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

首页 / 导游词 / |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1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

  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2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3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4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原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万*方米。整体建筑面积6400*方米,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建筑*台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面布局以聚贤堂为中心,其他单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格局。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体制和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了多种建筑艺术手段,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主体和部件,都可见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绘;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陈家祠的建筑功能切合岭南的气候特点,如长廊贯通全院可以遮阳挡雨,房舍高达可以通风降温,庭院满目苍翠,让人感到清凉、爽快。陈家祠建筑构件的比例和整体风格,装饰的外观造型和内容题材,都凸显了岭南的文化特色和风情、风貌。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有浓烈明间艺术韵味的屋顶脊饰,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队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师,那是带有避邪保*安的寓意。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无后,有眼无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人物身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后还要按仰视的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请大家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这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不仅还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期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显贵的心里。

  大家看了那么多石雕,我就跟大家讲一下他的工艺流程,先按客户对主题内容的要求进行*面或立体的设计,并分解为砖格编上号,然后依题材划分局部。选用统一规格的、质量上乘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的技法,逐块雕刻。最后按顺序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这就是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石雕月台的栏杆,是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的雕饰更为特别,以花岗岩雕成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奉祀祖先的虔诚之意,由此可见,广东民间工艺的匠心独运。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阅读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1)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 (菁华5篇)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地域生涯较完备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构筑,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除外,内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屋子中领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连系成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念书人赴广州介入科举测验提供住处。它有着迂腐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布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因为它生涯完备,对古构筑及汗青感乐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对这些都不感乐趣,也可以去看下宁静的老屋子。

  由进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举办旅行,抚玩次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栏杆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按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首要是抚玩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雕栏、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四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构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活跃,色彩富厚。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几千幅彩绘,没有沟通的气魄威风凛凛,也没有哪两幅是沟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2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其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作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管本族各地念书人来广州应科举测验时栖身,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竣工后,一向作为陈姓后辈念书办学的处所,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时代,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核准列为广州市文物掩护单元,并由广州市文物打点委员会举办全面维修打点。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当局核准列为广东省文物掩护单元。

  1988年由*颁布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这组艺术构筑在文物部分的掩护打点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海表里人士观摩欣赏。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坦荡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方米。构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关闭内开放的构筑群体,是典范的广东民间宗祠式构筑。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3

  今天,爷爷带着我们,坐着地铁来到了陈家祠。

  进了陈家祠,我就问爷爷:“爷爷,陈家祠是什么时候就有了的呀?”爷爷说:“陈家祠是清朝的时候有的,陈家祠从1888年开始盖,1894年才盖好。”

  过了一会儿,妹妹也问道:“爷爷,陈家祠大不大啊。”爷爷过了一会儿说:“陈家祠可大了,建筑面积有6400*方米,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的呢!”

  这时,我们进了大门,一转身,我惊讶的叫道:“天啊,这门也太高了吧!”妹妹说:“是啊,这要5个我才比的上这个门。”

  爷爷带我们进了一个地方,那里有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我们进去逛了一圈,我问爷爷:“爷爷,这里的木雕有你雕的好吗?”爷爷说:“当然有了,爷爷雕的都不好看,你看这里雕的.多好看呀!”

  离开了这个地方,爷爷又带我们去了另一个展览室,那里的东西都是那象牙雕的,有的拿象牙雕成了船,有的拿象牙雕成了各种各样的圆球,有的拿象牙雕成凤凰。

  爷爷说:“你们看,这么宝贵的象牙,全部都浪费了。”妹妹说:“是啊,好可惜哦!”

  我们又去看陶塑,那里的陶塑做的可好了、有盘子、有碗、有人像 、什么都有。

  这时,爷爷突然问我们:“你们刚进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门后头的栏杆下刻的图案啊,那是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呢。”我们都说:“看见了。”

  走着走着,妹妹和我就说累了,爷爷见到我们累成这样,说:“你们都累啦,回不回家啊,要吃晚饭了。”我说:“回家吧,累死我们了。”

  我们就跟着爷爷,有坐地铁回家了。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4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雕塑。除外,里面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房子中体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联合建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住处。它有着古老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由于它保存完整,对古建筑及历史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下,如果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也可以去看下安静的老房子。

  由入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进行参观,观赏顺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雕栏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定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主要是观赏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生动,色彩丰富。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几千幅彩绘,没有相同的风格,也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5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20)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2)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 (菁华6篇)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1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地域生涯较完备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构筑,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除外,内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屋子中领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连系成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念书人赴广州介入科举测验提供住处。它有着迂腐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布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因为它生涯完备,对古构筑及汗青感乐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对这些都不感乐趣,也可以去看下宁静的老屋子。

  由进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举办旅行,抚玩次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栏杆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按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首要是抚玩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雕栏、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四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构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活跃,色彩富厚。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几千幅彩绘,没有沟通的气魄威风凛凛,也没有哪两幅是沟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2

  今天我游览了“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中的陈家祠。

  我们走到大门,这个大门很高,有5。1米高,宽4。1米,门上贴着门神,门神就有4米高,这两个门神分别是秦琼、尉迟恭。秦琼红脸,尉迟恭黑脸,他们拿着武器站着,很神气,特别威武,栩栩如生。

  我进了陈家祠大院,先进了第一个大厅——聚贤堂。聚贤堂很大,大约有250*方米。它是以前人们议事、谈话、处事……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厅,现在变成一个小展览馆。现在展出的是民间艺术家的作品。

