs》

  11、小三班英文歌谣串烧《Letters》

  12、小四班英文歌曲《Teddy Bear》

  13、小二班英文故事《Three Butterflies》

  14、小五班英文歌曲《Get out of bed》

  15、小一班英文故事《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16、小三班英语歌曲《Are you sleeping?》

  17、小四班英语歌谣《what is this》

  18、小二班英文歌谣《Look,look,What can you see?》

  19、小五班英文歌曲《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20、小六班英文歌曲《Happy New Year》、《Happy happy holiday》

  六、自然结束

  在《If you are happy》的背景音乐声小自然结束。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圣诞节是外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觉中西方节日的不同。

  2、让幼儿互送礼物,增进伙伴间的情谊。

  3、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4、乐于参与圣诞节的活动。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协助幼儿开展对主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圣诞庆祝活动,让每位幼儿参与团体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学会与人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收集有关圣诞的图书与故事

  材料准备:

  1、白板纸,红、白皱纹纸,棉花,胶水,剪刀

  2、音乐:铃儿响叮当

  3、春节与圣诞节的幻灯片

  4、幼儿自备小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听音乐《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老师的问题:这首歌代表了什么节日。由此问题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引导出圣诞节的由来,播放幻灯片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哪张分别代表什么节日。

  二、基本环节: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图中的老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让幼儿讨论并说出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师加以补充)

  3、今天很高兴我们把圣诞老人请到了班级(另一名老师戴着圣诞老人面具进入班级)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变成圣诞老人的'摸样?

  4、用以准备的材料教幼儿制作圣诞老人的面具。

  三、结束环节:

  现在我们的圣诞老人面具已经做好了,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下幻灯片中的圣诞老人在做什么(发礼物,放音乐《铃儿响叮当》)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四、延伸环节: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会放鞭炮,贴对联,而外国的圣诞节,只有圣诞老人送礼物么?请幼儿回家做个小调查。

  活动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从学*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 3

  一、活动目的: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绿色和金黄色彩纸的色彩

  2、在想象中,体会快乐的情绪

  3、初步学*按颜色分类

  二、活动准备:

  绿色,金黄色的彩色纸条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只、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1、出示彩纸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它这像什么?她们是什么颜色。

  2、示范撕纸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现在林老师把纸条变成了什么样?(幼儿:把纸撕成一片一片。)

  师:我们过节和高兴的时候,就把它撒到空中。(教师把纸抛到空中给幼儿看并告诉幼儿把纸撕得越小越好)撕得越小飞得越高。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撕纸,撕的越小越好。

  师:孩子们你们轻轻的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把自己篮子里的彩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撕的越小越好,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2)幼儿撕纸时老师指导,撕的纸放在小筐里

  3)撕的快的孩子可以到老师这里拿彩纸。

  4、撒纸片(放音乐《铃儿响叮当》)师:听这是什么音乐,圣诞节快到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好吗?

  师:那我们怎么过圣诞节才好玩了?

  (启发幼儿说出撒纸片一边说“过节了,过节了!”)

  5、鼓励幼儿边玩边说:”过节了”来两遍。

  师:孩子们像老师这样边撒边说过节了!看谁的小纸片飞得最高,谁的'声音最好听”

  6、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分类。(开音乐《睡吧,布娃娃》)师:天黑了,纸片妈妈叫纸片娃娃回家了,绿色妈妈的宝宝在哪里,大家家帮忙找回来。

  师:绿色宝宝的家是绿色篮子,金黄色的家是金黄色的篮子。我们先把绿色娃娃送回家。(然后同样的方法找金黄色)

  7、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讲评。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 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边唱边画出圣诞老人,并添画出相关的内容。

  2、音乐和美术结合,发展对图形的想象及探索组合规律。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范画、圣诞老人的挂件。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12月25日是什么节?圣诞节是什么样的?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人们会干什么?丰富幼儿对圣诞节的认识。

  2、出示圣诞老人挂件,请小朋友观察。

  提问: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想来画圣诞老人吗?老师这里有一首神奇歌曲,歌曲唱完圣诞老人就会来到你的眼前。

  3、教师边唱歌边在黑板上画,请小朋友仔细听和看。提问: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理解歌词所唱的代表的是那一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并伸出手指在空中边唱边画练一练。

