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

首页 / 教案 / |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xx-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3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昙缎⊙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3、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10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1)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附: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3、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2)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5)份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xx-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惯。

  活动准备

  10以内的人民币、黑板画《文具超市》

  活动过程

  1.复*10以内的人民币。教师出示面值10以内的人民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2.连一连。

  (1)把幼儿用书《文具超市》画在黑板上,观察各种文具上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2)引导幼儿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

  延伸:结合庆“六一”玩具义卖活动,幼儿扮顾客,教师扮售货员,幼儿拿钱买玩具,并告诉其他幼儿自己用多少钱买了什么?它有什么用?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3、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4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xx-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3)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

  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附: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xx-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4)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 (菁华5篇)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1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3

  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1.认识文具用品小熊新开了一个文具超市,超市里经营着许多文具用品,有剪刀、橡皮……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4

  活动目标:

  1.复*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昙缎⊙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5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5)

——桃大班教案范文十份

  桃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知道猕猴桃和树的颜色和外形。

  让大家了解猕猴桃的营养与作用。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猕猴桃盆栽。

  猕猴桃一盘。

  活动过程

  一、猕猴桃

  1、猕猴桃的外形及颜色。

  ——猕猴桃是椭圆形的,外皮是黄褐色。

  2、猕猴桃的里面及颜色。

  ——猕猴桃是绿色,中心是白色的,心的周围有黑色的小芝麻。

  二、猕猴桃树

  1、通过盆栽观察猕猴桃树。

  2、猕猴桃树叶的外形和颜色。

  ——猕猴桃树叶是倒卵形,树叶正面是深绿色,背面苍绿色上面有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

  三、猕猴桃的营养与作用

  1、猕猴桃的枝叶、根都能治病。

  2、猕猴桃里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身体里别的营养吸收。

  3、小朋友吃猕猴桃可以让人精力充沛,能让你们身体健康有精神。

  4、大家一起吃猕猴桃。

  桃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溺水事故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

  2、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天气热就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有好几个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3、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们还小,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人不慎掉进河里、池塘、水井里等,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5、前段时间,我们瑞金的一个乡镇小学的学生,结伴到河里去钓鱼玩,有两名学生不慎掉

  进河里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该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6、观看溺水事件图片,请幼儿讨论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桃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兴趣,体验一边念儿歌一边作画的快乐。

  2.能用宣纸大胆作画,掌握画水墨画小猴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有关小猴吃桃)、水墨画《小猴吃桃》的步骤范例、宣纸、毛笔、墨汁、调色盘、抹布、垫板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活动。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中没有山中有。(打一动物)

  2.观看课件,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小猴在干什么?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猴还会干什么?爬树、挠痒、吃东西等。小朋友想一想小猴拿桃会是什么样的动作?幼儿分组自由讨论,并选出代表模仿。

  3.画小猴吃桃

  (1)出示步骤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大家仔细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教案来源:教案网)用的是中锋还是侧锋?墨的颜色一样吗?头是什么形的?身体呢?四肢有什么特点?

  (2)学说儿歌画这幅画还有小儿歌呢。大家认真听:湿墨半圆画猴头,中锋弧线画猴脸,浓墨一点耳半圆,一点一横猴头成,侧锋椭圆猴身体,顺峰画出猴四肢,再画细长猴尾巴,最后桃子手中拿。

  (3)幼儿绘画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绘画,提醒幼儿握笔姿势,纠正错误。注意画面的布局,以及绘画卫生。

  4.作品展示,相互欣赏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绘画区继续练*猴子的不同形态。

  桃大班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二、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三、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请点击)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6.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回家自制贺卡,并与同伴互送电子贺卡。

  桃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跳绳活动,愿意通过不断练*逐步掌握跳绳的技能。

  2、能尝试手脚协调地进行跳绳游戏。

  3、学*跳绳的方法,理解跳绳时手、腿的动作。

  4、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跳绳人手一根、口哨、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小青蛙旅游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跳绳、明确活动内容。

  2、观察、示范跳绳,观察技巧。

  (1)请幼儿尝试跳绳,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2)请会跳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跳绳的并示范。

  (3)教师示范并讲解跳绳时手、腿的动作要求及时机技巧。

  3、幼儿练*跳绳

  4、测试、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1)情境:小青蛙长大了,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组测试、记录各幼儿发展情况。

  三、结束部分

  1、自由练*

  2、放松活动:拍拍腿,揉揉手臂。

  活动反思:

  跳绳是我们班在中班第二学期就开始的活动,幼儿现在已经能把甩绳和跳绳的动作连贯在一起。个别新来的幼儿需要指导,我制作了跳绳记录表,让幼儿自己进行记录。

  小百科: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

  桃大班教案 6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合作活动的意识不强,我就设计了有趣的《小火车钻山洞》游戏活动,让一组幼儿手拉手搭山洞,另一组幼儿做成小火车钻山洞,以此培养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合作精神。

  2、 进一步联系正面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三、活动重点:

  学会如何搭建山洞,在穿过时一个跟一个走。

  四、活动难点:

  学会轮流钻山洞,在穿山洞时幼儿不推不挤。

  五、活动准备:

