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教案(十)份

首页 / 教案 / |

  《旅鼠之谜》教案 1

  【教学设想】

  《旅鼠之谜》讲述的是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数百万旅鼠大迁奔向大海,葬身于大海。文章以此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指导学生自读本文时应把握本文的写法,文章既有很有趣味的说明,又运用对话的叙述方式,写法不同一般的说明文。学*时,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还应引导他们体会这种跨文体写法的妙处。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落实知识技能目标。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体验,进行学法指导。

  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北极旅鼠的图片,试问学生是否熟悉这类动物,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投影显示)

  三、整体感知

  1、疏解疑难字词,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下列各词语的拼音及含义,并让学生抄写,写时要注意字形。

  媲美 挑衅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2、初步感知文意:

  ⑴ 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大体思路。

  ⑵ 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本文介绍了旅鼠的那些奥秘?(找出关键句归纳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① 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约百万只后代。

  ② 能控制繁殖,一旦过多,就停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③ 周期性死亡大迁移,汇成数百万的队伍,葬身大海。

  四、合作探究

  1、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2、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在参加交流中点评,明确以下两点:

  ⑴ 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① 说是采用记叙框架,说的是本文具备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具备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② 本文又具备说明文的特点。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一般称为科学小品。

  ⑵ 明确以下主要观点:

  ①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②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③ 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剂制,一旦被破坏,会向新的*衡转化。

  ④ 从位梦华、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⑤ 探索奥秘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苦的精神。

  ⑥ 大自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类去研究。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你知道那些?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查阅的资料),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六、课堂小结

  七、延伸作业

  写一篇介绍动物奇异现象的文章,试着运用本文的写法。

  《旅鼠之谜》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本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

  3、了解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4、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认识自然的神奇力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自然、研究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懂得人类也要注意调节,以求和谐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

  教学难点

  1、运用记叙的要素构建记叙的框架。

  2、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北极那一片神秘的地方,有一奇观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进大海。旅鼠为什么有这种行为,科学家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还没能解开这个谜。《旅鼠之谜》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板书课题)

  二、课文赏析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尤其注意以下词语:媲美、挑衅、鼠目寸光。

  (1)自读第一遍,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2)自读第二遍,勾画要点。

  2、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教师板书要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神奇。

  3、指导学生三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指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

  5、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从方式、谈话内容、与心理活动的结合、详略等方面进行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后可得出如下答案:

  (1)利用对话的`方式使文章通俗、亲切。

  (2)对话内容言之有序。

  (3)用心理活动和疑问,推进谈话深入。

  (4)对话详略得当。

  6、引导学生从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去归纳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联系课文学*的感性体验归纳:

  课文寓知识与叙事之中,讲究故事的波澜起伏,追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课文介绍旅鼠的奥秘,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三、拓展练*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四、本课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三大奥秘。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这句话的深意。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业:基础训练一、二、三、四、五、六。

  《旅鼠之谜》教案 3

  教学目标 :

  1. 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 学生能从文章中学会思考,并能给自己以启示。

  3. 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写作短小篇章。

  教学重点:写作观察小文章。

  教学难点 :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迷团。这篇《旅鼠之迷》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简介作者

  位梦华,1940年出生于山东*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啊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默读课文

  2. 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1) 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2) 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3) 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四.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1. 默读课文

  2. 你能否说说文章中值得你思考的地方,并与你的组员交流一下。

  3. 想想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表达出的思想。

  4. 归纳归纳文章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如:(1)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2)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迷。

  (3)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定内打破生态*衡,就会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4)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三大奥秘,默读课文。

  二、了解文章写法。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 记叙的要素衡量: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2、 通篇几乎都是“我”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是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

  3、 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与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4、 吸引读者,适合阅读心理,让人喜欢。

  三、观察小短文写作

  1、可见文中人物都是喜欢观察而且喜欢探究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应该学*他们,我们也应该养成*时多留心我们周围的事物的*惯,作一番研究,请有这样*惯的同学保持你的风格,而没有这种*惯的同学,现在就请开始吧。

  2、布置小短文写作:观察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并试着去了解它,写一段文字,尽量给人带来新奇感。

  四、作业 布置

  1、完成语文作业 本中的相关练*。

  2、可以继续你的观察作文。

  《旅鼠之谜》教案 4

《旅鼠之谜》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 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 徘徊(huai2) 逃窜(cuan4)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 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滑稽(ji1)徘徊(huai2)逃窜(cuan4)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

  (四)检查预*

  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苔藓()前赴后继()

  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六)讨论与探究

  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七)拓展迁移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八)布置作业

  1.模仿本文课下写一篇〈〈-----------之谜〉〉

  2.学会用下列成语造句

  鼠目寸光——

  前赴后继——

  相辅相成——

  道听途说——

  结语:谢谢同学们的极积极参与!

  感谢各位老师的广临指导!

  《旅鼠之谜》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3.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学*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预*:1、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问:同学们都预*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 挑衅 迷惘 啮齿

  徘徊 逃窜 滑稽 歧途

  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那大家了解的跟老鼠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生: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无名鼠辈、抱头鼠窜、胆小如鼠、过街老鼠……

  【由学生较为熟悉的老鼠导入,另外通过学生对“鼠”字成语的回忆,增加一定的课外积累】

  (二)、整体感知文章

  师:看来大家对老鼠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对于旅鼠同学们有什么了解?我来提三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之前对《旅鼠之谜》有预*,在预*基础上应该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资料)

  问题一:旅鼠生活在哪里?

  预想: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课文第一句提到“我”在此抓到一只旅鼠而错误地直接回答)

  引导:这只是“我”抓到一只旅鼠的地址,而不是旅鼠生活的地理位置。(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文中或者题目下的方框中找到答案: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

  师明确:旅鼠生活在北极草原上。

  问题二:旅鼠的外形怎么样?

  预想:课文第四段“除了颜色深一点,与田鼠没什么明显的区别。黑色的绒毛,尖尖的嘴巴”(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后面的毛色变化,提出来就补充上去,没有提出来教师到后面分析第二大奥秘时再补充)。

  问题三:旅鼠主要以什么为食?

  预想:课文十九段“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细心的学生能在预*时留意到,学生没有注意的需要教师指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三个简单的问题对北极旅鼠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旅鼠之谜》这篇文章,更多地来了解旅鼠。看到题目,大家会好奇什么?

  生:旅鼠有什么“谜”?

  师给出明确任务,PPT呈现: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旅鼠有几个奥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旅鼠的这几个奥秘,并在文中划出相对应的语句。

  预想:由文中丹尼斯的“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大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学生应该能准确回答第一个问题。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轮流回答)。

  师:这三句应该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出来,大家要学会找出标志性的语句,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学法指导)。

  师:旅鼠有三大奥秘,我们先来看它的第一大奥秘,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什么?请你概括。

  生:繁殖得很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在文中找出依据。

  预想一:第七段到十三段(只要回答出主要的第七段、第十一段即可)

  预想二:具体的语句“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从3月份的2只,到8月底9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

  师:第七段“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比较。将旅鼠繁殖的速度与细菌分裂的速度作比较。

  师:第十一段把一对旅鼠一年之中能繁衍多少子孙写得很具体,这是为什么?

  师:数字写得很具体中有很多的数字,从说明方法来说是——

  生:列数字。作用: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师:十一段除了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

  预想一:学生能看出第一代第二代是详写,后面略写。

  预想二:学生看不出,教师引导,第一代第二代跟后面的相比写得比较详细,描写详略得当。

  师:第十一段举了一对旅鼠一年能繁殖多少后代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一代一代推算下来,前面一二两代详细写,后面简略写,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可信度,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

  师:我们概括一下

  PPT:旅鼠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

  师: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什么?

  预想:第二大奥秘比较难概括,先找出第十七段“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由此得知,可在十四段至十六段找到答案,主要是十五段。“旅鼠并非每年都大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怎么节制?繁殖过多后,“奇怪的现象”有哪些?这些现象都表明旅鼠好像想法设法想自杀。

  PPT: 旅鼠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想自杀似的;

  师: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比较简单,书本有概括。

  生:旅鼠死亡大迁移。

  师:为什么旅鼠要进行“死亡大迁移”?它们是怎么行动的?

  预想: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在第十七段找到答案。

  PPT: 旅鼠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旅鼠的三大奥秘可不可以互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预想:一部分同学能想到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都与繁殖有关。需要教师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每个奥秘都在前一个的基础和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严谨的逻辑性。

  师:刚才我们分析的旅鼠的三大奥秘都是在丹尼斯叙述中,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我们看看在听丹尼斯叙述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表现和疑问。

  在听到旅鼠的第一个奥秘时,“我”是怎样的表现?

