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恋爱?作为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观有时怎样?他们对大学校园里的恋爱行为又怎么看待呢?就此,我对我校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展开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

  二、调查经过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的抽样调查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我抽取了各个系各个年级的某些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抽样调查中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恋爱情况。从简考虑,我做了以下表格,直观明了的对我校学生的恋爱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恋爱比例基本比男生高,而从大一到大三,恋爱比例逐渐上升,基本上有增无减,有些系部,大三恋爱女生比例一度高达78%,男生也达75%。但在大一,男生谈恋爱的比例很低,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女生之所以恋爱比率之所以比男生高,还是与传统观念有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是无法接受姐弟恋,因此,学长们可以找大一女生当女朋友,而学姐们却很少找大一学弟,尽管有可能大一男生比大二女生大,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还是束缚了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

  (二)、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调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过:“大学一定要谈恋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大学生活就是一片灰白。”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主题,从俞敏洪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恋爱是必不可少的,爱情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它可以让我们互相促进,失恋则可以锻炼我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及态度。但是,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约束着恋爱的效力,它或许可以成就人,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自甘堕落。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句子:

  1、 若相爱,请深爱;若不爱,请离开。

  2、 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敢爱,而是害怕受伤害。

  3、 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做他(她)的朋友,因为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4、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5、 宁愿笑着流泪,也不要哭着说后悔。

  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一部分。

  三、调查结果及发现问题

  据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是因为寂寞,而他们也认为到最后终究会分手,俞敏洪也说过,他们班(北大英语系)谈恋爱的十几对,到毕业只剩下两对,而最后结婚的只有一对。或者因为自身的情感因素,或者因为经济或家庭因素,或者是因为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不同,总之,八成的大学生恋人到最后都会分手。当然,恋爱是恋爱,家庭是家庭,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分手的打算,恋爱是两个人在一起快乐就行,而涉及到柴米油盐,矛盾就会慢慢暴露。

  从问卷结果看,有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异地恋比较多,对象一般是高中同学,或者高中时就在一起了,或者各奔东西了才发现已经互相有了好感。异地恋是大学生恋爱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照样一个人上课下课,一个人吃饭上图书馆,一个人在校园闲逛是看着其他情侣而想着远方的他(她),但是他们有精神寄托,每天打电话发短信,也似乎很幸福。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因为距离,他们少了日常的摩擦和争吵,这种情侣或许比本校的那些情侣们感情更稳定,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便会慢慢变淡,所以,他们隔几个月会见一次面,这样,他们的消费就比其他人高了。“我就认定他了,虽然我从北方来这求学,他在北方,但我相信他不会背叛我,他很疼我,每晚都给我打电话,我们每年寒暑假也能见上面。”我校的某王同学受访时如是说。可见,那些异地恋人对对方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更多的还是最后面临分手。

  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一直是另学校头疼的一个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搂抱抱,在食堂互相喂饭,晚上打电话到半夜,就连图书馆也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基地。校园里,随处可见拉拉扯扯的情侣,尤其到了晚上,田径场简直成了情侣们的专属集中地,他们眼中似乎没有他人,只有对方,他们都互不干涉,与其他人自动拉开一定距离。为此,学校成立了“文明恋爱督查队”,但成果不甚明显,一是只限于白天,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行;而是督队员们也是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去制止。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把恋爱当成大学的全部内容,有对象的沉溺其中,没对象的到处寻寻觅觅,甚至有人说:“花了那么多钱来上学,就算没学到东西,弄个媳妇回去也好。”当然,也有理智恋爱的,他们或为了考研,或为了其他,有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据我们了解,很多家长都会在生活费意外给大学生们额外的“恋爱经费”,除了请对方吃饭、约会游玩、送礼外,新兴的情侣市场的生意也异常火爆,什么情侣装、情侣杯、情侣项链等,还有更特别的DIY情侣坊,能把情侣们自己的照片弄上去。我们在校外的一家DIY情侣店咨询了一下,一个小小的公仔,只因为弄上了他们自己不足一寸的脸的立体照,竟卖到3、40多元每个,一对价格高达80多,而生意还挺好。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果真名副其实。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在情侣们如此高调晒幸福的背后,是他们父母弓着背辛勤劳动的身影。

  *些年,渐渐地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学生群体——试婚一族。他们在校外租房子同居,花大价钱去拍婚纱照提前体验婚礼的乐趣。他们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美名其曰提前适应婚姻生活,然后发现矛盾越来越多,赶紧分手,还庆幸自己明智的试婚,不然真的结婚了就惨了。覃彪喜先生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也提到这点,他说他们学校就有很多同居学生,即使没同居,也大部分都发生过关系了,他幽默地说,在我国某重点高校,有个省园,原本是要同学们再此反省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历史,但这里却成了“野猪林”,学生们夜夜笙歌,在用行动养育下一代来反省日本罪行。当然,这毫不夸张,据此可知,我国很多大学都有这种情况,甚至有些大学在校园各处设有自动售套机。而英国有条法律甚至规定给包情人的大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听起来很滑稽,也让我们十分想不通。很遗憾,我们没能采访到试婚一族,就算能找到受访者人家也不愿透露,只能从别处了解情况,因此了解甚少。但据我们了解,我们学校的“试婚一族”也不在少数。

  我不知道“试婚一族”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我们小组认为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不仅在经济上耗费打,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害。经常听说某高校有为情自杀案件发生,这听来让人毛骨悚然,这就是恋爱没有处理好的典型后果。

  四、对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的看法和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但必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到文明恋爱。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心智还不太成熟,对很多事的是非还辨别不清,不可过早的陷入男女关系中,万一出现意外,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和这种情况下所能承担的。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我们不必过早地担心结婚生子,而是应学*一些能适应社会的本领技能,为毕业后找工作做准备。大学生不能为了恋爱而恋爱,不能为了寂寞或要面子而随便找个对象,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恋爱必须谨慎,不要随随便便,不要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尽量找个志同道合的对象,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如果找不到,那就一切随缘,努力学*,不要看着人家而眼红,而寻寻觅觅,等你有了出息,不怕找不到老婆或嫁不了一个好老公。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2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

  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乐镇上古村

  调研人员:XXX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考虑到婚恋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从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年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最初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然后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之后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更加理性地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责任感更强。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的婚恋观很另类。

  总之,当代青年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助于当代青年处理好工作(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心理环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当代青年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三、实践感言

  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身体力行、社会实践,接触了形形色色两种性别同龄抑或稍长一些的青年人,对“当代青年婚恋观”这个问题日趋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不光是对别人的调研、对社会的调查、对爱情的解读,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修养,对自身未来、家庭、幸福的探讨。所以,我认为:结婚是为了让爱延续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锁,信守承诺。

  “吾友非他,即吾之半”。你和我从此关联在一起,交出自由自然会限制你的自由,对你苛刻同时也会苛刻地对待自己,把欲望消磨在彼此的身体里,从此过着简单朴素有约束的生活,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灵魂属于你我,使我们不再寂寞和孤独。

  爱和情感、冲动有关,和*等无关,而婚姻是理智、克制、*等,婚姻为爱的延续提供了庇护所。婚姻是契约,契约精神是信守承诺,这个承诺是要给她(他)幸福。

  对于在校大学生,周围接触最多的人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而恋爱对学业好坏均有,因人而异。毕业后即使信誓旦旦地异地恋,然迫于生活、事业的压力,对这份情感是否还会坚守。社会竞争很残酷,不上进意味着被淘汰。恋人不是靠寻找的,对方可以为了吸引你暂时改变自己;恋爱应该是日久生情,彼此非常熟知后自然地走在一起,甚至无需表白。不要认为对方人很好就轻易妥协,人好不是爱情的全部,你们必须为爱情的将来做打算。

  对于社会青年人,在谈恋爱是不要抱着不适合就分手的想法,慎虑之:女(男)朋友就是你未来的老婆(老公),结婚只不过是多一张无用的纸而已,结婚并不是为爱情加了锁,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不需要任何的束缚。男士,一旦你选择了恋爱,就要有一种责任感,你要为你父母的儿子、你老婆的丈夫、你未来孩子的爸爸负责!女士,你要有作为人妻的觉悟,勤俭持家,成为那个他的贤内助。

  学校里的爱情是无知的,社会中的爱情可能是有目的的,只有遇到逆境仍走下去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爱情不是两个人的眼睛对视,而是两个人的眼光看着同一个方向。在你的理想恋人为出现时,要有毅力选择一直单身。

  一个优秀的人单身说明这人足够优秀,一个再优秀的人早恋说明这人的优秀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希望对方好的,就是默默在背后关心对方。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

  附录: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现在的情感状况是()

  A.还未有过恋爱经历B.恋爱中

  C.曾经恋爱过,目前单身D.有恋爱的计划

  3、您对恋爱的心态是()

  A.害怕 B.没考虑过 C.心里没底,观望中 D.期待 E.处于恋爱中

  4、您择偶时主要考虑对方哪些方面()(可多选)

  A.相貌 B.学历 C.职业 D.能力 E.人品

  F.性格 G.健康 H.收入 I.地域 J.家庭背景

  5、您能否接受两个人分手后继续做朋友()

  A.是 B.否 C.不确定

  6、您认为谈恋爱有什么特点()(可多选)

  A.扩大了交际圈B.使生活更加充实C.利于心智健康,使人更加成熟

  D.分散时间和精力E.总是两人在一起,缩小了交流圈

  F. 加大经济支出和压力G.其他

  7、您会在哪种条件下结婚()

  A.双方父母同意B.经济条件独立C.社会工作稳定D.视情况而定

  8、您认为维系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A.爱情 B.门当户对 C.物质经济条件 D.权利社会地位 E.其他

  9、在下列影响婚恋观的因素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可多选)

  A.学校教育B.大众媒体C.父母的婚恋观D.传统的思想观念 E.当代的社会潮流F.身边同学、朋友的观点G.其他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3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87%。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1月。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发现74%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26%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很明显,这个虽然没有过50%,但是,出于理工学校女少的现状,说明了26%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这还说明在大学同学们的思想还是很开放的!

  当我们问道选择恋人的主要因素是大部时选择“看对方的人品”得人占了40%。这说明恋爱的素质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其次位居的二的是感觉(23%),第三位是性格(21%)。“选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社会地位、物质等的择偶还要经受住社会现实的考验。

  问道“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63%的人选择了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吸引,21%的人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7%的人选的是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很没面子,满足虚荣心。6%的人是满足好奇心。3%的人是对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识拒绝。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方面是比较健康的,但仍有不少人抱有寻求精神寄托和满足好奇心的不良心理。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仍然处于心理成长时期,自尊心过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形成心理闭锁;二是因为不少人考入大学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的动力,感到生活乏味。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爱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一旦日后寂寞感等感觉消失,“爱情“会随之结束,这势必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痛苦与不幸。为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①正确了解恋爱与爱情,明白爱情即意味着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心理因素为不负责任地恋爱

  ②扩大交际圈,交一些知心朋友。

  ③树立远大的人更加标。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影响,你怎么看”有50%的人回答的是因人而异。33%的人选择恋爱令学*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生活。15%的人认为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2%的人是只有两人的世界脱离群体。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的恋爱的观念还是正确的。对于“恋爱对双方的影响”65%得人认为利弊相当,20%认为利大于弊,15%的人认为弊大于利。

  就恋爱利大于弊我就调查结果做了如下总结:

  ①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②可以开阔思维

  在开阔思维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案例经行分析:

  光棍节当晚,广东工业大学的男生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寂寞”,用宿舍的亮光组成了“,i love u,广工,mm”几个字,寓意为:11月11日,我爱你,广东工业大学的mm们。网友们说,一间严重缺乏女生的大学,光棍节自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嘉年华。确实如此,广东工业大学就是典型的代表。看过了此案例,我们可以想到在没有恋爱之时都已经有如此广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在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③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④了解多一些有关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不至于以后过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帝都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就恋爱弊大于利我就调查结果做了如下总结:

  ①过分的沉溺于恋爱,荒废学业,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标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名大学生正在上课,突然间手机响了,然后就不顾正在上课匆忙的和老师请假要求离校。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须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名男生已经沉溺于恋爱之中而荒废了学业了。

  ②浪费时间浪费钱财

  和女朋友一起,总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谈恋爱在物质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须的。

  ③和朋友在一块的时间太少

  这里我们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谚语:有了媳妇忘了娘。连娘都忘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忘呢?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这一现象绝对存在。

  ④浪费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感情

  有些同学在与异**往中,不能准确区份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添许多麻烦。或者有些恋人由于家庭,出身,种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够由恋人变为夫妻,最后难免分手收场。

  由以上可见恋爱的利与弊相当的!

