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8 00:00:00

剪枝的学问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学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剪枝的学问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

  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2

  一、复*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他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同学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局部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俺”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俺”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俺疑惑?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俺非常不理解,俺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俺的`疑惑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溢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俺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示?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俺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俺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俺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干考好。

  学*贵在锲而不舍,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俺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俺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俺们*时注意观察,善于考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安排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

剪枝的学问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方法;

  3、在读讲中,学*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

  (出示: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教案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剪枝的学问教案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课文。

  二、学*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 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 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10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

  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

  疯

  靠

  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剪枝的学问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 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二、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1、复*第一组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领读,评价。

  2、复*第二组词语:挥舞、夺走、靠、成熟、娃娃、脸蛋、不禁、那番话、远*闻名、充满信心,开火车领读,评价。

  3、导入新课,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剪枝的学问,共同探讨上节课(指黑板)大家提出这些问题。

  二、一进桃园: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1、快速浏览课文,那部分写的是剪枝的内容?(第二段)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王大伯是怎么剪枝的。

  3、 出示:“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指导朗读体会(咔嚓、咔嚓 挥舞 一根根)感受王大伯剪枝动作快、熟练,被剪掉的枝条多。

  4、看到王大伯这种做法,你会怎么想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疑惑”。

  5、起初,我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桃园的呢?(满怀好奇)对什么满怀好奇呢?

  (为什么王大伯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6、 难怪我要着急地问:出示(王大伯,您怎么拉?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出着急、读出疑惑。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将信将疑

  1、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让我满怀好奇,看到王大伯剪枝,让我一脸疑惑,王大伯是怎样解开我的疑惑的呢?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疯长”是怎样长?“夺”怎么理解?王大伯他们剪掉这些枝条,留下的枝条会怎么样?

  3、难怪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指导朗读读出信心十足)

  4、此时的你还会一脸疑惑吗?我们再来读读我和王大伯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5、指导理解“将信将疑”信什么?疑什么?小作者的怀疑是什么?

  四、二进桃园:揭开疑团,体会盼望

  1、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了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多媒体出示图片,理解“红云片片”(指导读好这个词)

  3、这么多的桃花是怎么来的呢?(剪枝)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4、看着这盛开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这么多桃花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

  5、出示:看着这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指导朗读,读出盼望的心情)

  6、此时的你还会怀疑王大伯的话吗?(还有怀疑)

  五、三进桃园:体会又惊又喜

  1、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2、读读看,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理解多(挂满) 大(像胖娃娃的脸蛋)美(光鲜红润)

  3、出示桃子图片理解:光鲜红润

  4、看着丰收的桃子,我又惊又喜。

  5、还有那个字也写出了我的这种心情呢?(啊)

  6、出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7、此时让我惊讶的是什么?(剪枝果真实现了桃子的丰收)(王大伯的话果然没错)

  8、喜的又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9、小作者还有一喜呢!

  10、出示: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生齐读,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呢?(再次出示王大伯说的话),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有新的理解了吗?

  (冬天剪去无用枝,保证了有用枝的营养,才获得了丰收;减少了枝条,增加了产量.)这就是剪枝的学问(指课题))

  师小结: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事例吗?

  六、总结、升华

  1、.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

  (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减少了玩耍娱乐的时间,却增加了课外知识。每天坚持跑步,减少了脂肪,增加了健康;考试时,减少粗心,增加分数;减少田里的害虫,增加庄稼的丰收等)

  2、是呀,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关键是取什么,舍什么,就像剪枝一样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呀!

  3、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有心人。要勤学善思,你们一定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剪枝的学问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机在课题上打问号。)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查初读。

  (1)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跟读。师相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3.师: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了?(生自由答,相机去掉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的小问号)

  三、自主交流,走*王大伯。

  1.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呢?(板:种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和理想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就让我们走*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现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句子。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五个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圈点:远*闻名。理解,换词。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读) 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划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说说你的理解。点:挥舞。(指名做动作)

  B.对呀,王大伯剪枝动作非常熟练。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线划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A.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点:别看 其实

  (他能一眼就区分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真是慧眼识枝,经验丰富,真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自己读了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看…其实…”这些都是王大伯的经验。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指读。齐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线划出: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花间飞舞。

  A.这里是写的桃花开得灿烂,怎么就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呢?(指答)

  B.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桃花开得更灿烂了。(看图、欣赏桃园美景)。

  C.这么绚丽,这么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谁来读一读?(配乐指读)从桃园的美丽景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D.看着满树的桃花好象已经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里多高兴啊,引读:我和小伙伴们……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乐读好第四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线划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A.说感受。随机点出“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 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四、研读文本,体会心理变化

  1.刚才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现在我们转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对王大伯充满信心的吗?读一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句。

  2.指名说,相机出示:

  去年冬天……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自由读读这些话,说说我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板: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答,回忆课文内容。)

  (2)指导读出心理变化。指读,齐读。

  3.你能将“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心理变化的了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合作探究,总结延伸。

  1.(结合板书)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书中的小朋友由“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说的那番话的道理,现在你们知道剪枝的学问了吗?

  (1)指名说。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说。

  A.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B.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C.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D.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说得真好!其实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指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勤学好问;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六、 联系实际,拓展作业: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并能去实践,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也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学问。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现象隐含着学问,以“ 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减少为了增加

  王大伯 种桃能手

  满怀好奇

  “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1)

——《剪枝的学问》教案 (菁华5篇)

《剪枝的学问》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方法;

  3、在读讲中,学*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

  (出示: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案2

  一、复*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机在课题上打问号。)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查初读。

  (1)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跟读。师相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3.师: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了?(生自由答,相机去掉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的小问号)

  三、自主交流,走*王大伯。

  1.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呢?(板:种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和理想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就让我们走*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现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句子。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五个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圈点:远*闻名。理解,换词。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读) 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划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说说你的理解。点:挥舞。(指名做动作)

  B.对呀,王大伯剪枝动作非常熟练。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线划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A.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点:别看 其实

  (他能一眼就区分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真是慧眼识枝,经验丰富,真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自己读了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看…其实…”这些都是王大伯的经验。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指读。齐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线划出: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花间飞舞。

  A.这里是写的桃花开得灿烂,怎么就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呢?(指答)

  B.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桃花开得更灿烂了。(看图、欣赏桃园美景)。

  C.这么绚丽,这么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谁来读一读?(配乐指读)从桃园的美丽景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D.看着满树的桃花好象已经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里多高兴啊,引读:我和小伙伴们……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乐读好第四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线划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A.说感受。随机点出“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 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四、研读文本,体会心理变化

  1.刚才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现在我们转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对王大伯充满信心的吗?读一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句。

  2.指名说,相机出示:

  去年冬天……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自由读读这些话,说说我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板: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答,回忆课文内容。)

  (2)指导读出心理变化。指读,齐读。

  3.你能将“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心理变化的了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合作探究,总结延伸。

  1.(结合板书)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书中的小朋友由“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说的那番话的道理,现在你们知道剪枝的学问了吗?

