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报告 / | 开题报告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1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

  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2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20xx年我国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受到了党和*及公众的重视,在今年的*期间又得到了代表们的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医改方案和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医疗改革的同时,由于医药分离、和城乡医疗结合,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患者,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是大多数医院存在着固步自封、 缺乏战略、定位模糊 、管理滞后、人才瓶颈 、营销缺位等问题,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选择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的开题。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我国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利于医院今后的规范性管理,减轻居民的医药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研究的意义

  20xx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在医改出现了一些急需规范解决的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这些都使得探讨和研究我国医院管理问题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对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对于深化医院的管理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将*些年来国外医院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国外医院管理理论不停地在创新与发展,*些年来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例如,美国的医院管理在经过一段增长和扩充时期(比如医院联合、多医院集团形成)后,通常会进入改革阶段,改革其旧有的管理框架,以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当前美国的医院行业,包括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正在掀起新一轮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浪潮,象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其传统的董事会结构。改革后的医院董事会结构及医院管理模式有两个特点:首*执行官的地位得到提高,进入了董事会;医务人员对其医疗行为要负更多的责任。公司治理的医院管理模式也在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管理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下面还有数家医院,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董事会。尤其是*些年来,由于与诊断相关的总额预付制(drg)和管理保险(inanagedcare)以及*衡预算案(balaneedbudge枷endment)的出台,使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是医院首*执行官们所着力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国外医疗卫生模式的研究

  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是*主导型。美国是全球最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的供给和需求由市场决定,*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负责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主动啊模式的代表是英国和加拿大,英国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由*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总目标是结合市场和*干预两者的优点,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既有*干预的公*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

  第三,在医院管理中强调医院的伦理和社区责任。

  国外医院的初创和起源大都与伦理和社区紧密相关。例如,美国最早的医院实际上是贫民救济院,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纽约囚犯工厂建在一起,唯一的目的是为了隔离治疗患病的犯人,直至1848年才分离出来,一家独立的医院由此产生。美国医院在进行管理创新时,特别强调医院所担负的伦理与社区责任,强调医院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责任,如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确保病人能接受到正确的和质量保证的治疗,并对这些治疗进行监督和评估;医院要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过失行为负责,等等。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21世纪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先后举办了4次“21世纪医学、医疗恳谈会”。1998年至1999年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相继出台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医院状况》等3个报告。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与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治愈重症与疑难杂症的期望值增加;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课题等。日本大学附属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于: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制定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高科技医疗;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运用尖端的医疗技术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在社区医疗中的作用:改革医院的经营运作机制等等。

  第四,在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医院管理创新的实践。

  新加坡从1985年对公立医院开始实施改革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增加公立医院的经营权,引进商业运作和商业管理的模式,既使私立医院中的有效管理手段运用在公立医院中,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德国,*些年来医院系统内部正在发生着飞速变化,私立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二级服务(secondarycare指普通疾病的专科诊断和治疗),也有三级服务(tertiarycare指疑难重症的专科诊断和治疗)。这样医院间的竞争加剧,医院为赢得竞争的优势,竞相开展医院管理创新,如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人员的教育培训,改进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等。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3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20xx年我国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受到了党和*及公众的重视,在今年的*期间又得到了代表们的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医改方案和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医疗改革的同时,由于医药分离、和城乡医疗结合,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患者,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是大多数医院存在着固步自封、 缺乏战略、定位模糊 、管理滞后、人才瓶颈 、营销缺位等问题,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选择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的开题。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我国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利于医院今后的规范性管理,减轻居民的医药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研究的意义

  20xx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在医改出现了一些急需规范解决的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这些都使得探讨和研究我国医院管理问题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对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对于深化医院的管理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将*些年来国外医院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国外医院管理理论不停地在创新与发展,*些年来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例如,美国的医院管理在经过一段增长和扩充时期(比如医院联合、多医院集团形成)后,通常会进入改革阶段,改革其旧有的管理框架,以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当前美国的医院行业,包括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正在掀起新一轮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浪潮,象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其传统的董事会结构。改革后的医院董事会结构及医院管理模式有两个特点:首*执行官的地位得到提高,进入了董事会;医务人员对其医疗行为要负更多的责任。公司治理的医院管理模式也在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管理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下面还有数家医院,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董事会。尤其是*些年来,由于与诊断相关的总额预付制(drg)和管理保险(inanagedcare)以及*衡预算案(balaneedbudge枷endment)的出台,使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是医院首*执行官们所着力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国外医疗卫生模式的研究

