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认一认”中的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大意;多音字“结”能据词定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蜘蛛)孩子们,快看大屏幕!我们的课上来了一个新伙伴,它是谁呀?

  2、你对蜘蛛有哪些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蜘蛛会织网……)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蜘蛛织网》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意图:通过大屏幕上慢慢爬出的蜘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通过质疑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号。

  2、反馈:a、指名分自然段读。b、其他同学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

  3、(出示课件)开火车读词。

  【意图:正确认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为进一步品词品句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课文,看看课文能解决哪些问题?(对学生问题归类)

  2、选择喜欢的问题研究:

  ⑴蜘蛛织网遇到了哪些困难?画下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a、自读课文,画句子体会。

  b、出示课件,体会三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c、指导朗读遇到困难的句子。(快要织完了,蜘蛛心情什么样?应该怎样读?)

  d、小组合作读出三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⑵蜘蛛在织网过程中遇到了三次困难,而且一次比一次大,它都是怎么做的?

  a、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b、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不泄气

  c、师生合作读:师读困难,生读怎么做的(边读边出示课件)

  【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和语言感悟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⑶师引读:蜘蛛织网是多么不容易呀!织呀,织呀。

  理解:终于

  ⑷小结:蜘蛛遇到困难不退缩,终于获得了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它的喜悦吧!

  ⑸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师引读:蜘蛛织网原来是为了。

  【意图:通过教师引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朗读效果。】

  四、引导积累:

  1、快速记忆喜欢的句子,看谁记的句子多。

  2、指名背诵,鼓励积累。

  【意图:积累语言,培养积累兴趣和快速记忆能力。】

  五、作业:

  1、推荐网站,感兴趣的同学继续查找有关蜘蛛的资料,解决课文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下次课向大家介绍。

  2、背诵课文。

  【意图:选择性作业,使语文学*向课外延伸,培养课外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蜘、蛛、网、身、抽、散、步、岩、石”9个生字字音;能积累“织网、散步、清晨、游泳、岩石、漂亮”等词语;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教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把、抽、散、岩”。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内容,适当地展开想像,扩展课文的内容。

  3.通过课文的学*,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重点和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展开想像扩展课文内容,。

  2.能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出示谜面:一个姑娘本领大,天天在家忙织网,织出一张漂亮网,专捉蚊虫和飞蛾。

  2.学生交流,出示谜底,学*生字:蜘蛛zhī zhū 。

  (准确拼读,交流识字好方法,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是“虫字旁”的?)

  3.你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学生交流。

  出示:一张网,拼读音节:zhāng wǎng,学*生字“网”。

  4.出示课题:24蜘蛛织网,学生齐读课题。

  说明: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朗读谜面,复*学过的字词,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蜘蛛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织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1.出示: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齐读。

  (4)学*生字:身、抽。

  2.师:就是这么一只小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听录音,看看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谁?

  3.交流,出示: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大公鸡、猫头鹰。

  4.师:小动物们对正在织网的小蜘蛛说了些什么?小蜘蛛又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请小朋友轻轻地读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自由轻读。

  (2)学生接龙读课文。

  (3)同桌互读。

  说明:本环节重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听录音,养成静心听记的好*惯。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听得是否认真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充分朗读,在个体自由练读的基础上,再利用接龙读、同桌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学生反馈时,及时提醒、纠正读音,以帮助他们复*和巩固汉语拼音。

  三、读读演演,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找找小动物们对蜘蛛说的话。

  交流出示:“哞,哞。”小牛对它说,“到湖边散散步吧!”

  “咩,咩。”小羊对它说,“到岩石上跳跳吧!”

  小狗对它说:“汪,汪。到草地上打个滚吧!”

  小猫对它说:“喵,喵。去睡一会儿吧!”

  小鸭对它说:“嘎,嘎。去游泳吧!”

  “喔,喔。”大公鸡对它说,“逮住那只害人的苍蝇吧!”

  “咕,咕。”猫头鹰飞过来,“谁织了这么一张漂亮的网啊!”

  2.学生自由练读:读读小动物说的话,想想它们是怎样招呼的?又是怎样邀请的呀?

  3.指导朗读:请你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它的语气来读一读它说的话。

  4.配上动作再来读给同桌听。

  5.请带头饰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老师读旁白),演完后把头饰交给好朋友,让他也来演一演(其他小朋友读旁白)。

  说明: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实效性,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练读,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读懂文中小动物说话的内容,积累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为下面的拓展说话作好铺垫。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思维,帮助积累语言。

  6.学*生字:散、步、岩、石

  散:随演示学*反文旁,并书空。给“散”找朋友,齐读卡片上的词。

  步:注意下面是“少”字少一点。

  岩石:交流识字好方法。

  7.师: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招呼蜘蛛去玩耍,去休息,可小蜘蛛又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合作读2-9小节。

  8.出示描写蜘蛛的句子,问:蜘蛛为什么从头至尾都不说话呢?你喜欢它吗?

  9.师生齐读课文。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3

  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织、晨、抽、丝、散、岩、害,积累7个词语;认识部首绞丝旁。

  2. 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3.能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学*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认识部首绞丝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丝和绞丝旁的写法。

  2. 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课题。

  1、看图,谁在干什么?

  (1)引入形声字:蜘蛛

  学*生字 织,认识 绞丝旁。

  (2)引读句子。

  作为课题,要注意什么?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人物。

  (一)学*课文第一小节,读懂句子的意思。

  1、出示课文描写蜘蛛织网的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1) 拼音节请生字连词语,特别区分丝和绞丝旁的写法。

  (2) 交流反馈,师随机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3) 指名读句子

  2、借助停顿读懂句子意思。

  (1)师范读,生模仿读。

  (2)指名一生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3)交流,随机出示关键部分。

  ①蜘蛛在清晨织网。(师讲解板演:清晨)

  ②蜘蛛的丝是银闪闪的/是从自己身上抽出丝织网。

  ③蜘蛛是在农庄的篱笆上织网。

  (4)小结,再按停顿提示读好句子。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人物。

  1、生自读课文,师述自学要求: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读准字音,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想想蜘蛛织网时遇到了哪些朋友,把它们的名字用括号括出来。

  2、交流

  (1)课文小节,用手势表示。

  (2)蜘蛛遇到了哪些朋友? 根据生答出示板书:

  (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大公鸡,猫头鹰)

  (3)这些朋友出现在哪几小节?

  三、再读课文,读懂蜘蛛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事。

  过渡:蜘蛛遇到了这么多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2到7小节。找出这些小动物对蜘蛛说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1、交流出示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的话。

  (1)随机学*生字散、岩,正音。

  (2)指导读好句子中的词语,注意连读。

  (3)提示:将叫声的词语画出来,这是动物们在向蜘蛛打招呼呢!

  2、角色扮演,读读说说,理解小动物们请蜘蛛干什么。

  (1)师做蜘蛛,指名读小牛的话,对我说什么?(板书:散步)

  (2)指导朗读,看清感叹号,读出相应的语气。

  引导:这里有邀请的含义,很热情。

  (3)(出示其它4句),同桌互读,再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小动物邀请蜘蛛干什么?(板书:请)

  (4) 开双轨火车交流,随机出示板书:打滚,睡觉,游泳

  3、面对朋友们的热情邀请,蜘蛛又是怎么做的呢?用< >找出来,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生配合读一读。

  交流,出示板书:没回答,忙着织网

  实际上,它织好网想

  5、学*8.9小节

  1)引读大公鸡说的话。

  ①读好词语害人,指导读出大公鸡着急的语气。

  ②大公鸡请蜘蛛干什么?(出示板书:逮苍蝇)

  ③师小结,板书:逮住 理解:逮

  读好句子。

  2)出示猫头鹰说的话。

  天黑了,猫头鹰来了,猫头鹰什么时候工作?出示板书:深夜

  ①指名学生读猫头鹰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

  ②师范读,还听出了什么?(猫头鹰说这张网真漂亮,是在夸蜘蛛,板书:夸)

  ③ 读读句子,夸夸蜘蛛。

  3)了解蜘蛛的反应:蜘蛛没回答,因为它睡着了!(板书:睡着)

  ①蜘蛛怎么会睡着了呢?

  ②理解蜘蛛织了多长时间?(清晨猫头鹰出来,从早到晚)

  ③小结。

  6、在不同的朋友出现时,蜘蛛是怎么做的?

  请你观察忙和睡着,你读懂了什么?

  四、复*巩固

  1、读读蜘蛛给朋友们的信,注意读准红色字的字音。

  亲爱的朋友:

  昨天清晨,我正忙着抽丝织网的时候,你们请我去休息、去玩耍,我都没有回答。因为我急着把网织好,去捉害虫。你们千万别怪我!

  你们的朋友 蜘蛛

  2、用一句话来夸夸蜘蛛,注意夸奖的语气。

  22 蜘蛛织网

  清晨 小牛 散步

  小羊 跳跳

  小狗 请 打滚 没回答,忙织网

  小猫 睡觉

  小鸭 游泳

  大公鸡 逮苍蝇 逮住

  (深夜)猫头鹰 夸 (漂亮) 睡着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编织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探索织蜘蛛网的方法,知道上下绕好后毛线要拉紧,不松动。

  3、学*打结的技能。

  活动准备:

  架子、毛线辫子、蜘蛛图片、双面胶、博士帽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宝宝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八只脚,像螃蟹,一肚子都是丝,修修补补裁裁剪剪,不是裁缝那是什么?(蜘蛛)

  2、蜘蛛有什么本领?

  它为什么要织网?

  3、它织的网是什么样的?(出示画好的蜘蛛网图)

  4、今天我们也来学学蜘蛛的本领来织网好吗?

  (出示材料:竹片架子、毛线辫子)

  5、请你们用这两种材料来织网想想可以怎样来织网?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要求:每人织一只蜘蛛网

  有困难可以互相帮忙

  提问: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却没有成功?

  请成功的幼儿说一说,我们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炼制作的方法:

  1、先把毛线辫子接长,再固定在竹片架上

  2、绕的时候一定要把毛线辫子拉紧,绕一根、换一根。

  3、尽量织的密一些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要求:

  1、每人织一只蜘蛛网

  2、记住刚才的方法,做好后要打结

  3、把身上的蜘蛛图片粘在蜘蛛网上。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进修指导

  五、讲评

  1、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织网专家——蜘蛛博士,现在就请蜘蛛博士来为我们的作品进行点评一下(掌声欢迎)

  2、蜘蛛博士点评

  3、教师进行小结

  你们真能干,蜘蛛博士还想把你们织的网拿到蜘蛛博物馆去展览呢!让更多的人来看看!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就把蜘蛛网送到博物馆吧!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够给多音字“结”据词定义。

  2.理解本课的词语:蜘蛛雨点结实终于。

  3.能够流利的朗读本课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看见过蜘蛛吗?那他们有那些本领呢?

  2.我们都知道蜘蛛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学这篇课文《蜘蛛织网》

  3.教学生字:蜘蛛织三个生字

  4.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A轻轻的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B出示课文的生字,进行重点正音:砸重终和多音字:结

  C给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分段朗读课文

  D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5..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课文中的其余的生字

  7.口头组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8抄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1

  9.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理解词语“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的2、3、4.段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碰到困难大的不灰心,肯下工夫,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教学过程:

  1.复*检查:读生字和口头组词

  2.听写课文里面的词语

  3.蜘蛛在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课文第一段板书:大风刮断

  4.学*第二段:蜘蛛灰心了,放弃了吗?没有是的。他重新开始织,理解词语:重新?(以前织的一点都不剩下了)

  5.再读读她遇到了什么困难?看看这时候它织了多少?(一半)

  6.可是他还是不灰心,从头开始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练*说话:蜘蛛重新织网,一阵雨点打来,把( )

  8.口头练*:蜘蛛网被( )可是蜘蛛一点都没有灰心他( )终于( )

  9.你猜想结果会怎么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0.连起来读读课文的1-3段找找蜘蛛的网被破坏了几次?找出动词刮——打——砸说明了什么?

  你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想法?

  11.他有没有在困难面前灰心?对没有理解词语“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12.情况是一次比一次恶劣,请你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3.指导朗读:不再又读的稍重一点,读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

  14.真是不容易呀:你看一张()的网终于织好了

  15.指导朗读:织啊织啊读的慢一点后半句读的轻快一点。读出胜利喜悦的心情。

  16.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道理?

  17.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巩固生字掌握课文里的词语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全文,背诵全

  3.学*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据词定音

  蝴蝶 结实 结果子结头

  2.完成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一阵( ) ( ) ( )

  一张( ) ( ) (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讲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蜘蛛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织网?理解词捕(捉)

  5.为什么要用上“高兴的这个词语?她心里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A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B自由轻声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是怎牙膏内一会事。

  C教师提供词语让学生边回忆边尝试复述

  D多叫几个学生来复述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把他被下来。

  7.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事情总能办好,请用上“终于造一个句子,比比看谁造的好。

  8.完成课堂作业。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

  (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

  (3)出示课题。正音:蜘蛛(zhīzhǖ)、织(zhī)。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

  (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

  织——织网、织布、织衣……

  丝——丝线、吐丝、丝绸……

  断——刮断、打断、折断……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4)说说今天学的生字怎么写才能写好?

  2、课后作业。

  (1)6个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重、破、冰、终于、实”。理解“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合”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第2、3、4段,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各种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检查

  (1)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说说蜘蛛在织网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2、听第2—4段录音朗读,思考:蜘蛛织网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圈出有关词语。

  3、学*第2段。

  (1)抽读课文第2段。

  (2)请学生想想:蜘蛛在困难面前会是怎么样?

  (3)面对困难,蜘蛛又是怎样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读课文,想想:蜘蛛重新织起网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打破”。

  (5)“……把网打破了”与第1段的“……把丝刮破了”进行比较,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6)在再次遇到困难时,你如果是蜘蛛会怎样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学*第3段。

  (1)学生运用第2段的学*方法,同桌协作学*第3段。

  (2)学生汇报协作学*成果。

  (3)听录音朗读第1—3段。比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调换吗?

  5、学*第4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注意与前几段课文比较。

  (2)学生说说自己对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将课文中描写蜘蛛在碰到困难时的态度的词语划出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再读课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为什么能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织,结果怎样?“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语说说?

  6、仿读录音朗读第1—4段。

  (1)听——仿读。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7个生字、6个词语,看一遍、想一遍,抄写两遍。

  (2)课堂作业本第92页第2、3、4题。

  2、课后作业。

  (1)用上“终于”,写一句话。

  (2)说说下面词语的搭配:

  ( ) ( )

  一阵( ) 一张( )

  ( ) (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第5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朗读磁带、寻找学*生活中跟蜘蛛织网香类似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巩固练*。

  (1)认读全课生字、词语,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词。

  (2)上堂课课后作业情况反馈。

  (3)说几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学*课文第5段。

  (1)请学生读一读第5段。读后师生评议怎样读好。

  (2)录音朗读指导仿读。要注意“高兴地”三字。

  (3)你能说说蜘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织网吗?织成网后,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3、朗读并背诵课文。

  (1)学生试读,读后评议。

  (2)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3)教师指点,有针对性地引读。

  (4)优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齐读、分组读、比读。

  4、指导背诵。

  (1)请已会背诵的学生背一背课文,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背下来的。

  (2)教师介绍联想背诵的方法。

  (3)学生试背。

  5、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们学*与生活中哪些类似的事情?

