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1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最后一课》七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七下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学*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3.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3.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

  【教学设想】

  1.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当中国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课题)

  2.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3.背景: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4.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①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③小说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地、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整体感知

  1.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最后一课和*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气氛:*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时――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今天――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师:*时――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时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今天――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这一部分通过对比渲染了教室不*常的严肃、悲愤气氛。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

  3.本人主要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

  4.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①从贪玩、不爱学*到热爱语法(1-4、14、17)

  ②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1、10、24)

  ③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3、12、21)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感情的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5.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衣着、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①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

  ③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是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5.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

  《最后一课》的情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上学路上、最后一课、宣布下课。其他分法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四部分;又如分为上课前和上课时两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上课)

  第一层(7~10)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

  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第17~23段),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无比悲痛的表现。

  6.环境描写

  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鸽子是和*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自由的渴望。

  ④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三、课堂小结

  1.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

  2.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他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现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课后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3

  第3教时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新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主备人:庞连*

  备课时间:9、13

  目的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

  1、注音:

  挟()祈祷()惨()白哽()

  2、解释词语:

  征发思量诧异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时的严厉;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明确:两年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坏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教学步骤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纸。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上去得很晚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幼稚、贪玩、

  学想别上学天气、画眉、普鲁士兵不爱学*、

  路还能管得住自己跑上气不接下气不懂事、

  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学生纪律

  课老师态度、穿戴对照铺垫

  前听课对象

  教后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17

  第4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

  备课时间

  9、13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继续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3、讨论文章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的懊悔。

  教学步骤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4

  教学目的

  一、学*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

  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

  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和语言、动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态度。

  三、结合作文《记一堂生动的××课》,要求学*本文写法,紧扣生动一词,写出课堂的环境气氛,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同学们听课时的情景。

  四、教时安排,三教时。

  五、预*:

  1.分29节,根据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2.能正确地读课文,用几句话简要地讲出全文大意。

  3.,为黑体字注拼音:

  思量捂耳朵诧异哽住祈祷

  4.把预*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讲读中有机地插入讨论、解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学*(110)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①、④、③)。

  都德,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要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宣布散学。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较灵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参前)

  三、读讲课文。

  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宛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

  教师归纳提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宛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士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

  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到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齐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宛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2.读讲(710节):

  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

  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静摊开操练视察

  肃静推开锻炼观察

  安静

  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第1123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

  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常的严肃气氛?

  (答案见上一教时教案)

  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常的事?

  1.指名读第11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又又联系并列着的两件事,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答案: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

  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学*第1216节(听了这样一个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指导朗读第12节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216节,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小结: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提问: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节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独语句)。它们比一般陈述句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举例:你这个坏蛋!与你是个坏蛋!多么灵巧的手啊!与这双手很灵巧!比较。)

  (2)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祖国语文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

  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节。

  3.提问引入下一段: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指名读第18、19节。

  讨论:

  (1)为什么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单引号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4.串讲第20节: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这是一种又需要提又顺便带过的写法。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提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小结:这一层里韩麦尔先生责备了人们以及自己以前忽视孩子学*的过错,并说明学好祖国语言的意义。

  5.串讲第21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和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了。

  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教师归纳:抓住声音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提问: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归纳: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致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提问:第22节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中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提问:初级班学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朗士又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6.小结:2123节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的情况,从1123节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三、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结合思考练*五体会本文用词的确切。

  2.联系思考练*题二,有感情地朗读第1116节。

  3.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比较下面几句话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1)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使他伤心。

  (2)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可是我说不上一个字来。

  (3)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个个人专心,教室里安静。

  (答案(1)的疑问形式比一般陈述语气强;(2)用连也强调了一个字;(3)用那么表示强调。)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一、读讲2429节。

  二、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哪些语句表现了教师认真教与学生认真学?小弗郎士过去不爱学*,为什么现在这样认真?

  答案:1.认真教学表现在:①教师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恨不得一下子塞进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②小弗郎士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个个那么专心也算是法国字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发抖了。2.小弗郎士感到了亡国的痛苦,激发了爱国心,懂得了学好祖国语言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而现在这是最后一次了。他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学,就全神贯注十分珍惜这一常课,恨不得一下子都学进去,所以变得这么认真。塞字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谩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答案: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该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指示学生练*读第25、26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归纳答案:这两个字含有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串讲第29节。指出:他写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也没有勇气说出散学了三个字,因为这就是宣布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其他一些听课的镇上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学生自由练*轻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然后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作表情朗读。

  三、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结合学生实例,指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文,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四、总结写作特点:(如果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只需要作简要的归纳、揭示或补充。)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就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装:表现了对这一课的珍重和特别严肃的态度。

  (2)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的深厚的爱(柔和、温和)和无限的希望。

  (3)动作、表情:表现了内心的十分激动以及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节)。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写:(1)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五、作业:

  1.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和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3)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

  (3)(4)两题的破折号都是注释的记号,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见以上备课。

  2.设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3.完成思考和练*四。

  4.完成思考和练*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气的前面。(2)外改成后,锻炼改成操练。(3)小黑丝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韩麦尔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附注:如果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实,分段就放在总结课文时进行。)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5

  【教学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词。

  2.分析层次理解大意,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3.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

  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幻灯机,相关幻灯片;自制的小图片等等。

  【教学步骤】

  一.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1870──1871)为背景的。这次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的统治阶级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起来的。法皇拿破仑三世指望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并阻止德国的统一,以巩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也早打算通过战争夺取法国蕴藏着丰富铁矿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并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帝国,称霸于欧洲大陆。1870年7月19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这场掠夺性的战争就此爆发了。但战争开始后,法国屡遭惨败。9月2日,色当一役,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普法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德国来说,已经失去了防御的性质,变成了对外掠夺的侵略战争;而法国人民的抗战,则是抵御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行动了。最后,以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对普鲁士屈膝投降,在德国法兰克福签订了卖国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把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的一部割让给德国,并付出巨额赔款,《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沦陷了的亚尔萨斯某小学被强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从一个小学生的感受出发,通过描写最后一课法文课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的义愤与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小说文体简介: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四.课文分析:

  (一).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第11~23自然段):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宣布散学。

  (二).研讨课文

  1、指名读第1—6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2、“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于是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3、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然后明确: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4、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回答后归纳:

  ①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

  ②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贪玩,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急于读下去。

  5、再齐读第1—6自然段。

  6、研讨第7~10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指名回答。

  老师启发学生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

  (1)*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

  (2)*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厉的老师,今天“很温和”;

  (3)老师穿上了只有在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

  (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小结:这部分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人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

  (三)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

  3.本文中的环景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二、速读课文,然后继续分析第三、四部分

  1.指名读第11自然段。

  2.研讨: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3.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三、学*第12—16自然段

  1.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2.让学生默读第12-16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明确: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3、研讨:第15自然段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止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4、老师归纳:

  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5、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自然段。体会文中感情。

  四、提问引入下一部分:

  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1、指名读第18、19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说“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五、阅读第20自然段(重点讲析这一段)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赞美自己的母语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方面谈。)

  3.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六、阅读第2l—23自然段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归纳: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2.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y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提问:第22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后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的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四十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4、提问:初级班学*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郎士又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小结:第21—23自然段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的情况。从第11—23自然段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七、讲析第24—29自然段,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读后概括:钟声和号声说明了放学的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明确: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要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这两个字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它也激励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结:

  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八、人物形象分析

  韩麦尔先生:他是个普通的乡镇小学教师。工作不算很认真,他对亡国的无比愤恨,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的爱国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精神境界。

  小弗郎士: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学*上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能好好学*,对老师的感情与以前也迥然不同。对于韩麦尔先生,他万分依恋,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他不再是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了,他成熟起来了。他转变的原因是: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的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九总结:

  本文的主题: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作特点: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1)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菁华6篇)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

  第3教时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新授

  年级:初二

  学科:语文

  主备人:庞连*

  备课时间:9、13

  目的要求

  1、了解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初步理解文章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是《小东西》。

  《最后一课》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二、检查预*:

  1、注音:

  挟()祈祷()惨()白哽()

  2、解释词语:

  征发思量诧异惨白

  三、引导学生作了解性的阅读。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讨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理清小说的脉络,划分课文的结构

  四、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①第一节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和不爱学*,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时的严厉;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集中表现小弗郎士的幼稚。

  ②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有哪两处?有什么作用?