  拱门、《火车开来了》的音乐

  六、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跟着《健康歌》音乐有节奏的活动全身。

  2、 创设谈话情景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火车的结构和山洞的特征。

  3、组织幼儿玩游戏“开火车”

  (1)用拱形门做山洞,教师扮火车头带领幼儿开火车,

  游戏开始,教师说“开火车了,呜——”幼儿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模仿火车车轮的转动,一个跟着一个走,边走变念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咔嚓咔嚓向前方,钻山洞,过大桥,运粮运煤忙又忙。呜—咔嚓咔嚓。”幼儿齐发“哧—”的声音,蹲下,游戏重新开始。

  (2)增加游戏难度:让一组幼儿搭山洞,另一组第一个幼儿坐火车头,其他幼儿都做车厢后面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往前走,待听到“火车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动。火车继续开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往前走。钻山洞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

  (3)幼儿跟着《火车开来了》的音乐用呼啦圈首尾相连做小火车钻山洞游戏

  4、放松活动:幼儿拍拍自己的小腿、小胳膊等等做放松活动。

  桃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练*纵跳触物,具有一定的弹跳能力。

  2、喜爱参加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钻圈4个,胶圈16个,线圈16个,挂起来的桃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小猴去摘桃的时候必须钻过山洞,跳过小土坑,绕过一片小树林。

  2、小猴来到桃树下摘桃的时候必须屈膝蹬地跳起才能摘到桃子。

  活动指导:

  1、提示幼儿摘桃子的时候必须两脚一齐跳,屈膝蹬地跳高,落地的时候用前脚掌轻轻落地。

  2、小猴去摘桃钻过山洞时侧身钻过,不要碰倒钻圈;跳过小土坑的时候两脚并跳。

  活动反思:

  体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体育游戏中的游戏规则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形成与同伴协商、合作、交往的经验,同时形成基本的规则意识。在体育游戏中如果我们把握好教育策略,适时、适宜、适度地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探索行为,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和运动技能不断增强,还能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掌握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桃大班教案 8

  目标:

  1、让幼儿练*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

  2、能动作熟练的钻过山洞,跳起摘桃,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3、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仪式。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玩法:

  幼儿扮小猴,分**数相等的四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各队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垫子),跑到横杆下,双脚向上跳起摘一个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篮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摘完桃子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必须用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

  2、每个幼儿每次只能摘一个桃子。

  3、接力的幼儿被拍到手后才能跑。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目标是初步学*双脚并拢、自然向上纵跳触物的动作,通过动作练*达到锻炼下肢的目的;遵守游戏规则,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场地的限制,就找了两根固定棍子来固定绳子。游戏开始时,设计了全班幼儿都能够触碰到的高度,目的是先给予孩子自信心,也为后面的跳跃触物打好基础。随后逐渐增加高度,在第三次增加高度时,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水*,有的孩子由于身高限制,导致在跳跃触物的.过程中没有能触碰到绳子,而身高较有优势的孩子能达到目标。这也给很多没能触碰到物品的孩子打击了自信心,在后面环节失去了信心和兴趣,都处于发呆观看现状,于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及时的更改了教学环节,将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将孩子分成了2组进行练*,这样大大提高了刚刚没能碰到物品的幼儿的自信心。

  从这活动总结到,教师不能总是死板的根据教案环节一步一步进行活动教学,要根据活动过程中孩子的表现适时的调整活动方案,以便更好地能帮助孩子达到活动目标。

  桃大班教案 9

  活动目的:

  1、提高幼儿跳跃、*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和遵守游戏规则的*惯;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

  2、猴子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下山了。

  1、幼儿随教师一起头戴头饰,手持用报纸卷成的小棒,扛在肩上,随着音乐步入操场,教师指导语:“今天猴王妈妈(教师)要带她的小猴子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桃子,路上要经过许多小沟和木桥,路很不好走。”

  2、“猴儿们,操练起来!”幼儿跟老师一起分散站在场地上随音乐做棍棒操。

  二、小猴练武

  1、教师指导说:“在运桃之前我们要练练武艺,练好了本领才能把桃子运回来。”

  2、练*跳跃、*衡。四人一组,练*跳小沟走小桥,两名幼儿用纸棒摆成小沟,另两名幼儿用纸棒摆成小桥,然后练*跳小沟,走小桥,请配合好的组示范。

  3、练*投掷。四人一组,练*把桃子投入山洞,一个将报纸揉成团当桃子,另外三人的纸棒放在地上,拼成△形,当山洞,轮流练*投掷,请4名幼儿示范后,其他幼儿组合练*。

  三、猴子运桃

  1、做游戏“小猴子搬运桃子”,介绍游戏规则。

  (1)4人一组,各组第一个幼儿将纸卷棒横放在地上,跳过纸卷,到前面筐内取一个“桃”(纸团)往回跑,排在队伍后面;第二个幼儿跳过一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横放在地上,再跳过去,到前面筐内取一个“桃”后跑回;第三个幼儿跳过一、二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竖放在地上,从棒上走过,取一个“桃”跑回;第四个幼儿同第三个幼儿一样。

