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2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3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4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5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6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酷猫写作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7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8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9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0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酷猫写作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就业'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人,大约有35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50万人;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70万人1。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阅读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1)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x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达62。x%;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的比例为52。x%,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x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x0元 3x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 已签约 和 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 的比例为49。x%,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x%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x0元 xx元,仅有x。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 3x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 3x0元,为54。x%。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x。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 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 。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x。x%和51。62%的学生表示 不了解 和 不太了解 。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x。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x%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x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底,将有1x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x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 僧多粥少 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 漂浮 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 就业难、易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 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 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 世界是你们的 要有历史的使命感

  为x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虽然会不*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 就业难 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 就业难 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 有内涵 。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 双向选择 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 就业难 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4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2)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2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胜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慢。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其次则胜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实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

  2、在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

  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常心。

  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学校园培养的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5、学生恋爱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文化水*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学生是怎样看待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考试等都可能给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31.0%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异性”的面呼声则占据了*七成。有位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专家认为:初进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密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只有一成的同学胆表示“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29.0%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24.9%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5.7%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映了广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失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的学恋爱是理解的,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

  在此谨愿广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4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5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6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7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8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9

  调查内容:

  就业现状

  调查地点:

  北海市

  调查对象:

  大学生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0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1

  当代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全国学扩招后,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使学生就业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

  1、供与求*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从总体情况来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其中提供的职位数达到了二十四万余个,创历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场接待、登记的求职人数更是达到了七十七万余人次,这个数字里面虽然存在着有重复登记和已经就职而想跳槽的在职人员等情况,但仍明显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业压力巨。

  为了促进广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所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将在今年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活动,包括每季度在省内人才网上召开的全省人才市场共同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和每年开展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进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组织实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专项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等系列服务举措。而高校毕业生则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积极主极的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见*实*活动,同时更深层次的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转变择业地区观念,面向基层、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难地区就业,争取成功的迈出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量与质逆向而驰,量稳质降十分明显。缺少训练良好的毕业生,将会妨碍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由于我国许多学毕业生缺乏实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语口语能力,妨碍了我国发展服务型产业,尽管我国学量扩招,每年生产出量毕业生,但从我国现在的制造型模式转向服务和研究型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不断扩展业务,它们将面临着招聘高质量工作人员的困难。丰裕的学生中存在匮乏的知识,批量的毕业生,很少有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务行业工作。

  我国学生的教育模式使他们难以学到跨国公司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团队精神。学教育采用的是理论化的、局限于书本的和老师传授的方法,英语教学对话能力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我认为,我国教育应当提高学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机制”,让毕业生能够学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我国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想出对策。当然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宽泛的发展自己的见识。

  3、冷与热分布不均,冷热两极差强烈。临*年底,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应聘高峰。我*日走部分中高职院校了解到我市内一些中高职院校现已开始积极筹划零九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但受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今年的高职生就业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

  首先,物流毕业生过半专业却不对口。前几年,物流专业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专业往日风光不再,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坦承,物流专业已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

  去年某院首届物流专业招生时共招了四个班两百多学生,然而去年毕业之后,据某院流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初第一届物招生就业办统计,目前仍在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已不到四十人。为此,他们今年在招生的时候,仅仅只招了一个班。

  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物流企业业务量萎缩,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往年幅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前几年物流专业热,不少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量招收物流专业学生,几年之后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太多,而市场需求不多。对于已经在物流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导致部分已就业的毕业生转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各方面与一般的普工几乎没有差别,且部分物流公司规模偏小,一些毕业生甚至沦落为仓管员、搬运工等,因此一些毕业生纷纷转向市场营销等领域。另外中高级焊工供不应求。在物流专业就业遇冷的情况下,部分新兴专业的毕业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专业,基本上学校培养的人才每年都被企业提前预订。

  据我调查市场了解到,一个模具专业培养出来的焊工,经过在企业半年到一年的实操训练,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专业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证,他们的月工资最低不会低于三千元。而这类人才一直颇受格兰仕、长虹等企业的欢迎,而随着广船等型央企落户我市这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在我市的兴起,无疑需要量人才为其服务,为此,我市中高职院校纷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相应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灯饰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但是在灯饰人才集聚方面,确实无法与它灯都的身份相称。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职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业的灯饰专业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据我了解,在部分中职院校中,与灯饰比较相*的专业就是五金电子类,但是基本上没有灯饰外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在各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往往设置有五金电子类、灯饰照明类招聘专区,但是灯饰照明类应聘毕业生与企业招聘专业的灯饰人才存在着较的差距。

  “毕业即失业”已成为当今不少学生的口头禅。其实,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除了就业形势严峻以外,很多学生不愿“为生存而打工”、宁愿“为理想而待业”的思想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因素。目前,高校毕业生多扎堆于城市,就业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

  当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已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应该适时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紧缺的地方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现在,最让我们担心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到基层工作,以后是否还有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毕业生,**能否出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从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为全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别制订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制订的多项优待政策为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台。各部门及教育机构也将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门复核后,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计算。对于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相应薪酬或生活补贴。另外,对于到城市社区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五分;对到农村基层岗位就业并已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县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的,笔试成绩加十分;对经考试或考核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服务满四年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补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场就业有关,更和当今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提供扶与补贴。

  据我最*调查了解,截至目前,对于尚未就业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将其纳入本地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国家关于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把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及长期失业、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扶对象,积极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由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困难毕业生信息库,组织力量实施职业指导。通过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利用**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等多项扶措施,有效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12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3)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0份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

  摘要:恋爱已成为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年来,传统的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助。

  学生恋爱的几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衡,于是随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学生,谈恋爱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

  对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圈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圈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哭一场,可以使情绪*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恢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助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2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4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5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抒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6

  学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今,正处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是青年一代重塑价值观的年代,为了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和引导。文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对文学院及文理学院(本部)学生的思想状况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学*、行为*惯、道德、价值观及心理品质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上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文学院学生具有一定人文素养,能秉承文人的气质,在日常行为规范、学**惯等方面表现较好,而文理学院的学生较文学院表现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日常行为规范及修业文明这两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代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断标准,是粉念出现了动摇的倾向。

  一、思想状况的现状及特点

  (一)生活学*品质方面

  1、生活*惯

  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网络文明,调查发现80%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语和礼貌用语, 90%以上的同学在食堂,开水房能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这说明绝部分同学的某些生活行为*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19%的同学有上网浏览不健康内容的经历,67%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学有丢热水瓶的经历,这说明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学*品质

  学有着其特的教育特点,相对自由的学*生活空间给当代的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发展时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众所周知,学的学*靠的是自觉,过多的课余时间使许多从严格管制的高中出来的学生们迷失了方向。关于学*品质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自主学*情况、课外活动等。调查显示文学院有81%的同学能按时上下课,其中文学院有7%的同学经常迟到早退,文理学院则只有67%的同学能按时作息;在课堂纪律方面,23%同学经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学偶尔也会,这说明,学生中存在以消极对待学业的同学。当问及去自*室或图书馆的频率时有47%的同学一周去3次,45%的同学都少于3次,这说明,学生课外自主学*的意识不强;在“你对什么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一题中,有69%的同学对文体活动感兴趣,37 %的同学对学术活动感兴趣,有14%的同学对科研活动感兴趣. 可以看出,文学院学生对文体活动及学术活动也有很高的热情。从总体上分析,文学院学生的自觉性普遍高于文理学院,而且两个院的多数同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二)道德品质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两个方面。在“如果一件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过,你会做吗?”一题中,有13%的同学表示一定不会做,这可以映出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为人处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部分学生没有正义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回答“见到认识的老师是你会?”的问题时,33%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学择选了“视情况而定”,这可以看出,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很强,能做到尊敬师长。在问到“是否在学校上当受骗时”60%的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事后多数人也是忍气吞声,这说明我院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对价值观的考察中涉及的问题有助人为乐、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评价,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以及对目前社会道德的认识等。调查发现有46%的同学表示会乐于助人,7%的同学想助人但怕惹麻烦 ;在对“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骂时你的态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没素质,32%觉得这是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公交车上看见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边的年轻人又不让座位时,你会?”95%的同学都选了“觉得年轻人应该让座,但只是在心里想”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已较成熟,但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在对个人思想品德的认识中56%的同学认为个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这说明有超过半数的人怀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

