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

首页 / 方案 / |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 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 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及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六、课时安排

  音乐每学期6课时。

  篮球每学期8课时。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3

  一、课程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推进德育课程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校本德育课程,旨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资源保障

  (一)人力资源

  1、学生资源:七年级少先队、八、九年级共青团;

  2、教师资源: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

  3、社会资源:社区、家长委员会、家长。

  (二)物力资源

  学校在此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根据课程设置需要提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诗词、诸子百言》、《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让我们学会感恩》等新课标课外阅读经典丛书、教育影像资料等,并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推荐活动教育基地,以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一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2、实施内容:

  七年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诗词、诸子百言

  八年级: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七至九年级:感恩教育

  3、实施要求:

  (1)活动经过学科课程德育、德育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教育、社会环境育人等五个*台进行实施。

  (2)学校成立此课程实施的项目组,协调各学科的整合、家长的参与和社会的资源的利用。

  (3)各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整合和参与,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计划。

  (4)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段德育课程的推进,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5)团总支、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团队的实践体验活动,并制定活动计划。

  (6)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投入各项活动,协调各学科之间的活动,充分利用晨会课、午会课(周三、周五)进行专题教育,并将此课程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4、实施途径:

  学科课程德育:全体教师根据各年级德育课程实施内容,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元素,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开展教育。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5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6

  一、 指导思想

  目前,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动漫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动漫产品主要受众群是青少年,而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产品九成为舶来品,国外动漫产品在卷走国人大把钞票的同时,还深刻影响着广大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动漫产品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思想文化阵地的争夺。结合我省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通过“动漫计划”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支持动漫人才培养,增强动漫产业发展后劲。

  二、 开发背景

  (一)、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究型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探究型学*方法,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活动。

  探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

  (二)、符合学校办学理念

  培养探究性学*方法。争创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开设了探究型课程、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科技、动漫学科竞赛等数十门拓展性课程。

  (三)、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生活一部分。五、六年级学生有些同学在计算机操作水*上面层次很高,他们不满足于学校开设的信息科技课程,希望能学到更多的拓展知识,五年级拓展型课程学*了简单的动画基础之后,同时培养了较为良好的小组分工合作。学生对于FLASH的学*非常少,而且有部分学生都已经具备不少的动画知识技能。本次方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性,激发学生学*兴趣,在学*中体会快乐。

  三、 科目目标

  (一)、动漫在小学中年级段的使用率会渐提高。本方案在于让学生对于计算机各项技能的更熟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

  (二)、方案前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数据汇总分析,了解学生动漫知识了解情况。

  (三)、在“Flash学*”环节中,通过学生以“小老师”形象展示flash动画的技能应用,培养自我表现意识,激发学生拥于探索,乐于探索的意识。

  (四)、在技能学*化解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初步建立使用新软件等技能,激发学生学*兴趣,自主拓展了解。

  四、 科目内容

  (一)、材料选取

  (1)、围绕科目目标

  认真分析科目目标,对科目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在选择科目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能够实现科目目标的内容,有层次、有计划地安排科目内容。

  (2)、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的主题是学生,选择的科目内容一定要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下意识的建立高一点点的期望。因此选择了flash软件中的一些技巧,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用探究的手法学的好学的多。

  (3)、渗透教育

  对于拓展型课程,以团队为基础进行合作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同时在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渗透信息学科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软件操作技能,同时潜移默化的纠正学生对于计算机使用的一些误区,督促学生在求学阶段应该不要沉迷于各类游戏等。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8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张延成副组长:窦兴民、聂炳法、段连学成员:曹林、丛临香、马玉明、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活动的*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呢?其一:体验学*。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订《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教师拟订具体的《课程纲要》。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艺术课程:美术、书法

  技能课程:生物、物理实验、各兴趣小组

  专题课程:心理辅导等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评价:问卷调查

  2、学*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

  (六)几点要求

  1、加强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借鉴

  2、注重特长生的培养

  3、体现特色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0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并积极撰写学*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和撰写学*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阅读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1)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黄裕漂

  副组长:黄绍笔黄主堂唐凯英

  组员:凌秉帅磨光*梁护兴农林巧黎子程姚子文韦照远王秀瑾王瑾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07708517631。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并积极撰写学*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和撰写学*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3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三、开发内容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四、课时安排

  地方课程课时,1—2年级每周1节,为《文明礼仪教育》;3—6年级每周2节,为《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课时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和我省实际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开发与实施要求

  1、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

  2、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3、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5、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黄裕漂

  副组长:黄绍笔 黄主堂 唐凯英

  组 员: 凌秉帅 磨光* 梁护兴 农林巧 黎子程 姚子文 韦照远 王秀瑾 王 瑾 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07708517631。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7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行为*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9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行为*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XXXXX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案、导学案、练*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教师要加强在预*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思考浮于表面,学*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互动*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能力、学*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学*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2)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通用五篇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我校认真学*永威课改经验,借助全县学*永威经验的东风,有力地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使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我们决定积极行动起来,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我们认识到:学*永威经验,不是学*他们的操作方法,因为方法是表面的、浅层的、外在的、形式的、是小技巧,我们要学的是他们的思想。思想是方向、是目标、是理念、是大谋略,以他们的思想作为我们课改的主旨,结合我校的教学现状、管理理念、校园文化、教师观念、教学技能、思维层次等这些基本实际,制订我校切实可行的、循序渐进的课改运行模式。

  一、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学*后,就向领导班成员传达了学*的内容和体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认识到:加大课改力度已成为了当前势在必行的一项首要工作。为了抓好以后的课改工作,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二、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课改实质上就是改变原来“教师操纵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地自我发展的能力,把全体师生的应试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观念,真正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改革不是比猫画虎,改革不是硬搬照抄,改革更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改革是在原有基础的继承和创新,是在自我否定的割舍中的进步,是在解剖自我的阵痛中的发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能够为课改提供有力的精神基础、智力支持。宣传要广泛,分层次进行,先是领导班子成员,然后是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班教师,实验班学生,甚至学生家长。争取全员支持,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全员参与,领导带动,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课改不是某个人的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受教育者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大家摸着石头过河,共同开创一片新的教育领地。没有全体的参与,个别教师的课改就是高处不胜寒的独舞;没有整体氛围的激励和大众的支持,任何独舞者都不容易走得太远。所以,在学校的课改中,我们要提出:“不容许有旁观者,更不充许有看客,你可以做课改的'落伍者,你可以做课改中的‘后进生’,绝不可做课改中指手画脚的观望者,不可做课改中的阻碍力量和拌脚石”。非课改实验班的教师要灵活自主地开展课改活动。

