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首页 / 读书笔记 / | 2023-03-11 00:00:00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1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淡中体现神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2

  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第十二届全国**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教授于20xx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xx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当孩子们获得被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距离*了,孩子对自己也会充满自信。

  当书本读到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跟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孩子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是啊,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思。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3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

  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4

  看了这篇文章,忍不住又认真看了一遍,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许多观点跟我们*时教育孩子时用方法是一致,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结的很好,许多方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借用。批评幼儿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开放式提问,调动和激励孩子们在环境和问题情景引发的`积极互动中,主动有效的学*;采用移情的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其道德水*的提高。可以发现幼儿犯错时,不要急于去批评幼儿,可以找机会编故事教育幼儿,鼓励幼儿向故事中正面角色学*。批评幼儿时,尽量不在集体活动时进行,因为这样一方面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一方面会打乱活动计划,要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形之有效的教育。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5

  最*,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在学*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倘若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倘若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倘若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6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书名起得恰到好处,另人对此书很是向往。品读其序言,就能够感受到这是一本十分贴*我们一线教师的书,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草根化的案例”等语句,处处体现着此书对我们教师的价值。看来,这是一本能够陪伴我们度过漫漫暑假的好书。

  作者巧妙地借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很好地诠释了一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嫩蕊细开、红枫绚烂、踏雪无痕,那么地富有诗意。当我品读到“我与师傅之间的`动人故事”章节时,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师傅——支老师。

  零四年八月,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或许还怀揣着一些理论知识,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居然手足无措。幸好,在园领导的关怀下,我和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成为师徒,在她的带领下,我也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走向成熟。“好师傅是一根拐杖,有力地支撑我们前行;好师傅是一座富矿,我们越努力、从师傅身上挖掘得越多,我们收获的指导与帮助也就越大”,我说:好师傅,是我一生的财富。工作上,我时常会想到支老师和孩子相处、和家长沟通的种种情景,为什么孩子和她能够相处得这么好,感觉他们之间有种互相吸引的力量,那到底是什么呢?是责任,是爱。通过细致的观察、反思、总结,我似乎有些感悟,支老师几乎了解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她知道孩子所需、家长所需。每每我和孩子发生一些小插曲,支老师总会和我一起分析孩子的表现、孩子的心理,从而推论出自己在处理的时候所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她时常对我说: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在业务水*上,支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也深深感染了我。听她的课,两个字:舒服。孩子舒服,有所收获,听课教师舒服,却也有所收获:收获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之道、收获如何将一个活动准确把握、收获细节之处的精彩、收获语言的精炼……原来,一个好的活动并不是花枝招展或者内容繁琐。生活上,支老师也时时刻刻关怀着我,告诉我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方法。有的时候她就像妈妈一样,为我张罗着各种生活琐事,也会为我的着急而着急,以我的快乐而快乐……

  所以我说:我的师傅,我的财富。

  接下来,我会以师傅为目标,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相信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个让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幼儿教师:听教师成长的拔节声,也要听孩子成长的拔节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7

  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1、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对话的状态。

  2、对付一些怪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些怪方法。

  3、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教育绝招的。

  4、他们多么像鲁迅追求的形象————一个勇者,孤独的前行!

  5、好的教师可能处于要被校长赶走的边缘状态。

  6、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对他的学生没有感觉,他会过的非常辛苦。

  7、一个真正卓越的老师,他不可能被他的学生超越、很难超越。

  8、我们做教师的人,至少有一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9、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灾难,都会带来一次身心的成长。

  10、鲁迅的话“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

  1、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2、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3、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4、学生主动学*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

  5、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6、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

  7、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就是精神流浪,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远方。

  8、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9、一个好老师,他首先必须事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

  1、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2、基廷老师的话:“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3、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4、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激情和浪漫。

  5、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但是没有了尊严。

  6、人是容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待在一起,他会感染你的。

  7、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

  8、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就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就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9、挣扎对人是有好处的。(天蛾出茧)

  10、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11、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及时反馈,通过及时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

  12、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暗喻整体教学。

  13、简单就是好的;越简单,越好;最简单,最好。

  14、学*就是“打游戏”,学*就是“认地图”;学*就是“学走路”。

  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1、发呆是人的权利,有时候人就需要发呆。

  2、我们需要像台湾的龙应台那样,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不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被动状态,然后孩子就会有自信。

  3、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孩子过民主生活。

  4、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5、我所理解的教师管理智慧: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

  2、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

  3、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

  4、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惜。

  5、尼采: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的全部期待。

  6、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7、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拜师—阅读—进修)

  1、阅读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朋友可能会背叛你,书本却永远不会背叛你。阅读是最好的旅游,是最好的出差,它是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2、让自己有欢乐感: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3、读一本书,像遇到一位朋友,真正的感情往往会经历挫折,甚至经历某种冲突。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8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9

  阅读是艺术,正因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透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必须是快乐充实的,有“阅读”*惯的人必须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能够从阅读中得到,每一天给自己留一点时刻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向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持续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正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能够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好处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的确,看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就等于在与管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管老师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教书匠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教育当 作事业来做,用心来做,教书匠是把教育当作工作来做,做对就好。那么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管老师也在书中作了有力而响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 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老师说得好:“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前我总是对聪明能干、遵守纪律的孩子笑 得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板着脸。但事实证明,对于后进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以我也尝试着对他们微笑,这才发现即使 最调皮的孩子都有他惹人喜爱的一面。我想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他闪光的一面找出来,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在赏识中使他树立起“我行,我可以” 的信念。一时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能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必有一片属于他的领域。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 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每年的九月,就会迎来 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哭、闹、发脾气、难以适应新环境,更不要说遵守常规了。每当这时,老师总是给予他们慈母般的爱,微笑着抱一抱他们、微笑着亲一亲他 们的脸,微笑着和他们说说悄悄话,用自己的爱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面对孩子的哭闹,老师从不会 厌烦、生气,更不会吝啬自己的微笑。因为,老师的内心充满着爱。当孩子稍稍*惯幼 儿园生活,老师就开始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发现每个孩子的美好,表扬每个孩子的进步。对于常规不好的孩子委婉地提醒,耐心对孩子讲道理。渐渐的,孩子们听 话了,可爱了。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面对着日渐进步的他们,自己的内 心越来越快乐了。一个快乐的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时常微笑着的老师一定是孩子所热爱的。

  不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吧,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11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书店中买的一大堆幼儿教师用书中选出来的一本,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与我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家长工作应该是每位教师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打开书本的.目录看一遍,着实是被吓了一跳,目录中所写不同的家长类型多达43种,作为一名新“进城”的幼儿教师来说,我要做的功课太多了,以前的我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直接的沟通,也不知道原来沟通还有如此多的方法,这让我来到赛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修改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书中说了很多种类型的家长,妈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差异是最大的,现在的妈妈们都很年轻,妈妈们从书本上学来的教育观念在和老师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是不一定都适用,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我将用*等学*的态度来和家长讲话,同时家长所阐述的一些育儿观念我也可以运用在我自己的工作当中。我会鼓励妈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在赛诺工作两个月我发现孩子的爸爸很少会来幼儿园接小朋友,也很少有爸爸会和老师沟通,个别小朋友的爸爸来接孩子,老师主动与爸爸沟通,但是大部分爸爸的话语也是比较少的,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与爸爸沟通并且请爸爸帮助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向爸爸学*。在与祖辈沟通的时候重点在于让祖辈知道在*常照顾孩子生活的时候也是一种教育,寓教于生活中,同时请祖辈“放手”,不要在生活中包办代替,鼓励祖辈锻炼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幼儿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完成这份工作的核心,赛诺幼儿园开学以来举行的以家长工作为核心的演讲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在老师们的演讲中我明确了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要侧重于情感沟通,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说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只有孩子爱老师,家长才会信任老师,同时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积累更多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博得家长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12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教育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教育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篇13

  莫源秋教授的《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她教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确立正确的幸福观、怎样学会安排工作与休闲、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等。其中在“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提到:“要做个会‘偷懒’的幼儿教师”让我最有体会,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深思。

  我们要“偷懒”,让家长配合我们,将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1。在家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穿衣服、袜子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2。在园能让幼儿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孩子真的不会,老师应该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还可以安排“值日生”的活动,让全班孩子轮流做值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要做一名高效率并且具有幸福感的幼儿教师,适当地“偷懒”也是有策略和技巧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阅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1)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9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读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后我深有感触,“一分钟批评”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试着自我改正;当孩子身上闪现出点滴的优点时,“一分钟表扬”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快乐,并因此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钟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监督,在反复的目标的实践与重温中得到进步。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孩子不良*惯的纠正,更体现出教育的一种良性发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轻松。

  优秀是教出来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孩子,关键你有没有用心去做,是不是真诚地面对孩子。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进步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惊喜。

  表扬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慢,爱磨蹭或是说话,每次吃饭,我总是不停地催促他们:“快点儿,饭都凉了!”催一下好一点,不催,就又慢下来了。时间长了没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没什么进步。后来,我改批评为称赞,对他们说:“今天吃饭好,比昨天快了。”孩子们很高兴,果然加快了点速度。批评好似命令,孩子执行起来很被动。如果换成赞扬,孩子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还会感觉自己距离目标不远,自信心和轻松感会随之增强。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翻开它,慢慢品味,领略书中的经典之出。慢慢地,一个个道理迁移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最*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日记本,看到最*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觉很好。

  秀哲是个比较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这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他说:“这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了。”没想到这句话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好一个濑脾气的孩子。我就过去拉他起来,一边拉他起来一边告诉他:“我这天这样做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用衣服去打别人,懂吗?”看他乖乖地点头了,我才把衣服盖给他。

  从日记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经验还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此刻也在不断的学*。当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挥打别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处理的原则是决不容许、好好管教。其实这是典型的教师权威的'表现,你不乖,我就没收你的衣服,让你急,让你哭,让你尴尬。但是如果是这天,我绝不会这么做,我会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透过引导他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这天是我已经认识到,教师就应和风细雨般地去丝润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风雨般地去打击孩子的自尊,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学*、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里,争吵、告小状,是一种常见现象,有时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点儿小纸片儿也会争起来,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常常是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教师这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的发生。

  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着**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争吵或闹纠纷,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一次户外活动,我将孩子带到放有轮胎的教学楼顶玩滚轮胎。

  轮胎只有十一个,孩子却是几十。这时许多行动慢一点的孩子空着手跑过来找我说:“琨琨、星星有轮胎都不让我玩”,我笑着说:“是吗?想个好办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办法吧!”有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就跑去从别人手上夺,力量强的仍能玩着,弱一点的便被夺走了。这时不断有“老师,某某抢我的轮胎”的叫声,琨琨也跑过来大声叫着:“老师,雨桐把我的轮胎抢去了!”雨桐小小的个子,敢夺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说:“他玩好了,都流汗了。”琨琨不服气地说:“我没玩好,还要玩!”雨桐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时有孩子喊“老师,有人打架了”其实,从我对他们说“想个好办法”时我就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只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有意让他们自己去玩到轮胎。当看他俩争执不下,才决定去处理的。我心*气和地问:“雨桐,你为什么抢琨琨的玩具?”雨桐见我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老师,你看琨琨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气对雨桐说:“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这时雨桐想将轮胎送给老师,老师接过轮胎做了个向他们方向滚的动作,俩孩子“咯咯”笑着追轮胎去了。

