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读书笔记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1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2

  开学后,通过阅读了《家长必读》一书后,让我得到了启示,同时也反思作为家长在小孩教育方面许多不足的地方。书中每一节都从“案例实录、案例分析、专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学*篇、心理篇”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有时对在小孩学*生活上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折,将会对他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认为:

  首先要培养小孩一个良好地学**惯。正如书中所说,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而是学**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知识学*打好坚实地基础,坚持让小孩坐得住、上课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与同桌讲小话、积极举手发言、认真独立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而家长则坚持督促小孩在独立完成作业时的坐姿、书写是否公正、作业是否正确并坚持“签字确认”制度;坚持与小孩每天进行短期沟通交流,询问学校每天发生的事情,并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与交流,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小孩的内心想法;而且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小孩。要引导小孩在家中读书的*惯,将他从手机、电脑、电视中解脱出来,没事的时侯要带小孩去图书市场购买小孩喜欢的课外书,激发小孩阅读兴趣,与小孩一同阅读、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总之,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惯,让小孩懂得学*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快乐的意义,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要成为小孩的知心人。现在的家长们对小孩期望特别大,都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家、什么家,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特别多,都希望小孩能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每一件事,每一步都要按家长的意愿走。原来家长叫小孩做什么,小孩就会做。但我现在却发觉,家长要求小孩的话可能不会完全听,有时还会同家长顶嘴,你要这样,他却偏要那样。如英语老师布置每天至少读15分钟英语课文,原来我们规定吃饭前读完,可他却偏要吃完饭才读。而且总希望家长们什么事情都要顺着他,如果有什么事不如他意,他就会生闷气。有时一家人一起看电视,小孩想看动画片,他就必须要换台。针对这样现象,我也从书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到特别受用,不能一味娇惯小孩,要同小孩讲清道理,指正小孩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要将小孩当成朋友一样沟通,用心交流,要多鼓励让他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不给他制造学*压力,正如英语课上小孩总是不敢大声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通过沟通了解小孩是自信心不够,怕读错这种心理造成的,知道这个问题点后,每天15分钟课后朗读时间,我们都会要求小孩大声跟读和妈妈陪读,从而保证了15分钟课后朗读的学*质量。

  这本书,每一篇每一节都值得家长们认真读认真思考对许多现象都进行了分析,推荐了方法,值得借鉴,所以我们家长要在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快乐的成长和学*。同时我们家长也非常期待阅读《家长必读2年级版》。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3

  《小学生家长必读》这本书,在女儿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就发了一本,但是我没有看。因为从学校的教育来看,仍是很传统的教育,既然教学是传统的,旧的,书也应该一样。我是这样想的。但这次又得到这本书,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看了看,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感受已然很深。

  就书的内容来说,吸取了当今社会比较新潮的教育观点,与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正是我们这些做家长应该努力学*并实践的。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从生下来就不停地学*,学*很多人文地理科学知识,但有一样我们从来不曾学*,在任何大学里甚至都没有这门课,就是如何为人父母。做父母只要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年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从来没有说做父母之前要经过学*培训,然而事实上为人父母是最需要学*的。

  显然迄今为止,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学*受过任何的培训,我们做父母的方式方法都是从我们的父辈继承而来。我们的父母如何对我们,我们就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或者父母是如何对我们,我们就不再那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我属于后者。我努力克服我小时候家庭给我的负面影响,尽量不去打我的孩子,但我做不到不骂她。因为我还不能做到超越自我。这正是我要花时间花力气去学*去解决的事,为此我需要不断学*不断提高。

  比照我的父母谈几点我感受很深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需要改变的几个看法。

  一、小孩的任务是读书,读书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人从生下来就在学*,学*说话、走路、观察,我们在学*中慢慢长大。读书只是社会发展到现代,知识海量增长,我们不得不花时间力气去专职读书。在社会与生活中,做人做事比读书更重要,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父母就是认为只要学*成绩好就行了,尤其是小学阶段他们还经常让我看书学*而不让我去劳动,哪怕甚至是为了帮他们分担家务或做力所能及的小量劳动。其实我是真心想帮父母分担,可他们并不理解,反而加以斥责。所以小时候为了偷懒,我经常摆本书在面前看,以学*为借口逃避做家务。当然这产生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后果:一是越来越不想替父母分担家务或劳动。小时候我想帮他们,他们不让我帮;当他们想要我分担的时候,而我也有能力分担的时候,我已经养成袖手旁观的*惯了。二是人越来越懒惰,读书比做事更轻松,做人比做学问更难,我始终是这样认为的。但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怎么会勤快起来?懒惰的人怎么会上学*的路上扬帆千里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活青睐勤劳的人,学*亦如此。勤劳是生活的秘诀,也是学*的秘诀。

