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

首页 / 观后感 / |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1

  东京残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看到在赛场上追梦的残奥健儿们身上仿佛有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拼搏的毅力、生命的张力、人类的潜力,奋勇拼搏、一往无前。我们不禁惊叹,那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最美“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勇敢“翅膀”,承载着拼搏的毅力搏击长空。奥运会是英雄的竞技场,而残奥会上的健儿更是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的英雄。在残奥会赛场上,大部分残奥运动员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是体育为他们插上了勇敢的“翅膀”,让他们找到了方向,不断地拼搏,将这双翅膀锻造得日益强壮。残奥舞台上,从独腿骑行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梁贵华,到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无臂飞鱼”游泳运动员郑涛,再到坐着轮椅夺金的举重运动员谭玉娇……一场场惊心的比赛、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张张刚毅的面庞、一个个顽强拼搏的身躯,都彰显出积极的心态、顽强的作风、高昂的斗志,生动诠释着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他们勇敢的“翅膀”让全球人们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看,那是最美的梦想“翅膀”,承载着生命的张力展翅高飞。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奏响挑战命运最强音的舞台。其他赛场上有的人为夺冠而来,有的人为破纪录而战,而残奥会赛场上的运动员只是站在赛场上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些参赛选手们,无不是激发生命的张力,赤手空拳为梦想而战。用脚发球、用嘴拿拍的乒乓球运动员哈玛托,离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时被诊断为硬化型骨髓炎的“妈妈级”选手熊桂艳,只靠听力判断球的方向且荣获三届残奥会亚军的26岁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他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不断追梦。正如哈玛扎所言,“残障不在于手脚,而是在于没有毅力坚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梦想!”他们不是超人却会“飞”,拼了命也要留给自己一个绚烂的句点,他们拥有梦想的“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超越“翅膀”,承载着人类的潜力一往无前。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残奥会集结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精神寓于运动”是残奥会的理念,运动员们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这样的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格言,残奥健儿们却将其进一步升华。第五次参加残奥的54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张岩,尽管巅峰状态已过,尽管曾夺得过两枚金牌,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为的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是残疾运动员最大的期望。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正是这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信念,激发出了人体的潜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残奥健儿们用超越的“翅膀”奏响了生命的华美乐章。

  残奥健儿以实际行动在向世人宣告,只要敢于梦想、挑战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强者。他们虽没有双臂却狠狠抽了命运耳光;他们虽失去光明,却在黑暗中逆风飞翔;他们虽无声无言,却谱响充满生命真谛的乐章。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请想想这些无比坚毅的运动员们,看看他们最美的“翅膀”,残缺的身体尚不能束缚一个伟大的灵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勇敢不追梦不超越呢?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2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3

  今天中午,我聚精会神地观看了男子50米蝶泳S7级决赛,经过几场比赛,中国运动员田荣打破残奥会记录,获得蝶泳这个项目的金牌。从田荣的身上我学*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田荣,6岁被高压线给“电”了一下,让他失去了右小腿和左臂。他和奶奶相依为命,靠捡垃圾过日子。

  在家前的小溪,孩子们都在那里玩耍,有一次田荣实在忍不住,一头扎了进去,呛了几口水后,他觉得自己在水里更好,不怕别人撞,他也学会了游泳,有一次他在水里抓鸭子玩,被当地体委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游泳天赋,从此他成为游泳队队员。他从早到晚,冒严寒,战酷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训练。这次比赛取得了30秒37的好成绩。田荣说的最好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不当运动员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拼命的训练,用成绩来报答奶奶和教练对我的支持。

  田荣,你给予我极大的鼓舞。田荣一个残疾人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这些健康人更应该这样。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4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唐山地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岁时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车祸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难中的唯一梦想是:“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中国的残疾人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个沉重的问号,在北京残奥会之后,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试想:不出门的残疾人,如何去圆他们的梦想?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度不够。如果有残疾人上街,他会吸引众多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怜悯、好奇、惊异,甚至可能有鄙夷。他们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家门,面对如此打量呢?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5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 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6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国选手梁景怡摘得金牌。至此,中国代表团以6金4银6铜的战绩暂列本届冬残奥奖牌榜第一,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所获奖牌占了*一半,我国健儿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获得2金2银3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就收获了两银一铜,朱大庆、闫寒寒、张梦秋夺银,刘思彤摘铜。3月6日,捷报频传,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第三金,也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残奥会收获的首金。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摘金,这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雯静、朱大庆、闫寒寒在女子超级大回转的坐姿组和视障组分别获得了铜牌。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组建于2016年,现任主教练为意大利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这是支年轻的队伍,可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昌冬残奥会时,中国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仅有1人参赛。仅仅四年,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参与残奥高山滑雪角逐的中国健儿达到历史性的22人,无论参赛人数还是整体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昌冬残奥会上,刘思彤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在女子回转的坐姿组比赛中她因失误错过了一个旗门,最终获得第六。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刘思彤再次向最高荣誉发起挑战。3月5日,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比赛,刘思彤以1分32秒10的成绩摘得坐姿组铜牌。时隔四年,那个在*昌冬残奥会红着眼眶的女孩终于在家门口圆梦。