  为了有力地带动课改,促进课改,给课改教师引好路,带好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7位同志涉及7个学科,每人都要在认真学*永威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上好一节带头课,课堂效果不求多高,但必须有新的尝试,有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必须尽己所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四、确定课改实验班级,明确课改方向

  为了形成课改合力,以点带面,促进课改工作在有效调控中顺利发展,我们决定先从课改试点班级抓起,有初步的课改思路和经验后再全面推广铺开。

  通过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及征求教师代表的意见,学校确定参加试点的具体年级班级为七年级班和,八年级<1>班和<2>班,。确定班级后,给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动员会,做好课改鼓动工作,让所有课改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充满自信和希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改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学校的课改工作带个好头,开个好路。

  五、具体课改操作

  (一)、明确方向。

  根据我校实际状况,借鉴永威经验,领导小组和教师代表通过分析讨论制定出我校课改的方向是:加大<三分三清>实验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是套搬永威模式。

  (二)、确立突破口。

  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我们决定:从教师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入手;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起。

  (三)、班级分组排位。

  考虑到小组合作、组内互动、组间竞争等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要求班主任参考期末成绩,依据自愿互助的原则,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每组8人,小组中包括学*中各层次的学生,小组中学生结构为2-4-2模式(优等生20%,中等生40%,差生20%)。

  (四)、制订课改课堂教学实施细则,实施课堂改革实践。

  课堂改革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开放性的工作,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在改革中探究。为此,我们先简单制定改革的实施细则草案,并督促教师深入实践,大胆摸索,细心总结。

  (五)、跟踪服务、合作交流、反思改进。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并要求:

  (1)课改班组全体教师每周集中召开一次课改实践心得交流会,达到经验共享,教训互鉴,同伴互助的目的;

  (2)课改教师每周交一篇课改随笔,以利于课改中的反思和课改经验的总结。

  六、评估验收,经验推广

  (一)制定出评估细则。课改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参与评估课改教师是否达标,督促课改进度,强化课改力度。

  (二)阶段性评估。定时抽考,检验课改成果,总结课改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课改工作进行重新认定和定位,并根据成果状况,扩大课改面,推广课改经验,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设,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小组

  组长:陆金华

  副组长:邵卫中、陆志高、吴洪海

  成员:体艺专业教师、其他指导教师,社会各类讲师团

  四、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内容:各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内容。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择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的学*与辅导环境。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辅导好一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3

  学校秉承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特色即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狠抓学生*惯养成,把责任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努力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现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学*型组织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我校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拟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深入贯彻落实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展“师爱助你成长”、“我做学生良师益友”、 “教师风采演讲”活动。加强老师的的师德教育培训。

  2、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制订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考核细则及奖励方案。利用讲座、结对子、听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3、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措施、考核细则、奖励方案,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培训工作中,要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培训方式

  1、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讲座。

  2、学校创造条件送教师外出学*或参加省、市、区级培训。并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参观学*,与外校交流。按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全员培训。定期参加各学科学术会、学会年会。

  3、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

  4、教研组的每周一次教研公开课,每两周一次教研会,定期组织经验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教学论坛等教研培训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研究课、出师课,并要形成制度。

  5、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培训工作,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开阔老师们的眼界。每年一次拜师会,师徒结对,骨干教师每期要上一次公开示范课,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

  6、学校综合运用集体培训、分散培训、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学校建成的校园网,通过微机培训,老师们都掌握了使用方法,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培训。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都在充分发挥着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看录像、学理论,谈反思感想、写体会,集体培训与个别自动学*相结合等方式,来提高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进一步学会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校本培训副组长,其他中层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我校每周一第四节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不断加强教师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学校计划每年投入经费20万元。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10000多本、报纸、杂志100多种、音像资料580多小时。

  五、培训成果:

  经过假期一个月疾风暴雨式的培训,老师们的头脑进行了一次革命洗礼,对韩立福博士的课堂有效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徐圣三教授的讲座使老师们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师德教育方面有进行了一次新的浇灌,王xx教授的说课标说教材培训室所有老师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冲击越大收获就越多,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实验初中举行了说课标说教材大赛,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想在全区推广经验。李素香校长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讲座使大家对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过培训新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心中逐渐清晰,有待在教学中检验和逐渐改善。我们要把校本培训继续高质量的进行下去,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及时有效的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发展规划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新课改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本年度我校将继续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并作为学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强校之路、兴校之策。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校本培训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从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训内容。从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全面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2、针对性原则。坚持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管理的探讨。

  4、差异性原则。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水*的不同特点,因人制宜,分层培训。对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培训,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以促进这些教师快速成长。对45周岁以上教师培训,做到从基础入手,采用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5、协同性原则。对内要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行校内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6、开放性原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园网,使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专题讲座:以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主题,分阶段进行深化培训,建构教师的自我道德意识;

  (2)行动研究:抓“叙事教育故事”的研究,在研究中激发教师真心爱教育、真情爱学生的情感,寻求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3)自我修正: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在反思中提升认识,在行为中见证成果。

  2、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1)落实校本培训目标:完成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任务,重视过程与评估记录,保证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学有所获。

  (2)专题研讨、专家视频讲座:针对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分别制定校一级、教研组一级培训专题。结合农远资源定期开设专家讲座,重点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

  (3)教研训一体化:以“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为主,研究真问题。以此带动教师学科专业教学技能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优化与高效。

  (4)课题研讨:以制度为保障,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以深层的科研推动力拉动课堂教学改革。

  (5)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借助远程教育*台和骨干教师的力量完成校本培训目标。

  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1)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资源库利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整合等。

  (2)网络应用培训:利用校园网搭建教师学*交流的*台,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文化共享。比如,设立网上论坛进行在线交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学*与互动,让网络文化融入教师的学*与研究生活,年轻教师通过个体培训,完成网络培训任务。

  4、班主任培训:

  设定专题,针对我校学生的成长需要(特别是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心理、道德品质、人文精神等),确立研修专题,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个学期一个专题。倡导班级管理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方式,让更多的班主任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特色;定期举办特色管理经验介绍,让更多的班主任脱颖而出。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叙事研究。

  五、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有序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宏观指导、提供资源、制定措施、建立评价机制等。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做到校本培训内容、人员、时间、场地和经费“五落实”。校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和校骨干教师主要职责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具体做好四项工作:

  ①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②师资队伍建设;

  ③组织校本培训;

  ④负责校本培训效果测评。

  确保校本培训责任到位、管理到位、辅导到位、培训到位,使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扎实的开展。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朱信*

