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

首页 / 方案 / |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1

  我镇地处姚南山区,山高坡陡,地表易受台风暴雨的侵害,因而防御地质灾害工作是事关我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进一步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相关地质情况,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大岚镇防御地质灾害预案。

  一、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按照市委、市**要求和镇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御地质灾害的首要任务,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末然,充分发动群众,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技术措施上做好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把灾情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各村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服从镇党委**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上级防御地质灾害部门的指挥调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要讲究团结协作,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在抗灾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全镇防御地质灾害形势和准备工作

  (一)防御地质灾害形势

  由于是山区,山高坡陡,遇暴雨侵袭,地表水流向集中,主流短汇流快。个别山体地质较差,土壤揉和力较差,可能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

  根据我镇的实际,防御地质灾害主要以防山体滑坡为主,按区域的不同,把全镇分为3个组,14个小组,以联村干部会同各村干部具体落实各村的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落实抢险和安全转移等工作,接受镇防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镇要求各村落实防御地质灾害管理员,做到到岗到位,对有隐患的地质点,分别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御地质灾害工作预案。

  1、查明强台风、暴雨袭击下可能出现的危险地段。

  2、查明各村村庄在台风暴雨袭击下可能倒塌的房子,预先落实好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计划。

  3、对老弱病残的农户,根据他们的居住状况,预先作出安排。

  4、对易出现滑坡的地段,预先安排人员转移。

  (三)防御地质灾害重点

  本镇已发现重点地质灾害点是新岚村甘竹。

  三、组织、领导、职责

  1、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各村安全责任人及职责

  (1)、安全责任人:各村村主任为本村第一责任人。

  (2)、安全责任人职责:落实本村的防御地质灾害专职管理人员,督促管理人员加强对危险地段的巡查,准确、及时掌握本村基本情况,及时上报本村的地质变动情况,做好本村防御地质灾害物资的落实,人员的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并组织以民兵、党团员为骨干的防御地质灾害队伍,出现险情及时组织抢险

  (3)、报警员职责: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点情况,准确、迅速汇报险情。

  (4)、应急队伍指挥员职责:服从镇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的统一指令,及时组织应急队伍到岗到位,准确及时组织队伍抢险,协助各村组织群众转移。

  (5)、应急队伍职责:根据指令,应急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在现场指挥长的指挥下,全力投入抗御地质灾害抢险斗争:①尽快组织群众转移;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力量,抢险工程,尽可能避免灾情扩大;③随时向镇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④协助处理善后工作。

  四、镇应急指挥系统

  1、镇防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镇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在上级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统一指挥镇的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督促各村、各部门做好抗御地质灾害的各项工作,及时向上级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汇报本镇的情况。

  2、镇应急小分队

  五、报警联络方法

  报警联络由各行政村及时向镇防御地质指挥部汇报,做到即现即报,报警员由各村主任担任,联络方法采用电话联系。

  六、质情

  1、发布台风、暴雨消息阶段:市气象台发布台风消息,在台风到来之前,突出一个“防”字,积极防范,有备无患。

  (1)、加强值班,密切注视台风动向,做好台风信息的收听、记录工作。

  (2)、加强检查,要求各村对辖区内的地质危险地段作全面巡查

  (3)、时刻与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台风的动向。

  2、发布台风警报阶段,市气象台己发布台风警报,台风正向我市逼*。

  镇**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立即到岗到位值班,根据实际,部署抗御地质危害的各项工作。同时,下村检查各村的防御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

  3、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市气象台己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在台风到来时,突出一个“避”字,避其锋芒,及时撤离人员转移物资。

  (1)、邮电所、变电所落实抢险人员,一旦发生供应中断,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电和通讯畅通。

  (2)、当出现电力、电信、交通中断严重状态时,以村为单位,采取果断措施,动员各村干部、党员担当本单位的防台、防质工作,尽量减少事故发生,做好安全转移等工作。

  七、撤离路线、及责任人

  由于是山区乡镇,多数村庄在山坡上,只有沿溪的几个村庄遇大洪水时需撤离,一旦发生地质险情,立即组织人员往安全地带撤离,由各村组织人员实施,负责人为村主任和村民小组长。

  八、撤离顺序

  接到撤离的命令后,由村应急小分队维护撤离秩序,先安排妇女、老人、幼儿先行,青壮年后撤,做到快而稳,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由青壮年协助往撤离。

  九、撤离要求

  若接到撤离命令,以避免人员伤亡为原则,按统一指挥,首先照顾老人、小孩先行,由应急小分队和部分壮年村民共同维护撤离队伍秩序,不得抢道。做到快速、安全、有序。

  十、灾后恢复工作

  1、灾害过后,由镇**组织人员,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对遇难的人员妥善处理,迅速安置灾民生活。

  2、在上级帮助支持下,突击抢修本镇范围内损坏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设施,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条件。同时,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十一、工作要求

  本预案制定后,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特别是预案中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告之他们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镇防御地质灾害指挥部分派的各项工作。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2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本预案适用于xx县境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成立xx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咨询组、应急指挥部。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参加办公室的工作。

  技术咨询组由国土资源局组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专家组,专家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技术咨询。

  应急指挥部由县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任总指挥。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紧急抢险救灾组,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治安、交通和通信组,基本生活保障组,信息报送和处理组,应急资金保障组。

  (二)职责任务

  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统一领导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报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指导做好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传达领导小组工作指令;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对策和措施;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发布。

  技术咨询组根据我县地质条件和气象预测资料,结合实际,进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现场核查已出现地质灾害的具体地点,确定危害程度;对出现地质灾害提出具体防治建议;负责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评估、趋势预测的技术咨询工作。

  应急指挥部执行上级领导小组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指挥、协调和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体系。国土资源、水务和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及时传送、发布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气象和汛情信息。预报信息要立即通知有关乡镇和村庄,及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做好防灾各项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依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后6小时内,出现大型地质灾害后12小时内,出现中型地质灾害后24小时内,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速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越级速报省级和国家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现小型地质灾害后,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和市领导小组报告。

  灾情速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灾害类型、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内容应包括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后,县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相应开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宣布进入地质灾害应急期。

  应急指挥部各小组分工如下:

  1、办公室

  主要任务是根据总指挥的命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指挥部指令,协调各工作组依据应急预案的分工,有效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

  由**、建设、水务、电力、旅游等部门组成,必要时安排**参加。由**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险情出现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疏散,并转移到安全地带,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免遭损毁;负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排险。灾情发生时组织抢险队伍抢救压埋人员;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免遭损坏;负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排险。

  3、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

  由国土资源、水务、气象部门组成。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组织应急调查和险情监测工作,并对险情和灾情的发

  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队伍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抢险,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负责水情和汛情监测。

  4、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

  由卫生、药监等部门组成。***门牵头。

  主要任务: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准备等。

  5、治安、交通和通讯组

  由**、交通、通讯部门组成。**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传播险情的违法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及通信设施的安全,确保道路和通讯畅通。

  6、基本生活保障组

  由民政、财政、商务等部门及保险公司组成,民政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做好保险理赔准备工作。

  7、信息报送和处理组

  由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建设局、水务局、交通局、气象局、安监局组成。国土资源局牵头。

  主要任务: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位置、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诱发因素;组织险情监测;实行掌握险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险情灾情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应急指挥部,及时指导险情灾情应急工作进展。

  8、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财政、发改、国土资源、民政、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财政局牵头。

  主要任务:负责应急抢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抢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经技术咨询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应急相应结束,并予以公告。

  四、应急保障

  加强通讯与信息传递机构、人员和装备的建设,确保信息畅通。

  应急队伍*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处理及时到位。

  各相关部门要储备好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到位。

  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待灾害应急期结束后要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要给予适当的补偿。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其它事项

  1、本预案将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由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进行修订。

  2、本预案经县**批准后实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3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原的前缘,地势较*。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

  (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

  (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挖土、建房;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4

  为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令第394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认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发地点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地点主要包括: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庄、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点是和办事处),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和自然土质斜坡附*的居民居住区,矿山开采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它在汛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严重、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暴雨、持续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监测、预防责任人

  ㈠各乡镇(办)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乡镇(办)人民**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监测巡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

  ㈡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㈢危及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㈣其他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㈡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气象等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设、交通、铁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2、市***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3、市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

  5、市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中小学校区(舍)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中小学校区(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对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

  6、市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病险水库(坝塘)的巡查、监测、预报,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7、市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

  ㈢排查隐患,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连同防灾避险明白卡,一并发放到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宣传计划,扎实细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 5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现状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北部,境内多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据省地质调查院的调查,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在庙首镇、版书乡、孙村乡、云乐乡、俞村乡、白地镇等地,空间分布上呈条带状展布。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

  1996年以来,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死亡7人,受伤2人,房屋被毁630间,农田被毁*100亩,潜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1500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为4500万元。

  我县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性不大,对村民构成危害性较大的各类地质灾害点有17处(见附件2)。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点总体稳定,白杨岭滑坡受6月25日暴雨诱发发生小规模的塌方,未造**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白地镇—版书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南部丘陵至中部山区,空间分布基本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致,是我县地质灾害点密度最高的区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1处,其中滑坡7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31处。该重点防治区面积为179.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88。

  2、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云乐乡以及俞村乡北部部分地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6处,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3处,滑坡9处,崩塌滑坡隐患点13处。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2.1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0.18。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庙首—蔡家桥—旌阳镇次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中、西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庙首镇、孙村乡、蔡家桥镇、旌阳镇及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乡的部分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425.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7.04。该区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106处。其中:滑坡3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崩塌滑坡隐患点64处,规模均为小型。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位于县城西北部和东部,覆盖兴隆乡、三溪镇、俞村乡,分布面积207.2Km2,占全县总面积约22.90。

  1、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西北部的兴隆乡和三溪镇境内,*东西向展布,分布面积118.4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3.09。该区分布有6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处,崩塌滑坡隐患点4处,规模均为小型。本区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点为三溪镇霍家桥村(原龙山村)滑坡,该滑坡虽然规模较小,但危害性较大,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适当削方减载、支挡、避让等。

  2、俞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东部的俞村乡,分布面积88.8Km2,占全县总面积约9.81。该区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3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滑坡隐患点7处。坡体稳定性较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缓,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较小。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类型

  我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占全县地质灾害半数以上。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来看,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因此,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类型为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

  云乐乡张村大岭脚滑坡

  俞村乡凫阳村下周家滑坡

  白地镇洪川村泥石流

  孙村乡玉溪村水金洼泥石流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崩塌

  兴隆乡光荣村萤石矿区地面塌陷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滑坡

  (三)重要居民点

  三溪镇:霍家桥村(小河里村民组)、三溪村(炮台桥);

  孙村乡:玉溪村;

  庙首镇:祥云村;

  白地镇:洪川村、汪村;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汤村;

  版书乡:南关村(白杨岭)、江坑村(枣树岭);

  旌阳镇:凫山村;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茶林三组)、张村;

  俞村乡:芳岱村、凫阳村。

  (四)重点防范期

  5—9月份雨日多、雨量大,是各种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期,也是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五)重要工程设施

  道路:G205国道、S217省道、蔡大国防公路;

  水库:白杨岭水库。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

  (一)监测

  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监测和降雨监测。降雨量监测主要由气象部门完成,或在监测区设置雨量观测站。监测方式分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监测内容有:掉石、滚石、裂隙的宽度变化、垂直位移、泉水的流量和颜色、民井的水位、流量、房屋、桥梁等建筑物的破坏变

  形、植物倾斜、地面塌陷等变化情况;微观监测主要指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大地变形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我县目前采用的大多为宏观监测方式。

  (二)预报

  地质灾害险情预报分为预警预报、警报、临灾警报,根据雨量及灾体变形等有关资料确定。

  1、预警:连续阴雨,出现中到大雨,连续两天降雨量超过50mm,两天降雨量共130mm以上;灾害体后缘拉裂隙已具雏形,原有裂缝加长加宽;灾害体前缘出现膨胀现象;地下水水位、流量、颜色发生变化。