  看完聚贤堂出来之后,转到大厅后面,我看到墙上有很多木雕,其中有衣锦还乡、王母祝寿、战士会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八仙过海,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态不同,动作很逼真,栩栩如生。走到院子里,看见每间房子都有长廊连接,长廊上面有砖雕,这些砖雕主要颜色是以黄、绿、宝蓝、褐色……,虽然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但颜色鲜艳如旧。看到这么漂亮的木雕、砖雕,真是令人惊叹!古时候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这么精湛的艺术品,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接下来我还参观了广绣展览厅、广东旧式房间摆设、象牙工艺品展览……这次游览陈家祠,让我看到了*古代建筑的辉煌,我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为自己作为一名广东人感到自豪。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3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其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作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管本族各地念书人来广州应科举测验时栖身,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竣工后,一向作为陈姓后辈念书办学的处所,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时代,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核准列为广州市文物掩护单元,并由广州市文物打点委员会举办全面维修打点。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当局核准列为广东省文物掩护单元。

  1988年由*颁布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这组艺术构筑在文物部分的掩护打点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海表里人士观摩欣赏。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坦荡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方米。构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关闭内开放的构筑群体,是典范的广东民间宗祠式构筑。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4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东地域生涯较完备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构筑,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除外,内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艺术展和图片展之类的,在老屋子中领会文艺。

  陈家祠初建时,是广东省陈姓连系成立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念书人赴广州介入科举测验提供住处。它有着迂腐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布满了广州风情和岭南特色,因为它生涯完备,对古构筑及汗青感乐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对这些都不感乐趣,也可以去看下宁静的老屋子。

  由进口进入祠堂,按折线形举办旅行,抚玩次序依次为: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月台(石栏杆杆、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按期专题展览)-后进中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东斋(流光溢彩——粤绣艺术作品展)-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

  首要是抚玩陈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雕栏、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四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构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其造型活跃,色彩富厚。除了雕塑外,彩绘也不容错过。几千幅彩绘,没有沟通的气魄威风凛凛,也没有哪两幅是沟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象,值得细细品读。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5

  今天下午,我听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陈家祠游玩。我听了快乐极了。来到买票处,从远处看去,陈家祠五彩斑斓。

  中间是长方形的大门,两边有一个拱形的小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买完票进去了。进来大门,爸爸告诉我陈家祠是古时候那些学生们读书和住的地方。

  我们先去参观了学生们住的地方,参观了他们书房卧室……。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现代的,但都非常好看。我们又去看了一些话,都是编织而成的。但是那些花草树木人河流…都好似是画下来的,有些画的不像,好似是拍下来的。有一幅画我最喜爱,上面是一只鸟,鸟的羽毛五彩斑斓,它站在树枝上。张开小嘴巴开始唱歌,我宛如能够听见它的的歌声,多么美妙啊!最引人注重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似能够看见我一样。我们又去看了怎样编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树上把芭蕉叶采下来,把芭蕉叶编在一起,然后用笔在上面画上美丽的图案,我们看见了有许多图案的扇子,上面画着花草树木……样样都有。

  我们还去看了象牙雕,里面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都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最有趣的是微雕,它只用一点点象牙就能雕刻出艺术品。一个上面雕刻的是一首诗,一个上面画的是八仙过海,我用放大镜看了好一会儿才看出来。哇!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不知不觉,陈家祠要关门了,我们要回去了。路上我睡着了,梦见我在陈家祠开心的玩耍。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6

  今天,爷爷带着我们,坐着地铁来到了陈家祠。

  进了陈家祠,我就问爷爷:“爷爷,陈家祠是什么时候就有了的呀?”爷爷说:“陈家祠是清朝的时候有的,陈家祠从1888年开始盖,1894年才盖好。”

  过了一会儿,妹妹也问道:“爷爷,陈家祠大不大啊。”爷爷过了一会儿说:“陈家祠可大了,建筑面积有6400*方米,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的呢!”

  这时,我们进了大门,一转身,我惊讶的叫道:“天啊,这门也太高了吧!”妹妹说:“是啊,这要5个我才比的上这个门。”

  爷爷带我们进了一个地方,那里有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我们进去逛了一圈,我问爷爷:“爷爷,这里的木雕有你雕的好吗?”爷爷说:“当然有了,爷爷雕的都不好看,你看这里雕的多好看呀!”

  离开了这个地方,爷爷又带我们去了另一个展览室,那里的东西都是那象牙雕的,有的拿象牙雕成了船,有的拿象牙雕成了各种各样的圆球,有的拿象牙雕成凤凰。

  爷爷说:“你们看,这么宝贵的象牙,全部都浪费了。”妹妹说:“是啊,好可惜哦!”

  我们又去看陶塑,那里的陶塑做的可好了、有盘子、有碗、有人像 、什么都有。

  这时,爷爷突然问我们:“你们刚进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门后头的栏杆下刻的图案啊,那是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呢。”我们都说:“看见了。”

  走着走着,妹妹和我就说累了,爷爷见到我们累成这样,说:“你们都累啦,回不回家啊,要吃晚饭了。”我说:“回家吧,累死我们了。”

  我们就跟着爷爷,有坐地铁回家了。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3)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 (菁华3篇)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1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3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原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成立后,*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万*方米。整体建筑面积6400*方米,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建筑*台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面布局以聚贤堂为中心,其他单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格局。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体制和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了多种建筑艺术手段,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主体和部件,都可见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绘;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陈家祠的建筑功能切合岭南的气候特点,如长廊贯通全院可以遮阳挡雨,房舍高达可以通风降温,庭院满目苍翠,让人感到清凉、爽快。陈家祠建筑构件的比例和整体风格,装饰的外观造型和内容题材,都凸显了岭南的文化特色和风情、风貌。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有浓烈明间艺术韵味的屋顶脊饰,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队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师,那是带有避邪保*安的寓意。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无后,有眼无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人物身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后还要按仰视的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请大家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这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不仅还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期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显贵的心里。

