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开国大典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出现在了**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出现在了**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 4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惯。

  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局面的描写。在教学中要充沛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解释三种。读注释可以协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与继承革命保守。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肃静:严肃寂静。

  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商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置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情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局部。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二写会场的安排;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身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出现在**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升**的情景;***宣读中央人民**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和阅兵总指挥;受检阅的部队入场次序和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典礼后:一写***广场群众xxx情景;二写光明充溢了整个北京城。

  (2)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推荐,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3)总结:这局部描写群众局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示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

  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

  规模巨大 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的*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局面结合起来写的?

  (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局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

  开国大典教案 5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 7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考虑的*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依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考虑的*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局部。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考虑,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依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布置资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一局部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第二,***徐徐升起;第三,***宣读中央人民**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广场灯火辉煌,群众xxx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溢北京城。)

  2.依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xxx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溢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 9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起瞻仰徐徐上升的***。“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第二,***徐徐升起;第三,***宣读中央人民**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广场灯火辉煌,群众**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5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成立的意义,认识新*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终于诞生了。*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6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5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宣布*成立)——(升**,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升起来了,表示*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5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在主题学*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4.学*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出现在**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4.学*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出现在**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等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宣布**成立)——(升**,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 中国人民对新 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 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 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 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 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 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 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 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宣布新 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 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 总结布置作业

  1、新 中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 中国第一面***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 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 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资料;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资料。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境。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忙,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所以,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教《开国大典》反思

  因课文篇幅较长,细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长文短述。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在每一段中找出描述人民群众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讨论,能够先小组讨论,再团体交流。学生在谈自我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是,教师要多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不宜用同意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维。经过讨论,使学生领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语感训练是语言本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一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朗读,二是对课文中描述群众热烈欢呼的心境激动的语句要重点指导朗读。三是播放《开国大典》的录象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真实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这样既易于抒发感情,又利于学生领会中心思想,还有助于学生背诵记忆,积累词语,句子。四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6~8自然段。指导背诵不仅仅要交任务,还要教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句意,句群关系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背诵;能够采用先摘录每句头几字作为背诵提示的“头字背诵法”;能够采用分自然段,逐段滚雪球试背诵;也能够采用重点突出法,先抓好第7自然段的背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3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资料;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资料。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境。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忙,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所以,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4

  因课文篇幅较长,细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长文短述。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在每一段中找出描述人民群众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进行讨论,能够先小组讨论,再团体交流。学生在谈自我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是,教师要多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不宜用同意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维。经过讨论,使学生领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语感训练是语言本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一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朗读,二是对课文中描述群众热烈欢呼的心境激动的语句要重点指导朗读。三是播放《开国大典》的录象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真实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这样既易于抒发感情,又利于学生领会中心思想,还有助于学生背诵记忆,积累词语,句子。四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6~8自然段。指导背诵不仅仅要交任务,还要教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句意,句群关系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背诵;能够采用先摘录每句头几字作为背诵提示的“头字背诵法”;能够采用分自然段,逐段滚雪球试背诵;也能够采用重点突出法,先抓好第7自然段的`背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5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境。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之后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景;再之后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终讲了*队伍。研究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所以,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资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资料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所以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述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6

  9月28日,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7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长文短教,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语文学*的快乐和幸福。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8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队伍。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因此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如: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协作,你我共享成果的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以交融,朗读起来由感而发,水道渠成。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

  写一写。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欢乐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断。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焰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再写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及观众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9

  课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人民对新*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升**”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开国大典》观后感 (菁华6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影片主要告诉我们:八路军在**的带领下赶走了日本鬼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想起里边渡长江的景象,我就觉得八路军真勇敢,虽然长江波涛汹涌,但八路军还是渡过了长江。八路军之所以能渡过长江,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不怕长江的波涛汹涌,不怕长江急流,不怕小船在水中强劲地摇动,也不怕日本鬼子的冲锋枪和大炮。我要像八路军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勇敢,一样的不怕危险,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遇到挫折,勇往直前,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八路军没有那般勇气,没有渡过长江的话,那*就会永远在日本鬼子的掌控下。可八路军没有这样,他们勇敢地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我也要学*八路军那种风雨无阻,无畏不惧的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观后感2

