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

首页 / 方案 / | 小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并积极撰写学*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和撰写学*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选【十】份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定期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默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功底。

  五、评价:

  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直至通过为止。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多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获得良好的情感启迪。

  3、鼓励家长同读一本书

  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班级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国学的诵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

  成员: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1.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2.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3.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体会在练*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的兴趣和学*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兴趣受到压抑。

  (2)学*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7

  一、开设此特色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对英语学*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俗感兴趣。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汪生虎

  副组长:李建玲

  组员:曹永川、赵春兰、宋占菊、汪玉福、张永兰

  各年级实施教师:

  三、课时计划

  各班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英语校本课,每周1节,每学期20节。

  四、教学结构和方法

  指导教师按年级分布,制定计划

  六、特色校本课程研修的方法和对象

  此特色校本课程在全校1——5年级学生中开展研修,以学期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修。

  七、课堂教学结构: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

  2、操练句型。

  3、学生分角色表演。

  4、评价。

  八、评价办法

  1、班级评价

  由小组长组织评比、评价和交流并评出每星期优秀学生,并在登记表中做记录。

  对班级的评优代课教师自行奖励。

  2、指导优秀教师评选标准

  (1)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热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研态度及作风。2分

  (2)指导教师能够结合教研小组的研究进度,适时为小组成员进行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对研究活动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 2分

  (3)指导教师能够经常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了解与监督小组的教研进展,对同学们

  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3分

  (4)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学*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质量好,优秀率高。3分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0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

  “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5)份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1

  拓展型课程是二期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学生选择修*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为核心,并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性学*的提高,兼顾创造性学*的培养。拓展型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马陆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是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能力的重要载体。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的能力,促进学*方式的改善。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的过程,倡导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注重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保证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1、拓展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

  5、以实施拓展型课程为契机,挖掘学校资源,形成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

  1、保留学校传统项目,并开发一些新型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2、有选择地使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包》,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3、部分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竹韵悠扬》的内容。

  4、开拓学校的乒乓、棋类等拓展课程项目。

  五、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立足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设的课程包括一些低层次的科目,这些科目为学生提供文化基础知识的拓展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方法,并以此来确保学生人人参与。

  2、多样性原则

  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本学期,我校开设美术、科技、信息技术等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也体现多样性,有的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的科目是课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

  3、时代性原则

  与上学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课程内容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作适当调整,增加了学生喜欢的新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提供了硬件支持,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体现时代教育的特征。

  4、开放性原则

  我校拓展型课程强调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5、综合性原则

  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既开设了信息技术等特色课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为主的传统课程。

  六、课程设置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拓展课程

  ⑴专题教育:是学校依据国家要求设置专项教育内容的教学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班队等活动。

  2、自主拓展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的课程。它分为校级和班级两种。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活动组成,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及本校的办学理念,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拓展型课程。

  七、资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课程的资料的收集应考虑到可操作性,可传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续性。

  1、学校应积极自主地开发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编制应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原则,做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专长并能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学*。

  3、学科类校本教材编制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集体编写的原则,也可以使用同类学科的讲义稿或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技能类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课教师自行确定,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人员一起研究开发,也可采用其他学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稿。

  4、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举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备的教育资源。

  八、课程实施

  1、学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长主管,全面规划、设计、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

  2、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教研组。教研组负责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同时要协调各部门工作。

  3、教导处负责常规管理,重点做好过程管理,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对年级组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4、教师提高专业水*,适应拓展型课程建设的需求。

  5、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的运用。

  6、做好学生及教师的评价工作。

  7、建立监督机制,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8、建立课程档案制度,不断总结课程实施过程经验。

  九、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授课教师的记录数据,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参与热情,团队合作意识,能力锻炼,学*体会以测试等第。另外从学生学*小组的记录评价每个学生,包括团结合作精神,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态度和学*效果等方面。

  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或提高。

  ⑵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⑶是否学会选择并做出决策,能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拓展内容与方向。