  副组长:赵厚乐、吴昌玺

  成员:朱卫东、崔详建、董桂礼、马培健、刘守峰、刘洪亮

  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2、制度健全、档案完全

  校本培训能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1)严格执行校本培训制度,规范培训

  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学时、学分。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学*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和学时登记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2)建立档案登记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实行档案工作专人负责制,做到材料完整,管理规范。对教师个人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的年度学*目标,学*内容,学*形式、学*体会、考核成绩、教育教学成果、专业发展水*都要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构建学*型学校”、“培养学*型教师”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初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

  副组长: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3)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优选【5】篇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等中的首*”。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课当成讲读课。

  6、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7、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以人为本,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在努力实践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通过2年坚持不懈的课改与实践。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确立与编制

  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是建立在幼儿园多年的幼儿生活教育实践研究基础上的,也传承并发展了幼儿园的办园经验,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在方案编制的课程实施条件分析中,我们分别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办园的规模、设备、师资、行政、幼儿、家长的情况以及社区资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各自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点、行动策略上加以客观的、详细的、全面的、整合的分析,来说明我园实施以生活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保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洋是幼儿生活周围熟悉的环境,其充分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生活教育的活教材。而且,已经具有多个相对固定的教育基地,可供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幼儿家长中有一少部分是外来人员,他们有长期在白洋生活、扎根的愿望,因此迫切希望能尽快融入地方,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学*本地的文化,适应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成为讲文明、懂礼仪、守规则、有修养、善交往、亲自然的新人,但家长的美好期望和其*以为常的教养方式、生活*惯之间有比较大的落差,家长期待并依赖着幼儿园的教育。

  (3)幼儿园教师经历过课程的改革,承担过课改教材的工作,对幼儿生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也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教育观念正在积极地转化为教育行为。

  (4)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掌握着规范的幼儿园幼儿的管理和保育操作方法,在多年的保教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中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幼儿生活教育经验和服务理念。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形成与发展

  在整个课程实施方案的形成和发展中,我们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方案编制的雏形阶段。我们重点进行整合性的研究,提出整合性的目标和内容,与学*、游戏、运动进行整合,在整合实践中还提出了“六化”,即:生活化、游戏化、学*化、开放化、个性化、同步化。在方案的编制上,将其分为基础课程(生活、学*、游戏、运动);共建课程(亲子活动、家长老师等)

  第二阶段:教育内涵进一步拓展,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进入全面梳理统整阶段。

  1、对幼儿进行教育,其方法、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以通过专门教育;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环节进行教育;也可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类活动中进行教育,这样既体现了专门性和渗透性的统一,又突显了特色和整合性的交融。

  2、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其内容不仅涉及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还将与学*、游戏、运动相整合,我们主张幼儿的生活教育在操作中学*、在养成中培养、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获得。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具体化、系列化;将教育的内容明确化、外延化;将教育的途径多元化、开放化;将教育的方法人本化、整合化。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形成自理生活的*惯、学*健康生活的方法、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激发快乐生活的情趣。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经验与特色

  我们在课改的引领下研究与实践,探索与进取,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们逐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积累经验,形成特色。

  1、规范保育操作细节,优质服务初见成效

  课改的蓬勃推进与全面实施,不仅给全园教师注入了新的理念,也给我园后勤三大员的保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以课改为契机,重实践、抓细节、创特色,规范了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制度和操作细节。

  保育工作制度化、文本化。为了促进教师能将教养并重的理念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我们出台了教师保育工作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操作细则,结合教师的日常考核,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仅告诉老师们我们应该做什么,而且,也明确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旨在引导和激励我们的老师能够做好每一件*凡的小事,加强责任意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提高保育工作的能力。

  工作目标规范化、专业化。我们保育工作的目标定位是:*凡之中见真爱,细节之中决成败。通过一系列的学*讨论、课题研究、个案分析和实践反思,我们总结了幼儿保育工作中的八个“每日细节关注”,确保每个幼儿在园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制定了“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细则”,规范了保育员的操作要求以及协助教师进行的保育工作配合要求,使保育员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有了新的突破,更加专业化,进一步提升了保育员工作的水准和质量。

  保育理念现代化、人性化。在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惯和新的理念常常会出现碰撞,各种“两难问题”非常棘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会穿鞋,是教还是帮?孩子挑食,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是连哄带劝,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为上进行人性化的操作,将“包、帮、代”变为“导、教、说”,努力使我们的保育工作做到:保中求好、好中求全、全中求细、细中求精。

  2、注重生活教育环境,以人为本讲究实效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在生活活动的评价内容上出现了这么一些关键词:安全、卫生、温馨、自主、有序、愉快,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为幼儿创设怎样的生活环境?在幼儿的生活环节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将这些文本上的要求具体地贯彻和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开展了重点探索和研究。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生活教育环境。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因年龄而异的原则,根据小、中、大班不同的要求,在早点的组织形式、点心的品种、餐具的提供,以及教师的要求、关注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环境的创设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经过合理化的调整和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欣喜地发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环节,一旦予以充分重视,就会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点:除了有生活*惯、规则意识、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提供了文明礼仪、实践操作、友好交往的机会,更渗透着许多学*内容。

  环境中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活动中的一条标准“环境中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展开活动,结合以往的生活教育经验和生活环境创设,我们梳理并总结出了很多环境中可以显现的规则提示,这些提示已经成为我们课程园本化实施中的一种环境创设。有常规动作的步骤图;有宣传画;有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牌;有正确的图解;不同的“脚印”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发现:只要老师心中有幼儿,那么,幼儿良好*惯的养成就能真正落实。

  3、拓宽特色教育途径,潜心研究取得绩效

  我们主张并强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多途径、多手段、多通道地利用各种活动对幼儿进行以生活教育为切入口的全面的整合教育。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拓宽着生活特色教育的途径。

  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每月一次带领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注重周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作为教育的素材,旨在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农村,拓宽幼儿的视野,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让幼儿与开放的社会生活环境互动,培养幼儿共同生活的基本能力。

  爸妈老师进课堂活动:生活的特色具体体现在:有的是发挥家长自己职业上的优势,如:理发师爸爸、巡警妈妈、厨师爸爸、医生妈妈等;也有的是将家长兴趣爱好作为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如:喜欢旅游、集邮、唱京剧,包粽子等,能弥补老师技艺上的不足和知识点上的不全面,替代老师更好地丰富幼儿的生活。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与思考