  2、警报:进入预警状态后,中到大雨仍在继续,降雨强度仍维持在较高水*,日降雨量100mm左右,或连续两天合计降雨量超过180mm;灾害体后缘拉裂缝已形成且仍有加宽趋势,地表主要裂缝明显扩展,新裂缝出现;灾害体前缘膨胀明显继续扩展;地下水水位明显大幅度变化。

  3、临灾警报:地下水出现多种异常,如涌砂、涌水、冒泡等现象,水位埋深降低或干涸后回升;地下及深部变形加剧;灾害体后缘出现拉裂变形,掉块或滚石;动力出现异常,出现地声等异常。进入临灾状态后要做好救灾准备,及时疏散灾区群众。

  (三)防治措施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及规模等,我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分为削坡、排水、护坡、挡墙、监测、种植被等六种。

  1、削坡:主要用于滑坡及崩塌,对县内大量的中小型灾害点特别适用。县内已发生的崩塌、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其原因在于滑体及滑塌体并未达到*衡状态,依然在滑塌面上处于重心较高的位置且保持较大坡度。削坡减重,简便易行,削坡坡角随不同坡高而异。

  在削坡而无护砌时,汛期需观察上方山坡裂缝、坡面变形、坡上林木状态等情况,以备及时避开。

  2、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区域内部分崩塌、滑坡因上方水渠渗漏或排水不畅,使土体浸润,岩土体抗剪度降低蠕变所致。在防止崩塌滑坡体上方地表水下渗时,可采用填缝恢复植被及汛期裂缝区薄膜覆盖的方法,地下水排除可采用坡脚反流层抗潜蚀设施,引出的清泉水可供生活用兼可监测滑体动态。

  3、护坡:在崩塌、滑坡前缘较陡且需防护的灾害点中,可将崩塌体、滑坡体削坡成为多级护坡,在多级护坡上用水泥片石砌成肋骨并种上草木。

  4、挡墙:适用于道路及初坡较高的崩滑体,一般中小型地质灾害宜采用重力式挡墙以支挡或拦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5、监测:在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中,对于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或交通安全,没有搬迁或避让的灾害点,需对其实施监测。监测分定期目视检查、简易监测、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避开。

  6、种植被:在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有的灾害点坡面岩土体裸露,受雨水冲刷严重,为了保护坡面水土不被流失,需在坡面上种植被。

  (四)防治计划

  根据安徽省**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xx]61号)、宣城市人民**《关于印发宣城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宣政办[20xx]10号)文件精神,我县已有3处地质灾害点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1处地质灾害点列入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

  今年我县将对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实施整体搬迁避让,版书乡**和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体搬迁任务。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阅读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1)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5)份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1

  根据省、州、县委组织开展的20xx年防汛减灾工作会的会议精神,在20xx年汛期来临之际,为抓好防汛减灾宣传和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切实提高人民的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灾需防、灾可防、灾必防”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动性,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提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为促进我县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原则

  全面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汛减灾工作方针,落实“雨前排查、雨中监查、雨后巡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求实的原则,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经常持久地开展防汛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开展防汛减灾知识“六进”活动,宣传新时期防汛减灾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要求、新任务和防汛减灾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地震科普知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民房建筑抗震知识等内容,努力将防汛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三、工作安排

  (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

  制定宣传方案,完成宣传展板、标语及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成立局防汛减灾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防汛减灾有关知识学*。

  (二)深入开展防汛减灾“四个一”活动,应急管理科普宣传“进景区”活动。

  首先,倡导旅**业员工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汛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或听一堂防汛减灾讲座,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第二,继续加强应急管理科普知识进景区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和疏散演练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景区员工、游客和市民进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火防盗、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家庭急救、安全用电等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三,在景区、商场门前等人员聚集的地方为游客提供旅游安全咨询服务,发放旅游宣传材料;第四,6月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制度基础、组织基础、技术基础、设备基础和管理基础,为我县体育和旅游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三)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防汛减灾科普教育

  把中小学防汛减灾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纳入日常教育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在全县中小学生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防汛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一位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树立中小学生的防汛减灾意识,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以防汛减灾重要纪念月为契机,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6月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制度基础、组织基础、技术基础、设备基础和管理基础,为我县体育和旅游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在主要街道以及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展示版面、发放材料、举办宣传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四、活动总结阶段(5月31日前)

  对本次宣传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按要求将有关资料和总结材料报送县委办。

  五、活动要求

  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理解防汛减灾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栏、会议等形式,进行防汛减灾专题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局干部职工防汛减灾安全意识,在文化和旅游两个范围内搞好减灾防灾宣传工作。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2

  为切实做好我镇防汛救灾工作,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区委督查室区**督查室《关于开展防汛救灾善后工作督查的通知》(泸纳委督〔x〕7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研究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保障组织有力

  成立以党委**李庆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救灾善后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保障统筹推进

  1、救助工作。由副镇长罗东梅牵头,社会事务办公室具体负责,镇财政划拨专项救助资金统筹安排好群众救助工作,并落实好大渡中小学安置点的值班人员以及群众的生活安排,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同时,加强防汛善后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等知识宣传。

  2、清淤工作。由镇长刘国荣负责牵头,镇长助理余子云具体负责,整治办负责具体落实,每天至少组织100人参与清淤工作,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完成全部的清淤工作。

  3、防疫工作。由副镇长罗东梅牵头,卫生院院长龙坤组织落实,每天至少组织10人以上的消毒队伍,对全部区域进行消毒,做到彻底不留死角。

  4、排危工作。由党委副**何海峰具体负责,联系区住建局专家,对受灾房屋全部进行排危工作,并及时做出鉴定报告,做到全面彻底专业,提出处理建议方案。

  5、修复工作。由副镇长胡奎牵头,供电供水天然气公司通讯公司具体实施,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进行抢修,本着安全及时的原则,恢复供电供水供气,并对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

  6、补种工作。由副镇长张永安牵头,农技站具体负责落实,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清理,能够补种的及时补种,不能补种的联系保险公司及时进行赔付。

  7、稳定工作。由党委副**何海峰牵头,镇群工办派出所具体负责,作好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8、后勤保障。由党委委员黄桂南牵头,党政办具体负责,作好车辆伙食饮水等后勤保障工作。

  9、信息报送。由副镇长张永安牵头,党政办副主任龙廷华负责上报,及时准确上报各类信息。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严肃纪律

  全体机关干部各村(社区)各单位提高对防汛救灾善后工作的认识,务必高度重视,所有人员按照安排,接受统筹调配,保证工作有力推进,成效明显。对在工作中失职渎职,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加强值班,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防汛救灾善后期间,加强值班,对受灾区域进行24小时监控,对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控,有情况发生时,及时上报,并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灾。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3

  为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区委、区**的有关要求,按照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明确区直有关部门防汛责任段任务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现将防汛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任务,以避免或减少损失为目标,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对标先进,激发热情,全面加强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和抢险能力建设,确保安全度汛。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系统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部。

  指挥部主要负责全系统防汛抢险并配合城区防汛抢险工作。指挥部下设三个抢险组。

  (1)工程组组长:行业各企业经理为成员,主要负责在建工程的防汛抢险;

  (2)房管组组长:主要负责全区公产住房的防抢险工作以及开发公司、工程公司在建工程、热力公司在建工程和锅炉房、所辖物业小区、区直管危旧房屋及办公用房防汛抢险工作。

  (3)机关组组长:主要负责局机关及家属区防汛抢险。指挥部下设防汛应急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负责调度局属的防汛救援应急分队,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办公室成员由局办公室人员组成。随时备勤。

  局属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及行业各企业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相应机构并制订防汛工作方案。

  三、主要任务

  在区**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城区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城区防汛排涝的日常调度和监督检查,统筹安排城区防汛排涝工作。

  (一)协助和督导万庄镇防汛工作。协助对所包堤段在汛期的堤身安全,按要求备好防汛物品。协助做好龙河段万庄区域左堤和右堤的防洪抢险工作。重点对:三小营西涵洞、杜各庄入水口、天村南水闸、倘户营水闸、齐营东水闸、大五龙水闸(二个)、韩各庄闸,杜各庄村南入水、天村涵洞、王场北汇水洞、四干渠泄水洞、李场泄水闸、旧天堂河入口等部位要严加防守。及时与分包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所包责任段的情况及防汛物品的准备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要求随时通报水情。

  (二)工程防汛抢险。突出重点,强化暑期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行动工作。重点是在建工程。由承担施工的企业负责。具体要求:施工场地排水畅通;建筑物资怕淋怕淹部位加强防护;库存物资、器材防止雨淋水淹;施工机具符合规范要求;动力设备及线路确保安全;工人宿舍防倒塌伤人等。企业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制定落实夏季作业防暑降温的各项措施,配备必要的降温设备等,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防止地沟油进入施工现场,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加强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和值守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遇有灾情或险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上报。

  (三)公产住房防汛抢险。主要由区房管局负责。对全区公产房加强巡视检查,发现汛情,立即组织抢险、修补和处理。

  (四)城区防汛抢险。服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安排调度,做好城区防汛工作。由工程组负责分别组建由四个公司组成的防汛救援队伍,由区指挥部和局指挥部统一掌握使用,主要用于堤防堵口及河道工程防洪抢险等。

  (五)单位自身防汛。对本单位、本企业的机关住地、库房、等凡有人、房、物的地方,一处不漏地视具体情况做出充分安排。

  (六)防汛物料准备。对工地及危旧房抢险,各单位要尽其所能,备足应急物料,冻结重要防汛物资,保障防汛需要。所有备料都要编号、登记、挂牌,汛期不过不得挪用。

  四、有关要求

  (一)要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在整个汛期,领导要带头值班,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保持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汛情和指挥联络,局机关设立汛期专用电话。各直属单位务必将汛期值班表按要求及时上报区建设局办公室。

  (二)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力戒侥幸心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做到有备无患,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动做好防汛工作,不断提高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应对能力。

  (三)要快速行动,立即开展汛前检查。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自身防汛工作进行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立即整改。

  (四)要强化组织观念,严格执行防汛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防汛安排。要顾全大局,服从统一调度指挥,确保万无一失。房管组、工程组、机关组及直属单位所组建的抢险队,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严格服从指挥部的命令,不得各行其事。

  (五)要团结协作,顽强作战,勇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落实区委、区**要求,全面完成防汛抢险任务。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4

  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各在建工地的财产安全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加强对在建工地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监管和防范措施,及早制定防范措施和部署各项工作,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度汛。

  二、组织领导

  成立汛期在建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防洪度汛措施

  各在建工地施工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洪度汛工作要采取主动控制早研究早布置早着手早落实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组织保障,明确责任

  各在建工地要成立防汛抗洪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抗洪与应急抢险工作方案,制定责任制度,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个人。

  (二)做好物质资准备,建设应急救援队伍

  各在建工地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做好雨衣雨鞋手电救护担架常用救护用品铁锹编织袋河沙碎石车辆等物资的购买与贮备工作,同时要组织精壮人员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投入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去。

  (三)加强防洪度汛宣传,开展应急抢险演练

  各在建工地要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职工会议等有效途径开展防洪度汛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工人的防灾意识,并在汛前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抢险救援实战演练。

  (四)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

  各在建工地要开展汛期安全生产自查,一是检查项目防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各项汛期安全生产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岗位和责任人的情况;二是检查施工场地临时办工场所宿舍工棚仓库等设施的安全防护,尽量避开可能受滑坡坍塌泥石流等灾害影响的区域;三是强化对施工现场对各个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排水运输道路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高大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地下暗挖及水下作业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管;四是加强施工期间气象和施工的监测,及时预警,有效开展预防措施。

  (五)落实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各在建工地要编制好汛期值班安排表,确保通讯设备24小时畅通,要主动与气象部门监管单位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做好险情来临前的预防与撤离工作,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一旦发生险情,及时上报镇汛期在建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同时组织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受灾区域施工人员及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在上级单位应急抢险队伍到来后,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四、汛期施工原则

  (一)与气象水文部门加强联系,了解掌握本地的自然气候地质情况及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施工任务,有针对性的编写汛期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措施,对汛期施工做出合理安排,备足适合的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避免因备料困难而影响工程进度。

  (二)住地库房车辆机具等生产设施设要停放在洪水位以上的地点,并远离泥石流沟槽冲积堆,修建临时的排水设施,保证作业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表水。

