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1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

  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

  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三)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

  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

  为此**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孝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盛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3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1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1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1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年来,根据各级党委**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4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完善,有的是因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差,还有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继续快速发展,究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经济在*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以家乡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现在家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一、多样化发展。

  记得小时候眼里的种地就是种小麦和大豆,每家每户都只种这两样作物,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也单调的很。那时候农民们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突破,沿着老一代的耕种模式一步一步往下走。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收入仅仅聊补支出。而现在,年青一代加入农民行业,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敢闯敢拼的干劲。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有意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使得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小麦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大多数人都转而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且在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新品种,改良新技术。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选择直接放弃种田,做起了养殖业,效益颇丰。

  二、特色项目重点发展。

  家乡的人参与木耳产业乃是一大特色,但之前由于技术与销售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身到这个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从而导致其发展严重受阻,仅有几个散户小本经营维持生计。这几年,当地**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发展,不仅时常请来专家为种植的农户讲解技术,还积极联络买家,解决销售方面问题。有了**的大力帮助,不少农户相继加入该行业之中,使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农户靠种参、种植黑木耳不仅脱贫,还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三、科技渗透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使得农民对知识更加渴望,索求也更加方便。再加上当地**经常会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农民可以较为容易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原先看似只会靠天吃饭的.农民也知道拿起科学武器进行“**”,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发展中的弊端不可避免。现就我自己的看法,提几点意见:

  一,应向规模化发展。

  农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种植项目不集中就是其中一个。就如我们村子,有养牛的,有种参的,有种木耳的,当然还有种地的。而种地的之中,又有种粮油的,如玉米、大豆;种经济作物的,如角瓜、水飞蓟等。这样不仅不易于管理,还使销售成了每年秋收后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种植该作物的人少,相关信息就少,更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收获量少,买家就不太注意,不愿去当地收购,或故意压低收购价,使农民卖粮时十分被动。如果形成了规模,不仅耕种收获时方便快捷,还可以利用规模效用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一点需要**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二、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与销售信息。

  脚下踩着的黑土地是一块丰富的宝藏,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养育出许多高效益的作物。但农民之所以不去选择种植,一是因为没技术,不会管理;二是因为害怕销售不出去。现在虽然不时会有专家来给农民讲解种植技术,但相对于农民知识的缺乏明显还是不够。农民往往会因为技术不过关而蒙受巨大损失,从而丧失积极性。所以应该加大知识技术的普及力度,除了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广发相关书籍,甚至是办培训

  班都是可行的。至于销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厂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及售价。这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就可以全心且放心的经营自己的产业,效益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三、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如前文所说,农民因为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显得畏首畏尾。很多人不敢做这个,又不敢碰那个,就知道按部就班的种地卖粮,这样很难走上致富之路。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工作。只有积极性有了,做事才能有干劲,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应该依靠宣传和相关书籍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多介绍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比多给农民发几百块钱的补助款要有用的多。同时,借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也可以先重点建设某些农户的产业,让他们做大做强。其他农户见到做这行有甜头,也一定会积极参加进来。到时可以让有经验的几户再与后加入的分享经验,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样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状况。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这对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极大地契机。当地**以及广大农民都应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当然改革就需要不断地探索,而探索就免不了会出现弊端与错误,这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补救,尽量做到是损失最小化,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有用的建议,做出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及所有的农村都可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农民都可以尽早过上好的生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5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受传统的生产模式所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无法更新生产观念。就如一个新的玉米种子到来都有人以为没有自已一直种的老品种增产,二是受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的限制,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左右, 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6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受传统的生产模式所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无法更新生产观念。就如一个新的玉米种子到来都有人以为没有自已一直种的老品种增产,二是受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的限制,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左右, 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7

  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以后,腾冲县委、**,及时于20xx年10月23日,召开了腾冲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原**王彩春作了题为《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主题报告。新一界县委、县**及时安排,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融资体制、产业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叶、烤烟、晾晒烟、干果、香料、药材、香菇、雪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和农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个方面分13个专题开展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立足于研究解决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普遍性的问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于5月12日与这项工作的责任人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

  一、一九九八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九九八以来,县委、**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根据腾冲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xx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 %;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xx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

  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xx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叶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腾冲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稳定总量、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我县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我县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同时据调查我县7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8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完善,有的是因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差,还有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继续快速发展,究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经济在*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以家乡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现在家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一、多样化发展。

  记得小时候眼里的种地就是种小麦和大豆,每家每户都只种这两样作物,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也单调的很。那时候农民们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突破,沿着老一代的耕种模式一步一步往下走。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收入仅仅聊补支出。而现在,年青一代加入农民行业,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敢闯敢拼的干劲。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有意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使得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小麦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大多数人都转而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且在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新品种,改良新技术。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选择直接放弃种田,做起了养殖业,效益颇丰。

  二、特色项目重点发展。

  家乡的人参与木耳产业乃是一大特色,但之前由于技术与销售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身到这个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从而导致其发展严重受阻,仅有几个散户小本经营维持生计。这几年,当地**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发展,不仅时常请来专家为种植的农户讲解技术,还积极联络买家,解决销售方面问题。有了**的大力帮助,不少农户相继加入该行业之中,使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农户靠种参、种植黑木耳不仅脱贫,还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三、科技渗透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使得农民对知识更加渴望,索求也更加方便。再加上当地**经常会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农民可以较为容易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原先看似只会靠天吃饭的农民也知道拿起科学武器进行“**”,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发展中的弊端不可避免。现就我自己的看法,提几点意见:

  一,应向规模化发展。

  农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种植项目不集中就是其中一个。就如我们村子,有养牛的,有种参的,有种木耳的,当然还有种地的。而种地的之中,又有种粮油的,如玉米、大豆;种经济作物的,如角瓜、水飞蓟等。这样不仅不易于管理,还使销售成了每年秋收后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种植该作物的人少,相关信息就少,更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收获量少,买家就不太注意,不愿去当地收购,或故意压低收购价,使农民卖粮时十分被动。如果形成了规模,不仅耕种收获时方便快捷,还可以利用规模效用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一点需要**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二、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与销售信息。

  脚下踩着的黑土地是一块丰富的宝藏,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养育出许多高效益的作物。但农民之所以不去选择种植,一是因为没技术,不会管理;二是因为害怕销售不出去。现在虽然不时会有专家来给农民讲解种植技术,但相对于农民知识的缺乏明显还是不够。农民往往会因为技术不过关而蒙受巨大损失,从而丧失积极性。所以应该加大知识技术的普及力度,除了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广发相关书籍,甚至是办培训

  班都是可行的。至于销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厂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及售价。这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就可以全心且放心的经营自己的产业,效益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三、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如前文所说,农民因为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显得畏首畏尾。很多人不敢做这个,又不敢碰那个,就知道按部就班的种地卖粮,这样很难走上致富之路。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工作。只有积极性有了,做事才能有干劲,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应该依靠宣传和相关书籍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多介绍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比多给农民发几百块钱的补助款要有用的多。同时,借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也可以先重点建设某些农户的产业,让他们做大做强。其他农户见到做这行有甜头,也一定会积极参加进来。到时可以让有经验的几户再与后加入的分享经验,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样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状况。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这对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极大地契机。当地**以及广大农民都应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当然改革就需要不断地探索,而探索就免不了会出现弊端与错误,这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补救,尽量做到是损失最小化,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有用的建议,做出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及所有的农村都可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农民都可以尽早过上好的生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9

  20xx年6月21日――7月4日,我随北京大学团委“西部讲师团”暨北大爱心社爱心万里行甘肃路一行16人组成调查组,到甘肃省T县H乡进行社会调查和支教工作。期间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以及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调查组通过走访农户,同党政领导座谈,开小会等形式,就该乡的农民生计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中我们先后走访了T县H乡40余户农户,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社会状况概述

  (一)生活环境

  H乡位于T县东南部,良恭河穿境而过。全乡辖14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93个合作社,2331户农户,11479人。全乡总面积为128.6*方公里(20xx30亩),有耕地18990亩(其中川地700亩,山地18185亩),有草场29497亩,林地58640亩;年*均降雨量640mm,无霜期190天,年日照时间20xx小时,年*均气温8.1°C,海拔1499m――2400m,乡**所在地海拔为1760m。

  (二)宏观社会状况

  T县经济发展水*较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H乡去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129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30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85万元,第二产业10万元,第三产业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元。乡镇财政总收入62万元,财政供养60人,乡财政支农周转金14万元。

  在农业生产方面:全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888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475亩,粮食总产量715.2万斤,油料产量4万斤,肉类总产量48.2万斤(其中猪肉产量43.6万斤),水果产量4.6万斤,蔬菜产量150万斤,人均占有粮608万斤。该乡还兴修水*梯田3000亩,并兴修了两条灌溉渠7500米,灌溉面积1500亩。建成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300亩。同时正在对小河子,牛头寺、米家沟等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该乡的工业基础薄弱,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全乡共有乡镇企业85个(包括砖瓦厂、铜矿采选厂、矿泉水厂、蜂窝煤厂、面粉加工、百货销售、餐饮等)其中乡办企业3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40人,收入总额123万元,净利润总额10万元,上缴税金5万元。

  教科文卫方面:全乡有学校17所,在小学生1429人,教师61人,卫生院1所,医生6人,病床4张;已经完成了“普初”、“义教工程”、“卫生Ⅷ”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开展贫困医疗救助。全乡多民办教师,待遇低,福利差,所以教师的积极性有待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农民也都意识到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会支持孩子上学。但是当孩子(尤其是初中生)产生厌学或者退学的念头时,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会因“生计”原因而采取顺水推舟的做法。在医疗方面,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小病就在家里熬,大病就去县里看,很少去乡上卫生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境贫困对于相对较高的医疗费用农民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卫生所条件较差,农民也不太放心。另外,在该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已经开始开展,但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亟待加强。

  由于地处山区,冰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受自然条件限制该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急需完善。全乡14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邮、通公路;已有韩院和李家院两村通了电话;沈家坝、菜地湾、江林、韩院、离家远、大庄6村通自来水;固定电话装机量60部,移动电话155部,虽然如此,但是在如果碰上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与外界一切联系的全部中断,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加大受灾的严重性。同时该乡还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初步建成了牛头寺旅游森林公园,但是也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当地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发。

  二、经济状况

  (一)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状况

  在我们所调查的7个自然村中,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洋芋,谷子等,大部分农民都种植了党参等药材以增加收入,但是由于*年来中药材市场不景气,加上农民地少主要种植粮食以自给只有很少土地种植药材,所以药材的收入也极为有限。许多农户家里都种植有核桃、杏儿等果树,但是一般也就只有一两棵,对家里的收入也无法又太大的帮助。大部分农民都养有牛羊猪。在禁牧的同时,**倡导设施养羊,现在都采用圈养的办法。养猪是为了自家杀来吃,在经济紧张的时候还可以拿来买,牛是用来耕地和运输的。一般农户家还养有鸡,大多也只有几只,也有养鸡大户,但非常少。

  这两年,由于旱情较为严重,因此农作物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加上种子,化肥等价格不断攀升,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农户土地减少,农户能做到一年的收支*衡,不亏本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生产出来的粮食很少拿出来卖,大部分是自给。有部分农民由于买不起化肥而仅仅使用农家肥。因此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粮食生产仅仅是为填饱肚子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种植药材可以说是农民在农业方面唯一的进项。党参收入多则千余元少则几百元。因此,如果某个农户土地较多,药材种植的面积较大,那这个农户在村里的生活就会相对较好。农闲的时候有些较为活跃的农民还会寻找一些零工做。

  除此之外,这里的青壮年男劳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远的出省,*的就在县城。就我们的调查而言,大部分都是在省外打工,主要是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外出打工的一年能够挣几千块钱,高的能有五六千块。但是干了活却拿不到钱的人也不在少数。

  那些没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农户主要靠家里的农业收入,但这和那些外出打工农户的收入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村子里,家境较好的一般是吃国家财政饭的公办教师、“国家干部”(其实只是乡镇干部)以及家里土地和劳动力较多、以及有其它副业收入的家庭。

  H乡现在主要的税收来源是农业税,但是当地税费收缴的透明度不高,很少有农民知道自己交的到底是哪些项目的税费,大部分都是只知道总额却不知道明细,农民的解释是知道了也没用,村里说要交就是要交,就算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你也没有办法。农业税全部采取现金的方式收缴,税收分春秋两季进行。

  当地的劳动力的流出和流入组织形式主要是靠这些打工人员自己的社会交往形成的,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通常都是有活的时候相互通知,靠自己的关系,也靠自己能够吃苦耐劳诚实信用。

  当地农民每户年均收入800多元的数据应该是可信的,也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但也有不少的农户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国家的救济和社会保障也亟需完善和提高。

  农户家境不好有一个很普遍的原因是家里有长期患病的病人,医疗费往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因此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另外,家里缺少劳动力,或者土地不多,只有山地却无川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乡的很多农户装有太阳能灶。经了解,向农户发放太阳能灶是属于县里扶贫的一个整体提升计划的一部分。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这一举动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的太阳能灶是免费发放,有些村还会另外向农户收取20多元钱的费用。还有些村子将太阳能灶的发放作为对农户的一项奖惩措施,只有按时按量完成税费,并主动配合村干部各项工作,与村里的关系较为协调的农户才有发放,而那些经常“闹事”,与村里对着干的农户是不可能有的。

  (二)税费改革情况

  税费改革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很多项目比如乡统筹、村提留、教育附加费、屠宰税等都已经取消了。但是并没有减轻农民太多负担,因为限于当地的经济状况,在税费改革之前,当地并无太多的乱收费现象,因此,就调查的农户而言,基本上都觉得现在比以前好,然而在实际上这个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在1997年实行税费改革之后,农民仅仅需要交纳农业税(并且今年的农业税按照中央的政策和部署开始减少)和一事一议的防雹费(当地为了防止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用以筹措资金的一种费用)以及补给民办教师和村干部还有当地组织的护林队队员的口粮。大概每亩地20元左右(根据调查,各村的税费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三)负债情况

  尽管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在当地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当地几乎60%―70%的农户都不同情况的存在着负债的现象。当我们问及为什么负债时,他们告诉我们,他们买化肥需要钱,看病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有时候收成不好,家里没粮食也得去借钱买。信用社里的钱只借给有钱送礼或者有关系有头面的人,根本不借给穷人,一般普通人想借点款比登天还难。信用社不贷款给农民说是怕农民还不上,其实很多有钱人借了钱也还是还不上。

  因此大部分农民还是主要向亲戚朋友借钱,如果家里亲戚朋友有学校的公办教师,乡镇干部或者在外面做点小生意家境宽裕点的,借起钱来还方便一些;如果没有,那碰到急事想借钱也没地方去借。村里今年就出过没钱买粮又借不到钱而饿死人的事情。

  (四)农民购买力和支出结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开支列为他们消费开支中的最大的一块(家里有病人的除外)。一般中等的农户年支出金额都在800――1000元,*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尤其是化肥种子的价格还在不断的上涨,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村里已经有人因为买不起化肥而是仅仅施用农家肥了。由于地少,种子的用量并不大,但是鉴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覆盖种子的地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

  家里有念书的小孩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成为了家庭支出的第二块,村里小学的收费状况一般为每学期收取费用50―60元,加上其它书本等杂费也就是60―70元。农民对小学生的花销和学校收费状况并无太大意见,但是认为中学的收费实在太高,一个中学生每年得交*千元费用,高中就花销更大,更是一般的农民所不敢企及的。

  家庭的第三大开销就是水电费和农业税,这一点在税费改革情况一节中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四大支出是人情的花销,这一项在各个家庭的支出数额差距很大,但是根据当地的*惯,一般亲戚朋友结婚生子等喜事都要包几十块钱红包,关系特别好的要到50―100多块钱。

  第五大支出是日常用品。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限制,村里居民想要购买日常用品通常是在当墟时走几十里山路去相邻的一个商业相对发达的N镇购买。一年的日常用品花销也大概在70―150元不等。

  (五)退耕换林政策的实施

  当地人多地少,并且以山地为主,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多年干旱,因此这里农民的收入水*很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此也成为了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农民每退耕还林一亩,国家补贴300斤粮,20元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实际能拿到的只有90――200余斤不等的粮食,现金没有。农民对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较为支持,一是认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土的保持(也有部分农民虽说不上原因但坚持认为中央政策的肯定是对的,肯定有它的道理不会坑害农民),第二,国家的补贴在当地来说也是很划算,甚至有时还是高于不退时的收益。但是由于农民实际到手的补贴很少,农民对此也非常愤恨,并且曾经闹过**,这样退耕还林问题就成为了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另外,对于退耕还林土地的归属当地农民也不是太清楚。按照政策,退耕还林的土地仍归农民所有,土地上的树林最终也是农民的,因此农民还是必须缴纳相应的税费,许多农民因为不清楚政策所以对此都非常的愤愤不*。这也是造成农民对退耕还林颇有怨言的重要原因。

  三、教育发展状况

  如前所述,H乡全乡有学校17所,在小学生1429人,教师61人,无中学。当地考上中学的学生一般都在旁边的N镇的中学上学,成绩和家庭条件允许的可以到县上去年高中。当地义务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当地居民对教育都普遍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家庭条件限制,通常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上小学,就一般会有一个孩子在家里帮着干活,通常是女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那么家里其他孩子上学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此当地很多孩子能念到中学就很不错了。当地小学的辍学率也是居高不下。当地关于适龄儿童入学率由一个这样的说法:春满堂,夏一半,秋几个,东不见。这样的状况使得入学率的考察价值大打折扣。

  根据T县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介绍,本县的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民办教师撑起半边天。乡镇干部向我们说明了原因:主要是公办教师不愿以来,民办教师虽然待遇不高但是在当地来说也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因此有很多人争取,但是往往民办教师自身的素质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另外,由于民办教师待遇太低(每月只有80块钱,还不一定能落实,公办教师高的能够达到1000元),老师们都不安心教课,而是把教学工作当作减轻家里负担,扩充家里经济来源的一个渠道,因此老师们除了教课还必须承担家里很多的农活和其他的一些事情。真正能够把教学当作自己本职工作的老师并不多。

  根据当地乡党委**的介绍,H乡从99年开始采取乡上级要一点(立项投资),部门帮一点,乡**投一点,村上拿一点,群众挤一点,拆下的旧木料砖瓦利用一点的办法经过争取立项投资新修了三所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学;乡**投资,群众投劳集资新修了10所小学,维修了四所小学,今年又争取立项将对两所学校进行新修,至此全乡所有教学的的危房旧校将全部消除。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乡镇。

  下面我们将通过介绍该乡的H乡小学了解该乡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H乡小学始建于1942年,学校下辖16所存学以及教学点,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公办教师37人,代课教师24人,由学生1429人。1970年该校曾设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被合并到相邻的N镇中学,由此H乡小学被定为五年制小学,1989年省上拨专款修建了教学楼一幢,20xx年实施一期“义教工程”,新修校舍18间,315*方米。该校服务半径内总人口1466人,适龄儿童总数149人,入学率100%,女童入学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但是辍学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校所在地教学点有教职工21人,公办教师13人,代课教师7人,长期临时工1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11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0人。1996年该校被评为“陇南地区先进学校”。由于T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相应的教育扶贫项目,因此争取项目立项投资是该乡教育机构每年的例行工作。根据中心校的校长介绍,这两年县上对该乡的教育投资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该校的发展也是令人欢欣的。

  在该乡的教育情况中,有一个北京大学生资助的计划很引人注目。这是由该县的一个热心拍摄和摄影的普通农民,与北京的各高校特别是北大的爱心社区的联系合作开展的一个首都大学生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资助计划。这个活动的影响非常大,仅仅在该乡就资助了中小学生121人,总金额达18000余元。这个活动使当地很多人受益,在调查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有农民要求我们代他们向资助他们孩子上学的北京大学生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取得联系。而大学生们的资助和信件等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和鼓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于20xx年停止,已被资助的孩子也有很多与资助人失去了联系,并有很大一部分重新陷入了辍学的境地。因此,在调查时也不断有孩子要求我们帮他们寻找资助人,以帮助他们重新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四、困难与问题

  1. H乡处于西部高原山区,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耕地少,*地少,生态十分脆弱,并且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时常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当地海拔高,积温低,生产期短,极不利于作物生长。

  2.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承载能力差。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破坏严重,当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耕地资源匮乏,耕地承载能力差是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与此相对的是,人口的生产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作为粗放型经营的农业,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保证粮食的生产。但是,*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更使耕地承载能力有减无增。另外,由于当地地形崎岖,开荒扩耕也非常容易呆滞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承载能力差,耕地资源质量差,可开发难度大,效益低,可开发潜力小这是当地农业经济不容忽视的特点。

  3.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低。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所形成的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区位边缘分布,交通闭塞,观念上封闭,经济上贫困,使居民*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农业以低层次*面垦殖方式为主要特征,以人口数量增加和体力劳动为主,生产结构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单一种植业结构这都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基础结构的进化。

  4.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当地发展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难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还给当地农民温饱问题带来了极大困难。交通通信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乡村的资源开发步伐,特别是当地的旅游资源,而且阻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外部社会的有机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部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浪潮对地方上的冲击。同时强化了当地内部的封闭型和资源配置的单一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5.社会环境封闭,生活方式稳定。落后的思想文化,守旧心理,安贫心理,惧险心理与当地信息时间观念淡薄,效率观念缺乏,文化素质差等问题与自我封闭,自主自立意识薄弱自卑自负心理问题结合形成了一种心理环境与现实社会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村里终日游荡,或呆坐在阳光下与人闲聊打发时光。

  6.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当地的辍学率高,绝大部分小学毕业后放弃升学,这就必然壮大了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结构队伍,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限制作用。同时当地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当地办学条件差,无法组织教师进修和请外地老师对本地教师进行培训。由于教师待遇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听,严重存在调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教育事业的落后直接导致的是当地人力资本积累水*低形成了“低素质屏障效应”是当地劳动力对其他职业的竞争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极低。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10

  xx县xx村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xx模式”。

  一主要做法

  1、成立土地合作社。为确保土地合作经营顺利推进,村支两委在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引导成立了xx村土地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组为单位与土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将全村4205亩农田经营权集中到土地合作社,再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作期限为11年,与“二轮延包”时限一致。土地合作社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保底分红实行按人口分配,其中按“二轮延包”以来“有田有人”的300元/亩·年,“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按150元/亩·年,保底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土地承包权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土地合作社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者紧密联结起来,为三者利益有效表达和矛盾协商解决提供了*台,较好地实现了“三权分置”后的责、权、利关系。