  在“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挂钩吗?”这个问题中一,有80%的人认为恋爱与婚姻是不等同的,这反映的出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大部分还是正确的!关于“如果当恋爱失败是你的做法是?”54%的人选择了不成恋人成朋友。30%的人是发奋学*。10%是再找一个,抚*创伤。消极情绪的占6%。可见有84%的人能正确面对失恋,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但还是有少数人具有消极的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就对儿女的恋爱比较看重,那么我们就“父母对大学的爱情的态度”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有45%的父母是不赞成的。36%的父母持无所谓的态度。15%的父母是支持儿女的恋爱。只有5%的父母是强烈的反对。由此可见大部分父母对于大学生恋爱还是持反对的态度!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锦上添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4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5

  篇一: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日,我校城南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的学生参与、进行了一次“关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我系共有105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包括大一至大三的,其中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问卷主要涉及到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对策4个方面。

  恋爱观

  调查显示,有17.14%正在恋爱中,9.52%是非凡期待谈恋爱的,其余73.33%的大学生表示随缘或者步入社会以后甚至还有人没想过。由此可,社会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十分准确。

  调查结果显进示,51.43%认为恋爱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跟吃饭睡觉差不多;4.67%认为是有好处的,其中有29.52%只是想他乡找个异性陪伴和照顾自己而已,而15.24%的人则希望能在大学里找到终生伴侣;3.81%的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之类的坏处。而在恋爱与学*之间,56.19%认为这里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好也有可能坏:22.86%认为可以促进学*;4.76%认为肯定要影响学*;16.19%认为没有必然的联系。

  恋爱是否有好处,是否会影响学*,主要取决于你自己。把学*与恋爱相结合,吸取对方的优点,相互监督,促进学*,更好的完善自己,恋爱则会给我们带来好处。相反,我们沉迷于恋爱中,只顾着二人世界,荒废学业,那么恋爱必定是有坏处的。恋爱本身并无好坏,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利,不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理性的去对待恋爱。

  大学的我们思维已成熟,对于恋爱有了自己的看法。64.76%都是不轻易爱一个人的;23.81%认为一生只爱一个,被这样的人爱是很幸福的,爱上这样的人是很痛苦的;8.75%认为可以同时爱多人,也有2.86%的认为爱情是虚伪的。那么我们理想的恋爱观是什么,是电视电影中的浪漫爱情还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者是像父母之间一样稳定的感情,还是其它。调查结果显示,38.10%的希望感情是稳定的,但也有21.90%的是属于浪漫型的,13.33%的认为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每个人都有属于对爱情的向往,理想中的感情各式各样,除了那三种外,其余的占26.67%。

  在感情追逐中,每个人都希望寻到志同道合之人。调查显示,如今的大学生在选择男/女朋友时更加注重性格、责任心和兴趣爱好,选择这些因素的比例分别占到了80.00%、763.81%和58.10%,而过去人们非常重视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只占了20.00%和14.29%,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与传统婚恋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态度还是有点保守,会大胆主动追求的只占了23.81%,而39.05%表示会有所暗示,19.05%的则会觉得不好意思,静观对方态度,这又传承了中国古典婚恋观。

  一份感情重在维持,信赖是感情的前提,坦诚与尊重是感情的基础,宽容是感情的持续,它们分别占60.90%、50.84%、48.57%、42.86%。当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的感情破碎时怎么办,是理性的去面对生活,亦或是纠缠不休的去挽回行为?64.76%选择理性,生活是美好的,不能让失恋妨碍我们正常的学*、工作,没有谁离不了谁。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理性的看待事情的,当我们只沉静于过去的美好,不去面对现实,不去考虑将来,那就会往死胡同钻,所以在面对失恋时亦有0.95%的人选取择了纠缠不休甚至于报复。对于这样的形为,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权利来批判你的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你到底把它看的有多重。我们只是请你再这样做这前的一秒想下,他(她)没出现在你生命中时,是否也有快乐时光。

  当今网恋已成为潮流,那么做为一个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对待网恋又有怎样的观点。57.14%的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恋爱时见仁见智,在于个人的心态与处理态度。网恋的有60.95%,但见过面的并成功的少之又少,只有2.86%。

  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是钱,恋爱亦如此,恋爱消费用在了什么地方,一个月的消费又是多少。据调查显示,一般认为是吃饭,其比占44.76%,而一个月的恋爱经费则在100-300之间的居多,占52.38%。作为一个大学生,消费来源大都有来自父母,那么恋爱了你是否会告诉你父母。大多数的`是据情况而定,有33.33%的选取择坦诚想见,没必要隐瞒,7.62%的则害怕家长阻拦而选择隐瞒。那么当父母真正反对时,你会如何?恋爱的魔力是强大的,在恋爱面前,63.81%的选择了恋爱,其中41.91%的要求父母去接受,21.90%的对父母意见置之不理,只有36.19%的选择听从父母。

  当我们的感情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时,我们应当听父母说说他们反对的理由,认真的去考虑是否正确,如果父母说的得有理确实不适合,则可以分手,如果你认为父母考虑的可以解决那你就据理力争,向父母分析适合在一起的理由。

  性观念

  性观念是一个打破传统比较开放的问题,但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待公共场所亲密时行为39.05%的认为不合适,23.81% 的认为很正常,有8.57%有认为这是十分不文明的行为,其它的则抱列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别人在公共场所亲密只有8.57%的认为十分不文明,那么对恋人婚前性行为是否也一样接受,真正无所谓的只有23.81%,其余的或多或少有些介意甚至是不接受。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西方性教育在中国如何蔓延,我们都不要在诱惑面前迷失方向。也不管末来的另一半是否会在乎你婚前有过性行为,我们都应当洁身自好,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不要应年少而轻狂,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过去买单。

  恋爱是婚姻的前凑,那生儿育女是婚姻的经程之一,那么在没有婚姻保障的前提下,是否能接受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调查结果显示,21.90%是无法接受末婚生子的,35.24%对自己本身这样是不接受的,但对于他人是可以的,也有11.43%是可以接受的,其它的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作为成年人应当有担当,末婚是否生子,应当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否能让他(她)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婚姻观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不禁止大学生结婚,但是,调查发现,41.90%的大学生表示反对在校结婚,这说明了虽然教育部赋予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的权利,但大学生是否行使这一权利是另外一回事。也有一部分表示不反对大学生在校结婚,占了16.19%的比例,而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在大学里的恋情有可能走向婚姻吗?调查结果显示58.10%认为有可能,只要双方真心相爱,结婚也是很正常的,31.43%的没有明确的看法,表示说不清,10.48%的认为大学阶级的爱情非常幼稚,很难走向婚姻。是否能走向婚姻取决于你怎样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关系,61.90%的认为恋爱不一定结婚爱过既可,这样的恋情很走向婚姻:35.24%的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前提,这样的感情才能走向礼堂;2。8%的认为恋爱只是游戏,这样的人游戏的是自己的人生,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注定的是自己的失败。

  随着西方婚恋观的传入,打破了传统的结婚方式,31.43%的不再在乎仪式,而传统型的只有23.81%的比列,其余的则有不同的方式,有西式婚礼,有旅游结婚的,有PARTY结婚的等等。西方观不仅仅在结婚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家庭模式上亦如此。中国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最大。现如今有10.48%的选择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此可见西方婚恋观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之大。

  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在调查中,有37.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服务和帮助,但是还有待完善,25.7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什么都没有提供。对学校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满意的占10.48。

  在大学生看来,有39.05%的认为学校对性教育的教导不重视,还有21.09%的认为是老师本身缺乏性知识或不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所以,学校方面还有待提高对这方面的教育。对与大学生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哪些知道和帮助,也作出了调查,其中,55.24%的认为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指导资料,以及一些讲座和咨询。

  对策和建议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小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惯养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必须看到有一批大学生的婚恋观仍处在模糊地带对此,不能粗暴地用“对”和“错”加以区分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得当,这批婚恋观较为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将能够融入主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很好的反映了我系学生对于恋爱、婚姻和性的看法,特别还有学生们对学校提供婚恋及性教育方面的看法有了深入了解,这为我们以后对学生展开心理咨询、培训等有很大的好处。

  篇二: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19日

  二.调查地点:

  三峡大学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学生宿舍

  三.调查原因: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享受着亲情、友情和更多的感情。在快乐的日子中开始长大的我们便会不由得期待着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是甜美的。爱情这个词语很浪漫也很飘渺,有人在其中幸福着、有人在其中失落着、有人在其中欢笑着、有人在其中哭泣着;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那么突出的显现出来,大学生恋爱观也是一个值得分析调查的观点。大学几年的时光可能是每个人人生舞台上最璀璨的一颗星,我们把它轻轻的收藏在青春的日记里。男生的粗犷大略,女孩的细腻温柔,这是一片净土,一片孕育爱情的土地。

  四.调查方法:

  问卷方式调查。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我们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主要通过现在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设计了十五道题目,这十五道题目涉及到恋爱和婚姻两个部分,分性别在男生和女生的中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男女生对待爱情的各种看法,问卷的题目和导师朱静共商得出,题目吸引力很强,所以整个调查过程都十分顺利。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调查男女生之间在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宣扬正确的爱情观,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真正的在大学有所得,展现好人生的爱情舞台表演。

  六.调查内容:

  (一)调查大学生婚恋观所反映的问题

  1.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而身边的朋友也是不能坦诚相待,所以找寻伴侣来填补生活上的很多空白,由于大学生活的宽松无所事事感觉到空虚而谈恋爱等原因也存在。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恋爱是一个自然的感情所至,两情相悦,对于异性的关心有所向往,心底的爱情种子开始萌芽。通过调查反应相互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总体来讲,大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同学没有过半,而已经恋爱了的同学普遍认为爱情对于学业并无很大的影响,一部人认为爱情可以促进学业,帮助并促进彼此的学*;大家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表示支持。

  2.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没有很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必社会上的相亲要讲求房子车子等很多条件,他们更在乎的是对方的性格和能力,尤其是女生比较看重对方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清晰地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正确性。恋爱双方对于经济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男生在爱情上投入的金钱远远高于女生,而且是绝对比例的高出,当然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3.在婚姻问题上72%的人表示顺其自然就好,恋爱与婚姻的具体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婚姻的态度大学生们很模糊,不过倒是一致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4岁到29岁期间;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结婚的原因是情之所至,而非面对压力的举动,可见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关于婚后的经济来源问题,大家都希望是双方共同承担,这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做法。

  4.“闪婚”现象在社会上广为存在,“试婚”行为也是很普遍,那么在大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知道88%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对于这种很流行的东西,新潮的大学生们还是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不支持!他们坚信要用包容的心,责任感,彼此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来保持爱情的新鲜,婚姻的长久。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情况

  1.在大学生的婚恋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观点男生和女生的回答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原因导致很出问题的滋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出于对于异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2.国家对《婚姻法》的修改,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虽然就结婚后的学业和生育问题仍在讨论之中,但已经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法律依据。心里专家分析说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健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3.很多人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是出双入对,所以觉得自己也应该找个伴侣,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对感情的不认真,不能真正的清楚自己的目标,而是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每个人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定位,不要被所处的环境影响。另外,就是72%的男生都认为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人感情不和引起,在他们面对感情问题时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适居于重要位置,女生调查中除了性格不合导致分手外,还有10%的人认为移情别恋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原因。在女生心里,认为自己对待感情显得更认真细腻一些,换句话说是更加专一。我个人的观点是,每个人都要用一个冷静的头脑面对问题,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人生中美丽的爱情。

  (三)我个人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自己也一样在感受着恋爱的快乐,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与人分享、关系他人、互相理解等等。但是从我身边的很多实例中也能看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弊端也会有很多。首先,谈恋爱两个人在一起必然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大学时代正是学*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必将对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这就需要同学们量力而行,不要攀比,要经常考虑父母的想法。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恋爱中把握好分寸,但是大学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远远不足,缺乏责任感和承受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对其身心和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最后,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谈恋爱之后, 必将社交范围缩小,乃至只有二人世界而忽视家人和朋友,造成自己情感上的孤立,一旦爱情失败,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承担恋爱失败的后果,能够坚强的面对一份感情带来的伤害。当然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责任心都能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给我们的人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使人生因爱变的更加美丽!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大学生受到对方爱慕的因素是爱的土壤,这土壤中生长出忠诚。忠诚理智承受宽容等合力之树,能开出圣洁而又美丽的真爱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6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生活变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附录: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请说明)

  3、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为目的

  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的考虑将来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4、目前你周围同龄人恋爱的多吗?()

  A、没有B、个别C、有一些D、很多

  5、你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B、年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C、学校老师的教诲

  D、自身体验

  E、社会上人们所特有的观点及*俗的影响

  6、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经验

  C、处于观望中D、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7、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A、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B、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只是游戏

  D、没概念

  8、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

  A、从未谈过,现在单身

  B、从未恋爱,若有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被不谈恋爱

  D、不好意思,现在热恋中

  9、你是否认为大学生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A、是B、否

  10、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A、学*生活更有动力B、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C、只有两人世界D、其他

  11、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挂钩吗()

  A、只是单纯的找一个男(女)朋友

  B、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

  C、玩玩而已

  D、其他

  12、你怎样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

  A、很正常B、反对C、不支持、不反对

  13、你认为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300元以上D、不定

  14、你的恋爱观是什么()

  A、一生只爱一个B、随兴而为

  C、可同时爱多个人D、不轻易爱一个人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7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性成熟的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过早的启动,形成**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8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9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生活变

  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

  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10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1)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菁华6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2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4

  一、调查主题

  研究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观点和态度

  二、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至20xx年xx月xx

  三、调查对象

  以xxxx大学信息学院研一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主编制调查提纲,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课后在研究生教室、实验室、寝室随机抽取同学进行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象中,我们尽量做到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生各占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男女各2人,教育技术学专业男女各4人,年龄在22-26之间。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提纲

  1、您现在的恋爱状况?如果是单身,追问您当前不谈恋爱的原因是什么?

