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

首页 / 活动总结 / |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1

  为加强教学管理,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我组认真开展了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水*为主体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本次活动得到了全组7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开展了4节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和4节其它课程的公开课。本次教研活动以英语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也能积极性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这反映我们的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和勇挑重担的精神。开课老师中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贵林老师和沈立明教师,充分发挥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2、各位开课老师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老教师在充分集中总结个人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出有特色的公开课,展示了他们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李贵林老师的九年级历史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和沈立明老师的八年级地理课《农业》。他们不拘一格,挖掘潜能,扬我所长,为我所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学*、借鉴的机会。在开课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如王雪滢老师的七年级课程《人口与人种》和谢凤飞老师的一堂体育课,他们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3、本次公开课活动可谓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本次公开课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是“同课异构”,而且是围绕着本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水*”,可以说是有的放矢。特别是几位英语教师,他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展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张新琴老师,在活动中展示了一个年青教师特有的活力。在活动中,张新琴老师勇挑重担,不辞辛苦,悉心备课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全情投入,神采飞扬;在课后研讨阶段,虚心学*、取长补短。可以说,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几位英语教师特别是张新琴老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英语教师的同课异构公开课呈现了他们各自的亮点,特别是张新琴老师。他们的每一堂公开课都经历了策划、备课、试讲、评课、修改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曾有名教师能够不吝赐教,给青年教师予热情帮助,精心指导,进一步发 挥了“传、帮、带”作用。张新琴老师和张丽老师则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力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几位英语教师常常多次修改、互相切磋。不论是目标的设定、学*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反复研究讨论,充分表现出我校英语教师的乐学、好学、善于学*的上进心。

  5、有的老师的课选材好,形式新,基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形式开放,广征博引,着力培养了学生学*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如李贵林老师;有的语言亲切、优美,讲解细腻,循循善诱,师生交互性强,在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沈立明老师;有的教法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以适宜、适用为原则,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实效性好,如曾有名老师;有的教学手段先进新颖,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创意好,水*高,引领现代化课堂之方向。这一方面,青年教师做得尤其出彩,如张丽老师、张新琴老师等。

  6、全组教师踊跃听课,相互学*,要么就在公开课一下课,趁着印象深刻马上点评;要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专门对本教研组的某位老师的课加以评析,作出客观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做好评课记录,使教学公开课活动真正起到评教评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主要收获

  1、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了几位青年新教师进步很大,特别是张新琴老师,她所上的两节公开课使得前往听课的老师觉得眼前一亮,新意叠成。应该说,在教学方面,这是一位很有前景的青年教师。

  2、推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教学相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教学风格上看,课堂内充满活力,教学富有灵气。

  3、校领导和其它教研组的教师也积极主动来参加我组的公开课听课活动,并对我组的公开课活动的开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2

  因为时间很紧张,没有全面准备,只是把这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时较为疑惑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和大家交流。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轻老师认真精心的准备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但课后要评课,有的老师课前还要对年轻老师进行指导,这是让人感觉最温暖的地方,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共同进步的集体。

  这次活动一共听了八节课,听完课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讲课的老师们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课堂表现上都进步非常快,让人刮目相看。下面具体说说:优点:

  一、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比如吕老师在《圆的整理和复*》一课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环节,本来教学设计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整理,但是在他发现学生个人完成有困难时,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再整理,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次是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前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感觉老师们都注重了对教材的解读。

  三、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数学贴*学生,贴*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马淑玲老师《统计》一课中课前就让学生统计青山泉的人口;结尾的小调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制成复式统计图,并思考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特别贴*学生生活。这些都贴*学生生活,拉*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努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四、创设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台,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吕老师在评王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王老师把时间、话语权都充分的交给学生。这句话说得很好,恰当而且准确,王老师确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其他的老师在教学中也都给学生创设了学*探究的*台,努力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学*能力。比如吕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圆的知识,马淑玲老师在《统计》一课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把单式统计图合成复式统计图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到“三个一”:有一条主线、有一个中心、还有一个面(也可以说创设一个*台,让学生去学*探究)。记得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在鼓励老师们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从这学期的情况看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和本次老师们选择的课型也有关系。)

  五、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

  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我们*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年轻教师学不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学期初省教学评估的时候,省教科所副所长,主抓小学数学的赵杏梅老师到永南去检查,赵老师可以说搞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教研,老太太说话很利索,当时我和两位老师跟着一块儿去学*,永南的老师讲了一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在评课的时候,找杏梅老师针对这节课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请说一说教材编排。

  (3)、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4)、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在这四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就是关于读懂学生的,一个是关于读懂教材的,还有一个是关于课后反思的。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学生我了解,其实我们*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下面说说读懂教材: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把每一个例题的编写意图,例题中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意图,每一个插图的编写意图,课本中每句话的编排意图,课本中活动旁边的批注的意图,每一个练*的意图,教材要传达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彻底弄明白,这一点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可以看参考书,但不要先看参考书,更不能依赖参考书。第二步:数学一条线,语文一盘沙,这句话说明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再说一点对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前两年有个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两年老师们可能发现从国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专家教研员听课的时候,遇到改动教材的情况大都会问授课老师为什么改动,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教材不能改,当然有的评课老师也会直接否定教师改动教材。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材是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学*和年龄特点,具有科学性,同时他的编排还要适应所有地区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教学针对的是某一地区的一部分学生,它在针对性方面可能就差一点。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材科学性和普适性的东西保留,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优化教学素材(不一定非得优化,认为合适,可以不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贴*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李雪《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在领着学生做练*的时候,课件上把课本练*上一个找角的*题的水管的图换成了一幅钟面的图,其实水管图比钟面图直观而且简单,在评课的时候赵杏梅老师就问为什么要换,指出“换教材上的材料必须要有自己充分的准备”。(这里把准备换成思考我更喜欢。)

  二、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还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现在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给学生提供机会了就达到目的了吗?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是我们在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还继续思考: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观察、合作、实验、推理等探究和活动的*台上,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交流、学*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三、多维教学目标,注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每个班和每个班的孩子水*没多大差别,可是六年学上下来,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体会应该更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强,思维快,有的班就慢一些,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对孩子的影响。数学学科因为其特点,可以看作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开放型思维、逆向思维、举一反三思维、质疑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中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为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目标过于单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考虑。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教傻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思维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并且有提升。最初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慢慢可以转化成一种能力。例如最初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去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惯,多了就会上升为一种能力。

  四、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文,让学生读懂课文;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句话放到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种境界——走教案,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境界——心中有知识,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力争达到第三种境界——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比方说老师可以预设一个情境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课堂学*中自然生成,其实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老师预设时没有的东西,这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更应该看成一种课堂资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儿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对“课堂生成”的一点认识:·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课堂生成的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种细节、老师针对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导评价是一种细节,甚至老师的不同语气和笑容都是细节——关注细节,细节让你更精彩)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时候,语言要明确,指向清楚,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话知道自己要干嘛;

  二是在评价或引导的时候,你的语言要有引导性或激励性。比如:“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确的指向性——说说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达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学有兴趣的数学。在这八节课当中,有的课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气氛比较*,缺乏亮点。兴趣的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3

  为了交流和展示我县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日,县教科组在渠口学区太阳梁二小举行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学区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马丹鹤,还有中宁一小的杨艳芳和中宁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师分别对《*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总校领导精心组织,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学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执教老师精心备课, 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一、纵观这次教学活动,我们组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

  当然,有收获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

  1、 学*型小组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低段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2、 *题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 数学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准确精炼,更生动,生更易听懂。

  4、 如何鼓励学生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5、 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知识。

  三、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到的(我们的进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分析,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会疑”,学生不仅要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体验。还要“会说”,在课堂中,不仅要学生说解题思路,说方法,还要说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更要“会议”,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与同学合作、探究、实验,用集体的智慧,协同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在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今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上完课后,开展了主题教研听评课活动,评课、议课环节由学区教研员李玉宝主持。首先,教研员李玉宝谈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要求,接着三位教师各自针对执教篇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做了反思, 三位教师们反思的都很到位,接下来是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并围绕“如何有效的上好一堂课”的主题进行研讨, 参与听课的各位老师和数学教研组长白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研讨的教师发言积极、热烈,评价中肯、实在,参会教师不但了解了“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而且从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效果性的、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尤其是最后县数学教研员白老师非常负责任的发言,更让老师们有遇君一*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各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当然每次活动都不可能做到“踏雪无痕”,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扬长避短,相信我们就会越走越远。

  小学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思索的机会。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普遍反映参加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大家在这样的互动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积极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4

  音乐同课异构活动在我园已开展多次,每次活动中都能看到执教老师们的认真努力付出后的喜悦成果,都能在听、评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事实也证明,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中,我园的音乐教学在创新中不断的进步,而且老师们都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成长的需要开拓新的教育手段及方式。11月22—23日大班年级组开展的音乐同课异构活动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智慧,看到了老师们的创新。此次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仍然是围绕两首乐曲,分别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中,教师们根据给定的音乐,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经验,认真的分析音乐的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纷纷采用课件、情景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个想象自由、愉悦表现的空间,孩子们在教师的激情引领下大胆地表现了自己,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开启了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

