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2022-12-03 00:00:00 观后感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1

  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刺痛了我,这也是激发我要从事这一项研究的一个起因,一个动力。

  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吴天一人生的黄金时代,多数是在青藏高原的调研中度过的。山路崎岖,需要骑马行进。在骑兵支队当过兵的吴天一,常常笑称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骑手。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2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

  扎根高原六十载,他常年奔走为牧民群众送健康,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3

  经*中央批准,“勋章”颁授仪式于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有别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金属章链,“勋章”使用织物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一者,此举是对“勋章”获得者的最好褒奖。我们党走过的百年是艰辛而辉煌的,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铸就了繁荣富强的丰功伟业,谱写了一部又一部壮丽篇章。这其中,那些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是全体党员中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楷模,是*的脊梁。从他们身上,我们感悟到党员信仰坚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风范。给他们颁授“勋章”,更有助于他们或他们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出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二者,此举是对全体党员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仰、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践行初心使命、争做优秀党员的激励。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有无数先进党员,倒下的,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又一面旗帜,他们激励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让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激励着全体党员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通过矢志不渝、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勋章”获得者以其最闪亮的光芒,同样能激励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者,此举是利用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给群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更多爱党爱国力量。颁授“勋章”,隆重表彰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这些党员是党员中的先锋模范、时代标兵,在*凡中树立了不凡的形象,使党的崇高形象矗立于群众心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

  此外,“勋章”的颁授,让我们党和国家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被确立——“共和国勋章”“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功勋簿,构成了“五章一薄”。通过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有助于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引领人们见贤思齐、崇尚英雄、崇尚先锋。

  “勋章”是最美的勋章,是信仰的力量!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致敬党的`百年征程和党的百年伟业,致敬“勋章”及其获得者,致敬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澎湃激荡的时代潮流中,继续前进,擘画出澎湃激荡的壮阔图景!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 (菁华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2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时代一直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2021年度人物》观后感3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感动*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

感动*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1

  “在离天最*的高原,为一件事倾尽全力。在生命健康这样天大的事情上,他一心一意!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

  刚刚!我省吴天一院士荣获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这是颁奖典礼上的一段话。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院士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2021年6月29日,他站上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21岁的吴天一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了青海。

  在青海的亲身经历,让吴天一深深地意识到在高原环境进行经济建设、军事建设首先要解决缺氧的问题,要解决人在高原环境的适应问题。因此,当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吴天一就这样踏上了高原医学研究之路。

  1978年,吴天一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原医学研究所。1980年,为了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由吴天一带队,开始在高海拔牧区,调查牧民体质特征。从1980年到1990年,整整10年的时间,吴天一和他的团队骑着马、牦牛,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在藏族居住的高海拔地区进行研究,被称为“马背上的院士”。

感动*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2

  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

  扎根高原六十载,他常年奔走为牧民群众送健康,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感动*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3

  吴天一院士在青藏高原工作和生活_多年,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就是坚定和坚守。吴院士是我们新*第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现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动了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20世纪50年代末,吴院士和他的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新*成立之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建设青海,吴院士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的有高原不适症,特别是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而痛苦不堪,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一名医生的他,当时他下了一个决心,说我要攻克高原病,我要守护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决定他矢志不渝,正如他个人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价值追求。

  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的生涯中,吴院士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遭遇过多次的车祸,他本人也有14处骨折,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刚才短片里他也说到,耳朵鼓膜曾经被击穿,40多岁的时候就罹患白内障,这60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安第斯山、洛矶山、天山、帕米尔和喜马拉雅等地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考察和探索,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求学精神,使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吴院士的民族是塔吉克族,所以他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新疆,又来到了青海。20世纪80年代,吴院士父母、妹妹都去了美国,而且定居在美国,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玻利维亚高原所都曾邀请他去那里工作,但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绿卡。他说我的一生要奉献于青藏高原。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的地震,年逾古稀的吴院士,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带领医疗队连夜奔赴灾区。他说,这是世界最高海拔地区的地震,我们要以*员的精神战胜高原地震灾害,在灾区他往返救治点,指导抢救高原病患者,辗转医疗点讲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识,深入临时居住点宣传防病科普知识,并在震后全面总结面向国际介绍高原医学救援的经验。吴院士就高原医学知识宣传、防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吴院士为什么要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医学研究?