  (1)指名说。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说。

  A.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B.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C.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D.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说得真好!其实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指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勤学好问;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六、 联系实际,拓展作业: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并能去实践,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也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学问。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现象隐含着学问,以“ 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减少为了增加

  王大伯 种桃能手

  满怀好奇

  “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方法;

  3、在读讲中,学*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

  (出示: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 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二、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1、复*第一组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领读,评价。

  2、复*第二组词语:挥舞、夺走、靠、成熟、娃娃、脸蛋、不禁、那番话、远*闻名、充满信心,开火车领读,评价。

  3、导入新课,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剪枝的学问,共同探讨上节课(指黑板)大家提出这些问题。

  二、一进桃园: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1、快速浏览课文,那部分写的是剪枝的内容?(第二段)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王大伯是怎么剪枝的。

  3、 出示:“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指导朗读体会(咔嚓、咔嚓 挥舞 一根根)感受王大伯剪枝动作快、熟练,被剪掉的枝条多。

  4、看到王大伯这种做法,你会怎么想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疑惑”。

  5、起初,我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桃园的呢?(满怀好奇)对什么满怀好奇呢?

  (为什么王大伯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6、 难怪我要着急地问:出示(王大伯,您怎么拉?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出着急、读出疑惑。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将信将疑

  1、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让我满怀好奇,看到王大伯剪枝,让我一脸疑惑,王大伯是怎样解开我的疑惑的呢?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疯长”是怎样长?“夺”怎么理解?王大伯他们剪掉这些枝条,留下的枝条会怎么样?

  3、难怪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指导朗读读出信心十足)

  4、此时的你还会一脸疑惑吗?我们再来读读我和王大伯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5、指导理解“将信将疑”信什么?疑什么?小作者的怀疑是什么?

  四、二进桃园:揭开疑团,体会盼望

  1、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了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多媒体出示图片,理解“红云片片”(指导读好这个词)

  3、这么多的桃花是怎么来的呢?(剪枝)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4、看着这盛开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这么多桃花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

  5、出示:看着这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指导朗读,读出盼望的心情)

  6、此时的你还会怀疑王大伯的话吗?(还有怀疑)

  五、三进桃园:体会又惊又喜

  1、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2、读读看,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理解多(挂满) 大(像胖娃娃的脸蛋)美(光鲜红润)

  3、出示桃子图片理解:光鲜红润

  4、看着丰收的桃子,我又惊又喜。

  5、还有那个字也写出了我的这种心情呢?(啊)

  6、出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7、此时让我惊讶的是什么?(剪枝果真实现了桃子的丰收)(王大伯的话果然没错)

  8、喜的又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9、小作者还有一喜呢!

  10、出示: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生齐读,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呢?(再次出示王大伯说的话),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有新的理解了吗?

  (冬天剪去无用枝,保证了有用枝的营养,才获得了丰收;减少了枝条,增加了产量.)这就是剪枝的学问(指课题))

  师小结: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事例吗?

  六、总结、升华

  1、.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

  (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减少了玩耍娱乐的时间,却增加了课外知识。每天坚持跑步,减少了脂肪,增加了健康;考试时,减少粗心,增加分数;减少田里的害虫,增加庄稼的丰收等)

  2、是呀,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关键是取什么,舍什么,就像剪枝一样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呀!

  3、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有心人。要勤学善思,你们一定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2)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

《剪枝的学问》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学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剪枝的学问》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

  :“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

  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 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 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3

  一、复*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课文。

  二、学*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他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同学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局部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俺”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俺”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俺疑惑?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俺非常不理解,俺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俺的疑惑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安排作业

  1、誊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溢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俺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示?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俺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俺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俺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干考好。

  学*贵在锲而不舍,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俺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俺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俺们*时注意观察,善于考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安排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

《剪枝的学问》教案7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

  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

  疯

  靠

  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剪枝的学问》教案8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相机在课题上打问号。)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序号。

  2.检查初读。

  (1)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指名读,跟读。师相机点拨。

  (2)检查课文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3.师: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了?(生自由答,相机去掉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的小问号)

  三、自主交流,走*王大伯。

  1.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王大伯剪枝,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呢?(板:种桃能手)理解能手。(只有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得到丰富的经验和理想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就让我们走*王大伯,去好好了解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能够表现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句子。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五个句子)

  (1)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圈点:远*闻名。理解,换词。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之情。指读) 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划出:去年冬季的一天……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说说你的理解。点:挥舞。(指名做动作)

  B.对呀,王大伯剪枝动作非常熟练。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1.2)

  (3)出示:第三自然段。直线划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A.你从哪里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的?点:别看 其实

  (他能一眼就区分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真是慧眼识枝,经验丰富,真是个种桃能手。)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自己读了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C.剪掉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看…其实…”这些都是王大伯的经验。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指读。齐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直线划出: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花间飞舞。

  A.这里是写的桃花开得灿烂,怎么就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呢?(指答)

  B.经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桃花开得更灿烂了。(看图、欣赏桃园美景)。

  C.这么绚丽,这么芬芳,把小蜜蜂和小朋友都吸引来了,谁来读一读?(配乐指读)从桃园的美丽景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D.看着满树的桃花好象已经看到又大又甜的桃子了,心里多高兴啊,引读:我和小伙伴们……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配乐读好第四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5)出示第五自然段。直线划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A.说感受。随机点出“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胖娃娃的脸蛋”:桃子好。出示:王大伯真是个种桃能手!

  B. 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四、研读文本,体会心理变化

  1.刚才我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伯身上,现在我们转移一下目光,看一看文中的“我”,他一直对王大伯充满信心的吗?读一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句。

  2.指名说,相机出示:

  去年冬天……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自由读读这些话,说说我在怎样的情况下有这些心理变化的?(板: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指答,回忆课文内容。)

  (2)指导读出心理变化。指读,齐读。

  3.你能将“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吗?指名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心理变化的了解,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五、合作探究,总结延伸。

  1.(结合板书)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王大伯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书中的小朋友由“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明白了王大伯说的那番话的道理,现在你们知道剪枝的学问了吗?

  (1)指名说。

  (2)出示第三自然段。指说。

  A.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B.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C.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D.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说得真好!其实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指说)

  3.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有道理即可)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勤学好问;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外表等)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六、 联系实际,拓展作业: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你也能和小作者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并能去实践,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你也肯定能获得更多的学问。

  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现象隐含着学问,以“ 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减少为了增加

  王大伯 种桃能手

  满怀好奇

  “我”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方法;

  3、在读讲中,学*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

  (出示: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 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二、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1、复*第一组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领读,评价。

  2、复*第二组词语:挥舞、夺走、靠、成熟、娃娃、脸蛋、不禁、那番话、远*闻名、充满信心,开火车领读,评价。

  3、导入新课,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剪枝的学问,共同探讨上节课(指黑板)大家提出这些问题。

  二、一进桃园: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1、快速浏览课文,那部分写的是剪枝的内容?(第二段)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王大伯是怎么剪枝的。

  3、 出示:“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指导朗读体会(咔嚓、咔嚓 挥舞 一根根)感受王大伯剪枝动作快、熟练,被剪掉的枝条多。

  4、看到王大伯这种做法,你会怎么想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导理解“疑惑”。

  5、起初,我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桃园的呢?(满怀好奇)对什么满怀好奇呢?