  大家看了那么多石雕,我就跟大家讲一下他的工艺流程,先按客户对主题内容的要求进行*面或立体的设计,并分解为砖格编上号,然后依题材划分局部。选用统一规格的、质量上乘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的技法,逐块雕刻。最后按顺序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这就是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石雕月台的栏杆,是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的雕饰更为特别,以花岗岩雕成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奉祀祖先的虔诚之意,由此可见,广东民间工艺的匠心独运。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4)

——广东景点导游词 (菁华5篇)

广东景点导游词1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东省___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我是各位本次珠海之行的导游__,大家也可以叫我小_。非常荣幸能够为各位贵宾提供导游服务!

  各位在游览过程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我将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服务,预祝各位今天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并满意小悦为各位提供的导游服务。我的电话是12345678901,在行程中有任何情况都可以联络我。我们现在要前往今天各位在珠海的游览主题—东澳岛。

  珠海是一座海滨度假休闲城市,它的陆地面积有1952*方公里,海域面积是5965.2*方公里,在珠江入海口这片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多达146个,他们中的大部分是集中在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可以说海岛资源是非常的丰富,在广东省绝对是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数量最多的城市。这些岛屿像珍珠一样点缀在南*海上,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在《幸运52》中曾经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问的是*的“百岛之市”在哪里,现在大家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吗?没错,就是我们的珠海。

  来珠海有句话,要和大家一同分享,叫做“珠海边、吃海鲜、玩海面”,说的就是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与大海和海岛来个亲密的接触。你可能会想了,珠海这么多岛,到底哪个好玩呢?是啊,珠海的岛确实很多,这里面有离香港最*的桂山岛、有和当年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有关的外伶仃岛,还有九洲岛、淇澳岛、荷包岛、高栏岛等等。来众多岛屿中,东澳岛是最为迷人令人流连忘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让我们一道在这座岛上寻找出答案吧!

  你们看,我们刚刚下船的地方,这个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呢?对了,她的弧度是非常的优美,这也是东澳岛得名的地方。“澳”,是海边弯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多数是用于地名,打个比方,我们国家的特别行政区之一澳门的“澳”就是用的这个字。那么,在这里,因为这个“澳”在岛的东面,所以就叫做“东澳岛”啦!

  咱们有些从内陆过来的客人是不是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呢,这是大海的味道,有些人叫它做海腥。大家可以看到这岸上晾晒着许多的海产品:这种五个角的是海星,旁边这种就是鱼干;那边的长着长长尖牙的是海蛇,还有远一点的又胖又短的是海参。在这个岛上,居住着一些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形成了一个东澳村,这些就是他们出海回来的收获。村里面有小学,有信用社,还有邮电代办所呢,和陆地上差不多。这里民风淳朴,村里的人都很好客,你看,就连地上的小狗和老母鸡都不怕人,在悠闲地散步呢。

  请各位跟着我走,沿着右手边这条石头小道走上去。这条路通往铳城,当年可称得上是一条军事要道,一般人可是不给他过,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年代还是非常幸福的。“铳”是金字旁加一个“充满”的“充”,古代的时候是指枪一类的火器,铳城就是有着火器的军事堡垒。现在这里植被非常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82%,村民们特别爱惜岛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而且还坚持每年植树造林500亩。我们来了也要入乡随俗,用实际行动保持这里的清洁,路上如果有喝剩的瓶子或食物包装,就请您高抬贵手,把它们顺便扔到附*的垃圾桶里。有人问这个路边树上长的菠萝能不能吃,我想起了一个典故,叫做“路边李苦”,说的是一个叫王戎的小孩和同村的小朋友到村外面玩,又累又渴,这时他们看到路边长着一棵李子树,上面长满了鲜润的李子,很诱人,王戎周围的孩子都爬到树上去摘,可是他却没去,说:“这里每天来来往往很多行人,为什么没有人去摘呢?可能不太好吃”,这个野菠萝也是,生吃的话会非常的上火,喉咙不舒服,所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啊。路边的礁石上有些贝类,我们东澳岛的海产品非常丰富,光鱼类就有200多种,常见的也有70余种之多。除了刚上岸看到的正在晾晒的海鲜,这里的将军帽、狗爪螺、石九公被称为“东澳三宝”,非常的鲜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品尝。

  这个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是东澳岛海关遗址。在*战争以后,英国人占领了香港,接着又在1860年强占九龙,于1898年租占了新界及大屿山、长洲等海岛。为了维护海关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税务利益,清*在1898年筹建东澳海关,用来代替刚撤出的九龙海关常州税厂的职能。1899年10月,东澳海关正式使用,负责监管往来香港和广东西部沿海城镇的`华籍民船及所载的货物,征收*税厘和百货的关税。辛亥革命以后,就发生了变化,民国*在1920_年停止了罪恶的*贸易,而且当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这个海关经常受海盗滋扰,来报关的船只越来越少,1920_年5月31日,这里正式闭关,手续都改往在拱北那边的马骝洲分关办理了。没想到现在如此惬意美丽的海岛,还有一段与*代*外贸经济息息相关的历史吧!不过更有历史的还在后面,那就是铳城。