  因为只重视成绩而养成许多不良*惯与嗜好的人比比皆是,失败的例子越来越多。有些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后沉溺网络几次被退学,但又几次又考上,别人都毕业工作了,他还是考学与退学中徘徊,这样的人学*成绩好又有什么用?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学*是全面学*,素质是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人成绩好而道德败坏,他对社会的危害将会更大。幸好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看到这个危害,虽然我们还不能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冲破牢笼赢得一片崭新的天空。

  二、要求过高打消学*积极性,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我也不记得小学时父母曾经对我是怎样要求的,但有一次与同学见面时,同学说我有一次因为没有得三好学生而不敢回家。我也深感震惊,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当时的无助与悲哀,还好我有纯真善良的同学。我一直以来就非常羡慕别的同学,为什么别人只考了一点分,他的父母依然爱他,我就算得了三好学生,父母也不见得满意呢?久而久之也形成一种学*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取得好成绩只是为了炫耀,并不能理解学*是为了自己。当年龄越大,逆反心越强的时候,学*的乐趣与动力越来越少,学*只是被迫完成任务。

  高压之下的我,从来不曾感觉学*有大的进步,到后来越来越讨厌学*,直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到高中时更是觉得,这辈子再也不读书了。事实上,学*是终身的学*,好的学**惯与方式方法让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工作中,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在学校为了考试,善于学*的人在工作与事业中才可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才是人生这场长跑中的最终胜利者。

  三、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书不用看。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课外书少,看书少点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可怕的是大家都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就可以了,看其他的书都是不务正业。因此我们被禁止看任何课外书,整天捧着课本咿咿呀呀,成绩原地踏步踏。这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学*的机会。课内有限,课外无限。学校有限,社会无限。我们要学的更多是社会,要知道的更多在课外。光啃书本,成绩提不上去,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心生厌倦。学*其实可以很有趣,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看一些课外书,开阔视野,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学*的兴趣更浓。

  四、只有学*成绩好才是有出息。

  我们的父辈是这样认为的。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这一观点,但大部分人还持有这个观点,否则唯成绩论这个观点也不会仍然大行其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们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才是高雅的出息。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现在的很多观点认为,不是因为他太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应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没有做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人。不一样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天性,他们的天然禀赋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梨子成为最好的梨子,让桃子成为最好桃子,而不是让梨子成为桃子,让桃子成为梨子。让孩子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到自身的最极致,就是成功,就是有出息。

  从自身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幸福快乐对于童年的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正是我要追求的目标。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唯通过不断的学*提高,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指导。

  其实我并不奢求孩子有多大出息,取得如何大的成绩,只希望她能够自立自强自信,会生活会做人,能够让自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是我对孩子最大的希望。为着这个目标,我需要认真学*,努力实践,敢于探索,像他爸所嘲笑的那样,站在潮头浪尖逆流而上。我要坚定这个决心和勇气,而这本书给了我责任和力量。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1)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1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营造了一个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学*环境,在学校里,孩子们度过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老师讲的话语是份量最重的,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人,作为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下,孩子一天天快乐的学*,成长。我们也能理解,老师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作为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好你们的工作,承担好自已的责任,通过不断学*来提高自已的认知,大家一起来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一起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孩子教育好?记得李永康小时候住在乡下时,每次我们一拿起扫帚扫地时,他就会非常高兴的也来扫地,抢下我们手里的东西,很努力地在扫地,但每次我们都会阻止他,因为我们认为他根本不会扫地,我们觉得按照我们大人的方法才叫扫地,现在想起来,其实他也是在照自已的方法在做一件事,而且很努力,作为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是不是除了笑笑阻止他之外,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呢。

  其实现在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把自已对事物的看法,做法,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且有的时候方式,方法是比较粗暴的。我们不会用他们的眼晴来看世界,也没有理由强迫他们用我们的眼光来看啊!我们常常觉得自已很有道理,却忘了孩子们是要生活在未来的,而我们是生活在现在,现在社会发展是如此的迅速,其实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过去的二十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又改变了多少呢?我想我们是找不到一个万能的钥匙,来为孩子的未来去解开任何的难题。我们可以教他知识,然而道理只能靠他自已去领悟。那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来把握的呢?《家长必读》里面,有很多闪耀着人性的故事,我觉得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去探究的,其实每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是都能把聪明积累成智慧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是远没有现代人长寿,也提出要三十岁才能确立人生观,观值观,再坚持十年才能知道对不对,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夫,而不是急功*利,我们想让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当有正确思维方式,处事能力。所以现在才会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教育。在智商之外,还有情商的说法。其实人性化的教育,并不一定要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今教育的手段并不缺乏,各种的学*班也数不胜数,作为家长,应该厘清一下思路,拓展一下眼光,以更大的胸怀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孩子不仅属于家庭,将来也属于社会。正如《家长必读》一书开篇,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2