  预想:学生应该会把有关“我”的描写都找出来,教师帮助提炼关键字。“我”一开始是半开玩笑式的,后来在丹尼斯列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时,“我”是迟疑、怀疑,然后经过自己的计算,进而露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感叹“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

  PPT:“我”的表现: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

  师:那在听到旅鼠的第二大奥秘后,“我”是怎样的反应?

  预想:学生比较容易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文章的第十八段到二十三段都是“我”和丹尼斯关于旅鼠第三大奥秘的探讨。“我”一直在向丹尼斯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有哪些疑问?丹尼斯又是怎样一一回答的?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疑问,“我”的第一个推测是它们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大饥荒,丹尼斯是怎么回答的?

  生:否定了,因为它们有充足的食物,而且即使是中途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

  师:那第二个推断是什么?

  生:旅鼠视力很差,鼠目寸光,很难把大海和小河区别开。

  师:丹尼斯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出示图片显示旅鼠的'迁移方向,确定旅鼠的目的地都是大海。

  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旅鼠都这样跳进大海自杀,那么是不是要断子绝孙?

  生:它们会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且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师:三个假设一个比一个更加深入,排除其它可能性,强调旅鼠自杀的目标十分明确。

  师:这个过程中,“我”的表现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我每个猜测的结果怎么样?有没有知道旅鼠“死亡大迁移”是为什么?

  生:不知道。

  师:旅鼠的奥秘解开了没有?

  生:没有。(第二十七段: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PPT:“我”的变化:

  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

  “我”与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师:旅鼠之谜没有解开,但是最后文章留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说明了现在世界的哪方面问题?

  生:人口问题。(有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多说一些情况)

  师: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

  生:60亿。

  师:截至XX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5.8亿,据相关统计显示,到XX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突破70亿。并且这些都只是登记下来的人口数据,还有很多人是没有登记的,实际数据还要庞大。

  PPT: 有关资料:人类人口发展数据

  材料1: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XX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肌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XX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材料2: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基金组织已把1999年6 月16日定为“60亿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xx年,世界人口总数仍将达到90—100亿。

  师:同学们说说人口问题会带来其他什么问题?

  生:人口问题还会带来其它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我们向自然索取更多会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破坏更严重,环境更加恶劣。现在我们的气候反常也是跟人口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上一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的消逝也跟人口增长有关。

  师:有同学在担心,我们会不会也走上旅鼠的道路。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我们人类是拥有智慧的高级动物,我们现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例如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大家*时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相关报道,我们也在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很多人也在思考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寻找方法,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探讨这篇文章的体裁:

  师:好了,整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下面我们从整体上看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预想一:一部分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篇记叙文,另外有学生会认为是说明文,进行逐步讨论分析。

  师:有些同学认为是记叙文,那请问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是不是这些要素都有。

  PPT: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师:看来,这篇文章满足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那还有同学说它是一篇说明文,因为刚才分析时有提到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且这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介绍旅鼠的。但是整篇文章都是两个人的对话,又有故事情节。与一般的说明文比起来更加——

  生:形象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教师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体裁比较特殊。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预想二:学生直接回答是记叙文,因为符合记叙文的六要素。

  师引导:但是它和一般记叙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讲的都是关于旅鼠的知识。分析的时候介绍旅鼠繁殖能力惊人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还有什么特点,通篇都是两个人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看来是篇很特殊的“记叙文”。

  PPT: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结合体。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把旅鼠的相关知识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呈现出来,又有故事情节,

  PPT:

  好处: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写作启示:文无定法。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四)、学生举例自然界其它的奇异现象、未解之谜,老师简单补充。

  师:旅鼠之谜只是神奇的自然界的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自然界还有很多其它的谜团。同学们知道的有哪些?

  教师根据时间情况,简略介绍。

  (五)、总结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探索大自然未知领域的探索史和奋斗史。

  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是不可怕的,因为,只有先提出疑问,才会有后来的解答疑问的办法,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

  同学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提问,你会受益良多,你也会发现世界如此宽广而迷人。

  《旅鼠之谜》教案 7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

  4、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

  5、理解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情感与价值目标

  6、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重点目标

  3、4、5

  难点目标

  4、5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资料,复*记叙文、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字词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笃信:忠实地信仰。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

  教师直接导入,因文章较长,不宜哆嗦。

  学生当堂完成,及时订正。

  教师宣读,亦可学生查资料完成。从速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位梦华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与浙江电视台合作,策划拍摄电视专题片《南极与人类》(6集)和《北极纪行》(20集),《南极与人类》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明确: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完成,提到问题由学生集体回答。

  大言话之,学生集体回答,不是详细学*。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

  (二)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三)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六、课堂小结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能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取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教师小结,进行思想教育。

  布置作业相应的资料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旅鼠之谜》教案 8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问题探讨

  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预*、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一.检查预*导学。

  二.导入新课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多了,毛色意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人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2、教师提示: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

  说明的内容。

  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会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题 学生活动

  课前预*

  1、字词积累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生字词,并给其注音。

  徘( )徊( )媲( )美 幼崽( ) 挑衅( ) 迷惘( ) 啮( )齿 繁衍( ) 喃喃( ) 苔( )藓( )笃( )信 收敛( )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媲美: 挑畔: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不可思议: 道听途说:

  2、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除了预*的词语外,可能出现的词语。

  仓皇逃窜 紧迫不舍 小心翼翼 急中生智 饶有兴趣 自言自语 神秘莫测 无言以对 齐心合力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永无休止 无所畏惧 浩浩荡荡 全军覆没 难以置信 传宗接代 稀奇古怪 若有所思

  3、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4、学生可能回答: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学生思考,明确: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板书设计

  迁移拓展训练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⑤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1.文章第①段中加线的句子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修改。

  2.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3.“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

  5.“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参考资料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 pì měi挑衅tiāo xìn迷惘mí wǎnɡ笃信dǔ xìn 啮齿niè chǐ 滑稽huá jī 徘徊pái huái 逃窜táo cuàn

  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笃信:忠实地信仰。 道听途说:从道上听说,在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旅鼠之谜》教案 9

  一、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是写自然之迷的,并且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本文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2、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很有条理,可以结合课后练*一放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内容。

  二、 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三、学*重点与难点

  1. 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 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四、 教学准备

  1、 课件:主要涉及有关旅鼠的图片,提供直观可感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资料。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本文题为“旅鼠之迷”,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2、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3、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4、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5、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6、叙事特点: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 重点难点突破

  1.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 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三)质疑解疑

  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

  先由学生谈感受和收获,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旅鼠之谜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旅鼠之谜》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关于旅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学设计:

  导入:以谁是自然界中繁衍能力最强的生物(老鼠)为问题提问学生,引出本文中对于老鼠的一个种类——北极旅鼠的介绍。

  一.整体性阅读

  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

  啮齿( )、苔藓()、前赴后继()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2.初步感知文意。

  (1)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大体行文思路。

  (2)思考: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突破性阅读

  1.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思考

  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

  a.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b.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2.本文主要借旅鼠这些特殊之谜来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人口增长与自然有什么利弊关系)

  三.探究性阅读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四.巩固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阅读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1)

——《旅鼠之谜》 (菁华3篇)

《旅鼠之谜》1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方式,借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向读者展示了动物行为研究的一些难解之谜,启发人们思考,指出人类应向旅鼠学*,主动控制繁殖速度。

  作者借自己和丹尼斯的对话将有关旅鼠的三大难解之谜道出。第一个谜团引出第二个,第二个引出第三个。最后设置一个轻松幽默的场面引入对人类现状的思索。在介绍旅鼠的三个谜团时,环环相扣,既深入介绍了几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清晰分割出问题的不同。在对旅鼠“死亡大迁移”进行讲解时,巧妙利用“我”的问题,既道出读者心声,又引出文章下面要介绍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清晰明了,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文章以生活随笔的形式切入,开篇用记叙引出北极旅鼠。介绍旅鼠的神奇特异,专业性较强,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为突出旅鼠的独特神秘,文章在有些地方还穿插使用了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旅鼠的怪异行为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社会现状的启发,文章结尾还用了议论抒情。

  恰当的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使文章异彩纷呈,极富趣味性。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同时也让我感到了惊奇,自然界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我决心更加努力学*,掌握更多本领,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旅鼠之谜》2