  2、您的恋爱的动机?

  3、择偶的标准中最看中的因素是?

  4、您倾向于认为恋爱中的花费应该由谁来承担?

  5、您对于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恋爱方式的看法?

  6、您认为找对象最好的方式是?

  7、您觉得哪种因素是促使您结婚的最重要原因?

  8、您对于当下比较流行的婚姻方式,比如裸婚/闪婚/毕婚/试婚/丁克家庭等的看法。或者您还对于哪些社会上关于婚姻的现象有自己的见解?

  9、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10、你认为保持婚姻爱情长久的条件有哪些?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提纲分为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部分,恋爱观主要涉及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消费、恋爱方式等,婚姻观主要包括择偶方式、结婚动机、婚前性行为看法、婚姻方式选择以及维系婚姻的因素。

  本次调查的12个同学只有一个女生有对象,两个男生表示正在追求中,没有恋爱的同学占到绝大多数。根据*时的相处和了解,这个结论也算是意料之中。对于单身的同学我们进一步追问了原因。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还没有碰到自己心仪的人,有个同学因为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希望毕业工作稳定之后再找。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比较理智的,盲目谈恋爱比较少,更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另一半怀着美好的期待。

  恋爱是走向婚姻的必经阶段,因此对研究生的恋爱动机也应该有所了解。经过调查,研究生对恋爱的动机把握的比较科学,他们的恋爱动机比较单纯,完全出于心理、身理发育到一定成熟阶段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比较开放、随意的态度的,至少这不适用于本校信息学院大部分研究生。这可能和研究生接受的教育、自身的修养、身心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他们不再像高中那么懵懂、本科那么冲动,开始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恋爱动机。应该可以推测还有很少一部分研究生因为内心空虚寂寞、受周围人影响和为将来事业作跳板等等一些不合理因素而恋爱,他们并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爱情观,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健康,也间接反映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现实。

  恋爱婚姻涉及到男女双方,每个人对另一半或多或少有自己期望的标准。在调查的研究生中,大部分调查对象更看重恋人的品格,表示善良是最重要的,其他还有会关心人、孝敬父母等,他们还更多倾向于恋人的性格偏外向,外向的人比较开朗健谈,能给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对于相貌问题所有研究生都表示看得过去、顺眼就行,只有一个女生对身高做出详细要求,因为其身高较高的因素。对于家庭条件因素大部分研究生表示无所谓,只要对方积极上进,生活就会美好,而大部分女生则倾向于非独生子女,希望对方家里有兄弟姐妹。地域问题也是研究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本省同学来说,择偶目标都是本省之内,而外省同学对地域没有严格限制,外省女生希望找和自己一个省份的。综合以上的调查,研究生择偶标准普遍注重恋人的品质,对相貌和家庭条件要求并不高。相比现在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人们都看重金钱地位,混淆了婚姻,玷污了纯洁的爱情,而调查结果反映现在的研究生在择偶方面对钱财和外貌并不是太在意,表现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具有理智性。

  到底谁该为爱情买单呢?从调查的12名研究生发现,男女生观点稍有不同。女生普遍赞成aa制,男生更倾向于自己买单,但表示尊重女方意见,如果女生愿意aa表示接受。这与现在普遍的男女生消费心理吻合,男生认为为女生刷卡买单是应尽的义务,这样才算在自己女朋友面前有面子、有地位。而有一个女生则希望她自己买单,因为不想在恋爱中的给自己太多压力,女生的恋爱消费观则反映了女性更倾向于恋爱中男女*等,表明女性的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逐渐独立,这样在恋爱中双方才能更公*、*等。

  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恋爱方式,比如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此次调查发现,几大部分研究生不接受网恋、大部分不接受异地恋、普遍接受姐弟恋,但年龄不能相差太大,在1-3岁之间,思想上比较成熟的表示可以接受。这表明研究生的对恋爱方式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没有抱着好玩尝鲜的心态去体验网恋、异地恋等这些比较刺激的方式,也表明研究生对恋爱方式的选择已经比较成熟。

  从择偶方式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倾向于选择自由恋爱,但并不排斥相亲这一传统方式。这说明当代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觉,注重日久生情,他们不愿意被其他因素干扰自己择偶的自*利,但是他们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思想,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影响下,表示愿意接受相亲,可能也是出于一份对父母的责任心,不让父母为其婚姻担心。这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研究生在婚恋观上更加的主动和理智。

  在结婚动机方面,绝大部分研究生因为情之所至而结婚,也就是为爱而结婚,是典型的爱情主义者。但是他们还表示如果年龄较大时父母着急也会因此结婚,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让父母不必再为他们操心。还有个别研究生表示不确定,因为目前来看作为学生一无所有,对婚姻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思想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也反映了当今研究生婚恋观的焦虑,在事业为稳定的情况下,不愿考虑家庭。

  对于当下一些比较流行新颖的婚姻方式,研究生们是各有所见。他们普遍不接受裸婚和闪婚,如果毕业后一切就绪,接受毕婚,绝大部分不接受丁克家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生活变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附录: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1、 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 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请说明)

  3、 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为目的

  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的考虑将来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4、 目前你周围同龄人恋爱的多吗?()

  A、没有B、个别C、有一些D、很多

  5、 你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B、年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C、学校老师的教诲

  D、自身体验

  E、社会上人们所特有的观点及*俗的影响

  6、 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经验

  C、处于观望中D、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7、 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A、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B、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只是游戏

  D、没概念

  8、 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

  A、从未谈过,现在单身

  B、从未恋爱,若有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被不谈恋爱

  D、不好意思,现在热恋中

  9、 你是否认为大学生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A、是B、否

  10、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A、学*生活更有动力B、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C、只有两人世界D、其他

  11、 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挂钩吗()

  A、只是单纯的找一个男(女)朋友

  B、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

  C、玩玩而已

  D、其他

  12、 你怎样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

  A、很正常B、反对C、不支持、不反对

  13、 你认为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300元以上D、不定

  14、 你的恋爱观是什么()

  A、一生只爱一个B、随兴而为

  C、可同时爱多个人D、不轻易爱一个人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6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2)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2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4

  结婚,在我国可是一件终生大事。就像学*对于学生、找工作对于生活一样,婚姻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日前,百合网发布了一份关于我国去年婚恋状况的调查报告。到目前为止,百合网已经连续发布了八次关于我国婚恋的报告。

  最*的这份报告,由100名情感专家、舆论领袖、社会人士及媒体人士组成的“百人推荐团”共同推荐。在此次的报告中,侧重调查了当代单身者们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和婚恋观,直击单身者的情感世界。以下是总结了此次婚恋报告的十大点:宅生活

  “每天家—办公室—家三点一线,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现代人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和人们说的“宅一族”靠拢了。*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适婚年龄的男女们,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你给爱情留点空行吗?

  男重工作,女爱生活在没有对象的单身生活中,大家都在干嘛?调查显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男性较多,而女性则更偏向于安排好单身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的角色决定的。男性成功才能取得女性青睐,而女性保持健康美丽才能吸引男性。

  爱情投资购物、美食、聚会、进修、旅游……单身人群千金散尽,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对感情的投资也是一大花销。按照这样的趋势,单身男女钱包瘦身的姿势也是醉了。去年周董求婚昆凌让无数粉丝心碎,单身的你还没有一点危机感?为爱加大投资,争取和周董一起结婚吧。

  父母影响在*的婚姻中,爱情绝不是两个人的问题:婆媳关系、女婿与丈母娘关系是决定婚恋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很多父母在子女择偶时会提出诸多条件和考察标准,有三成左右的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有失败的感情经历。其中因父母导致感情失败的单身男性(33.5%)的比例略高于女性(27.4%)。看来在择偶上,男性来自家庭的压力更高。

  婚姻与爱无关与我爱的人结婚还是与爱我的人结合?你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结吗?现在*一半的单身男女给出了第三种答案: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现代人的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第一要务,更加务实的他们在婚姻面前高度理性,双方条件都要一一匹配。寻找结婚对象更像是职场面试,或像寻找合伙人开公司。找一个我爱的还是爱我的结婚?数据显示现在的单身男女会找一个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超市型婚姻”增多。即拿钱选购,货比三家。

  合住脱单

  有人说一个人久了会*惯,看起来是真的。本次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单身四年以上的有36%是一个人居住,比跟人合住的比例高14.6%,比跟父母住的高13.8%。一旦*惯了一个人便不会去羡慕别人,慢慢就没有了脱单的想法,脱单就变得遥遥无期。还在一个人住的小伙伴们,想脱单就快快找人合住吧!打破死水一滩的情感困局,也许TA就在那等你哟~~

  *男人配不上女人?去年微博上一个“*男人配不上*女人”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男人真的配不上*女人吗?调研报告显示,*1/3的女性表示赞同,而仅5.5%男性认同此观点。具体来说,女性认为男性配不上女性的地方主要在“内涵修养”和“自立能力”。不过男性朋友们先别生气,这是女性同胞们为你们支的招。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照着这目标前进,姑娘们是不会看漏的。

  高薪老公

  尽管男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收入问题上单身男女对择偶要求的差距却非常大。男性认为男女收入相当就好,但女性则希望男性能够成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要超出自己收入的1-2倍甚至更多。这个结论与2012年的结果相比,比例微涨。看来结婚还得要老三样--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也再次提醒男性朋友,如果钱包空空又不努力工作,既会被老板炒又会被女人嫌。净身出户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去年年初,文章出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作为受害者的妻子马伊琍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克制与*静,在她温情的感召下这场闹剧以夫妻和好如初落下帷幕。但不是每个背叛婚姻的人都能逃过一劫。尽管大家对出轨趋于理性和宽容,但宽容归宽容,经济惩罚不含糊。面对出轨导致的婚姻的破裂时,大多数单身人士认为出轨方应净身出户。值得注意的是,持此看法的女性比男性多14.3%。

  男性希望要二胎

  去年,我国出台了“单独两孩”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反响热烈。据一些机构调研了解,目前有六成以上的城市家庭有生二胎的意愿强烈。但真正到相关机构办理二胎证的家庭仅为70万,远远低于预期。此外作为母亲的女性对生二胎的意愿要低于男性。不少符合条件的家庭都开始谋划生二胎,但真要落到实处时,更多的是丈夫一厢情愿。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相对承担更多责任、付出更多成本的妻子,还是不愿轻易付诸行动。还在单身的小伙伴们,看过了这份统计分析报告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是否有了什么灵感?如果你有了想法,那就快快行动吧!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

  前言: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

  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

  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

  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

  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

  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他,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3)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1

  价值观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它是决定人们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念与人的行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价值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是所有行为的指南,人的行为因此被赋予意义。本研究旨在把握大学生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最新动态,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与调研对象

  (一)调研内容与抽样

  本研究为随机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学*观、就业观、友情观、爱情观、消费观、大学生消费分层以及家庭概况等方面。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按照分层、多段抽样法抽取样本,力求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1)被抽取的学校样本包括部委属、市属、民办等不同类型高校;(2)确定被调查学校后,从该校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从该班级中系统抽取25名学生做调查;(4)问卷调查采取在调研员指导下的自填法。被调查学校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工商外语职业学院、上海思博职业学院。

  (二)调查对象

  共回收问卷432份,有效问卷360份。360个样本中,男生193人(占53.6%),女生166人(占46.1%);独生子女300人(占83.3%),非独生子女57人(占15.8%);出生年份以1987年为最多(占30.3%),其次为1988年(占29.2%);一年级学生 137人(占38.1%),二年级学生116人(占32.2%),三年级学生105人(占29.2%)。被调查者父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商业人员(占24.4%),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1.0%);被调查者母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服务性人员(占25.2%),其次为办事人员及相关人员(占16.3%),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为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例分别为5.5%和4.9%。