  反思这这次活动,老师们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

  学校向老师的《森林音乐会》:教师以故事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准备的一些图片色彩鲜明,符合舞会的主题,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头饰也给活动增添了乐趣,分段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活动思路很清晰。在游戏中,教师还可以分组游戏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分别扮几种动物,同时老师要大方热情的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互动起来,这样既不会显得游戏时混乱的现象又增加了活动的气氛。

  学*《大花猫和小老鼠》:活动以大花猫和小老鼠之间诙谐幽默的场景贯穿整个活动,思路清晰完整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吸引着孩子,孩子们在音乐中体会着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表现出了音乐的节奏感。

  因为老师在活动中不断地强调游戏的规则所以大部分幼儿都能随乐有序地游戏,有几位孩子想出的模仿猫走路的动作十分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最后配班老师参与的游戏更是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还对孩子进行了情感教育,做事情可不能急性子。要是在游戏时增加一个游戏环节(如:被抓到的老鼠就要扮演猫再次游戏)就更加能体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学*《小小音乐会》:利用舞蹈视频让幼儿欣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段让幼儿感知音乐的ABA的结构,并在分段欣赏音乐时强调节奏的快与慢,所以幼儿的音乐节奏把握的很准,在用乐器打节奏部分幼儿的节奏打的很整齐,最后的分组游戏也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仿佛把我们都带到了一个原始舞会上。活动中教师的表现不够大方,有点拘谨,动作单一,如果在动作的编排上再夸张一点就更好了。

  学*《十二生肖大聚会》:以为十二生肖举办音乐会为主线开展活动,教师的设计很有创意,音乐分为三段,十二生肖分为三组走红地毯,而快的部分则为欢呼,即有新意,幼儿又容易感知音乐的节奏。教师让幼儿随乐曲说儿歌,即新颖,又让幼儿加深了对乐曲节奏的把握。教师可让幼儿分别扮演十二生肖里的动物进行情境表演,这样会更有意思。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5

  为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三月至四月,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政史地组共有七、八、九三个年级的15位老师参加上课,活动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各位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的每节课都进行了点评,提交了活动反思,根据课后检测结果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杨爱军、张辉、王波等老师作为我组代表参加校示范课教学活动。

  综合活动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本次活动,七、八、九年级的15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吻合了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很多老师能主动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大胆的尝试高科技给教学带来的诸多方便,值得提倡。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以杨爱军、姜鹏、王波等老师的课体现的最为明显,他们选用生活中的一些与科技有关的典型事例和动画效果来辅助教学,、使课堂上学生的学*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做到了化繁为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既突出了同又显示了各自的教学魅力

  这次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

  我们这次活动是同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相同,但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都个有不同。如同时七年级的历史课,宋新荣老师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落实和理清顺序,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赏析《过零丁洋》,从中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气概,启发学生爱国。而姜鹏老师则通过活灵活现的动画设置,把学生带入草原,体会当时的元朝游牧民族的生活,用直观明了的图示将元朝统一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信心。还有8年级的思想品德课,那节课的理论性很强,但是李丽珍、杨爱军老师却游刃有余,在课堂上各显神通,把难题突破,李丽珍老师注重对学生采用语言启发和引导,并在练*时注重将一些审题、答题规律及时引导学生做以归纳。而杨爱军老师选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作为展示,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课堂引导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教学收效很高。

  三、对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的探论:

  1.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标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参赛的15位老师教学目标各科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概括迁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不能向个别老师的做法,一味的追求增加课外的阅读和事例,导致材料大量堆积而不能做到用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事例,显得课堂容量十分臃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集体智慧在备课中发挥的不够,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应重新审视。

  2.课堂结构的安排。

  这次活动中因为课时冲撞,除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没来得及去听,其余本组老师的课我都没落下,从整个课堂的组织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都基本上采用了同一种模式:课前复*→学*新课→课堂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种模式的确有它的合理性,但我觉得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这一课在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考试中的考察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应每节课都面面俱到、新课内容的学*应该和相关的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不应被人为而生硬的割裂开。

  3.教法的创新

  在课堂中大家常用的教法是:问题启发法、引导分析法、个别提问法、交流探究法等,但是各科都这样,每个老师一上课都是不断地提问很多问题,估计孩子脑子都会出问题,我想除了我们预先进行必要的设问外,可不可以将发现问题的时间、机会和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师引导生教生。

  4.课堂语言的运用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条件做到每节课都能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课堂用语能否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关乎我们的课堂收效情况的高低。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有部分老师的课堂语言就十分的有激情能做到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有激励时的喜有反问时的疑、既不嗦又不漏知识点、适时停顿,如史小灵、杨爱军等老师,而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却很*缓、缺乏抑扬顿挫,不能很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表达上还需要不断地下功夫。

  5.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检测的情况来看,课堂预设和课堂的有效生成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从差距中不断的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次来促进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

  本次活动,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每节课中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都不缺少,但观其效果,就是有差异,这说明教学内容、过程的安排以及课堂的掌控都还需要加强。

  四、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教学内容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总之,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相互学*中反思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政史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在此,我代表本组全体成员说声:感谢这次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阅读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1)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菁华5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1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

  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2

  本学期,中心小学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以校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为参考,认真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对我校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学*,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读好书,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2、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三笔字”的训练,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一体机的功能全体教师参与了继续教育网上培训,让每位教师进一步熟悉一体机设备并能熟练运用,会制作课件,鼓励教师运用课件上课,会用电脑备课,尽量在网上学*,在网上交流,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

  二、抓好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水*。

  (一)建构学*的*台,促进专业成长。

  1、加大教育理论学*,促进专业成长。我校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掀起读书热潮,特别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网上学*与网下学*相结合,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既能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语文主题学*论坛及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和教学能力。并邀请兄弟学校到我学校观摩课改课堂,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探讨课堂改革话题。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xx老师为语文教研组长,xx老师为数学教研组长的教研组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每周四进行语文听课教研活动,每周五进行数学听课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同步进行。本学期校长共听课45节,主任听课共38节,每位教师听课20多节。

  3、通过参加校区赛课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推出无名教师参加校区的月赛课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一名。在赛课活动中,老师们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1、我校根据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各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对大家有一定的触动。

  2、举办一课多研、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3、结合我县教委的语文主题教学,语文方面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4、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共计150余篇,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三)重视校本教研,创出亮点。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继续坚持进行。其中,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互相学*,互相交流,学*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上课是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鼓励教师学*制作课件,运用课件上课,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可以“引其观、诱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源、穷其理”。所以,我想,我们校本教研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

  三、严格落实常规管理。

  (一)做好各种计划、检查、训练和总结。

  学期初我们就制定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期间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教师听课记录进行检查。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小学生五项基本功工作,对学生阅读训练、古诗词背诵、口算达标、规范字书写、英语口语等训练常抓不懈。

  (二)抓好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常规。

  1、全面贯彻新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上足课时。校长、主任亲自上课,并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探讨策略、解决问题。

  2、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工作,提高教师质量意识。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师能制定好培优辅差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落实好各项措施,确实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3、做好教案作业等常规检查,完善校内常规自检方案,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4、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响应上级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科知识互补,实现以活动促教学的目的,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我们将创新教研工作思路、积极服务课改,努力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带动和指导学校、一线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将樊村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3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4

  20xx年12月4日,在学校领导组织下,我校与防山梁公林小学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观摩两节课,课题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校孔罕老师与梁公林小学陈庆敏老师作为此次执教教师参与了活动,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而且可以很好的将书本与多媒体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良好素质进行课堂教学,将自己的特色很好的展现出来。

  通过本次活动的准备与课后研讨活动,我校数学组老师达成一定的共识:

  第一、认真研读课本,准确把握课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点。

  第二、充实自身,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

  第三、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体现新课程理念,将教学逐步走向素质教育的阶段。

  在今后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应当明确同课异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展示不同的设计思路,展示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思想的碰撞,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而并非“争高低,比高下”。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同课异构活动中利用这种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5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2)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优选【十】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1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2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3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4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5

  因为时间很紧张,没有全面准备,只是把这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时较为疑惑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和大家交流。

  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轻老师认真精心的准备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但课后要评课,有的老师课前还要对年轻老师进行指导,这是让人感觉最温暖的地方,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共同进步的集体。

  这次活动一共听了八节课,听完课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讲课的老师们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课堂表现上都进步非常快,让人刮目相看。下面具体说说:

  优点:

  一、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

  比如吕老师在《圆的整理和复*》一课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环节,本来教学设计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整理,但是在他发现学生个人完成有困难时,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再整理,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次是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前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感觉老师们都注重了对教材的解读。

  三、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数学贴*学生,贴*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马淑玲老师《统计》一课中课前就让学生统计青山泉的人口;结尾的小调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制成复式统计图,并思考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特别贴*学生生活。这些都贴*学生生活,拉*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努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四、 创设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台,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吕老师在评xx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xx老师把时间、话语权都充分的交给学生。这句话说得很好,恰当而且准确,王老师确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其他的老师在教学中也都给学生创设了学*探究的*台,努力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学*能力。比如吕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圆的知识,马淑玲老师在《统计》一课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把单式统计图合成复式统计图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到“三个一”:有一条主线、有一个中心、还有一个面(也可以说创设一个*台,让学生去学*探究)。

  记得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在鼓励老师们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从这学期的情况看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和本次老师们选择的课型也有关系。)

  五、 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

  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 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我们*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年轻教师学不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

