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教案(10)份

首页 / 教案 / |

  琥珀教学教案 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化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被淹没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CAI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CAI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咱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0—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黄河象》: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特点,再假想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最后讲发掘过程。

  《琥珀》:先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再讲如何被发现,最后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特点及其价值。

  2、总结全文: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琥珀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 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如:一万年前和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 大松树和松树 一个夏天和一个夏天的晌午 一大滴松脂和一滴松脂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 太阳火辣辣 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琥珀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AI课件、尺子、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看完故事后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松脂球形成。

  3、小组同学讨论,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5、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暖暖——火热——热辣辣,阳光热度的变化说明天气很炎热)

  6、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7、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被淹没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CAI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CAI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咱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0—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课文的写作顺序: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黄河象》:先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特点,再假想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最后讲发掘过程。

  《琥珀》:先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再讲如何被发现,最后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特点及其价值。

  2、总结全文: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

  琥珀教学教案 5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教案 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疑点

  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

  (三)解决办法

  讨论、交流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xx》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琥珀教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琥珀教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 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如:一万年前和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 大松树和松树 一个夏天和一个夏天的晌午 一大滴松脂和一滴松脂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 太阳火辣辣 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琥珀教学教案 9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四、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琥珀教学教案 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化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阅读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1)

——《琥珀》教学反思范本10份

  《琥珀》教学反思 1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教学反思《《琥珀》教学反思》一文

  《琥珀》教学反思 2

  1、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3、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4、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 应多指导。

  《琥珀》教学反思 3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

  课的开始,我出示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观察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探究。

  第一步:自己独立学*时出示三个问题:

  1、这块护坡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2、琥珀的形成经历哪两个阶段?需要哪些条件?

  3、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

  提示学生找一找、划一划、理一理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关键重要的句段,进行概括、批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10分钟。

  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自己学*中的困难,总结琥珀形成的条件。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全班汇报。对学生的学*成果进行展示、补充、完善

  不足:由于前面复*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边的“当堂积累”任务未能在课内落实。

  措施:要合理分配时间,争取当堂任务当堂解决。

  《琥珀》教学反思 4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

  《琥珀》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把幻灯、录音等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小小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字有图、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世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学*效率。

  2、巧设提问,活跃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注重选好问题的切入点。《琥珀》一课是根据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学生不易理解。我首先从重点词入手,提问“什么叫推测?”学生不难答出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经过推测才了解的`?作者怎样进行推测?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测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从这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推测出当时松脂刚好滴在树枝上把这两只小虫包在里面的情景。从“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当时两个小虫包在松脂里挣扎的样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琥珀》这一课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教学一开始,学*第四段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就初步地了解了琥珀。“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一句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课文的两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和“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也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旨在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疑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琥珀的发现”,连许多老师也把它看作是对事实的描述。“琥珀的发现”不是事实,它恰恰显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处,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虽然,本课教学时学生没有提出这一个疑问。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话,能够深化学生对“合理想象”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教学反思 5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二、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琥珀》教学反思 6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可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

  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反思 7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可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

  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

  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反思 8

  《琥珀》这篇课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

  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学*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根据学案,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从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从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1、在一个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断地往下滴;4、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刚好遇到一起。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同时把两只小虫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写两个小动物行动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小苍蝇“展开”、“停”、“掸掸”、“拂拭、“飞舞”,蜘蛛则是“爬”、“划动”、“扑”……这些收获全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本节课中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灵活地因势利导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应当在感悟后的基础上读得有情感,有滋味,毕竟语文课的特点还是要突出。

  《琥珀》教学反思 9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 10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具有科学性与文学性: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构思巧妙,既有生动传神、刻画入微的记叙和描写,同时在谴辞造句上又非常严谨,准确,逻辑上也很严密。

  《琥珀》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黄河象》相似。于是,我就利用同类课文比较,就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一步学*新的.知识。有比较必定会有新发现,这种结构方法尤其适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琥珀》一文的教学结构,可采用比较法,因为学生已学过《黄河象》一文,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两篇课文都是介绍化石方面的知识,这是共同之处。引导学生比较并归纳出两课的不同点:

  (1)记叙的顺序不同。

  《黄河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琥珀》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形成条件不同。

  《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四个:天气炎热;泥沙掩盖;地壳变动;时间过长。《琥珀》的形成分为两步:第一步松脂球的形成,第二步是四个条件。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这种教法尝试后,效果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勤于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认识到发现琥珀的重要价值。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2)

——琥珀语文教案优选【10】篇

  琥珀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琥珀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琥珀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一成为化石)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你认为哪些词句用得好?说说根据。)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琥珀语文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琥珀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五个会认字;

  会写“琥、珀、脂、渗、裹、澎、湃、黏、稠、详”10个会写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具:

  挂图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诱导试学

  1、什么是琥珀?

  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总结: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入药。

  2、初读课文

  师:琥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一种东西,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琥珀的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二、引导探学

  1、出示试学范围(课件)

  师: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绍琥珀的特征,那么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试学范围: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琥珀的'形成、发现、价值三个方面来总结。

  3、检查朗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评价要求:正确流利

  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

  声音甜美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柏吉尔)

  师:柏字的读音为bó。柏拉图、柏林、张柏芝等,多用于人名地名。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5、试学范围:“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第3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他读的好不好?

  好在哪了?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首先要正确流利,其次注意停顿,最后要身临其境,想像画面。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画面: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空中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松脂的香味,一个小苍蝇――

  读出小苍蝇快乐自由的语气。

  7、第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巧妙?(掸拂拭)

  一边读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小苍蝇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在打扮自己呢)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地学*作者是怎样推测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语文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琥珀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琥、珀、嗡”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拂拭、挣扎、怒吼、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这是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的'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学生们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

  推测、详细、情形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

  教师提示:按“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②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③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文中的那块琥珀,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又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琥珀语文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琥珀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1、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琥珀语文教案 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3)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五)份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1

  琥珀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琥珀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细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这节课,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故事又使学生重温了一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形成琥珀的条件,及它的价值。然后确定学具分配情况,分组进行分工完成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人造琥珀的使用情况后,让学生进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出本组的实施方案。这样整课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将设计模具的任务布置为作业。

  怎么制作是本课关键,学生虽然有先前的制作基础,但是也不能疏忽,为此在第二课时上,用自学比较的方法学*制作方法,在学生通过对比后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制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制作。最后对每组的作品进行展评,使同学间能有促动的作用,并把每班的作品在其它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创造热情。

  本课结束后,细细地品味了一下,并听取了校长及主任的指导后,深感还存有太多的不足。如每节课的上下连接在课前就应准备好,每节课要做什么,不但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做得还不是很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让应该以实践为主,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做,这是本课程的核心。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若把作业制作模具安排在课内进行效果会更好。总而言之,就是在备课上所下的功夫还不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2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说明文,《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在学*本课时,我首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这个琥珀是怎么形成的?2、这琥珀为什么会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3、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琥珀的知识,然后自然引入到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研究价值,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学生不必深读细挖。

  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是全文的重点,而这些内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课上我们着重讨论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教学反思《《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所以,我注意运用了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阳最热的时候”,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义,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的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不够老练从容,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后要意识地培养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3

  《琥珀》这篇课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

  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学*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根据学案,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从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从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1、在一个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断地往下滴;4、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刚好遇到一起。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同时把两只小虫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写两个小动物行动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小苍蝇“展开”、“停”、“掸掸”、“拂拭、“飞舞”,蜘蛛则是“爬”、“划动”、“扑”……这些收获全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本节课中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灵活地因势利导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应当在感悟后的基础上读得有情感,有滋味,毕竟语文课的特点还是要突出。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4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并检查预*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的效果。预*及检查预*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教学反思 5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4)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三、合作学*(10分钟)

  出示合作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完成思考题:小组展示,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掸()翅膀晌()午渗()出淹没()包裹()

  挣()扎腐()烂澎()湃()黏()稠()松脂()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扎重

  三、形*字组词

  莫()沾()渗()晌()淹()腐()

  摸()粘()掺()响()掩()俯()

  仰()刷()决()绸()

  抑()涮()绝()稠()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前()后()详细()()()()时代

  五、回答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xx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森林渗出松脂

