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

首页 / 工作方案 / |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1

  今年,县局工作计划中,有关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课堂教学效益上,追求高效和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教师合宜的、有效的、高效的备课是基础,要实现师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分数和未来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因此,我们把研讨备课中的难点和探讨上课中的困惑作为本学年的教研重点,拿在手中,放在心上。20xx年,我们小学数学工作室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和预*作业的设定,为全县数学教师的备课以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教学流程的设定,为老师们的备课和上课尽力做好服务。为了更好的凝聚我县小学数学骨干力量,真正实现让内部资源“合”起来,让热点资源“亮”起来,让优质资源“动”起来,让个性资源“活”起来,我们再次优化绛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目的在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寻找突破的方法,构筑数学教师思考与探讨的交流*台。

  一、标准: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共同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真正反映一线教师的心声,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特制定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服务;

  2、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和教学、教研、组织能力;

  3、教学成绩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具有较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强。

  二、职责:

  根据调研情况,特制定出如下共同体成员职责:

  1、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2、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收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

  4、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三、成员:

  组长:

  成员:

  四、计划:

  1、 修改不足,完善提升。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发的教学目标和预*作业中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日臻合理。

  2、 深入课堂,总结模式。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小学教学中融入学生展示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的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 了解教情,确定内容。

  认真分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确定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了解教学中的困惑,根据这些信息,每单元定出两节课精品教案的内容,一至六年级定出约九十课时的`研讨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教研。

  4、 任务分解,形成初稿。

  学期初,把确定的精品教案的内容分到各中心校,各中心校成立自己的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的初稿。

  5、 再次研讨,形成定案。

  各中心校带着研讨初稿,在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下,再次组织研讨,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比较合理的精品教案,发到绛县教育信息网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供老师们参考。

  6、 专题研讨,提升能力。

  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以提高老师们对次类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避免无效和负效的现象。

  五、时间

  三月: 确定精品教案内容

  修改教学目标和预*作业

  继续进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 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至网络

  总结高效课堂模式

  统计与概率专题研讨

  五月: 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之网络。

  收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解答后发之网络。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2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3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4

  今年,县局工作计划中,有关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课堂教学效益上,追求高效和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教师合宜的、有效的、高效的备课是基础,要实现师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分数和未来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因此,我们把研讨备课中的难点和探讨上课中的困惑作为本学年的教研重点,拿在手中,放在心上。20xx年,我们小学数学工作室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和预*作业的设定,为全县数学教师的备课以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教学流程的设定,为老师们的备课和上课尽力做好服务。为了更好的凝聚我县小学数学骨干力量,真正实现让内部资源“合”起来,让热点资源“亮”起来,让优质资源“动”起来,让个性资源“活”起来,我们再次优化绛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目的在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寻找突破的方法,构筑数学教师思考与探讨的交流*台。

  一、标准: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共同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真正反映一线教师的心声,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特制定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服务;

  2、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和教学、教研、组织能力;

  3、教学成绩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具有较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强。

  二、职责:

  根据调研情况,特制定出如下共同体成员职责:

  1、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2、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收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

  4、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三、成员:

  组长:

  成员:

  四、计划:

  1、修改不足,完善提升。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发的`教学目标和预*作业中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日臻合理。

  2、深入课堂,总结模式。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小学教学中融入学生展示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的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了解教情,确定内容。

  认真分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确定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了解教学中的困惑,根据这些信息,每单元定出两节课精品教案的内容,一至六年级定出约九十课时的`研讨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教研。

  4、任务分解,形成初稿。

  学期初,把确定的精品教案的内容分到各中心校,各中心校成立自己的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的初稿。

  5、再次研讨,形成定案。

  各中心校带着研讨初稿,在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下,再次组织研讨,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比较合理的精品教案,发到绛县教育信息网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供老师们参考。

  6、专题研讨,提升能力。

  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以提高老师们对次类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避免无效和负效的现象。

  五、时间

  三月:确定精品教案内容

  修改教学目标和预*作业

  继续进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至网络

  总结高效课堂模式

  统计与概率专题研讨

  五月: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之网络。

  收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解答后发之网络。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1)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实用10份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1

  20xx年5月14日到xx日,河南省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区的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根据区教体局下发的《省评估组对惠济区均衡发展创建评估验收和区教体局组织的两次检查中提出的存在问题汇总》,以及评估组队我校的评估检查,现将我校的工作整改汇报如下。

  一、评估组对我校的检查验收总体情况概述

  花园口小学地处郑州北郊,北依黄河游览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新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19038�O,建筑面积5472*方米,现有教师24名,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8人。学校一直秉承“一切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围绕“和谐灵动,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开设信息技术、绘本阅读、巧手编织、翰墨飘香、楚河汉界、街舞轮滑、绳羽飞扬等十多项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化艺术先进学校、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德育教育先进校、郑州市教科研先进校、惠济区管理达标优秀学校、 惠济区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花园口小学在惠济区教体局和花园口中心校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的十项关键指标中,花园口小学生均公用经费700元,生均建筑面积9.xx*方米,数学、科学仪器达到二类标准,生均图书23.8册,*均班额43人,师生比1:24.92,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72.73%,小学五年巩固率162.07%,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5.13%,达到标准。这10项核心指标均达到省级评估标准,因此学校综合验收评估情况为达标。

  二、存在问题

  评估验收后,我校依据区教体局下发的《省评估组对惠济区均衡发展创建评估验收和区教体局组织的两次检查中提出的存在问题汇总》,针对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了注意核对,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是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未完全实现“三个增长”。二是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认定率较低。

  (二)学校标准化操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速,尽早投入使用。

  标准化操场项目的建设,极大地解决了我校运动场地的问题,但目前建设速度有些慢,需上级协调解决。

  三、下步整改打算

  一是依据区教体育计财科有关财务精神的要求和指示,处理教育拨款问题。

  二是及时与区教体局基建科沟通,加速标准化操场的建设速度。

  总之,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认清新时代教育形势,抓住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以评估为动力,变过程为经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努力把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超凡的思路、超前的理念和务实的措施,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整体全面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为下半年的国家级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全面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学生关爱工程,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间办学水*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公*,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要求,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工作目标

  (一)、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4、办有特色的教育,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

  (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继续教育学*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创新型、发展型师资队伍建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的优秀教风,努力提升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的品位,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三)、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营造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学生关爱工程

  1、建立关爱小组领导机构,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3、开展教师结对子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课程。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严禁课时、课程挤占现象发生。各学科教师要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

  2、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

  对教师的常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作业与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检测。加强过程管理,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个年级从学期初就要做好计划,扎实做好*时教学工作,搞好知识落实,加强个别辅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面向全体,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1)继续开展读好书、诵经典活动。学校将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形成制度化,以此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做好各项活动开展工作。一要认真组织好上级部署的各项比赛,加强指导、精心组织,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积极做好校内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定工作,以此让学生展示才华,丰富校园生活。我们还要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二)、重视对学困生、留守学生的帮扶工作。

  对学困生要坚持“访要勤、情要真、心要诚”的原则,创新机制,鼓励教师付出爱心,坚持“爱”字当头,“帮”字入手,推行导师制,师生结对,帮教结合。

  (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彰显个性的*台。

  1、重视学生行为*惯的养成。

  以新《小学生守则》、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美德队员”“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惯。从本学期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三大*惯养成教育,一是主动打招呼的*惯;二是主动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惯;三是主动学*,搞好自学的*惯。

  2、积极实施“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计划,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惯,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等读书活动。

  3、以“快乐大课间”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好形式多样,具有各年级特点的大课间活动。

  4、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个性特长的课外活动。

  (四) 优化阵地建设,搭建一个高水准的德育*台。

  1、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各科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2、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

  (1)通过**下讲话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每一个队员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继续落实班队课的制度,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健康、行为常规等教育,注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构建师生交流*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在学生中以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交往两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要求班主任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永远充满阳光。

  (五)重视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下讲话等阵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学*榜样,做到榜样育人。使“墙壁文化”不断完善和创新。加强校园橱窗的安排、班级黑板报等文化阵地的监管力度,把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好文化栏,办好黑板报,形成班级特色,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实现班级的净化、美化,班级文化的优化。

  3、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工作。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和师范作用, 带头作好班级和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

  五、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均衡发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均衡发展”活动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分阶段推进,务求实效。

  2、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均衡发展”活动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以健全的机制强化落实,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推动落实,以周密的措施抓紧落实,以规范的操作促进落实。

  3、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宣传等*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均衡发展”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确保“均衡发展”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3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的通知》的精神,为响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使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牢固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旗委旗**、阿荣旗教科体局对铸牢中华民族同体意识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成立了学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靳洪生校长

  刘云江党支部**

  副组长:王义学副校长

  李士勇副校长

  娄**副校长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

  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支部,由刘云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义学同志负责联系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3、设置课程,强化教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至少2节,确立和确保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4、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了解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以继承民族体育精神。

  (1)开一次主题班会活动。(3月)

  (2)让学生观看一部民族团结的电影,并写下观后感。(4月)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5月)

  (4)出一期民族团结专题黑板报。(5月)

  (5)举行一次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5月)

  (6)组织学生看一次民族团结的专题片。(6月)

  (7)教会学生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6月)

  (8)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文艺汇演。(6月)

  5、做好民族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6、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友好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7、利用班会、政治课堂、校园电视、校园工作群、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化墙等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4

  一、具体工作措施:

  (一)教育教学方面:

  下学期要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与考核等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成绩。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有下几个方面入手:

  1、踏实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认真备课,做到上课必须备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重组,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无限的知识。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时,主动发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根据大纲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具体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方法。

  2、认真讲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要和谐,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内容科学、严谨、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创造问题情景,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老师一定要做组织者,教学方法既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的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细心听课。虚心向我的师傅学*是提高我自身教学水*的一个捷径,所以要经常随堂听优秀教师的课。

  4、课前预*。

  开学初,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制定预*方案,对学生的课前预*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前预*的方法,继续保持课前自主预*的良好*惯。本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预*方法,形成了自主预*的良好*惯,因此在预*内容上要提高要求。使学生养成自学*惯,提高自学能力。

  5、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命力,同样,教学质量也是任何一位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在新学期,本人努力做到:

  (1)继续探讨新课程改革之路,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并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3)努力从学法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做好培优,对特长生要特殊教育等,梦想的新学期。新时期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着更新的机遇更大的挑战。

  (二)加强学*,提高自身素养

  1、加强理论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教育教学理论,学*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学*国家的相关政策及相关教育政策。

  2、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下学期,本人计划继续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写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3、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惯,提高读书能力。

  4、协助加强班级管理,提高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健康教育。

  二、认真制定好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在学期初认真及时地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个人业务提高(读书)计划、处室工作计划。按计划落实下学期的各项工作。

  三、注重并提高师德形象

  随着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社会及民众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努力做到:思想纯正,积极进取,工作勤奋,诲人不倦;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努力做现代社会进步文明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必须要努力要求达到的。

  四、注重学生思想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快速发育而心理极不稳定期。这学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可能有的学生会出现浮躁、叛逆等情绪,也不排除个别学生早恋的可能。所以,一定要监控好学生的心理及情绪变化,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而作为任课教师学生的思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范围。所以协助班主任管好班级也是我下学期不断努力的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密切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争创优秀班集体。

  五、纪律方面:

  (一)学*方面:

  1、狠抓课堂纪律、课堂纪律不好会直接导致学*成绩的下降,所以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强调要保持好课堂纪律、这个学期我就准备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不但要班干部认真做好记录,还要求各科任老师配合,我*时也多到班上看一看,了解好班里的纪律情况、

  2、稳定自*课纪律

  (二)卫生方面:

  1、进一步提高卫生、两操水*。卫生、两操是良好班风的体现。因此,每一个班都必须提高对这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打算在这个学期一开始就制定出有关这两方面的更加详细的奖罚措施,以便在以后对学生的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依,使这两项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再上一个台阶。

  2、继续开展好值日工作。本学期值日工作的重点是注重细节。无论是室内卫生还是室外卫生,都要注意对“死角”的清扫。

  (三)继续规范好仪容仪表、

  1、学生的仪容仪表也是良好学*风气的一种体现、,在规范校服穿着的同时,严抓学生的发型和指甲。生活委员实行每天一小检、一周一大检的制度,及时掌握同学的仪表着装。

  2、加大课间纪律的监管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5

  为认真贯彻落实《开化县教育局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调整实施意见》,将协作型教共体升级为共建型教共体,形成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体本着“*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全面推进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结合我校及兄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滕卫成

  副组长:汪勇、唐七红、方忠富

  成员:丁巧玲、冯秀英、徐善吉

  二、池淮镇教共体

  核心校:开化县池淮镇明德小学

  受援校:开化县池化镇中心小学、开化县池淮镇张湾小学、开化县池淮镇油溪口教学点

  三、共同体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出一套符合各校校情的“管理一体、研训一体、资源一体”的工作制度;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各校特色的一体化共同发展之路,实现池淮镇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强联动。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各校间优势、特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各校的办学水*全面提升。

  (三)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池淮镇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缺,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四、建设措施

  (一)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九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及课堂信息汇总表)

  (二)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同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需上传学校或年级组或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三)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复核);核心校优质师资可在成员校建立优秀教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

  (四)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共体内部中、高级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任管理办法,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职称评聘。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教师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五、各校具体工作

  1.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讨制定教共体实施方案。

  2.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定开设两门学科同步课堂。

  3.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签订教共体合作协议。

  6.核心校按开设的两门同步课堂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同步教学,成员校听课教师填写同步课堂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

  7.每节同步课堂结束之后,核心校任教教师和成员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修,并填写网络研修记录单,并上传到相应网站。(每门学科不少于8次)

  8.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商议线下教研活动开展时间点,通过成员校到核心校上展示课以及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上展示课相结合,加深了解各校校情,深化教共体共同成长。(线下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