  有一些关系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和协调,如:幼儿生活活动中能力培养与*惯养成的关系;教育环境中隐性作用和显性作用的关系;教学管理中,特色出彩与普及常态的关系。有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如:在幼儿好*惯的养成中,教师如何成为幼儿的榜样和偶偶?在家园同步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家长进一步走进课程?还有一些能力有待我们不断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勇于实践,就会缩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改要求间的落差,就会给幼儿带来规范的行为、良好的*惯、可持续的发展和更美好的人生。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3

  在学院20xx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加快提升我院国际化办学水*,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水*”的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我院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公共英语教学部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组织各教研室进行多次教学研讨,尤其是自20xx年年初以来,大家对我院的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达成了共识。在综合各教研室教改研讨的基础上,特制订我院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和重要性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院是一所由多所学校合并而形成的以旅游为主,以现代农业和现代管理为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目前,全院共有十二个系。由于系别和专业的不同,高职英语课程的开设学期和教学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

  1.开课情况。我院英语公共课开一至二学年不等。开一学年两个学期的系有涉农三个系、信息系、机电系、设计开发系、会计系和商管系的营销与策划专业,周课时均为4;旅游类三个系开设英语两学年,四个学期,除酒店专业第一二学期周课时为6外,其他各专业周课时均为4。总的来讲,前2—3学期以教授综合基础英语为主,3—4学期以英语提高和行业英语为主。有个别专业的行业英语有时开时断情况。

  2.教学现状。*几年,由于扩招,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水*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缺乏兴趣,有的学生英语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学生学*目的不明确、学*态度消极、学*方法不得当。再加之我院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有限,特别是南校区缺少语音室设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比较抽象,无法将视、听、说有机结合起来,老师讲的多,学生练得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致使学生学*兴趣减弱,也限制了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此外,有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没有使英语知识和现实及职业岗位相结合,教学内容不能为学生未来职业服务,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动力,造成了学生厌学情况。

  (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需要掌握的三大技能之一就是英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愈显得更加突出。英语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更能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技能,特别是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英语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而且更是新时期合格大学生高素质的体现。所以,英语课程的开设对于高职生而言是及其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教改的基本原则、目标、思路、主要内容

  (一)课程教改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本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职场交际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这也正适应了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我们秉乘“实用性+职场化”的原则来进行改革。

  (二)课程教改的思路

  我们应构建“实用+职场化英语教学体系”模式,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也可以说是“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将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相融合。有些系有些专业划分的不是很明显,如,南校区涉农等系,那就要在*时日常教学中将行业英语知识渗透进去。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领先”、“二带动”、“三提高”。即“听说领先,带动英语应用文及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英语双基培训(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在本次课改中务必着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课改的主要内容

  1、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教学活动要从单一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师生双边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学生应从被动知识的接受者转到前台,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上,以学生为本,围绕专业选取教学内容,突出高职特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实践演练*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能力培养。

  2、教学内容

  要突出和实现《高职英语》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使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成为“基础高等教育”+“行业英语教育”的有机有效的统一和融合。要以实用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教学中继续贯穿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岗位英语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在听、说、译三项技能上的训练,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

  A.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旅游口三个系(酒店管理系、旅管系、旅行社管理系)选择三种书作为教材,并结合每本书的优势进行了整合,知识性的语言点改用高教社的《高职高专版——英语1、2》,听力练*继续使用上外社的《新世纪高职高专听力教程1-2》,口语练*使用校本自编教材《旅游交际英语》。总学时288,行课4个学期,每周4学时,每学期72学时。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一。

  B. 南院五个系(三个涉农系、机电系和信息技术系)和北院的会计系、设计开发系以及商管系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等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的教学,总学时为144,一年级的两个学期,每周4学时,按18周计,共72学时。使用教材是上海外教社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1-2》以及听力教程1-2册。要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教材,要在教材取舍上下功夫,要精选出十篇课文作为精读教材,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为强化英语口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计划自编《英语日常交际口语》小册子,主要内容包括:1、英语自我介绍(英语简历),2、常用问候语,3、天气 4、*惯爱好兴趣,5、电话及电脑常用语,6、身体状况及就医 7、健身保健 8、公共标示牌, 9、问路指方向,10、谈论专业及职业等。口语内容的学*,计划随堂用20’左右时间来完成。在第二学期,融入一些专行业专业英语,让英语为专业服务。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二。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灵活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情境法、角色表演法、双边互动法、自主学*法、协作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将行业英语融入旅游类高职英语中,制定出5大项目: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旅游接待;旅游食宿;旅游讲解;旅游购物。每个项目下分别设置相应的子项目。并将子项目的大任务里设置许多具体的小任务,通过小任务-大任务-子项目-项目这一顺序完成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将英语学*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学*中完成基于旅游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树立终生学*理念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实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2课前的前十分钟是学生展示的很好机会。开展free talk、对话、背诵、演讲等方式,强化并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能力。

  3.3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一些表扬。用掌声或才艺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4以宿舍为单位分小组学*,这样方便组织和带动其他同学。

  3.5建立晨读的常规机制,鼓励学生早起,到处有朗朗的英语读书声。

  3.6充分发挥学院英语协会作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经常举行与英语相关的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学*英语兴趣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

  3.7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视听说”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4. 考试改革

  对学生的学*成绩不但要关注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以一种科学、民主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信心。

  本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以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总评成绩,满分100分;二是按照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的期末考核,满分100分,此外,加试口语,也以100分制,笔口试各占一半,该两项成绩最终各按50%计算。两项分之和,为学生最终成绩,即总评成绩=*时总评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笔试+口试)50%。

  1.期末笔试: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级”题型与难度为指针,采用建立英语试题库、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与分值分配为:听力15分、词汇和语法结构15分、阅读理解35分、翻译20分、写作15分。

  2.口试:

  1) *时口试:分两项考查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A:考查学生能在课堂学*中,根据单元教学课题完成原对话表演,并能根据提示自编对话进行表演。或者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情况。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考察学生根据单元写作内容改写或套写短文后口头复述短文的能力。

  B:考查学生日常英语会话,相互交际、问答等口头表达能力。

  2)期末终结口试:在本学期所学过的英语日常对话中,由学生抽题进行口试。

  (注:本口语考试仅适用于非旅游类的其他各系的《高职英语》)

  3.*时成绩:即课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时口试等方面由授课教师评定,以百分制评分。

  4.权重:总评成绩=期末笔试+口试50%+*时成绩50%

  另附:旅游类三系的口语考核方法和口试样题(附表三)

  (1)*时测验基本以口语测试为主,由任课教师在堂课上进行,具体方式由教师自己掌握,计入学期*时成绩。

  (2)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增加口语实践能力测试,届时,把学生分成N组,分别由任课教师组成的测试组进行测试,成绩汇总到期末成绩中,分值比例50%。