  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是*主导型。美国是全球最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的`供给和需求由市场决定,*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负责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主动啊模式的代表是英国和加拿大,英国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由*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总目标是结合市场和*干预两者的优点,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既有*干预的公*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

  第三,在医院管理中强调医院的伦理和社区责任。

  国外医院的初创和起源大都与伦理和社区紧密相关。例如,美国最早的医院实际上是贫民救济院,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纽约囚犯工厂建在一起,唯一的目的是为了隔离治疗患病的犯人,直至1848年才分离出来,一家独立的医院由此产生。美国医院在进行管理创新时,特别强调医院所担负的伦理与社区责任,强调医院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责任,如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确保病人能接受到正确的和质量保证的治疗,并对这些治疗进行监督和评估;医院要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过失行为负责,等等。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21世纪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先后举办了4次“21世纪医学、医疗恳谈会”。1998年至1999年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相继出台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医院状况》等3个报告。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与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治愈重症与疑难杂症的期望值增加;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课题等。日本大学附属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于: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制定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高科技医疗;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运用尖端的医疗技术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在社区医疗中的作用:改革医院的经营运作机制等等。

  第四,在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医院管理创新的实践。

  新加坡从1985年对公立医院开始实施改革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增加公立医院的经营权,引进商业运作和商业管理的模式,既使私立医院中的有效管理手段运用在公立医院中,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德国,*些年来医院系统内部正在发生着飞速变化,私立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二级服务(secondarycare指普通疾病的专科诊断和治疗),也有三级服务(tertiarycare指疑难重症的专科诊断和治疗)。这样医院间的竞争加剧,医院为赢得竞争的优势,竞相开展医院管理创新,如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人员的教育培训,改进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等。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4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究

  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论证结论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5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

  其具体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2.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须注意把握其要点。

  1、辨胁痛性质胁痛病性有虚有实。

  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症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致;若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发热或呕吐蛔虫,多为砂石或蛔虫阻滞胆道,病属湿热;若出现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尿黄,则为气郁化火;若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舌淡,苔白滑,脉弦迟,则为肝郁夹寒;若胁肋隐痛,心烦口干,伴头晕目眩,舌红少苔,则病属阴血亏损;若胁痛隐隐,但绵绵不绝,疲劳后可使疼痛加重,按之反较舒适,多属血不养肝,络脉失养所致;若胁肋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则属阳虚,肝络失养。

  2、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犯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3、辨胁痛病位

  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胁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与脾胃和肾有关。胸胁疼痛,不论一侧、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坠痛、隐痛,或痛如刀割,痛彻肩背,位均居肝胆二经;但若胁痛伴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脘胀闷则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胁痛牵引腰背,呈坠痛、隐痛,悠悠不休,遇劳而发,则由肝及肾,位在肝肾。

  其次,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另外,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采取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医学论文 (菁华5篇)

医学论文1

  【摘 要】

  本人从医学生职业指导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探索提出新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指向,分析了新时期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主要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学生;职业指导;价值回归;医学职业精神

  职业指导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自民国初年引进我国以来,对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职业面向单一性、指向明确性等特点,在新的医疗环境不断变换的当前,亟需要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和要求,整合职业指导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坚守本身的价值追求,促进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

  一、当前医学生职业指导状况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医学院校有序开展职业指导和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指导体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职业指导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是医学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需要提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对职业指导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职业指导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水*,他们一般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概念混为一谈,把职业指导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手段,重视就业信息的供给,忽视职业信息的提供,重视学生求职技巧,忽视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处理就业与职业发展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大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一般理解为对要求就业的劳动者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好相关的咨询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完成个人职业定向,较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可以理解为,就业指导是一次性提供就业服务,职业指导涵盖就业指导,更关注人长远的职业发展,从职业观、就业观等价值层次去思考职业发展的问题。