  粘稠

  苍蝇沾满逼*

  前俯后仰包裹淹没剩下

  重点认识:蝇渗裹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练*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2、再看苍蝇和蜘蛛的故事,看看哪些情节与这些要点能对上号?(这个情节就是根据这个要点推测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当了一回评书家,当了科学家,还客串了一把记者,学语文是不是很好玩?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夏天晌午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几千年又是几千年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反馈,学*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树()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蝇蛛巧遇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科研价值)上

  万

  年

  天气炎热蛛蝇巧遇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得的知识。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5)

——琥珀的故事作文范文五份

  琥珀的故事作文 1

  在很久很久以前,差不多有1万年了吧。

  有一只蜘蛛叫做小灰。他曾经过得很幸福。可在五天前,他的妈妈因为它考试没进入前三名,所以一气之下把小灰赶出了家门。

  小灰被赶出去那天,天气无比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海爷爷也在怒吼,好像是在为小灰感到不*。绿叶叔叔也在飒飒地响,好像正在批评小灰妈妈,不应该这样子把自己的亲生骨肉赶出家门……

  像这样的天气,松树大伯都热出了松脂,对蜘蛛小灰来说简直是蛛不聊生啊!

  这已经是小灰在外面的第五天了。毫无自理能力的它又累又渴,下定决心去找东西吃,不然的话会被活活地饿死的。

  找了半天,小灰还是没有找到食物。他刚准备放弃,一只小东西飞过它的眼帘。一只小苍蝇落在一棵松脂最多的老松树上,开始掸翅膀上的灰尘,却丝毫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到他的身边。

  小灰看到食物两眼放光,心想一定要把它吃掉。它慢慢地爬到老松树上,一步又一步。就在他刚要吃的时候,危险发生了:一大滴松脂从树上上滚落下来,正好落在了他和苍蝇身上。

  小苍蝇不再想把自己整理干净了,小灰也不再想美食了。他和小苍蝇这时一秒从敌人变成了战友,都想从里面挣扎出来。但是过了一会后,他们都不能动了。

  松脂一滴一滴掉下来,已经把小灰裹得一动都不动了,但他还在想:哎,看来我死前都不能见妈妈最后一面呀!

  不过现在,小灰妈妈也已经后悔了吧!但她远远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松脂里不能动弹了,他将以琥珀的身份,与1万多年后的人们相见。

  又是1万多年过去了,海风还是那样猛烈地吹着,把泥沙卷到岸边上。

  有一个渔夫的女儿来这儿拾贝壳。突然,她发现了一个黄颜色的小东西。然后在一旁的父亲说:“女儿,你捡到了一块琥珀,多么美丽呀!有两个小东西被包在里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这时小灰肯定还不知道,自己当年装“遗体”的东西,竟然被科学家们看做了无价之宝。它让人们知道了,在远古时代,地球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能做到这一点,大概也算是走上“前无古蛛后无来者”的“蛛生巅峰”了吧。

  琥珀的故事作文 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蝉快活地在树上唱歌、吸取树汁。有一次,它飞到一棵高大的松树上,故事就此开始……

  这只蝉像往常一样独自在树上吸食树汁,但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滴松脂从树顶滑落下来,刚巧落在蝉面前。蝉刚想闻闻它是什么,又一滴松脂滴落下来,这只蝉就被困在了松脂里。

  过了大概几万年一位工人要从这儿挖一些沙子来做一面镜子,于是由松脂形成的琥珀就被这位粗心的工人装进了袋子里。

  工人把沙子倒进模具里的那一刻时,他才意识到他把一块价值连城的琥珀融化了,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灰烬。但后悔还有什么用呢?

  等到成品出炉时,灰烬已经烧没了,但在玻璃上那只贪吃的蝉还在。他灵机一动,把这块玻璃板卖给了一位古生物学家。拿着用玻璃片换来的价值可观的钱,这位工人满意地笑了。

  这位古生物学家先小心翼翼地打破了玻璃,然后克隆了这只蝉。正巧他要上厕所,于是蝉就没人看管,爬上了一棵松树。忽然,一大滴松脂滴了下来,紧紧的包裹住了这只蝉……

  琥珀的故事作文 3

  哭有什么用呢?暮色一样的追悔笼罩着我们的心。轻轻地,轻轻地,我们围着那琥珀色的竹椅,坐成一圈怀念着。

  爷爷啊,我们在静听您的故事.....

