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导游词

善卷洞导游词1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

  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

  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

  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

善卷洞导游词2

  随着停车的刺耳刹车声,我们来到了善卷洞入口。

  公路盘曲而上,大大小小的石阶仿佛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路边嫩绿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愉快地梳理自己的长发,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蓝汪汪。

  善卷洞的洞是美的。走进上洞,宽敞而开阔,头顶上的石钟乳不时有水滴下来,洞内很是清凉。沿着道路径直向前走去,忽然在被石笋围成圈的水池驻足仔细看了起来,内有一个竖立的石雕,它的旁边五颜六色,就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婀娜多姿。在莲花石的右上方,有一个石壁,只见一些地方凹下去了。打开手电筒一看,原来这是一头大象的石像,中间凹下去的是眼睛,突出来的是长鼻子。它的对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正张牙舞爪地朝我们扑来。

  善卷洞划船是美的,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在中洞乘坐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排大约16个人坐在船上,再没法容纳任何人。船的两头没有任何东西,管理处的工人仅仅靠我们头顶上左凸一块的石块向前划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同伴一起坐在船上,自以为把头完完全全贴在膝盖,全身上下都裹成一团,才自认为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渐暗下来,可是还能感觉左右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头,准会擦伤额角,撞伤鼻子。周围静悄悄的。大约行了一两百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于是就来到了外洞。

  善卷洞做陶也是美的。出了下洞,来到陶吧,我们形如DIY——亲手做陶。每人拿一块豆腐状的黏土,然后再将黏土压扁印在含有生肖的模具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大家依然兴趣盎然,找到自己所喜欢的生肖模具,噼噼啪啪地拍打声顿时不绝于耳,几分钟后,我的第一块陶器诞生了,看着染得紫黑色的手,我乐了,再瞧瞧同学们,也都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善卷洞处处都是美的,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有它的迷人之处。

善卷洞导游词3

  准备停当以后,我们就挨个儿上了旅游车,在路人的羡慕的目光中出发了。

  宜兴善卷洞,我们来了!

  漫长的一个半小时终于熬过去了,一些商店的牌子上出现了“善卷”这个地名,昏昏欲睡的气氛被打破了。

  我们欢欢喜喜地下了车,红柱子撑起的牌坊上写有善卷洞。我们进去以后,马上就准备进洞了。

  善卷洞中仿佛黑夜,沿壁装置的彩色灯光映射着光滑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导游的介绍下,象狮大场中狮王,象王高大雄伟的身躯在岩壁上愈显清晰,石笋和倒挂的钟乳石也美不胜收。头顶的岩石还“滴答”着水珠,滴进脖子里又是一阵冰凉。我们又游览了“菜园”:白萝卜、茄子、黄瓜,逼真极了,我们仿佛都闻到了丰收的气息。送子观音、福寿老人也在岩壁上“打坐”。连唐僧被绑的倒挂岩石,我们也有幸一观。

  后来,我们还坐了船,高低起伏的头顶上方的岩石像是倒置的缩小版的连绵群山,让我们船上的乘客都得俯首相让,免得撞个满头包。推船的叔叔是十分厉害的,他镇静自若地站在船尾双手用力撑在岩壁上的扶手,推动船前进。当我们一船女生被极度摇晃的船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尖叫时,他还自若地大步行走十分狭窄的船的边缘。

  出了洞,我们又去一个遮阳的大亭子里休息。白鸽灰鸽飞来飞去,也不怕生,欢快地啄食我们抛给它们的各色食物,十分讨人喜欢。共进快餐后,我们集合去了陶吧玩了会儿,有翻山越岭出了此地乘车去龙背山。

  龙背山里有摩天轮、碰碰车、青蛙跳、飞椅、旋转木马等大型娱乐项目,听上去很好玩吧?嘻嘻,本人一个也没玩!

  我和张超月一直在漫步爬山,她还见到了一闪而过的兔子。我们走进一个小广场大的有棚这样的地方坐了下来,高兴地聊了会儿天,还分饼干吃。在紧张的学*生活中,这样宁静的时间与空间很少了,所以我觉得比游戏有意义。

  你羡慕吗?还有更有趣的呢!

  我们俩勇攀高峰,又在另一座山上散步,突然遇见了陶方琪和何丽君两位同学,他们手里各抓着一把葱看,我便拉着张超月陪我去挖香葱。

  一片绿地,野花遍地是,红的'躲在青草中,白得像五角星似的,在地上开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像片星空。

  我找不到葱,还是有意外收获的——我们捡了几块石头作纪念,还有互赠的奇特的石头。

  绕到另一座山,我看见有人在挖香葱,两眼一放光,拉着张超月陪我挖香葱,装在袋子里,也有满满一把了,于是我们满足地下山集合了。

善卷洞导游词4

  随着停车的刺耳刹车声,我们来到了善卷洞入口。

  公路盘曲而上,大大小小的石阶仿佛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路边嫩绿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愉快地梳理自己的长发,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蓝汪汪。

  善卷洞的洞是美的。走进上洞,宽敞而开阔,头顶上的石钟乳不时有水滴下来,洞内很是清凉。沿着道路径直向前走去,忽然在被石笋围成圈的水池驻足仔细看了起来,内有一个竖立的石雕,它的旁边五颜六色,就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婀娜多姿。在莲花石的右上方,有一个石壁,只见一些地方凹下去了。打开手电筒一看,原来这是一头大象的石像,中间凹下去的是眼睛,突出来的是长鼻子。它的对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正张牙舞爪地朝我们扑来。

  善卷洞划船是美的,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在中洞乘坐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排大约16个人坐在船上,再没法容纳任何人。船的两头没有任何东西,管理处的工人仅仅靠我们头顶上左凸一块的石块向前划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同伴一起坐在船上,自以为把头完完全全贴在膝盖,全身上下都裹成一团,才自认为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渐暗下来,可是还能感觉左右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头,准会擦伤额角,撞伤鼻子。周围静悄悄的。大约行了一两百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于是就来到了外洞。

  善卷洞做陶也是美的。出了下洞,来到陶吧,我们形如DIY——亲手做陶。每人拿一块豆腐状的黏土,然后再将黏土压扁印在含有生肖的模具上,看起来很简单,但大家依然兴趣盎然,找到自己所喜欢的生肖模具,噼噼啪啪地拍打声顿时不绝于耳,几分钟后,我的第一块陶器诞生了,看着染得紫黑色的手,我乐了,再瞧瞧同学们,也都兴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善卷洞处处都是美的,祖国的山山水水都自有它的迷人之处。

善卷洞导游词5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儿不错。今天我格外兴奋,因为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善卷洞旅游。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人人都欣喜若狂。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美丽的景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终于,我们的车直达第一个景点——善卷洞。

  站在洞外,只见洞门雄伟瑰丽,上刻着“善卷胜景”四个苍劲的大字,上面花纹精细、色彩典雅,古朴典雅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我们再往里走,一道瀑布自天而降,它虽没有黄果树瀑布宽,也没有庐山瀑布长,但它小巧玲珑、错落有致,宛如一位知性的江南女性,用涓涓的清流温柔地和游客打着招呼。终于进洞了!善卷洞果然名副其实!

