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1

  就在今日,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是由希利尔写的,希利尔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毕生都从事于中小学生的教育,酷爱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十分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惯。

  这一本书讲述了从地球形成一直到世界大战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历史,我在其中,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我对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最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我忘不了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忘不了那攻入特洛伊的巨大木马,忘不了奥利匹克竞赛的起源,更加忘不了那滑铁卢战役。读了这本书,让我流连忘返,醉心于世界历史中。用希利尔的一句话来说,最好的老师是能调动起学生的激情,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更好的事物,并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正的文化注入学生灵魂深处的的老师。这个几乎无所不能老师是我们自己。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2

  今天,我看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顾名思义,作者就是美国的希利尔。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厚厚的一本,共讲了90个故事。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看的书,希利尔就像表演一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精美的插图把枯燥的历史演化成了一本让人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集。

  希利尔善于用我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即使是大人们都感觉乏味并较难记住的历史,都能在他妙笔生花的叙述下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喜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常常再文章中使用颠三倒四的话与字符,如头朝下的“覆地翻天”,把字倒着写,让人一下找到天翻地覆的感觉;还比如“I……H……S……V”,逼着你看完这一章,直到得出答案:“In Hoc Signo Vinces”,意思是“以此为记,必将得胜。”看到这里,我发现,希利尔原来也像我们一样搞怪。

  看完这本书,我想,*历史比较难记,*人为什么不能把*历史写得像《希利尔讲世界史》一样适合我们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第一,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思;第二,希利尔当过美国著名小学——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非常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第三是希利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我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我们需要一本喜欢的历史读物;第四就是希利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他不但能够亲自动手编写,还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完成了这本人人称颂的好书。

  可是国内的一些学者,他们要么没有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可历史知识又不够渊博。国内既知识渊博又懂儿童心理学的,他们又不立志为我们写书,据说给我们写这类书不赚钱。难怪*还没出现专门为我们创作的*历史读物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开始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做*的希利尔。当然,这*的希利尔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第一步是提高自己的学识,第二步是保持自己的童心,第三步是立志创作孩子喜欢的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3

  这本书对我作用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我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使我的又认识了许多新的知识。

  这本书不像别的书那样枯燥乏味,里面运用了许多幽默的手法,还有题目也特别新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知道:是谁发明了字母 ABC 、小巨人拿破仑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在奥林匹斯山上有 12 位神,他们各自掌管各自的工作,比如: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阿波罗是掌管太阳和音乐的神等等。里面还说天上的行星还用这些神的名字来命名。里面还让我知道了希腊人是如何祷告的。

  里面还有许多的文章也让我受益非浅,比如:《特洛伊之火》、《造坟墓的人》、《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等等。这本书还让我改掉了一些坏*惯,我原本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尤其是看到这些关于历史的文章,一看到头就大,可是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不仅让我改掉了这个不爱读书的坏毛病,还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这真是一本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书啊!

  我下次要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统统买下来,回家认真品读,这样我的知识就更加丰富了。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1

  就在今日,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是由希利尔写的,希利尔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毕生都从事于中小学生的教育,酷爱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十分了解孩子们的阅读*惯。

  这一本书讲述了从地球形成一直到世界大战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历史,我在其中,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我对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最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敢。我忘不了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忘不了那攻入特洛伊的巨大木马,忘不了奥利匹克竞赛的起源,更加忘不了那滑铁卢战役。读了这本书,让我流连忘返,醉心于世界历史中。用希利尔的一句话来说,最好的老师是能调动起学生的激情,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更好的事物,并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正的文化注入学生灵魂深处的的老师。这个几乎无所不能老师是我们自己。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2

  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把历史说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切都*在咫尺。此书令人称道,书中没有满腹积怨,处处充满卓绝的远见和幽默感。当你遇到困难时,只要想一想书中的人物是如何心*气和地去解决,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只要你乐在其中,愿意去探寻分享,总能领悟到这些文化的共同之处。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了知识我们什么也干不了,读了这本书会让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书中的孩子们自由自在,他们都在想常人不敢想,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自由自在,总是对周围的食物充满了好奇,就如同初生的月亮一般。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3