  《小学生家长必读》这本书,在女儿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就发了一本,但是我没有看。因为从学校的教育来看,仍是很传统的教育,既然教学是传统的,旧的,书也应该一样。我是这样想的。但这次又得到这本书,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看了看,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感受已然很深。

  就书的内容来说,吸取了当今社会比较新潮的教育观点,与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正是我们这些做家长应该努力学*并实践的。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从生下来就不停地学*,学*很多人文地理科学知识,但有一样我们从来不曾学*,在任何大学里甚至都没有这门课,就是如何为人父母。做父母只要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年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从来没有说做父母之前要经过学*培训,然而事实上为人父母是最需要学*的。

  显然迄今为止,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学*受过任何的培训,我们做父母的方式方法都是从我们的父辈继承而来。我们的父母如何对我们,我们就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或者父母是如何对我们,我们就不再那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我属于后者。我努力克服我小时候家庭给我的负面影响,尽量不去打我的孩子,但我做不到不骂她。因为我还不能做到超越自我。这正是我要花时间花力气去学*去解决的事,为此我需要不断学*不断提高。

  比照我的父母谈几点我感受很深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需要改变的几个看法。

  一、小孩的任务是读书,读书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人从生下来就在学*,学*说话、走路、观察,我们在学*中慢慢长大。读书只是社会发展到现代,知识海量增长,我们不得不花时间力气去专职读书。在社会与生活中,做人做事比读书更重要,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父母就是认为只要学*成绩好就行了,尤其是小学阶段他们还经常让我看书学*而不让我去劳动,哪怕甚至是为了帮他们分担家务或做力所能及的小量劳动。其实我是真心想帮父母分担,可他们并不理解,反而加以斥责。所以小时候为了偷懒,我经常摆本书在面前看,以学*为借口逃避做家务。当然这产生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后果:一是越来越不想替父母分担家务或劳动。小时候我想帮他们,他们不让我帮;当他们想要我分担的时候,而我也有能力分担的时候,我已经养成袖手旁观的*惯了。二是人越来越懒惰,读书比做事更轻松,做人比做学问更难,我始终是这样认为的。但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怎么会勤快起来?懒惰的人怎么会上学*的路上扬帆千里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活青睐勤劳的人,学*亦如此。勤劳是生活的秘诀,也是学*的秘诀。

  因为只重视成绩而养成许多不良*惯与嗜好的人比比皆是,失败的例子越来越多。有些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后沉溺网络几次被退学,但又几次又考上,别人都毕业工作了,他还是考学与退学中徘徊,这样的人学*成绩好又有什么用?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学*是全面学*,素质是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人成绩好而道德败坏,他对社会的危害将会更大。幸好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看到这个危害,虽然我们还不能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冲破牢笼赢得一片崭新的天空。

  二、要求过高打消学*积极性,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我也不记得小学时父母曾经对我是怎样要求的,但有一次与同学见面时,同学说我有一次因为没有得三好学生而不敢回家。我也深感震惊,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当时的无助与悲哀,还好我有纯真善良的同学。我一直以来就非常羡慕别的同学,为什么别人只考了一点分,他的父母依然爱他,我就算得了三好学生,父母也不见得满意呢?久而久之也形成一种学*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取得好成绩只是为了炫耀,并不能理解学*是为了自己。当年龄越大,逆反心越强的时候,学*的乐趣与动力越来越少,学*只是被迫完成任务。

  高压之下的我,从来不曾感觉学*有大的进步,到后来越来越讨厌学*,直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到高中时更是觉得,这辈子再也不读书了。事实上,学*是终身的学*,好的学**惯与方式方法让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工作中,学*的重要性不亚于在学校为了考试,善于学*的人在工作与事业中才可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才是人生这场长跑中的最终胜利者。

  三、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书不用看。

  以前经济条件不好,课外书少,看书少点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可怕的是大家都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就可以了,看其他的书都是不务正业。因此我们被禁止看任何课外书,整天捧着课本咿咿呀呀,成绩原地踏步踏。这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学*的机会。课内有限,课外无限。学校有限,社会无限。我们要学的更多是社会,要知道的更多在课外。光啃书本,成绩提不上去,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心生厌倦。学*其实可以很有趣,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看一些课外书,开阔视野,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学*的兴趣更浓。