  5、幼儿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圣诞老人,画好后引导幼儿添画上房子、圣诞节、雪人、雪花、驯鹿等相关背景。

  6、幼儿绘画,教师随机指导。

  提醒幼儿用水彩笔涂颜色,油画棒打底色。表扬想象丰富、有创意、画得好的小朋友。

  7、评价。

  采用小朋友间互相评、自我评价、老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讲评。

  从想象力、构图、涂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班圣诞节社会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西方和中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和元旦节,体验与老师、父母在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和快乐,学会分享。

  2、锻炼幼儿能勇敢的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快乐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PPT、音乐《铃儿响叮当》、《虫儿飞》、音响。

  2、三个小班分别准备节目班级特色展示、教师节目诗朗诵:分享《阅读、分享爱》、教师才艺

  活动时间:x月x日(周x)上午9:00——11:00

  三、人员安排

  (主持)xx

  (配合)小x、小x、小x各班老师。

  四、活动流程

  1、欢乐动起来,有老师们带领全体幼儿、家长、老师跳健身操。

  2、园长讲话:代表全体幼儿和老师致欢迎词,并送节日问候!

  3、班级特色展示

  小x:歌表演:《虫儿飞》;小x:古诗表演;小x:《儿歌串烧》。

  4、游戏:猜谜语(猜对者由圣诞老人颁发奖品)。

  5、亲子表演(各班有1—2位家庭表演)。

  6、教师才艺展示:《舞动奇迹》。

  7、亲子互动游戏:《抢椅子》、《揪尾巴》。

  抢椅子玩法:家长手抱幼儿,围着椅子站好,播放音乐,家长围着椅子按逆时针方向转,音乐停后,没有占到椅子的家庭退出游戏,然后去掉一张椅子,游戏再次进行,最后留在座位上的家庭为胜利者。

  8、教师诗朗诵《分享阅读,分享爱》。

  9、游戏结束,各班**室休息。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实用五篇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愿意通过儿歌理解大雪的节气特征,喜欢朗读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的朗诵儿歌。

  3、通过学*大雪儿歌,知道大雪节气里河水、动物天气变化的明显特征。

  《大雪》

  小雪小雪刚刚过,

  大雪大雪要封河。

  小兔小兔毛毛厚,

  大熊大熊躲进窝。

  北风婆婆来巡逻,

  太阳公公不敢惹。

  乌云哥哥把天遮,

  雪花姑娘好做客。

  小提问:

  1、儿歌里都有谁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呢?

  2、太阳公公为什么不敢惹北风婆婆呢?

  3、雪花飘落的时候,天空什么样子?大地会是什么样子?

  4、雪花姑娘长什么样子?下雪的时候,你试着接上一朵小雪花在手心,仔细地观察观察她吧。

  家长指导建议:

  1、我们可以把儿歌的每一句歌词都想象成画面,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孩子理解内容。

  2、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河面结冰或大雪覆盖的情景;毛茸茸的兔子会是什么样;大熊怎么躲在洞里睡觉……爸爸妈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如:北风婆婆太阳公公乌云哥哥雪花妹妹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孩子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大雪节气后,南北方气候的变化。

  2、了解各地相应的*俗(给树木保温、腌腊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树木保温的方法。

  4、体验串山楂,提高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草秸包裹树木的图片、腌制腊肉、制作糍粑的过程图、草秸草绳(或薄膜纸、绳子)、山楂、木签。

  2、谚语:小雪封底、大雪封河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大雪节气时各地的*俗。

  2、一起学*几个谚语,理解谚语的意思。

  3、户外实践:到户外帮助树木保暖。

  4、室内实践:串山楂活动。

  四、活动延伸

  了解有制作腌菜*惯的幼儿家庭,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腊肉,并带来幼儿园观察腊肉的变化。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愿意通过儿歌理解大雪的节气特征,喜欢朗读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的朗诵儿歌。

  3、通过学*大雪儿歌,知道大雪节气里河水、动物天气变化的明显特征。

  《大雪》

  小雪小雪刚刚过,

  大雪大雪要封河。

  小兔小兔毛毛厚,

  大熊大熊躲进窝。

  北风婆婆来巡逻,

  太阳公公不敢惹。

  乌云哥哥把天遮,

  雪花姑娘好做客。

  小提问:

  1、 儿歌里都有谁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呢?