  这本书对我作用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我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使我的又认识了许多新的知识。

  这本书不像别的书那样枯燥乏味,里面运用了许多幽默的手法,还有题目也特别新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知道:是谁发明了字母 ABC 、小巨人拿破仑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在奥林匹斯山上有 12 位神,他们各自掌管各自的工作,比如: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阿波罗是掌管太阳和音乐的神等等。里面还说天上的行星还用这些神的名字来命名。里面还让我知道了希腊人是如何祷告的。

  里面还有许多的文章也让我受益非浅,比如:《特洛伊之火》、《造坟墓的人》、《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等等。这本书还让我改掉了一些坏*惯,我原本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尤其是看到这些关于历史的文章,一看到头就大,可是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不仅让我改掉了这个不爱读书的坏毛病,还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这真是一本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书啊!

  我下次要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统统买下来,回家认真品读,这样我的知识就更加丰富了。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心得体会1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变成了城市,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简陋的私塾变成了美丽的校园。我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却渐渐遗忘了过去。《希利尔讲世界史》着本书带领我们回到从前,领略古代人民的机智勇敢、心灵手巧。

  《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无论哪一章都能够使你似乎身临其境,因为希利尔能够把战争写的气势汹汹,能把艺术品描写的栩栩如生,能把和*时代描写的繁华热闹,能够把政治时期的老百姓写得穷困潦倒。在这九十章中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感兴趣,它的爆发源自于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国家政治的分歧,与矛盾。似乎稍有些不顺心就要爆发战争似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其实得到更多的朋友并不难并不难,只要你心胸宽广,能够容忍别人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历史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只要你细心品读,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事情!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心得体会2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变成了城市,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简陋的私塾变成了美丽的校园。我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却渐渐遗忘了过去。《希利尔讲世界史》着本书带领我们回到从前,领略古代人民的机智勇敢、心灵手巧。

  《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无论哪一章都能够使你似乎身临其境,因为希利尔能够把战争写的气势汹汹,能把艺术品描写的栩栩如生,能把和*时代描写的繁华热闹,能够把政治时期的老百姓写得穷困潦倒。在这九十章中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感兴趣,它的爆发源自于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国家政治的分歧,与矛盾。似乎稍有些不顺心就要爆发战争似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其实得到更多的朋友并不难并不难,只要你心胸宽广,能够容忍别人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历史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只要你细心品读,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事情!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心得体会3

  以前,我喜欢读*历史类的书,在哪些书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历史上的名人,知道了*古代许多的战役,读完这一本本的书,我大概明白了*发展的历史。而一本《希利尔讲世界史》为我打开了认识外国历史的大门。

  这本书先是从万物的出现讲起,讲了人类的出现,人类怎么从石器时代演变到现代的。和其他历史类书不同,我读过的有些历史书都很枯燥、单调、没意思,让人读了一遍都没兴趣再读了。这本书呢,像一位老师饱含激情地在给学生讲故事,它用那活泼、愉快的文字吸引着每位读者,让大家读了一遍还想读,手不释卷。

  这本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吸引着我,坚硬如铁的斯巴达人,他们的残酷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犹太人的王所罗门,他的智慧真的让人敬佩;爱林匹克的桂冠让我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来历;世界的另一边,印度,讲述了佛教的创始者,乔达摩是怎样传教的;少年国王亚历山大,在20岁开始征服世界的故事;*人自己的世界,讲述了我们*的伟大发明和智者孔子的故事;小巨人拿破仑,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生只有一次被打败。书中还有其他许多小故事,它们同样也让人喜欢。书中的插图都是非常精美,有的是世界名画的照片,有的是世界级的雕塑,还有古代的地图和名人的照片。这些插图让我更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

  《希利尔讲世界史》系列,还有另外两本书,我非常想看,希望妈妈会给我买。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代史》读后感 (菁华3篇)