  《开国大典》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古月、孙飞虎主演,于*年9月21日首映,2019年10月18日,其4K修复版公映。

  -------------------------------------------------------------------------------------------------

《开国大典》观后感3

  这天,我怀着激动的情绪看了《开国大典》这一课,眼前总会时不时的浮现出革命战斗者的战斗的情景和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这个日子,是每个*人都无法忘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象征着*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中*庄严、雄伟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当我看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这天成立了。”的时候是多么的兴奋啊!我们此刻完美的生活是之前的革命打下来的,无数革命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不怕牺牲自我,才换来了鲜艳的*,我们就应珍惜他们用血肉换来的幸福生活。

  当我的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学*,掌握自我的真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祖*亲,我祝你更加繁荣昌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开国大典》观后感4

  看完《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我心潮彭拜,内心久久不能*静。

  1949年,当*身穿中山服,激动而郑重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时,全*都沸腾了,全世界都沸腾了。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怎能不使人沸腾呢?此时此刻,千千万万颗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激动喜悦的心情,在此刻也已化为一滴滴喜悦的泪珠。这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毅然的走过了。多少英勇奋战的英雄们,多少血洒战场的勇士们,多少为***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

  这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场典礼表达了*人民对新*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今天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

  当受阅的三军勇士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时,国防武器已接踵而来地展现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战*、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种战略导弹。祖国啊,祖国,你让我看到了你70年来的繁荣昌盛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你的人民从此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想到这,我全身每个毛孔如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激动,无一处服帖。如果时间可以停住,真想能够留住那永恒的一瞬间。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战斗武器,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万岁”!“*万岁”!我的心不禁这样喊。从《开国大典》这部电影中,我感到了人民的爱国之情;从《开国大典》这部电影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学*,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飞跃发展,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之奋进,让我们为这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骄傲,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5

  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吗?你们知道当时的情景吗?这个学期学*了《开国大典》这一课,使我对当时的情况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开国大典在首都举行。设为会场的*广场呈丁字形,*台设在*城楼上。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工人。下午三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出现在*台上,中央人民*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接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霎时间传遍了祖国大地。之后,开始升**、鸣礼炮,现场的气氛极为热烈。鲜红的*迎风招展,*在**下宣看了中央人民*的公告,这一宣告顿时把典礼推向了一个高潮。接下来,阅兵式、群众*,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人们的嗓子都喊的沙哑了,直到晚上九点半钟,两股“红流”才渐渐散去,北京一片光明。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1949年10月1日之后,曾经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当家作主得到自由了,这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啊。而今,距离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也已过去了整整60年,祖国即将迎来了它的60大寿。而在这60年中,神州大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祖国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穷落后、列强欺辱的样子了。现在,祖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祖国的强大也给了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吧,我小的时候,村里的道路都是泥土路,一遇刮风泥沙漫天飞扬,下雨时则是满目泥泞寸步难行。而现在呢,泥土路已经变成了沙石路,乡亲们出行再也不怕刮风和下雨了,听说不久之后还*还要将沙石路变成水泥路。这消息,真让我们感到高兴和期盼。而乡亲们住的房子呢,以前都是用泥砖建成的,上面再盖上瓦片。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大家总在担心屋里漏雨或者是房子上的瓦片被风刮跑。自从镇*号召大家种了甘蔗后,乡亲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现在很多人都住上了高大的钢筋水泥楼房,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刮风或是下雨的天气了。记得村里那几个五保户,以前不仅住的是破房子,而且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呢一切都变了,镇*不仅在镇上建了漂亮的房子给他们居住,每个月还发给他们生活费呢。不仅如此,手机、彩电、摩托车、电脑,现在对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新鲜的事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向着小康看齐。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开国大典》观后感6