  (2)各组幼儿依次手拿“桃子”跳过小沟,走过小桥,将桃子投入前面的山洞。

  (3)教师注意分组指导,培养幼儿的反应力和一物多玩的`兴趣。

  2、表扬动作快,投得准的小猴子。

  四、小猴子回家了

  放音乐,猴王妈妈带领小猴子,抬上桃子,扛上小棒,踏着步子回家了。

  活动目标:

  1、探索旧报纸的多种玩法,练*跳跃、*衡等基本动作,发展幼儿集体综合素质;

  2、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若干;报纸卷成的棍棒(两端各用一根橡皮筋箍住)每人一根;纸团(桃子)挂在可攀爬的大型玩具上。

  2、猴王面具一个;纸箱四个(箱子两端各打一个洞),小椅子四张,长棒一根。

  3、猴哥》音乐,装电池的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戴猴王面具):孩儿们,今天本猴王要带你们出去玩一玩,你们愿不愿意啊?拿上你们的金箍棒,出发!(进入场地)孩儿们,操练起来!

  分散站立,听音乐做棍棒操。从中渗透: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等。

  二、集体游戏,发展幼儿跳跃、*衡、投掷等基本动作。

  1、练*跳“小沟”和走“小桥”。到花果山摘桃子去。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前两名幼儿把纸棒横放,变为“小沟”,后面幼儿把纸棒摆成两竖排,变为“小桥”。幼儿依次跳过“小沟”,走过“小桥”。

  2、练*投掷,把纸团(桃子)投进纸箱。

  师:花果山到了。哇!好多的桃子!(提要求)爬时请注意安全,每人摘一个“桃子”后排队。出发!(幼儿攀上大型玩具摘纸团)

  师:请把你们把摘到的“桃子”投进箱子里,看谁投的准!(幼儿投掷)

  3、游戏:“小猴运桃”

  师:孩儿们,下面我们就要把“桃子”运回家了。箱子这么大,桃子这么多,该怎么运呢?

  幼儿分组讨论,想出各种办法尝试,可捧,可抬,可一人拿一个,可两人掺纸箱。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并要灵活回答老师的各种提问,以期完善各种想法。

  各小组说出可行方法后,分组走过“小桥”,跳过“小沟”,安全到家。

  三、启发引导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玩法。

  师:都说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么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金箍棒也变一变呢?看看能变出什么来。橡皮筋不要乱丢,先套在手腕上,等会儿还有用场呢。

  (全体幼儿把纸棒拆了开来,还原报纸真面目)

  师小结:报纸可真有趣呀,可以变成金箍棒耍着玩,可以变成“小沟”跳着玩,可以变成“小桥”走着玩,再看看我们摘的桃子(拿出一个纸球)也是报纸团成的。大家想一想,报纸还可以怎么玩呢?(幼儿回答)

  师:跟你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吧!

  四、结束活动。

  师:孩儿们!集合!本猴王发现前方的一座山上有妖怪,快把金箍棒变回来,我们打妖怪去!

  桃大班教案 10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模仿。我们班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在中班练*手膝着地爬时是模仿的小乌龟,活动中就充满了趣味性。手脚着地屈膝爬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为区别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本次活动将调皮的小猴子作为模仿对象,老师和幼儿化身为猴子妈妈和猴子宝宝,以小猴和妈妈一起游戏玩耍为主线,展开活动。

  活动目标:

  1、练*手脚着地屈膝爬行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探索爬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手脚着地爬和纵跳的动作基础。

  2、物质准备:小猴子胸贴,红黄蓝绿彩色贴片,垫子,悬挂幼儿自制纸制桃子,音乐碟。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猴和妈妈一起去做运动吧。(上肢,下肢,肩,腰、膝,脚部都要锻炼到位,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身体准备。)

  (二)、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1、自由探索多种爬行方法,看哪个宝宝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爬行方法。

  2、请几只小猴示范,引导幼儿比一比那种爬行方法最快。

  3、请几名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的小猴再次示范,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爬的。

  4、播放音乐,幼儿爬行训练。

  5、宝宝们本领可真大,累了吧,坐在垫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共同小结爬行动作要领,表扬爬行速度快,动作准确的小猴。

  (三)、游戏:小猴摘桃

  1、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2、师: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是一片桃林,你们想不想去摘桃吃呀?(采用激趣法,引起幼儿摘桃的愿望。)

  3、讲解示范去摘桃的路线:宝宝们要一个跟一个出发,爬过垫子,跑到桃林纵跳摘下桃子,再从垫子旁的`小路跑步返回,把桃子放进筐子里,直到桃子摘完为止,摘得多的一组获胜。

  4、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表扬鼓励按要求游戏,爬行速度快,大胆摘挂在高处的桃子而摘得多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1、分享劳动成果。

  2、听音乐,放松身体,互拍肩、背、胳膊、腰、腿,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发展能力,及面向全体又个别对待。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6)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范文十份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是观赏鱼,哪些是食用鱼。

  2.理解《小猫钓鱼》故事内容,并能利用图片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1.知道一些常见鱼的名称。

  2.知道鱼是可以吃的。

  3、小猫头饰若干,钓鱼竿若干,自制池塘一个,观赏鱼与食用鱼的图片若干,*面鱼缸一个,盘两个。

  教学步骤:

  一.引起学*动机:

  出示小猫头饰,问幼儿:“小猫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有一只小猫想到河边去钓鱼,我们看看它有没有钓到鱼。”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猫钓鱼》故事书,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幼儿根据故事的图片,进行复述故事。

  4.教师:“小猫钓了这么多鱼,可是这些鱼儿,有些可以吃,有些是给人观赏的不可以吃,小猫不懂怎么分,你们帮小猫分一分,把观赏鱼放在鱼缸里,把食用鱼放在盘子里。”

  5.教师让每个幼儿拿一张鱼儿的图片,轮流把鱼儿分别贴在鱼缸或盘子里,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把这条鱼儿放在鱼缸或盘子里。

  6.小朋友全部贴好后,让幼儿说一说对不对,并问幼儿为什么

  有的观赏鱼不可以吃?

  三.结束活动:

  幼儿在“鱼儿水中游”的歌曲中回到大组活动区,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刚才玩了什么游戏?感觉怎样?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鱼可以做成哪些食品,明天告诉老师。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悲痛、伤心、感激的不同情感。

  2、学*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金色小树叶一片,音乐磁带,自制配套图片,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教师掌中物,激发学*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小小的礼物,就在我的手掌中,你们猜猜是什么呢?幼儿猜猜,教师:(亮出小树叶)看,这是什么?金色的小树叶怎么会是礼物呢?

  2、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3)、引导幼儿将音乐与故事情节匹配。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说说两段音乐的不同,引导幼儿讨论选择怎样的音乐。教师配上音乐讲故事。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前半段小树丫丫受伤了用怎样的声音讲,后半段小树丫丫得救了该用怎样的声音讲。

  幼儿随音乐讲故事。

  4、总结谈话。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帮助别人后自己的心情如何?

  活动反思:

  活动围绕“礼物”这个问题展开叙述,幼儿对“礼物”很感兴趣,发言也很积极。《礼物》这个语言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合适的礼物能带给别人快乐。通过赠送礼物,懂得关心别人。另外还要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选材接*生活,符合大班小朋友学*。在这次活动中我准备得比较充分,我相信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把一堂语言课上好。总体来说,幼儿表演得还是很不错的。我想,以后对故事内容熟悉了他们一定会表演得更好。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排图,并大胆陈述图片的情节。

  2、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遇事要互相谦让。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图片内容。

  2、物质准备:大图片4份、小图片人手一份、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针对上次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1、提出问题“鱼到哪儿去了”“两只猫怎样才能吃到鱼”,围绕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小结

  师:是呀,小黄猫和小白猫都没有吃到鱼,他们的心里可后悔了,他们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互相谦让的。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同样利用这四幅图,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你想怎么排都可以,但结果是要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因为这两只小猫现在改正缺点了,他们要互相谦让,所以你们在排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排才能排出让两只小猫都吃到鱼的故事。

  评析:以提问并进行讨论的形式

  (二)幼儿分组讨论、共同合作排图。

  1、提出要求。

  师:我们要分组进行排图,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一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想一想怎样排才能让两只猫都吃到鱼。讨论玩每组要派出一个队员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

  2、幼儿自由讨论排图,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三)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师: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排的,两只猫是怎么吃到鱼的?其他的小朋友认真听听别人是怎么排的,怎么讲的,他们讲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幼儿自由操作讲述,师生共同倾听、评价。

  (四)幼儿自由找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的小图片,你们可以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感受两首不同情绪、风格的乐曲,在充分的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色彩、线条(美术)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中的形象。

  2、通过对两首曲子的欣赏,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对《天鹅》、《四小天鹅》这两首首曲子的理解。

  3、多媒体教学在如今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而从我们孩子的年龄特征来看,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来为教学服务。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言:盛夏到了,深圳的荔枝丰收了,可是有许多害虫想吃荔枝。我们一起做啄木鸟去荔枝园吧!(随音乐做热身律动《啄木鸟》)

  二、进行部分

  1、啄木鸟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来听一首曲子,名字叫做《天鹅》(请幼儿完整欣赏)

  2、提问: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如何?

  乐曲中的天鹅是什么样的天鹅?

  3、还有一首曲子也讲了天鹅的故事,名字叫做《四小天鹅舞曲》,大家听听与第一首曲子有什么不同?

  4、提问: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如何?

  它们的心情怎样?

  乐曲中的天鹅是什么样的天鹅?

  5、小结:这两首曲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被可恶的魔法师变成了天鹅,公主的心情非常忧伤。后来,她遇到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共同战胜了魔法师,公主又变回了人形,她的小天鹅朋友非常高兴,为她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6、听完这两首曲子,你觉得哪一首曲子是表现公主变成天鹅后忧伤的孤独心情?为什么?哪一首是表现公主变回人形后,她的小天鹅朋友跳起了快乐的舞蹈?为什么?

  7、小结:我听的第一段音乐比较舒缓,表现了公主忧郁,伤心的心情。而第二段音乐通过欢快、比较跳跃的节奏和情绪表现了活泼可爱的四小天鹅为公主跳舞的情景,表现了公主快乐、高兴的心情。

  8、让我们看动画片中是怎样表现乐曲中所讲述的故事吧!