  在对幼儿施教时,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用语丰富。可见,争吵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由于幼儿词汇较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他们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语言的情景性较强;他们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词语,对于那些虽然具体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也难以区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挤、碰、踩等词语统统用“打”来代替,从而夸大了事实。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来只是争吵,可一幼儿却向老师报告他们“打架”了。这种夸大事实的现象在幼儿中是常见的,多是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运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二)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辩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儿分组洗手,准备吃午饭。这时,洗手间传出了哭声和叫声。原来,健健将水刷到了小岚的颈膊里,把衣服给弄湿了一片。只听小岚说“我给老师说,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健健站在一边说:“我没有看见,又不是故意的。”小岚边哭边说:“你看见了,是边笑边弄的!”这时,潋潋走过来了,边用手绢给小岚擦眼泪边说:“小岚别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将你的衣服弄湿的,一会让他给你说对不起。走,咱们去吃饭吧。”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这时,我找了一条干毛巾,悄悄交给健健,让他主动给小岚道歉并把干毛巾垫在小岚的湿衣领里。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本人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最*看了篇文章“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有很多的感想,特地写下了读书笔记:

  一、老师应当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该是*等的。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生活中,老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老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老师要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作品,故事虽然简短却寓意深刻。书中描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马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的浮上水面,被他杀死。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直至最后回港时仅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不仅仅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小说,更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故事中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可以说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一条鱼,而别的渔夫也都把他看做失败者,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1500磅大马哈鱼,明知双方力量悬殊,成功捕获大马哈鱼的几率微乎其微,可他还是决心战斗到底。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终获胜利。

  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鱼因为又大又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于是,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便用舵把来打。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意志。上天似乎并没有怜惜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将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终他顽强的意志却并没能为他带来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斗争。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像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极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坚韧与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为什么海明威不让老人最后获得胜利呢?这样不是更加能体现英雄的伟大吗?老人的故事不但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与意志力。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试问: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让我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他们说明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而这正是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从这个方面看,这本书不是寓言,也不是童话,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所带给人类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老人与海》给予我很多的人生启示: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要有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勇气,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远不要失去面对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自己的人生梦想。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的人,他们有勇气完成自己也许失败了很多次的梦想,这才算得上是英。这时,成功已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拼搏过程中的努力付出,那种永不言败、永不妥协的精神,他支撑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向前、搏击未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失败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觉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会出现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给人生留下遗憾,我们也会是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我感到我浑身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般不服输的品质,我就一定会是生活的强者。《老人与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细品味的一本书,就象高尔基的《海燕》,能让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获得勇气、获取力量,能让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怀揣梦想,直面困难,借圣地亚哥老人的勇气,相信自己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奇迹,有所突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园部组织了全园教师再一次学*《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6岁各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提出了合理期望。

  *时我们严格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学*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制定幼儿的学*计划,本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幼儿,《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中的目标1:喜欢听故事和看图书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目标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所以本学期我们让家长为幼儿准备一本绘本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课间游戏或午饭、点心过后我们会让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绘本图书,并能在集体面前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讲述故事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加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活*惯与生活能力中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幼儿挑食这个问题好像现在属于普遍现象,可能因为现在生活水*提高了,物质条件好了,加上家长的溺爱,宝贝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不想吃那就不吃了,从小给宝贝养成了挑食、偏食的坏*惯。我们班有位叫谈锦轩的小朋友,有次在放学途中,正好碰到他奶奶给他买鸡蛋饼,我说:“谈锦轩,肚子饿啦?”他奶奶就告诉我说:“诺,家里烧的饭不吃为,从来不吃蔬菜,就喜欢吃零食。”

  我说:“那营养跟的上哒?*时在学校吃饭还好的呢,饭吃的多,肉也喜欢吃,蔬菜多少也会吃一点,也没有说一点都不吃为。”所以其实孩子挑食的坏*惯大多数都是家长给惯出来了,在学校时,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饿了照样会吃饭,*时我们在谈话时间也会针对孩子挑食的这个问题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在健康课时,我们也专门制定关于挑食的课程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部分幼儿在了解这些好处和坏处之后还是能慢慢改正挑食的坏*惯。在以后我们也会利用家长会或其它方式多向家长宣传关于如何改正幼儿挑食的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以上就是我看完《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的一些所思所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各项学*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为幼儿制定学*计划,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而努力工作。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静,保持心理*衡。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利用假期我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这本书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便觉得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师生沟通的艺术)(作者唐思群、屠荣生)较全面地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听讲、解决学生问题、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取金的学术著作。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到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的学生,我想今后应该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学着去爱他们,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书中还提到了老师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己内心世界软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然而,怎么样才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分寸的度应该如何把握?是不是过度承认错误反而会使孩子否定你这个老师,因为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这不由又让我想到,其实一本好书就是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支持帮助你,不断更新你的认知、活跃你的思维,给你丰富的源泉、前进的动力,让你的视界更加广阔、生活充满希望。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达到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知道,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凡中创造着不*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知道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负起天经地义的责任,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在*日的教学与生活的中,时常会碰到一些无法决定的事情,或是让自己找不到头绪的事情,会变得焦虑、急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但通过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一点点小提示、一个个小案例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发生的事情,有的是亲身体验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在聊天中大家提到的,每一章节都能让我受到启发,不管是班级建设、家长工作还是幼儿一日活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贴切,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阅读时也不会存在枯燥与乏味,而且能清楚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记忆犹新。

  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后,不知不觉中我已渡过了一个学期,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快成长,这理论的力量当然不容小看。作为新手教师,可能会感到面临的问题太多,有太多的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幼儿园教师这个角色,有时会让自己迷茫,假如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也来阅读下这本手册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让我们一起和这群高尚的人起舞高歌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

  今天看了《你很特别》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特别呢?特别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我特别吗?班上的孩子,他们谁是特别的呢?聪明漂亮的叫特别,还是聪明有才的叫特别?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断的在寻找这个所谓的“特别”。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我能对谁有“特别”吗?当我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面对班中的三十几位孩子时,她(他)们在我面前都是那么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是我要用爱心呵护的。

  如果我对这个“特别”太过于注重,后果会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受到打击,这是多么的残忍。而这个“特别”意味着,老师对漂亮的幼儿、聪明的幼儿、让人看的顺眼的幼儿贴金星星,而对剩下的那些幼儿贴灰星星。没有了公*,没有了*等,对偶尔做错事,偶尔调皮的孩子给了一个否定,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同样很多家长,为了在老师地方给自己的孩子搞一个“特别”千方百计的去讨好老师、取悦老师,希望老师给自家的宝贝多点的“特别”,这样的行为有意义吗?

  老师是教育者,处的就是教育,*等公*严格的对孩子,是对孩子负责,家长还要什么特别呢?我们也希望家长们更不要用“特别”看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个性,那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我们能给宝宝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说:宝贝们,无论你是美是丑,聪明还是笨笨,你都是特别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条件。

  这个特别无意的让我感到社会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镜,也就是书里说的“特别”。就因为有这个特别,让很多和睦离我们远去,让许多人开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都要保持一视同仁态度,保护好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保护好**的自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抛去别人会怎么看的顾虑、抛去世俗的标准,那些来自别人给出的记号有什么意义吗?你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如果你够自信,如果你够坚强,那么别人给你贴灰点也好,星星也罢,都不能左右得到你。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跟行为变得随波逐流是非常可悲的,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说明正确的,客观的看待自己是一门艺术,不要被俗世的态度摧毁自己的价值。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

  《慢教育》为你打开的,是一种慢慢氤氲心灵、慢慢丰富生命、慢慢滋养职业的教育之美。我们现在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

  《慢教育》这本书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和的内容中充盈着深刻的哲理,从而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也决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态”――慢一些,*稳一些。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孩子,教师就如一个母亲面对蹒跚学步的婴儿,站在他的对面,微笑着耐心地看着他,等待着他迈出第一步,哪怕是摇摆的,哪怕是瞬间的跌倒,允许他失败,给他鼓励,给他目标,吸引他向前,一步,两步,从摇摆到*稳,从磕绊到连续,从害怕到从容。在不可预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喜悦,慢慢地等待着孩子成长,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我们现在需要把自己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放慢自己教育的脚步,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耐心与*和,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径之一!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

  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通读本书,时时刻刻胡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尤其第一章《前夜》给我的印象颇深。

  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6

  开学之后,天气渐渐变得凉爽,人的心境也渐渐变得*静。闲暇之余随手拿起余秋雨的《行者无疆》看了起来。作者用词华丽,语句质感十足,其实磅礴,终于越看越爱不释手。于是每一篇文章细细品味,畅游其中,全然一种享受。

  今天读到了《流浪的本义》这篇文章,突然觉得想写点东西了。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巴塞罗那的主题则是流浪。因为该城市的中心大街的内容没有别的,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这里卖艺卖物。作者说“有人把生命局促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于是流浪成了一种开通,成立一种高贵。这让我很有启发。中国有句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这种观念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在日常行为准则中时时将它搬出来告诫自己注意提防,于是到处充斥着窥视,猜忌。这是社会的.悲哀。为什么我们不能学学流浪者的精神,把思想放驻于高远,让心境驰骋于开阔,不去因为一点小小的个人利益而过于费神于琐碎问题。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态度。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7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小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小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这本书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小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这本书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这本书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小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小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小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小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小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小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小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小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小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小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小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小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小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小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小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小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小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小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小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

  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小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小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小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小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小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8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希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美好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同,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

  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美好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可以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特别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

  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美好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积极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今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考虑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情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接受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

  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非常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希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该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9

  最*,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在学*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倘若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倘若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倘若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2)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孩子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孩子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孩子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最大限度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孩子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孩子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孩子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孩子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孩子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孩子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孩子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孩子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孩子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孩子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孩子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孩子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孩子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孩子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孩子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孩子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孩子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孩子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孩子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我认真地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许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许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必须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如此,许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许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书店中买的一大堆幼儿教师用书中选出来的一本,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与我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家长工作应该是每位教师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打开书本的目录看一遍,着实是被吓了一跳,目录中所写不同的家长类型多达43种,作为一名新“进城”的幼儿教师来说,我要做的功课太多了,以前的我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直接的沟通,也不知道原来沟通还有如此多的方法,这让我来到赛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修改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书中说了很多种类型的家长,妈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差异是最大的,现在的妈妈们都很年轻,妈妈们从书本上学来的教育观念在和老师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是不一定都适用,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我将用*等学*的态度来和家长讲话,同时家长所阐述的一些育儿观念我也可以运用在我自己的`工作当中。我会鼓励妈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在赛诺工作两个月我发现孩子的爸爸很少会来幼儿园接小朋友,也很少有爸爸会和老师沟通,个别小朋友的爸爸来接孩子,老师主动与爸爸沟通,但是大部分爸爸的话语也是比较少的,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与爸爸沟通并且请爸爸帮助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向爸爸学*。在与祖辈沟通的时候重点在于让祖辈知道在*常照顾孩子生活的时候也是一种教育,寓教于生活中,同时请祖辈“放手”,不要在生活中包办代替,鼓励祖辈锻炼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幼儿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完成这份工作的核心,赛诺幼儿园开学以来举行的以家长工作为核心的演讲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在老师们的演讲中我明确了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要侧重于情感沟通,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说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只有孩子爱老师,家长才会信任老师,同时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积累更多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博得家长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书笔记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提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教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可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欢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教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仅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可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可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本事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可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教师喂,即便教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教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教师也总是给予他异常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本事的发展都稍稍提高,可是吃饭仍需要教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教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教师喂,可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教师主动笑眯眯的叫教师好,园里的教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提高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可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__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教师的称赞,还是对教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教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教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所以,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进取想要得到的,可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教师,今日午时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教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研究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情景,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情景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教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教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教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我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教师。每一个孩子都应当被称赞,他们每一点提高、每一