  这座铳城是清朝雍正七年也就是1720年修建的,现在的遗址主要包括铳城和烽火台。铳城的*面是呈长方形,长49米,宽22米,墙高3米,厚有2米,全部都是用石块砌的,城门以青砖拱顶,城上面的炮位非常清晰,大家一会儿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念。铳城东南方向大概30米的地方有烽火台,锥台的形状,用小石头修筑的,上面的直径有半米。这个铳城是清*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海防军事设施,当年可是个军事重地。大家现在可以登上城墙,远眺大海。你们看,这炮台下面漫山遍野布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闭上眼睛,吹拂着海风,仔细闻一闻,真是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呢。各位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里像不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呢?这就是镇海将军了。他在这里日日夜夜监护着海面,守卫着海岛的一草一木,保护这方山水的*安,感谢他让我们有了今天顺利的旅游生活,在这里,咱们就遥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啦!

  现在我们原路返回,驱车前往有着“钻石海滩”之称的南沙湾。我去过*南方和北方的很多海滩,当中南沙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远的咱不说,它在万山群岛中绝对是最富盛名的,在珠海市区或者附*的海岛上可以说是堪称一绝。这片沙滩虽然不大,但是地势*缓,有着滩斜、沙白、水净、浪软的美称。适宜游泳、垂钓,更适合海上娱乐,而且退潮的时候还可以在上面捉螃蟹拾贝壳,特别的有趣。在黄金周等重大节日的时候,这里还会举行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那时来这里就可以和着歌声尽情舞蹈,体会东澳岛的另一种风情。每次来到这里,客人们都玩得非常开心舍不得离开。有些朋友可能说自己不太会游泳,不过来这里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南沙湾的旁边有一座不算太高的斧头担山,相传是当年吴刚砍桂树休息时在这里流连忘返,把斧头落下,化为这座山。它的山顶地势*坦、视野开阔、山海相连,建有一个蜜月阁,在那里全岛美妙的风光可以尽收眼底,“登斯楼也”,真可谓是“宠辱皆忘,其喜洋洋也”啊!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各位可以尽情享受这喧嚣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美景。

  现在,东澳岛已经和珠海市本土旅游企业的龙头老大九洲港务集团联合起来,将投资6.5亿把东澳岛打造成为万山群岛最高尚的度假会议中心。那时,当您再来到这里,就会有着比现在更加完善的体验。

  现在我们就自由活动,两个小时之后在这片海滩的红旗下集合,以前那会是“长在红旗下”,这回咱们可算是玩在红旗下了。大家在开心的同时也要记得注意安全喔!

广东景点导游词2

  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集建筑、雕塑、荷文化于一体的荷花生专类园。它占地1000亩,水面积600亩,坐落在鱼米之乡三水市旅游经济区东南部。荷花世界交通方便,高速公路可直达周边城市。

  目前,园内可观赏到480个珍希的荷花品种,其中有太空培育的太空莲、辽宁省出土的古代莲等珍稀品种,数十个睡莲品种,包括从台湾引进的四季花开的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同时更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的香睡莲品种,以及各种罕有的水生植物。

  还有直径达1.98米,可以承重40公斤的王莲、以及形态万千的数百个水生花卉品种。更种植了*100种各式各样的奇瓜异果,更有直径60公分,重达85公斤的巨型大南瓜、开花机率仅为十万分之一的并蒂莲奇观。

  置身三水荷花世界,游客既可春看小荷才露尖尖角,夏赏风过荷举,莲障千重,秋览芙蓉老秋霜;也可晨窥凌波仙子,如贵妃出浴,日察玉荷婷婷,似少女出长成,晚探少女含颦,感受暗香浮动;既可与花同眠,独抱幽香,义可静心垂钓,怡养性情。

  为了创造丰富的风味美食,开创荷花世界的美食新天地,荷花世界特色餐厅荷花美食村推出精心打造的特色荷花宴,利用荷莲全身都是宝,具有极高的可塑性的特点,制作出佛照莲池、流莲忘返、母子连心等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佳肴,推出后,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受到了众多美食节目的追棒报道,香港著名美食家,对荷花宴也赞不绝口。

  另外,还推出了各款精美的纪念品以及极具特色的莲子糕、莲藕粉、莲心茶等特产,令广大游客亲自品尝之余又可以馈赠亲友。还有设备齐全的农家乐休闲别墅,下榻在接天连叶的竹楼别墅,可以朝赏荷露晨曦,夜沐荷塘月色,更可享受阳台垂钓采荷摘莲的融融之情。多功能会议厅建筑独特,设备一应俱全,内设先进的音响设备,中央空调等,大、中、小会议厅可容纳400人。室内外装修、装饰高雅幽静。

  三水荷花世界奉献的不仅是一份色、形、香、味、意俱全,眼、耳、口、鼻、心同乐的愉悦,而且远离城市尘嚣,给人返朴归真、回归自我的轻松和飘逸,它折射的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理性追求和思考。

广东景点导游词3

  佛山祖庙建筑群位于祖庙路二十一号佛山市博物馆内,由祖庙、孔庙、碑廊、陈列馆和园林组成,占地 18600*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以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为主,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千年的传承积淀,凝聚了珠三角人民籍供奉道教水神北帝司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厚望,由此佛山曾于明清时期跃为*四大名镇之冠和仅次于京师的天下四大聚之一,以水为财的佛山人在祖庙写下二十七铺以此为祖的光辉一页。

  在祖庙的中轴线上,为酬神演戏而建的万福台,从顺治十五年至今,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