  9、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美不美?如果我们自己来设计画面,你喜欢用什么颜色来表现乐曲中天鹅的不同心情呢?

  10、启发幼儿用冷色和暖色表现天鹅的忧伤和快乐

  快乐用什么颜色表现?

  忧伤用什么颜色表现?

  11、老师也用线条图形来表现了这首乐曲,请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手部动作随着我的图形谱来表现乐曲吧!

  12、我们一起用动作随着图形谱来表现这两首乐曲吧!(示意幼儿站起来做)

  13、刚才,我们用简单的手臂动作表现了两首不同的乐曲,现在我们把自己当作一只天鹅,用完美的动作去表现天鹅的不同心情。

  14、现在我们随着第一首舒缓忧伤的曲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天鹅的难过吧!

  (评价:我们要随着旋律非常柔美的表现)

  15、我们随着第二首欢快的曲子用身体动作表现天鹅们的快乐吧!

  (评价:提醒幼儿单独完成,做的好的可以示范,共同分享,建议幼儿可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与幼儿共同讨论,怎样表现忧伤和快乐的天鹅。(忧伤——男孩做湖水,女孩表现天鹅的动作;快乐——女孩拍手,拍腿,男孩四人一组跳。)带上天鹅的翅膀,刚才我们合作表演了天鹅的故事,你们都表演的很棒,那你们喜欢做快乐的天鹅还是忧伤的天鹅呢?那么我们随着快乐的乐曲飞到快乐的地方去吧!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结合图画画面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变换位置观察出的事物不一样。

  2、能够根据图画提示讲述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能够说出"你好啊!xx")

  3、知道见到人要打招呼并使用礼貌用语。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重、难点:

  能够根据图画复述出故事内容,并使用礼貌用语"你好"等。

  活动准备:

  高老鼠、矮老鼠、小鸟、小狗、大树、小花、小房子、雨点、水洼、大门、小窗、彩虹等图片;"高老鼠矮老鼠"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幼儿进行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起,抬着头往上看),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后,低着头往下看)。

  2、"刚才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什么运动呀?(幼:高人走,矮人走),一个高人,一个矮人。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二、新课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蓝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红衣服,我的名字叫矮老鼠。我们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讲给小朋友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叫《高老鼠和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

  小朋友们,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呢?我们再去问问高老鼠和矮老鼠。

  3、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讲述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讲述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小窗)

  (2)它们是怎样跟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招呼的?我们也一起跟着老鼠和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你好,小鸟!你好,小狗!你好,大树!你好,小花!等等。)教师边指操作。

  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三、游戏表演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一玩《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高老鼠。变成高老鼠了,高老鼠就要和小鸟、大树、屋顶、大门打招呼。再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矮老鼠,矮老鼠就要和小狗、小花、地板、小窗打招呼。

  四、复述故事

  1、请个别幼儿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集体幼儿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五、总结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真懂礼貌,看到什么东西就会跟它们打招呼。我们也要向高老鼠和矮老鼠学*,碰见人要学会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与老师分享成长的经验,让幼儿感知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2、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家人的情感,愿意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感受。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录音机、老师小时候的衣物、老师小时候吃过的食物、老师小时候的相册展板、老师小时候的玩具、录有游戏音乐磁带的一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了解老师小时候的故事的愿望。

  听《大风车》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大风车里的歌曲。

  听听《小喇叭》节目的片头曲,

  《小喇叭》的节目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老师小时候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观察感知老师小时候的照片、玩具、衣物、食品。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

  和幼儿讲一讲,说一说,鼓励幼儿试穿老师小时候的衣服、玩一玩玩具、尝尝老师小时候的最喜欢吃的东西,说说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

  师幼互相交流,分享成长的经验。

  三、集体交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尝到的、最喜欢的东西。

  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看到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最喜欢什么?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物件,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幼儿分享。(例如偷吃薄荷糖、儿时表演新疆舞、万花筒、小人书等故事)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趣事。

  四、师幼访谈:

  幼儿向老师提问,了解老师小时候更多的事情。

  预设问题;

  1、老师你小时候穿什么鞋子?

  2、老师你小时候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呢?

  3、老师你小时候穿什么衣服/

  4、老师你小时候吃麦当劳/

  5、老师你小时候住什么样的房子?

  6、老师你小时候家里有没有电视和空调?

  7、老师你小时候玩什么玩具?

