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教案 / |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 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展幼儿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

  3、引导幼儿畅谈元宵节中的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连贯讲述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难点:讲述的内容完整有意义。

  活动方式:

  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图片、用花灯布置活动室,纸、笔、花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节日才会挂花灯?教师讲述花灯的来历。

  二、展开

  1、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挂花灯,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是让你最快乐的`?谁能讲一讲?

  2、幼儿间互相讲一讲。

  3、请个别幼儿讲述。

  启发引导幼儿讲述完整,有一定的内容。

  4、教师也来讲一件高兴的事,启发幼儿完整的讲述和记忆。

  三、结束

  请幼儿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见所想的高兴事画下来。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 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 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 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族的*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带的花灯布置在教室,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让幼儿了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人们可以做元宵、吃元宵、赏花灯;元宵节是有家人团结的意思。

  二、让幼儿赏灯。

  (1)老师提出观灯的要求——要求幼儿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

  (2)幼儿自由结伴欣赏花灯,并想自己的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3)幼儿观看老师做灯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扎灯是一门民间的手艺,是中国特有的本领。

  三、请幼儿讲灯。

  (1)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制作的材料,也可以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2)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灯。

  四、请幼儿玩灯——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灯。在玩灯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换。

  五、与幼儿一同收集纸盒、小棒等废旧分得材料,让幼儿制作花灯;作好后举行“小小灯展”。

  活动点评:

  当前人们盛行过洋节,我们自己的节日往往被忽略了,为了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们的幼儿教师从娃娃抓起,进行传统教育,做得非常好。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能够使幼儿参与进来,调动了幼儿学*的积积极性。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 5

  一、设计思路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上元节"、"灯节"。它伴随着人们迎来春天,是最彻底、最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们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让孩子们制作灯笼、元宵节、听故事、读儿童歌曲、猜灯谜等活动载体,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到"元宵节"独特的意义和给人们带来的乐。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和家长、老师、孩子一起做灯笼、玩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三、准备活动

  1.元宵节的起源和*俗视频。

  2.孩子们自带灯笼和零食。

  3.灯笼所需材料:红色手工纸、固体胶等。

  四、活动流程早上活动

  9:00-9:30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俗,分享和交换食物;

  9:30-10:00制作元宵灯笼;

  下午10:00-10:30在操场上观看和玩灯笼活动:

  2:30-3:00品尝元宵延伸活动:

  打电话回家,拜访亲朋好友,祝贺元宵节快乐。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1)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范本五份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 1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制作花灯的方法。

  2、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 5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俗。(播放ppt)

  二、了解元宵品种、做法。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四、赏花灯,赠元宵。

  1.老师提出要求: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你想送个哪个好朋友呢?等一会我们一边赏花灯一边吃元宵,好吗?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2)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范本五份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朗诵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2、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课件准备:“元宵*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三、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1、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造型”,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

  2、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色彩”,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色彩。

  3、出示组图“花灯展—花灯图案”,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图案。

  四、出示组图发放材料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1、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2、出示手工组图“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花灯的制作方法。

  3、发放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制花灯,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从花灯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5、请幼儿将制作好的花灯布置在环境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花灯,共赏花灯。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3

  目标:

  能根据形式创编内容。

  准备:

  请幼儿带一些灯笼来园。

  过程:

  1、复*《花灯谣》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那首,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那的名字叫什么?”(花灯谣)

  “我们大家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幼儿齐念。

  2、创编活动。

  ①提问:

  师:“元宵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灯?”

  ②幼儿相互讨论。

  ③请幼儿大胆发言。

  ④将幼儿喜欢的花灯创编到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创编的念给好朋友听。

  3、教师简单小结,用小红花鼓励积极创编的幼儿。

  延伸:

  请幼儿试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宝宝和浩浩。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4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营造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喜庆氛围,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与手工艺术,感受民俗文化。奉化实验一幼“倡导父母‘陪养’孩子,幼儿欢乐过寒假,亲子动手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灯笼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借此促进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

  亲子制作时间:20xx年x月xx日~20xx年x月xx日。

  悬挂灯笼时间:20xx年x月xx日

  悬挂灯笼地点:

  灯笼展示时间:20xx年x月xx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三、活动要求:

  1、各班级悬挂灯笼具体分配如下:一楼大班段5个班级;