  (两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小弗郎士是不是非常贪玩呢?

  明确:不是,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能够觉悟的基础。

  ④第四节写布告牌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写最后一课做准备。

  ⑤讨论分析两年来坏消息、挤的作用。

  明确:两年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坏消息指小弗郎士能感受到的普鲁士侵略带来的灾难;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3、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不爱学*、不懂事,可还能管得住自己,点明了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暗示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

  4、讨论第一部分这样安排结构的作用。

  明确:和后来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彻底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到小弗郎士由幼稚变得成熟、懂事的发展过程。

  五、继续进行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划分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从*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从我正想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2、速读第一层。

  3、讨论:为什么写*时上课的情景?

  明确:总------*时上课喧闹的一贯性;

  也------吵闹的声音很大。

  -------为写今天上课与往日的截然不同做对比,表明

  教学步骤

  今天的不同寻常。

  4、随文指点讨论偏、都的作用。

  明确:偏:表明事实跟所希望的相反,形成了对照。

  都:和*时形成了对比。

  5、体会韩麦尔先生的踱来踱去。(表明他内心活动剧烈,难以*静。)

  6、体会最使我吃惊中最的作用。

  明确:把这堂课的不寻常推到了极点。

  7、归纳这一层。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烘托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整理笔记。

  3、作业纸。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上去得很晚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幼稚、贪玩、

  学想别上学天气、画眉、普鲁士兵不爱学*、

  路还能管得住自己跑上气不接下气不懂事、

  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交代时代背景还能管住自己

  布告牌-------制造悬念

  上学生纪律

  课老师态度、穿戴对照铺垫

  前听课对象

  教后记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No.17

  第4教时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庞连*

  备课时间

  9、13

  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继续深刻体会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语句的含义;

  2、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几种描写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语句的思想感情

  分析法:分析一些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简析几个句子的含义。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这些景象,比分词有趣多了;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3、*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二、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1116)

  1、指名朗读第二层,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

  2、随文指点讨论又柔和又严肃、我的孩子们包含的感情,理解韩麦尔先生话的意思。

  明确:柔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包含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

  严肃------包含对亡国的悲痛。

  最后一堂法语课-------是*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3、讨论文章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的。(让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万分难过:(1)对敌人的恨;(2)对失去学*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3)对过去不好好学*的懊悔。

  教学步骤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写出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恨。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段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有什么作用?--------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被引发出来。

  4、理解最使我吃惊的,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一句中所体现出来的法国人的爱国情感:镇上那些人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方式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被剥夺了学*法语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祖国。这一举动,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真挚的爱国热情。

  5、归纳分析第二层

  明确: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普鲁士禁教法语,这是对法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猛醒,激发了他学*法语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1723)。

  1、指名朗读这一层,注意体会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2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描写。表现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二。

  ①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表现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②可能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③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描写方法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④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5、问题探究

  ◎1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2小男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男孩我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拓展阅读:

  ◎*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3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

  四、熟悉本课结构

  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

  *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这三方面的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⑵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

  明确:**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⑶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3、第三部分(24~29)高潮、结局,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⑴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前后照应

  例: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与后文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他们已经收操了。

  ⑵另外:

  ①关于分词问题,前后三次,推动了情节发展。

  ②关于戒尺问题,前后三次,突出了人物严厉的形象。

  ③镇公所的布告牌两次,突出故事的社会背景。

  五、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借以理解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的变化:

  ⑴从贪玩、不爱学*──热爱法语

  ⑵从怕老师──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师找出相应的句子

  ⑶从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

  2、韩麦尔老师:

  ⑴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⑵神态:结尾部分脸色惨白他哽住了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为什么他哽住了?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脸色惨白,因为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这宣布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这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先生的沉重打击,此时他的内心嫉妒悲愤和痛苦。

  他哽住了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韩先生的沉重打击,表明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因为韩先生的爱国热情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还是一位爱国人士,小弗郎士老师的爱国热情十分崇敬,所以觉得他高大。

  ⑶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

  ⑷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理解: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请在文章中找出极度悲愤的词语和作用。

  【板书】

  最后一课

  1、小弗朗士(前后对比)──略写爱国主义感情

  2、韩麦尔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教师:准备好朗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极其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让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的体会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可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在脑海中出现人物的形象。

  2、学生收集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请他们结合材料认识来说说小说为什么取名为最后一课。

  (此为题解,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互相补充)

  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不许看书,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都可以)。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然后教师可提示可按照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故事情节。

  (老师板书: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读,要求朗读过程中在脑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视像出现很有益于对人物的分析)

  2、学生谈谈脑海中再现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学生自由发言,提示从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种表现去了解人物形象。可互相补充)

  ⑴韩麦尔先生:

  大概四五十岁,*时穿着随便,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他穿上漂亮的绿色礼服,系上打着皱边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位老师*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常常让学生丢下功课去帮他浇花,他去钓鱼的时候,干脆就放学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在最后一课的时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学生,而且很讲究教学方法,他带着深沉的爱国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成为学生最难忘的一课。

  ⑵小弗郎士:

  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他*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上他却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

  ⑶人物形象的意义:

  表现了法国人民通过热爱祖国的语言来表达爱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再读课文,用笔勾画并记住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研读赏析

  让学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或细节,包括语言,通过朗读来欣赏。(这个过程,预期让学生找出最后一课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分析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假如学生没有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设计以下问题和语言品味。)

  1、问题研究:

  ⑴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⑵这最后一课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殊意义?

  (场景描写起烘托课堂气氛、暗示最后一课不*常的作用。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⑶听到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心理、细节描写)

  ⑷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⑸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的细节很有意义)

  ⑹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⑺从小弗郎士所见所闻所感中,韩麦尔先生与往日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提示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等来分析)

  2、讨论探究,交流归纳:

  ⑴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过心理、行动、细节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刻画。

  ⑵人物的几种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

  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的军号声,金龟子。

  (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3、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言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假如学生没有谈及,教师可提供一些。如:

  ⑴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删去?

  ⑵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有什么深刻含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我的朋友们,我──我──补出老师未说出的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关于语言的内涵,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均可放手学生充分的交流后进行总结)

  二、朗读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业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6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描写。表现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二。

  ①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表现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②可能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③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描写方法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④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5、问题探究

  ◎1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2小男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男孩我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拓展阅读:

  ◎*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2)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菁华5篇)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四、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五、分析

  1.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2.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5.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

  喧闹——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四、作业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

  要点: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复述基本情节

  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洛林人民学*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了羞耻感。学*文法易懂,说明学*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2受到老师的影响,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第三课时

  要点: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一、复*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

  4、上*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三、板书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热爱学*,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2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四、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五、分析

  1.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2.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

  ,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5.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

  喧闹——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了。

  ——渲染了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四、作业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

  要点: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复述基本情节

  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洛林人民学*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了高度的学*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了羞耻感。学*文法易懂,说明学*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他由字帖想到**,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2受到老师的影响,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第三课时

  要点: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一、复*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了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

  4、上*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了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了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三、板书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热爱学*,认真听课,懊悔过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

  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

  关心祖国命运的*,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4

  教学目的

  一、学*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

  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

  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和语言、动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态度。

  三、结合作文《记一堂生动的××课》,要求学*本文写法,紧扣生动一词,写出课堂的环境气氛,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同学们听课时的情景。

  四、教时安排,三教时。

  五、预*:

  1.分29节,根据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2.能正确地读课文,用几句话简要地讲出全文大意。

  3.,为黑体字注拼音:

  思量捂耳朵诧异哽住祈祷

  4.把预*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讲读中有机地插入讨论、解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学*(110)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结合课文注解①、④、③)。

  都德,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要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宣布散学。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较灵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参前)

  三、读讲课文。

  1.指名读(16节),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提出: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朗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宛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有趣多了。)

  教师归纳提出:暖和晴朗的天气人人喜欢,画眉是鸟类中唱得最好听的,两个那么一个宛转强调了环境的美好,看士兵操练,更是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这样的环境当然比关在教室里学那种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还是能管住自己,还是到学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迟到了要挨骂,明知老师要检查功课,还是急忙向学校跑去,从这些看来,小弗朗士对学*、对纪律还是比较重视的。

  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答后归纳:(1)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2)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朗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到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避免了东拉西扯,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有力地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齐读(16节),并作指导:

  (1)那么那么宛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四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2.读讲(710节):

  指名读课文,读前提请同学注意:到了学校,小弗朗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读后正音,提问: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启发学生共同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课本。

  小结:这一段通过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说说下列各组词义有什么不同:

  *静摊开操练视察

  肃静推开锻炼观察

  安静

  3.认真读课文,为1123节分层次,并找出各层大意。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第1123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

  1.从到校时的情景看,你觉得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

  2.教室里那天有哪些不*常的严肃气氛?

  (答案见上一教时教案)

  二、引入新课: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常的事?

  1.指名读第11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是又柔和又严肃又又联系并列着的两件事,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

  答案:韩麦尔先生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所以态度柔和,但宣布的是一个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严肃。

  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学*第1216节(听了这样一个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指导朗读第12节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216节,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小结: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提问: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节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独语句)。它们比一般陈述句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情。(举例:你这个坏蛋!与你是个坏蛋!多么灵巧的手啊!与这双手很灵巧!比较。)

  (2)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祖国语文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

  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节。

  3.提问引入下一段: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指名读第18、19节。

  讨论:

  (1)为什么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单引号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4.串讲第20节: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这是一种又需要提又顺便带过的写法。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提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小结:这一层里韩麦尔先生责备了人们以及自己以前忽视孩子学*的过错,并说明学好祖国语言的意义。

  5.串讲第21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和阿尔萨斯,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了。

  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教师归纳:抓住声音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

  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提问: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师归纳: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致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提问:第22节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中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提问:初级班学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朗士又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6.小结:2123节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的情况,从1123节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三、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结合思考练*五体会本文用词的确切。

  2.联系思考练*题二,有感情地朗读第1116节。

  3.说出句子的深刻含义。(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4.比较下面几句话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1)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使他伤心。

  (2)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可是我说不上一个字来。

  (3)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个个人专心,教室里安静。

  (答案(1)的疑问形式比一般陈述语气强;(2)用连也强调了一个字;(3)用那么表示强调。)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一、读讲2429节。

  二、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哪些语句表现了教师认真教与学生认真学?小弗郎士过去不爱学*,为什么现在这样认真?

  答案:1.认真教学表现在:①教师从来没有这样耐心地讲解过恨不得一下子塞进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②小弗郎士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个个那么专心也算是法国字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发抖了。2.小弗郎士感到了亡国的痛苦,激发了爱国心,懂得了学好祖国语言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之一,而现在这是最后一次了。他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学,就全神贯注十分珍惜这一常课,恨不得一下子都学进去,所以变得这么认真。塞字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谩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答案: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该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指示学生练*读第25、26节。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归纳答案:这两个字含有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串讲第29节。指出:他写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也没有勇气说出散学了三个字,因为这就是宣布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其他一些听课的镇上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学生自由练*轻声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然后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作表情朗读。

  三、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结合学生实例,指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文,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四、总结写作特点:(如果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只需要作简要的归纳、揭示或补充。)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就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装:表现了对这一课的珍重和特别严肃的态度。

  (2)语言:表现了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的深厚的爱(柔和、温和)和无限的希望。

  (3)动作、表情:表现了内心的十分激动以及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节)。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写:(1)显示了小弗郎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2)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郎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五、作业:

  1.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和破折号表示的意思。

  (1)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3)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答案:

  (3)(4)两题的破折号都是注释的记号,其余三句中的用法见以上备课。

  2.设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3.完成思考和练*四。

  4.完成思考和练*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气的前面。(2)外改成后,锻炼改成操练。(3)小黑丝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韩麦尔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附注:如果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实,分段就放在总结课文时进行。)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5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3)

——最后一课教案 (菁华9篇)

最后一课教案1

  教学目的

  一、学*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穿上礼服……)。

  3、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4、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

  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4 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态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当*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队伍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三、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请学生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归纳内容

  2、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来谈。明确:上课前:怕老师、贪玩、无知、幼稚、讨厌学*,但有自制力。(1-3段)上课时:诧异、懊悔、难受,喜欢学*,觉得老师是可怜的人。(12、14、15、17、20、23段)下课时:具有了爱国感情(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他自己本质不坏;即将失去国家,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在韩麦尔先生及小镇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下,处在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的氛围中。

  4、在小弗郎士发生变化的因素中,韩麦尔先生起着一个重要作用,他也是都德着力要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那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呢?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外貌描写(10段)神态描写(22段)动作、语言描写(11、18、19、20、24-29段)

  5、小说正是借助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传达了法国人民深沉的爱国之情。而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值得我们写作时注意的:(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3)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4)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5)注意场景描写。

  五、质疑解疑:

  学生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交给全班讨论。

  提问:1、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只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2、第18节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想到普鲁士侵略者还可能说出更多的侮辱法国人的话,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后归纳:韩麦尔先生责备自己过去没有尽到责任,说到这儿,感到十分内疚、痛心,一时说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号,这表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4.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何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5、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结合学生实例,指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文,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6、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7、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队伍的入侵,将失去了学*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8、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9、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师讲解: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因此*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专心致志!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10、“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说明大家感觉这一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散学的时间了。

  11、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教师小结: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12、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教师小结:通过上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对自己的深刻自责,以及法兰西语言永存、自由属于法兰西人民的坚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13、──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教师小结: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14、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教师小结: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15、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这叫做场景描写。这场景描写实质上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就是在那个时代、社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的,揭示了悲剧性的最后一课产生的根源。场景描写,语言干净、简洁、寥寥几笔,勾勒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六、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他能充分地体现被占领人们的爱国精神。可是有人说,在和*生活的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七、布置作业 :

  1、练*三

  2、作业本

  3、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最后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

  议读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二)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三)范读,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画出关键词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三部分,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提示:学生上*字课时金甲虫和鸽子的细节,郝叟老头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等。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收到了“见微知著”的功效。)

  (二)读,议: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作为结构线索?

  (三)充分展开想象,以《韩麦尔先生》为题进行再创作。

最后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

  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

  二简介背景及作者。(见书43页)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

  祈祷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闹

  惨白

  四小说常识

  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五分析

  1解题:

  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和一名小学生小弗郎士。

  2本文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3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结构。(练*一)

  一(1-6)上学路上(开端)表现小弗郎士贪玩,幼稚。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表现小弗郎士的吃惊,诧异,到恍然大悟,心里万分难受,感情发生变化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师生心相通,忠于祖国,绝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读、划出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沦陷,并设置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些什么,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5分析第二部分:对课堂气氛的描写的作用。

  课堂气氛与往日的不同

  课堂气氛:(往日)

  喧闹

  (今日)偏安安静静的

  老师态度:骂态度温和

  老师衣着:穿礼服,衣着隆重。

  人们:神色忧虑,少见的人也都来。

  渲染一种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

  四、作业: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

  要点:1分析小弗郎士,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复述基本情节,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的稚气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想逃学的念头,突出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什么事,看来稚气,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学生、压抑的感觉。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洛林人民学*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装来说,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突出

  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3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明白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面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这些坏家伙。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表明孩子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4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不达意,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面产生高度的学*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不会,而感到难受,说明有羞耻感。学*文法易懂,说明学*态端正。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怜悯、尊敬、爱戴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他由字帖想到**,表明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这最后一课?(总结)