  我想正是因为他为民服务的初心,矢志报国的理想,求实进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他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服务人民,用科学报答祖国,用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昂扬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的职业精神。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华3篇)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感动*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感动*,感动我们的心!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CCTV《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感动*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万其珍一家,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农民党员万其珍一家,四代坚持在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方便了附*两个县市、四个乡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现年69岁的万其珍是第三代义渡传人,每天在大沙河上来回摆渡数十趟,已经坚持了16年,并带动儿子、孙子义渡。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关于“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菁华3篇)

关于“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员,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员的初心使命,勇于奉献,甘于奉献,倾心投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日,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鼓舞我们,深入学*了新时代的优秀先进事迹,激发强大的力量,让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的目标,指明坚定前行的方向。向她学*,就要学*她满怀初心的赤子之情。

  坚定信念,信了就不能打折。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要问他的双脚,而要问他的志向。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黄文秀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说“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员,这就是我的使命。”在他眼中,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绝不是口号,信了就要一心想着为党为人民而战,是终其一生的任务,更是不能打折扣的担当。

  黄文秀说过:“长征中,战士们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她不畏艰辛的付出和深沉的热爱,是她积极作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硕果,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她掉过眼泪,但没有说过放弃,在她的人生词典里没有撤退、没有后悔,作为一名党员,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

  在担任第一*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这就是黄文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的初心和使命,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砥砺前行,谱写了新时代青年壮丽的青春之歌。

  每一个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指路之灯,就像黄文秀同志,为众多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新时代的我们也是更多人的指路之灯,披荆斩棘,我们无畏前方的黑暗险阻,我们将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敏捷的思虑、团结的作风为更多更多的人民,为更多的后来者迸发出属于新时代的我们的光辉,将更多的希望留在*的大地上,终有那么一天,雄鸡将啼鸣,迎来灿烂的朝霞。

关于“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

  谈到学生的改变时,刘秀祥开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摄“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候。”刘秀祥说,在8年“助学走乡村”的经历中,他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大力开展,“真正因为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来说。”刘秀祥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亟需扶智,思想的转变是关键,这正是刘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刘秀祥的公益励志演讲开展了1000多场,有上百万听众。他的能量也通过这一场场演讲传递给了无数的孩子,在他们心间撒下了点点星火。

  刘文星的改变就始于刘秀祥2015年的一场演讲。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故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在读初中的刘文星。“从那以后刘老师就成了刘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转学去了刘老师的班上。”母亲罗儒红说。她感叹道:“孩子变化太大了。”在刘秀祥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有些让人“不省心”的儿子渐渐变得自觉懂事,变得会关心父母,变得富有同情心。

  刘文星的父亲刘春旺告诉记者,儿子在北京学画画时,刘秀祥经常通过微信关心他的情绪和学*。刘秀祥去北京时,刘文星特别激动,要去看望老师,刘秀祥请他吃了饭,又因为担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问题,掏出200块让刘文星打车回住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刘老师的细心让我们十分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时时为学生考虑。”刘春旺动容地说。

  在北京学画画半年没上文化课,刘文星在2019年返校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刘秀祥帮他制定学*计划,激励他不要放弃。2020年高考,经过努力,刘文星以超过艺考线5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学也会像在高中一样努力的!”刘文星说。

  刘文星 唐瑞清摄在孩子们的心里,刘秀祥不是严肃的副校长,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祥哥”。“祥哥是个很温暖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水果,(买)香蕉、芒果给我们解馋。我们住校不常回家,逢年过节他还会叫我们去他家搓一顿改善伙食。”刘文星说道,“今年端午节,刘老师和师母凌晨4点就起来给我们包粽子,全班56个同学,还有科任老师,每个人都有。”