  学期初省教学评估的时候,省教科所副所长,主抓小学数学的赵杏梅老师到永南去检查,赵老师可以说搞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教研,老太太说话很利索,当时我和两位老师跟着一块儿去学*,永南的老师讲了一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在评课的时候,找杏梅老师针对这节课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请说一说教材编排。

  (3)、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4)、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

  在这四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就是关于读懂学生的,一个是关于读懂教材的,还有一个是关于课后反思的。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学生我了解,其实我们*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下面说说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把每一个例题的编写意图,例题中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意图,每一个插图的编写意图,课本中每句话的编排意图,课本中活动旁边的批注的意图,每一个练*的意图,教材要传达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彻底弄明白,这一点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可以看参考书,但不要先看参考书,更不能依赖参考书。第二步:数学一条线,语文一盘沙,这句话说明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再说一点对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前两年有个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两年老师们可能发现从国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专家教研员听课的时候,遇到改动教材的情况大都会问授课老师为什么改动,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教材不能改,当然有的评课老师也会直接否定教师改动教材。

  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材是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学*和年龄特点,具有科学性,同时他的编排还要适应所有地区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教学针对的是某一地区的一部分学生,它在针对性方面可能就差一点。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材科学性和普适性的东西保留,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优化教学素材(不一定非得优化,认为合适,可以不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贴*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

  李雪《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在领着学生做练*的时候,课件上把课本练*上一个找角的*题的水管的图换成了一幅钟面的图,其实水管图比钟面图直观而且简单,在评课的时候赵杏梅老师就问为什么要换,指出“换教材上的材料必须要有自己充分的准备”。(这里把准备换成思考我更喜欢。)

  二、 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还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现在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给学生提供机会了就达到目的了吗?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是我们在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还继续思考:

  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观察、合作、实验、推理等探究和活动的*台上,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交流、学*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三、 多维教学目标,注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每个班和每个班的孩子水*没多大差别,可是六年学上下来,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体会应该更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强,思维快,有的班就慢一些,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对孩子的影响。

  数学学科因为其特点,可以看作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开放型思维、逆向思维、举一反三思维、质疑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中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为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目标过于单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考虑。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教傻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思维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并且有提升。

  最初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慢慢可以转化成一种能力。例如最初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去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惯,多了就会上升为一种能力。

  四、 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文,让学生读懂课文;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句话放到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种境界――走教案,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境界――心中有知识,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力争达到第三种境界――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比方说老师可以预设一个情境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课堂学*中自然生成,其实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老师预设时没有的东西,这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更应该看成一种课堂资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儿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对“课堂生成”的一点认识:

  ・精心地预设生成;

  ・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性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课堂生成的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种细节、老师针对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导评价是一种细节,甚至老师的不同语气和笑容都是细节――关注细节,细节让你更精彩)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时候,语言要明确,指向清楚,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话知道自己要干嘛;二是在评价或引导的时候,你的语言要有引导性或激励性。

  比如:“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确的指向性――说说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达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学有兴趣的数学。在这八节课当中,有的课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气氛比较*,缺乏亮点。

  兴趣的来源一是来自外部感官刺激(例如动画、声音等等),二是老师引发了发自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要想调动孩子兴趣,还要从这两方面多下功夫。

  缺乏亮点――和课堂生成有关系。

  七、 老师不能强势,他只是引导者。

  八、 说说复*课

  因为这次活动中有两节整理复*的课,而且现在有的老师已经把课讲完了,快要进入复*阶段了,所以借此机会说说复*课:

  复*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课的三个功能:一、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二、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三、逐步养成学生归纳整理的*惯,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复*课的基本步骤;

  九、 注重在*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的能力,主动成长。

  课堂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只能是课堂实践,即使是从理论学*中得来的东西也要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大家肯定都有这方面的体会。

  比如老师要想在公开课上――*时就要――,你在公开课上展示的绝大多数还是你自己的*时的状态多一点,学生也一样。

  人总是要成长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与其被别人逼着被动成长,不如自己选择方向主动成长。

  十、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听听其他学科的课,比如优秀教师的语文课。

  我们学校年轻老师比较多,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再上一个新台阶,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有更大的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6

  xx年10月12日第一片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xxx市第七小学举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教研室何德春老师还有市七小教育校长周凤兰,七小教研室主任杨建华。

  还有片区组长、市三小校长王剑、还有市三小,市六小,榆树沟学校,硫磺沟学校,大西渠学校以及有色金属学校的老师,大家济济一堂,共话研讨。

  今年我市小学英语研讨工作将继续以课堂研究为中心,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共同设计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市七小的叶生翔老师和有色金属学校的努尔老师为大家精彩演绎了两节课。

  她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身边的教学资源,肢体语言,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英语兴趣和积极性。“同课异构”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构思和设计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的发展有不同作用。

  现场教师的点评集思广益,教研室何老师的点评给我们指点迷津他对“同课异构”的精辟阐述和思考为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教研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又像沙漠中的一滴甘露,沁人心脾,受益匪浅,为了努力推进“同课异构”研究向纵深发展,让我们今天的心得,成为明天教学的自觉行为。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7

  20xx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了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最后的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总结。首先,由一年级的陈运娟、吴英和王祥坤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荷叶圆圆》。由于三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全组语文教师对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轻的一年级语文老师陈运娟老师、吴英老师和王祥坤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荷叶圆圆》——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8

  20xx年x月x日在通川区二小,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两校领导的支持下,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是数学名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两校所有数学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探索规律之积的变化规律》,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通川区二小的李东霖,胡佳和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的王凌霞,邹枝芳四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

  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通川区教研室赵成毅主任和两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张永红,徐斌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四位年轻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同课异构”讲课任务后,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独立备课——上课———反思——被评——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四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

  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数学名师工作室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9

  一、同课异构能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既能促进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能促进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其中,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1.教学前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个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各自认为最满意的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相当于一次比赛,到下一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时,大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竭力找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点,并以此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阶段,每一位教师都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进而在对比彼此中反思自己原来拟定的方案的成功与不足并进行改进。

  2.教学中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要用心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这一环节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可以将达成的教学预设、应变得当的教学措施、先进教学思想的渗透、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一环节也可以反思不足之处,如可以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以便以后少走弯路等,还可以对照预设的不足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以便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其实,这些反思的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基本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所以反思的内容会变得更多,也会更深刻。

  3.教学后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结束后,每一种教学方案都会呈现出其自有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时是教师最需要深刻反思的时候。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对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孰优孰劣通过比较自然可一目了然。这样做,通过教课、听课和评课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参与不同的课堂模式,在对比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然,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是有益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二、同课异构能为教师间的互助提供*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同享经验,互相学*,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毋庸置疑,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的确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而同课异构则在多个环节为教师之间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台。比如,同课异构的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一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后通过集体讨论最终确定教学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同伴的帮助下使自己的理解逐渐全面,使自己的思考逐渐深刻,使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比较不同的异构后会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不同的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入语言、问题设计、切入角度、课堂处理等,进而在比较中拓宽教学思路;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中,执教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评课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可以在教法创新、教学组织等方面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与水*较高的教师合作异构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基本形式,一如师傅带徒弟――新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不仅能受惠于优秀教师的传、帮、带,还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教学环境。显然,这种帮助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另外,其他参与者也可以从优秀教师的提示或建议中得到帮助,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是教学品质。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具有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并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助能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更多向别人学*的机会。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10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根据教研室通知精神,我校制定了《新屯中心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的安排,我校于3月15日、3月15日分别举行了三年级品社、四年级数学和五年级科学的'赛课活动。参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他们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从呈现给我们的课来看,可以说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其中,王红艺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以亲切的教态,独特的语言魅力进行教学,通过操作、演示、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赵新莉老师执教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创设情境,促进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学*,组内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郑淑艳老师执教的《人娄改变地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采取用自主学*,合作研讨等方法,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回顾活动过程有三方面收获:

  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

  本次活动对上课的各位教师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对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是一次学*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伴互助精神。

  2、“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本次赛课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

  参加活动的教师课进提前确定讲课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水*,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通过观课议课,来看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实现了校本研修。

  存在的不足:

  一:年轻教师独立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前期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都凝聚了本年级的老教师的心血,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年轻教师在独立把握教材上还要多下功夫。个别环节的设计有待商讨。

  二: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准确的数学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教研的一部分。

  三:问题设计要简明扼要,切忌多而碎,低年级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使学生产生歧义。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及时,注意积累评价语。

  五、小组学*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小组活动时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

  六、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逐步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今后,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3)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20)份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2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3

  为了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课改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教研室安排,我校从本学期初开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教改活动。现就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确定了活动主题。

  为了使这项活动井然有序,扎扎实实的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语、数教研组长为副组长、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协助督促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确定了“以学定教、同课异构、彰显个性、注重实施、积极构建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为内容的活动主题,保障此项活动的有效性。

  二、确定了同课异构对象,开展了讲课、听课。

  我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年级的是六年级语文,与西王、岭后联片开展的年级时三数、四语。“同课异构”对象确定先后所讲内容,再让每位任课老师认真备课,然后由组长组织分语、数两组认真听课。(六年级本校老师听、三数、四语联片听课),听完后让授课老师说课,最后集中听课。把每节课中的优点不足提出来,与授课老师交流,最后同课的老师再相互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个集同课老师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教案。再分别在班上上课,效果很好。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4