  (三)心理品质

  对心理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是否有心理问题和学*生活心态入手的。调查显示在多数时间里, 60% 的同学的学*生活心态是很*常, 20%觉的无聊,生活没什么意思,18%积极向上,觉得生活充满希望。从调查数据看,我院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很*常,从侧面映出了这些学生被动的学*心态。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问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学生心理状况的问题,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过部分学生在多数时间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随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热水瓶的行为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小事不仅能真切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还能判定这些学生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在涉及比较的利害关系时,这部分同学有可能对自己要求不严而做出有损人利己事。在学*的问题上,也存在以游戏化的心态对待的。在学*生活品质方面最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缺乏应有的自律,此外学术意识和科研意识不强。这与学生在行为文明和修业文明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为以后在对学生在语言文明、修业文明、等方面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肯定的,但在价值观被高度浓缩的时代,很多同学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的判断标准出现了动摇,映在问卷中则是有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合骂或斗殴没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质方面,多数学生有很的心理波动,有偶尔的心理困惑,觉得当今社会压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强功利心理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宣传引导不够

  学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如“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说,草坪上的“路”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周围的环境影响,加之潜意识中的不重视,学校又没有适当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许多日常行为方面出现了低素质化。在“你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看法”一题中只有15%的同学满意,77%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可以看出,学校在对学生思想行为健康方面的引导比较欠缺。

  (三)社会对学生思想文明的负面影响

  社会环境没能给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我国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压缩了西方同等时期几百年才形成的价值观,社会上主流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造成了学生对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在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一贯提倡的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作为吸收外来事物最迅速的学生也经历了从茫然无措到兼收并蓄的过程.难免会感觉到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学生们发现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承认认,经济的发展的结果是几代人的道德沦丧,这也才有了高达56%的同学认为道德重要但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很苍白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有60%的同学有被骗的经历。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作学生时从社会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会后回报给社会。

  三、关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几点建议

  学生,国之未来.扫除学生不良行为*惯.关键在于让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素有小社会之称,但教育学生的主要职责依是在学校。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修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管理和宣传力度

  包括在校学生生活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加强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加查课力度;其次要加强寝室管理,包括卫生、寝室活动等;提倡男女生文明交往;可以以倡议书、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学的特殊环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压力的,出现矛盾心理时适时的心理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有很的促进作用。心理辅导的范围应该扩,不仅要面向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自认为心理健康的学生。讲座、召开班会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3、引导带领学生认识社会不公*现象

  学生对当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主要应该从给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途径方面着手。学生的视野,看问题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是不能忽视的。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7

  大学生就业是设计会主要的问题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的文章。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虽然会不*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XX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刚刚实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校毕业生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一时成了大众的香饽饽,有时会出现多个就业岗位争抢一个大学生的现象。*些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大学增多等诸多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数激增。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过多的大学生成了剩余资源,所以就业问题便愈发明显了。XX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06万人,XX年增加了20%,高校毕业毕业人数达413万人。XX年毕业生人数突破500万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人。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突破600万人将达到610万人。通过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们可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且增加幅度也明显提高。2015年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社会实践报告。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毕业生人数得以增加,毕业生的质量是否也能得以保障。我们先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及单位选择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机会也增多了,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就提高了择人标准。当两个人都符合一家企业的标准且这家企业只需一人,那好,谁通过英语六级就用谁,谁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就用谁,谁通过英语口译中级就用谁。那些都通过的人的能力不见得比没通过的人强多少。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企业单位凭证择才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现象了。这是企业择才的方式之一。也许,大学生的质量依旧,不过企业的标准已非昔日了。从大学的角度来讲,现代高等教育有时出现一种现象,*常不认真刻苦的学生到最后临时抱佛脚,突击学*课程,最后考取了不错的成绩,可最后还是忘记了这些知识。好多大学的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所以大学生得质量也值得推敲。这便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XX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8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虽然会不*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9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到1000或XX到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10

  摘 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和政策,调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较晚,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布的信息不够齐全,指导的手段也较为单一。因此急需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调查报告

  一、引言

  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开始的扩招,如今已达十年之久。虽然到了20xx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大幅超过当年预计的占适龄青年15%的目标 ,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却给每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15万,到了20xx年6月这个数据已经超过630万。然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没有随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就业率从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涨幅并不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就业指导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中经历了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阶段。1908年创建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之前,英美的少数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已开始尝试就业指导。20世纪20年代波士顿地方职业指导局并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开始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推进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运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受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影响,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始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开始了专业化、规范化和课程化的发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xx]18号),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根据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必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教育,规划职业生涯。

  可见,就业指导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性质和所指的含义略有不同。本研究定义的就业指导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从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择业到规划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相关的理论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多 ,又称人-职匹配理论,他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质)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另外还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伊莱?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等。其中在我国应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

  三、调查的过程

  1.调查地点的选择。本研究是在Y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

  2.调查样本的结构。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到实际调查的可行性,作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在校内的学生,毕业班外出实*和找工作的学生暂时没有涉及到。

  3.调查对象的抽取。从各院系随机抽取了五个本科班,两个研究生班,并由这几个班级的班干部随机抽取本班在校同学作为调查对象,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所依据的标准只有在校内这一项,如果忽略极端偏差情况的发生,可认为本方式接*于随机抽样。

  4.问卷的编写。本调查研究所用问卷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根据前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一共设置了2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测者的基本情况,还包括被测者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始的时间、指导的内容、工作人员服务情况、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提问方式主要是不定项选择题,被测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勾选答案,若有补充则在空白处填写。

  5.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被测者带回填写,写完后回收。调查时间是20xx年6月下旬,实际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7%。

  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就业指导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学生有超过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专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并且有绝大部分学生(超过90%)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清晰,有少数学生甚至没有规划。因此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学生们希望能够尽早开始接受就业的指导,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期望从大学一入学甚至高中起就开始接受指导。看来,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仅很强烈而且很迫切。

  2.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仅有6.9%的同学认为及时和10.3%的同学认为齐全;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的评价中大部分同学态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时接触这些工作人员的机会很少,也没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资质如何,因此很难做出过多的判断。

  另外,在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认为得到的帮助很大,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只得到了有限的帮助。没有接受过具体的就业指导的学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视的。

  3.大学生择业的现状。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为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据表3可以得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信息的来源和就业技能、观念、知识的来源大都首选书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这个渠道却被排在了后面。

  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几项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做到的重要工作内容。

  4.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的期望。这部分的内容在调查问卷中也设计成多选题,因此只统计得票数,并将各个选项依据得票有多到少进行降序排列。

  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还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应聘技巧。而且大学生对提供就业实践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关于指导方式,大学生对目前普遍开展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兴趣,大家对方式的选择还是十分丰富的,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还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问卷中还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让被测者畅所欲言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被测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把握不准确,没有起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也不到位,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学生对这项工作的期望也是较高的。高校如果能够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可以有效缓解**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针对前文叙述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1.就业指导工作应尽早地展开。建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开始基础的就业辅导,至少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就业的主要去向,介绍一些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应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没有专业的高素质工作人员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或者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若能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系统开展这项工作,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光靠几个部门工作人员来展开,也不能停留在单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实战演练、互动沟通、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学生感兴趣方法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达到的效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虽然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切实地展开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传的不到位,造成许多低年级的同学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也不了解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印成小手册,通过班委、或者以宿舍为单位,主动向大学生传播这类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有限,样本只选取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只是一个学期的数据;数据分析的手段也有限,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5]梁业胜,黄翠瑶:《国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师院校职业指导模式》,载《高教论坛》,20xx年4月。

  [7]王洋:《本刊调查:就业指导课"对口不对味"》,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年11月,第32-34页。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4)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武汉市人事局昨对外发布了《武汉大学生20xx年就业质量指数与20xx年就业缺口指数调查报告》,该权威报告称,武汉地区多数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这比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预期标准要低。本次调查涉及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个行业及1800名已就业学生。调查显示———七成毕业生求稳

  与几年前大学生求职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工作,只有5.9%的学生选择了低薪水、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小企业就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优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企业发展前景、薪酬、工作环境和公司文化。毕业生月薪多为千余元

  调查显示,50.13%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应该拿到1500-20xx元的月薪;22.74%的大学生认为应拿到20xx-3000元的月薪,只有23.25%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拿到1000-1500元的月薪就满意了。而根据武汉市的发展水*和生活水*而言,多数企业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提供的月薪只有1000-1500元,可以说目前大学生对于薪水的预期比去年偏高。缺乏工作经验是最大障碍

  调查中,在被问及“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时,79.7%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工作经验”,其次有29.7%的学生还认为“缺乏专业技能”也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面试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六成学生进入社会“不适应”

  调查中,有30%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顺利,觉得非常适应;67%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30天内表示“不适应”,但表示可以承受,情况在慢慢变好;3%的学生感觉强烈的不适应,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30天内跳槽。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有*40%的大学生就业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中有70%的学生对此表示满意。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年来,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学生就业现状