  今天是10月1日国庆节。

  因为有事耽搁,所以没能准时收看《开国大典》。当我打开电视的时候,看见军旗手笔直地朝前走去,手里拿着*,气质非凡。随之便奏起了**,一阵熟悉的旋律在我的耳际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接着,*涛*坐着国产车,半个身子露出天窗,和每个方队打着招呼:“同志们好!”*和蔼地打着招呼。“首领好!”军人们用有力而响亮的声音回应着。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这样的问候持续了一会儿。

  不久,只见一个方队的军人们身躯笔直,穿着整洁的军装整齐有序地朝前走来,让人耳目一新,不觉惊叹:“走得真整齐啊!不管横着看,竖着看,都是一条直线,似乎只有‘神’才办得到!”特别是海军,雪白的服装,看得我心里舒舒服服的。一眨眼的功夫,便看到更惊奇的一面——三军女兵方队。女兵哪?对于我这个第一次看开国大典的人,见了这种场面便不觉呀然一惊!哈哈,真是为女性同胞争气啊,走得一点也不比男兵差,走出了女军人的气质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打了一会儿盹的我再次睁开眼时,以是一辆辆*出现在我面前,真是壮观的景象,这么多的*看得我眼都花了,发自内心觉得:我们的祖国在日益强大,已不再是以前从敌军那里缴获来的“功臣号”出现在开国大典的国家了。我们有了自己的车,自己的*,自己的飞机,自己的火箭,自己的国家。

  哦?说飞机,飞机就出现了,还边飞边喷出五颜六色的“雾”,像彩虹一样,漂亮极了。在我印象中驾驶飞机的一般都是男的,这一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最后出现在我们眼中的飞机居然是女兵开的!太出乎意料了,还真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到的。

  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受敌人压迫的国家,灰暗封建的国家……

  我们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都经历过。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油!伟大的**万岁!伟大的*人民万岁!祖国加油!*加油!全国人民加油!我自己也要加油!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6篇)

开国大典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广场和*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4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盛况,知道新*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编写“我爱*”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案4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5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宣布*成立)——(升**,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升起来了,表示*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开国大典》教案 (菁华5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4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ànniǔ dànshēng gǔwǔ wěiyuán zhānyǎng diǎnlǐ

  ( )( )( )( )( )( )

  二、辨字组词。

  秦( ) 檐( ) 融( ) 协( )

  泰( ) 瞻( ) 隔( ) 胁( )

  三、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旗帜飘浮( ) 翻天复地( ) 拖帽肃立( ) 忘加评论(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 ) 光明—( ) 开始—( )

  欢喜—( ) 高潮—( ) 汇集—( )

  五、判断正误。

  1、用部首查字法查“未”,既可查“一”部,又可查“木”部。( )

  2、“诞”字的第七画是廴。( )

  3、“完”是“皖”的同音字,都读“wán”( )

  六、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1、共同商量,以求取得一致意见。( )

  2、恭敬地看。(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4、庄严而恭敬地站立。( )

  5、郑重举行的仪式。( )

  七、比较下列加点词与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热烈)的掌声。

  2、群众的声音盖过了(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八、根据课文内容给一步到位句子排序。

  ①*挥动电钮,升起了新*第一面**。

  ②*宣读中央人民*公告。

  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

  ④群众*。

  ⑤中央人民*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⑥*人民*接受检阅。

  ⑦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正确的顺序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至今已有 周年。

  2、*亲自挥动电钮,*徐徐上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 。

  4、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叙述的。

  十、阅读短文,完成文后1~4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开国大典》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学*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第二,*徐徐升起;第三,*宣读中央人民*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广场灯火辉煌,群众*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8)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作品清楚地,有特色、有感情地介绍给大家。

  2、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同学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讲讲研究专题的目的、过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了《开国大典》后,同学们颇有感触,为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共和国诞生》这样一个主题学*。在主题学*中,同学们广泛阅读,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从网上看了你们的作品,觉得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评论家。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文学沙龙,畅谈一下你的想法。

  二、展示作品

  师:在前面三个过程的学*中,老师了解到有许多同学对**非常喜欢,现在哪一组能把自己研究的有关共和国诞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呢?