  当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两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升起四面中国**,全世界将一起见证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的高光时刻。

  从1人参赛到22人获得参赛资格,从完赛到摘金,一路走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创造了历史,更见证了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及,残疾人能够拥有*等的教育、就业机会等权利保障。随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的发布和“残健融合”的理念传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体育运动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活出精彩人生。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7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8

  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全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没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不是世界的奥运会;没有我们中国承办的奥运会,也不是完整的奥运会。只要一谈起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中国人肯定是满满的自豪感。

  历史上,我们中国很早就出使国外,如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你知道我们的国宝“出使”过国外吗?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这让我们中国人更加骄傲、自豪。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去年9月17日,发布了冬奥和残奥吉祥物。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他们还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呢。冰墩墩是一只胖乎乎的大熊猫,他头部外壳装饰彩色光环,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航天员。别看他胖乎乎的,他的寓意可深着呢,他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雪容融是以红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你看她身体发着光,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我相信,会有更多残疾人会被点亮心灯,变得坚强起来。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也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我们相信这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9

  12天的残奥运动会,通过运动员们激烈角逐,终于落下了惟幕。世界各国体育残奥健儿在比赛中各人表现独特,发挥了自己的最佳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

  残奥会闭幕在鸟巢馆如开,各国残奥运动员领队手撑**,一排整整齐齐的队伍缓缓进入鸟巢体育馆。接着由残奥运动员向中国志原者献花圈,代表世界人民对北京的感谢!对中国的感谢!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为了庆祝残奥会在北就召开,园满成功,我国人民载歌载舞祝贺,首先鸟巢上空一片红叶飘飘落下,顿时地面一片鲜红,它像征着残奥会红红火火胜利结束。接着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型歌舞,一会儿排成长方形,一会儿排成未拆开的信封,他们的表演如此精美,那更精美的是站在表演舞蹈,中央的盲人歌手,歌唱一首给未来的信心,播种,并由盲人领舞,那大头娃娃天上摘星地上种,他们希望光明传递人间。接着盲人的笛声悠扬,欢**收的舞蹈,像征着残奥梦想丰收,继往开来。接着由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一会儿排成长串像蜈蚣,一会像千手观音,一会儿又像十五的圆元,真是表演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造型赢得了人民雷鸣般的掌声,冲出鸟巢上空,响彻云霄。

  烟火辉煌灿烂,这时残奥会**出*发言:“感谢中国对残奥会的支持,感谢北京,感谢中国人民……”宣告残奥会在北京园满成功,降下残奥会会旗,奏英国**,北京奥委会**刘琪传递会旗给残奥会**,英国接会旗。祝贺下次残奥会在英国如开园满成功。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10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1)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通用十篇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1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开幕式画“同心圆”

  明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昨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2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但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上,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环节新的意义。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没有咱中国人做不成的事” 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对时,(卡槽)底下也有点卡。盲人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又***重试一下,费了点时间,但最终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曾经的男篮运动员“自强不息”也是对李端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这个高大的吉林汉子出生于1978年,从小喜欢打篮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但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还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节。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纪录。

  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弹跳力好、腿长的李端被发现,重启运动生涯,开始练*跳远。“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一次次的蓄力、起跳、落地中,李端为祖国夺得了沉甸甸的荣誉:从2000年到2012年,他参加了4届残奥会,共夺得4块金牌。

  2008年9月15日,中国选手李端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跳远F11级决赛中,李端以6米61的成绩夺冠。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尤其难忘,他夺得了男子跳远F11级决赛冠军,还刷新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在鸟巢升起了**,奏响了**。

  “当时和9万名观众高唱**,我真的特别自豪。”

  “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夜晚,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3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

  开幕式上,当***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等。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4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5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21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当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内容保密,刘丹能获得的信息有限。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在*时的翻译中,很多国家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收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最终结论一致:午后沙尘影响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准备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暖和很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心的,“对大风的预报水*,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心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稍微有一些紧张。

  翟亮解释,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开始了,渐渐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具体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一直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情况,大概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陆续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情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意地说。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6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7

  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8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其开、闭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两场盛典将中国的浪漫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访中,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将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沈晨还“剧透”称,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残疾人运动的愿景,也将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北京冬残奥会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从冬残奥村一个又一个的暖心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而通过举办冬残奥会,对**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等权益,共享积极社会发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意义所在。

  在开幕式以及后续比赛的场上与场下,这些人文关怀将如何更深入、更生动地呈现,也将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看点。