  (三)根据气象预报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洪水到来前将机械设备分批撤危险区停放于安全位置,修筑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放积水,防止暴雨冲沟坍塌,确保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在建工地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分析本部门安全生产形势,认真制定渡汛方案和应急抢险方案,强化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开展全面汛期检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落实措施,严格监管执法

  各单位要对自身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人员配备应急预案隐患整改等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督促整改消除,并及时进行“回头看”,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坚决挂牌督办,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项目或单位,坚决从重从严处罚。

  (三)加强值守,及时报送信息

  要加强汛期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做好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判,遇有紧急重要情况或重大以上突发事件重大灾情险情,要立即请示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及时组织开展先期应急救援工作。谎报瞒报事故的企业和个人,将依法重处。

  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工作实施方案 5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现状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北部,境内多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据省地质调查院的调查,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在庙首镇、版书乡、孙村乡、云乐乡、俞村乡、白地镇等地,空间分布上呈条带状展布。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1996年以来,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死亡7人,受伤2人,房屋被毁630间,农田被毁*100亩,潜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1500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为4500万元。

  我县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性不大,对村民构成危害性较大的各类地质灾害点有17处(见附件2)。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点总体稳定,白杨岭滑坡受6月25日暴雨诱发发生小规模的塌方,未造**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白地镇—版书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南部丘陵至中部山区,空间分布基本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致,是我县地质灾害点密度最高的区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1处,其中滑坡7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31处。该重点防治区面积为179.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88。

  2、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云乐乡以及俞村乡北部部分地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6处,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3处,滑坡9处,崩塌滑坡隐患点13处。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2.1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0.18。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庙首—蔡家桥—旌阳镇次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中、西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庙首镇、孙村乡、蔡家桥镇、旌阳镇及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乡的部分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425.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7.04。该区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106处。其中:滑坡3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崩塌滑坡隐患点64处,规模均为小型。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位于县城西北部和东部,覆盖兴隆乡、三溪镇、俞村乡,分布面积207.2Km2,占全县总面积约22.90。

  1、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西北部的兴隆乡和三溪镇境内,*东西向展布,分布面积118.4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3.09。该区分布有6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处,崩塌滑坡隐患点4处,规模均为小型。本区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点为三溪镇霍家桥村(原龙山村)滑坡,该滑坡虽然规模较小,但危害性较大,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适当削方减载、支挡、避让等。

  2、俞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东部的俞村乡,分布面积88.8Km2,占全县总面积约9.81。该区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3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滑坡隐患点7处。坡体稳定性较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缓,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较小。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类型

  我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占全县地质灾害半数以上。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来看,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因此,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类型为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

  云乐乡张村大岭脚滑坡

  俞村乡凫阳村下周家滑坡

  白地镇洪川村泥石流

  孙村乡玉溪村水金洼泥石流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崩塌

  兴隆乡光荣村萤石矿区地面塌陷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滑坡

  (三)重要居民点

  三溪镇:霍家桥村(小河里村民组)、三溪村(炮台桥);

  孙村乡:玉溪村;

  庙首镇:祥云村;

  白地镇:洪川村、汪村;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汤村;

  版书乡:南关村(白杨岭)、江坑村(枣树岭);

  旌阳镇:凫山村;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茶林三组)、张村;

  俞村乡:芳岱村、凫阳村。

  (四)重点防范期

  5—9月份雨日多、雨量大,是各种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期,也是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五)重要工程设施

  道路:G205国道、S217省道、蔡大国防公路;

  水库:白杨岭水库。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

  (一)监测

  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监测和降雨监测。降雨量监测主要由气象部门完成,或在监测区设置雨量观测站。监测方式分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监测内容有:掉石、滚石、裂隙的宽度变化、垂直位移、泉水的流量和颜色、民井的水位、流量、房屋、桥梁等建筑物的破坏变

  形、植物倾斜、地面塌陷等变化情况;微观监测主要指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大地变形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我县目前采用的大多为宏观监测方式。

  (二)预报

  地质灾害险情预报分为预警预报、警报、临灾警报,根据雨量及灾体变形等有关资料确定。

  1、预警:连续阴雨,出现中到大雨,连续两天降雨量超过50mm,两天降雨量共130mm以上;灾害体后缘拉裂隙已具雏形,原有裂缝加长加宽;灾害体前缘出现膨胀现象;地下水水位、流量、颜色发生变化。

  2、警报:进入预警状态后,中到大雨仍在继续,降雨强度仍维持在较高水*,日降雨量100mm左右,或连续两天合计降雨量超过180mm;灾害体后缘拉裂缝已形成且仍有加宽趋势,地表主要裂缝明显扩展,新裂缝出现;灾害体前缘膨胀明显继续扩展;地下水水位明显大幅度变化。

  3、临灾警报:地下水出现多种异常,如涌砂、涌水、冒泡等现象,水位埋深降低或干涸后回升;地下及深部变形加剧;灾害体后缘出现拉裂变形,掉块或滚石;动力出现异常,出现地声等异常。进入临灾状态后要做好救灾准备,及时疏散灾区群众。

  (三)防治措施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及规模等,我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分为削坡、排水、护坡、挡墙、监测、种植被等六种。

  1、削坡:主要用于滑坡及崩塌,对县内大量的中小型灾害点特别适用。县内已发生的崩塌、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其原因在于滑体及滑塌体并未达到*衡状态,依然在滑塌面上处于重心较高的位置且保持较大坡度。削坡减重,简便易行,削坡坡角随不同坡高而异。

  在削坡而无护砌时,汛期需观察上方山坡裂缝、坡面变形、坡上林木状态等情况,以备及时避开。

  2、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区域内部分崩塌、滑坡因上方水渠渗漏或排水不畅,使土体浸润,岩土体抗剪度降低蠕变所致。在防止崩塌滑坡体上方地表水下渗时,可采用填缝恢复植被及汛期裂缝区薄膜覆盖的方法,地下水排除可采用坡脚反流层抗潜蚀设施,引出的清泉水可供生活用兼可监测滑体动态。

  3、护坡:在崩塌、滑坡前缘较陡且需防护的灾害点中,可将崩塌体、滑坡体削坡成为多级护坡,在多级护坡上用水泥片石砌成肋骨并种上草木。

  4、挡墙:适用于道路及初坡较高的崩滑体,一般中小型地质灾害宜采用重力式挡墙以支挡或拦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5、监测:在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中,对于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或交通安全,没有搬迁或避让的灾害点,需对其实施监测。监测分定期目视检查、简易监测、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避开。

  6、种植被:在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有的灾害点坡面岩土体裸露,受雨水冲刷严重,为了保护坡面水土不被流失,需在坡面上种植被。

  (四)防治计划

  根据安徽省**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xx]61号)、宣城市人民**《关于印发宣城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宣政办[20xx]10号)文件精神,我县已有3处地质灾害点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1处地质灾害点列入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

  今年我县将对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实施整体搬迁避让,版书乡**和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体搬迁任务。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2)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1

  为保护黄沙管委会煤矿采煤塌陷区域地质灾害居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解决区域群众的居住隐患,推进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区域整体搬迁移民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搬迁原则

  1.坚持**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

  2.坚持自愿申请,政策扶持的原则。

  3.坚持统筹安排,理事会运作的原则。

  二、安置对象

  本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为黄沙管委会新岭村黄金、廖屋、李屋、竹兴、下湾等五个村小组农户。

  三、安置方式和地点

  1.就地集中安置:可选择在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黄沙管委会油茶站附*)宅基地建房安置。

  具体安置办法见附件1。

  2.进城进园安置:鼓励搬迁户选择进城进园购房安置,重点鼓励搬迁户到县引农进城进园移民搬迁试点项目(金塘花苑)购房。

  四、政策扶持

  1.基础设施项目:整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支持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2.房屋拆除补助: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拆除土坯房房屋(主房)按照占地面积补助60元/㎡,拆除水泥房房屋按照建筑面积补助120元/㎡。

  3.建房、购房补助:

  (1)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搬迁户,按一般户1.5万元/户、“四类人员”2万元/户标准进行补助。

  (2)就地集中建房安置的,按搬迁户实有人口数(公职人员除外)给予14875元/人的项目资金补助。

  (3)进城进园购房的,按搬迁户实有人口数(公职人员除外)给予17500元/人的项目资金补助。

  20XX年3月31日前没有拆除本户在新岭地质灾害区内的所有房屋(包含主房和所有厨房、厕所、猪牛栏、围墙、临时建筑等附属建筑物)的搬迁户视作主动放弃搬迁,不享受上述任何政策扶持。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3月—6月底)。

  重点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实施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意义,成立理事会,选举理事会成员,建立搬迁户基本信息库。

  2.项目选址,规划设计阶段(2014年6月—7月31日前)。

  2014年7月15日前完成选址安置区土方工程预算;2014年7月25日前完成安置区建设项目规划。

  3.组织实施,拆房建房阶段(2014年8月1日—20XX年3月31日前)。

  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安置区征地拆迁工作;2014年9月10日前进场土方施工;2014年10月10日开始地质灾害区主房外房屋拆除;2014年10月20日前进场建房施工;2014年10月31日前完成土方*整;2014年12月1日开始地质灾害区主房房屋拆除;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安置区一层以上房屋建设及安置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0XX年春节前地质灾害户搬入新居;20XX年3月31日前拆除地质灾害区全部房屋。

  六、组织机构

  成立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有:黄沙管委会、县委农工部、县农房办、县扶贫与移民办、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林业局、县矿管局、县煤监局等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廖献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日常事务,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同时,成立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理事会,理事从本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中选举产生,并依照理事会议事规则开展工作。

  七、工作要求

  1.及时调度,解决问题。

  实行定期工作调度和联*会制度。

  每周由黄沙管委会牵头召开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建设调度会。

  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由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责任领导和干部要深入实际和工作一线,认真了解搬迁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搬迁户的工作,确保稳定有序推进。

  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理事会要全程参与搬迁安置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强化责任,严格考核。

  各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实行工作倒计时、责任倒排查。

  附件:1.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就地集中安置办法

  2.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办法

  附件1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就地集中安置办法

  1.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原则,搬迁户可在新岭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区内选择一块宅基地建房。

  2.建房户型:安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户型,分别为占地面积72㎡和88.8㎡两种户型。

  3.户型选择: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含)以下的只可选择一块72㎡的宅基地建房;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以上的可任选一块88.8㎡或72㎡的宅基地建房。

  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以已公示确认的为准。

  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虽然在72㎡(含)以下,但因长期居住在新岭地质灾害区、无其他房源且人口较多等特殊情况的,经本户申请,理事会讨论决定,可选择88.8㎡的宅基地建房。

  超过72㎡面积部分,搬迁户应对理事会予以补偿,具体标准由理事会另行研究并报领导小组决定。

  4.建房方式:集中安置的搬迁户由黄沙管委会会同理事会商议,选择有资质的建房企业,按照统一建设的模式,集中时间建设安置房基础及第一层房屋。

  鼓励搬迁户对一层以上建筑部分集中一次性统一建设,相同建设要求的优先集中安排相邻区域建房用地。

  所建房屋共基础共墙体或共基础各墙体。

  5.选房原则:选择集中建房安置的搬迁户,按照签订弃房协议和缴交集中建房资金的先后顺序确定2个选房顺序,同一天的按照抓阄方式确定选房顺序。

  待新建房屋竣工验收后按照搬迁户的2个选房序号的*均数顺序,选择新建房屋。

  6.用地成本分摊:建房户须按建房占地面积150元/m2的标准,分摊部分土地征用成本,分摊外的征地费用由黄沙管委会负责。

  附件2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办法

  1.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区域所在地搬迁户宅基地使用权全部退出,予以注销。

  另选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作为新的宅基地。

  2.在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统一规划,按72㎡和88.8㎡两种户型面积的宅基地,提供给搬迁户建房安置。

  3.根据《集中安置办法》,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含)以下的只可选择一块72㎡的宅基地建房;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以上的可任选一块88.8㎡或72㎡的宅基地建房。

  4.搬迁户现有宅基地面积与新选择安置建房用地面积不一致的,面积欠缺方应按所欠缺面积以不超过560元/㎡的标准支付宅基地使用权补偿金,具体价格由理事会研究并报领导小组决定。

