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

首页 / 成语故事 / | 成语故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2

  六出祁山的故事

  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 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3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4

  吴下阿蒙的故事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

  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

  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

  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5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结 束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三国成语故事 (菁华5篇)

三国成语故事1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国成语故事2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

  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

  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三国成语故事3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軍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軍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刘备。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卢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这么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三国成语故事4

  坚壁清野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傕传》。

  释义: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故事: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 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 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 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 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 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三国成语故事5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优选【十】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1

  三国演义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名著,里面出现了很多成语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单刀赴会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2、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3、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4、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5、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6、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7、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想换取和*,是办不到的,只要**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8、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0、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11、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12、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13、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14、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15、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16、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17、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2

  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3

  1.步步为营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想换取和*,是办不到的,只要**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3.毛遂自荐

  在战国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很喜欢供养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见的时候,就让他们策划谋略,替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被称做食客,也叫门下客。

  赵国的宰相*原君势力庞大,家中养了几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原君虽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情势非常危急。于是赵王派*原君到楚国,劝说楚王和赵国合作,共同出兵对抗秦国。*原君回家后,准备从食客中选出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选来选去只有十九人合格,还差一个人。*原君正伤脑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对*原君说:“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愿意跟从公子前往。”*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锋利的锥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会穿破袋子,显露锋芒。而你在我这三年,却没有杰出的表现,我看你还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现在才要进入袋子里,不然我这把锥子早就穿破袋子,显露出它的锋利,而且连锥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原君心想,反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于是*原君就带着毛遂等二十人赶往楚国。

  见到楚王,*原君说明了局势和利害得失,费尽口舌,却都无法说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没有办法、想不出好点子。正当大家不知到该怎么办才好,毛遂这时候手按宝剑,走到楚王前面说:“大王的性命现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国有几百万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战役中却被秦国几万人的军队打败,夺去了许多城池与土地,连我们赵国都替你们感到羞愤。赵国提议两国联合抗秦,是在替你们楚国报仇。”楚王听了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着宝剑威胁,就同意结盟,订下和约。并立刻发兵支持赵国,解了邯郸之围。

  从此,*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当作上宾招持。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扩展阅读: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舌战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鸡肋,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乐不思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坚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骨肉相残,巢毁卵破,

  一身是胆,顾曲周郎,超群绝伦,如鱼得水,如饮醇醪,

  髀肉复生,步步为营,偃旗息鼓,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欲擒故纵,吴下阿蒙,刮骨疗毒,计收姜维,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愿打愿挨,

  张飞赔罪,义放曹操,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单骑救主,横槊赋诗,马跃檀溪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4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5

  马跃檀溪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

  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设连环计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苦于无好计可施。

  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一轮明月,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美丽歌女貂蝉。问她为何长叹,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见大人总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

  王允一听,猛然醒悟说:"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貂蝉听后,满口答应,并发誓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

  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6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7

  一身是胆

  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8

  1.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势如破竹

  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2.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出言不逊

  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三国成语故事经典: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 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 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想换取和*,是办不到的,只要**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 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4.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5三国成语故事经典:户枢不朽

  三国时期,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医。

  吴普按照华佗的医术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度。活动活动,五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得以通畅,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转动的门轴不易腐朽一样。所以古代的方术之士做通导吐纳的功夫,模仿熊攀树木、鸱鸟回头的动作,来舒展身腰,活动关节,为的是不易衰老。我有一套方法,叫五禽戏,第一个叫虎功,第二个叫鹿功,第三个叫熊功,第四个叫猿功,第五个叫鸟功,也是用来祛除疾病,并且有利腿脚,起到通导吐纳作用的。身体不舒服时,起来做一套禽戏,全身热汗沾衣,敷一些粉,会通体轻快,肚子也想吃饭了。”

  吴普照着这套功夫做,活了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固。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9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10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

  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赤壁之战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三顾茅庐__ 人物及故事:__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君王_

  成语:__桃园三结义 人物及故事:___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为兄弟___

  成语:草船借箭故事:周瑜为难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求贤若渴,3次登门拜访诸葛亮

  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__,“智绝”是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关羽______。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三国成语故事 (菁华9篇)

三国成语故事1

  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作战,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

  吕蒙听了,感到很为难,摇头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哪啊!”