  五、师生一起玩童年的游戏随音乐玩老师童年的游戏。“找朋友”、“丢手巾”、“摸瞎瞎”等。

  活动反思:

  选择贴*幼儿生活而且令他们感兴趣的事件作为教育内容,使这个活动进行得轻松有趣,在活动中我关注了三点:一是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乐于说的轻松氛围,让他们敢于发问、踊跃表达。二是良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活动中经常听到的笑声,说明了这两种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三是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这主要体现在师幼访谈这一环节,幼儿因为对老师的童年生活好奇而发问,老师将问题接住又抛出,引发幼儿对他们的童年和老师的童年的一种比较,为他们感知成长搭建台阶。

  不足之处是:

  1、材料投放中,老师小时候的衣服和照片不足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还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作适当的调整。

  2、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关系,老师在充分准备的同时还应该更关注孩子们即时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做出回应。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发现小田鼠种种拖拉行为的可笑。

  2、萌生转变拖拉*惯的行为,期待小田鼠来向自己学*。

  活动准备:

  《快睡吧,小田鼠》故事的课件;鼠爸爸、鼠妈妈、小田鼠形象的指偶各一个。

  活动进程:

  一、田鼠爸爸和妈妈的烦恼。

  老师演示田鼠指偶。以鼠爸爸、鼠妈妈的口吻讲述“烦恼”。

  ——鼠妈妈:我家小田鼠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不好,拖拖拉拉不肯睡觉。谁能帮帮他?

  ——鼠爸爸:哦,我先把小田鼠不愿睡觉的事儿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再请你们来帮帮他吧。

  二、拖拖拉拉的小田鼠。

  1、幼儿观看故事《快睡吧,小田鼠》的课件。

  2、小田鼠睡觉之前,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玩玩具,他的爸爸、妈妈生气吗?

  3、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

  三、帮助小田鼠。

  1、我们再来看一遍故事。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助小田鼠,让他睡觉前不要拖拖拉拉。

  2、幼儿根据《快睡吧,小田鼠》故事课件讨论。如:睡觉之前,不应该再吃东西了,因为,小田鼠并不是真正饿了,他只是在饼干上啃了十个洞;小田鼠不应该再拍皮球了,因为,妈妈已经帮他洗完脸,洗完手了;仙人掌也不用浇水;灰鼠大妈早已睡着了……

  3、拖拖拉拉的小田鼠惹得爸爸、妈妈生气,他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惹得爸爸、妈妈生气呢?(按时上床睡觉,不要磨磨蹭蹭)

  4、感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们一定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小田鼠。还要请爸爸、妈妈吧你们的好*惯告诉老师,谁的*惯最好,老师就会叫小田鼠到谁的家里去向他学*。小田鼠改掉坏*惯以后,还要来和你们比一比呢。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快睡吧,小田鼠》,并将孩子的转变反馈老师。比一比谁的进步最大,让小田鼠向他学*。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8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2、幼儿观察故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活动准备

  耷拉着耳朵的兔子物偶一个,故事中出现的各种情节画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物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和我们*时看见的有什么不同?

  (幼回答,)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他的一只耳朵总是搭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发生了很多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哪些事吗?

  2、展开: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a·讲述第一段,提问:布布去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是怎么对它的?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幼回答)。那我们看看布布是怎么做的?

  b·讲述第二段:后来布布想竖起自己的耳朵,那小朋友们知道,布布用了哪些方法吗?(幼回答,师出示图片)。那小朋友知道布布成功了吗?(幼回答)小朋友们布布接下来会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们,你们又要怎么做呢?

  c·讲述第三段:布布听了医生的话,想到“耳朵为什么要一样大呢”?又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耳朵也都不一样。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d·讲述结尾:小朋友们,布布又一次找伙伴们玩,伙伴们又怎么对它的呀?(幼回答)那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布布为什么笑得最开心?

  3、完整地讲述一遍

  师:布布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它?(幼回答)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矮。但只要多运动,不挑食,身体就会健健康康的。我们看到一些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活动延伸: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雄的、雌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聪明的、愚笨的·······不过所有的兔子一对竖着的长耳朵。可小兔子布布有点特别,他的右耳朵一直耷拉着,怎么也竖不起来。布布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笑他:“你的样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布布一心想竖耳朵。他倒挂在树枝上,而富哦倒是直了,可他总不能一辈子都挂在树上吧。布布干脆把耳朵遮起来,他把奶奶烧汤的锅子戴在头上,小伙伴们看到他的怪样子笑得更厉害了。布布又在耳朵上插了根胡萝卜让耳朵竖起来,小伙伴们问:“可以咬一口你耳朵里的胡萝卜吗?”布布把小树枝和耳朵捆在一起,让耳朵竖起来。他还用氢气球绑着耳朵,让耳朵竖起来。气球在布布的头上飘呀飘,小伙伴们笑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布布伤心极了,他来到森林里,大喊:“我要把我的耳朵割掉,再也不让他们笑话我。”于是,布布去了医院。一声仔细检查了布布的耳朵,从里到外,还量过,称过。医生说:“你的耳朵没病,只是硬度不够,你照样听得见。二姐,从来没有谁的耳朵是完全一样的。”布布想:对呀,耳朵为什么要一样呢?我爷爷的耳朵很硬,奶奶的耳朵很软,我爸爸的耳朵很大,妈妈的很小······而我的呢,一只竖着,一只挂着。我为什么不能是一只特别耳朵的小兔子?