  (3)你在学*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还没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巩固练*

  1、随堂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蜘蛛织网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

  (1)能模仿课文,用“……终于……”的形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2)能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线组成的蜘蛛网的兴趣。

  2、学*用不同的方式来织蜘蛛网。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4、学*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重点难点

  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织网

  活动准备

  蜘蛛胸饰若干个、音乐磁带、画有树的铅画纸、蛋糕盒、美工钉、各色粗细不同的.毛线、乳胶、带有锯齿的卡纸、幼儿用的地垫拼图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激发幼儿上课的兴趣。

  1、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高兴吗?那我们手拉手出发吧!”《郊游》的音乐起,小蜘蛛跟着妈妈边唱歌边做动作。

  2、“宝宝们,注意,前面有段钢丝路,要小心点!”小蜘蛛跟着妈妈别念儿歌边走钢丝路。

  二、学*蜘蛛织网的方法。

  1、“看,这是什么呀?”(蜘蛛网)“这是我们蜘蛛织的网,织网是我们最大的本领。宝宝们看看这张网是用什么织出来的?”(织在蛋糕盒上的网)幼儿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几个蜘蛛说。(用毛线从钉子的一头开始结网,再经过中心结到另一个钉子上绕一下………)

  3、师示范织一遍,“宝宝们看妈妈织一张这样的网,看仔细了,待会儿你们也来学学这个本领。”边念儿歌边织网:小蜘蛛,小蜘蛛,拉银丝,拉银丝,来来**把网织,织个网,干什么?专吃苍蝇和蚊子。

  4、“宝宝们,记住了吗?”“看,这里还有不同的蜘蛛网,快来看!”(毛线粘贴的蜘蛛网)“猜猜看,这张网是怎样织出来的?”幼儿解说,师补充。

  5、“哇,这里还有不同的蜘蛛网!”“这又是怎样织的呢?”幼儿互说。

  三、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1、“我们蜘蛛的本领真大,会织这么多不同的网,宝宝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织一张网?”“蜘蛛网要织得密密的还是疏疏的?为什么?”

  2、“妈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你们自己去选一样织,也可以两个好朋友一起织一个大网,比一比谁织的网又密又结实。”

  3、幼儿自选材料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四、评价作品

  这张网真密,一只蚊子飞过来,粘住了………

  五、音乐游戏《小蜘蛛》

  “宝宝们真能干,蚊子苍蝇飞过来都被粘住了,很开心吧,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师幼跟着音乐边跳边唱,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们很有兴趣,我也充分给了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去创造,使幼儿的探索事物的兴趣增强,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新,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在丰富。在操作时,通过自由组合,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幼儿玩得不亦悦乎而且意犹未尽。纵观整个活动,让我深深感悟到:教师要在幼儿的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只有抓住幼儿兴趣点,才能让幼儿把更多的热情投注到学*中。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8

  活动目标:

  1、学*用脱水画的方法创作图画蜘蛛结网。

  2、尝试学*使用不同的笔、材料(毛笔、水粉颜料)作画。

  3、能自觉有序地取放材料和工具。

  活动重点:

  学*用脱水画的方法创作图画蜘蛛结网。

  活动难点:

  能正确运用毛笔均匀地用水粉颜料画背景色,使画面更完整。

  活动准备:

  1、蜘蛛结网图片。

  2、画纸、蜡笔人手一份;每组一盆水粉颜料、3支毛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蜘蛛,导出课题。

  一阵大风把小蜘蛛的家给吹没了,没有了家的.小蜘蛛好可怜呀!小朋友愿意帮小蜘蛛再造一个家吗?(愿意)那你们知道小蜘蛛是住在哪里的呀?(蜘蛛网)

  2.出示蜘蛛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网的外形。

  看看,蜘蛛的网是什么样子的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几条总的轴线和网的分布方式。

  3、出示范画,探讨其所需的材料与方法。

  瞧老师已经帮助这只蜘蛛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家。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用到了什么材料?制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蜘蛛的网怎么画呢?米字形,一圈一圈往里画。

  梳理小结:先在画纸中央画好一只蜘蛛,接着用蜡笔画出蜘蛛的家——网,然后选用一种喜欢的水粉颜料均匀地在蜘蛛网上装饰背景色。注意用毛笔的时候一定要从左往右,均匀地刷,这样蜘蛛的家才会更漂亮。

  4、布置任务,幼儿操作。

  要求:请小朋友有顺序地进行画画,取放材料时要安静。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5、展示作品,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及线状材料为蜘蛛织网。(材料准备:蜘蛛图片每组各一、毛线、棉绳、丝带、纸条等线状材料若干。)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9

  一、教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蜘蛛、抽、散、鹰;认识反文旁,回忆三个带有反文旁的字。掌握抽的笔顺。识记抽、散、岩、滚、逮;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蜘、蛛、鹰。

  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散步、逮住的意思。

  3、正确书写把、岩、抽、散4个字。

  4、分角色读一读小牛、小羊、小狗、小鸭和小猫的说话段落,做到正确、通顺。

  5、通过课文的.学*,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二、教学准备:

  媒体、动物头饰、课外阅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蜘蛛

  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2、出示课题。

  3、学*生字:蜘蛛

  4、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小小的蜘蛛,看看它是如何织网的?

  5、齐读。

  (二)学*第一小节。

  1、师:那大家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只会织网的小蜘蛛呢?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找他吧!那它在哪里呢?请大家打开书本找一找。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

  4、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5、学*生字:抽(至于蜘蛛是从哪里把丝抽出来的呢,我们一会儿再交流)

  6、指导书写:抽把

  7、指导朗读。

  8、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蜘蛛?(勤劳:一清早)

  (三)学*第27小节。

  1、师:天终于亮了,小动物们都纷纷出来了,读读他们的叫声,猜猜它们是谁?

  出示词语卡片:哞哞、咩咩、汪汪、喵喵、嘎嘎(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

  2、学生一一对应。

  3、师:它们看见小蜘蛛在织网后,都对小蜘蛛说了些什么?用划出,并学学其中的生字。

  4、反馈交流。

  出示:

  哞,哞。小牛对它说,到湖边散散步吧!

  咩,咩。小羊对它说:到岩石上跳跳吧!

  小狗对它说:汪,汪。到草地上打个滚吧!

  小猫对它说:喵,喵。去睡一会儿吧!

  小鸭对它说:嘎,嘎。去游泳吧!

  5、学生字。

  (1)生字:散:认识反文旁,书空描一个,指导读:散散步轻声。

  (2)生字:岩: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指导书写,描一个。

  (3)生字:滚:找找好朋友,尝试写写笔顺。

  6、师:小动物们招呼小蜘蛛去玩耍,去休息,那小蜘蛛是如何回答他们的呢?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7、分角色把第27小节演一演。(结合课后【说】)

  (四)学*第8、9小节。

  1、师:小蜘蛛这么认真地织它的网,那么那张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学*第8小节。

  (1)个别读一读。

  (2)学生字:逮写写笔顺,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和它相*?(捉、抓)

  (3)指导朗读。

  3、师:原来小蜘蛛一心一意织的网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怪不得猫头鹰也不住地夸奖这张网。

  (1)指名个别读第9小节。

  (2)学*:鹰找找它的部首在哪里?数数笔画,考考第几笔是哪一笔?

  (五)全文感知。

  1、师:我忽然发现我们的小蜘蛛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请小朋友们再读读全文,想想它为什么不说话呢?(因为它要一心一意的织网,然后去捕捉害虫)

  2、师:你要向小蜘蛛学*什么呢?

  (六)指导写字。

  (七)总结。

  1、师:上了这节课,你学到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

  3、结束语。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 10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2、在完成绘画过程中,培养坚持性和独立自主学*的.能力。

  环境创设

  范例一幅,蜘蛛和蜘蛛织网的图片几张,记号笔和油画棒

  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如何表现紧密排列线条,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过程:

  一、图片欣赏,引出活动

  出示蜘蛛:这是谁呀?你见过蜘蛛织网吗?为什么要织网?它是怎么织网的?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蜘蛛网的形态。

  二、欣赏范例,引导发现

  引出:有只小蜘蛛出示了,妈妈高兴地为宝宝织了一张网,小蜘蛛睡在网里每天吃着美味的害虫飞快地长大。

  出示范例:猜猜蜘蛛妈妈是怎么织网的?从哪里开始?

  小蜘蛛也想织一张网,(演示越织越疏)这是飞来一只苍蝇,可是它逃脱了。为什么苍蝇会逃脱呢?

  小蜘蛛又开始织第二张网,织着织着它感到疲倦就转起圈来,这是飞来一只蚊子,看见了说,不好,

  这里有蚊香,连忙逃跑。蚊子为什么会把蜘蛛网误认为蚊香?

  蜘蛛妈妈见了,想帮助小蜘蛛织网,可是小蜘蛛不同意,为什么?小蜘蛛究竟该怎样做?

  教师或请幼儿示范。

  三、创作和小指挥组一起织网

  蜘蛛又开始织第三张网,让我们大家都来当一次小蜘蛛来织网。

  思考先画蜘蛛还是先画网。

  四、欣赏评价

  看看比比哪只蜘蛛织的网最牢固。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1)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蜘蛛一样,不气馁,不灰心,勇敢地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蜘蛛在困难面前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朗读音带、蜘蛛织网的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谜语:有个姑娘,事儿真忙,又是纺线,又是织网。织了网儿不捉鱼,捉些小虫当口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示蜘蛛图片)师:哪位小博士能向大家介绍一些蜘蛛的本领?

  3.师:原来这只小蜘蛛织网是为了帮我们捉害虫啊!它多能干。那我们快去看看它是怎么把网织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再反复练*,读准字音。

  (三)创设情境、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

  师:小蜘蛛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字宝宝,谁有胆量摘下小蜘蛛,和后面的字宝宝交上朋友?(小蜘蛛上标有序号,学生指定序号摘下小蜘蛛后必须大声正确读出后面的生字来)指名摘小蜘蛛读生字。

  师:不错,声音都很响亮。瞧,把字宝宝都吵醒了。咱们请它们作个自我介绍。

  字宝宝:我叫“织 zhī”,请大家跟我读一读。(织、网、刚、丝、新、雨、破、再、冰、坐、虫)

  2.记住字形。

  (1)出示“ 织 、刚、新”字,启发交流:这些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引导学生认识绞丝旁、立刀旁。

  (2)出示“网、丝、破、冰”字。

  师: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字?对,是“网”字。大家都认识这个字。现在我们试着换一种眼光来看这个字,睁大眼睛,用“心”慢慢去看,把它当作画来看,把感觉告诉我。

  启发交流:通过学*你对汉字有怎样的感觉?(启发学生感受到汉字就像一幅画,“网”字就像一张网。)

  (3)积累词语。

  这几只蜘蛛宝宝背上背的是词语,小蜘蛛想考考大家认不认识它们:一阵、重新、眼看。指名认读。

  (四)开展游戏、巩固生字

  1.“猜一猜”游戏。

  指名学生带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生字上的序号。

  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睁大眼睛看清楚,我们开始变换位置喽!(字宝宝藏在蜘蛛后面变换位置)现在,你还知道站在前六个的是谁吗?猜一猜!

  师:同学们先把猜出的结果告诉同桌,等会儿看谁猜得准。好,我们一起看看结果。(字宝宝亮相)你猜对了吗?

  2.送“字宝宝”回家。

  师: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送回家吗?

  (课件出示课文),指名上台帮字宝宝回家,其余在书上找出生字。

  (五)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画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检查评价。现在哪个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指名读)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师范读—师引读—生齐读(运用多种方法读)。

  4.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5.读读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1.回家多读读课文,要读流利、读正确。

  2.和父母玩生字牌的游戏。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在童话森林中看到了一只小蜘蛛,今天我们要再去拜访这只蜘蛛,谁想和它做朋友?让我们将课本翻开到101页,看看我们的蜘蛛朋友今天做成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蜘蛛真是勤劳,不知道它的这张网是怎样织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一张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刚才看到的这张图好看吗?我也觉得很好看,不过,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对了,缺少一些声音,如果再给这幅图添上动听的、有感情的声音就更好了!下面我们要给第一个片断配音。先请小朋友自由准备。

  3.我们的配音员都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当好配音员的小朋友请举手。指名读。

  4.质疑: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想请教你们。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帮我?在第一个片断中,小蜘蛛织网时遇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遇到了风的?(板书:风、吹)理解“一阵”(让学生用嘴用手用书来演示)

  5.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小蜘蛛,刚织了几下,丝就被风刮断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啊?哪位“小蜘蛛”愿意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丝被风刮断了,小蜘蛛是不是就不织网了呢?我们看下一个动画。(播放动画)

  2.哪个小朋友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的小朋友请站起来读。

  3.听完小朋友的精彩配音老师真高兴。你们是我的骄傲。你们有问题问我或同学吗?(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什么?(雨点)怎么样?(打破)随机板书:雨打破

  4.学*“半、雨”两字。

  (1)指名读音,组词。

  (2)交流识记方法“雨”是象形字,上面的横表示天,里面的四点均向右斜,好像是雨点随着风势斜落。“半”字和“羊”字比较异同。

  (3)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

  (五)合作学*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学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给你们放一个动画片。(放映三自然段课件开头部分)这回小蜘蛛的网应该织成了吧?我们分小组来学*这段。

  2.合作学*。提出要求:先自己读读这段,有不会读或不懂的词语请教同学;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推选代表汇报。

  随机板书:冰雹 砸破

  3.理解词语“冰雹”。(引导学生看书或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4.比较词语“打来—砸来”“打破—砸破”(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知词语的意思)

  5.指导朗读。“织呀,织呀。”(不做具体指导,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读)

  (六)作业设计

  1. 把《蜘蛛织网》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 搜集有关蜘蛛生活*性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小朋友 ,你们看今天谁和我们一块学*?小蜘蛛。老师喊一二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小蜘蛛热情地打招呼。

  2. 小蜘蛛:小朋友,你们好,我在织网时遇到过很多困难。喜欢我、关心我的小朋友还记得吗?(风、雨、冰雹)有这么多的困难,你们说我是勇敢地前进,还是灰溜溜地离开?