  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而且此风*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学*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中国也要办*10000所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团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学生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学校长xx认为,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于月薪20xx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冲击了学生就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1998年以后,随着**机关进行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学毕业生在城市、企业、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数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

  但*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学生对此感到很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学、3万多名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三.促进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要加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扩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学学*生活,养成立思考、自觉学*、努力奋斗的良好*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学生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xx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XX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

  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自身的结构性分配问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随后的几年中就业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随着毕业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就业问题。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没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以便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就业难,难就业”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社会三方面。

  一、自身原因

  1.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2.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经验。

  二、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是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三、社会原因

  1.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3.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面对着就业难的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大学生就业倾向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1.一部分大学生希望今后就业的岗位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XX市;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面对着现今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市场导向、**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市场主导的地位实际上已经确立,大学生择业和单位选人的自主性都增强了。所以,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找准定位势在必行。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在金融危机*卷全球,国民经济比较吃紧的社会环境里,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第一.慎重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很要害。要选择有发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竞争不激烈的非传统行业。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三个行业具有发展前景。第一,互联网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电子商务。第二,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想一下假如农村每家每户每年多花1000块钱,能够拉动几个GDP的增长?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广阔的。当前传统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对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还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

  第二.选择项目别抛弃专业

  大学生创业最好不要选择开饭店、卖菜。因为开饭店卖菜之类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会比你做得还好,不要与他们抢饭碗。在大学里学*了三、四年,已经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创业,这是中学生所不具备的。脱离自己的专业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项目,那就是浪费大学三、四年所学的知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专业元素,发挥特长,需要的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创业

  给大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到创业什么最重要,大多数人回答都是“钱”。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验和能力,第二、人脉资源,第三、资金。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没有经验,刚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败,即使别人给你资助,你也会赔。大学生靠什么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时,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同时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强的人,增加一些人脉关系,这样就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人脉关系积累

  这个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脉关系的积累很重要。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人脉关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扩展人脉关系,多结识比你能力强比你有钱的人,寻找他人给你投资时,对你认可的有钱人就会给你投资,这就是人脉关系作用的显现。你拥有了能力经验而且选择的项目非常好,又结识了认可你的有钱人,自然有人会给你投资的。

  第五.在创业中创新

  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大学生创业不要做传统行业,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优势。假如你发现自己有一个比别人强的特点,比如说你财务比较有优势,暑假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哪怕不要钱,可以补充财务知识,毕业之后找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大学生怎么创新呢?要根据现有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模式。

  第六.积极募股别负债

  大学生创业怎样“找钱”?一般的大学生会找家人和朋友借钱,是不好的。因为你负债后心理压力大,做事轻易冲动,冲动的结果是失败率很高,不适合创业。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资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条船上,会帮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债,别人不会关心你。怎么样去募股呢?这要靠机遇,第一,找一个比你能力强、比你水*高、也有钱的人给你投钱,他只投钱,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红,你再找几个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个有钱人投资,他比你有能力,给你投资,你们一块干。

  总之,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无疑为大学生创业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从减免部分费用,到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使大学生获得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供大学生创业,可以说,创业虽比就业下得决心要大很多,但这条道路却比就业明朗许多。“赚大钱还是赚小钱,取决于你的战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规划了。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文凭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性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专业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中国工资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作了这次访问之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作文网上关于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和XX年就业前景的分析。*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很不好,加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和调查对我们学生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率高了不代表我们毕业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了也不代表我们毕业就失业。通过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们只能感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期,xxx信息处对xxxxx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4023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从性别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专业1573人、占39.1%,文史类专业811人、占20.2%,医学类专业524人、占13%,经济管理类专业459人、占11.4%,艺术及其它类专业656人、占13%。、

  3.从生源地看,xx籍毕业生915人、占22.7%,省内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结论

  1.大学生创业意愿仍较薄弱,男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强。

  只有8.9%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54.1%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35.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8%,而女生只有4.6%;从专业上看,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为14.7%,艺术及其他类专业为10.5%,经管类专业为7.6%,文史类专业为2.6%,医学类专业受创业条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xx籍大学生中愿意创业的比例为11.14%,略高于*均水*。

  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受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调查显示,因为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8.2%、25.5%、20.5%,还有11.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因此,49.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2.大学生就业意向仍较保守,工作稳定和工资福利水*是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毕业生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1%的毕业生选择去外资企业,20.3%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只有9.3%的人选择去民营企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兴趣和专业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领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较为理性。有33.7%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2.9%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6.6%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只有不到8%的人选择“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中,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文史类的学生创业很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4.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最需要**在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扶持。

  大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19.3%)、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15.8%)、社会关系(14.7%)、家庭经济条件(12.4%)、市场大环境(12.3%)、机遇(12.3%)。认为自己创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市场直觉的大学生占36.5%,选择“人际关系”和“掌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分别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扶持”选项中,30.6%的大学生最需要创业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其余是减化审批程序(18.8%)和宣传鼓励(15%)。

  5.大学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

  在选择创业伙伴时,高达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虽然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选择“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6.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调查显示,虽然各高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大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显。只有13.5%的人认为这些活动对创业“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高达64.4%。因此,大学生对参加此类培训活动兴趣不大,47.2%的.人“只参加过1—2次”,还有39.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

  7.多数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宽容态度,大学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调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9.8%,明确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项目”中,38%的人选择“精神支持”,33.6%的人选择“资金”,其余是“人际关系”(16.3%)和“管理经验”(12.2%)。

  8.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学生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没听说过”;52.9%的大学生知道我市有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有26.6%的人知道“xx大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比较好”,62.5%的人认为“一般”。

  9.家乡和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地。

  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14.7%的大学生选择会在xx创业,选择“回家乡”和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创业的比例分别是32.5%、32.3%,还有7.6%的大学生表示准备到南京创业。在xx籍毕业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是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指导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指导能够“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7.5%的人希望“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5.6%的人希望“由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13.1%的人希望“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22%)、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21.2%)、创业案例分析(17.6%)、市场营销(17.4%)、财务税收(7.6%)和其他(2.2%)。

  2.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创业信息依次是:市场营销(32.3%)、**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24.5%)、企业管理知识(18.4%)、开办公司的流程(11.8%)、财务管理知识(6.2%)。然而,55.9%的大学生反映,所在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培训以上知识。

  3.进一步加大我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但大学生们了解不多、不深、不细,急需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介,让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详细了解,真正让这些政策和基地发挥更大地功效。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

  a 求职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e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c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3. 结果: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1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xx元,14人认为应该为xx——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体的协调能力克服压力的能力也是他们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4 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5 建议:

  (1)大学生在大学时应该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3)社会应该宽容对待大学生,不能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不足就拒绝接纳大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年与20××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届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届毕业生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年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一、调查背景

  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作为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大事——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的新情况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背景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息息相关。*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就业问题一直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每年都有大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所以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很重要的。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通过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想实地了解一下更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和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此次“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看法和前景展望;

  2、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

  3、 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看法和所面临的困难

  (二)调查形式

  1、 时间:20xx年3月25日

  2、方式:访谈

  3、被调查者:谭旺

  (三)调查内容

  1、该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要求);

  2、基于当代大学的不足,该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情况(人数、比例、需求);

  3、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三、调查的结果

  (一)该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1、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实*经验现结合

  对于我们专科生来说,学历首先就是我们的一个不利的优势,而且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与我们一起面临就业,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和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他们看重的是你的做事能力和精湛的业务素质。

  2、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从诚信方面,为人要诚实,不能投机取巧,要踏踏实实。多数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忠诚度,不要想着这山盼着那山高。

  (2)拼搏方面的,雇主都喜欢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兴趣,并能够持之以恒的进行全身心投入,热爱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3)个人修养方面,具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努力进取,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能够影响其他成员,树立标杆模范。

  (4)技能方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胜任,并能不断的进行创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适应自己岗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3、企业用人的四原则

  (1)创造利润

  这是企业对员工最本质的要求。也就是说,从根本上讲,企业聘用员工是为企业盈利服务的,它需要员工从一些特定方面贡献自己体能和智能,从而保质保量并且最好是超额地完成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工作结果。在此过程中,企业总是希望员工工作的结果(价值)大于它为获得员工的工作成果所付出的代价。

  (2)服从

  在现实中,当不能用利润标准来考核员工的绩效时,一些服从性较好的员工便往往被认为是好员工。也因此之故,不论在西方企业中,还是在东方企业中,服从成为企业衡量员工素质和能力高低好坏的重要指标。