  20xx年x月x日在通川区二小,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两校领导的支持下,通川区二小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的教学观摩活动。“同课异构”是数学名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两校所有数学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探索规律之积的变化规律》,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学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通川区二小的李东霖,胡佳和通川区二小北岩寺分校的王凌霞,邹枝芳四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

  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通川区教研室赵成毅主任和两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张永红,徐斌对这四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四位年轻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同课异构”讲课任务后,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独立备课——上课———反思——被评——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四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

  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数学名师工作室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5

  20xx年x月x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授课与观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教师非常重视,特别是做课教师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和教师们探讨。其目的是带给大家一节有研讨价值的课。体现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观课,课上完后,大家进行议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我们这次“同课异构”主要构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次活动先后共有5名教师做课,分别是一年级3位老师的“8的加减法”和二年级2位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说5节课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议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情境的创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观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6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7

  20xx年x月x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 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 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 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

  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8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9

  20xx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了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最后的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总结。首先,由一年级的陈运娟、吴英和王祥坤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荷叶圆圆》。由于三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全组语文教师对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轻的一年级语文老师陈运娟老师、吴英老师和王祥坤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荷叶圆圆》——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0

  一、同课异构能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既能促进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能促进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其中,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1.教学前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个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各自认为最满意的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相当于一次比赛,到下一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时,大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竭力找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点,并以此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阶段,每一位教师都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进而在对比彼此中反思自己原来拟定的方案的成功与不足并进行改进。

  2.教学中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要用心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这一环节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可以将达成的教学预设、应变得当的教学措施、先进教学思想的渗透、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一环节也可以反思不足之处,如可以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以便以后少走弯路等,还可以对照预设的不足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以便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其实,这些反思的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基本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所以反思的内容会变得更多,也会更深刻。

  3.教学后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结束后,每一种教学方案都会呈现出其自有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时是教师最需要深刻反思的时候。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对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孰优孰劣通过比较自然可一目了然。这样做,通过教课、听课和评课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参与不同的课堂模式,在对比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然,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是有益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二、同课异构能为教师间的互助提供*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同享经验,互相学*,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毋庸置疑,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的确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而同课异构则在多个环节为教师之间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台。比如,同课异构的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一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后通过集体讨论最终确定教学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同伴的帮助下使自己的理解逐渐全面,使自己的思考逐渐深刻,使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比较不同的异构后会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不同的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入语言、问题设计、切入角度、课堂处理等,进而在比较中拓宽教学思路;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中,执教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评课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可以在教法创新、教学组织等方面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与水*较高的教师合作异构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基本形式,一如师傅带徒弟――新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不仅能受惠于优秀教师的传、帮、带,还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教学环境。显然,这种帮助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另外,其他参与者也可以从优秀教师的提示或建议中得到帮助,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是教学品质。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具有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并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助能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更多向别人学*的机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1

  20xx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了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课例点评,最后的部分是教学反思与总结。首先,由一年级的陈运娟、吴英和王祥坤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荷叶圆圆》。由于三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全组语文教师对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轻的一年级语文老师陈运娟老师、吴英老师和王祥坤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荷叶圆圆》——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三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2

  一、同课异构能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既能促进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进行反思,也能促进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其中,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1.教学前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个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拟定各自认为最满意的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相当于一次比赛,到下一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时,大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竭力找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点,并以此为依据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阶段,每一位教师都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进而在对比彼此中反思自己原来拟定的方案的成功与不足并进行改进。

  2.教学中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要用心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这一环节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可以将达成的教学预设、应变得当的教学措施、先进教学思想的渗透、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一环节也可以反思不足之处,如可以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以便以后少走弯路等,还可以对照预设的不足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以便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其实,这些反思的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基本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所以反思的.内容会变得更多,也会更深刻。

  3.教学后的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结束后,每一种教学方案都会呈现出其自有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时是教师最需要深刻反思的时候。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对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孰优孰劣通过比较自然可一目了然。这样做,通过教课、听课和评课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参与不同的课堂模式,在对比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在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显然,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是有益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二、同课异构能为教师间的互助提供*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同享经验,互相学*,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毋庸置疑,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的确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而同课异构则在多个环节为教师之间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台。比如,同课异构的第三个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一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后通过集体讨论最终确定教学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同伴的帮助下使自己的理解逐渐全面,使自己的思考逐渐深刻,使自己的思路逐渐清晰;同课异构的第四个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比较不同的异构后会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不同的角度领略不同的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入语言、问题设计、切入角度、课堂处理等,进而在比较中拓宽教学思路;同课异构的第五个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中,执教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评课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可以在教法创新、教学组织等方面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与水*较高的教师合作异构是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基本形式,一如师傅带徒弟――新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不仅能受惠于优秀教师的传、帮、带,还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教学环境。显然,这种帮助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另外,其他参与者也可以从优秀教师的提示或建议中得到帮助,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是教学品质。

  总之,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具有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并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互助能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更多向别人学*的机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3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4

  为加强教学管理,以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我组认真开展了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水*为主体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本次活动得到了全组7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开展了4节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和4节其它课程的公开课。本次教研活动以英语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也能积极性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这反映我们的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和勇挑重担的精神。开课老师中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贵林老师和沈立明教师,充分发挥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导向作用。

  2、各位开课老师认真对待,精心准备。老教师在充分集中总结个人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出有特色的公开课,展示了他们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李贵林老师的九年级历史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和沈立明老师的八年级地理课《农业》。他们不拘一格,挖掘潜能,扬我所长,为我所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学*、借鉴的机会。在开课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与摸索,如王雪滢老师的七年级课程《人口与人种》和谢凤飞老师的一堂体育课,他们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3、本次公开课活动可谓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本次公开课教研活动的主题就是“同课异构”,而且是围绕着本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水*”,可以说是有的放矢。特别是几位英语教师,他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展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张新琴老师,在活动中展示了一个年青教师特有的活力。在活动中,张新琴老师勇挑重担,不辞辛苦,悉心备课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全情投入,神采飞扬;在课后研讨阶段,虚心学*、取长补短。可以说,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几位英语教师特别是张新琴老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英语教师的同课异构公开课呈现了他们各自的亮点,特别是张新琴老师。他们的每一堂公开课都经历了策划、备课、试讲、评课、修改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曾有名教师能够不吝赐教,给青年教师予热情帮助,精心指导,进一步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张新琴老师和张丽老师则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力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几位英语教师常常多次修改、互相切磋。不论是目标的设定、学*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反复研究讨论,充分表现出我校英语教师的乐学、好学、善于学*的上进心。

  5、有的老师的课选材好,形式新,基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形式开放,广征博引,着力培养了学生学*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如李贵林老师;有的语言亲切、优美,讲解细腻,循循善诱,师生交互性强,在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沈立明老师;有的教法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以适宜、适用为原则,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实效性好,如曾有名老师;有的教学手段先进新颖,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创意好,水*高,引领现代化课堂之方向。这一方面,青年教师做得尤其出彩,如张丽老师、张新琴老师等。

  5、全组教师踊跃听课,相互学*,要么就在公开课一下课,趁着印象深刻马上点评;要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专门对本教研组的某位老师的课加以评析,作出客观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做好评课记录,使教学公开课活动真正起到评教评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主要收获

  1、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了几位青年新教师进步很大,特别是张新琴老师,她所上的两节公开课使得前往听课的老师觉得眼前一亮,新意叠成。应该说,在教学方面,这是一位很有前景的青年教师。

  2、推动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教学相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教学风格上看,课堂内充满活力,教学富有灵气。

  3、校领导和其它教研组的教师也积极主动来参加我组的公开课听课活动,并对我组的公开课活动的开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5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6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7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根据教研室通知精神,我校制定了《新屯中心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的安排,我校于3月15日、3月15日分别举行了三年级品社、四年级数学和五年级科学的赛课活动。参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他们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从呈现给我们的课来看,可以说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和风格。

  其中,王红艺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以亲切的教态,独特的语言魅力进行教学,通过操作、演示、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赵新莉老师执教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创设情境,促进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学*,组内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郑淑艳老师执教的'《人娄改变地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采取用自主学*,合作研讨等方法,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回顾活动过程有三方面收获:

  1、“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锻炼了教师队伍。

  本次活动对上课的各位教师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对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是一次学*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伴互助精神。

  2、“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本次赛课活动,同时也是我校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

  参加活动的教师课进提前确定讲课主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水*,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通过观课议课,来看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实现了校本研修。

  存在的不足:

  一:年轻教师独立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前期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都凝聚了本年级的老教师的心血,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发现年轻教师在独立把握教材上还要多下功夫。个别环节的设计有待商讨。

  二: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准确的数学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教研的一部分。

  三:问题设计要简明扼要,切忌多而碎,低年级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使学生产生歧义。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及时,注意积累评价语。

  五、小组学*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小组活动时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

  六、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逐步提高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

  今后,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8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我们泰山冯玉祥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从10月中旬起,我们语文教研组从五年级级部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学校各个级部依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活动中,各级部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课异构”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纵观这次教研活动,综合表现为三个方面: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本次语文教研组所有教师均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他们以精巧、适用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博得听课教师的好评;以渊博的知识、飞翔的思维激荡着无数求知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他们也在用勤奋努力精彩演绎了教育的艺术,诠释了教育的无限魅力,他们追求着教师的幸福,收获着教育的喜悦。