  点好都期望教师看见,而教师的称赞正是教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景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教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所以,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教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提高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当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当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教师有一点困难,可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有幸拜读了《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好的认识,现谈谈我的感想。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可以快乐自己。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快乐的源泉来自自己,而非他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总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花儿一样的孩子,孩子的真情包围着我们,孩子的乐趣感染着我们,孩子的笑声滋润着我们,我们用青春的节拍和孩子成长的节拍融合在一起,我们不妨“蹲下来说话,笑起来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创造性的工作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幼儿,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幼儿的幸福,意味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意味着我们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幸福感,用自己的幸福感染周围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谱写我们的幸福人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在*日的教学与生活的中,时常会碰到一些无法决定的事情,或是让自己找不到头绪的事情,会变得焦虑、急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但通过这本《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一点点小提示、一个个小案例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发生的事情,有的是亲身体验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在聊天中大家提到的,每一章节都能让我受到启发,不管是班级建设、家长工作还是幼儿一日活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贴切,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阅读时也不会存在枯燥与乏味,而且能清楚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记忆犹新。

  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后,不知不觉中我已渡过了一个学期,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快成长,这理论的力量当然不容小看。作为新手教师,可能会感到面临的问题太多,有太多的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幼儿园教师这个角色,有时会让自己迷茫,假如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也来阅读下这本手册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让我们一起和这群高尚的人起舞高歌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1.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P1

  2. 做老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向学生认错,只会赢的学生真正的尊敬。P6

  3. “喜欢孩子”可能是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认为“可爱”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P7

  4. 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靠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P7

  5. 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P8

  6. 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P8

  7.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P9

  8.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P9

  9. 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P9

  10. 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P9

  11. 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P11

  12.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P12

  13.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是外校的学生的爱。P12

  14. 严格,严格,严而有格。P13

  15. 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岗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P13

  16. 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考,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P17

  17.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P17

  18. 民主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它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精神价值体系的教育----*等精神的教育,自由精神的教育,法治精神的教育,宽容精神的教育,妥协精神的教育以及权利与义务的教育,纪律与法制的教育等公民意识教育。P19.

  19. 基础教育界*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P21

  20.本来应该是做梦的年龄,为什么却时时睁着一双对周围世界充满警惕的早熟的眼睛?P26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学校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学*,用本不充裕的经费给老师们订购了很多教育书籍。《不做教书匠》那淡雅封面上兰竹的幽香立刻吸引了我。拜读之后,感触良多。书中八个章节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深深打动我的同时,也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我们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在书中我深深感受到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数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好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得学*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我们就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了。我或许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最后再次重申: “教师”和“教书匠” 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最*看了一本叫《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刻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

  内容提要

  1.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种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2.亲子阅读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家长不应是旁观者,也不是权威的讲述者和评判者,而是*等的参与者。

  3.亲子阅读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绝佳途径,也是孩子感受父母之爱的最佳途径。例如念儿歌时父母温柔的语调、和谐的语音、爱抚的动作。

  4.家长在和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家长说孩子听;家长问孩子答;孩子讲,家长笑。做游戏、角色扮演

  学*感想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在翻阅时,第一章节中的.“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也涉及到了亲子阅读指导,通过阅读,让我了解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可以学以致用,一方面推荐给家长阅读,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中,也能给予家长更规范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

  捧读此书,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理论,他的实践,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满慢滋养者你的心灵,提升你的智慧。这时候,大师的形象依然模糊,但是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的具体。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智育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及论述教师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注重用书籍去影响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现在用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

  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例如,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们不妨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课备得充分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抱怨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少了很多。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中,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实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在教师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

  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第十二届全国**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教授于20xx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xx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当孩子们获得被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距离*了,孩子对自己也会充满自信。

  当书本读到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跟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孩子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是啊,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思。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3)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的,为什么对话对学*是最重要的呢?因为它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的潜力。我们老师要重视与儿童的对话,倾听儿童的想法,注意对话的技巧。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拓宽儿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考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师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对话之间的区别,也是“封闭式”谈话和“开放式”谈话的区别。与儿童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儿童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当儿童拥有机会和同伴交谈的.时候,他们会发生多么丰富的社会性学*。在一次早值班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是两个中班孩子的。幼 1:日本发生大地震了! 幼2:我在电脑里看到的!海水像龙卷风一样! 幼1:那个叫海啸! 读书笔记.幼2:恩,海啸把人都卷进了海里,好恐怖啊! 幼1:地震也死了很多人的! 幼2:我们这里会不会发生地震? 幼1:不会的,地震只要躲到没有房子的地方就不会被压到了……他们可能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在电视、电脑里听到的,在这个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

  师幼对话、幼幼对话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我们教师自身而言,要想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提高科研能力,一个人单打独斗尝试新想法,是比较困难的、比较局限的做法,通过和同事对话,可以从其他的视角拓宽你自身的理解。正如我们承认同伴对话对于儿童学*是非常重要的一样,就像丽莎波曼女士说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众人智慧促学*”。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赵天裕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奶奶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奶奶,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赵天裕满眼含泪地松开奶奶的手。赵天裕的奶奶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天裕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赵天裕。在活动区游戏时,赵天裕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天裕,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天裕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他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天裕,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天裕讲故事,他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因为他奶奶说他不会自己吃饭,我特意说:"天裕我来喂你,马阿姨特意帮他盛了一小碗,可是他不愿吃,又哭起来。徐欣琰小朋友看到了这情景说:"宝宝哭了,不好看啦!宝宝笑了,大家才喜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说:赵天裕不要哭,吃饭吧。在大家的帮助下,赵天裕终于肯吃饭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但是我鼓励他要多吃一点才能长得高长得大,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天裕和奶奶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奶奶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陆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天裕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奶奶,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天裕奶奶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1.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P1

  2. 做老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襟,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向学生认错,只会赢的学生真正的尊敬。P6

  3. “喜欢孩子”可能是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认为“可爱”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P7

  4. 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靠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P7

  5. 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P8

  6. 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P8

  7.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P9

  8.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P9

  9. 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P9

  10. 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P9

  11. 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P11

  12.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P12

  13.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是外校的学生的爱。P12

  14. 严格,严格,严而有格。P13

  15. 大凡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岗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P13

  16. 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考,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P17

  17.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P17

  18. 民主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它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精神价值体系的教育----*等精神的教育,自由精神的教育,法治精神的教育,宽容精神的教育,妥协精神的教育以及权利与义务的教育,纪律与法制的教育等公民意识教育。P19.

  19. 基础教育界*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P21

  20.本来应该是做梦的年龄,为什么却时时睁着一双对周围世界充满警惕的早熟的眼睛?P26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今天读到"生活化课程与教师发展"一章,作者真实的描述了幼儿教师的现状,并且要求"深入的研究教师",强调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感受"等等,句句字字都拨动着我心中的涟漪。原本以为如虞老师这种大师级人物,只是关注大政方针、理论创新等理论层面的东西,可是读了这本书,我在心中由衷的佩服虞老,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在中国国情下的幼儿教育。虽然虞老的洞察和呼吁暂时还不能改变中国大部分幼儿教师的现状,但至少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原来并不全是我们自己孤单的在承受、思考、挣扎,还有虞老这样的专家和我们作伴,也许只是语言文字上的共鸣,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和荣幸了。以下是部分思考:

  你是否关注了教师的职业感受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一般教师工作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职业感受经常产生于教师的地位、待遇、社会和家长评价及工作成效等很多的因素,任何教师都会产生特定的职业感受,但的确社会和管理者并不都了解教师的职业感受。

  师幼是否能真正的*等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师幼*等",而这种*等大多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可是谁又能保障我们教师自身能获得*等的权利和地位呢?对人类个体来说,与自己思维水*接*的人的对话能产生真正的思想互动,能获得真正的思想碰撞和智慧激发,能对人的精神产生促进作用。对幼儿教师自身来说,他们与幼儿的沟通更多的是职业的而非个人生活需求性的对话,伦理上要求教师认识到这种沟通是*等的,但从心智上说,这种对话是不对等的,教师可以去在意、照顾幼儿的感受,但幼儿不可能像教师一样做,幼儿教师经常需要抛弃自己,迎合、照顾幼儿的感受。因而,幼儿教师自身的.需求并不能在工作中真正得到充分满足,久而久之,作为**的内心经常被搁置,可能的与**对话的欲念被迫放弃,作为**的幼儿教师的某些思维方式甚至某些思想慢慢的迟钝或部分泯灭。所谓童心永在,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褒扬,言说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幼儿教师的一种职业无奈,甚至是对正常的、与其心智发展水*对应的对话的牺牲。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小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小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这本书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小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这本书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这本书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小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小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小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小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小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小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小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小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小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小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小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小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小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小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小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小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小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小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小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

  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小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小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小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小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小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暑期生活已经临*尾声,在这个假期中收获最多的就是学*了《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快乐、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幼儿教师要享受快乐、体验快乐。“经常看到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碰到一起,先互相倾诉苦衷,象工作如何紧张、家长如何难对付等……”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这1年多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的埋怨、唠叨,感叹工作压力大、过于烦琐。但一味的抱怨只会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享受快乐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难道幼儿教师却要被拒之门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学者戴尔所说: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1、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成为会思考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对事业的热诚、积极思考的态度和自信心。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儿教师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来。其中有一个“玩积塑”的例子,她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儿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区角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开心的玩积木,老师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一起分享游戏的成功和快乐。是啊,在*时工作中,也会碰到不愿合作的孩子,这时如果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会把你当成朋友一般,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

  2、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做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创造”呢?“创造”离我们远吗?书中从以下三大点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立志做会创造的幼儿教师、培养创造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创造力的幼儿教师,有的老师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有的会创编故事、儿歌,有的还会出很多的“好点子”,仔细的观察,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去体验创造的快乐吧!