  (二)职业指导条件保障不健全

  一方面是医学院校职业人员配备、指导机构不健全。许多院校是*些年才开展职业指导,缺乏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专业职业指导师,工作人员主要由具有学生管理、思想教育或就业工作经验人组成,缺乏职业指导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的内容单一、方法陈旧。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内容上主要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工作。职业指导形式上也很单一,基本上是上大课,理论式的讲解与灌输,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效果不甚明显。

  二、医学职业精神的价值内涵

  医学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是职业立场、职业目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它秉承“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的医学价值风尚,强调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高尚的医学职业精神表现为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完善的职业人格,具有科学和人文并举的职业价值取向。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其实质是医学职业群体对*的职业价值追求。

  三、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医学生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医学生和医疗机构,它强调对医学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它要服从医学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医疗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即“医乃仁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等等的价值追求。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日益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对传统医学职业精神提出了挑战,不断修正着传统的医学职业精神。但医学发展的本质要求需要医学职业精神在进步的同时保持原始的纯朴,坚守医学价值追求的原始动力。

  当前,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教育,其价值导向也就成为影响职业指导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教育,即医德教育;生命观教育,即对生命的态度和认识的教育;职业观教育,即对如何认识从事职业的意义的教育,等等。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职业自豪感、使命感不强。缺乏从医,做生命秩序守卫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多把精力集中在未来就业的岗位上,把专业学*当做谋生的需要,缺乏对职业发展的全局把握和长远打算,职业情感缺乏。另外,由于医学生比较缺乏医疗临床实践,加上学校偏重强调就业,导致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大家对医学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较为缺乏。

  二是对生命的认识还不到位,缺少对医生的职业要求的掌握。部分医学生对生命的神圣和敬畏缺乏应有的情感,对从解决人类病痛疾苦,救死扶伤的角度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做人类健康的守卫者的定位还存在很大偏差。

  事实表明,越是医疗外部环境严峻,医学科技发展出现伦理矛盾,医患沟通急需改善,越需要传统的医学价值回归,回归对生命本真的敬畏,对*的追求。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回归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对“人”和“生命”完美解释的基础上。

  四、“医者仁术”的医学生职业指导坚守

  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医师宣言》和《*医师宣言》等对医生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遵循医学职业发展的人文要求,积极开展医学职业指导,为医学生科学把握自身的职业发展,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健硕的双手,耕耘在医学这一神圣的殿堂,守卫生命的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大学全程化教育开展医学生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不是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我们应当从新生开始就给予职业启蒙,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形成个人的职业意愿,做好职业定位并开展尝试。大一期间,先是开展职业发展知识教育,帮助其逐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学*规划;大二期间,重在培养其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树立职业理想,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形成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制定方案,逐步尝试;大三、大四期间,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教育,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大学生对医学就业市场、就业环境和形势的了解;大五期间,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考研教育和就业辅导,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就业信息,增强就业应聘技巧。

  (二)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医学生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应以团体指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并在形式上采用多样化。一是积极开展课程教育,结合当前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编写讲义和教材,使之涵盖大学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提升职业指导的课程化建设水*;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不同的专题开展讲座,并进行一些标准测验量表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职业爱好和职业价值观等等;积极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到一些厂矿企业、医疗机构去感受就业氛围和工作环境,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就业可能,增强其学*动力和针对性。

  (三)建设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高水*的职业指导队伍水*是高质量职业指导工作的保障。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指导人才,需要从业人员拥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并获得相应的从业资质;加大对现有职业指导师的业务培训力度,促进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交流,资源共享,建立长效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医学虽然渗透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救死扶伤、接触人类病痛、维护人类健康是从医者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在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的语境下,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指导的价值追求与准则,对提升新时期医学生职业教育水*,促进职业指导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论文2

  【摘要】

  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医学长远发展的重点,该课题的研究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现状,并依据其调查的结果进行方案的设立,科学有效的处理好实验室内的各项工作,满足安全防护的基本需求。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相关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全防护的要点,不断的改革并创新我国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医学检验;生物安全;防护现状;措施应用

  在进行医学检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去碰触一些生物样品,这些样品往往携带了一种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其病毒的存在很容易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所以医学检验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具有实践效应的工作,在实验室内,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这些病毒给实验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现象的发生,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对实验室内生物的控制力度,尽可能的优化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了解实验室内生物的分布情况,并不断的完善实验室内各类设备。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现状