  来到中洞,只见整个洞顶呈拱形,洞内宽敞无比,同时容纳两三百人*也不显拥挤。再往前走,抬头只见四个红色大字“人间红尘”,于是我们便来到了拐进字旁的洞窟。

  一来到中洞,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咦?这个??怎么这么像大象?”“它怎么会在这儿?”我疑惑着,再走*一瞧,呦,这不是一块石头吗?可你看,这鼻子、眼睛、嘴,活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象,怎么能不使人惊叹!导游阿姨用电筒照着一块巨石对我们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横卧的雄狮,狮毛又浓又长,称为狮王。”接着又照着另一块巨石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正在散步的大象,称为象王,因此我们称中洞为“狮象大场”。嗬,还真是名符其实呢!

  穿过中洞,我们又来到了上洞。上洞比中洞还大。洞中最绝的则是一幅“倒映莲花图”,它实为一块在洞壁上的奇石,石块倒映在下面的水池中,便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石洞里不仅有奇景,还有一幅“石画”:两根石柱上的水珠顺着石柱滴下来,凝结成了冰棱状的钟乳石。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石柱还在成长,越长越高,一根从上往下长,一根自下往上长,最终连为一体。像两根不怕风霜的梅花枝在风中坚强地成长,所以它叫做“千年寒梅”。洞中还有一怪,便是“冬暖、夏凉”。我们一往上走,就感觉酷热难当,正当大家想脱掉羽绒服,使自己凉快一些,可往下走时,突然变得凉快了很多,真是太神奇啦!

  最后,我们去了“泥吧”好好体验了一把。因为宜兴是“陶都”,所以我亲手做了两个陶泥作品作为纪念品赠送给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可真有意思,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来。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1)

——游善卷洞通用5篇

  游善卷洞 1

  宜兴善卷洞与比利时的**洞、法国的里昂洞并称“世界三大奇洞”,上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善卷洞,善卷洞里的钟乳石可真是太奇妙了!

  刚进洞口我便见到了长达8米的砥柱峰,峰上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砥柱峰每50年长1厘米,你算算这“老人”站在这里有多少年了?

  往里走来到狮象大场,一只体格强壮的狮子首先引入我眼脸,这只狮子毛发光亮,四条腿强劲有力,我仿佛看到了它在草原上追赶猎物的英姿。但它此时似乎累坏了,打着一个大大的哈欠,露出了血盆大口,前脚微微弯曲着,似乎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对面的大象好像被狮子的哈欠给传染了,耳朵无精打采地耷拉着,鼻子也无力地垂着。

  继续往上走进入上洞来到云雾大场,云雾大场温度常年保持在23℃左右,里面雾气缭绕,我仿佛进了仙境一般,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上洞景观中最栩栩如生的是“山鹰戏熊”,一只山鹰骄傲地立在树顶上,树底下的一只笨熊看了不服气,想山鹰能到树上,我们熊难道就不行了吗?于是熊跃跃欲试,开始爬树,但爬了几百年,熊还是没能爬到树顶。因此山鹰仿佛在嘲笑熊,“你这个大蠢货,就别白费劲了,都这么久了还没爬到树顶,你就放弃吧。”

  顺着楼梯走我们来到了下洞,下洞最为奇妙的就要属藕节池了,我们在上洞刚刚参观了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子,来到下洞就见到了荷花底部的“藕”,这些如同藕一般的钟乳石被灯光倒映在水面上,看上去似乎水底下真的有一节节的藕。

  这一次的善卷洞之行可真是奇妙啊!

  游善卷洞 2

  早就听闻宜兴有三洞,分别是:善卷洞,张公洞和灵谷洞。暑假里,我终于有机会去欣赏一下被称为三洞之首的“善卷洞”了。

  进入景区 ,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在竹林中间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穿过竹林,便是善卷洞了。进入洞内,一股凉意迎面袭来。岩洞的石壁上,有一只巨大的“象”,它的前肢微微抬起,身体后倾,蒲扇般的耳朵垂在两侧。它的嘴巴还略微张开,好像在发出一声声雄厚的低鸣。在壁上是一头“雄狮”,张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狮掌置于身前,好像要朝猎物扑去。这些“动物”在各色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逼真。可想到这些惟妙惟肖的石柱是在漫漫的岁月中天然形成,让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欣赏完这一层,我们来到了善卷洞的上洞。那里的景色更是如梦如幻,光滑的石壁上,有一道又一道五颜六色的光线,形成了一道“彩虹墙”。旁边水池中的水也变得五光十色,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顺着这层的楼梯再向下走,没过多久听到“哗哗”得水声。走到洞的最底层,一片水雾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走*再看,竟是一道瀑布。这道瀑布虽然不大,但是声势浩大,犹如将军正率领着千万兵马向这里走来。瀑布水直泻而下,池中水花四溅,令人惊叹不已。这时水声,风声和人声,互相交织成了一首响亮的交响乐。我站在瀑布前面的小凉亭里,看着由一层薄薄的水雾笼罩着的瀑布。经常有几滴“调皮”的水滴“跳”到我身上来,仿佛使人置身于蒙蒙细雨之中。让人久久不忍离开,只想闭上双眼静静地遐想。

  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善卷洞。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善卷洞的如诗如画,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游善卷洞 3

  大自然,就像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更如同一个神奇的仙境。为了真正领略它的神奇,汲取它的真谛,上周六我们小记者一起来到了宜兴的善卷洞。

  “荆溪步步皆胜地,阳羡处处有洞天”寥寥几个字,可谓真实地写出了宜兴天然溶洞的多且神奇。据记载已被发现的有*90个,善卷洞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善卷洞,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它便是“砥柱峰”。再往前走,一个个巨石镶嵌其间,那墙上的霓虹灯个个绚丽夺目,美得让你无法想象。你再仰起头来看,那“狮象大场”四字苍劲有力,它是由丹阳吕凤子所写,让人看了不禁肃然起敬。