  和往常一样,您摇着蒲扇走来。那把和您一样年尊的琥珀色的竹椅,摆在我们中间......

  "后来呢?爷爷――“

  慢慢地,您把手伸进烟袋,掏呀,掏呀,掏出我们的惊奇和性急和追问。临了,您说您累了,这个故事的结尾要我们自己设想。我们自知,我们不是《小街》的导演,我们赶紧给您泡来一杯浓茶,还偷偷搁上一把糖(您是不准我们放糖的)。我们知道,茶能明目提神,也许,那个故事的结尾会因此而增色几分。我们相信,最后一片茶叶沉下去的时候,您那微合的双目会渐渐睁开......

  可是,茶凉了,摸摸您的胸口,我们的手碰响了一颗地雷,茶杯掉在地上,我们的心碎了:爷爷啊爷爷,往日里,您也这样小憩过呀,可是今夜......今夜我们真混蛋,为什么不知道看您的气色,为什么要追问,追问那个没有结尾的结尾!初二作文 wWw.kt250.cOm《不该发生的故事》发生了。唉,混蛋!

  月亮的眼睛红肿起来,夜,凄凉得没有一丝体温。凉床再也不叽叽喳喳地欢唱了。蚊子叮在我们脸上,腿上,谁也不愿拿巴掌拍一下,就象往日,您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地方。许多天晚上我们就这样坐着,那琥珀色的故事,就摆在我们中间。

  琥珀的故事作文 4

  我是一只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小苍蝇。今天,我正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我灰色的翅膀发出嗡嗡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我在一棵松树上歇了下来。

  今天的太阳暖暖地照着松树林。照得有些火热,把松树里的松脂都渗了出来。还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我飞了那么久,身上早已沾满了灰尘。我正在用腿擦拭我身上的灰尘,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降临到我的身上———一只蜘蛛,正慢慢地向我爬来,想把我吃掉。

  他刚要向我扑过来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一大滴松脂滴了下来,把我和蜘蛛齐齐包在里头。

  我和蜘蛛开始挣扎,但全都是徒劳。因为新的松脂不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形成了一个厚厚的松脂球。

  我就这样被包裹了1万年。松脂球早已成了化石。

  最后,一只大脚踩在了我们身上,然后一只手把我给挖了出来。

  哇!我终于见到分别已久的光明了!

  琥珀的故事作文 5

  大约在一万年前,有一座荒凉的孤岛,岛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和一些小动物,可有趣啦。

  古老的松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的躯干在阳光的烤炙下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树底下的树洞里住着一群可爱的蚂蚁,它们在洞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正忙着往洞里运送食物呢。有两只调皮的小蚂蚁估计搬得太累了,想偷懒了,趁大伙儿不注意,悄悄约定要爬到树顶上去玩。于是,它们兴高采烈地划动着细小的腿,一左一右并排着往上爬。老松树也许被它们这样爬来爬去挠得发痒了,忍不住笑得流下了金黄的眼泪。松树的泪珠--松脂正好滴落在了两只兴致勃勃的蚂蚁身上,粘稠的松脂无情地把这两只自作自受的小家伙牢牢地包裹住了。松脂继续往下滴,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十年,百年,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下沉,海水淹没了那座孤岛。松树林也在海水的侵蚀下慢慢消失,许多松脂球都被埋藏在泥沙底下。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泥沙下的松脂球成了化石,被海浪卷到了岸边,人们终于发现了这颗珍贵的琥珀。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6)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反馈,学*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树()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蝇蛛巧遇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科研价值)上

  万

  年

  天气炎热蛛蝇巧遇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得的知识。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a、时间长。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4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主动学*。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一只小苍蝇……飞进树林那只小苍蝇……身上沾满了灰尘小苍蝇……一点儿不知道……忽然,有个蜘蛛……越来越*了……它想……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指名读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板书设计: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7)