  ⑷在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强。

  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自觉钻研、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对教师评价主要依据计划完成记录,备课情况,学生反馈效果,工作态度和学生反映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⑴教学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合理性。

  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综合性。

  ⑶对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⑷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师在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的提高程度。

  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阶段开发与开展拓展型课程的设想方案,其中部分课程结构与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加深对自己执教的拓展型课程了解和重视,在进一步着眼于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为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带着开拓、创新、发展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开创马陆小学拓展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xx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

  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过程中的学*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xx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3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发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效果,鼓励教师与学生边学*、边实践、边提高。

  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教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励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效益。

  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四、课程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4、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应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活动式: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

  2、课外活动式: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等。

  3、体验式:通过学生的制作、调查等方式进行等;

  六、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在课程表中体现。

  七、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开设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实践等共12个门类,有手工制作、泥塑、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球类训练、诗词选读、美文赏析、动画制作等共18个班。

  八、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学生选择的人数。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记载、有考勤评价记录。

  (2)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教师应妥善保存学生作业、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加油”作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九、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十、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现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需要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进行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市、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十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制订计划→动员→“自选”→编组→完成学*→成果展示与评估→小结→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活动教学→小结。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评价:问卷调查

  2、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5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当前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状况

  *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二、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条件分析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三、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资源设想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基;

  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

  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

  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3)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6篇)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年来的语文测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5月,*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学校办学水*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书法,并*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课余练*、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3、开设书法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形式的实践能力;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 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 *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八、课程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书法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她的独特个性、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其他艺术(包括美术)所不能比拟,书法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审美、健体等作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强化人格力量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在网络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书法作为交际工具的的实用价值渐渐淡化、退化,只广泛存在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基地,仅作为一门艺术而独立存在。继承发扬普及书法教育,就是唤起全体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年来的语文测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5月,*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学校办学水*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书法,并*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并养成良好的书写*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四、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五、组织机构:

  组长:张从胜

  副组长:徐洪涛

  组员:韩敬亭、陈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级主任、语文教师

书法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

  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通过学*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的动力。

  7、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善于体贴人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惯。在书法练*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 课程内容

  1. 了解*书法的历史发展。

  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秦汉书法(篆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篆、楷、隶)——隋、唐、五代书法(草书)——宋(金)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清代书法

  2.书法各体的艺术欣赏。

  小篆:小篆是篆书发展至高峰期的标准体,它用笔纯净、圆润、稳健、 流畅;笔画均匀,结体规范,转多折少,主笔次笔不明显;向上或向下引长的线条成为其强调纵势的主要特征。

  大篆:主要代表是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书写时当留意表现刚挺的基本特征,与小篆共同的特征是强烈的纵势感。

  隶书:由粗细轻重之分,用笔又提顿,起笔有方圆,最重要的是有了明显的主笔次笔之分。

  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a.二王行 b.颜行 c.魏行

  草书:用简化的点画符号或引带来替代文字的结构和部首。用连笔的方法加快书写的速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落款:落款也是书法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与正文相映衬,但不能喧宾夺主。

  3.书法笔画训练。

  执笔、用笔、墨法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组长:叶新安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开课年级

  一至六年级

  3、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一节课

  五、评价方式

  以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课堂练*、课余练*、实际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对比评价,书法作品评价,比赛成绩评定等等。

  1.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成果展示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4. 教师评价

  5.比赛成绩评定。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4)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十份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

  2、制定计划(课时)

  3、落实教师

  4、分段实施

  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课程定义:

  我校开设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1、 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儿童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让学生通过舞蹈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

  2、发挥合唱活动教学的种.种优势和特长,重视它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孩子时能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3、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感性的,实践的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训练和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赏析优秀合唱实例