  1、请小组展示作品:

  师:哪个小组研究的主题与他们不一样?谈谈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

  请小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谈完后再进行展示。(4~5个)

  师:刚才同学们的展示,使大家受益非浅。从大家的展示中学到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老师相信在大家研究的过程中,看到网上那么多的文章,一定有所感想,哪个小组能谈谈你们的想法?

  2、请小组谈谈研究的感触:

  师:从同学们的作品、研究后的感触,老师可以感觉到大家对共和国的诞生有种特殊的情感,你能不能用一段话来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呢?

  三、反思学*过程

  师:通过一个月的学*,你们一定在各方面有所收获,也有所想法,现在小组先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请同学谈谈。

  四、小组评价

  (略)

  五、集中评价

  讨论整个活动的收获与不足。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 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 检查

  1. 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 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 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 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 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 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

  1) 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 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 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 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 阅兵11——13

  *14——1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9)

——开国大典读后感(5)份

  开国大典读后感 1

  在早上,也就是20xx年12月13日,我看了一部叫开国大典的一部电影,我看了一半也就是说我只看了一些还有一些没看完,不过我看了他,很让我深受启发。

  就在1949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在我们北京举行了一次开国大典的事情。来到这里我看到了有许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比如:人民**、副**、各位委员和许多外宾……反正大概有三十万人。有的清晨四五点钟就来到了这里,有的人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看开国大典的风采。

  不一会儿就来了许多人,人多的向海洋。接着又来了海军,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

  开国大典读后感 2

  在早上,也就是2011年12月13日,我看了一部叫开国大典的一部电影,我看了一半也就是说我只看了一些还有一些没看完,不过我看了他,很让我深受启发。

  就在1949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在我们北京举行了一次开国大典的事情。来到这里我看到了有许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比如:人民**、副**、各位委员和许多外宾……反正大概有三十万人。有的清晨四五点钟就来到了这里,有的人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看开国大典的风采。

  不一会儿就来了许多人,人多的向海洋。接着又来了海军,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

  开国大典读后感 3

  看完了《开国大典》,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静。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多教育和启迪。

  这部电影中,最激动人心的就是那壮观的开国典礼了。1949年10月1日,在我国首都北京,数万中华儿女汇聚在***广场上。我们的领袖*****登上城楼,向全城,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庄严而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正式成立!”嘹亮的**奏响,整个广场上欢声雷动,人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国沸腾了!中华人民的心沸腾了!中国终于走出了浸透残忍与屈辱的历史,谱写出中华的新的乐章。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被欺凌的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东方的巨龙,在这一刻苏醒了!

  看到这里,我心情万分激动。同时,我也有许许多多的感想:现在,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可以丰衣足食而有余,可以使用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不禁想起了胸前那迎风飘舞的鲜艳的红领巾,他不仅是红旗的一角,这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呀!如果没有***,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呐。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的日子,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我自豪,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

  开国大典读后感 4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开国大典》这一课,眼前总会时不时的浮现出革命战斗者的战斗的情景和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这个日子,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象征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中中国庄严、雄伟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当我读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是多么的兴奋啊!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之前的革命打下来的,无数革命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不怕牺牲自己,才换来了鲜艳的***,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用血肉换来的幸福生活。

  当我的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学*,掌握自己的真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亲,我祝你更加繁荣昌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开国大典读后感 5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开国大典》这一课,眼前总会时不时的浮现出革命战斗者的战斗的情景和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这个日子,是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象征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中中国庄严、雄伟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当我读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是多么的兴奋啊!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之前的革命打下来的,无数革命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人民的**,不怕牺牲自己,才换来了鲜艳的***,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用血肉换来的幸福生活。

  当我的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学*,掌握自己的真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亲,我祝你更加繁荣昌盛,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开国大典教案范文10份(扩展10)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2、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请大家再一次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3、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几自然段中写到指名朗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啊,中国第一面***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请你摘抄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句子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自我感受,我们应该写:(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人员的心情)

  板书:

  开国大典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4.学*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出现在**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出现在了**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华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等***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艺术欣赏: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和其它***人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xxx队伍*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座北朝南,***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五)艺术成就

  1、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2、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3、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六)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

  1、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的热爱。

  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

  活动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的来历,深入认识******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