  1小弗郎士本质不坏,2受到老师的影响,3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第三课时

  要点: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一复*简述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们法语教师,更是一们对祖国充满热爱的爱国志士,请找出具体表现。

  1、韩麦尔先生穿上礼服上课,体现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纪念,来表现他对将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出于民族责任感,沉痛地总结教训:1学生不努力2父母不关心3教师不尽责。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说学生可怜,是说老师没教好,学生没学好,快要做亡国奴时,还学不好祖国语言,只会给敌人轻蔑。失去民族尊严。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高度赞美法国语言,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

  4、上*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忍受着离开服务40多年的本乡的痛苦,用心教学,写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别出心裁的字帖,象征着阿尔萨*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重点分析最后一部分: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写大字呆住做手势,脸色惨白、他哽住。写出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痛苦之中。因为内心激动,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因而哽住。

  7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样收尾,深化主题,同时意境深远,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8小结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小结写人的几种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3)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4)注意场景描写

  三板书

  最后一课(短篇小说)

  法国

  都德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故事情节:(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小说环境:自然环境:风和日丽

  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沦陷

  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悲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热爱学*,认真听课,懊悔过去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痛恨敌人、怕老师→→、同情、理解、敬爱老师。

  (抓住心理变化过程来描写)

  韩麦尔先生: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关心祖国命运的***,有崇高的爱国感情。

  (穿礼服,批评自责、赞美法语、必胜信念、悲愤散学)

  (抓住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最后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选择令自己感动的场景,练*复述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聆听的方式,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战象的情怀,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领悟作者真实,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嘎羧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嘎羧的行为变化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回忆

  1、字幕导入,奠定基调:

  师:故事发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课件出示,4个曾经。)

  2、学生读句,述说心情:

  师:读者这样的文字,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嘎羧在生命历程中的那段最后时光,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嘎羧再次踏上这段情感历程。

  3、择段读书,讲述故事。

  二、聆听

  1、轻声读文,圈划语句:

  师: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即使若干年后,也会记忆犹新,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感人肺腑,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下面就请大家轻声读文,用心去体会,看看那打动了自己,拨动了你的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面划出你真挚的情感线,可在旁边加感受。

  2、学生读文: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读得非常投入,非常专注,读书,就是与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想象这篇课文,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是啊,文字后面是战象嘎羧的心跳,是它的呼吸,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就能听见战象嘎羧再跟我们诉说呢?再次默读你所画的语句,听,嘎羧在和你说什么呢?

  3、默读语句。

  4、感悟情感,体会表达:

  一下预设的几个生成点,随课堂具体情况变化。

  预设一:披挂象鞍:

  ⑴比较词语呼呼,久久,眼睛里泪光闪闪

  ⑵想象画面,感受老朋友,述说心声。

  ⑶语言训练,此时你想对嘎羧说些什么?

  ⑷情感朗读。

  预设二:告别村寨:

  ⑴理解长了翅膀似的。

  ⑵体会全村人的心情。

  ⑶聆听嘎羧的心里话,抓住三圈引读。

  ⑷配乐朗读,体会人与动物的情感。

  预设三:重临战场:

  ⑴体会嘎羧的行为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

  ⑵体会心理,情感朗读。

  预设四:自掘坟墓:

  ⑴抓住动词,体会嘎羧的内心。

  ⑵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倾诉

  1、字幕结语,拓展写话:

  以乡亲们的身份,为嘎羧写一段碑文。

  2、音乐响起,学生读文。

  3、起立读文,满怀真情。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回忆怀念往事

  聆听嘎羧英雄无悔

  倾诉有情有义

最后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

  2、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

  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

  1、检查词的音形义

  2、明确学*目标

  3、在预*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4、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5、介绍时代背景: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是不是都德?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分析人物形象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二)品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2、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

  1、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六、第五个教学板块

  (一)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

  1、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二)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①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七、第六个教学板块:知识运用——激活思想 创新写作

  (1)激活思想

  ①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提问:同学们学*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完整。

最后一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疑: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简介香港,揭题。

  二、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下列词语。

  叩问 旗帜 刹那 脊梁

  硝烟 骨髓 铸进 悄然

  2.哪一节诗写了香港的历史,找出来读一读。并结合课前预*及工具书说一说这节诗中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与组内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香港回归时,*人民的心情怎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议、评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的回归

  3.香港的繁荣

最后一课教案7

  〖创意说明

  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由老师抛出学*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变换“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完成学*任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回顾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按下列次序设计追问: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的中心→两类环境→情节阶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

  (屏幕显示)

  二、读析解惑

  1、理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情节四阶段。

  2、析读课文,重点分析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几种方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并进行品析。

  4、诵读课文,选自己最欣赏、体味最深的文字来朗读,并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朗读细节的。

  5、挑读课文,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文章中有价值的、估计其他同学难于发现的亮点互相有疑而问,挑起同学研读课文的兴趣。

  6、写读课文,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视觉塑造了韩麦尔的形象,请同学们试转换角色,站在韩麦尔的视觉角度来写小弗朗士。譬如:“唉,这个小弗朗士,他总是迟到,可怜的孩子,他一定不知道这是他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7、比读课文,比较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完成下面填空题:

  (引文见“资料整合*台”)

  两文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_______为主题。不同点很多,两文的教师都离开了岗位,课文的离开是_______的,选文则是________的;两文中的人们都向侵略者做了抗争,课文以上好最后一课为抗争,选文则是_______作为抗争;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选文表达的感情是没有伤感,没有悲哀,没有迟疑,没有顾虑,有的只是________地抗争;课文体裁是_______,文中的“我”(小弗朗士)是虚构的,而选文体裁是________,文中的“我”则是_______。

最后一课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二、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布置预*:指导阅读

  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

  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

  (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

  1、明确:

  韩麦尔先生:*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1、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朗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2、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朗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里就感到了异样。

  ①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②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③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正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朗士有些吃惊了。

  3、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写动人的最后一堂课,以及小弗朗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4、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讲解应以朗读为重。

  四、课堂练*:

  当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之后,韩麦尔先生异常激动。“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韩麦尔先生这种欲言又止的激动状态,包含了他的多少爱与恨!那么他到底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为韩麦尔先生补上这因悲愤而难以表述的潜台词。

  第二课时

  一、课堂讨论: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你觉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是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提倡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

  2、下面几句话是从课文中摘出来的,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

  ②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上似的。

  明确:这几句通过小弗朗士的眼睛,描绘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在告别家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境的理解和同情,使人感到小弗朗士已经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了。

  ③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换的戒尺,可怜的人!

  明确:“可怜的人!”这句感叹不是一般的同情老师,理解老师,可怜老师,而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火花的迸发。

  3、课文结尾极为精彩,仔细揣摩这些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情,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的力量”?

  明确: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用这样的动作结尾,好在哪儿?