  经常选听选听少儿金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名曲,让北京银河少儿合唱团和上海小荧星伙伴合唱团的歌声为他们提供典范。提高欣赏水*,了解一些优秀合唱作品的表演风格和表现形式。要精心选取能够唤起儿童美感的合唱歌曲,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对孩子们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发展儿童全面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合唱教学虽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围绕这一教育总目标来进行,既要发挥合唱教学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

  A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一类题材。优美的旋律也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潜移默化中地进行。

  B在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时,则选用像《星星的暑假》《小足球队员》等歌曲,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在愉快、乐趣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表现和声美,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在小学教育中,合唱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生动,求实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声音美感,激发学生的学*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我们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2、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也是声乐和器乐的结合,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思想内涵,历代各个时期作曲家常用乐曲的精华谱写成合唱音乐来表达博大精深的创作思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西方合唱音乐中挖掘、精选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的、创作的、革命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们整理、收集、查阅作曲家的经历,作品的历史背景、体裁形式、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演唱合唱作品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场地,简单易行,是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团队精

  四、课程评价建议

  1、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新意,有价值。

  2、合唱艺术教会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功能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演唱熟悉的作品给了学生们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合唱辅导教师,强调我们自己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创景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对合唱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之外,还要教师对合唱艺术教育、教学都要有所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并以能够开展高水*的课外艺术教学活动为荣,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荣。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7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工作,我校根据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摸索,形成了一份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学校校情的分析: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附设1个学前班,有14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学校地处南昌县广三公路旁,占地2400*方米,建筑面积1200*方米,绿化面积300*方米,校园内生机勃勃,香气宜人。学校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是三江镇一个花园式的农村学校。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以“德育为首,教学为核心,强化内部管理,争创学校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秉承“勤学、苦学、博学、乐学”的校训,倡导学生以“正直、善良、谦虚、诚实”的校风坚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追求下,对原有的学校课程组织形式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校校园文化单调,家庭缺少父母关爱,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学*兴趣不高。通过调查与访谈,从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求知欲望等学生有很大的需求。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学校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我校整体规划了校本选修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学*中得到发展。

  四、学校课程内容的开

  1、我的童年音乐组

  2、少年红色影院组

  3、国学金典颂读组

  4、象棋、军棋、五子棋类组

  5、乒乓球组

  6、临摹、室外写生组

  7、剪纸、书法组

  8、学校合唱团

  9、中国梦写作组

  10、我爱阳光田径组

  五、课程实施步骤

  1、教导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校本课程(选修)花名册》,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六、课程评价要求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教导处审议。

  2、每次上课前备出简案,学校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教师要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全体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教导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教师结合小组学生*时活动等一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查,作为学生综合整体素质考查的一个总要依据。

  8、每学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9

  一、需求评估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程教学理念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五、评价建议

  1、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六、保障措施

  1、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组织的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陈镇江

  成员:全体班任、语文教师

  6、具体实施本方案的人员

  校本课程主编: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飞

  学生评价:史兰朱芳芳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文明。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许倩刘红王玫

  组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国学课本剧展演”“国学诗歌朗诵会”“国学读书汇报会”“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情况进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5)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五份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步骤,学*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最常用的学*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弟子规》的兴趣、*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邀请区校本课程建设领带小组、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

  3、每个教研组至少开发1―2种校本课程,九月份全面实施。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少到多,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学生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高一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能懂会学的自主解决,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弟子规》校本课程也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校本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纵横联系,指导运用: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朱熹)。《弟子规》校本课程,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步骤,学*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弟子规》这样的古文古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礼仪行为的课程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诵读文字、解释句子、读懂意思,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有欠缺的。学生不会理解得很渗透,对行为改善的帮助不会很大。

  作为校本课,引导现代的学生来学*古文古训,应该为其注入新的含义,在目标上加进一些现代的气息,这是该思考的。古时候的弟子规,多是从礼仪角度讲的。但是,做为现代人,我们该怎么样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校本课该思考的问题。