  我曾经在节目《人与自然》看到有关旅鼠为何自杀的缘故。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竟然莫名其妙地起来看电视,打开电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右下角的标题:《旅鼠之谜》这一下子激起我的兴致,就虎头虎脑追看了起来。

  其实电视里也解释不了为何旅鼠的自杀之谜,它举了四种假设(现读的书中举了三种)前三种书上已讲,这里不多说。而还有一种讲得是说古旅鼠以前是住在(把它假设为某一地)某一地,住了百万或千万年吧。它们有个*惯,每年都要回自己的家乡,跟人一样,有思乡之情。可由于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家乡越来越多“水”,地壳也逐渐下沉,最后形成了一个海,而旅鼠的鼠目寸光并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望着前面的大海,仍然奋不顾身往海里跳,为的只是回到那个美丽的家乡、。

  我不知道这些假设是对是错。只能举出种种假设,想与谜对接上,可没验证的答案钥匙,插得进去,却不一定扭得开门,人类只有一直假设,一直探求,一直想扭开这谜一样的大门,可这道大门岂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屈原的那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的疑问太多了,求索?虽难如登天,却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旅鼠之谜》3

  一、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是写自然之迷的,并且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本文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2、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很有条理,可以结合课后练*一放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内容。

  二、 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三、学*重点与难点

  1. 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 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四、 教学准备

  1、 课件:主要涉及有关旅鼠的图片,提供直观可感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资料。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本文题为“旅鼠之迷”,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2、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3、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4、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5、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6、叙事特点: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 重点难点突破

  1.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 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三)质疑解疑

  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

  先由学生谈感受和收获,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旅鼠之谜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十)份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教学设计思路】

  整体把握文意,根据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深层探究,明确课文会给我们哪些启示;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感受其知识性、趣味性,延伸拓展,关注自然的奥秘。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鼠”字成语积累——感情色彩多贬义。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种生活在北极的鼠——旅鼠,来倾听这一弱小生命所撞击出来的生命最强音。(旅鼠的图片4张)

  二、出示课题,介绍作者(幻灯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继续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归纳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事情的经过:丹尼斯向我讲述旅鼠的三大奥秘

  事情的结果:丹尼斯就旅鼠的奇特行为发表感想。

  2、问题研究: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图片一一展示)(7—17节)

  a.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b.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停止进食,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改变毛色吸引天敌)(出示天敌的图片)

  c.死亡大迁移。

  四、难点探究

  1、旅鼠的三大奥秘能否调换顺序介绍?(学生分小组讨论)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2、作者是怎样说清楚,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的?(生读11节)

  第一代(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

  第二代(详)

  第三代第一、二胎(详)……

  第四代第一胎(详),第二至七月概说总数

  第五、六、七、八代只说总数

  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

  五、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写作手法: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启示:文无定法

  六、拓展延伸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图片展示)

  1、对旅鼠之谜人们已经研究了好几个世纪,但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待继续探究。

  2、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七、课堂小结

  文章的意义不止于告诉读者有关旅鼠的奥秘,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八、布置作业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请以“在动物面前,我们应该——”为话题,写一段话,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

  2、请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附:板书设计:

  旅鼠 奥秘无穷 知识性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设计:

  旅鼠之迷(在与学生交流中完成)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在其列,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见识一下这个跟老鼠差不多的小东西。

  二、新授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徘徊媲美笃信

  仓皇逃窜紧迫不舍小心翼翼急中生智饶有兴趣自言自语神秘莫测无言以对齐心合力焦躁不安东跑西颠永无休止无所畏惧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全军覆没难以置信鼠目寸光传宗接代稀奇古怪道听途说若有所思相辅相成

  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第—小组:“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第二小组: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第三小组: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第四小组:“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六小组: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提供以下资料。

  (三)、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人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思考,明确: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知识性和趣味性。

  3、教师也可选例,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如: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作者写来烦而不乱,请细细品味。

  如:篇末丹尼斯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有趣隽永,引人人胜。

  三、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会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题

  教学反馈

  学生喜欢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对文章中的一些科学概念、术语不理解、把握不准确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如果我们把丹尼斯的话抽出来,本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因此,本文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旅鼠的三大奥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2)我们的心理描写和发问的句子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3)对话的详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小结: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趣味性和隽永所以读来很有趣味。

  (二)拓展延伸:

  A、尽管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但是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你还能说出一些人类未破解的自然之谜的吗?

  B、学*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探索文章。

  C、本文有许多成语,请将文章中这些成语连缀起来,写一篇文章。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6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2)难点设置的原因及怎样突破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因此确立为难点。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应该是大智慧。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读完课文之后,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加以点拨,相信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1、选择哪些媒体?何时用?怎样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的自读情况一览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图片。研究启示时,利用多媒体把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补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学?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研讨氛围。对于本文,我采用朗读、点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认识课文引发的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并能针对群体中的共同任务,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讨论补充,增强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2、让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总体问题。

  3、欣赏旅鼠图片。

  4、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

  5、对课文的其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7、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8、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9、总结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设计:

  旅鼠之迷(在与学生交流中完成)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设计:

  旅鼠之迷(在与学生交流中完成)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 学生能从文章中学会思考,并能给自己以启示。

  3、 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写作短小篇章。

  教学重点:

  写作观察小文章。

  教学难点:

  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太多了,毛色竟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迷团。这篇《旅鼠之迷》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二、简介作者

  位梦华,1940年出生于山东*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啊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默读课文

  2、 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1) 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

  (2) 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3) 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四、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1、 默读课文

  2、 你能否说说文章中值得你思考的地方,并与你的组员交流一下。

  3、 想想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表达出的思想。

  4、 归纳归纳文章所能给予我们的启示。

  如:(1)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2)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迷。

  (3)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定内打破生态*衡,就会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4)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三大奥秘,默读课文。

  二、了解文章写法。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 记叙的要素衡量: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2、 通篇几乎都是“我”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是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

  3、 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与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4、 吸引读者,适合阅读心理,让人喜欢。

  三、观察小短文写作

  1、可见文中人物都是喜欢观察而且喜欢探究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应该学*他们,我们也应该养成*时多留心我们周围的事物的*惯,作一番研究,请有这样*惯的同学保持你的风格,而没有这种*惯的同学,现在就请开始吧。

  2、布置小短文写作:观察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并试着去了解它,写一段文字,尽量给人带来新奇感。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的相关练*。

  2、可以继续你的观察作文。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以增长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字词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徘徊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没法揣摩

  迷惘:由于辨不清而困惑不至怎么办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三、朗读课文

  (一)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第一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的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四、问题探究

  1、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的奥秘是我们人类研究了几个世纪仍无法理解的,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我们人类仍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如果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

  2、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记叙文的几要素交待很清楚

  (2)用记叙文的框架,通过对话的形式,色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

  3、采用对话方式的好处

  (1)可信度高

  (2)通俗亲切

  五、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六、作业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3)

——旅鼠之谜教案实用10份

  旅鼠之谜教案 1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标题,激发阅读兴趣;通过概括旅鼠的三大奥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文章主旨句(全文最后一句)把握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叙事情节的波澜,体会文章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的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课文:

  1、注意下列词语:徘徊幼崽庞大盛老鼠膨胀挑衅秃鹰迷惘收敛涉水覆没眺望滑稽歧途啮齿迁徙

  2、解释下列词语:一无所获急中生智小心翼翼神秘莫测迷惘千方百计浩浩荡荡前赴后继毫无惧色全军覆没不可思议另有他图难以置信鼠目寸光急不可耐道听途说

  3、本文题目为“旅鼠之谜”,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请找出来:

  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几百万后代。

  第二大奥秘:旅鼠的繁殖能力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第三大奥秘: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旅鼠奇怪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仅仅只是向人们介绍旅鼠吗?从本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

  “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引用资料“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隔35年就增长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宇宙的质量。”

  文章还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A、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衡转化。

  B、从作者和丹尼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C、探索奥秘要吃苦,创新精神。

  D、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E、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旅鼠之谜教案 2

  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融科学知识于记叙之中的科学小品文。作者巧妙构思,运用*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旅鼠的三大奥秘,读来富有情趣。教学中先引领学生明确旅鼠的奥秘,从文章中提取相关信息;再透过比较明确作者运用了“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理解科学小品文的精妙之处;然后学*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培养探究潜力。

  教学难点: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

  ①查阅有关作者生*的资料。

  ②搜集有关旅鼠以及其它动物奇异现象的资料。

  ③分主角朗读课文。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奇怪的现象,有的已经被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有的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在北极生活着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旅鼠的老鼠,每对一年竟能繁殖后代967118只!一旦旅鼠多了,它的毛色就会发生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好像是在吸引天敌的注意;如果死不成,他们就会聚成几百万只的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大海,群众自杀。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也没有解开这个谜团。这天,我们就与位梦华先生一齐走进旅鼠世界,详细了解旅鼠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任务:

  ①画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②思考并概括旅鼠有哪些奥秘?