  (3)考前各小组进行抽签确定考核教师、考试题目和考试顺序并按顺序依次进行分组考试,考试时间在期末结课前一个月。

  (4)考试内容分三部分。首先就制定的话题进行角色表演,教师根据表演中的语音、语调、语法是否符合*惯表达和语言是否符合语境和外语文化的要求,酌情给出相应的分数。其次是汉译英练*,教师说汉语句子,让学生当场翻译,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最后是学生与教师的问答,考察学生对工作过程的了解和综合表述能力。

  (5)要求学生达到的水*: 能够熟练、正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语言得体、举止大方、表达准确,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惯和文化*惯。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等中的首*”。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课当成讲读课。

  7、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8、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我校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水*,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展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彩,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交流的*台,同时在我校营造了一个研究、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全校教师研究、学*、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全校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特在高一、高二举办高效课堂教学汇报月及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20xx年11月28日——12月26日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比武:20xx年元月(具体时间待定)

  四、具体活动及对象

  课堂教学汇报月:

  活动1:课堂展示。对象:高一、高二所有45周岁及以下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班级见教务科安排,学科组安排观课、议课教师)。

  活动2:教师观课。学科组组织,每位教师观学科组内展示课至少5堂(以教务科查到为准)。

  对象:全校所有教师(包括高三教师,没有上展示课的教师要多观看、评课,还可以观其他学科组展示课)。

  要求:毎堂展示课至少2位以上组内教师听课(学科主任安排)

  活动3:教师议课。以学科组为单位,教研活动时点评本周学科组内展示课。

  要求:

  1、毎堂展示课至少有一位教师点评;

  2、学科组每位教师至少点评一堂以上展示课(既要教研活动时点评又要上交观课评课表)。

  对象:学科组所有授课教师(包括高三)。

  注:课堂展示、教师观课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以备课组为活动小组;政治、历史、地理以学科组为单位。议课都以学科组为单位。

  课堂教学比武:

  活动1: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对象:汇报月活动后,根据展示活动表现,学科组推荐本学科1-2名优秀代表参加全校教师教学比武。名额(15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学科2人;政治、历史、地理每学科1人。

  活动2:课堂观察与评价比武。对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研人员及全校自愿参加的优秀教师。

  五、具体安排

  1、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

  教科室:xx制定方案,xx25号前安排好展示课表下发学科组(学科组就课表安排毎堂展示课观课议课教师),同时安排好科室听课及查到人员并发放安排表。具体安排另附。学科组:11月27号前完成组内宣传,同时学科组负责就毎堂展示课安排好观课议课教师,并交给教务科曾友元,同时认真组织教师上课、观课、议课,督促资料的上交。

  2、课堂教学比武:15堂课、分四个小组进行,课表另行安排。

  六、资料上交

  1、学科组本次活动方案和小结。

  2、教师观课议课表。

  3、比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

  七、活动评奖

  学科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

  依据:活动组织、教师听课率、教研活动议课情况以及材料上交情况。

  教学比武上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评课:一等奖若干、二等奖若干、三等奖若干。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4)

——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9篇)

课程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的学*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及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的兴趣需求、学*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课程实施方案2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的社区现状等因素。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98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俗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副校长)副组长:(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成员:(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乒乓球。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过程中的学*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品牌。

课程实施方案3

  为了提高我校的足球运动水*,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广大学生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积极性,根据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具体要求,为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校园足球学校,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教委和校园足球办文件精神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小学足球比赛制度,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工作方针

  依据重庆市教委、校园足球办的文件精神;在全校掀起足球热潮,充分发挥各年级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选拔和推选热爱足球的学生、不论大小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校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特成立本校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文

  副组长:余金墙

  组员:

  2、成立校园足球训练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江元隆、何申效

  3、成立校园足球宣传保障小组:

  组长:

  四、职责分工

  1、由校长负责学校足球工作的全面开展,总务处全面实施校园足球活动的教学与比赛工作。

  2、班主任负责组建班级足球队,体育老师协助。

  3、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校内竞赛组织安排工作,并保障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他成员协助。

  4、江元隆、何申效负责组建校园足球队,并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足球技术、足球战术的培训与指导,负责组建学校足球队参加校外比赛及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和注册管理。

  5。负责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关的图片、信息报道。

  五、工作计划

  (一)开展活动班级的选取

  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20年我校开展活动的班级选在中高年级

  三、四、五年级,组建足球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二)

  具体要求:

  1、各部门统一协调,保证具备足球教学、训练、比赛所场地及器材等条件;

  2、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根据情况对其他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3、在校学生每周应不少于3小时足球活动时间,全校保证不少于4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放寒暑假时体育教师不少于一半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足球训练。

  4、将足球教学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保证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为足球教学。

  5、利用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组织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校园足球比赛,三至四年级为中段足球比赛,五至六年级为高段足球比赛,各段比赛每年保证不少于4场比赛。

  6、各班班主任负责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7、体育活动课教师将足球教学作为首选内容。

  (三)

  1、各班组建啦啦队,制定班级特有的标语、口号、队服和队旗,在班级的文化墙上设立特有的足球板块,选出班级的足球明星,队班级足球队进行宣传,建立好明星效应。

  2、学校足球文化方面,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建立学校足球文化墙,设立学校足球标语,选出校级足球小明星,成立校级足球啦啦队。

  3、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啦啦队比赛,提升学校啦啦队水*。

  六、经费管理

  (一)经费来源

  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所有经费全部来自财政全额拨款。

  (二)经费管理

  1、建立独立的账目,确保专款专用;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规定。

  (三)经费用途

  1、足球运动员训练时饮用水、训练器材等费用。

  2、足球运动员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营养补助等费用。

  3、足球教练员带队训练加班费和带队竞赛时服装、交通、食宿费用等。

  4、校园足球开展活动组织、宣传等活动费用。

  5、校园足球设施的添置与维护费用。

  6、表彰和奖励优秀足球教练员、运动员、校园足球管理人员。

课程实施方案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推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我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网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

  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

  现拟定了9个教学模块设计,提出了评价要素及标准,供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具体内容详见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必修必选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修满学分。

  (二)自主选修课: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主选修模块,将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由体育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2)每一次选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报人数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前两次选项不能重复。

  (3)选项教学的每一内容分不同的模块内容,具体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基本情况统一制订,以后学生选择高层次的模块学*内容必须以学*过低层次的模块学*内容为基础。