  9.为加深各校间的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三校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工作。

  10.每学期召开质量分析会2次,作业专题研讨会3次以上。

  11.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师徒结对2对以上。

  12.每学期按照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分学科与受援校开展教学比武1次以上。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6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四、建设时间

  2022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共2年。

  五、组建任务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六、建设内容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

  支教或跟岗学*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党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党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7

  为全面贯彻《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推动课程游戏化建设、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促进全区学前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特制订20xx年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省市优质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名特优教师、骨干园长的示范指导能力,采取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管理模式,针对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共性问题或某一薄弱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帮扶,从而促进全区幼儿园保教水*全面提升。

  二、建立发展共同体

  发展共同体根据地理位置划分5个片区。成员单位为片区内中心园(含隶属于中心园管理的村级园和民办园)、局直属幼儿园,名特优教师及骨干园长任组长,各镇幼教辅导员、片区优秀民办园园长为成员。

  三、活动要求

  1.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原则上每月集中活动1次,活动地点根据实际情况及活动重点确定,活动方式可以是观摩示范园、帮扶薄弱园或创建园等,鼓励创新活动方式。

  2.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每月对成员单位的常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1次,并提交书面指导材料。

  3.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每学期至少对成员单位内的教师组织活动指导1次、教研活动指导1次、课题指导1次。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

  片区负责人会同成员单位,深入分析梳理片区内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心制定共同体活动计划。活动计划要体现培训、研讨、指导内容,尤其是加强对薄弱幼儿园的重点帮扶,促进片区学前教育工作水*不断提升,推动全区学前教育工作的跨越发展。各片区活动计划于9月10日发至邮箱。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22年6月)

  各共同体根据计划有序开展活动,凸显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共同发展,力争形成办学成果,在片区内推广实施,在我区乃至全市形成较大影响。

  (三)总结阶段(2022年7月)

  及时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找准问题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为下一学年度共同体活动的高效实施提供借鉴。

  五、考核奖励

  20xx年6、7月份对各共同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8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和《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xx年)》,大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确保xx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加快薄弱学校改造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经费等办学资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2、坚持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间、区域间的学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少年享受机会均等的优质义务教育。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xx年,通过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加强学校管理、抓好学校帮扶等措施,全县义务教育达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办学水*、教育机会基本均衡。

  (二)年度目标

  1、xx年,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台二中),撤并5所农村初中(高台二中、合黎初中、罗城初中、骆驼城初中、宣化初中),全县共保留4所初中(高台三中、城关初中、南华初中、新建高台二中)。南华初中、高台三中、国庆小学、西街小学、巷道中心小学、霞光小学、南华中心小学、定*小学等8所学校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2、xx年,新建高台二中、城关初中、罗城中心小学、新生中心小学、照中小学、正远小学、宣化中心小学、骆驼城中心小学、合黎中心小学、**街小学等10所学校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3、xx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基本均衡发展。

  四、主要工作

  (一)加快硬件资源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

  1、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城区建成1所初中(新建高台二中),将原高台二中、合黎初中、罗城初中、骆驼城初中、宣化初中愿意进城就读的学生并入新建高台二中,全县保留新建高台二中、高台三中、城关初中、南华初中4所初中;农村小学继续推行“一年级隔年招生、邻*村高年级合班授课、联村联乡办校”的调整策略,各乡(镇)利用初中进城后校产办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招生有寄宿需求的高年级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小学不再撤并,全县小学形成3所城区小学、11所完全小学、42所村级小学、适当保留教学点的布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高中保持现有布局,逐步创造条件,普及高中教育。

  2、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对硬件不合格的学校,制定改造计划,从经费、项目上予以倾斜,加快工作进度,限期改造,确保全县在xx年基本配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

  3、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乡(镇)集中建设1―2所寄宿制小学,配备必要的学*和生活设备,实现城乡学校资源配置均衡,方便学生就*入学。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均衡教师资源配置

  1、注重学*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理念,制定学*制度和计划,创新学*载体,丰富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导向作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评价的首要内容,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树立一批教书育人的楷模,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力度。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中小学跟班学*和县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广泛开展“送教下乡”和支教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4、建立完善的教师补充录用机制。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按照“有编必补、公开选聘、*衡学科”的原则,做好新教师定期补充工作,完善并落实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

  (三)改革学校招生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小学招生坚持“免试、就*、划片”原则,遏制义务教育“择校、择班”热,有效缓解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中小学班级容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确保所有学生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进一步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制度,落实好高中招生计划30%定向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它竞赛、考级活动。

  (四)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校园

  1、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县、乡、校三级网络*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和整合本地教育教学资源,扩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努力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城乡所有中小学有计算机教室,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1∶1。

  2、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利用高台教育信息网“教研*台”,开展网络博客、网络视频等形式的网上教研活动,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全县优质资源共享,真正做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3、加强设备管理和使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仪器设备运用维护管理制度,对所有仪器设备及时登记建档,由专人负责。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全各类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公民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拓展社会实践,注重知行统一,促进德育内化,增强德育实效性。加强体育、卫生、美育、劳动、国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中小学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生物、历史等各门课程的有效开设。同时,开设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坚决废止“填鸭式”、“题海式”等违反规律的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教学及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一是实施课题引领,要求教研人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教研员成长和专业提升的促进作用,整体推进教科研工作,努力建设学*型、研究型、专家型、服务型教研队伍;二是开展以课堂教学大比武、名师赛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不断加强校本教研、联片教研,打破校际界限,多校联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创设特色高效课堂,总结推广符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校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六)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巩固“两基”成果

  1、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接受农民工子女进入当地学校就读,并与当地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2、发展特殊教育。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实施范围,大力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3、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力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和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解决其影响学*的问题,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掌握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状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密切配合、靠实责任,确保贫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七)大力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从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师资水*等方面认真审视自身条件,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科学规划,培育独特的优势项目,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能拉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让多数学生受益的特色学校。

  (八)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

  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人防、物防与技防措施,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和经常性的联合执法协调机制。深入开展*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扎实推进校车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化交通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依法治教和民主管理,强化教育信访工作,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xx年4月至5月)

  1、广泛宣传。通过广播、板报、标语、校园网等宣传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师生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全县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助推作用,进一步明确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切实增强抓好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明确目标。认真贯彻《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制定《高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高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高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全面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同时,各学区(校)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积极开展自查,寻找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二)工作推进阶段(xx年5月至xx年6月)

  1、营造创建环境。各乡(镇)、部门和学校要调整工作重点,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明两年的中心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加大辖区内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做好校容校貌整治工作。

  2、强化过程督导。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学校制度,跟踪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指导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3、实现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各乡(镇)、教育部门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对拟保留的学校逐校排查摸底,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计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寄宿制小学和完全小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使县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三)迎检评估阶段(xx年7月至12月)

  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种档案资料整理和归档,做到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内容可信,材料齐全,整理规范,各类资料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核就准,一查就实。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的检查和评估验收。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县**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各乡(镇)、部门要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切实承担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县教体局负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具体规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县***要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推动建立各类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机制。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和完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统筹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编办、县人社局要及时核定教职员工编制和岗位,在教师补充、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学校、教学点给予倾斜。**、文化、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打造*安校园。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育人质量评价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保障投入,全力推进。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鼓励社会各界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确保学校经费足额到位,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三)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县**定期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会议,及时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教育制度,定期调研,及时了解和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使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规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检查行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学校进行检查,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切实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教体局、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和应急值守制度,扎实抓好教育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四)加强督导,促进整改。县**教育督导室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乡(镇)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职能,按照《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问责。

  (五)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教体局要制定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点管理和运行的保障措施及相关政策,取消学区管理机构,实行“中心带动,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推行中心小学统筹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管理和指导作用。通过统筹安排课程、组织教师巡**学、连片教研、集中备课等方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9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展现精彩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教育发展共同体方案 10

  今年,县局工作计划中,有关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课堂教学效益上,追求高效和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努力实现当下分数和未来素质的统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统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教师合宜的、有效的、高效的备课是基础,要实现师生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分数和未来素质的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因此,我们把研讨备课中的难点和探讨上课中的困惑作为本学年的教研重点,拿在手中,放在心上。20xx年,我们小学数学工作室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和预*作业的设定,为全县数学教师的备课以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教学流程的设定,为老师们的备课和上课尽力做好服务。为了更好的凝聚我县小学数学骨干力量,真正实现让内部资源“合”起来,让热点资源“亮”起来,让优质资源“动”起来,让个性资源“活”起来,我们再次优化绛县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目的在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寻找突破的方法,构筑数学教师思考与探讨的交流*台。

  一、标准: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共同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能真正反映一线教师的心声,为老师们排忧解难,特制定出共同体成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服务;

  2、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和教学、教研、组织能力;

  3、教学成绩较为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具有较浓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强。

  二、职责:

  根据调研情况,特制定出如下共同体成员职责:

  1、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2、积极参与编写教案,修改、完善、整理教案,并及时上传。

  3、收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三小”研究活动,并及时上传。

  4、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三、成员:

  组长:

  成员:

  四、计划:

  1、 修改不足,完善提升。

  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老师们用小学数学工作室中发的教学目标和预*作业中的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使之日臻合理。

  2、 深入课堂,总结模式。

  在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小学教学中融入学生展示的有效途径,探索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的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 了解教情,确定内容。

  认真分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下册教材,确定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了解教学中的困惑,根据这些信息,每单元定出两节课精品教案的内容,一至六年级定出约九十课时的`研讨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教研。

  4、 任务分解,形成初稿。

  学期初,把确定的精品教案的内容分到各中心校,各中心校成立自己的教研共同体,集思广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教案的初稿。

  5、 再次研讨,形成定案。

  各中心校带着研讨初稿,在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下,再次组织研讨,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正,形成比较合理的精品教案,发到绛县教育信息网之小学数学工作室中,供老师们参考。

  6、 专题研讨,提升能力。

  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以提高老师们对次类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避免无效和负效的现象。

  五、时间

  三月: 确定精品教案内容

  修改教学目标和预*作业

  继续进行“三小”研究

  形成精品教案初稿

  四月: 修改精品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至网络

  总结高效课堂模式

  统计与概率专题研讨

  五月: 修改第二次教案初稿,形成定稿,发之网络。

  收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解答后发之网络。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2)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精选五篇)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1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2

  为贯彻落实嘉兴教育局“新增区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共同体15对30所”列入嘉兴市**20xx年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海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海宁市跨地区和区域内教共体结对学校及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海教〔20xx〕29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海宁市狮岭学校与海宁市博达学校对帮扶协议,经共同协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省**“互联网+义务教育”部署要求,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城镇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短板,实现城乡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促均衡、提质量”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支援和受援两所学校办学水*为宗旨,立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重点采用互动、互助、共享三大结对帮扶活动方式,全面提升支援和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这一教育资源*台,寻求狮岭学校、博达学校双方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实现两校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两校师徒结对,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实现两校无障碍交流,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双方共赢。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组长:

  职责:签订协议,做好两校的方案策划,搭建*台、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副组长:

  职责:共建型创建方案制订和总结,指导核心组成员落实相关工作。

  核心组成员:

  唐旻祎(教导主任)徐湘如(教导主任)

  职责: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王吉利(教导处副主任)刘明憬、付开萍(教导处助理)

  职责:协助教导主任开展相关工作,记录行事历,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等。

  张莉(教科室负责人)徐湘如(教科室主任)

  职责: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林晓君(信息技术老师)吴梦丹(信息技术老师)

  职责:做好录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台上传有关佐证材料,提升应用数据等。

  张洁(德育主任、少总辅)陈明雅(德育主任)

  职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结对导师:孙飞凤(五语)、徐洁(四数)、徐静(六英)

  职责:每位导师结对三位教师,每学年活动5次以上。

  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组织教师上好线上线下示范课,开展线上线下集体教研,落实线上拓展课程的实施。

  四、结对帮扶内容及方式

  (一)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1.确定师徒结对关系。狮岭学校教研组长、海宁市骨干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孙飞凤,海宁市骨干教师、四年级数学教师徐洁,海宁市骨干教师、三六年级英语教师徐静分别与受援学校的三位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于3月17日下午开展师徒结对仪式。

  2.开展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

  师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或线下传授指导活动不少于5次。师徒各自完成相应的记录表(附表2),做好相关的活动照片搜集提交给资料管理员,活动报道资料提供学校信息报道员。

  (二)异校跟岗锻炼

  博达作为受援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在狮岭学校跟岗锻炼,每名教师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博达学校派付开萍跟岗锻炼,狮岭学校根据跟岗需要,来安排人员和具体内容。

  (三)线上线下示范课、集体教研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开展同步课堂或送教下乡示范课累计不少于10节。

  1.城乡同步课堂。双方共同商议决定,选择除体育、信息外其他所有学科进行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精心挑选名优教师上课,对本校和博达学校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双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班队。

  措施一:协调两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安排好同步课堂直播时间,建立大课表。(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二:确定同步课堂教学内容,两校教师依据自己班级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完成初次备课,提交教研组长。学*小组集体交流讨论修改教案,主讲老师收集建议进行二次修改。(唐旻祎徐湘如)

  措施三:对接老师交流互动,课前讨论好各种预案(包括学科知识方面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林晓君、吴梦丹)

  措施四:课中多元互动,协同教学。以双方教研组为单位,教师之间交流互动,同步互学,共研提质提效的策略与方法。(学*小组)

  措施五;课后精准反馈,及时改进。两校教师及时跟进调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考试成绩、情绪变化等做好沟通、交流和记录,为下次的同步教学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学*小组)

  2.远程专递课堂。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狮岭学校针对博达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措施一:全员磨课。狮岭学校通过样本研修的形式,各学科组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含所有学科。