  2、质疑交流

  ①词语重点:神秘莫测媲美膨胀滑稽道听途说繁衍

  ②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③旅鼠的奥秘:北极旅鼠繁殖潜力超强;旅鼠超出必须数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以吸引天敌;如果死不成,几百万只旅鼠直奔大海,群众自杀。

  3、探讨:旅鼠的奇特行为给对人类有何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此刻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三、赏读分析

  1、分主角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

  简要回顾本文资料。

  2、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准确说明旅鼠的这些奥秘?请举例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后,列提纲回答。

  教师总结: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知识巧妙的介绍给大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教师先将本文的概括介绍投影显示,学生在比较中明确:

  ①作者运用记叙的方式,采取对话描述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科学知识;

  ②科学的资料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③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总结科学小品文的写法特点。

  ①作者运用灵活的方式,采取多种描述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科学知识;

  ②科学的资料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③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俗易懂。

  四、积累拓展

  1、请用二、三百字将本文介绍的知识概括出来,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两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并评价。

  2、除了旅鼠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动植物的奇特行为,请将课下搜集的相关知识讲给同组同学听。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及其查阅的资料,全班交流,注重找出动植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五、课下作业

  运用本文的写法,将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动植物的奇异行为写成一篇科学小品文。

  旅鼠之谜教案 3

  一、 设计理念

  1、本文内容是写自然之迷的,并且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本文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2、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很有条理,可以结合课后练*一放手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内容。

  二、 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的特点。

  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三、学*重点与难点

  1. 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 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四、 教学准备

  1、 课件:主要涉及有关旅鼠的图片,提供直观可感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有关资料。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本文题为“旅鼠之迷”,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2、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3、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4、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5、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6、叙事特点:如果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也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本文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时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的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

  (二) 重点难点突破

  1. 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这篇“记叙文”还有一个特点,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而且丹尼斯的话大段大段的,讲的都是旅鼠的奥秘。这样看来,说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是不错的。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可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应该努力创新,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3. 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4.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三)质疑解疑

  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进行讨论。

  (四)课堂总结

  先由学生谈感受和收获,再由老师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旅鼠之谜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旅鼠之谜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延伸拓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在其列,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见识一下这个跟老鼠差不多的小东西。

  二、新授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徘徊媲美笃信

  仓皇逃窜紧迫不舍小心翼翼急中生智饶有兴趣自言自语神秘莫测无言以对齐心合力焦躁不安东跑西颠永无休止无所畏惧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全军覆没难以置信鼠目寸光传宗接代稀奇古怪道听途说若有所思相辅相成

  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第—小组:“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第二小组: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第三小组: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第四小组:“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六小组: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师提供以下资料。

  (三)、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人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思考,明确: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知识性和趣味性。

  3、教师也可选例,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如: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作者写来烦而不乱,请细细品味。

  如:篇末丹尼斯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有趣隽永,引人人胜。

  三、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会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题

  教学反馈

  学生喜欢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对文章中的一些科学概念、术语不理解、把握不准确

  旅鼠之谜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了解关于旅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探究奥秘的好奇心;引起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关注。

  教学设计:

  导入:以谁是自然界中繁衍能力最强的生物(老鼠)为问题提问学生,引出本文中对于老鼠的一个种类——北极旅鼠的介绍。

  一.整体性阅读

  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

  啮齿( )、苔藓()、前赴后继()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2.初步感知文意。

  (1)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大体行文思路。

  (2)思考: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二.突破性阅读

  1.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思考

  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

  a.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b.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2.本文主要借旅鼠这些特殊之谜来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人口增长与自然有什么利弊关系)

  三.探究性阅读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四.巩固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旅鼠之谜教案 6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

  4、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

  5、理解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情感与价值目标

  6、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重点目标

  3、4、5

  难点目标

  4、5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资料,复*记叙文、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字词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笃信:忠实地信仰。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6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

  教师直接导入,因文章较长,不宜哆嗦。

  学生当堂完成,及时订正。

  教师宣读,亦可学生查资料完成。从速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以后,在对北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为中国的北极考察事业奔走呼吁。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由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组成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位梦华任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995年5月6日胜利到达北极点。

  位梦华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位梦华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与浙江电视台合作,策划拍摄电视专题片《南极与人类》(6集)和《北极纪行》(20集),《南极与人类》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1991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科技类一等奖。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明确:

  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因此,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完成,提到问题由学生集体回答。

  大言话之,学生集体回答,不是详细学*。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

  (二)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就是一、二两胎,仔细比较,详细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详说第一胎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代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烦而不乱。

  (三)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当然不能没有功利目的,但是功利目的不能太狭隘。对于旅鼠,自有一批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第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六、课堂小结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能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取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教师小结,进行思想教育。

  布置作业相应的资料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旅鼠之谜教案 7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3)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4)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笃信:忠实地信仰。

  (7)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8)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旅鼠之谜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我们学过的文章,大致都有分类,以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1)记叙文。

  理由: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文

  理由:全篇讲的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如果我们把丹尼斯的话抽出来,本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这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处,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因此,本文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旅鼠的三大奥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2)我们的心理描写和发问的句子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3)对话的'详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小结: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趣味性和隽永所以读来很有趣味。

  (二)拓展延伸:

  A、尽管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大自然的探索,但是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你还能说出一些人类未破解的自然之谜的吗?

  B、学*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自然之谜的探索文章。

  C、本文有许多成语,请将文章中这些成语连缀起来,写一篇文章。

  旅鼠之谜教案 9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知道作者生*,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联类引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重研究,了解自然的奥妙。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末句的含意。

  问题探讨

  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课前预*、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一.检查预*导学。

  二.导入新课

  一对北极旅鼠,一年竟能繁殖967118只!奇不奇!还有更奇的,一旦旅鼠多了,毛色意会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莫非要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还有更奇的,要是死不成,数百万只旅鼠就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下去,这叫“旅鼠死亡大迁移。”所有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这篇《旅鼠之谜》就详详细细地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教师选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2、学生再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标志性的文句:“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这就是旅鼠的第三大奥秘”。

  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重点体味课文最后丹尼斯说的话,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教师应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品读课文,体味课文独特的写法

  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人胜。想一想,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2、教师提示:

  记叙的框架。本文具备记叙的六要素。

  说明的内容。

  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教育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会悟到许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

  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题 学生活动

  课前预*

  1、字词积累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生字词,并给其注音。

  徘( )徊( )媲( )美 幼崽( ) 挑衅( ) 迷惘( ) 啮( )齿 繁衍( ) 喃喃( ) 苔( )藓( )笃( )信 收敛( )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媲美: 挑畔: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不可思议: 道听途说:

  2、三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除了预*的词语外,可能出现的词语。

  仓皇逃窜 紧迫不舍 小心翼翼 急中生智 饶有兴趣 自言自语 神秘莫测 无言以对 齐心合力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永无休止 无所畏惧 浩浩荡荡 全军覆没 难以置信 传宗接代 稀奇古怪 若有所思

  3、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旅鼠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旅鼠的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的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4、学生可能回答:

  “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由此联想开去,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第五小组: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衡,就出现向新的*衡转化的新趋势。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学生思考,明确: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说明的内容。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一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对话的方式。通篇几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是忠实而专心的听者,而且“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也有作用,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问。

  板书设计

  迁移拓展训练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⑤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1.文章第①段中加线的句子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修改。

  2.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3.“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

  5.“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参考资料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 pì měi挑衅tiāo xìn迷惘mí wǎnɡ笃信dǔ xìn 啮齿niè chǐ 滑稽huá jī 徘徊pái huái 逃窜táo cuàn

  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笃信:忠实地信仰。 道听途说:从道上听说,在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旅鼠之谜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学*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这一特点。

  3.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4.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一边导入: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他们的奥秘。今天学*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产生探索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三、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五、布置作业: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4)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1

