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

首页 / 工作总结 / |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3、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5、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让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5、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所以,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学生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努力,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探索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品德,品德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选取有趣的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成长进步。

  (四)坚持每天阅读,不断提高自己学科水*,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在*时的学*中,允许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品德与社会。

  (七)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原因,努力解决,不断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八)认真备课,上课,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沟通,向优秀老师学*、请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如何搜集、整理、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二)如何增强个别缺乏学*兴趣的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

  四、今后的打算

  (一)针对学校情况、家庭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有的方矢的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力争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二)认真耐心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成长与发展。

  (三)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6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成长。本册教材划分为三个单元:《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地成长》、《我的成长与家庭》,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和我的同学》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

  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他为什么学*这样好》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父母情、亲情,走进家庭,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对之上有问题的孩子特别计划。对于某些班级特别的孩子,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班主任经过几次交流,让班主任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7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成绩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

  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本课程的学*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8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成长。

  本册教材划分为三个单元:

  《我和我的同学》

  《我要安全地成长》

  《我的成长与家庭》

  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和我的同学》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他为什么学*这样好》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父母情、亲情,走进家庭,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对之上有问题的孩子特别计划。对于某些班级特别的孩子,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班主任经过几次交流,让班主任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0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3、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5、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让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5、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所以,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学生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努力,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探索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品德,品德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选取有趣的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成长进步。

  (四)坚持每天阅读,不断提高自己学科水*,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在*时的学*中,允许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品德与社会。

  (七)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原因,努力解决,不断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八)认真备课,上课,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沟通,向优秀老师学*、请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如何搜集、整理、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二)如何增强个别缺乏学*兴趣的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四、今后的.打算

  (一)针对学校情况、家庭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有的方矢的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力争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二)认真耐心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成长与发展。

  (三)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2)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菁华3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

  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菁选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转眼间,紧张的一学期已经结束,现针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贯彻课标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学会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钻研课标,努力贯彻课标精神,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品德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生活,通过身边具体的人或事来影响孩子的品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来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社区应该更美好》一课中,为了让孩子能懂得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助社区中的孤寡老人、为社区打扫环境等,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为社区的美好出一份力。

  三、亲*学生,树立良好师生关系

  这学期我继续接手三年(1)班的品社教学工作,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迅速认识学生姓名。其次,经常和班级里的`个别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我还会经常在课前做些小游戏,作热身活动。

  此外,在上课时,我也会用心去观察这个班级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品行表现较为突出的孩子。这些学生通常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了解他们,有利于我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

  当然,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诸如课堂的实践性还不够等。在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让孩子更加喜欢上品社课。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三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名,其中男生27名,女生25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惯。

  二、德育成绩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三、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凯本中心小学个人总结---品德与社会三(1)班20xx-2022学年度下学期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本课程的学*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师:刘xx20xx年7月4日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成长。

  本册教材划分为三个单元:

  《我和我的同学》

  《我要安全地成长》

  《我的成长与家庭》

  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和我的同学》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他为什么学*这样好》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父母情、亲情,走进家庭,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对之上有问题的孩子特别计划。对于某些班级特别的孩子,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班主任经过几次交流,让班主任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3、让学生通过学*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知道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才能不断进步。

  5、让学生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让学生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让学生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让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5、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6、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本班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教育效果明显。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所以,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也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2022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

  通过一个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我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方面略作总结。

  一、学生——地位变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寻求老师的解答……从来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在《品德与社会》中,学生的地位却改变了。

  1. 学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班级学生需要进行设计的。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强烈的针对性。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到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其次,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要具有较大的弹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只是对活动的准备和计划,而不是对教学过程的严格安排。因此,它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教师在具体组织活动中随时会遇到学生的"突发事件",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有思想,会依照自己的意志开展活动。而活动中出现的许多内容可能是原先方案中没有安排,不曾考虑到的。所以,我们的活动方案只能是一种思路,一种目标,而不应该是一个具有严格"程序"。

  再次,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学生成为方案设计的主人之一。在《品德与社会》中,我们的活动方案是为学生而设计,而参加活动的人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我们设计方案当然应该问问"主人",为"主人"着想。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方案时,需要问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想出尽可能好的点子,尽可能多的办法。这样,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2. 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谈话、制作、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学*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发生实际接触,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而学生就是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所以,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活动,决定了每次教学活动的完成与否,成功与否。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要主宰者。