  四、只有学*成绩好才是有出息。

  我们的父辈是这样认为的。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这一观点,但大部分人还持有这个观点,否则唯成绩论这个观点也不会仍然大行其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们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才是高雅的出息。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现在的很多观点认为,不是因为他太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应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没有做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人。不一样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天性,他们的天然禀赋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梨子成为最好的梨子,让桃子成为最好桃子,而不是让梨子成为桃子,让桃子成为梨子。让孩子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到自身的最极致,就是成功,就是有出息。

  从自身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幸福快乐对于童年的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正是我要追求的目标。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唯通过不断的学*提高,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指导。

  其实我并不奢求孩子有多大出息,取得如何大的成绩,只希望她能够自立自强自信,会生活会做人,能够让自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是我对孩子最大的希望。为着这个目标,我需要认真学*,努力实践,敢于探索,像他爸所嘲笑的那样,站在潮头浪尖逆流而上。我要坚定这个决心和勇气,而这本书给了我责任和力量。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3

  拿到这本书很久了,一直空闲的时候反复在阅读每一章节,感觉这是一本简单、通透、很实用的书。对于我们八零后这代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学*和成长方面有着莫大的帮助和指引。我读了这本书是受益匪浅的,这本书结合了当下发生的真实案例,让我们家长感同身受,从而更好结合自己情况反思家长的不足之处。比起以前一些专家死板的大道理更通俗易懂。

  本书共十二讲,每一讲都是由问题——案例——分析——建议——实践五个部分组成。清晰的脉络很方便阅读。每一讲都很实用并且很有感触,尤其第一篇“更新关念,走出误区”。文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家庭教育

  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其次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其实班主任李老师每次家长会都会和我们家长探讨沟通这个问题,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生下来的第一任老师。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是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举止投足等等的方方面面。比如最简单的说普通话、不说脏话,即便在学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纠正,家长在家不配合不营造,孩子还是不会去说,不会坚持去说。虽然我和孩子的爸爸文化水*都不高,但是我们和孩子走的最*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都做了沟通,最起码当着孩子面前不能说脏话,尽力不用地方语言和孩子说话,

  我感觉现在经过班主任李老师精心的指导和教育,家长努力的配合,孩子的普通话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文明了。而且慢慢还爱上阅读,喜欢上了朗诵,让孩子更加有自信了!就像书里说的一样:“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发展的潜力和趋向……”家长要从态度和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慢慢引导孩子。21天反复做一件就会成为“*惯”,所以我们去责怪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听话,不如自我反省下作为家长给孩子*时塑造的什么形象,让孩子在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些都是读完这本书的深刻体会。

  《小学生家长必读》这本书是值得珍藏的“宝典”,应该经常翻阅、品读,以上一点点个人心得,我们家长会积极配合李老师,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2)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1

  前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文中讲了两件事:第一件,奶奶去商店买东西,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等到奶奶跟上才松开手。当奶奶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能有人为她开门。”第二件,“我”陪患病的母亲看病,一名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我”正要抱怨几句,母亲却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成功了。护士对母亲说:“我是来实*的,第一次给别人扎针,不是您的鼓励,我不敢给您扎了。”母亲对护士说:“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正在医科大学读书,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希望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的一个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为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一个爱人者,敬人者。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奶奶给"我"讲了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她去一家商店买东西,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来才松开,t听说这位阿姨的母亲和奶奶年纪差不多,也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帮助,阿姨也希望这样,听完后"我"的心温暖许多。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给母亲扎针的护士是一个来实*,因为太紧张,给母亲连扎了两针都没扎进去在母亲的鼓励下,第三次终于扎成功了,母亲告诉护士她希望"我"也能得到第一个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这时"我"的心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是啊,谁的一生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要多给别人一些关爱和鼓励,有一句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我身上也有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的语文书丢了,但是又失而复得,这是一件小事,可是这件小事却让我的心里暖暖的,热心的邻居家叔叔和同学们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想如果有一天,别人也需我帮助,我也会这样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3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将心比心》,我还记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是呀,将心比心学会关心,我们都爱自己的亲人,我们也希望亲人在有困难时得到关爱,不止我们的亲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样深厚的。他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如果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有困难时得到帮助,而自己却不在别人困难大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关怀像流水一样经过他(她)的心田。我们都有美好的童年,也将会有白发苍苍的暮年。难道你希望像小的'时候一样,跌倒了大哭也没人理你吗?难道你不希望过马路的时候有人来帮助你吗?文明是靠每个人来维护的,不是靠个人完成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妈妈上了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座位,这时,一个年*九旬的老爷爷上了车,妈妈立刻站了起来,把坐让给了老爷爷,回家后,妈妈对我说:生活中,如果能将心比心,就可以帮助别人。