  该补偿金全部用于补偿面积多余方,并按照自求*衡的原则确定受补偿的价格。

  5.搬迁户原在新岭地质灾害区内的所有房屋及土地证照必须全部收回,待房产和国土部门注销后,方可办理新建房屋相关证照。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2

  1、 总则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或者临灾时的应急处置反应。

  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市人民**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组成如下:

  总指挥长:主管副**

  副指挥长:市人民**主管副秘书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各有关部门、军分区司令部、**支队等部门负责同志。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安康军分区司令部、**安康支队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军分区司令部、**支队和市人民**各相关部门及有关部门联络员为成员。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市应急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市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市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级地方**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市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要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地方各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对出现的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当地县区**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和市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立即如实向市人民**和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和市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造成河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造成铁路干线、公路主线、民航和航道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 险情应急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或者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及时上报,同时应当立即派出专业人员(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市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当地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启动“防、抢、撤”方案,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必要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市、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县级人民**应解除险情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5.2灾情应急

  5.2.1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全市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请求省**有关部门进行紧急支援。

  5.2.2 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当地人民**和基层组织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并向上级人民**及有关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5.2.3 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派出工作组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5.2.4 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1)县级人民**的应急行动

  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及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迅速派出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组成的应急调查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2)市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人民**可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灾害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并在事后上报应急调查报告。

  5.2.5应急响应结束

  灾情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县级人民**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建议,及时解除灾情应急期,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

  6 、部门职责

  6.1 紧急抢险救灾

  由安康军分区司令部、**安康支队、市***、建设局、水利局、安监局、安康供电局、旅游局、教育局、市扶贫办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2 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和治理

  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地震办、气象局、环保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市卫生局、农业局、经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 治安、交通和通讯

  市***、交通局、西安铁路局安康办事处、安康民航站、无线电管理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5 基本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商务局、***、盐务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6 信息报送和处理

  市广播电视局、国土资源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7 应急资金保障

  由市***、财政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人民**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并与当地同级**部队建立抢险救灾的协调机制。抢险救灾应急队伍要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加强救灾装备建设,配备专用越野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抢险救灾装备等。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7.2 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7.3 应急技术保障

  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各级**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和培训工作。

  7.4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7.5 监督检查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各县区人民**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8、 预案管理与更新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各县区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修订更新,修订更新后的预案,报市**批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9 、责任与奖惩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10 、附则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3

  蕉城区虎贝乡新亭甲地自然村位于虎贝乡西北面,共有28户122人。根据20xx年11月4日至5日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和蕉城区地质调查组的现场勘察甲地自然村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甲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搬迁异地安置。因此特制订虎贝乡新亭甲地自然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实施方案。

  一、地灾点的状况:

  滑坡体后存在一条长约40m,宽约60m,土方量约9600m3,滑坡方向98°,甲地自然村位于滑坡体的下方。

  二、开展动员宣传:

  召开甲地自然村全村户主大会,向群众讲解该村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及后果,但在筹备动员搬迁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阻力是由于群众经济存在差异有的肯搬有的不肯搬,针对这种情况,把村两委成员和国土所所长、村建所所长、民政办主任、新亭村包村干部分成三个动员小组,包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地质灾害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党委和**对他们的关心和政策,经过动员群众都同意搬迁并与村委签订了协议书。

  三、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文书,国土所所长、村建所所长、民政办主任、新亭村村民主任、新亭村包村干部为组员的搬迁安置领导小组。

  四、确定搬迁对象:

  新亭甲地自然村28户122人。(具体名单附后)

  五、筹集资金拼盘:

  安置点的建设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据测算总投资应268万元,自筹200万元,缺口资金68万元。

  六、搬迁计划安排:

  搬迁时间为20xx年3月16日至20xx年12月31日,4月底完成安置点的*整,7月底完成地基,10月底至少完成一层的建筑结构,12月底整村搬迁完毕。

  七、搬迁安置点:

  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就*选择在前甲地旁处安置,该安置点的土地是水田,“五通”比较方便。经规划拟建房层数统一为二层;第一层为砖混结构,第二层为砖木结构,同时做到人畜分开建设。

  八、迁后土地整理:

  整村整迁后进行旧村土地整理,实行复耕,预计可整理土地20余亩。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4

  xx日前,省**发布了《陕西省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陕西省今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及防范期作了划定,并对地质灾害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省气象局20xx年气候趋势预测,今年1-10月陕西省总降水量与去年同期比较,陕北南部、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多,陕北北部、关中西部、陕南中西部偏少。春季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夏季(主汛期)关中大部、陕南中东部降水偏多。据预测,20xx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呈增大趋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重点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结果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乡(镇)**要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等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继续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建设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方案》还指出,市、县、区**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地市要建立完善市、县、区、村逐级负责制,各市、县、区**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汛中、汛后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健全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专人职守的值班制度,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气象、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提高防灾减灾水*。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5

  为了切实做好全乡20XX年地质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北湖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以及我乡*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治经验,编制本预案。

  一、20XX年全乡地质灾害情况

  乡**对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工作布臵早,及时下发了《xxx瑶族乡20XX年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了防灾避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及知识增强。20XX年汛期与往年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4月、5月,由于防范早,加上雨水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大的地质灾害。

  二、20XX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村

  ①xxx村

  ②十寺村

  ③桃仁村

  ④太阳村

  ⑤茶元村

  ⑥介木山村

  ⑦正冲村

  2、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矿区(点)

  ①十寺矿区

  ②亭子板非法砂场

  3、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路段

  ①郴仰公路xxx段

  ②xxx——桃仁路段

  ③xxx——太阳路段

  4、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几年我乡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十处,其中有些隐患点潜在危险较大,若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特别加强防范。

  ①正冲至下介木山新村泥石流

  位于正冲村至介木山新村河谷地段,山高坡陡,溪沟狭窄,河床纵坡比大,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具有短时间内大量来水的地形,而且因修建郴仰公路境内的生态尚未得到全面恢复,泥石流物源丰富,遇到大暴雨或强降水,就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正冲、介木山新村居住在河口、临*河床的95户、43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赵家湾后山滑坡群该滑坡群

  该滑坡群在20XX年“8.8”洪灾后,虽未见明显滑动,但仍于不稳定状态,其后缘裂缝长260米,宽50米,滑体体积约5000立方米。该滑坡群对赵家湾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③十寺矿区

  十寺矿区虽然是*年来才启动开发工作的,但其矿区开采历来已久,地表山坡随处可见大大量堆放的煤矸石、废石,地下采空区域越来越大。大暴雨时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矿渣流及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矿区民工、居民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亭子板非法砂场

  此处砂场临*郴仰公路,其周围植被严重被破坏,裸露的砂石透水强,抗冲力弱,经暴雨冲刷和长时间浸泡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给郴仰公路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及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另外为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对我乡的影响。矿业活动强烈的地区要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原则上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本年度监测的范围,在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重点核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判断。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一般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乡、村两级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并落实监测责任。

  2、群测群防监测

  利用已建立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监测人,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对灾情及早发现,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驻村乡干部的指导下,由各行政村和当地群众组织实施监测。

  2、危及主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直接防灾单位负责监测。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乡**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防灾预案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编制防灾预案,将防灾避灾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管理地段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对山洪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时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绿化和保护好环境;对处于山洪河谷中的住户要进行避让搬迁;对隐患点要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发现的裂缝及险情要及时上报并夯实,在其上方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3、尽量做到勤监测、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疏散人员。

  4、建立健全重大险情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应在6小时内速报乡**(电话:2705003)并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做好应急处理,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防止灾情扩大。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3)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汇总五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1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县最南部,与重庆市梁*县接壤,幅员面积32.06*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8万人。全乡地形以*坝为主、低山丘陵为辅,我乡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以为主,其他各村小规模的滑坡也分布较广。目前,排查发现地质灾害点5处,危及面积405亩,其中耕地235亩,威胁农户86户294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给我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乡**成立由乡长雷勋章为指挥长,乡人大**于世林,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党委委员、副乡长柏海川为副指挥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所、社事办、综治办、卫生院、建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若出现地质灾害问题,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及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其职责分工是:

  (一)办公室: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分别从党政办、社事办、建管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传达贯彻指挥部决策;组织抢险救灾力量,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收集有关的地灾,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公布抢险救灾临时规定。

  (二)抢险及转移安置组:武装部长、副乡长柏海川任组长,分别从经发办、派出所及民兵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队伍及时奔赴一线,组织群众撤离;负责组织抢险车抢险当路的畅通;维护险区内社会治安等。

  (三)后勤保障组: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任组长,分别从社事办、财政所、文化站、卫生院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救灾款物的筹集发放,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灾区水源、食品卫生;负责妥善安置灾民,迅速组织力量修复灾区电力、通讯设施等,保证灾区用电和通讯通畅等。

  (四)村社职责:各村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救灾。

  在辖区内重大地质灾害点及其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确定和发布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建立监测点、落实监测人员及防灾责任人。

  有地灾害险情的村、社、企业的监测人员和防控灾责任人必须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发现险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报告乡防灾领导小组。

  广泛宣传、让受灾户人人明白,户户清楚本区域灾害发生时的预警信号及撤离路线、灾害发生前的前兆。

  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危房户,及时发送搬迁通知书,限期搬迁户和观察使用的危房户分别建卡,跟踪调查,随时掌握搬迁情况。

  地质灾害发生后,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转移、搬迁安全区域,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恢复生产。

  三、防灾责任人及监测员: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国土资源所要会同地质灾害防灾抢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门,在每年第一季度前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乡人民**批准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地质灾害预防预警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3、加强汛期值班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在汛期(每年四月至九月),防灾抢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暴雨时,按照县防汛防旱领导小组的部署,防灾抢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双人值班,领导带班;当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乡人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值班,认真接听本辖区内的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4、加强险情巡查

  乡、村、组在汛期,要组织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巡查、监测和防范,发现灾情和险情要及时处理和报告。对已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5、加强汛期灾害预报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三级、四级、五级时预报。

  三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乡人民**接到本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村民。

  6、加强隐患治理和避险安置工作

  加快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排危除险工作。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采取避让安置,对暂时受威胁的住户进行临时转移安置,威胁较大或不能再在原居住地生活的住户,进行异地搬迁安置,妥善做好协调工作。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2

  为有效防治我村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南*市、武夷山市的部署,结合××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应急工作组:在乡镇**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村成立应急工作组,组长由×××(村主任或村**)担任,成员有×××…(村两委、各村民小组组长和国土资源协管员)。应急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

  职责分工:

  (1)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负责向村民公布本预案。

  (2)民兵营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地质灾害临灾抢险、排险。抢险小分队由×××…组成。

  (3)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负责发布本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

  (4)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地质灾害点监测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项工作各村根据实际进行分工。

  2、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基于民兵和受影响的村民分别组成村(组)级巡查小组。巡查范围见村(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表。

  二、防灾抢险

  1、汛期值班人员表

  值班人姓名

  电话

  值班人姓名

  电话

  注:值班采取一人一班制,具体以当时安排为准。

  2、地质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见附表一、二]。

  3、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密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特别是要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4、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4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量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村(组)两级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地质灾害点“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村民小组购锣一面、锣锤一把、雨衣一套、手电一把、应急灯一盏、铲两把(具体数量由村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专人)保管。

  社区在街道办事处防灾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社区应急工作组,并按本提纲制定相应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3

  为保障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我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发生灾害后为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业组,办公室设在市地质矿产局。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接受市委、市**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防灾救灾专业组实施救灾行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分别为:

  (一)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组

  市人武部负责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受灾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二)特种工程抢险组

  市***、建设局、水利局、电业局、物资总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负责特种工程抗灾抢险,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灾害的抢险任务。

  (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紧急救援组

  市民政局、***、教委、物资总公司等部门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教学秩序。

  (五)市政保障组

  市水利局、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居民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灾性能鉴定,组织搭建临时住宅。

  (六)治安与交通管理组

  市***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通讯保障组

  市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负责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八)电力保障组

  市电业局负责组织修复输变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等,尽快恢复灾区供电。

  (九)应急运输组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修复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十)灾害调查及监测组