  2、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和本村村民出资成立的水稻、农机、蔬菜、花卉苗木、养猪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股成立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份结构为xx村集体以土地所有权、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折股为30%,土地合作社以全村土地经营权折股为2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500万元,占比50%。全村4205亩农田通过土地合作社以300元/亩·年的价格转租给营健公司,公司通过土地分租,提供农业综合性服务,兴办粮食加工、水稻秸秆加工等,延伸发展二、三产业获取利润。公司的利润按5:3:2的方式进行分配,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50%的收益,村集体获得30%的收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内公益事业,土地合作社获得20%的收益,用于土地入股农户的“二次分红”。

  3、竞价分租给职业农民。营健公司将农田按50—100亩划分为联片区块,统一编号,明确范围,按照公司对产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转租给本村的.职业农民。公司与职业农民签订合同,职业农民按年度向公司交纳土地租金和100元/亩的保证金。20年土地租金为300元/亩,20xx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后,改为竞价择优流转。拥有竞拍权的对象限本村户籍,且参加了专业培训的职业农民,起拍价为500元/亩·年,目前有意向承包报名的超过1万亩。

  4、建立农业市场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生产管理问题,营健公司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服务、全程农机化服务、农资服务、烘干仓储加工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投资建成了xx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湖南农大8位专家组成生态农业专家工作站,向职业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xx村集体经济盈利模式

  通过股份合作经营,村集体可以从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得30%利润。

  1、服务体系盈利。职业农民承包土地的同时,购买营健公司所辖合作社的农资、农技、农机和烘干仓储等服务,既有效降低耕种成本,合作社又能取得盈利。20xx年,服务体系盈利*50万元,村集体获得利润分配15万元。

  2、经济实体盈利。营健公司已经取得“农民田间学校”申办资格,预计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每年上千万元,利润相当可观,还将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20xx年还启动了峨山大坝农庄建设,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占股20%;成立了xx建筑公司,村集体持股20%,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增长点。

  3、产业延伸盈利。xx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20xx年全力建设水稻+龙虾、蛙、鳖、鱼1000亩生态种养基地和500亩水果采摘基地,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xx品牌,进而依托xx品牌发展农业观光、民俗旅游、水上娱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由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加工、品牌打造和营销,旅游项目由公司进行业务培训,整合接待资源,制定服务标准,最大限度发掘“xx模式”潜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增收。

  三取得成效

  1、粮食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开展土地合作经营之前,xx村人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是“有人无田种”,全村849人未分到田地,占总人口的20。3%;一方面是“有田无人种”,90多亩田地“抛荒”,双季稻不到种植面积的20%。土地合作经营有效解决了“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矛盾,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了种田的积极性。20xx年,全村4205亩耕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稻稻、稻油),双季稻种植面积从800亩增至2800亩,水稻*均亩产达920公斤,粮食产量3500余吨,较合作经营前多生产1400吨,增幅达66。7%。

  2、农业生产水*显著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水*提升。现有60户新型职业农民生产面积都在50—130亩,集中连片种植,实行统一标准,全面应用良种、良法、良技,享受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从农资农技到加工销售的全程市场化服务,水稻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59元,双季稻亩均效益*1000元,“水稻+龙虾”基地每亩效益达20xx—5000元不等,高效、生态农业正在加快发展。

  3、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获得感直线提升。在“xx模式”下,不仅探索了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0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民主决策的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了村民民主自治进程,群众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对产业发展的热情持续增长,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为xx今后的快速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阅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1)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

  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

  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三)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

  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

  为此**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2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迅速推进,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小城镇建设与繁荣农村经济“双赢”?最*,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到××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镇是××县的一个边远乡镇,距县城57公里,与重庆市××县××镇毗邻。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5年起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征地200余亩,建房11.7万*方米,改造旧房3.2万*米,新建街道12条,硬化道路33600*方米,新增程控电话1500余门,水、电、气、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等设施逐步完善。20xx年全县文明场镇竞赛考核评比中,该镇以99.5分获得第一名。原创:发展小城镇,不仅改变了××的场镇面貌,而且使××镇成为周边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场镇呈现出人气旺、商气活、财气浓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预计今年全镇可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433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元,同比增加150元。该镇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

  ××镇作为一个农业镇,工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农业抓农业肯定不行,引进大企业的可能性也小,怎么办?镇党委、**经过思索,决定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强镇利民、寻求新的经济支撑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农村经济起飞的载体来抓。于是,“城建兴镇”战略便成为镇党委、**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整个场镇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以“四高”为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对整个场镇进行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超前性、效益性和可行性。始终着眼发展,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又不改变规划或降低标准。为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镇党委、**还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到重庆、泸州、宜宾等地参观学*,为场镇规划布局提供超前的'思维构想和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是高水*设计。先后邀请××市建筑学院、××市设计室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设计,在立意上突出新、特、美、实用,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择优选样后再付诸实施。今年新建、改建竣工的8幢楼房,都注重了立面造型新颖美观、滤布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改变了以往规划设计中“一般化、一溜齐、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高投入建设。仅今年1-11月,全镇共投入146万元资金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做文章。硬化场镇道路4200*方米,修下水道1120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花坛81个,新增绿化带1440*方米,全面改造了水电、通讯、电视及排污系统;大力加快“四个一”工程建设进程,总投资55.7万元修建的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站、一个垃圾处理场,预计明年初可以全部竣工。四是高标准把关。集体和私人的建筑工程,均发包给建设水*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镇党委、**组织国土、建设等有关单位现场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并严格把好验收关。

  二、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

  一是领导到位。镇党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搞好小城镇建设,压滤机滤布对于加速商品流通、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度重视场镇建设工作,牢固树立起“抓场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场镇建设和发展工业、农业摆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镇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副组长,建设、工商等乡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名义统一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又将各项工程和建设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一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逗硬奖惩。

  二是宣传到位。镇党委、**响亮地提出了“××镇是我家,文明城镇靠大家”,“创建文明场镇就是抓经济发展”等口号,号召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创造优美的场镇环境;组织居民学*《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文明常识,加强“三德”和“三个主义”教育,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勤奋创业、爱镇爱家,有利于加快场镇建设的思想舆论氛围,加深了人们对推进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资金到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在投入。镇党委、**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把场镇作为商品来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参与小城镇开发,因地制宜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吸农、加速发展”的路子。由**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征统管,并着力建立场镇资本的生成机制,以政策性投入和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选择让开发商能够赚钱的项目,使无利变有利,资源变资金,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今年1-11月,新增建设面积2万余*方米,总投资达625万元,全部属个人投资。今年城镇建设收益约80万元,除拿出20万元用于合金会个人股金兑付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场镇建设再投入。

  四是管理到位。镇上成立了专门的场镇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派出所、建设、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效果突出。镇上购置了垃圾车,聘请了保洁工,对垃圾实行定时清运,街道随时保洁。对“乱摆、乱放、乱建、乱倒、乱停、乱贴”等现象进行坚决整治,实行“四归”,即坐商归店、行商归市、车辆归点、广告归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反对欺诈暴利,要求经营者明码实价、亮证经营、诚实守信、公*竞争。在各行业中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居民中开展争做文明镇民活动,居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明显增强。形成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的良好社风。

  三、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特色经济。在小城镇建设中,××镇党委、**立足镇域经济特点,着重抓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确立了蔬菜、水果、竹木、畜禽四大支柱产业。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通过市场源源不断销往外地,特产“仁”字豆腐干更是远销重庆、达州等大中城市。随着场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镇还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场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全镇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4000余人,小城镇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开启了希望之门。村民周××搞养殖业,投资20余万元养蛋鸡1万余只,年收入达15万余元;朝阳村9、10社蔬菜种植形成规模产业,今年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将增加13元。市场的吸收,利益的驱使,政策的开放,使农民不再囿于有限的土地,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纷纷告别以往传统农业单一、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进城入镇,建房经商,自觉走上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2、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强镇。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向场镇集中,逐渐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支撑力强的骨干支柱企业。如矸砖厂一年可生产矸砖1200万匹,原创:产值达108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农民与*县业主合资70余万元新建的页岩砖厂,预计年产值可达196万元。彩瓦厂系回引工程,由打工青年周*等回乡创办,今年可初创工商税5万元左右。

  3、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繁荣场镇经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旺盛的人气有效地剌激了商贸流通。××镇不仅将周边乡镇的农民群众吸引了过来,连重庆的商人都云集赶来搞展销会。镇中心黄金地段的地价已攀升至每*方米3000元。以运输、餐饮、服装、文化娱乐为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600余户,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24人。

  4、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文经互促互进。场镇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观音镇适时引导兴建中心广场等一批开放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同时,活跃的场镇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商贸流通的新发展。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3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受传统的生产模式所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无法更新生产观念。就如一个新的'玉米种子到来都有人以为没有自已一直种的老品种增产,二是受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的限制,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左右, 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4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5

  一、概述

  报告基于对xx市xx县xx村xx组的15户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农村医疗卫生所的走访调查写成。以xx村为例,报告主要描述了山区居民的经济,涉及医疗养老等情况,列出了山区经济落后带来的突出问题,分析了解决方法和建议,力求为山区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线索。

  二、调研背景与调研目的

  (一)调研背景

  我国*14亿的人口中,*一半仍然是农民。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是,发展的背后,城乡差距、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处理好“三农”问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才能够得到巩固。

  (二)调研目的

  1、通过调查,深入了解山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而让更多人对山区发展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国家政策在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

  2、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区的发展历程,积极提高自身社会交际能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报告的不足之处

  本报告主要是描述了xx村xx组村民的经济状况。由于走访调查的住户不够多,问的问题不够全面,数据事实不够充分,对于一些问题,村民可能没有完全讲出事实,一些涉及到收入的问题村民多是说了大概,无法准确知道,对xx村村民的经济、医疗等问题的分析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本报告参考了部分官方统计数据。

  四、xx村的基本情况

  (一)xx村的简要介绍

  xx村位于云南省xxxx县小草坝乡,属于山区。距离镇18公里,占地面积28.3*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7.7℃,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芸豆等农作物。有耕地4261.5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村已通电、通路,无路灯。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团支部1个,下设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0户,其中农业人口3208人,劳动力15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20人。

  (二)xx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及其获得方式

  1、村内经济状况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村里人使用特有的灶台,用柴、煤烧火,或者用电磁炉烧饭。这里有两道家家户户都会吃的菜,一是炸土豆,二是煮四季豆。

  从数据上看,大雄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1.8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17人,在省内务工62人,到省外务工255人。

  2、历史经济情况及变化

  3、居民收入来源

  3、1外出打工

  这几年来,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到沿海地区(广东、浙江等)去打工,赚来了不少钱,他们把打工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生产、生活费用,另一部分用来修建房屋。

  3、2在家务农

  3、2、1种植天麻

  天麻是xx村的土特产,有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丰收季节最高价格能达到一百多元/斤。2013年,鲜天麻产量预计1000万公斤,产值预计*8亿元。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种植天麻走上致富之路。

  种植天麻需要本钱买菌种等,还需要时间和精力,过年那段时间是天麻成熟的时候,要带上狗上山守着天麻,以防被偷。老年人年纪大了都不种天麻,家里穷的也不种天麻。有的人家种七八百窝(“窝”是单位,一窝长宽约20cm,长约40cm),天麻年收入在5-6万元。有的是天麻大户,如隔壁村有一年种天麻收入十几万元的例子。

  **从去年开始对xx村种天麻进行补贴,去年2000元/亩,今年4000元/亩。

  3、2、2其他作物及牲畜

  村里人除了种天麻,土地就用来种苞谷、土豆等,然后养一两头猪,有的还养几只兔子。一般都是家里自己吃,不卖。有的人家种的苞谷不能自给自足,苞谷种的不够,要买苞谷,价格约在140元/百斤。十几年前xx村种过水稻,但产量不高,现在都不种了。有的家庭父母会出去打短工,2-3个月一次;或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种植天麻)。

  3、3其他

  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雄村村民打工、打工加务农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于一个农村村民来讲,他的经济收入方式并不总是单一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庭成员选择的收入方式可以不同,家庭的收入方式越多,这样的家庭就相对越富裕。

  (三)xx村其他情况简述(教育、医疗、养老)

  1、文化教育

  xx的小孩一般是没有学前教育的,一般从6岁开始在村子里上小学,小学不收学费、书本费,只是自己买辅导资料,也就是说学生上学基本不花钱。学校中午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这里的小学连做饭的有11个老师,教200多个学生,老师几乎每个学期都换,有的老师也会搞点副业自己买地种天麻。这里上语文数学科学品德四科,不上英语课、体育课,学生一般5:30-6:00起床上学。小学毕业后最多有七八个孩子会去xx读中学,一半的人会在小草坝读中学,剩下的人就不上学了。

  农村小孩从小在家十分独立,要忙着洗衣做饭等家务活,有时还得帮大人干农活。农村大部分小孩*时衣服都很旧,衣服上有一两个破洞是常有的事,没有经常洗衣、洗澡等卫生*惯。

  在小草坝的初中阶段是这里的孩子能否继续接受教育的关键,成绩好的会去xx读高中,成绩差的而家里富裕的父母想让孩子读个书的会送孩子去读卫校、职高,这两种学校有**的支持,对农村来的学生都有学费优惠和生活补贴。村子今年考了一个大学生,总共加起来有七八个,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少,考上了大学基本上就算是走出了农村。

  3、医疗卫生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52人,参合率92.02%;享受低保17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采访中我们得知,村里的人大都有农村医疗保险,一年90元/人,前年40元/人,去年60元/人,每人每年普通医药补偿60%,报销费用封顶线为400元。村里从2013年开始实施农村医疗保险,2003年村里开始有卫生所并开始合作医疗,我们采访的医生工作了35年,2003年以前是赤脚医生。

  卫生所的医生都要有农村医生资格证才可上岗,每年会组织一些培训,这个卫生所有三个医生,两个人轮流上一个月的班,上班时月工资是3000元左右,不上班的一人有基本工资一千多元。村里每年都有免费体检(针对15岁以上的村民),由本村卫生所负责。

  救急车辆拒绝进村,山区里的`人即使受伤严重也要自行坐车到镇上医治。

  村里对垃圾处理方式是焚烧,没有填埋,但有的村民是直接倒在河边,日积月累,对山区的环境承受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4、养老保险、低保补助等

  访问中发现村中有些老人年轻时当过兵,现在有补助金;养老保险老人几乎都有,一个月能得到五六十元补贴;低保有的有一个月七八百,有的一个月一百。总的来说,低收入人群得到的补助极少,这也是造成其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

  五、山区经济滞后带来的问题

  (一)山区留守儿童居多,教育资源缺失

  山区工业发展少且缓慢,通常属于劳务输出地,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自己外出工作挣钱。上一代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不少家长特别是母亲受教育不多,甚至是文盲,缺乏培养人才和科技兴农的现代意识。另外,由于物质生活较为贫困,精神文化生活的不丰富,使得一些学生父母形成没有文化照样过日子的思想,对孩子疏于管教。总的来说,孩子缺乏一个令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另外,山区学校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少,一名教师承担多年级的教学任务的现象十分常见,学校教学设备少(桌椅不统一、缺乏多媒体教学设施),山区学校选址不恰当的情况多(xx村的小学布局在半山腰,旁边多坟墓,家长和学生都颇有抱怨)。加之家长对教育认可率较低,造成山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

  (二)山区农业劳动力缺失

  农村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一个“农”字,农业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现状则是严重的重工、商,轻农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的赚钱方式,农村出现了“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两种极端情况。前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后者则造成了盲目开垦山地的情况,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青壮年的外出务工,山区土地缺少人力耕种的情况也逐渐严重。

  (三)山区老年人负担加重

  农村也遭受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扰,在山区里面,由于观念落后,许多老人家不但要把儿女抚养**,还得承担孙子的养育义务,无形中增加了山区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他们不像城里人那样有退休金、有住房公积金、有养老保险金,更多的,是依靠在外打工的儿女寄回来的微薄收入。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无法赶上物价的上涨步伐,造成山区老人的生活负担也越来越重。山区老龄化、空巢老人,这些问题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制约。

  六、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地理环境闭塞

  贫困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居住点布局分散,山谷坝子地形多,交通不便。在很多村子,高山、峡谷、河流把村寨分隔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世界,彼此间“说话听得见,走路要半天”。人们很少走出去,生活以自给自足为主,继续着落后的生产方式,继续着封闭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地理环境闭塞造成的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产物的输出和工业的发展。

  (二)农业技术落后

  山区农业发展主要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各家以传统的生产方法种自己的地,规模效益小。此外,农民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能力来抵御自然灾害、缺乏新型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发展举步维艰,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的山区经济自然就受到了不良影响。

  (三)自然灾害频繁

  “无灾不成年”是对xx自然情况的描述,山区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xx县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个自然特征。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xx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到严重挑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对家庭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四)公共服务缺失、**监管不力

  访问中,有一个家庭,奶奶年龄七十六,要养大两个都是孤儿的小孙孙。奶奶有四个子女,两个儿子都去世了,女儿有一个出嫁,有一个外出打工,两个都很久才回来看老人,也没钱寄给老人。奶奶病得面无血色、吐字无力,但不敢去看医生,“没钱啊,看不起”。老人有低保,一个月100元,加上那个大的孙孙也有,总共200块一个月。

  像这种情况的人不少,为什么补助这么少呢?家里这么贫穷难道没有救助?老人讲:“没人管啊,村委会的人不管。有好处都给自己屋里了,国家有政策,到了村里,都是自己捞好处!”在走访的学生家里,还有很多自己带着孙孙的孤寡老人,每个家里情况也各不相同,家里一贫如洗却没有得到**的救助,真是让人痛心!

  此外,山区教育中如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山区居民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等受惠的范围仍不够大;山区村务公开不明确、办政能力存在不公*现象仍旧存在。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台,让**人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是当前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任务。

  七、关于山区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富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1、增加农民收入,挽留青壮年劳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农、工、商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使农村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发展山区的金融服务,给山区信贷提供更多的优惠,以鼓励经济的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例如,建立xx县小草坝野生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并将以小草坝为中心发展种植基地。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争取让山区的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民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意义。

  (二)文化建设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科学文化的发展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山区在财政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当前中央财政应当担负起精神文化重要的甚至是全部的份额,**在投入资金方面,可以适当地对山区倾斜,增加对教育、文化类设施以及活动的经费投入。同时,还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合理配置教育和文化资源、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加快山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基础。

  (三)社会建设

  1、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山区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积极推行新型合作医疗,给予更实惠的财政补贴,让农民看得起病。再者,要加大对低保户、贫困户的补贴力度,根据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保障金额,帮助低收入人群走出困境、使老年人“老有所依”。

  2、在环境上,应该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做法。减少随处堆放垃圾、焚烧垃圾,保持人居环境的整洁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另外,要切实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减少盲目开垦,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这样一来,才能建设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对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的预防方案。对于山地认为损害严重的地区,需要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限制垦荒等措施,实现山区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区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协调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4、完善山区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对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其中,建设便利、畅通的交通网,对山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山区的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建设好,开通各个村的电视、电话及各种信息网络;办好教学、文化室、科技培训室、信息网络室、卫生室、文娱运动场所和交通运输场所。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6

  xx县xx村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xx模式”。

  一主要做法

  1、成立土地合作社。为确保土地合作经营顺利推进,村支两委在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引导成立了xx村土地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组为单位与土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将全村4205亩农田经营权集中到土地合作社,再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作期限为11年,与“二轮延包”时限一致。土地合作社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保底分红实行按人口分配,其中按“二轮延包”以来“有田有人”的300元/亩·年,“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按150元/亩·年,保底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土地承包权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土地合作社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者紧密联结起来,为三者利益有效表达和矛盾协商解决提供了*台,较好地实现了“三权分置”后的责、权、利关系。

  2、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和本村村民出资成立的水稻、农机、蔬菜、花卉苗木、养猪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股成立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份结构为xx村集体以土地所有权、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折股为30%,土地合作社以全村土地经营权折股为2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500万元,占比50%。全村4205亩农田通过土地合作社以300元/亩·年的价格转租给营健公司,公司通过土地分租,提供农业综合性服务,兴办粮食加工、水稻秸秆加工等,延伸发展二、三产业获取利润。公司的利润按5:3:2的方式进行分配,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50%的收益,村集体获得30%的收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内公益事业,土地合作社获得20%的收益,用于土地入股农户的“二次分红”。

  3、竞价分租给职业农民。营健公司将农田按50—100亩划分为联片区块,统一编号,明确范围,按照公司对产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转租给本村的职业农民。公司与职业农民签订合同,职业农民按年度向公司交纳土地租金和100元/亩的保证金。20年土地租金为300元/亩,20xx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后,改为竞价择优流转。拥有竞拍权的对象限本村户籍,且参加了专业培训的职业农民,起拍价为500元/亩·年,目前有意向承包报名的超过1万亩。

  4、建立农业市场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生产管理问题,营健公司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服务、全程农机化服务、农资服务、烘干仓储加工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投资建成了xx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湖南农大8位专家组成生态农业专家工作站,向职业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xx村集体经济盈利模式

  通过股份合作经营,村集体可以从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得30%利润。

  1、服务体系盈利。职业农民承包土地的同时,购买营健公司所辖合作社的农资、农技、农机和烘干仓储等服务,既有效降低耕种成本,合作社又能取得盈利。20xx年,服务体系盈利*50万元,村集体获得利润分配15万元。

  2、经济实体盈利。营健公司已经取得“农民田间学校”申办资格,预计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每年上千万元,利润相当可观,还将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20xx年还启动了峨山大坝农庄建设,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占股20%;成立了xx建筑公司,村集体持股20%,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增长点。

  3、产业延伸盈利。xx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20xx年全力建设水稻+龙虾、蛙、鳖、鱼1000亩生态种养基地和500亩水果采摘基地,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xx品牌,进而依托xx品牌发展农业观光、民俗旅游、水上娱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由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加工、品牌打造和营销,旅游项目由公司进行业务培训,整合接待资源,制定服务标准,最大限度发掘“xx模式”潜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增收。