  措施二:将微课应用于专递课堂教学中。

  3.送教下乡示范课。本年度狮岭学校三位名优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向博达学校各送教下乡示范课一次。四月语数学科送交一次,十月英语送教一次。

  措施一:校级磨课。导师在集体研究、备课、磨课。

  措施二:送教并开展研讨活动。

  (四)线上线下集体教研

  1.教师网络研修。双方教师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不少于4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措施一:定学科,定计划。确定美术学科为网络研修的主要学科,期初布置任务,两校沟通制定好研修计划(王彦、姚新英)

  措施二:重合作,多交流。两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异地互动,打破空间限制,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措施三:求创新,共成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创新教研方式,促进两校共同成长。

  措施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点联动,切实提高教学研修效率

  城乡同步课堂后,每次精准反馈,及时改进。

  2.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四月博达学校教师参加狮岭学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各学科各1次。

  措施一:教研组课堂打磨,提升课堂质量,学科组分别进行单元整组说课、上微课和评课。博达学校教师可参加教研组的竞赛,有导师的小组主动邀请结对教师共同教研。

  措施二:四月周六学*会开展第一期“凝聚智慧展现精彩亮出风采——狮岭学校养正课堂教研团队展示活动”。

  (五)线上拓展课程

  狮岭学校向博达学校共享至少1门用于课后服务的线上拓展课程。

  措施一:定学科,完善课程。狮岭学校确定(二年级噼里啪啦小魔棒数学)拓展课程为共享课程,课程负责人沈缘,课堂实施人数学团队,做好课程地完善,提高实施价值。

  措施二:四五月重点开展拓展课程活动,丰富两校的课后服务。

  (六)学生集体交流活动

  两校间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研学实践等)不少于1次。

  措施一:两校德育处商量具体学生集体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安全预案。

  措施二:上半年围绕劳动教育,两校大队干部结对研训,播种希望;下班年开展研学实践,两校大队干部技能大赛,体验丰收。

  (七)科研提升与信息报道

  科学研究两校共建型创建的提升策略,做好每年的相关主题的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和相关活动信息报道的报送等。

  措施一:每年四五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相关论文、案例评比工作,提升质量,科研总结促进两校共建活动质量的提升。

  措施二:狮岭学校充分与信息2.0工程相整合,提高各类网络课堂、研讨的质量。两校做好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推广。分别组织信息报道团队,经常性撰写相关活动报道及时上传之江会学校*台,同时上报市教育网或信息中心。争取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年度内在省级以上媒体至少有1~2篇报道。

  五、结对帮扶期限和本年度任务

  自20xx年开始,至20xx年结束。每两年为一轮,共两轮。

  本年度所有任务完成截止时间:3月底、6月底、9月底、10月底前,教共体完成结对帮扶进度分别不低于40%、60%、80%、100%。我们作为20xx年新增的跨地区和县域内教共体学校,应力争在20xx年9月前全部完成规定的年度任务。

  六、工作职责

  1.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制订结对方案并签订结对协议,明确具体结对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及完成时间。

  2.开通空间,汇聚信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3.点位聚焦,探索实践。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七、保障措施

  1.及时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双方全力支持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各自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活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双方定期了解情况,及时指导活动开展的相关情况,帮助指导、总结各自资源开发利用、同步课堂实施及教师研修等工作。

  3.双方明确一名分管校长作为结对的联系人,校际间要加强电话联系,及时通报信息,统筹安排相关活动。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贾建飞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童欢

  4.双方明确一名工作具体负责人,做好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线上拓展课程的课表安排和具体工作的沟通、落实等。

  海宁市狮岭学校联系人:唐旻祎

  海宁市博达学校联系人:徐湘如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3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xx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243号)精神,加快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现代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现就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办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让乡村孩子就*“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教共体,实现教共体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基本原则

  (一)共享优质资源的原则。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共体,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 帮扶和就*组合的原则。将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组建成教共体,通过组建将方便教共体内理念提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学生互动等活动。

  (三)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包括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有效推进所有成员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同发展。

  (四)数字赋能的原则。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省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组建模式

  (一) 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核心校发挥协调、统筹成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成员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成员校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各成员校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设置一个校党总支、多个成员校党支部,由党总支总协调党建工作,党员数达不到50人以上,多个支部成立党建联盟,一个核心校负责多个成员校党建联盟的总协调工作。

  (二) 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三) 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对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各校党组织协调本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督促检查本学校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主动协调与校长之间的工作关系,支持校长开展工作,学校党组织按照要求各自成立党组织,一并成立党建联盟,核心校学校做好各成员校的互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工作。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

  五、组建方案

  (一)组建方案

  1.“融合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坑西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大济小学(校区)组建成为城东小学教共体。

  2.“共建型”教共体:

  组建庆元二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二中(核心校)、黄田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二中教共体。

  组建庆元三中教育集团,由庆元三中(核心校)、竹口中心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三中教共体。

  组建菊隆中学教育集团,由菊隆中学(核心校)、蔚文学校初中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菊隆中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小学(核心校)、举水乡小(成员校)、竹口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二小(核心校)、蔚文学校小学部(成员校)、江根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共体。

  组建江滨小学教育集团,由江滨小学(核心校)、淤上乡小(成员校)、黄田镇校小学部(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江滨小学教共体。

  组建城东小学教育集团,由城东小学(核心校)、五大堡乡小(成员校)、荷地镇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城东小学教共体。

  组建屏都小学教育集团,由屏都小学(核心校)、安南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屏都小学教共体。

  组建五都小学教育集团,由五都小学(核心校)、隆宫乡小(成员校)组建成为庆元县五都小学教共体。

  3.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适宜县域内或跨县(市)域施行。县外的按省市要求建设,县内未安排此类别建设。

  六、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

  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

  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

  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台。制定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

  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劳动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二)“共建型”教共体。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协作型”教共体。

  1.愿景协同。由核心校牵头,调研、指导、组织各成员校理清学校发展现状与背景,确立学校发展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质量提升路径。借助核心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与辐射,结合成员校的办学基础,充分挖掘成员校的特有办学资源,对成员校的办学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实现理念与规划上的“补短提升”。

  2.机制协同。建立核心校与各成员校之间互促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管理机制。基于各校优势,协同构建教师交流培养机制、跨校集体备课机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师生文化联谊机制等,促进成员校在制度建设、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校外实践等多方面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共建共享、互利互补,不断提升成员校教育品质。

  3.研训协同。由核心校牵头成立教共体教研联盟,协商制订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名师讲座、课堂比武、论坛沙龙等活动,创新教共体教师研训、校本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共体各校之间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差异互补,以研促教,以教师专业素养、业务水*的提升来推动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教学协同。主要可以“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教共体各学校间的教学协同。要借助各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课堂导学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堂练*等教学资源。开学排课表时,教共体要协商制定同步课堂“一张表”,以确保教学协同的有序推进;同步课堂结束后,要针对双边课堂情况及时开展同步教学研讨,以取得教学协同的最大效益。

  5.项目评估。以项目化的方式对协同型教共体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由核心校自行选择成效明显的工作项目向县教育局提出评估申请。县教育局根据项目工作实施情况与成员校的项目质量提升效果进行现场评审,视协作成效纳入相关考核体系,予以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将推进教共体办学工作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学校建设和安全管理服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科室负责人和教共体核心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共体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育科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教共体办学工作。各教共体核心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教共体办学工作。核心校领导成员校,核心校向教育局负责,成员校向核心校负责。

  (二)突出党建引领。各教共体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党建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由1名校长负总责;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及中层职数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加大投入力度。教育局将加大对各教共体办成现代化学校建设、现代技术装备、教科研、小班化教育等扶持力度,并根据教共体的办学规模、活动情况、办学成效等因素,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一定的经费,对为教共体建设与管理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共体核心校长和成员校负责人给予适当奖励。

  (五)推动师资流动。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师常驻成员校任教;协作型教共体根据学科要求,指派一定数量老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村学校(校区)任教,视同乡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村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室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七)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八)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负责对我县教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制度,制订完善教共体办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对每个教共体进行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考核采用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考核的形式,考核结果既作为对教共体及核心校长、成员校负责人奖励的依据,又纳入对各学校评先评优、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分配的依据。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要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4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四、建设时间

  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共2年。

  五、组建任务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六、建设内容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

  支教或跟岗学*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党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党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3)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实用5篇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 1

  为深入贯彻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落实浙教办函〔20xx〕53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现就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和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20xx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

  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教师发展水*、学生发展水*。

  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

  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

  1.两校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代表为成员。

  领导小组分工如下:校长负总责,制订工作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协调;教学副校长分管,协调、推进各方工作;教导处主任具体负责,落实各项活动的开展,信息报道、工作月报、资料整理;信息技术处主任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建设宁波智慧教育和“之江汇”网络帮扶空间;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等教研组长,负责同步课堂、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2.两校共同组建钉钉工作群,发布活动信息,开展工作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构建发展共同体。

  (二)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三)交流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加强网络教研

  基于网络*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

  (五)提升师资常态

  通过校际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两校教师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互相交流学*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

  (六)共建学校文化。共同体学校要互相交流学校文化,吸收新的内涵,将优秀学校的学校文化逐步内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构建两校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

  四、工作安排

  1.两校成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各结对帮扶工作小组,确立帮扶形式及帮扶学科。

  2.通过互联网形式开展“同步课堂”的教学。

  3.通过“网络研修”的教研形式,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和主题研修等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补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4.积极拓展同步领域,逐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日常教学拓展到校本特色活动、学校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远距离或实地参与或欣赏两校的校园活动,开展线下互访交流活动。(具体结合两校各节日活动开展)

  5.认真总结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工作总结、收集典型案例,做好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工作。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担负起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共生体建设”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严格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 2

  根据《浙江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吴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 3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四、建设时间

  2022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共2年。

  五、组建任务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六、建设内容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

  支教或跟岗学*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党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党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4)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实用10份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1

  根据《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精神,我市于下半年启动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得到明显提升,有关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成立市、区域、学校三级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

  二、制定实施方案

  我市根据《省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指南》,制定《市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实施方案》,对开展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作了明确规定。我市将34所中学划分为五个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每个区域确定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活动主要在基地学校开展活动,基地学校提供培训资源的支持。各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的.每个学科拟定一所学校为首*学校,首*学校承担本区域内学科研训的组织、协调和专业指导。各参与学校实行轮流执事制度,承担组织部分研训活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学科的培训活动,检查并考核教师的培训结果。

  三、明确工作目标

  我市明确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推进新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课题为载体,以中学各学科各年级集体研*掌握备课、上课、命题、辅导、评价等教学基本功;以各学校为共同体成员、以年级任课教师为研究主体、全员参与研究;以校本培训先进学校为首*,辅以专家引领,以科研为手段,把研训结合起来。通过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所有学校共同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四、共享文化资源

  为了提高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的成效,我市努力把共同体建设成为各学校、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的*台,各区域设有专门的管理博客中心,保持共同体内信息网络畅通,向各学校、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使各学校、各教师能够共享文化资源。我市要求各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成员学校开放,成员学校之间构建无纸化、跨校区、即时性、互动化的学校办公系统和教师教研*台。通过共享文化资源,提高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的成效,提升全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市扎实开展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要继续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争取得更大成绩,促进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工作深入发展。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2

  家长学校是学校和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好形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使学生在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途径

  通过集中讲座的方式和分年级进行座谈的形式办好家长学校。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每学期由学校和年级进行2~3次讲座,时间为开学初期、中期和期末。

  2、讲座可安排由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要求和计划,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以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介绍教子成才的经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4、在家长学校教育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方向的教育,在家长学校授课中增加有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增强家庭心育功能,使家长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

  5、定期请司法所及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家长介绍本地区治安管理和与学生有关法律知识,举办有不良行为*惯的学生家长座谈会,请家长配合,把违法犯罪力争消灭在萌芽中,确保犯罪率为零。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3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区教育局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力度,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才。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校联系册》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学**惯、文明礼貌*惯和卫生*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宣传学*阶段、初步试验阶段和总结反馈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学*阶段(20xx年8月)

  及时召开校干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家校共育。然后向一年级班主任宣传动员,了解家校共育活动的`意义,确保活动取得既定成效。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xx-20xx年12月)

  1、召开一年级班主任及分工校干会议。

  家校册的实施,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和校干之间的协调配合是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使班主任老师熟知家校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校干之间、校干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分工和配合,使这项工作能顺利、正常的开展。

  2、召开一年级家长座谈会。

  家校册工作的实施不是盲目的,要切实了解家长的想法,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很有必要的。座谈会的召开,能够最大限度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在对实施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对的方法进行讨论,避免走一些弯路,为全体家长会的召开做准备,以便家校册顺利的实施。

  3、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

  召开全体家长会,拟好“邀请函”,诚心邀请家长,公布学校关于家校册实施的工作计划,育人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要先育人,再育才,没有好的品德和行为*惯,再好的人才也是不全面的。

  进行家校册使用培训,要让家长明白,这是对孩子大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要认真对待,从根本上杜绝轻视、慢待的思想,然后让家长支持我们的工作。

  家校册的填写说明,要对孩子进行客观、实事的评价,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就失去了实施家校册的意义。孩子做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要及时指出来,表现好的地方,要及时鼓励,要及时兑现扣分和加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养成自律的好品德。

  4、进行学生动员。

  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动员,提出要求:

  1、爱护好家校联系册,不弄破、不弄脏,包好书皮。

  2、监督父母评价情况,不准缠着父母给故意加分,要实事求是,对父母指出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

  3、家校联系册的评价,由父母进行,父母不在,让爷爷奶奶评价,爷爷奶奶不在,让外爷外婆评价,总之,不能空着。

  三、总结反馈阶段。(20xx年12月)

  结合实际,在一年级合理使用《家校联系册》,教师之间及时沟通,进行问题反馈。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对家校联系册使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反映,讨论研究解决方法,不断积累经验。要做到: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2、组织个别家访。