  市地质矿产局会同市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十一)应急资金保障组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预算、筹措和拨款。

  各乡镇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负总责。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灵宝市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各乡镇、各专业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配备抢险救灾装备,备足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灾害后,抢险救灾队伍能够快速出动,及时救援灾民。各乡镇人民**、各成员单位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抢险救灾机构及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影响分析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影响分析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分临灾和灾后两种情况:

  (一)临灾时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处于临灾状态时,隐患所在乡镇人民**要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做出临灾应急反应,做好启动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乡镇人民**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避灾疏散;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因险情扩大,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建议及险情实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通报市地质灾害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应密切注视和跟踪灾情,随时将灾情变化趋势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若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立即启动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指挥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同时将灾情规模等情况及时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

  若发生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在启动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赴现场进行应急指挥,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市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部署、指导和协调各抢险救援专业组进行救灾工作,安置和疏散灾民,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及救灾物资,*息灾害谣传,解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安定。

  市地质矿产局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由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知有关通讯公司检查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六、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乡镇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体等有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完善行业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时,按照市**命令及时启动本部们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救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务必于5月30日前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七、人员财产转移路线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点的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见附件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应急预案和各乡镇的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配套预案,一并实施。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4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本预案适用于xx县境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成立xx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咨询组、应急指挥部。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参加办公室的工作。

  技术咨询组由国土资源局组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专家组,专家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技术咨询。

  应急指挥部由县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任总指挥。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紧急抢险救灾组,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治安、交通和通信组,基本生活保障组,信息报送和处理组,应急资金保障组。

  (二)职责任务

  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统一领导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报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指导做好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传达领导小组工作指令;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对策和措施;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发布。

  技术咨询组根据我县地质条件和气象预测资料,结合实际,进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现场核查已出现地质灾害的具体地点,确定危害程度;对出现地质灾害提出具体防治建议;负责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评估、趋势预测的技术咨询工作。

  应急指挥部执行上级领导小组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指挥、协调和组织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体系。国土资源、水务和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及时传送、发布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气象和汛情信息。预报信息要立即通知有关乡镇和村庄,及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做好防灾各项准备工作。

  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依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后6小时内,出现大型地质灾害后12小时内,出现中型地质灾害后24小时内,县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速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越级速报省级和国家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现小型地质灾害后,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和市领导小组报告。

  灾情速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灾害类型、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报告内容应包括伤亡和失踪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后,县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相应开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宣布进入地质灾害应急期。

  应急指挥部各小组分工如下:

  1、办公室

  主要任务是根据总指挥的命令,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之间的各项应急工作;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指挥部指令,协调各工作组依据应急预案的分工,有效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

  由**、建设、水务、电力、旅游等部门组成,必要时安排**参加。由**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险情出现时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疏散,并转移到安全地带,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免遭损毁;负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排险。灾情发生时组织抢险队伍抢救压埋人员;组织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免遭损坏;负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排险。

  3、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

  由国土资源、水务、气象部门组成。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组织应急调查和险情监测工作,并对险情和灾情的发

  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抢险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队伍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抢险,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负责水情和汛情监测。

  4、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

  由卫生、药监等部门组成。***门牵头。

  主要任务: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包括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准备等。

  5、治安、交通和通讯组

  由**、交通、通讯部门组成。**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蓄意扩大传播险情的违法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及通信设施的安全,确保道路和通讯畅通。

  6、基本生活保障组

  由民政、财政、商务等部门及保险公司组成,民政部门牵头。

  主要任务: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做好避险救济物资的供应、调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险人员的生活;做好保险理赔准备工作。

  7、信息报送和处理组

  由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建设局、水务局、交通局、气象局、安监局组成。国土资源局牵头。

  主要任务: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位置、规模、潜在的威胁和影响范围及诱发因素;组织险情监测;实行掌握险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险情灾情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应急指挥部,及时指导险情灾情应急工作进展。

  8、应急资金保障组

  由财政、发改、国土资源、民政、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财政局牵头。

  主要任务:负责应急抢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抢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经技术咨询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应急相应结束,并予以公告。

  四、应急保障

  加强通讯与信息传递机构、人员和装备的建设,确保信息畅通。

  应急队伍*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处理及时到位。

  各相关部门要储备好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到位。

  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待灾害应急期结束后要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要给予适当的补偿。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其它事项

  1、本预案将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由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进行修订。

  2、本预案经县**批准后实施。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5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在x市xx县黄河岸边xx小禾村黄土滑坡即将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群众,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通过这次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xx小禾村黄土滑坡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x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xx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县人民**和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市县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组织滑坡危险区内的36户174名群众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小禾村黄土滑坡位于黄河边滑坡处于黄土前缘大陡坡,出露地层为全新统上更新世Q2―3黄土,上部Q2黄土层厚2―3米,下部Q3可见4层古土壤,土体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坡体为单层结构土体斜坡,斜坡上部位塬面,下部为黄河阶地。xx小禾村黄土滑坡1976年8月遭遇连阴雨后曾发生滑坡,造成70孔窑洞,4间房屋等财产毁坏,由于撤离群众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目前该滑坡坡体长度200m,宽400m,厚约35m,体积约140万立方米,属于大型黄土滑坡。该滑坡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着在滑坡体前缘下居住的坡底村村民36户174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滑体目前处于初期蠕滑阶段,遇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滑坡随时可能产生突然滑动,滑坡稳定性极差,有下滑的趋势。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有“防抢撤方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避险明白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人民**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国土资源局、xx县人民**组织实施。

  2、邀请观摩的有关部门领导:

  (1)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处室的领导。

  (2)省民政厅、卫生厅等有关部门领导。

  (3)陕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有关人员。

  (4)全省10个市国土资源局的主管局长、科长和地环站站长。

  (5)x市气象局、水利局、交通局、建设局、民政局、卫生局、安监局、教育局、***的领导及市辖13个县(市)区**及国土部门领导。

  六、演练时间

  1、预演练时间:20xx年4月20日上午9:00

  2、正式演练时间由省国土资源厅确定(20xx年4月下旬)。

  七、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由市国土资源局、xx县人民**联合召集,县人民**、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部门领导、xx镇和坡底村村委干部及生产队长等参加(会议时间暂定4月16日上午9时在xx县xx镇**会堂召开)。

  会议内容:

  (1)市国土资源局及县人民**领导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演练工作分工:

  A、指挥长(xx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主要负责:

  a、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c、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B1、副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xx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主要负责:

  a、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b、协调各部门工作;

  c、负责调查、监测及工作的策划。

  B2、副指挥长(xx县县委副**田一泓、xx县人民**xx副**、xx县人民**办公室xx主任)

  主要负责:

  a、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b、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c、负责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4)六个应急工作组演练职责:

  A、综合联络组:由县**办公室主xx任组长,成员由县武装部、**办公室、国土局、气象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安监局、***、教育局、卫生局、地质专家及xx镇**负责人组成。任务为: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应急抢险组、交通治安管理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灾后重建组工作。

  B、交通治安管理组:由县***局长xx任组长,成员由县***、交通局、县交警大队、**中队、xx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区现场实施**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C、应急抢险组:由xx县武装部部长xx任组长,成员由县武装部、县教育局、xx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织部队、民兵预备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D、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xxx任组长,成员由县国土局、气象局、安监局、地质专家、市地质环境监测站、xx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E、医疗卫生组:由县卫生局局长xx组长,成员由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xx镇医院、xx镇**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F、后勤物资保障组:由县民政局局xx任组长,成员为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教育局,xx镇**主要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综合联络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管理组应熟悉xx小禾村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应熟悉xx小禾村黄土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全站仪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应急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应熟悉xx小禾村黄土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卫生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xx镇**组织应急抢险小分队,小分队由xx镇基层民兵组成,人员30人左右,统一着装,培训演练。

  (7)县国土局、县教育局、xx镇**及相关的xx派出所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演工作。

  4月16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县武装部、县国土局、教育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等有关新闻媒体以及xx镇**及相关的村委会、生产队分片召开参加演练区域内的全体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4月20日上午9:00进行预演,正式演练时间由省国土资源厅确定。

  (二)演练工作程序

  1、演练工作预备会议

  4月16日上午10:00―12:00:xx县xx镇**会堂召开演练工作协调预备会议,参加人员:xx县**、市国土局领导、x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演练指挥部成员、县**有关部门及xx镇**领导、有关村委干部、生产队长等。

  (1)县**领导讲话

  (2)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作演练工作的安排;

  a、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

  b、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2、演练工作程序安排

  (1)上午9:00时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贵宾集中xx县xx小禾村委会待命。

  9:10,接xx镇**报告:“因昨夜连续大雨,xx小禾村黄土滑坡出现严重险情,简易监测资料表明滑坡后缘裂缝向两侧不断延伸,宽度已增大40cm左右,滑坡有明显下滑趋势(迹象),要求市、县国土局尽快派人调查处理。”

  9:15,县国土局领导:

  a、向县人民**汇报;

  b、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c、市、县国土局派出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设立全站仪监测点。

  9:25:县国土局领导接应急小分队报告:“xx小禾村滑坡活动性增强,后缘裂缝程度达到300米,宽度已增大到0.4米,且裂缝之间出现多处落水洞,直径最大达0.8米,裂缝两侧发生明显垂直位移,前缘局部已渗出浑水,据测定裂缝以3厘米/小时左右速度发展,滑坡处于临滑状态。建议尽快报告县**,启动市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0:县国土局领导向县人民**报告情况,建议启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人民**向市**汇报,经**同意,“启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通知“县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xx小禾村村委会集中待命。”

  10:00:指挥部设在xx小禾村村委会,坡底村村委会为集合地点,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10:10:县国土局副局长同志向指挥部介绍该滑坡地质灾害有关情况。

  县气象局副局长报告天气情况。

  县国土局汇报灾情态势,发展趋势,提出防患对策及建议。

  10:20: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组,在坡底村南北村口封锁进入危险区xx镇―坡底村的县乡公路、坡底村南进入滑坡危险区的村道;同时设置警戒,除抢险救灾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对灾区实施治安巡逻,保证灾区安全。

  应急抢险组:使用音响设备放警报信息或鸣锣紧急通知危险区域的人民群众按原定路线有序安全转移,应急抢险组,要组织30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灾区,按照原定的编制序列目标任务快速赶到灾区实施抢救,迅速组织灾区人员和物资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到各安置点。

  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及时报告。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卫生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灾区,进行伤、病员的抢救及转移工作。

  后勤物资保障组:负责转移到各临时安置点的灾民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各安置点灾民的宣传思想巩固工作,解决好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确保救灾抢险指挥的通讯与联络的畅通。

  10:30:撤离开始。

  11:00:撤离完毕。

  11:00:应急抢险组报告:全线撤离完毕。已设好警界、切断电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组报告:通往危险区的公路、道路已封锁,警戒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后勤物资保障组报告:撤离群众基本安置妥当。

  医疗卫生组报告:撤离过程中只有三人因摔跤受轻伤,已得到紧急处理,临时医疗点已建立,工作正常开展。

  灾情调查监测组报告:据监测组监测,滑坡变化已趋稳定,降雨也已停止多日,建议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除封锁警界事宜。

  11:10: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界。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灾后重建组负责对危房进行鉴定,提出灾民回迁和重建方案,报**批准实施。

  11:15:省厅、市县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到各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

  11:4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市领导讲,省国土资源厅领导讲话。

  12:00:宣布演练结束。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4)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实用五份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1

  为贯彻落实20xx年上级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对学校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内容

  1.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

  2.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

  3.学校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

  4.校园校舍危房;

  5.学校周边地质存在的易坍塌地段;

  二、排查情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召开学校地质安全防范会议,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1.值周领导晨检工作增加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范,目前未发现有危险地段。

  2.对学校危房进行排查,禁止学生在危房下接受教育和居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所处位置,在一小山包教下,土质疏松。天阴久雨时或难以预料的山洪,可能导致山体滑坡。

  2.若遇大暴雨,洪水流经校园排洪渠,出口入口有堵填现象。

  3.西边、南边校墙因农田灌溉,出现小的裂缝。

  四、整改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我镇充分认识到当前防汛和地质灾害对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师生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预警预报,以防为主,落实责任人,切实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2.突出重点,加强排查