——琥珀作文600字优选【五】份

  琥珀作文600字 1

  一直有个愿望,像《吸血鬼骑士》一样用树脂凝注一朵玫瑰,我把它叫做“琥珀里的盛开”。

  花开之期有长有短,短则如昙花一现,长则也仅为数十天工夫。世间有常青的藤,却无不败的花。所谓“朝花夕拾”是也。

  花开之胜与花开之颓是人世间最强烈的对比。花开盛大,花瓣如锦缎一般柔腻滑嫩,香气袭人,艳丽华美,俯身间又透着三分不胜凉风的娇羞,真是美得销魂;花败之日,却是枯枝满地,花叶抽心烂、卷边焦,不堪入目,怵目惊心。

  人们总是渴望留住美好,可是时间匆匆,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捞到的不过只是年龄与沧桑。

  也许是在一个悲伤的夜晚,你如一头困兽在水泥森林里穿梭,对这世界你全然只剩厌恶与疲倦,可是只是那么抬头的一瞬,便被怔住:高楼狭窄空隙里悬着一轮残月,月光如水银般直泻而下,温柔地包裹着你,你心里的爱与感动被唤醒。此后,你却再找不到那样的心动了。哪怕流光溢彩、晶芒掠跃,再也比不上那轮残破的月亮。

  时间在空间里流淌,这不是程序在机器里运行。为了那惊艳的一震,没有缓冲,没有暂停,更不会因为失误而卡住。那重要的一刻只不过是千万一刻中的*凡,也如那绝美的玫瑰转瞬即逝,下一秒它便只是土地中无数个芳魂的无名。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把那一抹充实并支撑了我们生命意义的美好长驻呢?不,没有。过来的会过去,过去的却再也不会回来。客观现实无法抵抗,我们力所能及的无非就是调整心态。

  仅从心理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把刹那转化为永恒。我们可以把记忆经过层层提炼,在美丽的意外出现的一霎那,迅速浇灌、包裹,然后等待时间把它逐渐冷却、风干,让“盛开”在“琥珀”里永恒。

  其实在“盛开”的一霎那,“玫瑰”便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如蝴蝶效应般对我们人生的航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凝住玫瑰,即是凝住美好。你可以记住,也可以铭刻,甚至可以遗忘。只要你能懂得它的意义,盛开便将永远在琥珀里继续。

  琥珀作文600字 2

  准是因为我的到来,你才自万里之外,辗转了数年,回归到我的身边。

  以一段圆木头的样子,安置在我工作的地方,与我日日相伴。

  一定是惊喜了又惊喜,琥珀色的泪珠儿,一串一串。路过的人都惊讶无比:死木头了,还有生命力?

  唯有我懂,它没有死,它只是沉默了自己,恪守着造物轮回的秘密,爱莫能言!

  每当路过它的身边,我都会深深的看它几眼。虽然我已不记得前世过往的种种,诸如爱情、亲情、以及生死之恋,等等,等等。但是,我读懂了它的泪滴。

  那般的晶莹剔透,泛着柔和的淡黄色光波!似曾相识的一种温柔。

  这是一段北方的松木,隐隐的闻到淡淡的松香,仿佛暗递着甜蜜的私语 。

  我依旧记不起,我的前生的故事,故事中的你。你会怪我吗?我细数了你的年轮,24圈。一定是修行不足!一定是非常的思念,一定是你等不及了。以一段枯木的样子,横置在我的眼前。你在陪我历劫吗?我已在红尘中拼搏了多年,而今,我很累!我收了自己的锋芒,偃旗息鼓,静静地游离在众生之中。你一定知道了,我很不快乐!我的庄园梦,离我*了,又远了。我想,我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经营它了。

  我懂,每一次命运的改变,于我,都是一份幸运。我唯有接纳!

  我懂,每一次的遇见,都是命中的注定。

  正如,你是一段枯木,我名叫随风。你默默不语,我心事重重。却没有人会懂!其实我们的心一直在一起,风雨与共!

  你哭了吗?因为你没有修**形,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哭了吗?因为没有谁比得上你对我的好,没有谁!你总是等不到千年,就会来到我的身边,看我;然后,再从头修行。

  所以你心里噙着泪,溢出了琥珀色,久久久久,久久的挂在脸颊!