《**代史》读后感1

  历史是一座山,因为它不会被人遗忘;也是一盏明镜,可以照亮古今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点点印记。《**代史》这本记录了400年*历史的书籍,让我穿越历史长河,看遍这四百年来的腥风血雨和兴盛衰落,让我对*这个泱泱大国的过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被迫签订的不*等条约有几百个,*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等条约,把*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代*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的*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代史》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订立邦交,可*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的外商发现*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销售*,但遭到许多*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人知道*科技水*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为友,帮助*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北方。最后,*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代史》读后感3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个自甘堕落的王朝,然而事实上,它却有过自强的挣扎。

  七下历史中,我们有提到过它“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说这是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形成国人脑中“天朝无所不有”这种错觉带来的产物。的确,清王朝是太自负了。被打之后我们才失掉了自信。此时只有民族的复兴才是通往强国之路。

  我们去学*西方先进的军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去西洋,在国内所建造的有工业化痕迹的制造厂商,建立多所“外国语学校”……其中最大的动机无外乎是国防,我们总不能一直被欺负啊!于是军事建设也占比最多。自强运动的领袖们知道国防*代化的必要性,但他们*代化得不彻底(非常关键)。全国上下先进的东西是变多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国人陈旧的心智和国家陈旧的政治。这就像下了极大的决心,却一直在为“表面功夫”而努力。领袖们虽为“领袖”,进行过与外国的交涉,也出过国,但他们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许他们停留在表面:学军备。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旧制度、旧社会。

  这就要求领袖们去深入了解外国的政治思想、理念,学到“内核”。这一点,也是孙中山先生与这些领袖的大不同之处。

  当然,也不可否认他们把*的自强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等条约,不过是不得已。不得已因军备落后而签,不得已因内部起义(内乱)干扰而无法专心外交而签。唯一对*有利可寻的条约,是琦善所签。他也正因超时人的外交观念而认作是“汉奸”“卖*”。

  所以,清王朝的挣扎的不彻底,使致了一个受强者凌弱的形象。我们不是不愿自强,而是不懂自强。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治史三书》读后感 (菁华3篇)

《治史三书》读后感1

  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可能你曾经很向往某种东西,但是当这种东西如果真的降临到你身边时,当你和他们*距离接触的时候,或许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另一番风景。人事如此,学*亦如此。当我拿到《治史三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如何去想尽办法逃避它,它带给我的不是曾经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而是烦躁的理论,沉甸甸的说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极不情愿的看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是被这本书吸引到了。它的厚重,它的专业,或许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真正值得我们热爱的历史的魅力。

  严耕望老先生是我崇拜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大师们的世界我应该不懂,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幼稚看法。老先生把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好多方面的道理用质朴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给我将来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关于历史研究,我个人总结先生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两点:

  一是“全面”。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原则的基本方法”体现出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也指出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的“专精”与“博通”的理论可谓精辟,这两者可谓互为前提,个人以为博通是专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大师专精的肯定不是一个方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从未说过的话”。是啊,我们都应当博览群书,历史就是以博览群书为基础。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迷信权威。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我惊讶于大师们的思想是如此的相通。其他方面的指导依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鄙人只是寻章摘句,自家之言。

  二是“谨慎”。这一点在他的“几条具体规律”和关于论文的种种理论得以充分体现。“谨慎”的原则在史料选择方面可谓尤为重要。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改变,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历史研究,我们都应当谨慎引用史料。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历史,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历史的奥妙。这是尊重史料的编纂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尊重每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不可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尊重、虔诚、谨慎,这是一份社会良心,是一份对历史的良心。

  我想,不管我们读什么书,专业书也好,畅销书也罢,最重要的是要吸收他的正能量,融会贯通,从而应用到生活与学*之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治史三书》值得拜读。

《治史三书》读后感2

  初闻此书我便对其印象深刻,缘由是在古代汉语课上老师力荐此书,嘱咐我们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应当拜读才好。恰逢我的指导老师也鼓励我看看,我便认真读了一番,果然大有裨益。如果说未读这本书的我对史学研究无所适从,模模糊糊的话,那么读完以后也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掌握了些许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

  此书作者是严耕望,师从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宾四先生。作者是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如*先生所说,严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正是因为这样,严耕望先生才能在史学方面取得让人望其项背的成就,如作者的《唐代交通图考》和《唐仆尚丞郎表》都是规模宏大且功力深厚的著作。鉴于严耕望先生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这本《治史三书》才能成为最佳史学入门书之一,为我们历史专业的学生指点了道路。