  3、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书中所说的表达指的是写作表达,指如何在写作中感受快乐。其实,看到“写作”两字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的感受:头疼。一篇论文、随笔都要花好几个夜晚才能“熬”出来,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会我不少的写作方法,如:贴切、简洁、新颖。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过:“很好的思想内容,象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象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烛光很亮,这盏纱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常读、常看、常思,这本书将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

  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记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带学前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差,每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挂着两条鼻涕来上幼儿园。看着这样一个孩子,实在难以让人喜欢。我刚接触他的时候他连“老师”两个字都叫含糊不清。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爸爸在他半岁时就弃他母子而去,妈妈又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家境贫穷。李小明由于长期缺乏父爱,他的母亲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和他交流,导致了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关心、呵护他。为了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经常有事没事的找他说话,一开始往往都是我一个人在说,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这种情况我真有点气馁,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他谈心,找他说话,渐渐的他能和我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教的生字也能读出来了。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虽然工作很*凡,甚至是琐碎的,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可谓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从教三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记得刚踏入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在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评价?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月阅读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第三章“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学前教育评价方案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评价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搜集评价资料的工具技术问题、评价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处理等问题。

  在实施学前教育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工作的准备,还是具体评价工作的展开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评价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极大的影响评价结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级质量的优劣。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和评价的结果反馈阶段。准备阶段要有人员的组织准备和文件的准备(自我评价表、审报表、多类数据统计表和汇总表)以及一些需要的测量工具。读书笔记.在实施的阶段要宣传发动、收集资料、分项评分并汇总整理(评价人员应该给每一具体的项目评分,即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与指标的符合程度,人定相应的分权或等级),汇总后,应该有专人写出评价工作的总结报告案料。在实际的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向书中说的收集一些资料撰写课题总结和论文。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评价工具有论文体检测(即:通过出一个问题或几个试题让评价对象自由回答的测验)客观测验(即:通过回答一些判断题或选择题来进行测验)、客观评定(打分法、等级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的课题评价过程中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要注意的问题有了了解,学到了一些评价工具的运用,丰富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这本书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这本书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这本书对老师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老师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倘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时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时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时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时,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时,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时,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时,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时,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时,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今天读了《成长的书香》一书,思絮一下子飞回童年时期似的。里面的好几个故事的内容似曾相识,就像在说着你我他的经历一样熟悉。

  小时候家里穷,家中仅有的几本书就是当时爸爸的电工书。年幼的.我看了似懂非懂的,不是滋味。可是,要看最受小孩欢迎的连环画就得玩侦察游戏了。因为当时村里没几户人家有课外书。因为哥哥的一个同学家里有书,可是不外借,只有跟着哥哥到他家去才能看上一两本。上了中学,老师借给我一本杂志,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真正的书”。至今只记得有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将军如何做到百战百胜,让年少的我第一次尝到读书的乐趣。到了现在,我经常买书给孩子看,好让他从小就可以钻进书的海洋里,好好品尝书香。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

  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第十二届全国**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教授于20xx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xx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当孩子们获得被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距离*了,孩子对自己也会充满自信。

  当书本读到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跟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孩子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是啊,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思。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

  最*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挫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承受失败”这一章节,给我的感受颇多。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每个孩子在学*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记得前不久,综艺频道播出的《我是大明星》,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这一选秀节目也吸引了很多年纪小的孩子来参加,经过一关一关的选拔,很多选手被淘汰,其中不乏一些小孩子,再看看这些孩子面对镜头的反映,他们不是痛哭流涕,伤心的说不出话来,就是面对镜头,躲躲闪闪,甚至是毫无礼貌地回绝主持人的`采访。

  综上所述,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差,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在幼儿园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喜欢告诉我们,请求帮助。这时,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要通过其他方式,使他自己能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在争抢一把小椅子,我们可以用小椅子的口吻对他们说:“呜——你们把我拉疼了,我想和你们两个都做好朋友,怎么办呢?”他们听了会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他们就会克服这个困难,能够再次合作地进入到角色中去。

  在*时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在幼儿眼里,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高大,无所不能。所以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如果我们*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事,可以磨练孩子。我们在*时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幼儿进行这方面教育。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减少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4)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第十二届全国**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教授于20xx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xx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当孩子们获得被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距离*了,孩子对自己也会充满自信。

  当书本读到尾声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跟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孩子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是啊,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动力,有激情,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思。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淡中体现神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作品,故事虽然简短却寓意深刻。书中描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马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的浮上水面,被他杀死。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直至最后回港时仅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不仅仅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小说,更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故事中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可以说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一条鱼,而别的渔夫也都把他看做失败者,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1500磅大马哈鱼,明知双方力量悬殊,成功捕获大马哈鱼的几率微乎其微,可他还是决心战斗到底。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终获胜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鱼因为又大又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于是,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便用舵把来打。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意志。上天似乎并没有怜惜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将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终他顽强的意志却并没能为他带来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斗争。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像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极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坚韧与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为什么海明威不让老人最后获得胜利呢?这样不是更加能体现英雄的伟大吗?老人的故事不但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与意志力。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试问: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让我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他们说明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而这正是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从这个方面看,这本书不是寓言,也不是童话,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所带给人类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老人与海》给予我很多的人生启示: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要有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勇气,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远不要失去面对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自己的人生梦想。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的人,他们有勇气完成自己也许失败了很多次的梦想,这才算得上是英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这时,成功已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拼搏过程中的努力付出,那种永不言败、永不妥协的精神,他支撑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向前、搏击未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失败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觉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会出现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给人生留下遗憾,我们也会是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我感到我浑身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般不服输的品质,我就一定会是生活的强者。《老人与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细品味的一本书,就象高尔基的《海燕》,能让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获得勇气、获取力量,能让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怀揣梦想,直面困难,借圣地亚哥老人的勇气,相信自己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奇迹,有所突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千百年来,无论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教师的光辉形象依然熠熠生辉,为个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人生启蒙的幼儿教师,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赞誉,更高的期望,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让每一朵花蕾健康绽放呢?

  首先,要明确,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可谓众说纷纭,除了共民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外,一个好的幼儿教师的标准大概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类:1,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领会其核心内容并贯彻于实际的教学行动;2,高超的管理艺术,能够高效管理班级,管理幼儿,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3,拥有高尚的人格,热爱幼儿,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需要耐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耐心、细心去点燃每一盏渴望的灯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4、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促进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生长;

  那么,作为初出校门,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缩小与老教师的距离,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呢?不可否认,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却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更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能力,面对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怎样才能临场组织一次活动呢?

  从我个人来讲,觉得应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要放下身段用心学*,大到一次活动的组织,小到一个生活环节,甚至一句话,都要去仔细的'学*,用心揣摩其中的智慧,学*如何控制课堂,如何引导幼儿;其次,要不断反思,把实际的教育情境与理论相结合印证,用实践充实理论,用理论丰富实践,不断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再次,要刻苦钻研,不断更新,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理念,多读、多看与幼儿相关的书籍、论文、最新科研成果,并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保留有点,改进缺点;,最后,要培养良好的内在修养,严于律己,静以修身,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正确认识差距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幻想,不再彷徨,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或许要走的路很长很长,或许这一路上会遇到无数的挫折磨难,只要坚定了信念,再远的路也有到达的时刻,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小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小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这本书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小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这本书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这本书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小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小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小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小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小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小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小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小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小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小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小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小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小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小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小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小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小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小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小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小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

  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小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小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小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小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小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这是一本由美国琳达·达林—哈蒙德,和约翰·布兰斯福德共同撰写的教育专著。它是美国中小学教师指定培训教材。

  序言中说到:从前,教师只需要培养少数精英去从事脑力劳动,而现在却要培养几乎所有的学生去进行过去只有少数精英才从事的高级思维活动,完成出色的业绩。这也说明了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收获了一些理念,同时我也对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儿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责任心是做好幼师的必备要素,要把幼儿园教师当作事业来做,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儿教师要*等并尊重每一位幼儿,肯定鼓励他们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熟悉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特点,明白他们的需求,客观认知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幼儿教师要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任何一个,要公*公正。

  3、幼儿园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

  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爱的教育是没有效的教育。

  4、幼儿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幼儿,正向引导其言行。

  5、幼儿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工作。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做好育儿工作。幼儿园应该本着尊重家长、与家长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遵循了教师应该做到的就能够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就是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肯定并尊重每一位幼儿,鼓励他们向上成长,做正向引导,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颗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将爱和责任集于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一本书如同一朵花,打开它的时候,‘花儿’就盛开了。花开无声,能否听到,全屏有心抑或无心。”当我看到《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深深地被数名所吸引了,缓缓打开,细细翻阅,一个个精彩鲜活的案例、一段段富有哲理的语言,让我陷入沉思。正如作者所言:“每一位教师在成长中都会经历困惑、迷惘、挫折甚至失败。然而,正是有了这些夹杂着痛苦的过程,我们才能享受四季的不同和美好,更是通过这样的积累和积淀,我们才能不断攀登、不断收获。”

  随着阅读的深入,品味着一句句话语,让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足迹。记得06年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看到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时,我对自己说:“我要做个好老师!”但是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后,面对吵闹的孩子、琐碎的失误,我开始茫然,尤其是第一次参与观摩课,试课时被领导中途打断,指导后再试,我就这样含着泪把课试了一次又一次。

  自从加入了市实验这个团队,经常参加教研活动,我的教学能力、技能技巧都有所提高。记得那次参加观摩课比赛,我选择了音乐课《睡得甜甜》,当我把构思好的教案,拿给园长看时她却用质疑的眼神看着我说:这是你完成的教案吗?你知道一篇完成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园长的一*话,当时让我无地自容,回来后,我就查阅了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当我第二次把完整的教案交到园长面前,她看后,满意的笑了,鼓励我说:认真准备试课,不要有压力,我们相信你。第二天,我就赶紧准备试课,试了一次又一次。当时我着急的哭了,下午就该比赛了,没有时间再试课了,怎么办呢?园长看到我,不但没有批评我,埋怨我,而是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安抚我说:不要哭、也不要紧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把最光彩的一面展示出来,你就成功了!就这样,这节课试了改,改了试,试了多少节,改了多少节,我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是每试一次课,我的思路就清洗一次、每试一次课我的教学技能就提高一点、每试一次课我对课堂的把我程度就熟练一点。就这样,我这节音乐课从生疏到青涩,从青涩到熟练。我也因为这节课从起步到磨练,从磨练再到升华。每每想到这节区里获奖、市里获奖、省里获奖的课,我都会由衷地会心一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嫩绿的竹子在噌噌地往上长。这一次的成功也是园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细致入微辅导的'结果。园长就像我的母亲,我就是一群孩子的妈妈,幼儿园就是我的家,我将在这里绽放光华。

  还记得两年前第一次参加市级基本功大赛,一上台我就紧张得发抖。本来准备的比较充分,到台上却常常失误。前两项比赛结束后,我暗暗的给自己加油鼓劲。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有信心,我有能力,我努力了,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展示,即使不够优秀也要微笑面对。最终我获得了市二等奖。

  一个人的成功不只是个人付出艰辛,最主要的是同班间团结合作,互相学*,互相提高。就如三月份的“漪澜讲坛周年庆典活动”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庆典,而且是来时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月的时间要排练出三个精致、精品的舞蹈,难度真的很大!作为队长,我不断的给大家鼓励,组织大家一遍遍练*,一点点扣动作,从刚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从舞蹈动作的生硬到现在的柔美,从排练时的分歧到演出时的默契。十八颗心仅仅地团结在一起,一起呼吸,一起起伏,苦和累我们熬过来了,我们体会到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我们共同见证了团队成长的过程。真是不受一夜风霜苦,哪得寒梅放清香。

  我想说,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才能有深切的体会;只有付诸行动了,才能有所获;只有坚定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生长,我也努力成长,就让我们一同《听那成长的拔节声》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我认真地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许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许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必须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如此,许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许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暑期生活已经临*尾声,在这个假期中收获最多的就是学*了《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快乐、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幼儿教师要享受快乐、体验快乐。“经常看到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碰到一起,先互相倾诉苦衷,象工作如何紧张、家长如何难对付等……”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这1年多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的埋怨、唠叨,感叹工作压力大、过于烦琐。但一味的抱怨只会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享受快乐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难道幼儿教师却要被拒之门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学者戴尔所说: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1、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成为会思考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对事业的热诚、积极思考的态度和自信心。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儿教师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来。其中有一个“玩积塑”的例子,她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儿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区角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开心的玩积木,老师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一起分享游戏的成功和快乐。是啊,在*时工作中,也会碰到不愿合作的孩子,这时如果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会把你当成朋友一般,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

  2、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做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创造”呢?“创造”离我们远吗?书中从以下三大点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立志做会创造的幼儿教师、培养创造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创造力的幼儿教师,有的老师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有的会创编故事、儿歌,有的还会出很多的“好点子”,仔细的观察,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去体验创造的快乐吧!