  本堂课使用了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了文本内容,使知识框架更加明显化、具体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了学*方向的明确指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的重点是对旅鼠的三大奥秘有所理解,通过PPT课件的教学,顺利完成此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本篇科学小品文的独特写作方法,即记叙与说明结合,寓知识于叙事中,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趣。本课的教学采用了跳读法,实现了长文短教,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及时灵活地运用了师生分段共读的方法,利于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熟知程度,帮助学生查找朗读失误,体会如何更好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文本朗读与理解。

  导入新课,使用的是文本串联法,选取了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作为新课导入的“药引”材料。在内容的学*中,采取了大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特别是学*旅鼠的繁殖能力知识时,将文本中枯燥的文字与数字转化成结构图加以形象展示,对旅鼠的超人繁殖能力在惊叹之余有了形象的感知。将抽象变为形象,将数字化为具体。

  本堂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成语学*环节中,没有注意将知识具体化,即未对个别较难成语给予一点提示性释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语积累学*。还可以采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实现成语的拓展性积累学*。

  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将文本教学内容内化,帮助自己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状态与学*反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2

  人与自然环境怎样和谐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义务教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课《旅鼠之谜》。进行讲解。

  结合课标,明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要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行为必将造成公害。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启示,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懂得考虑后果,注意从自身坐起,保护生态环境。

  从课堂情况来看,知识掌握了,且较准确,注意了文体特点的简介与学*。但学生合作他探究时,关于文章语言特点方面谈的不多,如果能在出示旅鼠三大奥秘的片,让同学读后,及时针对性的分析其语言特点就好了。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出示了电教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加上简介,让学生带着趣味研*课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迁移训练时,让同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的严重后果。有一名女同学,在黑板上运用拟人夸张的方法画了一幅漫画,揭示了主题。这样的训练,使同学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兴趣,理性与特长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并让学生多探究问题。逐步学*逐步学*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和向别人学*过程中,力争尽快达到讲课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具有艺术的效果。

  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四中王文吉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可以通过用读故事的方法学*本文,体会本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那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理解了本文带给我们的只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的新的探究科学和思想。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本文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

  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4

  我通过学*法宝老师的教学反思,知道了备课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所以对每一节课一定要用“心”去设计,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层次不清、缺乏明确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是比较低的。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其次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要关注全体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一堂课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有分那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数。二次备课很重要,有些环节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没有实效的环节及时删去,在上课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又是“灵光一现”的好的方法,这时要及时做好记录,有时等上完课就会想不起来了。这样经过多次修改的教学设计,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根据这些在本周学*旅鼠之谜时,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含“鼠“字的成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出示的旅鼠和北极的图片,让学生对旅鼠有个直观的了解,拉*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也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研读课文。

  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自定义动画生动地再现了旅鼠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思考问题。

  收集的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奇异现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素材。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成功地运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来写其他动物的奇异现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口头表述不清晰;解读课文的思维不够开阔。如果让学生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敢说、多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5

  人与自然环境怎样和谐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义务教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课《旅鼠之谜》。进行讲解。

  结合课标,明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要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行为必将造成公害。

  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启示,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懂得考虑后果,注意从自身坐起,保护生态环境。

  从课堂情况来看,知识掌握了,且较准确,注意了文体特点的简介与学*。但学生合作他探究时,关于文章语言特点方面谈的不多,如果能在出示旅鼠三大奥秘的片,让同学读后,及时针对性的分析其语言特点就好了。

  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出示了电教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加上简介,让学生带着趣味研*课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迁移训练时,让同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的严重后果。有一名女同学,在黑板上运用拟人夸张的方法画了一幅漫画,揭示了主题。这样的训练,使同学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兴趣,理性与特长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并让学生多探究问题。逐步学*逐步学*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和向别人学*过程中,力争尽快达到讲课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具有艺术的效果。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5)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菁选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揭开雷电之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揭示课题:(3分钟)

  师:我有一首诗,想请你们读一下。那是天地对话有形或者无形产生的心灵共鸣黑夜或者白昼就那么短暂最耀眼的总是你却是那么震天撼地劈得开世间一切划过无尽长空却抓不住你的踪迹师:刚才我们念的诗歌中包含了一种自然现象,你知道吗?(板书:雷电)谈谈你所知道的。预设:学生可从雷电的声音、雷电的形态等介绍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这个谜。(板书:揭开)齐读课题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⑴近义词摄取——吸取⑵做动作)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⑴因为富兰克林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所以他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 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所以被称为18世纪电学的勇士是因为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质疑: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说明: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词、句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2分钟)

  (1)出示句子师:从前人们一直认为,

  生: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2)出示句子师:可是,

  生: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板书:敢于挑战

  (3)出示句子师:1752年7月的一天

  生: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2学*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25分钟)

  (1)师: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自己轻声读,读了这段话后,你有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师: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学生交流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师:“觉得手有点麻”说明了“安上尖细的铁棒”使风筝能够摄取雷电,而“用上麻绳”使电流不至于太强,所以“有点麻”。

  “当他的手指靠*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说明了铜钥匙能够聚集电流。男生别读,读出实验的不易。

  师:读了这段话,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差一点儿被击倒”,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敢于实践再读这段话,感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教会学生自我学*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说明;

  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

  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

  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

  ④此处要重点教学,约10分钟。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

  制作步骤;

  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

  2、用麻绳系住。

  3、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一生交流,教师归纳)原理:(多生交流)

  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

  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

  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

  (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不会伤及他人,容易收集雷电)(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教过他的老师、别的科学家)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看他做实验的儿子会说:“爸爸,你真棒!”

  师: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说:“也许曾经是我看扁了你,没有积极的鼓励你。”

  师:他们忏悔了。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教过他的老师会说:“你成功了,这与你的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师:老师对于学生的自豪。

  生:当他实验成功后,别的科学家会说:“你打破了常年累月人们的迷信说法。”

  生:这是同事之间的肯定。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第3、4节,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体(5分钟)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电闪雷鸣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联系上下文想想,“风筝实验”做成功了,为什么会轰动全世界?

  3、学生交流预设:了大多数人们,长期以来的`想法。

  4、小结:雷电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5、出示最后一节:师:后来,他还发明了,生:避雷针。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6、学生交流预设:富兰克林你敢于挑战,敢于献出生命,敢于实践。你有着坚持到底、坚韧不拔的精神。你很执着,并没有成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继续奋发努力,继续埋头于科学实验中。

  7、教师小结: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坚韧不拔的努力就不会成功。就像我们课文开头所说的:出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的一位勇士。我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1)出示名言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2)齐读

  四、拓展作业,激**感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3、观察。现在的高楼大厦有没有避雷装置?现在的避雷装置和富兰克林当时发明的避雷针有什么异同?有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余毒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敢于挑战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敢于献身敢于实践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富兰克林的资料 预*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雷电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

  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

  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

  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

  2、交流:

  雷电之谜是什么? 板书: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大胆提出

  怎样揭开雷电之谜? 板书:风筝实验

  结果怎样? 轰动世界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1、出示第一节: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 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1)齐读第一节

  (2)理解:摄取

  (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

  3、学生交流

  (1)学*第二节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 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①指名读

  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2)学*三、四节

  ①仔细读读课文第三、四节,围绕“风筝实验”又有什么问题?

  ②质疑

  预设: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

  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

  ……

  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抓文中的词语来说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7月雷雨多,适合实验)

  ④做实验的风筝和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复述制作实验用的风筝的过程

  抓住麻绳、铁棒、铜钥匙来思考设计的不同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⑤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四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

  交流并出示句子: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临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

  指导朗读句子

  ⑥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痴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⑦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科学家,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⑧小结:正因为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

  有感情地朗读3、4小节

  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

  1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轰动?你想对他说什么?

  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世界,这是因为______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2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

  3说说学*了课文之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五、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一些勇士的小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1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

  敢于挑战 敢于实践 勇于献身科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释疑感知课文,再利用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概括课文内容,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时,我以“勇士”作为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感悟人物品质,收效也不错。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朗读训练不够。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3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出示媒体1)

  出示词语:

  “勇士”

  说说“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

  说说在你心目中的勇士是谁?为什么?