  (为什么王大伯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6、 难怪我要着急地问:出示(王大伯,您怎么拉?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读。评价指导:读出着急、读出疑惑。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将信将疑

  1、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让我满怀好奇,看到王大伯剪枝,让我一脸疑惑,王大伯是怎样解开我的疑惑的呢?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疯长”是怎样长?“夺”怎么理解?王大伯他们剪掉这些枝条,留下的枝条会怎么样?

  3、难怪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指导朗读读出信心十足)

  4、此时的你还会一脸疑惑吗?我们再来读读我和王大伯的对话,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5、指导理解“将信将疑”信什么?疑什么?小作者的怀疑是什么?

  四、二进桃园:揭开疑团,体会盼望

  1、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了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样的见闻和感受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多媒体出示图片,理解“红云片片”(指导读好这个词)

  3、这么多的桃花是怎么来的呢?(剪枝)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4、看着这盛开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这么多桃花一定会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

  5、出示:看着这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指导朗读,读出盼望的心情)

  6、此时的你还会怀疑王大伯的话吗?(还有怀疑)

  五、三进桃园:体会又惊又喜

  1、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2、读读看,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指导理解多(挂满) 大(像胖娃娃的脸蛋)美(光鲜红润)

  3、出示桃子图片理解:光鲜红润

  4、看着丰收的桃子,我又惊又喜。

  5、还有那个字也写出了我的这种心情呢?(啊)

  6、出示: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7、此时让我惊讶的是什么?(剪枝果真实现了桃子的丰收)(王大伯的'话果然没错)

  8、喜的又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9、小作者还有一喜呢!

  10、出示: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生齐读,你体会到什么道理呢?(再次出示王大伯说的话),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有新的理解了吗?

  (冬天剪去无用枝,保证了有用枝的营养,才获得了丰收;减少了枝条,增加了产量.)这就是剪枝的学问(指课题))

  师小结: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事例吗?

  六、总结、升华

  1、.这个道理不仅用于植物生长,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联系生活说一说?

  (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减少了玩耍娱乐的时间,却增加了课外知识。每天坚持跑步,减少了脂肪,增加了健康;考试时,减少粗心,增加分数;减少田里的害虫,增加庄稼的丰收等)

  2、是呀,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关键是取什么,舍什么,就像剪枝一样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呀!

  3、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有心人。要勤学善思,你们一定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剪枝的学问》教案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剪枝的学问》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3)

——《剪枝的学问》小学教案 (菁华3篇)

《剪枝的学问》小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理解“疯长”“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等词句的意思,能用因果关系(含倒置)的关联词语,归纳相关内容;

  2、指导依据提示语的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1、找出课文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心理活动的词语,联系课文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并体会课文内在逻辑联系;

  2、通过应用巩固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内容的学*方法;

  3、在读讲中,学*运用正反法反复说明道理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明白剪枝的学问的两层含义:

  (1)剪去无用的枝是为了来年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

  (2)“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剪枝的学问的第二层含义的体悟;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了解内在逻辑联系及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求得学问: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26课《剪枝的学问》,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就是——(王大伯),他是一位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打乱顺序图)看看这几幅图,排列的顺序对吗?(指名说)

  应该怎么排呢?为什么?(出示正确顺序和提示)表扬:真会观察,善于思考这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会用所给的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

  评价:看来,一件事情的发展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把事情叙述清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剪枝的学问。

  4、打开语文书,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剪枝的?能找到吗?(2-3)好,自由地读一读

  直接写剪枝有什么学问的句子有吗?再读读2-3自然段,用笔画出来。(指名读 出示)谁来说?

  5、这是王大伯说的一番话呀,你们懂吗?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填空:剪去______枝条

  留下______枝条) 剪去就是“减少”(板书)

  只有一种说法吗?还有谁会说?

  如果有学生光说粗壮的枝,引导:就是因为它长得粗壮吗?是啊,剪去的是这些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

  相机理解“疯长”:你懂吗?对,一个劲地长枝长叶,这有什么不好?

  引导:不懂没关系,这是我们*时生活所不熟悉的,老师也是通过了解才知道的。(板书:养分)枝叶长那么密,那么严严实实,挤挤挨挨就怎么样?太阳光?空气流通?(板书:光照、通风)没了光照、通风,就可能有——(虫害 板书)

  总结板书:是啊,有了疯长的枝,果实就不多不好了!

  6、小结:王大伯的话告诉了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咱们可要多读读,记住它。

  记忆很讲究方法,王大伯说了几句话?(2句)

  从正面说的是——(第一句),第二句从——(反面说)

  掌握方法,看看谁能最先记住。

  王大伯还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 !”

  谁会读?

  评:你看看王大伯怎么说的?你充满信心了吗?信心不够,顶多五分信心!现在十分信心,现在是信心百倍!信心满满!

  7、他这么有把握,到了春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引读:(出示图片)春天到了,我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那里桃花全都——(开了),仿佛片片——(红云),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8、花开得这样好,桃子一定差不了!快找找课文里的话。(指名读,两句话出示)

  (请读的人)能说说看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体会词语:“一棵棵、挂满、一个个”

  “光鲜红润”,见过光鲜红润的桃子吗?(出示图)能说说吗?

  评价:对,这就是抓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还有其他感觉吗?从哪里感觉到的?)

  适时板书:多 大 好 甜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体会表达出来吗?

  评:桃子不够多!还太少,要能一眼看上去树上就满是桃子!桃子是多了,不诱人!现在我仿佛看见成片的桃子正向我们张开笑脸呢!

  评:你看,朗读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课文内容还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9、(出示填空:结出______果实)(出示填好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剪枝是在减少,这儿桃子更多更好,这其实就是——(增加)板书

  二、抓词语,读体会:

  1、这篇课文还处处写到了“我”,从王大伯剪枝开始,到春天里桃花盛开,再到夏天硕果累累,都写了我的什么?默读课文,思考思考(心理活动)

  引导:若有说到动作、语言,每个部分都写到了吗?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满怀好奇 着急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意思就是?)

  盼望 又惊又喜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6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都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

  (学生自由读)

  (1)在哪句话里出现了?(指名读)

  “满怀好奇”什么?(指名说)

  评价:能准确地联系前面的课文来理解,真会学*!

  (出示: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话(指名)你还满怀好奇什么?

  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体会剩下的心理变化吗?

  (2)哪里说到了?(指名读句子)“一脸疑惑”什么?(指名说)

  (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这句话会读好吗?有一个词提示我们可以怎么读好这句话。(着急)谁来试试?

  评:你是在心*气和的说;你有疑问,但不着急;不仅着急,还在为王大伯担心呢!

  顺水推舟:同学们,这些在“我”眼里好好的枝条,在王大伯眼里呢?(无用的)(标出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将信将疑”怎么理解呢?