  3、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书中所说的表达指的是写作表达,指如何在写作中感受快乐。其实,看到“写作”两字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的感受:头疼。一篇论文、随笔都要花好几个夜晚才能“熬”出来,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会我不少的写作方法,如:贴切、简洁、新颖。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过:“很好的思想内容,象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象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烛光很亮,这盏纱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常读、常看、常思,这本书将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力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力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我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的确,看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就等于在与管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管老师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教书匠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教育当 作事业来做,用心来做,教书匠是把教育当作工作来做,做对就好。那么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管老师也在书中作了有力而响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 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老师说得好:“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前我总是对聪明能干、遵守纪律的孩子笑 得多,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板着脸。但事实证明,对于后进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以我也尝试着对他们微笑,这才发现即使 最调皮的孩子都有他惹人喜爱的一面。我想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他闪光的一面找出来,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在赏识中使他树立起“我行,我可以” 的信念。一时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能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必有一片属于他的领域。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 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

  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每年的九月,就会迎来 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哭、闹、发脾气、难以适应新环境,更不要说遵守常规了。每当这时,老师总是给予他们慈母般的爱,微笑着抱一抱他们、微笑着亲一亲他 们的脸,微笑着和他们说说悄悄话,用自己的爱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需要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面对孩子的哭闹,老师从不会 厌烦、生气,更不会吝啬自己的微笑。因为,老师的内心充满着爱。当孩子稍稍*惯幼 儿园生活,老师就开始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点,发现每个孩子的美好,表扬每个孩子的进步。对于常规不好的孩子委婉地提醒,耐心对孩子讲道理。渐渐的,孩子们听 话了,可爱了。当孩子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面对着日渐进步的他们,自己的内 心越来越快乐了。一个快乐的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时常微笑着的老师一定是孩子所热爱的。

  不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吧,用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

  最*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挫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承受失败”这一章节,给我的感受颇多。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每个孩子在学*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记得前不久,综艺频道播出的《我是大明星》,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这一选秀节目也吸引了很多年纪小的孩子来参加,经过一关一关的选拔,很多选手被淘汰,其中不乏一些小孩子,再看看这些孩子面对镜头的反映,他们不是痛哭流涕,伤心的说不出话来,就是面对镜头,躲躲闪闪,甚至是毫无礼貌地回绝主持人的采访。

  综上所述,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差,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在幼儿园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喜欢告诉我们,请求帮助。这时,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要通过其他方式,使他自己能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在争抢一把小椅子,我们可以用小椅子的口吻对他们说:“呜——你们把我拉疼了,我想和你们两个都做好朋友,怎么办呢?”他们听了会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他们就会克服这个困难,能够再次合作地进入到角色中去。

  在*时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在幼儿眼里,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高大,无所不能。所以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如果我们*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事,可以磨练孩子。我们在*时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幼儿进行这方面教育。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减少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倘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时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时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时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时,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时,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时,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时,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时,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时,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用心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仅正因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忙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状况。一般状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明白、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推荐: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

  A:你的画很好,我喜爱。

  B:为什么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画上方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爱那个小的蜗牛。

  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就应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老师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带给选取:带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取,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荐、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刻,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坚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5)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12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通读本书,时时刻刻胡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尤其第一章《前夜》给我的印象颇深。

  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新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新的印象,让新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新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99zuowen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我在幼儿园一边陪护幼儿午睡,一边翻看《威海教育》读到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区大鱼完小王喜华老师的文章《老师,请守护自己的承诺》,心有感触。

  文章中列举的事例在我身边时有发生。例如,一个幼儿向老师告状,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恰巧正忙于一件事情,无暇调查幼儿所说事情的原委。好几次,我就随口敷衍:“老师批评¥¥¥。”说完便了,没有下文。幼儿通常过一阵子便被别的事情吸引,忘记了,相互依然做朋友。我也不曾检讨自己的做法。读过王老师的文章,一份不安与自责开始缠绕着我。

  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地许诺,随意地许诺又不兑现,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说话不负责任。为人师表,当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为幼儿做出表率。而讲话不负责任,不守诚信,久而久之,会让幼儿模仿。

  另外,承诺要有价值,不能脱口而出,随心所欲。老师的承诺可以刺激幼儿的是非观念,行为选择。老师要尊重幼儿,不能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容易糊弄。其实,幼儿的感受是非常灵敏的,他们能从老师很多不经意的行为中直接感受到老师的态度和潜意识。

  作为老师,不要轻易给幼儿承诺,如果许诺了幼儿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能因为面对的是幼儿,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幼儿是有感受力的,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赢得幼儿发自内心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一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孩子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一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孩子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孩子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孩子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孩子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孩子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孩子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孩子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孩子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

  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孩子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孩子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孩子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孩子,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孩子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这学期读完了朱校长赠给我们的有一本书《不做教书匠》,当时我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疑惑:“一名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呢?”但当我认真去细读的时候,我觉得收获颇多!

  对于才工作一年多的我,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理解还是肤浅,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没多大前途,感觉人们对教师不重视等等。读完这本书以后,我重新思考了这些问题,所以把这个感想也写出来,好让我时刻牢记着当初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一个无悔的决定,我要做一名有责任有爱心的教师,积极探索未知,永不放弃学*,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中,管建刚老师提出了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老师。这为我们刚到教师岗位的教师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为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提供了一种参考。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活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向成功奔去。

  老师从小都教过我们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读书我们要学的是珍贵的精神,要学的是一种执学的精神。在《不做教书匠》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我们不期盼从书中可以搜寻到黄金,但是我们要追求一种精神,让我们能够不断成长,思想能够升华,也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们。如今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

  生命的活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觉得应该借鉴一些故事或者去找到一些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教育到学生,同时也告诫着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充实自己的阅读,只有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掌握各个方面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比如书中的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就如管老师说的: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就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紧握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作为去年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2、勤练笔,与思考对话。3、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

  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学校为了加强教师的业务学*,用本不充裕的经费给老师们订购了很多教育书籍。《不做教书匠》那淡雅封面上兰竹的幽香立刻吸引了我。拜读之后,感触良多。书中八个章节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深深打动我的同时,也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我们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在书中我深深感受到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数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好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 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得学*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是为了不教。当某一天,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书本中现成的知识,而是物化在书本中一种人生智慧的时候,我们就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了。我或许没有那么高的悟性,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最后再次重申: “教师”和“教书匠” 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提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教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可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欢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教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仅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可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可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本事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可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教师喂,即便教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教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教师也总是给予他异常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本事的发展都稍稍提高,可是吃饭仍需要教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教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教师喂,可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教师主动笑眯眯的叫教师好,园里的教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提高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可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教师的称赞,还是对教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教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教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所以,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进取想要得到的,可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教师,今日午时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教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研究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情景,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情景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教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教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教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我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教师。每一个孩子都应当被称赞,他们每一点提高、每一点好都期望教师看见,而教师的称赞正是教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景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教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所以,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教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提高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当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当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教师有一点困难,可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读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后我深有感触,“一分钟批评”让孩子认识自我的`错误,但仍坚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试着自我改正;当孩子身上闪现出点滴的优点时,“一分钟表扬”让他们坚持长久的欢乐,并所以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钟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监督,在反复的目标的实践与重温中得到提高。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孩子不良*惯的纠正,更体现出教育的一种良性发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简便。

  优秀是教出来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孩子,关键你有没有用心去做,是不是真诚地应对孩子。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提高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惊喜。

  表扬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慢,爱磨蹭或是说话,每次吃饭,我总是不停地催促他们:“快点儿,饭都凉了!”催一下好一点,不催,就又慢下来了。时间长了没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没什么提高。之后,我改批评为称赞,对他们说:“今日吃饭好,比昨日快了。”孩子们很高兴,果然加快了点速度。批评好似命令,孩子执行起来很被动。如果换成赞扬,孩子明白了教师的要求,还会感觉自我距离目标不远,自信心和简便感会随之增强。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翻开它,慢慢品味,领略书中的经典之出。慢慢地,一个个道理迁移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对照自我的行为,必须会有很多感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千百年来,无论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教师的光辉形象依然熠熠生辉,为个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人生启蒙的幼儿教师,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赞誉,更高的期望,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怎样才能让每一朵花蕾健康绽放呢?

  首先,要明确,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可谓众说纷纭,除了共民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外,一个好的幼儿教师的标准大概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类:

  1、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领会其核心内容并贯彻于实际的教学行动;

  2、高超的管理艺术,能够高效管理班级,管理幼儿,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拥有高尚的人格,热爱幼儿,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需要耐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耐心、细心去点燃每一盏渴望的灯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4、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促进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生长;

  那么,作为初出校门,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缩小与老教师的距离,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呢?不可否认,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却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更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能力,面对一群生动活泼的孩子,怎样才能临场组织一次活动呢?

  从我个人来讲,觉得应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要放下身段用心学*,大到一次活动的组织,小到一个生活环节,甚至一句话,都要去仔细的学*,用心揣摩其中的智慧,学*如何控制课堂,如何引导幼儿;其次,要不断反思,把实际的教育情境与理论相结合印证,用实践充实理论,用理论丰富实践,不断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再次,要刻苦钻研,不断更新,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理念,多读、多看与幼儿相关的书籍、论文、最新科研成果,并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保留有点,改进缺点;最后,要培养良好的内在修养,严于律己,静以修身,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正确认识差距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幻想,不再彷徨,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或许要走的路很长很长,或许这一路上会遇到无数的挫折磨难,只要坚定了信念,再远的路也有到达的时刻,一步步,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暑期生活已经临*尾声,在这个假期中收获最多的就是学*了《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快乐、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幼儿教师要享受快乐、体验快乐。“经常看到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碰到一起,先互相倾诉苦衷,象工作如何紧张、家长如何难对付等……”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这1年多的时间里,也有不少的埋怨、唠叨,感叹工作压力大、过于烦琐。但一味的抱怨只会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享受快乐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难道幼儿教师却要被拒之门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学者戴尔所说: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1、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成为会思考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对事业的热诚、积极思考的态度和自信心。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儿教师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来。其中有一个“玩积塑”的例子,她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儿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区角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开心的玩积木,老师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一起分享游戏的成功和快乐。是啊,在*时工作中,也会碰到不愿合作的孩子,这时如果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会把你当成朋友一般,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

  2、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做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创造”呢?“创造”离我们远吗?书中从以下三大点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立志做会创造的幼儿教师、培养创造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创造力的幼儿教师,有的老师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有的会创编故事、儿歌,有的还会出很多的“好点子”,仔细的观察,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去体验创造的快乐吧!