  出示媒体2:

  我心目中的勇士是_____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一位勇士,板书:富兰克林

  (出示媒体3)教师简介: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它揭开了雷电之谜。在他的一生中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用它来勉励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与其共勉。

  初读课文,简单了解富兰克林。

  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再次默读课文,划出让你觉得富兰克林很有勇气和胆量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媒体4: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试验。

  指名读这句话。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

  出示媒体5:从“_________”一词,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不愧为一位勇士。

  教师指引:

  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

  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

  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

  敢于挑战大自然

  敢于挑战大多数人

  勇士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敢于实践

  引读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挑战——,敢于挑战——,敢于挑战——,敢于——,仅从这几点来看,他就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试验的部分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

  精读理解。

  默读富兰克林进行试验的部分,想一想富兰克林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证明雷电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的?出示媒体6:

  师:这就是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的全过程,在他的实验中,有几样事物十分重要,(出示媒体7),老师课前已请你们自己在预*的时候,剪出了风筝、铁棒和铜钥匙的模型,现在请你们在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将几样东西在课桌上摆一摆,并根据自己预*的内容说一说他们在富兰克林的实验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可同桌互相交流。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风筝上安一个尖细的铁棒是为了摄取闪电中的电流。麻绳本来是不导电的`,可因为闪电中的电流太强了,所以使得麻绳上也带上了一些电。铜是导电的金属,能让他切实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这给了富兰克林最好的证明。)

  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这一节说说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出示媒体8

  引读:是啊!面对危险,富兰克林毫不在意,他全身心的沉浸在揭开谜底的喜悦之中,以至于会兴奋得叫起来——(出示媒体9学生读)

  过渡想象说话:这就是富兰克林,一位勇于献身的科学家,一位为了科学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人,这就是真正的勇士。(板书:勇于献身科学)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展开想象,去推测一下富兰克林在进行实验之前会怎么想呢?在这儿,老师也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进行想象的根据应是文章的内容,在这儿是刚刚学*的内容。

  出示媒体10:

  马上就要揭开雷电之谜了,富兰克林手拿风筝_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延伸。

  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他颠覆了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他的实验结果公布于众之后,人们对他会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有关的课外内容想象填空。出示媒体11

  知道了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参考:有的科学家、教过他的老师、他的父母、曾经嘲笑过他的人等)

  2、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感动、敬佩、崇拜、敬慕等)

  带着这种心情读一首小诗)出示媒体12

  我是一只风筝

  ——纪念本杰名富兰克林发现雷电之谜

  我是一只风筝

  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

  正因为有了风

  这个逆境

  我才能不断向上向上

  当雷雨来临的时候

  鸟儿早已四散逃亡

  我独自闯进云层

  尽管只有纸做的翅膀

  地面上的人类在焦急地仰望

  想知道雷电的模样

  为此我要亲历雷电的考验

  因为有根坚实的绳线在支扶我纤弱的脊梁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幢”。

  2、读课文,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教学重点:

  1.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避雷针的资料、一些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大地,耀眼的电光像条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我们的祖先却对此难以理解,中国人传说这是雷公电母在惩治邪恶,欧美人说这是上帝在显示神威。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了雷电之谜。(出示课题:16、揭开雷电之谜)

  2、出示资料,了解富兰克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富兰克林为什么要解开雷电之谜,是怎么揭开雷电之谜的?雷电之谜是什么?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勇士摄取显示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末端揭开轰动雷电交加倾盆而下

  重点强调“摄、轰”的字形。

  2)积累描写天气的词语读一读。

  3)出示填空:

  为了揭开雷电之谜,富兰克林。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揭开雷电之谜,他怎样做实验的?

  做风筝——放风筝——观察

  2、为什么说他是一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勇士?找出句子读一读

  3、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献身科学事业,不怕冒风险)

  4、轻声读读课文,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请尝试着把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画成一幅简笔图,并说说富兰克林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说话练*: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2)进行相关练*:

  文学家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战士。

  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我们城市的卫士。

  5、理解句子: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让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从不同角度进行体会。

  四、课外延伸

  1、完成课后选词填空。

  2、交流课外收集有关科学发现的资料。

  板书:

  揭开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

  做风筝——放风筝——观察

  献身科学的勇士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通过查字典、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摄取、勇士、揭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的制作的风筝及简单原理。

  4、通过阅读,感受科学家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解释关键词理解句子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媒体。

  2、预*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2)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时间]

  1.5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雷电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你见过吗?谈谈你所知道的。

  学生谈。

  2、师:同学们通过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了雷电之谜。(板书:之谜)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板书:揭开

  做动作理解:揭开

  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揭开”的不易。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指名读,(及时用多种方法理解:摄取)师引读体会两句的因果关系,男女生合作读体会。

  质疑:

  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生命危险呢?……

  说明:

  质疑问难是整个单元学*的重点,虽然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提问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字、词、句、标点几方面去试着提问。

  二、深入研读:

  1、学*第2小节: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

  (1)出示句子: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指名读

  引导理解:人们——大多数人;一直——说明存在很久了;大自然在显示神威——认为是天公在发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再指名读。

  (2)出示: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指名读

  师:他敢于向当时的传统观念挑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大自然挑战,真是勇气可嘉。

  板书:敢于挑战

  2、学*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

  (1)师: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指名读,及时正音:丝绸、系住、末端

  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交流。(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

  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回答“安尖细的铁棒”、“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

  板书:勇于献身科学

  说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教会学生自我学*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

  (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 ,是?(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因为那天?(引读: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过了没多久?这样的天正适合做实验。

  他还精心选择了实验的地点,在?(费城的郊外)因为?(比较空旷,容易收集)

  (5)师:他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吗?他兴奋地叫起来?(指名读、齐读)

  师:他勇于实践,知道了雷电之谜就是?(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6)师:当他实验成功后, (谁)会说:“ 。”(提示:看他做实验的儿子、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别的科学家)

  (7)师:富兰克林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的精神,才会做成实验,让我们在来读读课文,感受他揭开雷电之谜的不易。

  读课文3、4小节。

  3、理解“勇士”

  (1)师:富兰克林就是这样揭开雷电之谜的.。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是因为?(媒体出示第一节,引读)

  (2)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吗?

  句式:人们称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 。(指导不加上“因为”说)

  说明:

  学生对“勇士”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似容易,但要真正读懂在文章中的含义,需要老师的点拨。在此处让学生来说说称富兰克林为“勇士”的原因,不仅能让学生再一次研读文本,是对前面学*的小结,还能让学生对“勇士”这一词有更深的了解。

  4、学*最后一节:

  后来,他还发明了——(读最后一节)

  三、小结:

  真正的勇士,是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引读板书)敢于——,敢于——的人,让我们也像富兰克林这样敢于——,成为生活、学*、工作的勇者吧。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板书设计:

  大胆提出 敢于挑战

  11、揭开雷电之谜

  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 风筝实验 敢于献身科学

  敢于实践

揭开雷电之谜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惯,能根据文中的描写画出富兰克林实验用的风筝。

  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以前人们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

  4、学生质疑: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检查课前预*。

  1、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发明避雷针。)

  2、什么是避雷针?为什么要在楼房或高塔上装避雷针?

  三、学*课文。

  1、出示:第1节第1句话。齐读

  2、你怎么理解勇士这个词的?

  3、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讨论板书:

  大胆推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风筝实验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轰动世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出示: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

  ⑴、指名读句子。

  ⑵、轰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风筝实验会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6、默读课文3、4节,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出示:第3节。

  ⑴、男生读,说说富兰克林精心设计的风筝是怎样的?

  ⑵、请你根据文中的描述画出这只风筝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出示:第4节。

  ⑴、女生读,说说富兰克林是怎样从天空摄取闪电的?

  ⑵、谈谈你对他这一行为的感想。

  ⑶、齐读体会。

  8、总结。

  四、拓展练*。

  1、完成课后练*1、2。

  2、搜集有关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16揭开雷电之谜

  大胆推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风筝实验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轰动世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6)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五)份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体悟富兰克林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明白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挠的精神。

  4、学*文中烘托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事。

  二、找出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这真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称谓。他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的过程,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我们的课文在给我们揭示天火之谜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文中他从开始关注雷暴到最终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是经历了许多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每一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这样的步骤。

  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步骤。

  最好是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回当下最流行的穿越,通过书中的文字,时光穿梭,回到18世纪,跟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

  三、品读课文,了解富兰克林的人物品质,感受成功的艰难。

  (一)、提出问题:

  1、我们先来看看,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提问”,所谓提问,其实就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兰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告诉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点: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场面恐怖进行朗读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触碰的神明,非凡间凡间所有。)

  3、口说无凭,耳听为实,我们来听一听雷暴的声音。(播放雷暴的声音)

  4、带着心中的这份恐惧,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齐读第一小节)

  5、面对这么可怕的雷暴,我们不禁想再次确认一下,富兰克林你真的确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吗?真的确定?不怕危险?不怕神明?