  采访当天下午,正值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课,刘秀祥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不努力,谁替你努力》的演讲。课上,刘秀祥声音激昂:“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会让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现状去评判未来!”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着希望。

  课后,高三三班学生廖国份告诉记者:“刘老师的演讲总是充满力量,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离自己很*,是刘老师让我坚定了努力学*改变命运的信念。”廖国份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设计师,修建优质的建筑来帮助更多的人。

  刘秀祥每个月都在学校举办沙龙、论坛,给孩子们上不同主题的思政课,以此来跟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帮助他们制定学*计划,树立自信,坚定目标,与他们一同发掘撬动人生的支点。

  刘秀祥不只影响了学生,在同事杨名胥的眼中,刘秀祥是老师们的榜样。“对刘校长来说,学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学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杨名胥告诉记者,在刘秀祥的带领下,老师们都卯足了劲整学风、抓学*,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减少,原本严重的迟到现象也基本杜绝。杨名胥说:“刘校长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有多远,他都一定会去家访。他常常说‘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努力改变望谟教育的现状。”

  刘秀祥给学生上思政课 唐瑞清摄刘秀祥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好教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学生、家长、同事们眼中,他是“伟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师”,“强大的榜样”……刘秀祥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凡人,做了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对于荣誉,他看得很淡,只对它们能让自己的公益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改变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刘秀祥基于亲身经历的励志演讲是一阵有力的春风,唤醒了无数孩子内心对读书、对奋斗的坚持,梦想开始发芽;而刘秀祥,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关于“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3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历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经远去,20余万名紧急转移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然而曾连续奋战96小时、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却牺牲在7月22日决堤的洪水之中,年仅36岁。

  “他有双特别有力的手和沉稳洪亮的声音。”陈陆救出的当地村民、孕妇解启霞泪流满面。

  “陈陆朝我们吼过两句话:出发去救人时候喊‘我打头’,他的领航艇遭遇漩涡时喊 ‘快掉头’。”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说,是陈陆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几名救援人员的命。

  这不是陈陆第一次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雪灾中,他带队奋战救援48小时,脚趾严重冻伤,险些截肢;火灾中,他长时间暴露在沼气里战斗,胶靴被烧穿,双腿被高温烫伤;汶川地震,他咬牙拖着伤腿,背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救援……

  选择消防、扎根消防基层15年,陈陆在救援一线1次病危、2次晕厥、8次负伤。但对陈陆来说,“火焰蓝”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颜色,“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就是他选择成为的英雄模样。陈陆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烧到了最后,只为每个生命无恙。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 (菁华5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1

  观看《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苏炳添等一个个人名和事迹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这些人为祖国为人民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也正是我所应该学*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身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又是一名团学骨干,更应当肩负起新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今后的学*工作中我会常怀甘于奉献的精神,去服务于同学,回馈于社会,为祖国的磅礴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2

  节目中,被评选出来的人物每个都让我敬佩又感动。站在舞台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榜样的事迹也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洗礼、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无论我们属于渺小、*凡还是崇高、伟大,哪怕我们只是一滴露珠,也要拼命的游向大海,让生命变的更有意义、有价值。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3

  在了解了这些感动人物的事迹后,我心怀感动、感恩,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激励,他们中有许多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超高的起点,却在*凡的工作中守住初心,做好了自己,我想每一位身处*凡岗位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向他们看齐。正如有位网友所说:《感动*》再一次把感动种在了新的春天里,也种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就让在春天里播种的感动在夏天里快速生长,到秋天有更大范围的收获!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4