  《治史三书》全书由《知识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想要成功治史应具备的一些条件与方法。在《治史经验谈》中,作者分九个板块从原则性的基本方法到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把他这么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其中的每一个板块对史学研究缺一不可,可谓面面俱到。如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条原则性的基本方法: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我突然感受到历史研究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它庞大而复杂,微小而零碎。庞大而复杂指它的范围时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微小而零碎指史料多如牛毛,又各有不同,想要从中找出新而优的史料实属不易。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不仅要博通史学本身,而且要旁通各种社会科学,互相结合才可做到尽善尽美。这也纠正了我一直存在的错误观点,认为与史学无关的书看了就是在浪费时间,当然严耕望先生指的是有价值的好书。还有一点让我很敬佩严耕望先生的地方是他的生活与修养。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人生箴言;“健强身体、健康心理;一心力、惜时光;淡名利,避权位;坚定力、戒浮躁;开阔胸襟;慎戒执著。”为了名誉而治史必不成气候。而甘坐冷板凳,为了史学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才是做出成就的正确的心态。这也告诫了我要戒骄戒躁,不可稍有成就便夜郎自大,丧失初心。与此同时,在《治史问答》与《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中,前者就读者看完本书后所产生的疑问进行了回答,后者以钱穆先生为主,两位王校长和傅斯年先生为辅的类似于回忆录的方式记叙了他们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尤其后者以事实验证了好的学术环境与优秀的老师前辈对史学研究是有大作用的。

  纵观整本书,作者的治史方法不是泛泛而谈空构框架,而是有血有肉结合实例。作者充分运用了三类案例,一是个人治史实践个例,二是前人成果案例,三是所教学生犯错实例。作者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都具有实用性,并且作者通过案例向我们充分论证了其合理性,也告诫我们如若不听将会犯哪些错误。这里面犯错的人不乏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学者,由此我们更应谨小慎微。

  同时,作者语言详实不浮夸,对人评价中肯客观,体现其人格高尚。如作者对自己的老师钱穆先生也不包庇,称钱穆先生50岁之后述作“多讲录散论之类,视前期之书远有逊色。”作者评价现代学术的人与事,有自己的一方见解,是否妥当另当别论,但肯定是实事求是毫无私心的。再者,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上个世纪学界情况与课程设置提供了史料,同时实例举例中也有不少涉及各个方面的史料,也不失为一本具有现代学术史料价值的书。当然,作者在书中提及到了许多史书,相当于为我们列了一个书籍清单,还评价了一番,让我们知道这些书有哪些缺点读书时要注意,不可一味迷信,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读完此书以后,我不论是在史学研究方面有了了解,在为人处世上也有一定的感悟。严耕望先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他所思所想所做娓娓道来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史学研究的不易,也激励了我要多读些书,少些浮躁。望自己能做到今日所言。

《治史三书》读后感3

  在很多时候读一本书给我留下最大印象是对某种现象的大谈阔论,或者作者高深的思想境界,或者以独特的见解,一针见血的批评。而读严耕望的《治史三书》没有涵盖复杂大道理,更没有深不可测的哲理,以十分朴实又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咨询十分方便的今天,我对很多所谓的史学家看法也在变化,如同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说,社会上流行的那些失学通论史学研究法这类的著作,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不管你道理讲的怎么明白,都不能代替自己去读原著。如果说他的话有些道理,那么我就想什么叫原著,如何理解原著的内容,在原著里原的成分又是占几分。曾在很多书本上不少人大谈原始社会部落生活和集体活动,我当时觉得十分纳闷,除非他是活在几千年前的怪胎,不然你如何知道那时候部落状况。记得曾在上中学时候历史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发问,什么是历史?没有人能回答出来,都以为应该有个比较规范的答案,而老师说历史就是正在过去的那一刻就是历史,其实历史本身的定义一样都是那么简单而老生常谈的东西,我总喜欢把问题想的复杂化,其结果是弄得是非对错难以分明。