  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所存的冶铸、漆朴、箔金、雕刻,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炉,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新世纪开始,设在祖庙的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引发全世界黄飞鸿门人的寻根拜祖,叶问堂的开幕吸引上千外籍咏春门徒归宗朝圣,万福台的粤剧朝宗演出和佛山粤剧博物馆、国际粤剧珍藏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粤剧寻根之旅。在林海和夜色之中,交融着珠三角风情的古典婚礼和吉期神诞的北帝崇拜浪潮。祖庙这座号称珠三角诸庙之首的"古祠艺宫"宛如一颗明珠,道出一曲新韵。

广东景点导游词4

各位旅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鹤兜山旅游景区。我是珠江旅行社的导游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畅游鹤兜山,每个都市人的都向往远离都市的尘嚣,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进入景区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些关系到该景区的环境保护和设施的爱护。路边的鲜花不要采,野花也不要采,果实更别采!不要携带火种,不要吸烟。我希望大家配合支持我的工作!

  现在,我们登山去,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仙鹤从很远的地方飞经此地,盘旋中但见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鱼戏湖中,不禁被眼前美景迷住了,于是决定不再四处飘零,从此栖息在此地,在此安居乐业,时至今日,千年仙鹤化作寿星公老人,屹立在群山之中,庇佑民众,从此民众唤作此山叫鹤兜山。我们右面两个建筑群,一个是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酒店。另一个就是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伟创力集团的高尚住宅区,往前走是充满古色古香的醉茶馆,闲时大家可以可约三五知己品茶聊天。

  现在个映入我们眼前的是笑佛迎宾,俗话说:“出门在外,佛宝*安。”而它肚圆而大,“大肚能容天下之难容之事”。,祈祷笑佛保佑大家笑口常开,天天都有好心情!我们继续往前行,行走过程中请注意安全,现在映入我们眼前的第二个石雕是狮人共恋,从这面看到的是一只威武的雄狮,正展示它的威严,保护着这一方水土,让其兴旺发达!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赏,会让您惊讶无比,一个东方美女正向您展示妩媚的笑容,其实这也是我们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之象征,同时象征着结婚的朋友夫妻恩爱,和睦相处。好了,人往高处,我们继续往前走……

  我们现在所站的方位是阶梯观景台,所谓站的高看得远,站在这里我们可以观望到整个新青科技园的全貌,看到它那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在事业上像现在一样把目光放得更远,事业兴旺发达,更上一层楼……

  好了,各位朋友,大家回头看山的那一面,一块凸中带*的大石块,头部向下伸展,好象要奔向前方的天湖,我们称之为神龟入海。我们把目光投向右方,大家想知道寿星老人身在何方?动动脑筋,发挥一下丰富想象力,呼唤老人和大家见见面,保佑大家长寿健康……

  现在准备往山下进行观赏,在途中大家要团结互助,注意安全。好了,下了山,又到*坦地段,右边是寻宝地带;前面五彩缤纷的睡莲正争辉斗艳,那是五彩莲池,而周边的花草如山茶花、山捻花、黄歧子等野生植物,是经过园丁精心的栽培和修剪成型的。前面大家看到的是红屋家园———动物的家,有时,您很不经意就看见小兔子在山间觅食,小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作,鸽子在自由飞翔,您不必惊讶,也不要惊动它们;如果,您看到小鸡在散步,小狗对你摇尾巴,记住要打个招呼哦!手中的美食别忘了分甘尝味!又到重温红军长征的记忆中,让我们勇渡铁索桥,大家要注意安全呵!现在已接*用餐时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下山到烧烤乐园野炊吧!

  下午,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在景区的另一区域进行参与性游戏及体育竞技活动!

  我们所来到的的地方是爱好远动挑战人的之处,也是我们鹤兜园风景区的一个刚开发的旅游项目游客可尽情的去玩耍和嬉戏,游玩的项目有:攀岩,水上竹筏,高尔夫,网球,篮球。等,有的娱乐运动设施必须要有专业的教练的指导和保护下才能够去实施去游玩。现在我们往回走在我们景区大门的左侧是我们烧烤乐园,里面可以游玩竹筏,棋牌等娱乐项目,今天就让我们就在这里尽情的吃烧烤去深深感受鹤兜山鹤兜山烧烤乐园的魅力。

  后希望大家能够在鹤兜山吃好玩好真切的感受一会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天然风情,自然景观,欢迎再次光临鹤兜园,鹤兜园会再次给你的服务。

广东景点导游词5

  尊敬的游客朋友,你们好!

  欢迎来到万绿湖观光旅游!您现在乘坐的是万绿湖观光游览船,为了您的旅途安全快乐,在乘船过程中,请您听从船上司乘人员和导游的安排。找到位置坐好,不要在甲板上四处走动。成年人请看护好小孩,不要攀越船舷护栏。船未靠岸,不要上落。团队返回时,请领队清点好人数。尊敬的游客朋友,在乘船过程中请您爱护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切勿向湖面、景点丢抛垃圾杂物。如果在乘船游览过程中发生困难需要帮助,或感觉船上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有问题,欢迎向我们反映,我们将尽力提供帮助并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游客朋友们,现在,观光游览船正在破浪启航。展现在您眼前的万顷碧波,其前身就是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的新丰江水库,2评为国家四A级景区。也许您会问,为什么新丰江水库会叫作万绿湖呢?这是因为,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受温暖的东南季风影响,一年四季温和多雨。而且水库内的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和针阔混交林,由于这几种植被常年绿色。所以,这里的山终年常绿,山倒映在水中,水库里的水也四季常绿。1994年,河源人就给这万顷碧波取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万绿湖。