  三取得成效

  1、粮食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开展土地合作经营之前,xx村人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是“有人无田种”,全村849人未分到田地,占总人口的20。3%;一方面是“有田无人种”,90多亩田地“抛荒”,双季稻不到种植面积的20%。土地合作经营有效解决了“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矛盾,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了种田的积极性。20xx年,全村4205亩耕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稻稻、稻油),双季稻种植面积从800亩增至2800亩,水稻*均亩产达920公斤,粮食产量3500余吨,较合作经营前多生产1400吨,增幅达66。7%。

  2、农业生产水*显著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水*提升。现有60户新型职业农民生产面积都在50—130亩,集中连片种植,实行统一标准,全面应用良种、良法、良技,享受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从农资农技到加工销售的全程市场化服务,水稻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59元,双季稻亩均效益*1000元,“水稻+龙虾”基地每亩效益达20xx—5000元不等,高效、生态农业正在加快发展。

  3、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获得感直线提升。在“xx模式”下,不仅探索了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0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民主决策的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了村民民主自治进程,群众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对产业发展的热情持续增长,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为xx今后的快速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7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县委、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 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年来,县**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5年的.*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 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 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X县XX镇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一村一品”、“百千亿”等产业规划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建立,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根据镇党委、镇**的统筹部署,对镇域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为X县的北大门,是县城所在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xx7.6公里,辖26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农业社186个,总农户14679户,农业人口47748人,耕地11167亩,林地xx万亩,是川南最大的建制镇。

  截止20xx年底,全镇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2,种植粮食主要以玉米、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薯类、瓜果、豆类、茶叶等,养殖业以猪、牛、鸡、兔、鱼等为主。据镇**提供的统计报表反映,20xx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9.8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558万元,完成粮食总产量xx116吨、蔬菜总产量31421吨、肉类总产量59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038元。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9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生活条件差。多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以几*成倍的速度增长,但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臵的限制,加之镇村财力紧张、前期成本过高,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尽管实施了山区微水治旱、人畜饮水工程,广修水利,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二是道路交通困难。自实施“交通大会战”、“公路村村通”以来,农村交通得到较大改善,但道路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副产品对外销售。三是住房条件差。虽然大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山、深山区农户,因经济困难,至今还居住在破败的土墙房里,居住条件较为恶劣,甚至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就医条件差。随着镇卫生院的改造升级及村级卫生站的成立,一般的.感冒等小微病症可就*医疗外,但稍有些难度的病症还得到县级医院就医。

  (二)农民创收增收机制缺乏。经过*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及不懈地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镇域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主要原因有:一是增收方式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三是农技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上级相关部门也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技赶场、结带帮扶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缺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尤其是山区农业,更加需要加强示范带动。四是农副产品市场商品性差。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五是农业资金贫乏。在镇村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的群众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也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先机。

  (三)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镇域内煤矿山资源的大量开发、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城镇综合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自然条件等原因,固体垃圾、气体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水质、空气污染使得农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不但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给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因垃圾污染造成农业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山区水源匮乏、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种植业产量存在下降的隐患,家禽和牲畜死亡率明显增高,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低劣,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基层组织凝聚力受到严峻考验。部分村社因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村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信誉降低,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对策措施

  农民创收增收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必须将其臵于整个国民经济中,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考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关键是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制度性障碍。XX镇结合实际,提出“123456”战略(即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健全三项服务体系、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推动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后劲问题,力促农民创收增收保持稳定、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个旅游品牌。

  即打造“龙茶花海”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立足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秀丽的茶花风光与古朴的僰乡文化资源优势,以“XX花海”旅游品牌及一年一度的“X

  花节”为契机和重要载体,打响“休闲XX”、“养生XX”、“神韵XX”等休闲观光产品,凝聚更多的人气和商气,做大做强“龙茶花海”旅游品牌,打造全市首个花卉苗木亿元产值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据统计,X县XX花卉园艺公司聘请当地农民做工,每年可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200人,公司规划在未来2—3年内规模再增长一倍,即时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2000多户致富。2011年3月,“XX花海”旅游品牌推介会的成功召开,共接待游客1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招商引资突破1亿元,推动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的现代服务业新突破,为XX镇乃至X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

  一是实施部分农民搬迁转移工程。对居住在高(深)山区、交通条件不便、生活用水困难的农户,按照“**主导、和谐搬迁、统规自建”的原则,实施“山上向山下转移”战略,切实做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和村组农户集聚区的水、电、气和道路、电视、有线电话等基础配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这不仅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以XX、XX两个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引导农民转变“固守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想,做好用工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建立和

  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充分就业。同时,要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三项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调整充实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在镇村两级建立一个覆盖全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对农业生产进行适时的技术指导,而非等农民上门来问。广播站要开辟农业服务专题节目,及时向农户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方法,报到天气预报和防虫防灾、防病防疫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技术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是健全农业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种。成立农副产品营销服务机构,积极与营销大户联系落实订单,努力组织好本地产品的对外营销工作。

  三是完善农村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改造升级,健全农村技术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种养殖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水*。探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依托城镇职业教育资源*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四)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引进优质高效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的品种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经济运行速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如田坝村的反季节葵瓜,一年出2—3季产品,提高土地产出总量;引进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等优良品种,缩短成栏周期;发展土鸡、野兔等家禽养殖业,力争一年出三栏,提高出栏效率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优质时鲜蔬菜种植业和家禽、牧畜养殖业,形成粮食、蔬菜作物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并存的农业经济结构。

  二是培养种植大户,突出示范带动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切实加大对XX花卉、XX建司、XX木业等骨干工企业和XX生昊、XX经果林等专合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培育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示范大户,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纪人和农业实用人才,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总结推广X县XX花卉有限公司租用农民土地、打造万亩X花基地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企业制度。探索试行“订单式”

  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不断完善“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五)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落实专项资金,在符合条件的村组修建小型水库;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户修建蓄水池,改造升级、引进购置新型提灌设备,确保农村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需要。

  二是加强村社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对村社机耕道的改造力度,在实现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入户路硬化率xx0%;拓宽村级以上道路,进一步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运输能力。

  三是发展广电事业,解决农村电视收视难问题。实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农村广电影视事业,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在场镇周边村社大力发展光纤电视;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村社发展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在安装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户的“有电视无节目”的尴尬问题。

  四是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农民子女上学条件。积极争取

  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对镇域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或扩建,进一步优化配臵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大力促进惠及全民的公*教育。

  五是加**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就医条件。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站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加大投入引进或购置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加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优化乡镇医生队伍结构,巩固农村医疗队伍。

  (六)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

  一是打造工业园区辐射范围内“第二产业新农村”。以余箐、塘坝工业园区为轴心,加快周边“服务工业、反哺农业”为模式的新农村进程。在加大大项目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带动周边村社为之配套形成产业链,积极引导周边村社企业做大做强房产、物流、机械、建材、矿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发展农贸市场、商店、饭馆等服务业,使周边村社成为工业园区“编外”的生活配套区,使农民能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园区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二是打造XX村林畜一体化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畜牧养殖业,推行林畜立体化养殖,实现林下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以XX、XX等xx个村为主,发展XX南部规模最大特色优质的经果林5000亩以上,并充分利用果林地资源,加大林地改造,扩大林下喂养土鸡、珍珠鸡、贵妃鸡等名贵鸡种和圈养野兔、肉羊、梅花鹿等畜牧产业规模。截止目前,该产业项目带动农户6xx2户,助农增收人均达xx00元,预计在3年之内实现规模化养殖年产值达xx00余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

  三是打造XX村县城后花园观光农业带。充分利用紧邻城郊、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规划公路沿线生态林、山区经果林和庭院花卉繁育,绿化荒山荒土,全面完成“两林一花”产业发展4000亩任务,进一步发挥XX作为县城“肺叶”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特色种养植业,兴办农家乐,进一步发挥XX作为县城“休闲地”功能,突出城郊型农村经济特色,努力把XX村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

  四是打造XX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按照镇域经济发展规划,以XX水产养殖基地为*台,以优化配臵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抓手,以实现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采取点面推进、连片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500亩以上。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水产养殖协会为龙头,自主推广“稻—鱼”、“鲢鱼、鲫鱼混养”等特色养殖模式,并外聘专家组织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打造以养殖、垂钓、观光、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的影响力。

  五是打造田坝高山生态蔬菜基地。由于XX村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村民种植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已深得市民喜爱。

  为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应尽快制定XX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业综合发展规划,利用高山竹林发展林下养殖,牲禽粪便可以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料,蔬菜种植业残留的“垃圾”可以为林下养殖提供饲料,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可以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真正体现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的朝阳产业。

  六是打造XXX乡特色商业新圈。为加快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及现代公务、会议旅游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斥资将川南综合市场附*失地农民迁建形成的城市次干街道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以大空间商业街为核心,以单位商业店铺为主导,实现建筑品质、开发品位及社会美誉三丰收,最终形成以僰乡特色商品生产、深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川南特色风味的精品商业步行街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9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完善,有的是因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差,还有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继续快速发展,究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经济在*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以家乡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现在家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一、多样化发展。

  记得小时候眼里的种地就是种小麦和大豆,每家每户都只种这两样作物,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也单调的很。那时候农民们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突破,沿着老一代的耕种模式一步一步往下走。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收入仅仅聊补支出。而现在,年青一代加入农民行业,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敢闯敢拼的干劲。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有意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使得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小麦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大多数人都转而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且在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新品种,改良新技术。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选择直接放弃种田,做起了养殖业,效益颇丰。

  二、特色项目重点发展。

  家乡的人参与木耳产业乃是一大特色,但之前由于技术与销售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身到这个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从而导致其发展严重受阻,仅有几个散户小本经营维持生计。这几年,当地**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发展,不仅时常请来专家为种植的农户讲解技术,还积极联络买家,解决销售方面问题。有了**的大力帮助,不少农户相继加入该行业之中,使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农户靠种参、种植黑木耳不仅脱贫,还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三、科技渗透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使得农民对知识更加渴望,索求也更加方便。再加上当地**经常会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农民可以较为容易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原先看似只会靠天吃饭的农民也知道拿起科学武器进行“**”,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发展中的弊端不可避免。现就我自己的看法,提几点意见:

  一,应向规模化发展。

  农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种植项目不集中就是其中一个。就如我们村子,有养牛的,有种参的,有种木耳的,当然还有种地的。而种地的之中,又有种粮油的,如玉米、大豆;种经济作物的,如角瓜、水飞蓟等。这样不仅不易于管理,还使销售成了每年秋收后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种植该作物的人少,相关信息就少,更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收获量少,买家就不太注意,不愿去当地收购,或故意压低收购价,使农民卖粮时十分被动。如果形成了规模,不仅耕种收获时方便快捷,还可以利用规模效用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一点需要**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二、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与销售信息。

  脚下踩着的黑土地是一块丰富的宝藏,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养育出许多高效益的作物。但农民之所以不去选择种植,一是因为没技术,不会管理;二是因为害怕销售不出去。现在虽然不时会有专家来给农民讲解种植技术,但相对于农民知识的缺乏明显还是不够。农民往往会因为技术不过关而蒙受巨大损失,从而丧失积极性。所以应该加大知识技术的普及力度,除了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广发相关书籍,甚至是办培训

  班都是可行的。至于销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厂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及售价。这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就可以全心且放心的经营自己的产业,效益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三、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如前文所说,农民因为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显得畏首畏尾。很多人不敢做这个,又不敢碰那个,就知道按部就班的种地卖粮,这样很难走上致富之路。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工作。只有积极性有了,做事才能有干劲,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应该依靠宣传和相关书籍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多介绍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比多给农民发几百块钱的补助款要有用的多。同时,借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也可以先重点建设某些农户的产业,让他们做大做强。其他农户见到做这行有甜头,也一定会积极参加进来。到时可以让有经验的几户再与后加入的分享经验,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样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状况。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这对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极大地契机。当地**以及广大农民都应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当然改革就需要不断地探索,而探索就免不了会出现弊端与错误,这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补救,尽量做到是损失最小化,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有用的建议,做出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及所有的农村都可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农民都可以尽早过上好的生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0

  每次到基层调查,都会发现一些新的情况,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最*我在调查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就发现黄茅乡白洋村陆明建等9户农**合开发荒山,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体的成功之路,为当前我们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组织形式。

  会同县黄茅乡白洋村距洪江区仅2公里,交通优势明显。1996年初,看到城区建筑用砂紧缺,盼望致富但一直苦于没有路子和开发启动资金的陆明建、陆明军、梁厚成等9人开始合伙投资购买打砂船。刚搞了几个月,就遇上了“7。17”特大洪灾,他们为了救出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不得不忍痛损失了价值6万余元的打砂设备。洪灾过后,他们又东凑西借地筹资购买了一套设备,重操打砂旧业。一年后,由于打砂业对河道破坏严重,航管部门加强了管理,加上砂石资源有限,不是长久之计,陆明建等人寻思另找其他的出路。正在这时,白洋村有一片300多亩的荒山要对外公开招租,且优惠条件较多。陆明建等人一合计,投标承包村集体荒山的决议很快形成,竞标也顺利成功,承包期30年,承包10年后按每一株果树0.3元的标准交纳租金,承包合同经县公证处公证后立即生效。从1998年开始开发至今,他们已累计投资11万多元,其中直接投入现金6万余元,自己投劳1200多个。已栽种优质板栗XX株,优质梨树3000多株,杨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去年已开始挂果生产,估计进入盛果期后年产值可达25万元以上。

  调查分析表明,陆明建等9户联营开发荒山创办的果园基地,是一个具有明显典型意义的农村经济联合体。这个农民经济联合体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有紧密的组织形式。联营的9户*时关系非常密切,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亲戚关系。如陆明建与陆明忠、陆明军是兄弟,而梁厚成又是他们的舅父。正因为有沾亲带故的密切关系,这个联合体才能长期维持。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9户的18个劳力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二是有民主的管理方式。9人中没有具体的负责人,有事*等商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对联合体的日常管理则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有事时个人与个人之间可以进行调济。联合体设有出纳、会计和计工员,每月公布一次劳动工日、收入和开支,保证工作和收支的透明度。三是有科学的投入分配机制。9户的股权相等,投入与分配相同。联合园艺场的投入全部从打砂收入中开支,而打砂收入是按劳动工日计算的,个人的`这项收入不足以弥补投入资金时,必须由私人垫钱补足。对园艺场的收益分配,实行*时劳动计工制,全年收入除去成本后,再按劳动工日进行分配,促使大家共同参加劳动,真正体现了利益均沾、按劳分配的原则。

  通过调查剖析,我感触很深,陆明建等9户农民兴办的经济联合体走出了一条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有利于盘活存量、激活生产要素、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不正是我们各级党委、**为之苦苦探寻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形式吗?

  启示之一: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是聚集农村闲散资金,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的现实途径。当前,农村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缺乏,闲置的存量资产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广大群众中零散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常是存到银行吃那点少得可怜的利息。据调查,会同县农民存款余额去年已超过10亿元,而农村却闲置着大量的“四荒”地和一些集体资产,黄茅乡白洋村就有XX多亩荒山至今未得到有效开发。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可以把农民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集中资金盘活农村存量资产。陆明建等人组建农村经济联合体以来,已累计投入11万余元资金,开发荒山300余亩。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搞开发,他们的这些钱也存不起来。而像他们这样的联合体,会同县已不下50个,聚集农村闲散资金超过800万元,累计开发荒山1。8万余亩,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约400多万元。

  启示之二: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是防范市场风险,调动农民搞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群众存在的保守观念、怕担风险的观念始终是一对重要矛盾。农民怕担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敢闯敢冒精神缺乏,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也有市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幻莫测,农民群众无所适从;现阶段农民经济实力薄弱、资金积累十分有限,在市场中难以经受风吹雨打等等。农村经济联合体把分散的、单个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荡市场,一方面可以集众人之智,研究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即使有市场风险,由于人多势众,风险共担,对单个的农民来讲可以免遭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以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联合体就成为农民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有效载体,进而促进农民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白洋村陆明建等人联合开发荒山后,就带动了该村杨文武等6户联合租赁开发村集体的楠竹低产残次林100多亩。

  启示之三: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必须切实加大引导和服务力度,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农村经济联合体是农民群众在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组织形式,各级党委、**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搞好服务,为其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从黄茅乡的实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看,引导和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切实保护好他们的权益。要营造一种大力支持农村经济联合体发展的氛围,特别是从法律上保护好他们的权益,防止破坏和侵害他们的合法利益,让他们吃下搞开发的“定心丸”。二是切实加强服务。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帮助他们搞开发,闯市场。在调查中,许多参与开发的群众普遍要求,为“三农”服务的人才要更多一点、作风要更深入一点,特别是对农资部门假药、假种的问题意见十分强烈。三是完善配套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关改革,特别是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乡村企业改制、科技推广、开发激励等机制,以推动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发展。四是要注重总结推广,发挥农村经济联合体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启示之四: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实现良性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体是农民自发组织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且大多数农村经济联合体组织松散,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制约了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健康发展。从陆明建等人的实践看,加强农村经济联合体的自身管理非常重要。否则,兴办的联合体也将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而已。当前,农村经济联合体加强自身管理重点在三个方面:一要克服随意性,增强联合体的组织性、法律性。要防止群众办联合体重宗族关系、亲朋关系,而忽视必要的法律手续和制度建设的现象,切实完善联合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二要克服传统性,增强联合体的科技含量。要面向市场发展生产项目,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以陆明建9户联合体为例,他们9户中没有一个果树专业技术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联合体的发展。三要克服保守性,永葆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创业精神。要保持良好的团结创业精神,坚持艰苦创业,防止小富即安,小富即收;要积极引进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要大力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联合体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1

  *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2

  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农民、农村、农业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效益比较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村经济的总体实力不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二是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乡镇**所在中心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较好,但大多数农村仅有一两家个体性质的私人诊所,,技术落后,只能治疗头疼感冒之类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现代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娱乐室、网络建设等均非常稀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兴建的,因此多数设施呈现老化状态。许多水利设施因为缺乏维修和保养,功能逐渐退化,使得农业抗灾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农业效益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村生产力水*低,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

  4.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没有后劲,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5.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

  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农民工收入偏低,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不够,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与现实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病虫害处理等方面信息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过于依靠农民自身的经验和途径,**未能提供相应的辅导培训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农民生产没有总体性的指导。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路网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交通环境。二是农田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河流沟渠治理,配套田间水利设施,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基础水利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三是电力通讯。大力开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村信息渠道。

  2.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品生产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销产业化链条。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产品深加工。

  4.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蔬菜等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四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

  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5.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实行村领导班子年轻化,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6.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3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4

  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xx村地处合川市西北部,属龙多山台地区域,离二郎场镇4公里,耕地面积1336亩,其中,田520亩,土8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4人,20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1.7万元,其中,纯农业收入93.3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0.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从xx村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xx年龙多山台地的遭遇春旱连伏旱灾害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该村水利设施不健全,仅有的一座水库(渣口子水库),至今没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农田,而其它5个社遇天旱连吃水都很困难,农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经作物极少,且品种老化、分布零星,质量低、效益差;二是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生产带有盲目性,有时还倒亏。如:今年xx村大部分农户养殖的`“花边鸭”,由于品质差,目前市场价仅2。5元/斤,不够饲料成本。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益低,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调查统计,全村774个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74人,占总劳动力的22.5%,举家外出的有20余户,其结果是导致部份土地搁荒,耕作粗放,农业税费收不起来等一列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对农民增收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样带领农民群众致富,怎样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多;三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如,今年该村鸭的养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不仅没增收,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大部农民连基本的农技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如,该村今年大面积的玉米、水稻发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户懂得防治。对于养殖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饲料配制一点不懂,依然是传统饲养,靠运气,以致常出现“买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蚀光”的现象。

  三、xx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渣口子水库,尽快将排灌渠道修通,同时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公路的养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的建设。

  2、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构成情况,建议:一是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品质的调优,要充分利用龙多山台地独特的地域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发展以早熟为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鸭乡”这品牌,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在品种上要进一步优化,选择适销对路、品质好的品种,饲养水*要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xx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低,虽然有部分的土地无人耕种,但要扩大生产土地又集中不起来。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在加大业主引进的同时,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主的规模种、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养殖业技术的培训。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不断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开办村夜校、村图书馆、培训会的形式,引导农民学*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农业技术。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5

  20xx年6月21日——7月4日,我随北京大学团委“西部讲师团”暨北大爱心社爱心万里行甘肃路一行16人组成调查组,到甘肃省T县H乡进行社会调查和支教工作。期间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以及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调查组通过走访农户,同党政领导座谈,开小会等形式,就该乡的农民生计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中我们先后走访了T县H乡40余户农户,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社会状况概述

  (一)生活环境

  H乡位于T县东南部,良恭河穿境而过。全乡辖14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93个合作社,2331户农户,11479人。全乡总面积为128.6*方公里(20xx30亩),有耕地18990亩(其中川地700亩,山地18185亩),有草场29497亩,林地58640亩;年*均降雨量640mm,无霜期190天,年日照时间20xx小时,年*均气温8.1°C,海拔1499m——2400m,乡**所在地海拔为1760m。

  (二)宏观社会状况

  T县经济发展水*较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H乡去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129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30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85万元,第二产业10万元,第三产业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5元。乡镇财政总收入62万元,财政供养60人,乡财政支农周转金14万元。

  在农业生产方面:全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888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475亩,粮食总产量715.2万斤,油料产量4万斤,肉类总产量48.2万斤(其中猪肉产量43.6万斤),水果产量4.6万斤,蔬菜产量150万斤,人均占有粮608万斤。该乡还兴修水*梯田3000亩,并兴修了两条灌溉渠7500米,灌溉面积1500亩。建成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300亩。同时正在对小河子,牛头寺、米家沟等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该乡的工业基础薄弱,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全乡共有乡镇企业85个(包括砖瓦厂、铜矿采选厂、矿泉水厂、蜂窝煤厂、面粉加工、百货销售、餐饮等)其中乡办企业3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40人,收入总额123万元,净利润总额10万元,上缴税金5万元。

  教科文卫方面:全乡有学校17所,在小学生1429人,教师61人,卫生院1所,医生6人,病床4张;已经完成了“普初”、“义教工程”、“卫生Ⅷ”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开展贫困医疗救助。全乡多民办教师,待遇低,福利差,所以教师的积极性有待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农民也都意识到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会支持孩子上学。但是当孩子(尤其是初中生)产生厌学或者退学的念头时,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会因“生计”原因而采取顺水推舟的做法。在医疗方面,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民小病就在家里熬,大病就去县里看,很少去乡上卫生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家境贫困对于相对较高的医疗费用农民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卫生所条件较差,农民也不太放心。另外,在该乡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已经开始开展,但是**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亟待加强。