  对活动进行中,不能很好配合家校联系册工作的家庭,采取个别家访的方法,了解具体的情况,弄清什么原因让家长被动参与家校联系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用最大力量解决他们的困惑,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进来。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开展“城乡同建同治、结对帮扶共建”活动的精神,确保我乡“城乡同建同治、结对帮扶共建”活动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城乡同建同治、结对帮扶共建”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认真开展“大宣传、大教育、大规劝、大建设、大帮扶”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和认同感,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讲文明、树新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学*环境,努力实现“五化四清三基”的工作目标。

  二、具体任务

  1、开展校园城乡同建同治宣传教育活动。全乡各学校要认真开展好城乡同建同治进学校、进课堂活动。要充分利用学生**、班会课深入宣传城乡同建同治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师生大会、板报、墙报、专栏、校园广播、标语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大力开展以“城乡同建同治”活动的宣传教育,按照县城乡同建同治领导小组和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营造人人参与,共建文明校园的浓厚氛围。

  2、开展“小手牵大手礼仪规劝”活动。广大教师要引导孩子做好家长的工作。要开展好“两项活动”:一是开展“告别陋*、走向文明”宣传进社区(村组)活动。各校各班级要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村组),通过发放宣传单、演讲、文艺演出等形式来宣传城乡同建同治的意义和目的,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让村民真正告别陋*,走向文明。二是开展“改陋*,讲文明,树新风”大规劝教育活动。结合县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组建规劝队伍,实行“门前三包”和义务监督相结合,通过规劝使村民形成自觉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礼仪等良好生活和工作*惯。

  3、开展“干部下基层,洁净村小大行动”活动。校班子成员要下到联系村片小,以垃圾处理、学校绿化、校舍整治为重点,开展“洁净村小大行动”活动。全面清除学校道路、沟渠、校舍四周垃圾,不留死角;对臭水池、污水沟填埋或封死,消灭蚊虫滋生场所;严格控制各种垃圾乱扔,存放专业池内待收集处理,为打造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4、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校要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加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每周要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着力解决校园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对卫生死角和乱停乱放、乱丢乱吐、乱涂乱画等重点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要加强教学区、生活区的卫生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等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要保证人群密集区域如教室、学生寝室、微机室、图书室、食堂等所在地进行经常性通风换气,要定期进行消毒。要切实做好除“四害”工作,加大学校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五化”的治理力度,努力做到绿化、整洁校园环境。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工作,按照乡人民****、有关部门、社区、村组的安排,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5、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围绕绿化、环保为主题,大力开展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同时走出校园积极参加义务植树、认养绿地等植绿、护绿、爱绿活动。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把“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绿色学校的规模和层次,夯实成果。强化课堂教学渗透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率。

  6、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各学校要结合“洁净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文明校园”主题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做到经常更换、更新橱窗、板报、宣传栏等,做到经常开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激发师生热爱校园、呵护环境的热情,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进一步推动学校“城乡同建同治”活动上水*。

  7、开展“教育民生惠万家”活动。认真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认真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全面推行“关爱工程”,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大力开展“捆绑式”支教活动。开展济困助学活动。

  8、开展校风校纪整治活动。各校要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卫生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现象发生,防止校园暴力现象出现。要与**部门积极配合,坚决打击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不法分子,防止校外不法人员侵入校园和发生伤害学生事件。要加强管制刀具管理,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严禁学生参与打架斗殴。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公共行为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做到衣冠整洁,公共场合不随地吐痰,不追赶打闹,不损害公共设施,不践踏花草,尊老爱幼,说话文明有礼貌,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尊师勤学、具有良好公共道德卫生行为的人,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要认真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好治理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治理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治理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环境、治理学校周边教学环境“五个治理”整治工作。上、下半年对全乡12个村片小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成立“城乡同建同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长室。各学校要将“城乡同建同治”系列活动列入议事日程,制定相关活动方案,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各校负责人是城乡同建同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责任人,抓好落实。

  2、做到“两深入”,遵守“五不准”。“两深入”即深入学校、深入师生、深入群众。深入学校,就是要进到片小入村小;深入师生,就是要进教室入课堂与师生谈心、座谈,了解问题。遵守“五不准”:即深入基层学校,不准拿物、不准赌博、不准大吃大喝、不准搞娱乐活动、不准为难师生。不增加基层学校的负担。

  3、加强监督,严格问责。各校要按照县城乡同建同治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和学区的.工作安排,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学区要对学校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采取暗查或明检的方式,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奖罚,一月一问责,并把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给城乡同建同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凡被州、县、局、乡明察暗访发现和各级媒体“曝光”的学校,将严格追究各校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其联系的校领导要负连带的领导、管理责任,一并追责。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大力弘扬“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沈阳市青教办关于办好家长学校的文件精神,推进省级课题组实验校的研究工作,增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自07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又做了进一步的`整改,以便使08年的工作更有起色.先制定目标如下:

  1、按教学计划圆满完成教材家教课程,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及家教知识普及率.

  2、大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教理念,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意识。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3、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班级、学校各级“家长学校”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学校成员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师,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专家作家长学校顾问.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家长学校”授课可集中进行,也可分年级进行,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换意见。

  3、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管理.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文件、信件,有关讲话稿,会议记录,教员的备课材料,各项制度,表格等都严格分类加以整理保管存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家长,评上的优秀家长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家庭教育有关问题。定期组织教员学*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利用适当的机会组织教员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教水*。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育手段,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电视录相,帮助家长深入仔细地了解学校。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进行经验介绍。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学*行为*惯。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6

  1、协调科室。注意传达上级精神,将各科室的文件分配到位,并督促完成。

  2、起草公文。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共起草分月工作小结、年初计划、年终总结达20余篇,均收录在本人博客中,供大家交流参考,各阅读量达几十次。今年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加出色。

  3、接待工作。搞好学校接待工作可以使学校改善外部环境,扩大对外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今年要力求做到诚恳、热情、细致、周到地对待他人。时刻告诫自己:说话和气一点,谈吐文雅一点,办事热情一点。

  4、会议记录。不论是全校师生参加的大型会议,还是部分教师中型会议,以及领导班子的小型会议,本人均能做到通知及时、记录准确,会后及时传递。

  5、档案管理。办公室中的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切实做好学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使用,要加强学*,逐步完善学校档案。

  6、印章监管。本着严肃、认真、细致的原则,每次用章前我都应认真询问事由,不能决定时报请校长批示。同时还兼顾学校进餐、用车的监管,为学校守好门户。

  7、信息宣传。制定信息宣传奖惩方案提请教代会讨论通过,并严格实行;同时督促教职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宣传任务。

  我有信心、有决心搞好学校办公室工作,但由于经验缺乏,愿领导多督促、多指导、多批评。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教研目标: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三、教研措施

  (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通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群众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积极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指定和不指定听课,课后检查教案,点评交流制度。

  3、用心开展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竞赛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

  4、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2、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潜力。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带给学*、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台,通过优质课比赛及“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长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使家长按计划学完相关家教课程

  2、使家长家教理论水*得到提高

  三、组织机构:

  1、校长:李忠颖

  2、领导成员:唐志国、类成芝、董秀琴

  3、教员:

  ①、各班班主任。

  ②、学校优秀教师。

  ③、教子有方的有经验的家长。

  四、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四个落实。

  1、组织落实: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委员会组长,校外辅导员担任家长学校领导。

  2、时间落实:“家长学校”上课学*时间,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全年完成4次课的学*,每次上课2个课时,一般每学期安排1-2次,分次不少于2小时。低、中、高年级开班,每次授课可集中进行,也可分班进行,每次课后,都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换意见,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3、教员落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员,聘请家长教育方面的有关专家,作家长学校顾问,并作理论报告。

  4、教学内容落实:根据《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内容按低、中、高不同时期的每个阶段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使教学内容序列化,系统化。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义务。

  2、建立制度,实现制度管理。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学校制定征求家长意见表,定期发给家长,然后回收反馈,并建立家访制度。

  3、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制定《优秀家长评选条件》每学期评选次优秀家长,比率约为10%,由学校张榜表彰。

  4、建立家教档案管理制度,有关家长学校的各种文件、信件,有关讲话稿、会议记录,教员的备课资料,各项制度,记载等都严格分类加以整理保管存档。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

  1、定期组织校务会成员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家庭教育有关问题。

  2、定期组织教师学*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

  3、每学期举办教研活动2次以上。

  4、组织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的实验课题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充分利用电教和网络教育手段,组织家长点击学校教育教学网站。帮助家长深入细致地了解学校。

  2、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进行经验介绍。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活动。

  4、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教育水*。

  5、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长教育经验论文,并评奖择优积极向报刊推荐。

  五、活动安排:

  开始阶段:成立领导机构制订实施方案。成立家长学校、挂牌开学。20xx-20xx学年下学期

  实施阶段:每期开展2次学*活动20xx年1月-20xx年8月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我们一年级将继续开展“家校携手,让快乐从阅读开始——亲子共读·绘本漂流”活动,让读书活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让校园浓郁的书香飘进家庭。届时,一年级还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绘本漂流·我能讲故事”活动,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真正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二、活动目的:

  1、借助绘本,在看、想、听、说、读、写、做、演的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乐于学*语文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

  2、 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在阅读中养成爱读书的*惯,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3、 积极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4、 让学生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关怀与爱,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5、使家庭阅读气氛浓郁,家长能教育引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家庭成员均爱读书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6、家庭成员读有所获,家长以身作则,对孩子在品德修养、教育成长等方面有较好的影响。

  三、活动对象:

  一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口号:

  ——我读书 我快乐 我成长——

  五、活动时间:

  3月21日起,每天早晨,中午,4个孩子为一轮,一天两轮。

  六、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七、活动内容与实施方案:

  (一)学生活动

  第一阶段:活动策划

  1.对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3.每周三定为班级“读书日”,学生可以阅读自己的读物,也可以借阅班级图书角的图书。

  4.坚持每日一次的“绘本漂流”,定期班与班交换读物。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

  2.提倡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惯,一种乐趣。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简单)的方法。如:利用阅读课,我借用范文和孩子们共同赏析精彩文句,指导他们具体怎样读书,并要求他们记住一些好词好句。

  4.利用阅读课,开展交流活动,如: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

  5.利用每节课的“群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加大识字量。

  6.利用班级文化墙、定期“我来讲故事”活动、每周一《曲小诗韵》诵读、“小书虫晋级”、读书小报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7.开展“绘本漂流·我能讲故事”活动。利用晨读、午写、阅读课的时间,积极开展读书,讲故事活动。并且举行选拔赛,每周评选一名口语表达及表演能力较强的同学为“故事大王”,到年级巡回演出,并将其拍成视频,留作纪念。

  第三阶段:具体细节

  1.各班主任保证每天早读8:10分前班级绘本漂流正常进行,使孩子们每天有书可读。

  2.班级内每周举行三次“绘本漂流·我能讲故事”活动,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点评。

  3.各班每周推选一名最佳表演小明星按顺时针推磨的顺序巡回表演。

  4.各班主任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随时留下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

  1、每周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班级内加星奖励。

  2.每周根据家长汇报的孩子阅读数量,奖励孩子“小书虫晋级卡”,五张“小书虫铜卡”换一张“小书虫银卡”,一张银卡可以获得班级评比栏晋级一次,三张“小书虫银卡”换金卡一张。期末金卡数量最多的孩子荣获“小小读书郎”称号。

  3.年级评选读书优秀班级3个,授予“书香班级”荣誉称号。并设立最佳表演奖,每期每班一个名额,本学期将进行6场巡演,共设立个人奖(60)名 ,并长期进行下去。

  (二)家长活动

  家长根据孩子一年级进校以来阅读绘本的收获和成长,撰写一篇以“家校携手,让快乐从阅读开始”为主题的感悟。

  八、活动要求:

  1.各班级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

  2.各班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积极鼓励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学校共同体工作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家校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二、总体目标

  建全家校联系制度,建成起家校联系网络,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接触教育,了解孩子,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三、活动内容

  1、定期召开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共同帮助学生,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一次。

  2、定期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

  结合教师联系农户活动,老师要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孩子最*的一些表现。采取家访或者电话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好*惯的养成和坏*惯的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3、举办学校开放日。

  每月确定一个班级向家长开放,供家长进入班级观摩、听课、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了解子女的学*过程,增进家校联系,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原则上一学期对学校评议一次。

  4、适度开放教育设施。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图书室、微机室,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资源共享,加快家校共建的进程。

  5、创建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讲学*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各项成果记录装入档案袋,一学期一总结,帮助孩子收录成长中的痕迹。

  6、共同实施教育。

  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成果共享,同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举行“家校共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师生和家长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家校共建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工作。

  2、落实机制,务求实效。

  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推进工作,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做到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5)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实用五份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1

  根据石嘴山市惠农区教育体育局20xx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工作安排,李少梅思政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党支部的统筹安排下,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7日

  活动人员:

  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

  活动准备:

  主题宣讲课件

  活动内容:

  六年级班主任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或者主题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利用名师工作室准备的宣讲课件,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分四部分:

  一、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每日一讲”的政治理论系列讲述,了解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讲一个故事。老师或者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三、诵一段诗歌。学生通过诵读诗文,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四、唱一首歌曲。通过齐唱《爱我中华》,增强学生对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2

  根据石嘴山市惠农区教育体育局20xx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工作安排,李少梅思政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党支部的统筹安排下,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7日

  活动人员:

  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方式:

  主题班会

  活动准备:

  主题宣讲课件

  活动内容:

  六年级班主任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或者主题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利用名师工作室准备的宣讲课件,对学生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分四部分:

  一、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每日一讲”的`政治理论系列讲述,了解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讲一个故事。老师或者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三、诵一段诗歌。学生通过诵读诗文,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四、唱一首歌曲。通过齐唱《爱我中华》,增强学生对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3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县域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党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统筹规划促进教育资源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横向联动,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逐步缩小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乡村、薄弱地区常态化。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县域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中小学校(含幼儿园)。

  四、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市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市区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和各级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组建成立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和教共体合作协议对教共体工作内容和成效进行增值性评价。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各县区(新区)可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特别注意与集团校、学区联盟、县管校聘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融合。

  五、教共体建设类型

  教共体建设单位分为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1个教共体一般由1个牵头单位和1—2个联合单位组成。如有需要,经建设单位集体协商,可以适当增加牵头单位或联合单位,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一)组建市县高中教共体

  由市属高中和县属高中组建而成,其中市属高中为牵头单位,县属高中为联合单位。第一批市县高中教共体建设由柳州高级中学、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一中学、柳州市第二中学、柳州市铁二中学与县属示范性高中组建成,将城市优质高中学校党建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经验向五县高中辐射。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其他市属高中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县属高中协商后自行提出建设申请,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单位担任校长或副校长;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

  (二)组建区县教共体

  由柳北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作为牵头单位,其他县区(新区)作为联合单位组建而成,具体建设名单详见附件。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互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对应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交流服务,担任副职领导(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推动县区(新区)间教育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提升,助推区县教共体的建设,服务时间一般为1—2年。

  牵头城区要选择辖区内优质学校与联合县区(新区)的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建设区县学校教共体,每个学段要建成不少于1个区县学校教共体。牵头学校每年要选派1名副校长或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牵头学校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

  (三)组建县域内教共体

  由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组建而成,原则上由同一学段学校或地理位置相*的学校组建而成,其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为牵头单位,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联合单位。由各县区(新区)根据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以教共体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化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8月)

  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并解读教共体建设内涵、目标和工作内容、要求。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起)

  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就组建教共体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保障措施、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进行充分协商,拟定教共体合作协议,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教共体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统一加挂“牵头单位名称+联合单位名称+教育共同体”构成的标牌。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各教共体的合作协议内容,派出支教和交流服务团队,提供培养培训、技术支撑,提升联合单位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阶段(每年2—3月)

  市教育局牵头制定教共体建设考核评价文件,主要考核教共体运行管理情况、教共体内分工协作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发挥辐射作用情况、教共体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实施成效等。考核评价分为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文件另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每年2—3月开展1次,重点考核各单位上一年度是否按协议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终期考核在协议到期前1个月开展,重点考核教共体实际取得成效,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师资培养、学生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增值性评价方式予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拨付、学校绩效考核等依据。考核落实情况应当作为各县区(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和党建引领结果运用,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共体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予以倾斜;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落实不力、作风虚浮的单位和个人,分层次进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行清单工作法,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共体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共建清单,明确教共体资源共享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引导教共体建设单位党组织共抓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师资力量共建共享。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延伸拓展集团化办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理念,要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单位每年要派出不少于3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联合单位应安排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当包含联合单位教师。牵头单位应当有针对性的对联合单位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进行系统培训。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单位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单位、学校党组织班子。联合单位可以选派中层以上领导到牵头单位跟班学*,学*时长由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协商决定。牵头单位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单位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牵头单位可以对联合单位学生进行同步测试评价、同步分析,加强对联合单位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间、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单位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指导推进;市教育局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教共体成员单位的编制和人事管理,对教共体内部人员招聘、交流调动和收入分配等创新措施给予指导;市财政局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各教共体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分工到人,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合作协议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改革成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要保障对教共体建设单位的财政投入,并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支持教共体建设工作。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教共体扶持配套政策,在人才引进、福利待遇、政策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牵头单位要保障派出到联合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原工资待遇,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可结合实际,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教共体牵头单位派出人员一定补助或奖励。每年定期对教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服务教共体建设

  经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同意,探索建立教共体内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共体可以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统一培养、统一考核奖惩。探索参照牵头单位人员薪酬待遇水*发放联合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承担。

  牵头单位教师到联合单位支教、交流服务的或联合单位教师到牵头单位轮岗交流的,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并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到联合单位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校长或副校长的,也可按规定享受工作补助,并按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牵头单位组建的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促进联合单位教学研建设,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且经考核合格的,学科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计算为支教工作经历,具体计算办法:累计送教达到200天的;或名师工作室帮扶时间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8次现场教研或培训活动,且工作室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或线上教学超过200课时的;可以认定为具有1年支教工作经历。

  (四)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各县区(新区)人民**(管委会)、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牵头单位和联合单位,每年12月底前将教共体党建工作具体落实情况报给主管部门,各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汇总整体情况并将成效形成报告,经局党组研究同意后,于次年1月底前报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实地检查和材料核验等方式,按照教共体考核评价文件要求,结合各教共体合作协议、责任清单等内容,对各教共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4

  根据《浙江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确定组建学校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二、成立工作专班

  组长:吴

  副组长:

  成员:

  三、明确组建要求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 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5

  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不断凝聚共圆伟大中国梦磅礴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民族团结,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加强正面引导。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国、中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之间内在关系的`认知,深刻认识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行合一。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抓在日常、抓在经常,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一个典型模范、讲述一个故事、学唱一首歌曲、撰写一篇作文、参观一次展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宪法宣传周”“民族法治宣传周”“小手拉大手,争做合格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展到每个学生家庭,拓展到社会每个角落。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征文、绘画、手工制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拉手联谊、校园文体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品牌化。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校内媒体,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鼓励支持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微视频、微电影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充分利用“学*强国”“学*讲堂”等网上网下*台,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校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培育***队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校实际办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重大纪念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题材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大力宣传*代以来中国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怕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大力宣传***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增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队伍,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共青团、少年队干部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主动参与,根据需要聘请民族团结先进人物、道德楷模等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水*。

  (三)加强督导落实。学校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细落实。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6)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优选【5】篇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1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制定的新学期工作要点为行动指南,认真学*《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市、区体育会议精神。以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为抓手,深入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研究,结合“基于关键教育事件”、“落实两纲”和《体育课堂教学五环节研究》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研组活动质量。

  二、活动重点

  加强学*体育教育理念和精神,明确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新的要求,提高对搞好现代化基础的理性认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坚持全心全意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思想,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生精神。

  三、加强教育研究活动

  1、坚持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后教学活动中的常规落实工作。把认真备课和认真上课作为常规的关键,不断改进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日常课教学质量。

  2、加强教育研究活动,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开展对新教材、新大纲的研究,认真加强课堂教学五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落实两纲”和“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强化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把知识传递的过程当作学*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作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

  4、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备课组必须充分发挥它在教学实践中的组织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益。体育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和运动技术技能,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要预防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

  1、学校群体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操、课间操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风景点,因此,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做到全校上下齐管,体育组实干的格局。(1)制定早操、课间操评分制度,并把成绩列入班级评优条例及班主任工作考核。(2)严格执行早操进退场的管理,体育教师利用课堂进行广播操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课间操的质量。

  2、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分管领导、班主任、体育组的教师要全力以赴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五、加强教科研研究活动

  1、教学研究小组是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素质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层单位。充分认识建设好教研组意义的重要性。认真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科研工作,强化教研组日常思想和教学工作的管理。

  2、结合科研课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充分准备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学*,提高学*效率,培养组内教研氛围,并按时撰写好学*体会或小结。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以诚相待的优良风气,互相尊重,互相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协调,业务精湛,重视科研的优秀群体。

  4、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群体优势,通过传、帮、带的渠道,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和教科研水*,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调研和教研活动。

  六、重视体教结合工作

  1、强化三个确保,即“时间、场地、队员”,夯实基础,强化尖子。

  2、定期召开分管领导、教练员、班主任联*会议,共同关心小运动员成长。

  3、体育教研组配合有关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教学管理,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运动成绩和学*成绩两点都要抓,做到学*、训练两不误。

  学校发展体育共同体活动方案 5

  一、活动主题:

  增强体质,增进友谊。

  二、活动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计划要求,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0日

  四、活动地点:

  胜利小学

  五、参加对象:

  胜利小学全体师生

  六、组织领导及分工:

  1、领导小组:

  组长:张文章

  副组长:宫安敏

  成员:郭美英许侠高梅赵大杰

  2、基本分工:

  张文章:担任总指挥,对本次运动方案进行审核。

  宫安敏:负责活动的设计和规划,做好后勤服务及活动情况统计工作。郭美英:制定本次运动会活动安全预案,负责本次运动会安全。赵大杰:活动准备,维护秩序,收集活动记录及统计,负责本届运动会活动的安全用电。

  高梅:维护活动秩序,做好后勤服务和运动会的相关准备。许侠:负责运动会的筹备,活动程序设计、安排及解释。尹红宣、石玉玲:运动会裁判员。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的纪律。

  开幕式:

  主持人:姜军

  1、宣布胜利小学春季运动会开幕。

  2、运动员入场——鸣炮、奏乐。

  入场顺序:**——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程序:

  1、升**、奏**。

  2、校长致开幕词。

  3、裁判员代表讲话。

  4、运动员代表讲话。

  5、运动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各就位、比赛开始。

  闭幕式:

  1、宣布大会闭幕式开始。

  2、各队代表入场。

  3、宣布比赛成绩。

  4、发奖。

  5、学校领导致闭幕词。

  比赛安排:

  低年级组60米跑(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

  中年级组100米跑(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

  高年级组100米跑(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低年级组60米跳绳(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中年级组100米跳绳(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高年级组100米跳绳(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中年级组跳高(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高年级组跳高(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中年级组跳远(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高年级组跳远(取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低年级组60米跑决赛

  中年级组100米跑决赛

  高年级组100米跑决赛

  低年级组60米跳绳决赛

  中年级组100米跳绳决赛

  高年级组100米跳绳决赛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7)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精选5篇)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1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2

  一、指导b思想:

  为了提升我校教研的实效性,我校教研将以大教研组主题教研为主线,各年级备课组教研为基础,外请专家指导为借力开展教研。全面提高我校的教研水*,提升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而服务。

  二、教研内容:

  1、集体备课:

  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是我校教研的基础,要激发出年级备课组的积极性,形成教研合力,集体备课要定好主备人,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以教参为主要参考,把主备单元的每一课时内容都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环节的梳理、交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和初备教案,组内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保证吃透教材,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除了备课程之外还应该备练*题,备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题,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进行理论学*。

  2、主题教研:

  数学、语文、科任大备课组每学期举行两次主题教研活动,提倡邀请教研室相关教研员指导主题教研活动,在提高教研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教研室对我校教研及老师教学水*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推出更多优秀教师参赛,培养更多骨干教师。

  主题教研流程:第一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来自课标,可以由问题为导向,由展示活动的教研组集体来确定;第二环节,集体备课,首先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和参备教师都应该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还要制作好PPT,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主持人负责按照主备人设计的教学过程分环节逐一引导全组老师研讨,根据教研主题探讨主备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没有更加方案;第三环节,听评课,主讲人经过集体备课后修改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课,其他老师观摩,课程结束后由主持人组织根据教研主题开展集体教研,并形成教学策略;第四环节,由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成果,参与教研活动老师写出听评课反思。

  3、外请专家:

  深入开展“聚焦智慧课堂,提升核心素养”教研活动,充分借力于外请的专家,将更先进、更优秀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我们的课堂中,进一步提升老师们教学的综合能力。

  三、提交资料:

  1、集体备课记录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学进度、主题生成、活动记录、成果记录。

  2、主题教研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主题生成、课前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研讨后教学设计、听评课反思、成果记录。

  3、外请专家记录由大教研组长负责,包括:课前备课、听评课活动记录、课件、教学设计、老师们的听课心得、活动总结。

  4、每学期需提交手写精品教案及反思和课件PPT:35岁以下每学期两篇,35岁以上每学期一篇。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合作、交流、共享、发展”的原则,以城区(特色学校)学校为龙头,对共同体学校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共同体学校教育现状,共同研究制定受援方教育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共同体学校确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主体学校应对共同体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及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培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重点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学校管理水*、教师队伍素质、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1.加强联动。通过组建学校“1+1”、“1+2”“1+3”模式,进一步加强校际联动,营造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特色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更新理念、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的全面提升。

  3.均衡发展。通过共同体建设,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不稀释,薄弱学校能提高,整体水*有提升。

  4.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共建时间和形式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以优质带动薄弱,城区、周边学校、特色学校带动农村边远山区学校,全面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行一对二或一加三形式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覆盖面达100%,全面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学校见附件1)。

  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县教体局成立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由林文*局长担任组长,肖田生副局长、张育华副局长、廖富洋副局长、张智勇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项忠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

  五、共建措施

  1.交流轮岗常态化

  (1)城乡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学校行政,采取本人申请、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调配的程序进行互派交流轮岗,交流轮岗时间为1学年。

  (2)交流期间,主体学校一般教师按交流地学校教师工作量完成教学任务,并按要求组织指导交流地学校的教研活动,轮岗学校行政以参与指导交流地学校的管理工作为主,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交流轮岗教师待遇。城区长期交流轮岗教师享受与交流地学校教师同等的交通补贴,在后备干部确定、职称评聘、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

  (4)交流轮岗期间,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法人地位、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随交流轮岗改变。

  2.制度管理一体化

  学校发展共同体主体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参与或指导2次以上各成员学校的活动或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组织召开2次会议,安排研究解决共同体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3.教学研究融合化

  (1)教学活动: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课、竞赛课、送教课等形式,由主体学校组织,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

  (2)薄弱学科送教活动:主体学校结合成员学校实际,每学期至少为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薄弱学科送教一次或在共同体内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

  (3)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共同体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教科研活动。