  3. 学生是教学活动之后的最好总结者 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认识活动的结束。所以,在教学活动之后,对活动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总结活动,调整今后的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中,学生是最好的总结者。一次活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体会、要求、新的设想,为今后进一步成功搞好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成败,在下一步活动方案设计中取长补短,把活动设计得更完善。总之,教师在总结活动时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以学生为依据。

  二、教科书——作用变化了

  许多年来,教科书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它一直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师生运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是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教学。而今,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中,教科书的作用变化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供教师讲授,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圣经"。《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作用实际上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1. 教科书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资料之一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教学活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认真的研究,然后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情况,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科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参考。教师不必刻板地以教科书上的语言、活动为教学的依据和教学的唯一材料,不必照本宣读。而可自行设计更实际更适合班级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讲切合自身实际的语言。

  2. 教科书是教师教材再创造的一种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课程提供了线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应是只教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内容,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而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则是最好的参考工具。

  三、教师——角色转换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一直以知识的传授者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却转换了。

  1.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人,不再是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不再是"教"教材的人,不再是居支配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人,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否认的、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是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的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2.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给予有力的支持,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进行活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着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3.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等的关系

  在我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一直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以后,尽管师生关系不再那么等级森严,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还是占据着绝对的支配性地位,强制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师生间并不存在双向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则构建了新型的民主、*等关系。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学生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被老师采纳,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因此,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民主的,*等互助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构建着这门课程,完成着这门课程。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学生、教材、教师有了全新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地位和全新的关系。这些正是未来教育逐步追求的目标,是中国教育同世界教育接轨的开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4)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菁华3篇)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性地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的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谈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惯

  学生的良好*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5)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份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方法,建立自己的学*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行为*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思佳和樊青嵩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思佳和樊青嵩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方法,建立自己的学*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行为*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思佳和樊青嵩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思佳和樊青嵩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本课程的学*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4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的*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惯也越来越好。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6.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的*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惯也越来越好。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6.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6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方法,建立自己的学*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行为*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共享友爱阳光》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

  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刘思佳和樊青嵩两名学生,我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刘思佳和樊青嵩两个孩子明显进步。

  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7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就算追也追不到,经过这段时间努力,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来总结过去,展望充满期望的未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本课程的学*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8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的*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9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良好的行为*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0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的*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惯也越来越好。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6.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学*,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汇总10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

  在新学期伊始,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现对半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让王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欢迎到我家乡来》,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方式变为探究性学*,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

  本人担任三年级生命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

  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

  本人担任三年级生命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

  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他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整体上看,不少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功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学**惯和两操*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大唱特唱瑶族山歌,积极参加唱红歌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1 / 9 4、部分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学生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努力,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探索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品德,品德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选取有趣的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成长进步。

  (四)坚持每天阅读,不断提高自己学科水*,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在*时的学*中,允许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品德与社会。

  (七)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原因,努力解决,不断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八)认真备课,上课,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沟通,向优秀老师学*、请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如何搜集、整理、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二)如何增强个别缺乏学*兴趣的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四、今后的打算

  (一)针对学校情况、家庭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有的方矢的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力争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二)认真耐心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成长与发展。

  (三)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6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感。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xx:《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xx:《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xx: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xx:复*

  第十xx:《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xx:《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xx:《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xx: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xx:综合活动

  第十五xx: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xx:复*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7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他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整体上看,不少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功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学**惯和两操*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大唱特唱瑶族山歌,积极参加唱红歌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1 / 9 4、部分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8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总体来说,学生热爱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努力,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但是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一)努力钻研教材,正确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探索教法,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重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品德,品德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选取有趣的'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成长进步。

  (四)坚持每天阅读,不断提高自己学科水*,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六)在*时的学*中,允许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品德与社会。

  (七)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寻找原因,努力解决,不断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八)认真备课,上课,加强与优秀教师的交流沟通,向优秀老师学*、请教。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如何搜集、整理、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二)如何增强个别缺乏学*兴趣的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四、今后的打算