  由于地处山区,冰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受自然条件限制该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急需完善。全乡14个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邮、通公路;已有韩院和李家院两村通了电话;沈家坝、菜地湾、江林、韩院、离家远、大庄6村通自来水;固定电话装机量60部,移动电话155部,虽然如此,但是在如果碰上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与外界一切联系的全部中断,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加大受灾的严重性。同时该乡还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初步建成了牛头寺旅游森林公园,但是也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当地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发。

  二、经济状况

  (一)经济结构和农民收入状况

  在我们所调查的7个自然村中,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洋芋,谷子等,大部分农民都种植了党参等药材以增加收入,但是由于*年来中药材市场不景气,加上农民地少主要种植粮食以自给只有很少土地种植药材,所以药材的收入也极为有限。许多农户家里都种植有核桃、杏儿等果树,但是一般也就只有一两棵,对家里的收入也无法又太大的帮助。大部分农民都养有牛羊猪。在禁牧的同时,**倡导设施养羊,现在都采用圈养的办法。养猪是为了自家杀来吃,在经济紧张的时候还可以拿来买,牛是用来耕地和运输的。一般农户家还养有鸡,大多也只有几只,也有养鸡大户,但非常少。

  这两年,由于旱情较为严重,因此农作物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加上种子,化肥等价格不断攀升,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农户土地减少,农户能做到一年的收支*衡,不亏本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生产出来的粮食很少拿出来卖,大部分是自给。有部分农民由于买不起化肥而仅仅使用农家肥。因此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粮食生产仅仅是为填饱肚子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种植药材可以说是农民在农业方面唯一的进项。党参收入多则千余元少则几百元。因此,如果某个农户土地较多,药材种植的面积较大,那这个农户在村里的生活就会相对较好。农闲的时候有些较为活跃的农民还会寻找一些零工做。

  除此之外,这里的青壮年男劳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远的出省,*的就在县城。就我们的调查而言,大部分都是在省外打工,主要是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外出打工的一年能够挣几千块钱,高的能有五六千块。但是干了活却拿不到钱的人也不在少数。

  那些没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农户主要靠家里的农业收入,但这和那些外出打工农户的收入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村子里,家境较好的一般是吃国家财政饭的公办教师、“国家干部”(其实只是乡镇干部)以及家里土地和劳动力较多、以及有其它副业收入的家庭。

  H乡现在主要的税收来源是农业税,但是当地税费收缴的透明度不高,很少有农民知道自己交的到底是哪些项目的税费,大部分都是只知道总额却不知道明细,农民的解释是知道了也没用,村里说要交就是要交,就算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你也没有办法。农业税全部采取现金的方式收缴,税收分春秋两季进行。

  当地的劳动力的流出和流入组织形式主要是靠这些打工人员自己的社会交往形成的,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通常都是有活的时候相互通知,靠自己的关系,也靠自己能够吃苦耐劳诚实信用。

  当地农民每户年均收入800多元的数据应该是可信的,也代表了大多数的情况,但也有不少的农户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国家的救济和社会保障也亟需完善和提高。

  农户家境不好有一个很普遍的原因是家里有长期患病的病人,医疗费往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因此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另外,家里缺少劳动力,或者土地不多,只有山地却无川地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乡的很多农户装有太阳能灶。经了解,向农户发放太阳能灶是属于县里扶贫的一个整体提升计划的一部分。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这一举动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的太阳能灶是免费发放,有些村还会另外向农户收取20多元钱的费用。还有些村子将太阳能灶的发放作为对农户的一项奖惩措施,只有按时按量完成税费,并主动配合村干部各项工作,与村里的关系较为协调的农户才有发放,而那些经常“闹事”,与村里对着干的农户是不可能有的。

  (二)税费改革情况

  税费改革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很多项目比如乡统筹、村提留、教育附加费、屠宰税等都已经取消了。但是并没有减轻农民太多负担,因为限于当地的经济状况,在税费改革之前,当地并无太多的乱收费现象,因此,就调查的农户而言,基本上都觉得现在比以前好,然而在实际上这个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在1997年实行税费改革之后,农民仅仅需要交纳农业税(并且今年的农业税按照中央的政策和部署开始减少)和一事一议的防雹费(当地为了防止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用以筹措资金的一种费用)以及补给民办教师和村干部还有当地组织的护林队队员的口粮。大概每亩地20元左右(根据调查,各村的税费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三)负债情况

  尽管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在当地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当地几乎60%—70%的农户都不同情况的存在着负债的现象。当我们问及为什么负债时,他们告诉我们,他们买化肥需要钱,看病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有时候收成不好,家里没粮食也得去借钱买。信用社里的钱只借给有钱送礼或者有关系有头面的人,根本不借给穷人,一般普通人想借点款比登天还难。信用社不贷款给农民说是怕农民还不上,其实很多有钱人借了钱也还是还不上。

  因此大部分农民还是主要向亲戚朋友借钱,如果家里亲戚朋友有学校的公办教师,乡镇干部或者在外面做点小生意家境宽裕点的,借起钱来还方便一些;如果没有,那碰到急事想借钱也没地方去借。村里今年就出过没钱买粮又借不到钱而饿死人的事情。

  (四)农民购买力和支出结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开支列为他们消费开支中的最大的一块(家里有病人的除外)。一般中等的农户年支出金额都在800——1000元,*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尤其是化肥种子的价格还在不断的上涨,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村里已经有人因为买不起化肥而是仅仅施用农家肥了。由于地少,种子的用量并不大,但是鉴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覆盖种子的地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

  家里有念书的小孩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成为了家庭支出的第二块,村里小学的收费状况一般为每学期收取费用50—60元,加上其它书本等杂费也就是60—70元。农民对小学生的花销和学校收费状况并无太大意见,但是认为中学的收费实在太高,一个中学生每年得交*千元费用,高中就花销更大,更是一般的农民所不敢企及的。

  家庭的第三大开销就是水电费和农业税,这一点在税费改革情况一节中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四大支出是人情的花销,这一项在各个家庭的支出数额差距很大,但是根据当地的*惯,一般亲戚朋友结婚生子等喜事都要包几十块钱红包,关系特别好的要到50—100多块钱。

  第五大支出是日常用品。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限制,村里居民想要购买日常用品通常是在当墟时走几十里山路去相邻的一个商业相对发达的N镇购买。一年的日常用品花销也大概在70—150元不等。

  (五)退耕换林政策的实施

  当地人多地少,并且以山地为主,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多年干旱,因此这里农民的收入水*很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此也成为了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农民每退耕还林一亩,国家补贴300斤粮,20元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实际能拿到的只有90——200余斤不等的粮食,现金没有。农民对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较为支持,一是认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水土的保持(也有部分农民虽说不上原因但坚持认为中央政策的肯定是对的,肯定有它的道理不会坑害农民),第二,国家的补贴在当地来说也是很划算,甚至有时还是高于不退时的收益。但是由于农民实际到手的补贴很少,农民对此也非常愤恨,并且曾经闹过**,这样退耕还林问题就成为了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另外,对于退耕还林土地的归属当地农民也不是太清楚。按照政策,退耕还林的土地仍归农民所有,土地上的'树林最终也是农民的,因此农民还是必须缴纳相应的税费,许多农民因为不清楚政策所以对此都非常的愤愤不*。这也是造成农民对退耕还林颇有怨言的重要原因。

  三、教育发展状况

  如前所述,H乡全乡有学校17所,在小学生1429人,教师61人,无中学。当地考上中学的学生一般都在旁边的N镇的中学上学,成绩和家庭条件允许的可以到县上去年高中。当地义务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当地居民对教育都普遍是很重视的,但是由于家庭条件限制,通常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上小学,就一般会有一个孩子在家里帮着干活,通常是女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那么家里其他孩子上学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因此当地很多孩子能念到中学就很不错了。当地小学的辍学率也是居高不下。当地关于适龄儿童入学率由一个这样的说法:春满堂,夏一半,秋几个,东不见。这样的状况使得入学率的考察价值大打折扣。

  根据T县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介绍,本县的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民办教师撑起半边天。乡镇干部向我们说明了原因:主要是公办教师不愿以来,民办教师虽然待遇不高但是在当地来说也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因此有很多人争取,但是往往民办教师自身的素质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另外,由于民办教师待遇太低(每月只有80块钱,还不一定能落实,公办教师高的能够达到1000元),老师们都不安心教课,而是把教学工作当作减轻家里负担,扩充家里经济来源的一个渠道,因此老师们除了教课还必须承担家里很多的农活和其他的一些事情。真正能够把教学当作自己本职工作的老师并不多。

  根据当地乡党委**的介绍,H乡从99年开始采取乡上级要一点(立项投资),部门帮一点,乡**投一点,村上拿一点,群众挤一点,拆下的旧木料砖瓦利用一点的办法经过争取立项投资新修了三所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学;乡**投资,群众投劳集资新修了10所小学,维修了四所小学,今年又争取立项将对两所学校进行新修,至此全乡所有教学的的危房旧校将全部消除。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乡镇。

  下面我们将通过介绍该乡的H乡小学了解该乡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H乡小学始建于1942年,学校下辖16所存学以及教学点,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公办教师37人,代课教师24人,由学生1429人。1970年该校曾设初中班,1982年初中班被合并到相邻的N镇中学,由此H乡小学被定为五年制小学,1989年省上拨专款修建了教学楼一幢,20xx年实施一期“义教工程”,新修校舍18间,315*方米。该校服务半径内总人口1466人,适龄儿童总数149人,入学率100%,女童入学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但是辍学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校所在地教学点有教职工21人,公办教师13人,代课教师7人,长期临时工1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11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0人。1996年该校被评为“陇南地区先进学校”。由于T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扶贫资金用于相应的教育扶贫项目,因此争取项目立项投资是该乡教育机构每年的例行工作。根据中心校的校长介绍,这两年县上对该乡的教育投资一直都很支持,所以该校的发展也是令人欢欣的。

  在该乡的教育情况中,有一个北京大学生资助的计划很引人注目。这是由该县的一个热心拍摄和摄影的普通农民,与北京的各高校特别是北大的爱心社区的联系合作开展的一个首都大学生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资助计划。这个活动的影响非常大,仅仅在该乡就资助了中小学生121人,总金额达18000余元。这个活动使当地很多人受益,在调查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有农民要求我们代他们向资助他们孩子上学的北京大学生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取得联系。而大学生们的资助和信件等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动力和鼓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于20xx年停止,已被资助的孩子也有很多与资助人失去了联系,并有很大一部分重新陷入了辍学的境地。因此,在调查时也不断有孩子要求我们帮他们寻找资助人,以帮助他们重新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四、困难与问题

  1. H乡处于西部高原山区,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耕地少,*地少,生态十分脆弱,并且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时常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当地海拔高,积温低,生产期短,极不利于作物生长。

  2.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承载能力差。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破坏严重,当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耕地资源匮乏,耕地承载能力差是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与此相对的是,人口的生产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作为粗放型经营的农业,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保证粮食的生产。但是,*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更使耕地承载能力有减无增。另外,由于当地地形崎岖,开荒扩耕也非常容易呆滞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承载能力差,耕地资源质量差,可开发难度大,效益低,可开发潜力小这是当地农业经济不容忽视的特点。

  3.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低。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所形成的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区位边缘分布,交通闭塞,观念上封闭,经济上贫困,使居民*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农业以低层次*面垦殖方式为主要特征,以人口数量增加和体力劳动为主,生产结构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单一种植业结构这都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基础结构的进化。

  4.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是当地发展面临的基本困难之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难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还给当地农民温饱问题带来了极大困难。交通通信事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贫困乡村的资源开发步伐,特别是当地的旅游资源,而且阻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与外部社会的有机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部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浪潮对地方上的冲击。同时强化了当地内部的封闭型和资源配置的单一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5.社会环境封闭,生活方式稳定。落后的思想文化,守旧心理,安贫心理,惧险心理与当地信息时间观念淡薄,效率观念缺乏,文化素质差等问题与自我封闭,自主自立意识薄弱自卑自负心理问题结合形成了一种心理环境与现实社会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村里终日游荡,或呆坐在阳光下与人闲聊打发时光。

  6.教育发展落后,教育经费短缺。当地的辍学率高,绝大部分小学毕业后放弃升学,这就必然壮大了文盲半文盲劳动力结构队伍,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限制作用。同时当地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当地办学条件差,无法组织教师进修和请外地老师对本地教师进行培训。由于教师待遇低,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听,严重存在调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教育事业的落后直接导致的是当地人力资本积累水*低形成了“低素质屏障效应”是当地劳动力对其他职业的竞争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极低。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2)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受传统的生产模式所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无法更新生产观念。就如一个新的玉米种子到来都有人以为没有自已一直种的老品种增产,二是受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的限制,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80%左右, 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3)城乡差距加大。*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时间:2011年8月6日——8月15日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对西城办冉庄村50余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我们了解到了冉庄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南部,总面积1467亩,人口2173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业、建筑机械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前卫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前卫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在县委、县**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蔡丽华

  20xx.2.3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3

  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农民、农村、农业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效益比较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村经济的总体实力不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二是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乡镇**所在中心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相对较好,但大多数农村仅有一两家个体性质的私人诊所,,技术落后,只能治疗头疼感冒之类小病。三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现代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公共娱乐室、网络建设等均非常稀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兴建的,因此多数设施呈现老化状态。许多水利设施因为缺乏维修和保养,功能逐渐退化,使得农业抗灾能力下降,大量的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农业效益低下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村生产力水*低,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

  4.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没有后劲,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5.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

  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农民工收入偏低,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不够,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

  6.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发布渠道不畅,信息内容与现实脱节、针对性不强;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种植养殖技术、农业病虫害处理等方面信息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过于依靠农民自身的经验和途径,**未能提供相应的辅导培训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农民生产没有总体性的指导。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路网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交通环境。二是农田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河流沟渠治理,配套田间水利设施,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基础水利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三是电力通讯。大力开展信息入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村信息渠道。

  2.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品生产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销产业化链条。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搞好农产品深加工。

  4.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蔬菜等丰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市场。四是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

  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5.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首先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选好村领导班子,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实行村领导班子年轻化,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热爱家乡,扎根家乡,立志于改变家乡面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有理想、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好远程教育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6.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4

  调查时间:

  20xx.xx.xx

  调查地点:

  xx镇xx村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

  调查对象:

  村老党员、普通群众、贫困户

  调查人员:

  xxxxx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

  调查过程: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围绕主题,选择方向,开展调查。

  1、冯xx组:调查村干部,了解村里的经济发展概况。

  调查记录:

  xx村总人口2692人,*三年人均GDP持续增长,农民经济收入越来越高,主要依靠等产业。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占大部分年收入不低于12万,手艺人在城镇干活的收入较高,每天可有300元左右,壮年妇女打小工每天也*100元,在城镇里做生意的收入更不一般。80%的人家有了小汽车,家家户户安装上了电视和互联网。

  调查分析:xx村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在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2、李xx组:调查农民,了解农村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记录:

  调查从农村幼儿、适龄儿童入学情况,以及接送孩子上学等方面开展。现在农村中适龄儿童都进幼儿园、小学、中学,没有辍学的。

  调查分析: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家长也懂得孩子的教育责任。目前农村幼儿、小学生接送孩子还只是每个家庭接送,村里没有接送孩子的车辆。接送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大问题,尤其是有的家庭用电瓶车接送的,遇天刮风下雨情况尤其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3、叶xx组:调查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医生,了解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调查记录:

  村里建起村合作医疗卫生所,一般性感冒、慢性病等,用药、挂水都不要出村。95%以上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

  低保户、特困家庭患者医疗都有较好的保障。村里如何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村里规划扩建村卫生所,加大投入,提高村民的医疗保障水*。

  调查分析:

  农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农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4、杨xx、潘xx组:观察村庄环境,采访村干部,了解村庄环境情况。

  观察采访记录:

  村庄大路的环境整洁,卫生清洁,没有杂物堆放,垃圾入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

  村庄环境卫生主要负责人是村党支部**,村里有固定清洁工负责村庄环境卫生,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小垃圾桶,村民也不乱扔乱弃,环保意识在增强。

  农民对农作物秸杆做柴火,做饭烧土灶。也有弃在田里的。对有一些农民把农作物秸杆直接烧掉的现象,村里要进行环境教育。

  调查分析:

  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农民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还有一些家前屋后垃圾未能及时处理,极少数外地承包土地的农民,有乱烧秸杆的情况。

  5、苏xx同学组:就农村的特产进行了调查。

  调查记录:

  农村除正常的农作物水稻、大豆、棉花之外,还种植大葱、玉米等经济作物,有不少家庭在家前屋后养羊养兔等,提高家庭提高家庭收入;

  七(2)班学生杨xx、吴xx等同学还对老党员邵某进行了专访:

  学生:*些年来农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回农村去盖房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的,为何现在有这么多人都选择回去农村盖房子住呢?

  邵xx:其实说到这件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的城市房价太高了,很多人手中的余钱都不够在大城市里买房子住,还是回到农村盖房的好。而有些人在农村里是有地的,这样一来又省去了买地皮的钱,只需要把钱都用来建房子就行了。而且在农村建房子又不贵,几十万块钱都可以建上一栋小别墅来居住了。

  除此之外,现在的国家政策中也有些是致力于农村发展的。再加上现今的农村生活水*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的'提高及完善,除了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之外,该有的东西农村里都有了。而且农村的空气质量及环境相较于大城市来说,那也是相当的好。再加上这里是自己的家乡,左邻右舍的都是熟悉的人,在心理上面也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些年来很多人都会回到农村里去建房。再加上现今的大城市生活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在赚了一些钱后,也是想着回去家乡建房子然后再找一些小生意做算了。

  调查结论:

  *年来xx镇xx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农村生产力,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生活水*也逐步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淳朴、文明,农民厚道、热情。农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调查建议:

  1、村党支部、村委会要继续加大村庄道路建设,维修改善现有的水泥路面。

  2、把适龄儿童上学车辆接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每个儿童在上学路上的安全。

  3、继续加强环境教育,对一些仍然在焚烧秸杆的村民给予必要教育和处罚,确保农村天更蓝,水更绿。

  4、加大食品源头的监管,对一些蔬菜种植大户过度滥用农药的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5

  xx县xx村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xx模式”。

  一主要做法

  1、成立土地合作社。为确保土地合作经营顺利推进,村支两委在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引导成立了xx村土地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以组为单位与土地合作社签订协议书,将全村4205亩农田经营权集中到土地合作社,再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作期限为11年,与“二轮延包”时限一致。土地合作社收益分配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的方式,保底分红实行按人口分配,其中按“二轮延包”以来“有田有人”的300元/亩·年,“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按150元/亩·年,保底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土地承包权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土地合作社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所有者紧密联结起来,为三者利益有效表达和矛盾协商解决提供了*台,较好地实现了“三权分置”后的责、权、利关系。

  2、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和本村村民出资成立的水稻、农机、蔬菜、花卉苗木、养猪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股成立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份结构为xx村集体以土地所有权、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折股为30%,土地合作社以全村土地经营权折股为2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500万元,占比50%。全村4205亩农田通过土地合作社以300元/亩·年的价格转租给营健公司,公司通过土地分租,提供农业综合性服务,兴办粮食加工、水稻秸秆加工等,延伸发展二、三产业获取利润。公司的利润按5:3:2的方式进行分配,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50%的收益,村集体获得30%的'收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内公益事业,土地合作社获得20%的收益,用于土地入股农户的“二次分红”。

  3、竞价分租给职业农民。营健公司将农田按50—100亩划分为联片区块,统一编号,明确范围,按照公司对产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转租给本村的职业农民。公司与职业农民签订合同,职业农民按年度向公司交纳土地租金和100元/亩的保证金。20年土地租金为300元/亩,20xx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村民大会表决后,改为竞价择优流转。拥有竞拍权的对象限本村户籍,且参加了专业培训的职业农民,起拍价为500元/亩·年,目前有意向承包报名的超过1万亩。

  4、建立农业市场化服务体系。为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生产管理问题,营健公司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农业生产技术技能服务、全程农机化服务、农资服务、烘干仓储加工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等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投资建成了xx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湖南农大8位专家组成生态农业专家工作站,向职业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二xx村集体经济盈利模式

  通过股份合作经营,村集体可以从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得30%利润。

  1、服务体系盈利。职业农民承包土地的同时,购买营健公司所辖合作社的农资、农技、农机和烘干仓储等服务,既有效降低耕种成本,合作社又能取得盈利。20xx年,服务体系盈利*50万元,村集体获得利润分配15万元。

  2、经济实体盈利。营健公司已经取得“农民田间学校”申办资格,预计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每年上千万元,利润相当可观,还将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20xx年还启动了峨山大坝农庄建设,村集体以自然资源占股20%;成立了xx建筑公司,村集体持股20%,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增长点。

  3、产业延伸盈利。xx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和旅游农业,20xx年全力建设水稻+龙虾、蛙、鳖、鱼1000亩生态种养基地和500亩水果采摘基地,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xx品牌,进而依托xx品牌发展农业观光、民俗旅游、水上娱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由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加工、品牌打造和营销,旅游项目由公司进行业务培训,整合接待资源,制定服务标准,最大限度发掘“xx模式”潜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增收。

  三取得成效

  1、粮食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开展土地合作经营之前,xx村人地矛盾突出,一方面是“有人无田种”,全村849人未分到田地,占总人口的20。3%;一方面是“有田无人种”,90多亩田地“抛荒”,双季稻不到种植面积的20%。土地合作经营有效解决了“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矛盾,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了种田的积极性。20xx年,全村4205亩耕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稻稻、稻油),双季稻种植面积从800亩增至2800亩,水稻*均亩产达920公斤,粮食产量3500余吨,较合作经营前多生产1400吨,增幅达66。7%。

  2、农业生产水*显著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水*提升。现有60户新型职业农民生产面积都在50—130亩,集中连片种植,实行统一标准,全面应用良种、良法、良技,享受xx营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从农资农技到加工销售的全程市场化服务,水稻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59元,双季稻亩均效益*1000元,“水稻+龙虾”基地每亩效益达20xx—5000元不等,高效、生态农业正在加快发展。

  3、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获得感直线提升。在“xx模式”下,不仅探索了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0元。同时,通过股份合作、民主决策的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了村民民主自治进程,群众对村支两委的信任、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对产业发展的热情持续增长,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为xx今后的快速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6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