  五、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臵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男、女分组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目标和练*方法,在篮球课学*中让他们自主练*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效果。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与练*,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的自由组合分组练*,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内容与练*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与竞争、探究学*与创新的能力。

  六、学*评价及学分认定

  依据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要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评价及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一)学*评价

  1、评价机制。建立必修必选模块学*、自主选修模块学*、健康教育系列专题模块学*自评机制;建立以班委、学*骨干、分组或选项学*小组的相互评机制;建立过程评价、模块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师评机制。

  2、评价方法。

  (1)学段终结评价:以高中三学年累计获得11个学分或超过11个学分为标准,开展高中学段终结评价。

  (2)模块评价:过程评价(50%)和技能评价(50%)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每个模块的学*评价,并认定学分。

  ①过程评价(50%)。

  A、自评: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度、自主学*的探究能力、健康状况、与他人合作学*的态度进行小结与评价。

  B、互评:每一个教学模块学*结束,相互评价小组对本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态度、进步度、合作学*、健康状况、情感因素、体能与技能的表现力进行等级评价。

  C、师评。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可选择性,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好常规记录、考核记录和评价记录,结合自评和互评,确定每一个学生完成模块学*的过程评价结论,并以分数呈现。

  技能评价(50%)。根据该模块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技能进行模块考试,其成绩以分数呈现。

  (二)学分认定程序

  1、每一模块学*结束后,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根据学生学*过程的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在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学分认定意见并报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

  3、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汇总情况后报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由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并公示。若学生对公示的成绩提出异议,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复议并作出认定结论。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培。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高中各年级部的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为了使教师的业务专长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自主选修课教学中按学生的选

课程实施方案5

  一、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兴趣,对科学求知识,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教学中渗透STS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具体措施

  1、成立物理课兴趣小组,由集体备课指导,研究物理教学。

  2、加强理论学*。每星期一早晨 、第二节,全体物理组按要求理论学*和讨论,扎实地完善集体备课,落实集体备课。

  3、确立教师发展的方向,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者、引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⑴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

  ⑵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

  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

  ⑷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⑸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护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⑹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4、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观看优质课改录像课,并加以总结。每学期观看的次数不低于5次。同时鼓励物理教师向其他学科学*课改的经验学*,注重学科间渗透。

  5、及时总结物理课教学过程的成果。

  6、进行课后反思,着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三、实施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确定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进一步学*新课改方案,学*课程标准解读,领会课改精神,明确自己的任务,制定课改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在初二实验年级,各实验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实验,物理组里有计划有组织教学观摩、讨论、交流活动。实施集体备课。实验教师深入课改课堂听课、讨论、分析、总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总结阶段:实验教师分阶段总结、课改经验和体会,提出方法和不足。总结课改实验成果。

课程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课程实施方案7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 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课程实施方案8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惯与行为*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方式使学生学*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凤凰小学教师任课情况

课程实施方案9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学*经历并获得学*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的*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5)

——课程实施方案 (菁华6篇)

课程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推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我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网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

  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

  现拟定了9个教学模块设计,提出了评价要素及标准,供教

  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具体内容详见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必修必选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修满学分。

  (二)自主选修课: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主选修模块,将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由体育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2)每一次选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报人数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前两次选项不能重复。

  (3)选项教学的每一内容分不同的模块内容,具体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基本情况统一制订,以后学生选择高层次的模块学*内容必须以学*过低层次的模块学*内容为基础。

  五、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臵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男、女分组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目标和练*方法,在篮球课学*中让他们自主练*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效果。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与练*,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的自由组合分组练*,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内容与练*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与竞争、探究学*与创新的能力。

  六、学*评价及学分认定

  依据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要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评价及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一)学*评价

  1、评价机制。建立必修必选模块学*、自主选修模块学*、健康教育系列专题模块学*自评机制;建立以班委、学*骨干、分组或选项学*小组的相互评机制;建立过程评价、模块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师评机制。

  2、评价方法。

  (1)学段终结评价:以高中三学年累计获得11个学分或超过11个学分为标准,开展高中学段终结评价。

  (2)模块评价:过程评价(50%)和技能评价(50%)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每个模块的学*评价,并认定学分。

  ①过程评价(50%)。

  A、自评: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度、自主学*的探究能力、健康状况、与他人合作学*的态度进行小结与评价。

  B、互评:每一个教学模块学*结束,相互评价小组对本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态度、进步度、合作学*、健康状况、情感因素、体能与技能的表现力进行等级评价。

  C、师评。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可选择性,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做好常规记录、考核记录和评价记录,结合自评和互评,确定每一个学生完成模块学*的过程评价结论,并以分数呈现。

  技能评价(50%)。根据该模块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技能进行模块考试,其成绩以分数呈现。

  (二)学分认定程序

  1、每一模块学*结束后,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根据学生学*过程的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在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学分认定意见并报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

  3、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汇总情况后报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由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并公示。若学生对公示的成绩提出异议,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复议并作出认定结论。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培。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高中各年级部的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为了使教师的业务专长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自主选修课教学中按学生的选

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生学*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与资源分析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作品,而且会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内容的能力。演唱优秀的合唱歌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中学的孩子偏爱感情深厚丰满的音乐。

  课程理念

  1、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2、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

  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1、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2、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

  4、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

  5、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课程内容

  1、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2、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进行试唱和节奏的训练。

  4、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五、学*基本内容

  合唱队招生工作

  1、唱歌

  2、听音歌唱方法

  第一课章 主题 划分声部

  1、根据音色划分声部

  2、根据音域划分声部

  3、根据学生换声点划分声部

  第二章 声乐训练

  1、基本原则

  2、声乐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练声

  1、 练声的要领

  2、 练声曲谱例

  第四章 练唱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作品与分析处理

  2、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练

  1、歌曲排练的程序和要点

  2、一些重要的排练方法

  3、技巧训练与乐感表现的关系

  4、演唱的艺术表现

  第六章 合唱的统一、*衡与和谐

  1、统一——音色、速度、节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衡——声部间音量的安排

  3、和谐——音准的协调

  第七章 合唱的指挥

  1、指挥要领与基本手势

  2、指挥的常用手法

  3、指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合唱读谱

  5、指挥的动作设计

  6、合唱指挥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

  1、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2、评价主体:发挥学校、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评价。

  3、评价手段:坚持多元化,引导激励性评价,倡导个性化评价。

  4、评价方法: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在音准的训练、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会促使孩子们扩大视野、积极地思维,从而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