  1.1实验室内的管理机制

  *些年来,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水*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医学研究的进程。大部分的医院内部的实验室中,其自身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整体的体系构建不是很健全,存在着一些漏洞以及不妥之处。在医院初期的管理制度构建时,并没有深入的分析该实验室的需求,所以整体的规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还有一部分的医院已经构建出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其制度的管理内容和其实际的`管理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的规章条例都无法满足实验室的实验需求。

  1.2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是对医院专业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场所,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学生们要依据不同的学*内容,选取相应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处理。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接触一些微生物标本,甚至是致病的微生物。由于该门课程的开设时间比较短,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在整个实验中,学生们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低,并没有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整个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着各种潜在性的问题,对实验标本管理的重视成本也比较薄弱。

  1.3免疫试验室

  免疫试验室内主要是对一些艾滋病等进行检验,这类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室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实验标本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类病毒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只能做到简单的保护。

  1.4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其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每天都需要对不同的实验样品以及设备进行检测。长此以往,工作人员就会忽视该项工作的检测,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安全操作,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很容易在实验中感染相应的病毒。

  1.5实验室内的设备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内的检验设备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想要进行安全的实验,就需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的实验人员在工作完毕后,没有对设备进行消毒等一系列的清洁处理,直接将设备放置在一旁,不予理睬;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设备数据信息的记录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医学实验室内的设备没有设置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明确其责任所在,使得维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

  1.6清洁消毒工作

  医学检验实验内中,所接触的实验品种比较多,想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保证整个实验室的消毒工作开展的质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内,其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清洁消毒工作,大部分的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洁和处理,让细菌进一步的滋生。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1医学检验实验室内规章制度的构建

  首先,要对整个实验的流程进行分析,了解其实际的操作要求,依据该要求,开展安全防护工作,例如,在进行细菌培养内容的讲解古城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授,让实验人员按照六部洗手法来保证自身手部的清洁程度,做好基础的保护措施,然后在实验室内,要对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护。其次,在对一些免疫阳性标本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认该类标本的重要性,比如说,在举办生物安全管理会议时,相关的实验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实验室内废物的探讨,学*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理论,依据其生物安全标准以及各项准则进行临床的实验,并从实验当中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

  2.2清洁消毒以及管理

  医学检验设备是医学实验室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其设备进行清洁是十分必要的,其更是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解决内容。必须要对实验内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时刻保持仪器的清洁程度。

  2.3检验科实验室内布局符合生物安全

  检验科实验室属于BSL—1实验室有: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免疫血清学实验室,染色体实验室,门急诊检验实验室;属于BSL—2实验室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BSL—2相关实验室内要求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人流、物流和检验数据做到有效分隔。严格划分工作区工作台,使污染局限在工作区内的工作台上。

  2.4实验室的设备不断完善,适应生物安全保障的要求

  增加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病原标本的接种,DNA(RNA)的抽提,标本离心后的去盖等工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不能用超净工作台替代生物安全柜使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血清体液标本的离心区域及存在较大污染的学科实验室,应当参照BSL—2实验室建造。各实验室要求有独立的新风换气过滤系统,新风量要求足量。

  2.5检验科各学科实验室内岗位

  明确,责任清晰,强化实验室内的流程管理,对不同岗位实行相适应的生物安全等级管理。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对不同工种的人员采取不同内容的培训,保证高危生物因子不危及到实验室人员、医院其他人员、家人、社会和周围环境。例如工作中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可能会被高危微生物物质污染,应当使污染局限在实验台和实验室内;实验室内的电话机、电脑及键盘、门把,休息室内的桌椅保持无危险生物污染。

  2.6处理标本

  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善于应用各种渠道,弥补病人相对不对称的标本信息,包括标本生物危险度。

  3、结语

  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防护处理工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生物的安全防护的处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漏洞也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发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并阻碍了其研究进程。除此之外,还影响着检验人员的身体状况。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内生物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的管理机制,让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其规定进行实验操作,选用科学性比较强的方案进行安全防护工作的改良,保证实验室内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文琼,关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药物经济学,2013,(S1).