  我伸手为你轻轻拂拭,你说:我的泪,你擦不干。

  于是我细细端详,那泪滴儿,果然是耳坠的摸样!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其实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们一起相伴,红尘中苦苦修行!

  吃尽今生的苦,换一场光明的来生!

  琥珀作文600字 3

  琥珀糖是一种如琉璃般清澈美丽的糖果,小巧、可爱又精致,让人看了吞口水又舍不得吃下。所以,今天我打算跟妈妈一起来制做琥珀糖啦!

  首先,妈妈先准备好了材料,开始制做糖浆。而我呢,则在一旁拿着牙签,打开食用色素,等待给糖浆调色。“余渝,帮我把盘子拿过来,我要把糖浆倒到盘子里!”妈妈对我说到。“好!”我一边回答,一边将盘子放在糖浆下面。不到一会儿,透明的糖浆便全部都装到了盘子里。说时迟、那时快,糖浆便开始凝固了,我便同时拿起三根牙签往三个颜色的色素里一沾,便往糖浆里一摇,顿时,一道美丽的三色彩虹便映在了快要凝固的糖浆,漂亮极了。调色完毕后,便是长达一个小时的耐心等待糖浆的凝固啦。

  一个小时后,我和妈妈便怀着期待的心情走向糖果的盒子,打开盒子一看,天啊!糖浆并没有变成琥珀糖的前身,而是变成了一盒彩色的糖水。妈妈看了后,沮丧地对我说:“宝贝,妈妈做不成功,我们还是别做了吧!”“妈妈,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这次失败了,下次便一定会成功的!”我对妈妈说到。“好!宝贝,那我们再做一次!”妈妈回答道。这次,我们吸取了经验,把材料好了一次,我呢,则在调色时只沾了一点点食用色素,不敢沾太多,要不然会影响到口感。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一个个造型独特,颜色奇怪的琥珀糖便新鲜出炉了!

  光顾着说,一起来尝尝看味道吧!琥珀糖的表皮有一层脆脆的外壳,是由一层细砂糖组成的。内部却是水水润润的,吃起来口感细腻、独特,如同果冻一样,是一种很值得吃的美食。

  这次制做琥珀糖不仅令我感受到了甜品的魅力,还令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失败乃成功之母!

  琥珀作文600字 4

  七月的中午,阳光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滴滴松脂滴落在草地上,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整个昆虫小镇都弥漫着松脂的芳香,让人闻起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时,昆虫小镇的居民们往往都会提醒自己的孩子们,千万别靠*松树,不然它们就会被粘在松脂上。这不,苍蝇妈妈正在教诲着一只小苍蝇。每当它出门时,妈妈都会唠叨一遍,小苍蝇都有些不耐烦了,它向妈妈保证道:“哦!妈妈您放心吧,我绝对不会靠*那里半步的。”它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强烈的好奇心让它产生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求松树下一探究竟!

  小苍蝇飞到松树下,立刻被这股浓厚的清香陶醉了,它漫步在松树枝头,早把妈妈的叮嘱忘到九霄云外。突然,小苍蝇觉得自己迈不动步子了,低头一瞧,不好,它竟然踩在松脂上了!正巧,一只蜘蛛觅食从这儿路过,见到小苍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它小心翼翼地划动细长的腿,生怕自己也踩到松脂。

  小苍蝇一看到蜘蛛,心急如焚,奋力挣扎!可脚被粘着,身后有蜘蛛,这可怎么办呢!自己逃不掉啦!这时,它想起了妈妈对它的再三叮嘱,后悔不已,它又生气又伤心,气自己的好奇心淹没了理智,害了自己;伤心自己这样被吃掉再也见不到妈妈啦!