  (三)统计处理

  调查的相关数据全部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学*的目的性、功利性、独立性及因缺乏人生规划而潜在的盲目性

  对于努力学*的原因,59.9%的学生选择找工作,20.3%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2.3%的学生选择兴趣,5.0%的学生选择家庭压力,还有2.5%的学生选择其他。把努力学*的原因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努力学*的原因只与年级、生源地在0.05显著度水*上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找工作、兴趣成为学*主要原因的选率下降,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成为学*主要原因的选率上升,从大一的15.4%上升到大三的30.5%。把生源地按所属行政级别区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和乡村五种类型,在各类学生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比例最大(占68.0%),选择兴趣、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率最低;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重最低,选择兴趣和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比率最高。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功利性,而且居住在大城市的学生学*的务实性、功利性比居住在中小城市特别是乡村的学生更强烈。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的功利性有所减弱,注重通过学*提升综合文化修养。从学*的功利性以及学*目的随年级增长发生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缺乏人生规划,看起来目的性很强的学*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蕴涵其中。关于未来,29.8%的学生对于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

  当问及如果一些课对你没有吸引力,你会怎么办时,66.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17.8%的学生选择逃课,而只有10.9%的学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选择其他的占4.7%。把该选项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年级在0.05显著度水*上统计相关。这说明不同性别与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时的态度差别不大。再以性别为控制变量,进一步考察该选项与年级的相关关系,发现女生在0.05显著度水*上统计不相关,男生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的比率下降。该选项表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独立性。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结构性差异

  调查显示,62.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17.8%的学生选择考研,8.6%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把毕业后打算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在 0.05显著度水*上统计相关。家住城市的学生毕业后去向选择比较多,而且随着城市行政层级降低,就业选率呈递减趋势,考研与出国深造选率呈递增趋势。比如,家住直辖市的学生就业与考研的选率分别为72.7%和10.8%,而家住县级城市的学生此两项的选率分别为29.7%和32.4%。家住乡村的学生在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两个选项上的选率均为零,而就业选率为57.1%,考研选率为28.6%,选择不知道的在各类学生中比重最高,达14.3%。这些数据凸显出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性差异。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发展前景(占32.3%)、工资待遇(占28.4%)和兴趣(占21.4%)。不同性别与年级学生的择业考虑因素选率排序基本一致,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于择业考虑因素的选率排序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发展前景(占73.0%)、工资待遇(占67.4%)和兴趣爱好(占47.8%);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工资待遇(占70.8%)、发展前景(占62.5%)和社会地位(占37.5%);生源地为地级城市与县级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排序与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相同,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而且它们的选率都是42.9%。

  调查显示,大学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为2000-3000元(占43.3%),其次为3000-5000元(占3*%)。把刚毕业满意月收入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均在0.05显著度水*上统计相关。其中,女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中位数组为3000-5000元,男生中位数组为2000-3000元;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均为2000- 3000元,而三年级学生的众数组为3000-5000元。如果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女生刚工作时满意月收入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男生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县级城市和乡村的男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期望数额高于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

  大学生就业首选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外企(占29.2%)、公务员(占5.1%)和国企(占16.1%)。把就业首选类型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依次是外企(占31.6%)、公务员(占28.1%)和国企(占18.2%),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国企(占28.6%)、公务员(占14.3%)和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占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营企业与自主创业的分别为6.1%和3.9%,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此两项选率均为零。这些对比说明,生源地为乡村或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冒险精神比生源地为大城市的学生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将被调查者就业首选类型和父亲的职业做卡方检验,两者统计显著相关(a=0.05)。父亲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和国企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类型;父亲是商业人员的学生,就业首选是外企,其次是国企、公务员、民营企业等。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类型受父亲职业类型的影响较大。

  (三)炒股、打工及大学生消费分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自立意识日渐增强。前几年股市火爆,不少大学生投身炒股行列。对于学生炒股现象,15.0%的学生非常支持,49.4%的学生比较支持但仍在观望,1.1%的学生非常反对,34.4%的学生不关心。大多数学生对炒股理财表现出了兴趣,而且支持大学生炒股者中的大多数对炒股持比较理性的态度。把对学生炒股的态度看做一个定序变量分别与年级、生源地进行相关检验,在0.05显著度水*上皆统计不相关。

  调查显示,50.3%的学生有打工经历。把是否有打工经历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其中与性别、年级两个变量统计相关(a=0.05)。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61.2%)超过男生(41.4%)。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打工经历的学生所占比例上升。大学生打工的目的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主,男、女生选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67.5%与63.5%,13.8%的男生选择勤工俭学,18.3%的女生选择赚钱。把打工目的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它们在0.05显著度水*上都不相关。

  关于生活费开支,28.3%的学生没计划,想用就用,50.8%的学生有计划,但做不到,20.8%的学生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性是比较强的。每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占5.3%,500-800元的占45.0%,800-1000元的占35.0%,1000-1500元的占12.2%,1500元以上的占2.5%,*均值为822.5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左右。伙食费占月生活费的比重在30%以下的占8.5%,30%-50%的占43.1%,50%-70%的占38.1%,70%以上的占10.3%。中位数组为30%-50%组,由此可以估算出学生*均每月伙食费大概在400元左右。

  随着社会分层的清晰化,大学生中的消费分层现象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调查发现,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在大学生中居于上层,20.0%的学生认为自己居于中上层,63.1%的学生自认为居于中层,12.2%的学生认为居于中下层,3.3%的学生认为居于下层。把自认为生活水*层次分别与性别、年级、生源地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分别与性别和年级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女生的生活水*分层认同分布偏向于中高层级,男生的生活水*分层认同偏向于中低层级。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对自认为生活水*层次与年级进行卡方检验,男生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女生随着年级增长,自认为生活水*层次有降低趋势。对月生活费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层次计算Kendalls tau-c系数值为-0.214,概率值为0.000,说明月生活费数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分层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

  (四)恋爱、婚前性行为与理想结婚年龄

  调查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选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占33.2%),排遣空虚寂寞(占29.3%)、对爱情的好奇(占15.1%),而以结婚为动机的仅占5.6%。大学生恋爱动机与性别卡方检验在0.05显著度水*上统计不相关。以性别为控制变量,女生的恋爱动机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男生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谈恋爱的动机是排遣空虚寂寞的占71.4%,选择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14.3%,而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谈恋爱是出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42.3%,出于排遣空虚寂寞的占26.9%。这说明农村女大学生比城市女大学生对恋爱更倾向于持消极评价的态度。上述数据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无聊寂寞的东西。对爱情好奇和随大流的人也占了相当比例,可见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还不懂得爱情的真谛,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组判断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词汇,其中爱情、幸福、浪漫为对婚前性行为的褒义评价,而另类、叛逆、冲动、危险为对婚前性行为的贬义评价,开放、需求为中性评价。在各选项中,男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爱情、危险,女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危险、爱情,可见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价值判断基本一致,冲动选率位居各选项之首,开放、需求紧随其后,男女生选率前五项的差异在爱情与危险的排序。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总体上持非正面评价态度,主要从生理需求的角度予以认可,认为其中有很大的冲动成分,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男生审慎。

  调查显示,男生认为男性结婚的适宜年龄在28-30岁的占46.1%,在25-27岁的占有36.3%。女生认为男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830岁的占60.1%,在25-27岁的占22.8%。男生认为女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3-24岁的占48.6%,在25-27岁的占36.3%,在28-30岁的占2.8%,30岁以上的为零。女生认为女性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5-27岁的占56.0%,在23-24岁的占24.7%,在28-30岁的占7.8%,30岁以上的占3.0%。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的年级与男性理想结婚年龄在0.05显著度水*上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认为男性理想结婚年龄不断提高。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认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认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性理想结婚年龄在 23-24岁的占34.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是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性理想结婚年龄在25-27岁的占52.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为71.4%;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为零,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占14.3%。对于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52.2%的学生认为不分先后,顺其自然;39.7%的学生认为应先立业后结婚;8.1%的学生认为应先结婚后立业。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与性别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

  (五)大学期间的朋友效用

  友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大学生在各选项中,情感交流的选率为28.4%,学*或工作上的陪伴的选率为32.9%,交流信息的选率为20.9%,娱乐消遣的玩伴的选率为15.8%,其他选率为1.9%。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一年级阶段,大学生交友多出于学*或者工作上的陪伴目的(占43.8%);二年级阶段,多注重情感交流(占40.0%);三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朋友的效用认识趋于分散,选率前两位分别是娱乐消遣的玩伴(占28.6%)和情感交流(占26.7%)。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女生在一年级阶段都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学*或工作上的陪伴到二年级,男女生都把情感交流看作交友的主要目的;到三年级,男生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娱乐消遣的玩伴(占32.6%)、交流信息(占26.1%)、情感交流(占21.7%),女生选择的前三位选项依次是情感交流(占32.6%)、学*或者工作上的陪伴(占25.4%)、娱乐消遣的玩伴(占25.4%)。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关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女生此两项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更倾向于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交流与彼此成为娱乐消遣的玩伴,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朋友交流信息和成为学*或工作上的陪伴。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认为室友比班级其他同学更亲密的占62.7%,认为与班级其他同学差不多的占32.2%,认为比班级一般同学更疏远的占5.0%。心情沮丧需要找人排解时,男生选择的前三位依次是自我排解(占87.6%)、找亲密朋友倾诉(占85.5%)、找亲人倾诉(占52.8%),女生选择的前三位也是自我排解(占82.5%)、找亲密朋友倾诉(占79.5%)、找亲人倾诉(占52.4%),有13.0%的男生和15.7%的女生选择找师长。对于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30.7%的学生认为是情感压力,29.9%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18.0%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压力,13.0%的学生认为是学*压力,还有0.5%的学生选择其他。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认为是学*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减少,认为是就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其他原因的选率上升。

  (六)对社会道德水*与新鲜事物的看法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水*,认为有所下降的占52.6%,认为有所提高的占28.2%,认为不知道的占19.2%。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状况是不满意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绝大多数学生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有可能不让座的仅占10.6%。不让座的理由大多是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的人应该让座,担心其他人会笑话的占13.2%,选择他们理所当然的态度让人不舒服的占18.4%。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志愿者活动,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占13.9%,偶尔参加的学生占65.5%,从未参加的学生占20.6%,可见参加志愿者活动还没有成为学生的经常性行为。参力口志愿者活动情况分别与性别、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女生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的比率超过男生:随着年级增长,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率不断上升。

  一般认为,青年大学生求知欲强,学*热情高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本调查设计了写博客、选秀、学者明星化,同性恋可以结婚等时髦话题考察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态度。对于写博客供人评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比较赞同和一般,两者选率分别为42.2%和37.2%。写博客供人评论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学生中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不断升高。对于选秀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持*常心看待,没有表现出选秀现场的那种狂热情况,持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学生比例基本持*。对于学者明星化现象,反对与强烈反对两项的选率合计达35.4%。以性别为控制变量,男生中对学者明星化的态度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城市的女生比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在学者明星化问题上表现出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同性恋可以结婚,持赞同态度的占41.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34.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3.1%。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持支持态度,男女生选择支持的比率分别为50.9%和34.4%。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对同性恋可以结婚的态度更加开明。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比较熟悉,并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结论与建议

  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性特点也日趋明显,户籍、生源地、性别等结构性变量成为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有效视角。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状况是健康的,如大学生对炒股热、学者明星化、选秀等社会现象都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乐于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等等,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小视。

  对于未来,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这说明高校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大学生的学*压力普遍较大,但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而且表面上目的性很强的学*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蕴涵其中。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学*态度教育,使学生学会从个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学*生活。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受父亲职业影响较大。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性差异非常显著。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看重职业发展的前景: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比率较高,在择业时对职业收入比较看重。大学生就业支持网络的结构性差异是造成大学生择业取向差异的决定性原因,希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这种差异能够逐渐消弭。

  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性较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有打工经历,而且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超过男生,积累社会经验是大学生打工的首要目的。大学生消费分层现象在高校日渐明显,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有关方面对此予以重视。

  谈恋爱成为大学生期待的高校生活中的重要篇章,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对婚恋持更为开放的态度,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大学生谈恋爱倾向于消极评价的态度。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恋爱观还存有一定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中无聊寂寞的东西。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友情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网络时代开阔了大学生的交友空间,但班级同学特别是室友仍然是大学生交友的主要对象。情感交流是男女学生交友的主要目的,但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学生更看重朋友的玩伴功能,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学生则较为看重朋友在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心情沮丧需要排解时,都把自我排解、找亲密朋友倾诉、找亲人倾诉放在优先选择的前三位,选择找师长的比例很低。应着重研究师长在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时缺位的原因,以密切师生关系,预防大学生自杀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2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均水*,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3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从小在社会和家庭的呵护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也极其自然的把自己标记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将来一定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群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实践调查与统计