  孙权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过去爱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可是仍然是不离书本。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心服口服。从此以后,他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有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谈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鲁肃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吕蒙说:“我以为你还是个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经变成了学问家,真不是过去的吕蒙了!”

  吕蒙笑着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们分别这么久,你怎么还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他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三国成语故事2

  坚壁清野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 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 留守兖州的队伍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 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 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队伍就会不 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三国成语故事3

  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三国成语故事4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成语故事5

  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

  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

  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当夜五更时候,船已*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1]

  故事翻译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枝,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三国成语故事6

  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三国成语故事7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队伍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队伍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三国成语故事8

  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三国成语故事9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三国演义的故事 (菁华6篇)

三国演义的故事1

  《舌战群儒》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但被诸葛亮驳斥。之后,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周瑜也赶回柴桑来见孙权。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张昭等主和派,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主战派也来见周瑜,周瑜都敷衍而过。晚上,鲁肃引孔明见周瑜,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周瑜说∶“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兵势又大,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鲁肃忙与周瑜争论。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诸葛亮说∶“我笑鲁肃不识时务。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两个人,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又说∶“曹操筑铜雀台,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小乔。只须将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骂道“曹操老贼,欺人太甚!”

  周瑜说∶“你不明白,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就是我的妻子。”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貌,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方才是故意试探的,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孙权升堂议事。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孙权一听,拔出宝剑,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说∶“谁敢再提降曹之事,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

  孙权将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将,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对文武百官宣布,有不听号令者,依军法巫铩

三国演义的故事2

  《六出祁山》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

  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定军山》

  本集叙刘备出兵攻取汉中,因战事吃紧,又不调用黄忠上阵,黄忠不服老,孔明使用激将法,使黄忠立下军令状。黄忠又使用骄兵之计,连续攻克天荡山、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来争,又被黄忠、赵云并力杀退。刘备得了许多地方,自立为汉中王。

三国演义的故事3

  我读《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说起我最喜欢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记得我上大班时,有一天,我到哥哥家去玩,看见哥哥正在读《三国演义》。回到家,我就苦苦央求爸爸给我买一本《三国演义》。爸爸觉得我太小,看不懂,开始还有些犹豫,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后来只能勉强答应了。

  一会功夫,爸爸从新华书店回来了,给我买来了一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我拿到新书,爱不释手,赶紧翻看插图。我让爸爸读给我听,我听了一章,就迫不及待地要自己开始看。当我看到董卓用兵权欺压百姓,王允用美人计害死了董卓,真是大快人心。

  吕布是一位英俊威武,武艺高强的大将,只可惜他为了金钱杀死丁原,又为美色杀死董卓,最后,死在了白门楼。我对三国英雄十分佩服。关云长,手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留下美谈。他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死在麦城。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巧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对刘备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子龙手拿涯角枪,胯下绝影马,单骑救主,在曹操八十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张飞,手拿丈八蛇矛,胯下爪黄飞电,性如烈火,在长坂坡一人挡住曹操80万大军。甘兴霸带一百人偷袭曹军,没一人受伤。黄忠智夺定军山,斩夏侯渊。三国人物才华横溢。周瑜,乃东吴大将,在赤壁大战中大破曹操。只因气量太小,嫉妒孔明的才华,被孔明三气致死,埋没了一肚子的才华。

  曹操用兵如神,计谋多端,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诗人,他的《观沧海》气势磅礴,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时期的名作。庞统,与孔明合称凤雏卧龙,在落凤坡中了张让的埋伏,被乱箭射死。司马懿与诸葛亮较量了几十年,辅佐曹操统一天下……说起三国人物,我就会夸夸其谈,说个没完没了,妈妈说我是个地道的三国迷。后来,我又读了《三国演义》原著,《三国演义》真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名著。它是我心中永远的名著,激励着我不断地去读书,探索新知识,将来能在我的主场发挥我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故事4

  现在的我是一个“书呆子”。但是你想不到我从前非常讨厌读书吧,特别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可是在我妈妈唠叨超声波发作完后我就变了个人。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妈妈让我读《三国演义》,我刚看了一会儿就把那本书给扔到了沙发上,这时,我妈妈的唠叨超声波发作了,“读书能给你知识,也能给你思想,还能给你……”,等等让人难以听懂的词语,等到她讲完的时候时间已过了半个小时。为了不再听到妈妈的唠叨超声波,我就拿起那本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就喜欢上了《三国演义》。