  2018年*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6:5战胜挪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历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残奥会,曾创造荣耀的他们能否卫冕成功,将是一大看点。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9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10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国选手梁景怡摘得金牌。至此,中国代表团以6金4银6铜的战绩暂列本届冬残奥奖牌榜第一,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所获奖牌占了*一半,我国健儿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获得2金2银3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就收获了两银一铜,朱大庆、闫寒寒、张梦秋夺银,刘思彤摘铜。3月6日,捷报频传,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第三金,也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残奥会收获的首金。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摘金,这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雯静、朱大庆、闫寒寒在女子超级大回转的坐姿组和视障组分别获得了铜牌。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组建于2016年,现任主教练为意大利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这是支年轻的队伍,可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昌冬残奥会时,中国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仅有1人参赛。仅仅四年,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参与残奥高山滑雪角逐的中国健儿达到历史性的22人,无论参赛人数还是整体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昌冬残奥会上,刘思彤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在女子回转的坐姿组比赛中她因失误错过了一个旗门,最终获得第六。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刘思彤再次向最高荣誉发起挑战。3月5日,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比赛,刘思彤以1分32秒10的成绩摘得坐姿组铜牌。时隔四年,那个在*昌冬残奥会红着眼眶的女孩终于在家门口圆梦。

  当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两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升起四面中国**,全世界将一起见证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的高光时刻。

  从1人参赛到22人获得参赛资格,从完赛到摘金,一路走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创造了历史,更见证了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及,残疾人能够拥有*等的教育、就业机会等权利保障。随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的发布和“残健融合”的理念传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体育运动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活出精彩人生。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2)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精选十篇)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1

  12天的残奥运动会,通过运动员们激烈角逐,终于落下了惟幕,看残奥会闭幕作文。世界各国体育残奥健儿在比赛中各人表现独特,发挥了自己的最佳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

  残奥会闭幕在鸟巢馆如开,各国残奥运动员领队手撑**,一排整整齐齐的队伍缓缓进入鸟巢体育馆。接着由残奥运动员向中国志原者献花圈,代表世界人民对北京的感谢!对中国的感谢!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为了庆祝残奥会在北就召开,园满成功,我国人民载歌载舞祝贺,首先鸟巢上空一片红叶飘飘落下,顿时地面一片鲜红,它像征着残奥会红红火火胜利结束。接着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型歌舞,一会儿排成长方形,一会儿排成未拆开的信封,他们的表演如此精美,那更精美的是站在表演舞蹈,中央的盲人歌手,歌唱一首给未来的信心,播种,并由盲人领舞,那大头娃娃天上摘星地上种,他们希望光明传递人间。接着盲人的笛声悠扬,欢**收的舞蹈,像征着残奥梦想丰收,继往开来。接着由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一会儿排成长串像蜈蚣,一会像千手观音,一会儿又像十五的圆元,真是表演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造型赢得了人民雷鸣般的掌声,冲出鸟巢上空,响彻云霄。

  烟火辉煌灿烂,这时残奥会**出*发言:“感谢中国对残奥会的支持,感谢北京,感谢中国人民……”宣告残奥会在北京园满成功,降下残奥会会旗,奏英国**,北京奥委会**刘琪传递会旗给残奥会**,英国接会旗。祝贺下次残奥会在英国如开园满成功。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2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中国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

  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3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4

  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全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没有我们中国参加的奥运会,不是世界的奥运会;没有我们中国承办的奥运会,也不是完整的'奥运会。只要一谈起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们中国人肯定是满满的自豪感。

  历史上,我们中国很早就出使国外,如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你知道我们的国宝“出使”过国外吗?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这让我们中国人更加骄傲、自豪。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去年9月17日,发布了冬奥和残奥吉祥物。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他们还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呢。冰墩墩是一只胖乎乎的大熊猫,他头部外壳装饰彩色光环,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航天员。别看他胖乎乎的,他的寓意可深着呢,他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雪容融是以红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你看她身体发着光,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我相信,会有更多残疾人会被点亮心灯,变得坚强起来。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也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我们相信这两个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5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6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7

  从北京残奥会报道传出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曾经勇敢地和命运拔过河的残疾运动员们,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生命的梦想——这梦想不独属于他们自己,更属于我们,属于全人类。

  11岁的李月,双足点地时拥有的芭蕾梦想,并没有因被汶川地震残忍地夺去一条腿而破灭。在残奥会开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话中拥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轮椅网球选手董福利,7岁时唐山地震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岁时照顾她的母亲病故,后来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又车祸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难中的唯一梦想是:“重新获得快乐和成功,绝对能!”

  瑞士女孩乌秀拉酷爱登山,在阿尔卑斯山攀冰时因保险栓从冰壁脱落,她坠下深渊……失去下肢的她,欢乐地走出生命的深渊,在手动自行车的训练与比赛之外,还在实现更辉煌的梦想:设计低能耗的环保建筑。

  李月、董福利、乌秀拉……他们梦想实现的那一幕幕,是人类所有历史收藏中、是我们所有记忆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帮助人类实现一个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谐梦想——人人*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拥有梦想,都渴望精彩。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乌秀拉,更多没能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残疾人,他们的梦想还可能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朵,他们还在等待雨露阳光。

  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均每五六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感谢北京残奥会,使我们更加深切地关注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梦想。残疾人火炬手金晶说过一个感受:在国外,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残疾人;在国内,上街的残疾人并不多。

  “中国的残疾人为什么不愿意出门?”个沉重的问号,在北京残奥会之后,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试想:不出门的残疾人,如何去圆他们的梦想?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们不爱出门的几个缘由: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残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负担。许多残疾人的生活还相当窘迫,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心境。

  ——无障碍设施仍然严重欠缺。北京残奥会使北京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城市,但对全国而言,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仍然严重不足。残疾人出门障碍重重,他们只能选择居守家中。

  ——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度不够。如果有残疾人上街,他会吸引众多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怜悯、好奇、惊异,甚至可能有鄙夷。他们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家门,面对如此打量呢?