  3、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书中所说的表达指的是写作表达,指如何在写作中感受快乐。其实,看到“写作”两字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的感受:头疼。一篇论文、随笔都要花好几个夜晚才能“熬”出来,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会我不少的写作方法,如:贴切、简洁、新颖。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过:“很好的思想内容,象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象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烛光很亮,这盏纱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常读、常看、常思,这本书将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书店中买的一大堆幼儿教师用书中选出来的一本,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与我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家长工作应该是每位教师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打开书本的目录看一遍,着实是被吓了一跳,目录中所写不同的家长类型多达43种,作为一名新“进城”的幼儿教师来说,我要做的功课太多了,以前的我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直接的沟通,也不知道原来沟通还有如此多的方法,这让我来到赛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修改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书中说了很多种类型的家长,妈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差异是最大的,现在的妈妈们都很年轻,妈妈们从书本上学来的教育观念在和老师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是不一定都适用,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我将用*等学*的态度来和家长讲话,同时家长所阐述的一些育儿观念我也可以运用在我自己的工作当中。我会鼓励妈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在赛诺工作两个月我发现孩子的爸爸很少会来幼儿园接小朋友,也很少有爸爸会和老师沟通,个别小朋友的爸爸来接孩子,老师主动与爸爸沟通,但是大部分爸爸的话语也是比较少的,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与爸爸沟通并且请爸爸帮助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向爸爸学*。在与祖辈沟通的时候重点在于让祖辈知道在*常照顾孩子生活的时候也是一种教育,寓教于生活中,同时请祖辈“放手”,不要在生活中包办代替,鼓励祖辈锻炼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幼儿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完成这份工作的核心,赛诺幼儿园开学以来举行的以家长工作为核心的演讲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在老师们的演讲中我明确了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要侧重于情感沟通,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说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只有孩子爱老师,家长才会信任老师,同时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积累更多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博得家长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6)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12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1、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尤其是不可只讲这一个片面。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和弱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和弱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长处和优点。忘记这个目标,孩子就会感到一无是处,失去前进的信心,结果是缺点和错误也难以得到克服。

  2、实际生活是十分复杂的。有些缺点和错误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内涵。有时长处和优点,可能暂时未能找到正确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要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地加以体察。

  3、*曾经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孩子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生气努力的动力。所以,赏识孩子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不如意事常八九”。一点帮助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人才的成长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是人生又应当是快乐的,不能以吃苦为目的。片面地强调苦读、苦学、苦干,不容易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重要的是使孩子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愉悦,达到新境界的愉悦,战胜自我的愉悦。奋斗本身就是其乐无穷。有了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各种艰难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就都会成为“玉汝于成”的条件。能够笑迎困难,笑迎挑战,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自然能够勇往直前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4、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胜”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给家长的脸上增光。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更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我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才”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之地。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社会整体的努力之中去,就会汇成历史的浩浩荡荡的洪流,人类的幸福就会与日俱增,这是确定无疑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买来快半年了,断断续续的看。前几天终于看完了,心里竟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先列一下我的书单吧。食谱除外。

  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孕期买的。不到一周就看完了。这本书给了我最初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首先要改变大人自己。这是根本。

  《卡尔-威特育儿全书》给出了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让我充满了信心。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和婴儿卷,这是生长发育方面的,也有一些智力发育的内容。到现在还在孩子半夜持续哭泣的时候翻回头查找原因。

  还有《0-1岁婴儿养育每日一页》,给我每天的指导。

  《宝宝生长发育监测卡(0-3岁)》是孩子5个月的时候买的。这个好在有每个月的生长指标,可以记录下来。还有当月要学会的大动作、精细动作等等,以及训练方法。也很实用的。不过里面的胸围啦、囟门都没量过。头围也是到了快10个月才第一次量。知道闺女随她爸的头围,没当回事过。

  后来买的游戏类书,比如《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160个游戏(0-3岁)》,简单、方便而又实用。

  给宝宝看的第一本书是颜色、数字什么的,第一本故事书是万友童书的《宝宝最喜欢的经典动物故事大全(0-3岁)》。到现在还喜欢。会指着上面的动物惊喜的啊啊叫。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儿童常用成语接龙大全》和《儿童经典智力测试题大全》,不过这2本现在看有点早。

  二、作为读书心得,我整理了我的育儿观点如下:

  1、想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发现自己的问题。希望孩子学这个会那个,是真的为孩子着想还是满足大人的欲望?想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大人首先要改掉自己性格里的急躁。否则孩子会一点不落的学到不想她有的毛病。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拥有创造力,原来需要那么高超的技巧。创造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是挖掘出本来就拥有的而已。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小心呵护,就怕大人的眼光破坏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感觉。我曾经的困惑现在找到了答案:大人之所以忘记了、不再理解孩子的想法,是因为大人用心、用灵魂去感觉自然的通道已经封闭。既然已经封闭无法感受,就千万别动辄以为孩子的感受荒唐、错误。可能大人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毁了一个孩子。

  3、给孩子提供氛围,引导而不是安排。这几天看完了《失落的密符》,里面讲到兰登和彼得讲的几节课。内容不是重点,关键是他们讲课的方法,引导听众兴趣的能力。我曾无数次的设想孩子遇到问题问我的时候我会怎么讲。看了书,才知道,答案不重要,方法是关键。

  总是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天都会问他,今天你给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另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他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每次他遇到困难,妈妈总是说,我相信你能找到答案。希望我也能做到。

  4、相信孩子的能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最爱看里面的例子,李跃儿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也不知道用词恰当不恰当,反正像我这样的大俗人看起来都没办法的事情,她易如反掌的解决了。最神奇的还是教画画。孩子竟然能画出“味道”来——就是酸甜苦辣的味道。看了画,就知道想画出的味道。还有画出大怪鱼等等。

  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问题。她会在其中理解、进步和升华。

  书里的方法有些我还不太会呢。要看第二遍。

  5、教育方法是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是一个朋友的父亲说的。当然,郑渊洁也说过这样的话。朋友的父亲是小学校长。

  还有身教。胜于言传。

  摆了这么多理论,还没到用的时候。相信孩子能听懂我的话,现在开始,就*等的对待她,用学到的方法。比如,摔了遥控器,对她说,不要摔,它会疼的。还要家里老人配合,lg和我不在家的时候也这样说。

  只想到这么多。慢慢再总结,用用再提高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我认真地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许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必须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许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必须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如此,许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许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等互动的快乐。例如:我班的李嘉敖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嘉敖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嘉敖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嘉敖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接受了他。嘉敖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择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这学期读完了朱校长赠给我们的有一本书《不做教书匠》,当时我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疑惑:“一名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呢?”但当我认真去细读的时候,我觉得收获颇多!

  对于才工作一年多的我,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理解还是肤浅,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没多大前途,感觉人们对教师不重视等等。读完这本书以后,我重新思考了这些问题,所以把这个感想也写出来,好让我时刻牢记着当初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一个无悔的决定,我要做一名有责任有爱心的教师,积极探索未知,永不放弃学*,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中,管建刚老师提出了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老师。这为我们刚到教师岗位的教师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为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提供了一种参考。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活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向成功奔去。

  老师从小都教过我们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读书我们要学的是珍贵的精神,要学的是一种执学的精神。在《不做教书匠》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我们不期盼从书中可以搜寻到黄金,但是我们要追求一种精神,让我们能够不断成长,思想能够升华,也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们。如今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觉得应该借鉴一些故事或者去找到一些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教育到学生,同时也告诫着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充实自己的阅读,只有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掌握各个方面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比如书中的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就如管老师说的: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就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紧握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作为去年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

  2、勤练笔,与思考对话。

  3、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

  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作品,故事虽然简短却寓意深刻。书中描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马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的浮上水面,被他杀死。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直至最后回港时仅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不仅仅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小说,更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故事中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可以说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一条鱼,而别的渔夫也都把他看做失败者,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1500磅大马哈鱼,明知双方力量悬殊,成功捕获大马哈鱼的几率微乎其微,可他还是决心战斗到底。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后终获胜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鱼因为又大又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于是,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便用舵把来打。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意志。上天似乎并没有怜惜过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将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终他顽强的意志却并没能为他带来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斗争。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像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极限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极限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坚韧与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为什么海明威不让老人最后获得胜利呢?这样不是更加能体现英雄的伟大吗?老人的故事不但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与意志力。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试问: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让我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他们说明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而这正是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从这个方面看,这本书不是寓言,也不是童话,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所带给人类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老人与海》给予我很多的人生启示:什么是失败?失败就是要有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勇气,再一次跌倒再一次爬起,永远不要失去面对生活的希望,不要失去自己的人生梦想。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自己,战胜挫折的人,他们有勇气完成自己也许失败了很多次的梦想,这才算得上是英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这时,成功已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拼搏过程中的努力付出,那种永不言败、永不妥协的精神,他支撑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向前、搏击未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失败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觉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会出现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给人生留下遗憾,我们也会是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我感到我浑身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般不服输的品质,我就一定会是生活的强者。《老人与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细品味的一本书,就象高尔基的《海燕》,能让我们在暴风雨来临前获得勇气、获取力量,能让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怀揣梦想,直面困难,借圣地亚哥老人的勇气,相信自己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奇迹,有所突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进取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可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理解、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并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忙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景。一般情景,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提议: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头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当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教师做事或者趣味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可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供给选择:供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提议、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然后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伤感美文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然后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然后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同事生日祝福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然后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白下进校俞洋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最*,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在学*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倘若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倘若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倘若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7)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

  “*惯”适用于任何国家和不同场所,因而“*惯”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看了《*惯左右孩子一生》这本书,我突然觉得小班年龄的孩子*惯培养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是的,现在有很多**就是因为小时候*惯没有培养好而造成了许多的累赘和陋*。

  记得在这本书中一位记者采访一位中国名人时,记者这么问:请问您的成功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这位中国名人说: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年幼时刚踏进园地的老师和我的父亲。记者觉得很奇怪继续追问:这是为什么呢?他笑着回答:因为是幼儿时的老师她教育我东西哪里拿的就要放到那里去;吃饭之前要洗手;伙伴之间要友好交往;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认真的注视对方;而我的父亲同样也在我年幼时就告诉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回家,不该说的话不能乱说;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在场的所有记者都被他的回答所打动。是的,一个好的*惯如果在你年幼时没有形成,那么它将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幼儿时,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行为*惯对身边的孩子是影响一生和至关重要的。

  记得我在带小班时,我常把教育孩子注意卫生,爱护自己的教室挂在嘴边,但直到进入中班我还是不能改变孩子们随地扔垃圾的*惯。一次,小胖把一张吃好的早餐垃圾随手扔在了走道上,但小胖似乎又意识到了什么,回头看了看,乘这一个契机,我并没有给与批评,而是自己走过去捡起了这个垃圾,也许是我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小胖带动了别的孩子,他走进了教室对别的小伙伴说:我把垃圾丢外面了,是老师帮我捡的!于是我笑着说:这是我们中二班的教室和走道,我可不想让它变脏哦,我爱我的孩子们,还有这个教室!然后我自信的走开了。从那后,孩子们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惯就这样养成了,也许,这样的*惯只要**的一句话和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但它确实那么的重要。所以,教师你的形象和行为*惯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和家长总觉得孩子坏*惯总那么难改,不知道大家自己意识到了没有,其实改变孩子们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在他身边那位最重要,最模范的你。也许你也会把垃圾随手一丢,也许你和朋友交流时也会随口一句脏话;也许你把用好的东西也会随手一放,但你的孩子就是把你当做模仿对象,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他们的世界里都影响一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

  最*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让我在幼儿教育上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该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用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3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用心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忙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明白、理解、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仅正因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忙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状况。一般状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明白、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明白,不好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忙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推荐: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忙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

  A:你的画很好,我喜爱。

  B:为什么啊?