  [3]范丽娟,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安全与防护[J].*卫生产业,2017,(11).

  [4]冯修猛,闫海润,金红.医学院校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

  [5]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1).

  [6]覃仕锋,徐红.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4).

  [7]章建伟,陈文光,蒋景华,等临床医学实*生职业损伤现状与干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

医学论文3

  [摘要]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为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效果,对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影响较大。该文在阐述了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水*的提高提供保证,为我国医疗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带教模式

  *些年来,随着居民饮食以及生活*惯的改变,我国居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病,以及手足口病等传染类疾病成为了影响居民身体健康水*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各类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传染类疾病的控制效果,加强实验室检验十分必要。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方面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实践能力与适应性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等方面。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带教模式方面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则体现在教师专业素质不足、实*带教模式落后两方面。可见,加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已经成为了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1]。

  1、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学教育、免疫学教育、细胞学教育、病理学教育以及遗传学教育等:

  ①微生物教育: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与人类生活以及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细菌以及病毒入侵人体,是导致感染及各类传染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以手足口病为例:*些年来,春秋季节,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该疾病属于传染类疾病的一种,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极容易引发儿童大面积感染,对其机体健康以及成长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对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视,可为国家以及医疗*门培养更多的实验室检验人才,这对于以手足口病为代表的各类传染类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②免疫学教育:免疫学教育同样属于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白血病等为主的各类免疫缺陷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临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仅可通过持续的治疗,延长患者的寿命。加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人才,使之投入到对各类免疫缺陷疾病的研究中,对人类健康水*的提高,以及寿命的延长,都具有重要价值[2]。

  2、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较以往相比,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带教模式方面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体系亟待优化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2.1.1基础知识问题根据我国医疗*门的要求,提高临床实验的标准化以及规范性水*,已经成为了各医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对于上述措施落实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还并未开展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很难得到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将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纳入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十分必要。

  2.1.2适应性问题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技术水*的提升,临床实验室检验中对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常态。高等医学检验人才,对各类自动化设备是否有所了解,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验室检验环境,是关系到人才是否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之中的关键。当前,学生适应性差的问题,在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中显著存在。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高校自动化设备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有关。学生在学校中,难以学*到与各类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因此也就很难适应临床实验室检验的需求。

  2.1.3信息化水*问题随着临床实验室检验信息化水*的提高,临床对高等医学检验人才信息化素质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升。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还存在着信息化水*低的问题。高校未能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到一起,两者通常互相脱离,对学生信息化水*的提升不利。加强校医合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改革水*以及人才培养效果的必经之路。

  2.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课程而言,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两方面。而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同样体现在上述两方面:

  ①理论素质:临床实验室检验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不断学*,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够适应时代以及临床的需求。但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师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②实践素质:导致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师实践素质低的原因,与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未有效落实有关。各科目教师基本无医院实验室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人才的培养不利。

  2.3带教模式有待更新

  就带教模式来看,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教模式落后方面。带教过程中,学生仅仅能够处于从属地位,观察带教老师的操作方法,很难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且带教过程同样在无计划、无管理的环境下进行,对人才素质的培养,会产生较大的阻碍[3]。

  3、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策略

  3.1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应对高等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予以进一步优化,涵盖了质量检验、仪器检验以及信息检验等内容,并涉及到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细胞学以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检验仪器学等课程。使高等医学检验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在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学*和巩固,并提高其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意识,进而实现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由检验科管理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教学,利用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能够更加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检验仪器学的学*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需要与临床实验室中的自动化仪器设备进行直接的接触,能够利用其掌握理论知识,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医学检验仪器使用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操作演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够工具临床检验的相关知识。兼具丰富的理论水*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对于一名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至关重要,能够为其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信息技术能力是当前医学检验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以适应当前医学检验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系统管理维护、数据保存处理等内容,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而检验信息*台的建立,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台[4]。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改革课程体系之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十分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医学检验教学水*。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与临床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以医院检验科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台。通过高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在医学检验课程的学*当中,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根据医院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置微生物、临床血液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研室,由专业的检验工作人员进行指导,进而提高医学检验教育的深度,保障教学的专业水*,充分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教学的需要,为检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提升实*生的综合素质,在临床实践当中得以锻炼,帮助其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3建立实*带教模式