  游客朋友,有史以来,水就堪称生命之源,万物之源,没有水的日子,人类是无法想象的。而万绿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水,尤其在全球缺水日益严重的今天,万绿湖丰富的水量无疑是河源人的骄傲。她的总面积达1600多*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了1100多*方公里,比一个香港还大。370*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相当于68个杭州西湖,湖内拥有360多个绿色岛屿。放眼望去,四周群山连绵,置身其中,仿佛畅游于“绿色的海洋”。

  天上有天堂,地上有苏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神游四方,留下千古绝唱。在座的朋友也许也深受熏陶,经常会到全国各地旅游,感受过西湖丽水的秀美、桂林山水的清澈、九寨沟水的透明、高原湖水的洁净。而在这里,只要来到万绿湖,您不仅可以领略水的秀美、水的碧绿、水的清澈,同样也能够感受到水的洁净。万绿湖是那么地独特,她把水域的壮美、水质的纯美、水性的甜美、水色的秀美,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了,那就是您的眼前,我们相信,当了解到这一切的时候,当置身其中纵情徜徉的时候,当极目湖面,放眼千里,心旷神怡的时候,您,一定会为自己选择的这一次万绿湖之旅感到由衷的惬意。而喜欢吟诗作画的朋友,您也许已经找到创作的灵感了吧。请听游人刘先生的一首《采桑子》:

  纷纷细雨春光异,烟雾迷蒙。拂面轻风,万绿丛中数点红。

  游船破浪徐行去,天际飞鸿。岭上青松,如画苍山暮霭中。

  一位香港游人在万绿湖太阳西斜的时候忍不住写道:

  夕阳西坠满湖金,美景千重锦。泛赤流丹画中品,醉孤吟。

  是啊,只要来到万绿湖,谁,不会因此美景而陶醉呢?湖南游人罗先生也用诗词道出了他对万绿湖的真情爱意:一湖烟雨一湖情,万顷碧波自在行。何幸今生初识君,但愿君心知我心。的确,没有来到万绿湖的人很难想象,万绿湖并未因为旅游开发而使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风景越来越美,生态价值越来越高。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5)

——广东开*碉楼导游词 (菁华3篇)

广东开*碉楼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

  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

  广东江门开*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市人民*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战争以后,开*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方米,建筑面积456*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广东开*碉楼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游客们,开*碉楼到了,大家请带齐行李物品下车。

  下面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大家介绍一下:

  广东江门开*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市人民*的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是*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6月28日,开*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年*战争以后,开*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是开*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方米,建筑面积456*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县志”的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的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的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碉楼最原始的模式。

  而开*最高,最豪华的就要数蚬冈镇的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第一楼”的称号。坐落在开*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方米。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是开*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吧?参观完碉楼以后,相信大家对开*碉楼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了解!

广东开*碉楼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开*碉楼与村落”在20xx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刻我向大家介绍开*碉楼。

  开*碉楼是*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能够分为石楼、夯(bèn)土楼、砖楼、混凝土楼。按使用功能能够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开*碉楼建筑很有特点,)它造型别致,中西合璧。

  此刻我与大家一齐游览开*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

  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此刻你们能够自由游览。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6)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精选五篇)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 1

  罗浮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她,山清水秀,道佛相容;洞天奇观,涌泉飞瀑随处可见。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古迹繁多,寺观遍立,历代名人咏题佳作不胜枚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具潜力。

  罗浮山,享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广汕公路穿越其境。她方园260多*方公里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它又是我国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它与南海县境内的西樵山为姐妹名山,故又有东樵山之称。

  罗浮山地处粤东“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一香港一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掌型景区和代表景区。整个罗浮山由朱明洞、黄龙观、酥醪、飞云顶四大景区组成;罗浮净土园林是黄龙观景区内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它西连发达的城市群,南接港澳与东南亚,东邻90年代兴起的大惠州,与广州、深圳、惠州、香港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3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罗浮山以广大、奇峭、峻拔称雄;以飞瀑。流泉、密林、清秀称幽。她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峰顶盘圆*坦,花草并茂,云雾缭绕,日出的瑰丽可与泰山媲美。每年重阳节;登高观日出者有数十万之众;蔚为壮观。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 2

  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面积约3*方公里。常年水汽升腾,云雾缭绕,又名浮山。山势陡峭,为砾岩构造,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秀美壮丽,姿态万千。十二峰拔地而起,突兀险峻,石、岩、洞、谷、关,遍布其间,集雄、奇、幽、秀于一身。景观随视角而变化,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极具有美学观赏价值。林荫蔽日,清幽叠翠,气候宜人,是休闲避暑的胜地,素有“罗浮叠翠”,“安县八景”的美誉。

  前山佛教飞鸣禅院,后山道教玉清、天仙而观,历史悠久,香客云集,是朝山拜庙,感受宗教文化的最佳场所。山上有羌族城寨遗址多处,并遗存五百多年前羌族与明王朝交兵的古战场———“羌王城”。太乙洞及竖洞是全国独特的景观。罗浮山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一处,是川西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1200多种为药用植物,是个天然的中草药库。广东过去四大市场之一的药市就设在罗浮山冲虚古观在则,称洞天药市。土特产酥醪莱、云雾甜茶和四时佳果则别具风味。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最好的写照。