  为了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在我家所在地区发起问卷调查,共收回82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对价值的判断依据”“该如何取得成功”“对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的做法怎样看”“对以后所从事岗位的期望”“择业时更注重什么”“毕业后怎样决定就业地”“是否做过兼职”。

  现对问卷分析统计如下:

  1)对于“对价值观的判断依据”2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对社会的贡献,3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40%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

  2)对于“该如何取得成功”19.7%的大学生认为要靠自己的奋斗,21.1%认为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他人为辅;3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要努力,但也要靠别人的帮助,21%的大学生认为以利用他人为主,自己努力为辅,5.3%的大学生认为顺其自然;

  3)对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40%的大学生持不愿意观点,3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将来可能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就愿意帮忙,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这样做;

  4)对于“对以后岗位的期望”21%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23%的大学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34%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2%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不干;

  5)对于“择业注重什么”15%的大学生认为要符合自己兴趣爱好,30%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身才能,35%的大学生认为要收入高,福利好,20%的大学生认为要选择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高的公司;

  6)对于“怎样决定就业地”28%的大学生要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25%的大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17%的大学生要到最艰苦,最锻炼人的地方去,29%的大学生没有特别要求;

  7)对于“是否做过兼职”26%的大学生做过,32%的大学生没做过,但条件满意可以做,30%的大学生接触过,但半途而废,1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会给零用钱,做兼职无用。

  二,实践的分析与总结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重金钱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物质主义者,评价工作,事物的价值都以的可变现价值估量。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若无利可得可能不愿付出爱心,这种人格的退化已在当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他们在意的是自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去想明日该何去何从。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严重,把在高层次的公司做白领、拿高额的薪酬,过高档次的都市生活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标准。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活动在社会的上层,过于高估自己,不能端正的摆准自己的位置,好高骛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多了不起,这样毕业以后面临就业时一定会处处碰壁,就算就业成功将来也会成为职场上的草莓族经不起挫折打击。一些人甚至大言不惭“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中发生动摇,使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这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不稳定局势。

  2)重个人轻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应用于实际,他们则以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一点在大学生的择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自我突出。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方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才能,他们要去的是高社会地位的大公司,要做的是高

  层次高收入的白领,岗位的福利,报酬,待遇个今后自己的发展前景是他们所关注的,至于奉献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不会“冒这个险”。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大学生的价值本位观念转向自我性。他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注重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他们自认为是新世纪的年轻人,他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3)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爆发者已高消费为荣,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此冲击。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影响到其它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有的人道。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已刻不容缓甚至走上堕落的犯罪,势必行。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1,特定的社会背景

  1)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从经济所有制成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大力发展*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看开放使*的经济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引进,中西文化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追求时尚,追求品质的高层次生活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滋长且根深蒂固,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

  想,有的重现实。多元化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多种选择,还有多重困惑,这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的价值观时产生了偏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袭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质量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勇于创造等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和实惠性的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

  2,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1)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当今的大学生,虽然念了不少书,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们想在社会中一展才能,却又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想在社会中有所发展,却又发现积极经验不足,想在社会中攀爬,却又发现自己毅力不够。

  2)心理发展不成熟。有些大学生想法过于简单好高骛远不能正确找准自己的位置求真务实,他们把社会,职场想象的过于简单容易,在学校里不努力学*高歌60分万岁,抱着烤父母靠毕业证的心态在大学里养尊处优。这一切容易导致他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感强烈,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三,对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价值观的建议

  1,深入社会,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

  2,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领导在中纪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

  3,大学不仅是一个只是和课题研究的*台,更是一个社会的场所和文化的载体。因此,除了履行输出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外,大学须容忍与接受不同的观念的存。此外,大学还必须担负起为大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公民教育的责任,完善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使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开发地”。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4

  在大一时光的中期,组织本团支部全体人员进行春游,登山活动。张扬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高昂的激情,激发大家奋斗的热情,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

  大一的第二学期,曾代表13财本四班参加“*梦—,奋斗的青春梦——先锋杯”比赛,并取得院级PPT二等奖,会计系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带动本班全体同学的实践激情、奋斗的热情。彰显了升达学子的奋发劲头,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大学生传递了奋斗青春的正能量。

  在大一暑假中,迎着“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热浪,在胡翔宇老师的指导下,我组织“郑州升达会计系赴薛湖镇吴瓦房小学教育关爱服务团”带领本班11名支教成员带着爱心深入乡村开始了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们了解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学*,生活状况。在这个空档简陋的小学,满载的却是众多渴望教育和关爱的纯真孩子的求知希望。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只有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时代的步伐才会更加矫健。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去引导大家,才能让社会愈加美好。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实际行动为这些孩子扬起奋斗的风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一己力量去帮助每一个需要的人,也更应该做时代的先锋,将不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的温暖和光明传承发扬。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以现代大学生的身份来提醒自己,还践行在实际行动中。在20xx年10月,我主持本团支部全体同学在道镕楼以追思校友冯协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交流会,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从冯协身上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闪光点是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实践先进思想和发扬正能量的指向标。

  实践是指引人走向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进步。格物致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立志与时俱进,弘扬时代精神,不断实践,落实行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时代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正能量,为社会献出自己温暖的光芒。

  在此,再一次希望领导能够给我这次机会,给我这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个人”的光荣称号,我将一如始往的奋斗青春,传递正能量,为升达正光,为社会风险一己之力,彰显一名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引导我们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牢记宗旨,高举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前进。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5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均水*,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4)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1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80%,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

  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4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比较难”形势严峻,分别有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8%,20%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0%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12%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40%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4%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3、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8%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2%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4、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其中40%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2000元这一档上,30%的调查者选择2000--3000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30%;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5、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4%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9%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6、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认真考虑过,2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3%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2%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16%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7、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8%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8、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4%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3%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认为“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2%,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

  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2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件是人们都很关心的事,上到国家领导下到*民百姓,大家都在关注着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的严重的打击,世界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就更加让人担心,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这个问题我们对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从就业单位、就业地点、工薪福利等方面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调查情况的陈述;第二部分是分析总结调查结果,第三部分是针对现状提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项民生问题,又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特别是20xx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想方设法做好服务与推介工作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就业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对此,我们对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的对象与范围。本次调查覆盖了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等三个学院大三年级与大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按照各个学院总人数的比例从其中随意抽取同比例的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小组同学共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并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毕业后的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心态”、“就业去向”、“就业因素”、“就业薪酬期望值”、“就业政策”等七个方面展开,设计了15个选择题。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进行。从最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来看,回收率达到85%以上,没有无效问卷,故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可信,调查分析以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毕业后的选择。

  根据本次调查,有17%的同学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5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部分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另外还有较少数的大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由此可见,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继续学业,所以,对于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会减少一部分竞争对手。对于各就业单位来说,可供选择的应届大学生人数也减少了。

  (二)就业准备。

  从本次调查来看,有90%的大学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了,其中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资讯的占26%,从大二开始关注的占28%,从大三开始关注的占37%。可见,在就业准备上大部分学生具有主动意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

  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另外我们对找工作时同学愿意为就业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所做的金钱投资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愿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45%。有13%的人不愿意为其投入过多的资金,17%的人愿意投入500元以下,还有25%的人愿意花费1000元以上为找工作做准备。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愿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装自己,这样做会给同学增加成功的机会。

  (三)就业心态。

  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有5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信心,另外还有8%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无信心,5%的同学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说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过半的大学生还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学也是不能忽视的。

  在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66%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一份与专业有关联性但不一定对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学生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还有14%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有7%的同学也愿意选择工作性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选择专业与工作性质有关的比例最高,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以致用”的工作认识。

  (四)就业去向。

  关于就业单位的意向,除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只有少数人(不到10%)愿意考虑外,其它就业单位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或私人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均有超过17%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可见,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就业行业意向相对分散,已明显呈多元化趋势,这也相对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路子,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有21%的大学生选择在北京就业,有将*30%的大学生选择在上大学的地方即太原就业,另外还有34%的大学生选择在其他大众城市就业。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避开竞争压力过大的经济发达地区转而选择中等水*的城市,还有部分大学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而选择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业因素。

  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考虑最多的两个因素是经济收入与个人发展机会,它们分别占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学生考虑的因素还有工作地点(占15%的比例)、工作单位性质(占9%的比例)。但是考虑专业对口的人数不到5%。由此可见,个人的收入与利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另外大学生在应聘时最看重企业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占40%),有37%的大学生看中个人的发展空间,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气。这说明大学生看待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看企业的外在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发展了。

  (六)就业薪酬期望值。

  对于将来就业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占4%,2000~3000元的占56%,3000~4000元的占26%,4000元以上的占14%。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

  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占45%);

  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占29%);

  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占26%)。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与太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和消费水*是比较相符的,而且大学生对薪酬也可以依据企业状况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提高应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业政策。

  关于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着有不到4%的大学生非常了解,24%的大学生比较了解,57%的大学生不太了解,6%的大学生不了解,这就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国家级*的就业政策不关心,而且学校等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没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总结与建议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就业态度相对被动,或者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

  其一,从资源稀缺性角度考虑,大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我们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从我们对未来无限的欲望来看,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一般化转变,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所以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式现实,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面对稀缺的就业资源,善于抓住机会,自己做出选择。

  其二,对于就业目标的选择,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个人必须做出的选择,而且我们都会努力达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深入地认识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达到效用最大的就业单位。

  其三,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边际分析法考虑,只有当大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时候,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短期来说,自身的效用可能没有达到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身潜力不断开发,边际效用也会不断增加,实现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二)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指导。

  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各个高校都应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高校脱离社会,不管市场变化而只顾埋头教书,最终会造成供求结构矛盾,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最终会使学生就不了业。

  第二,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针对性强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如:

  ①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

  ②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

  ③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

  洽谈会和招聘会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学生参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及时准确地把当前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到大学生那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就业动向与国家*的就业政策。

  (三)*部门应加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部门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方法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取消那些不合理社会壁垒,如:性别歧视,户籍档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级*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轨道。

  其次,*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可以掌握全部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辅助,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

  第三,*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3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xx年*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均水*,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4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07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5

  一、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一)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校为学生供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梦想职业。

  (二)调查对象:服装公司前台秘书徐丽

  (三)调查地点:嘉兴凯特服装公司

  (四)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日

  (五)调查形式:填写调查表的形式

  二、正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越来越严峻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为大学生就业供给资料与研究依据。

  (一)调查情景:

  徐丽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嘉兴服装公司做前台秘书,从事这项工作已经两年了。她每一天早上8点30开始上班,可是她需要提前半小时就要到公司开始打扫办公区域的卫生;之后准备好今日一天需要的文件资料;

  接收邮件,按处理邮件的程序对邮件进行处理;还有接收传真、接打电话等等工作,当然她每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接待来访。她说一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害羞,一点也不自信,总是出错。可是慢慢的经历过来,此刻对她而言接待工作简直是小事一桩,没什么能难倒她。

  徐丽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除了简单的接待工作之外,徐丽还要负责很多琐碎的工作,帮领导整理文件资料、打印复印文件、撰写办公文档包括排版等等。事情多难免会出点错,比如文件丢失,造成公司经济上的损失;接待难搞野蛮的来访者时引起来访者的不满,难调解的时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形象;还有有时候也会与同事相处不融洽,也同样直接影响了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要求秘书具备高度的精力集中,灵活的处理问题,注重细节,还要求秘书人员在工作中若与同事发生冲突,必须要妥善处理,以免影响工作。但在徐丽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她头疼的是遇到恶意*胡闹的来访者的时候还有突然发生紧急状况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让她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她的上司主任经常教她遇到这种麻烦事的时候必须要先稳住自我的情绪,用良好的服务态度应对并稳住对方的情绪,再认真的劝说。

  徐丽*时也会被要求起草或撰写一些文档资料,比如说通知、简报、报告、信函、总结、公司文件、便条和合同等等,除此之外还会做一些统计数据之类的事务。所以这要求了前台秘书在写作方面和计算方面有必须的本事。

  (二)调查体会:

  综合徐丽的工作情景,我得出了一下几点体会: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大企业对前台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形象要好,因为秘书代表着公司的公关形象,公司对秘书人员的个人仪表要求甚高,尤其是前台秘书,并且还要具备各种本事,主

  要的有办事本事、公关本事、创新本事、计划本事、表达本事、公文写作本事、分析本事等等;还有在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精通秘书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如秘书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2.若想成为一名受社会受企业及领导的器重和赏识的秘书,光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除此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经验,在课外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活动或者比赛,不仅仅能增长知识,还能锻炼自我。在放假的时候我们还能去一些小公司兼职,熟悉熟悉秘书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为今后的秘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秘书这一工作不好做,要学的东西学都学不完,,可是只要努力了就必须能成功,像徐丽一样。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5)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1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学认为学*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生活。其中4.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5.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10.2%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55.8%的同学正在恋爱的,58.4%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92.4%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1%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2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周围初中和高中同学朋友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率为97.5%。