  北京残奥会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它不应该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盛宴,而应该是对全民的一次思想启蒙与洗礼。希望它带来的“残奥效应”,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面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制,重新审视并完善自己的心灵与观念。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8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9

  浪漫的旋律里,画中的色彩在场地中央如溪流汇海,似灿烂朝霞,喷薄挥洒,残健共融的舞者们用生命之光为盲童照亮梦想。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无数残障人士心中更加美丽绚烂的世界。

  燃烧的火种,从残奥运动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采集,来到中国,连同采集自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处火种汇聚成北京冬残奥会官方火种。“鸟巢”内,8位残疾人运动员火炬手满怀“一起向未来”的憧憬,透过手中的火炬,传递出爱与希望。

  最后一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李端一步步走向“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台,用他最有温度的感官能力——触摸,轻抚一片片小雪花。现场安静下来,观众仿佛能感受到他在触摸世界,认知世界。几经摸索,火炬终于插入主火炬台。一簇微光,烛照世界。

  满载梦想的烟花点亮夜空,缤纷绽放。北京冬残奥会在纯洁、温暖、多彩中开幕。“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雪花》的动人歌声再次响彻“鸟巢”。现场所有表演者和观众用手语和欢呼表达着“一起向未来”的愿望,共同祝福这个充满温情的春天,祈愿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春回大地的意境中,包含“我们这百分之十五”的全人类,满怀梦想,将在冬残奥历史上书写新的荣光。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10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3)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精选十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1

  前天晚上我看了残奥会开幕式后,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想。

  今天,妈妈因为手痛,所以不能帮我洗衣服,也不能帮我们洗碗了,便叫我帮她的忙。 刚开始我非常不愿意,心想:“这事为什么让我来做?为什么不让爸爸做?”可是,转念一想:“我得学一学残疾人运动员那永不屈服的精神,想《弟子规》里所说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我便洗起了衣,刷起了碗。

  当我做完这些事的时候,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我才知道妈妈每天做家务是多么的辛苦,而我却只顾着玩,从来不知道要帮忙。看着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我的脸火辣辣的,我是一个有手有脚的健全人,可残疾人运动员却强过我十倍,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做不到的事,他们都努力去做,而我一碰到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就放弃了。

  现在,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好吃懒做,要学*残疾人运动员那永不屈服的精神。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2

  中国“泳军”12日独揽4金,再次在残奥泳池里掀起浪潮。至此,里约残奥会赛程过半,中国游泳运动员一共收获20金20银12铜,金牌与奖牌数均遥遥领先。

  本届残奥会,游泳项目是中国军团名副其实的夺金大户,在中国团目前获得的50枚金牌中四成来自该项目。伦敦残奥会上,中国游泳队夺得了创纪录的24枚金牌。不出意外,本届有望继续取得突破。

  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鸿鹄告诉记者,中国运动员在后半程游泳比赛中还将参加49个项目,其中有10多个具备冲金实力,这届残奥会的游泳金牌数量很有可能突破30枚。

  12日,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中国18岁小将张丽,在女子50米自由泳S5级比赛中为中国夺得第20枚游泳金牌,这也是她本届赛会第三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另外两块金牌是分别在200米自由泳S5级和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夺得的。

  以张丽为代表的新手脱颖而出,是里约残奥会中国游泳项目的最大亮点。除了张丽,首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彭秋萍拿到两块金牌,成姣也在女子150米个人混合泳中摘金。另外,两名“00后”选手徐佳玲、陈懿也都在奥运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奖牌。

  游泳选手在残奥赛场大放异彩的背后,是**在游泳项目基础设施上的不断投入以及残疾人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专业化水*的大幅提升。张鸿鹄表示,现在国家对残疾人游泳运动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省(区市)基本都有完整的队伍,国内赛事增多推动项目发展,参与人数逐渐增加。

  里约残奥会游泳比赛从9月8日至17日举行,总共产生152枚金牌。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3

  残奥会期间,行动不便的残疾观众在北土城地铁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所 需的全部安全检查,直接换乘奥运支线;持证残疾人乘车入场,如果不方便或者不愿意下车,安检员将上车检查。本届残奥会安保。**将从一个个细节突破。

  残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残、智障、视觉听觉语言残,所需要的社会关爱是有差异的,太原则、太笼统不行。针对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截瘫、脑瘫、脊椎残疾等各种类型的残障观众,采用细致入微的、有区别的安检方法,既方便了残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人格。

  而对于本次运动会的主角——残疾运动员,他们的参赛不在于能否拿到奖牌,能拿到多少奖牌,而在于积极参与。为了参赛,他们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们有勇气、有资格走进赛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成功。比赛中,他们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对于他们参赛,观众应该多欣赏、多喝彩,把他们的长处看成是超常规发挥。赛场喝彩声、掌声不断,且都是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们超水*的发挥。