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均提高8.5个百分点;

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均气温下降0.4 -0.7度,*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XX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XX县、XX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

  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

  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xx

  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

  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7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即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xx县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xx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现状

  我县从县情出发,在调整结构上做了许多努力。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目前已发展乡镇企业1.4万家,总产值达30多亿元,使我县工商企业得到一定发展。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提出“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的发展要求,使高优项目得以快速发展。第三,实施海水养殖“内转外”战略,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海水养殖结构,不单是养殖品种的数量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海洋养殖生态*衡问题。于是,**采取措施,在调整养殖结构上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扶持发展紫菜、大黄鱼养殖,大力扶持名特优水产养殖。禁止无序的海洋养殖。尤其是在东吾洋养殖超负荷的情况下,采取“内转外”的养殖发展战略,使海水养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我县在沙江龙湾设立了“农业引进示范基地”,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自87年成立至今,已引进粮食、经作、蔬菜、瓜果等600多个品种,能适应的有300多个,大面积推广的达20多个,并向社会提供良种。十多年来,供种累计面积达20多万亩,为我县引进良种,尤其是台湾良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县经济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第二、三产业落后。霞浦县xxxx年农村三产结构比例为46.3:43.3:10.4,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霞浦是“海洋县”,渔业产值占整个大农业的63%,就海洋渔业中,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海水养殖业是霞浦的主导产业。但因产业链的中断,使得发展极不稳定,反反复复。海带的发展,似乎到了极限。相关的问题齐发,海区布局、虫害、销售,多种收费,致使海带养殖户难以承受。对虾养殖、淡水鳗养殖以及大黄鱼,似乎在走着重复的老路:开发→快速发展→衰败。

  优势产业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能稳定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比较盲然。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子”。我县农产品无法打开市场,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品质问题。就目前已发展至9万箱,投入数个亿的大黄鱼养殖而言,人工繁育的大黄鱼品质开始退化。天然大黄鱼每斤在100多元以上,而养殖大黄鱼每斤只在10元左右。

  就大米而言,本县居民也要买外地产的“珍珠米”之类,不愿买本地大米,就因为品质比不上外地大米。我县全国最晚熟优质水果涵江荔枝,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打开市场。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xx结构调整面临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调整空间有限。霞浦土地面积为27万亩,粮耕面积要保证在37万亩以上。因此,在种植业的调整上受到空间的制约,**不敢引导农民放弃粮食而去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之类。况且,由于劳力外流严重,导致抛荒现象严重存在。

  2、结构调整宏观调控乏力。**无法直接管理农业生产,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农民自主。对主导产业和主要品种的扶植,**只能采取间接的调控方法。目前主要手段是税费优惠和投资倾斜扶持,等等。

  税费优惠难以到位。**所作的承诺,条条(部门)根据自身利益不作退让,他们照章行事,无法“灵活”处理,更谈不上放水养鱼。

  投资倾斜也只是空头支票。县**没有自己的银行和财政实力,有限的农业周转金多沉淀于下。国家农业投入相当有限。就全县而言,96至9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为1810万元,其中中央为338万,省为78万,市为81万,其余为县乡投入和集资,而后面的投入多为“虚拟”。农业的投入少得可怜。银行贷款更是无法落到农户户头,因此,**的投资倾斜大多是空头支票。

  3、社会服务滞后。

  社会服务滞后主要指市场信息服务“缺位”,生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产品销售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需要。

  农户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十分盲目,只得随大流,或是主观臆断。这是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的原因之一。市场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县供销信息中心也搞农产品信息,是“零星”的,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社会这种服务空缺,而**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到位。

  其次是生产技术服务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户渴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在哪?大黄鱼养殖生产急剧扩大,有的养殖户用总产值10%以上的高新聘用技术员,不管生产利润如何,这些“技术员”都要抽成10%以上。反季节西瓜的技术指导也是一样,农业的利润是相当有限,而技术这一关都把许多农户掐死。农业技术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都成“过眼云烟”。

  农产品的销售,更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农户们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苦苦寻求“出路”。大宗水产品海带的销售是最典型不过了。海带销售“税费”率高达产值的30%以上,而相关的问题,**只有研究研究再研究,许多问题十分棘手。这里还没有论及那些“菜霸”之类的霸道了。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更不能轻易抛荒,而去经商,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我们与台湾一水之隔,要加快闽台农业合作步伐,发挥**实验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以降低农业风险。

  三、xx农业结构调整思考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xx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上下功夫。**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的生产经营自**,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如果没有订单,农业是不是待岗了?农民是不是休闲了?无论如何,农民还得种地。这就面临一个市场开拓问题。立足资源优势而生产,本身不是坏事,问题是如何善于开拓市场。

  最*,有许多乡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想借此开拓市场。思路很好,收获甚微。如果全县形成一种合力,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果利用网络,有一个信息专门机构,情况可能得以改善。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我县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榨菜协会、海带协会、大黄鱼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指导;二是税费优惠;三是投入倾科。①强化结构性布局规划指导,避免农业结构雷同,保证特色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生产,推广农业产业化。②实施税费改革,保证优惠政策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体现了**对农村农业的扶助。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保证**对扶助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到位,以真正达到扶持之目的。③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结构性调整投入到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资金是关键。因此要突破体制等束缚,尤其要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挥霞浦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我们的优质晚熟荔枝,要打出牌子。海洋养殖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大黄鱼养殖是我们的强项,要改善其品质,首先得解决人工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另外要加强经营职业道德教育,把好质量关。

  5、建议施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在我县相当脆弱,主要是受市场干扰太大;另方面是受技术服务的制约。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变异”,养殖业病害的发作,都可能致使农业“覆没”,谁来调剂这种风险?没有。必须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是赔本的生意,**必须贴补。

  另外,要实施粮食保护价制度,这也是一种“农业保险”。农民苦苦经营,如果没有利润,再加赔本,第二年如何生产。

  6、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服务要走社会化之路。当今,**必须设法推进这个进程,以解决农业生产中这个空档。从而避免盲目生产,病害侵蚀和增产不增收现象的出现。

  总之,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根据县情抓好宏观调控,搞好服务。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8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县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心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到达4881元,同比增长15.7%,个性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应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构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构成必须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潜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5年的*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xx%以上,个性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群众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群众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必须范围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群众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状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众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等方面,发挥了必须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到达54820万元,实际加工潜力到达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到达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潜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必须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构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必须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此刻产前对市场的预测潜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9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

  *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笔者而言,*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

  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最大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

  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

  第三个是养殖经济,*年来,随着温室养猪、**养鸭以及**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

  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

  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

  然随着*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

  但是一旦涉及到**出面、**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xx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

  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

  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

  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

  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

  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

  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

  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

  另外一个就是信访户的存在,这里的信访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信访,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

  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

  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市信访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信访要依法,依法处理信访事件。对待每一次信访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信访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信访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

  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如**电器、**药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

  目前,**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有阶段性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孝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盛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1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县委、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 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年来,县**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5年的*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 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 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2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篇13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

  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

  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三)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

  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

  为此**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3)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菁选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1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

  *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笔者而言,*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

  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

  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

  第三个是养殖经济,*年来,随着温室养猪、经济养鸭以及经济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

  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

  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

  然随着*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

  但是一旦涉及到**出面、**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xx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

  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

  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

  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

  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

  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

  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

  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

  另外一个就是信访户的存在,这里的信访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信访,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

  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

  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市信访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信访要依法,依法处理信访事件。对待每一次信访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信访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信访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

  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如电器、药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

  目前,xx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有阶段性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2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均气温下降0.4 -0.7度,*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XX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XX县、XX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

  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利,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xx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3

  *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4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5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6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13】24号)要求,2013年10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8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总支出

  万元,净收益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02万元,村均88。7万元。债务总额86947万元,村均负债48。8万元。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7。2%,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18个,5—10万元211个,10—20万元

  个,20—50万元59个,50—100万元10个,100万元以上1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5526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4663万元,占7。1%;③投资收益751万元,占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⑤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4248万元,占7。2%;②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36。5%,其中办公费用42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7691万元;③其他支出32654万元,占56。2%,其中公益性支出246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2012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9万元分红收入。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武*县*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9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158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2012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68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80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县*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15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10万元资金与中山镇**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万元。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10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30万元和20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2004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3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2012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2312万元,落实扶持政策789项,落实支持项目183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

  分”的一面,而忽视了“

  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村均36。7万元,67%的村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均水*,21%的村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10940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16。7%;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2012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总支出的36。5%,公益性支出24747万元,占42。6%。负债总额86947万元,村均48。8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城镇、集镇、*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7

  *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较低。20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比全国*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均水*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xx年扩大到3。23:1。*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4)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2

  (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3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县正在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开始步入扩张、裂变、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日,县督考办组织力量,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孝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榆树林子镇、台头山乡,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盛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建设服务型*,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四)建立*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格局。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5

  一、调查目的

  (一)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调查来获知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从而评估类似的农村经济,最后上升到全国,循序渐进的了解当前农村发张形势。

  (二)找出所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途径,调查农民的经济来源,以及该地区农村经济来源的总体模式和发展的趋向。

  (三)通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该地区按照地理优势所忽略的某些经济发展渠道。

  (四)将调查分析后提出来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便于对该地区农村经济模式进行完美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对象

  农村群体、经济现状

  三、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各题均采用封闭式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题所列的选择项中选取一项,作为对该题的回答。

  2、调查问卷的分发。调查问卷由指定人员在农村随机分发,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

  3、数据处理。调查问卷数据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

  四、具体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0:13。

  调查人群的*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从婚姻状况来看,92%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85%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均4000左右。

  (二)对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三)关于农村教育程度的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共调查了四家人中的主要成员。从调查对象表中,我们知道了,14个人中,有3个文盲、9个人受过初等教育,2个受到了高等教育。部分应该收到义务教育的孩子在外地打工。总体上来说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但比较起过去几年,相对提高。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如果教育低、文化素质低、

  掌握科技的本领低、经济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此次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对个别家庭进行调查,从而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说xx村离城镇和县区都不远,有着优越的教育条件啊!但是为什么教育成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呢?

  通过对部分家庭进行了访问调查得知以下几个原因:

  1、经济条件困难,不能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

  2、学生本身不喜欢学*,或者对学*用处认识不当,厌学。

  3、父母或者监护人对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而不允许孩子继续求学。

  其实教育和经济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教育要从孩子做起,小孩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提高小孩的教育势在必行,当今国际国家的竞争主要是靠新的科技、新的血液。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的好与坏都和小孩子教育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国家现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实行的“一村一大”给农民带去了新的思想,新的种植方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经调查发现大竹村农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农民收入不高,只好让自己的孩子上支付最少、质量最差的学校,因此孩子学到的知识就会很少,有时还会误导孩子。其次是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和支付孩子上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关心自己孩子的学*,更不会给自己的小孩请家教辅导,还有的是农民自身没有多高的知识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5)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环境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

  一、主题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变化,在进行走访之后得出结论并给出提议,从而更好的加深对农村的了解,认真的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二、活动日程

  1、做好相关准备的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2、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景,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提议。

  3、整理手头的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景给出合理的提议。

  4、起草实践报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

  三、调查情景

  1、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国相当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相关调查并得拟写此篇调查报告。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今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3、调查对象: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服装厂,污水处理厂,白马交易市场以及周围的居民。

  4、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5、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景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很多使用还会造成生态*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很多死亡,破坏生态*衡。

  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很多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必须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③、秸秆焚烧污染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很多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很多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很多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

  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很多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6、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进取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

  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倡导科学、礼貌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忙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礼貌发展道路。

  4、完善**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完善**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供给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本事。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团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此刻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日,我们应当当进取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礼貌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本事,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结语

  1、调查感言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问题一向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在农村很少看到有专门的垃圾堆放地,随处乱扔的现象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所以环境治理问题应当从内外一齐入手,双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调查收获

  (1)在调查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是本次调查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实地考察都获得了十分真实的信息,为调查的深入供给了十分好的条件。所以,在以后的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掉在一棵树上。结合实际,灵活操作,获益匪浅。

  (2)本次调查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本事,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还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都提高了动手本事,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好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必须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3)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两层楼房代替了过去的茅草屋,电动车、轿车代替了破草鞋,餐桌上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青菜,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由此可见,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之举,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充分融入世界,焕然新生。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2

  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调查人员:xxxxx

  正文

  *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就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以下调查:

  调查内容

  1、乡镇企业

  首先选取村里面最大的乡镇工厂,展开调查,首先对该工厂周围的农田的水源、土地等展开调查,为此我还特意采访管理周围这片土地的负责人,他告诉我在这一个工厂的没建设,没有投入生产之前。这里的水质比较清澈,池塘、水沟里面可以养鱼,种藕等等,这一类可以发展的副产业,以前农户家里的井水都是甘甜的。可是*几年随着该工厂的产业的进一步的扩大,营业额的进一步的提升。给村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该厂不仅仅是该村最大的税务,而且该厂的税务占领了该村的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该厂的社会价值远不止这一些,该厂解决该村一半的劳动力的问题,给该村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了该村的经济建设,使其在*几年渐渐赶上其他的村庄。并且在去年一举超过了这一地区的其他的几个村庄。但是这些都只是带来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在周围的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清澈的绿水已经不见。鱼虾更不用说,早已绝迹。现在连村民的井水也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了难闻的气味。使得村民不得不使用过滤器,来解决现阶段的饮水问题。通过的村长的采访中我了解到,现在的乡村的发展观,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都不适合当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校园环境

  我选取了这一地区的一个学校做实地勘察,请学生谈谈对周边环境的看法,根据学生的说法,首先他们就学校自身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给我的详细的叙述了一片,第一,他对于现阶段学校生活废水的排放有点不满,但是找不到一个排放的合适地点,只能直接在学校周围的一个灌溉水沟,现在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进一步增加,污水给周围的农户灌溉造成很大的影响,农户们的意见很大。第二点,学校的垃圾的处理问题,现在学校因为建在农村因为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站,学校的垃圾一部分直接倒入学校旁边的灌溉沟,这一部分直接造成了沟里的水污染。一部分就直接埋在一片空地里,这样的做法不仅直接造成了这片土地的污染,而且一部分因为发酵产生的“垃圾水”,直接渗入地下影响地下水的质量。我想大家都知道一颗非电池可以污染一*方米土地五十年,更何况这一个垃圾堆里不止一两颗废电池,不用想这其中的危害有多么的大。还余下的一小部分,学校则采取的是焚烧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很直接,很方便,但是对学生的危害程度特别的大,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那刺鼻的烟味让人无法安心学*,而且这种垃圾焚烧产生的烟里面不仅含有烟尘、尼古丁等等,还含有各种各样的致癌物,给学生们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另外学校的食堂所烧的主要燃料是烟煤,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阵阵的浓烟总是逼得人把教室的窗户关得紧紧的,造成教室里空气不流通,容易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时刻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给他们造成一种紧绷的状态。由上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发展的很快但是学校的环境问题更是令人堪忧啊。学生的升学率上来了,学生多了。但是环境问题远比这个重要。

  3、农户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以往农户的生活垃圾都是随处可见,沟里,池塘等等地方,都是垃圾的处理场所,一时之间垃圾到处的到,弄得街道一片狼籍。村里的支书告诉我,*几年由于村里的经济的发展过快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的特别突出,给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现在村里推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与管理。积极的致力与改善现阶段的村庄管理的制度,坚持推行建设新农村和谐的发展机制,加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现在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相比于前几年的经济发展的势头之下,有了一个更深次档次的提高。经济上来了,环境也没有得到破坏。这完全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97.5%的老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的水渠就*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3

  应国家xx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的号召,在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逐渐开展的前提下,我们绿色行动团队-潍坊分队于7月25-7月27号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设置在“蔬菜之乡”-寿光,我们几个人分成三支小队,分别到不同的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造访、群众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寿光作为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棚蔬菜,据调查,寿光40多万个蔬菜大棚每年要产生*120万吨蔬菜垃圾和秸秆,大棚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设置了大棚垃圾存放点,由专人统一清除并且通过技术处理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等,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偏僻或者道路难行而并没有设置垃圾存放点。

  上述图片中,大棚垃圾或堆放在路边,影响交通,或聚集到一块,无人处理,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对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大棚垃圾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掌握了部分农村垃圾污染的数据,这为我们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活动,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个是大棚垃圾年年会有,而且数量非常多,这比较符合“破窗效应”,如果一户农民乱扔垃圾到一个点,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垃圾集中地。第二个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惯性的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虽然工业污染很少,总体环境比较美,但是大棚垃圾还有待于改善,这个,我们会在后续调查中陆续寻求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4

  在县**副**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xx”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xx”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三)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XX~20xx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继续积极争取省、市**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五)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六)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的满意度及其诉求,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村环境、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我局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了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满意率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问卷,采取“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电话随机抽样访问方式,有效访问了我市九个县(市、区)各60户,全市共计540户农村居民。在受访者中,男性299人,占55。4%;女性241人,占44。6%。年龄结构是:18—35岁占26。5%,36—65岁占49。3%,65岁及以上占24。2%。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九成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认为良好,超过六成农村居民认为*几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改善,并认为*年来**在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了措施并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活污水污染、农村工业污染、垃圾固废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

  一、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较为满意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认为良好的占87。0%。调查的农村居民中,认为好的占39。6%,认为一般的占47。4%,认为差和没注意过的分别占11。5%和1。5%。

  (一)农村居民对本地生态环境总体状况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各地超过75%的农村居民对本地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认为良好,其中龙泉市和庆元县满意度最高,均有96。7%认为良好;景宁和青田县最低,认为良好的为78。3%。

  (二)六成以上农村居民认为*几年农村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几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改善的占64。1%,没有变化的占21。7%,恶化的占11。8%,没注意过的占2。4%。

  (三)*八成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四个方面表示满意

  我市农村居民对本地的空气质量的满意度最高,认为满意的占71。3%,认为一般的占17。6%,满意率为8***%;其次是对本地的居住环境(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等)的满意率为87。8%,其中认为满意的占53。0%,认为一般的占34。8%;认为日常生活中没有受到噪声严重影响的占61。7%,认为一般的占17。2%,满意率为7***%;对本地的饮用水水质认为满意的占52。6%,认为一般的占22。8%,满意率为75。4%;以上四个方面中,对噪声和饮用水水质不满意度相对较高,*2成农村居民感觉日常生活中有受噪声影响,超过2成农村居民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表示不满意。

  二、超六成农村居民认为*年来**对改善农村环境采取的措施有成效

  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居民认为*年来**在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占62。0%,其中,认为有明显成效的占24。4%,认为有一定成效的占37。6%;而认为没有成效和根本没做工作的分别占16。9%和8。0%。

  调查显示,与过去相比,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认同度最高,有四分之三的农村居民认为*年来自己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状况有明显改善;认为*年来自己所在地的山体绿化、村庄绿化水*有所提高的占58。2%;认为*年来自己所在地噪声环境没有变化和有所改善的,分别占56。1%和35。6%;认为*年来自己所在地周边河沟、池塘、水库的水环境有所改善的占45。0%,认为没有改善反而恶化的占了将*二成(详见下表)。

  丽水市农村环境四个方面感受度调查表(%)

  调查问题有改善没有变化恶化没注意过

  与过去相比,您认为*年来您所在地周边河沟、池塘、水库的水环境是否有所改善?45。0 30。9 18。7 5。4

  与过去相比,您认为*年来您所在地噪声环境是否有所改善?35。6 56。1 5。5 2。8

  与过去相比,您认为*年来您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状况是否有所改善?75。7 20。0 3。2 1。1

  与过去相比,您认为*年来您所在地的山体绿化、村庄绿化水*是否有所提高?58。2 34。8 3。9 3。1

  三、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的调查中,超过二成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工业污染和垃圾固废污染是影响自己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超过一成的农村居民认为生活污水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是主要污染源;认为河沟池塘污染是主要污染源的占7。6%;而水产养殖污染、矿山污染、坟墓污染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0。9%、3。7%和0。7%,可见*年来**在水产养殖、矿山、坟墓方面的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从电话调查中反映,不少农村居民对今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十分关注,并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

  1、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村庄环境卫生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2、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解决好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排放问题,防止二次污染;

  3、落实公厕改造,制止杜绝粪便倒入水中污染水源的行为,切实做好水源生态环境保护;

  4、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农村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

  5、努力改善工厂排烟、排污量,严格处理工业排污问题;

  6、加大村庄道路建设、路面和路灯改造的力度,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7、加快河沟整改,落实水源保护与建设措施,确保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6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尝水果市尝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7

  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吴泽永

  学号:20xx1509

  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新闻学

  20xx年2月15日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县新厂镇营寨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一、营寨村简述

  新厂镇营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地处靖州县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20xx名多村民。营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极为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

  。

  (四)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各级**应采取一些扶持政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予以重点补助。可以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乡镇以后逐步建设。建制镇要单独或联合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场),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五)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村镇建设。

  (六)加大对乡镇企业环境监管力度,确保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的达标排放。一是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建设一套完善的环

  境监管制度,确保乡镇企业生产符合环境管理要求;二是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三是严格控制村庄新办企业,并逐步引导村办企业进入乡镇工业园区,便于集中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七)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村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8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本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匮乏的情况下,环境遭受了环境巨大地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一大严重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垃圾排放量达6000—7000亿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作出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50。8%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且今年来城市工业化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环境治理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举措。

  我的家乡在宁夏南部山区属干旱地带。*年来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其原因有:

  (一)家禽养殖污染

  *年,农村养殖业快速发展,我村的牛,羊,猪的养殖量逐年增加。但人们普遍缺乏环保意识给环境带了巨大压力。养殖户将畜禽粪便未经过利用就直接排放,造成了浅层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无法存活,形成了有机污染。农户更将粪便随意堆放在道路上,在炎热的天气不仅臭气熏天,而且滋生细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下雨天,更是污水横流,危害人们的饮水安全。

  (二)白色污染

  人们在享受了塑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饱受了苦恼。为发展经济,农村建起了塑料大棚,种上了薄膜玉米,但废旧的塑料却无发得到正确的处理。就地掩埋是农户最长做的 ,但薄膜在土壤中极难分解,会严重的污染土地,造成土地的无法再次利用。此外,在有风时,薄膜被吹的到处都是,造成视觉污染。

  (三)农药、化肥污染

  由于地处干旱地带农作物多虫害,人们为保证收成会加大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农药、化肥不仅会被作物吸收,在人类使用后危害健康,而且会进入土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对人们的水源形成威胁。