  罗浮山除去绮丽壮观的自然风光之外;诸多的神话、传奇、古迹以及道佛两教竟相繁衍的盛况;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素有“神仙洞府”之称。从东晋葛洪来此建庵,修道炼丹,著画立说,开创为岭南的道教圣地;到唐代道佛(教)共处,道士僧人齐集如云;有“五百花首游罗浮”之盛会。山上寺观遍立,有九观十八寺之多。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 3

  罗浮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绵阳市安县境内,由罗浮山、白水湖、龙泉砾宫3部分组成,面积67*方公里,距绵阳市区80公里。罗浮山著名的景点有罗浮山、汶江石林、七贤柏、飞鸣禅院等。罗浮山山势险峻,自东到西十二奇峰依次排列,穿云破雾,峰势峥嵘,有“连峰去天不盈尺”之誉。

  锦屏十二峰下有古羌王城遗址。古刹“飞鸣禅院”创建于唐代,古朴雄伟,香烟缭绕,是附*香客朝拜之地。汶江石林是由砾状石灰岩形成的千姿百态、风动欲坠的石林奇观。七贤柏为一柏七株,是全国第二大古柏。罗浮山植被葱郁,林海苍茫,风景优美。白水湖北靠山岭,面向*原,湖面幽静,湖水清澈,湖内23个岛屿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岛上林木繁茂,藤萝缠绕,鸟鸣雀欢。湖岸曲折幽深,港湾遍布。野鸭、鹭鸶、鸳鸯等水鸟成群结队,嬉游湖中。龙泉砾宫为罕见的特殊地质构造奇观,是四川省最大的砾岩洞穴。洞内分布着奇特的大型空间,厅堂曲廊,暗河深涧,幽深曲折,神秘奇特。景区内还有世界罕见的、保存完整的`两亿年前三叠纪海绵生物礁带,是难得的地质景观。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 4

  罗浮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绵阳市安县境内,由罗浮山、白水湖、龙泉砾宫3部分组成,面积67*方公里,距绵阳市区80公里。罗浮山著名的景点有罗浮山、汶江石林、七贤柏、飞鸣禅院等。罗浮山山势险峻,自东到西十二奇峰依次排列,穿云破雾,峰势峥嵘,有“连峰去天不盈尺”之誉。

  锦屏十二峰下有古羌王城遗址。古刹“飞鸣禅院”创建于唐代,古朴雄伟,香烟缭绕,是附*香客朝拜之地。汶江石林是由砾状石灰岩形成的千姿百态、风动欲坠的石林奇观。七贤柏为一柏七株,是全国第二大古柏。罗浮山植被葱郁,林海苍茫,风景优美。白水湖北靠山岭,面向*原,湖面幽静,湖水清澈,湖内23个岛屿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岛上林木繁茂,藤萝缠绕,鸟鸣雀欢。湖岸曲折幽深,港湾遍布。野鸭、鹭鸶、鸳鸯等水鸟成群结队,嬉游湖中。龙泉砾宫为罕见的特殊地质构造奇观,是四川省最大的砾岩洞穴。洞内分布着奇特的大型空间,厅堂曲廊,暗河深涧,幽深曲折,神秘奇特。景区内还有世界罕见的、保存完整的两亿年前三叠纪海绵生物礁带,是难得的地质景观。

  广东罗浮山景点导游词 5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唐佳慧,你们可以叫我“唐导游”,今天我们来到罗浮山这名胜风景区。

  来到入口,是一口小池和一口大鲤鱼池,还有一个小凉亭,供大家休息。小池里也养着各种各样的鲤鱼,大鲤鱼池上有一排排搭石,是要去到河对岸的“桥路”,走到对岸,再向前走,就是会仙桥了,据说曾经有仙子在上面相会呢!还有个小故事:警幻仙姑与各仙女们下凡游玩,没想到偶见织女,织女迎上来:“姐姐*来可否是好?”警幻仙姑笑道:“妹妹真是越发懂礼,你好,我便心安,也会好。”两姐妹又说了几句,便相背而行。没过多久,警幻仙姑与织女又在一座小桥上相见,这个故事被大家流传开来,于是,将桥取名会仙桥。大家是不是被故事吸引住了呢?

  罗浮山温泉位于绵阳市安县桑枣镇罗浮山东麓,温泉水产于1500--2000米井下,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出口水温45.5度。20xx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被命名为含碘、偏硅酸的镭、理、氟、锶、偏硼酸、硫化氢高温医疗热矿水。由于热矿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因此具有极高的洗浴、保健、医疗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经临床实践,罗浮山温泉已显示出她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功效: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交感神经兴奋、灭菌、杀虫、软化溶解角质、护肤养颜。惊动京、蜀两地的“树皮娃娃”浴疗七天,出现“脱皮”奇迹的真实故事更增加了她的神秘色彩。自1999年6月24日出水至今,温泉沐浴者已达数万人次,香港亚洲小姐娄茜妮、著名影星岳红、笑星沈伐也曾先后莅临此地。罗浮山温泉神奇的医疗保健功效早已广为流传,被誉为“浮山圣水,人间一绝”!