  3.调查时间为XX年2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

  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3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着改变,而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高校,大学生恋爱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普遍性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但大学生往往在恋爱心理的发展要滞后于生理的成长,在恋爱方面往往遇到挫折,进而导致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恋爱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调研背景及意义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文化的交织,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大学也不再是安宁的“象牙塔”,社会婚恋观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在社会环境的渲染下,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

  高校自由,开放的整体环境为大学生谈恋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同学在大学中都有过恋爱经历。

  与*传统的道德观相比,“90后”大学生对于爱情、婚姻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希望按照自己的心愿寻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然而,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要滞后于生理发展,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深入理解恋爱和婚姻,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恋爱像不成熟的青果一样,青翠诱人但却苦涩。一些大学生因为失恋或者无法追求到心仪的对象,产生了厌学、人际交往困难、个人情绪容易焦虑失落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恋爱情况,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恋爱受困的同学走出恋爱的困境。

  天津大学在大学生恋爱观培养上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广泛开展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友联谊活动,比如“玫瑰园”“单身派对”等。同时在第二课堂开设“恋爱课”,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避免因为恋爱引发心理疾病。

  调研意义

  太雷班第五小组于10月4日正式成立,随后本次调研活动也正式启动。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第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思想文化也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热点话题之一;第二,大学生往往没有过成熟的恋爱经验,在恋爱过程中难免经历到打击和挫折,致使无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促使他们在恋爱过程中走得更远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对天津大学在校大学生提取样本,收集调研数据,有助于为天津大学未来在塑造大学生恋爱观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可行性建议。

  调研概述

  太雷班第五小组以调查问卷入手,最终确定分别从大学生恋爱现状和恋爱观两个维度进行问卷的设计,采用了网上问卷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群体,其中主要面向本科生群体。针对调研得到的数据,我们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结构分析法了解学生们的恋爱观和恋爱现状。同时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分别面向学校机关部门负责人、学工干部及心理中心教师、恋爱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在读学生等五个群体进行访谈,进而深度了解他们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正确的恋爱观,还在10月27日举办了一次线下“学霸情侣”分享会,邀请在大学期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两对情侣现身说法,向低年级的同学传递恋爱、学*的秘籍,以帮助低年级同学能够在爱情、学业双丰收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了更好地对我们的公众号和恋爱理念进行宣传,我们于11月3日在新校区举办“最对对”情侣游戏活动,通过一起答题、一起运动、测试默契度等方式促进情侣之间相互交流。数据调研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在广泛参考相关文献后,共设计21道问题。总体可以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信息,被调查者恋爱现状,被调查者恋爱观念。

  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参加本次调查的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其中男生529人,占总数的45%,女生647人,占总数55%。调查样本的年级分布也比较合理,高年级经历恋爱的经验要多于低年级学生,因此在获取调查样本时倾向于向大四年级以及研究生群体做调研,获取他们的数据。其中大一年级250人,大二年级128人,大三年级111人,大四年级321人,硕士生319人,博士生47人。独生子女是影响学生群体的重要划分类别,其中694人是独生子女的,占总数的59%,剩余482人不是独生子女,占总数的41%。

  目前的恋爱状态

  根据数据调研情况,共有31%的同学正处于恋爱中,其余同学仍处于单身状态。在处于恋爱状态的同学中,总数的13%是异地恋。可以看出,目前处于恋爱状态的学生仍是少数,大部分同学没有处于恋爱状态。而处于恋爱状态中还有一部分是异地恋,经受着相当的考验。

  恋爱经历情况

  我们发现,有过一次恋爱经历的人数最多,而经历过4次及以上恋爱经历的人数最少,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一次恋爱经历的人数达到了265人,占总人数的27%。通过交叉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数会增加,恋爱的次数也会逐渐增多,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恋爱经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需要被帮助树立正确恋爱观,他们年纪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恋爱中的许多问题还无法处理好。

  男女生恋爱经历呈现不同的分布。在调研人群中,没有恋爱经历的男生人数较少,有过一次恋爱经历的男生人数最多。在调研人群的女生中,没有恋爱就经历或者只有一次恋爱经历的女生占总数的60%,整体呈现恋爱次数较少的特征。

  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动的内部动力,由恋爱需要而引起,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天津大学学生的谈恋爱的目的比较单纯,6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恋爱单纯是由于遇上了对的人恋爱感觉的吸引驱动自己去恋爱。17%的同学期望在大学通过找个伴儿,相互促进各自的成长。盲目恋爱、对恋爱出于好奇的态度、受到父母亲人的压力而恋爱,其他的恋爱目的相对属于小众群体,只占到了总数的18%,不过如果放到调研样本的绝对数目来看,这一类群体的绝对数目还是不容忽视的。

  不同年级的同学谈恋爱的原因相对不同。整体而言,个人认为因为爱情的原因而谈恋爱占据了大部分。对于大一年级的同学,28%的同学认为因为不知道原因就开始谈恋爱,这些同学年纪较小,对于谈恋爱相对迷茫。大二年级中42%的同学想要在大学中找个伴,希望能够共同度过大学生活,避免大学学业生活的寂寞和枯燥。

  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坏处

  大学生谈恋爱究竟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关于这个问题,调研数据显示,同学们还是认为谈恋爱会带来益处的人数要多一些。其中833名同学认为“找到伴侣”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占到总人数的85%。其余“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寂寞”等均有过半人数认同是大学生谈恋爱所带来的好处。

  相比于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326名同学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的坏处是分散精力。往往两个人进行恋爱,就需要拿出时间来共同经历一些事情,这样就难免会占用一部分其他的时间。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谈恋爱会影响自己和其他异性的正常相处(爱情的排他性)。只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多。整体而言,同学们对于校园恋爱还是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爱情重要性

  我们调研对于爱情、友情、学业、亲情、金钱五种不同因素的得分排序,排列在第一位的因素将给予5分,排在第二位的给予4分,以此类推。最终,亲情因素得到了最高4.55分,其中有858名同学将亲情因素选在第一位,表明大学生还是更加注重亲情因素。整体而言,爱情排在第三位,整体获得了2.91分。

  单就爱情因素而言,只有84名同学选择将爱情放在了第一位。分别有348、300、288名同学将爱情列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布较为*均。整体而言,同学们相对于爱情,更加重视亲情和学业,这和学生所处于学*的环境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校园爱情面临的问题

  校园爱情纯真,但是被考验的因素也很多。调研数据显示,723名学生认为“毕业后各奔东西,不能在一起”是困扰校园爱情最大的问题。每当到了毕业的时候,很多情侣在毕业或者毕业之后的一年中就分手了,因为地域的差异、学业与工作的差异等等,双方没能够很好地经营毕业后的恋爱关系,最终导致分手。另外,488名学生认为“面临现实的各种经济压力”是困扰校园爱情的难题。恋爱是需要经营的,在生活中看场电影、为对方买些小礼物,这些都是需要额外的支出,可能处于恋爱关系中的男生,需要承担一部分女朋友的经济支出。除此之外,也有314名学生认为“学业繁忙,聚少离多”给校园爱情带来危机,283名学生认为“家庭文化差异过大”会给校园爱情带来困境。

  恋人之间最佳的花销方式

  情侣之间需要通过相互送礼物、共同出去娱乐、一共吃饭等方式来促进相互间的感情。这也就引发了恋人之间哪种花销方式更佳的问题。基于传统观念,50%的同学认为男生负担需要多一点。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家庭经济条件的发展,还有36%的同学认为AA制更佳符合。

  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的目标和完美归宿,理论上是走进婚姻的殿堂,调研数据显示,36%的同学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前提,这样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恋爱观念。正确的恋爱观也是宣扬希望恋爱是要走向婚姻关系的,但是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情侣无法走进婚姻中。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不再像过去一样闭塞,已经出现了“不婚”“不育”不轻易确认婚姻关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婚姻观逐渐随之淡化,很多大学生认为,如果谈恋爱可以结婚固然很好,如果最终两个人没有能够走进婚姻殿堂,仍然能够被人所接受。

  希望学校采取的行动

  除了进行封闭式问题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开放式提问。在回答希望学校采取的行动这一问题中,超过50%的同学答道希望学校设置相关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还有一些同学提到,需要设立更多的情侣交往的地点,可以帮助情侣之间加深感情。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在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环境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相比于其他的恋爱,还有其独特的恋爱特点。

  浪漫性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同时身处简单纯净的大学校园中,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具有更多的梦幻色彩,期望理想中的爱情。

  可是他们对承担实际生活困难的能力、责任等条件重视不足。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恋爱难以经受考验、容易变动的主要原因。

  易变性

  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比较浅,加上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大多是冲动型的,往往通过短暂交往就会确定恋爱关系。然而恋爱的浪漫性使得大多数有些同学不善于处理恋爱中的纠葛、矛盾,情侣双方的感情波动较大,容易分分合合,变化无常。而一些不健康的恋爱观念,比如“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也弥漫于大学生群体中,使得大学生恋爱容易因为外界因素而产生变化。

  意见与建议

  为了更加全面地获取大学生恋爱观,我们分别面向学校机关负责人、辅导员及心理中心教师、恋爱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学生五个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看法、学校在促进学生扩大交友范围的有效举措、学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有效做法。

大学生的恋爱观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恋爱?作为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观有时怎样?他们对大学校园里的恋爱行为又怎么看待呢?就此,我对我校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展开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

  二、调查经过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的抽样调查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我抽取了各个系各个年级的某些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抽样调查中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恋爱情况。从简考虑,我做了以下表格,直观明了的对我校学生的恋爱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恋爱比例基本比男生高,而从大一到大三,恋爱比例逐渐上升,基本上有增无减,有些系部,大三恋爱女生比例一度高达78%,男生也达75%。但在大一,男生谈恋爱的比例很低,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女生之所以恋爱比率之所以比男生高,还是与传统观念有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是无法接受姐弟恋,因此,学长们可以找大一女生当女朋友,而学姐们却很少找大一学弟,尽管有可能大一男生比大二女生大,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还是束缚了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

  (二)、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调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过:“大学一定要谈恋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大学生活就是一片灰白。”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主题,从俞敏洪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恋爱是必不可少的,爱情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它可以让我们互相促进,失恋则可以锻炼我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及态度。但是,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约束着恋爱的效力,它或许可以成就人,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自甘堕落。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句子:

  1、若相爱,请深爱;若不爱,请离开。

  2、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敢爱,而是害怕受伤害。

  3、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做他(她)的朋友,因为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4、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5、宁愿笑着流泪,也不要哭着说后悔。

  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一部分。

  三、调查结果及发现问题

  据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是因为寂寞,而他们也认为到最后终究会分手,俞敏洪也说过,他们班(北大英语系)谈恋爱的十几对,到毕业只剩下两对,而最后结婚的只有一对。或者因为自身的情感因素,或者因为经济或家庭因素,或者是因为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不同,总之,八成的大学生恋人到最后都会分手。当然,恋爱是恋爱,家庭是家庭,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分手的打算,恋爱是两个人在一起快乐就行,而涉及到柴米油盐,矛盾就会慢慢暴露。

  从问卷结果看,有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异地恋比较多,对象一般是高中同学,或者高中时就在一起了,或者各奔东西了才发现已经互相有了好感。异地恋是大学生恋爱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照样一个人上课下课,一个人吃饭上图书馆,一个人在校园闲逛是看着其他情侣而想着远方的他(她),但是他们有精神寄托,每天打电话发短信,也似乎很幸福。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因为距离,他们少了日常的摩擦和争吵,这种情侣或许比本校的那些情侣们感情更稳定,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便会慢慢变淡,所以,他们隔几个月会见一次面,这样,他们的消费就比其他人高了。“我就认定他了,虽然我从北方来这求学,他在北方,但我相信他不会背叛我,他很疼我,每晚都给我打电话,我们每年寒暑假也能见上面。”我校的某王同学受访时如是说。可见,那些异地恋人对对方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更多的还是最后面临分手。

  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一直是另学校头疼的一个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搂抱抱,在食堂互相喂饭,晚上打电话到半夜,就连图书馆也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基地。校园里,随处可见拉拉扯扯的情侣,尤其到了晚上,田径场简直成了情侣们的专属集中地,他们眼中似乎没有他人,只有对方,他们都互不干涉,与其他人自动拉开一定距离。为此,学校成立了“文明恋爱督查队”,但成果不甚明显,一是只限于白天,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行;而是督队员们也是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去制止。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把恋爱当成大学的全部内容,有对象的沉溺其中,没对象的到处寻寻觅觅,甚至有人说:“花了那么多钱来上学,就算没学到东西,弄个媳妇回去也好。”当然,也有理智恋爱的,他们或为了考研,或为了其他,有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据我们了解,很多家长都会在生活费意外给大学生们额外的“恋爱经费”,除了请对方吃饭、约会游玩、送礼外,新兴的情侣市场的生意也异常火爆,什么情侣装、情侣杯、情侣项链等,还有更特别的DIY情侣坊,能把情侣们自己的照片弄上去。我们在校外的一家DIY情侣店咨询了一下,一个小小的公仔,只因为弄上了他们自己不足一寸的脸的立体照,竟卖到3、40多元每个,一对价格高达80多,而生意还挺好。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果真名副其实。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在情侣们如此高调晒幸福的背后,是他们父母弓着背辛勤劳动的身影。