  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回到了小伙伴们中间。小伙伴们说:“我们在等着你呢,今天你的耳朵怎么没有新鲜的.游戏了呢?”布布说:“你们有胡萝卜吗?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他让小伙伴们把胡萝卜都吊在自己的右耳朵上。瞧,这下小兔们的每只右耳朵都耷拉下来了,多好玩呀。而笑得最开心的是布布,他再也不为自己的耳朵苦恼了。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喜欢探究,在活动中体验脚的重要作用。

  3、专心倾听,有良好的倾听*惯。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左脚右脚要分家》故事图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指令用双脚做动作,例如走路、跳跃等动作。

  2、出示《左脚右脚要分家》故事图卡,讲故事。

  3、向幼儿提问:

  (1)左脚和右脚合作能做什么事情?(走路、上下车、跳绳。)

  (2)左脚和右脚为什么吵架?(右脚不小心踩了左脚一下。)

  (3)左脚和右脚分家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不能走路,还会摔倒。)

  (4)你认为左脚和右脚能分家吗?为什么?(自由回答。)

  4、请幼儿用“我有一双脚,我会……”口头造句。

  5、请脚受过伤的小朋友讲一讲:“如果一只脚受伤了,走路或者做事情的时候有什么不方便?”启发幼儿明白要在*时保护好自己的双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先看、再想、接着问、然后听、最后演,始终将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使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故事活动教案 10

  目的: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范文十份(扩展7)

——《超市》大班教案范文五份

  《超市》大班教案 1

  兴趣点:超市中堆积如山的促消品、拥挤的人。

  第一阶段:超市中的促消

  那天,我们领着孩子们在路上观察各种车辆时,途中经过华联超市,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丁绮唯问:“老师,昨天我妈妈带我到华联超市去了,人很多。”马上,陶欣奕就说:“这几天华联超市正在搞促消,所以人才那么多的。”旁边几个小朋友,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也去过了,有很多东西就摆在超市的中间,想一座小山……”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人行道上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超市,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的生成活动,我们就要大力支持,与孩子共同探讨延伸。当时我考虑到原先预设的观察活动与安全问题,在他们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我轻轻对他们说:“我们都想知道超市,对吗?下次老师带你们去超市里参观一下,怎么样?”

  回到幼儿园后,我依据孩子们当前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依据新课程指南提出的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应的、主动的活动优先的原则,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了“超市”的系列主题活动。

  第二阶段:参观超市

  我们与班中的个别家长联系,请他们与我们共同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分组进行,每一位家长或老师带领一组幼儿(4"5人)进行参观,以幼儿为主,家长与老师的责任主要为引导。

  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发现很多问题:

  仇毅辰:为什么摩托车在家乐福就有,在这个华联超市就没有呢?——引发幼儿讨论到超市的“大与小”。

  陈允颉:超市的东西都放得很整齐。什么类的和什么类的放在一起。食品类都放在一起的,都区分开来了。——引发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设超市,并按照一定分类摆放商品。

  姚昕宇:为什么香肠要放在冷的地方?那个地方叫什么?——引发幼儿思考超市里的东西储存的条件的不同。

  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能购买2元的商品,可以独自购买,也可以合作购买。有的就一人独自购买一件正好2元的商品(刘俊杰——糖);有的是一人购买几件商品,正好2元(徐大治——糖果1.6元铅笔0.4元);有的是两人合作购买4元(陆静文姚昕宇——圣诞老人4元)……在结帐时,幼儿还不忘向售货员索取购物单。

  第三阶段:超市的价目表

  刘俊杰:价目牌上的颜色不一样的。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为什么?——引发幼儿思考优惠的意义。

  幼儿主动询问售货员,了解价目牌上的颜色不同所代表的意义。回到幼儿园后,通过讨论,加上幼儿已有的购物经验,使他们更了解了优惠价,知道可以用比较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第四阶段:超市中的购物袋

  首先观察幼儿收集来的购物袋的不同:购物袋上的字、袋子的颜色、还可以看标志……

  幼儿通过观察对购物袋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王开璇(拿出2个联华超市的购物袋,一大一小):为什么超市的购物袋不是一样大的呢?——购物的数量多少。

  陈允颉(拿着联华超市的购物袋):这上面的为什么会有英文和数字呢?它们是什么意思?对于数字,幼儿很快就猜出是电话订购,但英文字母就没有概念。当教师念了一遍之后,幼儿有了回应,意识到这可能是网址,大家都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于是,决定回家后自己都去试一试。

  购物袋上的电话与网址

  第五阶段:环保问题

  幼儿发现很多超市的购物袋的底部都有一个带有数字2的标志,都不理解这个标志的含义,于是就通过各个渠道去询问:上网、查资料库,询问父母,终于从丁绮唯的爸爸那儿得到了答案:原来这是一个环保标志。幼儿对环保的购物袋展开了讨论,了解了一般塑料袋的危害,也引出了我们新的一个主题活动——环保。

  《超市》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复*7的组成及加减。

  2、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的问题。

  3、在操作过程中巩固看标记记录的技能。

  活动准备:

  1、7的加减算式若干。

  2、ppt3、师用操作材料一张,幼儿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要开店师:

  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各种文具,小猴要开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开超市首先得去进文具,每种文具进多少呢,小猴请我们小朋友帮他算一算。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和幼儿玩我问你答的游戏。

  师:小猴子,进文具,三角尺,进几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进7箱。

  二、进文具(复*分成和加减)

  师:看,这就是文具市场,要答对门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场的大门才会打开。(复*7的组成)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猴吧。