  对什么是又相信又不相信?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

  (4)读“盼望”一句话

  引读: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5)又惊又喜表示惊和喜是并列的,“我”惊什么?喜什么?

  引导:请大家再联系前面的课文,王大伯开始是——剪枝,照理说枝都剪了,桃子结的地方就少了,可结果却是——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结得更好!惊讶不惊讶?

  喜的是?(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说得没错)

  齐读

  3、收拢:你看,课文把“我”的心理变化写的非常具体,从好奇、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又惊又喜,这个过程就是随着桃园的变化而变化,更是映衬了王大伯剪枝剪得有道理。

  4、同学们,课文中的“我”明白了王大伯说话的道理,你能明白吗?请用笔在课文后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或者你的收获。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全班交流:谁愿意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多少 舍得)

  小结: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有的时候减少是为了收获更多。

《剪枝的学问》小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学生自由发言)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来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等。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等下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4)“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5)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6)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7)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8)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9)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10)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11)练*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第二次:“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第三次:“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3、小结: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2、积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花开 热切盼望

  结桃 又惊又喜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小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前后几次进入桃园?分别在什么季节?指名说

  2、那么,这三次游园,给小作者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画出描者心理活动的语句。指名读

  适时

  相机板书: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二、精读课文

  师:让我们先跟随作者来体验第一次进桃园的经历。

  第一次进桃园(冬季)

  1、出示: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指名读)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a.看见王大伯他们在剪枝(谁有不同看法吗?)

  b.因为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你从课文哪里得知的?读第一自然段)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始终)

  (2)王大伯是个什么人啊?(种桃能手)他的名气还很大呢(远*闻名)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3)师: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相机

  3、师引导:文中的“我”满怀好奇,如果是你,此时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你种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那么大、那么甜的桃子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呢?……)

  是呀,他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指板书)

  4.到底“疑惑”什么?

  指名说。文中的这句话正表达了“我”心底的疑惑。

  (1)点课件。指名读

  (指导朗读:不紧不慢,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

  启发:你明白着急的原因吗?一般人都认为枝多,花就多,果实才会多呀。难怪小作者从“满怀好奇”转变为“一脸疑惑”

  (2)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6.点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

  同学们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点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

  (那些看似粗壮的枝条,其实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是无用枝;这些枝条不但无用,还有害,一定要剪掉;无用枝到了春天会疯长,夺走养分。)

  7.刚才提到的“疯长”是什么意思?(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

  8.在王大伯看来,那些多余的枝条都应该剪掉,难怪小作者在冬季刚进桃园时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把图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指导看图,指名说:王大伯面带微笑,一手拿剪刀,一手握住枝条,细看这枝条挺粗壮的,但王大伯准备剪掉它。)

  9.课文第二小节有描写王大伯剪枝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启发: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王大伯的动作多么娴熟啊。

  而哪些该剪,哪些不该剪,王大伯的心里似乎都有谱儿,你觉得王大伯?(经验丰富)

  是呀,一眼就能区分“有用枝”和“无用枝”,王大伯可真是慧眼识“枝”!

  10.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

  指名读第3小节王大伯的话:“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抚摸)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

  师:是呀,留下的枝条,实际上留下的就是希望。

  11.过渡:而小作者呢?他由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指板书: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的意思?(指名说: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他为什么将信将疑呢?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

  第二次进桃园(春天)

  1、桃树冬天剪枝,春天呢?(开花了)同学们想去春天的桃园看一看吗?

  (1)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

  (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读出来。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

  第三次进桃园(夏季)

  1.师: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第5小节。

  2.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挂满了桃子。好: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己的感受。)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指板书(又惊又喜)

  3.“喜”的是什么?(桃子丰收了)

  惊讶什么?(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谁能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指名读

  4.同学们,小作者除了看到丰收的喜悦,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呀?(启发:好好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5.指名说。启发:原来小作者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呢,这个道理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点课件

  6.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课件出示

  自由读,引导回答:同学们发现是什么道理了吗?(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7.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剪枝的学问,听了录音,知道了白果结得太多也要去掉一些(生活中的知识真是太多了;有些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但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到生活中去发现……)

  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

  三、全文

  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

  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

  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作业:

  请将文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摘录在“采蜜本”上,并在课后留心积累这方面的词句。

  板书: 26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增加”

  将信将疑 生活处处有学问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4)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剪枝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花开热切盼望

  结桃又惊又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部分生字

  1、学*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桃园之谜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所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想探个究竟。

  二、初探桃园之疑

  1、在王大伯的桃园中“我”究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想法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3小节,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2、指导学生交流:

  (1)看到的:“……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看到这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挥舞”中体会到剪枝技术的熟练,从“一根根”中体会枝条剪掉得很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此时你心中有什么疑惑?(生:王大伯为什么要将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剪掉了枝条还能结出那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吗?)

  3、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很疑惑,听,“我”正着急地问王大伯呢!指名学生读“我”问王大伯的话,读出“我”当时的疑惑,从语气(着急)、表情(一脸疑惑)等方面进行指导评价。

  4、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呢?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5、指名交流,出示王大伯的话。

  6、引导学生理解:

  (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如果不剪去这种枝条,就会影响其他枝条开花结果。)

  (抓住“笑了笑”、“充满信心”体会王大伯的自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且配上动作,模仿王大伯语气读一读。

  7、王大伯充满自信,可是“我”呢?(将信将疑)

  8、“将信将疑”就是说——(生: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不是肯定)有个词也是这个意思,那就是——(生:半信半疑)

  9、“我”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怀疑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相信的是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他决不可能做不利于桃树丰产的事,再说他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怀疑的是:按照一般的推理,枝少了,桃子就少了,况且他剪掉的都是“好好的枝条“)

  10、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将信将疑。

  11、指导学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

  三、享受桃园之乐

  1、时间过得飞快,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里又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2、播放课件配乐(桃园美景欣赏)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4、出示第四小节1、2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体会桃花的多、美,以及桃树的生机。

  5、来到这样的桃园中你都在想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6、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呢!出示第四小节3、4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奔跑着”“嬉戏着”体会作者与小伙伴嬉戏的欢乐,抓住“盼望”、“早日”体会“我”盼望桃园丰收的急切心情。

  四、感受桃多之喜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学生交流,谈感受。

  (“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

  3、此时的“我”真是——又惊又喜,你知道文中的“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

  (“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预料变成了现实;“喜”的是:桃园丰收,结出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4、指导学生朗读1—3句,读出“又惊又喜”的心情,特别指导读好语气词“啊”。

  5、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出示第三自然段王大伯的话,齐读。

  这其中到底蕴涵着什么道理呢?播放剪枝录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奥秘。

  看过录象后,现在你明白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减少”是为了“增加”。(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剪枝也是有学问的。(再读课题)

  五、领悟生活之理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事例也包含着“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呢?