  1、研究。研究就是去探究文字背后所存在的科学道理。把古人没有讲出来的意义、没有想到的意义研究出来。比如:“年方少,勿饮酒”,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科学道理。

  2、悟理。悟理,就是用心来体会文字背后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做人道理。有些行为礼节,现在已经不再讲究。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文字背后表达出的人与人交往的一般性要求。如“揖深圆、拜恭敬”

  3、表演。表演就是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文字所描绘的行为动作,让孩子在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来产生对好的行为的“好”,对不良行为的“恶”,而不是停留在道理上。

  4、批判。《弟子规》中有贞节烈女的一些要求。既然是古训,其间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我们不能够因为其间有糟粕就不再要求学*,也不会因为它是古训就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去批判。我们要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发展和培养的个性,主见意识。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讲授《弟子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

  其一,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宋代朱熹主张先读《*思录》,次读“四书”,而后及于“五经”,均要求熟读成诵。古代国学教育,经过长期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读经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日臻完善的《弟子规》校本课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

  其二,《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现在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最常用的学*方法,这种古老的读书方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成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为今用,选择诵读、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背诵古典名篇,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门类,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学生听着悠扬的乐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校本课程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校本课程要贴*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使《弟子规》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弟子规》校本课程,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

  从学生《弟子规》校本课程学*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弟子规》的学*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弟子规》的兴趣、*惯、态度和方法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弟子规》,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自我评价。通过反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小组间评价。同学之间互夸,互助,共同进步。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这样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还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7、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8、定期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默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功底。

  五、评价:

  采取“每天评价”、“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日评价:评价的时间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直至通过为止。

  2、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注意问题:

  1、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2、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多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获得良好的情感启迪。

  3、鼓励家长同读一本书

  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0分钟,与孩子一起学*,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班级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完成其他国学的诵读,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6)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合集5篇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丰富课程体系,激发校园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结合我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郑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创建于19xx年,坐落于郑州市**街12号,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以“厚德博学,励志笃行”为校训,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绩”的共同价值,形成了“和谐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乐群、诲人不倦”的教风,“志存高远、学而不厌”的学风。学校遵循“特色促发展,师生共成长”的发展思路,彰显“空乘”为主的艺术特色,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整个校园校风正,学风浓,和谐而富有生机,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温文尔雅、充满自信、勇于担当,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公民。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15315*方米;有实验室6个,功能教室约40个,操场正在建设当中;有4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24个教学班;2100余名学生,150余位教职工,均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中级教师4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5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1人。可见,学校不仅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物质与环境基础,还具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师资力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期待

  1、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抓手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

  根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兼顾特色发展和学校实际,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培养勇于担当、自信、阳光,有创新精神与公民意识的现代人,确定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一)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担当与合作,讲究现代文明礼仪,提升团队素养与领导力,实现合作共赢。

  (二)学会认同与认可。认同自我,认可他人,讲究规则意识,提升坚韧、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学会探究与创新。学*一门探究性课程,动手操作,由转变、改变到创新,不断培养穷究物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四)学会生存与生活。有安全意识并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技能,发展一项健康休闲兴趣爱好,培养志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自信与个性,实现个人价值。

  (五)具有国际视野。不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审视传统,主动融入又保持自我尊严,理解国际文化与规则,具有国际视野。

  三、校本课程结构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三类课程:探究实验课程、学科发展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同时,结合创客教育,将学校校本课程纳入创客课程建设。课程呈现形式可以是校本课程,也可是社团形式。以社团形式呈现的校本课程,必须有完备的社团章程和社团成员招募书,常规性开展社团活动。

  (一)探究实验课程:设置“拓展探究课程”与“融合探究课程”。以理科探究创新、学科融合课程为主,强调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动手操作等深度学*方式。侧重培育理科见长的创新型人才,使参与学*的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探索的乐趣,发展问题意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二)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语言文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国际理解课程”。关注兴趣与爱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开阔视野,突出个性与品质的培养,侧重学科素养、学科拓展、合作交往、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融合、国际规则理解等素养的培育。