  (一)针对学校情况、家庭情况、班级情况、学生情况有的方矢的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阅读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力争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二)认真耐心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变与进步,成长与发展。

  (三)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争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更感兴趣、更加热爱、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9

  本人担任三年级生命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

  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他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整体上看,不少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功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学**惯和两操*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大唱特唱瑶族山歌,积极参加唱红歌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1 / 9 4、部分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7)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通用十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1

  在新学期伊始,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现对半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让王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欢迎到我家乡来》,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方式变为探究性学*,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例如教学《天天在活动》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们办一个“天天在进步”的展览,请学生挑选一份自己满意、能够说明自己在进步的作业,制作一期壁报,展示大家的进步。(内容可以是: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手工作业,图画作品等)活动中学生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自己在学*上的进步。增进对于学*的自信。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3

  在新学期伊始,我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现对半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以“参加集体活动有益还是无益”为题展开辩论会,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方搜集资料,派选正、反方队员,积极进行辩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处。在学*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时,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让学生让王查一查、实地看一看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能力。

  二、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教材的第二单元是《欢迎到我家乡来》,教材充分关注本省的社会发展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一山一水一圣人”拓展出去,将我国的名山大川、传统文化、古老文明、历史人物等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让学生通过问大人、上网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搜集本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土特产、传统风俗、家乡工艺品、家乡名人,举行家乡风情博览会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丽,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宣传环保,让学生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本单元“源于生活、贴*生活、引导生活”,我将学生的学*方式变为探究性学*,在“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这几个主题活动中,我安排了讨论、调查、表演、制作、合作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我也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充分,通过举行保护环境报做什么“演讲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黑板报等让学生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宣传环保。

  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胀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4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依存观、分享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潜能生的转化学期初,我制定了潜能生的转化计划。对于本班个别同学采取多跟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性情慢慢改变,学*态度端正了,学*兴趣更浓厚了,并且跟他们的家长经过几次交流,让家长也感觉到孩子在自己的悉心引导下,一天天在成长,一天天在进步,对孩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孩子都有了明显进步。五、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本学期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5

  本学期,本班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行为水*。

  四、因材施教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做到因材施导。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

  的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意识。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初步树立了创新意识。

  3、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每个人都在*时的学*和生活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让学生能分清是非,做到正确的事坚持做,错误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6、让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身心更健康。

  7、使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

  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行为稳定性不够。道理都能明白,但言行不一。

  2、学生的学*兴趣有些淡化,有敷衍了事的现象。

  3、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一点是做得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的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4、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教育学生。

  5、时刻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惯。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来的努力,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惯、纪律*惯、卫生*惯、文明礼貌、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但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的特点。这些行为*惯的改变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向。

  *年*月*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6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7

  三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品德与社会》科的教学中能围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集体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一学期学*生活的锻炼,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惯,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

  一、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二、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

  三、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四、从生活中入手。

  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思想品质。

  五、从认知上引导学生。

  1、让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长大建设祖国。

  2、让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8

  通过一个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我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方面略作总结。

  一、学生——地位变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寻求老师的解答……从来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在《品德与社会》中,学生的地位却改变了。

  1. 学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班级学生需要进行设计的。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强烈的针对性。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到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其次,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要具有较大的弹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只是对活动的准备和计划,而不是对教学过程的严格安排。因此,它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教师在具体组织活动中随时会遇到学生的"突发事件",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有思想,会依照自己的意志开展活动。而活动中出现的许多内容可能是原先方案中没有安排,不曾考虑到的。所以,我们的活动方案只能是一种思路,一种目标,而不应该是一个具有严格"程序"。

  再次,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学生成为方案设计的主人之一。在《品德与社会》中,我们的活动方案是为学生而设计,而参加活动的人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我们设计方案当然应该问问"主人",为"主人"着想。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方案时,需要问问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想出尽可能好的点子,尽可能多的办法。这样,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2. 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谈话、制作、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学*和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等发生实际接触,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而学生就是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所以,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教学活动完成的主动者。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活动,决定了每次教学活动的完成与否,成功与否。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要主宰者。

  3. 学生是教学活动之后的最好总结者 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认识活动的结束。所以,在教学活动之后,对活动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总结活动,调整今后的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中,学生是最好的总结者。一次活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体会、要求、新的设想,为今后进一步成功搞好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成败,在下一步活动方案设计中取长补短,把活动设计得更完善。总之,教师在总结活动时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以学生为依据。