  (给月季花剪枝,来年长出更多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花蕾。)

  (考试的时候不能想得太多,要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

  2、“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发现奥秘,更好地生活。

  六、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减少”是为了“增加”

《剪枝的学问》的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

  教学重点:

  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民乐《苗岭的早晨》。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

  2、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3、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什么?读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么?(指名说)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

  (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又是怎样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呢?

  (1)、指名读王大伯的话。(出示)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什么枝条?(“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夺走养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枝条,如果是你能识别出吗?这不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不愧为种桃能手吗?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读“我”的问,一人读王大伯的答,来练一练两人的对话,马上老师请人上前表演。(1—2组表演)

  (2)、接着,王大伯又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后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抚摸”、“充满信心”去理解)

  正因为王大伯经验丰富,他才充满信心地说——(引读句子)

  ③、王大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向我解释了剪枝的原因,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话。(齐读王大伯的话)

  (3)、听了王大伯的话,你信吗?

  ①、信。为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看来你是王大伯忠实的“粉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为什么?(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否认)老师和你一样也不相信,正所谓“眼见为实”,我的怀疑是什么?(指名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这就叫将信将疑。(分男、女生读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样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小作者去看看吧。

  (1)、边欣赏边听老师读。

  (2)、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读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4)、春华秋实,桃花谢了,就要结桃子了,这似红云片片的桃林该结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树下入神地凝视着盛开的桃花会想什么?(指名2人读“盼望”的句子)

  4、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季,“我”第三次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名读看到的情景,再次走进桃园你有什么感受?(指名3—4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体会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又多又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也就是减少了桃树上无用的枝条,而增加了桃子的产量。(相机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4)、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

  ①、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学生自由读)

  ②、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是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也正是王大伯在众多种桃者中成为能手的原因。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还怀疑吗?而是深信不疑,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三、总结

  王大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深地明白了减少无用的枝条,是为增加桃子产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须舍弃那些看上去粗壮的枝条,所以我们也要象王大伯一样学会取舍,其实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比如小红想学舞蹈、又想学美术、还想学音乐,可是她发现这三门都学得**,因此第二年她舍弃了其中的两门,花更多的时间学其中的一门,结果这门成绩突飞猛进,这不正验证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向王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学*,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5)

——学问的作文 (菁华5篇)

学问的作文1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真正的体会到了。

  今天,正直元旦,商场里有活动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便到商场里逛街,活动是这样子的:全部商品满500送50,但赠送的50在购买时不使用,而且不能和现金一起购买。

  我们一家都高兴极了,这样还可以有优惠,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我们飞奔起来,冲向商店,老爸看我们那么急切,一把拉住了我们,对我们说:“莫要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先逛,一会儿把需买东西的钱汇报一下,然后选择既合适又便宜的方案购买。”“OK”我和老妈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后,就迫不及待的直奔商场。过了30分钟后,我们都找到了心仪的物品,老爸的鞋子1000元,老妈的衣服500元,我的裤子200元,那么该怎么买呢?老爸说道:

  “可以先用500元买一件衣服,获得50元,再用获得的50元买裤子=200-50=150元。最后买鞋子花1000元,获100元,总共花500+1000+150=1650元,获100元。”老爸不假思索的说。

  “不对,不对,应该先买鞋子,花掉1000元,获100元,再用获得的100元买裤子=200-100=100元,最后买衣服花500元,获50元,共花1000+100+500=1600元,获50元。”我反驳道。

  “那……到底该听谁的呢?”老妈说道,“其实你们都不合算,因为还有一种更便宜的方法。”“那是什么方法呢?”我们不约而同的问道:“其实,可以先买鞋子,花1000元,获100元,买衣服花500元,获50元,50+100=150元,再用150元买裤子,花了50元,这样:1000+500+50=1550元,花1550元,获0元,1550<1600<1650元,不就更便宜吗?”

  “可是没有得到钱呀?”我说。老爸说道,“反正那钱也只能买没用的东西,还不如不要买。”哦----知道方法的我恍然大悟。

  老妈味深长的对我说:“想题,不能只想一种方法,还要往不同的角度去想,要思考全面,才能成功的破解题目!明白了吗?”嗯!我欢快的回答。

  看来,在购物中,也要有一个机灵的脑袋,才不会上商家的当啊!

学问的作文2

  我们一家住在妈妈的厂里,我总看见妈妈的老板娘忙里忙外,感觉她挣钱真不容易。有一次,我看见老板娘阿姨又急急忙忙地准备出门,我追赶上去问:“阿姨,你这是去哪啊?”阿姨回答我说:“我要去税务局交税了。”我感到很疑惑。

  我不明白税收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老板阿姨要去交税呢?那钱是她好不容易赚来的啊?”妈妈回答我说:“艳艳,你看,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城市里,多幸福啊!以前的道路坑坑洼洼的,哪有这么宽敞?再瞧瞧四周的高楼大厦是多么繁华,开放式公园的景点是多么美丽,你知道这些建设的钱都是从哪来的呢?都是靠税收来的啊,税收带来家乡美。一个国家富强,最主要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钱,有了钱,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快;有了钱,才能建设国防,保卫祖国,而这些钱又是从哪来的呢?也是从税收中来的。”妈妈接着说,“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消费,都得交税。有人逃税的话,或者偷税漏税,社会税收将会减少,国家没有充足的资金,社会的发展就会因此受到阻碍。因此,按时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还记得2008年的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吗?如果我们不交税,地震灾区会有钱重建吗?如果没有税收,那国家哪来的钱去抗灾、救灾呢?我们常州就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是靠什么去建设的呢?我们的学校怎么会如此美丽呢?都是靠税收去建设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如有所悟,虽然税收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遥远,但是它却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我觉得老板阿姨主动纳税的做法值得大家学*。

  我也是一位公民,我要做一位税收宣传者。诚信纳税,人人有责。我们要谨记“依法纳税光荣,偷骗抗税违法”的口号,为国家的富强出一份力!

学问的作文3

  有一天,在奶奶送我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什么东西在树丛里飞来飞去,我跑去一看,感觉像是蜻蜓,再一看,蜻蜓怎么飞得这么低?我立马回过头来,好奇地问奶奶:“蜻蜓怎么飞得那么低?”奶奶说:“是天要下雨了。”我说:“怎么可能,太阳还在天上呢,不可能下雨的,我不相信。”就这样,我若有所思地去上课了,不一会儿,我感觉教室里暗了下来,向窗外看去,天上乌云密布,这下我知道奶奶说的是对的。

  后来,我又查看了百度,让我更了解了蜻蜓飞低就要下雨的原因,有一句谚语这样说:蜻蜓低飞,不风即雨。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为什么蜻蜓会在下雨前飞得很低呢?是因为蜻蜓的翅膀是网叶形,不像有羽毛的动物可以承受大的气压。快下雨的时候或者阴天的时候气候比较湿润,空气中的湿度很大,蜻蜓翅膀的组成成分是角质化的蛋白质,在蜻蜓飞翔的时候,一遇到潮湿的水汽,往往会把翅膀沾湿,由于重量的原因造成了蜻蜓飞不高。