  A:正因很漂亮。

  B:……

  A:正因你的画上方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爱那个小的蜗牛。

  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就应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忙老师做事或者搞笑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带给选取:带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取,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忙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推荐、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忙。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刻,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明白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坚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4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5

  看了这篇文章,忍不住又认真看了一遍,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许多观点跟我们*时教育孩子时用方法是一致,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结的很好,许多方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借用。批评幼儿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开放式提问,调动和激励孩子们在环境和问题情景引发的积极互动中,主动有效的学*;采用移情的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其道德水*的提高。可以发现幼儿犯错时,不要急于去批评幼儿,可以找机会编故事教育幼儿,鼓励幼儿向故事中正面角色学*。批评幼儿时,尽量不在集体活动时进行,因为这样一方面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一方面会打乱活动计划,要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形之有效的教育。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6

  最*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挫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承受失败”这一章节,给我的感受颇多。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每个孩子在学*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记得前不久,综艺频道播出的《我是大明星》,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这一选秀节目也吸引了很多年纪小的孩子来参加,经过一关一关的选拔,很多选手被淘汰,其中不乏一些小孩子,再看看这些孩子面对镜头的反映,他们不是痛哭流涕,伤心的说不出话来,就是面对镜头,躲躲闪闪,甚至是毫无礼貌地回绝主持人的采访。

  综上所述,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差,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在幼儿园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喜欢告诉我们,请求帮助。这时,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要通过其他方式,使他自己能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在争抢一把小椅子,我们可以用小椅子的口吻对他们说:“呜——你们把我拉疼了,我想和你们两个都做好朋友,怎么办呢?”他们听了会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他们就会克服这个困难,能够再次合作地进入到角色中去。

  在*时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在幼儿眼里,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高大,无所不能。所以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如果我们*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事,可以磨练孩子。我们在*时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幼儿进行这方面教育。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减少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7

  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1、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对话的状态。

  2、对付一些怪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些怪方法。

  3、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教育绝招的。

  4、他们多么像鲁迅追求的形象————一个勇者,孤独的前行!

  5、好的教师可能处于要被校长赶走的边缘状态。

  6、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对他的学生没有感觉,他会过的非常辛苦。

  7、一个真正卓越的老师,他不可能被他的学生超越、很难超越。

  8、我们做教师的人,至少有一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9、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灾难,都会带来一次身心的成长。

  10、鲁迅的话“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

  1、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2、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3、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4、学生主动学*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

  5、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6、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

  7、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就是精神流浪,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远方。

  8、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9、一个好老师,他首先必须事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

  1、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2、基廷老师的话:“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3、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4、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激情和浪漫。

  5、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但是没有了尊严。

  6、人是容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待在一起,他会感染你的。

  7、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

  8、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就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就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9、挣扎对人是有好处的。(天蛾出茧)

  10、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11、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及时反馈,通过及时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

  12、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暗喻整体教学。

  13、简单就是好的;越简单,越好;最简单,最好。

  14、学*就是“打游戏”,学*就是“认地图”;学*就是“学走路”。

  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1、发呆是人的权利,有时候人就需要发呆。

  2、我们需要像台湾的龙应台那样,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不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被动状态,然后孩子就会有自信。

  3、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孩子过民主生活。

  4、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5、我所理解的教师管理智慧: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

  2、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

  3、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

  4、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惜。

  5、尼采: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的全部期待。

  6、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7、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拜师—阅读—进修)

  1、阅读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朋友可能会背叛你,书本却永远不会背叛你。阅读是最好的旅游,是最好的出差,它是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2、让自己有欢乐感: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3、读一本书,像遇到一位朋友,真正的感情往往会经历挫折,甚至经历某种冲突。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8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书店中买的一大堆幼儿教师用书中选出来的一本,只是因为它的内容与我每天的工作息息相关。家长工作应该是每位教师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一个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打开书本的目录看一遍,着实是被吓了一跳,目录中所写不同的家长类型多达43种,作为一名新“进城”的幼儿教师来说,我要做的功课太多了,以前的我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直接的沟通,也不知道原来沟通还有如此多的方法,这让我来到赛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修改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书中说了很多种类型的家长,妈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差异是最大的,现在的妈妈们都很年轻,妈妈们从书本上学来的教育观念在和老师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却是不一定都适用,在以后的家长工作中,我将用*等学*的态度来和家长讲话,同时家长所阐述的一些育儿观念我也可以运用在我自己的工作当中。我会鼓励妈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在赛诺工作两个月我发现孩子的爸爸很少会来幼儿园接小朋友,也很少有爸爸会和老师沟通,个别小朋友的爸爸来接孩子,老师主动与爸爸沟通,但是大部分爸爸的话语也是比较少的,在今后的家长工作中,与爸爸沟通并且请爸爸帮助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向爸爸学*。在与祖辈沟通的时候重点在于让祖辈知道在*常照顾孩子生活的时候也是一种教育,寓教于生活中,同时请祖辈“放手”,不要在生活中包办代替,鼓励祖辈锻炼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幼儿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是完成这份工作的核心,赛诺幼儿园开学以来举行的以家长工作为核心的演讲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在老师们的演讲中我明确了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就要侧重于情感沟通,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说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自己的,只有孩子爱老师,家长才会信任老师,同时我想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积累更多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博得家长的信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9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0

  促进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的相互作用策略,就是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有效地相互影响和沟通的方法,就让教师的“教”得更有效,让幼儿“学”得更好的办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在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尽管幼儿是自己学*的主体,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幼儿适宜的环境,通过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通过激发幼儿学*动机等来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从而让幼儿的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所控制。

  2、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

  ②变单向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③重视情感效应;

  ④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⑤重视随机地教;

  ⑥直接“教”和间接相结合。

  感悟:

  说起教,我们都不陌生,但如何把我们的孩子教好是一门很深

  的学问。

  在书中提到教师应当重视使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表情等,如幼儿点点头肯定,拍拍肩鼓励,微笑以表示赞赏等。其实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经常会忽略掉这些,而换之更多的是责备的声音,深刻反思下来这样对孩子反而使孩子更叛逆,所以这样的互动方式要不得。

  生活处处是教育,我更赞同于这种间接教育,比如画画时,让孩子去感受兴趣,享受快乐,外出时孩子自己走走发现小虫子,观察小虫子等等,坚持正面的教和随时随地的教,有事这种教育的效果会是事半功倍的。

  第四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1

  黛安在《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在游戏中学*,儿童在游戏中成熟。可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一周有5天在幼儿度过,每天与老师度过5-8个小时,而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见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是面向一线教师而编写的一本学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案例解决学*中的“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困恼是: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的第四章明确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讨论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具体方法,并介绍了实践中常见的感觉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到底教师该不该介入游戏?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应该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关于教师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语指引。在自选游戏时,中班的语言角已经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者也是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有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边。这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红红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里躲着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案,红红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则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以后,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谈开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块橡皮泥的投放,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就给了儿童一个可拓展的空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2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

  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孩子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孩子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孩子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最大限度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孩子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孩子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孩子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孩子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孩子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孩子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孩子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孩子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孩子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孩子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孩子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孩子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孩子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孩子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孩子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孩子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孩子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孩子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孩子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8)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菁华3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书笔记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提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教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可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待,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欢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可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教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仅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可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可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本事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可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教师喂,即便教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教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教师也总是给予他异常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本事的发展都稍稍提高,可是吃饭仍需要教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教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教师喂,可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教师主动笑眯眯的叫教师好,园里的教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提高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可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__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可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教师的称赞,还是对教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教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教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所以,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进取想要得到的,可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教师,今日午时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教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研究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情景,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情景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教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教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教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我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教师。每一个孩子都应当被称赞,他们每一点提高、每一

  点好都期望教师看见,而教师的称赞正是教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情景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教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所以,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教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提高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应当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应当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教师有一点困难,可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2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 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

  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心得3

  最*读了一本《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的书,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教育研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提及了幼儿教师理念对产生教育行为的重要性。我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当前的幼儿教师理念更新较快,但是理念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到行为上,但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并且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将其落实到正确的教育行为上,这是幼儿教师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须要学*改正的地方。只有解决了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幼儿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长。

  书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中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即教师的发展已经是完成的了,对于教师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研究,只要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告诉他们,他们自然而然会去行动。而这个却是许多教育改革难以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原因。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对幼儿全面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观念的更新并不能完全保证教师行为的相应转变。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清楚地讲述教育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行为,可谓“会说不会做”“说得好,做得不够”。我们知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教育观念中的“应如何”转变为教育实际中的“如何做”。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以教师的教育行为为中介的,做一,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良好个性形成或者导致幼儿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是书中提及的在幼儿园中常见的教师不适宜行为。其中黑色字体为相对较常见的现象以及本人感受较深的部分,并且发表了一些个人的拙见,可供大家参考。

  这里把教师行为问题与表现分成了四个环节,是按一日活动的时间段来分析的。

  一、 晨间接待

  1.对于新教师来说,晨间接待的问题更多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应该与家长进行怎么样的交流,只简单的打招呼“来啦”等等。

  2.晨间接待中只注意与幼儿的交流,忽视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3.对有哭闹现象的的幼儿说:“怎么老哭呀,有什么好哭的呢。”“再哭,爸爸妈妈等会就不来接了。”等等。

  4.很少与幼儿有身体上的接触,如抚摸等。

  5.有时候只忙着接待幼儿,忽略了班上其他幼儿的指导与关照。

  6.与家长交流时候,回绝家长要求“幼儿园没有这规定,我们很难做到。”

  7.决绝要求:“这药您交到医务室,班上不管。” “衣服交给阿姨,别给我。”(这些行为也比较常见,但是这也难为老师了,因为确实要按照幼儿园的管理来做事,一边是家长,一边是学校,老师的行为也有为难的时候。但是这里,教师可以改变说话的语气,可以更诚恳更委婉的告知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与健康,用药要慎重,所以有学校的保健老师管理,并作登记,请把药拿去医务室。”表达同样的意思,教师应该体现自身的良好素养。)

  8.向家长告状:“您家孩子又打人了。”

  9.只与个别家长交流,忽视其他家长幼儿等等。(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关注较多,会比较主动地与教师谈话,相对而言,教师说起来也会多一些话,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像我是一个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虽然有进步,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有些不善交流的家长话会很少,而另外一些家长则特别说的起来,主要还是自己不够主动,每个家长都会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新教师应该要注意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长,让他们同样了解自己的孩子。)