  来到“云洞”,那里又是一番天地。有“倒影荷花”、有”万古双梅”、有“熊猫小居”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倒影荷花”了,它的岩石下有一条河水,那河露出岩石上的样子,倒影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趣极了。

  过了“云洞”便到了下洞。那里也别有韵味,洞天相接,飞瀑直扑下洞,小桥流水的潺潺声也格外动听。

  最有意思的就要数洞中泛舟了,“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我们的小船可热闹了,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尖叫声、抱怨声。刘迎熙对我说:“什么时候到呀?”突然,她又“啊――”地一声,我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撞了啊!引得我和陈诺哈哈大笑,差点笑破了肚皮。

  尽头亮光中,让我顿时猛然清醒,惊叹自然的伟大。此时的我特别兴奋,大自然给我们很多美丽的景色,还给我们快乐的心情。自然之美,是无人能及的,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吧!守住它的这一份美好……

  游善卷洞 4

  这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宜兴,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美丽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一丛丛树,一朵朵花似乎都在和我打招呼呢!

  终于经过我感觉度秒如年的2小时,我们的车直达到宜兴的第一个景点——善卷洞。 我们沿着石铺小路向洞口走去。远远望去,一块拔地而起的巨石,像一枝巨大的竹笋。据讲解员说,这块两丈多高的石头,一万年才长出一厘米。不知是谁给它取了个美名:中流砥柱。 绕过中流砥柱,我们进入中洞。这儿可真大,足有三层楼高,一百多米深,看来容纳数千人开个会,是不会感到拥挤的。仔细查看两旁边左边是一只怒吼的雄狮,右边是一只悠闲的大象,所以这里被称为狮象大场。 由中洞踏着石阶迂回登高,来到上洞。上洞里云雾缭绕,水气弥漫,真是名不虚传的云雾厅。据说这里始终保持摄氏20多度的温度,冬暖夏凉。 我们沿着溪流,顺着小路慢慢地走着,到了水晶宫。水晶宫造型奇特,蜿蜒曲折。讲解员招待大家坐船游览。水洞曲折,时宽时窄,时高时低,船行洞中,必须小心翼翼。一会儿我们到了水洞出口。 离船登岸,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游玩,离开了善卷洞。

  游善卷洞 5

  3月13日,我在无锡宜兴,游览了风景优美的善卷洞。

  善卷洞是著名的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洞内面积约5000*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三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

  我们先进了中洞。回头看,一块巨大的岩石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导游说这块石头500年才长一米,现在已经7米了,所以说,这块石头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了。再仔细看洞门两侧是两座雕塑:左边是怒吼的“雄狮”,前爪腾起,仿佛准备随时扑向猎物;右边是一只悠闲的“大象”,甩着长鼻子,低垂着两只大耳朵,四条腿像四根巨柱,所以这里被称为“狮象大场”。

  我们登上通往上洞的石阶,只见上洞内一片白雾,仿佛仙境一般。听说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洞内石笋形态万千。你瞧,一只“狗熊”正沿着石壁往上爬呢,可爬了多少年也没爬上去。一只“山鹰”正在上方嘲笑笨狗熊呢。这便是“山鹰戏熊”。接着我们又观赏了“倒影荷花”、“乌龙吐水”、“金鸡独立”等景点,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手扶栏杆,顺着羊肠小道沿阶梯往下洞走去。这时,“哗,哗”的流水声传入耳际。我寻声望去,一条小瀑布飞泻直下,增添了溶洞的秀色与灵气。水花溅到我们的脸上,顿觉神清气爽。走到洞底,又是一番景色:“莲藕”、“丝瓜”、“扁豆”、“玉米”、“葫芦”、“香蕉”一一呈现眼前,栩栩如生,真像个石头植物园!

  我们又乘上小船,进入下溪河,船在昏暗的水面上漂游,水道弯曲、狭窄,一不小心,头就会碰上石壁,静听流水声,看灯光倒影,如游人间仙境。转过三弯,眼前豁然开朗,我们便上了岸。

  善卷洞呀,犹如神仙的洞天府地,引起我无限遐想!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2)

——善卷洞导游词实用五份

  善卷洞导游词 1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儿不错。今天我格外兴奋,因为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善卷洞旅游。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不断,人人都欣喜若狂。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美丽的景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终于,我们的车直达第一个景点——善卷洞。

  站在洞外,只见洞门雄伟瑰丽,上刻着“善卷胜景”四个苍劲的大字,上面花纹精细、色彩典雅,古朴典雅的感觉立刻扑面而来。我们再往里走,一道瀑布自天而降,它虽没有黄果树瀑布宽,也没有庐山瀑布长,但它小巧玲珑、错落有致,宛如一位知性的江南女性,用涓涓的清流温柔地和游客打着招呼。终于进洞了!善卷洞果然名副其实!

  来到中洞,只见整个洞顶呈拱形,洞内宽敞无比,同时容纳两三百人**也不显拥挤。再往前走,抬头只见四个红色大字“人间红尘”,于是我们便来到了拐进字旁的洞窟。

  一来到中洞,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咦?这个??怎么这么像大象?”“它怎么会在这儿?”我疑惑着,再走*一瞧,呦,这不是一块石头吗?可你看,这鼻子、眼睛、嘴,活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象,怎么能不使人惊叹!导游阿姨用电筒照着一块巨石对我们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横卧的雄狮,狮毛又浓又长,称为狮王。”接着又照着另一块巨石说:这块石头像一只正在散步的大象,称为象王,因此我们称中洞为“狮象大场”。嗬,还真是名符其实呢!

  穿过中洞,我们又来到了上洞。上洞比中洞还大。洞中最绝的则是一幅“倒映莲花图”,它实为一块在洞壁上的奇石,石块倒映在下面的水池中,便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石洞里不仅有奇景,还有一幅“石画”:两根石柱上的水珠顺着石柱滴下来,凝结成了冰棱状的钟乳石。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石柱还在成长,越长越高,一根从上往下长,一根自下往上长,最终连为一体。像两根不怕风霜的梅花枝在风中坚强地成长,所以它叫做“千年寒梅”。洞中还有一怪,便是“冬暖、夏凉”。我们一往上走,就感觉酷热难当,正当大家想脱掉羽绒服,使自己凉快一些,可往下走时,突然变得凉快了很多,真是太神奇啦!