  有经验的农民一看见蜻蜓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早做安排,防止下雨造成庄稼的损失。看来,生活中要是仔细观察,到处都是学问。

学问的作文4

  外公可有学问了,他的本事很大,好多事情他都知道。他的学问来源于一本自己做的“书”,其实说是书却不是书,那到底是什么呢?对了,其实就是一本剪报。

  外公*时最喜欢看报了,每天都要买报纸,他很节俭,从不乱扔东西,*时看过的报纸,他都要剪下来贴在一本笔记本上,时间长了,就成了一本书,什么生活常识啦、医药知识啦,应有尽有,外公就是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的。我是在外公的写字台的抽屉里发现了这本书,于是就认真地看了起来,里面有“多吃蔬菜营养多”“蘑菇为什么吃前要泡”等等,知识真是丰富极了。我的外公经常说:“知识就像一片海洋,我们的知识与海洋相比,就像是一滴水,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小时候,外公家里很穷,根本就谈不上好的学*条件,可外公就是凭着好学的精神,终天考上了厦门大学,成了他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现在的条件与外公小时候比,不知要好上几十倍,所以我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刻苦学*,多做学问,长大了也成为像外公这样有学问的人。

学问的作文5

  不礼貌的人身攻击,是我最不爱听的话语了。我偶而会听到一些很伤人的话:“你的智商到底有没有零点一啊?”甚至有人毫不留情的指着我的鼻子,轻蔑的说:“你是矮冬瓜!”

  听到这些话时,我尽管一肚子的受伤,却很有风度的一笑置之,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跟他们一般见识,那就是代表我也没有水*。但是,我也是有底线的,不知死活的一说在说,我就会反击,他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伤人的话,跟刀枪一样可怕,所以,我都会努力让我自己说话的时候,想清楚再说出去,免得伤到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我的不对了。

  我最喜欢听到老师跟我说:“这次的比赛!就让杨芮唐代表班上参加吧!”这时我整个人都要一飞冲天了,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让我快乐极了。因为,这是对我的能力,最大的肯定。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话语,可以更让我有自信呢?

  表演完后,如果大家能跟我说一声:“你真厉害!一定会第一名的!”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因为这是更大的鼓励,我好喜欢听。

  说好话,真的是一门大学问,我得好好学起来,让我周围的人,都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6)

——怀疑与学问教案 (菁华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1

  内容预览:

  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考虑思考题的回答(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这一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以*等对话的形式加入学生的学*讨论过程中。)

  四、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学生。此外,在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学*中去。)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学生,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

  讨论并归纳: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请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并请同组互评,选出优秀的提纲板书。

  (这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四、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论点、论据和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二、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五分钟)

  师生交流:

  1.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2.课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

  第5自然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事实论据比较容易理解,道理论据却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因此,在分析道理论据时,我们要判断这个道理是否正确、合适,要将道理与有关事实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例如文中说: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这既是论证的过程,又是道理论据。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和文中所举戴震的事例,就会觉得作者的这个道理论据不但与论点紧紧相扣,而且是很有说服力的。)

  3.教师设疑: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相机提出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多了解一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教师指出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准确、精练。请同学们划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2.全班交流。例: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话中,.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议论文,也应重视语言的品味,这样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迁移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

  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能力。我鼓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课上学生演讲,让他们有了更多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能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布置作业

  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学生学*了议论文后,就要引导学生实践写作简单的议论文,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挖掘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本质,提出新颖的见解,以培养创新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立论,立论要新颖,有独到之处,从中心论点中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把现象或问题的本质逐一剖析,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学生写作的结果来看,这种尝试达到了预期目的。)

怀疑与学问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文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2.运用递进式结构进行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文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只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主人放到一个大肚长颈的瓶子中养着。鹅的身子窝在瓶子的肚子里,脖子刚好能伸到瓶口之外。每天主人都忘不了来喂这只鹅,鹅呢,在瓶子里养尊处优很快就长大了。当鹅的身子膨胀到了不能经由瓶口从瓶子里被拿出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子又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子分离?

  请大家帮帮这只鹅,看如何把它与瓶子分离。除了思考这个分离的方法之外,有没有同学想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助读资讯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在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活动一:探究课文,明确结构

  1.通读课文,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大家找找看,课文哪一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明确: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小组合作完成,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明确: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以上四个事实论据分别论证了: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这一论据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这两个论据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c.戴震善问的例子,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

  ③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儿)

  ④以上四个道理论据分别论证了:

  a.“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两句名言是为了论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的。

  b.“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名言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这一名言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

  通过以上的小组合作,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为什么说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怎样做才能体现怀疑精神这三个问题。那么,就本篇课文而言,我们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理清全文结构。

  4.理清全文论证结构。

  明确:

  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1—2)(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的分论点(3—5)(分论点)——为什么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论据)——怎么样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a.戴震善问的例子。(论据)——怎么样

  b.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5.通过梳理,我们对课文结构一目了然,这样的结构方式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还是……”“……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简而言之:

  “是什么”就是下定义,“为什么”就是探原因,“怎么样”就是谈做法。

  四、活动二:再析例文,学以致用

  1.出示并引导分析例文一:《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思想自由飞翔。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踏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

  阅读例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梳理结构。

  明确:

  第一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思想自由飞翔”解释了什么是“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第二句:“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踏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第三句:“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明确如何做,才能“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2.出示并自主分析例文二:《节俭是一种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

  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

  赏析提示:

  ①什么是节俭。

  ②为什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怎样做才称得上是节俭。

  根据赏析提示,请同学们自主梳理例文结构。

  明确:

  什么是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为什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怎样做才称得上是节俭——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3.课堂练笔:请围绕“论网络游戏利弊”这个主题,写一个递进式结构的小片段。

  提示:

  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②为什么这样说。

  ③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课堂寄语

  通过对本篇课文结构的剖析,了解到这是一篇有深意的议论文,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文中引经据典,论述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论证力。

  通过本篇课文内容的学*,希望同学们都能手握一把“怀疑”之钥匙去打开学问的大门,在生活中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相信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

怀疑与学问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学*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今天,我们就来学*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

  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

  2.理解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流俗:一般的风俗*惯(含贬义)。

  环节二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层层深入论证。

  第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2.本文分论点是什么?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为了证明论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

  (1)事实论据: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2)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存在可疑之处却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还不能算是学过了;治学就一定要善于提出疑问。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二、探究写法

  1.举例论证:

  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

  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正反对比论证

  第6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三、语言赏析

  1.本文语言准确、精练。请划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2.全班交流。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有四个“常常”,多次重复使用,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环节四

  文章主旨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教学板书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消极方面: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积极方面: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环节五

  “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教学反思

  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由学生自主积极动笔读书,圈点批注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初步自学,探究本文的论点;在教学中创设作者、学生、教师民主*等的对话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能力,在质疑和交流中明确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明确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树立怀疑的学*精神。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7)