  4.考核评价机制捆绑化

  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一建三年,实施捆绑发展、捆绑考核评价机制。在县教体局每年的学校办学水*督导评估中,主体学校考核得分按2:8比例计算评估最终得分(即: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共同体学校评估得分的2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如有2所共同体学校,则各按10%计入主体学校得分;主体学校自身评估得分按80%计算)。如在学年度考评当中,共同体学校综合排名较前一年进步5个名次(含5个)以上的,则主体学校可以按本校实际考评进行得分。

  5.硬件支援重点化

  鼓励主体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共同体学校的办学需要提供有关物资等方面的帮助,重点是向共同体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支援,如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工作目标,在相互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每学年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每学年秋季开学前报县教体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及包片股室,每年7月份各共同体学校要联合形成学年度工作总结交至局相关股室。

  2.加大宣传,强化协调。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部署,让学校师生认识到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局相关股室要切实担负起协调的职责,指导和督促联系学校积极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校应及时将开展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出现的先进经验等报县教体局教育股。

  3.注重总结,营造氛围。各学校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字和图像资料,完善档案,并及时总结在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为今后共同体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县教体局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在学校发展共同体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大力推广和表彰,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以提高相关学校及典型人物的知名度。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xx〕14号)《**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贵阳市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行动纲要(20xx―20xx)》《开阳县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开阳县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实际,通过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让每个孩子享有公*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根据全县教研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学区内联合,校际及学科互动,内联外引,共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教研共同体植根于学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学区学校自主合作,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提质,共同发展。

  (二)共同性原则。教研共同体以县直优质校为教研引领、以学区中心校为教研基地,为学区学校及教师提供教研*台和发展空间,对学区进行教研辐射、带动、引领,促进教研资源共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共同发展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制订《教研共同体实施考核细则》,以教研督导考核制度化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规范学校教研管理,确保教研扎实有效开展。

  (四)协作性原则。以教培中心为组织纽带,加强协调联系,探寻教研载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发展。加强县校协作、学区协作、校际协作、学科协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共建、共享、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五)开放性原则。共同体内学校相互开放课堂、集体教研,相互学*借鉴,共享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放吸收,促进开放发展。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建立学区教研共同体。推动学校教研机制建设,使教研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促进区际、校际、学科共建、共享、示范、引领,提升教研工作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扩大名师资源,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研究,学段衔接的研究,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和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扎实深入做好教研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

  (三)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台。建立“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渠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教研体系。建立县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学校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典型带动”的教研工作机制。县教培中心及学区引领校、基地校加强对学区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和督查。

  1、搭建教研*台,多层次推进:联通市级教研*台、县级教研*台(教培中心、引领校)、学区教研*台(基地校、校本);促进教研共同体“点”(校本、基地校)、“线”(学科团队)、“面”(学区、全县)结合。

  2、创建教研载体,多形式教研:学区教研基地校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乡村校“互加”项目建设;教学技能展演(校本秀课、教学设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成果展示(课题、论文等)。

  3、开发教研资源,丰富教研内涵:内引,学区内发现和培育名师;充分调动县内“三名”教师、骨干教师资源。外联,聘请县外名师、专家为学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

  (二)加强教学教研指导。县教培中心加强对教研共同体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形成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导“五位一体”教研模式。各学校将教研共同体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筑教科通[20xx]14号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教研工作体系,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推动学区、学科教研常态化。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建成名副其实的教研基地和学科基地,培育学区名师,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2、引领校要制订教研引领规划和计划,组织共同体内外名师、骨干教师按计划在学区内做好教学展示、研讨和学术讲座,为教师专业发展做好示范、引领,使学区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3、学区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借助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契机,做好学校教研规划,扎实抓好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强化校本教学研修。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拟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计划,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能力和水*。学校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在研究学生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四)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区、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到学区讲授示范课、公开课,***备课、研讨课,开展听评课和说课活动并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教研员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树立全面育人观。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培育劳动观念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加强育人环节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加强国家课程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和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程设计和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完善作业调控机制,创新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式,提升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水*。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建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过程

  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由县教育局组织领导,开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办公室、教育科负责监督、考核。

  (一)启动阶段:20xx年5月―9月

  开展全县各学段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业结构、学校教研情况问卷调查,做出诊断和反馈报告。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会议,讨论学区教研共同体划分,对引领校、基地校教研职责进行说明,安排部署教研共同体学区活动。制定教研共同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试行)

  对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对教研共同体方案进行解读。组建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计划。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20xx年目标考核。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xx年8月后

  收集学校和教师对教研共同体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一年来教研共同体取得的经验、成绩和亮点;也总结存在的不足,收集学校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研共同体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立教研共同体长效机制,让教研共同体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

  六、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教研共同体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教研共同体工作指导、督导、考核。教研共同体引领校按县要求拟定学区教研共同体规划和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基地校要发挥教研基地功能,制订基地校教研规划和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基地校教研;学区教研共同体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同体教研,以促进教研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建立教研共同体督导考核评估机制。县**教育督导室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绩等。学校需建立教师教研考核机制,将教研组、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评优评先条件。用制度保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县教育局将教研共同体工作经费纳入师训经费预算,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工作经费,确保教研共同体推进。各学校也要把教研预算经费纳入学校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学区教研共同体工作正常实施。

  命运共同体推动方案 5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我市两级市委、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教育草案:

  一、教育目标

  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教育对象

  民办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员。

  三、教育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月25日-5月30日(具体日程自行安排)

  地点: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行确定。

  四、培训内容

  《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学*内容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学校组织教职工及参加培训学员集中学*和个人自学:《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关策;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等内容。

  2.集中授课学*:邀请专家进行授课。

  3.交流研讨学*:学*期间安排分组研讨、小组交流发言,参训人员每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4.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育学*。

  六、相关要求

  1.本次教育学*培训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实施。

  2.各民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和学*计划,要求措施具体、实用、有效。

  3.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学校培训方案,亲自安排部署本单位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校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员。

  4.培训期间要严格纪律要求,做好每次集中学*研讨的考勤记录并做好相关培训教学档案的留存建档工作。

  5.培训结束后,培训学校要将本次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会同实施方案、学*计划一并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8)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精选5篇)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1

  为贯彻落实翁牛特旗教育党工委关于印发《翁牛特旗教育系统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折不扣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全乡教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毛山东乡中心小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培训目标:

  深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培训对象: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四、培训内容:

  1、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相关文件;

  2、《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3、国家相关政策;

  4、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

  5、赤峰市加强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集中行动实施方案;

  6、赤峰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导则(试行);

  五、培训形式:

  1、集中学*。组织全乡教师开展集中封闭学*。

  2、自主学*。按照赤峰市教育局下发的必读篇目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自主学*。

  3、交流研讨学*。认真组织全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座谈交流,强化学*实效,深化思想认识。

  六、培训时间及有关要求:

  1、培训时间:20xx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2、有关要求:

  培训设置签到簿,全程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得迟到或早退,由支部副**负责此项工作。培训前要先行召开动员会议,要求全乡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乡每一位教师。坚持学深悟透,要突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反复认真研读***相关决策部署,准确领会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做到头脑清醒、认识深刻、主动作为。结合查摆问题、学*收获、思想认识等方面,每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2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高品质建设“优学婺城·幸福城”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强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共享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镇乡共同体学校共同发展和进步。

  2.坚持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共研、办学文化共生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坚持特色发展。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集团内部的培植和发展,在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三、实施模式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以下简称城镇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以下简称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的学校发展模式。本次确定城乡教育共体新增融合型、共建型两种模式。

  1.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两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融合后的各校区可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达成扶弱提升目标后,合并的校区可重新分设独立。

  2.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成员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

  四、工作要求

  1.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间同步课堂的图片与课堂记录)

  2.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融合型教共体校区间、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省教育厅要求需上传学校、年级组、学科组间的教研活动文本佐证、网络研修图片)

  3.推进教共体教师交流。新组建的融合型教共体内校区间教师实现无障碍流动;新组建的共建型教共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省教育厅需上传已交流教师的名单等基本信息,通过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复核)。

  五、政策保障

  1.突出党建引领。各共同体学校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

  2.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落实经费保障。***门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支持教共体建设,保障教共体相关工作和建设经费。对推进扎实、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教共体,省级根据教育考核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中计算相关因素体现引导。

  4.推动师资流动。教育局按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大力推动“指导师”制度,指导乡村学校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5.优化激励机制。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编制、岗位、师资应统筹使用和管理,共建型教共体各学校可统筹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但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核心校(校区)。可优先考虑教共体内流动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职称评聘。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共建型教共体内核心校教师到成员校任教满三年且继续在乡镇学校任教,并符合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条件的,不占核心校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今后返回核心校任教时,应当在核定的核心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内,重新竞聘上岗。各类评优评先比例可向承担教共体任务的核心校(校区)教师适当倾斜。可结合实际,根据教共体核心校(校区)教育履职、作用发挥、建设发展等考核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对教共体核心校(校区)适当倾斜。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6.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劳动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7.强化督导考核。教共体建设列入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各地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健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和学校典型,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3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者。学*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共同体使教师在学*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4

  根据《淄博市人民**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工作重点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共同体主要组建模式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和教育质量。

  五、实施步骤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六、健全保障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学校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5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总体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打造一流教育目标,构筑融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在已有集团化办学、学区联盟、支教轮岗、县管校聘等管理改革措施基础上,围绕“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组织联建、师资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连抓,逐步缩小校际间质量差距,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城乡教育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搭建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帮扶,缩小城乡间教育质量差异,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实现一流教育目标。

  三、工作原则

  (一)党建引领,主体清晰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和组织开展教共体建设工作。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全县教共体建设工作,负责引导、调配县城优质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各中小学校是教共体建设的主体,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推动教共体的建设。

  (二)人才先行,科学评价

  各教共体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教共体建设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合作方式、合作周期、目标任务、效果评价等内容。

  (三)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教共体建设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县教育局结合需求,对教共体成员进行调剂安排。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调动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在不同教共体之间或教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促进教共体健康发展。教共体建设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原则推进。

  四、建设时间

  2022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共2年。

  五、组建任务

  按照教学和管理并重、先试点后全面的思路,以县城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组建县域学校教共体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学区制、集团管理、轮岗交流。具体县域教共体建设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一)中学

  融安县初级中学--浮石镇初级中学教育共同体。

  (二)小学

  1.融安县实验小学--泗顶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2.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桥板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3.融安县第三实验小学--沙子乡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4.长安镇中心小学--板榄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

  注:前者为牵头学校,后者为联合学校。

  六、建设内容

  教共体学校在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牵头学校通过人才交流、支教轮岗、送教下乡、线上同步教学、集体备课研课、科研能力指导等多种形式,从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培育、教育人才培养四个维度对联合学校进行帮扶、引领、提升。

  (一)行政管理帮扶

  1.定期开展学校管理视导

  牵头学校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到联合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管理视导,具体指导联合学校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团队培育等工作。

  2.选派优秀副职、中层和教师开展支教

  牵头学校选派1名副校长和1名优秀中层干部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副校长,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单位开展支教,骨干教师则安排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职务。联合学校则推选1名副校长、1名中层干部到牵头单位进行跟岗学*。

  支教或跟岗学*选派期限为2年,满1年后双方派出人员可重新选派,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及本人意愿继续留任。

  轮岗支教期间,个人组织人事关系不变更;牵头学校选派的副校长到联合学校担任党组织**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联合学校。

  (二)骨干教师培养

  各乡镇学校从服务期满的小学全科教师或者35岁及以下尚未参加过支教轮岗的教师中遴选3-5人到县城学校跟岗学*2年,由县城学校安排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与其开展“师徒结对”,对其进行跟踪培养,每学期至少上1节的公开汇报课。其中,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直接到牵头学校跟岗,非联合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应的县城学校。

  各学校具体遴选人数,待县城学校公开选调工作结束,再根据各学校教师参与选调的情况另行确定。

  乡镇学校选派的跟岗教师,跟岗学*期间其个人组织人事关系调入跟岗学校,跟岗期满后原则上重新调回派出单位。

  (三)教育科研帮扶

  1.集体备课研课。每学期,牵头学校要组成学科专家团队,到联合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研课。年内要覆盖所有学科。

  2.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联合学校开展至少1次以上的送教活动。年内送教科目必须覆盖所有学科。若无法正常开展送教活动的,可以以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开展。

  3.教师集中培训。每学期,牵头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学前教师培训时机,指导联合学校开展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

  4.教育科研立项。每学年,牵头学校要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联合学校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牵头学校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立项工作。年内争取至少有1个学科1人以上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党建引领

  围绕“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做好“党建+”文章。发挥党建在教共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融合互进,实现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联建·共享”理念

  强化教共体的机制性联系,围绕“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推动教共体间组织联建、党员联育、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发展联抓,牢牢把握学校党建与教学业务相互贯通、同频共振、协调推进的工作理念,推动教共体党建资源、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共建共享。

  (三)重视师资培养

  牵头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组建学科团队,通过送教、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线上同步互动课堂等方式推动教共体内教学研一体化建设。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接收联合单位派出的骨干教师跟班学*等方式支持联合学校人才培养。牵头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应包含联合学校教师。

  (四)加强学校管理

  牵头学校选派的领导干部是中**员的应当进入联合学校党组织班子。牵头学校应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对联合学校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对联合学校教师科研课题评比、师生竞赛等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加强对联合学校学生学情的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精准的解决措施。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教共体建设是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涉及系列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和学校参与。局人事股负责教共体建设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好系统内资源调配,支持教共体建设单位创新有效工作;局党办、教育股、师培中心、教研室、电教站则根据本股室工作职责做好教共体建设单位相关建设的业务指导;局财务股负责做好教共体建设的资金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教共体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单位的专项督导考核。

  (二)加大经费保障,促进改革成效

  1.核拨教共体建设经费。为确保教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年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中安排1万元给牵头学校,主要用于推动工作开展。每年定期对教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拨款依据。