  而在严更望的《治史三书》里,他以自身的深厚而丰富的经验来讲述治史方法和技巧,虽然很多针对性的例子和涉及到相关作者研究唐史及魏晋南北朝史,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印象我对此论著的理解。在此书第一篇开头一节讲原则性的基本方法中探讨专精与博通的关系,专不一定能精,能不一定有相当的博;博不一定能通,能通久不一定有相当的博。为要专精,就必须要有相当的博通。各种学问都是如此,尤其是治史。因为历史牵涉到人类生活的各层面,非有相当的博通,就不可能有专而能精。就如作者所说因此就很难有青年史学家。这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要博通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喜欢进牛角尖的学者,就凭看几本书和看个别的现象大胆推断。这类所谓的学者不仅大大贬低所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更可怕是误导很多盲从的年轻人。因此在我看来专精只是我们所要发展的方向,要达到此目标必须以博通为基础,脱离的博通的专精仅仅是一味片面的看法和没有根据的道理。如同宗教学家缪勒所说只知其一,实其一无所知。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局限在很狭小的范围内,自己感觉什么都懂一点,而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却变得措手不及,我从下手。因而无法走向专业方向。比如我们身为一名研究藏传佛教的学生,对世界其他宗教没有总体的了解,怎么能证明佛教的教义和哲学是值得学*和研究。这点上很多人没有走出去看看,总在自己文化范围内评价自己。虽然在文化相对性上讲,一个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但这些都必须在博通的前提下能够看的更加清楚。

  在此书第二节上讲几条具体的规律里画龙点睛地告诉我们几条最基本的规律,每几条的内容看似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而此书的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在这里。第一点谈到,任何时候尽量少说否定话,那么不显眼一句话如果不是事先没有谈到其学术价值,要我老实交代,此书在我的眼前停留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一分钟。后来细想默默感叹大师不*凡的智慧。接下来就是不要忽略反面的证据这更是说道我的心里,*时写写东西时总是尽量搜集有利的证据,因此达到自己所要证明的观点,而反面的证据不仅不屑一顾而且担心更多人能以此反驳。在接下来第三节里谈到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论题选择,带着从能找到一些答案或者帮助的想法去认真阅读。作者讲述了不少看法,其中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中作者谈到我们为研究工作,最好多做具体的问题,少讲抽象的问题。研究具体问题,用可靠的史料,下深刻的功夫,一定能获得客观的成绩,而且所获得成绩比较容易站得住脚。具体的问题似难实易,而抽象的问题似易实难,因为具体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点对于我们最大的指导,至少是在我看来如此。其后谈自己的能力与材料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选择题目,而要看自己的能力,长处。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一时冲动去选择自己能力以外的题目,这就会使成为咨询烦恼!

  总之,《治史三书》是严耕望毕生经验的总结,若能读懂此书中看似简单的大道理,对我们以后学*研究生涯少走很多弯路,并能受用一生的。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波利安娜》的读后感 (菁华3篇)

《波利安娜》的读后感1

  在我读了《波利安娜》这本书后,波利安娜,这个拥有乐观精神和纯洁的心灵的快乐女孩,已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拥有着快乐魔法的小天使······

  这本书的作者是埃莉诺霍奇曼波特。他为我们讲述了波利安娜的乐观和她父亲发明的“高兴点”游戏。有一次,她想要玩具,于是就给妇女救助基金会写信,但寄来的却是一些小拐杖,她父亲教她从中得到乐趣,于是她不再哭泣,变得高兴起来。这就是这个游戏的玩法。我无法理解这种乐趣,同时也渴望这种乐趣。

  乐观不就是这样吗?这种乐观一直保持到她被可恶的汽车撞倒后因为没有被悲伤的阴影遮去,并且自己站起来,果然,她成功了。这种精神让我震撼。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因为波利安娜的“高兴点”游戏,使世界的所有人都学会了在不幸中寻找快乐。这种精神甚至让奇尔敦医生赞叹道:“这个孩子比一瓶六夸脱的补药更管用!”

  而她姨妈波利小姐却是个不苟言笑,甚至是个刻薄的人。波利安娜用她乐观的精神改变了一小镇的人,甚至使她姨妈也变成了世界上最可亲,最可爱,最美丽的好姨妈。

  生活中,我们应该与波利安娜一样,拥有乐观精神和纯洁的心灵,做一个快乐天使,让乐观常伴左右!