  2、 太阳公公为什么不敢惹北风婆婆呢?

  3、 雪花飘落的时候,天空什么样子?大地会是什么样子?

  4、 雪花姑娘长什么样子?下雪的时候,你试着接上一朵小雪花在手心,仔细地观察观察她吧。

  家长指导建议:

  1、 我们可以把儿歌的每一句歌词都想象成画面,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孩子理解内容。

  2、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河面结冰或大雪覆盖的情景;毛茸茸的兔子会是什么样;大熊怎么躲在洞里睡觉……爸爸妈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如:北风婆婆太阳公公乌云哥哥雪花妹妹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孩子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大雪节气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这一节气的含义。

  2.感受大雪节气的重要性,制作雪花图片,增强幼儿动手制作能力,感受大雪节气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大雪”节气,认识并喜爱传统节气,赋予传统节气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大雪的材料收集,传承传统文化,建立起对节气的认识。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大雪节气有关的资料、图片等。

  2.搜集与大雪节气有关的*俗。

  教学过程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告别小雪节气,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民间有谚语“”。虽然我们还看不到“千里冰封,万里飘雪;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景观,不过萨提幼儿园中三班的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了“大雪”的欢迎仪式。

  活动一:美丽的“雪”

  这个季节,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没有夏天的浓绿尽染,也没有秋天的五彩斑斓,但只要你看过一眼,便再也忘不了它的美。而雪正是这个季节的使者,你看那小雪花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跳跃在孩子们画笔下的一幅幅作品中……看起来,中三班的宝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下场大雪堆个大雪人啦!

  活动二:冬天不怕冷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中三班的小朋友周末在家时,不仅没有睡懒觉,还不惧寒冷地和家人进行了户外活动。这可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亲子感情,对磨练宝贝坚强的意志也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哦!

  活动三:“雪藕畅想曲”

  “大雪吃藕,精神抖擞”。正直大雪时节,气候干燥,除了喝足水,我们还要吃一些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莲藕。快来看,中三班的宝贝们不仅喜欢吃藕,还用藕创作了一场绚烂的视觉盛宴——粘印画《雪藕畅想曲》!

  尽管屋外寒冷,阳光却依旧灿烂。大雪时节不见雪,这不是笑话,更不是冷幽默,也许,它已在酝酿中,在该来的时候自会纷飞而至,不也是另一种惊喜么?

  大雪小班社会教案 5

  课程简介:

  在“共制酒酿大雪”课程中,孩子们将对大雪节气时,酿大雪酒*俗的由来有初步的了解,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简易酒酿的制作。该课程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结合孩子们物获短缺、获取困难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运用有限的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提供新思路。属科学、语言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酿大雪酒的民间*俗;

  2、技能方面:学*简单的酿造流程,制作简易酒酿;

  3、情感方面: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与独特;学会与父母有效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课程内容:

  1、酿大雪酒*俗由来讲述(10分钟)

  活动过程:讲解大雪节气酿大雪酒*俗由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节气叫做大雪。小朋友们之前有没有了解过大雪这一节气呢?大雪节气期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初霜,天气逐渐变得更干燥,也正由于气候的变化,民间形成了许许多多独特的节气*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大雪时要“酿大雪酒”的这个*俗。在大雪节气后酿的酒,都叫做大雪酒,这些酒酿制后,会一直储存到第二年,再拿出来饮用。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酿酒呢?因为古时人们在第二年打开这些酒时,发现这些酒与其他时节酿造的酒相比,成色更加清澈,味道更加清新香醇。科技发达后,我们才知道这原来是与大雪节气时逐渐降低的气温有关,气温使得水质清澈,好水自然酿出了好酒。这就是大雪时节酿大雪酒*俗的由来啦,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制作简易酒酿(40分钟)

  所需材料:糯米/大米,酒曲,容器,筷子,棉被/毛巾,温度计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

  刚刚我们了解了酿大雪酒*俗的由来,相信有些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自己动手尝试一下,但是真实酿酒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在家里会有些难以操作。但是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尝试制作简易酒酿,一起体验真实的酿酒场景,说不定还能为自己的晚餐加一道小甜点。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2)活动开展

  制作酒酿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煮米饭,拌酒曲,发酵。

  ①煮米饭

  煮米饭就是把糯米或大米在水里泡上半天,漂洗干净后,放在容器里煮成熟米饭。米饭煮好后放到碗里放凉到30度左右。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起身准备适量糯米或者大米,让他们在水里泡个温泉吧!泡完温泉后,记得把它们及时放入电饭煲中蒸个桑拿,最后再让它们回到空调房冷静一下。一定要冷却到30度,千万别忘记,但冷却的温度也不要太低啦,不利于发酵!