课程实施方案3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城市小学所没有的素材:树叶、庄稼、小河、簇膝而谈的人群、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题材。因而我们把《可爱的家乡》定为校本课程的题目,让学生用画笔,用树叶,用相机把心目中那个美丽、富饶、纯真的乡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既满足了校本课程的需要,又解决了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弥补了农村小学美育教育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落实一种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新的校本课程理念,使每个年级、相关教研组和参与教师都有权利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与实施情景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改进、修正、完善校本课程系列内容,促进农村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2、结合学校地处农村、教师多出于农村、学生几乎全为农村的实际,结合农村学校、农村社会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自下而上地结合学校课程开发实践,引导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知识和经验,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远见,共同创建新课程改革试验背景下农村学校九年一贯、中小学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发展远景,把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推动农村社会、农村学校、农村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的新人,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蓄积学校的发展潜力,开发特色教育和优质教育,进而实现相关理论形成的目标。

  3、站在教学科研的高度,倡行科研兴校的理念,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本地本校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减轻学校、学生、家长的负担,灵活多样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特色性的整合,增强学校的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主人翁意识,在各个阶段的开发和实施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农村相类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促进校与校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为农村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实际的借鉴。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使学校所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动力,在教师中树立课程教学创新、整合的思想,为保证课程试验向纵深发展提供策略,为切实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作出探索。

  5、开展校本课教研,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营造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的氛围,并请专家、上级教研部门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校本课程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质量。提升校本课程系列课题研究的水*、层次和绩效。丰富校本课程系列,构建校本课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实施中对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课程种类的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始终保持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只有切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才能得到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这样,校本课程也成了很好的德育素材,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倘若不经调研,学校自行开发“唯师是从”的校本课程,很容易导致脱离学生实际,这样的课程,不仅不能承担起教育的功能,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2、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让学生有足够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调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实践性的课程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资源,校外的田野,村庄工厂等社会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工厂、社区去学*,在实践中学*,在学*中提升自己。

  3、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我校为例,地处偏远农村,有着广阔的田野,漂亮的村庄,渔塘,工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寻找美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寻找了很多的资料,充实了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也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课程门类主要是艺术门类,安排有农村为题材的,绘画及手抄报设计课,剪纸课,树叶帖画课,摄影课四大课型。其中一、二年级以绘画为主,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家乡;三至六年级分为手抄报设计,树叶贴画,和摄影,让学生不但能用笔也能自己搜集素材,去发现美创造美,摄影受到条件限制,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需要家长共同开创。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12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A、 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 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 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六、管理与评价

  1、组织管理。组长:何广贵(校长),副组长:范跃鹏(教导主任)、杨利春(德育主任)、周玉华(教研组长)、武晓艳(教研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

  2、制度管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A、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B、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C、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D、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E、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F、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A、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务处。

  B、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A、校教学部门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B、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C、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D、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E、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F、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G、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H、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A、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河西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

  B、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C、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D、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E、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

课程实施方案4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为特长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台,创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现开设轻工中学漫画社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艺术造型训练,促进绘画人才的形成。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及欣赏能力等。漫画社团计划如下:

  一、课程实施目标:

  1、通过欣赏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中外漫画形象和运用一些综合材料,让学生对漫画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学*。

  2、掌握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让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漫画形象的设计,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漫画形象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学*能掌握一些经典卡通形象的表现技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卡通形象和场景的设计,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培训时间:

  星期一社团活动。

  三、课程培训地点:

  老校区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初级

  1、漫画的介绍(从*时青少年漫画作品中入手,介绍当下漫画作品,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作品,教师可以加以分析和示范),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各类漫画作品,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多种形式,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创作方法,通过创作感受漫画的表现方法,通过评述来理解漫画的创作意义。

  2、人物头部的画法(主要是学*人物的表现,人物头部特征的几种类型、脸型、发型)3、脸部五官的画法(五官的画法,从情感表达上分析五官的不同变化,五官比例)

  4、手、腿的画法(人物动作的表现,从运动方面讲述手脚的不同动作)

  5、服装的画法(服装可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身份,不同服装的表现塑造不同的人物)六、综合作品训练(前面所学的综合表现,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的漫画作品)

  高级

  1、掌握人物的动态刻画的技能

  2、不同的场景设计

  3、学*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来表达情节,描述故事。(人物角色、性格设计、服饰设计,动作设计,独立创作漫画场景,用绘画语言来描述故事。)

  五、培训方式:

  1、实行全面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要辅导到位,加强启发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作品特点进行辅导,注意学生表现力的发挥。

  2、以漫画画为主进行教学。扩大表现形式范围,综合材料运用,丰富学生的美术视野。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定期组织展览活动,对小组中积极参与的成员表示鼓励,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展示,以此带动其他学生更加热爱美术,描绘生活。

  六、培训人数:

  20—30人为宜。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要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场地固定,时间为每周一次。

  七、学生预购置材料:

  1、铅笔、橡皮

  2、油性记号笔(需用到粗勾线笔、一头粗一头细的两种细勾线笔)

  3、上色工具可选择自己擅长的,包括水彩笔、马克笔,水粉颜料,油画棒,彩铅等

  3、剪刀一把,固体胶一支

  4、8K素描纸、8K彩色卡纸、牛皮纸

  美术社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美术社团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牛家良(全面负责校本工作)

  组员:崔运安 赵联忠 马贺华、徐元坤、时睿君、李敏满孝纯(具体负责校本工作)

课程实施方案5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或课后强化练*,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课程实施方案6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学*经历并获得学*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的*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合集10篇(扩展6)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素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完成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教导处 总务处 体育组 各班班主任

  三、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全校学生必测项目。

  1-2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

  3-4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1分钟仰卧起坐

  5-6年级: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短绳、1分钟仰卧起坐、400米

  四、主要工作

  1、首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其次,向班主任和学生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班队课或聊天等形式介绍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方法。介绍关于此方面素质的辅助练*内容。并通过校讯通*台告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并督促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的目标。

  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惯,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大力推选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4、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师的有效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安排学生集中进行分组测试,并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

  五、实施步骤:

  1、9月上旬向学生介绍体质测试的内容、标准以及测试的方法。布置增强体质的辅助练*手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锻炼。

  2、从9月中旬开始,利用体育课上的素质练*时间,加强此方面内容的练*,为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奠定基础。

  3、9月下旬-10月上旬对学生进行测试。

  4、10月中旬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并上报成绩。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技术动作如下图所示: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练*中要适当掌握练*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学生的认知水*,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分解练*与完整练*相结合,自主练*与集体练*相结合,个人练*与小组练*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3

  学校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按照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目标

  1、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3、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4、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