广东陈家祠导游词(五)份(扩展7)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优选【五】份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 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前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游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 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京力,祝您旅游愉快!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清晖园的正门。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清晖园的历史。清晖园所占的这块地原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黄上俊的“天奉阁”和“灵阿之阁”的旧址,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归清代乾隆士龙廷槐所有。他重新修建清晖园,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母亲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她居住,并且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请看大门上方“清晖园”三字就是李兆洛的.笔迹。

  请大家随我入园参观。

  请看我们前方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这种树一般要大面积种植,并雌雄间种才能结果,但清晖园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树龄的老树,却能在二十多年内,持续单株结果,可谓奇特。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最名贵的一颗树-玉棠春,又名功名树,因为这种树只能由皇帝赐给获取功名的人栽种,这是当年是龙元任之侄被清朝光绪皇帝赏赐的。玉棠春下面长着一棵约百年的白茶花,主干虽死,每逢冬春之间仍保持枝叶茂盛。如果团友们细心可以发现,清晖园的树木开花都是白色的,白果、白玉兰、白木棉、玉堂春、白茶花……都是白的。其实这些白的花朵突出了清晖园的第一个特点-清,主人用“白”来象征自己清高和自洁的品格。

  清晖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

  各位团友,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清晖园的最特别的主体建筑物,大家觉得它的形状象什么?对了,象一艘船,我们称为船厅。它的设计别出心裁,是整个清晖园的建筑精华所在。它是模仿苏州寄畅园的船厅式样,又参照珠江的紫洞艇而建成的一座两层楼舫,又叫做“小姐楼”。为什么叫小姐楼呢?这有段传说:当年园主人有一千金小姐,聪颖秀丽,深得父母亲的钟爱,所以父母特地为她建造了这阁楼。你看,船厅临水,恍如建在水面一般,最妙的是船头右边有一株柳树,象稳固船头的竹竿,而缚在沙柳树的紫藤又象一条缆绳,这是主人特地栽种的,整座船厅就象一艘停泊在珠江洒畔蕉林丛中的“紫洞艇”了。这座建筑物是华南建筑难得的孤例,充分反映出顺德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经过船厅,前面是碧溪草堂。碧溪草堂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当年园主人主要起居室,其正门为圆洞形,学名叫“圆光罩”,门框镂成两束交叠翠竹状。古雅的门窗、屏门、门帘上,全是以花、鸟、虫、鱼、果为题材的潮州木雕。两扇门的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据长者回忆,清晖园古时有三大宝:大金鱼、白木棉、百寿图。这百寿图可是第一宝。那各位有没有想过,这里明明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何以称为《百寿图》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上车后在为大家解说。

  碧溪草堂曾经是县**招待所,1962年,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游清晖园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生到凤凰园。蔷薇郁郁红似火,芒果森森碧入天。

  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黄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虽写于六十年代,他当时已兴奋地唱出“为喜乾坤已转旋”。我想如果今天他看到顺德的经济发展,其感受定然会更为深刻。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 3

  清晖园园址原为明朝万历丁未状元黄士俊宅第,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20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清乾隆年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

  1820年,龙应时长子龙廷槐(1749—1827)年建小方园,龙廷槐字澳堂,大良人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历任左春坊赞善、监察御史。嘉庆五年(182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1820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扩建,称“清晖园”,龙元任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其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名家李兆洛题写园名。后龙元僖(1809—1884)建龙太常花园、楚芗园,几经周折转手,龙太常花园后改称“广大园”。龙氏后人经多年精修,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的继续精心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这一古老园林渐富岭南特色。

  该院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其中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人们俗称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广大园。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

  1959年后,时任广东省委**陶铸视察顺德,对清晖园修缮高度关注,指示重点保护,并拨款修复,更将楚芗园、广大园、介眉堂、竞勤堂合并,统称“清晖园”,后辟作顺德县委第一招待所。改革开放后,增设酒楼、宾馆、停车场,为旅游、饮食、住宿综合服务单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顺德**拨款修复扩建清晖园。二十世纪末,**再度扩建,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如今,占地22,500*方米的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 4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因为清晖园内整体布局步人后尘,既有江南园林作风,又有华南亚热带风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存在欣赏、艺术与应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信任大家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到,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略给大家先容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07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旁边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四周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影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败,庭园修建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05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寓居。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诞生,自幼伶俐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未几授监察御史之职,**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权威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工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栖身。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回报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阅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理,特殊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修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造成了格式完全的岭南园林风貌。取得左右两局部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宽大园”。由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跟龙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葺,特别是龙渚惠,他曾率领设计师和工匠到姑苏一带参观有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任作了一番大范围的整修,逐渐构成了格局完事的岭南园林风貌。因为上世纪初海内战乱,加上龙家世道末落,庭园又两次旷废了。建国后,1959年3月,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陶铸来顺德检讨工作时顺便观察了清晖园,对这座古代庭园给予了调度主人和器重,唆使应将作为文物加以维护、重修,并特别拨专款予以补贴。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邻*的建筑复合为一,面积到达6600*方米。*来,顺德区委为了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游览资源,投入了了巨匠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的修复扩建清晖园,使清晖园的旅行面积至22000*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接收铁精粹,能够讲是集四大名园一身,更鉴戒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足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色。

  好了,友人们听完我一番讲授之后,就会明白地晓得,清晖园不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原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营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建筑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奇丽、淡雅朴实、波折出深的特点,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当初就让我去细心观赏清晖园的美。

  咱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造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著名气的,全部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伎俩,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收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可能辨别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而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潢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安闲脱俗之感,是冲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由于通透光明,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德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破面之中,内部空间宽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周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品种动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广东清晖园导游词 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你来到顺德著名的古典园林清晖园游览。我叫xx,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我先预祝各位今天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顺德“清晖园”与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和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见到的左手边的一排仿古式民间建筑,就是清晖园史馆,里面陈设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说明,讲述了清晖园的百年发展历史。现在,大家可以先跟我进去了解一下清晖园的名园春秋。

  清晖园,是明代万历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杏坛人黄士俊在太艮(即现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黄家祠、天章阁的旧址,到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察御史之职,**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产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缮,特别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