  ②拌酒曲

  现在我们手里已经有了放凉的米饭,下一步我们要在米饭里拌入酒曲。这时候肯定有小朋友要问了,酒曲的作用是什么呀?酒曲是一种霉菌,它能让米饭长出菌丝,同时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帮助下就能酿出又甜又香的米酒。

  现在回到我们制作酒酿的步骤中来,请大家拿出酒曲,按照手中酒曲的使用说明,根据米饭重量取出适量酒曲均匀地搅拌在米饭里,搅拌完后记得把米饭的表面抹*,在正中间压出一个凹陷,再在凹陷里放上一些酒曲,最后倒上一点点凉开水,把容器密封起来。

  ③发酵

  现在我们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发酵,发酵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0℃恒温,如果温度难以保持,我们可以用厚毛巾或者棉被把容器包起来保温。

  ④结果反馈

  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大约两三天后我们就能看到自己制作的酒酿啦!是不是很期待?

  父母与孩子在发酵的几天内一同观察酒酿酿制情况,如出酒量、是否有霉菌等,尝试分析成功/失败的原因并做记录,若未成功可进行二次尝试。

  注意:酒酿里面含有酒,如果一次性吃太多,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伤害,所以小朋友们一次只能吃一点点哦!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五)份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 1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在活动室、午睡室等场所要保持安静。

  2、学*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物品。

  3、喜欢安静的环境。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座位:两个大半圆。(有一定的空隙,便于幼儿活动。)2、四种小动物出场的课件。及相机活动中拍摄用和PPT。

  3、分组材料:轻轻看书(2组)、橡皮泥、玩玩具、搭积木(2组)、夹夹子、喂豆豆。

  4、班得瑞轻音乐,地面上有贴好的正方形线条。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四种小动物出场的课件:初步感知小动物们会轻轻地做哪些事?

  开始语:宝贝们,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了。我们一起用闪亮闪亮的小眼睛看一看。

  1、小猫出场:喵喵喵,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向小猫问好。)我会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教师:小猫会什么呀?(追问)那它会轻轻地干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说一说,并可以辅以动作表示)2、同上3、教师提问:那我们小朋友会轻轻地做哪些事情呢?(吃饭、放碗、收拾玩具、读书、搬椅子。)4、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以后也要像这些小动物学*,学会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轻轻地放玩具。

  二、情境练*:学*轻轻看书(2)、橡皮泥、玩玩具、搭积木(2)、夹夹子、喂豆豆,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感知应该如何轻轻地做各种事情。

  1、幼儿自选材料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拍摄一小段幼儿轻轻地行为)并及时在活动中有轻轻地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个别幼儿出现大声嚷嚷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教师提醒:小朋友们,请你们轻轻地把玩具收进篮子里哦!)2、请幼儿说一说:你刚才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

  3、播放拍摄视频,幼儿观看,发表感想。教师:老师也帮你们拍了一段摄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了这段电视,你觉得好吗?好在哪里?

  4、播放PPT:一日生活中的活动中各个环节,小朋友做事轻轻的画面。

  6、小结:这些小朋友真棒呀!我们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轻轻地,能做到吗?(鼓励幼儿大声地、充满信心的说:能做到!)三、玩游戏,进一步巩固练*。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走到黄色的线上来,我们一起来表演:我会轻轻。

  2、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沿着正方形:我们轻轻走一走:不推也不挤,嘴巴不发出声音,小脚轻轻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我们轻轻说一说:找个好朋友,凑在一起轻轻说,只有你我才听见。轻轻笑一笑:抿起小嘴巴,微微笑一笑嘻嘻嘻。轻轻敲敲门:握起小拳头,轻轻碰一碰。"咚咚咚"。我会轻轻走出教室去外面游戏,真开心呀!