  最后,我们去了“泥吧”好好体验了一把。因为宜兴是“陶都”,所以我亲手做了两个陶泥作品作为纪念品赠送给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可真有意思,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来。

  善卷洞导游词 2

  1)洞中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善卷飞瀑也是洞内奇景。

  2)狮象大场:“狮象大场”这几个字,由中国著名教育家、学者、丹阳人吕凤梓先生所题写。

  3)上洞美景:上洞因终年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气温保持在23℃,云雾弥漫,故称云雾大场。

  4)荷花倒影:“倒影荷花”是上洞一大景观。做事要有始有终,要开花结果,这“荷花”结莲藕。

  5)熟悉的地方:曾经是“西游记”和“智取威虎山”剧景地,唐僧在黑风洞就是被捆在这棵石柱上的。

  6)水洞:善卷洞在古代以干洞和大小水洞著称。明朝进士都穆称“尤号胜绝”。储南强先生破除迷信,凿通水洞。经疏通后可以洞中划船,水中行舟,也使善卷洞跻身于世界三大奇洞之列。船儿转弯,豁然开朗。天光山色,突然映入眼帘,生活就是这样,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卷水洞能让你有个豁然开朗的境界。

  7)砥柱峰:“砥柱峰”由储南强先生题写,这个景观,在古代叫“玉树灵根”。也是善卷洞的当家宝贝。又叫“小须弥山”,上面有一尊接引佛。这实际上是个大钟乳石,有七米多高。根据地质学家测算,大约要30—50年才长一厘米,竖着长又比横着长要快。当年储南强修洞,用“修地补天”的方针,挖去砥柱峰周围的淤泥乱石,才使这玉树灵根更加高大雄伟。

  善卷洞导游词 3

  准备停当以后,我们就挨个儿上了旅游车,在路人的羡慕的目光中出发了。

  宜兴善卷洞,我们来了!

  漫长的一个半小时终于熬过去了,一些商店的牌子上出现了“善卷”这个地名,昏昏欲睡的气氛被打破了。

  我们欢欢喜喜地下了车,红柱子撑起的牌坊上写有善卷洞。我们进去以后,马上就准备进洞了。

  善卷洞中仿佛黑夜,沿壁装置的彩色灯光映射着光滑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导游的介绍下,象狮大场中狮王,象王高大雄伟的身躯在岩壁上愈显清晰,石笋和倒挂的钟乳石也美不胜收。头顶的岩石还“滴答”着水珠,滴进脖子里又是一阵冰凉。我们又游览了“菜园”:白萝卜、茄子、黄瓜,逼真极了,我们仿佛都闻到了丰收的气息。送子观音、福寿老人也在岩壁上“打坐”。连唐僧被绑的倒挂岩石,我们也有幸一观。

  后来,我们还坐了船,高低起伏的头顶上方的岩石像是倒置的缩小版的连绵群山,让我们船上的乘客都得俯首相让,免得撞个满头包。推船的叔叔是十分厉害的,他镇静自若地站在船尾双手用力撑在岩壁上的扶手,推动船前进。当我们一船女生被极度摇晃的船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尖叫时,他还自若地大步行走十分狭窄的船的边缘。

  出了洞,我们又去一个遮阳的大亭子里休息。白鸽灰鸽飞来飞去,也不怕生,欢快地啄食我们抛给它们的各色食物,十分讨人喜欢。共进快餐后,我们集合去了陶吧玩了会儿,有翻山越岭出了此地乘车去龙背山。

  龙背山里有摩天轮、碰碰车、青蛙跳、飞椅、旋转木马等大型娱乐项目,听上去很好玩吧?嘻嘻,本人一个也没玩!

  我和张超月一直在漫步爬山,她还见到了一闪而过的兔子。我们走进一个小广场大的有棚这样的地方坐了下来,高兴地聊了会儿天,还分饼干吃。在紧张的学*生活中,这样宁静的时间与空间很少了,所以我觉得比游戏有意义。

  你羡慕吗?还有更有趣的呢!

  我们俩勇攀高峰,又在另一座山上散步,突然遇见了陶方琪和何丽君两位同学,他们手里各抓着一把葱看,我便拉着张超月陪我去挖香葱。

  一片绿地,野花遍地是,红的'躲在青草中,白得像五角星似的,在地上开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像片星空。

  我找不到葱,还是有意外收获的——我们捡了几块石头作纪念,还有互赠的奇特的石头。

  绕到另一座山,我看见有人在挖香葱,两眼一放光,拉着张超月陪我挖香葱,装在袋子里,也有满满一把了,于是我们满足地下山集合了。

  善卷洞导游词 4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

  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于一只老绵羊。按*惯,马年过去即迎来羊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副对联:“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副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台中间,栾*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整个山洞是由两棵梅树支撑起来的,请看右侧这棵由上、下两截所组成。这棵梅树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经过几万年的生长,终于长到一起来了,中间有明显的连接痕迹,称为“万古双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这只小熊猫自从来到善卷洞后感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很适合它,就在此长期隐居,再也不愿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摄氏23度的气温。

  上洞游览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说来,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时,非常感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外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__”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复书于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没病的更加康键。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今天外面是晴空万里,没有下雨的样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兴的话,不如下雨天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诗意。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水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来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时被当作“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这座棕亭取名为“滤心亭”,此处不失为一处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水洞水晶宫。

  在右边石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这种钟鼓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迹,上面接连不断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头撞击在石钟上就会奏出美妙而又动听的乐章,假如把中洞的狮象比作仪仗队的话,那这里就是乐队了。

  上洞的荷花品种不凡,花开在上洞,三结莲藕却结在下洞,边上还有南瓜、西红柿。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李�立即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对善卷洞的奏称。

  中国人民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哄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

  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在座的有几位已经忍不住想坐船去看个究竟,下面,各位就随我坐小船来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们,请坐稳了,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水洞。

  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5米,前面滴水莲蓬头,各位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千万不要撞个大包带回去作留念。“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浆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

  “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四千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五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朝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

  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

  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称的蒋叔南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乃是唐代太宁、凤翔节度使李�所书。碑后侧上方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对面“蝶亭”,依岩而立。过去,在这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观蝶节”。这一天,千百对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好,让我们告别梁祝,穿过长廊,再访三位古人。“三生堂”,里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须,一式一样,右手都握着一卷书。他们是什么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就是写“碧鲜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纲;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读书,后来做了大官又都出钱整修寺庙,又因他们三人都姓李,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一人转三胎,就塑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神像。有一副对联讲得很形象:“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