  聆听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老师们用精美的板书描摹母语的魅力,用优美的朗读播洒传统的感动,用真心的交流对话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精辟警策的点拨涵养学生的思维。他们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语文艺术浸染得醇香四溢。

  同教五年级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张丽艳老师以深沉的爱意、深厚的功底、深挚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邱少云精神的魅力与内涵;而岳荣峰校长则是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双基,挖掘文本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人生旅途上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同教四年级的《搭石》,赵海虹老师的课教学结构合理,通过自然美、心灵美体会和谐,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思想情感的美;而柴新宁老师以自然流畅的教学流程,极富亲和力的态度和干脆利落的语言,像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同教三年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李华菊老师以流畅的设计,辅之以欣赏的眼神、赞誉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处处流泻出来的是语言的美、语文的美;张仲明老师注重课前的渲染烘托,巧妙铺陈,课中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方式的转变,可谓用心良苦。

  同教二年级的《我是什么》,柴新宁老师精巧的设计先声夺人,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好的烘托了教学氛围;刘丽丽老师的课,流程顺畅,过渡自然,衔接恰当,用深刻的思想演绎了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用优美的语言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情趣;李成静老师以文本为切入点,及时点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提升学生学*的动力。

  同教一年级的《自选商场》,陈丽老师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自然流畅的教学流程,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高俊杰老师以夯实的教学基本功,实在的教学设计,稳健的教学风格延续着传统的常态化教学;肖苗老师,虽然年轻,但稳重踏实,注重双基教学,精巧的设计,适时的引导,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新生力量的高素质。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让我们在反思本次活动时,再重温一下岳校长评课时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 新课要设计问题,提前预*。

  二、 备课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三、 充分利用教材,大胆创新。

  四、 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

  五、 勇于抛弃与教学目标不太相关的内容。

  六、 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七、 教学手段要恰当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江*视野阔,风正好扬帆”。学无止境,教艺无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虚心学*,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以扎实的业务功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风格,在泰山冯玉祥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不断追求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共享知识,共享理想,共享情趣,共同书写教育的精美华章!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19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20

  因为时间很紧张,没有全面准备,只是把这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时较为疑惑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和大家交流。

  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轻老师认真精心的准备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但课后要评课,有的老师课前还要对年轻老师进行指导,这是让人感觉最温暖的地方,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共同进步的集体。

  这次活动一共听了八节课,听完课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讲课的老师们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课堂表现上都进步非常快,让人刮目相看。下面具体说说:

  优点:

  一、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

  比如吕老师在《圆的整理和复*》一课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环节,本来教学设计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整理,但是在他发现学生个人完成有困难时,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再整理,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次是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前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感觉老师们都注重了对教材的解读。

  三、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数学贴*学生,贴*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马淑玲老师《统计》一课中课前就让学生统计青山泉的人口;结尾的小调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制成复式统计图,并思考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特别贴*学生生活。这些都贴*学生生活,拉*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努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四、 创设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台,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吕老师在评xx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xx老师把时间、话语权都充分的交给学生。这句话说得很好,恰当而且准确,王老师确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其他的老师在教学中也都给学生创设了学*探究的*台,努力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学*能力。比如吕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圆的知识,马淑玲老师在《统计》一课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把单式统计图合成复式统计图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到“三个一”:有一条主线、有一个中心、还有一个面(也可以说创设一个*台,让学生去学*探究)。

  记得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在鼓励老师们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从这学期的情况看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和本次老师们选择的课型也有关系。)

  五、 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

  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 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我们*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年轻教师学不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

  学期初省教学评估的时候,省教科所副所长,主抓小学数学的赵杏梅老师到永南去检查,赵老师可以说搞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教研,老太太说话很利索,当时我和两位老师跟着一块儿去学*,永南的老师讲了一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在评课的时候,找杏梅老师针对这节课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请说一说教材编排。

  (3)、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4)、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

  在这四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就是关于读懂学生的,一个是关于读懂教材的,还有一个是关于课后反思的。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学生我了解,其实我们*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下面说说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把每一个例题的编写意图,例题中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意图,每一个插图的编写意图,课本中每句话的编排意图,课本中活动旁边的批注的意图,每一个练*的意图,教材要传达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彻底弄明白,这一点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可以看参考书,但不要先看参考书,更不能依赖参考书。第二步:数学一条线,语文一盘沙,这句话说明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再说一点对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前两年有个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两年老师们可能发现从国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专家教研员听课的时候,遇到改动教材的情况大都会问授课老师为什么改动,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教材不能改,当然有的评课老师也会直接否定教师改动教材。

  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材是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学*和年龄特点,具有科学性,同时他的编排还要适应所有地区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教学针对的是某一地区的一部分学生,它在针对性方面可能就差一点。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材科学性和普适性的东西保留,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优化教学素材(不一定非得优化,认为合适,可以不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贴*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

  李雪《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在领着学生做练*的时候,课件上把课本练*上一个找角的*题的水管的图换成了一幅钟面的图,其实水管图比钟面图直观而且简单,在评课的时候赵杏梅老师就问为什么要换,指出“换教材上的材料必须要有自己充分的准备”。(这里把准备换成思考我更喜欢。)

  二、 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还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现在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给学生提供机会了就达到目的了吗?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是我们在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还继续思考:

  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观察、合作、实验、推理等探究和活动的*台上,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交流、学*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三、 多维教学目标,注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每个班和每个班的孩子水*没多大差别,可是六年学上下来,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体会应该更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强,思维快,有的班就慢一些,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对孩子的影响。

  数学学科因为其特点,可以看作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开放型思维、逆向思维、举一反三思维、质疑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中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为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目标过于单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考虑。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教傻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思维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并且有提升。

  最初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慢慢可以转化成一种能力。例如最初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去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惯,多了就会上升为一种能力。

  四、 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文,让学生读懂课文;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句话放到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种境界——走教案,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境界——心中有知识,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力争达到第三种境界——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比方说老师可以预设一个情境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课堂学*中自然生成,其实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老师预设时没有的东西,这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更应该看成一种课堂资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儿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对“课堂生成”的一点认识:

  ·精心地预设生成;

  ·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性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课堂生成的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种细节、老师针对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导评价是一种细节,甚至老师的不同语气和笑容都是细节——关注细节,细节让你更精彩)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时候,语言要明确,指向清楚,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话知道自己要干嘛;二是在评价或引导的时候,你的语言要有引导性或激励性。

  比如:“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确的指向性——说说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达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学有兴趣的数学。在这八节课当中,有的课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气氛比较*,缺乏亮点。

  兴趣的来源一是来自外部感官刺激(例如动画、声音等等),二是老师引发了发自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要想调动孩子兴趣,还要从这两方面多下功夫。

  缺乏亮点——和课堂生成有关系。

  七、 老师不能强势,他只是引导者。

  八、 说说复*课

  因为这次活动中有两节整理复*的课,而且现在有的老师已经把课讲完了,快要进入复*阶段了,所以借此机会说说复*课:

  复*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课的三个功能:一、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二、对某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三、逐步养成学生归纳整理的*惯,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复*课的基本步骤;

  九、 注重在*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的能力,主动成长。

  课堂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只能是课堂实践,即使是从理论学*中得来的东西也要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大家肯定都有这方面的体会。

  比如老师要想在公开课上——*时就要——,你在公开课上展示的绝大多数还是你自己的*时的状态多一点,学生也一样。

  人总是要成长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与其被别人逼着被动成长,不如自己选择方向主动成长。

  十、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听听其他学科的课,比如优秀教师的语文课。

  我们学校年轻老师比较多,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多学*,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再上一个新台阶,也推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有更大的提高。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4)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精选十篇)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1

  *日,西电附中“名校+”共同体以“同奋进,共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课例交流活动。西电附中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的4位老师以附中高二年级为主场在地理和物理学科中进行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依学情设计教学,依教材创设情境,依课标整合教材,在“同课”下展现风采,在“异构”中彰显特色。

  西电附中老师牛乐乐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老师雷宝定地理教学的课题为世界地理第二节第二部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牛老师以麦哲伦环球航行设置“一境到底”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翻转导学、学生展示、师生评价、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多样态,唤醒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探险精神。雷老师以卡塔尔世界杯为导课时尚新颖,激发兴趣。学生活动分组清晰,任务明确,学生展示点评适时,总结到位。引导学生在表格呈现,地图示意中增强读图分析能力。

  西电附中老师陈茜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老师杨俊物理教学的课题为选修3-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陈茜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深度思维,以实验观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能力。杨老师以回顾引新知,以案例授学法,讨论预测、实验证明、视频演示、结论分析环环相扣形成物理观念和知识构建,为学生方法*得和科学态度指明方向。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邀请到地理专家陈霁华老师和物理专家赵万老师为课堂教学把脉领航,评委各抒己见谈建议,专家高屋建瓴送指导。

  同课异构活动*台让两校*距离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碰撞有效教学的观点,捕捉有效教学的创意,生成有效教学的灵感。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交流的机会,搭建了切磋技艺的*台,实现了“同奋进,共发展”的目标。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2

  为加强科组内的教研交流与合作,发挥科组教研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专业水*,*日,初二道德与法治“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全体道法科组老师参加。活动的课题是《做负责任的人》,分别是刘夏怡在二5班授课、许永亮老师在二11班授课。教研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由执教老师上课,第二阶段是由道法科组组织进行研讨交流活动。