  2.核发教共体建设下派人员补助。根据柳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的通知》(柳教人〔20xx〕47号)精神,对牵头学校派出人员,除按照《柳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享受相应标准的工作补助和按照实际工作时间认定支教经历外,每人每月核发200元的教共体建设专项补助,每年按10个月核发,所需经费从融安县教共体工作经费支出。

  (三)强化考核监督,保障工作实效

  参与本次教共体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切实加大对教共体建设工作宣传,尤其是要让广大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参与到牵头单位的跟岗学*,是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进而激发参与跟岗学*的积极性,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轮岗支教人员。每年还将开展优秀轮岗支教教师评比,给予表彰。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9)

——共同体方案优选【五】篇

  共同体方案 1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XX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精神,加快中小学办学模式变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XX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打造XX教育新亮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品质,共享教育的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潜力学校的发展提升,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让学生享受更加公*优质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抱团发展。通过多校协同、抱团发展,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实现教育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学校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

  (二)内涵发展。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学校文化生成融合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品质。

  (三)特色发展。支持和保障优质品牌学校持续发展,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带动教育集团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建立和培育特色教育项目,努力形成特色教育品牌,让集团和联盟内的学校形成多元发展的格局。

  (四)共享发展。不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调动教育集团内部各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校立足实际,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进一步增强主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更有获得感。

  三、组建模式

  在原有四级教研网络中的片区教研的基础上提档升级,组建集团化教育联盟,实施一体化管理。教育联盟实行“六联五统一”一体化、层级式管理模式,即一个集团、多个成员校,实行管理联通、师资联合、教研联手、品牌联创、质量联评、数据联建;学校发展统一规划、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统一运作、教育资源统一共享、教育成果统一转化的管理模式。

  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构建以强带弱,师资互派、研训联动、项目共研、质量共进、文化共建,教学统一、携手互助、捆绑考核的发展模式。借智借力,促进教育软件提升,办学水*升格,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的新的育人模式。

  四、工作措施

  (一)学校管理联通。让“名校”成为带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发动机”,建立从名校到新校、弱校、农村校的资源交流通道。一是优化联盟管理。集团成立理事会,理事长由牵头学校校长担任,制定集团发展规划等,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二是加强项目合作。集团内各成员学校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依章程在学校品牌、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教师研训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开展定期研判。每学年开学前,理事长负责召集集团成员校进行研判,研究制定学年度集团工作计划、项目清单和目标,并报XX备案。每学期召开工作例会不少于3次,协商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二)师资队伍联合。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抓好联盟内教师的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环节。发挥集团内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搭建干部教师成长发展*台,促进集团内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提升。一是建立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总人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人数的.20%。要在“共同体”中营造“一家人”的理念,使交流干部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成长快、归属感高。二是加强教师研训协作。通过项目式培训学*、跟岗培养、师徒结对、设立集团名师工作室、建立“教研训一体化”集团研训制度、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使各学科各领域在集团层面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团队。发挥“共同体”内部交流的培训作用,既让新校、弱校、农村校的教师到好学校长见识、学本领,回到本校能独当一面,又发挥共同体联合教研的指导引领作用,缩短新教师、弱校、农村校教师的成长周期。三是实施教师宏观统筹。建立包括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在内的有利于教育联盟发展的人事制度,吸引和鼓励优秀干部、骨干教师向农村校、弱校流动,逐步实现教育联盟学校干部教师交流的科学化、规范化。赋予教育集团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推荐权,职称评审向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教师倾斜。

  (三)教学科研联动。大力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一是课程资源共享。集团在高质量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集聚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建设具有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特色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促进特色课程资源共研共享。二是教学管理同步。集团成员校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质量监测等方面基本实行同步管理。集团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教学常规视导或交叉互查,至少开展1次教学常规专题培训,重视检查结果的反馈、交流和后续改进。三是实行教研联动。集团各学科推举一位名优教师为教研组长,以学科为单位,分学段或年级设立学科教研组。建立健全集团学科教研制度和每学期学科同步教研活动计划,充分利用假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重点教科研项目由集团***攻关,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做好课题成果在集团内推广与应用。

  (四)学校文化联创。以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亮点、处处有文化的浓厚校园氛围,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达标。一是牵头校引领。在尊重集团内各校办学实际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凝聚发展共识,凝炼核心价值,共谋发展愿景,丰厚集团文化内涵,培育向善向上、和谐奋进的集团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集团学校发展。同时,尊重各校办学自**,尊重每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办学特色,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二是校际间同步。每学年组织开展校际间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文化节等,打造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增强师生对集团办学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三是受益面扩大。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积极探索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点,开展共读书同历练、携手主题夏令营等团队活动,“手拉手”“一对一”等个体交流帮扶活动,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受益面。

  (五)教育质量联评。一是开展质量联评。集团每学期开展一次联合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价、统一分析。二是实施捆绑考核。按照《XX县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教育联盟考核细则》,每学年对集团进行捆绑考核,重点考查集团化办**行情况,各成员学校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业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情况,以及师生、家长与当地老百姓满意度测评情况。根据考核结果等次,对集团予以奖励。三是建立奖励机制。集团要充分体现集团化办学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集团化办学考核结果,对推进集团化办学有贡献的管理团队和教师予以奖励。

  (六)云*台大数据联建。依托“楚天云”*台,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实行集团内学校“空中课堂”结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推进云*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加强县内外名师、名校特色优势教学的交流,教育联盟内教学活动,教师培训等统一谋划,统一管理,通过教育联盟内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和空中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加大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投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使集团内学校协同发展,共同提升。

  五、工作要求

  略

  六、保障措施

  略

  共同体方案 2

  我校教师学*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3、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者。学*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共同体使教师在学*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申报了关国家、区级不同级别的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学*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我们不仅实现了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实现了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学*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发展目标取向、方式单一的状况,从理论知识的机械学*与传授转向教师个体实践经验和个体感受。不但学会了明确知识,而且增长了更多镶嵌于实践之中的、默会的实践知识。此外,我们通过学*共同体的运行,将教学问题的解决还原于问题产生的现场——课堂,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共同体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区域性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以下简称为共同体)为切入点,构建区域性校际间协同发展*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校际间共学共研、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均衡优质的工作设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1.构建校际协同、学科联盟的多元发展共同体。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合为“十大研学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所有教育学段范围内所有学校,确立以城区优质学校为“引领校”,一定区域内若干学校为“成员校”的发展共同体,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实现协同发展。

  2.确立“打造特色活动、建设品牌学科”工作目标。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学校间、教师间基于学科发展的联合教研、专业培训、联评联测、交流分享等研学活动,高效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德育研究、教师素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

  3.探索建立优质高效的共同体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建设支撑校际间协同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激励机制。

  三、工作任务

  1.健全共同体工作制度。制定并完善共同体管理职责,将研学发展共同体绩效评估和成员校个体评估相捆绑,对各共同体整体工作进行捆绑式督导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数据,充分调动共同体、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共同体学校协同发展。

  2.形成联评联测机制。要坚持质量为核心思想,以提高常规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三级监测”工作,不断地摸索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模型,提高教学质量监测水*。

  3.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围绕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确立课改主题,制定实施办法,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名师”,形成“专家培训、名师示范、骨干参与”的研究团队,通过主题教研、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地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形成校际联动的课改氛围。把“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教学法等逐步覆盖到全市各学校。

  4.建设学科教研联盟。各共同体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区域教育教学实际,成立多学科的教研联盟,开展集体备课、送教送培、课题研究、示范培训工作,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质量,评选“优秀学科教研联盟”。

  5.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各共同体要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联盟等组织,以联*会议、联合研学、专家讲学、名师带徒、巡回送课等为路径,深度整合国培(省培)、校本培训等资源,建设市级研训专家库,培养本土研训专家。

  6.共享研学发展成果。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教研策略,推出“名师赛课”、“优课展评”系列特色研学活动,使研学发展共同体成员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方面实现相互交流与提高。

  四、工作职责

  (一)教师进修学校职责

  1.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将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本校教研、培训工作任务有计划地融入到各共同体活动中,并做好专项工作指导,撰写工作总结。

  2.定期召开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会议,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确立年度研学工作主题,有计划、高效率地指导各研学发展共同体的研学活动。

  3.制定研学发展共同体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及时考核评价。

  (二)引领校职责

  1.引领校校长为共同体总负责人,指定一名业务副校长为秘书长,起草共同体学期研学计划,在共同体中通过后开展工作。

  2.引领校要将校本教研与研学发展共同体研学活动有效整合,共享引领校校本教研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引领校要围绕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在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开展“教学观察”、“课改实验”、“质量监测”等专项研学活动,市级研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

  4.引领校要组织优秀师资开展帮带研学工作,以“微课例、微教研、微培训”等方式,按学期组织共同体内优秀管理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送课下乡”、“送培入校”、“名师帮带”等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二)成员校职责

  1.成员校要认真落实研学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参加共同体内的所有活动。

  2.成员校要积极承担共同体指定的集体备课、主题教研、专项培训、联评联测、综合活动等研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并提供完整的工作档案。

  3.成员校要为本校领导、教师参与和承担共同体内的研学工作提供无条件的保障。

  4.成员校要为共同体研学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共同体要在市教育局工作组的领导下,充分认识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引领校、成员校要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指定业务领导具体抓此项工作,校长要亲自研究、部署、参与共同体活动,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有效实施。

  2.完善管理机制。各共同体要围绕教育局重点工作,作出对应的工作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时限,做到职责明晰、任务具体、稳步推进。

  3.实行专项督导。教育督导室、基础教育科、综合科、教师进修学校组成联合督导组,加强对研学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协调、及时总结,将评价结果纳入教育局年度评估体系,并对成绩突出的引领校、成员校及个人予以专项工作奖励。

  共同体方案 4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面优化县域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水*,根据株洲市委20xx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安排以及株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株洲市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株教小组发〔20xx〕3号)精神,经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我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围绕“三高四新” 战略布局,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根本目标, 推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新需求, 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与和谐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更新教育理念。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素质,履行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提升家教水*。基本建立稳定规范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服务队伍, 整体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乡村振兴、文明攸县创建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完善服务体系。立足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场景,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公*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家校社共育工作有序开展,成立攸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林 涛 县委副**、县委政法委**、

  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唐军全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刘行国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易晓红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陈章蓉县人民**副**

  胡建雄县**副**(兼)、县教育局局长

  成员: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县高新区、县**办、县教育局、县科工信局、县***、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文旅广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胡建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好三支队伍

  1.组建家校社共育领导机构和管理团队。成立县家校社共育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委**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家校社共育管理体系。

  2.打造县、校、社区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借助外力、严格甄选、规范管理等,组建包括校内优秀教师、校外资深专家、优秀家长代表等在内的县、校、社区三级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着力锻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

  3.组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志愿者服务团队。构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把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工作章程,完善例会、对口联系等制度。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师德师风监督会和座谈会,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成家长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服务,设立家长工作室、选树家庭典范、开设优秀家长讲堂,推动家校双方达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二)建好三个阵地

  1.建好校内家长学校。规范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家校社共育10所试点校建设,推动所有基层学校按省级标准建立校内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主要载体,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课堂,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沙龙活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系统培训。努力建设校长线上“会客厅”,以直接对话的形式为家长提供专家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广大家长做智慧父母。

  2.建好社区家长学校。结合文明攸县创建要求,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全县17个乡镇(街道)依托“门前三小”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十有”(有组织机构、有标识标牌、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师资队伍、有教材资料、有教育活动、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标准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由各乡镇(街道)牵头,联合辖区内中小学校、社区妇联、关工委、团委,组建包括社区工作者和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在内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发动辖区内“五老”“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及学校老师、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以父母课堂、家教沙龙、亲子实践等为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用好网上家长学校。依托三宽教育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学*资源库。开通家长课堂、德育教育、生理心理健康、家长图书馆等栏目,帮助家长系统学*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围绕家庭教育重点、难点、热点话题,通过在线咨询、论坛访谈、基层讲座等形式,让家长及时获得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辅导和指点。

  (三)实施三大行动

  1.示范创建行动。创建“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抓好北京三宽家长学校网络课程学*。力争试点校教师和家长参加学*的普及率达到100%。对家长参加网络课程学*实行积分管理,建立检查考评机制,实行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推介。完善好家长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好家访制度、教学开放制度、家长陪餐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把家校社共育工作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工作范畴。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创建10所校内示范家长学校、5所村示范家长学校、3所社区示范家长学校。通过示范家长学校创建,辐射引领,带动辖区内中小学校建好、办好家长学校。

  2.培训提升行动。全县班主任家校社共育培训。总人数1980人,每期培训150-180人,分12期,每期培训一天(4堂课程),在4—5月份完成。家校社共育管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试点学校网络管理员,计150人,培训时间3天,5月份完成。重点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建设培训。对象为各基层学校讲师团成员,约150人,培训时间2天,8月份完成。重点进行家庭教育的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学*。

  3.关爱帮扶行动。摸清两类学生底数。一是摸清孤儿、单亲学生、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留守学生等五类学生的底数;二是以班级为单元,对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每年一次开展全员心理健康筛查,摸清有情绪问题或行为偏差学生底数。“一人一册”分类建档。对上述两类学生按“一人一册”分类建立档案,动态跟踪,建立动态数据库。要求两类学生情况摸底、数据收集必须尊重、保护学生隐私,坚决避免“标签化”,防止出现负面影响。分类施策结对帮扶。对纳入帮扶数据库的学生,整合校内外资源,分类组建帮扶工作小组,按照“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模式大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并做好跟踪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残疾学生、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偏激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

  (四)开展三大活动

  1.开展“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已列入株洲市委20xx年十大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和攸县县委20xx年深化改革重点推广品牌。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家校社共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大宣讲、大学*、大实践、大提升。基层学校每学期不少于3场,试点学校每学期不少于5场,乡镇(街道)全年不少于10场。