  活动延伸:

  1、学唱歌曲《我叫轻轻》。

  2、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幼儿的`行为。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2、小班社会我叫轻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物品。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惯。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立体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小猫出场:我叫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小兔子们出场:我们也叫轻轻,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闹游戏多快乐。

  小朋友出场:我也叫轻轻,每次回家我都轻轻敲门,妈妈说我有礼貌。

  二、讨论:

  1、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2、他们为什么都叫轻轻?

  3、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好不好?为什么?

  三、游戏《躲过大灰狼》

  老师扮大灰狼,幼儿扮小兔。大灰狼背对着小兔在张望,小兔们一个个从大灰狼背后走过,有的搬椅子,有的喝水,还有的画画,如果发出较大的响声,大灰狼就转身去抓小兔。

  活动反思:

  这样的活动,要想一下子让幼儿养成什么都轻轻的*惯是比较难的,好*惯是要长期的坚持培养才行,我和班级的老师交流,并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只要能坚持在老师要求“轻轻地”情况下,老师就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并且有家长们的配合,孩子的良好*惯一定会养成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吧!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 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萌发幼儿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从故事内容中知道做事要轻轻。

  3、在**的提醒下,做到做事要轻轻,不要打扰别人。

  活动准备:

  教师: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

  师:这是豆豆的家,她的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豆豆。听一听这天早晨,他们一家在做什么呢?

  2、幼儿听故事《妈妈起床了》 (重点突出动作“轻轻”的夸张)

  师:妈妈在做什么?她做了哪些事情?

  师: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引导:豆豆和妈妈轻轻地起床做事情,可是天亮了,爸爸为什么还睡得那么得香呢?请你再仔细看、认真听,就会明白了。

  3、再次欣赏故事:妈妈起床了

  一天的早晨,爸爸下班回到家刚睡着,妈妈就轻轻地起床了。她轻轻地穿衣,轻轻地穿鞋,轻轻地跑过去叫醒了豆豆,豆豆也跟着轻轻地起床了,她们你看我,我看你,轻轻地笑了。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爸爸为什么还在睡觉?(原来爸爸刚下班回来。)

  师:妈妈和豆豆为什么做事要轻轻的呢?

  师小结:原来妈妈和豆豆做事轻轻,是为了不影响爸爸休息。

  二出示图片,理解儿歌内容

  1、师:噢,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做事情要轻轻的,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了。那么还有哪些地方也要我们做事情轻轻地呢?

  2、幼儿说出轻轻地事情,老师呈现图片。

  幼:说话要轻轻的;开门、关门要轻轻的;走路要轻轻的;看书是要轻轻的;搬桌椅是要轻轻的

  3、根据图片,念儿歌。

  4、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事情是要轻轻的',那怎样来提醒大家,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呢?(幼儿讨论。)

  5、师总结出示轻轻的图标,告诉幼儿生活中“轻轻”是一种礼貌我们要懂得适时轻轻礼貌做人。

  三、找标记

  师带幼儿在班上走一圈,让幼儿自己找到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轻轻地”。

  附:儿歌轻轻

  起床要轻轻,

  走路要轻轻,

  说话要轻轻,

  开门要轻轻,

  搬桌椅也要轻轻。

  做个轻轻的好宝宝,

  文明礼貌人人夸。

  活动反思:

  这样的活动,要想一下子让幼儿养成什么都轻轻的*惯是比较难的,好*惯是要长期的坚持培养才行,我和班级的老师交流,并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只要能坚持在老师要求“轻轻地”情况下,老师就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并且有家长们的配合,孩子的良好*惯一定会养成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吧。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 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物品的良好*惯。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偶小猫一个、小鸭两个、小羊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手偶表演:

  小猫出场:喵喵喵,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向小猫问好。)我叫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小鸭出场:嘎嘎嘎,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也叫轻轻,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闹游戏多快乐。

  小羊出场:咩咩咩,小朋友你们好!我也叫轻轻,每次回家我都轻轻敲门,妈妈说我有礼貌。

  二、讨论:

  1、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2、他们为什么都叫轻轻?