  二、 教学环节

  1.确定目标内容的时候,愿意选择以往上过的熟悉的内容。(很多老师都喜欢选择自己上过的活动,或者自己比较熟悉了解的相关主题,因为这样的活动有经验,需要改动的地方都知道,可以设计的更好,课堂也比较能好掌控,包括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重难点的把握等等,往往会把那些需要较多操作材料的活动,如科学探索活动排除。科学探索活动需要较多的材料准备,有些活动材料十分难以收集,并且丰富繁多,是很麻烦的,但是科学探索活动往往能够更多的体现幼儿的自主学*。)

  2.创设环境时,指令或者暗示幼儿“画什么”“做什么”“贴在哪儿”“怎么布置”,幼儿没有正真发挥自主性权利。环境布置一经确立,很少有调整、改变、增添等等,多的是让人观赏的行为,而不是与幼儿的发展共同体现。(我园新老教师在环境布置方面进行了不断地学*,参观,交流。已经有所进步,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

  3.教具材料完全有教师准备,幼儿参与很少,几乎没有参与。材料准备不充分,让幼儿坐等。观摩课材料丰富、充足。日常教学材料简单、说教偏多。(这些现象可能在年轻的教师中比较多见。)

  4.对于活动过程中抢话、接话、接下茬的幼儿,多关注了课堂秩序,对幼儿说“抢什么,乱死了。”“谁让你说了,越着急,越不叫你。”“老师不喜欢插嘴的小朋友”“你回答问题举手了吗?老师叫你了吗?”等等。(这些幼儿的行为确实影响了一个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做出这样的回应是直接有效的,但是也伤害到了幼儿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5.对不举手问答问题的幼儿或者在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的幼儿强行叫起来:“你来说一说。”其实幼儿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有过,应为有个别幼儿上课经常会做小动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别人都十分积极的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摸自己的拉链,裤子,手帕等等,提问他们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倾听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的回答,但是同时也伤害到了幼儿。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6.回避、敷衍、拒绝、甚至否定幼儿的提问:“下课了在讨论”“一会在讨论”“老师也不知道。”等等。(有些时候教师没有时间来回答幼儿的问题,或者幼儿的有些问题比较难,教师连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会很敷衍的回绝幼儿,这样会渐渐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7.不重视幼儿操作活动,怕麻烦,常被教师的示范演示所代替。(我有时候就经常采用示范演示的方法,因为觉得直接有效,节省时间好让幼儿进行重点的环节,其实幼儿的自我探索学*的只是更多,价值更高。)

  8.对于没有兴趣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幼儿,经过一番引导不起作用,教师还是会强迫其参与。(这里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合,如果教师使用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引起幼儿的兴趣,那么,他一定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有时候有的幼儿就是不愿意参与,教师一时想不出办法,就会强行,也许有的教师不会这样,就让他在旁边看,但是我往往会拉他进入活动,虽然幼儿参与了,但其实并没有的到经验的提升,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情绪。)

  9.不让幼儿在操作中过多交流:“别说话,自己做自己的。”

  表扬过于笼统:“好”“对”“真棒”“真聪明”等等。(这也是较常见于年轻的教师,教师经验的缺乏,不会有效地进行语言引导等等。不会对幼儿回答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学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行为产生较深刻、较持久影响的活动,也是教师观念与行为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以上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需要知道自己不适宜行为有哪些,并且有意识的逐步改正。

  三、 游戏环节

  教师口头上重视游戏,但一有突发任务或者其他因素造成需要占用时间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占挤幼儿游戏的时间。(说明对于游戏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够深刻)

  活动区域设置和游戏玩具材料多由教师提供,即便幼儿参与,也是教师下发指令“明天要做机器人,每个小朋友带一个空纸板盒子来。”等等,这样的指令不再少数。

  在开展新游戏和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教师总怕幼儿玩不好,因此,反复的给幼儿讲游戏的玩法、材料的使用甚至让幼儿练*等等。

  在游戏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四、 生活环节

  1.教师情绪外露、不稳定,这个一般在青年教师中表现较多,易导致幼儿感到紧张,缺少安全感。

  2.时常与幼儿在根本不重要的小事上“较劲儿”,如:排队时要站直,排直,做操要有力度,做不到就不行。在幼儿的生活上关心不够,如:阴阳领,错位扣,露小肚皮等等有时候会忽略。

  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环节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之间沟通最多交流最丰富的部分,所以,在这里,教师的不适宜行为出现的也比较多,教师*时应该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幼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思考,其实,有时候,我们在说话与行动的同时,我们已经在思考中了,但是,往往会不确定是否应该这样去做,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我们的各种教育行为还不够成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多思考,多学*。如果说,要避免不适宜的行为出现,我想那是十分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甚至老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适宜的行为,尽量是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策略或者只是一句话,都能够起到有效地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幼儿的'一日学*与生活中,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对幼儿的提问所给与的每一个回答,对其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他们,有些也许只是暂时的,对其影响不深,他们的记忆会他们忘却。但是,教师的很多语言与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心理,塑造他们的个性,所以,教师细心地积累各方面的教学经验,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受到全方面的正确的引导,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9)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优选【10】份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1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幼教专业书籍,它概括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准则,还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如:当孩子不喜欢收拾积木;孩子把喜欢的幼儿园玩具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时;孩子在幼儿园受和小朋友闹矛盾时;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分歧时;孩子不小心摔伤时……等等都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书中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沟通建议,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与家长交流都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有点豁然开朗。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曾在《人民教育》看到的一句话 “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怎样让我们从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出来,事半功倍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呢,那该是多么理想一种教师境界啊。

  幼儿园工作繁忙又琐碎,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怎样合理安排能让自己可以“偷懒”呢? 也许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收拾玩具,边收拾边玩,有的还捣乱,结果把框中的玩撒了一地。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让老师很无语,也许我们会过去训斥孩子或干脆自己动手收拾,省得让他们添乱。于是,我们也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了孩子“懒”的行为。其实教师应该把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还给孩子,做一个“懒”动手的老师。 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懒动手,以**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穿脱衣服,在讲清并示范动作要领后,就棵通过训练、比赛,让孩子学会穿脱衣服,可要求孩子互相帮助,实在不行老师再去帮忙。再如生活角把牛奶壶、点心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动手倒牛奶、拿点心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有效地增进孩子的食欲。老师包办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多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又如在幼儿游戏时,老师也可懒一些,少准备一些成品,多准备一些半成品,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发挥余地。

  当然懒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懒动脑。懒动脑,以开发孩子们的脑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有时,孩子们会有许多的问题提出来,我不急于给他们答案,有时候老师也可以佯装不懂,让孩子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爱思考的*惯,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所以,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懒动脑,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求答案,如求助别人、作试验、寻找资料等。老师的“懒”是经过设计的。若是“懒”得恰到好处,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就会造就一个勤孩子、巧孩子,使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懒”字被赋予了太多的贬义意思,致使很多人都不愿意被说“懒”,只是,现在繁重的负担与压力下,我们要聪明的学会“躲懒”,其实不见得能懒掉一些什么,只是多一份乐观的态度罢了。教是为了不教,懒的前提是认真而有智慧地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所以会偷懒的老师是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

  在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的过程中,让我感悟了教育的真谛、领悟了教育的艺术、启迪了教育的智慧、分享了阅读的快乐。我喜欢“偷懒”的老师,聪明的老师才会偷懒,有能力的老师才会偷懒。让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学着如何在“偷懒”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2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3

  前段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翻阅厚厚的书本,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通读本书,时时刻刻胡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尤其第一章《前夜》给我的印象颇深。

  每个孩子都是老师

  要想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和信任,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心灵的秘密,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想想*时,自己经常以长辈、老师自居,很少能做到蹲下来看待每一个孩子,更别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老师了。事实上,如果要透彻了解每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转换角色,以朋友、甚至是学生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合作,和他们一起成长发展。

  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他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反思自己,虽然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却从不曾如此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尚不曾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切。开学前更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还不曾知道自己的学生是谁,好在自己十分重视学期的第一节课,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更希望他们能从内心立刻喜欢上我。

  常常尽管自己也有意去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所以很难立刻全都记住,最快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当大家位置调换以后,却经常会阴差阳错、认错学生。

  事实上,孩子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看重第一节课,渴望老师能记住自己,并一下子叫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原来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则更希望在的学期,让自己有一个的开始,希望给老师一个的印象,让的同学和老师也渐渐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因此,当我们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的时候,的确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考虑,谨言慎行。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置,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即使找不到也不用害怕,走廊里会有热情的少先队员主动来帮助。

  这该是一个多么细心的老师呀!不但把每个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且为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周到,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每一个孩子盼望着学期的第一天,期待着看到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老师。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4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样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状况。这就是他,有着自我的世界,不理解别人,只有自我。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应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快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5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6

  <这就是幼儿教师>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

  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

  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

  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长工作有难度;

  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7

  莫源秋教授的《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她教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确立正确的幸福观、怎样学会安排工作与休闲、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等。其中在“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提到:“要做个会‘偷懒’的幼儿教师”让我最有体会,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深思。

  我们要“偷懒”,让家长配合我们,将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1、在家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穿衣服、袜子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

  2、在园能让幼儿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孩子真的不会,老师应该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还可以安排“值日生”的活动,让全班孩子轮流做值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要做一名高效率并且具有幸福感的幼儿教师,适当地“偷懒”也是有策略和技巧的。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8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9

  读“贫穷只是生活的外衣”有感:我们当中肯定有人经历过童年时代艰难的岁月,至少我就是一个,吃过胡萝卜为主的米饭,穿过补丁的衣服,但是日子总算过来了。

  所以现在的我不是把金钱看得很重,因为我也知道,比我富裕的人比比皆是,比我贫穷的人也无处不有,我有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我相信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富有也不是什么美德。如果因贫穷而卑微而抬不起头来,才真正使人所鄙夷。而富有的人,应该心中充满爱,去享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对于金钱的看法,我始终抱着一颗*常的心,有则多用,无则少用,不必太吝啬,也不必太奢侈。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鄙视主人公的班主任,就因为主人公由于贫穷穿了妈妈以前的式样老旧、滑稽的衣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家没有人管你了?穿成这样就来上课。赶紧**室去,不要在外面给我丢人。”

  我想,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说的话吗?他的师德,他的关爱就是这样体现的吗?我很气愤,当然,这也给了我启示,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千万不能以这位班主任为榜样,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时刻尊重孩子们,循循善诱、关爱呵护,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吗?也许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大荣誉,但是我会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地去关爱孩子们、教育孩子们。

  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10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二,“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菁选(扩展10)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1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2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的动机。

  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他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的伟大。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肯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3

  阅读是艺术,正因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透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必须是快乐充实的,有“阅读”*惯的人必须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能够从阅读中得到,每一天给自己留一点时刻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向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持续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正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能够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好处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4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贵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间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要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力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力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我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明白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要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我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所以*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对于她也不公*。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努力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最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5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自以为是按照**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孩子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孩子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孩子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最大限度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孩子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孩子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孩子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孩子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孩子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孩子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孩子到了上孩子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孩子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孩子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孩子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孩子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孩子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孩子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孩子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孩子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孩子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孩子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孩子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孩子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孩子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