  要求我校点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学校的防灾部署工作。加强重点防汛部位的查巡,切实抓好校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排除险情。

  3.加强监测,严加防范

  要求各校点要严密监控,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学校及周边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是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可能受灾的地点要及时划出警戒区域,防止学生和其它人员伤亡。要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建筑物及在建工程的排查工作。

  4.制定健全预案,及时抢险

  各部门都要认真制定防灾救灾预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校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加强值班,畅通信息

  要加强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要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证信息畅通。

  6.如遇恶劣天气,立即转移学生,情况严重的,立即上报停课。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2

  为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局《关于印发〈xx年度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土资规发〔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市局对我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这是对我分局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分局党委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根据检查要求,现将分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该项工作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高成喜局长为组长,皮文胜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分局地籍地政科,由科长具体负责专班工作。

  工作专班任务是负责排查、巡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确保通讯畅通;如在排查中发现问题或是群众反映出现隐患点,要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协调、配合区**和有关技术人员开展排险、预防;并迅速向市局、分局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将处置情况及时向市局、区**提交书面报告。此外,工作专班还负责积极协调区**及辖区街道、社区共同排查地灾隐患,掌握各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保日常工作中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顺利展开。

  二、狠抓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在实处。

  (一)及时制定《江岸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实际,分局及时修订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今年的防治工作任务,要求辖区各街道制定和完善区片、局部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防治责任人,明确避灾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及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求工作专班人员随时做好观测记录,密切注视灾情动态,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和处置,方案还要求积极与建设、市政、交通、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进行沟通,形成合力,加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力度。

  (二)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为提高全体职工的防治地质灾害意识,我们把宣传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宣传重点,并注重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分局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地质灾害宣传片,让大家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预防工作的必要性,还通过集中培训,学*相关知识,增强全体职工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分局还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图画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从而扩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广泛利用社会有效资源,达到共同监督地质灾害隐患的现实动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群测群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落实规章制度,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为主。

  1、坚持排查监测和巡查制度。分局领导小组带领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全区开展排查工作,我辖区虽然没有地质灾害重点易发区域,但分局仍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效的排查安全隐患,并密切联系各街道和乡、镇、村,形成良好的巡查排险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巡查网络,使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群测群防工作制。分局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辖区各街道、社区共同做好预防地质灾害工作,要求各负责人定期收集群众反映,及时汇报辖区内有无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并且要求他们提高警惕、配合分局搞好监测,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3、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汛期内,工作专班人员坚持24小时电话畅通,加强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4、落实培训制度,增强预防灾害的意识。坚持落实集中培训制度,分局除了要求各科室定期组织预防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外,还邀请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曹微副处长,为全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题为“地质灾害防治及管理”专题辅导课,培训效果明显。分局工作专班还坚持深入街道、社区进行培训,让群众了解更多预防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方法。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分局扎实开展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奠定了基础。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联动,提高群测群防员防灾避险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确保不留死角。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编制应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明白卡和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对已编制的预案要加强宣讲,让群众知道预案的预警信号、避让路线、避灾地点等内容,使群众遇到险情能够按预案有序避灾。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工作范围,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坚决克服饶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的认识。

  (二)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力度。建议市局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加强这项工作的培训力度,除了电视电话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意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趋势,进一步组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根据自然因素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时间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江岸分局将以市局这次检查为契机,不断查漏补缺,健全防灾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建设,不断增强汛期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3

  项目部接到XXX分公司安﹝20xx﹞8号转发(XXX安﹝20xx﹞4号)《关于开展汛前及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后,项目部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及时召开防汛、地质灾害专项会议,研究部署项目部开展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预防地质自然灾害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并要求项目部按文件要求执行整治活动。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施工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地质自然灾害事故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要求领导小组成员提高认识、认真开展好本单位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项目部对施工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质自然灾害危险源辩识活动,认真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对重大自然灾害危险源编制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资金投入。项目部还制定了危险源监控体系。每日领导带头值班,加强排查、巡查,对各个部位加强地质安全监控,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挂帅组织各部门、协作队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承建施工区域进行全方位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排查生活区、施工区、高边坡、施工便道、冲沟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防汛自然灾害隐患划分责任人、督改人,并限期整改、复查。对未整改、整改不彻底的部位,责令继续整改至隐患排除为止。

  四、进一步加强防汛与自然灾害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地质灾害意识

  项目部在专项整治工作期间对员工进行防汛与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同时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对应急预案的启动、响应、解除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讲解,再通过应急演练加深应急预案的各项程序。确保每一名员工知道防汛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为进一步规范项目部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增强应对、防范地质自然灾害事故风险和事故灾害能力,提高抢险救灾的应变能力,达到上传下达、应急响应快捷化的要求。对各类防汛自然灾害事故处理人员联系方式集中管理,实现电话直拨,发生灾害事故时按事故处理成员定位定人,大量提高了应急救援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事故救援节省时间。切实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防汛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确保职工、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4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初,农经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带领下,对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田乡天灯洋地灾点搬迁工程和北洋镇前蒋村地灾点加固工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征询了部分区***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浙中沿海,经常遭受台风暴雨侵袭,西部为丘陵山地,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到724.5*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3%,目前,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的、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山体滑坡等隐患点33处(其中2012年新增4处),分布于9个乡镇、街道的29个村,直接威胁170户567人的生命和285间民房的安全。*年来,区**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健全组织建设

  经过多年完善,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成立了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副主任和黄岩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国土部门成立了由局长任总指挥的临灾应急指挥中心,下设技术指导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基层国土所相应建立汛期应急救援中队;相关乡镇、街道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相关村建立了监测体系,确定监测责任人和常年监测员。

  (二)加强宣传培训

  宣传方面:利用全国土地日、防灾减灾日、走村入企等活动宣传地灾防治的重要性;制作“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在地灾点的醒目位置设立地灾警示牌,标注地灾点的具**置、影响区域及逃生路线等。培训方面:今年4月份,组织全区130多名监测员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会,邀请专家来上课,并部署防治任务。

  (三)强化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系统、预警机制建设。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自动站,加密观测点上降水、风力等情况,在富山和上郑两个站增加了土壤水分观测。气象部门根据上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以及未来降水预报,结合本地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会同国土部门对比地质灾害防御区划图,对黄岩本地的地质灾害等级进行预报。同时,配合省气象局工作,确定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汛期防治制度。每年的防汛期,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建立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检查、汛期值班、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门均要求规划对象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加大治理力度

  区财政今年安排地质灾害点工程前期经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0万元,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项目100万元。区国土部门本着宜搬则搬、宜治则治的原则,2005年以来,通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街道)、村(居)的共同努力,累计搬治群众1015户3564人,完成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2处,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同时,国土部门每年积极向省国土厅争取地质灾害搬迁专项用地指标,用于地灾点的安置用地报批,去年争取到39亩指标,基本解决了地灾点的搬迁安置用地指标。2012年,我区成功申报省第一批《农村山区野外调查与评价》试点,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5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通过此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一)部分群众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调研中,有***反映在地灾点人员转移过程中,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西部山区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

  由于我区地貌的原因,西部山区防治区域较大,遭遇强降雨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3处,在非村民居住区,富山至决要、头陀至宁溪、北洋至上垟、北洋至*田、屿头至白石公路以及山区其他低等级公路,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划岩山等旅游景区,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游客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校舍、厂房、教堂、寺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三)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限于**财力,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如此次实地察看的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预算为200万元,还未得到全部落实。另外,地灾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参照高山移民的政策,由于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管理人员不足,且人员变动大,业务水*难以持续提高。三是监测设备不足,难以做到全面监测。

  三、几点建议

  我区地质灾害量多面广、稳定性差,山区新的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调研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灾意识

  我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让受灾群众做到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要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配合应急避险、地质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引导群众尽快搬离重点地质灾害威胁区。要提高群众防灾避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强制救灾转变为群众自觉主动避灾。

  (二)加大排查力度,力求隐患点无遗漏

  我区被列入省第一批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野外调查试点,国土部门要以此次调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广度和深度,力求做到排查无死角、隐患点无遗漏。要分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图册,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充实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区上下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三)加大治理力度,提高防灾救灾成效

  一是要在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患应对、水土保持、河流整治、山塘水库加固除险等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前做好汛前防台抗灾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地灾隐患点的治理工作,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亟待开展,此条道路是三个村的出口,一旦发生险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国土部门确定的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有8个,富山乡6个、头陀镇1个、北城街道1个,区**相关部门争取在一年内完成对重点隐患点的治理任务,为我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明年将组织一次跟踪督查,检查治理效果。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防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对于年初制定的治理工程预算不足部分和年内新增的治理工程所需经费,及时追加预算,并拨付到位。对于西部山区地灾隐患点需要搬迁的群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以促进搬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国土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安装使用,并及时检查、维修,做到全面覆盖、全面监测,使群测群防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5

  按照《州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转发<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的通知》相关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综合施策、强力督办、立即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整改基本情况

  (一)项目数量

  县重大地质灾害项目共计90个,其中非灾后重建地灾治理项目10个,“4.20”灾后重建地灾治理项目44个(其中县38个、海螺沟6个),“11.22”灾后重建项目36个(其中县25个、海螺沟11个)。

  (二)项目进度

  截至目前,我县共计5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中未初步验收项目2个,已初步验收合格正准备竣工决算项目43个,正在办理竣工决算项目9个);正在开工建设7个,未开工项目29个(均为“11.22”灾后重建项目)。

  二、整改措施

  (一)抓管理、保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制订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管理方案,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考勤管理,特别是主汛期即将来临,各项目部务必确保汛期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等。

  (二)抓进度、保质量。为加快各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按照实际工作难度和工作情况,整合人力资源,配置现场代表人员,积极与项目所在地乡镇、村组加强协调、沟通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进场施工。同时通过监理、当地群众、业主大力监督,保证项目质量第一。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县将按省、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把此项工程作为“生命工程”,借鉴各兄弟县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5)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实用五份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 1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省地质灾害调查队调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一、基本情况

  (一)

  孕灾环境

  红白段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北西、南东两侧发育,北川——映秀大断裂和江油——灌县大断裂,中间则密集*行分布众多次发生断层,又被后期*移断层切割,形成网络分布格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5.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险对象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5.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2、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稳定性较差。残坡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涨陡落,易引发滑坡。应密切注意椅子框潜在崩塌,石岗坪潜在滑坡及金河磷矿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缝有大规模滑坡发生的先兆,应加以注意。

  3、峡马口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红钟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红金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桦头尖——红星煤矿一带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别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对该区的影响,可能诱发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要求。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分户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防御地质灾害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强化防灾、减灾和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灾情发生时应及时出动,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迅速。

  (四)完善制度,协调配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红白镇已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防洪、气象、地震、救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联系密切。

  组织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和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其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努力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安排以下几条汛期巡回检查路线:

  1、红白——西部惊奇欢乐谷;

  2、红白——峡马口——钟鼎寺;

  3、红白——观通桥——金莲池。

  重点预防区域:

  (一)赵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区回填,采区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继续下陷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2、坑道闭坑道应严格按规范验收,特别是对采空区的处理,闭坑报告的提交应严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实客观反映井下情况。

  3、禁止非法进入矿井挖掘残余矿柱。

  应急分队成员:

  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由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以及各村、矿山企业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队组成。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 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全镇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编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镇位于县中部,全镇面积202*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均海拔650米,常年*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280天。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全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其中一般隐患点7处,较大隐患点14处,重大隐患点0处,威胁76栋房屋,123户,合计599人。全镇共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9处,分布于6个行政村。其中,银场村、周厝村、牛峰村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四、20xx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20xx年气候预测:

  1、早春季(3-4月):预计早春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

  2、雨季(5-6月):预计雨季总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

  3、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3成。

  4、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

  5、预计20xx年登陆或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总数4-5个,较常年略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秋季台风影响。

  台风和强降雨时期将可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仍为各村地灾点,可能在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灾害;其他低山区的一些房后高陡边坡、沟口民房等,均有变形破坏或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员名单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国土资源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应及时上报镇人民**,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国土资源所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汛期期间,各村、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镇村两级要拨给一定经费重点解决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群测群防和治理的费用。用于防治地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 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十条国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全国的地质灾害调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依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编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批准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中的防护重点。