  明确: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结束,请你发挥想像,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课文。

  要求:1、时间不应拉得过大,写到放学路上或至家即可;

  2、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3、字数在300字左右。

  (写完后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两三篇优秀*作交流,讨论心得)

  三、课堂延伸: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你对我们的祖国,祖国的汉字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交流、 讨论、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学作品中描写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小说家都德却别出心裁将这一重大 社会历史题材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 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创 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战争与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最后一课教案9

  【教学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词。

  2.分析层次理解大意,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3.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

  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幻灯机,相关幻灯片;自制的小图片等等。

  【教学步骤】

  一.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1870──1871)为背景的。这次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的统治阶级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起来的。法皇拿破仑三世指望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摆脱国内的政治危机,并阻止德国的统一,以巩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也早打算通过战争夺取法国蕴藏着丰富铁矿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并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帝国,称霸于欧洲大陆。1870年7月19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这场掠夺性的战争就此爆发了。但战争开始后,法国屡遭惨败。9月2日,色当一役,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普法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德国来说,已经失去了防御的性质,变成了对外掠夺的侵略战争;而法国人民的抗战,则是抵御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行动了。最后,以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对普鲁士屈膝投降,在德国法兰克福签订了卖国的《法兰克福和约》,法国把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的一部割让给德国,并付出巨额赔款,《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沦陷了的亚尔萨斯某小学被强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从一个小学生的感受出发,通过描写最后一课法文课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的义愤与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小说文体简介: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四.课文分析:

  (一).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弄清全文脉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上课之前;

  第三部分(第11~23自然段):上课经过;

  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宣布散学。

  (二).研讨课文

  1、指名读第1—6自然段,要求学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活动。

  2、“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里表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逃学,再说,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地吸引人。“连……也”于是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一个字”是起码的条件。

  3、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学生从课文中找。然后明确: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婉转地唱歌”“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4、哪些地方写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学生回答后归纳:①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跑边猜测,没有停步;②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

  (1)这一段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贪玩,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2)文章写普鲁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向我们暗示了时代背景。

  (3)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并未直接写出,这不仅使行文一气贯串,又使读者产生了悬念,吸引了读者急于读下去。

  5、再齐读第1—6自然段。

  6、研讨第7~10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提出问题:到了学校,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

  指名回答。

  老师启发学生归纳:小弗郎士到校发现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是“安安静静”的;(2)*时对学生要打要骂十分严厉的老师,今天“很温和”;(3)老师穿上了只有在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礼服;(4)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儿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

  小结:这部分对比写了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了读者一连串的疑问,引人人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同时,它也告诉读者,人们对这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这种写法能够紧紧地把读者吸引住,值得学*。

  (三)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捂诧异哽祈祷喧闹郝叟踱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祷:——

  (2)征发:——

  3.本文中的环景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第一节课内容,导入第二节课

  二速读课文,然后继续分析第三、四部分

  1.指名读第11自然段。

  2.研讨:韩麦尔先生的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前一个“最后”表现了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提出了希望“用心学*”的原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3.指导朗读:以沉痛愤慨的语气,柔和而又严肃地读韩麦尔先生的话,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

  三学*第12—16自然段

  1.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要把“万分难过”的心情读出来,(不仅难过,还有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坏家伙……这么一回事”

  2.让学生默读第12-16自然段。体会当时小弗郎士的感情变化。

  讨论后明确:小弗郎士当时的心情变化是: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的语言、历史的热爱→对老师的深切同情和爱戴。

  3、研讨:第15自然段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地工作了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地赶走,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但又岂止是敬爱呢?里面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4、老师归纳:

  小弗郎士原来是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但当他听到要永久失去学*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开始感到祖国的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字分不开,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对“课本、戒尺、惩罚”的感情都变了。这一切都因爱国主义激情而起了变化。

  5、有感情地齐读第11—16自然段。体会文中感情。

  四提问引入下一部分:轮到小弗郎士背书时,他只讲了几个字就弄糊涂了,这时韩麦尔先生怎么说?

  1、指名读第18、19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说“总要把学*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讨论后归纳:明天永远没有完,一直拖,拖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不会写,却已经永久失去了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这句话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五阅读第20自然段(重点讲析这一段)

  1.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心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求得民族的**。(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赞美自己的母语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方面谈。)

  3.讨论: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六阅读第2l—23自然段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

  归纳: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①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②大家*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2.这里还写了听到鸽子叫声后的联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y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小弗郎士对敌人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

  3、提问:第22自然段又写出了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后归纳:通过先生的神态和小弗郎士的设身处地的想像,写出了先生眼看要跟四十年的教学生活永远别离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4、提问:初级班学*拼音;连郝叟老头儿也在跟着一起读,要认真上好最后一堂祖国语言课,感情是那么的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注意:“那么”表示加重语气)小弗郎士又想笑、又难过。他笑了没有?为什么不笑?

  归纳:从“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没有笑,因为感到“难过”。小弗郎士在这一课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从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了。

  小结:第21—23自然段写了人们在最后一课上专心学*的情况。从第11—23自然段是《最后一课》的中心部分,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思想上起了极大转变,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七讲析第24—29自然段,讨论主题和写作特点

  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读后概括:钟声和号声说明了放学的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讨论: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的脸色惨白?

  讨论后归纳:钟声和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了内心痛苦已极。也正因为这样,当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的时候,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问:“我——我——”这里的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明确: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要以悲愤痛苦的感情读得略微拖长而又哽住。

  提问: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分手的时候有不少话要讲,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并成一句,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这两个字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它也激励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法兰西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小结:1.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八人物形象分析

  韩麦尔先生:他是个普通的乡镇小学教师。工作不算很认真,他对亡国的无比愤恨,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的爱国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精神境界。

  小弗郎士:原来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学*上对自己要求很不严格,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懊悔以前没能好好学*,对老师的感情与以前也迥然不同。对于韩麦尔先生,他万分依恋,他感到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他不再是一个贪玩、幼稚的孩子了,他成熟起来了。他转变的原因是: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的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九总结:

  本文的主题: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作特点: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有利于对小弗郎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称,对所写人物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2.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服装、语言、动作、表情的细致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对祖国无比深厚的爱和对祖国沦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3.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暗示了时代背景。

  (教室里不*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4)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汇总5篇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学*使用不同的材料,通过折、剪、粘、贴、画等多种方法作画,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2)、幼儿通过观察范画,自己总结作画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激发幼儿内心爱美、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展现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四周挂上“春天多美丽”的图片。

  (2)、配有《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3)、操作的材料:一卷长白纸、油画棒、剪刀、皱纹纸、蜡光纸、胶水、毛笔、各种颜料。

  (4)、春姐姐的标志饰物。(两套)

  (5)、幼儿已经会利用一些材料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

  导入活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在我们的教室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到来。

  教师语言:“今天春姐姐带你们去春游,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吧!”在看的过程中春姐姐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启发幼儿用词汇来描述春天。(发挥自己的想象)

  (二)、描述春天。

  1、(将幼儿随意集中座在教室的中间部分)幼儿自由讨论,聊春天。

  2、请幼儿描述春天。(幼儿可以根据找到的图片内容描述、或是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讲述。)

  3、教师总结:选择一首春天的优美诗歌,总结。

  春天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梨花……

  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咧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

  (三)、组画春天。

  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共同创作。教师指导、观察、协助。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通过小朋友一起集体创作来表现一个美丽的春天。

  (四)、展示春天。幼儿签上自己的名字,分享美丽的春天,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幼儿可以在“春天在哪里的”的音乐中欣赏大家创作的春天,感受集体创作的力量与乐趣。)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2

  一、活动背景:

  用童话故事带动小朋友的兴趣,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稍加注意,给予关注,就能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一次组织户外活动的时候,发现一名幼儿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了许多凌乱的线条,看到幼儿兴趣盎然的模样,我不禁被他的快乐感染了。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启示,那就是如果打破传统蜡笔画画的框架,尝试用粉笔来作画,从纸上转移到地上,从室内走向室外,幼儿也许会更容易投入到活动中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目前美术活动的进展情况,同时考虑到幼儿第一次使用粉笔。于是从最简单的直线入手,通过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激发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进一步体验多种工具绘画所带来的快乐。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粉笔数盒放在"小鸡家"周围。

  (三)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评: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以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出现,幼儿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对于个别幼儿的"自由"动作,老师未加干涉,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

  2.插"篱笆",学*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评:大灰狼是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它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马上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反应,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激起幼儿插"篱笆"的欲望,为下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基础。添加大灰狼摔跤的环节,使活动自然过渡。)

  (2)插"篱笆",初步学*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师:"大灰狼就住在附*,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幼B:"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幼C:"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师:"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插"篱笆"。

  (评:组织讨论,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幼儿第一次用粉笔,非常开心,完全融入活动过程中。由于在地上画有一定的难度,对幼儿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使幼儿能进一步掌握画直线的技能。)