  (四)大气污染

  农村的机动车,*年来快速增加,相应的对燃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另一方面,植被的大量砍伐也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和水土流失。

  (五)**原因

  **在鼓励人们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却很小。在我村,**没有安装任何的垃圾箱或建造垃圾回收点。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也不到位。

  人不可能独立于环境之外。如何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我的建议是:

  1、**应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长久的工作。村长要高度重视环境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的保洁队伍,保持村道、河道清洁的正规化。

  2、合理布置畜禽养殖场,治理养殖场粪便污染。应该加派养殖技术人员到乡村去,推广科学养殖和处理技术,实现畜禽粪便的全部合理利用。

  3、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治理农村的化学污染。发挥基层植保站的功能,科学施肥。培育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

  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却不能征服自然。为了实现人类的长久发展,我们就要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村整体面貌,*期,我们深入乔司镇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农村村道管理、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河道水体污染、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4、农贸市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垃圾箱设置不科学。在对五星村、良熟村和乔司镇三处农贸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烂菜叶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场周边配套的垃圾箱数量严重不足,基本维持在2~4个,位置分布也不科学,加上每天垃圾清运的滞后直接造成市场经营环境差。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0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群众的人居生活质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期围绕镇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深入全镇32个村(居),重点对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村容集中治理“三集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三集中”建设的基本情况

  *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21.17千米,修建下水道3.5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和村支部**,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二、镇“三集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均投入需3万多元。*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三集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整治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镇、村三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三集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管理经费,保障“三集中”建设持续开展的同时,要坚持“**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集中”建设,从而破解筹资难题,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2、进一步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一是推行“三集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三集中”工作纳入乡镇基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队伍,提供稳定的保洁经费来源,保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

  3、进一步加强农民环保教育。要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环保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缓解环保压力,赢得工作支持。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1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0日——20xx年2月1日

  调查地点:

  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

  调查对象:

  河北省沙河市xxx镇xxx村村委会及当地农民

  调查目的: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一直远离家乡上学,但是无论通过家人、媒体还是网络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变化。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20xx年暑假,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对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村环境现状

  xx村位于华北*原南部,坐落于太行山脉边缘,*均海拔450—600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在调查中感受到了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环保、农业、畜牧、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以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为理念,树立了一批很好的样板。

  1、创建生态文明村,已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亮点。各地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山上许多经过综合治理,硬化了村庄主干道;村落周围建立绿化带;修建垃圾收集设施及排污水沟;清洁能源被广泛推广;家庭禽畜养殖实行圈养。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已开始得到治理。许多地方采取科学划定禁养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通过积极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铺设了遍及全村的饮用水管道,保护了引用水源不受污染。各地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重点流域、区域的造纸企业、食品酿造企业、制革企业、化工工业进行了深度治理和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烧灰厂,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重点开展了农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高效有机复合肥。

  4、农村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推广。*年来,各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气建设的资金瓶颈。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村村通、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农民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村周边种植了大量树木,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在山坡上种植大量果树,不仅绿化了山坡还促进了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对农村带来的污染,为秸杆的综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培肥地力,严禁焚烧秸秆,并建立监督检查责任落实追究制。

  5、培育壮大绿色资源,走生态林业产业化之路。通过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林粮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体上说,由于各地**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正逐步加大,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仍然较差。当前,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总体恶化。

  二、我省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各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资金普遍短缺,农业、农村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已成为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饮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欠缺、污染治理设施简陋的现状,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年来各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村东面相继建起了一些养鸡场和养猪场,对本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养殖产生的粪便大多堆积在养殖场附*,导致周围空气质量极差。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农药、污灌和污泥农用对环境潜在影响大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我村不少地方过量使用化肥、不当施用农药以及不科学的污水灌溉等问题依然严重,尤其在河边种植韭菜污染最严重,田里富含农药和化肥的污水流入河里对下游水质产生严重污染。

  (四)秸秆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我省是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除部分作为饲料、工业原料、直接还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间地头、道路及河道两侧,造成河道堵塞及水体污染;大部分直接在田间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五)农村生活污水、垃圾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设;第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规模较大村庄和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六)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大

  本村由于紧挨太行山脉,山上石灰岩储量非常丰富,因此在村周边建了很多石粉厂,每当工厂开动的时候便烟尘滚滚,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烟雾中,对村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七)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八)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

  (九)村民环保意识普遍较低

  传统农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过量砍伐山上树木和过度捕捞水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野生动物数量稀少。

  三、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重城市、轻农村,重工

  业、轻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农村没有真正落实。加上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环保思想,为保一方经济利益,对出现的问题遮遮掩掩,欺下瞒上。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资金分散于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体制影响,县级以下**没有设置环保专门机构,乡镇、村级没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监管不力。

  四是技术欠缺。农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较为成熟,推广工作也很有成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然技术项目很多,实验、试点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适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五是法制建设滞后。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去推进,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保工作的主战场要向农村延伸。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

  (四)切实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环保工作监管体制机制,尤其是乡、村的环保监管机构建设。力争建设一支责任划分明确、权力相对集中、协调运转高效的农村环保监管队伍。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

  (五)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衡,不同地区农村环保呈现不同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一要作好规划,统筹安排。二要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三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2

  1.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年来,随着**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1环保工作从创建生态文明村做起。各地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很多村庄已建立起绿化带、垃圾集中收集点、排水沟等;环保能源被广泛应用;家禽家畜开始实行圈养,禽畜粪污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1.2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展开。**加强对工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治理化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造纸企业及主要流域,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及水污染的防治[1]。

  1.3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工作进一步展开。*年,农民自愿投资的主体作用和农村信用社融资主渠道作用得到很大的发挥,解决了农村沼气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各村将沼气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村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另外,秸秆污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秸秆污染问题,各农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大部分秸秆粉碎作为牲畜的饲料,变废为宝。

  1.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壮大绿色资源。各农村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从而建立起林、田和谐发展的成功模式

  总之,由于我国**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视,农村环保工作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环保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遗留问题的存在,农村现在的环境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等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

  2.农村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

  2.1饮用水的污染问题仍存在。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浅层水及地表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活污水和禽畜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又不完善,使农村饮用水资源日趋短缺。

  2.2大规模畜禽养殖 污染问题较严重。目前,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因为不能妥善的处理好畜禽的粪便,使禽畜粪便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2]。据调查,我国农村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随便堆放25%,直接堆放到田中60% ,其他15%。

  2.4秸秆焚烧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很大,尽管大部分会被用作饲料、肥料等,但还有一部分被直接烧掉造成大气污染,或者堆放在田间地头及河岸,阻塞河道,污染水源。据调查,目前,农村秸秆的处理方式及比例为:直接烧掉25%,饲养牲畜62%,当作有机肥料8%,燃料5%。

  2.5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成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得我国农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重要问题。

  3.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3.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群众思想觉悟不高,对农村的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有些部门也由于认识不足没有把环保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一直都存在注重城市、轻视农村进步的理念和现象,因此,环保的相关法规和策略在农村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另外,有些地方为保护经济利益,轻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3.2资金投入有限。我国对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的重视不够,尤其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且将这些有限的资金分散发给各部门,这使得农村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3.3相关机构不健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机构不健全,县级**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而且村镇没有专业的环保工作者,这就造成分工不明确,没有相关的责任人,管理上混乱不堪,监管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3.4技术落后。在我国农村,对于污染的治理技术相对落后。就目前来看,沼气的有效利用技术和相关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于其他方面,如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并没有成熟的技术,因此,也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3.5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养殖业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等方面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这就导致这些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4.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各级**要认识到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干部及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3]。另外,还要在学校展开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达到人人环保的目的。

  4.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国各级**应努力完善农村环保的相关政策,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因地制宜地制定政治方案。对环境卫生、畜禽养殖、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及方案,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文明村。

  4.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我国各级**应增加农村环保工作相关资金的投入,保证每年都有固定的专用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例如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生活垃圾的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处理等。**应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尽快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

  4.4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因此,各级**及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开展的环境监管体系,特别是村、镇的相关机构的建设。努力建设协调运转快、工作效率高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4.5抓住重点问题,分类指导。受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将地区按特点分类进行环保工作的指导。我国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土壤污染等。要想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第二,要提高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效率;第三,要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第四,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

  5.小结

  虽然,我国农村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各级**和群众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争取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世界人民不禁惊叹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几年自然灾害越发频繁,有的土地长期干旱,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灾。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天灾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带来巨大灾难的缘由,因而生态环境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我利用暑假时间农村诸多家不同工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走访本村有较大经济收入的工厂进行查看,同时结合居民调查,是以入户调查方式为主展开调查。并通过记录厂房旁的周边环境的变化及工厂的排污情况,并结合老一辈描述的以前的环境进行比较。农村面临的主要污染为水污染、烟尘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造成农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厂的排污、数目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中国于**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发展起来。当然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和强大,农村也相对的进入了新的发展路径。虽仍以农业为主体,但农村同样也兴起了其他不同的行业,慢慢的向城市的发展模式前进。工厂慢慢的建起来了,然而农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发展相当的慢。当城市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工业的时候,经济也与相应的速度发展着,农村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的相对的落后,而且*几年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落后导致工厂无法向前发展,无法进一步完善,更没有可能考虑到环境。也其他资金用来处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后更加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现今,农村工厂虽少,产生的污染物却有增无减。

  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发展都不成熟,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为了奔小康,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主,一切服从经济发展需求。由于早期对环境的不够重视,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的注意,城市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环境污染的扩大蔓延。查中我发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需求,且农民还未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任其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不加以控制,导致污染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农民由于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更何况环境这种虚的东西,也无人还在*时聊天中提及环境。观念上根本就没想过,更由于人的本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部分农民对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报以漠视。

  人类是自私的,在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当面临环境与经济利益时,人们很难抵制金钱的诱惑,更不愿损失自身利益投资到环境中。对于保护环境这个问题,调查中我了解到,保护环境需要个人要拥有较强自觉性。农村欠缺环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时候垃圾一般都是随便乱扔,即使前面不远处有垃圾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多走几步。面对小利益,很多人都不愿错过,更何况工厂面临的是一笔金钱。走访中我发现,工厂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我应该当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完美。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4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三)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

  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

  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

  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

  牛皮癣仍然很多;

  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

  农贸市场垃圾较多;

  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

  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

  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

  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5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6)

——培训调查报告实用10份

  培训调查报告 1

  调查概况

  *年来,虽然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实效性与组织者的初衷和参与者的期待仍有较大距离。如何打破壁垒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已成为各级专业培训机构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对山东省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烟台市7个县市区的14所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中7所小学,农村5所、城区2所;4所初中,农村1所、城区3所;3所高中。问卷内容从专业培训现状及专业培训需求两方面着手,涉及与教师专业培训相关的10个着眼点。问卷题目以封闭择一式为主并兼有开放式问题。调研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学校和教师,共发放问卷623份,其中有效问卷598份,有效率为94.6%。在对全部数据统计整理与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果与分析、问题归因、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做出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及分析

  制约教师培训的主要瓶颈是教学任务繁重

  本调查中的教师专业培训主要指校级(含学校)以上的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岗位培训,如:普通话、计算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与教学联系较为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如:学科课标、教材、教法研讨,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我们从整体状况、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基本态度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整理。

  (一)教师培训的整体状况

  就级别来说,*5年,33%的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的最高级别为烟台市级;其次为省级及省级以上、县市级培训,两者均为31%;最高仅参加过镇校级培训的为5%。农村与城区教师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市教师接受培训优于农村教师(x2地域=17.7,P﹤0.005)。

  从数量上看,*5年,教师参加最多的是县市级培训,为43%;其次为镇校级,为33%;烟台市级为15%;省级及省级以上的为10%。有50%的教师*均每个学期要参加2至3次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培训,仅参加一次的为35%。城乡与学段的教师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区的优于农村的、高中的明显优于初中的和小学的(x2地域=20.09,x2学段=124.62,P﹤0.005)。

  从培训时限与规模上看,在参加过的培训活动中,33%的培训安排为半天至一天,一天半至2天的占20%,两天半至5天以及5天以上的占48%。就规模而言,46%的培训为50至200人,35%为200人以上,50人以内的培训占18%。

  (二)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

  调查显示,与教学、科研联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培训(如主题性学科教学研讨或教学理论讲*会,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等等)最受欢迎,达到68%。

  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13.95,P﹥0.05)。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x2教龄=8.11,P﹥0.05)。

  在以教学科研为主题内容的培训中,以教学理论培训为主的占40%;其次为学科课程标准解析、教材培训,占32%;再其次是诸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主题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培训,占22%;涉及到教科研方法等内容的最少,为6%。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10.4,P﹥0.05)。

  在目前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中,“与所任学科教学相关的有效教学理论”最多,占66%;其次为“与自己所任学科相关的课程理念”,占19%;“与自己开展的某一专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仅占14%;1%属于“学法指导”、“良好学**惯养成”等学*心理学理论。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教龄=17.56,0.01﹤P﹤0.05)。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更需要课程理论,教龄越短的教师对有效教学理论更显需要(见表1)。

  (三)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活动,55%属于镇校以内的集中培训,说明*年来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经得到普及,学校也切实加强了对于教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重头戏”。同时,镇校以外的集中培训为30%,其次为14%的分散培训。这组数据说明,当前的教师培训还是以集中型为主,占84%。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20.35,P﹤0.005,小学和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次数要多一些)。

  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足30岁、30-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x2年龄=10.58,P﹥0.05),这说明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专业培训都得到了重视。

  从培训地点看,60%属于现场面对面的形式,44%的教师认为面对面是最有效的培训组织形式。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128.16,P﹤0.005,小学和初中教师参与面对面的现场培训者居多,高中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活动多一些)。借助于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远程培训占38%,53%的教师认为这种培训组织形式最有效。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初中教师与小学、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5.00,P﹤0.005,初中教师比较看重远程培训。见表2、表3)。

  在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活动中,由市内外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教研员等专业人员主讲的占50%;由市内外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同行主讲的.占26%;由一线同行与教研员等专业人员配合讲的占24%。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培训活动的组织形式,结果表明,各学科间不存在明显差异(x2学科=22.08,P﹥0.05)。调查结果显示,41%的教师最希望由市内外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同行来主讲,其次最希望由一线同行与教研员等专业人员配合讲,占36%;最希望听市内外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教研员等专业人员主讲的,占23%。

  就教师参加过的集中型培训活动中,51%属于单向的听讲式,如:听专题讲座、专家报告或指导。交互式的培训,如结合具体案例发散开来的专题理论研讨,这种培训方式最少,占10%;先观摩实践案例,然后听取与之相关的理论讲座的综合式占25%;先听专题讲座或实践经验,然后提问或者深层次讨论的综合式占14%。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3.60,P﹤0.005,小学段采取单向听讲式情况较初中、高中少,先观摩后讲座的形式较初中、高中多。所有学段均较少采取交互式)。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各学科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科=30.64,P﹥0.05)。

  在教师最喜欢的集中培训的方式中,先观摩实践案例,然后听取与之相关的理论讲座的综合式最多,达43%;其次为结合具体案例发散开来的专题理论研讨的交互式,占24%;再其次为先听专题讲座或实践经验,然后提问或者深层次讨论的综合式,占23%;单向的听讲式最少,只占10%。

  (四)教师对培训活动所持态度

  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评价。55%的教师认为教研室、教科研中心等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的质量最高,其次为教师进修学校等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达到22%;认同镇街学校业务中心以及其他部门培训的分别达16%和7%。55%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是认同的,其中11%认为很满意,45%认为满意;认为效果一般的为38%,不满意率为5%。

  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活动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14%积极性“很高”,35%“比较高”,36%“一般”,积极性不高的为15%。这个结果,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与高中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40.97,P﹤0.005,小学、初中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从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各学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科=55.40,P﹤0.005),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的积极性较其他学科弱。

  教师对培训管理部门的要求。89%的教师反馈,每个学期或学年,所在学校能及时向一线教师传达上级部门的教师培训计划。每个学期都至少征询一次教师需求的学校或者县市区培训部门为36%;不定期征询的为35%;从来没有征询的为28%。

  制约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瓶颈。76%的教师认为,制约专业培训的最主要瓶颈是“教学及管理任务比较繁重,时间和精力不允许”;10%认为是“培训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9%认为是“培训内容和个人专业学*需求不对口”;5%认为是“单位不提供便利条件”。这个结果,从地域分布情况分析,农村与城区学校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地域=12.20, P﹤0.005),农村教师比城区教师更认为制约教师专业培训学*的主要瓶颈是教学任务重,城区教师则更认为是因为没有满足个人学*需求。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33.71,P﹤0.005),小学教师比初中、高中教师更认为较重的教学任务是制约培训学*的主要瓶颈,高中教师则比小学、初中教师更认为是单位没有提供更多的便利。

  问题归因

  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形式单一

  依据调查信息,我们将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问题归为四个方面:

  1.缺乏整体系统的培训规划

  一是缺乏统筹协调,培训部门、业务部门、电教部门等部门各自为战,使得教师培训名目繁多、多头无序,比如有的教师每学期竟要参加5次以上培训,这直接导致教师培训活动数量过滥,尤其是在县市级层面,基层学校教师往往疲于招架,对于身兼多职、一专多能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只能应付,尽管他们内心渴望专业培训。二是在培训内容安排上,大多缺乏连续性。由于对教师培训没有整体规划、各部门各行其道,或造成主题零散,或造成主题重叠,或使得各阶段培训主题缺乏衔接性,因此谈不上“层次推进”,教师培训活动缺乏深度也就成为必然。

  2.专业培训内容发展性不足

  一些教科研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大多属于传经送宝型的“经验培训”——或疏通教材,或讲授教法,目的是为了让教师适应学科教学——就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教师如何做、怎样教,而缺少必要的理论引导,只管授“鱼”而不重授“渔”。这样的教师培训虽实用,立竿见影,但容易造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渐行渐远,同时在教师心目中种下理论无用之念。就培训部门组织的一些专业技术职务培训而言,远离课堂、远离实践,就知识讲知识,就理论谈理论,这种“空对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师培训,大多变异成为提高学历、获得资格的“条件培训”,使专业培训丧失了最根本的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专业培训形式相对单一

  很少有培训组织者去提前了解或征询教师的需要,这导致以下问题:一是不了解教师需要的专业培训,不看教师的专业“年龄”,不分析教师的专业层次,统统搞“想当然”式的培训;二是不问教师是否接受,不看教师是否有兴趣,不管教师的切身感受,单向灌输,单纯说教,使得培训演变成参与教师“不得不去听”、“听得索然无味”、“参不参与皆意义不大”的“鸡肋”;三是为了实现前沿性引领,大多教师培训设计成以专家主讲为主,很少有来自一线的教师来主讲,且几乎所有的教师培训都缺少一种互动性——虽然有时候也穿插课例展示,或者来自同行的经验交流,或者实地参观考察,但就其实质而言,这类培训不是一种完整深层的主体对话,缺乏情感投入和思维流动,因而也就实现不了思维的再生。

  4.培训效果评估缺失

  调查发现,仅10%的教师认同单向听讲式的培训方式,高达51%的培训属于单向听讲式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培训组织者抱有培训结束即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更为关注参与培训教师的出勤率,忽略了必要的培训效果评估。一般意义上,培训组织者不仅是完成培训任务,更多的是要准确评估培训。可以说,培训效果评估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培训工作的低效。另外,对于参与培训教师的评价机制并不健全,对大部分参训教师来说,培训完了任务就结束了,尽管有的学校要求参训教师写培训心得,但并没有把培训的意义体现到教学中。

  调查显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也是减弱专业培训实效的重要原因,高达51%的教师对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76%的教师认为参加教师专业培训的障碍性原因主要是教学任务繁重,尤其是初中、高中教师更显认同。由此可以看出,在某种意义上,教学主宰了教师的全部教育生活,使得教师把教学的社会价值与内在自我发展割裂开来,投身教学的激情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对策与建议

  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多元支持科学评估

  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对今后中小学专业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规划,让教师专业培训有序进行

  教师专业培训应具有整体性、整合性、系统性。应根据阶段性的具体培训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一个主题——以课程改革乃至课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内涵发展,搞好系列活动——分阶段的培训,统筹协调好上级、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各类教师专业培训活动,做到有机整合,精简名目,突出重点,归口承办,有序实施,统一管理。尤其是要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规划培训、设计活动,协同各部门,实现多级别联动、多层面联手、多力量整合,以降低培训成本、提高活动成效,让教师在有限的培训中最大程度地受益。

  2.完善机制,让教师专业培训贴*教师的内需

  做好教师专业培训需求调研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开展前置性调查,广泛了解教师的专业学*需求,据此确定培训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时间,把握培训的重点;尤其是对培训活动做梯次设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师,设计开展不同的培训活动。其次,丰富教师培训的形式,实现研训一体化。比如课例观摩研讨、教学问题会诊等都是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值得推行的。它们不仅仅止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为生发点,由特殊到普遍、由实践现象的审视到理论根源的探寻,有利于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在组织形式上,还可以充分发挥“校校通”资源优势,开展“足不出户”、“面对面”的远程教育、视频培训会等,这些比较便利也较具实效。

  3.创建资源库,为教师专业培训提供多元支持

  教师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主体。除了专业人员这些主导性力量外,专家资源绝对不能被简单地否定,高位的专家引领,尤其是与教师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来自一线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尤其是各级“名师”,也是不可忽视、有待加以深度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首先,加强包括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其规范管理,不仅使其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还应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主力军,通过有效管理,让他们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参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实现同伴互助,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共赢”。其次,加强优质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尤其是构建并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定期征集、筛选教师资源,或者根据培训需要,对已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制作成培训专题,借助于教育网*台,便于教师共享,让教师随时都可以取得所需的培训资源,让培训自然地融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

  4.科学评估,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培训结束后,有必要对培训作效果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实现教师专业培训的持续发展。

  加强对培训者的指导,让其从观念层面上认识、理解教师培训需求,不能片面地把教师的自我报告等同于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多途径了解、多手段改进来保证培训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1)多渠道收集资料。重视教师自我报告的同时,通过对参训教师的个体、小组或者集体进行访谈,找出差距,形成定性化资料;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自我报告,克服单个教师自我报告的局限,综合参训教师集体报告,形成量化资料。(2)强调量化分析技术的运用。通过量化分析技术,找到教师所共有的培训需求、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认为培训最差的地方,以此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并不在于评估本身,而在于能够有效回应教师的培训需求,实现培训的高效。