  是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家长必读》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3)

——《信》读书笔记 (菁华3篇)

《信》读书笔记1

  关于韩信的读书笔记篇1:韩信的故事读书心得

  他受萧何推荐,被封为大将,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他就是忍辱胯下成大事者——韩信。

  韩信自幼家境贫困,但他不想下地干活,经常跟着人家混饭吃,因此人们都厌烦他。一天,有一少年嘲讽说:“你虽长得高大,但你胆小如鼠。若你不怕死,就拿刀刺我;否则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虽然想报复,但没有动手,忍住愤怒,从那少年胯下钻了过去。大家可以想像韩信是多么的心胸开阔,能忍住耻辱,居人胯下。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学校发生的事情……同学之间怎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呢?那人的心胸不是太狭窄了吗?况且,有的人又不是故意做错事,要给他悔过自新的机会。果然,韩信后来成了有名的将领。

  学会宽容吧!宽容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开阔;宽容能让我们拂去不愉快的阴影;宽容能让我们成为开心快乐、有肚量的人!

  关于韩信的读书笔记篇2:《萧何月下追韩信》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讲的是汉中王刘邦不想呆在汉中一辈子,想赢得天下。有一天,他得力的丞相萧何“逃走”了,刘邦非常沮丧,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还带回了韩信,并且推荐韩信作将军,果然,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赢得了天下。萧何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丞相啊。

  关于韩信的读书笔记篇3:《韩信与胯下之辱》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韩信与胯下之辱》这个故事,感觉这个事情太不可思议了。韩信是个熟读兵法,满怀安邦定国之抱负的堂堂男子汉,却能够忍受住恶霸的欺负,从这个恶霸的胯下钻过去。我看了之后真是大吃一惊,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办得到?

  之后也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韩信为自己的国家屡建奇功,终于被封为“王”。可是后来却发生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韩信遇到之前的那个恶霸,不仅没有责难他,反而对他表示感谢。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现在的韩信。正是因为之前恶霸对他的侮辱,才让他更加刻苦地学*和做事,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震撼。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大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不计前嫌,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太值得我学*了!我心想:我一定要经常拿这个故事激励自己,在困难面前要学会坚持和忍耐;对待任何事情心胸都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这样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信》读书笔记2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老信客用他惨痛的教训告诉了年轻信客诚信的重要性。他一辈子风尘苦旅,来回奔忙,但是唯一的一次失信便将他维持一生的清誉毁于一旦,不得不被迫放弃了信客的工作,此后孤独终生。

  年轻的信客传承了老信客的品质,在漫漫的路途中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坚实的迈着诚信的步伐,直到有一天,被同乡诬陷进入巡捕房。他思量再三,觉得这条路太凶险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埋葬,此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忍耐,而是做出了新的选择,这一选择成就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在他苦苦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时,发现现实生活变化的太快了,以至于固有的文化被所谓的现代文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边是诚信的坚守,一边是社会的需要,两难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宁可艰难的选择独立支撑自己的信念,也不愿屈服于世俗的现实。

  难道两者真的只能成就其一吗?未然,后来他当了教师,当了校长,也正是由于他的坚守,才有了另一种人生的辉煌。诚信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挫折,甚至被抹杀,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坚守心灵,成功一定会在路途的另一头等候你!从信客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诚信的坚持,更是对人性的坚守!

《信》读书笔记3

  《诚信的背后》则是一本财经小说。

  在《诚信的背后》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摩根士丹利将一个有问题的公司高价卖给了另外一家公司,挣了20xx万美元的佣金。后来被买主发现,要求摩根赔钱,而摩根不但不赔,还开始在公司内部销毁证据。后来,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美国法院终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但那已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年的事了。仅仅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诚信的背后》的作者超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读完《诚信的背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点儿开窍:原来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业竞争的中心———华尔街,好人的同意词是笨蛋,也就是说,做好人和会赚钱永远都是两码事。但是,为什么一提到国外的超级大公司,我们就永远都会在潜意识中便接受他们又有诚信又会赚钱呢?其实这都是舆论惹的祸———书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动“配合”出版的数不胜数的传记、传奇,以及我们的媒体真糊涂、假明白的主动渲染。

  如今,要找一本像《诚信的背后》这样说实话的书还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缘故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