  建立实*带教模式,对实*学生进行分组,由专业的检验人员作为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根据医院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的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其实*时间,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检验操作能力。实*生能够参与到检验科的实际工作当中,并实际进行自动化仪器的操作和手工操作,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每日进行总结和记录。定期对实*生的理论知识水*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客观予以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实*生,指导其自主解决检验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其实践能力,并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生对于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带教效果。在实*之后,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并对临床工作实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升,为今后走向实际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5]。

  4、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应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除此之外,还应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带教模式,这对于教学改革效果的改善,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水*的提升,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川,李筱梅.基于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条件下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5):647-648.

  [2]*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Z].2013:5.

  [3]梅传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57-58.

  [4]张继瑜,陈茳晶,陈晓静,等.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实际应用的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2011(11):87-88.

  [5]李晓征,杨雪.规范化管理在检验医学实*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22):2549-2550.

医学论文4

  1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1人口学资料

  有关资料显示,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性别有关,同样情况的患者女性要较男性的生活质量水*要低,而且疾病对女性的情绪影响要严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于男性患者。从年龄角度分析,年龄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不仅表现在身体功能方面,对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患者的文化水*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水*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时间也越短。

  1.2疾病相关因素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绞痛是临床上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稳定状态等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患者通常通过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保证血压的稳定,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1.3生活行为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休息尤为重要,而睡觉是休息的主要形式,优质和充足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体力、修复受损的心肌,同时还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惯,改善不良的睡眠环境,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训练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指数和行为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动要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另外,还要帮助患者约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有所提升。

  1.4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够对健康知识和信息有足够的认识,同样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作为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心理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质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乐观有自信,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综合护理干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在睡觉、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并运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1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内容里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够让患者了解与冠心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昨于发送患者的生活质量。

  3.2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增*了护患间的关系,也增*了病友间的关系,使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加了患者对战胜疾病勇气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使患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者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都与社会支持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影响最大,它能够起到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还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精神和、心理、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惯,从而起到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医学论文5

  *年来,随着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以及医疗机构开设微生物学实验室。但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管理的疏忽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感染、微生物外泄污染、危害社会等严重问题。

  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爆发,多地的实验室出现人员感染SARS病毒的事件,把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的问题再一次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因此,认真研究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

  微生物学实验室作为进行试验和科研的场所,操作者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作为学生试验教学的场所,微生物学实验室所接触的有害因子虽然没有临场科室多,但其安全性同样不可忽视。进入实验室学*的学生大多为初次进入医学院的新生,其医学知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需要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年来,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实验室的使用率不断增加,人员流动增加,这些都增加了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难度。

  2微生物学实验室内的感染

  实验室中的感染来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中的意外;

  (2)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和传播;

  (3)接种环、吸管、针头及针筒的使用;

  (4)离心、匀浆、混和及振荡等操作。微生物的感染途径主要有El腔、呼吸道及皮肤粘膜等,而引起感染所需微生物的剂量又与感染途径有关。因此,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养成良好的*惯。挑取、分离、培养、生化反应、检查等操作都需做好无菌操作,正确的处理吸管、试管、培养物等传染性材料,正确的使用各种消毒器械。

  3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1增加操作者的安全意识首先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要认真掌握本实验室所涉及的所有标本的来源、致病力、传播途径以及防范方法等,制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具体包括制定微生物实验室的相关标本操作规范、实验室的环境消毒,对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标本的保存使用等。对新的病原体标本进行研究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与责任感,充分评估新样本的危险性,制定相关安全措施。

  3.2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及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入口需设立醒目的警示标牌,非实验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不得随意让非实验室人员参观。在进入实验室后,所有人员需遵守实验室规则:

  (1)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需穿着隔离衣,在试验结束后,需将隔离衣反折好放入指定位置。

  (2)除外个人所需的书籍、文具外不得将其他的个人物品带入实验室。

  (3)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喝;不得吸烟、嚼口香糖;不得将手指触及头面部,尤其是眼睛、鼻口周围。