  3、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大声说话,重重的敲门,这些声音让我们听了很不舒服,对我们的健康有害。我们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要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

  三、游戏"躲过大灰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躲过大灰狼的游戏,你们做小兔,老师做兔妈妈。喔,对了,妈妈还忘了告诉你们一件大事,大门那边有一只大灰狼在睡觉,我们千万不敢大声,否则会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兔怎么跳才不会把大灰狼吵醒呢?(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跳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的方法)

  2、教师小结幼儿说的内容:不推、不挤,嘴巴不发出声音,双脚并拢用脚尖轻轻着地向前跳。

  3、幼儿练*几次。

  2、游戏

  老师扮大灰狼,幼儿扮小兔。大灰狼背对着小兔在睡觉,小兔们一个个从大灰狼背后跳过,去把小板凳轻轻的放好,如果发出较大响声,大灰狼就转身去抓小兔。

  3、内化迁移

  师:孩子们,大灰狼已经走远了,你们不用害怕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吧。让我数一数我的宝贝有没有少。针对活动情况进行小结。你们可千万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别人伤害啊。好了,咱们今天就玩到这里吧,走,跟妈妈回家。

  活动反思:

  在这节活动中,幼儿的思维非常的活跃,如我问:“小花猫会轻轻地走路,你会轻轻地做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我会轻轻地看书”,有的说:“我会轻轻地关门”……,从中也看得出,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可是后来结合本节活动进行的角色游戏,部分孩子的言行不一致开始表露出来,一些孩子玩游戏是说话声音很大、搬椅子的声音也很大,这时,我及时表扬了动作很轻的小朋友,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提醒孩子们要“轻轻地”,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活动,要想一下子让幼儿养成什么都轻轻的*惯是比较难的,好*惯是要长期的坚持培养才行,我和班级的老师交流,并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只要能坚持在老师要求“轻轻地”情况下,老师就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并且有家长们的配合,孩子的良好*惯一定会养成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吧!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 4

  【活动过程】

  一、区角自由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分散活动后集中谈话: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玩后是怎么整理的? (教师有意识地请活动中喜欢奔跑、大声喊叫以及玩具很重地扔进玩具箱的孩子来说说。)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大家听一听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二、幼儿观看情景表演

  小猫出场:我叫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

  小羊出场:我叫轻轻,玩具玩过了,轻轻放回去。

  小兔们出场:我们叫轻轻,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闹做游戏。

  小朋友出场:我叫轻轻,每次回家我都轻轻敲门,妈妈说我有礼貌。

  三、讨论

  1.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2.他们为什么都叫轻轻?

  3.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玩具,轻轻敲门好不好?为什么?

  四、行为练*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表演“我叫轻轻”。

  2.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教师扮老猫,幼儿扮小老鼠。老猫背对着小老鼠睡觉,小老鼠们自由活动,有的`搬椅子、有的喝水、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整理玩具。如果发出较大声音,老猫转身去抓小老鼠。

  五、结束

  在“轻轻”的歌曲声中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延伸活动】

  “我叫轻轻”的磁带、录音机放在音乐区,让他们反复欣赏,提醒幼儿动作轻、说话轻。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起哄,再加上孩子间的互相模仿,导致活动室里充满了噪声。通过此活动,有意识地渗透环境经验,让幼儿懂得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并产生对安静环境的喜爱。活动通过幼儿自由玩――看表演――讨论――自由表演的过程,使幼儿比较出嘈杂环境和安静环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从心底里产生对噪声的厌恶和安静环境的喜爱。

  二、效果分析

  幼儿活动的内容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幼儿很容易接受,并乐意参与到活动中。从一开始的活动到最后环节的活动相比较,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开始的自由活动是闹闹的、乱乱的,最后的活动安安静静、有秩序的,从这次活动中感受到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和发现问题,远比教师单一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班社会教案《轻轻》 5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学*的快乐。

  2、能够在**的提醒下,轻轻活动,如走路,说话,敲门。

  3、了解需要轻轻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活动重点:

  做事情知道要轻轻的。

  活动难点:

  了解轻轻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活动准备:

  被提醒要轻轻活动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部分情境导入,老师给幼儿正在讲绘本故事,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外面的人突然进来,用力关门儿发出较大的响声,引起幼儿注意,教师与幼儿讨论关门声对自己的影响。

  师:刚才外面的人进来用力关门的时候,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

  幼:突然巨大的响声吓到我了;那个关门的声音吵到我了。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欣赏电子挂图,引导幼儿了解清楚活动的原因。