  今天,我又拿起《三国演义》看,时间过的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为了多看点儿书,只吃了一个面包就当我的午饭了,吃完以后,我又拿起《三国演义》,忽然,妈妈把我的书抢了过去扔到了桌子上,超声波再次发作了。

  还有一次,我正在专心的读书,“该睡午觉了”,妈妈的督促声吓了我一跳,我只好极不情愿的去“睡觉”了,等到妈妈睡熟了,我又悄悄地来到客厅拿上《三国演义》,正当我回卧室时,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觉了。

  有一天,当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赤壁之战章节时,东吴大将黄盖为了战胜曹操,献上苦肉计,被打了一百军棍,黄盖昏死了好几次,我那时还不明白昏死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耐心的给我讲了昏死的意思,与我原来想的意思截然相反,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其中的故事情节,那时我想:不懂的词和句一定要问妈妈或老师。

三国演义的故事5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

  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 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火烧赤壁,还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黄盖被周瑜责打然后诈降曹操,被称为“苦肉计”,而庞统是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议曹操用铁索连船,致使曹军战船被火攻时难以逃脱,此计被称为“连环计”。

三国演义的故事6

  孔明(诸葛亮)曰:“汝欲斗兵?斗将?斗阵法?”懿(司马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汝先布阵。”懿手执黄旗摇飐,左右军动,排成一阵。懿问曰:“汝识吾阵否?”孔明曰:“此乃‘混元一气阵’也。”把羽扇一摇,众兵排成一阵。孔明:“汝识吾阵否?”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吾阵否?”司马懿唤来三将,嘱咐道:“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所布。从‘生门’打入,‘休门’杀出,复从‘开门’杀入,此阵可破。”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只见阵中重重叠叠,都有门户,哪里分得清东西南北?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喊声起处,魏兵一个个被捆了。

  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竟然可以算出三天之后会起大雾,利用大雾使曹操损失十多万只箭,还损失了百余艘战船,旱寨、水寨、粮草。还在华容道被关公拦住,跪下求饶才免于一死。

  我很崇拜诸葛亮对天文的精通,以及超强的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三国成语故事 (菁华5篇)

三国成语故事1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国成语故事2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

  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

  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三国成语故事3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軍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軍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刘备。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卢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这么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三国成语故事4

  坚壁清野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傕传》。

  释义: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故事: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 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 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 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 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 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三国成语故事5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6)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 (菁华5篇)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1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中这些人物的主要性格。

  文中主要讲了曹操待关羽特别优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关羽却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两位嫂嫂。一日曹操见关羽的战袍旧了,便又按关羽的身材用上等锦缎做了一领新的给他。关羽收下后仍把旧的穿在外面,曹操见了说关羽节俭,关羽说:“我不是节俭,因为这战袍是刘皇叔给我的,我穿在身上就好像见倒他一样。我不敢因有了丞相的新袍而忘了兄长给的旧袍。”曹操嘴里赞叹关羽的重情重义,但内心却非常的不高兴。

  又一日,曹操问关羽为什么他的马那么瘦?关羽说他自己太重了,马驮不动所以才瘦。之后别人送给曹操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宝马——赤兔马,曹操非常喜欢,但他为了陇络关羽,留住关羽的心,便把它送给了关羽,关羽见了连拜曹操两拜。曹操问关羽为何‘轻人而贵畜?’关羽说:“我知道这匹马能日行千里,所以如果我能知道兄长下落将即日可到也。”曹操听后一愣,实在后悔。但说出去的话也不好收回只好作罢。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不为利益所动的人,而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才又说话算话的人。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这本书用浅*的语言把百余年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它塑造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时、晓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体现孔明当属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西蜀,定*,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觉得十分恰当。

  武将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他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一直跟随玄德,忠心不二。可惜这样的大英雄最后因大意而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时不幸遇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与智慧更是引领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3

  《三国演义》是我和爸爸最喜欢读的书,从小爸爸就常常给我三国的历史故事,由于爸爸以为三国时期是*历史上除年龄战国时期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历史。当我读到关羽之死的时候,不禁眼里含满了泪水,英雄末路时令人不胜感概。

  关羽一生忠义、义薄哉轨,人称关公,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他是立下赫赫军功的盖世英雄。但是英雄也不是完人,英雄也有失误,而且是足以致命的失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父子同死,结果使得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国力损失过半。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据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同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由于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刘备大业终于无法完成。