——生活的学问作文(五)份

  生活的学问作文 1

  有一天,在奶奶送我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什么东西在树丛里飞来飞去,我跑去一看,感觉像是蜻蜓,再一看,蜻蜓怎么飞得这么低?我立马回过头来,好奇地问奶奶:“蜻蜓怎么飞得那么低?”奶奶说:“是天要下雨了。”我说:“怎么可能,太阳还在天上呢,不可能下雨的,我不相信。”就这样,我若有所思地去上课了,不一会儿,我感觉教室里暗了下来,向窗外看去,天上乌云密布,这下我知道奶奶说的是对的。

  后来,我又查看了百度,让我更了解了蜻蜓飞低就要下雨的原因,有一句谚语这样说:蜻蜓低飞,不风即雨。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为什么蜻蜓会在下雨前飞得很低呢?是因为蜻蜓的翅膀是网叶形,不像有羽毛的动物可以承受大的气压。快下雨的时候或者阴天的时候气候比较湿润,空气中的湿度很大,蜻蜓翅膀的组成成分是角质化的蛋白质,在蜻蜓飞翔的时候,一遇到潮湿的水汽,往往会把翅膀沾湿,由于重量的原因造成了蜻蜓飞不高。

  有经验的农民一看见蜻蜓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早做安排,防止下雨造成庄稼的损失。看来,生活中要是仔细观察,到处都是学问。

  生活的学问作文 2

  今天下午,艳阳高照,没有一丝风,真是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和可儿他们一家人一起到郊外游玩。

  我们来到郊外的田野,远离了高楼大厦,眼界也一下开阔了许多。走着走着,爸爸突然在前面大声地喊:“童童,可儿,快来看,这儿有一顶外星人的草帽!” 我和可儿忙飞奔过去,“我的天啦,这哪里是外星人的草帽呀,分明就是牛粪嘛!”爸爸看我俩上了当,在前面不停的坏笑。我们继续前行,突然,可儿大声喊起 来:“小童童,快来看,这是什么豆豆呀,乌黑发亮的”我跑过去一看,也不认识,忙叫爸爸过来看,爸爸走过来一看,肚子都要笑破了,我们两个不明就里,也跟 着傻笑,“我服你们俩了,这哪里是什么黑豆豆啊,分明就是羊粪嘛,哈哈,哈哈......你们俩只晓得在家读死书,不出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你以为在家死读 书就能成功吗?那你俩把黑豆豆拣回去我给你们炒来吃,好不?”

  哦,原来生活还有那么多的学问啊,看来我们得多出来走走了!不然还要闹出笑话!

  生活的学问作文 3

  今天早晨,奶奶把家里的炉子拿了出来,准备生炉子。正当奶奶要点火的时候,妹妹过来了,她不让奶奶动手,想自己尝试一下生炉子。

  妹妹先从*房上拿下来一根木头,把它折断成好几段,又把我前几天捡来的松球拿过来,放了一些在炉子的底部,再把木块放在上面,最后把煤炭拿来放在木块上面。

  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她拿来纸放在炉子上面开始点火,可是,怎么点也点不着。她就只好将炉子下面的松球拿出来,换成特别干的松球,重新填好炉子再点火,还是无济于事。这下她可着急了,只见她在炉子旁边走来走去。我刚想上前去帮忙,却见她走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她拿了一瓶白酒出来。她狠狠地掀掉瓶盖,往炉子里倒了一些。这次,她一点火,终于点着了!可是,火太小了,不一会儿就灭了,炉子还是没燃着。

  这时,奶奶回来了。她看到满屋的烟,连忙走到炉子前,将炉子底拉开一些,再点火。不一会儿,我终于听到了“呼呼”的燃烧声。奶奶向我和妹妹说明了原因:生炉子要从下面点火,并要打开通风口,这样才能帮助燃烧。

  生炉子也有这么多学问,看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问多学,才能避免犯错。

  生活的学问作文 4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回到家中,看见桌上多了一样水果――猕猴桃。

  我急忙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解开袋子,正想拿一个猕猴桃尝尝,可被一旁的妈妈阻止了。妈妈说:“现在可不能吃,还没成熟呢,要等猕猴桃变软了才能吃!”我捏了捏猕猴桃,果然一个个都硬邦邦的,我失望极了。妈妈见我这样,便从水果篮里拿出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放进装猕猴桃的袋子里。我对妈妈的行为十分不解,便好奇地问原因,妈妈笑着告诉我:“苹果和香蕉都会释放出一种叫乙烯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猕猴桃成熟得更快!有催熟作用。”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便悄悄地从袋子里拿了两个猕猴桃放在另一个盒子里。

  两天后,我捏了捏和苹果、香蕉放在一起的猕猴桃,已经软软的了,再去捏了捏放在一边盒子里的猕猴桃,依然是硬邦邦的。看来,香蕉和苹果真有催熟作用。

  原来,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学问。

  生活的学问作文 5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有我们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把知识转化成力量,帮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记得一天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刚运动完,就去厨房找水喝。妈妈已经往锅里放油了,看到大汗淋漓的我走进去,连忙转身给我倒了一杯水。就在这时,我看到妈妈身后的铁锅着火了,火苗一下子蹿得老高。

  我一下子慌了起来,急忙喊道:“妈妈,快用水灭火啊!”妈妈显然比我镇定多了,她并不采取我的意见――只见她迅速地拿起一旁的锅盖,又迅速地把锅盖盖上。不一会儿,火就没了。

  我心有余悸地揭开锅盖,火果然灭了,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点了点我的鼻子,说:“你忘记了吗?火的燃烧需要氧气,我们把锅盖盖上,锅里就不会有新的氧气,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生活的学问无处不在,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所在。


剪枝的学问教案菁选(扩展8)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精选5篇)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1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包括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如何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题目是:“剪繁枝,增实效——说《剪枝的学问》”

  【依标扣本,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也是三年级段的最后一篇课文。

  “剪枝的学问”这一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它不是纯粹的介绍所谓的“学问”,而是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明白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笔调轻松活泼,结尾处“我”的感悟写得含蓄深刻。

  《剪枝的学问》和前面的《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两篇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寓义于言”这个专题,三篇文章尽管体裁不同,分别是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但是三者都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寓之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发深思。这些课文故事性强,尤其是《剪枝的学问》一课,文中又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读写“远*闻名”、“充满信心”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王大伯说的话的意思,体会蕴涵的道理。

  4.教学安排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这里,说的主要是第二课时。

  【以人为本,说学情】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重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是属于低段到高段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学*能力。因而,对于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王大伯说的话的理解,应该是比较顺畅的。但课文所要揭示的哲理却是比较深刻透辟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从中领悟事理。

  【紧扣重点,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话要跟他说?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王大伯,你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多媒体画面展示春天桃园红云片片,花香阵阵,引得“蜜蜂花间舞”,引得“游人花下戏”的繁茂景象,展示夏天果园成熟的景象,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探究感悟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以学定教,说流程】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减少是为了增加”是剪枝的学问,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教学的学问。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这条主线,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看剪枝、问剪枝、赏桃花、悟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质疑抓主线。

  课文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用了“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一系列词语,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学设计也是紧紧抓住文章的这个课眼。课伊始,复*听写课文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导学生读出“我”不同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的?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