  本届残奥会规模很大,将会涌现一大批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也必然会出现一批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赛风顽强,敢打敢拼,让人感动不已的运动员。媒体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时,应该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以他们的满意为满意。切不能强人所难,只顾自己方便,增加被采访者的负担。

  无论是残疾选手、残疾观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残疾人,他们所到之地,难免会遇到障碍、碰到麻烦。因此,残奥会会闭幕,但对残疾人的关爱不应落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残疾人6.5亿,占总人口的10%;中国则有8300多万,每16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应当有更多的社会民众甘当志愿者,主动从细节上向残疾人投去关爱,提供帮助,并且还要把这种关爱视为一种快乐。这样残疾人出现在哪里,和煦温暖的春风就能沐浴到哪里,“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精神就能延伸到哪里。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4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中国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5

  今天中午,我聚精会神地观看了男子50米蝶泳S7级决赛,经过几场比赛,中国运动员田荣打破残奥会记录,获得蝶泳这个项目的金牌。从田荣的身上我学*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田荣,6岁被高压线给“电”了一下,让他失去了右小腿和左臂。他和奶奶相依为命,靠捡垃圾过日子。

  在家前的小溪,孩子们都在那里玩耍,有一次田荣实在忍不住,一头扎了进去,呛了几口水后,他觉得自己在水里更好,不怕别人撞,他也学会了游泳,有一次他在水里抓鸭子玩,被当地体委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游泳天赋,从此他成为游泳队队员。他从早到晚,冒严寒,战酷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训练。这次比赛取得了30秒37的好成绩。田荣说的最好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不当运动员的话,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拼命的训练,用成绩来报答奶奶和教练对我的支持。

  田荣,你给予我极大的鼓舞。田荣一个残疾人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这些健康人更应该这样。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6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7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8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9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10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中国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中国,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中国,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4)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1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2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使者奖”,记录着*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3

  12天的残奥运动会,通过运动员们激烈角逐,终于落下了惟幕。世界各国体育残奥健儿在比赛中各人表现独特,发挥了自己的最佳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

  残奥会闭幕在鸟巢馆如开,各国残奥运动员领队手撑**,一排整整齐齐的队伍缓缓进入鸟巢体育馆。接着由残奥运动员向*志原者献花圈,代表世界人民对北京的感谢!对*的感谢!对*人民的感谢!

  为了庆祝残奥会在北就召开,园满成功,我国人民载歌载舞祝贺,首先鸟巢上空一片红叶飘飘落下,顿时地面一片鲜红,它像征着残奥会红红火火胜利结束。接着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型歌舞,一会儿排成长方形,一会儿排成未拆开的信封,他们的表演如此精美,那更精美的是站在表演舞蹈,中央的盲人歌手,歌唱一首给未来的信心,播种,并由盲人领舞,那大头娃娃天上摘星地上种,他们希望光明传递人间。接着盲人的笛声悠扬,欢*收的舞蹈,像征着残奥梦想丰收,继往开来。接着由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一会儿排成长串像蜈蚣,一会像千手观音,一会儿又像十五的圆元,真是表演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造型赢得了人民雷鸣般的掌声,冲出鸟巢上空,响彻云霄。

  烟火辉煌灿烂,这时残奥会*出*发言:“感谢*对残奥会的支持,感谢北京,感谢*人民……”宣告残奥会在北京园满成功,降下残奥会会旗,奏英国**,北京奥委会*刘琪传递会旗给残奥会*,英国接会旗。祝贺下次残奥会在英国如开园满成功。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5)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2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绽放激情,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

  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灿烂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22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梦想,从现场雪道疾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进。“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情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加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炎热常年无雪。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3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人们用手语“演唱”**。

  随着舞台光影流转,来自各行各业、残健融合的普通人伴随跳跃的音符,演绎出生命中的动人时刻。

  盲人女孩用一只红灯笼点亮生命之光、幸福的一家人放飞梦想、肢残的母亲喜悦地盼到女儿归来。

  涟漪、浪潮、群鸟飞翔……场地中的盲文如同像素点,在变化中形成生命蓬勃的意象,最终定格为中英双语的“改变始于体育”,而残奥会正是改变的有力证明。

  2015年至2021年,*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两个拓展到六个,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千人,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打造无障碍环境,北京冬残奥会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将从中受益。

  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个人的掌心。他们中有肢残的公益活动志愿者、运动员、医生,有视力残疾的模特、小学生,也有残疾人与健全人携手的夫妻和双胞胎兄弟……残健共融的人们相互鼓励支持,情感在此汇聚交融,温暖世界。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6)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1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出*开幕式并宣布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西工大师生积极收看开幕会并热议,纷纷表示,体育健儿自强不息、让生命再次焕发光彩的决心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中将继续发扬体育运动中坚毅、拼搏、奋进的*精神,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体育部教师杨茜: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展示自身自强不息精神的闪亮舞台。他们克服身体障碍,不向命运屈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是为冬残奥会赋予了非凡的意义。体育能帮助人们强健身心,提升自我。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体育运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将立足岗位,坚守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一线,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意志,为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吴杨: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展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英文青年讲师,我将深入挖掘冬残奥会中的*元素,讲好时代故事,*故事。共同践行“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主题口号,向世界传达携手同行、同舟共济的*态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林雨田:开幕式上,冬残奥会运动们员脸上洋溢的自信令我备受鼓舞与感动!他们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来到冬奥赛场,为梦想拼搏,点亮生命之光。作为校高水*运动队的一员,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在训练中勤勉刻苦,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在比赛中顽强拼搏,突破自我,力争为校争光,展现出西工大人的风采。