  关羽之死,自大之祸。他固然勇冠三军,但却过于自负,甚至关羽最望不起的人是孙权,他把自己比为虎,比喻孙权作犬。结果却被孙权的大将吕蒙、陆逊出奇兵打败。骄兵必败,这是*传统的聪明。军事战役如斯,我们在学*中也是如斯,尤其是我在编程的学*过程中,望到好似简朴的标题题目,我就不自觉地说“垃圾”,结果却由于一些小小的“大意”,程序调试却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耐劳学*,谦虚谨严,不骄不躁,这是读关羽大意失荆州留给我的.启示。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4

  我看过许多的名著,但我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书中人物众多,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直率的张飞,忠心护主的赵云等,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关羽,他武艺高强,重情重义,是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人,他的许多故事让我钦佩不已。

  关羽身高九尺,枣红脸色,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与刘备、张飞兄弟桃园三结义;他不贪曹操给他的重赏,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使三兄弟重聚;他秉烛达旦,好读左氏春秋,能诵如流;他为医箭伤刮骨疗毒时,一面食肉饮酒,一面与马良下棋,神态自若,似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如此英雄气概,更让我深深地着迷。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精彩的故事不但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教会了我如何让做人做事。关羽的那种义字当头,不俱万难的气概让我敬佩。但他刚愎自用,结果落得了败走麦城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应该学*关羽的大无畏的精神,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也要看到关羽的不足之处 ,吸取大意失荆州的教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三国演义故事读后感5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似乎对魏国和吴国不太公*,蜀国人物简直被神化了。吴国将领的勇武,如甘宁、凌统、孙坚,不在关羽之下,贾诩和郭嘉的谋略也不比诸葛亮逊色,可书中总是突出蜀国的人物,实在是不公*。我认为张辽才是众多武将中最杰出的一个。

  张辽旧主吕布被抓后,贪生怕死,乞求曹操收留,为此张辽大骂吕布:“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足以显示出张辽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不比关羽差多少。后来他忠于曹操,也是忠义之人,为何人们只记得关羽!

  张辽的为将之道是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正是如此,没能让太史慈的计策成功,因而大败孙权于合肥,也使吴国上将太史慈阵亡。虽不及诸葛亮,但有哪个当将军的像张辽一样智勇双全,且得胜后不骄傲?关羽虽智勇双全但刚愎自用,根本不及张辽,而赵云在谋略方面也逊色一些。

  张辽鞠躬尽瘁。曹操*定汉中后,孙权又兴兵攻打合肥。张辽率领魏军死守。令孙权元气大伤,吴将董袭死于水中,陈武被庞德斩杀,大败于濡须口,张辽从而威震逍遥津。江南人一听到张辽的大名,连小孩晚上都不敢哭,可见张辽的厉害之处。直到在淮南战死为止,张辽立下的功名不可计数。纵是诸葛亮也打过败仗,可张辽身经百战,几乎不败,不让吴军踏入魏国半寸土地,哪个将军能够像这样英勇?

  关羽智勇双全,但骄傲无比;诸葛亮才智过人,但不能上阵厮杀;张飞脾气暴躁;赵云过于谨慎,容易错过战机;黄忠年迈,容易轻敌;马超有勇无谋……如此看来,蜀中的豪杰哪个能敌张辽?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无数,但我不希望人们的目光只停留在蜀国的几个身上,如何才能“百家争鸣”,就看我们能否有自己的见解,而并不是别人留下来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7)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 (菁华5篇)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1

  【桃园结义】

  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2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3

  【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4

  【一身是胆】

  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出自三国的成语故事5

  【智取陈仓】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扩展8)

——三国成语故事通用20篇

  三国成语故事 1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軍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被秦軍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軍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軍,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軍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軍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軍。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軍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軍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軍。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軍,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赵軍。

  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軍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軍,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三国成语故事 2

  马跃檀溪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

  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设连环计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苦于无好计可施。

  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一轮明月,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美丽歌女貂蝉。问她为何长叹,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见大人总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

  王允一听,猛然醒悟说:"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貂蝉听后,满口答应,并发誓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

  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国成语故事 3

  1.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势如破竹

  三国时,司马炎当上晋国的皇帝,史称晋武帝。他吞并了蜀国后,又出兵灭吴,准备统一中国。司马炎召集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许多人主张马上灭吴,等积蓄了足够的兵力再说。因此,司马炎一直下不了决心。