  活动中,刘老师和许老师以同一内容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各执教教师各显其能,采用不同构思,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呈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教学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教无止境,共促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在比较、研讨的过程中,促进了自我的反思,引发了思维的碰撞,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3

  *日,西电附中“名校+”共同体以“同奋进,共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课例交流活动。西电附中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的4位老师以附中高二年级为主场在地理和物理学科中进行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依学情设计教学,依教材创设情境,依课标整合教材,在“同课”下展现风采,在“异构”中彰显特色。

  西电附中老师牛乐乐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老师雷宝定地理教学的课题为世界地理第二节第二部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牛老师以麦哲伦环球航行设置“一境到底”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知识体系。翻转导学、学生展示、师生评价、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多样态,唤醒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探险精神。雷老师以卡塔尔世界杯为导课时尚新颖,激发兴趣。学生活动分组清晰,任务明确,学生展示点评适时,总结到位。引导学生在表格呈现,地图示意中增强读图分析能力。

  西电附中老师陈茜和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老师杨俊物理教学的课题为选修3-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陈茜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深度思维,以实验观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能力。杨老师以回顾引新知,以案例授学法,讨论预测、实验证明、视频演示、结论分析环环相扣形成物理观念和知识构建,为学生方法*得和科学态度指明方向。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邀请到地理专家陈霁华老师和物理专家赵万老师为课堂教学把脉领航,评委各抒己见谈建议,专家高屋建瓴送指导。

  同课异构活动*台让两校*距离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碰撞有效教学的观点,捕捉有效教学的创意,生成有效教学的灵感。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交流的机会,搭建了切磋技艺的*台,实现了“同奋进,共发展”的目标。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4

  在昆明市“李志坚名师工作室”的首倡引领下,在昆一中晋宁学校的支持下,昆一中晋宁学校物理教研组于20xx年3月16日与“李志坚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了题为《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的高三一轮复*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采取线下录制,线上录播的形式展开。

  线下录制活动离不开昆一中晋宁学校物理组全体成员的群策群力,精心打磨。此次活动课程由万艳如、和黎伟两位老师执教并完成录课工作。两位老师对课程独到的理解和对课型的精准把握给聆听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艳如老师以板块等模型为例,紧扣动量、能量两条主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动量守恒的条件,能量转移与转化的规律,设计了让学生有充分思考、交流的教学环节,留下了课后学生拓展思考的双杆模型。

  和黎伟老师从碰撞动量守恒、碰后动能不增加两个角度出发,数形结合,通过线性规划概述了碰撞的可能性问题,让我们对碰撞问题的分析解答有了新的'视角。

  课后组内交流点评时,两位老师诠释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其他老师也给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成共识。两节课风格迥异,但又殊途同归,都体现了注重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次活动借力“李志坚名师工作室”*台,使两堂优秀课例得以在市级研修*台上与全市物理教师共同探讨。此次活动是昆一中晋宁学校物理教师成长的契机,也使昆一中晋宁学校物理教研组迈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坚实一步。

  人在成长中只有不断地学*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次活动让每位教师都有发现,都有思考,都有提高。我们只要保有教育的初心,不停的探索,必能到达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彼岸。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5

  为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和教学质量,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10月20日,长沙市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白箬片区校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向利*,物理教研员陶国军、美术教研员杨群芳,白箬片区校校长徐建伟、主任杨宗义,白箬中学校长李景滔、教务处主任谢灿红、数学教研组长李敏、理综教研组长邱淑珍以及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出*此次活动。

  当天,在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开展了教研会议,该校副校长向朝辉主持会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亮亮对听课、评课工作安排进行了解说。

  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校长周围就学校的现状和规模进行了介绍。此次教研活动旨在促进学科发展,以活动促进教研,同时带动区域发展,形成良好教育品质,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他希望,借此活动能实现互学共研促提升,打开教学新思路。

  白箬片区校校长徐建伟分别从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特点。同时,对联合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发展表示期许,并表达了对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乘势而上,办出规模、办出品质的美好祝愿。

  活动中,白箬片区校与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教师就《汽化》《剪纸》《合并同类项》进行了同课异构。授课教师准备充分,带来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课程。

  课后,听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扎实的评课议课。每位授课教师分别说课、谈反思;听课老师进行了细致全面深入的评课,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区教研员进行了专业而深刻的点评指导与总结。

  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以教促研,以学促教的良好氛围。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6

  按照学校的部署,体育教研组于星期五在操场举行了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刘天智、王星、郑雪、杨乔松、强薇、朱赟六位老师分别开设了五年级蹲踞式跳远的示范课。季俐、姜毅、李聪、葛祥龙以及体育组老师全程参与了听评课并对教学、教研工作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几位老师都对课堂进行了精密的设计,各个环节到各个细节,都恰好的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扎实。教师们对于整个内容的重点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讲解示范重点明确,指导针对性较强。在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学*、模仿的过程中,积极使用精心制作的“小道具”,教师激情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听、观察到模仿等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让学生体验不同踏跳区这一环节,教师能够围绕所有学生制定教法,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他们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对于学生的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体育教师的风采,并在教与学中丰富了教学技巧与教学手段,提升了体育实践课教学质量。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7

  为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和教学质量,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10月20日,长沙市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白箬片区校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向利*,物理教研员陶国军、美术教研员杨群芳,白箬片区校校长徐建伟、主任杨宗义,白箬中学校长李景滔、教务处主任谢灿红、数学教研组长李敏、理综教研组长邱淑珍以及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出*此次活动。

  当天,在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开展了教研会议,该校副校长向朝辉主持会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亮亮对听课、评课工作安排进行了解说。

  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校长周围就学校的现状和规模进行了介绍。此次教研活动旨在促进学科发展,以活动促进教研,同时带动区域发展,形成良好教育品质,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他希望,借此活动能实现互学共研促提升,打开教学新思路。

  白箬片区校校长徐建伟分别从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同课异构、专家引领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特点。同时,对联合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发展表示期许,并表达了对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乘势而上,办出规模、办出品质的美好祝愿。

  活动中,白箬片区校与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教师就《汽化》《剪纸》《合并同类项》进行了同课异构。授课教师准备充分,带来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课程。

  课后,听课教师分别进行了扎实的评课议课。每位授课教师分别说课、谈反思;听课老师进行了细致全面深入的评课,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区教研员进行了专业而深刻的点评指导与总结。

  望城一中观音湖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以教促研,以学促教的良好氛围!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8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11月15日上午,兴山县高桥乡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高桥红军小学一年级教室,开展以《幼小衔接快乐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同一年级的同学们观摩了课堂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刘芳始终以活动、游戏、亲切的语言教发孩子思维而教学,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小学与幼儿园在生活环境和学*环境的不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为进入小学一年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孩子们在教师武骏飞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军小学文化墙、学生寝室等,所到之处,孩子们都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边看边发出惊叹——小学的生活太精彩了!接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群体参加了大哥哥、大姐姐做操及拉歌游戏,*距离感受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

  接着,高桥红军小学的数学老师们一起走进高桥乡中心幼儿圆观摩了大班教师杨英执教的《佩奇的生日会》。杨老师通过孩子熟悉的动画情景渗透了数学中的找规律知识,最后,让孩子们在开心快乐中结束课堂。

  活动后,老师们一起来到幼儿园三楼会议室对一年级教师刘芳、大班教师杨英的授课进行评课,并对两节课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经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了《幼小衔接、快乐学*》的目的,促使了两校在教学领域的相互学*,从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9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树立科学导向,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20xx年9月16日下午,我园与八大峡小学开展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在八大峡小学胡繁华校长、教导处刘主任的带领下,园长***、副园长朱泳、分园园长刘松、甘肃挂职教师文老师及大班班主任共同参观了八大峡小学校园环境,感受校园的文化底蕴。

  学校走廊里张贴着孩子们的书法作品,自我展示照片以及奥运健儿的.图片,学校文化时时处处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走进教室里,在活泼有序的课堂中,小学生们专注倾听、认真参与、处处都有看得见的“成长”;园长和教师们与幼儿园毕业小学生进行了亲切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小学入学适应情况。

  参观结束后,双方围绕幼小衔接联合教研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胡繁华校长结合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胡校长指出: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几次活动的组织,而是要在课程和幼儿能力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衔接并表达了共同做好双向衔接的愿望和信心。八大峡小学刘主任和我园副园长朱泳分别围绕小学、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双方共同研讨环节,重点围绕“当前小学生入学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幼小衔接的途径方法”“家校工作的有效开展”等话题进行了细致沟通。围绕幼儿培养、信息调研、园校推进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做法,相互启发。

  ***园长充分肯定了此次联合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强调在日后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将继续强化幼小协同合作,完善共育机制、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幼儿园和小学有效衔接。

  此次联合教研,借助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的方式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纵深式”学*和交流的桥梁,老师们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实际,实现家、校、园通力合作,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为孩子们自然、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生活做好扎实准备!