  国教院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赢鸿:

  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作为崛起的发展*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对奥林匹克的热爱,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北京的飞速发展就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我能够见证这些事情,感到非常荣幸。我来到*已经三年了,看着西安地铁修建到了国际医学中心,听说着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受着周围人们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我想这也是*这么多年发展迅速的原因。

  生态环境学院本科生石雯萍:本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他们残疾的是躯体,不屈的是灵魂,拥有坚韧不拔之志,翱翔冰雪之上,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不向命运屈服的人生。作为十四运会的志愿者,看到开幕式中志愿者与演职人员灿烂的笑脸与认真的表演,他们完美诠释着“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时刻体现着大国的热情与胸怀,这才是青年应有的`精神面貌与责任担当。

  国教院哥伦比亚留学生玛莉亚:

  2022年冬季残奥会的开幕式盛大华丽,体现出*人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80分钟左右的开幕式通过10多个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同时开幕式的参演人员也有很多残疾人士,他们的权利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我想这也是*一直以来提倡的人文关怀。残健结合的理念贯穿整个开幕式,阐释自强不息的*精神。我非常赞同这样的理念:残疾人和其他运动员一样可以代表他们的国家参加不同的体育比赛,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价值。冬季残奥会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2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

  “*人民热情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待代表着勇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未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绽放愿景,残健融合携手共筑和谐世界

  这场开幕式的参演人员里,约三分之一是残疾人,他们用质朴的表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排演过程中,残疾人表演者和健全人表演者彼此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友谊、共融,残健融合在各个细节里得以深刻体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视力残疾人悠扬的歌声在场内缓缓荡漾。残疾人运动员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8名代表,护旗入场。虽然其中有人坐着轮椅,但他们步调一致,坚定向前。当**冉冉升起,现场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演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深情。无声,却让人听到嘹亮。

2022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3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

  短片画面中,可爱的盲童满怀希望,用手中画笔蘸取多彩颜料,绘就出一幅绚丽的笑脸,映照在舞台上。当《冬残奥圆舞曲》缓缓响起,听障舞者们倚在雪花状凳子上慢慢滑行。听障舞者、健全舞者和手语老师的娴熟配合,继续讲述着冬奥会“雪花”的故事。雪花无声,但每一片落在地上都在改变世界。

  浪漫的旋律里,画中的色彩在场地中央如溪流汇海,似灿烂朝霞,喷薄挥洒,残健共融的舞者们用生命之光为盲童照亮梦想。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无数残障人士心中更加美丽绚烂的世界。

  燃烧的火种,从残奥运动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采集,来到*,连同采集自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8处火种汇聚成北京冬残奥会官方火种。“鸟巢”内,8位残疾人运动员火炬手满怀“一起向未来”的憧憬,透过手中的火炬,传递出爱与希望。

  最后一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李端一步步走向“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台,用他最有温度的感官能力——触摸,轻抚一片片小雪花。现场安静下来,观众仿佛能感受到他在触摸世界,认知世界。几经摸索,火炬终于插入主火炬台。一簇微光,烛照世界。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7)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 (菁华6篇)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1

  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装开幕,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担任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觉艺术总设计和焰火总设计,开幕式上独特的焰火表演给世界各地的嘉宾和奥运健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朵雪花、笑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此次开幕式焰火表演纯洁、温暖、多彩。“此次焰火表演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爱与尊重,不仅燃放出世界语言笑脸,还充分运用了紫色烟花,通过漫天的焰火表演体现对占全球人口15%的残疾人群体的尊重。”蔡国强说,紫色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去年新发布的标识颜色,代表残疾人群体不再被边缘化,他们并不“特别”,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迎客松”和“天下一家”,此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同样精彩。蔡国强表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上疫情原因,此次焰火表演整体创意选择了这样一个更简约、更简单的主题,延续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2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开幕。本届冬残奥会,*代表团96名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小项的比赛,是我国第六次参加,也是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担任开幕式*体育代表团旗手。一起回顾开幕式上这些精彩瞬间,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一名视障运动员,两届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这个1978年出生的东北汉子,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第一节,后来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他再次被发现,重启了运动生涯。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点燃的第一时间,记者现场采访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感受,他表示:这次主火炬点燃的用时,大大超出了排练的预期,导演控制台所有人都非常紧张,一度担心火炬手李端出现方向感偏差而失误,当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加油”中,视障火炬手李端成功点燃主火炬,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欢呼。

  这是属于残奥的历史时刻,不懈的追求与努力,是真正的伟大与感动。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3