  目前,教师培训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看教师的出勤率,在培训结束后主要看教师是否上交培训后书面报告。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对培训需求的表达。如何建立一套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于一体的评价机制,是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实现高效的重要任务。对参训教师的评价要建立长效机制,教师参与培训的效果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方面加以体现,方能显示出培训的生长性。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参与培训后的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而不是以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来审视教师培训,那么有可能会让教师惧怕培训,对教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培训的长远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培训调查报告 2

  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和服务,增强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xx年12月18日,我们利用全县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之机,对参训130名校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座谈。被调查对象积极参与调查问卷活动,座谈发言积极认真踊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背景,进修学校在顺利了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基础上,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的“学术交流中心”。20xx年县委县**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完全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20xx年5月投入使用,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进修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学*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赴邻县学校学*交流,汲取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班,开拓教研视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xx年,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小学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2300余人次、

  二、座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有130名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参加了调查,其中完成答卷并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为93。8%。调查问卷为我们自行设计的《广宗县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8个问题,其中16个问题为选择题,2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座谈内容涵盖参加培训的动因、期望、类别、形式、培训中的问题、校本培训、培训教师的需求等。座谈会以问答发言的'形式进行,共有70人参加。涵盖基层校长和一线教师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

  三、座谈调查结果说明

  1.目前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结果显示,同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教师的首选,关注度达76。2%。提高“文化知识”,排在了第二位,关注度最低的是“选择课程”项,在27%以下。可见,多数校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与交流借鉴,因为这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专家讲座报告”,教师反映“听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气,表现为效果差而不受欢迎。

  2.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实地考察观摩与观看、网络远程培训”成为大家高关注的两种培训形式,排在了前两位,关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学展示研讨、专家讲座仍是大家一般关注的形式,自学反思、小团体体验等形式未被大家所关注。可见,开放性、参与性的培训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喜欢。

  3.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座谈和问卷,大家对培训方式单一的专家讲座理论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实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训理念过。二是对培训时间,大多不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而对于工学矛盾,大家几乎不十分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视人员紧教学任务重不好安排、经费短缺是制约培训的瓶颈。

  四、座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使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当前教师在职培训的关注热点都集中在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和实效性方面。

  2.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教师培训的类别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并存,一方面教师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关注,同时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在逐步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减少,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欢迎,基于网络的培训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老师的欢迎。而对于实地考察、观摩的教学培训受到了教师的追捧,关注度最高,达到了97、6%。同时,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讨受到了教师认可,这体现出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的问题不能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的参与和交流借鉴是解决自身发展的核心。同时,被一些专家所推崇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综合分析,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分离的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方式的变革。这应该是今后培训的重点之一。

  五、建议与对策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减少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展示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知识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知识专题设置。

  3、网络远程培训仍是今后培训形式的发展方向之一。调查中,大家对网络培训关注不高,但恰恰是应该受到关注却成为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和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电脑技术及应用水*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重。

  4、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调查发现,目前制约教师参训的因素不是在教师自身,主要在于外在机制的影响。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该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教育局,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分类培训,各思其职。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由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负责。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培训,由教研室负责。二是出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评办法》纳入学校年终工作考核。三是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提交二次培训和培训心得,教学能力提生自我评估等等,跟踪调研评估,提高质量。

  培训调查报告 3

  为了总结*年来大营村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本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资料分析

  1.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特点。被调查的40个农户,其中调查对象男性125人,女性85人,性别比1.5∶1。年,16-35岁的青年劳动者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农村务农。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2.接受培训水*低,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参加过各类培训的有16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主要培训形式有:课堂讲授、现场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建筑瓦工等;就培训效果而言,多数认为有作用,但具体说不清楚,显得勉强或言不由衷。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农民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培训时是在别人的提示和帮助下才回忆起来好像参加过,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培训的影响模糊,记忆不深。

  3.农民对培训有一定需求,但受制于对多种因素制约。在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75人中,主观不愿意参加的只占%,说明绝大部分人希望参加培训而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能参加。从培训需求看,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多数倾向于果树管理、蔬菜生产,这与其目前的'主要产业密切相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发展家庭主营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身的技能,提高社会地位。

  4.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外出务工成青年人首选。村共有劳动力546人,其中外出务工的275人,占总劳动力的4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怕吃苦、怕劳累。②外出打工挣钱快、效益高。③城市生活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为青年人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1.狠抓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推动产业发展。*年来,泾川县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认真组织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一是产业提高班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坚持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技能并重,连续培训7天,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并经过实践技能考核,合格者发给“绿色证书”,使受训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年均举办产业提高班2期,培训农民100多人。二是普及性培训。根据农时季节的要求,不定期对农民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形式,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主,配以科技资料的发放,年培训农民300人。三是科技入户培训。以科技人员包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工作原则,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年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我县多年实施阳光工程项目,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通过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共完成建筑瓦工、宾馆餐馆服务、电子操作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工等9个工种的培训64人,转移输出57人。通过扩大宣传,基层建班,扎实培训,使一大批农民工获得了技能培训的机会,并顺利转移就业。

  培训调查报告 4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二、问卷制作、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情况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XX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

  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

  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xx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

  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

  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 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方式,自主学*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要求,在学生学*有障碍时给予. 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 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惯;播下一种*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惯可以帮助学*,以致有规律得学*,可以提高学*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内容太多,学*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四、总结

  通过这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细化解读课标各校要高度重视,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培训调查报告 5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国农民数量众多,有3.28亿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农村科技培训是推广农业科技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南通大学商学院“红T恤”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对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85%的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初中或初中以下水*,80%的农村家庭没有参加过农业类培训,75%的农村家庭有成员参加过非农业类技术培训。据了解,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期内参加非农业类技术培训,但费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内,培训时间也控制在1到2个月。家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绝大多数农民是通过干部上门了解到技术培训项的目的的,广播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调查总结,我们得知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主要劳动力对科技兴农的意识不强。现在农民对种植养殖方面的常规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应用,但对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没有进一步提高技术与认识的意识。

  二、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高新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差,影响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这是技术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农村家庭对于技术培训长远利益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农民不舍得眼前时间和经费的投资,不能认识到技术提高对长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农村科技培训缺少资金支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具有**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但这项工作在市场条件下运作,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简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浮于表面,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广人员,科技培训工作没有专人具体管理。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绝大多数是通过干部上门以及广播宣传,部分村干部不能把培训内容及时传达给农民,影响到科技培训的推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做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科技培训教育程度,具体如下:

  一、深入农村加强调研,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准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切入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产品质量意识等已不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要搞好农村科技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要搞清农民科技文化的总体水*、开展科技培训的难点和热点,根据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直接导致农民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接受、运用新技术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水*的提高。所以,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科技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项科普活动、送技术、送知识等活动需要积极开展。

  三、提高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力度,加强乡村干部的文化、科学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发展科技推广人员,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的具体管理体制。切实组织、宣传好科技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农村培训的必要性。

  四、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动了“以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五、社会、**应加大农村科技培训的资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培养出新型的农村科技型人才,不仅要“输血”更是要“造血”。**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是开展好技术培训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马虎不得。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手段。开展农村科技培训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科技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培训调查报告 6

  区委开展“**思想、加快发展”学*讨论活动转入第二阶段后,按照活动总安排,区委党校领导班子经过研究、确定了“加强和改进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课题,在全区16个基层党委和区委区**有关部门和村党支部进行走访、召开本校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调研,重点是如何加强我区干部的培训,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 我区干部培训面临的新形势

  1、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有懒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目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示范区二次创业和杨陵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施工业富区战略、新农村建设,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有足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加强学*,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引导干部增强学*的自觉性,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

  2、我区干部培训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XX年元月**中央干部培训工作条例颁布以来,按照中央“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的精神,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中央干部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争取5年时间将所有干部轮训一遍,干部培训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据调查,到20xx年6月底,我区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共1391名,其中事业单位干部职工981名(均不含教育系统),党政机关干部415名,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1名,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1名,XX年-20xx年新提拔的5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未参加培训。干部大教育大培训的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调查了解到,一是干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区内教师,包括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兼职教师,到职院和西农大的教师,到省党校教师、再到省内著名专家学者,部分干部还提出到中央请教师。二是对教学内容的要求,除了一般常规讲授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等,还要求讲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前瞻性战略研究等。三是培训形式上,要求除了在区上集中培训的同时,可以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专题研讨、网络教学等形式的培训。这几方面的内容为干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干部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学*资料外,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扩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途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广大干部也在适应这种变化,通过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来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我区的`干部教育培训,按照“注重综合素质、创新培训方式、提升领导艺术、推动工作开展”的工作思路,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形式单一。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区的干部培训主要采取讲授法,其他培训方式的综合效果没有发挥出来。长期的某一种形式的培训,使干部没有新鲜感,在某种意义上讲降低了参训的积极性。

  培训调查报告 7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

  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

  4、从文化程度上看,*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2%;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

  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

  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的不足10%,有*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7、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市326178个农村劳动力中,有约22万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9.9%,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有4万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3.2%,较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有*6万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占全部劳动力的16.9%,较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本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据调查统计,20xx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56.7%,30―50岁的占37.1%,50岁以上的占6.2%。

  2、劳动力转移有序性逐渐增强。农民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三缘”关系向外转移。据调查,20xx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通过**及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在5%以上,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亲帮亲、邻带邻或其他方式外出的人数下降2.5%。

  3、转移劳动力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但比重有所下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的比重有所上升。据调查,20xx年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35.5%,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占46.8%,东部地区占3.6%,中部地区占4.2%,其它地区10.1%。

  4、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20xx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56.6%,比上年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占6.7%,制造业占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1.7%,建筑业占37.6%。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38.3%,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6.2%,批发零售贸易业占2.7%,住宿和餐饮业占15.9%,其他服务业占5.6%,其他占8.1%。

  5、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型。在重庆市内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 123456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1、主要成效。我市从20xx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定点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成效。1)超额完成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4000人、转移80%”的工作目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48人(含非定点培训学校所培训的人数),转移6543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916人,转移5252人,转移率为88.8%,获得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35万元。今年前上半年的情况是:到5月底,全市培训结业3027人,指导就业2447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0.45%、50.9%。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15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2)培训学校转变了的办学理念。以前是重培训、轻转移,重数量、轻质量,如今正朝着学员学得好、输得出、稳得住、收入高方向发展。3)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过去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多以苦力和汗水挣钱,而今通过阳光工程的培训,他们均掌握一技之长,能凭脑力和技能创收,就业面逐步拓宽。4)提高了转移农民工的劳务收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成为相关行业的技工乃至高工,劳务收入大幅度提高。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其务工收入较不培训者高40-100%以上。

  2、主要作法。20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超额完成任务,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市委、市**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上,就把“阳光工程”定位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大“重头戏”之一(在20xx年,市里将“阳光工程”纳入了市里的八大“民心工程”来实施),组建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员单位23个。为了减少工作交叉、重复,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又在8月份将“劳务办”和“阳光办”进行合并办公。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专题会议5次,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二是各方统筹协调,完善资源系统。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上级制定政策,指导落实的依据。为了抓好我市资源系统的建设,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劳务办随即对全市60余名资源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乡镇、有关部门克服了人员不够、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统筹兼顾,积极协调,用*半年的时间彻底地对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份全面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微机录入,摸清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家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和转移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全重庆市掌握情况,指导输出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数据。

  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精心组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由劳务办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

  经常召集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效果进行工作探讨,提高了具体业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培训中的抽查制度。详细填写抽查表,及时指出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求培训单位及时整改,以指导培训的开展。指导学校按要求建立台帐,收集学员卡片、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认真审核台帐内容,将不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人员从名单中剔除,对转移率低的培训班次督促学校加强输出工作,对转移率不达标的培训班次不予认定,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的监督。及时了解指导各定点培训单位的输出工作,监督他们抓好输出后的追踪调查,并为输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是广集用工信息,最大限度输出。各定点培训机构还安排专人负责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输出网络,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以订单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实行批量输出,培训一批就输出一批,由专人将受训学员送往输出地,联系、办理相关的务工手续,签订用工合同,较好地保障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输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培训人员80%以上实现了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素质普遍偏低。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培训中普遍反映学*吃力,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率还相对较低。

  二是宣传不够深入。很多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场、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力度还显得不够。

  三是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农民的收入本身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钱用于培训或学技术,特别是对培训周期长,费用花费大的工种,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低额补助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重庆市20xx年的标准略有提高,但我市难于兑现新的标准,因为重庆下达计划为4300人,而南川的“民心”工程目标是6000人,要用4300人的补助金额完成6000人的培训,因此补助标准只能维持到20xx年的水*。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难于开展。一方面农民缺钱不愿参加鉴定,另一方面参加鉴定对农民日后就业作用不大。

  五是培训工作发展不*衡。*坝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培训工作的力度较大,相反,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弱,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不培训就转移的现象突出。

  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培训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培训工作随意性大,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培训质量,有不按教学计划压缩时间的、有不完成“规定动作”的、有档案不完善的,训前训后没差别,农民收效甚微。

  六是档案管理不完善。有的培训学校在档案管理上,事前不立档,事后补档;各种基础数字、资料不齐备;有的甚至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档案。

  七是缺少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同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其它区县都配备了三、五万不等的工作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市阳光办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阳光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

  八是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首先表现在“培非能就”。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往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为数不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占的地农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低,文盲也不少;“结构性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中的留守人员往往年龄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文化层次低下。这些人员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业难度比较大,即使就了业,被“退单”的也不少。其次是“培非所用”。因为就业岗位数量少和就业条件的限制、用人单位的挑剔或待遇不公等问题,导致培训的知识、受训的对象被“弃荒”的现象很普遍。第三是“用非所培”。部分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经过培训获取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后,没有被企业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是被安排在劳力型的岗位上,而原来达成意向的岗位往往被后来的大中专高校生所占据。

  九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因为培训力量、工种分散,输出地不集中,量不大没有形成集团输出,“售后服务” 、跟踪调查没跟上,受训对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法制与诚信意识不浓,劳务市场没有名气,因而没有形成诸如“江津富侨保健、大足五金巧匠、巴南石龙技工、黔江港务装卸工”等的重庆地方品牌,没有诸如“蓝田厨师、米脂婆姨”的全国知名品牌,更没有诸如“菲佣、英式管家”的世界品牌。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的效应、收益和回报。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保证。据调查,凡是农民培训转移工作抓得好的地方,都体现了当地党委、**高度重视和宣传舆论部门、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工会、司法、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地方党委、**第一把手亲自关注,为农民培训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政策扶持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把农民受益作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要把责任落实作为实施好阳光工程的重要保证。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是先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造舆论,及时挖掘、宣传劳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推广各地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新经验,树立新典型,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了“劳务能致富”、“劳务光荣”等观念,农民自愿走出家门,参与培训转移。

  阳光办和各培训单位要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招生广告等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及时理解实施阳光工程的精神实质,了解阳光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及时公布阳光办举报电话、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分解情况,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帮助其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机构。在广大涉农工作者中,要积极灌输“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抓农民增收”的理念,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从而促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

  (三)规范管理、透明运作是关键。管理出效益,透明显公正,从项目申报、基地认定、监督实施、经费补贴、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程序化的流程。我们要像抓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一样严格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财政安排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都用于农民的培训学费,严格做到了项目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为规范阳光工程的实施,增强阳光工程运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检查,提高学员培训质量和转移输出能力。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持农村户口本及本人身份证到本阳光办公布的培训单位报名参训,培训单位必须按实际登记造册。各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四)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是基础。改过去的结果审批为过程监督,积极地为改善学员的学*条件,解决工学矛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阳光办提出了“三个强化”:强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按市场需求,并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强化教学内容整合,符合用工要求,增加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时间安排,促进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建立定点培训机构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每年都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对定点培训学校进行重新认定,将不达标的学校淘汰出局,同时允许有培训能力的学校进入培训环节。

  在办学模式上,通常有固定地点办班与流动办班两种方式。但只要方便学员,办班就没有定式,多数时间是将班办到了乡镇,这样,让学员吃住在家,学*在当地,既极大地方便学员,又降低了学员参训的费用。

  在教学安排上,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做到以操作为重点,理论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

  在师资方面,要求培训学校精心策划,组织思想品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善于管理的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在教学课程上,统一安排学*进城务工指南、农民工**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公共课目。同时按不同专业、不同订单,确定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选用了农业部、重庆市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而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考试考核上,不走过场,努力做两不误。既让学员过关,又要让学员学到知识。每期学*结束,都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阳光办均颁发了重庆市统一印制的学*结业证书,并推荐到市劳动部门办理岗位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大学员当时或滞后就业提供了方便。

  在日常管理上,规范操作,强化过程监管,提高培质量。招标后,阳光办及时地与培训基地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培训单位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 阳光办负责同志定点联系培训单位,要求联系人每月至少到培训基地两次,督促培训单位按期完成任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实行不定期抽查、暗访制度,主要是对学员的免费情况、培训质量及转移输出情况等做明查暗访,规范培训要求;实行月份报告制度,培训单位每月25日左右必须向阳光办上报月份进度表,准确填报当月新增学员数,以及培训结业、培训转移进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五)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是捷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与协作。如果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如部门职能、培训资源、输出网络、资金、项目、供求信息、产业需求、品牌的整合,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将迎刃而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地理顺部门职能、共享培训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营造条件。

  1、理顺部门职能。各方密切配合,部门协同作战,是确保“阳光工程”高效运作、顺利推进的联动机制。宣传、舆论部门要强化政策的宣传;农办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协调、指导、督查;农业部门精心组织,规范实施,负责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拟定,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单位,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门负责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参与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对学员就业情况的抽查等;劳动部门积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搭建*台,提供劳动力的用工信息,规范受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降低收费标准,切实让利于民,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劳动环境的整顿规范;教育部门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要积极组织好农民工的**工作。

  2、共享培训资源。这里所指的培训资源,它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凡具有合格的职业培训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有联系安排就业能力的培训机构,包括中等职业培训学校、职中、技校、农广校、乡镇**学校等均可参与投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职业培训单位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联系安排就业渠道和能力、单位信誉、收费标准等,优胜劣汰,择优确定。

  也可以将一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机构整体合并,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也可以搞“强、强”联合,提升培训规模和档次。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素质培训的组织、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培训教材的选定、教员的聘任、资金与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培训-转移-服务体系(信息及资源、输出的“网络”)、声誉、品牌效应等。其它地方在整合培训资源上民率先迈出一步,实践证明,整合培训资源,不但能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培训资产得以盘活,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政出多门、教材不统一、重复培训、低层次、低效能培训等现象,尤其是把各级财政分散安排给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费集中管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培训的规范性,提高了培训效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联合实施项目,打捆使用资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与农民工培训相*或相关的项目,可以联合实施,如扶贫培训、企业工人岗前培训、**再就业教育培训、农综开发、产业化开发、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建议、农业产业化打造等项目。一但找准契机或结合点,实现双赢或多赢就是必然。

  (六)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是手段。督查是确保农民受益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阳光工程规范操作,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大督查工作力度。重点督查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领导重视情况;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到位情况;项目操作的公开、公正、公*和透明运作情况;补助资金的发放形式;培训质量与学员的转移就业情况。实行八查八看:一查宣传发动,看宣传是否到位;二查组织措施,看措施是否得力;三查培训台帐,看学员培训情况;四查学员到校上课情况,看学员是否就读;五查教学质量,看培训效果;六查订单签订合同,看劳动力转移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七查学员转移就业情况,看培训转移率;八查转移劳动力工资待遇,看受训农民是否增收致富。通过定期督查,促进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整体推进。

  四、对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议

  1、合理地下达工作计划。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尽量与重庆市一致。如果“上小下大”,上级政策在我市的执行过程中势必要打折扣。

  2、酌情地配套工作经费。尽可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资金。劳务办作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机构,有4名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指导的过程中要发生必须的费用,但是劳务办没有资金来源,同时上级政策也明确规定培训补助资金不能用作劳务办的工作经费,其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市级财政解决。

  3、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4、建立培训输出的激励机制。对培训、输出工作中的先进予以激励,工作落后的予以必要的惩罚。

  培训调查报告 8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不是工作”、“学*耽误工作”、“学*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难坚持。一是个人学*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化和学*工作化,把学*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部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部积极主动地参加学*培训。

  培训调查报告 9

  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国家全面推行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方案。作为培训单位,为保障培训质量,对培训教师进行前期需求调查十分必要。

  一、调查目的

  培训调查的目的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做的前期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培训方案的制订,而且对培训的效率起着重大作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及其差异,为制订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XX省XX个市州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共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为被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培训内容和形式。发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培训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培训是否必要?对培训对象工作的帮助程度有多大?哪些方面有需求?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模块,从而提升培训认可度和培训效益。

  1、培训意愿。此次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高(占总数的88.3%)。提升素质和教学技能成为被调查者参加教师培训的首要动机,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培训需求。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实践工作中的不足。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是培训工作者理应考虑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师的具体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理念为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幼教管理、幼教技能与实践也成为许多被调查者最急需的教育教学知识。可见,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相关知识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与扩充。尤其高级职称的被调查者对“幼教理念”的需求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因为高级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就成为帮助自己专业发展和科研水*迈上新台阶的一种迫切需求。

  (2)高校教师和实践专家成为被调查者最青睐的`培训者,在喜欢培训者类型中占73.3%。高校教授能从幼儿教育理论、新理念等方面作出比较系统的阐述,实践专家往往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反思,针对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适当地点拨和建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其教育教学工作。

  (3)下园观摩成为被调查者最偏爱的培训方式。教学观摩随着职称的降低,人数分布比例越大。因为教学观摩的过程是一个“身临其境”全方位的学*过程,既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打破自己*惯性的思维定势,又能在观摩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更能为以后创造性地工作积累素材,因此普遍受欢迎。

  四、培训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者对教师培训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如何才能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满意,并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培训功能?