  (为了科学,无所畏惧,为富兰克林喝彩。)

  (二)、观察和推测

  过渡:同学们,看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还真不容易,有没有同学要放弃这次体验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学家的一点风范。做科学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无畏的心,其实,我们的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经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课文中描写富兰克林观察和推测的内容的句子。

  2、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早就,长期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用科学眼光去细心观察,他的观察角度与普通人的观察不一样,思考,联系科学的观察)

  (语言训练:把推测换成猜测行不行?推测:有根据的猜测。科学家的推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的。)

  3、富兰克林不畏惧可怕的雷暴,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测,真是不容易。可是这推测却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出示文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用心感受倾听人们是怎样嘲讽富兰克林的,等一会,请你来说给大家听。

  4、想好怎么说了吗?别急,老师这里还又一段补充资料,也请你去读一读,看看自己有聆听到更多的冷嘲热讽。(出示补充材料)

  5、想象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嘲讽。

  6、自己长期的研究推论,换来了人们无尽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过放弃吗?

  (为了科学,不怕嘲笑,让我们再次为富兰克林喝彩。)

  (三)、实验探究

  1、终于到了实验的这一步了,真是步履维艰。实验探究是整个科学实验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让人紧张的一步。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实验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走进那个震惊世界的实验。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小节,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讨论:这是一次的实验。注意联系文中的具体词句,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预设一:感悟危险——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

  1、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2、补充材料,感悟危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也能看出这次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3、谈感受。为了科学,不畏生死,再次为他喝彩。

  4、配乐朗读

  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中,亲身感受一下这个紧张、危险的场面。准备齐读。

  预设二:感悟风筝——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艰辛

  1、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常看到的风筝又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2、精心准备,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艰辛,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融入了对科学的挚爱、一丝不苟。下功夫,努力。

  预设三:体验成功——成功、争气、了不起

  过渡:这是一次特别的实验,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这是一次精心准备,惊心动魄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倾注了富兰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当然取得了成功。所以这还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1、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指导朗读。

  3、我们共同见证了富兰克林的成功,这一刻,我们一样欣喜若狂,让我们一起来为富兰克林欢呼。

  (四)、问题解决

  1、过渡:“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富兰克林成功了,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2、冷嘲热讽没有让富兰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脚步,众人的吹捧和表扬也不会让富兰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着。

  3、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四、总结回顾,感**神

  1、时光穿梭的幸福时刻到此就结束了,让我们回到21世纪。同学们,在和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中,你一定收获颇多,感想颇多。现在,你来告诉我,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勇于探索执着追求敢于实验百折不挠)

  2、那富兰克林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

  永不言弃百折不挠

  3、这就是成功的秘诀——百折不挠。

  你还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挠,取得成功的故事。

  这样的人真是太多了,谈迁、李时珍、诺贝尔、张海迪、爱迪生……

  五、作业。

  阅读其他名人“百折不挠”的故事,学*他们的精神。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师板书: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

  出示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1)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指导写“暴”并描红。

  出示:(2)击倒 劈成两半 爆炸 毙伤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相机指导书写“劈”、“毙”,描红)

  ②读了这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组词。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林劈成两半)正因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出示第一小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他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③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3)推测 推论

  混为一谈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推测:对于事物的一种理论判断分析。

  推论: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无稽之谈:稽:查考。没有根据的说法。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难以置信:置:使得、让。信,相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

  ①指名学生读第一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富兰克林是怎样来看待雷暴的?他说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文中已告诉我们,谁能找到?

  出示: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读这一段话(谁能用“因为……所以……”把这段话连接起来说一说)并试着造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混为一谈、无稽之谈”。

  ③这种推论在我们今天“不足为奇”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但这种推论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用分词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想想人们会说些什么?

  ④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他坚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①出示词语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指名读这些词,师相机正音。系jì:打结、扣 xì:绑、拴)

  ②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

  ③出示词语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

  一叶小舟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④读了这些词语,指名说脑海中想到什么画面。

  ⑤理解“欣喜若狂”、“怒发冲冠”、并用“欣喜若狂”造句。(看到我梦寐以求的礼物时,我感到欣喜若狂。花一看到思念多年的母亲,欣喜若狂地奔跑过去。)

  ⑥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7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⑦以上就是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 __。

  4、然而,富兰克林研究、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后来,他发明了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了。

  5、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爆炸 击倒 劈成两半 毙伤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题

  (3)、能不能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

  小结:刚才我们将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归并起来,稍作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运用。

  (4)那么,富克兰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四、作业

  1、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完成*字本19课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19、天火之谜(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

  2、完成课后练*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课前预*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2、揭题。(板书课题:天火之谜)

  3、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 劈成两半 **** 毙伤 冷嘲热讽 拴住 钥匙 颠簸 风筝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他们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后练*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自由轻读,想想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 树木劈成两半

  3、齐读第一节。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1)学生按笔顺在书上练*描红,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并抓住它们的关键笔画。

  (2)交流各自描红所得,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3、练*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实验的经过,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指课题 引读――天火之谜)

  2、通过上节课的学*,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整体切入课文。

  1、这是通过上节课的学*富兰克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并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富兰克林品格的语句划下来,同时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

  2、教师观察、点拨,多与学生交流,为课的进行做准备。

  三、学*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事先自己的观察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要与第三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回答出示: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讨论:“这种推论”指什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3)师补充资料作介绍: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

  (4)引导想象: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

  (5)指名朗读,读出当时人们对富兰克林讽刺的样子。 评:我们同学之间可不要这样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别人?

  (6)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7)富兰克林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他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密,你觉得富兰克林怎么样?

  3、小结: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学的探索都应该这样做。这更说明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

  4、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第四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1、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仍然敢于坚持自己观点,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们觉得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注意引导和总结,然后板书: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2、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中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讨论:下这样大雨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让你出去吗?为什么?

  (3)对啊,因为雨越大,闪电越厉害,人被闪电击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就越强,离死亡就更*。而富兰克林却敢去放风筝,更能说明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4)指导朗读:读出雨大的感觉。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补充说明:富兰克林的儿子是一位制作风筝的专家,风筝制作的非常好,不然风筝在风雨雷电下早就完蛋了。同学们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许多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3)讨论:风筝上为什么要栓铜钥匙吗?你感觉到了什么呢?(为了看风筝线是不是带电,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

  (4)出示风筝图,引导体会心情: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在看在云海中颠簸风筝像什么?如果你此时就是富兰克林你会想什么?心情怎样?(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

  (5)指导朗读:读出表现出富兰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云海中飘动的风筝一样,颠簸不定。指名读,评议。

  当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兰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作相应介绍:其实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放风筝的绳子插在一个盛满水的瓶子里,这样雷电就可以通过瓶子中的水传到地下去。这一切都说明,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当富兰克林用手摸到铜钥匙发麻后,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 (因为这说明实验成功了,它证明雷暴使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从他喊话中的标点符号,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同学们为富兰克林的成功高兴吗?我们为他的成功而鼓掌,将他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

  3、小结: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放录象,随着录象一起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第5、6自然段。

  1、过渡:“风筝实验”成功了,那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2、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个实验的意义,学生交流。

  3、“无稽之谈”什么意思?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是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让我们再次为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而鼓掌,这时原来冷嘲热讽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4、引导想象说话:富兰克林实验的成功有力的回击了那些冷嘲热讽者。又经过20多年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在这20年多年中,为了发明避雷针一共好几个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所以科学的道路无坦途,一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就是非常好的证明。同学们,当你走在高大的建筑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针,想对已经逝去多年的富兰克林先生说些什么吗?

  六、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和静电放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大胆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但由于人们对雷暴是神灵的火焰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没人相信他,于是他决定做风筝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震惊了全世界,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啊!

  2、赠送名言: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老师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七、拓展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课后到图书馆借一本《富兰克林传》具体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还可以借更多的科学家的传记阅读。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暴、劈、炸、毙、讽、揭、拴、钥匙、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风筝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3、理解并积累词语: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不知同学们有没发现那些高大的建筑物上都有一根丫型的金属,它就叫避雷针。它有何作用呢?出示最后一段,并理解“安然无恙”。

  2、避雷针的发明者就是富兰克林,他的发明之路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也是那样的曲折,从观察、推测、实验一路艰辛地走来,最终走向发明这条光明大道的。

  二、深入探究

  1、感受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感受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学生找到句子“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人们同意他的推论吗?哪里看出来?“人们已经*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画简笔画。其他同学读关于试验做法的片断。画画学生解释富兰克林是怎么连的,引导学生注意“拴、结、系”的用法,简单介绍原理?