  我们从善卷洞门楼进来,从善卷古寺的山门“华藏门”出去,整个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条街,向西行不远处是号称“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

  善卷洞导游词 5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

  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

  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

  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

  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于一只老绵羊。按*惯,马年过去即迎来羊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副对联:“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副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台中间,栾*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整个山洞是由两棵梅树支撑起来的,请看右侧这棵由上、下两截所组成。这棵梅树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然界所淘汰,经过几万年的生长,终于长到一起来了,中间有明显的连接痕迹,称为“万古双枚”。“枚”是“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这只小熊猫自从来到善卷洞后感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很适合它,就在此长期隐居,再也不愿回到四川老家了。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摄氏23度的气温。

  上洞游览就到此结束了,不过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下面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说来,其中还有一段佳话呢!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时,非常感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外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__”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复书于此。在此我也祝各位朋友有病的百病消除,没病的更加康键。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今天外面是晴空万里,没有下雨的样子。假如哪位朋友有雅兴的话,不如下雨天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诗意。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水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原来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__时被当作“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这座棕亭取名为“滤心亭”,此处不失为一处照像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像可前去照像,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水洞水晶宫。

  在右边石壁上分别悬挂着一口钟和一面鼓。这种钟鼓现在看来并无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在下雨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迹,上面接连不断的水滴在鼓面上,下面一道道浪头撞击在石钟上就会奏出美妙而又动听的乐章,假如把中洞的狮象比作仪仗队的话,那这里就是乐队了。

  上洞的荷花品种不凡,花开在上洞,三结莲藕却结在下洞,边上还有南瓜、西红柿。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李蠙立即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

  中国人民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蠙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哄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

  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在座的有几位已经忍不住想坐船去看个究竟,下面,各位就随我坐小船来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

  朋友们,请坐稳了,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水洞。

  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5米,前面滴水莲蓬头,各位要保护好自己的头,千万不要撞个大包带回去作留念。“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浆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

  “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四千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五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朝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

  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

  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有“第二徐霞客”之称的蒋叔南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乃是唐代太宁、凤翔节度使李蠙所书。碑后侧上方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冢”,对面“蝶亭”,依岩而立。过去,在这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观蝶节”。这一天,千百对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好,让我们告别梁祝,穿过长廊,再访三位古人。“三生堂”,里面有三尊神像,身材、面貌、胡须,一式一样,右手都握着一卷书。他们是什么人呢?一位是唐代的李蠙,就是写“碧鲜庵”三字的人;第二位是北宋的李纲;第三位是南宋的李曾伯。这三人都曾寄居在善卷寺读书,后来做了大官又都出钱整修寺庙,又因他们三人都姓李,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一人转三胎,就塑了三个一模一样的神像。有一副对联讲得很形象:“一人转世三宰相,三生造寺一姻缘。”

  我们从善卷洞门楼进来,从善卷古寺的山门“华藏门”出去,整个游览到此就结束了,前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一条街,向西行不远处是号称“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3)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 (菁华5篇)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1

  下午,我和爸爸乘车去宜兴,游览了我早已向往的善卷洞。

  善卷洞位于螺岩山中,是一个古老的石灰岩溶洞,游程长约800米,全洞面积约5000*方米。相传4000多年以前,有位善卷先生避禹舜禅让,由此隐居,因而得名。

  我们首先去中洞一一狮象大场。一进石砌的拱形大门,顿时一股冷气扑面而来,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叫作砥柱峰,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了。砥柱峰身上挂着三只灯,忽明忽暗,在黑暗中放着光芒。往前走几步,向左壁看去,凸出的部分就像一只巨大的青狮,它就是“狮王”。只见它圆睁双目,微张嘴巴,抬起左脚,昂然挺立,身上那蓬松的毛一条条茸拉着,波浪似的一起一伏,真有点百兽之王的样子。右边那只“象王”全身洁白光滑,它安然地立着,伸直了长长的鼻子,去吸“小潭”里的水,形态逼真。洞内波浪似的石壁上安装着一盏盏彩灯,射出一束束迷人的光柱;有红的、有紫的、有黄的、有绿的、有白的……有些光柱交织在一起,给狮象大场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

  从中洞左*个小石门进去,就到了云雾大场,大场里云雾弥漫,使人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最前方那两根偌大的石柱,经过水的浸蚀,变得坑坑斑斑,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两根石柱的顶上又蓦地撑开,撑着云雾大场那高低不*的顶,活像“万古双梅”。我和爸爸跟着前面的游人,从“万古双梅”左侧拐了个弯,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天腰”。所谓“天腰”就是靠着洞壁,悬在半空的一条小道。我紧紧拉着爸爸的手,生怕“天腰”一下子陷下去。看着前面有说有笑的游人,我也放大了胆子,轻轻地叫了声:“啊一一”,“啊一一”,空旷的云雾大场里久久回荡着我的声音。我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

  顺着盘梯而下,我听到一阵阵轰鸣声。那响声,像刮风打雷,像阵阵波涛,像战鼓咚咚,像万马奔腾。走过楼门,就可以看到石壁上有两块凸出的石头,仔细看来,很像一面鼓和一座钟。它们表面光滑,距离很*,配上那一阵阵的轰鸣声,怪不得叫作“钟鼓齐鸣”呢!再过去两三步,就到了“藕节池”。池水很浅,池边竖着许多节藕,特别是中间那根,一节一节都分得很明显,冰肌玉骨,又肥又大,晶莹透明,一尘不染,我馋得真想扑上去猛咬几口。向右拐便到了瀑口,瀑布从山上猛流下来,如一条白练凌空而起,不由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

  也不知怎样七拐八拐就到了水洞的渡口,在这里我们要乘船去饱览一下水洞的秀丽风光呢!游人依次坐上了船,导游一会儿指着一块光洁*整的顶壁说是天花板,一会儿指着一堆雪白的石头叫雪山,一会儿又指着一块凸出的石头叫鳄鱼头,说:“看了鳄鱼头,还要当心自己的头。”我正探头探脑地看别人有没有当心碰头,而自己的头却被爸爸重重拍了一下,原来,我的头险些撞到石壁上去了。离龙门关不远的时候,导游风趣地说:“谁能滴到龙门水,谁就能够长命百岁。”这时,大家都没有滴到,都发出一片叹惜声。导游又补充说:“没关系,只要过了龙门关,也能活到九十九。”导游刚说完,我身上就滴到了水,我兴奋得直叫:“我滴到水了!我滴到水了!”小小的木船上顿时沸腾起来。小船慢慢悠悠地驶着,猛然,一束刺眼的光向我射来,刺得我睁不开眼。原来,我们已出了水洞。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2