  正上方二楼:中班段5个班级;三楼:小班段5个班级。每个铁架都有班级指示牌提示。

  2、正月十三当天,各班(自己商量一位老师)选择具体时间段组织本班幼儿前来悬挂灯笼,(因各班选择的具体时间段不一,园部不统一发短信,辛苦各班主任定时间以短信方式通知家长)悬挂前将预备好的编号与灯谜纸粘贴好,在保证本班幼儿的灯笼悬挂完后方可离开。

  3、正月十五元宵节(园部会以短信的形式邀请家长带着孩子参加猜灯谜赏灯笼活动),幼儿园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分发圆子汤,圆子提供时间为上午10:00―12:00和下午的17:00―19:00)

  4、要求本次制作灯笼时家长及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孩子参与的过程,并做本次评比的重要的依据。班主任建立以班级为人数的文件夹,并用孩子的学号命名,将孩子参与过程的照片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于x月xx日之前打包发送到xxxxx邮箱。

  5、灯笼制作材料必须是环保、立体的。

  四、活动摄影:

  五、活动评比:

  1、本次活动以年段为单位推选“最佳创意奖”2个班级(数量加质量),另外则按班级参与的灯笼数百分比推选“最佳组织奖”若干班级。

  2、园部将评选:“最佳创意灯笼”20名,另外按每班参赛数60%再评一、二、三等奖。

  评价人员:教师(园班子成员、艺术组老师)

  3、园部会以奖品或奖状的.形式分发参与活动的幼儿。

  元宵节中班社会领域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3)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优选【五】份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民间元宵节历史悠久,伴随着人们迎来春天,是最彻底、最典型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活动中,通过制作、理解、学*、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儿童不仅可以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惯有基本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和表演,进一步获得节日氛围的体验,获得各种经验。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舞龙、舞狮等);

  2.了解元宵节赏灯猜谜的*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积极参与猜谜活动,体验猜谜推测的快乐。

  3.鼓励孩子们乐于表演,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民间表演,尝试以各种形式庆祝传统节日。

  三、活动主题

  三阳开泰闹元宵。

  四、活动时间

  xx月xx日-xx月xx日。

  五、活动地点

  幼儿园及xx小区。

  六、活动准备

  1.以班级为单位的海报宣传:马到成功闹元宵,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请家长提前帮助孩子收集元宵节的起源和内容。

  3.亲子自制环保灯展。(全园儿童)。

  4.猜灯谜(全园孩子家长参与)。

  5.中产阶级儿童亲子自制旱船,组成旱船队进行民间表演。

  6.大班儿童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进行民间表演。

  7.孩子们自带材料,全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元宵,品尝元宵,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深孩子们对元宵制作过程的理解。

  8.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所有孩子xx民俗表演在社区举行。

  七、活动过程

  1.宣传发布,元宵节特刊。

  让家长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俗,整个活动过程和他们想要合作的工作。

  2.自制元宵节灯展。

  正月十二在大厅里展示亲子共制环保灯笼,相互欣赏,灯笼必须牢固、牢固、实用。

  3.赏灯猜谜。

  (1)正月十四下午请家长参加赏灯猜谜活动。

  (2)在猜谜活动中,家长可以给孩子读谜语,激励孩子猜谜语。

  4、元宵宴。

  正月十三上午,各班组织孩子在班上自己搓元宵,品尝元宵。

  五、马到成功闹元宵。

  正月十四上午,全园儿童共同举办民俗活动,儿童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xx社区进行民间表演。正月十四下午,幼儿园进行民间表演,让家长感受到元宵节的喜悦。

  八、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主要目标:

  大班:

  (1)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俗;

  (2)大胆创造和想象,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进一步感受与老师、同伴一起过节团圆的意义。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搓元宵的动作。

  2.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体验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观察或参与过元宵的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学过做元宵的模仿动作。

  2.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复*歌曲《新年好》。

  (二)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搓出的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回忆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搓元宵,教师带领幼儿将搓元宵的模仿动作进行整理。

  3.教师带领幼儿做整理过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如:和米粉时慢速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动作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

  4.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

  教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请个别幼儿先来做一做。

  5.教师反馈幼儿的造型动作,引导幼儿集体学*几个有创意的动作。

  6.教师指导幼儿练*做搓动作。教师在乐曲最后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教师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儿跟着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后一小节做造型动作。

  (三)学*旋律活动《搓元宵》。

  1.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听音乐做动作。

  幼儿听教师完整地哼唱音乐、练*做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练*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换动作。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在动作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增强幼儿独立地随着音乐做动作的自信心。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用橡皮泥等工作做元宵。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一些元宵*俗。

  2.进行猜谜游戏,体验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材料准备:

  1.花灯的图片。

  2.谜语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花灯,引出主题

  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很多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二、知道元宵节及一些*俗

  1.什么时候我们看花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要干什么?――吃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

  3.教师讲解这些*俗的意义。

  三、猜灯谜

  师:我们也来猜猜灯谜吧,看看谁最厉害!