  3. 学生:勇敢地前进(要让学生大声地说)。

  4. 小蜘蛛:谢谢小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一定会更勇敢地面对困难。

  5.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蜘蛛织网》,看看小蜘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下面我们打开书翻到102页,看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2.指名读。谁愿意当勇敢的小蜘蛛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

  评价:这只小蜘蛛不但勇敢而且织得很认真(很努力),每个字都读得很准。

  师:老师也很喜欢小蜘蛛,让我读读可以吗?不过织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们听听小蜘蛛是这样织网的。(教师范读)

  点拨:“织呀织呀”应怎样读?生:慢一些。师:小蜘蛛听得很仔细。

  4. 齐读。“我们一起当当勇敢的小蜘蛛,比一比谁织得最努力最认真。”

  5. 指导看课件。

  (1)师:想不想亲眼去瞧瞧小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好,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2)师:太好了,在我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小蜘蛛战胜了困难,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你们想不想夸夸小蜘蛛?谁来当面夸夸它?(教师出示蜘蛛图片)

  (3)学生自由表达:“小蜘蛛你真勇敢”“我真佩服你”。(教师竖大拇指。引导学生说出小蜘蛛值得学*的精神。)

  6.小结:小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风婆婆、雨点儿妹妹、冰雹大哥给它带来的麻烦,让它不得不一次次重新织网,但它一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三)学*第五自然段

  1. 指导看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上,你猜它捉到小虫了吗?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中美美地吃着飞来的小虫,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蜘蛛会想些什么?你能说说吗?

  提炼:“真不愧是捉害虫的能手。”“真是好样的。”“继续努力呀!”

  2. 指导朗读。

  小蜘蛛:哈哈!我的心事都被你们猜中了,捉到了害虫,你们替我高兴吗?好,带着高兴劲读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的非常高兴,请你站起来读,表情跟刚才一样,再读一遍。

  你们再来试试……我看到了一只只快乐的小蜘蛛。

  (四)学*“坐”字

  过渡:小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上,看看我们小朋友坐得好吗?接下来我们学*很有趣的'汉字,你看它是谁?

  1. 正音。

  师:谁会读?读得真好,请带大家读。

  2. 合作识记。

  师:这个字请小朋友与同桌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你怎么记住它的?

  提炼:加一加、编字谜、顺口溜、动作表演。

  (“加一加的办法真是个好点子。”“这是个记生字的好办法。”“谢谢你,老师记住了这个字。”)

  通过动作表演,感知“人”字的一捺要变成一点。

  师:大家对他们的表演满意吗?不过“坐”字中的两“人”与以前学的人字有点不一样,你发现了吗?看到“坐”字中的“人”的一捺变成一点,你认为他们的脚应怎样放?(把脚缩一点)

  师:谢谢你们的表演,不仅教我们记住这个字,还教我们写了这个字。

  3. 指导书写。

  (五)学*“虫”字

  师:小蜘蛛的网上有什么?

  1. 出示“虫”。

  2. 正音。谁能读读?你的音读得真准,请大家跟小老师一起读。

  3. 指导书写。你会写吗?把小手拿出来书空。

  4.“虫”字在这儿多孤单,咱们给它找个朋友吧。指名用虫字组词。

  5. 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六)拓展

  《蜘蛛织网》的故事我们学完了。小朋友们还知道蜘蛛哪些故事?

  板书设计:

  19蜘蛛织网

  风 吹 织

  雨 打 织

  冰雹 砸 织

  一张大网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够给多音字“结”据词定义。

  2.理解本课的词语:蜘蛛雨点结实终于。

  3.能够流利的朗读本课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的生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看见过蜘蛛吗?那他们有那些本领呢?

  2.我们都知道蜘蛛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学这篇课文《蜘蛛织网》

  3.教学生字:蜘蛛织三个生字

  4.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A轻轻的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B出示课文的生字,进行重点正音:砸重终和多音字:结

  C给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分段朗读课文

  D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5..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课文中的其余的生字

  7.口头组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8抄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1

  9.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理解词语“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的2、3、4.段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碰到困难大的不灰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教学过程:

  1.复*检查:读生字和口头组词

  2.听写课文里面的词语

  3.蜘蛛在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课文第一段板书:大风刮断

  4.学*第二段:蜘蛛灰心了,放弃了吗?没有是的。他重新开始织,理解词语:重新?(以前织的一点都不剩下了)

  5.再读读她遇到了什么困难?看看这时候它织了多少?(一半)

  6.可是他还是不灰心,从头开始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练*说话:蜘蛛重新织网,一阵雨点打来,把()

  8.口头练*:蜘蛛网被()可是蜘蛛一点都没有灰心他()终于()

  9.你猜想结果会怎么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0.连起来读读课文的1-3段找找蜘蛛的网被破坏了几次?找出动词刮——打——砸说明了什么?

  你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想法?

  11.他有没有在困难面前灰心?对没有理解词语“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12.情况是一次比一次恶劣,请你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3.指导朗读:不再又读的稍重一点,读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

  14.真是不容易呀:你看一张()的网终于织好了

  15.指导朗读:织啊织啊读的慢一点后半句读的轻快一点。读出胜利喜悦的心情。

  16.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道理?

  17.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18.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巩固生字掌握课文里的词语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全文,背诵全

  3.学*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据词定音

  蝴蝶结实结果子结头

  2.完成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一阵()()()

  一张()()()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讲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蜘蛛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织网?理解词捕(捉)

  5.为什么要用上“高兴的这个词语?她心里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A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B自由轻声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是怎牙膏内一会事。

  C教师提供词语让学生边回忆边尝试复述

  D多叫几个学生来复述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把他被下来。

  7.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事情总能办好,请用上“终于造一个句子,比比看谁造的好。

  8.完成课堂作业。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编织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探索织蜘蛛网的方法,知道上下绕好后麻绳要拉紧,不松动。

  3、学*绕的技能。

  4、活动准备:相关视频、棉签、彩色毛线、蜘蛛图片、破蜘蛛网图片、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听吗?

  2、肚里都是丝,每天忙织网,织完耐心等,就等蚊虫撞。一起来猜猜看好吗?(蜘蛛)

  3、(出示蜘蛛图片)看来你听的很仔细,也非常聪明,一下子猜出蜘蛛先生,但是你们知道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观看视频)

  5、谁来说说蜘蛛是怎样织网的?这就是蜘蛛网,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出示蜘蛛网图,讨论蜘蛛网形状特点: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车轮状的,帐篷状的,看着杂乱无章,其实非常有规律,还可以观察到蜘蛛网中间密一点,到边缘逐渐变得稀疏一点。)

  6、你说的真好,蜘蛛睡在网里可舒服了。可是蜘蛛先生遇到一个麻烦,在它外出帮助朋友的时候,大风刮破了蜘蛛网,等蜘蛛先生回到家,蜘蛛网已经变成了这样(破蜘蛛网图片)蜘蛛先生又累又饿急需帮助。你有什么好点子呢?

  7、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或许可以帮上忙(出示毛线,以及自己的毛衣等)

  8、师幼讨论:毛线有什么作用?寻找毛线衣服,还可以织围巾、帽子等。

  教师:而且呀毛线细细软软的,和蜘蛛先生吐出的蛛丝也有一些相似,我想我们可以用它代替蜘蛛丝,帮助蜘蛛先生重建家园。

  9、展示编织蜘蛛网成品,幼儿观看,讨论编织工艺。

  10、幼儿尝试操作

  (1)、幼儿尝试(每组发一只树枝,小组讨论编织办法)

  (2)、教师:现在有谁来说说你们计划如何编织呢?是怎么织的呢?编织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幼儿讨论经验观点。

  二、教师示范

  1、我们小朋友真爱动脑筋,用了很多好办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织网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2、教师示范,帮助幼儿提炼制作的方法:

  (1)、先通过打死结的方法,把麻绳固定在架子上。

  (2)、绕的时候一定要把麻绳拉紧,上下依次绕绳进入树枝,到缠绕的阶段请小朋友一起大声说出:缠绕。

  (3)、尽量织的紧一些、牢固一些,编织完成以后打结结束,用剪刀剪掉多余线头,并将小蜘蛛粘在蜘蛛网上。

  (4)你看到我是怎样织的了吗?谁来试一试呢?

  三、幼儿操作

  1、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帮更多的小蜘蛛织网,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等一下小朋友们就轻轻的转过去帮小蜘蛛织网,织好了到老师这里把小蜘蛛请到家里去好吗?

  2、要求:(1)、每人织一张蜘蛛网

  (2)、记住刚才的方法,织完后要打一个死结。

  (3)、把蜘蛛图片粘在蜘蛛网上。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进行指导。我想小蜘蛛住在你们织的网里会很开心的,我们带这小蜘蛛到外面去玩玩好吗?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4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蜘蛛织网课时2-------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理解织网 重新等词的意思。

  2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教学

  难点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教具图片设计者大虎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年级教 学 设 想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复*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齐读丝的第五笔是( )再的第三笔是( )。二、细读课文,品词赏句

  课文写了蜘蛛几次遇到困难?把文中写蜘蛛碰到困难的句子用“——”划出来。

  大风、雨点、冰雹”各是怎样的?哪一种自然现象对蜘蛛织网破坏更大?

  面对这些困难,蜘蛛心里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那只蜘蛛,你会对大风、大雨、冰雹说些什么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什时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蜘蛛遇到的困难、打击一次比一次大。指导朗读。、蜘蛛遇到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请你在看看2~5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有决心,有信心的语气三、齐读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事情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学生讨论发言

  板书设计

  蜘蛛织网

  大风

  大雨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冰雹

  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蜘蛛织网课时2………2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理解织网 重新等词的意思。

  2、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

  教学

  难点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教具图片设计者一年级教师教 学 设 想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复*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齐读丝的第五笔是( )再的第三笔是( )。二、细读课文,品词赏句

  课文写了蜘蛛几次遇到困难?把文中写蜘蛛碰到困难的句子用“——”划出来。

  大风、雨点、冰雹”各是怎样的?哪一种自然现象对蜘蛛织网破坏更大?

  面对这些困难,蜘蛛心里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那只蜘蛛,你会对大风、大雨、冰雹说些什么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什时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蜘蛛遇到的困难、打击一次比一次大。指导朗读。、蜘蛛遇到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请你在看看2~5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有决心,有信心的语气三、齐读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事情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学生讨论发言

  自由读,齐读,

  板书设计

  蜘蛛织网

  大风

  大雨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冰雹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

  (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

  (3)出示课题。正音:蜘蛛(zhīzhǖ)、织(zhī)。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

  (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

  织——织网、织布、织衣……

  丝——丝线、吐丝、丝绸……

  断——刮断、打断、折断……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4)说说今天学的生字怎么写才能写好?

  2、课后作业。

  (1)6个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重、破、冰、终于、实”。理解“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合”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第2、3、4段,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各种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检查

  (1)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说说蜘蛛在织网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2、听第2—4段录音朗读,思考:蜘蛛织网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圈出有关词语。

  3、学*第2段。

  (1)抽读课文第2段。

  (2)请学生想想:蜘蛛在困难面前会是怎么样?

  (3)面对困难,蜘蛛又是怎样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读课文,想想:蜘蛛重新织起网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打破”。

  (5)“……把网打破了”与第1段的“……把丝刮破了”进行比较,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6)在再次遇到困难时,你如果是蜘蛛会怎样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学*第3段。

  (1)学生运用第2段的学*方法,同桌协作学*第3段。

  (2)学生汇报协作学*成果。

  (3)听录音朗读第1—3段。比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调换吗?

  5、学*第4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注意与前几段课文比较。

  (2)学生说说自己对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将课文中描写蜘蛛在碰到困难时的态度的词语划出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再读课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为什么能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织,结果怎样?“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语说说?

  6、仿读录音朗读第1—4段。

  (1)听——仿读。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7个生字、6个词语,看一遍、想一遍,抄写两遍。

  (2)课堂作业本第92页第2、3、4题。

  2、课后作业。

  (1)用上“终于”,写一句话。

  (2)说说下面词语的搭配:

  ( ) ( )

  一阵( ) 一张( )

  ( ) (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第5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朗读磁带、寻找学*生活中跟蜘蛛织网香类似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巩固练*。

  (1)认读全课生字、词语,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词。

  (2)上堂课课后作业情况反馈。

  (3)说几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学*课文第5段。

  (1)请学生读一读第5段。读后师生评议怎样读好。

  (2)录音朗读指导仿读。要注意“高兴地”三字。

  (3)你能说说蜘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织网吗?织成网后,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3、朗读并背诵课文。

  (1)学生试读,读后评议。

  (2)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3)教师指点,有针对性地引读。

  (4)优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齐读、分组读、比读。

  4、指导背诵。

  (1)请已会背诵的学生背一背课文,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背下来的。

  (2)教师介绍联想背诵的方法。

  (3)学生试背。

  5、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们学*与生活中哪些类似的事情?

  (3)你在学*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还没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巩固练*

  1、随堂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蜘蛛织网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

  (1)能模仿课文,用“……终于……”的形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2)能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6

  a设计意图

  线描画是一种绘画的练*,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是指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装饰、美化、组合之意。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幼儿绘画的全部工具。

  我设计的线描画《小蜘蛛织网》,是在孩子对线描画中的点、线、面、形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以小蜘蛛织网为主线,让孩子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感受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然后欣赏、学*线条组合、变化,最后为了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我请他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创作。

  活动目标

  1.回忆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再次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2.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3.学*合作,共同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幼儿能发现规律并运用线条作画。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活动准备

  点、线图谱一张,作画的白纸一张,蜘蛛织的范画网一张,四位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大白纸,纸中间各画上一只不同种类的蜘蛛,幼儿人手两支粗细不同的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各种线条

  1.运用儿歌的形式,出示小蜘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他会是谁呢?(师边演示边念儿歌,然后出示小蜘蛛图片)

  儿歌1:

  八脚怪,像螃蟹;一肚子,都是丝;

  修修补补裁裁剪剪,不是裁缝,那是什么?

  --小蜘蛛

  师:这是一只灵巧的小蜘蛛,它会吐丝织网呢!小蜘蛛吐出的丝就是一根根的线条。你们看小蜘蛛吐出了哪些线条?有我们认识的吗?

  (师事先用红黄两种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直线类线条和曲线类线条)

  2.观察回忆线条:这是什么线条?它像什么?认识各种线条,并以波浪线为重点,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这是什么线条?像什么?变化了大小、方向它还是波浪线吗?又像什么?小结直线类线条和曲线类线条。知道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二、欣赏、学*线条组合、变化。

  1.师边念儿歌边用粗的勾线笔示范搭支架。

  今天,我们的小蜘蛛可高兴了,它要开始织网了,为了使自己的网更加的牢固,聪明的小蜘蛛选用粗线条为自己的网搭支架。师示范第一步:用粗笔先搭由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十字架式的直线,在逐步添加斜线,注意线要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均匀;师示范第二步:为了风吹动时支架不晃动,将两根直线之间由里向外用横线固定;(一边画,一边念儿歌)儿歌2:

  小蜘蛛,忙又忙。牵银线,忙织网。织出大网干什么?网住蚊蝇做食粮。

  2.观察图谱,感受点、线、图形组合变化的奇妙效果。

  这是一只非常爱漂亮的小蜘蛛,它看到这么多线条,可喜欢啦。搭好了支架,它还想用线条装饰它的网,包括点和一些好看的图形,它都想织进网里,怎么织呢?我这里有一张图谱可以给小蜘蛛做个参考(出示点、线图谱)

  师指着其中的几组由一种线条不断重复、两种线条随意组合的图案,三种线条组成的图案和与点、图形结合组成的图案让幼儿充分感受。

  提问:这里的图案是怎么组成的?分别用到哪些线条?