  (3)适应性

  每一个员工的DNA、受教育的背景和经验都不一样,而企业要求员工们遵守的则是“一视同仁”的企业标准。这就对员工构成了一个要求:适应性。这个要求存在的逻辑之一是,有差异的个体之间需要相互适应,才能维持组织的和谐和效率,而组织的和谐和效率是保障企业盈利的条件。另有一个原因: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在永恒的和多样的变化之中,环境变化之后抑或是之前,企业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实现利润,会经常创新自身的标准,因而它进一步要求它的员工具有适应新标准的能力。

  (4)形象

  这是一个企业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构成的非常残酷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又并非不公*的要求,“形象”往往被企业看作是自己公司的形象体现。这一针对各具体岗位员工的“外在”要求,来自社会价值标准,即当一个社会普遍认为某一岗位应当由某种类型的人来做时,一个具体的企业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类似的标准评估相应岗位的人才。

  (二)大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该如何改进

  (1)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拥有自己的专科学历、专业知识、和实*经历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我们那需要改进的是我们的眼高手低思想和做事能力。

  (2)端正心态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目标要是定的太高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很难成功。所以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恰当的定位和目标,一步步的来实现,我们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可以不断学*和总结。

  (三)该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情况

  1、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大学生的需求是比较好的,首先自己本身就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他们愿意接受有自主创业想法的人才,只要有胆识的、有能力都可聘用。

  2、该企业中的大学生人数和比例人数不多还处于创业和完善阶段,但是,该企业新型的人才,每年都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广招人才。

  (四)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的实地调查我真的是体会很深啊,每个人都会有创造一番事业,成就自己一生的梦想,但是有多少人会去做呢?有多少人会事先做好准备,准备随时出击呢?但是谭旺会这样,他跟我讲:“想做就去做,不要瞻前顾后,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访谈过程中,谭旺在说到创业人脉积累时,还笑谈自己身在校园却时常与外面的商店老板或国内公司经理闲话家常,有事没事就与老板或者比他阅历广泛的业务员聊聊天。“多个朋友多个多条路。你把它当成生意人,他也那生意的嘴脸对你;你对他以诚相待,他也把你当朋友。做生意、创业并不需要太功利,毕竟交朋友本身就有益于身心。说罢哈哈大笑。”从他的谈吐中我丝毫感受不到创业的的艰难,他爱很乐观也很执着。

  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梦想,每个想创业的人都在为自己寻找机会, 谭旺也不过是他们众多人中普遍的一员。只不过他自己明白:“想”与“做”永远是两码事,想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必须按照自己的设想,立足专业,走出校园,走出常规,坚定不移的去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无所谓d.较无前途e.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b.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专业;b.学校;c.个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是;b.否;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会;b.不会;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么重要;c.没有,重要;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资料:

  经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本事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提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竞争的*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一样的人对“您认为此刻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我爱学*,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我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证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学校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本事、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礼貌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进取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仅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本事,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我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本事

  实践操作本事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本事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九、调查总结与提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一、摘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的变化,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特此组织了此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并对就业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剖析,而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调查概况

  *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日益发生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正发生着全方位的改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清楚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要求,协调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对部分即将进入社会的本院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将大学生就业观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较全面的展现出来。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占65%,女生35%。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列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为多选和单选。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大学生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的调查者占5***%,20.5%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由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4%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比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学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快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9%调查者选择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使需要大力扶持的。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求职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求职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求职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求职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求职大学生。这将是应届求职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求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高校要建立求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求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求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求职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职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求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求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求职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全球疫情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方面

  **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再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3

  (一) 当前形势与问题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xx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xx年增加82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比20xx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无疑,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以说20xx年及以后的就业还是任重道远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20xx年经济蓝皮书发布,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此外,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蓝皮书还认为,*年来,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越来越小,进入民营、三资企业毕业生的比例却在提高。在中国毕业生网最*发布的20xx年和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

  结合相关资料,我觉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二、薪酬逐年降低:

  三、供需差别大:

  四、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

  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五、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六、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七、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二) 天然去雕饰还事实清晰面目

  俗话说的好,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对待问题始终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全面的态度分析,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然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同样的,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4

  一、概述

  *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学就是一个转折点,只要把握好了人生的船舵,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好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我们就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有目标,就有动力。

  二、自身认识:

  2.1性格特点:

  1、有探险精神,创新意识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2、性格不怪癖,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胸怀,更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骑自行车去吧”的乐观;

  3、适应环境能力强,应变能力不差;

  4、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5、能操控全局,思想行为有长远的眼光。

  6、有时表现猛撞,不计后果;

  7、经常抢话,过度自恋;

  8、对事物容易反感,不愿做;

  9、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2.2工作优劣势分析:

  在工作中的优势:

  1.出色的交际才能、能使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感到兴奋

  2.探险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3.在连续的、充满刺激的工作中表现最出色,杰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

  4.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乐观主义激情

  5.能够把握事情的全局,弄清思想和行为的长远影响

  6.能灵活地适应新情况,有熟练的变换能力

  7.在社交生活中不会感到拘谨,能舒适地适应大多数社交场合

  8.自信有雄心和志向,魄力强

  9.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在工作中的劣势:

  1.难以使自己有条不紊和富有条理

  2.过于自信,可能会不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经历。

  3.对思维狭窄及思想顽固的人缺乏耐心,对自己不信任的人耐心不够

  4.当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后,便对项目失去兴趣,

  不能贯彻始终

  5.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6.对事物容易感到厌烦

  7.有时表现地过于强势,让人难以接受。

  20xx年,我便是一个应届毕业生,我有着年轻和知识,虽说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是年轻热情和活力,,我相信我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分析了自我,我该任什么样的职位呢?我想我比较有主见,我可以做管理方面的事务及财务管理或者人事部门等人才选拔什么的!目前小生的愿望是做一个人事经理,唐太宗有识之心,愿广交天下有能之士!我没那么大口味,我只希望,有才的人能就其位,的人远离社会福利或改善他们!简单的就像刘邦帐下的张良运筹帷幄,韩信的纵横千里!各处其位,世态繁荣!共为社会谋福利!

  三、未来规划:

  3.1短期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认真复*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毕业后三五年内,专心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走进社会大家庭,适应现实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现实,争取能够立足于社会,而不依赖于父母。

  3.2长期计划

  在工作几年后,还要继续努力的学*,在公司争取得到进修学*的机会,进一步深造。这个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如果不学*我没就会被淘汰。努力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过得更好!也许我不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但是不管在哪个公司,我的规划里都是要进军管理层。

  3.3对职业规划的分析及认识职业规划中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过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家庭人员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到我们的就业计划,所以我会充分考虑家庭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规划。学校的知名度及学校的影响度都会给自己的就业带来隐形的影响,所以这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的决定了我们能否就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社会这个重要的因素有深刻的认识,了解社会的各方面的需求确保我们在就业时能够比别人站在更高的位置,处于有利地位。我认为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能力的大学生,就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首先,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最后,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四、将来进一步的提升:

  1、提前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非常必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尝试去多家工厂实*,在家里常要求掌财等

  2、努力改正自己性格中的不善于控制情绪与倾听,过于猛撞的缺陷,形成一种积极上进而*和的心态,建立起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3、体能锻炼不能松懈,我的体质不是很好,必须要加强锻炼,但我总是不能坚持,看来一定要再“闭闭关”收收性!等等

  4、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层面,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五、个人总结:

  计划虽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具体时间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只是一场梦。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清醒对待。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若要成功必先付出,成功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未来的天地只有自己去拼!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5

  *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 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毕业生611万,20xx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 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 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 高校扩招的原因

  *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专业技能的掌握水*也不够高,且因日常学*过

  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比较大,而实际操作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熟练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导致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顺利就业。

  (三) 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的用人条件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对求职者的筛选也相当严格,且吸纳的人员有限。另一方面,从工作要求方面来讲,与科技挂钩的工作主要吸纳的是知识型人才,且都是知识高精者,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水*与此类工作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做此类工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另一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操作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且除了课外闲暇时间和假期的兼职工作和实*外,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不甚熟练。而就社会用人单位来讲,在对求职者进行层层筛选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技能水*相对较高者,这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四)国家目前的高增长、低就业增长模式的原因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做了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GDP只增加就业0.12%个百分点,这是在亚洲里最低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增长模式中过多的强调大企业、高新技术等,而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我们的银行仅给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高增长、低就业的根本原因。

  三、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和职业观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制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和物质利益原则,它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属于物质文明范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通过市场经济不断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我们要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从事一个或多个职业来完成。我们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在科学人生观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市场经济,勇于变革社会,变革自然的实践,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中获得向前奋进的力量。只有通过参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工,才能逐渐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的求索中不断完善人生,把握人生的真谛。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之余,主动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调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再依此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对个人素质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以便顺利就业。

  (三)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择业应注重现实: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较为偏远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基层的工作,忽略了社会需求,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个人发展前途。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过分注重利益,而应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面对“就业难”现状,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调整就业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坚韧的性格和谦虚谨慎、认真自律的良好品德。

  (四)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广泛的职业兴趣,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其中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 坚持学*,努力完善自我

  大学生在求职或是工作中总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以后的工作能相对得心应手,首先应该坚持学*,以知识和技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的观念,努力学*新知识,开拓视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很多知识都在推陈出新,大学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新知识。因为大学毕业后若不经过继续学*就很难成为一个高水*的人才。当前面临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的双重压力,只有不断地接受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和学*,储备更多的能量,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6

女士、先生: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就你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2.现在大学毕业生很多,他们会不会对你们的工作形成压力()

  A. 很大压力; B.一般; C.不会有压力;

  3.很多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能力方面要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一点,你觉得这种说法对么()

  A. 正确; B.不对 ; C.难说

  4.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社会总就业群体种地为如何?有没有优势,如果有在什么地方?