  (3)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感受一下当时的环境

  交流:抓住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天气恶劣)抓住风筝上拴着一根铁丝,线是麻绳做的……(危险)

  有感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c、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教师补充课外资料:

  为科学献身

  1952年7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夫和利赫曼决心用科学实验揭开雷电的奥秘。他们在屋顶上竖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一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罗蒙诺索夫迎着风雨屹立在屋顶,观察着风云变幻的天空。利赫曼拿着铁尺站在地上,等待着观察从天上引来的电流。忽然,空中猛一闪亮,震耳欲聋的雷声还没有到来,罗蒙诺夫就听到从下面传来的利赫曼的惨叫声。罗蒙诺索夫赶紧爬下屋顶,一看利赫曼已被引下来的电流击毙(bì),倒在地上。利赫曼为科学献出了生命。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1)讨论靠*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钥匙?)。

  (2)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3)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4、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能完成吗?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5、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

  6、小结:富兰克林成功了,他用实验证明了――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理解这个词语)

  三、升华主题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赞扬他说:“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看看他为什么被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呢?

  1、为民造福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2、不畏讥笑,阻挠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3、不惜牺牲

  (1)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3)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四、总结全文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富兰克林为解开天火之谜勇于探索,敢于试验发明避雷针,造福于人类和普罗米修斯是不是很相像,无怪乎康德要这样赞扬他“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也一起记住这个名字吧!本杰明・富兰克林!。

  五、课外拓展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学家,读读他的传记。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设计理念:

  按照‘阅读教学的模式”,重视学生课前的预*,充分利用“预*导航”检查学生的预*情况,精简教学环节,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雷暴的可怕以及富兰克林毫不畏惧、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3、根据“预*导航”以及课后*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4、学*课文第一部分感受雷电的可怕以及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根据“预*导航”以及课后*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通过学*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的善于观察,勇于探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解读雷暴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19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

  通过预*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 (1)“天火”是指什么?(板书:雷暴,提示“暴”的字形与“爆炸”的“爆”区分)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雷暴”的介绍。

  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指名读,指导读通读顺。从这一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雷暴的可怕。

  小结。正因为雷暴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是一种恐惧,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人们无法认识到雷暴的本来面目,于是人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想象出了雷公、电母这样的天神。齐读第一节。

  预设:(2)谁为我们揭开了这一谜团?

  (板书:富兰克林,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齐读这个名字,知道富兰克林吗?学生交流课前的预*。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过渡: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一)、 检查预*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爆炸 冷嘲热讽 毙伤 揭开 拴住 钥匙 颠簸

  (1)学生读。

  (2)仔细观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是“揭”和“颠”),学生描红。

  2、出示词语: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读正确:指名读,齐读。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

  3、交流“预*导航”第一题和第三题。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质

  1、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推测——实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则伽利略的名言:(学生一起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课文哪一段介绍了他观察、推测?默读这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学生找到句子(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提醒注意:三个“都”)正因为做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才做出了大胆的推测——

  指导朗读。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勇于探索

  (预设1)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预设2)他的推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人们已经*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点出为什么写人们的取笑,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

  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

  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齐读第3自然段。

  四、巧妙过渡,布置作业

  1、过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富兰克林动摇了吗?他决定——

  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3、完成《补充*题》一、二、三题。


《旅鼠之谜》教案(十)份(扩展7)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1

  人与自然环境怎样和谐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义务教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课《旅鼠之谜》。进行讲解。

  结合课标,明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要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行为必将造成公害。

  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启示,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懂得考虑后果,注意从自身坐起,保护生态环境。

  从课堂情况来看,知识掌握了,且较准确,注意了文体特点的简介与学*。但学生合作他探究时,关于文章语言特点方面谈的不多,如果能在出示旅鼠三大奥秘的片,让同学读后,及时针对性的分析其语言特点就好了。

  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出示了电教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加上简介,让学生带着趣味研*课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迁移训练时,让同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的严重后果。有一名女同学,在黑板上运用拟人夸张的方法画了一幅漫画,揭示了主题。这样的训练,使同学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兴趣,理性与特长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并让学生多探究问题。逐步学*逐步学*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和向别人学*过程中,力争尽快达到讲课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具有艺术的效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2

  本堂课使用了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了文本内容,使知识框架更加明显化、具体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了学*方向的明确指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的重点是对旅鼠的三大奥秘有所理解,通过PPT课件的教学,顺利完成此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本篇科学小品文的独特写作方法,即记叙与说明结合,寓知识于叙事中,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趣。本课的教学采用了跳读法,实现了长文短教,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及时灵活地运用了师生分段共读的方法,利于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熟知程度,帮助学生查找朗读失误,体会如何更好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文本朗读与理解。

  导入新课,使用的是文本串联法,选取了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作为新课导入的“药引”材料。在内容的学*中,采取了大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特别是学*旅鼠的繁殖能力知识时,将文本中枯燥的文字与数字转化成结构图加以形象展示,对旅鼠的超人繁殖能力在惊叹之余有了形象的感知。将抽象变为形象,将数字化为具体。

  本堂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成语学*环节中,没有注意将知识具体化,即未对个别较难成语给予一点提示性释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语积累学*。还可以采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实现成语的拓展性积累学*。

  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将文本教学内容内化,帮助自己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状态与学*反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3

  本堂课使用了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了文本内容,使知识框架更加明显化、具体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了学*方向的明确指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课的重点是对旅鼠的三大奥秘有所理解,通过PPT课件的教学,顺利完成此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本篇科学小品文的独特写作方法,即记叙与说明结合,寓知识于叙事中,在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趣。本课的教学采用了跳读法,实现了长文短教,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及时灵活地运用了师生分段共读的方法,利于学生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熟知程度,帮助学生查找朗读失误,体会如何更好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文本朗读与理解。

  导入新课,使用的是文本串联法,选取了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作为新课导入的“药引”材料。在内容的'学*中,采取了大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特别是学*旅鼠的繁殖能力知识时,将文本中枯燥的文字与数字转化成结构图加以形象展示,对旅鼠的超人繁殖能力在惊叹之余有了形象的感知。将抽象变为形象,将数字化为具体。

  本堂的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成语学*环节中,没有注意将知识具体化,即未对个别较难成语给予一点提示性释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语积累学*。还可以采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实现成语的拓展性积累学*。

  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将文本教学内容内化,帮助自己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状态与学*反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4

  我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主要是跟学生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记叙文的六要素,一个是探索旅鼠的奥秘。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来,而且回答的挺不错。对于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全面的学生,我会让多个学生举手,让他们畅所欲言。结果是挺不错的。

  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练*二的讨论。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也是各抒己见。最后,我进行了补充让他们明白了现实。

  我的补充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我要说的是,人类的自私。人类不可能会像旅鼠那样的死亡大迁移,他们会想方设法会为自己着想。第二,那就是改变人类的观念。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计划生育不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人的观念的转变才是最主要的。第三,那就是要注重现实。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没有儿子的老人在晚年中过得甚是凄凉。

  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也有点所获了。这节课也就到了尾声。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5

  人与自然环境怎样和谐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义务教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课《旅鼠之谜》。进行讲解。

  结合课标,明确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要学生懂得,不掌握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行为必将造成公害。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启示,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价值观:激发好奇心,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懂得考虑后果,注意从自身坐起,保护生态环境。

  从课堂情况来看,知识掌握了,且较准确,注意了文体特点的简介与学*。但学生合作他探究时,关于文章语言特点方面谈的不多,如果能在出示旅鼠三大奥秘的片,让同学读后,及时针对性的分析其语言特点就好了。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出示了电教片,增强了直观性,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加上简介,让学生带着趣味研*课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采用了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几个问题都由集体智慧来归纳总结了。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迁移训练时,让同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主题:人类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的严重后果。有一名女同学,在黑板上运用拟人夸张的方法画了一幅漫画,揭示了主题。这样的训练,使同学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兴趣,理性与特长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并让学生多探究问题。逐步学*逐步学*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反思和向别人学*过程中,力争尽快达到讲课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具有艺术的效果。

  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四中王文吉学*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可以通过用读故事的方法学*本文,体会本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那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理解了本文带给我们的只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的新的探究科学和思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