  物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10

  “新苗杯”赛课活动之外,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也要向组内老师汇报自己在一学期的成长。长征中学新入职的物理教师,汤浩哲老师与王晓洁老师以《电荷》为主题进行同课异构,完成本学期的汇报课。

  汤浩哲老师的课堂明确主要围绕电荷种类,电荷量的概念,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以及元电荷展开。汤老师设置了多种实验形式:实际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和学生小实验。生动有趣的实验丰富了课堂形式和内容。

  汤老师在知识点讲解时,依据学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整堂课富有条理,逻辑清晰。在后期教学反思中,他也意识到自己对教材的难点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对学生关于该知识点的解题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王晓洁老师的课堂注重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对于三种起电方式的应用进行了现场实验,邀请学生进行演示,激发学*兴趣与课堂专注度。

  针对静电感应这一重难点进行探究,王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端感应出来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来同种电荷”实验现象,了解感应起电“同种相斥异种相吸”的原理及其“电子转移”的本质。在这节课中,高一八班的同学的优秀表现也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当然,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与激情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

  同组顾琦婷老师评论道,青年教师成长很快,备课用心,实验准备到位。实验设计有创意和亮点,能吸引学生兴趣。视频选取有利于知识点突破,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小结有技巧,留给学生思考空间。

  本组其他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汇报课表示了肯定:教学流程顺畅,知识衔接紧凑,进步非常明显。同时,教学指导教师提出在日后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可更加注重投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坚持做题听课,阅读专业教学杂志提升教研能力。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5)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精选5篇)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课,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通过听课学*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

  今后还要继续学*,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尽管完成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内容。可在时间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紧,如果前紧后松,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去练*和发挥。

  2、由于阅读课的需求,虽然将答题的策略与方法渗透给学生,为了整堂课的完整性,没有进一步的练*这些答题方法,如果能将这些策略加以应用效果会更好。

  针对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发挥同课异构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做好课堂教学。

  2、要慎重,更有效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3、将学*策略有效地渗透到*日教学的同时,注意对相应策略地训练。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2

  本学期,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县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的活动,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学校要求同科组教师要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除此之外,还把每周的周二定为自由听课日,每周的周四定为教研组的评课日。在听课日这一天,学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要自觉的听一至两节课。在评课日,全体组员要就本组的公开课做切实的评课。这两项讲课和听课要求无疑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同课异构”,一般而言,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宗旨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至从学校提出“同课异构”公开课以来,我校的教师都加强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并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教研,有的还利用有效的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课件,教师明显的显得忙碌了,但同时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热烈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现出来。

  本校八年组的三位语文老师上了同课异构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各具特色

  我们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好的导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这三位教者在导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师以引用式导入: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秀的诗歌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诵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领略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孙志老师以音乐法导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滚动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画面。“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世间怎样的故事。杨闯老师以优美的语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突破重难点,各显手段

  了解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是较比难的语文教学课。针对这篇文章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人的感情这一重点和鉴赏语言这一难点上,三位执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来突破它。史文超老师是运用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读出内涵,读出情境。孙志老师是运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设计精当,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而杨闯老师是运用阅读评点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并能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中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给每一位听课者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能力培养,灵活多样

  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能力训练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我们也看到了教者的别具匠心。史老师是设计的是:

  (1)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孙志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根据诗歌的内容演了课本剧。杨闯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以记叙的笔调写个结尾,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但注意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也不必过于拘泥,要体现创造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都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课后反思,再获启迪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这三位教师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成功课例,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有致,不宜过大或过空、过多。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让不同层次、不同水*、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杨闯老师在整节课过多的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时显得眼花缭乱,这是不是也会冲淡主体教学的内容?而孙志老师的课本剧又显得有作秀的感觉,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更喜欢原生态的语文课。当然我们在评课的过程中也都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我想这就是我们上课评课的意义所在吧。

  这几节成功的语文课,给我的启迪很多: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我们喜欢这样的公开课。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3

  为了按期落实20xx年工作室计划,经上报县教研室同意,本着“互相学*、共同提高”的原则, 3月19日上午7:00我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xx(环县三中教务副主任)、李xx及xx初中五位语文教师赴xx中学开展“名师送教——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随同工作室一起去的还有环城初中领导魏继宏主任,他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本次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两位献课老师的课例展示(上午9:50——11:50)。第二个环节是课例点评(下午1:00——2:30)。

  参加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两位执教老师是xx中学的李xx及语文工作室成员、环城初中骨干教师李xx,他俩执教的课题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教学内容都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相同:在积累文言字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知人物形象。但两位授课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手段和所呈现的形式及教学风格却大不相同。李xx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采用的手段是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切合主题的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团队作用,在愚公精神的感召下“铲除”了本节课学生学*上的一座座“小山”。精当问题的设置给了学生学*的抓手,并引导学生在分享、收获中顺利完成了学*任务。教师语言精当,点拨适时恰切,学生参与面广,学*效率高,可以说是高效的课堂。李xx老师面对同一学*目标采用的手段是以提问和追问的方式,在检查学生预*质量中来呈现本节课的学*内容。学生活动充分,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师采用竞争机制这一杠杆撬动课堂活动,学生活动却活而不乱,教学环节有条不紊。教师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地完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两位老师真正做到了“同课异构”。在执教时两个人所采用的方法又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读这一最“原始”却最有效的方法,读是整堂课的主线,是读将整节课的授课环节紧密的串联起来,显得流畅自然,这又做到了异中求同。

  两位献课老师的课例展示,让现场的听课老师可触可摸,在对比鉴别中看到了优劣得失,也看到了因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层面和所采用方式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而且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在课例点评交流活动环节:首先,由两位献课老师就自己的课做自评,接着在场的听课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整个会场气氛融洽和谐。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实在、专业、到位的点评,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中肯,所提问题也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紧接着由我做了客观详细地点评,并和在场的老师做了很好的互动,把此次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最后由搭建*台的xx中学宁校长和环城初中魏主任对课例进行点评,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再完美的课也难免有缺陷与不足。对两位献课老师课例展示中的不足,我个人的看法如下:

  名师工作室李xx老师所授课的不足在于:(一)普通话不够标准,这是语文老师的硬伤,在语文课教学中会构成师生交流上的障碍,甚至产生歧义,更起不到语文老师普及普通话的示范作用。(二)课堂环节所用时间的把控上不够灵活,表现在前面的朗读、译读环节进行完以后,后面的美读环节由于时间的仓促,草草收场,使得本节课的高潮部分、难点部分,也是最精彩的环节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没有了结果,大大削弱了学生对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和教师对学生感性认识的提升空间。(三)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所给予的问题有些许笼统,不够具体,教师缺乏指导、示范,使有些学生茫然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学*效果。若对老师所设问题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造成困难的,老师应举一个例子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方向和抓手。

  xx中学李xx老师所授课的不足在于:(一)没有处理好教学过程中读的层次,整个课堂的主线是读,但学生的读只是简单的重复、*面的滑行,没有层次,整堂课的活动也就没有了层次,因此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二)缺乏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主问题意识,而是一味的碎问,这样以来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学生疲于应对,更没有思考的空间。而且老师一个个的碎问,使学生没有充分活动的时间,甚至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三)太过依赖媒体的运用,整堂课教师在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全部由多媒体幻灯片替代。其实,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态度和美观程度对学生的书写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而且整齐、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整堂课所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师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体现。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必要时可用,但它不能替代教师板书的重要作用。

  此次名师“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使参加的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城乡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台,展示的*台,学*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活动中,工作室名师精彩的展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受到听课者的一致好评。达到了我们语文名师工作室此次活动“互相学*、共同高”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两位献课老师及听课老师的辛劳付出与积极配合,更离不开城乡两校校长及其领导们的大力支持:环城初中梁校长悉心教导,积极协调,亲自送行,魏主任亲临现场热情指导工作;xx中学宁校长及沈主任等领导提前部署,热情接待,亲自参与。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两校领导们对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为有这样的领导而欣慰。在这里我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由衷地表示感谢!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4

  为配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语文组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共有七、八年级七位老师上课,特邀教研员詹必国老师担任评委,教学处毕文龙主任和学生处李文主任于繁冗的工作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比赛评价活动。赛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詹必国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点评,根据评委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毛金花老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中山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赛。

  综合赛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同课异构的理解1.理论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同课异构”的教研是学*、内化《纲要》的核心理念并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的过程。它的课堂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本次赛课,七、八年级的七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暗合了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

  本次赛课,我们选取了网络文章《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作者肖复今年九月份的新作,本次课堂教学大赛重在阅读过程的解读,这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在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曾繁老师在学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我”心理的前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主旨和写法;毛金花老师抓住“小”字做文章,

  引导学生思考小事给“我”产生的影响,理解“信念的力量”,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沈晶晶老师引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恶心”,分析“老头”的形象,最后归纳主旨;范福来老师以歌曲《小城故事》导入,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抓住文中的对比,理解“我”的“恶心”和拾荒老人人性的光辉,再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凌前进老师从标题“一件小事”入手,重点分析“五角钱硬币”照出的两个灵魂,以及不同的描写手法;侯存忠老师以“一位拾荒老人归还三万元”的故事导入,在概括故事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着重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联系时事进行拓展;谢红云老师以拾荒者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入两个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拾荒老头的高贵,并总结主旨。

  二、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论:1.教学目标的设定

  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在对肖复《一件小事》的解读上,参赛的七位老师教学目标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偏离了文本内涵把目

  标定位为诸如“小说写法”、“学*拾金不昧精神”等均应重新审视。

  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

  2.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赛课,总体感觉课堂预设的东西过多,生成的东西偏少。甚至一些经小组讨论形成的一些结论与单一的学生解读并无二致,小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如何设有价值的有效的问题,应该成为备课中慎重思考的问题。