  2).现在大学生手头的一些证书对他们的`就业带来多少便利?你对大学生中“证书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这一观点赞同么?为什么?

  3)简谈一下你的就业经历,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7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xx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年来日益引起**、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xx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8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广州大学学生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一、数据分析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二、目前就业形势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9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0

  务虚不务实、眼高手低、缺乏实际经验……这些看法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向研究型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职业技能成为招聘的主要标准。因此,从学校大门到企业大门,还有一段就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国内高等教育所缺乏的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这一课到底应该由谁来补。

  学生:学历、经验难以兼得

  一项对本市IT行业进行的薪酬福利调查表明,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求职者通常更容易获得薪酬优厚的工作,每多受一年教育,年薪*均增长8.3%。有一些高薪岗位虽然对学历要求不高,但一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看出,要想找份好工作,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有工作经验。而最优秀的人才则同时具备了这两项素质。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满足企业这样的条件,真有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华夏大地教育网总经理高松涛认为,尽管高学历和多年工作经验都能带来很好的职业生涯,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还是有些苛刻。所以,学生通过一些活动和比赛来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企业这样做也很精明,他们知道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在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会回答说,能力要大于学历。这恰恰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新东方IT教育机构总经理吴雷告诉笔者,把这个问题放到现实当中,一些企业就对所招聘的岗位要求工作经验等条件,这实际上是企业从盈利目标异化出来的一种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另外,重经验、轻学历的“经验歧视”现象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求职者自身也存在着学“不”致用、工作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不可否认,学历高低仍然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企业“要学历也要工作经验”的招聘原则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企业在招聘当中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高校:素质、就业率孰轻孰重

  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经历数次应聘失败后,抱怨说:“几乎所有的单位都要求应聘者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像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实在太少了。”现在,他决定考研,希望以高学历的优势来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传统教育在岗位需求面前暴露出的一个‘瓶颈’。”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杜教授告诉笔者,传统教育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者之间更符合一般性的“师生”关系的定义。学校里学的是基础知识,主要工作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对自身的再教育和工作后的积累。给学生一个学术背景,是高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在学校里,培养的是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方法。在工作以后,学*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方法仍然是通用的。北京师范大学毕分办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好的方法就如一把好“利器”,能够在工作学*中游刃有余。

  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告诉笔者,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与学历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般的教育不会很系统地教授实际从业经验,也不能把教学的所有内容与将来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需要高度结合。传统学历教育的内容体系立足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某个具体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其实,就业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分开的,学校当然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学校不能变的只顾及学生的就业率。

  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毕业之后会可以有很多出路,可以研究专业,可以出国深造,当然,也可以就业。社会上不应该把找工作的压力过分渲染。毕竟,高等院校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职业教育: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参加编程大赛,就有获得知名企业就业的机会。”日前,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华夏大地远程教育公司举办的20xx年NCRE编程大赛上,参加编程大赛的150名选手中的37名参赛选手达成了就业意向,等待他们的是令人艳羡的白领职位。不过,华夏大地教育网的总经理高松涛表示:“通过比赛找工作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参加职业教育才是这些刚刚毕业学生在就业之前最应该上的一课。”

  职业教育将给毕业生提供多一些的就业出路。NCIE与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合作成立了NCIE中关村人力资源俱乐部,专门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吴剑锋处长介绍,俱乐部通过邀请协会内部的企业HR经理、市场部人员及资深的职场专家,面对面地为学员提供包括职业发展如何规划、面试技巧培训、实*推荐、招聘信息等服务项目,使学员针对自身的情况,为自己“规划职业人生”。同时,俱乐部还会召开企业供需见面会,为学员择业、就业提供可靠保障。为学员提供更直接、更实用的服务措施。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也介绍说,信息产业部每年都要投入很多资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免费培训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已经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IT管理咨询顾问的规模化培养,鉴定中心推出了ITMC培训,鉴定中心主要负责考试和管理工作,盈动华建则负责IT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运作从机制运营上确保ITMC成为一个权威、中立的第三方信息化认证培训,也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一个选择。

  其实,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形式应该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结合。而说到根源,还是因为职业培训机构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学员,更是为聘用学员的企业服务。有效把握市场和最终客户的需求,也许才是让学生、高校、企业、职业教育机构都满意的一个好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1

  一、调查背景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乡启东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三、调查内容

  (1)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2)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调查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2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开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工程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效劳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拟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那么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说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拟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那么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顶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顶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拟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拟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拟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说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拟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开 2 / 20

  展时机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遥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兴旺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兴旺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效劳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缺乏。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当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拟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局部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说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奉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根底。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拟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拟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拟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开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开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3

  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

  一.大学生就业率

  (1)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2)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有8个,2500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xx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xx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元的*均水*。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3)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10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10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10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10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

  (1)薪资水*与预期。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为32.4%;

  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为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均月薪为2949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均月薪为2282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34.1%。

  (2)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大学毕业生薪资水*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月薪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月薪水*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反映出了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的月薪差异。

  (3)薪资水*的专业差异。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10专业是法语(4783元)、石油工程(3550元)、注册会计(3494元)、德语(3473元)、微电子学(3447元)、建筑学(3427元)、软件工程(3384元)、信息安全(3293元)、保险(3102元)和日语(3096元)。这10个专业的月薪,都超过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均月薪2483元。月薪最高的是法语专业,达到了4783元,约是本科*均月薪的2倍。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3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法语专业,排名第4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10的日语专业。此外,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在高薪前10名中占据了3名,分别是第5名的微电子学,第7名的软件工程和第8名的信息安全。这说明,小语种和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月薪最低的10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1540元)、小学教育(1588元)、中医学(1676元)、教育学(1744元)、美术学(1745元)、医学影像学(1774元)、林学(1833元)、历史学(1837元)、体育教育(1845元)和音乐学(1853元)。这10个专业的月薪,都在1500元到1900元之间,远低于毕业生月薪的*均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0个月薪最底的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四个,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非常高,这些工作要求的在职培训时间长,毕业生短期内薪资偏低。另外几个低月薪专业的毕业生有可能是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初期就业的收入较低。

  (4)薪资水*的行业差异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5个行业是:证券业(3501元)、控股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3354元)、航空运输业(3314元)、银行业及信用合作社(3289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3232元)。本科行业高薪前5名,实际上就是金融证券、航空以及石油天然气这三大行业。这也是社会上公认的高薪行业。

  月薪最低的5个行业是教育业(1832元)、农业生产作物类(1878元)、林业(1901元)、各级党政机关(1914元)、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1922元)。

  三.总结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的就业率较低,但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就业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不应该只针对在校的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高校、**相关部门和就业促进机构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应该延续至大学生离开校院之后,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次的一个发现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人数有所不同,以及各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不符合本专业的工作的比例和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各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有所差距,如果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确定更多考虑市场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的可能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发现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其薪资水*预期已降到相当低的水*,低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均工资水*。这说明,大学生期待过高工资而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说法不完全成立,目前这一因素已不是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得现象,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差距很大,金融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和其它一些新兴技术行业的新就业者收入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同时又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新就业者的收入则偏低。比如,在基础教育行业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行业的新就业者的薪资明显低于毕业生*均工资水*,而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并不低,较资深的教师和医生可称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对新进入者采取低工资的策略,有可能会降低这类行业未来的人才素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1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6)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汇编1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xx年与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xx、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统计研究数据表明,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五)、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均水*,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一、前言

  1.【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供给参考。

  3.【调查时间】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适宜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应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构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构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并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

  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期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说话办事的本事、沟通合作的本事、交际公关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景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异常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提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本事,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异常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本事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异常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景下,要逐步调整自我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我,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景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并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供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本事,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景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活力、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并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当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当实行进取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并且在心理调节上头,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

  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确定。**要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本事,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职责。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提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人力资源专家刘婷霞表示,有竞争力的薪酬已成为企业抢夺人才的重要砝码,其实从登上top50榜首的中国移动身上可以看出,学生更多是从薪酬福利与品牌实力两个方面考虑是否加入企业。在cpi一路看涨的今天,薪酬待遇更是为初涉社会,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就业人群所看重。同时,企业知名度及工作环境两项指标比例的跃升,意味着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环境和职业健康,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愉悦感有了更高要求。

  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大学毕业后,都希望能进入有一定知名度、规模的企业,毕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跨国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规范的用人机制、明快的办事作风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它们的“品牌效应”也颇为吸引人。但在现实的就业形势面前,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考虑,向左还是向右?