  (3)"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评:这是一个对幼儿的画作评价的环节。让大灰狼来评价哪些线条画歪了、画短了?哪些地方画少了?幼儿在活动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画得不太好,并通过对付大灰狼,及时地进行更正。最后大灰狼的.话,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4)继续插"篱笆",用粉笔在地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幼A:"我们再多插些篱笆!"幼B:"我们搬走吧!"幼C:"我们把篱笆插得长长的!"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评:这个环节提供了幼儿继续用粉笔画直线的机会。同时,幼儿观察篱笆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再次评价的过程,增强了判断能力,更丰富了幼儿的绘画经验。同时也提供了幼儿相互学*,相互帮助的机会。)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评:结束部分也是对幼儿的画再次作肯定评价的部分。通过战胜大灰狼,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幼儿作画的自信心。)

  三、活动评价:

  1.整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将绘画技能很自然地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同时,幼儿很轻松体验了粉笔的画法,让幼儿体会多种工具作画的乐趣,整个活动轻松有趣。

  2.整个活动环节紧扣,层层递进。从"大灰狼"的出现,激起幼儿作画的愿望,到幼儿练*画直线,补画添画,到第二次练*,最后"大灰狼"的离去,是一个幼儿反复练*、反复评价的过程,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3.活动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鸡"与"大灰狼"相比,是以弱对强的关系。但活动结束后,"鸡"战胜了"大灰狼",让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萌发了幼儿相互帮助的品质。

  4.此活动在户外进行,能激起幼儿轻松愉快的情绪。在对付"大灰狼"过程中,情绪容易兴奋,又不断地奔跑、躲闪,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对幼儿的体能锻炼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此活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反思:

  1.在场地选择和布置时,有待进一步思考。场地不宜过滑和过粗糙,应利于幼儿用粉笔画。另外,幼儿人数和圆圈的大小关系要掌握好,否则会造成幼儿过挤的现象。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一些细节。粉笔作画很容易断,幼儿又是第一次用,老师应提醒幼儿随时将粉笔放入盒子里,保持地面干净,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惯。

  四、资料附录:

  1.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2.场地布置如图:大灰狼的家小鸡的家。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3

  活动目标:

  1、为朋友制作贺卡,增加幼儿之间的友谊。

  2、培养幼儿设计和制作贺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让幼儿说出贺卡的特征及制作思路,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蜡笔、卡纸、剪刀、胶水、新年贺卡。

  2、《新年好》背景音乐。

  活动重难点:

  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贺卡,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制作贺卡的兴趣

  1、配班老师扮演小兔,告诉大家她收到了小熊送给她的新年礼物了——新年贺卡,邀请小朋友欣赏贺卡,引导幼儿发现贺卡的制作材料及贺卡特点,感受贺卡的美。

  2、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制作贺卡礼物。新年快到了,小熊给小兔送了新年贺卡,小兔,也想给小熊送一张漂亮的新年贺卡,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好朋友也送一张贺卡呢?让我们和小兔一起制作贺卡吧!

  二、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制作贺卡

  1、教师出示用来制作贺卡的卡纸,向幼儿介绍要做成什么样的贺卡,在贺卡上画些什么图案?

  2、教师根据构想,示范制作新年贺卡。

  温馨提示:教师在示范制作贺卡时,要用简短、准确的语言说明制作贺卡的操作步骤,示范动作要到位,让幼儿看清楚。

  3、教师将制作好的贺卡展示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说出贺卡的操作步骤,并交流自己制作贺卡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新年贺卡。

  5、贺卡制作好后,向其它小朋友介绍的贺卡,鼓励幼儿交流制作新年贺卡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

  温馨提示:

  1、幼儿制作贺卡时,可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也可以播放轻音乐,创设良好的制作环境。

  2、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在贺卡写上自己的祝福语或贺词,并属上自己的名字。

  三、引导幼儿交流送贺卡

  1、引导幼儿说出想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

  2、送贺卡时,需要跟别人说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教室,结束活动。

  提示:收拾教室时,播放《新年好》的音乐。

  四、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收集各种图案,把图案粘贴成一张精美贺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亲朋好友。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4

  设计思路:

  “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活在江南的幼儿对水更有深刻的感受,*时幼儿总会饶有兴趣地谈论有关水的话题。为此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为一体的关于水的探索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持续的探究,并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表现。本活动可以说是系列活动的引子,其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将无意观察引向有意观察,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水的兴趣。

  在这次活动中,我试图摆脱具象的艺术表现方法,给幼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感受与表达的空间,引导幼儿尝试运用颜色和点、线、面的变化,表现自己的体验,为进一步探索水的秘密以及更加艺术性地表现水的千变万化奠定基础。

  目的:

  1.倾听不同的水声,乐于运用不同颜色以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2.培养对水声强弱、水流快慢变化的感受力与表现力,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准备:

  1.已开展有关水的讨论。

  2.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录像片断。

  3.油画棒、水粉颜料和笔、棉签、绳子等。

  4.四开彩色纸每人一张(墨绿色、深红色、普蓝色,由幼儿自选)。

  过程:

  1.引出话题,重现相关经验最*,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水的事情,你们能用耳朵听辨出水的声音吗?你们听到的水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时水的滴答声、雨落在屋檐上的答答声、下大雨时的哗哗声、洒水车的沙沙声等。)

  2.共同讨论表现形式

  ①观看录像,启发幼儿边听边自由模仿。

  ②想像水是怎样说话、唱歌、飞跑或跳舞的。

  ③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滴答滴答”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细细的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可用点和线画成一片;“轰隆轰隆”可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图案表现;大瀑布像纺纱织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画。

  3.边听赏边表现

  ①反复播放录像,启发幼儿自由选择色纸和作画工具,边听赏边作画。

  ②引导幼儿倾听、想像,并尝试变换不同的.工具,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③鼓励幼儿在作画过程中相互欣赏、交流、学*。

  4.欣赏感受

  ①重播录像,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自己的画面上寻找这几种水声。

  ②相互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可以是整幅画面,也可以是局部。教师可对部分作品提出建议,如:当几种颜色调和出现脏的颜色时,可适当用一些相似的浅色或白色覆盖;当画面比较单调时,可增加色块等。

  ③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水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模样?有没有更美丽的(如游泳池中的水、喷泉等)?水是不是都是美丽的(如污水、洪水泛滥等)?

  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5

  活动目的:

  1、在绘画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在画圆的基础上,初步学*沿着圆圈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画纸、各种花的图片

  活动重难:

  知道春天的`花是千姿百态的。

  活动难点:

  尝试从花蕊外边有规律的添画

  活动过程:

  一、花儿朵朵开

  1、图片观赏,你知道这些花都叫什么名字吗?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2、为什么春天花都会开了。

  二、各种各样的花

  1、老师介绍范例,并讲解。

  2、老师示范绘画。

  小蜜蜂采花蜜时喜欢在花的什么地方?(花蕊)

  老师示范绘画,从花蕊开始添画。

  请个别幼儿尝试绘画(鼓励各种方法)。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种样子难点画。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5)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优选【五】份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1、分享暑假里的快乐事,真切体会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内心充满自信。

  2、体会父母,爷爷奶奶或身边人的辛劳,明白幸福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3、结合自己实际,畅谈今后该怎样做,感恩不忘本。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暑假生活,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

  2、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明白今后自己应怎样做。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自己长大了,要做一个懂感恩,会感恩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亲爱的孩子们,祝贺你们成为四年级的学生,看到你们带着笑容,坐在那儿,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们五十六位同学又将在一起读书、学*、游戏,一起快乐的生活,高兴吗?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道茶,想知道是哪三道茶吗?