  小结:原来,一根线条很单调、很普通,但是,把许多根同样的线条组合起来,或者说几根不同的线条组合排列一下,再或者与点、线一起变化一下,奇迹就出现了,许多的线条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真漂亮。

  活动总结

  幼儿在学*的过程中能以兴趣为主,中班阶段阶段的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刚刚健全。运用蜘蛛织网的现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让绘画活动能让幼儿有更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从而让幼儿能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尝试第一次的合作画。幼儿能与同伴合作一起完成自己的画作。兴趣浓厚非常喜欢。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2)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蜘蛛织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4、注意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蜘蛛织成大网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并将领悟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因为从现象抽象出本质是一次飞跃,从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既是学*的目的,又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此飞跃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精读课文第1段,学会“蜘、蛛、织、阵、丝、断”6个生字,理解“蜘蛛”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蜘蛛织网的情况。

  2、收集有关蜘蛛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课前观察过蜘蛛的同学有哪些?你能说说蜘蛛结网的情况吗?

  (2)你还收集了有关蜘蛛的什么信息?能与大家共享吗?

  (3)出示课题。正音:蜘蛛(zhīzhǖ)、织(zhī)。这三个字可以怎么记?——教师补充有关蜘蛛的知识。

  2、听录音朗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听后交流。

  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

  4、学*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用数字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1句,想想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范读第2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怎么读会更好?

  (4)学生仿读,在仿读的过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图画,描绘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学着说一句“把”字句。

  (7)欣赏课文第一段录音范读。听后仿读。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看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口头扩词比赛:

  织——织网、织布、织衣……

  丝——丝线、吐丝、丝绸……

  断——刮断、打断、折断……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4)说说今天学的生字怎么写才能写好?

  2、课后作业。

  (1)6个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写两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字“重、破、冰、终于、实”。理解“重新、打破、从头、灰心、终于、结合”等词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第2、3、4段,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各种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复*检查

  (1)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尽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说说蜘蛛在织网时碰到了什么困难?

  2、听第2—4段录音朗读,思考:蜘蛛织网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圈出有关词语。

  3、学*第2段。

  (1)抽读课文第2段。

  (2)请学生想想:蜘蛛在困难面前会是怎么样?

  (3)面对困难,蜘蛛又是怎样做的?

  “重新”是什么意思?

  (4)自由读课文,想想:蜘蛛重新织起网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学*“打破”。

  (5)“……把网打破了”与第1段的“……把丝刮破了”进行比较,了解“把字句”的特点。

  (6)在再次遇到困难时,你如果是蜘蛛会怎样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学*第3段。

  (1)学生运用第2段的学*方法,同桌协作学*第3段。

  (2)学生汇报协作学*成果。

  (3)听录音朗读第1—3段。比较“刮、打、砸”有什么不同?能调换吗?

  5、学*第4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段。注意与前几段课文比较。

  (2)学生说说自己对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将课文中描写蜘蛛在碰到困难时的态度的词语划出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4)再读课文中蜘蛛怎么做的句子,想想蜘蛛为什么能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织,结果怎样?“终于”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个词语说说?

  6、仿读录音朗读第1—4段。

  (1)听——仿读。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巩固练*

  1、随堂练*

  (1)7个生字、6个词语,看一遍、想一遍,抄写两遍。

  (2)课堂作业本第92页第2、3、4题。

  2、课后作业。

  (1)用上“终于”,写一句话。

  (2)说说下面词语的搭配:

  ( ) ( )

  一阵( ) 一张( )

  ( ) (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第5段。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耐挫心理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朗读磁带、寻找学*生活中跟蜘蛛织网香类似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巩固练*。

  (1)认读全课生字、词语,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词。

  (2)上堂课课后作业情况反馈。

  (3)说几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学*课文第5段。

  (1)请学生读一读第5段。读后师生评议怎样读好。

  (2)录音朗读指导仿读。要注意“高兴地”三字。

  (3)你能说说蜘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织网吗?织成网后,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3、朗读并背诵课文。

  (1)学生试读,读后评议。

  (2)录音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3)教师指点,有针对性地引读。

  (4)优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齐读、分组读、比读。

  4、指导背诵。

  (1)请已会背诵的学生背一背课文,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背下来的。

  (2)教师介绍联想背诵的方法。

  (3)学生试背。

  5、总结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到了我们学*与生活中哪些类似的事情?

  (3)你在学*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样克服的?如果还没有克服,你打算怎么做?

  (四)巩固练*

  1、随堂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蜘蛛织网的故事。

  (2)学了课文,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

  (1)能模仿课文,用“……终于……”的形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2)能将自己编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蜘蛛一样,不气馁,不灰心,勇敢地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蜘蛛在困难面前的勇敢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朗读音带、蜘蛛织网的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谜语:有个姑娘,事儿真忙,又是纺线,又是织网。织了网儿不捉鱼,捉些小虫当口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示蜘蛛图片)师:哪位小博士能向大家介绍一些蜘蛛的本领?

  3.师:原来这只小蜘蛛织网是为了帮我们捉害虫啊!它多能干。那我们快去看看它是怎么把网织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再反复练*,读准字音。

  (三)创设情境、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

  师:小蜘蛛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字宝宝,谁有胆量摘下小蜘蛛,和后面的字宝宝交上朋友?(小蜘蛛上标有序号,学生指定序号摘下小蜘蛛后必须大声正确读出后面的生字来)指名摘小蜘蛛读生字。

  师:不错,声音都很响亮。瞧,把字宝宝都吵醒了。咱们请它们作个自我介绍。

  字宝宝:我叫“织 zhī”,请大家跟我读一读。(织、网、刚、丝、新、雨、破、再、冰、坐、虫)

  2.记住字形。

  (1)出示“ 织 、刚、新”字,启发交流:这些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引导学生认识绞丝旁、立刀旁。

  (2)出示“网、丝、破、冰”字。

  师: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字?对,是“网”字。大家都认识这个字。现在我们试着换一种眼光来看这个字,睁大眼睛,用“心”慢慢去看,把它当作画来看,把感觉告诉我。

  启发交流:通过学*你对汉字有怎样的感觉?(启发学生感受到汉字就像一幅画,“网”字就像一张网。)

  (3)积累词语。

  这几只蜘蛛宝宝背上背的是词语,小蜘蛛想考考大家认不认识它们:一阵、重新、眼看。指名认读。

  (四)开展游戏、巩固生字

  1.“猜一猜”游戏。

  指名学生带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生字上的序号。

  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睁大眼睛看清楚,我们开始变换位置喽!(字宝宝藏在蜘蛛后面变换位置)现在,你还知道站在前六个的是谁吗?猜一猜!

  师:同学们先把猜出的结果告诉同桌,等会儿看谁猜得准。好,我们一起看看结果。(字宝宝亮相)你猜对了吗?

  2.送“字宝宝”回家。

  师: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送回家吗?

  (课件出示课文),指名上台帮字宝宝回家,其余在书上找出生字。

  (五)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画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检查评价。现在哪个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读读这篇课文?(指名读)教师适时评价,注意鼓励。师范读—师引读—生齐读(运用多种方法读)。

  4.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指名分段读)

  5.读读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设计

  1.回家多读读课文,要读流利、读正确。

  2.和父母玩生字牌的游戏。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在童话森林中看到了一只小蜘蛛,今天我们要再去拜访这只蜘蛛,谁想和它做朋友?让我们将课本翻开到101页,看看我们的蜘蛛朋友今天做成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蜘蛛真是勤劳,不知道它的这张网是怎样织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一张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刚才看到的这张图好看吗?我也觉得很好看,不过,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对了,缺少一些声音,如果再给这幅图添上动听的、有感情的声音就更好了!下面我们要给第一个片断配音。先请小朋友自由准备。

  3.我们的配音员都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当好配音员的小朋友请举手。指名读。

  4.质疑:我有些问题弄不明白,想请教你们。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帮我?在第一个片断中,小蜘蛛织网时遇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遇到了风的?(板书:风、吹)理解“一阵”(让学生用嘴用手用书来演示)

  5.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小蜘蛛,刚织了几下,丝就被风刮断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啊?哪位“小蜘蛛”愿意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丝被风刮断了,小蜘蛛是不是就不织网了呢?我们看下一个动画。(播放动画)

  2.哪个小朋友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想给第二个片断配音的小朋友请站起来读。

  3.听完小朋友的精彩配音老师真高兴。你们是我的骄傲。你们有问题问我或同学吗?(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什么?(雨点)怎么样?(打破)随机板书:雨打破

  4.学*“半、雨”两字。

  (1)指名读音,组词。

  (2)交流识记方法“雨”是象形字,上面的横表示天,里面的四点均向右斜,好像是雨点随着风势斜落。“半”字和“羊”字比较异同。

  (3)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老师巡视指导。

  (五)合作学*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学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给你们放一个动画片。(放映三自然段课件开头部分)这回小蜘蛛的网应该织成了吧?我们分小组来学*这段。

  2.合作学*。提出要求:先自己读读这段,有不会读或不懂的词语请教同学;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推选代表汇报。

  随机板书:冰雹 砸破

  3.理解词语“冰雹”。(引导学生看书或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4.比较词语“打来—砸来”“打破—砸破”(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知词语的意思)

  5.指导朗读。“织呀,织呀。”(不做具体指导,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读)

  (六)作业设计

  1. 把《蜘蛛织网》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 搜集有关蜘蛛生活*性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师:小朋友 ,你们看今天谁和我们一块学*?小蜘蛛。老师喊一二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小蜘蛛热情地打招呼。

  2. 小蜘蛛:小朋友,你们好,我在织网时遇到过很多困难。喜欢我、关心我的小朋友还记得吗?(风、雨、冰雹)有这么多的困难,你们说我是勇敢地前进,还是灰溜溜地离开?

  3. 学生:勇敢地前进(要让学生大声地说)。

  4. 小蜘蛛:谢谢小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一定会更勇敢地面对困难。

  5.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蜘蛛织网》,看看小蜘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下面我们打开书翻到102页,看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2.指名读。谁愿意当勇敢的小蜘蛛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

  评价:这只小蜘蛛不但勇敢而且织得很认真(很努力),每个字都读得很准。

  师:老师也很喜欢小蜘蛛,让我读读可以吗?不过织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们听听小蜘蛛是这样织网的。(教师范读)

  点拨:“织呀织呀”应怎样读?生:慢一些。师:小蜘蛛听得很仔细。

  4. 齐读。“我们一起当当勇敢的小蜘蛛,比一比谁织得最努力最认真。”

  5. 指导看课件。

  (1)师:想不想亲眼去瞧瞧小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好,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2)师:太好了,在我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小蜘蛛战胜了困难,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你们想不想夸夸小蜘蛛?谁来当面夸夸它?(教师出示蜘蛛图片)

  (3)学生自由表达:“小蜘蛛你真勇敢”“我真佩服你”。(教师竖大拇指。引导学生说出小蜘蛛值得学*的精神。)

  6.小结:小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风婆婆、雨点儿妹妹、冰雹大哥给它带来的麻烦,让它不得不一次次重新织网,但它一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三)学*第五自然段

  1. 指导看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上,你猜它捉到小虫了吗?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

  师:小蜘蛛坐在网中美美地吃着飞来的小虫,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蜘蛛会想些什么?你能说说吗?

  提炼:“真不愧是捉害虫的能手。”“真是好样的。”“继续努力呀!”

  2. 指导朗读。

  小蜘蛛:哈哈!我的心事都被你们猜中了,捉到了害虫,你们替我高兴吗?好,带着高兴劲读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的非常高兴,请你站起来读,表情跟刚才一样,再读一遍。

  你们再来试试……我看到了一只只快乐的小蜘蛛。

  (四)学*“坐”字

  过渡:小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上,看看我们小朋友坐得好吗?接下来我们学*很有趣的汉字,你看它是谁?

  1. 正音。

  师:谁会读?读得真好,请带大家读。

  2. 合作识记。

  师:这个字请小朋友与同桌合作交流,想办法记住。你怎么记住它的?

  提炼:加一加、编字谜、顺口溜、动作表演。

  (“加一加的办法真是个好点子。”“这是个记生字的好办法。”“谢谢你,老师记住了这个字。”)

  通过动作表演,感知“人”字的一捺要变成一点。

  师:大家对他们的表演满意吗?不过“坐”字中的两“人”与以前学的人字有点不一样,你发现了吗?看到“坐”字中的“人”的一捺变成一点,你认为他们的脚应怎样放?(把脚缩一点)

  师:谢谢你们的表演,不仅教我们记住这个字,还教我们写了这个字。

  3. 指导书写。

  (五)学*“虫”字

  师:小蜘蛛的网上有什么?

  1. 出示“虫”。

  2. 正音。谁能读读?你的音读得真准,请大家跟小老师一起读。

  3. 指导书写。你会写吗?把小手拿出来书空。

  4.“虫”字在这儿多孤单,咱们给它找个朋友吧。指名用虫字组词。

  5. 学生临写一个,再在田字格中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六)拓展

  《蜘蛛织网》的故事我们学完了。小朋友们还知道蜘蛛哪些故事?

  板书设计:

  19蜘蛛织网

  风 吹 织

  雨 打 织

  冰雹 砸 织

  一张大网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3

  a设计意图

  线描画是一种绘画的练*,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是指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装饰、美化、组合之意。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幼儿绘画的全部工具。

  我设计的线描画《小蜘蛛织网》,是在孩子对线描画中的点、线、面、形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以小蜘蛛织网为主线,让孩子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感受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然后欣赏、学*线条组合、变化,最后为了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我请他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创作。

  活动目标

  1.回忆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再次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2.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3.学*合作,共同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幼儿能发现规律并运用线条作画。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活动准备

  点、线图谱一张,作画的白纸一张,蜘蛛织的范画网一张,四位小朋友一组,每组一张大白纸,纸中间各画上一只不同种类的蜘蛛,幼儿人手两支粗细不同的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各种线条

  1.运用儿歌的形式,出示小蜘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他会是谁呢?(师边演示边念儿歌,然后出示小蜘蛛图片)

  儿歌1:

  八脚怪,像螃蟹;一肚子,都是丝;

  修修补补裁裁剪剪,不是裁缝,那是什么?

  --小蜘蛛

  师:这是一只灵巧的小蜘蛛,它会吐丝织网呢!小蜘蛛吐出的丝就是一根根的线条。你们看小蜘蛛吐出了哪些线条?有我们认识的吗?