  (三)特色发展课程:设置“德育特色课程”、“空乘特色课程”和“艺体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弟子规”、礼仪教育等特色德育课程的影响力,以德促智,以智养德,德智相融;彰显“空乘”、美术、播音主持、“艺体”特色,让整个校园浸润在美育的河流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多彩的人生芳华。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剪纸、舞蹈、音乐、美术、体育项目训练、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大周5课时,安排在下午3、4节公共自*课上。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结合各地的教研情况,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需要和学*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在我看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

  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一、原则和依据

  1、组织管理的发展性原则

  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提升学校整体和个人的竞争潜力。各项制度的制定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并针对阶段工作重点,体现动态化的目标管理思想。

  2、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鼓励教师通过有效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与实践。

  3、研究目标的效率性原则

  校内各级单位树立“半成品”的引导和服务意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克服形式主义,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

  4、研究过程的学科性原则

  以“课改”为指导,“课标”为依据,加强对教师研究过程的专业性指导,强化研究的学科性意识。

  二、组织和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教研组织网络。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每人参与1—2项校本教研活动。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举荐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学研讨会。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年级主管领导)

  成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④向领导小组推荐优秀教研工作者人选。

  学校的教研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协同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针对个人阶段性教学中普遍问题,制定*期和远期的研究目标,并做好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努力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每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相关措施并具体落实。

  教师个人将参与校本教研作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解决策略。

  三、相关的规章制度

  1、校级管理层面

  (1)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

  ①提供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时间、场所、硬件支持。

  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性指导。

  ③确保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优先外出学*的机会。

  ④在各项教师评价标准中,要增加教学研究成果考评的权益。

  (2)学校教务处研究本校的教学现状,向校长,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制定学校教研制度,并逐步落实。

  (3)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指导与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2、教研组层面

  (1)学期初组织教师学*本学校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相关策略;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组织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任教班级情况,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

  (2)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实际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3)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外教学教研的沟通和交流。

  (4)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做到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5)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次教学检测后,及时召开各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并针对薄弱教师,或薄弱学科,或薄弱班级进行跟踪听课,进行专题分析。组织好新老教师的结对指导和同伴互助。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建立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库。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教研成果。

  (8)协助学校科研部门检查科研任务的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

  (9)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提出一项教改建议。

  3、教师个人层面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及个人本学期

  提要:提升全组教师的理论水*。鼓励并组织本学科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改,确定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所重点关注的教学问题、研究任务。认真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教研任务。

  (2)学期初,教师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研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教学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每位教师在整体把握、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制订问题研究明细表,确保问题研究在教学行动中实现。

  (3)认真参加校内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4)认真参与课堂观察。教师校内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学校建立课堂跟踪制度。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以下成果中的两项:

  ①一篇教研论文。

  ②一本教育教学理论着作的手写笔记。

  ③一份教育叙事或案例。

  ④组织一次教研组研讨活动。

  ⑤一份校级以上展示或获奖的教案。

  中学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一、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执行办公室主任:

  二、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惯;

  3.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三、校本课程类别:

  1、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3、社会类(文科学科拓展)

  4、德育类(心理、卫生)

  5、艺体类

  6、实践类(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四、实施步骤

  1、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五: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成果、反映学生学*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1次或因故缺*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六、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1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及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的学*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3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时上课听讲、学*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5篇)(扩展8)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汇总5篇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具体目标

  1、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科技技能,最好具有一项科技项目的特长。

  2、六至九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科技活动课,开设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3、组织参加不同级别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争取有名次,成绩显著。

  4、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实施学生科技活动课题研究工作。

  三、建立组织机构

  加强领导,成立由王明强校长任组长,朱继荣主任具体负责和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王明强:全面负责课外科技活动实施工程。

  朱继荣: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课程保障及时间保证,兴趣小组活动的落实,学生各类达标工作。