  蜘蛛的脚步声越来越*,它渐渐放弃了挣扎,等待死神的到来。蜘蛛离苍蝇越来越*,它得意地张开大嘴,正要享用美餐。“嘀嗒”,一大滴松脂恰巧滴落下来,把两只小虫子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点儿缝隙都不露。

  就这样,两只小虫子永远定格在那一刻,永远,永远……

  琥珀作文600字 5

  友谊像琥珀般美丽,它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意义。古往今来,友谊如同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

  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他遇到了钟子期,子期听到伯牙的琴声,激跃之处,便说浩浩乎志在高山;当听到琴声回转千叠处,便说荡荡乎志在流水。二人于是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子期因病而死,伯牙悲叹没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珍爱的琴,再不弹琴。像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这千万个故事背后都向世人诠释了友谊的广大。

  然而像伯牙与子期这样的友谊已经极为罕见了。大多人所谓的“友谊”不过是彼此向对方索取的一个可憎的途径罢了。如果说,我们拥有纯真的友谊,那么必将有属于我们一起的那些年……

  初中三年的生活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摸样与心灵,而这改变如同蝴蝶蜕变般美丽,它让我们变得坚强与自信。在这“无情”的改变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美。这美是壮丽的,璀璨的,可歌可泣,它就如琥珀般美丽,一直旋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曾经在篮球场上并肩作战,友谊就是给彼此的一个挡拆,是一个默契的传球,也是进球后的掌声。在教室里,我们欢快的嬉闹;在寝室里,我们一起分薯片……这样的日子刻在我们的心中,愿我们在*行时空里永远这么快乐的生活。虽然,我们也有吵架的时候,但是没有什么是微笑解决不了的,它让这一切都被淡忘在风中。

  毕业的那一天,大家会是怎样的难舍难分,我们的手机了塞满了彼此的电话号码。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一通电话,倾述自己的心扉,让困扰着我们的所有事都被倒出心外。

  友谊,如琥珀般凝结在我们的心中,Forever!


琥珀教学教案(10)份(扩展8)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优选【5】份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5、通过本课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课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五、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天宇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颁发聘书)

  六、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 4

  教材分析

  课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0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112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要注意松脂球不等于琥珀,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因此描写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文字虽然简短,但绝不可忽视,要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因为这是一种沧海桑田的巨变。

  教法建议

  1、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松脂,让学生找一找琥珀(琥珀标本),说一说松脂的特征,从课题入手,说说什么是琥珀?文中讲的琥珀是什么样?

  2、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3、可回顾学*《黄河象》一课的方法,从板书引入,让学生自己学*,总结出两课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但叙述顺序却有所不同,比较差异。

  4、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7-10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松脂球形成的过程,要读得节奏分明、层次清楚,突出一大滴松脂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前俯后仰不动重重包裹等词语。朗读的情调应该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

  词语注释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例句】风越刮越大,树叶飒飒作响。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约摸大约推测推想拂拭擦拭

  二、反义词

  柔嫩僵硬远古现今

  三、多音、多义字

  句段赏析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黄色的泪珠指的是松树的松脂。为什么用泪珠这个词呢?这是与前文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相照应的。蜘蛛步步逼*苍蝇,只想一饱口福,竟双双被一大滴松脂裹住了,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苍蝇和蜘蛛是今天常见的小昆虫,但是,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这样的小昆虫呢?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也说明了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导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像,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文章结构

  全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段(第2至12自然段):讲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讲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第18自然段):讲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写作特点

  1.这篇课文故事生动,语言优美。

  2.科学家根据形成琥珀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学*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中心思想

  本文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判断出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课后题解

  2、关于琥珀的形成经过,科学家从两方面进行了想象。

  (1)松脂球的形成。离不开4个条件:第一,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第二,是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第三,有苍蝇,有蜘蛛,而且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他们裹住。第四,松脂不断下滴,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

  (2)松脂球变成化石。同样也需4个条件:第一,要很长时间。第二,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下沉,海水渐渐漫上来。第三,那片松树林被海水淹没。树被连根拔起。第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成了化石。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是由琥珀的特点推测出来的。

  3、《黄河象》是按倒叙的顺序写的,先写看到骨架,接着写假想来历,又写变成化石,最后写发现化石。而《琥珀》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先写琥珀形成的时间,接着写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又写琥珀的发现过程,最后写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对《琥珀》的教材理解及教学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 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如:一万年前和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 大松树和松树 一个夏天和一个夏天的晌午 一大滴松脂和一滴松脂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 太阳火辣辣 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