  (师事先用红黄两种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直线类线条和曲线类线条)

  2.观察回忆线条:这是什么线条?它像什么?认识各种线条,并以波浪线为重点,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这是什么线条?像什么?变化了大小、方向它还是波浪线吗?又像什么?小结直线类线条和曲线类线条。知道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

  二、欣赏、学*线条组合、变化。

  1.师边念儿歌边用粗的勾线笔示范搭支架。

  今天,我们的小蜘蛛可高兴了,它要开始织网了,为了使自己的网更加的牢固,聪明的小蜘蛛选用粗线条为自己的网搭支架。师示范第一步:用粗笔先搭由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十字架式的直线,在逐步添加斜线,注意线要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均匀;师示范第二步:为了风吹动时支架不晃动,将两根直线之间由里向外用横线固定;(一边画,一边念儿歌)儿歌2:

  小蜘蛛,忙又忙。牵银线,忙织网。织出大网干什么?网住蚊蝇做食粮。

  2.观察图谱,感受点、线、图形组合变化的奇妙效果。

  这是一只非常爱漂亮的小蜘蛛,它看到这么多线条,可喜欢啦。搭好了支架,它还想用线条装饰它的网,包括点和一些好看的图形,它都想织进网里,怎么织呢?我这里有一张图谱可以给小蜘蛛做个参考(出示点、线图谱)

  师指着其中的几组由一种线条不断重复、两种线条随意组合的图案,三种线条组成的图案和与点、图形结合组成的图案让幼儿充分感受。

  提问:这里的图案是怎么组成的?分别用到哪些线条?

  小结:原来,一根线条很单调、很普通,但是,把许多根同样的线条组合起来,或者说几根不同的线条组合排列一下,再或者与点、线一起变化一下,奇迹就出现了,许多的线条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真漂亮。

  活动总结

  幼儿在学*的过程中能以兴趣为主,中班阶段阶段的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刚刚健全。运用蜘蛛织网的现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的欲望。让绘画活动能让幼儿有更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从而让幼儿能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尝试第一次的合作画。幼儿能与同伴合作一起完成自己的画作。兴趣浓厚非常喜欢。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编织活动,感受活动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探索织蜘蛛网的方法,知道上下绕好后麻绳要拉紧,不松动。

  3、学*绕的技能。

  4、活动准备:相关视频、棉签、彩色毛线、蜘蛛图片、破蜘蛛网图片、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听吗?

  2、肚里都是丝,每天忙织网,织完耐心等,就等蚊虫撞。一起来猜猜看好吗?(蜘蛛)

  3、(出示蜘蛛图片)看来你听的很仔细,也非常聪明,一下子猜出蜘蛛先生,但是你们知道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观看视频)

  5、谁来说说蜘蛛是怎样织网的?这就是蜘蛛网,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出示蜘蛛网图,讨论蜘蛛网形状特点: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车轮状的,帐篷状的,看着杂乱无章,其实非常有规律,还可以观察到蜘蛛网中间密一点,到边缘逐渐变得稀疏一点。)

  6、你说的真好,蜘蛛睡在网里可舒服了。可是蜘蛛先生遇到一个麻烦,在它外出帮助朋友的时候,大风刮破了蜘蛛网,等蜘蛛先生回到家,蜘蛛网已经变成了这样(破蜘蛛网图片)蜘蛛先生又累又饿急需帮助。你有什么好点子呢?

  7、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或许可以帮上忙(出示毛线,以及自己的毛衣等)

  8、师幼讨论:毛线有什么作用?寻找毛线衣服,还可以织围巾、帽子等。

  教师:而且呀毛线细细软软的,和蜘蛛先生吐出的蛛丝也有一些相似,我想我们可以用它代替蜘蛛丝,帮助蜘蛛先生重建家园。

  9、展示编织蜘蛛网成品,幼儿观看,讨论编织工艺。

  10、幼儿尝试操作

  (1)、幼儿尝试(每组发一只树枝,小组讨论编织办法)

  (2)、教师:现在有谁来说说你们计划如何编织呢?是怎么织的呢?编织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幼儿讨论经验观点。

  二、教师示范

  1、我们小朋友真爱动脑筋,用了很多好办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织网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2、教师示范,帮助幼儿提炼制作的方法:

  (1)、先通过打死结的方法,把麻绳固定在架子上。

  (2)、绕的时候一定要把麻绳拉紧,上下依次绕绳进入树枝,到缠绕的阶段请小朋友一起大声说出:缠绕。

  (3)、尽量织的紧一些、牢固一些,编织完成以后打结结束,用剪刀剪掉多余线头,并将小蜘蛛粘在蜘蛛网上。

  (4)你看到我是怎样织的了吗?谁来试一试呢?

  三、幼儿操作

  1、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帮更多的小蜘蛛织网,好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等一下小朋友们就轻轻的转过去帮小蜘蛛织网,织好了到老师这里把小蜘蛛请到家里去好吗?

  2、要求:(1)、每人织一张蜘蛛网

  (2)、记住刚才的方法,织完后要打一个死结。

  (3)、把蜘蛛图片粘在蜘蛛网上。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进行指导。我想小蜘蛛住在你们织的网里会很开心的,我们带这小蜘蛛到外面去玩玩好吗?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够给多音字“结”据词定义。

  2.理解本课的词语:蜘蛛雨点结实终于。

  3.能够流利的朗读本课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的生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看见过蜘蛛吗?那他们有那些本领呢?

  2.我们都知道蜘蛛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学这篇课文《蜘蛛织网》

  3.教学生字:蜘蛛织三个生字

  4.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A轻轻的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B出示课文的生字,进行重点正音:砸重终和多音字:结

  C给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分段朗读课文

  D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5..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课文中的其余的生字

  7.口头组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8抄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1

  9.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理解词语“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的2、3、4.段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碰到困难大的不灰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教学过程:

  1.复*检查:读生字和口头组词

  2.听写课文里面的词语

  3.蜘蛛在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课文第一段板书:大风刮断

  4.学*第二段:蜘蛛灰心了,放弃了吗?没有是的。他重新开始织,理解词语:重新?(以前织的一点都不剩下了)

  5.再读读她遇到了什么困难?看看这时候它织了多少?(一半)

  6.可是他还是不灰心,从头开始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练*说话:蜘蛛重新织网,一阵雨点打来,把()

  8.口头练*:蜘蛛网被()可是蜘蛛一点都没有灰心他()终于()

  9.你猜想结果会怎么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0.连起来读读课文的1-3段找找蜘蛛的网被破坏了几次?找出动词刮——打——砸说明了什么?

  你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想法?

  11.他有没有在困难面前灰心?对没有理解词语“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12.情况是一次比一次恶劣,请你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3.指导朗读:不再又读的稍重一点,读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

  14.真是不容易呀:你看一张()的网终于织好了

  15.指导朗读:织啊织啊读的慢一点后半句读的轻快一点。读出胜利喜悦的心情。

  16.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道理?

  17.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18.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巩固生字掌握课文里的词语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全文,背诵全

  3.学*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据词定音

  蝴蝶结实结果子结头

  2.完成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一阵()()()

  一张()()()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讲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蜘蛛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织网?理解词捕(捉)

  5.为什么要用上“高兴的这个词语?她心里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A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B自由轻声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是怎牙膏内一会事。

  C教师提供词语让学生边回忆边尝试复述

  D多叫几个学生来复述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把他被下来。

  7.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事情总能办好,请用上“终于造一个句子,比比看谁造的好。

  8.完成课堂作业。

《蜘蛛织网》教学设计6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蜘蛛织网课时2-------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理解织网 重新等词的意思。

  2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教学

  难点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教具图片设计者大虎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年级教 学 设 想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复*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齐读丝的第五笔是( )再的第三笔是( )。二、细读课文,品词赏句

  课文写了蜘蛛几次遇到困难?把文中写蜘蛛碰到困难的句子用“——”划出来。

  大风、雨点、冰雹”各是怎样的?哪一种自然现象对蜘蛛织网破坏更大?

  面对这些困难,蜘蛛心里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那只蜘蛛,你会对大风、大雨、冰雹说些什么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什时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蜘蛛遇到的困难、打击一次比一次大。指导朗读。、蜘蛛遇到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请你在看看2~5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有决心,有信心的语气三、齐读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事情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学生讨论发言

  板书设计

  蜘蛛织网

  大风

  大雨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冰雹

  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蜘蛛织网课时2………2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理解织网 重新等词的意思。

  2、理解蜘蛛织网时所碰到的困难,并能赏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

  教学

  难点理解描写蜘蛛织网时碰到的困难的句子。教具图片设计者一年级教师教 学 设 想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复*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开小火车,齐读丝的第五笔是( )再的第三笔是( )。二、细读课文,品词赏句

  课文写了蜘蛛几次遇到困难?把文中写蜘蛛碰到困难的句子用“——”划出来。

  大风、雨点、冰雹”各是怎样的?哪一种自然现象对蜘蛛织网破坏更大?

  面对这些困难,蜘蛛心里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那只蜘蛛,你会对大风、大雨、冰雹说些什么呢?这三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什时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蜘蛛遇到的困难、打击一次比一次大。指导朗读。、蜘蛛遇到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请你在看看2~5自然段,划一划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有决心,有信心的语气三、齐读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做事情应该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学生讨论发言

  自由读,齐读,

  板书设计

  蜘蛛织网

  大风

  大雨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到底。

  冰雹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3)

——蜘蛛织网教案合集五篇

  蜘蛛织网教案 1

  【教材简析】

  《蜘蛛织网》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生动且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描写了织网的蜘蛛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课文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插图,巧妙的将哲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告诉我们做事要不灰心、不泄气,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学目标】

  1、复*12个生字,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织网的艰难历程,从而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教学重点】

  1、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朗读中感受蜘蛛织网的艰辛,并能联想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在学生们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蜘蛛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复*词语。

  (1)幻灯片出示词语:织网、一张、终于、结实、捕捉。学生齐读。

  (2)开火车读。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一只蜘蛛在( ),它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蜘蛛( ),它坚持织,最后( )织成了( )又大又( )的网。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 )飞来的害虫的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蜘蛛织网时遇到困难的句子。

  三、精读品悟,感受艰辛。

  1、 学*第一次困难。

  ①课件出示:它刚织了几下,一阵大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②朗读感受风很大,把蜘蛛刚织了几下的网刮断了。(板书:大风)

  2、学*第二次困难。

  ①课件出示: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好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板书:雨点 )

  ② 体会当时的情景。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③指导朗读。

  3、学*第三次困难。

  ①出示句子:织啊,织啊,眼看网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②、理解认识冰雹。(课件出示冰雹的图片)

  ③、指导朗读。

  四、精读品悟,感受勇气。

  过渡: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蜘蛛是怎么做的呢?

  1、体会蜘蛛遇到困难时的坚强意志。

  2、理解不泄气、不灰心的意思,通过反复读,体会蜘蛛的不泄气、不放弃。

  五、品尝成果,分享快乐。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

  2、夸夸小蜘蛛。

  3、从朗读中感受蜘蛛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总结: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蜘蛛终于成功了,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灰心、不泄气;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替蜘蛛高兴吧,因为它的不灰心、不泄气,感动了你我。

  2、口语交际: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学了课文你从蜘蛛蜘蛛网中学到了什么?

  3、课外作业:把《蜘蛛织网》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21 蜘蛛织网

  大风 雨点 冰雹

  不泄气 不灰心

  蜘蛛织网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织、晨、抽、丝、散、岩、害”,认识部首绞丝旁。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能在阅读过程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4、展开想象,仿说小动物的话。

  教学重、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织、晨、抽、丝、散、岩、害”,认识部首绞丝旁。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能在阅读过程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出示谜面:一个姑娘本领大,天天在家忙织网,织出一张漂亮网,专捉蚊虫和飞蛾。

  2、交流板书:蜘蛛。

  3、出示图片:它在干什么呢?交流。

  (1)补充板书,写全课题。

  (2)学*生字“织”、“丝”,认识部首“绞丝旁”。

  4、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

  2、完成填空:,蜘蛛在织网。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学*生字“晨”、“抽”

  4、自由读课文,标出小节号并圈出文中的小动物。

  (1)交流,板书: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大公鸡、猫头鹰。

  (2)读小动物们的叫声。

  (3)编儿歌。

  出示填空:大公鸡()叫,

  猫头鹰()叫,

  ()小牛叫,

  ()小羊叫,

  小狗()叫,

  小猫()叫,

  还有小鸭()叫。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一)学*2~7小节

  1、过渡:这些小动物们对蜘蛛说了什么呢?

  (1)交流。

  (2)学*生字:散、岩

  (3)说活练*:(谁)请蜘蛛去(干什么)。

  (4)小结:这是一只()的蜘蛛。

  2、拓展练*。

  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对蜘蛛说,“________________!”

  (动物的叫声)(谁)(说什么)

  蜘蛛没回答,忙着织它的网。

  (二)出示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

  2、学*生字:害

  (三)出示:最后一小节。

  1、师范读。

  2、指导朗读。

  3、想象说话。出示:蜘蛛睡着了,因为。

  四、巩固词语。

  1、出示词语。

  2、读词语。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22、蜘蛛织网

  小牛散步

  小羊跳跳

  小狗请打滚没回答,忙织网

  小猫睡觉

  小鸭游泳

  大公鸡逮苍蝇逮住

  猫头鹰夸(漂亮)睡着了

  蜘蛛织网教案 3

  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织、晨、抽、丝、散、岩、害,积累7个词语;认识部首绞丝旁。

  2. 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3.能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学*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音节认读7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认识部首绞丝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丝和绞丝旁的写法。

  2. 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句子,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课题。

  1、看图,谁在干什么?

  (1)引入形声字:蜘蛛

  学*生字 织,认识 绞丝旁。

  (2)引读句子。

  作为课题,要注意什么?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人物。

  (一)学*课文第一小节,读懂句子的意思。

  1、出示课文描写蜘蛛织网的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1) 拼音节请生字连词语,特别区分丝和绞丝旁的写法。

  (2) 交流反馈,师随机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词语。

  (3) 指名读句子

  2、借助停顿读懂句子意思。

  (1)师范读,生模仿读。

  (2)指名一生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3)交流,随机出示关键部分。

  ①蜘蛛在清晨织网。(师讲解板演:清晨)

  ②蜘蛛的丝是银闪闪的/是从自己身上抽出丝织网。

  ③蜘蛛是在农庄的篱笆上织网。

  (4)小结,再按停顿提示读好句子。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人物。

  1、生自读课文,师述自学要求: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读准字音,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想想蜘蛛织网时遇到了哪些朋友,把它们的名字用括号括出来。

  2、交流

  (1)课文小节,用手势表示。

  (2)蜘蛛遇到了哪些朋友? 根据生答出示板书:

  (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大公鸡,猫头鹰)

  (3)这些朋友出现在哪几小节?

  三、再读课文,读懂蜘蛛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事。

  过渡:蜘蛛遇到了这么多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2到7小节。找出这些小动物对蜘蛛说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1、交流出示小牛、小羊、小狗、小猫、小鸭的话。

  (1)随机学*生字散、岩,正音。

  (2)指导读好句子中的词语,注意连读。

  (3)提示:将叫声的词语画出来,这是动物们在向蜘蛛打招呼呢!