  《感动*》落下了帷幕,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触动着我心灵最深处的柔软,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感动*,感动我们的心灵。都说*梦,*梦其实源于每个人普通的梦,关键在于有爱,在于坚持爱、传承爱。它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梦。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范文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凡的人做着一些*凡而伟大的事,他们用着不*凡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的榜样。看着这些感动*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我们身为学生干部,也要成为同学们的学*榜样,在学校的工作生活中要像这些英雄楷模学*,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爱祖国,爱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爱讲好*故事,传递满满正能量,把人世间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8)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菁华3篇)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

  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坚守,是“不带半颗草去”的纯粹,更是“你退后,让我来”的果敢,也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树立起了标杆。2018年感动*人物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意识,他奋不顾身的保全了战友的安全,也不负戎装的完成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去奉献,也没有谁会注定成为英雄,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一次边境扫雷作业中,面对雷场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让自己的身躯挡在战友之前的行为,想必在那一瞬间,他的从容不迫都来自于个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躯扛起军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迹看得见、摸的着,而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齐,像他一样坚持、奋斗、奉献,我们众多的一人也可以成为基层社区的不*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为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做到像他一样敢于牺牲的`人寥寥可数,但作为普通人在这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随时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秉持为群众带来便利、为群众提供真诚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对工作岗位上的艰难,不畏惧、不退缩、将微笑时常挂在心里、给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众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许你我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环境,但却留有芳香,温暖他人,我们的形象会一直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远不会变的,杜富国舍己为人的事迹不是嘴上说过的漂亮话,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干出的贴心事,应该将这种坚持、奋斗、奉献潜移默化的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生活中,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2

  感动,它好像一把火,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感动,它好像一根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感动,它好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感动,它好像……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让我们感动。那些感动“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为之震撼。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胡忠、谢晓君夫妇的所作所为。他们在藏区坚守指教12年。在这之前,他们都在成都中学当老师。2000年,胡忠的事四川一所福利学校急需老师,当时他想都没想,毅然决然地前去支教。3年后,谢晓君带上年幼的女儿,也去四川支教了。高原的天气让谢晓君腰酸背痛,可她却不肯去看病,依然坚持着。

  他们带上三岁半的女儿,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这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怎能不激励我们我们的奉献自己呢?事实上,感动不仅仅是舍己为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同学有问题时,专心致志的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甚至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些小事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也不足以堪称伟大,但是却能温暖我们的心,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

  胡忠夫妇是*凡人,但是他们却做了不*凡的事。他们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

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3

  昨天晚上,我一边流泪一边观看《感动*人物颁奖盛典》,有几位获奖嘉宾对我的印象比较深。

  其中一位是72岁的孤寡老人名叫胡盛兰,每月收入只有三百元,仍坚持给贫困学生捐钱,虽然只是二十元、三十元的捐,但对胡盛兰老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二十年来他共捐助了一百多名学生,捐助资金达到了十多万元,他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心里暗暗的想要和胡盛兰老爷爷一样,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我要先好好学*,将来才能有能力帮助别人。

  还有一位获奖嘉宾,是一名在大山里的门巴族女教师名叫格桑德吉。格桑德吉是唯一一名从大山里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她为了山里的孩子,毅然放弃了更好的前途,回到了大山里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当时我感到了老师的伟大,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报答老师。

  还有一位是一名老医生名叫胡佩兰,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她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坚持上班,为病人看病。胡佩兰医生医术高超心地善良,事事都为病人着想,从她手里开出的药方很少超过百元的,遇到经济实在困难的病人,胡佩兰医生经常会为他们垫付医药费。看了她的事迹以后,我特别的尊敬她,不仅尊敬她的医术,更尊敬的是她的医德。

  还有很多的获奖嘉宾我就不一一叙述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的东西,我要在以后的学*和生活当中,以他们为榜样,象他们学*,争取将来和他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感动*2021年度人物吴天一事迹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9)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实用5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1