  (4)实验室内不得打闹、高喊、随意走动。

  (5)对实验室内的器材妥善使用,如有破损立即报告,不得私自妥善处理。

  (6)污染物及危险物品需放入指定容器,专门处理;离开实验室前需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检查水、电、电器是否关闭,使用消毒水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3.3实验室内的菌种管理根据*医学微生物菌种保存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验室的菌种保存规程:

  (1)设置专门的冰柜保存菌种,进入实验室的所有菌种都必须购自正规单位。

  (2)对一、二类菌种设置专门的冰柜保存,建立实验室的菌种使用记录,制定专人负责,防止菌种丢失。

  (3)使用菌种时要采用严格的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菌种传播。

  (4)对危险品及剧毒品需由专人、专柜保管、上锁,防止其被盗、误用或泄露。

  (5)对所有的废弃物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并严格遵守以上规程。

  3.4实验室内的仪器管理为维护实验室仪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

  (1)对冰箱及超低温冰箱内保存的所有容器都必须注明标签,记录有内容物的科学命名、贮存时间及贮存人。清理冰箱时需携带面部保护罩及厚胶手套。

  (2)离心机在使用前需检查离心管是否破损;离心结束后,需要等离心机完全停止后再开盖;若离心前发现有离心管破碎,均需行消毒处理。

  (3)使用生物安全柜时,需一次性放入所需物品,表面通过70%的乙醇消毒,打开风机5~lOmin后再操作。若感染性物质流出时,以减低气溶胶产生方式消毒灭菌。试验结束后,对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关机前运行5min,净化残余气体。其他如恒温箱、高压消毒器等器械需按时进行检查清理。

  3.5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必须具备必须的清洁消毒用品并及时检查补充,清洁和消毒均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总原则。在消毒处理时,遵循及时、彻底、有效的原则。为保证消毒效果,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法。实验结束后,所有的实验台面及实验器材表面需要使用消毒液消毒,及时通风,并定期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当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小于原照射量的70%时,需找专人进行更换。

  3.6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需及时安全的进行处理,以防止人员的感染及污染事件。实验室主要污染材料有三大类型:

  (1)可丢弃的材料如废纸、废液、破碎的器材等;

  (2)可处理后再使用的材料如剪刀、镊子、工作服等;

  (3)被污染的设备,如离心机、恒温箱、震动器等。对于实验室的污染材料根据不同材料和利用价值的处理方法大致为:化学消毒、高压蒸气灭菌、焚烧灭菌三种。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盛放生物废物的容器要防漏,放在专用灭菌袋中灭菌;尖锐破损物的放置容器要坚固并且不易刺穿;所有能消毒的物品在送出实验室前尽可能用的硬质容器盛放;盛放生物废物的容器在送出前进行一次高压消毒处理。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实用10份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1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提取电路的设计。设计采用数模转换器MAX1240芯片组成AD转换电路加上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进行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即模拟电压值转换为12位数字值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此数据处理为2个字节,低字节为低8位数据,高字节的低4位为数字电压值的高4位,进行数据处理后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2、课题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片机,掌握信号调理部分电路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设计数据信号采集电路的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

  当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是当前最好的方法。

  脉搏波检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人体的生物信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号,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脉搏检测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来完成滤波,放大整型等处理,再经过模数转换和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功耗和体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统不可靠和不稳定因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脉搏波的波形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别是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口径和厚度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动脉血管的弹性越大(即顺应性越大),则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动脉管径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动脉到大动脉、再到较小动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

  脉搏波周期图的标志点特征与其对应的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心血管功能参数指标信息的正确提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b单波起点(主动脉脉瓣开放点),c主波波峰(主动脉最高压力点),d重搏前波波峰(c点压力下降后第一个拐点,是左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发生弹性振动造成的),e舒张期开始点,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充盈的标志点),g重搏波波峰(f点后动脉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高峰)。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m1为收缩期*均压,Pm2为舒张期*均压。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总体流程为:先由脉搏波信号提取模块的HK2000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提取脉搏波,然后进入脉搏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将调理好的数字波送到A/D转换模块,由MAX1240转换为模拟波形在传入单片机处理,最后单片机处理完成的波由串口通信模块传递给PC机。

  1、脉搏信号提取模块

  当前,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取脉方法是独取寸口法,此处动脉行径较固定,解剖位置较浅,毗邻组织较分明,因此成了脉诊有利位置。本课题采用HK2000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其精度小灵敏度高,输出为模拟信号。