  二、教科书——作用变化了

  许多年来,教科书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它一直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师生运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是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教学。而今,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中,教科书的作用变化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供教师讲授,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圣经"。《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作用实际上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1. 教科书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参考资料之一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教学活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认真的研究,然后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情况,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教科书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参考。教师不必刻板地以教科书上的语言、活动为教学的依据和教学的唯一材料,不必照本宣读。而可自行设计更实际更适合班级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讲切合自身实际的语言。

  2. 教科书是教师教材再创造的一种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课程提供了线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应是只教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内容,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而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则是最好的参考工具。

  三、教师——角色转换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一直以知识的传授者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却转换了。

  1.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人,不再是教导者、监督者、评判者,不再是"教"教材的人,不再是居支配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人,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否认的、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是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的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2.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在本课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给予有力的.支持,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进行活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着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3.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等的关系

  在我国几千年来,"师道尊严"一直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以后,尽管师生关系不再那么等级森严,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还是占据着绝对的支配性地位,强制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师生间并不存在双向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则构建了新型的民主、*等关系。师生在课堂上互动,学生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被老师采纳,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因此,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旁观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不再是教学过程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民主的,*等互助的,他们的共同努力构建着这门课程,完成着这门课程。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学生、教材、教师有了全新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地位和全新的关系。这些正是未来教育逐步追求的目标,是中国教育同世界教育接轨的开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9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5)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新学期的新计划新目标,将自己想象中的新形象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可用图画,可以有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懂得从别人处获得建议和帮助,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二、加强环保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教材,采用中队主题会的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惯有很大的进步。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10

  本学期即将结束,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长处,为了使今后的体育教学更好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现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三年级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

  学*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使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总之,从这一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篇(扩展8)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范本5份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1

  这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这半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立足于本校的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将品社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科知识,还能从课堂及课外的活动中认识社会,学会生活,提高生存的能力。接下来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加强行为品质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是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在课堂中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辩别社会中的事物,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础上,对自己言行举止进行自查,自矫,自训,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督促自己的好*惯,时间久了良好的品质就逐渐形成。

  二、创新使用教材,让品社课真正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引子,它只是告诉教师本节课的知识范围在哪,真正的教材是在社会中,在教师的脑子里。在品社课堂上,我从不照书讲书,因为学生们在课前对于书中的内容基本上已了解和掌握,所以课堂上的我都是领着孩子找寻生活中的学问,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事,了解身边的人,懂得怎么去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钥匙,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听得入迷。由此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的能力。

  三、创新使用学*笔记,让学把做作业当成心爱的小画本。

  学生作业一直成为教师们的难心点:学生不爱写作业、作业收不上来、作业乱写乱涂……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本学期我在实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作业改革,学生作业形式仿照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确立作业的内容、形式、版式、边框样式等,总之我把作业权全部交给了学生,学生反而做得更认真,交作业时都是一幅幅精美小报,学生爱写老师也爱阅。

  总之,本学期的品社教学工作收获了难得的经验,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沿着这扎实的创新的脚步,收获更崭新的成绩。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2

  三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三年级的小学生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教师转变思想,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自己去共同探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课堂上关注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惯

  1、培养了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从绘制上学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醇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

  3、从学校的变化为切入点,继续学*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现学校真实的变化、促进学校发展与变化、畅想学校未来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4、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5、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便利。

  6、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3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活动得合作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教师这门新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学年度,我承担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品社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我们的民主生活》,就是通过几个相关专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等方式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5

  今年,我担任四年级品社课,在工作中我爱岗敬业,努力奋斗,是勤恳的一年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工作中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的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了,现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本期的教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准备学案,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另外还认真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读了一些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吸收营养、这就使我在短期内有较明显的提高。

  我一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以身作则,团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做为一名政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信做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直致力于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二、作为任课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在提高学生知识水*的同时,还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以一颗*常的心态诚恳的对待工作

  在工作态度上,能够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工作,从不计较人个得失,一切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做贡献。

  总之,在一学期来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本人教学、理论水*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在很多方面本人做的还不够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加强学*,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