《波利安娜》的读后感2

  *两周,我和妈妈共读了一本名叫《波利安娜》的好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波利安娜,通过一个“快乐的游戏”,改变了她古怪的姨妈,以及全镇的人。人们喜欢上了波利安娜,说她是一个乐观向上,同时充满爱心的人。因此,小主人公波利安娜的游戏,被称做“天使游戏”。这个游戏其实简单地说,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要想出它值得高兴的地方。

  读完了这本书,我认为波利安娜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可我却没有她那样乐观,经常想到事情的坏处。以后,我也要向波利安娜一样乐观。

  如果我们都像波利安娜那样乐观,我想我们的世界会因为我们而更精彩!

《波利安娜》的读后感3

  自从这学期开展新教育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了好几本书。前几天,我读完了《波利安娜》一书,让我收获很大。

  这是一个充满快乐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十一岁的波利安娜,她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灵。在她父母去世后,他去到了脾气古怪的玻利姨妈家。波利姨妈把她安排在一个闷热的小屋子里,但她并没有生气,而且还很高兴,因为里面没有镜子,她就看不到脸上的雀斑了。她将父亲教给她的“高兴游戏”也带来了。她就像一个魔术师,别人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时,只要她一劝,别人就会立刻高兴起来。她的笑声传遍了每个角落,她改变了她的姨妈,也让小镇获得了生机。

  波利安娜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而失望哭泣,反而能在每一个困难与打击面前积极乐观地去发现快乐,享受快乐。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在生活中,常常因为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学*上的难题而伤心,而哭泣,这和波利安娜的困难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以后我要向她学*,不为一点小事而不高兴,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8)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范本5份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 1

  今天,我看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顾名思义,作者就是美国的希利尔。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厚厚的一本,共讲了90个故事。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看的书,希利尔就像表演一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精美的插图把枯燥的历史演化成了一本让人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集。

  希利尔善于用我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即使是大人们都感觉乏味并较难记住的历史,都能在他妙笔生花的叙述下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喜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常常再文章中使用颠三倒四的话与字符,如头朝下的“覆地翻天”,把字倒着写,让人一下找到天翻地覆的感觉;还比如“i……h……s……v”,逼着你看完这一章,直到得出答案:“in hoc signo vinces”,意思是“以此为记,必将得胜。”看到这里,我发现,希利尔原来也像我们一样搞怪。

  看完这本书,我想,中国历史比较难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历史写得像《希利尔讲世界史》一样适合我们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第一,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思;

  第二,希利尔当过美国著名小学——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非常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

  第三是希利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我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我们需要一本喜欢的历史读物;

  第四就是希利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他不但能够亲自动手编写,还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完成了这本人人称颂的好书。

  可是国内的一些学者,他们要么没有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可历史知识又不够渊博。

  国内既知识渊博又懂儿童心理学的,他们又不立志为我们写书,据说给我们写这类书不赚钱。难怪中国还没出现专门为我们创作的中国历史读物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开始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中国的希利尔。当然,这中国的希利尔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第一步是提高自己的学识,第二步是保持自己的童心,第三步是立志创作孩子喜欢的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 2

  今天,我看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顾名思义,作者就是美国的希利尔。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厚厚的一本,共讲了90个故事。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看的书,希利尔就像表演一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精美的插图把枯燥的历史演化成了一本让人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集。

  希利尔善于用我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即使是大人们都感觉乏味并较难记住的历史,都能在他妙笔生花的叙述下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喜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常常再文章中使用颠三倒四的话与字符,如头朝下的“覆地翻天”,把字倒着写,让人一下找到天翻地覆的感觉;还比如“i……h……s……v”,逼着你看完这一章,直到得出答案:“in hoc signo vinces”,意思是“以此为记,必将得胜。”看到这里,我发现,希利尔原来也像我们一样搞怪。

  看完这本书,我想,中国历史比较难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历史写得像《希利尔讲世界史》一样适合我们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第一,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思;

  第二,希利尔当过美国著名小学——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非常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