  师:图中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错误的?他的行为可能会对周围的人造成哪些影响?如果你是图中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幼:第一幅图的幼儿和第二幅图的幼儿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们大声说话,打游戏的声音,电视播放声音太大,就打扰到别人的学*和休息,对他们的健康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他人学*与休息时,我们都要轻轻的说话和活动,以免影响他人。

  2、欣赏儿歌动画,引导幼儿了解如何轻轻的活动。

  师:儿歌中提到了哪些需要清清做的事,还有哪些是我们在做的时候也要轻轻的,幼儿进行讨论,说一说哪些公共场所需要轻轻活动?

  幼:在电影院中看电影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好好欣赏,知道电影的内容,医院中的病人需要休息,所以要轻轻的.活动,书店是人们阅读的地方,轻轻活动才能不打扰到别人学*。此外,在餐厅,酒店等公共场所也应注意轻声活动与说话,才不会打扰到别人。

  3、游戏活动:“小心大灰狼”。

  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扮演小白兔从大灰狼身边走过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能发出较大的响声,否则大灰狼就会转身去抓住小白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总结经验。

  师:幼儿园哪些时候要轻轻的?为什么?

  幼:在老师组织活动的时候要轻轻的,不吵到其他小朋友。我们吃饭也要轻轻。

  小结:我们个人行为会对周围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亲亲活动,不打扰别人,才能成为大家喜爱和欢迎的人。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8)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优选【5】篇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惯。

  2、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和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3、进一步学*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 、彩泥每个幼儿一份;

  4 、《卖汤圆》儿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日,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动画片里说的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元宵节

  幼儿观看动画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都看动画片那动画片里讲什么啊?她们过的是什么节?他们是怎样过节的?都有什么活动?

  教师请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猜灯谜

  教师依次出示灯谜

  (1)"白白胖胖,圆圆溜溜.甜甜五脏,装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提醒幼儿元宵节有的,让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谜底(汤圆)。教师提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2)"什么花天上开?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来猜猜―烟花)

  (3)"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灯笼)

  (4)"元宵佳节就有它,谜语往它身上藏。"(打一物――花灯)

  (5)"正月十五,全家聚,圆桌坐来,圆着吃。"(打一名词团圆饭)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在吃元宵饭,叫什么饭?引导幼儿说出团圆饭,教师解释团圆的意思,让幼儿知道元宵节可以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

  3、做汤圆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彩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种类的汤圆。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感受到做汤圆的乐趣。

  4、唱儿歌《卖汤圆》

  (1)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儿歌。

  (2)根据歌词边唱表演动作。

  结束部分

  教师让幼儿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放会原处,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源、风俗――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

  2、初步学会自己创编灯谜

  3、在猜灯谜的游戏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ppt、汤圆图片、星星贴纸

  外表白白圆圆,心里花花绿绿。在白沙滩打滚,在温泉里游泳。

  图片欣赏: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1、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

  ――鲸

  2、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名)

  ――大象

  3、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公鸡

  4、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打一动物名)

  ――兔子

  5、远看像只猫,*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打一动物名)

  ――猫头鹰

  6、远看像黄球,*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打一动物名)

  ――小鸡

  7、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打一动物名)

  ――萤火虫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 3

  一、主题的来源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欢庆这一共同的节日,从而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题设计旨在以横向、纵向;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内容。通过唱歌、舞蹈、儿歌、灯谜、传说故事、折纸、绘画、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知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惯,培养幼儿愉快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几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态度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的品质。

  3、能力目标:通过折叠“移动的花灯”、学*花灯儿歌、组织观灯猜谜等活动,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知识目标: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以及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有关的趣事。

  5、技能目标:幼儿在学、说、跳、唱中充分感受到过年的喜悦心情,使幼儿萌发科技发展意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吃面叶

  踩高跷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主题探究进程的预设

  谈话活动:元宵节的来历

  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的资料。

  参观灯展

  2、活动计划

  本周要点以元宵节为主题组织活动,使幼儿使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请家长给孩子讲讲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带孩子逛逛灯具店;领孩子参观元宵灯会,并给予指导。

  学校布置:

  室内:主墙――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为幼儿选取了各式灯笼、烟花、鞭炮等道具。

  活动区――语言区: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照片、画报、简报、谜语等。表演区:投放一些鼓、锣、灯笼等供幼儿表演。美工区: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儿操作。

  家长参与:

  鼓励家长参加这一活动中来,向老师、幼儿介绍元宵节的不同风俗*惯。

  社区与社区资源的利用:

  组织幼儿到铁山公园参观元宵节灯展。

  六、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闹元宵》

  活动二:认知活动观灯会

  活动三:民间故事――《十五闹正月元宵》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元宵数花灯》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 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 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中班社会元宵灯会教案 5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小班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扩展9)

——《元宵灯会》教案(精选五篇)

  《元宵灯会》教案 1

  活动内容:

  社会——元宵花灯会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

  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

  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

  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元宵灯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教学队型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都有些什么灯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启发式提问结合故事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述。刚开始参与的幼儿并不那么积极,于是,我以惊讶的启发性语言:“哇!好多灯笼啊!”边说边展示故事图片配合引导。通过师幼互动,激发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各式花灯,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常见的红灯笼及更多的花灯,为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准备。

  二、*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这一环节我利用鼓和吊镲进行游戏。在花灯造型环节,大多数幼儿都参观了“万绿园”的元宵花灯展。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对花灯品种有了认识和了解,灯展的直观刺激使得孩子们形成最初的花灯造型模仿和再现;再次激发,经验就提升到创造。

  因此,为幼儿参与肢体花灯造型奠定了基础,双人和多人的花灯造型很形象,幼儿之间的合作很默契。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引导孩子们感应拍子和重音的第一个环节——肢体乐器,第一小组拍拍子时,我

  依照教师用书的方法——拍腿,可我发现动作有点单调—— 一个动作时间重复时间较长(包括重音有4个8拍),欠缺吸引力。在第二小组的活动时我做了一些调整:拍头、拍肩、拍肚各1个8拍,第4个8拍拍腿——给孩子一个暗示:重音就藏在拍腿的环节里。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律动感应重音部分中的走步伐环节。第一小组活动时,我直接提出游戏要求就开始游戏,造成孩子们走步伐的时候自主创造没有调动起来,出现动作缺乏多样性的情况。明明是孩子们经验较丰富的内容,反而因为忽略进行铺垫就变得被动了。虽然这个环节是感应重音,孩子们这点作的很好,但我觉得如果加强走步伐的多样性,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第二小组调整:游戏前组织孩子进行简单的经验回顾——“你会

  走什么步伐”,为孩子们自主创造步伐做铺垫。孩子们的立即兴奋起来,营造了自主参与的情绪。重音时跳到呼啦圈里造型比第一小组更有创造性。达到调整的预期效果。

  活动的难点是感应重音,孩子们在第一、二段时,感应得很好,

  问题出现在第三段的重音部分,孩子老掌握不好,出呼我的意料。(备课时这点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和重视,有点措手不及。看来我对班上孩子的了解和分析不够,要引起注意)调整策略:拎出来重点分析,让孩子们比较三段中重音出现的节奏,从而掌握。本环节通过肢体乐器律动游戏的形式感应重音,幼儿很开心,很快掌握拍子和重音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大型乐器幼儿园没有,我用学具盘代替大鼓,准备了四个学具盘反在教室的四个方向。要求:孩子们随音乐四处走各种步伐,重音部分拍“大鼓”。出现问题:由于流动空间大,步伐多样化的效果出来了,可重音出现时没有及时拍击大鼓(不能很好分辨哪个“大鼓”离自己*,造成不知道拍哪个“大鼓”的现象)。

  调整:孩子分四组,轮流当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带领组员走不一样的步伐)。这样孩子离“大鼓”*,目标性更强,容易操作。游戏条理流畅,效果很好。

  反思:

  乐器拍奏游戏比较混乱,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戏常规,影响了音乐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几个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对盆比较感兴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现了争抢现象。

  《元宵灯会》教案 3

《元宵灯会》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 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 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 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 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元宵灯会》教案 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活动点评: 当前人们盛行过洋节,我们自己的节日往往被忽略了,为了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们的幼儿教师从娃娃抓起,进行传统教育,做得非常好。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使幼儿参与进来,调动了幼儿学*的积积极性。

  《元宵灯会》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