  2、角色扮演,读读说说,理解小动物们请蜘蛛干什么。

  (1)师做蜘蛛,指名读小牛的话,对我说什么?(板书:散步)

  (2)指导朗读,看清感叹号,读出相应的语气。

  引导:这里有邀请的含义,很热情。

  (3)(出示其它4句),同桌互读,再想一想,说一说,这些小动物邀请蜘蛛干什么?(板书:请)

  (4) 开双轨火车交流,随机出示板书:打滚,睡觉,游泳

  3、面对朋友们的热情邀请,蜘蛛又是怎么做的呢?用< >找出来,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生配合读一读。

  交流,出示板书:没回答,忙着织网

  实际上,它织好网想

  5、学*8.9小节

  1)引读大公鸡说的话。

  ①读好词语害人,指导读出大公鸡着急的语气。

  ②大公鸡请蜘蛛干什么?(出示板书:逮苍蝇)

  ③师小结,板书:逮住 理解:逮

  读好句子。

  2)出示猫头鹰说的话。

  天黑了,猫头鹰来了,猫头鹰什么时候工作?出示板书:深夜

  ①指名学生读猫头鹰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

  ②师范读,还听出了什么?(猫头鹰说这张网真漂亮,是在夸蜘蛛,板书:夸)

  ③ 读读句子,夸夸蜘蛛。

  3)了解蜘蛛的反应:蜘蛛没回答,因为它睡着了!(板书:睡着)

  ①蜘蛛怎么会睡着了呢?

  ②理解蜘蛛织了多长时间?(清晨猫头鹰出来,从早到晚)

  ③小结。

  6、在不同的朋友出现时,蜘蛛是怎么做的?

  请你观察忙和睡着,你读懂了什么?

  四、复*巩固

  1、读读蜘蛛给朋友们的信,注意读准红色字的字音。

  亲爱的朋友:

  昨天清晨,我正忙着抽丝织网的时候,你们请我去休息、去玩耍,我都没有回答。因为我急着把网织好,去捉害虫。你们千万别怪我!

  你们的朋友 蜘蛛

  2、用一句话来夸夸蜘蛛,注意夸奖的语气。

  22 蜘蛛织网

  清晨 小牛 散步

  小羊 跳跳

  小狗 请 打滚 没回答,忙织网

  小猫 睡觉

  小鸭 游泳

  大公鸡 逮苍蝇 逮住

  (深夜)猫头鹰 夸 (漂亮) 睡着

  蜘蛛织网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够给多音字“结”据词定义。

  2.理解本课的词语:蜘蛛雨点结实终于。

  3.能够流利的朗读本课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你看见过蜘蛛吗?那他们有那些本领呢?

  2.我们都知道蜘蛛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学学这篇课文《蜘蛛织网》

  3.教学生字:蜘蛛织三个生字

  4.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A轻轻的朗读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B出示课文的生字,进行重点正音:砸重终和多音字:结

  C给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分段朗读课文

  D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5..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学*课文中的其余的生字

  7.口头组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8抄写生字,完成课堂作业1

  9.先完成的同学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生字,理解词语“终于、结实”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3.学*课文的2、3、4.段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碰到困难大的不灰心,肯下工夫,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教学过程:

  1.复*检查:读生字和口头组词

  2.听写课文里面的词语

  3.蜘蛛在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读课文第一段板书:大风刮断

  4.学*第二段:蜘蛛灰心了,放弃了吗?没有是的。他重新开始织,理解词语:重新?(以前织的一点都不剩下了)

  5.再读读她遇到了什么困难?看看这时候它织了多少?(一半)

  6.可是他还是不灰心,从头开始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练*说话:蜘蛛重新织网,一阵雨点打来,把( )

  8.口头练*:蜘蛛网被( )可是蜘蛛一点都没有灰心他( )终于( )

  9.你猜想结果会怎么样?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0.连起来读读课文的1-3段找找蜘蛛的网被破坏了几次?找出动词刮——打——砸说明了什么?

  你对这只蜘蛛有什么想法?

  11.他有没有在困难面前灰心?对没有理解词语“不泄气”也就是不灰心的意思。

  12.情况是一次比一次恶劣,请你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3.指导朗读:不再又读的稍重一点,读出他不怕困难的决心

  14.真是不容易呀:你看一张()的网终于织好了

  15.指导朗读:织啊织啊读的慢一点后半句读的轻快一点。读出胜利喜悦的心情。

  16.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道理?

  17.完成作业:抄写词语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巩固生字掌握课文里的词语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全文,背诵全

  3.学*第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1.据词定音

  蝴蝶 结实 结果子结头

  2.完成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一阵( ) ( ) ( )

  一张( ) ( ) (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讲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蜘蛛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织网?理解词捕(捉)

  5.为什么要用上“高兴的这个词语?她心里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6.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A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

  B自由轻声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想是怎牙膏内一会事。

  C教师提供词语让学生边回忆边尝试复述

  D多叫几个学生来复述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把他被下来。

  7.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事情总能办好,请用上“终于造一个句子,比比看谁造的好。

  8.完成课堂作业。

  蜘蛛织网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蜘蛛织网捉虫的特性,能用短直线来表现蜘姝网。

  2、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进行绘画和粘贴。

  3、感受线条的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重难点

  1、了解蜘蛛织网捉虫的特性,能用短直线来表现蜘姝网。

  2、能用短直线大胆进行绘画,会用密密的、直直的、连住不断开的画法表现蜘蛛网。

  三、活动准备

  1、课件、相关视频、幼儿每人一份绘画材料

  2、蚊子、苍蝇图片,胶水

  3、轻音乐伴奏带。

  4、幼儿事先了解蜘蛛的相关知识。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课件,看蜘蛛是怎么织网的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看(放课件)它是谁?它会干什么?它为什么要织网?宝宝们想不想看一看今天这位好朋友是怎么织网的?(放课件)

  (二)观察蜘蛛织网,学*蜘蛛织网

  1、观看蜘蛛织网动画。

  2、看完了动画,你们知道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吗?

  3、我们也来学一学蜘蛛是怎么织网的,请小朋友一起伸出小手指一起学蜘蛛织网吧。

  (1)先对角织竖线,等所有的竖线都织好了。

  (2)再从这条线连到那条线,这根线是怎么样的?(直直的),这种直直的线叫短直线,每一条短直线有没有断呀?(对了,两头都连住)织了一根够不够呀?蜘蛛又要织网了。边看边说:从这条线连到那条线,线要直直的。每根短直线相连,不断开,就这样一圈一圈地往外织。

  4、哇,网织好了!可以粘虫子了!这次能粘住虫子吗?

  5、提示瞪大眼晴好好看,看,粘住了几只虫子呀?为什么只有两只呀?还有一只为什么飞走了?(奥,原来这里有漏洞了,小蜘蛛刚才织网的时候太粗心了,落下了一块,谁能帮小蜘蛛想一个好办法把网织的密点?(小结:一条靠着一条距离*一点),好,让我们和小蜘蛛一起把这个漏洞织好,这样小虫就不会逃跑了。)

  (三)幼儿作画,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小朋友们们也想学聪明的小蜘蛛来织网吗?

  (2)织网的时候要把线画的直直的、一条线靠着一条线距离*一点,还有线一定要和两边的线连住,不能断掉,小蜘姝就是这样织的,不然虫子就会飞走了。

  (3)等你织好了网,就可以用网粘虫子了,用胶水把小虫粘到网上,看看你的网粘住了几只小虫。一定记住密密的网才可以粘更多的虫子哟。

  2、巡视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帮助幼儿将作品悬挂在喜欢的位置上,并进行同伴分享。

  四、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1、宝宝们的作品都完成了,看看你最喜欢哪张网?(围绕画得密的、直直的,连住不断开。

  2、引导幼儿说出小蜘蛛能帮助人类捉很多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4)

——《蜘蛛》教案设计 (菁华3篇)

《蜘蛛》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希”、“败”、“夺”、“织”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了解威灵顿将军最后胜利的原因。体会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好有关威灵顿的想法变化和蜘蛛做法的句子。了解是因为蜘蛛的“坚持不懈”让将军战胜了自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设计理念:

  1、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以“威灵顿将军看到的小蜘蛛织网与自己想到的”为线索,通过朗读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从而体会小蜘蛛和威灵顿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精神。

  2、用情境再现的方法和文本产生共鸣。通过再现小蜘蛛几次小心结网,结果又被大风吹毁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又一次失败”的可怕,从而深刻理解“再一次尝试”的伟大和可贵。

  3、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15课。

  2、复*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师:(点击课件)小蜘蛛正在努力的织网呢!让我们帮帮它把!谁把这个词语读准小蜘蛛的网就织成了。

  3、指名生读词,大家跟读。

  4、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在那次战斗中,威灵顿的部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的部队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边说边板书“没有取胜的希望”),看到这种情景,将军痛苦地倒在了草地上。

  通过学*,我们还知道,他又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边说边板书“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这是什么原因?打开8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7自然段,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新课:

  1、生打开书,自由读,交流:是小蜘蛛帮助了他。

  2、师播放小蜘蛛图片。

  3、生欣赏图片。

  (三)学*描写小蜘蛛织网的句子

  1、师:在2——7自然段里找找,把描写小蜘蛛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一划。

  2、师巡视,指导划好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3、师:谁能把找到的答案告诉大家。

  4、指名说:课文的2、4、6段。

  5、看看大屏幕,读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6、生1:我知道将军发现草丛里有一只蜘蛛。

  生2:小蜘蛛想把一条长长的丝线连起来。

  生3:我知道小蜘蛛在连线的时候,努力了六次都失败了。

  ……

  7、师:你能读读吗?

  8、生读,师相机评价。(重点指导“长长的”、“六次”、)

  9、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六次”

  10、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小蜘蛛在两片草叶之间,来来*的织网、这样经历了六次。

  生2:我仿佛看到了草和草之间的距离很远,小蜘蛛的丝不够长,连不上去。

  11、师:是呀,小蜘蛛想把这根长长的丝线连起来,让我们来数数它的失败次数。(播放小蜘蛛六次失败的画面)

  12、生看画面一起数:1、2、3、、、、、、

  13、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此时会怎样了?

  14、生1:要是我,我都感觉好累了。

  生2:我也好累,我不想再织下去了。

  生3:失败的次数太多了,我没有信心了。

  、、、、、、

  师小结过渡:六次的失败上我们心力交瘁,不想再继续下去,可是小蜘蛛却选择了第七次的尝试,是呀,没有新的尝试,那有成功的希望,只是这次他运气不太好,请你读第二句。

  15、指多名同学读。师相机评价。

  16、师:这会儿是风把它的网毁掉,在接下来的尝试中,谁还有可能毁掉它的网呢? (点击课件:出示练*题)

  17、指名做练*。

  18、女生齐读第二部分。

  19、师: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小蜘蛛怎么办哪?它放弃了吗?让我们到第三段中看看。

  20、生自由读,交流:小蜘蛛抛开一切,只是那样认真地编织。

  21、指名读。生生评价。

  22、战胜种种困难,织好了自己的网,此时你最想对蜘蛛说什么?

  23、生1:小蜘蛛祝贺你,你成功了。。

  生2:小蜘蛛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3:小蜘蛛你战胜了那么多困难,你真了不起!

  、、、、、、

  24、师:听了你们对小蜘蛛说的话,陈老师真要替小蜘蛛,好好的谢谢你们。现在咱们男生齐读第三部分。

  25、男生读。

  (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引领:小蜘蛛永不言败,最终获得成功,深深得感染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将这三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中描写小蜘蛛的三部分语句。

  (背景音乐停)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蜘蛛?

  生1:这是一只勇敢的蜘蛛。

  生2:这是一只不怕困难的蜘蛛。

  生3: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蜘蛛。

  ……

  师:对,老师正要把这个词语送给你们,做什么事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三)、学*描写将军内心想法的句子:

  1、师:蜘蛛经历这么漫长的织网过程,威灵顿将军看到眼里,激起了内心的波澜,请你在文中找出将军心里想法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生在书中划一划,并交流汇报。(师点击课件,出示3、5、6段)

  3、描述再现上文情景,生体会将军当时的心情。

  A、师:当将军看到小蜘蛛想把一条长长的丝线连起来,可是,努力了六次都失败了的时候,将军想……

  B、指名读第3自然段。

  C、师:老师听出来了,将军内心是同情小蜘蛛的。同学们,想想你们在生活中尝过的滋味,这失败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呀!

  D、生:我想应是苦的。

  E、师:对,它对于谁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味道,小蜘蛛不灰心,但无情的大风还是毁掉了它的第七次尝试。此时将军又想…….

  F、指名读第5段。

  G、师:看来小蜘蛛不仅可怜,还很倒霉,可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打败它,时间过了很久,一张结结实实的网终于织好了。让我们看看课文最后:威灵顿要再一次尝试干什么?结果怎样?

  H、生自由读最后一段,交流::威灵顿将军要带领部队再一次的投入到战斗中去。

  I、生齐读最后一段。(感情激昂)

  4、师小结:看起来蜘蛛织网的小事,却激发出威灵顿将军再次战斗的勇气,他在不久之后的滑铁卢战役中,最终打垮了拿破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点击音乐)听,人们用胜利的号角迎接凯旋的勇士们。

  (课件出示介绍威灵顿将军的文字与图片)

  5、师相机介绍:人们为了记住他,将他的头像印在了五英镑的纸币上。

  六:学生说话。

  师:刚才许多同学说以前有许多灰心失意的时候,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生1:当我失败的时候,我要向将军那样,我也要再一次的尝试。

  生2:做事我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直到成功。

  生3:我不能轻易的放弃,要不然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生4:我们在学*的时候,也要向蜘蛛和将军那样,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

  七:生字教学:

  1、读生字:希、败、夺、织。

  2、说说怎样写好这4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有“希”(上小下大),“夺”(上大下小);左右结构的字有“败”(左窄右宽),“织”(左宽右窄)。

  3、师范写、指导书写。

  4、学生书写。

《蜘蛛》教案设计2

  活动名称:蜘蛛买鞋(中班)

  活动目标:

  1、学*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活动重点:学*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活动难点: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请幼儿看屏幕做练*,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蜘蛛》教案设计3

  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进行改编的一节科学课,抓住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在认识昆虫后初步了解哪些昆虫是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知道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的进行角色表演。

  2、 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3、 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

  活动难点: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昆虫头饰、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出示小蜘蛛头饰,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开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题目)

  二、 观看课件《蜘蛛网商店》

  1、 哪些小动物来买蜘蛛网了?

  2、 小狗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觉得小蜘蛛对小狗、小熊、小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 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它买蜘蛛网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会卖给她吗?

  三、昆虫乐园

  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虫虫游戏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昆虫,音乐起,所有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

  创作思路: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时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在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常常为发现一只小小的昆虫而雀跃不已。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带领孩子进入昆虫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虫》主体中,发现幼儿对昆虫非常感兴趣,为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课《蜘蛛网商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虫,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非常的恰当,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动画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通过课件直观地看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课件互动游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5)

——《蜘蛛》教案设计 (菁华3篇)

《蜘蛛》教案设计1

  活动名称:蜘蛛买鞋(中班)

  活动目标:

  1、学*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活动重点:学*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活动难点: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请幼儿看屏幕做练*,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蜘蛛》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预测,并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

  3、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具:PPT、统计表“最受欢迎的糖”。

  2、学具:统计表(4张)、标记(每人5个)、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发听故事的兴趣。

  1、PPT出示糖果店:你们瞧,这儿有一家商店,看看这家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呀?