  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为期10天。届时运动员将参加两个大类中6个运动项目共78个不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其中,大部分的情节与冬奥会的开幕式是很像的,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次的开幕式有将*30%的残疾人参加。如果说哪个情节最让我激动,那一定是最后一位火炬手-李瑞将火炬插入主火炬的情景了。

  李瑞在18岁的时候,因过期的灭火器爆炸而失去了双眼。他曾参加过四届残奥会,并得到了4枚金牌的好成绩。今天晚上,他要把火炬插入主火炬,对他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啊。在别人的带领下,李瑞走向了升降台,随着升降台的升起,上帝对李瑞的考验也开始了。他先摸了摸插火炬的地方,确定好位置后,他就将火炬往主火炬一插,但由于角度不对,所以他一直插不进去。此时我心里真着急,真想跑上去帮他把火炬**去。这时,现场有人喊了一句“加油”,随后,加油声和鼓掌声不断起伏,终于,他成功的把火炬插入了主火炬里。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一个残疾人虽然失去了双眼,都这么努力拼搏,更何况我们正常人呢?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4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如期开幕。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体育代表团21日在京成立。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或许残奥会的赛事不如奥运会精彩,或许残奥会没有明星云集,但是,残奥会并不能因此而被我们忽略。

  奥运的真谛在于它的有容乃大,残疾人同样可以并且应当享受到奥运带来的快乐。“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命运的残酷并没有使残奥选手们低头,相反,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将同样在世界赛场上展现骄人的风采。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进行体育运动并非难事,可对于残奥选手来说,却绝对是一个极限的挑战。请看看残缺的身体在水中是怎样奋力向前,请看看坐在轮椅之上如何进行球赛,请看看赛场上的选手们如何保持*衡全力拼搏,他们正在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最倔强的生命。

  残奥赛场保持着一种率性的纯真,这种纯真来自于体育精神,更来自于生命真谛。残奥选手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但在斗志与拼搏精神上却丝毫不比奥运选手逊色。

同一片蓝天下有着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用同样响亮的声音高呼:“*残奥会代表团,加油!全世界残奥选手们,加油!”

  让生命的坚忍不拔和倔强在残奥会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吧!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5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如期而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聚焦残疾人体育健儿在冬残奥会上的精彩亮相。

  **指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为残疾人事业昂首奋进现代化新征程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对于促进残疾人*等参与和全面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北京冬残奥会的深远意义,给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以极大鼓舞,为推动新时代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6年多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十几天时间里,各项转换工作迅速、有序进行。场馆中增设了无障碍标志和坡道,设置假肢与轮椅维修中心,媒体看台为残疾记者设置了无障碍坡道,餐厅重新规划,降低了手部消毒区的位置,无障碍座位和卫生间改造完成……*向来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有信心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冬残奥会是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拼搏,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残奥会为各国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等”的残奥价值观,他们不仅是战胜自我的强者,更是传递友好的使者。北京冬残奥会必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国8500万残疾人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等成员,也是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以来,*残疾人“*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了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本届冬残奥会,*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其中,85人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全部运动员为业余选手。广大残疾人正通过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绽放出生命之花,不断迸发出向上的力量。这种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让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借北京冬残奥会的东风,让我们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人乐章,一起向未来!

2022年冬残奥会观后感6

  绽放生命精彩,礼赞自强不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出*开幕式并宣布北京冬残奥会开幕。

  残疾人在全球总人口中占比约15%,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后*举办的又一全球残疾人体育盛会。

  场地中央,灿烂的星海中,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举办城市名称,最终定格在“2022北京”。代表冬残奥会六大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们从一条雪道疾驰而下,滑入场内。场地中央出现一条冰壶赛道,随着冰壶滑出,倒计时数字在场地内闪现:10、9、8、7、6、5、4、3、2、1……全场欢呼。

  在残疾人合唱团《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歌声中,8位*残疾人运动员和为残疾人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士代表,护卫着*来到体育场升旗区。20时08分,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声中,*冉冉升起。

  4个憨态可掬的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滑入场地中央,运动员入场式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运动员代表们精神抖擞地进入体育场。现场观众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表示欢迎和敬意。本届冬残奥会共有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团参加。未来9天里,*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将参加6个大项的比赛。

  伴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东道主*代表团最**场。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运动员郭雨洁、残奥冰球运动员汪之栋持鲜艳的*,行进在队伍最前列。本届冬残奥会*代表团共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运动员入场完毕,大屏幕播放国际残奥委会短片《我们这15%》,展现了残疾人充满自信和活力的`风采,呼吁进一步提高对全球12亿残疾人的关注度、包容性和无障碍水*。

  随后,北京冬奥组委*蔡奇致辞。他说,在**亲自推动和**坚强领导下,我们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通力合作,精心做好北京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期待残奥健儿的精彩表现,让我们享受残奥运动带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相信北京冬残奥会将向世界传递信心、友爱与希望,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谱写残奥运动新篇章。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8)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实用五篇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1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我们要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冬奥会开幕日益临*,全球冰雪健儿正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中国冰雪“金牌之师”国家短道速滑队已经实现满额参赛;17岁小将苏翊鸣在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板滑雪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新的历史;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冠军、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期待在北京挑战高难度的四周半跳动作……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世界顶尖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会聚在中国,向世界呈现精彩的冰雪竞技。无论是否站上领奖台,拼搏就是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色。深入挖掘这些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用奋斗成就梦想。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2