  第十三条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铁路、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第三章地质灾害预防

  第十四条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

  第十六条国家保护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公布。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五)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第十九条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条地质灾害险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的,县级人民**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第二十三条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

  第二十四条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四章地质灾害应急

  第二十五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拟订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批准后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拟订本行政区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公布。

  第二十六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六)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第二十七条发生特大型或者大型地质灾害时,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应当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必要时,***可以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发生其他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有关市、县人民**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由**领导负责、有关部门组成,在本级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十八条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人民**。

  当地人民**或者县级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第三十条地质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地方人民**应当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

  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通信、航空、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

  第三十二条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第五章地质灾害治理

  第三十四条因自然因素造成的特大型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灾害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组织治理。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其他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的领导下,由本级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跨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组织治理。

  第三十五条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责任单位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论证后认定。

  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责任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确定,应当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规模以及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承担专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一定数量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四)有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三十七条禁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

  禁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其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由责任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参加。

  第三十九条**投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其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负责治理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有关措施、履行有关义务的;

  (二)在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未按照规定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

  (三)批准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四)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或者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的;

  (五)给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证书的;

  (六)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其他渎职行为的。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或者使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

  (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予治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令限期治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或者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评估费、勘查费、设计费或者监理酬金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弄虚作假或者故意隐瞒地质灾害真实情况的;

  (二)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三)无资质证书或者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四)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业务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证书的,由省级以上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缴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损坏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形成的地质资料,应当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规定汇交。

  第四十八条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防洪法律、行政法规对洪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 4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责任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判断出险情时发出预警。预**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情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 5

  为了保障汛期灾情发生后,我中心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汛期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和疫情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区**和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毕晓南主任任组长,汪守文副主任、郭同春副主任任副组长;李为君、贾方军、刘昌明、张景勇、宋秀涛、沈洪岐、隋海博、綦远林、赵之章、宋继龙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我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职责:

  1、接到灾情指令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度各工作组开展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工作。

  2、督促各科室落实防范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在区**和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使汛期灾害事件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向区**和区卫生局及时汇报有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汪守文,副组长王世越、于国英,疾控科、检验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

  疫情防控工作组工作职责:

  1、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疫情防控预案,在接到应急指令后,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指挥调度各专业队对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2、组建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检验、后勤保障等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及消杀、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并负责指挥、调度、协调、督促各专业小组完成疫情防控应急任务。

  3、负责收集、分析并及时向区卫生局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有关信息。

  (三)医疗救治工作组:组长郭同春,副组长:兰艳、刘冬月;成员:张景勇、沈春霞、李丽、赵国萍。

  医疗救治工作组职责:

  1、负责本单位汛期灾害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医疗救治应急队伍。

  2、负责对单位救治队伍进行演练培训,各科室主任要负责本科室业务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3、接到应急救治指令后,迅速启动救治预案,组织协调、调度各救治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指挥,开展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及时报告医援信息。

  (四)卫生监督组:组长李为君,副组长崔明,张凤芝、宁静、刘昌明为成员,中心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卫生监督组职责

  主要负责制定汛期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组建相关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培训,开展本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五)宣传教育组:组长许阳,宋继龙、赵之章、陈晶为成员并宣传教育组职责

  主要负责救灾防病宣传健康教育工作。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我中心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组负责辖区内汛期灾害事件后的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及消杀灭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灾害后传染病或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信息报告

  医疗救治组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应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医疗救治工作组总指挥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工作组、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5、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汛期灾害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区**或区卫生局批准,医疗救治工作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三、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我中心要坚持“*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汛期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责任与奖惩

  我中心的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组对汛期灾害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科室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团结协作,确保防汛安全

  我中心汛期应急各工作组成员要在区委、区**、本单位汛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紧密配合,一旦发生洪水险情,要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共同搞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6)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用5份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一、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项目部各个机构及其人员的应对地质灾害事件职责,保证联系渠道畅通,做到地质事件发生后,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能有效地实施现场救援工作,避免施救过程中的盲目性,使应急救援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和救护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事故救援成本和风险,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二、编制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等。

  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湟源县大华水库项目部承担施工的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控制和救援。具体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企业和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做到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指挥有效、措施得力、抢救及时。

  2、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部门配合、快速高效。

  3、任何单位、人员必须无条件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工作,为抢险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4、救援工作由救援队伍(人员)在自身防护完备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对地质灾害成立指挥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职能部门职责

  ⑴安全部门: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和处置工作(包括:绘制事故现场图、收集与事故有关的各种事实材料和证人材料、调查事故经过、作好调查笔录,分析事故原因等),为事故处理提供原始依据,为保险索赔提供相关凭证,按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负责向有关部门和隶属上级组织的快报工作。

  ⑵生产部门: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的总体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联络通信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事故和救援情况的信息;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时组织抢险人员,调配抢险设备和物资,疏散引导人员,抢救受伤人员;负责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⑶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救援技术措施、方案的归口管理,及时拟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基坑开挖塌方;承重*台、脚手架塌垮;大型设备设施倾倒;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方案和防止事故扩大蔓延的预防技术措施。

  ⑷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警戒保护、治安保卫、现场摄影摄像、医疗救治、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工作;保证足够的事故应急救援用车和伤亡人员的生活必需品;配合生产调度部门做好现场人员的疏导,协助安全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负责消防、交通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归口管理工作。

  ⑸物资设备部门:负责大型机械、设备、工程车辆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归口管理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供应;协助工程技术部门拟定应急救援方案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负责事故损失估算。

  ⑹财务经营部门:负责提供事故应急处理急需资金;负责相关索赔资料的收集和汇总以及保险赔付交涉等。

  ⑺发生事故的单位: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无条件地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提供救援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物品,积极参加事故救援抢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各职能部门、施工单位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无条件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调度和安排,提供抢险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物资,积极参加事故抢险、抢救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在发生重大地质灾害事故时,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和分工如下:

  ⑴通讯联络组:担负各部门、单位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任务。由单位、项目部职能部门和施工单位人员组成。单位安全部门负责其日常协调工作。

  ⑵治安联防组:担负现场安全保卫、治安管理、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疏散群众任务。由单位保安人员组成。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⑶抢险抢救队:根据预先制定的技术方案,负责事故现场人员、设备的抢救、抢修工作,排除险情,遏止事故蔓延扩大,降低事故损失。由机械设备、机电单位等与抢险有关的施工单位人员组成。生产指挥部门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⑷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受伤者的寻找、紧急救护、安全转移以及联系外援求助。由现场医护人员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⑸物资供应组:承担应急抢险救援物资供应任务。由物资部门人员组成并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⑹运输组:负责护送伤员及其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承担抢险物资的运输任务。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⑺事故调查组:负责调查事故经过,做好调查笔录,绘制事故现场图,拍摄事故现场照片或录象,收集事故事实材料和证人材料,分析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原始依据,为保险索赔、事故责任认定提供相关凭证。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办公室、工会、事故单位等人员组成,安全部门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⑻善后处理组:负责核实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等情况,负责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工作和其他善后事宜。由人事、安全、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人事部门负责日常协调工作。

  六、地质灾害救援准备

  1、加强对救援队伍和全体职工的培训,把应急预案分解到每一个岗位,使每个人都熟悉应急救援措施,掌握防护装备和救援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对付地质灾害事件的应变能力。

  2、定期进行地质灾害预案演练,在演练或应急响应结束后,评审应急预案,必要时修订预案,以提高应急能力。

  3、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做好标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完好状态。

  七、地质灾害预案的启动和响应

  1、地质灾害预案的起动前提

  施工场区有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本预案适用范围所述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指挥部认为有必要启动地质灾害预案的其他紧急情况。

  2、地质灾害处理响应流程图。

  八、报警和通讯

  1.发现或得知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的人员,应当立刻向单位领导或安全管理、生产指挥部门报告。

  2.安全管理、生产指挥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单位主要领导,并通知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火速赶往事故现场。

  3.地质灾害指挥部迅速将事故情况报告施工局和工程局。工程局和施工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4.报警和通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发生事故的单位、工程项目、事故态势;

  地质灾害处理响应流程图

  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判断应急救援技术措施的适宜性,跟踪应急处理情况,对不切实际的预案根据现场实际及时做出调整。处理完毕后评审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必要时修改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按预定方案实施救援,遏制事故发展。

  (2)事故类型:

  (3)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设施的损坏情况;

  (4)事故直接原因的初步判断;

  (5)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九、现场抢救

  1.在地质灾害救援专业队伍未到之前,事故发现人、事故单位及临*相关单位,根据事故类型,迅速采取适当有效的抢救措施,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2.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避免事态扩大;

  3.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请求外援力量和相关方支援救助。

  4.当事故得到控制后,事故调查组立即对事故展开调查,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施工单位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尽快恢复生产。

  十、应急预案终止

  应急救援预案经过实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现场所有抢险工作已经完成,人员均得到清点,并确保未授权人员不会进入事故现场,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的发展状态认为必须终止的,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十一、其他

  1、预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2、事故善后处理工作执行施工局相关规定。

  3、本预案由项目部工程部负责编写和解释。

  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

  为有效处置我乡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县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按其危害程度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等级,其中小型地质灾害为:因地质灾害死亡3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三)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特大型、大型、中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省、市、县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由乡**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报县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配合。

  二、机构和职责

  (一)乡地质灾害抢捡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谢芳菲任组长,曾博、朱喜珊任副组长,聂佳枫、刘军文、林向军、洪春林、傅建斌、肖志武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资源所),林向军兼办公室主任。

  (二)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乡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配合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做好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需要,紧急调集抢险的应急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由交通管理部门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1.乡党政办公室:负责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联络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调度全乡人力、物力及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

  2.乡原国土资源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会同乡有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的部署工作;组织地质灾害调查;负责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建筑物或建筑工程进行危房检查,组织指导群众安全转移。按照有关规定向县人民**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结果。

  3.乡原水管站:组织和督促对水库周边、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抢险、救助工作;及时向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委会通报降雨信息,汛期动态。

  4.乡原民政所:及时掌握灾民安置动态,组织调运救灾物资,协助乡**对灾区安置和救济灾民,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向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5.乡林业派出所:负责做好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

  6.乡卫生院:及时赴灾区投入抢救治病和防疫工作;及时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民救助和安置情况。

  7.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参与抢险、救助工作。

  三、监测和预报

  (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形成覆盖全乡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在上级行政职能部门指导下建立与防汛网络、气象监测网络互联,及时传递地质灾害险情和汛情的信息网络。

  (二)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接到地质灾害紧急情况或险情报告,立即摸清情况,并向乡人民**报告,还应向县人民**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

  (三)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基层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乡、村、组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并及时向乡人民**和乡国土资源所报告。

  (四)乡人民**及时将降雨信息和防灾要求通知到各村、由村及时组织通知到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各村委会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发现地质灾害险情,乡人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

  四、应急处置工作

  (一)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当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后,乡**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初步判定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县**和自然资源局报告,同时越级上报省、市人民**和省、市自然资源(厅)局,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积极配合上级组织力量救灾,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二)小型地质灾害的处置

  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乡人民**将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判定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灾害体规模等,并在1小时内将灾情向县**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五、善后处置工作

  (一)地质灾害工作发生后,乡各级组织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及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和处置善后工作,民政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做好救灾物资调配和灾民安置工作。文化广播站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抢险救灾的工作情况。

  (二)乡直各单位、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三)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应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相应的补偿。

  (四)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不服从指挥调度,不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

  (一)本预案在本行政区内公布,同时送县自然资源局备案。

  (二)根据需要每年适时组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演练。

  (三)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

  (四)本预案由乡人民**组织,乡国土所负责解释。

  (五)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必须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个性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职责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状况进行统计,决定出险情时发出预警。预**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职责,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职责,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状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

  为切实做好我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乡实际,特编制本预案。

  一、我乡地质灾害点分布

  我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有福村、三龙村、七百村、将军村、卸甲村等七处隐患点,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三类。