  第三是希利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我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我们需要一本喜欢的历史读物;

  第四就是希利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他不但能够亲自动手编写,还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完成了这本人人称颂的好书。

  可是国内的一些学者,他们要么没有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可历史知识又不够渊博。

  国内既知识渊博又懂儿童心理学的,他们又不立志为我们写书,据说给我们写这类书不赚钱。难怪中国还没出现专门为我们创作的中国历史读物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开始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中国的希利尔。当然,这中国的希利尔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第一步是提高自己的学识,第二步是保持自己的童心,第三步是立志创作孩子喜欢的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 3

  今天,我看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顾名思义,作者就是美国的希利尔。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厚厚的一本,共讲了90个故事。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看的书,希利尔就像表演一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精美的插图把枯燥的历史演化成了一本让人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集。

  希利尔善于用我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即使是大人们都感觉乏味并较难记住的历史,都能在他妙笔生花的叙述下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喜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常常再文章中使用颠三倒四的话与字符,如头朝下的“覆地翻天”,把字倒着写,让人一下找到天翻地覆的感觉;还比如“i……h……s……v”,逼着你看完这一章,直到得出答案:“in hoc signo vinces”,意思是“以此为记,必将得胜。”看到这里,我发现,希利尔原来也像我们一样搞怪。

  看完这本书,我想,中国历史比较难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历史写得像《希利尔讲世界史》一样适合我们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第一,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思;

  第二,希利尔当过美国著名小学——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非常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

  第三是希利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我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我们需要一本喜欢的历史读物;

  第四就是希利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他不但能够亲自动手编写,还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完成了这本人人称颂的好书。

  可是国内的`一些学者,他们要么没有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可历史知识又不够渊博。

  国内既知识渊博又懂儿童心理学的,他们又不立志为我们写书,据说给我们写这类书不赚钱。难怪中国还没出现专门为我们创作的中国历史读物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开始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中国的希利尔。当然,这中国的希利尔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第一步是提高自己的学识,第二步是保持自己的童心,第三步是立志创作孩子喜欢的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 4

  读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我暗暗想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从刚刚有人类的石器时代开始说起,逐步又发展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这本**载了历史,而这里面的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地球。如:《希腊》罗马·特洛伊、耶稣佛祖、孔夫子等。

  而第九十章中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感兴趣,它的爆发源自于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的。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本书里面还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让人一看到就产生很多的遐想,在书中我还知道一些有名的人物比如:拿破仑、伊丽莎白、维吉尔、路易……

  本书对历史记载的事件非常生动,让我仿佛亲生经历了一番,还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些历史的'痕迹像:圆明园、故宫、比萨斜塔……这些历史遗迹让我感受到曾经辉煌的年代,岁月的演变,历史的变迁。我们最初的世界,或者说地球,只不过是个石球,被浓雾一般的水蒸气包围着,后来水蒸气变成了雨,于是整个世界开始下雨。

  这就是我关于世界历史最初的认识,后来地球上最初的生物出现了,一些植物也相继出现,慢慢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接着人类慢慢进化。

  人类的文明进步和文字的出现创造了今天的美好世界,这是多么奇妙啊!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认识一个更加奇妙、更加绚丽多彩的***!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 5

读《希利尔讲世界史》有感范文

  《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讲述了人类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千年的世界历史。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像与我聊天一般,把我带进了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这本书最令我感兴趣的故事是《聪明人和笨蛋》。我们都会认为聪明是骄傲的资本,成熟的标志,所以聪明人必会前程似锦,生活丰衣足食;而笨蛋会一事无成、无人问津,在失败中萎靡不振。但在希利尔眼中却恰恰相反,他认为聪明人会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聪明人就成了“笨蛋”;而笨蛋会在别人的贬低声中,勤学苦练,奋发向上,最后一鸣惊人,变成聪明人。它让我明白了,观察事或人时,应该从多方面思考,并仔细琢磨,而不是一锤定音。

  联系书中的故事,我何曾不是那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人”,总是受到表扬,过于自信而迷失了自我,无法认清自己。所以今后我要学那位“傻瓜”,勤学苦练,奋发向上,因为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