  师幼猜灯谜,猜对的奖励一个纸折的小兔灯笼!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自己喜欢的谜语。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学会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猜谜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教师、同伴玩猜谜语的游戏。

  小结及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喜庆热闹的元宵节氛围下,快乐的玩有效的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孩子学*知识经验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俗。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中班我的元宵节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学*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朗诵儿歌2/3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4)

——元宵节的来历中班教案 (菁华3篇)

元宵节的来历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元宵节的来历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4、简单的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俗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的来历中班教案3

  元宵节最让小朋友们感到开心的事情应该就是吃元宵了、赏花灯了吧,幼儿们都喜欢热闹的节日,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自然是热闹的,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朗诵儿歌2~3遍。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5)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范本5份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 3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花灯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2、知道元宵节要闹花灯,体验节日的快乐。

  3、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花灯。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有观赏花灯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幼儿自带一盏花灯

  (2)花灯PPT课件。

  (3)逛花灯音乐一段。

  环境准备:华灯展。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元宵到"引入话题。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元宵节的一些民俗。

  播放PPT,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的花灯,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介绍本地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2欣赏讲述各种各样的花灯。

  组织幼儿参观花灯展:自由地欣赏与交流,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花灯。

  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请几名幼儿给大家介绍有特色的花灯,提醒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花灯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和特点。

  交流: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花灯?在哪里见过?

  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名称,形状,颜色和图案,进行欣赏与讲述。

  归纳、整理经验:各种各样的花灯,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有不同的名称3游戏"玩花灯"幼儿自由结伴,互换花灯再次欣赏并讲述。

  提醒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互换花灯互换花灯,边欣赏边玩,体验玩花灯的乐趣。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 4

  明朝时,京城灯节前后一共十天,正月十六比十五更热闹:妇女夜晚结伴出游,称为“走百病”,据说这夜走一走,一年不得病。这一*俗在今天的华北一带仍然盛行。福建和台湾等地的年轻未婚女性有在元宵夜偷摘葱、菜的传统*俗,偷到葱、菜预示婚姻幸福美满,湖南有些地方在灯火**后,会将龙灯烧掉,称为“送灾”。那么元宵节又有什么养的故事呢?

  东方朔是我国古代汉武帝时期的官员。

  他很有学问,头脑也非常灵活。

  �

  有一年腊月,东方朔在御花园里游玩,

  发现一个宫女正在井边伤心地哭。

  东方朔赶紧跑过去,

  问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

  这个宫女叫元宵。

  她来到皇宫好几年了,非常思念家人,

  但又不能回家,真觉得生不如死。

  东方朔安慰她:

  “姑娘,别难过了,我想办法让你见到家人。”

  �

  东方朔来到元宵姑娘家中,

  对元宵的家人说:

  “我有个主意,能让元宵和你们团聚。”

  他仔细嘱咐元宵的妹妹,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随后,东方朔打扮成一个算命先生,

  来到街头:“我夜观天象,京城要有一场大火灾!”

  老百姓纷纷求他化解灾难。

  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有人骑黑驴,穿红衣,从南边过来,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边苦苦求他,全城才能得救。”

  �

  老百姓照东方朔的话去做。

  天快黑的时候,

  火神君真的穿着红衣,

  从南边骑驴而来。

  �

  大家跪在路边向火神君求情。

  火神君扔下一封信,说:

  “火烧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们把这封信送到皇宫,交给皇帝,或许能免去这场灾难。”

  �

  有人拾起信,连夜送进了皇宫。

  �

  信上写着:

  “正月十六,火烧皇宫;要想消灾,汤圆花灯。”

  皇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请来东方朔给他出主意。

  �

  东方朔听了事情经过,对皇帝说:

  “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正月十五那天,多让百姓做汤圆、扎花灯,求玉皇大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灾。”

  �

  皇帝听了,

  立刻让人传令:

  不管宫里宫外,

  大家都要多做汤圆,

  多扎花灯。

  �

  元宵姑娘是做汤圆的能手。

  东方朔嘱咐她,

  让她扎一盏大大的花灯,

  写上自己的名字,

  字要写得大大的`,

  让人一眼看得见。

  �

  正月十五这天,

  皇帝用元宵姑娘做的汤圆,

  供在火神君的画像前,

  求神仙保佑百姓*安。

  �

  到了晚上,全城百姓都上街看花灯。

  元宵提着自己扎的花灯,也走在人群里。

  �

  元宵的妹妹搀扶着爸爸妈妈,

  也来到街上看花灯。

  她走着走着,

  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大花灯,

  上面写着姐姐的名字。

  �

  妹妹大声喊:

  “元宵姐姐!元宵姐姐!”

  元宵听见喊声, 连忙跑过来。

  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元宵激动得哭了起来。

  �

  一家人都很感激东方朔。

  妹妹说:“东方先生的主意真好,让我装扮成火神君,咱们才能全家团聚!”

  �

  百姓闹了一夜花灯,京城*安无事。

  皇帝十分高兴,下令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做汤圆,

  扎花灯,庆贺太*。

  �

  这个风俗一年一年传下来。

  因为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

  所以汤圆从此也叫“元宵”,

  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俗也传了下来,

  人们在这一天展花灯,猜灯谜。

  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的故事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文化故事,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2、了解封建统治者的专制残暴和封建社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培养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文章有序地安排材料,养成读书积累的*惯。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的文化故事,增强对中华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学*文章有序地安排材料,养成读书积累的*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学*,质疑释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最热闹、节日气氛最浓郁,我们大家最期盼的一个节日——(春节)。同学们,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元宵节)元宵节有哪些*俗呢?(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想知道有关元宵节的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元宵杂谈》。

  二、检查导学案的预*情况

  三、新课教学

  1、一读课文,了解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杂谈共写了几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中有笑话,有惨案,有爱情佳话,还涉及到了古代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以被称为杂谈。正如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曲苑杂坛》,里面有相声、小品、魔术、杂技等等,节目形式多姿多彩。

  2、二读故事,理清顺序。

  作者拉杂谈了有关元宵节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你觉得乱吗?为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的?(由*及远)这篇杂谈由*及远地安排材料,再从几个故事的意思看,想想又是一个什么顺序。(由并非佳话到“佳话”)

  3、三读课文,体会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认识和体会?(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赏析诗歌,品读论谈。

  4、学生质疑。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请你大胆地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

  5、课堂练笔。

  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你能写出一个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吗?请你写一写。(指名说说)

  每个节日都有着许多精彩有趣的传说或故事,把这些故事有序地组织成一篇文章就是一篇杂谈,同学们课后不妨试着学着作者写作的方法试一试,把你们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写成一篇杂谈,做到杂而不乱,趣味盎然,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妙笔生花,写出跟作者石花一样精彩的杂谈,老师期待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写好的作品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我和你一起赏析,老师的邮箱是xxxx,看到了吧。

  四、课堂小结

  元宵节吃元宵吃的是美味佳肴,而作者的这篇杂谈,如一盘文化大餐,让我们得到文化的滋养,受益匪浅,读了这篇杂谈,你一定羡慕作者的学问。作者为什么能知道得那么多?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要“多读书,重积累。”)

  五、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上的拓展阅读。

  六、教学反思:

  《元宵杂谈》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讲述有关元宵节的几个故事,让人体会到元宵的*俗,有关元宵的文化,增强读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同时阅读故事中,让读者了解封建统治的专制残暴和封建社会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培养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这几则故事中有笑话,有惨案,有爱情佳话,所以被称为杂谈,文章内容丰富,作者写得杂而不乱,趣味盎然。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清写作顺序,使学生形成一个很清晰的理解文章的脉络。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小组、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心得,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为这篇杂谈涉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如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封建社会女人为何以裹脚为美?”,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知识方面的问题,由于我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解释得不够全面。由此,我也吸取了教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定要多读书,注重积累各个方面的知识,要多学*,丰富自己的内涵。


中班我知道的元宵节教案范本5份(扩展6)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范本5份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二、环境与资源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元宵节到了”专栏。

  3、请幼儿带来自己的花灯,陈列在角色区里。

  4、师幼共同收集小纸盒、小蛋糕盒等立体废旧物品,放在手工区里,准备制作花灯用。

  三、区域活动设计

  美工区

  材料:彩笔、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画出见国的花灯或自由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花灯。