  《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的一部传记电影,导演陈传兴此前曾策划拍摄了在**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家、作家的一生,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成功上映,标志着陈传兴“诗歌三部曲”创作终章。导演陈传兴介绍,为拍摄全景式反映叶嘉莹先生“历经磨难又活得光亮的一生”,电影拍摄团队用时3年,分别在**、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叶嘉莹先生出生、学*、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访了叶嘉莹先生的亲友、学生40余位,力图还原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华诗词为己任,历经烽火硝烟、家道变迁,活出如诗一般铿锵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内心中因为有古典诗词作为支撑,所以历经磨难依然能够活得足够光亮,到了晚年,她还能够想到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古典诗词反哺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陈传兴说,这是叶嘉莹先生最让他感动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摄这部传记电影的驱动力。他希望透过《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传递一个核心的观念:中国需要有诗。在任何时代,不管是和*、战争、苦难的时代,诗人的存在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

  “叶老师一直在我的拍摄名单里”2009年,陈传兴成立行人文化实验室,策划一部在**、香港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主题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在台湾、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几位文学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还参与了诗人郑愁予和周梦蝶两集的拍摄。

  “叶老师作为‘诗词的女儿’,她的生命光辉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领我。”虽然不是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出身,但是陈传兴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种天然的心灵亲*。上世纪80年代初,陈传兴在台湾一家书店偶然看到叶嘉莹先生早期诗词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谈词》,从此就书不离身,爱不释手。“到法国留学时,我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这次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宣发来到大陆,14天隔离期中,我还不时翻看这本书。我觉得每每翻***古典诗词,都会带给我一种美感,给予我滋养。”尽管此前为拍片,陈传兴多次往来大陆,但此次大陆之行,让他对大陆、对古都北京收获别样的感受。

  “我原来不知道北京的钟楼和鼓楼离得这么*,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刹海一个茶馆的露天*台上,秋色浓郁的芦苇在眼前飘荡开,好似时光穿梭,我跟着当年的叶先生,穿过什刹海的胡同,到她的老师顾随先生家里吃饭。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让我跨越**的时光机,来讲述**的一段过往,叶老师就是联结**的一座桥。”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2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期间,刘秀祥把望谟县的教育带出另一片天地。

  20年前,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为0,整个县有十万余人文化水*在小学及以下。

  2015年到2020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孩子们学业有成,回到故乡,望谟县的贫困程度也在逐年下降,到今年,望谟县的贫困率已经不足3.6,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今年,刘秀祥被成功评选为“最美教师”,这个曾经睡猪圈,背母上学的男孩,如今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改变了无数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在被评选为“最美教师”之后,刘秀祥成立了一家工作室,专门对老师的德育进行培训,他说只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望谟县的8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一名学生,他说:“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

  无论是扎根望谟的刘秀祥,还是为学生失去双腿的张丽莉,这些老师们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和努力,去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这些“最美教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3

  叶嘉莹先生提出的这一概念,出自对词这一文体美学特性和内在意蕴的研究,最早见于其《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一文。基于过往对词体的研究“神韵说”“境界说”等不能秉承主旨,叶嘉莹先生从张惠言“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等论点出发,探寻词作者因内心的“难言之处”于无意之中结合进入了词的创作,敏感地把握住词体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蕴者为美的美学品质。叶嘉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来归纳词体的这种美感:“这种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先生发现,在清朝词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等作品中,隐含了一段与其妻妹的不伦恋情。因为这段不为社会所容的爱情,朱彝尊将内心中缠绵郁结的“难言之处”,化生成词作中隐曲的“弱德之美”。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佳词、《花间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叙写所表现的“双性心态”,甚至苏东坡、辛稼轩等豪放词人蕴含“幽咽怨断之音”和“沉郁悲凉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质,这些都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将“难言之处”以曲笔道出。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4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中国》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 5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朱彦夫女儿带来一幅父亲专程写下的字:“光荣属于二连。”二连是朱彦夫曾战斗过的连队,那里有他一生最牵挂的战友。在这之前,他用残臂夹笔写下长津湖牺牲战友故事,在作品出版那天将自己关进房间,将书点燃,“给战友们补上没完成的任务”。网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