  善卷洞是宜兴的旅游景点,我做梦也想到善卷洞去游玩。有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去善卷洞玩,我开心得像一只蹦跳的小兔子。

  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四月十八号上午,我们全家租着一辆面包车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宜兴善卷洞,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停车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人声鼎沸,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到了大门口,三个鲜红的、苍劲有力的大字呈现在我的眼前——善卷洞,石径路边的小草像在欢迎我们,花儿像在请我们进洞去玩。

  我们跟随导游进洞开始游玩,刚开始还是明亮的,走进去一点点路眼前就昏暗了,走进善卷洞之后的一段路,里面地上湿湿的,会把鞋子弄湿。抬头往上看,上面的钟乳石形状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有的像一只腿粗如桩的大象,有的像一只凶猛的老虎,有的像神采飞扬的巨龙,真的很有气势。再走过一段路,到了水帘洞,有一条小船,我和爸爸妈妈坐上船,刚开始我和妈妈就有一种害怕的心里,生怕会掉进河里。上面还有水滴落下来,据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水滴滴落在人的身上,那个人就会变聪明、长命百岁,结果,我被水滴滴了一下,我心里非常开心,我想:那是人们寄予美好的愿望罢了。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小船来到了后洞,眼前豁然开朗,我们随着人群上了岸。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善卷洞,此时此景让我回味无穷。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3

  你知道善卷洞为什么叫善卷洞吗?因为以前有个叫善卷的先生就住在那里,所以叫善卷洞。

  善卷洞像个洞中别墅。它有上,中,下,水四个洞组成。我们从中洞进去,门口立着很高的石头,像一棵生机勃勃的竹笋。妈妈说这叫砥柱峰。砥柱峰是洞顶滴水形成的,每50年才长一厘米。砥柱峰上还立着一尊迎客佛,栩栩如生。中洞叫“狮象大场”,左边一块大石头像一只行走的狮子,右边一块大石头像一头在饮水的大象。据说都是天然形成的,你说神奇不神奇?从中洞来到上洞——云雾大场。一上去,明显感觉暖和。

  上洞岩壁上一年四季都有涓涓细流渗出,形成很多池潭,加上温度高,总感觉云雾环绕,犹如仙境一般。走下台阶,我们来到下洞,迎面而来的是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却也是别有一番景象。最后是水洞,要坐船。我看着别人一个个上了小船,从没坐过船的我本以为一定很舒服,没想到一上船,左摇右晃,我心里特别紧张。当听到导游说有个地方水有五米深,偏偏那个时候船又往爸爸那边歪过去,我好怕爸爸掉下去哦。不过我还看到了“无底洞”,导游说直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后要出国不用买机票直接从这里爬出去就可以了。一船的人都哈哈大笑。

  我终于知道所谓“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大自然真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4

  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我参加了小记者宜兴一日游活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活动的第一站——善卷洞。

  善卷洞,因为有一位叫善卷的老人在此隐居而得名,与比利时*洞、法兰西里昂洞一起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善卷洞以“古、秀、大”著称,素有“江南第一古迹”之美誉,今天我终于可以一睹其风采了。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到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善卷洞。哇,太神奇了,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两旁的怪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咆哮的巨狮,有的像腾空的白龙,有的像凶猛的巨鳄……真是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周围不时地响起同学们一阵阵惊呼声。

  不知不觉中,我们顺着楼梯来到了下洞,这里的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一块块奇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你瞧,那个洞就是传说中的无底洞,据说它可以左通新加坡,右抵马来西亚呢!就在这时耳边响起了流水声。好奇怪,哪来的水声呢?我心里暗暗地想,转眼间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水面,导游说接下来地行程我们要坐船游览。坐上木船,“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让我们感到惊喜万分,*的景色更是让我们拍手叫绝。水晶宫,顾名思义,到处如水晶一般,水上的巨石被七彩的灯光一照仿佛真的是西游记中的水晶宫一样晶莹剔透。突然头顶上如下雨般滴下好多水,同学们纷纷用手挡住头,嘻嘻哈哈笑着将这里取名为“碧水洞天”。

  善卷洞的景色真是名不虚传,让人流连忘返啊!

描写善卷洞的景色作文5

  宜兴善卷洞远*闻名,奇异百出。趁着学校组织去旅游,正好可以大饱眼福,看看奇景了,这不,星期六我们就出发了。

  一进洞,一股不知从哪儿来的香味扑鼻而来,“难道是从岩石里发出来的?”我想着。里面的灯光很奇异,五彩缤纷,隐隐感觉有一丝恐怖和兴奋。我们第一眼看到了一只似“南瓜头”的一个大石头,伴着灯光就跟吓人了,它张开了大嘴巴,眼睛直瞪着我们,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不过这个样子太吓人了……我们继续往前走,之间有好几个牌子,上面写着“冬暖”“夏凉”等几个大字。我们先进了“冬暖”世界,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踩着一个个的台阶,生怕摔倒【路很滑】,我们看见了许多千姿百态的石头,都不禁的“哇”了一声。这些岩石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磨练出了如此奇特的景观。看!这好似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狮子,生龙活虎,令人赞叹不绝,瞧,正在向我们挥手呢!咦,这是啥?仿佛一茬一茬的大柳树,又粗又大,十个人也拦不了!哦?这是一只山羊吗?头上的两只的大角竖立着,用温和的话语向我们打招呼呢……

  我们穿过了两个山腰,从台阶下去是一条小河,河旁是两三只的小船,我们陆陆续续地上了船,划船的人在后边为我们划着桨,小船荡悠悠的游着,我们都很珍惜这有限的每一分每一秒,清微微的荡着,使我们都觉的心情很舒服,很愉悦,让人心旷神怡……

  很快,我们上了车回了家。

  善卷洞,再见了!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4)

——三游洞导游词 (菁华6篇)

三游洞导游词1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后年3月1日,*为实现*“高峡出*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2

  三游洞是宜昌著名的'风景区。星期天,我来到三游洞,首先我看见门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蜀巴荆楚之间有此奇观”下联是“白苏黄而后游者其谁”。今天我就是个后游者。