  从第六届大学生雇主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本土企业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继XX年top50强榜单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分秋色之后,XX年本土企业的上榜数量明显增加,以28*首次超越了外资企业,占据了过半比例。同时,国有企业的青睐程度也普遍提升,在上榜的5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提高,有接*1/4的学生入职首选国有企业,国家电网、三一重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都是新上榜的国有企业。而选择“中外合营”与“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则有所下降。从行业分布看,汽车、房地产、金融、能源化工关注度增加,但对计算机、互联网的'热情有所回落,甚至在大学生偏爱行业排行榜中跌出了前十位。

  张廷文认为,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稳定的雇佣关系、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优势突出,而且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水*的提升,改制和重组的深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创造利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员工薪酬水*和发展空间的整体改善。品牌竞争力稳步上升,大学生对国有企业的一些偏见正在消失。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截止到XX年,民营企业就业已经占到全国就业的75%,对国家的税收贡献已经达到55%。民营企业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企和外资企业,很多民营企业用十年走过了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五十年的道路和历程。从最*的地震捐款事件,也能体现民族企业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然而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业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快速地提升。加入这样的民营企业实质上是低成本进入国际人才市场的一个捷径。这也成为吸引大学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外资企业虽然仍高居榜首,但其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这一调查结果也向外资企业发出一个信号:必须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否则将面临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分流。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时间为20xx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圈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在刚刚踏入学校园,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爱情同时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学生中进行恋爱观调查能够为学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能为恋爱观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提供一份客观可靠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

  1.对于一学生来说,已经渐渐适应和*惯了学的授课方式,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学*计划,和人生目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还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同学们的接受需求。同时,还要适时加强对学生们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制定的正确引导。

  2.目前一学生中还存在着人际交往上的困难,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关系,应该增强自我的吸引力,赢得家的肯定,同时,还要多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胆识,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学校也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在饮食上,学校要特别注重各民族的饮食*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样学生们才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无限的学*中去。

  4.为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递意见和建议的专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映学生的心声,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一学生表示支持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对,对于恋爱动机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纳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几个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四学生共有32人参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

  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学生看来,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部分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好的选择。

  五.总结与建议

  1.在我们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谈及您对恋爱的理解时选择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的同学占.28%而选择b只是为了空虚打发时间没有多想的只占2.4%说明我们多数学生对待婚姻还是持比较负责的看法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方。

  7,在问及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时有51.7%选择b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只有2.4%的选择a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从这个答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班还是比较支持恋爱的。

  在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学生活是我们学*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稳心,正孺对爱情.

  我们现在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几点建议:

  建议一:学校可对在校学生进行恋爱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种程度上讲,恋爱观是人生观的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只有加强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引导他们正圈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将来成为建设伟事业的接班人。

  建议二:从学生自身做起,正确看待爱情并处理好爱情与学*的关系,当代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议三: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我们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都是我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写出的报告,相信我们只要把握好恋爱的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的幸福才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B 20 –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 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 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 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F.理科类 G .师范类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 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 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 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 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 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 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 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 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

  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 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 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

  力,如何去做?

  ② 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

  士?

  ③ 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 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 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 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 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 调查情况

  (1) 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双选会上,某单位的招聘台前一下子挤来了个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职者,另外人都是“参谋”——求职者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对于类似现象,有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正大规模地步入社会,他们的就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心理较脆弱,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初次步入职场时,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

  应聘:全家总动员

  杨强是南宁某高校届毕业生,是家中的独苗。从今年月开始,为了帮助杨强找工作,他的父亲特地从江西赶到南宁,在学校附*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准备打一场“就业持久战”。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杨强父亲的解释是“儿子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

  月下旬,广西人才市场专门举办了一场南博人才交流会。笔者看到,杨强的父亲边看边讲,俨然一位解说员,每走到一个招聘单位前,他都要先对该单位的岗位、薪金水*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决定是否同意杨强投递简历。当看到杨强递过简历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辞时,杨强的父亲连忙“挺身而出”,协助儿子……

  在今年广西全区首届人才交流会上,笔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开在房地产公司的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悠闲地坐在后面一条长凳上无所事事,待快轮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有些不耐烦地将其父母替换下来,嘴里还嘟哝着“真麻烦!”。

  当笔者询问“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时,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毕业找工作还要饱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应当替她分担。”

  这样的现象在招聘会场上并不鲜见。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亲自上阵“心里会踏实许多”。对于要选择哪一家单位,一般会全家人反复推敲,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单位的工作地点、工作的稳定性、工资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等。

  心态:对未来雾里看花

  那么,独生子女的就业心态如何呢?请看广西大学学生会的一项调查:多名独生子女中,有*七成的人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在调查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普遍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另外,他们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畏缩不前。而且,他们比较注重经济利益,择业时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调查还反映出独生子女就业的一些矛盾心理。许多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还有的同学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不少独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的独生子女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即将踏入社会的独生子女普遍有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许多人选择读研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一族。

  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心态,广西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作为大学生的独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从信息来源、联系工作、出面调节到心理辅导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以便独生子女在毕业找工作时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样可以充满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临择业就业,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强的'依赖性。

  竞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年通过自己联系实*,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感觉公司员工热情,气氛活跃,工作中学有所用,很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他正准备考托福,出国读硕士,拿到学位再回国发展。

  今年岁的小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年毕业的她虽然只有两年的“工龄”,却已经跳了两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两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点,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和我的专业没有一点联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刚开始工作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被上司批评一两句,心里会难受好几天,还经常落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和改变了。所以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投简历谋得深圳某酒店财务部会计一职。在该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说:“工资不太高,主要是觉得自己没太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买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

  择业:扬长避短天地宽

  很多家长对子女择业不放心,但是有父母“亲自把关”是不是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国凯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说,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经验。独生子女们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能力。

  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可以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他们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引导。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经过几年大学集体生活的磨炼,已经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创新精神相对弱些,需要用人单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潜能。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所以一般而言独生子女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爱的阳光中成长,个性发展健全,多数独生子女性格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可以说,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扬长避短,独生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是有独立见解的一代,他们是*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很强的一代,也是市场经济观念很强的一代。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滞缓,企业用人需求下降, 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并且,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也十分突出,这些都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鉴于此,我们组就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

  观;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帮助大学生提高改善就业状况;发现就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尽快认清就业现状,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1-1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潍坊学院志远楼随机选择经管学生

  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发放问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共向学生提问了12个问题。 (见附件一)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就业形势调查结果如下:

  问卷反馈的数据可发现:52.45%的同学认为形势严峻、26.08%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正常、10.23%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而还有11.24%的同学不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就业持困难的心理,而同时也有小部分同学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或关注度不够。

  2.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1)大学生求职准备情况(最具竞争力的方面):

  3)当前最欠缺的素质:

  通过对以上图表数据可以发现,很大比例同学比较重视专业证书、协调能力对于求职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下同学们忙碌于学生会、职业证书考试的反映,同时一些同学对于我们学校的学历水*对于以后就业的帮助表示担忧,还有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方面,同学们沟通协调能力成为同学们最担忧的能力。鉴于此,可以发现存在学校就业信息指导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学之间沟通协调、团结合作意识欠缺,学生求职技巧匮乏等方面问题。

  3.大学生就业时的`行业、薪酬、地区的选择及原因的调查:

  1)行业选择:

  2)薪酬选择:

  3)地区选择:

  通过以上图标数据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多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由于受固有的乡土观念影响,回乡也是一种选择,而地区选择出发点多集中于生活环境好、未来发展前景、家人安排等原因,而处于兴趣考虑而做出行业选择的比例很少;对于就业初期的薪金,同学们表现多集中在20xx元左右,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少,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就业初期薪酬要求比较低,多由于工作经验少或能力较低造成;而就业行业多集中在收入稳定、待遇有保障的**部门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是广大学生的选择,同时一小部分同学选择科研部门,同时通过行业选择的原因分布,可以发现收入因素、工作环境、自身兴趣等成为同学们选择**部门、国有企业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收入、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4.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得渠道: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狭窄,人才招聘会、周围人群介绍等成为大部分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渠道,学校应重视就业信息的宣传介绍工作,利用好校友资源。

  5大学生就业时最希望得到什么?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初期的主要着眼点是关注自己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对于从业经验、稳定的工作岗位、前沿的知识信息关注度比较不是很高。

  6.大学生毕业后的前途选择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先就业再择业,主要是通过先就业获得经验,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是对我们学校学历对工作帮助的担忧,同时也是就业严峻形势的反映;自主创业的比例也比较大,主要得益于学生意识观念的转变和院系一些有关创业讲座和座谈会的进行,反映了同学们的浓厚的创业兴趣。

  六、调查体会

  1.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错误观念

  1) 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分析中发现,学生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

  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每天都在为了考试不挂科而学*,同时对自己定位不清,职业规划不足。

  2)就业期望值较高,追求高薪。

  通过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就业倾向集中于高薪、稳定、好的福利待遇,同时地区选择上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关注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是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而不是清醒的从自己的专业技能方面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地区选择。

  3)社会实践经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一部分同学总是停留在校园当中,不出去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兼职(服务员、促销员、家教、校园代理等),社会经验少,这也是一些用人单位所关注的,我们了解到,同等学历的应聘生,由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强的同学会被用人单位优先录取。

  4)专业技能不过硬。

  通过和一些被调查同学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关注所学知识都是为了应试,而考试之后再询问有关知识时就会一问三不知,对知识掌握相当不牢,这也是同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到了学期后期,老师由于赶进度,讲课时也会按考点讲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学知识面掌握较窄。

  2.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同学的一些建议。

  同学: 1)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评价自己。

  大学生应该转变职业观念,脚踏实地,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从基层做

  起,把握就业机会,改变那种以高薪作为求职选择唯一标准的观念。

  2)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机会。

  首先,重点关注专业课的学*,借此提高就业时的专业技能,这是就业的基础。

  同时,在有精力的同时通过参加一些职业证书的考试证,提高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再者,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社会自己的社会经验,这样,就业时就会更有自信。

  3)极早规划,早做行动。

  无论是以后打算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应该极早打算规划,树立最终目标和

  分目标,这样,有计划有目标的生活,大学生活才有意义和规律,同时也有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

  4)努力拓宽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大学生应多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了解厂商的人才需求,有目标的准备着,不能不学*,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相应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校:1)加强改革教育力度,提高办学水*。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把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xx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xx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逐步逼*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教育、实*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访者性别:

  A男

  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

  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 .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没有帮助;

  (9)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

  B.招聘会

  C.人才市场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

  ②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

  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 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 、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x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x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均就业率上,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x元;选择x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x之间;24.90%认为在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培训,见*单位和地方***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x年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 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 。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

  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

  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7)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实用十份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1

  创业就业背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就业时应注意哪些:简历不要乱投;没投过的公司来电,拒绝之;实*要先交钱的,没门;不签约就让干活的,考虑考虑,多方核实一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

  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纵观如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总结出相关对策如下: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强国、促进和谐的大事。大学生毕业后没事干,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创业就业大学生优先,应该形成共识和行动。一靠**给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学生自身发奋努力,科学选择,三靠社会提供竞争机会,并能消除性别歧视,男女生均等就业机会。只有三股绳扭成一股绳,我们的大学生才有希望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2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创业就业背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就业时应注意哪些:简历不要乱投;没投过的公司来电,拒绝之;实*要先交钱的,没门;不签约就让干活的,考虑考虑,多方核实一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纵观如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总结出相关对策如下: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强国、促进和谐的大事。大学生毕业后没事干,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创业就业大学生优先,应该形成共识和行动。一靠**给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学生自身发奋努力,科学选择,三靠社会提供竞争机会,并能消除性别歧视,男女生均等就业机会。只有三股绳扭成一股绳,我们的大学生才有希望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3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4

  调查时间:

  2月11日

  调查地点:

  四川省资阳市xx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

  xx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 调查内容: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 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 调查方式:

  (1) 查阅相关书籍

  (2) 登陆网站搜索

  (3) 对教师进行访问

  3、 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 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5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期,xxx信息处对xxxxx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4023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从性别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专业1573人、占39.1%,文史类专业811人、占20.2%,医学类专业524人、占13%,经济管理类专业459人、占11.4%,艺术及其它类专业656人、占13%。、

  3.从生源地看,xx籍毕业生915人、占22.7%,省内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结论

  1.大学生创业意愿仍较薄弱,男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强。

  只有8.9%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54.1%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35.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8%,而女生只有4.6%;从专业上看,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为14.7%,艺术及其他类专业为10.5%,经管类专业为7.6%,文史类专业为2.6%,医学类专业受创业条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xx籍大学生中愿意创业的比例为11.14%,略高于*均水*。

  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受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调查显示,因为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8.2%、25.5%、20.5%,还有11.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因此,49.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2.大学生就业意向仍较保守,工作稳定和工资福利水*是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毕业生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1%的毕业生选择去外资企业,20.3%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只有9.3%的人选择去民营企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兴趣和专业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领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较为理性。有33.7%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2.9%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6.6%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只有不到8%的人选择“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中,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文史类的学生创业很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4.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最需要**在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扶持。

  大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个人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19.3%)、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15.8%)、社会关系(14.7%)、家庭经济条件(12.4%)、市场大环境(12.3%)、机遇(12.3%)。认为自己创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市场直觉的大学生占36.5%,选择“人际关系”和“掌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分别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扶持”选项中,30.6%的大学生最需要创业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其余是减化审批程序(18.8%)和宣传鼓励(15%)。

  5.大学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

  在选择创业伙伴时,高达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虽然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选择“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6.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调查显示,虽然各高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大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显。只有13.5%的人认为这些活动对创业“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高达64.4%。因此,大学生对参加此类培训活动兴趣不大,47.2%的人“只参加过1—2次”,还有39.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

  7.多数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宽容态度,大学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调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9.8%,明确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项目”中,38%的人选择“精神支持”,33.6%的人选择“资金”,其余是“人际关系”(16.3%)和“管理经验”(12.2%)。

  8.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学生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没听说过”;52.9%的大学生知道我市有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有26.6%的人知道“xx大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比较好”,62.5%的人认为“一般”。

  9.家乡和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地。

  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14.7%的大学生选择会在xx创业,选择“回家乡”和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创业的比例分别是32.5%、32.3%,还有7.6%的大学生表示准备到南京创业。在xx籍毕业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是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指导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指导能够“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7.5%的人希望“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5.6%的人希望“由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13.1%的人希望“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22%)、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21.2%)、创业案例分析(17.6%)、市场营销(17.4%)、财务税收(7.6%)和其他(2.2%)。

  2.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创业信息依次是:市场营销(32.3%)、**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24.5%)、企业管理知识(18.4%)、开办公司的流程(11.8%)、财务管理知识(6.2%)。然而,55.9%的大学生反映,所在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培训以上知识。

  3.进一步加大我市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但大学生们了解不多、不深、不细,急需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和推介,让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详细了解,真正让这些政策和基地发挥更大地功效。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6

  一、调查背景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过后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家乡启东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

  三、调查内容

  (1)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2)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调查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7

  随着*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8

  当今社会人口不断激增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资源趋于匮乏、环境承受能力不断下降、污染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我们将面临最为严峻和现实就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学校、公司、**又该如何应对日趋紧张的就业问题。

  教育能够使一个人学会学*,达到社会所需要的预期目标,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和人类发展。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和创业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昔日被誉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所以就业问题的本质不是因为工作岗位的缺少,而是当前社会大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要求也随之上升。大学生们普遍蜂拥盲从热门岗位,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轻松而又高福利的工作。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考验,希望高学历能够使自己在众多待业者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就我的个人观点而言,一味盲目的死读书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学*的方向和目的,自己处理好学校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边学*边实践,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来适应这个社会。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我校大学生对于就业创业的看法以及对今后工作有什么打算。少部分同学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只是混个文凭而已。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在学校的'学*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台阶,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把精力放在游戏娱乐上,应该好好利用宝贵而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形势绝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能拨云见日,纵横广阔职场。

  二、从学校集体的角度来看待就业和创业

  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大学时代所选择的专业也与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校学*缺少学*积极性。

  1.学校可以多组织同学们在业余时间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时间能力。

  2.学校的教育当跟上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求,可以与公司合作,通过开办工作室的方式帮助学生较早的了解社会工作的流程、适应工作的压力。

  三、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待就业和创业

  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国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社会上的就业创业鼓励政策,例如鼓励应届毕业生下乡当村官,鼓励大学生走出城市能为贫困山区支教、帮助山村孩子学*,国家应该在全国范围多宣传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是光荣的。

  3.国家可以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引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毕业生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地去争取、拼搏、奋斗,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还要主动学*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9

  创业就业背景: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他们可以选择的,或许不只是进入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摒弃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业”与“创业”这两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方式,它们各自在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心里占据怎样一个地位?就业形势如何?创业到底难不难?