  *些年,渐渐地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学生群体——试婚一族。他们在校外租房子同居,花大价钱去拍婚纱照提前体验婚礼的乐趣。他们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美名其曰提前适应婚姻生活,然后发现矛盾越来越多,赶紧分手,还庆幸自己明智的试婚,不然真的结婚了就惨了。覃彪喜先生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也提到这点,他说他们学校就有很多同居学生,即使没同居,也大部分都发生过关系了,他幽默地说,在我国某重点高校,有个省园,原本是要同学们再此反省日本人侵略*的历史,但这里却成了“野猪林”,学生们夜夜笙歌,在用行动养育下一代来反省日本罪行。当然,这毫不夸张,据此可知,我国很多大学都有这种情况,甚至有些大学在校园各处设有自动售套机。而英国有条法律甚至规定给包情人的大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听起来很滑稽,也让我们十分想不通。很遗憾,我们没能采访到试婚一族,就算能找到受访者人家也不愿透露,只能从别处了解情况,因此了解甚少。但据我们了解,我们学校的“试婚一族”也不在少数。

  我不知道“试婚一族”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我们小组认为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不仅在经济上耗费打,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害。经常听说某高校有为情自杀案件发生,这听来让人毛骨悚然,这就是恋爱没有处理好的典型后果。

  四、对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的看法和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但必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到文明恋爱。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心智还不太成熟,对很多事的是非还辨别不清,不可过早的陷入男女关系中,万一出现意外,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和这种情况下所能承担的。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我们不必过早地担心结婚生子,而是应学*一些能适应社会的本领技能,为毕业后找工作做准备。大学生不能为了恋爱而恋爱,不能为了寂寞或要面子而随便找个对象,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恋爱必须谨慎,不要随随便便,不要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尽量找个志同道合的对象,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如果找不到,那就一切随缘,努力学*,不要看着人家而眼红,而寻寻觅觅,等你有了出息,不怕找不到老婆或嫁不了一个好老公。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0篇(扩展6)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 研究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消费的看法,通过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 研究过程: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四、调查后总结: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一个人的消费水*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五、调查后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惯的社会成员。

  六、感想与体会:

  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经济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因此对我们产生重要得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注其消费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湘南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 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用、衣着费用、化妆品及护肤品费用、日常用品费用、零食费用、其他消费。

  2、 在校大学生的学*消费:购买书籍的费用、参加课外培训费用、文具用品的消费、其它消费。

  3、 在校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参加课余活动费用、运动健身费用、娱乐费用、其它消费。

  4、 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生日聚会费用、同学老乡聚会费用、男女朋友间的情侣消费、受人恩惠答谢他人所用费用、其它费用。

  5、 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通讯费、网费、其它费用。

  6、 其它方面的消费。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2:2: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25人 女25人

  大一:20人 大二:20人 大三:10人

  五、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用在150—300元之间居多,大一学生占了80%,大二学生占了10%,大三学生占了50%。由此可见,我们学院的大学生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还算合理,在化妆品、衣服、日常用品消费方面,消费额在0—60元大约在80%,对此也比较合理。

  2、在校大学生学*消费方面:购买书籍费用在20元以内约占66%,而50元以上仅有15%,购买学*用品*均每月费用在5—10元的占70%左右,5元以内或10元以上所占比例相当,而对于参加课外培训的费用各不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学*就是其天职。大学生在学*方面的消费还应该提高一点,让自己充实起来,很多在校大学生放映自己很迷茫、很无聊,其实**便是最好的朋友。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3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64643161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 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 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气象万千,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使得人们的腰包饱满,腰包鼓了物质生活水*上去了,精神财富也日夜得到充实,人们思想更开阔了,变得愈来愈聪慧知道把钱一部份用于打理日常生活,一部份则用来投资理财。连做梦都在想着怎样钱生钱,利滚利。投资包含着方方面面,将钱储在银行、购买股彩票、买保险、公司入股等等。其实,供养大学生也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最佳方式之一。可能很少有人赞成该观点,有关调查数据线显示,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需要投入几十万元。加之家庭的呢?又会是多少,可以自己算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招生日月递增,给人们更大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可谓是个好事。可是在这样的光环下,确隐藏着生化危机。学生们的虚荣心开始滋生并蔓延,还带着极强的传染性,在当今好像成了社会上的毒瘤,甚至不治之症。虚荣心导致的后果盲目攀比、追逐名牌、吃喝成风、借钱还债、偷强成瘾、丧失诚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笔者调查,我校学生的最低月生活费不低于500元,家庭条件好的月生活费一般都在800元到1000元,有一部份同学月生活费达到1000元以上。这几个级别的学生生活费都是怎样花费的呢?当然在学校,人/500元每月就足够了,学校的伙食还是蛮物美价廉的,比起我中学阶段的生活好多了。要是在校外餐馆的话,人/500元每月就难得够了。每月人/800-1000元的就足够了,至于1000元已上每人每月就不用多说了。笔者长期深入实践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没有存钱的*惯,基本上是有多少用多少。有的拿“高薪”着常常靠借钱过日子,拆东边的墙拿去补西边。我总结出来一条定律,家境好的学生最不善于把钱用之有度,而家境相对较差的学生有*98%没有像他人借过钱。这说明,“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又一次被证实,他们更懂得钱来之不易,更懂得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笔者还发现,家境差的学生与家境较好学生上学期间做兼职的百分比为10:1。相同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同的家境决定了大学生们消费观是存在着明显差异性的。表现为对金钱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富人的孩子说,反正我家有钱,大把的花是应该的;穷人的孩子说,爸妈太辛苦了,花钱等于在榨取他们的血汉,我要减轻他们的负担。于是,前着拼命的乱花钱,后者绞尽脑汁的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消费观念的不同,前者渐渐的染上了恶*抽好烟,酗好酒等;而后者没有这些恶*,节约的行为*惯日益愈好。结果可想而知。作为当代大学生,80、90的我们,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端正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科学发展献力献策,承担起社会责任!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均消费金额。

  月*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xx元占14%,20xx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xx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常购买学*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均每月电话费。

  *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附:大学生学*态度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去学*?换句话说,即如何正确的去对待课本的理论知识及对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能力,了解学生的学*状况是我们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基本依据。我部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在学*上存在着动机多样而不务实与勤奋不够、学*内容僵化与学*价值取向实用等诸多问题。因此,我认为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进同学们的学*状况,促进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按院系及专业抽取学生100人,其中大一60人,大二40人。

  2、方法和基本情况: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在寝室或教室接受调查,实行不记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目的、学*意义、学*策略与方法、课余生活安排、未来就业等方面。

  二、调查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对本校的男女比例为42%:58%

  内容:

  1、您的学*目的是()

  A为了更深的学*B为顺利的获得文凭C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D没想过

  2、您认为学*有意义吗()

  A深远意义B无所谓C没意思D没想过

  3、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学*,学*为了更好的活着。您同意吗()

  A同意B不同意C说不准D没想过

  4、如果在学*中遇到问题,您会()

  A求助同学B求助老师C求助网络D去图书馆查阅

  5、在学校里您上自*情况()

  A有时上B经常上C偶尔上D一般不上

  6、您经常去图书馆吗()

  A有时去B经常去C偶尔去D一般不去

  7、您的上课情况()

  A经常不去上课B偶尔不去上课C喜欢的课去D去上课,但经常迟到

  8、您觉得自己在课上的表现()

  A经常很积极B喜欢的课很积极C不怎么表现自己D不会积极表现

  9、上课时您会采取哪种记笔记的方式()

  A不停地记笔记,课后复*B认真听课,偶尔记笔记C不记笔记,只看自己的书D不记笔记,但认真听课

  10、您的个人主动性如何()

  A主动完成学*任务B主动寻找学*任务C能够完成学*任务D不得不完成学*任务

  11、您对现在的专业()

  A充满信心B没有信心C还不了解D比较失望

  12、您对现在的任课老师()

  A都非常满意B大多数满意C非常失望D不知道

  13、您是否制订了学*计划()

  A制定了,并在认真的执行B制订了,但不经常的坚持C依据课程学*D没有学*计划

  14、您觉得大学的学*重要吗()

  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D不是特别的重要

  15、有人说学*不是为了考试,考试为了更好的学*,您同意吗()

  A完全赞同B无所谓C不同意D不知道

  16、您现在的学*成绩()

  A优秀B中等偏上C中等偏下D较差

  17、对所要求的学科学*情况()

  A努力学好B正在努力C还没有进入状态D混一天算一天

  18、在学*上您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偶尔会

  19、您会在自己的一个阶段的学*后进行总结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从不

  20、您会不控制时间的在网吧等娱乐场所玩很久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从不

  21、您的家长会给您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从不

  22、通过自己在大学学*的经历,谈谈对大学的感受,您觉得应不应该上大学,为什么?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两方面对大学生学*态度的影响:

  (一)内因:

  1、学*有积极正确态度的同学占少部分,多数同学的学*态度及目标上存在问题。偏科及目标不明确的同学占大多数,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得从偏科方面和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入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态度、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目标是老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要具体了解到哪个同学哪科不好,哪科老师就应重点关注、帮教使其改变态度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建立信心,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2、为学*没意思、无法专心致志、没有学*目标的占比例较高。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有空虚,学*目标不明确、自我评价过低和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3、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逐年加大的,所学专业知识在今后岗位上如何应用不了解,专业不对口就业以及自主择业使得“读大学无用论”思想盛行,很多对未来渺茫的学生就放弃了认真学*的想法,更希望多的去获得一些似乎更实际的东西。

  (二)外因:

  1、社会因素:(1)受社会“黄色文化”的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2)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网吧等的影响;(3)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使中学生学*分心,热衷于玩乐场所。或认为学*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2、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强制或逼迫子女学*,而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过分地宠爱子女,使其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也都会给子女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学*。

  3、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当,如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当,如搞题海战术。课堂枯燥无味等。当然,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

  三、解决对策与思考:

  客观的说,我校“大学生学*态度调查问卷”进行的相关抽样调查仅仅局限在文传系的部分同学,不是全面的,但是却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因为高校大学生都处在生理、心理发展和成熟的关键阶段,面对的专业、兴趣和方向、个人能力等方面虽然不同,但大家仍然在学*方法、学*态度和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是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群体。对当前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对“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1、发挥高校引导学生学*正确态度的作用

  要改变学生的学*态度,就必须改变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需以非常敬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需要彻底改变过去“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是知识的传授者,你是接受者”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传统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和探究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它们那些未知的领域。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来激活课堂;要多检查、指导厌学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上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等。所以,要鼓励高校教师成为学生学*、工作和生活上的导师,推动学生成长为新世界的学*型人才。

  2、了解大学生活学*特点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上要求高度自觉。尤其是在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大学的学*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还具有极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在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时间,自觉地学*。还要注意思维、创造、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我们还要强调一点,良好学*态度的形成应当从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培养。

  3、提高大学生学*的主动性

  大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学学*的特点是依赖性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良好的学*态度必须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做起。提高大学生学*的主动性,是使大学生转变观念、走向自主的关键一步。

  4、尽快适应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三年大学学*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学*态度的消极影响。

  5、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以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关于人才全面发展的学说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所提出的。我国教育历来都强调德才兼备。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知识再多,不会运用,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由于一些大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使得大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谈及的学*,不再是狭义的课堂学*,更多的应该是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知识储备的综合能力的学*,只有将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贯彻到每个学生的头脑里,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态度。

  6、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

  端正自己的学*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目的和良好的学*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7、家庭树立榜样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与孩子分析社会压力及就业前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8、加大对不良因素的整治

  学校应联合有关部门,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当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气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好的学*态度及学*目标,是指能够被老师和大多数人认可,找到适合自己学*的,能学*有成效的学*行为是大家的一致目标。大学生应该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独立的人格,应该不断改进学*方法、端正态度,树立目标,刻苦学*知识,厚积薄发,努力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5

  我分析了他们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上网费、买服饰、手机费、恋爱等。

  综合分析了一下,我感觉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

  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但这样的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真切体会到这些钱的来之不易,容易轻率的消费,也不担心没钱用,因为总有父母担着。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据调查,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明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那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这也许就是传统的恋爱与现代的恋爱的区别。