  1、精选培训教师队伍,提升培训对象素质。培训教师队伍一般由高校教师、学科专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聘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校教授,就教育最新理念、科研内容、幼教理论进行专题讲座;鼓励一线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观摩课,他们丰富教学经验的分享对于新教师的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加强学科专家对培训工作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作相关的讲座,使被培训者新理念、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素质得以提升。

  2、准确把握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效果。幼教理念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最欠缺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无论是聘请的专家还是高校教师,在选择培训内容时都必须把幼教新理念作为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确保受训教师通过培养,真正获得自己急需的新理念、新知识,以指导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实施培训计划的初衷,保障了培训的效果。

  3、迎合培训对象需求,扩大下园观摩比例。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于全省14个州市,加上甘肃省东西跨度大,经济、文化教育水*有着较大差异,使得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相互学*和借鉴的必要性随之增大。因此,下园观摩不仅是受训教师的共同要求,更应成为培训者为拓展培训对象视野、创造相互学*和交流*台的一个契机。在培训方式的安排上,讲座必不可少,下园观摩更不可少,包括省、市、县不同等级的示范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培训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培训业越来越重视。培训是一项对企业和员工具有双赢的工作,因此企业职工必须重视培训,并且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训不仅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从而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作为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培训还可以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通过培训使上下级工作更好的进展,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本人在漳州市某企业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基层员工问卷32,中层管理人员问卷9份,主管级职工9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实*单位简介、实*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

  (一)调查时间:20xx年2月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二)调查地点:漳州市某企业

  (三)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四)实*单位简介:

  漳州市某企业,该企业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 正兴集团在福建漳州(总部)、辽宁本溪、四川成都、河北廊坊、安徽合肥等地建有 5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产基地,产品以钢制车轮为主,兼顾车桥、汽车螺栓等其它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

  (五)实*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

  公司每年组织培训四次大型的培训,时间分别在2月,5月,8月和11月,但有时根据公司的需要,也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该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因此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会将公司收入的5%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培训经费随公司的收入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参考附录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 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根据调查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次数不够,只有14%的员工认为培训的次数足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培训对许多企业来说人,仍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工作,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等,导致大部分现场职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和安全生产水*的下降。

  2、培训工作与需求不符。

  根据调查54%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需要不符合。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极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制定惠农政策,对秸秆还田实施补贴。人们往往将秸秆烧尽,这样会把光合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几乎全部损失掉,一部分钾转化为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物质,焚烧还会使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蓄水能力大大减弱,**应加大资金投入,对秸秆还田进行资金补贴,大力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这样还可以补充土壤的肥力,增加经济效益。

  根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险专项调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XX年以来医疗保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3、 缺少合作精神。

  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5、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 企业人才管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能否做到“能岗匹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人才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效率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基层职工认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是他们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在提升的素质。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需要提升: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

  (三)对员工的要求

  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数只是停留的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对于管理方面的培训仍是许多企业的缺陷。据调查显示,培训的课程54%集中在对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根据德勤发布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中称,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20xx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欺负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30%是对业务项目的培训,只有16%是对于员工的提升能力的培训,这说明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只是提留在基层方面的培训,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是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在培训的时候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企业团队建设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查阅资料显示,28%的职工认为他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他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这就需要使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是息息相关的并在培训中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讨论总结,写日志,我们对于学什么、怎样学以及有何用等问题,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我们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面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种种机遇与挑战,相信我们也更能从容应对。

  2、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对于今后培训工作建议

  请在上班第一天携带个人资料(毕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交给 部门助理 (分机 ),在助理协助下详细填写好《员工登记表》办理入职手续。针对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通过高层领导的决策,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使得公司的培训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者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二)在培训期间应该加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三)合理调整人员,使得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真正做到“能岗匹配”。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五、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对于今后在进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做好培训的前提。做好培训还应该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员工做好各项工作的桥梁。在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在进行培训时,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让员工更好的配合公司的政策,以及时间安排等各项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 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企业还向职工进行解释,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此次调查,从中收获很多,对于培训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学*有很多帮助,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到培训是一项讲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的工作,要认真的做好培训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因此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10份(扩展7)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实用5篇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1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是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对农民医药费用得不断攀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低下,因病致贫现象的不断增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得宏伟目标,如何建立起一个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XX年**上***长**对农村医疗和公立医院改革表示不满意。在农村医疗改革上**的财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国医疗资源总体比较短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的培养也非常的不易。从去年到今年,农村医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提到保障制度的进步、基层服务能力也在逐步增强。60%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农村欠账太多、公立医院改革是在太复杂。目前的医改工作路线不太清晰,在公立医院深层次问题上,比如四个“分开”等问题也并不十分简单。县级医院能力不够等等问题。

  从开始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人们对于切身医疗保障的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普片关注医疗问题,但是**对于医改的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不了解医改,尤其是农民这样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人群。从切身与医改有过接触的人来说,感到带来益处的人只占1/3,一半以上的人并没有感觉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由此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农村医疗改革是不力的。

  从我了解我当地下塘镇的农村医疗改革情况如下:

  一、长丰县医疗改革基本情况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点车祸,由此便和医院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从中我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的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的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了,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的流感在中国有60%的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在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XX年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农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农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工作者的不作为。在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农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的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农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农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在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四、总结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对农村医改也正处于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在实行医改后还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层目前正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价降低了30%,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但是还有很多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和人民去面对。我们相信新的农村医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变现有的看病难,病则返穷的现状。**说现代医院管理最终将走向董事会体制,大医院和基层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2

  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年来,西南村始终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协调、经管监办及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认真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8%左右,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种“小投入,大收益”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参合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创新和改进。

  一、初步成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实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农民群众得实惠有机统一。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组织和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合作医疗试点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合作医疗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确保农民身体健康,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证,为农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事例,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好处,关心、支持党委**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提高。

  (二)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通过对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的按比例报销,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尤其是重病大病,作用十分明显。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患病的农民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避免了农民群众因住院造成的医疗过度消费,减少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流失和浪费。

  (三)激活了农民医疗需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全村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和住院费用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农民群众逐步认识到了合作医疗的重要作用,对医疗需求越来越大,逐渐走出了“小病不治、大病硬抗”的认识误区,杜绝了“小病养成大病、大病造成死亡”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对于一些常用的药品和常规手术**是给贴的,但是一些是不给予补贴,还有另外一部分是补贴的,而且报销必须在制定的门诊,所以报销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许多调查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说,大医院的床位

  费太贵,睡不起,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外出打工人员享受极不方便.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患病就医时常常陷入两难困境:直接在外地就医,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心有不甘;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调查中已经发现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表示不再继续加.

  (四)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现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陈旧,人才匮乏,难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竞争激烈,药品价格仍偏高。虽然现在各新农合定点医院药品价格有明显下降,但由于进货渠道、管理机制、运营成本等限制,农合定点医院药价跟私营药店相比,仍偏高。

  三、几点思考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和补助是关键。从本质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社会范畴,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要求**给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从公*角度出发,**理应利用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同时这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从投资回报看,广大农民保持健康向上的身体素质,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开**的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难以维系和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逐步提高保障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趋势。筹资水*上的悬殊导致了保障能力上的明显差距,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的保障需求。因此,要在以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和**资金支持为主的基础上,探索科学、合理、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可采用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提高保障金额。

  (三)要坚持“巩固、完善、监管”的方针,提高运转质量。要不断完善修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探索筹资管理成本更低、补偿结构更合理、群众更方便的保障办法,重点是科学划定补偿比例,使办法更易操作,让群众最大受益,巩固农民群众参合率和受益面,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强化乡镇合管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的职能落实,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要充分利用好上级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建设投入为契机,积极争取卫生三项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硬、软件设施,提高其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加快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大对合作医疗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严谨、服务周到的合作医疗从业队伍。

  四、几点建议

  (一)改进方式,巩固和扩大参合队伍。巩固和提高参合率,是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为此,要把提高参合率作为该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做好已参合对象的稳定和巩固工作,采取一切有效办法把尚未参合的对象,尤其是那些对参合持态度消极的特殊群体动员进来。经过*年来的宣传和实践,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有认识并认可,今后的发动方式应转到提升服务质量、为农民参合创造方便、增强吸引力上来,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继续加大对基层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配备基本医疗设施,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就*医疗保健的需求。

  (三)完善监管机制,提高补偿水*。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快捷、长效的筹资、缴费、报销制度。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基金使用率、补偿比例和大病救助水*,想方设法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四)加大医疗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现在私营门诊和药店林立,他们以低药价吸引了许多群众,但有些门诊和药店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明,用药效果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有关部门应依法查处非法行医,规范医疗秩序,净化医疗市场,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安全,为新农合的实施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五)各级**和新农合相关管理部门,要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传扬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公示大额补偿的病例,邀请受益患者在村庄、社区、会议等场合现场介绍参合的好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农合是惠及万民的好政策,自觉、主动的参合。

  在当前进村入户的筹资模式下,筹资成本很高,应积极探索便捷并行之有效的新的筹资模式:学*借鉴外地经验,可采取与农民签订“代扣代缴”协议的办法,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粮补账户代扣代缴参合基金,减轻基层负担,节约管理成本。也可尝试自今年起,凡在规定时间参合的,从其30元自筹基金中拿出10元,打入其家庭门诊账户,以奖代补,扩大参合受益面,激发群众参合热情,促进收缴统筹基金尽快完成任务。

  (六)要激发农民参合热情,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必须顺应他们的心愿,坚持“与时俱进,科学管理,方便群众,务实高效”的理念。一要进一步调整及完善现行《实施方案》,增加门诊统筹基金,方便门诊就医补偿。二要提高在县、乡住院医疗费的补偿比例,鼓励参合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三要在县内定点医院全部实行即时结报、兑付补偿制度。四要增加新农合招标用药名录,尽量减少不能报销的药品,并提高中草药报销补偿标准,相对提高药费补偿比例。五要全面开通新农合互联网信息*台(含村卫生室都联网),核准并录入参合人信息,并给参合农民办理IC卡,使参合患者能够持卡随地就医,及时结报补偿。六要对经常就医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特)大病给予政策倾斜,在一年内多次住院不再重收“门槛费”。七要对意外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应采取区分性质,分别对待,应补偿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3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均为90%,受益率*均为7%,补偿比*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负责,***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4

  一、前言

  20xx年7月17日至22日,我院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县下车镇开展了对当地医疗卫生状况的实地调查。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和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落实到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日趋完善,因此农民的生活、健康等多方面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仍存在亟待改善的空间。

  二、活动概述

  学*先烈事迹,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创争热情,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弘扬***的丰功伟绩。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学校党委和团委在前期的策划、研究,对整个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活动期间,相关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密切配合;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发挥团队精神和自主个性的背景下,活动取得圆满结束。我们实践组,在本次活动的地方——河源市和*县下车镇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这次调查包括: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追寻红色足迹,走访红色纪念地,采访老革命、革命先烈后代或学*党的“双百”人物、参加我院在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中心小学开设的支教活动中的同学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对上两年下乡活动中采访慰问过的徐科研一家与村上另外几个低保户和军属家庭进行回访慰问、对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进行实地调查。以下是对我们所调查的课题:医疗卫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总结,并研究出相关的可行性报告。

  三、具体个案(抽样)

  时间:20xx年7月18日地点:徐科研家对象:徐科研父母

  背景:对贫困户徐科研一家进行回访,对家庭状态、经济情况、医疗卫生还有**政策上问题的回访。

  医疗卫生方面:

  1、当地**对医疗卫生知识宣传薄弱。

  2、医保不到位,适用于大病住院类型,药物极大多数无法报销。

  3、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无优惠对待。

  时间:20xx年7月19日

  地点: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中心小学校

  对象:参加培训的学生

  背景:我院开展培训教育,有小学初中学生。

  对象一:六年级学生:刘振旺

  一家5口人全参加医疗保险,他表示奶奶生病是前往县城医院就诊,下车镇的中心医院医疗水*一般且收费较贵。

  对象二:初一学生:徐松丁

  一家5口人全参加了医疗保险,家人对预防疾病知识薄弱,当地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医疗保障教育薄弱。

  时间:20xx年7月21日地点:石含村对象:村民背景:石含村当地居民

  对象一:务农:徐雪英

  50岁,五口人,二位老人家,二个儿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自给自足的生活,二个儿子在外打工,一般不寄钱回家,过年回一次,徐雪英爸爸是党员每个月有一千多块的补贴,全家参加了医疗保险。

  1、生病了自己买药打针不给报销

  2、因为文化程度低所以对合作医疗的相应了解薄弱,报销程序繁杂,很不方便。

  对象二:商贩:徐碧香

  07年开始中风至今,四口人。两夫妇靠小卖部的收入和务农来供养一儿一女上大学虽然有买医疗保险,但*时也只靠一些偏方治病。

  1、风湿病发作只能靠偏方治疗,城镇医院医疗水*有限。

  2、合作医疗报销不全面,药物方面几乎不在报销内。减轻不了生病给生活带来的压力。

  3、石含村距下车镇中心远,门诊覆盖面低。可报销的医院只有一家,且距离远。

  对象三:务农:曾三娣

  83岁,一个人居住,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靠自己务农养活自己,参加了医疗保险。

  1、她表示**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很好的政策对待。

  2、合作医疗对她没有多大效益。

  时间:20xx年7月22日地点:下车镇市场对象:商贩背景:对在下车镇市场中赶集的人做随机访问。

  对象一:堂草  对象二:应届高中毕业生:徐德,20岁,父母摆摊卖水果、卖菜,他表示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报销项目少,程序繁杂,表示能够理解于接受。

  对象三:杂货店老板:黄凤贤,28岁,外省人,四口人,一男一女,女儿上小学,丈夫在和*镇开餐厅,全家有买医保。对合作医疗表示不了解,只知道外省人的合作医疗报销低于本地人。

  对象四:在街道摆摊治病:黄楚良,70岁,四个儿女,儿子一个中专毕业,在打工,一个在家里务农,两个儿女在河源开店,因为抗日战争逃离到本市,靠在市集摆摊和务农维持生活,有村民会到他的摊子治病,有买医疗保险。他表示有多年的医疗经验但没有成本开药店所以摆摊治病,由于医院医疗水*有限与药店消费较贵,合作医疗在农村用处不广泛,摊位医疗收费低,所以摆摊收费的生意良好。

  四、河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稳步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它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机制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集资*均为60元,其中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县区每人每年补助9元,乡镇补助2元,加大了筹资力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二是管理机制新。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

  ——摘自《河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细则》

  五、下车镇医疗卫生状况

  目前城市的医疗水*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然而在下车镇医疗水*在种种的条件限制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仍然存在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在展开调查期间设立专题,对下车镇得农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强烈反应了以下问题:

  1、对医疗卫生的知识严重缺乏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农民群众少接触网络与书籍,对医疗卫生知识获取渠道单一与不全面,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很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2、看病难,看病贵

  下车镇中只有一家相对大型的医院下车镇中心医院,但是在这中心医院中,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设施陈旧,医疗条件落后。医院虽内配备有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等设备,但是使用率并不高,无法解决些中高级的病例。因为医院收费相对较贵,所以生病不就医,自行去药店买药或许去私人门诊就诊,这是在农村很普遍的现象。

  3、报销比例不全面且低

  哪些行为、疾病、药品、检查不列入报销范围

  (1)因工伤、交通、医疗和安全责任事故,以及属违法违纪行为或个人过错责任。

  (2)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或组织源,*视眼矫正术,镶牙、矫牙、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的费用;

  (3)假肢、义齿、义眼、眼镜、助听的康复性器具费用;

  (4)各种医疗咨询、医疗功能及法医鉴定,出诊费、服务费、点名手术费、输血费用、自请护士或医生的费用;

  (5)各类生活项目如就(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空调费、包房费、损坏公物赔偿及陪人的费用;

  (6)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各种人参、洋参、虫草、鹿茸等保健药品及非医疗配方药的费用;

  (7)住院病人故意拖延出院,经医疗鉴定小组鉴定,确认治愈或可治疗终结而拒不出院的,从鉴定确认的次日起所发生的费用;

  (8)大型设备检查,如:核磁共振、γ刀、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暂不列入报销范围。

  ——下车镇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

  经在农村的调查报告显示95%的人愿意自行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花小钱买*安”是值得的,但是却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了解,这一现象在下次镇中也表现明显,同时群众反映合作医疗体制不全面,报销比例低且不全面。在医院就趁一次花费一百多元,可报销的只有十几元,这大大弥补不了农村人民的损失,与当地的经济情况没有接上轨道。虽然*年来乡镇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增至80%,但是由于乡镇医疗的局限性,使得当地的人民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政策,在市级以上的医院住院费报销为5%。

  六、改善下车镇医疗卫生的意见或建议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

  建立相关宣传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从书刊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等渠道来增长农村人民的医疗保健知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根本去预防。

  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相关部门要做好人才培养的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制订优惠政策,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

  从下车镇的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率来看,当地**严格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从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医疗工作,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的同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配套的乡镇卫生设施也基本到位。

  3、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就医条件

  下车镇的医疗服务机构仍然比较简陋,医疗设备等基础条件缺乏,不能完全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经我们调查反映人员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广的同时,应该把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备条件。正真的实现让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就*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

  4、简化报销程序,增加可报销医疗项目。

  由于医疗报销的程序繁琐与可报销项目的种类少,使得人民无法很好的享受到这项国家实施的优惠政策。简化报销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流程,让农民更够更方便更快捷地报销医药费。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报销程序不了解,村委会可设专门的报销点,为农民办理相关手续,省去农民东奔西跑的麻烦。

  增加可报销医疗项目,增加可报销药品的种类,让农民可享受的合作医疗项目更全面。比如说村卫生所的门诊药费,交通事故的医疗费。

  5,加强对药品及治疗费的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加强对药品价格和治疗费用的监管力度,实施药品价格、资料监管制度,杜绝医疗服务人员滥用职权私自出售药品或提高药品价格,对可报销医疗项目的变相抬价,使农民看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减轻农民看病负担,也使合作医疗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

  七、结束语

  这次实践不仅是对身体的一种考验,更是对心理的一种考验,我们要徒步几小时,去慰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并进行留守儿童、红色足迹等主题的调查。感受其中的世间冷暖,那感人的话语,落泪的场面,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有的人为生活离井背乡,难以承担照顾父母妻儿的责任;有的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颇为艰难,这些都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拨动我们的心弦。我们能做的只有用爱去关心慰问他们,并尽自己所能,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从这些事实来看,“三农”问题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在医疗方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农村依然存在,而且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对于下车镇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可能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使得人们得到更多的便利,就*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真正的实现让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现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对于完善保障体制提高人民生活水*,也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国家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5

  一.引言

  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7.93亿,约占总人口的63%。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过着贫穷、愚昧的生活。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的医疗现状作一探索,谈谈农村的医疗现状。

  二.农村医疗现状

  我国的农村医疗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到底怎样?其症结又出在哪儿?笔者拟以安徽省***县医院、和县中医院、***柯毯镇卫生院及柯坦镇葛庙乡卫生院为例,阐述本人观点:

  在这些医院走访调查中发现城镇医院的差距,***医院及和县中医院的设备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卫生条件基本符合要求,但服务态度较正规医院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此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农村医院的调查结果。

  笔者在对葛庙乡卫生院的详细调查和走访群众后发现,该院的运营机制存在严重问题。该院员工的工资不是由**直接发放的,由医院“自给自足的”、“多劳多得”,即该院每年营利除上缴一部分给**,其余“分红”。这样的运营方式导致怎样的后果?为调查实情,我体验了病人的感受,我说感冒了也没什么就掉葡萄糖。在问当地的群众时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在农村感冒求医是奢求,他们宁愿苦挨过去要么去私人诊所,他们决不可能为了感冒去花一两百块的。然而在这些小诊所却乏善可陈,医疗水*不怎么高而且往往一人操刀,数职惧兼,又是护士又是全科医生甚至是手术者!曾经报道河南一产妇在村里小诊所生产时难产,该大夫决定给其做剖腹产手术,没有消毒设备,没有手术室,没有手术器械,该大夫竟然用菜刀给其做手术,结果产妇当场死亡。当然在这些大夫中也不乏有多年经验而且丰富实践的,然而在各项设备不齐全而有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保证不出错?医生的职业不同其他职业,失误了可以补偿,可医生不能!

  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义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他们大多接过父辈的衣钵懂点医学常识后去医院进修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这又足见城乡的医疗差距,城里的大学生富余找不着工作又不愿去环境差、待遇低的农村工作。这也导致了人才的闲滞和浪费,农村医疗事业的停滞!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悲痛不堪的事情,在农村虽然意外事件不似城里那么多,但农村意外事件的死亡率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农村在小诊所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或遇到紧急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后因路程太远而失去生命。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县拥有急救技术的只有县医院,而各地距县城远需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对危重病人而言,是决定生死的。在我调查的人群里就有因农药中毒没能及时抢救而死在路上的,有交通事故死在等待救护车的血泊中。

  最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的调查发现,在我县的一些偏远地区封建迷信思想和江湖骗子甚为猖獗。在归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之后发现倒并不能指责他们,并不是他们的思想有多落后,在谈话中他们也不信鬼神之说,他们是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在了解当时的一户因患小儿肺炎的迷信群众更能体现搞好农村医疗的重要性,该家长因长期在乡卫生院治疗花钱无数且不见起色又找不到病因才迷信的。当然在这些村民中也有一些江湖骗子靠仙丹救命水过日子,这是钻着医疗水*的空子搜刮老百姓的钱。

  三.对策

  1、党和**要把农村医疗事业视作农村扶贫的重要工作,引领亿万农民摆脱治病难求医难的问题。首先,国家眼逐步加大农村医院的经费投入,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其运营机制,由**统一管理。

  2、取缔非法不和格的私人小诊所,对私人诊所的卫生条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医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培训,落实好基层医生的进修制度,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3、设立医生的特殊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或志愿者实施特殊津贴。提高他们的待遇,搞好他们的工作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愿意来基层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素质又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4、在目前的条件下,乡镇卫生院还无法对严重疾病和突发重伤病人的抢救,为了应付突**况中的急救,缩短县乡医院的距离,争取最佳的治疗机会,**应在各镇的中心医院配备一辆急救车,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半的急救时间。

  5、对于农村的迷信思想,只有医疗水*提高了自然可以解决,当然目前还会存在,生病不去看医生不打针不吃药的现象还会存在,**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哄谣撞骗宣传迷信思想的不法分子。同时**应为人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6、针对偏远地区农民治病难的问题,县市级**组织好本行政区内的医疗巡回检查,深入贫困山区为他们送药送温暖。

  在调查的最后,我特意了解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落实情况,通过了解发现今年的落实情况明显比去年好,这也证实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的一些乡镇医疗机构还不办理,有些地区只能去县医院才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在群众中有一些错误认识,作为医疗机构应解释清楚。

  四.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毫不放大的说,此次医疗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的盛世危机,在调查中笔者的忧虑程度与对该问题的调查深度齐长偕增,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一个将国计民生置于自己理想最高峰的热血青年的过度敏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