  二、相应措施

  (一)及时排查

  针对我乡地质灾害存在的问题和有关隐患,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点进行排查、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警工作机制,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建立制度

  为确保我乡地质灾害汛期来临的安全,乡**制订相应责任和措施。

  1、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长吴盛梨为行政首长,负责全乡地质灾害的统一指挥、决策和调度。

  2、地质灾害汛期安全巡查制度。代海涛为巡查总负责人。

  3、值班制度。乡村两级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做到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有值班记录,并制定值班人员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值班人员必须保证通讯畅通,乡**专设值班电话:7561025。

  4、汇报制度。遇到紧急情况要立即向值班领导和行政首长汇报,同时也要向上一级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5、组织群众转移和抢险制度。一旦险情发生,由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到灾区村,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场地,组织抢险队伍到位,各组人员接到通知后及时投入抢险工作。

  (三)建立组织

  1、抢险指挥部

  总指挥:吴盛梨,手机:13657376433

  副指挥:陈善千,手机:15073796989

  成员:陈善千,夏赞文,夏绪朋,周玉珍,朱晓斌,龚良文,夏安然,代海涛,夏安儒,陈五川,夏图诗,刘飞强,李剑,刘东伟,程宗荣,夏韶山

  抢险指挥办公室设在乡国土所,主要职责: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情况,贯彻上级指示和部署,协调救灾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

  办公室主任:代海涛

  成员:饶林(信息联络员)

  2、抢险队

  队长:陈善千

  成员:夏安然,刘晓松,李磊,王众

  主要职责:把好重要险口,组织进行抢险。

  3、技术指导组

  组长:陈科晖

  副组长:谌琳

  成员:朱逢春,刘东伟,蒋胜华

  主要职责: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临时抢险方案,制定具体抢险措施,并指导抢险。

  4、物资器材组

  组长:代海涛

  成员:郭建兵,贺仁中,陈王川

  主要职责:抢险物资供给,车辆调度。

  5、群众转移组

  组长:夏绪朋

  成员:朱晓斌,夏选赞文,夏图诗

  主要职责:组织灾区群众有计划转移到指定的至高点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周玉珍

  成员:王本华,周建伟,夏扬荐

  主要职责:负责联络,保障通讯畅通,做好宣传、医疗和生活服务工作,保证抢险照明、临时用地工作。

  7、现场保卫组

  组长:龚良文

  副组长:刘晓松

  成员:李志华,夏飞,胡天然

  主要职责:维护抢险现场秩序,保障抢险通道畅通,疏散现场围观人员。

  8、灾后处理组

  组长:夏绪朋

  副组长:郭建斌

  成员:张先潮,贺晓东,黄辉

  主要职责:调查摸清确切受灾情况,组织灾民开展卫生防疫,重建家园,生产自救。

  9、抢险备勤组

  组长:陈善千

  副组长:陈铁山

  成员:刘飞强,程宗荣,周方清

  主要职责:作为抢险队的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接应,做好抢险工作。

  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5

  为保障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我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发生灾害后为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业组,办公室设在市地质矿产局。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接受市委、市**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防灾救灾专业组实施救灾行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分别为:

  (一)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组

  市人武部负责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受灾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二)特种工程抢险组

  市***、建设局、水利局、电业局、物资总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负责特种工程抗灾抢险,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灾害的抢险任务。

  (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紧急救援组

  市民政局、***、教委、物资总公司等部门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教学秩序。

  (五)市政保障组

  市水利局、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居民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灾性能鉴定,组织搭建临时住宅。

  (六)治安与交通管理组

  市***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通讯保障组

  市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负责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八)电力保障组

  市电业局负责组织修复输变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等,尽快恢复灾区供电。

  (九)应急运输组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修复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十)灾害调查及监测组

  市地质矿产局会同市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十一)应急资金保障组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预算、筹措和拨款。

  各乡镇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负总责。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灵宝市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各乡镇、各专业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配备抢险救灾装备,备足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灾害后,抢险救灾队伍能够快速出动,及时救援灾民。各乡镇人民**、各成员单位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抢险救灾机构及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影响分析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影响分析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分临灾和灾后两种情况:

  (一)临灾时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处于临灾状态时,隐患所在乡镇人民**要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做出临灾应急反应,做好启动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乡镇人民**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避灾疏散;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因险情扩大,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建议及险情实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通报市地质灾害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应密切注视和跟踪灾情,随时将灾情变化趋势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若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立即启动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指挥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同时将灾情规模等情况及时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

  若发生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在启动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赴现场进行应急指挥,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市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部署、指导和协调各抢险救援专业组进行救灾工作,安置和疏散灾民,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及救灾物资,*息灾害谣传,解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安定。

  市地质矿产局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由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知有关通讯公司检查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六、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乡镇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体等有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完善行业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时,按照市**命令及时启动本部们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救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务必于5月30日前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七、人员财产转移路线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点的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见附件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应急预案和各乡镇的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配套预案,一并实施。

  附件:重要隐患点灾情影响分析、预警信号及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表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实施方案(五)份(扩展7)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五)份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 1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西北部高山峡谷区,地势西南高,东南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沟深谷夹,岩体破碎,降雨集中,属地质灾害易频发区,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4乡1镇181个行政村,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难以治理等特点,是全国第一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3个试点示范县之一。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经专业地勘单位调查统计,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31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达43600多人,占全县人口60%以上。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施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方针,注重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统一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补助为辅”的原则,公*、公开、公正地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努力保障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副**为组长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的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从政策保障、土地保障、资金保障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落实。

  1、政策保障。在生产发展上优先补助搬迁户,在建房贷款上实施优惠。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尽快安置灾民。

  2、土地保障。各搬迁户根据实际情况,以自愿的前提下,采取土地转租、调换、退耕还林或根据就*搬迁原则自行解决建设用地。原宅基地,原则上要求复垦。

  3、资金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按省项目补助资金标准和发放程序执行。

  4、制度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措施;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乡(镇)人民**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人民**与搬迁户签订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工程进度安排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

  我县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数较多,今年省、州下达至我县的避险搬迁安置任务为240户。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xx年~20xx年)》,由在规划内的农户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自愿搬迁申请,各乡(镇)通过对规模、稳定程度、发展趋势、危害性、危险性及农户搬迁紧迫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后确定今年避险搬迁对象。搬迁农户必须与县国土资源局及乡(镇)人民**签订《自愿搬迁申请书》、《地质灾害避险自愿搬迁协议书》。

  (二)避险搬迁选址的落实(20xx年6月至20xx年8月)

  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避险搬迁规划修编(20xx年~20xx年)》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选址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户必须进行搬迁安置的新址选定,选址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避免再次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危害。结合“就*安置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和本地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内容。

  (三)避险搬迁户动工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1月)

  搬迁选址确定后,县国土资源局与乡(镇)、村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对新房建设的督促工作。

  (四)验收阶段(20xx年12月)

  搬迁安置户的新房屋验收,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乡(镇)、村联合进行验收。验收采取“一看、二查、三听”方式进行。一是看搬迁户是否按《实施方案》搬迁完毕、安置房的取得方式(新建或购置)、灾害区域内旧址房屋拆除情况(旧房是否全部拆除)。二是检查搬迁选址是否按《实施方案》要求选定,是否位于安全地段。三是了解搬迁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是否适应等各方面情况。

  五、资金筹措及安排

  (一)资金筹措

  搬迁安置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防灾减灾专项资金解决,当前补助经费已下达至县财政。

  (二)资金使用及安排

  严格按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每户30000元补助标准,项目经验收合格后,由县国土资源局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及时将补助经费一次性打入搬迁农户农行卡上。

  六、其他

  1、涉及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各乡(镇)务必于20xx年6月20日前将《自愿搬迁申请书》、《避险搬迁协议书》和《县20xx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目标责任书》报送至县国土资源局。

  2、为便于开展工作,请各乡(镇)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加入县避险搬迁工作群。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 2

  我市地处山西地震带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环境恶劣,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可能发生中强度地震值得注意的危险区。为做好地震的防预工作,保护我校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害,结合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的主题“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安”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开展疏散演练活动。特制定(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及保障方案)。

  一、地震应急领导机构

  地震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地震应急速报小组:

  (1)指挥组与向上级汇报组:校长及校委会

  (2)疏散组:教导处

  二、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谨慎从容、全体动员、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窗口。听到第一声钟响,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根据学校各年级所处位置及学生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听到哨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级学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反应,学校再次吹响哨声,各班级应马上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2、撤离顺序:前后楼各按预设好的路线撤离。

  在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操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要求:

  1、做到不惊慌、采取就*避险。

  2、必须按疏散线路疏散,下楼时各班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疏散时要按指定路线,不要拥挤。

  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4、当堂教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常

  5、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

  楼梯口具体负责疏散教师:后勤组教师各班班主任、数学教师——负责自己班级。

  6、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7、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8、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9、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地震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合,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到达集中地后,要蹲下,清点人数

  (三)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一)灾情速报

  灾情速报对象:灾情内容向学区主要领导汇报。震后,每天要进行零汇报。

  (二)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震感、人口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情况。

  (三)速报程序:

  1、发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后,在20分钟内向教育局领导报告。

  2、学校应急疏散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在1小时内了解下列情况:

  (1)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有感程度和破坏范围。

  (2)人口影响:指人员伤亡情况。

  (3)经济影响:指地震对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与破坏等情况,对学校财产的损失等。

  3、地震灾情的速报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和按程序速报的原则。

  四、本实施细则依据于(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自预案启动时同时实行,望各涉及人员及全体教师认真履行。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 3

  为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令第394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认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发地点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地点主要包括: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庄、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点是和办事处),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和自然土质斜坡附*的居民居住区,矿山开采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它在汛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严重、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暴雨、持续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监测、预防责任人

  ㈠各乡镇(办)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乡镇(办)人民**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监测巡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

  ㈡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㈢危及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㈣其他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㈡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气象等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设、交通、铁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2、市***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3、市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

  5、市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中小学校区(舍)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中小学校区(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对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

  6、市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病险水库(坝塘)的巡查、监测、预报,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7、市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

  ㈢排查隐患,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防灾方案,落实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连同防灾避险明白卡,一并发放到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宣传计划,扎实细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 4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原的前缘,地势较*。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方案 5

  为保证我校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预防地震应急预案》和市《预防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抗震减灾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一)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许开雄

  成员:黎德恩、林鸿、黄俊广、沈庆禄、各班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

  (二)应急机构的职责

  1、组长职责

  地震发生后,领导地震应急工作,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抗震减灾抢险的紧急救援工作。负责与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直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系。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教育局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与县直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

  (2)协助市地震观场工作组加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

  (3)组织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开展地震考察、宏观异常调查,了解和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报送地震新闻宣传报道。

  (5)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理抗震减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一)应急通信保障是应急预案实施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地震,应急通信设备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二)要优先保证重要用户、重点用户以及生命工程用户的通信。

  三、对学生进行抗震常识教育

  1、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3、教学楼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四、校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校防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通报震情趋势,部署紧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2、随时了解、掌握地震动态并及时向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各应急工作组通报。

  3、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4、督促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5、根据上级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范围。

  6、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信息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五、震时应急反应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自动转为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

  1、应急指挥。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部署、协调和开展应急救援和救护工作。保持学校与**抗震救灾指挥部、教育部门、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人员疏散。应急疏散组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和人员疏散、转移方案,组织师生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在疏散、转移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3、抢救伤员。抢险救灾组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组织校区内搜救工作,对需要救治的伤病员组织现场抢救,并帮助其迅速脱离危险环境。协助专业救援队搜救被埋人员。协助卫生医疗救护队抢救伤病员、开展校区疾病预防和水源卫生监控等工作。

  4、抢排险情。抢险救灾组对震后破坏的供排水、供电、校内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协助**、消防部队扑灭火灾和保护校内重点文档资料、重要设施。

  5、安全保卫。安全保卫组尽快组织人力,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秩序,配合**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学校公共财产、救济物品集散点、重点实验室的警戒。

  6、信息收集。学校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伤病员数量、救治情况、救援力量以及建筑物倒塌、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情况报告市教育局。

  7、应急响应终止。学校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师生情绪稳定,并得到妥善安置,学校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经批准可宣布地震应急响应终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