  一进大门用青石板铺成的梯子上有许多像宝塔一样的“震旦角石”。据有关专家考证,发现这是一种古代生物的化石属于软体形,距今已有4.4亿多年了,具有很好的考古价值。

  沿着石梯往前走我看见了许多摩崖石刻,在三游洞室外耳洞的左侧的石壁上,醒目地存留着冯玉祥将军充满悲愤和爱国之情的隶书题刻:“是谁杀了我们的同胞父母和兄弟。”这是冯玉祥将军告诉我们无忘国耻。

  顺着小路走下去就进了一个山洞。我首先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的是白居易写的《三游洞序》,它告诉我们了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与他的朋友元稹和弟弟白行简一同来游玩此洞,所以白居易就把它叫做“三游洞”,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走过三游洞,我就来到了至喜亭。至喜亭顾名思意,至此而喜,就是到了这个地方很高兴的'意思。据说以前葛州坝和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水直冲而下非常急,古时候的船都是木船,船过三峡的时候就像过鬼门关,到了三游洞这里水就变缓了,船员和游人到了这里都要喝酒庆祝过了鬼门关。

  再往前走就是张飞鼓台了,那刻着张飞在打鼓,张飞威风凌凌两眼瞪的大大的。站在张飞擂鼓台上还可以看见葛州坝。

  三游洞你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着许多深厚的文化咧!我还要来玩三游洞。

三游洞导游词3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4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我们先来参观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座柱石峰,上有*台,这便是张飞擂鼓台。远看它气魄雄伟,十分壮观。*看张飞擂鼓台,张飞目光炯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如何战胜敌人。他思考时神态庄重,双手握拳,在考虑他的计谋。先别激动,我们继续前行。

  绕过几座小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至喜亭了!它位于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成三亭组成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葱郁的树林在至喜亭的四周环绕,至喜亭是上朱红的柱子,金黄的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这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不完,希望你有机会,也去细细游赏!

三游洞导游词5

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加入西陵旅行社举办的旅游团,我是大家本次之行的导游——覃导,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市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一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后三游”。

  好,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旅行。首先我们来到陆游泉。据地方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澈的泉水,他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有加并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舍尝”,这便是陆游泉的由来。

  现在大家顺着我的右前方,可以看到旁边山顶上的一座亭子—至喜亭,它始建造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宜昌县令,峡州太守朱庆基建此亭后,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从而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由于战乱和其他人为的因素,宜昌西坝庙咀古建筑群被毁,至喜亭、至喜亭“匾额”和东湖知县林有*精美的八十个字的长联均先后被毁,十分可惜。大家看到的至喜亭是新建的,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8米,亭分层,楼中设螺旋式楼梯,亭内还有欧阳修《峡州至喜亭》及古今诗画数十幅。在亭上,大家可以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完了至喜亭,大家请跟我来到江边,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古军垒的遗址。古军垒始建于南北朝时并延用至六朝,也是峡口唯一的古军事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古代镞及东汉纪年砖第。站立在古代雄关前,西陵峡口的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雄壮之感。

  一天的美好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又到了分别的时候。希望大家对我的服务满意,谢谢!

三游洞导游词6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19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善卷洞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5)

——善卷洞游记作文 (菁华6篇)

善卷洞游记作文1

  大自然,就像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更如同一个神奇的仙境。为了真正领略它的神奇,汲取它的真谛,上周六我们小记者一起来到了宜兴的善卷洞。

  “荆溪步步皆胜地,阳羡处处有洞天”寥寥几个字,可谓真实地写出了宜兴天然溶洞的多且神奇。据记载已被发现的有*90个,善卷洞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善卷洞,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它便是“砥柱峰”。再往前走,一个个巨石镶嵌其间,那墙上的霓虹灯个个绚丽夺目,美得让你无法想象。你再仰起头来看,那“狮象大场”四字苍劲有力,它是由丹阳吕凤子所写,让人看了不禁肃然起敬。

  来到“云洞”,那里又是一番天地。有“倒影荷花”、有”万古双梅”、有“熊猫小居”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倒影荷花”了,它的岩石下有一条河水,那河露出岩石上的样子,倒影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趣极了。

  过了“云洞”便到了下洞。那里也别有韵味,洞天相接,飞瀑直扑下洞,小桥流水的潺潺声也格外动听。

  最有意思的就要数洞中泛舟了,“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我们的小船可热闹了,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尖叫声、抱怨声。刘迎熙对我说:“什么时候到呀?”突然,她又“啊――”地一声,我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撞了啊!引得我和陈诺哈哈大笑,差点笑破了肚皮。

  尽头亮光中,让我顿时猛然清醒,惊叹自然的伟大。此时的我特别兴奋,大自然给我们很多美丽的景色,还给我们快乐的心情。自然之美,是无人能及的,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吧!守住它的这一份美好……

善卷洞游记作文2

  走进善卷洞景区,便看到一扇雄伟瑰丽的门,上面花纹精细,色彩典雅。放眼望去,只见一个高大的石塑老人站立在天地的怀抱之中。他就是善卷老人,善卷洞因它而得名。它与法国利昂洞、比利时*洞并称世界三大溶洞。

  刚进洞门,只见一道瀑布从天而降,就像花果山的水帘洞。它虽没有黄果树瀑布那么宽,也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但看上去小巧玲珑、错落有致。

  刚进入洞口,就看到一块高达7米多的巨型钟乳石,人称“砥柱峰”,又称“小须弥山”。中洞是个天然的大石厅,五颜六色的灯光打在千姿百态的巨石上,显得格外别致。石厅两边是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称“狮象大场”。听说这四个字由丹阳吕凤子题写。岩壁上还镌有“伏虎须弥当洞口,青狮白象拥莲台”的诗句。

  游完中洞,我们又来到上洞,人们称它“云雾大场”,又称“云洞”。洞内的景观可丰富了!有“倒影荷花”、“万古双梅”、“熊猫小居”等景点。听导游介绍说这些景观都是当年海水冲刷的结果。侧耳倾听,只听得水声悦耳动听。但上洞的奇妙还不止于此,只见一块巨大岩石阻隔了洞内对流的空气,造成了上洞与中洞的温差,使得上洞的温度常年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我不由得感叹: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啊!

  连接中洞与下洞的岩石中通道称之为“盘梯”,为当年人工开凿而成,全长105级。下洞特别有韵味。洞天相接,悬崖飞瀑直泻下洞,小桥流水,森林梯田,空气清新,同学们纷纷赞叹,看着奔腾不息的流水,不禁让人对大自然的伟大杰作而赞叹。我和同学们来到洞中码头,一起水洞泛舟,真是“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啊!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再配上彩灯,仿佛游水晶宫一般,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和惊喜。

  宜兴善卷洞,真是美的胜地!