  2、这么多的糖果,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糖果店)

  3、PPT出示蜘蛛: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看,是谁也住在糖果店里,蜘蛛在糖果店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我们来听故事《蜘蛛和糖果店》。

  二、大胆猜测——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果。

  1、(PPT画面一)**来买糖,蜘蛛出示**买糖记录。

  提问:

  (1)同意蜘蛛的猜测吗?

  (2)从记录表的哪里可以看出**喜欢吃棒棒糖呢?

  (3)验证

  (4):**每次来买都是买一种糖,说明她最喜欢的就是棒棒糖,下次很有可能也会选棒棒糖,是不是用这种方法!蜘蛛的这个办法真好!

  2、(PPT画面二)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买糖记录。

  提问:

  (1)从记录表里可以看出,菲菲买了几次糖果?买过什么糖?

  (2)她会更喜欢吃什么糖呢?

  (3)验证

  (4):喜欢吃的糖果买的次数一定会多一点,记录表上花生巧克力糖出现了5次,所以买这种糖的可能性会更大。

  3、(PPT画面三)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东东买糖记录。

  提问:

  (1)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这次请大家猜猜他会买什么糖?

  (2)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3)验证

  4、有什么好办法预测顾客要买什么糖?

  :仔细观察记录顾客购买的糖果名称和购买的次数,经过统计,就能推测出顾客喜欢的糖。

  5、(PPT画面四)嘟嘟来买糖,蜘蛛出示嘟嘟买糖记录。

  提问:

  (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

  (2)买哪种糖更有可能?为什么?

  (3)验证。

  :买的次数多并不是唯一的预测标准,排列的规律也需要考虑。

  6、(PPT画面四)老奶奶来买糖,蜘蛛出示老奶奶的买糖记录。

  提问:

  (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为什么?

  (2)验证。(为什么买泡泡糖?)

  :有时预测的结果也会意外,这也是有可能的。

  三、观察统计——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决定请蜘蛛留下来,预测什么糖果卖得好。

  2、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才是最受欢迎的糖呢?(大家讨论)

  3、幼儿进行集体统计。

  4、: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情况,正确预测未来。

  四、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用统计的方法来推测出结果。

  2、介绍小组合作要求。

  3、幼儿合作练*、尝试、交流。

  评析: 《蜘蛛和糖果店》这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概率和统计之间的关系。概率是依据自己材料推测未来,概率其实就是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故事中的蜘蛛经过统计得知**买棒棒糖概率比买其他糖果的大,但概率虽然能判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却不能保证100%正确。所以从孩子的思维层面上考虑,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把这个故事设计成了有情景性的估猜活动,以故事中蜘蛛猜测顾客来糖果店买什么糖的情景为主线,帮助幼儿理解概率和统计,同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去推理、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估猜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乐趣。

《蜘蛛》教案设计3

  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有趣的昆虫》这个主题进行改编的一节科学课,抓住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在认识昆虫后初步了解哪些昆虫是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知道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大胆的进行角色表演。

  2、 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3、 有初步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

  活动难点: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益虫和害虫。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昆虫头饰、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出示小蜘蛛头饰,它是谁?它有什么本领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开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题目)

  二、 观看课件《蜘蛛网商店》

  1、 哪些小动物来买蜘蛛网了?

  2、 小狗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买蜘蛛网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觉得小蜘蛛对小狗、小熊、小兔说的话对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 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蜘蛛网?它买蜘蛛网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会卖给她吗?

  三、昆虫乐园

  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四、虫虫游戏

  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昆虫,音乐起,所有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

  创作思路: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时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在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常常为发现一只小小的昆虫而雀跃不已。于是,我从幼儿兴趣入手带领孩子进入昆虫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虫》主体中,发现幼儿对昆虫非常感兴趣,为此我选择了这节科学课《蜘蛛网商店》,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虫,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非常的恰当,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动画展示给孩子们看,并通过课件直观地看到昆虫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临其境,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课件互动游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归拢,提升起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昆虫的兴趣。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6)

——蜘蛛织网作文 (菁华6篇)

蜘蛛织网作文1

  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蜘蛛姐姐在一束鲜花上吐丝织网。

  这时,太阳公公皱着眉头说:“小蜘蛛,你别忙了,马上就要刮大风了。”

  蜘蛛姐姐说:“没关系,我马上就要完工了。”果然如此,一阵大风吹来,蜘蛛姐姐忙了半天,眼看就要织好的大网,就这样被无情的大风刮破了。

  但是蜘蛛姐姐并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马上又开始忙碌起来,认认真真地织起网来。

  被大风刮破的网就快被蜘蛛姐姐补好时,突然天空乌云盖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蜘蛛姐姐被大雨淋得像只落汤鸡,冷得直哆嗦。她连忙找来一片树叶遮挡风雨,可是雨实在太大了,辛辛苦苦织好的网又被狂风暴雨摧毁了。

  大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蜘蛛姐姐还是没有气馁,仍然孜孜不倦地织起网来。

  这次蜘蛛姐姐终于织成了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正巧,一只大蚊子飞过来,自投罗网,成了蜘蛛姐姐的美餐。

  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蜘蛛姐姐织网那样,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这样才能成功。

蜘蛛织网作文2

  说起蜘蛛,大家都对它很熟悉吧,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其实,蜘蛛、蝎子、蜱螨、虱子都是蜘蛛类的节肢动物,有八条腿,它们几乎都是食肉动物,很多会分泌毒液。

  蜘蛛都是伟大的纺织工,它们用黏黏的丝织成的网来扑捉猎物。像园蛛的网通常只能用一天,当网坏了的时候,它能很轻松地再织一张。如果需要,它一天可以织好几张网。

  你们知道吗?不是所有的蜘蛛都会织网。然而,它们都会吐丝,它们的丝坚韧得令人惊讶,实际上,它们的丝比同样粗细的钢丝还要坚韧呢!它们把丝以液体的形式存在身体里,然后通过一个叫纺绩突的小器官把它变成丝吐出来。当它们想用丝的时候,就用后腿的脚爪把它从纺绩突中扯出来。首先,它用一根丝连接两根树枝,然后,往下坠,织成一个Y字形,接下来,用丝连成几个对角,做成网的基本框架,最后,从网的中心往外盘旋吐丝,这样就织成一个螺旋状的网。忙完这一切后,蜘蛛就坐在网的中央等着大餐了!一旦抓到猎物,就用丝缠住它,让它不能逃脱。接下来,蜘蛛就要享用它的美餐了……通过我的讲解,你们对蜘蛛有所了解了吧?

蜘蛛织网作文3

  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蜘蛛先生生活在这里。每天他都要经历种种考验。

  看呀!这真是一张大网,远远看去,蜘蛛网是灰白的。它一圈一圈的,从小到大纵横交错,像八卦的形状。仔细看,蜘蛛网是银白色的细丝编织而成,边缘有几根丝固定在墙上,看上去一点也不结实。一阵风吹过,网摇摇晃晃,我想这网风一吹就会破的,怎么能捉虫子呀?

  晚上天气变阴了,我不禁为蜘蛛先生担心起来,于是我来到楼下看到了这一幕。呀!我都惊呆了,原先的网被风吹得四分五裂,蜘蛛也被风吹得不知所踪。我很担心蜘蛛,想去寻找蜘蛛。可是这时天空下起了雨,我就躲回了家。过一会雨停了,我连忙下楼去看蜘蛛。我发现墙角有一张竖网,是完好无损的,而那横网被淋得残破不堪。我想为什么下大雨的时候蜘蛛要织竖网呢?我回去问妈妈,妈妈说:“下雨前气压低,蜘蛛能感觉到,就织了一张竖网,这样就能减少风的阻力,而且还可以保护自己。”

  现在我知道了蜘蛛非常聪明,蜘蛛先生虽然不起眼,但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生存,值得尊敬。

蜘蛛织网作文4

  蜘蛛是一种丑陋无比的昆虫,但在丑陋的另一面,却有坚持、不被命运打垮的的精神。它的网即使被打破一次、二次、三次……,它也不会对命运低头,它就像似暴风雨中的海燕,挺拔的苍松,永不低头的菊花,在弱小的生物中也有它生存的价值。

  这让我想到了二年级时,语文老师教过的一篇课文。一个国王被打败,他躲在一座小草屋里休息。突然看见了一个黑色的东西,走*一看是一只蜘蛛。一场大风吹过,蜘蛛的网破了。国王以为蜘蛛会半途而废。可蜘蛛还是继续编织起网来。国王看见了,“就像蜘蛛这样,做事怎么会不成功?”这让他恢复了信心,最后振作起来,打败了敌人!

  啊!一只丑陋的蜘蛛都可以让许多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勇气,它也就是所谓的大自然精神导师。

  生活中,蜘蛛处处可见。最*,一只蜘蛛出现在我们楼下。我和几个朋友用一根木棍去击破蜘蛛网。绿色小蜘蛛并不怕,用它那六只巧手又编出一张网。我们又把网打破,蜘蛛没有放弃。这让我想到了自己,顿时十分惭愧——做数学题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没有想出解题的方法,随便一做便交了上去,并没有像蜘蛛一样。

  啊,由此我想到,即便是丑陋的人,只要有一颗永远打不垮的心,你就是最美的!

蜘蛛织网作文5

  傍晚,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心烦意乱,我丢下作业慢慢地走到阳台,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了看。

  忽然,我看见一只蜘蛛在屋檐上,我心想:它在干什么呢?就静静的仔细观察起来。蜘蛛一边吐着细细的丝,一边像小孩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荡到了一尺见方的另一边,接着又荡了回来,就这样,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形网格框架就织好了。接着,蜘蛛又细心地织了起来,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又细又密的网织好了。

  过了一会,一只小苍蝇飞了过来,被蜘蛛的网粘地严严实实得,一动不动,后来,这只苍蝇就变成了蜘蛛的美食。

  忽然,一根大树枝掉了下来,吧蜘蛛网划了一个大洞。我想:蜘蛛这回肯定完蛋了,它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辛辛苦苦地织好的,它肯定要休息了,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没想到,蜘蛛又爬了两圈,又织了起来。

  我想:蜘蛛这坚持不解,孜孜不倦,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呀!蜘蛛给我的启示真是让我终生受益呀!后来,我又回到了房间里,仔细地写起了作业。

蜘蛛织网作文6

  天空很蓝,白云在天空里散步,蜘蛛姐姐早早地醒来,它想重新装修它的房子,它的家住在花丛里,醒来就可以闻到一阵陈花香。

  蜘蛛姐姐正在努力吐丝织网,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阵大风吹来,大风呼呼地吹着,把蜘蛛姐姐刚织好的网吹开了一个大洞,蜘蛛姐姐赶紧往花朵上爬,躲避风的袭击。

  风停了,蜘蛛姐姐又开始忙碌地织网,它没有灰心,蜘蛛姐姐高高兴兴地忙着把大风吹开的大洞,重新吐丝织网,就在蜘蛛姐姐快要织完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刚织好的网,又被雨给打得支离破碎,蜘蛛姐姐四下张望,它看见一片落叶,赶紧捡起来,挡住雨的袭击。

  大雨过后,太阳露出了一丝笑脸,蜘蛛姐姐放下手中的树叶,树叶就像蝴蝶一样慢悠悠地落下,蜘蛛姐姐看着被风吹、被雨打得支离破碎的网,并没有灰心,又开始全心全意地织网了,这次,它更加的投入了,它织呀织,终于织出了一个又漂亮又结实的网。

  蜘蛛姐姐风雨无阻地织网,它沾沾自喜地躺在织好的网上晒着太阳,连太阳公公和花儿都露出了笑脸为它鼓掌祝贺。


蜘蛛织网教案设计合集十篇(扩展7)

——*移教案设计(精选十篇)

  *移教案设计 1

  *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移,哪些是旋转。

  (2)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4至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做*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移运动。

  4、试一试。

  (1)出示图形。(课本20页图)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移?*移了几格?(向下*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1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的时间。

  (2)在学生练*时,教师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现象是*移还是旋转。

  五、板书设计

  *移和旋转

  *移:

  旋转:

  *移教案设计 2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第一节的学*,学生已对*移的基本性质有了的认识,能否利用*移的基本性质来学*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图形之间的*移关系成了本节课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图形*移的位置的条件.

  能力训练:

  1.对具有*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具有*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复*回顾*移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如图,将线段AB*移,得到线段AB,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复**移的基本性质: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行且相等,对应线段*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给出了线段AB,也给出了*移方向和*移距离,你能作出选段AB经*移后的对应选段AB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移作图.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探索归纳*移的作法

  ⑴已知线段AB和*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让学生观察、动手画图。

  得出已知*移距离和方向的作图:过A作*移方向的*行线,在*行线上沿*移方向上截取线段,使其长度等于*移距离,即得点A的对称点A。点B的对应点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线段AB和*移后点A的对应点A ,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来源:中.考.资.源.网]

  和上面的(1)相比,这里的新问题,不知道*移距离和*移方向,而只知道某点的对应点,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画图。

  连接A,A,得到线段AA,则AA的长度就是*移距离,有A到A的方向就是*移方向。于是问题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问题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画图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这个讨论可以放在(3)之后。

  (3)将(2)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已知*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移后的对应点,求作*移后的*面图形。

  例题1 经过*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移后的三角形。

  留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移的作图后,根据前面的`若干个作图问题,增加“议一议”内容。

  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

  ②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移作图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作法所依据的原理。

  方法一:过点B、点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行且相等,连接DE,DF,EF,△DEF就是△ABC*移后的图形。

  方法二: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移后的图形。

  方法三:因为*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得它与线段AD*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或者过点D作与AB*行且相等的线段DE,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对于②,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

  (1)图形原来的位置 (2)*移方向 (3)*移距离.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移后的图形.

  第三环节 课堂练*

  1、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移3cm,作出*移后的图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移后的图形。

  2、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方向向右*移3cm,作出*移后的图形。

  3、图中的窗棂轮廓是由一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组成,试作出这个图案向左*移10格后的图案。

  解:分别确定矩形的四个顶点和半圆的圆心,向左*移10格后的位置,画半圆(以“圆心”*移后的位置为圆心,以6格的边长为直径),连线即可。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面图形*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移方向.③*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第五环节 课后作业

  1、必做*题:*题3.2 2,3,4

  2、选做*题

  (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沿对角线所在直线l将该正方形向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积为92,求*移的距离、

  (2)如图,在△ABC中,D,E是BC上的点,且BD=CE,求证:AB+ACAD+AE、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对上节课学*的*移的基本性质的复*,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进而引出新课课题简单的*移作图。在例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循序渐进,前一题往往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通过化归都可转化为前一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

  在练*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移的特征、*移作图的方法,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移教案设计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十的第1、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移(板书:*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移。

  *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及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移2步,向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移)移动了多远?(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移呢?(自己说说看)

  (生:小房子向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移7格。)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移7格。小房子向()*移了()格。

  *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移的现象还学会了*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师在生中看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移和旋转吧!