  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不像以前那么珍贵了。现今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多,这就造成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是就业难的实质。就业时应注意哪些:简历不要乱投;没投过的公司来电,拒绝之;实*要先交钱的,没门;不签约就让干活的,考虑考虑,多方核实一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

  二.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

  四.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五.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创业项目和

  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或是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用不上。如此的“不搭界”既是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又是对创业时机的延误。

  纵观如今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总结出相关对策如下:

  1.**: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是改善民生、富民强国、促进和谐的大事。大学生毕业后没事干,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创业就业大学生优先,应该形成共识和行动。一靠**给足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到位,二靠大学生自身发奋努力,科学选择,三靠社会提供竞争机会,并能消除性别歧视,男女生均等就业机会。只有三股绳扭成一股绳,我们的大学生才有希望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10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期,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还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自己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为此,选择创业,具体有以下几点:

  1、处于“经济”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主创业可以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学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3、给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还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别是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有的学生,他们的中学同学或是朋友早就中专毕业或是下海,事业已小有成就,而大学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产生创业的想法,为的是“我要过得比你好”。虽然这并不是坏事,但不能否认,在一些想创业的人中,确实有这种心态。

  4、成功人士的触动。比尔.盖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陌生,他们的创业经历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5、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时间上的自由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觉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如果自己创业,时间的掌握上就比较自由。基于这个原因选择创业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没有事还要守在单位里浪费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创了业,就算不睡觉也无怨无悔。

  二、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有以下优势:

  第一,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四,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

  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劣势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更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专业如何如何,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大多也只是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像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部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却能切进入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三、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组织保证。200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学生创业还有“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的启动。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创业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凭创业计划书,或到西部边远地区从事科、教、文、卫工作,都可向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会申请资助。此外,还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的启动。据悉,该项目是由中央国际联络部、国际劳工组织等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选修课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


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8)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实用五篇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 1

  随着*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我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没每一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知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二、就业的砝码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三、怎么样就业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结论和建议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 2

  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校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规划,促使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良性发展,努力使我校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师资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校领导责成教务处与培训部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开展了计算机专业学科发展的研究,于20xx年7-12月间,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角度,就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我校的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计算机人才?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我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

  一、我国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下,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热门职业,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培养软件人才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软件人才所占比例非常低。也正是由于目前这种软件人才的培养渠道构成,造成了软件人才不合理的“橄榄型”结构,使得软件业的人力成本过高。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领域学历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国的IT培训市场已有了很大发展。为缓解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数培训是针对专项软件的使用技能,还不能替代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正规学历教育培养的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教育应积极应对计算机培训市场的`挑战,坚持面向市场,深化各方面的改革,提高学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针对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相关部门和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师资能力、教学设施、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面对面的访谈调研。为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适应IT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软件开发型人才都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之,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专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就一般教师水*而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大部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面的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主要是缺乏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认证考试种类繁多,一些证书对毕业生就业帮助不大

  基于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的制约,使得目前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学校的考试方法单一。社会上有些认证考试是针对非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普及考试,无法检验专业人员的能力,也无法对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和反馈。对发达地区来说,有些认证考试内容陈旧,行业对其认可程度也较低;有些认证考试注重公司产品,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差距较大,不能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接轨。学校本身难以选择合适的认证考试推荐给学生。学生在就业前,缺乏对即将进入的行业有准确的认识,使得学生面对很多认证考试只能盲目选择,疲于应付,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冲击。

  4.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20年来,依靠**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5.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三、对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2002年***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行业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职业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的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广泛吸引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授课,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根据《决定》要求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1.大力宣传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16号文件的精神统筹规划协调,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实训条件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等社会资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点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省可以分别建立若干所示范性的中职和高职重点院校,作为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

  改变升学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明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高对适应就业需要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一切不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方面的政策,可以按教育部职成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提出的改革框架推行,各地可以在此框架内因地制宜实施,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原有的束缚性政策应该停止执行,对专业人员强制参加非专业性计算机普及考试的政策也应停止执行。职业院校应针对生源状况和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逐步实行灵活的学*制度,包括建立学分制,设置选修课程等。

  2.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方向的设置

  根据计算机应用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访谈调查结果,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有: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建议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为: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建议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

  3.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为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关于“推动职业学校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应全部实施双证书教育。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将推出计算机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了计算机等级证书。一些IT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相应的证书。职业学校应根据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选择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和满足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创新教学、互动教学的能力,由教育部牵头,信息产业部协助,有关IT企业参与,有计划的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轮训和教学研讨,开展继续教育。职业院校应建立教师进修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与此同时,应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可以聘请计算机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聘请IT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5.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

  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应以实用性为目标,以兴趣为引导。在学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突出个性的学*方法,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学*(如演讲、辩论、项目实*等),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IT教育的特点应是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侧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我们要探索出一套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上机课、学*指导课、在线学*课融为一体:以理论课讲授专业知识;上机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指导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在线学*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要强化实践型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企业项目实训。职业院校应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可采用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学校考试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6.教材开发与更新建立教材开发体系,在**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充分调动地方、企业、学院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实用性强、适合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该丰富计算机应用教材的形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学员用书)、教案(教师用书)、授课演示文稿、在线学*课件、作业案例、毕业实*案例、*题集、参考书等。按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7.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在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使其能够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并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介绍和就业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职业院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从学生素质教育课入手,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的、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计算机应用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8.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与实训条件建设和完善包括计算机房(局域网)、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局域网组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连接在内的教学设施,切实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集中的、资源共享的、设备精良的实训基地。在重视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配套的软件资源的建设,发挥教学与实训设施。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 3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然而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然而大学毕业生不然而太多而然而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然而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然而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然而觉得自己的专业然而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然而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然而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然而,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然而,教育之本然而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然而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然而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然而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然而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然而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然而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然而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然而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然而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然而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然而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然而此刻的大学生就业然而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然而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然而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然而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然而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然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然而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然而大学生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然而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然而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然而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带给寒暑假实*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

  **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然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然而**和社会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 4

  为了解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春节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两项调查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分别覆盖了全国13个省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的90个县,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对比分析中综合考虑了春季的特殊情况和*几年春季的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一、春节后企业招工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同时预计招工有困难的企业比例上升。

  对企业调查中,*九成企业准备在春节后招用新员工,与往年同期调查相比,节后招工企业比例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并有所上升。调查显示,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比去年正常用工量净增15%,*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员工143人,与同期调查相比计划新招工人数上升约5个百分点。同时,在被调查企业中,有70%的企业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比往年相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

  二、明确表示继续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往年略有下降,其他人员还在观望。

  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有62%的返乡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春节后要继续外出务工,与同期调查相比降低了6个百分点。在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74%的人员准备回原企业上班,其余人不准备回原企业上班的主要原因有收入太低占49%、加班太多占18%、没发展前途占14%、学不到技术占12%。有30%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要视情况而定是否再次外出务工,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增长6%。有8%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不再外出务工,主要原因是务工工资太低、准备在家乡创业、家里有事等。

  三、东部地区用工需求继续保持旺盛,中西部地区供需均呈上升趋势。

  对企业调查中,*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员工人数已经恢复到同期水*。东部地区继续呈现出比较旺盛的用工需求,*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人数为156人,与同期调查基本持*;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人数为61人,比同期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对务工人员调查中,准备外出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四、企业对新招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程度均有明确要求。

  对企业调查中,企业招工岗位中*1/3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其中,要求具备初级工水*的岗位占25%,要求达到中级工及以上水*的占7%。对职业资格暂无要求的占68%。企业招工要求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暂无要求的占26%。

  五、多数企业预计人工成本上升,务工人员预期*均工资涨幅高于企业预计工资涨幅。

  对企业调查中,有72%的企业预计人工成本比上年会有所上升,与上年同期调查相比,预计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增加了32个百分点,企业预计员工工资*均上升幅度为9%。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人员预期*均工资收入比实际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4%。由此看出,对*均工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务工人员比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

  大学生就业需求调查报告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