  2、投影出示:热气氤氲的三道茶:奶茶、绿茶、花茶

  (二)师生互动,感受假期。

  1、师:这三道茶,大家喝过吗?能谈谈这几道茶给你的独特感受吗?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说。

  3、投影出示:三道茶的特点

  奶茶-----甜而香、绿茶-----苦而香、花茶-----美而香

  4、师:我们的暑假就像这三道茶,香里有甜,香里有苦、香里有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细品这三道茶,感受我们的快乐暑假。

  (三)生生互动,分享收获。

  1、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吧?能将自己记忆中最深刻快乐的一天或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说自己在假日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快乐。

  3、投影出示:奶茶-----甜而香。

  4、师:这个假期,大家都有收获,因为我们又长大了。回忆起自己的快乐事,大家的兴奋劲儿,就像我们喝了一杯甜而香的奶茶,那浓浓的香味溢满我们左右,幸福呀!这样幸福的日子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这个假期,想想我们身边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爷爷奶奶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这一切令我们感动吗?就像一杯苦而香的绿茶,细品,会让我们回味无穷。

  5、投影出示:绿茶-----苦而香。

  6、学生上台交流,下面的学生仔细聆听思考。

  7、大家说得真好,短短的一个暑假,你们长大了,懂事了。老师相信你们已经知道自己今后应怎样做。老师讲个小故事。(师讲身边一位小学生每天为在田里忙活的父母分担辛劳的故事。)

  8、投影出示:古今中外儿童感恩故事。师生同读故事。

  (四)、讨论探究,共品花茶。

  1、师: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回顾了我们的暑假生活,有快乐,亦有感动。现在大家有些什么话要说。(给足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2、投影出示:花茶-----美而香

  3、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很是感动。的确,我们长大了,应做一位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位美的人,香的人,让所有人在品读我们时,就像在品花茶一样,花香四溢,清新怡人。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聆听《口哨与小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表演《拉勾勾》

  第一课时案例

  教学目标:

  1、学*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会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

  2、聆听《口哨与小狗》,感受轻松活泼的曲风和逼真可爱的形象;

  3、营造轻松活泼的音乐活动现场,为小朋友的表现与欣赏提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聆听与表现《口哨与小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歌曲、乐曲的感受与表现调动学*音乐的积极性,能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随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引导小朋友和着音乐节拍做自己想要做的动作。熟悉新歌旋律,为歌曲的表演作准备。)

  二、学*与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坐在一起非常开心,老师很想知道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能告诉我吗?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叫xx(xxx)(提问,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时老师击拍节奏xx或进行引导)

  2、初步感受

  师:现在我要唱着歌来提问,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吗?(提问,回答数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哼唱)录音范唱,完整感受歌曲。学生听音乐作简单律动:在回答自己名字时击拍相应节奏型。

  3、师生表演唱。

  三、聆听与表现《口哨与小狗》

  1、完整的聆听音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小朋友和你说、和他说、和大家说)

  2、复听,感受音乐形象,并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也可以在插图上画上自己想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3、分角色表演(设计简单的形体律动)

  (1)师:男孩与小狗在愉快的散步,这时有一个小朋友笑眯眯地走过来问好:你的名字叫什么(唱歌曲)(老师扮演另一个小朋友和男孩与小狗表演,其他小朋友分别掺进这个集体,最后变成了“大家与小狗”愉快的散步游玩。)

  (2)师:老师要在这幅画上添上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

  生:小狗会把它吃掉的……

  师:所以我们就要保护小鸟,治好它的伤,也要帮助小狗和小鸟成为好朋友,就象我们大家一样快乐的在一起玩耍。

  (分别请几个小朋友扮演小鸟的角色,教师加以引导,其他同学扮演路边各种东西,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四、尾声

  师:男孩与小狗散步时会有很多奇遇,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去设想一下,并把你们的音乐小故事排演出来,有机会和其他小组来一个比拼好吗?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到教室外去玩一玩!(和着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旋律跑跳出教室,课件引导歌词: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跳跳跳,我们唱唱唱,我们玩得多愉快!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够模仿学唱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

  2.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质准备: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幼儿园大门的图片、幼儿在班级中游戏的图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难点:在活动中,能大胆的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看一看

  教师出示幼儿园的图片,幼儿欣赏。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这是哪里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

  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幼儿园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3.找一找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二、学唱歌曲

  1.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聆听欣赏音乐,感知节奏与歌词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词?

  2.唱一唱

  教师采用多种演唱方法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1)幼儿小声唱,教师大声唱。

  (2)幼儿与教师共同演唱。

  (3)教师与幼儿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跳一跳

  幼儿伴随歌曲的旋律做律动。

  2.想一想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里做些什么?

  四、延伸活动

  1.有趣的幼儿园

  教师与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大门,念念幼儿园的名字,

  (2)观察园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园徽所代表的意义。

  (3)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自由地在喜爱的地方坐坐、玩玩。

  2.将歌曲投放在音乐表演区,鼓励幼儿与好朋友共同歌唱舞蹈。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状态。

  2、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3、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而奋斗的梦想,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这次班会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教学过程:

  1、常规教育

  1、学*《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和生活*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用品、相关书籍齐全。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

  6、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7、集合整队:快、静、齐。

  8、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题。

  2、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3、卫生*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四、总结: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4、争做文明小学生

  1、每位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反思问题: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5、放飞梦想

  1、畅谈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让同学们畅谈梦想,放飞梦想。

  2、实现梦想

  我们要怎样把它们变成现实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还要克服自己的缺点,坚持不放弃,才能实现梦想。成功的花朵,有耐于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梦想的果实,靠知识的土壤去培育。我们要树立美的梦想,并敢于在前进的征途中,用荆棘和鲜花去编制梦想的花环。

  3、放飞梦想

  我们一定要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不负人民的期望,发奋图强,勤劳勇敢,去学*,去积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梦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勇于创新,立志成才,早日成为学*型、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新时代建设者、开拓者。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 5

  教材内容:

  认真上好体育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体育是一门主要在室外上的锻炼身体的活动课,通过参加丰富的练*活动,可以达到提高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能够和同伴积极合作,友好相处。

  3、了解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练*秩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小朋友们从上小学起,要学*好几门功课,其中就有体育课,那么,什么是体育课呢?(学生讨论,依次发言)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定知道,或者大家到操场看看,就会知道——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做游戏、玩球,或进行走、跑、跳跃、投掷、攀爬等各种身体练*活动的课,是锻炼身体的课。

  那么,为什么要上好体育课呢?

  小朋友们都喜欢游戏、玩球,进行各种跑、跳、投等比赛活动,体育课是为了满足大家这种活动心愿的。谁在体育课上能够认真、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练*活动,有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他的身体一定会更灵活,动作更加协调;他的跑、跳、投等各种活动能力一定会提高的很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强,而且不容易得病。一句话: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成健康的身体。

  二、那么,怎样上好体育课呢?

  (1)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上体育与保健课时,要向老师请假。

  (2)听到上课铃响后,就到指定场地集合,排队时做到静、齐、快。

  上课应穿什么服装和鞋子?

  小结:应穿便于运动的服装和鞋子。

  小结:不佩带小刀等坚硬危险物品,不戴帽子,不戴口罩,不戴围巾,不戴手套,不穿塑料鞋……

  ①小明练*前滚翻;

  ②怎么突然摔倒了?

  ③原来被自己口袋里的小刀刺伤了。

  小结:体育锻炼时千万不能带……(学生回答)

  三、在教室内练*排队(按座位组数)

  四、小结:

  以上老师给小朋友讲的就是上好体育与保健课的课堂常规,希望大家今后都要做到。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优选【五】篇(扩展6)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汇总五篇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1、游戏

  2、广播体操(复*)

  教学目标

  1、完成学生从假期生活的放松状态到正常的学*生活中的转变

  2、进行适量运动,调节身体机能

  3、使学生融入到体育课中,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广播体操。难点是广播操的连贯性、动作到位。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同学们新年好!过完年回来,发现大家都变化很大的啊,XX又长高了,XX变的越来越漂亮了。新学期开始了,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学期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吗?…对了,老师布置的体育课寒假作业大家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可是有约定的哦,这节课老师可是要检查的。好了,我们先绕田径场跑2圈,先把体育课的感觉找回来吧!)