  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本次赛课,完全按照常规课堂的要求,每节课中都加入“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这是本学期语文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也作为课堂模式中的新增部分。观其效果,对演讲者内容、过程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加强。

  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标都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改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只见“文”而不见“人”的现状。《一件小事》这篇文章,

  有着浓厚的散文风格,解读文中的“人”和“事”,如果陷入记叙文的要素等概念,走记叙文解读模式,值得商榷。

  以文体定模式,以情境与活动做指引,或许是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的有益探讨吧。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课文内涵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本学期其他年级的公开课也拟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

  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综上,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已经行的赛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5

  为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尽快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学期9月份底开始,学校语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是要求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所有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研读教材,独立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分小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学校同一学科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一方面使授课教师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另一方面所有学科教师都能从中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别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9月份底,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中心校辅导站、各基点校教导主任,负责对同课异构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

  1、组织动员:组织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猫》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分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本次活动以基点校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进行组内集体备课。在基点校教导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辅导站教研员深入各小组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指导。

  5、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本学期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听课,下午在团结点基点听课,并集中研讨交流,工作总结《语文同课异构研修总结》。要求全校同学科教师必须全部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每位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本中心校四年级语文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本次活动。

  2、活动以基点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除了参加本教研组活动外,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其他教研组的活动。

  3、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任何教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随意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料,应付本项活动。

  三、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三位老师各展风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实用5篇(扩展6)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范本五份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1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10月10日上午,西斋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录播教室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内容为三年级《倍的认识》,执教者分别为德育副校长孙江波、信息办主任吴春江。

  吴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秋天收萝卜的情境图,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首先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几”表述“倍”的含义,接下来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紧接着带领学生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最后用“拍一拍”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深化“倍”的理解。

  整节课,学生学*兴趣浓厚,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孙老师通过巧妙改编主题丰收图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直接由“倍”字引入,简明扼要地突出重点。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通过对同一个情境的几次变换,让学生在变换的过程中,完整地构建倍数关系的模型。同时,也让学生保持了研究的兴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两位老师不仅有好的教学设计,而且教学机智也十分出色。抓住“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这一重点,敏锐捕捉课堂各种有效信息,及时引导,适时质疑,精当概括、小结,令整个课堂严谨有序、自然流畅。

  小结阶段,教研组长李清*主持了评课议课活动,两位执教者说课之后,数学组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就两节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评议。

  交流发言的六位老师代表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给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改进建议。执教者紧扣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拓展资源,挖掘文化,根据教学的需求对教材进行解读、重构,创造性组织教学的方式得到一致好评。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2

  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减负的关键,我们要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探讨和教研活动中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贯彻课堂变革理念,11月4日下午,庐山市第一小学数学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活动——同课异构。

  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到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一起观摩了周晴老师和白芳群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第一堂课,周晴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出示三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的认读方法。

  第二堂课,白芳群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通过一个小谜语猜猜新朋友是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并巧妙地过渡到钟面的认识,围绕“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学生交流发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两位老师都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他们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利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巩固认识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时在看书,晚上9时在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两位老师虽然上的同一个数学内容,但完全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周晴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给学生充分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周老师还设置了有趣的游戏环节,加深对钟表知识的认识。课堂有序,学生发言积极正确,鼓励性的语言不断。

  白老师敢于放手,学生有宽松的想象空间,还给学生充分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注重学生板演,再集中讲解示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倡导合作学*。白老师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描述时间,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认识时间。白老师还巧妙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情,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课堂尽显童真童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精彩的观摩活动让在场老师们收获满满,让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双减”之下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听课、评课,大家共同学*,集体评议,携手共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教研活动让大家在思考与收获中砥砺前行,推动“双减”理念进一步落地落实。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3

  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念架构、课例设计、教学实操等方面的认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日,我县小学数学科连续举行了三场“同课异构”教研观摩活动,参加课堂教学展示的老师有16位,每两人一组进行“同课异构”,现场观摩老师超过160人。

  3月25日,第一场活动在西河镇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来自大埔小学、茶阳镇中心小学、*原学校、三河镇中心小学、青溪实验学校、横溪学校、西河镇中心小学等五十多人。

  这场“同课异构”教研观摩活动的课题有三年级的《有多重》、四年级的《三角形分类》和五年级的《长方形的表面积》,分别由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位教师进行执教。六位执教者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充分展示了执教者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鲜明的.教学个性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给在座的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总结阶段,教师发展中心数学科教研员陈德生老师分别对六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在充分肯定六位执教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提出:小学数学授课课堂一定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合作、善于交流和动手的能力,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知识,获得数学经验积累。

  3月26日,第二场活动在**镇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来自英雅学校、洲瑞实验学校、银江镇中心小学、三河镇中心小学、大埔第二小学、西河镇中心小学、**镇中心小学及其完小全体数学老师等五十多人。

  首先由**镇中心小学的郭世豪老师和大埔小学的林彩香老师进行同课异构《长方体的表面积》。两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借助长方体模型,直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用不同梯度的闯关练*巩固所学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西河镇中心小学的张达粮老师和大埔第二小学的张章华老师都执教《看一看》,张达粮老师通过播放小视频《盲人摸象》引发思考,让学生开展探究,借助小立方体,通过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张章华老师通过猜谜语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搭一搭、连一连、画一画”活动,及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交流、多体会,细心引导学生认真画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最后陈德生教研员对本场活动进行了颁奖和总结,他对执教老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4月2日,第三场活动在桃源镇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来自高陂镇中心小学、光德镇中心小学、大东镇实验学校、张云栽实验小学、大埔小学、城东实验学校、*原学校、桃源镇中心小学及其完小全体数学老师等共五十多人。

  首先,由桃源镇中心小学的李爱芬老师和城东实验学校的邓小娇老师围绕《找规律》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课堂,两位教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

  随后,由大东镇实验学校的刘德兴老师和张云栽实验小学的廖永清老师为我们呈现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生动课堂。两位教师上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获得,把课堂打造的精彩纷呈。

  当天下午,由大埔小学的罗丹凤老师和林彩云老师共同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两位教师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体现了鲜明的教学个性、熟练的课堂驾驭和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后,全体听课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教学研究部陈德生教研员分别对本场同课异构的六节课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几位教师优点的同时,也给老师们提出了要求:

  1、要把课堂交给学生;

  2、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其中,“说”要成为学生课堂的主流;

  3、要开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4、要及时反馈,注意课堂的生成;

  5、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同时,陈德生教研员在总结会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围绕“放,管,服”三个字,细致分析了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进一步打开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达到共同学*、共同提升的目的。

  连续三场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学*热情和工作动力。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4

  同课异构展风采,教研活动促提升——范县龙王庄镇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纪实

  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减负的关键,为切实提升我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10月11日上午8:00,龙王庄镇五年级数学组教师在中心校孟新安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主题内容

  本次“同课异构”由龙王庄小学教师李洁欣和吴洪瑞两位老师展示,展示的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在活动开始前,两位老师提前进行了备课、磨课,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过程,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多方面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了处理,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精彩迭出的课堂,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精彩展示

  李洁欣老师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的观念。然后借助解决“爸爸”和“儿子”的年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发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吴洪瑞老师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以猜自己的年龄,求女儿的年龄和求家属年龄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的的掌握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带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并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初步渗透了符号意识。

  纵观两位老师的'课,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采用了我镇的“5+1”教学模式,都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一般的的抽象概括过程。但细节上,包括情境的选择、学法的引导、练*的设计等,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精彩。

  反思教研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课后大家积极讨论,首先由两位授课教师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

  然后听课老师集体评议,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王保根老师说除了强调数和字母在一起的书写注意事项外,也要补充强调字母和字母在一起的注意事项,为后续学*做准备;孙慧慧老师提出了课堂要及时反馈,给予学生恰当合适具体的评价……大家互相交流,在讨论中成长,在碰撞中学*。在共同探讨中,也学*了别人的长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总结提升

  最后,中心校孟新安主任做了总结。孟主任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展示,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1.凡事预则立,作为教师,首先要精心备课,对课堂的细节(包括课堂评价)要进行预设,这样才能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

  2.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区别小组合作和同桌交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合作方式。

  3.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及时自主总结,方便巩固知识和形成知识网络。

  4.树立单元教学意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孟主任高屋建瓴提出的中肯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仰高笃行,知新致远。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在教学模式上给我们带来深入思考,也在教法学法的探究上给予我们诸多启示。我们要确保在“双减”形势下,提质增效,真正实现“减量不减质”。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探索多途径育人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月8日,八里中心校特邀县教科院董希群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戴月红老师到八里镇小参加小学数学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八里中心校全体成员,八里镇小、维铭小学、弘圣学校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听课、评课,精彩纷呈。

  来自八里镇小的江枫、何磊,维铭小学的刘颖、弘圣学校的张晓四位青年教师都上了同一堂课小学四年级第五单元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他们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体现了鲜明的教学个性、熟练的课堂驾驭和有效的课堂评价,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我们展示了四节精彩的教学课。四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构思和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听课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乐趣和魅力,学到了新方法,在评课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后,全体听课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授课老师首先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及教法特色,之后,其他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一一进行发言并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真正做到了在反思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进一步打开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达到共同学*、共同提升的目的。

  戴月红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在充分肯定几位教师优点的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以高效的课堂,灵动的教学,碰撞的思维,打造具有小学特色的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在这个*台中,老师们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对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整体提升各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