  第二环节,逐步解疑悟道理

  1.探究“满怀好奇”

  学*第一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王大伯。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你是从哪里看出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远*闻名、总是、大、甜”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探究“一脸疑惑”

  和作者一起满怀着好奇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看到的是王大伯他们忙着剪枝的情景,“你怎么啦”、“干吗要把好好的枝条剪掉?”一连两个问号,都充分表达“我“当时的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

  3.探究“将信将疑”

  理解王大伯解释剪枝的原因的话语是文章的重点。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对话:“王大伯,你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会有什么后果?”“什么叫“疯长”?” 从而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是“将信将疑 ”,我“疑”的是什么呢?我“信”的理由又是什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剪枝动作的熟练,说话时充满的自信,都是令人相信的理由,但是毕竟耳听为虚,没有亲眼见到,我只能“将信将疑”。

  4.探究“又惊又喜”

  “我”经常挂念着王大伯的桃园,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么样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到到王大伯家的果园,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桃花盛开的兴旺景象,从而勾起了“我”对王大伯的话成为现实的热切盼望。

  夏天到了,该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了。暑假一到,“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教师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这时的“我”看到的桃园景象,引导学生抓住“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从“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画面,王大伯家果园丰收的景象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的创设,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一个“啊”字,一个“!”,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又惊又喜的激动心情。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为什么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感悟桃园的喜人的丰收景象验证了王大伯的话。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王大伯去年说了哪番话?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最后再次回顾王大伯的话语,研讨枝条减少了,结的桃子却更多更大的.对比关系,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课文的思路与“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密切契合,因此,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抓住了“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紧紧与课文内容扣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前后联系,领悟事理,循序展开。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求学问

  总结全文,其实果树要想结出又大又多的果实,除了要剪去无用的枝条,还会摘去多余的花和果,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走进果园,看看工人们是如何管理果园的(施叶面肥、人工受粉、摘除多余的花多余的果、为水果套袋,提高果品的质量等)。原来生产劳动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剪去多余枝条、增加果实产量”这个道理的认识,我设计了说话写话练*:由于种桃能手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又大又多,所以到桃园参观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最*王大伯比较忙,请学生做回小小讲解员,代替王大伯来介绍介绍摘花的学问、摘果的学问(两个内容自选其中一个)。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加深了认知的深度。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读完全文,我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例1:菊花摘花蕾,少留几朵,开出又大又美的菊花。例2:学校花坛里的月季花,冬天要剪枝,来年会长出新枝条,开出更多更美的月季花。例3: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提高生活质量。例4: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后,我们的书包轻了,我们重复机械的作业少了,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了,同学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得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全面了。……这样的操作,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明白我们做事不要一味的求多,而要少而精。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了课文之后,希望同学们像文中的“我”一样,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发问,去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赠送名言:“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的主人。

  作业设计:

  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了解其他方面蕴涵的哲理,并记录下来,在班中交流。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2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变生长的次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迷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的生理变革为线索,以轻松生动的笔调娓娓到来。末了,“我”的感悟写得蕴藉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计划理念和目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计划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紧张特点是“情”,注意情绪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变更学生的生存履历,在老师全情绪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绪的闸门。本笔墨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富厚的情绪。引导学生联合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生理变革知道“淘汰”是为了“增长”的原理。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当代教育生理学研究评释,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举动,并影响和转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老师通过笔墨信息“满怀好奇”、“一脸迷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猜中去吸收、发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笔墨的寄义,咀嚼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订定了如下目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捉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根本读懂课文内容,相识剪枝是为了来年能劳绩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确“淘汰”是为了“增长”的原理。能构造语言,把本身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引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存眷弱势群体:我要找谁人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答复。岂非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失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换。同砚们凭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互助学*,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关键给学生提供互助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换中学*既加强了互助意识又增长了情绪相同,同时使他们能自动思索,大胆表达,善于谛听,共享结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存中有许多的学问,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处把稳生存,用一双善于发明的眼睛去视察,善于思索的头脑去探索,你肯定能成为生存中有学问的人。这一关键报告学生从社会生存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勉励学生从讲义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索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原理?学*了这篇课文后接洽自身现实说说“淘汰”是为了“增长”原理,这样操纵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愿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意孩子无穷的求知欲,更好地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末了,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接洽现实说说“淘汰”是为了“增长”这个原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运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本领和动手本领,造就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存的情绪。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3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有自读、精思。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三、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比较乖巧、懂事。但班里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概括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四个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板书。让学生根据这四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

  (二)、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1、学*第一小节,认识王大伯。

  学生通过朗读第一节,找出关键词(远*闻名、总是、大、甜),感受到王大伯是种桃能手。这样设计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2、学*第二三小节,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的过程。

  1)、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二三节,找一找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看到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读一读“我”问王大伯的话,理解当时“我”的心情。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几个语气词,读好两个问号。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理解王大伯的话:“你别看这跟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是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小组讨论:什么叫“疯长”?纸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老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3、学*第四节,这一节写得春天的桃园,写得很美。这一节,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第五节,感受我“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我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此时的我,明白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句。因为这一句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相呼应,验证了王大伯的话有道理。让学生明白剪枝里头真有大学问!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在学生了解了作者从冬季进入桃园的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再次感受。

  2、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感情升华,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

  3、全文总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四、拓展延伸

  1、读完全文,思考:我从王大伯的话里悟出什么道理?学*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己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

  2、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可以向自己的父母、亲戚、邻居了解)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4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5

  一、教材简析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三篇课文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给我们一些智慧的启迪。三篇课文语言都很优美,融科学知识、思想启迪为一体,阅读时要仔细品味,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其中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由于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因为我班学生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2.探究感悟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3.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学*、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环节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闻名,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

  (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

  (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

  (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

  自主选择读书的伙伴,分角色读。

  (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

  (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环节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

  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2.师: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主题的升华。本课中“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正是课文的思路,也是本课的教学思路。“我”情感的起伏,也是“我”探究学问的过程,同时“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也在板书中得以体现。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 一脸疑惑 → 将信将疑 → 又惊又喜

  “减少”是为了“增加”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研究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6课《剪枝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也是三年级段的最后一篇课文。

  “剪枝的学问”这一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它不是纯粹的介绍所谓的“学问”,而是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明白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笔调轻松活泼,结尾处“我”的感悟写得含蓄深刻,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剪枝的学问》和前面的《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两篇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寓义于言”这个专题,三篇文章尽管体裁不同,分别是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但是三者都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寓之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发深思。这些课文故事性强,尤其是《剪枝的学问》一课,文中又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比较乖巧、懂事。但班里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话要跟他说?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王大伯,你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多媒体画面展示春天桃园红云片片,花香阵阵,引得“蜜蜂花间舞”,引得“游人花下戏”的繁茂景象,展示夏天果园成熟的景象,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探究感悟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读写“远*闻名”、“充满信心”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王大伯说的话的意思,体会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安排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这里,说的主要是第二课时。

  七、教学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