善卷洞游记作文3

  宜兴善卷洞是世界三大奇洞之一,是最奇、最古、最秀、开发最早的龙洞,早就想来看看的我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博爱小记者团来一睹善卷洞的风采。善卷洞分为上洞、中洞、下洞和水洞。下面跟我来看看吧!

  刚进善卷洞,我就被这里的奇特景象迷住了,石乳滴成的奇幻景物很多,有翠绿的葡萄,橙黄的佛手,白嫩的鲜藕,振翅的白鹤,还有通天石松,梅花屏风等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善卷之奇,主要是下洞和水洞。下洞的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在此黑暗的洞穴中前行,有时需俯首侧身才能通过,偶尔崖顶几颗冰凉的“仙水”滴落在游人的颈项,引起一声惊叫,一阵欢笑。“船在水中行,桨在洞上划”,两旁彩灯闪烁,光怪陆离,好像遨游在神话中的水晶宫。

  中洞的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摄氏度,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瀑瀑,在地下形成水潭,顶部的石乳倒映在潭中,奇异天成。循石级盘旋而下,要穿过“风雷”、“波涛”、“金鼓”、“万马”四重石门。这时,你能感受到风雷隐作,波涛远闻,金鼓齐鸣,万马奔腾的意境,令人流连忘返。

  善卷洞不愧是一处游览胜地,更是胜地中的“圣地”。

善卷洞游记作文4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我是特别的兴奋,因为爸爸要带我到善卷洞旅游。早就听说善卷洞以怪石而闻名,今天终于能一睹其风采了。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冲进了洞内。

  哇,果然名不虚传。怪石嶙峋的钟乳石构成了奇妙无比的图案。你看“露滴石笋”好象一棵巨大的倒长的石笋;“叶公好龙”中的天龙活象真的青龙迂回盘旋;“珍珠幔”上挂着珠光闪闪的一串串大珍珠;“花果山”上结满了香喷喷、甜滋滋的大桃子。最令人难忘的要数“长城”了:在陡峭蜿蜒的群山中,“长城”随着山势盘旋,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向左转,时而向右弯……一座座“烽火台”巍峨耸立在“长城”上也清晰可见……

  看着看着,我也不由得站在了“长城”上,多么雄伟多么壮观的长城呀,我们的祖先就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这轰动世界的奇迹……善卷洞内我还感受到冬、夏的温度差别,实在是太神奇了!大自然呀!只有你才有这鬼斧神工,造就这令人留恋忘返的奇妙景象!

善卷洞游记作文5

  宜兴是一个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城市。那里有许多迷人的风景,其中以“三奇”和竹海最为著名,而“三奇”之首——善卷洞更是举世闻名,素有“万古灵迹”之美誉。这个寒假,我有幸来到宜兴善卷洞,欣赏这儿唯美的景色。

  善卷洞距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我们从城内驱车行了许久,才到达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买好票,冲进入口,一路直奔到了善卷洞洞内。一进洞中,一股凉意便扑面而来,令我心旷神怡。走进洞内,只见四面八方全是高大的钟乳石。要知道,钟乳石每30到50年才长高1厘米,这么高,这么美的钟乳石,一定经过了万年的形成,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啊。突然,妈妈指着左边的一个栩栩如生的钟乳石问我:“看这个,像不像一只青狮?”我向那儿望去,我仿佛见到了一只威猛的狮子在向我咆哮。这时,爸爸对我说:“看,这狮子的对面还有一只玉象呢!”我转身望去,果然有一只身体庞大的“大象”。我抬头一看,“狮象大场”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中。我不禁赞叹道:“这‘狮象大场’果然名副其实。”

  再往上走,一股热流便扑身而来,热得我把外套都脱掉了。这是上洞,常年温度都保持在23摄氏度。上洞比狮象大场规模更加宏大。这儿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工雕刻的。突然,我看到了一朵朵盛开的“荷花”。这些“荷花”栩栩如生。若是远看,就真的会以为是荷花了呢!

  在下两层楼梯,我们就来到了下洞。下洞的规模更加宏伟,空气也格外清新。向前望去,一个瀑布立即映入了我的眼帘。转身继续向前走,便来到了善卷洞最精华的部分——水洞。我们先坐上了船,船上有导游为我们讲解水洞。听导游说,水洞有三弯,每一弯都十分惊险,有许多有趣的事物。过了第一湾,一个龙身便映入了我们眼中。导游告诉我们,传说这山里曾有一条白龙,所以便在这放置一个龙身。继续往前行,一个神秘莫测的小洞呈现在我们眼前。导游说,这是无底洞,可从*到马来西亚,再到新加坡。听了导游的话,我们不禁都浮想联翩……到第三弯时,一个威风霸气的龙头便出现在我们头顶上空。这个宛如神龙下凡一般,令人望而生畏。……很快,船就靠岸了,我们一家不禁感叹道:“善卷洞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善卷洞真令我难忘!

善卷洞游记作文6

  善卷洞是宜兴的旅游景点,我做梦也想到善卷洞去游玩。有一次,爸爸说要带我去善卷洞玩,我开心得像一只蹦跳的小兔子。

  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四月十八号上午,我们全家租着一辆面包车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宜兴善卷洞,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停车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人声鼎沸,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到了大门口,三个鲜红的、苍劲有力的大字呈现在我的眼前————善卷洞,石径路边的小草像在欢迎我们,花儿像在请我们进洞去玩。

  我们跟随导游进洞开始游玩,刚开始还是明亮的,走进去一点点路眼前就昏暗了,走进善卷洞之后的一段路,里面地上湿湿的,会把鞋子弄湿。抬头往上看,上面的钟乳石形状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有的像一只腿粗如桩的大象,有的像一只凶猛的老虎,有的像神采飞扬的巨龙,真的很有气势。再走过一段路,到了水帘洞,有一条小船,我和爸爸妈妈坐上船,刚开始我和妈妈就有一种害怕的心里,生怕会掉进河里。上面还有水滴落下来,据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水滴滴落在人的身上,那个人就会变聪明、长命百岁,结果,我被水滴滴了一下,我心里非常开心,我想:那是人们寄予美好的愿望罢了。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小船来到了后洞,眼前豁然开朗,我们随着人群上了岸。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善卷洞,此时此景让我回味无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