  2.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大家访大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家访孤儿、单亲家庭、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和有心理问题或有行为偏差问题的学生,每学年至少实地走访家访对象2 次;党员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家访 1 次;党员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结对帮扶特殊学生,每学年至少走访帮扶对象 1 次。

  3.开展“家长节”系列活动。以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为节点,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各学校精心组织“家长节”系列活动。包括: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体验课堂、体验孩子就餐就寝、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和思想状况;开展“家长风采展示”活动,通过家长“书画展、诗歌赛、 故事会、家长论坛、节目展演”等形式,展示家长风采和家庭教育成果;开展“亲子沟通”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互动交流,以“写、画、说、读、演、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声说出你(您)的爱,表达自己的心声,传承优良家风,传递家人亲情,传授家庭文化。开展“亲子实践”主题活动,着力推进“亲子共阅读”“亲子共运动”“亲子共游戏”“亲子共研学”等活动,让家长和教师陪伴孩子走进田间、走进展馆、走进福利院、走进研学实践 基地,让家长参与、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开展“家校社共育五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县域教师、优秀家长代表参加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讲师“金麦奖”选拔、家校社共育与家庭教育情景剧展演、“一封家书”“家长成长报告团”推荐、“中国家长之歌”MV 征集等五大主题教育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职责、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办法,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各项工作。各基层学校(幼儿园)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注重分类指导。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根据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和成长特点,按照分层分类指导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创新思维,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业辅导和身心发展相结合、专业团队和兼职人士相结合、系统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共性培育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专业管理和购买服务相结合、学校统筹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家校社共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成效。

  (四)加强示范创建。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县教育局要组织“示范家长学校”“示范家庭教育讲坛”“家庭教育示范课”等创建活动,评选家庭教育“优秀辅导员”。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加强团队建设。以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为导向,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建立一支讲师团队,组织一批志愿服务者和家长骨干队伍,全员培训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

  (六)加强资源建设。做好家庭教育顶层设计,强化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组织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手册和家庭教育课本教材,开发一批家庭教育精品示范课,建设家庭教育资源库,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确保经费投入。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县直部门单位要加大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建设和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县财政采取以奖代拨形式,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予以资金支持。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xx年1月—3月)。制定《攸县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实施方案》,起草《攸县“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各基层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各种*台和方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动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家校社共育的意义、目的,在全县形成共识。

  (二)全面推进(20xx年4月—12月)。各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各基层学校根据全县统一部署,明确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在“打造三支队伍、建好三个阵地、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三项活动”等四个板块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务实制定家校社共育月工作台账、周工作安排,积极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典型经验。

  (三)总结提升(20xx 年 12 月)。组织力量对全县家校社共育工作进行总结,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对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认真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家校社共育工作在全县常态化开展。

  七、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单位要把家校社共育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开展家校社共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各基层学校(幼儿园)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汇报,主动对接村社区和家长群体,形**人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查,务求实效。县委、县**将加强此项工作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绩效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县教育局要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对各基层学校(幼儿园)的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对基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对在该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优秀讲师等予以表彰。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工作中出现不负责任、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共同体方案 5

  学*共同体是有着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团队,是学生自主学*、合作学*重要的组织载体。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能够加快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了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20xx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将在七八年级各班建立班级学*共同体。现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牢固树立“为生命奠基,为发展服务”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根据《渭南市实验初中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安排,积极开展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构建“民主*等、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文化,实现学生的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班级学*共同体的建设,促进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建原则:

  1.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

  分析学生的学*情况和生活背景,根据学生的学*态度、行为表现、学业成绩、学*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分**数相等的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组建若干个学生学*共同体。各组应该有人数大致相等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保证各组之间整体水*均衡(组间同质),有利于各组之间展开公*合理的良性竞争。在小组内部,各组都拥有不同水*的学生,有利于不同层次组员之间的学*互动和合作探究(组内异质),实现人员组合的最优化。

  2.个人意愿和群体意愿兼顾原则

  分组时,在保证各共同体基本均衡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意愿和群体意愿。一是不把彼此排斥的学生编入一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共同体的活动开展。二是对学困生应编入对他们持中立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共同体内,以满足他们的集体归属感。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学*共同体确立以后,人员构成大致不变,以维持共同体的相对稳定。必要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条件是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共同体氛围,确保共同体能够持续有序的发展。

  四、组建规范

  1.确立共同体

  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根据自己班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每六人一组,建立起若干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内又结成若干个学*对子。每个小组按照A、B、C、D……命名(也可以全组成员一起为小组进行个性命名),组员分别为A1、A2、A3……

  2.实行组长负责制

  每个学*共同体设立一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经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成员至少担任一科学科小组长。

  3.建设合作体文化

  班级要着力打造学*共同体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观念,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等互助”的氛围。初期的共同体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名,各组成员集思广益,为本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目标和团队精神。二是口号,各共同体成员通过讨论,可选择名言警句,也可自我创造,形成口号。三是组规,共同体成员需达成共识,形成本组组规,内容涵盖一日常规、协作学*、自我控制等方面,形成书面材料,各成员签字认可并遵照执行。四是标志牌(或标志贴),可将组命、口号、组规、个人奋斗目标等制成标志牌(或标志贴),置于桌面上,时时提醒、鞭策共同体成员共同进步。

  五、组织管理

  1.采用两条线管理模式

  (1)学*过程管理。成立学*联系会,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学*联系会由学*委员、学科小组长组成,负责对共同体成员在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统计和评价,并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和统计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成立管理联系会,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管理联系会由班长、行政小组长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管理,填写相关表格,一周一统计,一周一评比,并在德育课上进行公布。班长做好表格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周五交教导处备案。

  2.学生干部管理职责:

  行政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纪律情况。

  (1)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本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出操、纪律、劳动、卫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督查。

  (2)学*方面,督促各学科小组长带领组员搞好本学科学*,并对课堂表现、作业收交等情况进行督查。

  (3)对违纪现象进行劝阻、批评教育,对后进生进行帮扶。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3.学科小组长协助行政小组长管理本学科的课堂纪律,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学*管理。

  (1)带动本组成员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本学科学*中,对违反课堂纪律者进行劝阻批评。

  (2)组织本组成员自学时独立思考,注意提醒组员保持安静。

  (3)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子”互学,完成组内合作学*。注意提醒组员集中精力,不转移话题,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

  (4)协助科代表收交、检查本组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及时汇总本组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科代表或科任老师。

  (5)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对本小组本学科的学*进行阶段性总结。

  只要做起来,风景在路上。我们希望通过全体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将班级共同体建设好,在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从自主走向自律,从自立走向自强。也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在共同体建设实施中不断学*,不断创新,实现专业理论水*的提升,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方案优选【5】篇(扩展10)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通用5篇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 1

  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师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不断凝聚共圆伟大中国梦磅礴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民族团结,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加强正面引导。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国、中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之间内在关系的认知,深刻认识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应用。

  (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行合一。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抓在日常、抓在经常,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一个典型模范、讲述一个故事、学唱一首歌曲、撰写一篇作文、参观一次展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宪法宣传周”“民族法治宣传周”“小手拉大手,争做合格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展到每个学生家庭,拓展到社会每个角落。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征文、绘画、手工制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拉手联谊、校园文体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品牌化。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刊、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校内媒体,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鼓励支持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微视频、微电影等,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充分利用“学*强国”“学*讲堂”等网上网下*台,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校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培育***队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校实际办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运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重大纪念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通过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题材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大力宣传*代以来中国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怕牺牲、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大力宣传***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纳入党员干部和教师教育培训范围,增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专兼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队伍,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共青团、少年队干部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主动参与,根据需要聘请民族团结先进人物、道德楷模等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水*。

  (三)加强督导落实。学校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针对不同岗位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细落实。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 2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我市两级市委、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教育草案:

  一、教育目标

  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教育对象

  民办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员。

  三、教育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月25日-5月30日(具体日程自行安排)

  地点: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行确定。

  四、培训内容

  《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学*内容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学校组织教职工及参加培训学员集中学*和个人自学:《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关策;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等内容。

  2.集中授课学*:邀请专家进行授课。

  3.交流研讨学*:学*期间安排分组研讨、小组交流发言,参训人员每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 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4.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育学*。

  六、相关要求

  1.本次教育学*培训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实施。

  2.各民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和学*计划,要求措施具体、实用、有效。

  3.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学校培训方案,亲自安排部署本单位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校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员。

  4.培训期间要严格纪律要求,做好每次集中学*研讨的考勤记录并做好相关培训教学档案的留存建档工作。

  5.培训结束后,培训学校要将本次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会同实施方案、学*计划一并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 3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豫教工委〔20XX〕1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决定在我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指导干部、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转换思维、提升能力、改进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目标任务

  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地位为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广大师生心灵深处。协同带动思政课程融入,丰富贴*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师生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学深悟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嵌入式的学*生活环境,促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团结融合、共同成长。

  三、主要活动

  (一)专题培训

  牵头单位:党委**部

  完成时间:20XX年5月31日之前

  活动内容:党委**部、党委组织部负责对机关中层正职、院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各党总支负责对教职工、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员开展集中专题培训。相关专题培训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以专题学*促进研讨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深对民族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民族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转换思维,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能力水*,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具体培训安排另行通知。

  (二)演讲比赛

  牵头单位:校团委

  完成时间:20XX年6月20日前

  活动内容: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发动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教育引导学生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题目和内容要紧扣主题,以“四个共同”(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为主要内容,阐述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宣讲民族*等团结互助和谐好故事,做到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强、感染力强。

  比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其中预赛以各团总支为单位开展,选拔出优胜者参与校内决赛。决赛后,将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

  (三)征文活动

  牵头单位:党委**部

  完成时间:20XX年6月10日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用手中笔写心中话,通过分享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宣讲身边人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真实事例、抒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文化的真实情感等多种角度,激发师生的心灵共鸣,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征文要体现思想性、时代性,立意新颖,主题突出,真实生动,有感染力。作品须原创首发,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相关报送征文,经评选将择优于校报刊登、上报,并给予作者一定奖励。

  报送要求:各党总支依据内容要求,于6月10日之前报送2-3篇至xx@163.com。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把责任落在实处。各党总支、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有关安排,要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党的民族工作政策,要深刻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个方面的关系,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思考在前,精细管理,把要求兜底兜牢。各党总支、各单位要结合当前实际,理清思路,关注活动可能涉及的隐性问题(如关注受疫情影响封校期间参与活动的学生情绪引导、排解),分类做好预案,严格贯彻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积极谋划合理形式开展活动。

  (三)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把活动扎实推进。各党总支、各单位要明确各项活动具体内容与相关要求,确保任务及责任落实到人。各项活动应制定周密计划,全方位落实准备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 4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我市两级市委、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教育草案:

  一、教育目标

  全面系统学*掌握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全面准确落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教育对象

  民办学校全体教职工及学员。

  三、教育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月25日-5月30日(具体日程自行安排)

  地点: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自行确定。

  四、培训内容

  《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学*内容见附件)

  五、培训方式

  学校组织教职工及参加培训学员集中学*和个人自学:《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相关关策;自治区关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部署等内容。

  2.集中授课学*:邀请专家进行授课。

  3.交流研讨学*:学*期间安排分组研讨、小组交流发言,参训人员每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题提交一篇 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4.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竞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育学*。

  六、相关要求

  1.本次教育学*培训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实施。

  2.各民办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和学*计划,要求措施具体、实用、有效。

  3.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学校培训方案,亲自安排部署本单位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教育覆盖到全校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员。

  4.培训期间要严格纪律要求,做好每次集中学*研讨的考勤记录并做好相关培训教学档案的留存建档工作。

  5.培训结束后,培训学校要将本次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会同实施方案、学*计划一并报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学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案 5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豫教工委〔20XX〕1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决定在我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指导干部、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转换思维、提升能力、改进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目标任务

  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地位为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广大师生心灵深处。协同带动思政课程融入,丰富贴*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师生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学深悟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嵌入式的学*生活环境,促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团结融合、共同成长。

  三、主要活动

  (一)专题培训

  牵头单位:党委**部

  完成时间:20XX年5月31日之前

  活动内容:党委**部、党委组织部负责对机关中层正职、院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各党总支负责对教职工、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员开展集中专题培训。相关专题培训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以专题学*促进研讨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深对民族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民族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转换思维,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能力水*,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具体培训安排另行通知。

  (二)演讲比赛

  牵头单位:校团委

  完成时间:20XX年6月20日前

  活动内容: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发动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教育引导学生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题目和内容要紧扣主题,以“四个共同”(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为主要内容,阐述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宣讲民族*等团结互助和谐好故事,做到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强、感染力强。

  比赛分为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其中预赛以各团总支为单位开展,选拔出优胜者参与校内决赛。决赛后,将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

  (三)征文活动

  牵头单位:党委**部

  完成时间:20XX年6月10日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用手中笔写心中话,通过分享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宣讲身边人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真实事例、抒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文化的真实情感等多种角度,激发师生的心灵共鸣,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征文要体现思想性、时代性,立意新颖,主题突出,真实生动,有感染力。作品须原创首发,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相关报送征文,经评选将择优于校报刊登、上报,并给予作者一定奖励。

  报送要求:各党总支依据内容要求,于6月10日之前报送2-3篇至xx@163.com。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把责任落在实处。各党总支、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有关安排,要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党的民族工作政策,要深刻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个方面的关系,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思考在前,精细管理,把要求兜底兜牢。各党总支、各单位要结合当前实际,理清思路,关注活动可能涉及的隐性问题(如关注受疫情影响封校期间参与活动的学生情绪引导、排解),分类做好预案,严格贯彻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积极谋划合理形式开展活动。

  (三)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把活动扎实推进。各党总支、各单位要明确各项活动具体内容与相关要求,确保任务及责任落实到人。各项活动应制定周密计划,全方位落实准备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