  材料:备种小纸盒、彩纸、胶槔、彩笔、剪刀、皱纹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废旧材料大胆地进行制作话动。

  材料:彩泥、垫板芍。

  内容与要求:能用彩泥塑造花灯。

  材料:包装纸、双面胶、礼品盒E的丝带等。

  内容与要求:能包装自己收集来的谜语,以作“藏宝”用。

  材料:彩泥、陶土、纸属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纸屑做出各种“馅”的“元宵”。

  音乐区

  材料:磁带、打击乐器。

  内容与要求:边听音乐边为音乐伴奏。

  材料:老奶奶、老爷爷等的人物面具。

  内容与要求:根据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并尝试自编歌词。

  角色区

  材料:花灯大卖场、特色元宵专卖。

  内容与要求:学会介绍、推销花灯和元宵。

  语言区

  材料:收集谜语、猜谜语。

  内容与要求:能互相说谜面、猜谜语、

  生活区

  材料:米面、馅。

  内容与要求:能自己动手做元宵,大家一起品尝。

  体育区

  材料:花灯、绣球、狮子面具(头饰)。

  内容与要求:尝试玩舞龙灯、舞狮子等讲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内容

  参观活动:元宵节到了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幼儿学*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活动过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活动反思:

  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灯笼的种类、形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灯笼,掌握灯笼的制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龙。

  2、课件(灯笼会),人手一件灯笼制作用具(废旧盒子、胶水、丝布、松紧带)

  3、各种自制灯笼范例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欣赏花灯,认识元宵节。

  提问:灯会上都看到了什么灯?你能说出几种灯的'名称吗?

  小结:正月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样的灯笼?

  2、尝试制作灯笼

  (1)出示各种灯笼的范例,示范一种灯笼的做法。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及灯笼形状进行制作。

  3、挂灯笼装扮教室

  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评价制作作品。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时一些主要的风俗*惯。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1盏花灯,教师在部分花灯上粘贴灯谜,再将花灯摆放在各小组的桌上,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2、五角星贴纸若干。

  3、与厨房联系好,将元宵作为早点。

  4、幼儿用书:《快乐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欣赏花灯。

  1、出示花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开灯展,每组的桌上都有许多盏花灯,我们去看一看吧。可以拿起来看,但是要注意轻轻拿,轻轻放回原处。

  2、幼儿自由观赏各组的'花灯,教师巡回观察,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描述看到的花灯,初步了解花灯的外形特征和名称。

  3、请幼儿分别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看到的花灯。

  教师:灯展结束了,请小朋友上位。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灯?

  4、教师将幼儿说到的不同种类的灯拿到展示桌上排一排,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灯。

  教师:请你来说一说,分一分吧。

  (二)和幼儿玩“猜灯谜”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元宵节的风俗。

  1、教师拿起一盏贴有灯谜的花灯:这盏灯的下面有一张纸条,上面还有字,猜猜是什么?

  2、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告知这是灯谜。

  3、教师读灯谜,幼儿猜测,给猜对的幼儿贴上五角星作为奖励。

  (三)教师利用幼儿用书,介绍元宵节。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看花灯、猜灯谜,是为了庆祝一个节日,你们知道吗?

  教师:元宵节不仅有看花灯、猜灯谜这些好玩的活动,还有好吃的食品,猜猜是什么?

  教师结合幼儿用书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四)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教师(请保育老师盛好元宵):瞧,厨房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元宵,洗洗你们的小手,吃元宵喽。

  活动延伸:

  环境创设:收集幼儿带来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里,将幼儿在元宵节吃元宵、观赏花灯的照片布置成“元宵节真快乐”主题墙。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里帮助幼儿制作简单的花灯或带幼儿参加元宵节的活动(如看烟火、看花灯、玩花灯等)。

  小班元宵节手工粘贴教案 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展幼儿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

  3、引导幼儿畅谈元宵节中的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连贯讲述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难点:讲述的内容完整有意义。

  活动方式:

  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图片、用花灯布置活动室,纸、笔、花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节日才会挂花灯?教师讲述花灯的来历。

  二、展开

  1、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挂花灯,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是让你最快乐的?谁能讲一讲?

  2、幼儿间互相讲一讲。

  3、请个别幼儿讲述。启发引导幼儿讲述完整,有一定的内容。

  4、教师也来讲一件高兴的事,启发幼儿完整的讲述和记忆。

  三、结束

  请幼儿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见所想的高兴事画下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