  由九个火种汇聚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圣火3月3日展开第二天的传递活动,“九天之火”继续温暖前行。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3月3日上午分别在以“逐梦冬奥”为主题的张家口市民广场、以“舞动雪韵”为主题的崇礼太舞滑雪场、以“古镇新姿”为主题的蔚县暖泉古镇和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上演。3月3日下午,圣火还在以“万国园林”为主题的北京世园公园传递。另外还有来自国际残奥委会大家庭的21名火炬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进行了闭环内火炬传递。

  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太舞滑雪场,曾带队获得2008年北京残奥会举重比赛金牌,去年又带队夺得东京残奥会举重项目三金两银佳绩的教练员孙晓刚是火炬手之一,他说:“能够担任火炬手是一次很光荣的经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感受体育的魅力、体育的快乐,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出去。希望运动员在冬残奥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享受比赛过程,留下美好回忆。”保定市体育局教练员、前残奥会乒乓球冠军葛杨也说道:“能够参与这次火炬传递我十分激动,回去后将在残疾人体育运动方面继续做贡献,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国际残奥委会副**杜安·卡勒3月3日下午也参与了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闭环内的火炬传递活动,他说:“1994年我就来过中国,如今能够在这里握着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我感觉非常棒。特别期待运动员们能够在那些美妙的场馆里,上演精彩的运动表现!”

  3月4日,火炬传递活动将继续在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以“追梦之路”为主题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和以“冬奥之家”为主题的北京冬奥组委驻地传递。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3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4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5

  3月3日上午,在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张家口市民广场火炬接力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来自南京市栖霞区的闫硕,最终完成了此点位的火炬接力。

  对于曾在里约残奥会夺得乒乓球男子TT7级单打铜牌、东京残奥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TT7级单打金牌和团体TT6-7级金牌的闫硕来说,对北京冬残奥会和冰雪运动有着别样的感情,“通过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我希望大众更加关注、支持残疾人运动员。我这次来张家口,印象特别好,张家口市民热情好客,我想我以后还会再来这里,看看这里的.冰雪,争取也体验一下冰雪运动。”闫硕笑着说。

  闫硕也表示:“残障人士运动员参加竞技拼搏,体现了克服身体障碍、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希望所有运动员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赛出风格、赛出水*。”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十篇(扩展9)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实用五篇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1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晚8时开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3月3日宣布,郭雨洁、汪之栋将担任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郭雨洁为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曾获得2021年芬兰欧洲杯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短距离第三名。汪之栋为残奥冰球运动员,作为主力队员参加2018年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2021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为国家队获得冠军作出突出贡献,并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最佳球员称号。

  郭雨洁,女,2004年3月出生,河北籍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上肢残疾,曾获得2021年芬兰欧洲杯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短距离第三名,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比赛中获得3金3银。本届冬残奥会她将报名参加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6公里、10公里、12.5公里,以及越野滑雪女子站姿组短距离项目的比赛。

  汪之栋,男,2000年7月出生,山东籍残奥冰球运动员,下肢残疾,作为主力队员参加2018年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2021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为国家队获得冠军做出突出贡献,并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最佳球员称号。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2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3

  来了来了,距离上一次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一众网友之后没多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又双叒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特别是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朋友都被整破防了!

  一阵阵掌声和一声声“加油”,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绽放”。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一开场,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

  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奥运动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这一次的倒计时也别出心裁。所有人都盯着冰壶,屏息凝神。上一秒,两位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推出发光的冰壶,当它最终进入营垒的一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以往的倒计时,往往越到最后节奏越快,这一次相反,最后几秒钟,大家都等着冰壶安静地进入营垒。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当然少不了“新晋顶流”——雪容融。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们也陆续进场。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入场,现场出现巨幅***,鸟巢再次响起歌唱祖国,全场沸腾!开幕式中,还藏着无声的震撼!手语“唱”**,邰丽华带着手语舞者(其实都是听障人士),把**通过手语演唱出来。这次的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啊!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4

  坚强之美、超越之美、残缺之美,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时处处绽放着奇异的光芒!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进取、超越、希望和梦想,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了“精神寓于运动”的理念。这是残奥会给残疾人运动员带来了美丽,残疾人运动员更因残奥会向世界释放了他们残缺的美丽。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肢体健全、心智健康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残疾人、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以尊重和帮助,给他们以施展才华和超越梦想的舞台,这就是残奥之美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我们要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冬奥会开幕日益临*,全球冰雪健儿正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中国冰雪“金牌之师”国家短道速滑队已经实现满额参赛;17岁小将苏翊鸣在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板滑雪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新的历史;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冠军、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期待在北京挑战高难度的四周半跳动作……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世界顶尖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会聚在中国,向世界呈现精彩的冰雪竞技。无论是否站上领奖台,拼搏就是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色。深入挖掘这些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用奋斗成就梦想。

  2022最新冬残奥会观后感 5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