  高增堂:负责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生各类竞赛活动。负责制定学校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活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课题研究。

  四、主要具体工作

  1、增设一名科技专职教师,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2、保证场地器材设施达标和安全。

  3、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保证每周科技活动时间,并做到场地和指导教师到位。

  4、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5、加强培训。充分挖掘学校科技教师特长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特别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满足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工程对师资的高要求。

  6、要求各年级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级科技活动计划,力求形式多样,有吸引力,引导全体学生参与。

  五、学校文体工作特色经验总结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专兼并举,高素质、有特长的指导教师队伍。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文体方面的特长,加强教育与培训,形成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学校指导教师队伍。

  (2)建设一支指导学校活动,培训学校教师的专业队伍。

  发挥具有科技特长教师的优势,共同组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与知识水*的指导与培训队伍,促进学校指导教师特长的形成,提高活动的质量。

  2、构建四个层面活动

  开展以学校、年级、班级和小组为四个层面的活动,且每一层面的活动都能够形成独立的系列,促进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灵活性、趣味性和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活动环境。

  学校在兼顾各个层面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以年级为特点的课外科技系列活动,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完善的整体。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加强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家长会、宣传栏、资料、学生等途径,引导家长和社会正确认识实施科技教育的意义及积极作用。

  4、创设品牌活动项目,形成活动特色学校。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区特点,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体育、文化艺术、科学普及、游戏娱乐诸方面,创设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学校品牌活动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特色,使广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

  科技:巩固现有的科技制作、科研实验调查、小发明、三模比赛等品牌项目,巩固和拓展新的特色项目,形成品牌。

  5、开发教育资源,拓展活的空间。

  坚持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利用校外的活动设施与场所,以及校外教育基地、文体场馆的作用,并协调好有关单位与机构,为双休日、寒暑假开展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多彩的形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社区与家庭的参与,为科技活动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6、建立完善的制度,强化安全,规范运作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对指导教师和活动设施严格把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建立起责任保险机制,依法处理伤害事故。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2

  一 、指导思想

  升**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形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其它方面的教育,特制定升旗仪式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使我校升旗仪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用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程内容

  1. 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2. 培训升旗班

  3. 进行**下演讲

  4. 学唱**、校歌

  四、课程的管理

  由团委具体负责,政教处、办公室、信息中心、各班班主任协调配合进行升

  旗仪式。

  1.团委管理职责:组建升旗班;定制升旗服装;安排每次**下演讲;收集整理**下演讲稿,并推荐校报;每年将**下演讲稿印制成册。

  2.政教处管理职责:安排校学生会纪律部检查各班在升旗过程中的纪律情况、通报纪律好的和纪律差的班级。

  3.办公室管理职责:管理教师的升旗队列;记录教师的出勤情况;通报批评未出勤或纪律差的教师。

  4.信息中心管理职责:保障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5.班主任管理职责:整理本班学生队列,管理本班纪律。

  五、课程的实施

  1.每学期初利用一节课时在固定的教室对升旗班进行**法等课程培训。

  2.每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为固定的升旗仪式课程时间,全校师生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穿校服、戴胸卡、集队迅速、列队整齐。

  3.三名旗手负责每天早晨7:00(夏季)/7:20(冬季)升旗,下午7:20(夏季)/6:40(冬季)降旗。

  4.每周一如遇到恶劣天气,每班在室内进行简短的升旗仪式。信息中心负责播放**,全体师生在教室内起立,面对教室前方墙壁上的**行注目礼。团委负责组织,班主任跟班。

  5.每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由校长进行**下演讲,以后安排德育校长进行两次**下演讲,其他领导不做硬性规定。

  6.升旗仪式程序:

  (1)出旗

  (2)升**,奏**

  (3)奏校歌,音乐班学生齐唱校歌

  (4)**下演讲

  (5)升旗班退场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3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