  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还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概念。很多同学糊里糊涂花钱,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倒是不少同学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学借钱。

  在此,我建议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6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what )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7

  调查人员:余波

  调查人员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调查地点:XX市政法大学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XX市政法大学学生

  访问缘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手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并不希奇了,大学的手机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商瞄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一、手机能风靡大学校园的背景

  1、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不断提高,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2、中国的两大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国联通在通信资费上比较实惠,例如两大通信巨头都开通了校园卡业务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社会社会的发展当今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生活水*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和信息的即时性。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截至20xx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共5.65亿户。其中大学生也占相当份额。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二、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大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根据前

  面对大学生手机族的调查与分析,得知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

  85%的大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6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大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大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

  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xxx

  调查地点:xxx

  调查对象:xxxx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均水*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与家庭的收入水*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9

  小组成员分工:

  主持:郑乐苗

  问卷调查: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幻灯片制作:郑乐苗

  查阅文献:朱雅芳王斐

  访谈:王斐

  统计:林君朱雅芳薛熠熠

  资料整理:林君王斐

  论文:郑乐苗

  1、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2、研究目标(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农商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农商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从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观,正确指导他们理性消费。

  3、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等。

  4、原因探究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5、对策的思考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

  6、调研心得

  郑xx:

  作为组长,我觉得在这次调查中我的收获是最丰盛的。做问卷前的准备我要筹划好一切工作,并且必须积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进行调查以及我们以什么方式去调查。我必须把工作提前分发给大家,同时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了解到了我们消费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知道了以后该如何消费,有了正确消费的意识。

  王x: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感悟颇多。首先,设计问卷环节,我们组成员通过许多资料。

  调查,汇总成问卷,着让我们增长了许多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也了解了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环节,怎样使问卷的结构更加完美,使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发调查问卷着能培养我们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培养了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让我们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

  朱xx:

  我和小组成员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许多资料。对我们学校大学新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中我不仅收获了这次劳动取得的成果,而且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得到了应用。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报告。最让我感悟的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团结互助,与人沟通的精神与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此次调查我收获颇多。

  林君:

  这次调查时我步入大学的第一份调查,在本次调查任务中我感受到了团队力量,我们各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作互助,同时也了解到制作调查问卷报告的过程。在其中担任有关问卷的职务,在设计问卷时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的问题,从而详细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分发问卷进行调查时,锻炼了交际与沟通能力。综上所述,我觉得本次调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薛xx: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我学到了怎样与同学沟通相处,怎样让同学更好地配合写问卷。在统计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大学生的消费比例。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0

  第一部分:调查概况

  实践主题: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理性消费、求索未来

  实践引言:经济腾飞的中国,人们无时无刻都在体验消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的职业以及今后人生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趋向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实践小组成员:于爱玲、李青、刘艳华、李华、卢文娟、宋杨、郭安伟、江涛、王传山、陆伟、刘洋、张荣鑫、王成龙、张润超(共15人)

  实践小组组长:江涛

  实践时间:XX年3月9日—3月10日

  调查人数合计:151人

  调查对象分布: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东营) 100人

  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5人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黄石) 10人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6人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7人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4人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2人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1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2人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烟台) 2人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 3人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5人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济南) 1人

  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2人

  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吉林) 1人

  有效问卷份数:151份

  调查方法: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本校学生,借助网络和无线通讯手段调查了部分其它高校同学,与此同时和部分同学交流面谈了解部分现实信息。

  问卷内容:见附录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统计汇总

  略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现状分析

  (一)、总体消费水*一般,局部出现两级分化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今大学生消费水*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22.5%的同学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47%的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有27.2%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同时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包括1500或者更高)的占到9.6%。*百分之七十(69.5%)的同学月生活费用在500以内,同时有61.6%的认为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比较符合实际,应该说总体处于一般水*。但同时也有*百分之十的同学月开销超过1000元,局部出现了两级分化情况,但在是由大学这种现象普遍性不高。

  于此同时,和其它高校相比较,本校学生的消费水*偏低,*均水*在502元左右[①],其中92.8%同学表示在购物时在乎价格水*,也在一定层面体现了这个问题。

  (二)、消费多元化特征显著

  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走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年轻人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大学生也不再将消费单纯用于学*上,而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如网络、通讯、交际、形象等方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的消费也转向了多方向的轨道,既缓解了大学生的紧张气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购物消费途径来看也曾现出多样化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1.6%的同学选择超市购物,25.8%的同学会逛街砍价,同时b2c网上购物对于*9%的同学来说成为主要的购物方式,这也是顺应当代消费新概念的表征,伴随网络购物的机制成熟,这种安全快捷的新兴方式将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三)、部分出现超支现象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方向也有了变化,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曾有人将大学生比作逃离了牢笼的小鸟,没有约束,只有自由,如今一想的确如此,调查结果表明51%的同学曾有过甚至经常向他人借钱的记录。

  (四)、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据调查,高达65.6%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只有34.4%的同学通过打工和勤工助学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同时我们了解到其中有*5%的同学每月打工收入超过3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74.1%的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工或者奖助学金)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这是当代大学生渴求自身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的体现,但迫于各种原因,只有34.4%的同学将之付诸实践。

  (五)、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不善于理财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财的观念,对于生活费没有什么安排,表示“想用就用,没有数码安排”,对自己月开销数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比较少(仅占9.3%)的同学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但大概40%的同学没有预算或者消费计划,情况堪忧。

  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消费记录,也只有16.6%的同学完整落实,而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详细的消费记录,处于无计划消费状态,这不利于开销的合理控制以及良好消费*惯的培养。

  (六)、追求品牌时尚、个性潮流

  在这次的调查中“五大件”的拥有率非常高,有84.8%的同学有mp3或者mp4,手机拥有率更是高达91.4%,此外*四成的学生有电子词典(基本是用于外语学*)。电脑拥有率为28.5%,其中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率高于此数字。另外被大家视作奢侈品的cd、psp游戏机以及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一族也成为不少学生的追求。通过计算,同时拥有mp3、手机、电脑三件的比例为2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较高。

  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4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32.2%),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

  (七)、消费结构不合理、合理消费意识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惯方面,很多同学都不太合理。男女生偏重也有所不同,部分女生爱逛街购物,伙食费用低于男同学,而且有很多都是见好就买从来不考虑价格;而部分男生则在上网以及恋爱方面投入了大量花费,沉醉在网络与爱情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并且男生还在送礼方面特别突出。更为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在学*上大花费可属少之又少。在调查中,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讯方面占47.7%,主要集中在购物上的占4***%,而用于学*的消费只占28.5%。70%的同学每学期用于书籍的费用小于150元,也就是说,除了学期初用于购买课本的费用之外,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在书籍上的消费。据了解,*常时买报纸、杂志等也多用于娱乐,真正意义上在学业上的开支甚少。

  二、成因浅析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负面影响

  “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其中,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他们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今天的大学生

  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体现为: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们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们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束语

  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路的差距、楼的差距、交通工具等的差距,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表征显著。而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上述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我们感觉到:人的质量的差距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作为大学生这个最具活力的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消费观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但却能在一定层面体现这个群体的社会性格。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生存能力培养,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思考向前的大学环境,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插上稳健、硬朗、执着的双翅。

  理性消费、求索未来。

  最后对在这次调查实践中的受访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表示感谢!

  附录一:问卷样卷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惯以及消费趋向,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请您给予支持。我们承诺:所有涉及您的个人资料绝对保密,问卷不记名,我们仅采用统计处理后的综合数据。您的答案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合作!

  1、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或博士生

  3、你*均每月的生活费用为:

  a、300以下 b、300—500 c、500—1000 d、1000—1500 e、1500以上

  4、除伙食费外,你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最多两项):

  a、交通或通讯(电话、上网) b、购物(服装、化妆品、零食等) c、学*(书籍、报刊)

  d、交际或情感(聚餐、娱乐、恋爱) e、其它

  5、你每学期用于外在形象(服饰、化妆品、发型等)上的消费额是:

  a、基本没有 b、200以内 c、200—400 d、400—600 e、600以上

  6、你每月上网费(宽带和网吧)、手机费和电话费合计是:

  a、40以下 b、40—70 c、70—100 d、100—130 e、130以上

  7、你每学期在学*(书籍、报刊)上消费额是:

  a、50以下 b、50—150 c、150—250 d、250以上

  8、当你拿到下月生活费时,基本有怎样的打算:

  a、存起一部分钱剩余的当作下月生活费 b、进行该月的预算,做好消费计划

  c、马上去买或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d、没有什么安排,想用就用

  9、你购买商品时考虑最多的是(最多两项):

  a、价格便宜,优惠 b、有需要,不在乎价格 c、有需要,价格适中 d、名牌和时尚

  e、一旦看上就立刻够买

  10、你现在每月有盈余吗:

  a、没有 b、有,但不多 c、有很多

  11、你对自己的消费有过记录吗:

  a、全部记录 b、有,但断断续续 c、想过但没有落实 d、不记录

  12、你最常用的消费方式是:

  a、逛街砍价 b、超市采购 c、网上购物 d、其它

  13、你认为目前每月的生活费能够满足所需吗:

  a、绰绰有余 b、刚好合适 c、勉强 d、不够用 e、远远不够用

  14、你有过因钱不够而借钱的情况吗:

  a、有过但不多 b、经常 c、从来没有

  15、你目前拥有下列哪些电子数码产品(多选):

  a、mp3/mp4 b、手机 c、电脑 d、电子词典 e、游戏机/psp f、cd机

  g、数码相机/摄像机

  16、你最理想的消费来源是:

  a、父母给予 b、打工、勤工助学 c、奖助学金 d、其它

  17、你每月打工或勤工助学收入是:

  a、没有 b、100以内 c、100—300 d、300—500 e、500以上

  18、就整体情况而言,你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

  a、过高 b、比较高 c、比较符合实际 d、比较节俭 e、偏低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1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 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 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 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 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 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523.7元。这其中有*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2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惯。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长沙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观念,呈现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我们特作此调查,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以便于大学生更好的消费理财,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二、调查对象

  长沙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以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涉外经济学院、湖南财专为主。

  三、调查项目及问卷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有长沙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消费支出情况、消费方式选择、*均消费水*、消费目的等。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问卷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

  (1)简单随机抽样。

  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在问道和问卷星两个网络调查*台发放)数据主要用于做修正值。

  (2)分层抽样。

  首先在长沙高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及民办高校若干所,对选中的高校再按学院或年级进行分层抽样。

  五、调查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本小组成员分类统计,最后统一汇总。

  六、调查进度安排

  本次调查从2xx年4月25 日开始,历时四周,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4月28日—5月2日,进行小组讨论,落实调查经费,设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及打印等。

  第二、调查、数据处理阶段。5月3日—5月10日,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数据处理,数据质量评估,得出调查结果。

  第三、资料整理和总结阶段。5月10 日—5月23日,主要是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编印调查资料,制作PPT,全面总结调查工作,完成调查报告。

  七、调查的组织分工

  调查小组共5人,根据个人专长分工,制定分工明细表(见附二)。

  八、调查经费预算

  本着节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经费预算情况如下:

  问卷样本制作、修订、打印:5元;2、复印调查问卷100份:10元;3、其它费用(交通、通讯):10元。总计25元。

  九、调查效果预测

  经过以上工作安排及全体调查人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应能达到预订的调查目的。

  备注:由于调查条件及水*有限,调查比例相对较小,且在项目设计、人数分配、总数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敬请见谅。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3

  本次活动主要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到八大高校有关当代大学生金钱观等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当代大学生了解有关金钱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降低当代大学生因为金钱问题的犯罪率,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这次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切入点,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让大学生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正确的定位,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项目实施计划

  1、调查步骤: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

  第二阶段:计划阶段:制定调查策划书,审定、修改确认;

  第三阶段:问卷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初步测试。然后整理确认,并印制1000份;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第五阶段:研究分析:通过数据输入处理,研究、分析数据;

  第六阶段:报告阶段:撰写调查报告。

  2、日程安排:

  (1)10月25日将我会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到桂林八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各个小组做好图片采集。

  (2)11月10日对全部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并分工合作将此次调查做成实践报告。

  (3)11月25日全体成员将此次调查活动的图片收集并整理成图片集,在我校青春广场向全体在校生进行成果展评。

  我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并且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校园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4

  调查人:

  组长:王誉洁

  组员:秦瑶,东玉清,张海英,王录杰,袁艳如,刘佳雯

  小组分工:

  制作调查问卷:张海英

  调查访问:王誉洁,王录杰,张海英,秦瑶,东玉清

  总结调查结果:袁艳如,刘佳雯

  制作调查报告:王誉洁,秦瑶,东玉清,张海英,王录杰,袁艳如,刘佳雯

  调查方法:问卷,统计

  调查背景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调查目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

  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1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