  这时,大将杜预写了一道奏章给司马炎,认为必须乘吴国衰弱的机会,一举歼灭。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权司马炎趁早伐吴。司马炎便下了决心,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南下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20多万兵马,分成六路,讨伐吴国。第二年,杜预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将伍延。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闻风丧胆,纷纷开城投降。接着,司马炎下诏,命杜预从水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有人担心吴国立国长久,一下子歼灭它不切实际,主张把战役推迟到冬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如今晋军斗志昂扬,犹如利刀劈竹子,劈过几节后,就迎刃破裂,灭吴不会再费大的气力了!”在杜预的指挥下,晋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吴国国都建业,终于统一了全国。

  2.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出言不逊

  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6.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三国成语故事经典:负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 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 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想换取和*,是办不到的,只要**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 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4.三国成语故事经典:士别三日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5三国成语故事经典:户枢不朽

  三国时期,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医。

  吴普按照华佗的医术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度。活动活动,五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得以通畅,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转动的门轴不易腐朽一样。所以古代的方术之士做通导吐纳的功夫,模仿熊攀树木、鸱鸟回头的动作,来舒展身腰,活动关节,为的是不易衰老。我有一套方法,叫五禽戏,第一个叫虎功,第二个叫鹿功,第三个叫熊功,第四个叫猿功,第五个叫鸟功,也是用来祛除疾病,并且有利腿脚,起到通导吐纳作用的。身体不舒服时,起来做一套禽戏,全身热汗沾衣,敷一些粉,会通体轻快,肚子也想吃饭了。”

  吴普照着这套功夫做,活了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固。

  三国成语故事 4

  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

  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

  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

  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国成语故事 5

  三姓家奴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三国成语故事 6

  【成语】:三顾茅庐

  【成语发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国成语故事 7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点评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

  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

  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老牛舐犊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

  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态,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位重要的谋士范增,但他却不信任。这就了被我攻灭的原因。”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近义词】握筹布画、运筹决策 、运筹决胜。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运筹帷幄点评

  一个人不论再如何的优秀,他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项而专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边的资源,不仅说的是人,还有物。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

  【灯谜】:刘备请孔明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点评

  刘备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小朋友们,不管在我们的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泞,任务有多么艰巨,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最终一定会成功。从故事中也能看出刘备是个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团结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团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联系到我们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其他同学学*。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 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周瑜笑诸葛亮是自取灭亡。

  周瑜一边吩咐士兵不给诸葛亮准备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让谋士鲁肃偷偷借给他二十条船,每船三十个军士,两边扎上稻草人,听候调用。又叮嘱鲁肃千万别告诉周瑜。

  鲁肃又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曹营。诸

  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结构】紧缩式

  【灯谜】孔明造箭

  【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学*过程中,如果同学比自己成绩好,这时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虚心地学*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小朋友们,努力学*哟~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点评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国成语故事 8

  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二、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三、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

  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

  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

  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四、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五、马跃檀溪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三国成语故事 9

  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

  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保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

  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

  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当夜五更时候,船已*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1]

  故事翻译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枝,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三国成语故事 10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因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喽。"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三国成语故事 11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成语故事 12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孙权和刘备的联�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奋勇击退了吴�的.先头部对。吴�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击退。

  第二天,曹�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兵。这时,城中吴�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他命人收集曹�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对射。由于甘宁率�沉着顽强的固守,曹�无法攻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了胜利。比喻无论周围环境、气氛如何变化都和*常一样,有说有笑,毫不在意和惧怕。自若,自由自在的样子。

  三国成语故事 13

  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三国成语故事 14

  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出自三国时期,后人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将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成语故事 15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成语故事 16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训练水军,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和战不定。为联吴抗曹,诸葛亮随鲁肃过江意图说服孙权。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最后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诸葛亮在众多东吴群儒面前滔滔不绝的论战,与东吴君臣谈论天下大势,指出和战利害,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扭转不利的形势。

  三国成语故事 17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三国成语故事 18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国成语故事 19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三国成语故事 20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训练水军,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和战不定。为联吴抗曹,诸葛亮随鲁肃过江意图说服孙权。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最后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诸葛亮在众多东吴群儒面前滔滔不绝的论战,与东吴君臣谈论天下大势,指出和战利害,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扭转不利的形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