  2、绕田径场跑2圈(教师带跑一圈)

  二、基本部分

  1、游戏——“龟兔赛跑”

  游戏规则:将队伍分成2组(“兔子”组、“乌龟”组),每组再分成2队(如图站列)进行比赛。比赛时要求“兔子”双脚同时起跳,跳跃行进;“乌龟” 则在海绵垫上爬行前进。比赛开始,“龟兔”双方在自己的场地内按照比赛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对面击拍队友的手后队友接下去继续比赛,自己则排到队伍的最后面,比赛依次进行。哪组最先完成(组内所有人各完成一次)哪组获胜。比赛实行3局2胜制。

  注:比赛中出现违规的队员要回到起点重新进行比赛

  A、进行练*2~3次(“龟兔”角色都进行尝试)

  B、 教学比赛

  C、 交换角色进行比赛

  D、总结

  教师活动:赛前进行爬跳的指导;比赛时做好裁判工作,给比赛双方加油鼓劲;赛后做好总结,奖励优胜、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2、广播体操(复*1~4节)

  A、集合 (接下去我们要进行寒假作业的检查了,我想大家都应该能完成吧!)

  B、 复*广播操1~4节 a、教师领做,学生跟做 b、领操员领做,学生跟做 c、分组练*

  C、 分散练*,教师从旁指导

  三、结束部分

  1、整队集合

  2、小结本次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希望大家在这学期再接再厉,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争取在这学期的广播操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3、下课。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内容,跳绳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所以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制定本了本节活动的内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根据喜欢游戏等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游戏方法、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探索不同的跳绳方法,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跳跃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根跳绳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幼儿站成六路纵队,做教师自编的跳绳。

  2、自由探索: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用不同的方法练*跳绳。

  (2)、鼓励幼儿在学会跳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变换花样,尽量与别人跳得不一样。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大家都来学一学。

  (3)、两人一根绳,幼儿结伴跳绳,教师指导幼儿合作跳绳:两幼儿同时甩绳同时跳;一幼儿站着不动,一手甩绳,另一幼儿边用一手甩绳边跳;引导幼儿把一人跳绳的方法迁移到两人合作跳绳过程中。

  (4)、请成功合作的幼儿示范,让大家也变换花样试一试,看两人合作学会了几种跳法。

  (5)、幼儿分成四组,跳绳赛跑。

  3、放松身体:

  放松整理活动:“我愿和你跳个舞”

  每个幼儿领一根绳子绕好放在规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在跳绳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创新能力,使幼儿懂得一根跳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合作学*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幼儿学*兴趣,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公*竞争的氛围,留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活动天地,让幼儿在学*和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幼儿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幼儿得到提高。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学会愉快,成功的喜悦,获胜后的开心与自豪。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 3

  设计意图:

  1、助跑跨跳动作是大班年龄阶段较难掌握的跳跃动作一味地进行专门的练*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动作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想通过“学刘翔哥哥来跨栏”这一主题式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运动教学引导幼儿向刘翔哥哥学*学做跨栏的游戏。同时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促使动作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性。

  2、在组织此次运动时障碍物要稳落地处尽量做到松软。因幼儿骨盆还未形成下肢关节、韧带都比较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学*跨栏运动,并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2、学*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3、尝试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能向刘翔哥哥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提供长短不同的纸棒若干根、小椅子、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场地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活动手部、腿部等部位,消除活动的'危险性,促进活动的正常进行。引导幼儿了解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排球、跳高、跳远、跨栏等,由刘翔跨栏引出跨栏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1)教师:奥运冠军刘翔大哥哥真棒,为我们国家争光,你们知道他是在什么项目上得到金牌?(跨栏)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2)椅子和纸棍,引导幼儿设计小跨栏。

  (3)两人一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4)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做示范。教师重点示范动作要领:起跑速度快、跨跳要有力。

  (5)引导幼儿尝试更高一点的跨栏。

  (6)教师:刘翔大哥哥是不是只跨一个栏呢?怎样才能跨很多呢?让幼儿自己将小跨栏组合在一起,进行练*。

  2、游戏“我是跨栏小冠军”

  (1)教师:你们想做冠军吗?想得奖牌吗?在比赛中动作要规范,有力,不能犯规。

  (2)幼儿分成四组比赛,为获胜组贴红花。

  (3)提高跨栏的高度,幼儿再次比赛,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出示椅子,利用椅子进行跨栏运动。

  教师调整椅子之间的距离,进行跨栏练*。

  (1)将椅子按恰当顺序摆放好,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2)分别将两个椅子背背相对,排成一列,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比较小组同学完成时间的长短,跨椅子过程中,椅子倒地这位同学失败。孩子跨栏过程中,教师指导动作,保护好学生安全。注意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注意安全,保持身体*衡。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坐在椅子上做放松运动。

  2、收拾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孩子们之的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较灵活的变换身**置,向不同方向走。

  2、学*听从指令,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3、体验同伴间合作交往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幼儿熟悉的健康操。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大圆圈,跟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边走边做动作。当音乐停止,幼儿也应该停止所有的动作。

  2、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健康操。

  二、练*听信号向不同方向走。

  1、教师快速拍铃鼓,幼儿就向前步行;教师慢速拍铃鼓,幼儿就慢慢向后行;教师摇铃鼓,幼儿就原地自转。

  2、变化要求练*:当教师说:‘两人走’时,幼儿两人手拉手走。游戏要求同前面的相同,原地自转改为两人手拉手转圈。幼儿熟练后,可以改为三人或者更多的幼儿为一组,合作进行游戏。

  三、游戏“看谁听得清”

  1、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玩法:幼儿扎上不同颜色的带子,分散站在场地的四周,听教师指令进行活动。比如,教师说道红色时,戴红色带子的幼儿就向前走四步。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以变化指令,增加难度。

  2、幼儿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

  听轻松的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摆动身体,做放松运动。

  开学第一课的体育教案设计 5

  设计意图:

  1、助跑跨跳动作是大班年龄阶段较难掌握的跳跃动作一味地进行专门的练*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动作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想通过“学刘翔哥哥来跨栏”这一主题式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运动教学引导幼儿向刘翔哥哥学*学做跨栏的游戏。同时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促使动作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性。

  2、在组织此次运动时障碍物要稳落地处尽量做到松软。因幼儿骨盆还未形成下肢关节、韧带都比较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学*跨栏运动,并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2、学*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3、尝试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能向刘翔哥哥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提供长短不同的纸棒若干根、小椅子、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场地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活动手部、腿部等部位,消除活动的危险性,促进活动的正常进行。引导幼儿了解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排球、跳高、跳远、跨栏等,由刘翔跨栏引出跨栏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1)教师:奥运冠军刘翔大哥哥真棒,为我们国家争光,你们知道他是在什么项目上得到金牌?(跨栏)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2)椅子和纸棍,引导幼儿设计小跨栏。

  (3)两人一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4)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做示范。教师重点示范动作要领:起跑速度快、跨跳要有力。

  (5)引导幼儿尝试更高一点的跨栏。

  (6)教师:刘翔大哥哥是不是只跨一个栏呢?怎样才能跨很多呢?让幼儿自己将小跨栏组合在一起,进行练*。

  2、游戏“我是跨栏小冠军”

  (1)教师:你们想做冠军吗?想得奖牌吗?在比赛中动作要规范,有力,不能犯规。

  (2)幼儿分成四组比赛,为获胜组贴红花。

  (3)提高跨栏的高度,幼儿再次比赛,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出示椅子,利用椅子进行跨栏运动。

  教师调整椅子之间的距离,进行跨栏练*。

  (1)将椅子按恰当顺序摆放好,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2)分别将两个椅子背背相对,排成一列,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比较小组同学完成时间的长短,跨椅子过程中,椅子倒地这位同学失败。孩子跨栏过程中,教师指导动作,保护好学生安全。注意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注意安全,保持身体*衡。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坐在椅子上做放松运动。

  2、收拾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孩子们之的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