  师:文具市场里有一个一个的仓库,每个仓库里是一种文具,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到这种文具。(复*7的加减)三、买文具(教师示范按标记记录算式并运算)1、师:小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进到哪些文具?来看看每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

  2、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买什么?这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师:用一道算式把购买文具的事情"买了4元钱的剪刀和3元钱的长尺,一共需要7元钱。"记录下来。(4+3=7)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3、师:又有客人来了,看看这个小朋友她手里拿的什么?要买什么?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后还剩多少钱?谁来把这个事说一说。

  (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师:用一道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用7元钱买了4元钱的剪刀,还剩下3元钱。"记录下来。(7-4=3)教师记录幼儿讲述的算式,学*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思。

  4、师:这里还来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请你们也来说一说、记一记。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讲评

  《超市》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乐意学*儿歌《小兔子开超市》并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2、学*句子"我想买…""我还想买…",并积极运用"我想买…""我还想买…"表达自己的愿望。

  3、能正确掌握儿歌中出现的一些量词,并在游戏中学*接触新的量词,练*完整讲述。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重难点:

  会说儿歌。

  运用"我想买…""我还想买…"表达自己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售货厅,儿歌中所需的用品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2、小猫、小老鼠、小牛、小鸡头饰。

  3、儿歌录音磁带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白:在一座大森林里,小兔子开了一家超市。(边说边拉开帷幕,幼儿看见的是小兔子在超市里。)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兔子,今天新开了一家超市,欢迎大家光临。

  (师出场):哇!小兔子家开了超市,苏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超市里有些什么东西。(转身向兔子,指着小汽车)这是什么东西?一共有多少?(请幼儿回答,学*正确使用量词:两辆小汽车)(再指着巧克力)这一排是什么?共有几个?(请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三块巧克力)(教师转身对兔子)小兔子,这布娃娃子也卖吗?

  兔子:卖,当然卖咯!

  师:哎,我看这布娃娃挺漂亮的,小朋友们看看超市里有个布娃娃?(指导幼儿正确运用量词:个)

  (师拿起水彩笔)你们看漂亮吗?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多少,然后告诉大家。(指导幼儿学*用"盒"这个量词)

  二、引出儿歌

  1、随着拉上帷幕的同时播放录音磁带,第一遍欣赏儿歌。(主要集中幼儿注意力)

  师:我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遍,谁买了什么?

  2、第二遍欣赏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

  (1)是谁在森林里开了一家超市?(幼儿完整讲述)

  (2)超市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求正确运用量词)

  (3)东西被谁买完了?小兔子怎么说的?

  三、幼儿学念儿歌

  1、放慢速度,幼儿跟老师一起念一遍。

  2、提示要求,会的小朋友念响点,不会的轻轻念。

  3、分组练*,加快速度。

  四、游戏。

  1、教师指导幼儿游戏,出示一些儿歌中没有的物品,引导幼儿用"我要买xx的句式,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来参加活动,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幼儿没有正确运用量词,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他。

  师:"小朋友们都会念这首儿歌了,你们会不会买东西呀?好,小兔子的超市又要开了,如果你能像小猴子一样,说清楚你要买什么?小兔子就会卖给你。"

  2、游戏扩展:开放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互动。

  兔子:"今天的生意好极了,我的货这么快就卖光了。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时自己说出要买的物品名称或自己想买的物品名称。

  教学反思

  .儿歌是语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节课幼儿*时很喜欢逛超市,因此这节活动是和幼儿生活密联系的。为幼儿提供了与生活相关的语言,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1、提供材料,奠定活动基础。如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为幼儿准备了游戏的场景、让幼儿装扮动物的头饰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扮演角色,激发幼儿兴趣。因为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逛超市又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内在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3、创设情景,让幼儿探索。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小超市,意在让幼儿处于一种宽松而有趣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4、通过游戏形式,使幼儿从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帮助幼儿形成仔细观察、大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等良好的学**惯,同时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和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

  整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幼儿们都在快乐的氛围中游戏着、学*着。这节课如有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多给宝贵意见。

  《超市》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时要节约用钱。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宣布消息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师: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二、高高兴兴逛超市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三、交流分享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引导:你们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我为我的妈妈买了酸奶,因为酸奶有营养,我妈妈吃了会健康。你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人们*时赚钱很辛苦,万鼎洲讲他的爸爸常常要上夜班,王超说:她的妈妈每天要很早出门。爸爸妈妈赚钱这么辛苦,我们*时一定要节约用钱,对吗?

  师: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在了解了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将活动目标就寓于活动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生的互动之中。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幼儿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品。活动中,自主选择的活动诱发幼儿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参与互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一方面,引导孩子观察,引发其他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合作探索、购买品尝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或发现矛盾、冲突,进而重新评价或改变自己的认识。如:购买了商品后,孩子们互相谈论自己共买了几次?用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讨论与争执中,孩子们对数的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活动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与儿童共同探讨问题时,是一位学*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活动中,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给幼儿创造的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幼儿乐。

  《超市》大班教案 5

  活动设计背景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惯。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

  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3、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卡通之歌”进入活动室。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这边来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桌子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四、再次去超市购物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儿不乱花钱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