  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措施

  (一)阳光快乐大课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办学规范十五条》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学校制定“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健康成长”的阳光快乐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广泛掀起“走出来”“动起来”“赛起来”的热潮。

  1、快乐大课间活动时间

  上午:10:00——10:30下午:4:00——4:30

  2、快乐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流程

  (1)上午:10:00——10:30

  眼保健操、广播操、跑操

  (2)下午:4:00——4:30

  眼保健操、广播操、跑操

  3、阳光健体活动。

  每周二、四下午第一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由体育老师组织年级学生进行健体活动。(周二:四五年级。周四:三六年级)

  4、大课间实施措施

  (1)活动量由体育老师负责,要提前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活动要有实效,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活动开展不仅要追求形式,更要讲究实效。

  (3)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活动安排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重新安排。

  (4)对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各班要制定出全面的、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好、指导好,以防为主,做到器械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5、快乐大课间组织与管理

  (1)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快乐大课间中去。班主任落实好自己班的活动器械,按学校安排的活动内容进行,保证按要求达到人人有活动,活动有器具;每天值班领导对各班开展的体育活动进行检查督促;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领,确保活动安全。

  (2)鼓励班级和学生自制和自备体育器材进行活动。

  (3)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学*,让学生明白活动项目的具体要求。

  (4)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体育活动由分管校长负责,其他人员全员参与,全力配合。各级部、班主任要根据职责认真组织学生按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入活动;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组织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并协调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活动。

  (5)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第一。教导处、总务处对器械、场地随时进行跟踪,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终止学生的活动。

  (6)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除生病请假的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

  (二)规范体育课——掌握健身技术技能

  1、开足课时。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级部各班要严格执行教导处的课程安排,依据学校课程总表开足开全体育课,任何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体育课时。

  2、开全内容。体育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安排,虽然体育教师可以打破编排顺序实施教学,但学年内应该完成所有规定内容的学*。在教学内容的执行上,不能有删减,有选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是必尽的职责和任务。

  3、提高体质。体育课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身体练*为主”的特点,兼顾培养锻炼*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三方面任务,依据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有计划的分学段提高学生体质。

  (三)体育社团活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根据《**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每年春季举办1次田径运动会;根据条件适时组建足球、武术、田径等社团,于每天下午活动课时集中训练。

  (四)“家庭健身作业”——培养居家健身*惯

  学校搭建微信群网络教育*台,体育教师担任管理者,将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课堂表现、体育课余锻炼指导意见等信息及时上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方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运动锻炼情况,掌握学校体育活动的动态,以及学生体质锻炼的方法等。

  学校鼓励学生将跳绳作为日常健身项目,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每日“居家跳绳打卡活动”,日积月累,跳出特色。认真布置“家庭健身作业”,提出体育活动“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和锻炼目标,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惯。通过体育打卡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惯的养成。

  (五)绿色出行——养成日常锻炼*惯。提倡学生、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步行上下学。通过健步走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走起来、乐起来、强健起来”,带动全体师生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疫情防控和绿色出行相结合,引导大家养成热爱运动、科学健身的良好*惯,保障师生身心健康,让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学*之余,活动筋骨、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进一步提高工作、学*效率,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六)体质健康检测——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1、学校制订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机制。体育教师、班主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检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检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2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学校在每学年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三、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要求及保障

  1、提高认识,增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全校上下要牢固树“学生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运动对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物质作用以及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精神方面的作用。提高广大教师及家长对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健身社团、日常锻炼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让学生重视健康生活、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2、增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校内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上足上好体育课,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践行“目标导学——自主合作——精讲点拨——当堂达标”学校智慧课堂理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坚决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组织好上下午大课间30分钟体育锻炼。眼保健操让学生会做、真做,保护视力。积极开发开设体育运动类校本课程,组建足球、武术、田径等社团,使学生基于兴趣和热爱广泛参加,培养***技能。

  3、家校联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惯。各级部各班要做好家校交流沟通工作,把学生校外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布置校外体育作业,使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惯。班主任要随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4、强化督查评估,促进工作落实。教导处要在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体育质量评价办法,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使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断规范。大队部要把学生每天两次课间30分钟体育活动纳入班级考评,督促各班认真组织、确保实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技能,发展学生灵敏度、力量、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设计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相关的水*(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做到人人会锻炼,人人会学*,自主探求动作要领,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学*,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终身喜欢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

  1、上步投掷垒球技术动作,重点是投掷用力顺序正确,动作协调。

  难点是出手快速完成动作,上下肢配合用力。

  技术动作如下图所示:

  2、游戏内容:通过障碍:重点是学生通过障碍的能力,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练*中要适当掌握练*时间和运动量,防止学生难解动作概念,特别是体质差的学生的运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自主练*的意识,提高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练*中探索运动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椐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水*(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学生的认知水*,体育运动基本能力,本课的课堂常规后,安排与学生做游戏,通过小游戏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学*情绪为上好课作好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的投掷动作练*,学会自主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点,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动作要领,在合作伙伴的协调配合下了解投掷动作的全过程。初步学会游戏方法,掌握动作的难点,学会通过障碍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采用“一物多用”的原则,利用垫子做投掷标准物,游戏的障碍物,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分解练*与完整练*相结合,自主练*与集体练*相结合,个人练*与小组练*相结合,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锻炼身体,体验成功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5

  一、参加对象

  全县中小学专(兼)职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

  二、活动分组

  农村以学区为单位,城镇以校为单位。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分组评选阶段):县教育局组织评委到各学区、各校进行现场巡回评定(评课时间见下四),农村每学区评选出2堂体育与健康教育优秀课(中小学各1堂),城镇每校评选出1堂体育与健康教育优秀课。

  第二阶段(县级评选阶段):各组评选出的优秀课,分别参加县级评优活动,活动时间由县教育局另行通知。

  四、活动办法

  1、体育课分高中(水*五),初中(水*四)和小学(水*三或水*二)三个学段授课。

  2、教学主教材内容依据“目标统领教材”的原则以及各水*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授课教师确定。

  3、授课班级学生数为男女各20人。

  4、体育与健康教育每节课授课时间统一确定为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健康教育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5、体育课均在与篮球场面积相当的外场进行,提倡自备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自制创新器材、乡土器材。

  6、执教老师于上课前10分钟就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等向专家评委作扼要说明(即“说课”)。

  7、本次教学评优活动按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县一等奖的优秀课,推荐参加州优秀课评选。参加州优秀课评选的教师要把电子文稿、实况录像光盘和纸制文稿(推荐报名表、授课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材料)于10月10日前交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统一报送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州评优评选专家组。

  五、具体评课时间

  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