  (课件欣赏)

  三、小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四、练*、活动

  1、区别*移、旋转。

  你能区分*移和旋转了吗P43、3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43、1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请上台展示。)

  *移教案设计 4

*移精品教案设计

  *移

  学*目标:1、了解*移的概念。

  2、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3、能做出简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4、能利用*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5、通过认识*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美感。

  学*重点: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学*难点: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学*过程:认识和观察:

  1、仔细观察下面一些美丽的图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2、以下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1)小华每天骑自行车沿着笔直的马路来学校上学

  (2)在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乘缆车沿索道上山或下山。

  (3)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4)在车站以及百货大楼,人们乘自动电梯上楼或下楼。

  探究活动1:

  A与E,B与F,分别是一对对应点;

  AB与EF是一对对应线段;

  ∠BAD与∠FEH是一对对应角

  (1)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总结出*移的概念:。

  探究活动2:

  点的*移:线的*移:*面图形的*移:空间几何体的*移:

  探究活动3:

  经过*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所示),试画出*移后的三角形。

  步骤:1、定方向定距离:连接AD;

  2、利用*移的性质找到B、C的对应点E、F

  3、分别连接DE、DF、EF。

  小结:

  1、*移的概念是什么?

  2、*移的性质是什么?

  作业:*题54第1-7题。

  一课一练

  1、把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和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且.

  3、图形的.移动,叫做,简称.

  4、如图,线段AB经过*移到达DC位置,AD

  那么图形ABCD为形.

  5、在下图中画出原图形向右移动6个单位,BC

  再向下移动2个单位后得到的图形.

  6、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现将直线AB*移到直线EF位置那么,∠1与∠2的位置关系是,角度关系是。

  7、下面的每组图形中,左面的*移后可以得到右面的是()图1

  ABCD

  8、三角形ABC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A′B′B、AB//A′B′AA′

  C、四边形BCB′C′为*行四边形

  D、AA′>BB′>CC′BCB′C′

  9、一个长方形ABCD沿PQ对折,A点落到A′位置,则()

  A、∠APQ≠∠A′PQB、A′P>A′QDC

  C、PQ有可能*分∠A′QAA′

  D、三角形APQ和三角形APQ的面积相等P

  AQB

  10、*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位置B、大小C、形状D、位置、大小和形状

  11、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行B、相等C、*行且相等D、既不*行又不相等

  12、经过*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D、无法确定

  13、由△ABC*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14、如图15所示的是用火柴杆摆的一只向左飞行的小鸟,你能只*移3根火柴杆就使它

  向右飞吗?

  *移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的方向和格数。

  三、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大家站起来,跟着我的口令做:立正,向前走两步,向左走一步,向右走两步,向后退两步,向左转,向右转,转个圈,立正。同学们真棒,回到位置上坐好。

  刚才我们做了一些运动,事实上,不仅人会运动,世界上很多事物都会运动的,比如说下面这些物体。

  (二)新授:

  (一)1、播放动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根据它们各自运动的特点来分分类吗?(让学生自由发言)

  像火车,电梯和缆车这样的运动,他们是沿直线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向上,向下运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叫*移。

  像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和钟摆这样的运动,他们是围绕一点旋转或围绕一根轴左右摆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叫旋转。

  *移和旋转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

  2、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的例子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图片,分别说说他是*移,还是旋转。(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注:窗户和门要顺带说一下教室里的门窗。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移和旋转的'现象吗?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回答。

  (汽车,吊扇,风车,地铁,打开文具盒,翻书,台历,挂历,校门)

  (二)我们已经知道许多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图形的*移。

  1、大家看,小房图、金鱼图和火箭图都动起来了。(说明:虚线图表示*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移后的位置)。

  (1)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吗?你是怎样看的?(揭示:箭头是用来表示图形*移的方向的。)

  (2)那么小房图向右*移了几格呢?数数看。(请学生边说边指)

  那么到底谁说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移一移,数一数。哦,原来小房图向右*移了6格的。那么怎样数才不会出错呢?老师这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找对应点。同学们看,*移前它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移后它还是小房图右下角的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房图*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点。我们一起再数数看,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那么,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对应点吗?并数数中间有几格。(请学生边指边说)

  通过刚才的找点和数格,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要看图形*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移的格数。

  (3)把书翻到24页,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是怎样*移的,并填写好答案。

  (4)我们再来看看26页上第4题。写独立填一填。

  同学们,到现在你发现*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吗?

  记住: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1)看了这么多别人画的图形,下面我们自己也来画画看。

  试一试: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移6格后的图形吗?你打算怎样画。大家交流交流。先把三角形的每个顶点都标上数字,再把每个顶点都向右*移6格,最后连接每个顶点。(边演示边说)

  (2)把书翻到25页。下面请你画出*行四边形向下*移5格后的图形。

  (3)把书翻过来,完成第5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移和旋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四)扩展:

  思考:你只到下面的花边是由哪个图案经过*移得到的吗?

  *移教案设计 6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3页的“*移和旋转”。

  教材简析:

  *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图形的*移和旋转,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物体的*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的学*方法掌握*移的方法,为今后学**行线和推导基本*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作铺垫。

  对象分析:

  学生对*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也不会有意识地体会*移和旋转的特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大部分学生会把两幅图之间的距离看作是*移的距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感知*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用的方格纸,小房子纸片,学生画图用的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移与旋转。

  1、呈现学生在学校快乐体育场活动的场面,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

  2、学生同桌交流,说说如何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一分类。

  3、学生汇报如何分类,建立*移和旋转的表象。

  4、教师小结:像刚才这些直直地移动是*移现象;而像吊环、旋转椅和跑步器这样转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

  5、出示课题:*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能对*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6、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物体*移的时候是怎么动的,旋转的时候又是怎么动的。

  7、想好的同学站起来做一个*移的动作。学生出来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归纳*移的特征:物体*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没有改变的。

  8、想好的同学再做一个旋转的动作。一学生出来展示。

  9、结合课本练*和生活实例,判断哪些现象是*移,哪些是旋转?

  10、举例说说生活中*移和旋转的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二、探究*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初步感知*移的方向和距离。

  (1)同学们,老师请来了5位熟悉的客人(课件出示5个福娃)。它们很爱运动,(课件演示前三个福娃逐一消失。)它跑到同学们中来了。

  (2)找福娃。(以教室中比较中心的位置为标准)给学生提示:第一个向某同学的左边*移了1个位置,猜猜它在谁的位置?第二个向某同学的右边*移了2个位置,猜猜它在哪里?第三个向某同学的前面*移了3个位置,猜猜它在谁的位置上?

  (3)用课件显示福娃*移过程,总结回顾刚才找福娃是根据它*移的方向和*移的距离来确定它的位置的。

  【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喜爱的`福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猜一猜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移要关注*移的方向和*移的距离这两个参量。】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视频课件,两只小蚂蚁在房子的一前一后搬房子。)

  (2)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3)利用学具(方格纸和小房纸片),小组合作交流,操作验证上面的猜想。

  ①引导学生找*移前后的对应点。

  ②四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学生可能用数方格或用小房纸片移一移的方法等,操作验证谁走的路长。)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回顾上面的猜想,对学生作出及时的评价。

  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移过程。

  (4)如果当时有一面小旗插在前屋檐上,小旗*移了几格?

  如果小旗插在后屋檐上呢,它又向哪边*移了几格?

  小房子*移了几格?

  (5)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小结:由于*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移的过程中,它的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知道物体*移了几格,可以抓住特征点,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移的距离。】

  三、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让学生用自己的结论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本41页上的内容)。

  (1)移:请全体学生把小房纸片一格一格地*移到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2)说:小房子向哪边*移了几格?(出示向右移的图)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练:小房子向( )*移了( )格。

  2、蚂蚁发现搬家的时候漏了一些宝贝忘记拿了。于是马上坐船回去,它们的船向右*移了4格。请你找出*移后的船,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课本第43页练*十的第1

  *移教案设计 7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移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数学知识—*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氛围,拉*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移和旋转运动。

  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移4格,再向下*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移与***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

  1、下列现象哪些是*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在先前学*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移、旋转的奇妙。

  *移教案设计 9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移与旋转复*教案

  一、*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移。

  1.*移

  2.*移的性质:⑴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行且相等;⑵对应线段*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⑶*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4)*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3.简单的*移作图

  ①确定个图形*移后的位置的条件:

  ⑴需要原图形的位置;⑵需要*移的方向;⑶需要*移的距离或一个对应点的位置。

  ②作*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⑴找出关键点;⑵作出这些点*移后的对应点;⑶将所作的对应点按原来方式顺次连接,所得的;

  二、旋转: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1.旋转

  2.旋转的性质

  ⑴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⑵旋转过程中,图形上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⑶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 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⑷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3.简单的旋转作图

  ⑴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点,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⑵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线段,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⑶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求作旋转后的图形。

  三、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

  ①确定组合图案中的基本图案

  ②发现该图案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探索该图案的形成过程,类型有:⑴*移变换;⑵旋转变换;⑶轴对称变换;⑷旋转变换与*移变换的组合;

  ⑸旋转变换与轴对称变换的组合;⑹轴对称变换与*移变换的`组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是由(1)仅通过*移得到的是( )

  2.在以下现象中,

  ①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 ②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③ 钟摆的摆动; ④ 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属于*移的是( )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3. 将长度为5cm 的线段向上*移10cm所得线段长度是( )

  (A)10cm (B)5c m (C)0cm (D)无法确定

  4. 如图可以看作正△OAB绕点O通过( )旋转 所得到的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5.下列运动是属于旋转的是( )

  A.滾动过程中的篮球的滚动 B.钟表的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某直线 对折过程

  6.ABC是直角三角形,如图(a),先将它以AB为对称轴作出它的轴对称图形,然后再*移

  得 到的图形应该是( );

  (a)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

  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 距离

  D.由*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8.将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后的 图形是( )

  A B C D

  9. 下列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移可以得到的是 ( ).

  (A) (B) (C) (D)

  10. 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11. 如图1,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移得到的,

  已知,AD=5,B=7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G=5, G=70 (B)EH=5, F=70

  (C)EF=5,F=70 (D) EF=5,E=70

  12. 如图3,△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CD的位置,

  已知AOB=45,则AOD的度数为( ).

  (A)55(B)45(C)40(D)35

  13. 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

  片围成的.如图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如图3中

  所有小三角形均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其中的菱形

  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 ).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逆时针旋转60得到

  (C)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14. 如图,甲图案变成乙图案,既能用*移,又能用旋转的是( ).

  15. 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有 ( ).

  (1)正方形;(2)等边三角形;(3)长方形;(4)角;(5)*行四边形;(6)圆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 如图4, △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移到

  △D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BE=EC (B)BC=EF (C)AC=DF(D)△ABC≌△DEF

  二、填空题.

  1.*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

  2. *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只改变图形的 。

  3.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经过20分,分针旋转________度。

  4.如图四边形ABCD是旋转对称图形,点__________是旋转中心,旋转了_____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AD=____ ______,AO=__________,BO =_____________。

  5.△ 是△ *移后得到的三角形,则△ ≌△ ,理由是

  6.△ABC和△DCE是等边三角形,则在此图中,△ACE绕着c点 旋转 度可得到△BCD.

  7. 如图,四边形AOBC,它绕 着O点 旋转到四边形DOEF位置,在这个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___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经过旋转点 A转到__________,点C转到__________,点B转到__________线段OA与线段________ ,线段OB与线段_ _______,线段BC与线段________是对应线段。四边形OACB与四边形ODFE的形状、大小______________。

  8.如图,图案绕中心旋转_______度(填最小度数) 次和原来图案互相重合.

  9. 如图7,已知面积为1的正方形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 ,过点 任作

  一条直线分别交 于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0. 如图9,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

  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CB 重合.若PB=3,则P = .

  三、解答题

  1.如图,经过*移,△ABC的顶点A移

  到了点D,请作出*移后的三角形。

  2.如图,把 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

  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3.在下图中,将大写字母E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后,再向左*移4个格,请作出最后得到的图案.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

  (1)观察猜想BE与DG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

  请说出旋转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 ABC中, BAC= ,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 BCD,把 ABD绕着点D按

  顺时针方向向旋转 得到 ECD的位置。若AB=3,AC=2,求 BAD的度数和线段AD

  的长度。(A、C、E在同一直线上)

  6如图,四边形ABCD的BAD=C=90,AB=AD,AEBC于E, 旋转后能与 重合。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若AE =5㎝,求四边形AECF的面积。

  7.如图,梯形ABCD的周长为30cm,AD∥BC ,现将DC*移到AE处,AD=5cm ,求 ABE有周长。

  *移教案设计 10

  学*目标:1、了解*移的概念。

  2、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3、能做出简面图形*移后的图形。

  4、能利用*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5、通过认识*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美感。

  学*重点: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学*难点:理解对应点连线*行且相等的性质。

  学*过程:认识和观察:

  1、仔细观察下面一些美丽的图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2、以下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1)小华每天骑自行车沿着笔直的马路来学校上学

  (2)在旅游景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乘缆车沿索道上山或下山。

  (3)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4)在车站以及百货大楼,人们乘自动电梯上楼或下楼。

  探究活动1:

  A与E,B与F,分别是一对对应点;

  AB与EF是一对对应线段;

  ∠BAD与∠FEH是一对对应角

  (1)线段AE,BF,CG,DH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总结出*移的概念:。

  探究活动2:

  点的*移:线的*移:*面图形的*移:空间几何体的*移:

  探究活动3:

  经过*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所示),试画出*移后的三角形。

  步骤:1、定方向定距离:连接AD;

  2、利用*移的性质找到B、C的对应点E、F

  3、分别连接DE、DF、EF。

  小结:

  1、*移的概念是什么?

  2、*移的性质是什么?

  作业:*题54第1-7题。

  一课一练

  1、把一个图形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和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且.

  3、图形的移动,叫做,简称.

  4、如图,线段AB经过*移到达DC位置,AD

  那么图形ABCD为形.

  5、在下图中画出原图形向右移动6个单位,BC

  再向下移动2个单位后得到的图形.

  6、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现将直线AB*移到直线EF位置那么,∠1与∠2的位置关系是,角度关系是。

  7、下面的`每组图形中,左面的*移后可以得到右面的是()图1

  ABCD

  8、三角形ABC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A′B′B、AB//A′B′AA′

  C、四边形BCB′C′为*行四边形

  D、AA′>BB′>CC′BCB′C′

  9、一个长方形ABCD沿PQ对折,A点落到A′位置,则()

  A、∠APQ≠∠A′PQB、A′P>A′QDC

  C、PQ有可能*分∠A′QAA′

  D、三角形APQ和三角形APQ的面积相等P

  AQB

  10、*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位置B、大小C、形状D、位置、大小和形状

  11、经过*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行B、相等C、*行且相等D、既不*行又不相等

  12、经过*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D、无法确定

  13、由△ABC*移而得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14、如图15所示的是用火柴杆摆的一只向左飞行的小鸟,你能只*移3根火柴杆就使它

  向右飞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