  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4

  一、基本数据:

  课程名称旅游课程类型综合实践课

  教师董炳莲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时间3课时、隔周1课时设计者董炳莲

  所在学校献县南河头中学

  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选修。我校旅游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旅游知识和当地的艺术文化相综合,淡化旅游专业性,强调以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开发为旅游教学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在课间审美活动的全程性,从感受美性出发,引导欣赏与探究,共同评价,深化学*所得。

  指导思想

  我校旅游教学以当地名胜古迹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我校强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铺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才能有效地实施我校的旅游校本课程。通过学*,让学生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当地的历史遗迹、风物人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旅游学作为一个新兴学业的意义,通过具体的搜集并掌握本地的名胜古迹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当地中的实践旅游,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而认识旅游业及其意义。使学生具有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美感鉴赏、陶冶性情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了解旅游业知识及其意义,。

  2、通过对当地资料的搜集,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3、通过本课程的学*,初步体会当地实践对学生美感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旅游业作铺垫。

  四、课程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与学生动手查相关资料相结合,强调自主学*。

  第1周:旅游业介绍。

  第2周: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

  第3周:参观实践

  五、学*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方式

  以发现式为主的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从搜集中探索、把握基本旅游业语言。通过搜集资料,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加强学生对本地历史、地理及其风土人情的认识。

  通过参观实践过程,彻身了解旅游业的意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为日后进一步学*旅游业作铺垫。

  (二)教学方式

  采用以讲授、演示、实践、活动指导相结合的学*方式,给学生以较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在演示、活动指导中帮助指导学生。

  六、教材情况

  自编教材。

  七、学*评价方式

  (一)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学生的旅游学*参与程度与思维、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评价是以方展性评价为取向,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对其进行判定。旅游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实践、自评与他人评价等多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注重实践。

  (二)学*评价的方式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对学生在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成果,学*成果可通过实践、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手册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活动表现,*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5

  一、课程说明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修*校本课程至少需要获得6个学分。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发展学生个性,体现学校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职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课改委员会负责,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切问题的领导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的目标

  以新课改为契机,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由于校本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内容的宽泛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还要针对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3、自愿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资源性原则,教师要资源开发,学生要资源选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开发与申报

  1、实验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有开发校本课程的义务。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提前一个学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案,有能力的老师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

  2、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的要求,按时申报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上报申报材料,包括课程提纲、教案、教学计划等等。

  (二)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审核,审核采取看材料,听汇报,以及试听等方式,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纳入到下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供学生在下学期进行选修。不合格的校本课程,教师修改完善后,可在下学期继续申报。

  (三)选课

  1、校本课程的选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每学期初进行。

  2、学生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本学期的《实验中学校本课程选课目录》进行初选,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一门,最多选两门,且不能重复。

  3、教务处根据学生的初选情况进行调整,每门课程最多不能超过60人,最少不能少于30人。超出规定人数的课程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名单,未中签的学生重新选课;少于30人的课程不开设,学生重新选课。最终由教务处登记汇总,形成校本课程选课结果一览表。

  (四)实施

  教师按照教务处最终的选课结果一览表,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授课。由教务处组织统一检查。

  (五)考核

  1、学校不组织校本课程的统一考试,由任课教师在授课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

  2、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3、由任课教师根据《大庆实验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六)总结反思

  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和修改后的课程纲要上报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七、校本课程的管理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2、学校要组织有意愿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来确定自己拟开设的校本课程的主题。

  3、学校要组织培训教师,特别要重视教研组和教师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4、经常进行资源调查,整合蕴藏在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区中的课程资源。

  5、学校要通过学生选择和评价等方式实现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

  6、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评价,了解和掌握校本课程的开设效果,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7、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要对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8、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均可获得相应的报酬。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学校质量评价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

  2、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强**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

  3、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九、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按时足量的配备和安排开设校本课程所需的场所、仪器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3、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参评先优模、外出学*和安排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