  附其出厂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DC5—6V;

  (2)压力量程:-50—+300mmHg;

  (3)灵敏度:2000μV/mmHg;

  (4)灵敏度温度系数:0.0001/°C;

  (5)精度:1.5%;

  (6)重复性:0.5%:

  (7)迟滞:0.5%;

  (8)过载:100倍。

  2、脉搏信号调理模块

  (1)滤波电路

  常规脉搏信号的主要频带范围是0.1—40Hz。为防止处于干扰环境是脉搏信号中混入各种噪声,因此在本系统中设计了通带频率为0.1—40Hz的带通滤波电路,将脉搏信号的有用成分从采集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本课题带通滤波器将采用44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级联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的方法实现。

  (2)放大电路

  使用三极管与电阻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参考倍数为8—10倍,具体放大倍数在仿真时可以测试出来。

  3、A/D转换模块

  MAX1240称作模数变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装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须经各种检测装置,以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作为模拟量,随时提供被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而进行控制。计算机的输入必须是数字量,故需用模数转换器达到控制目的。

  主要参数

  1、2.7V—3.6V单电源供电。

  2、分辨率为12位。

  3、最大采样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机工作)。

  5、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

  6、内部提供转换时钟。

  引脚3(即SHDN)为控制端,其值取0为待机工作模式,取1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悬空,此时内部电源无效,可在管脚3(Vref)外接参考电源。

  4、单片机模块

  本课题采用AT89S52单片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场应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性能方便各类程序测试调试,很是适合本设计故而选它作为课题单片机。

  5、串行通信模块

  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种形式,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不连续,但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约定传送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同步传输的速度高于异步传输,但硬件设备较复杂,而且对同步时钟信号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严格。

  下面是对串行通信的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

  1)传输率:即波特率,范围一般110—9600。

  2)RS232-C:EIA电*与TTL电*转换,需要电*转换芯片MAX3232。

  3)3.0—5.5V电源供电。

  4)300μA低供电电流。

  5)只需外接0.1μF电容。

  6、电源模块

  脉搏调理电路需求-5,V+5V模拟电源,单片机需求5V数字电源,A/D转换器和MAX3232需求3.3V数字电源,数字电源需和模拟电源分离。

  四、预期结果

  完成脉搏波提取的电路并仿真成功,能够测试记录波形,顺利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进行硬件操作,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

  五、进度计划

  第一、二、三、四周:调研资料。

  第五、六、七周: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学*。

  第八、九、十、十一周: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仿真。

  第十二、十三周:调试电路并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六周: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审查,并完成毕业答辩。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2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提取电路的设计。设计采用数模转换器MAX1240芯片组成AD转换电路加上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进行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即模拟电压值转换为12位数字值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此数据处理为2个字节,低字节为低8位数据,高字节的低4位为数字电压值的高4位,进行数据处理后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2、课题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片机,掌握信号调理部分电路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设计数据信号采集电路的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

  当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是当前最好的方法。

  脉搏波检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人体的生物信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 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号, 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脉搏检测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来完成滤波,放大整型等处理,再经过模数转换和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功耗和体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统不可靠和不稳定因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脉搏波的波形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 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别是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口径和厚度 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动脉血管的弹性越大(即顺应性越大),则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动脉管径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动脉到大动脉、再到较小动脉,脉搏 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

  脉搏波周期图的标志点特征与其对应的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心血管功能参数指标信息的正确提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b单波起点(主动脉脉瓣开放点),c主波波峰(主动脉最高压力点),d重搏前波波峰(c点压力下降后第一个拐点,是左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发生弹性振动造成的),e舒张期开始点,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充盈的标志点),g重搏波波峰(f点后动脉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高峰)。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m1为收缩期*均压,Pm2为舒张期*均压。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总体流程为:先由脉搏波信号提取模块的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提取脉搏波,然后进入脉搏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将调理好的数字波送到A/D转换模块,由MAX1240转换为模拟波形在传入单片机处理,最后单片机处理完成的波由串口通信模块传递给PC机。

  1、脉搏信号提取模块

  当前,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取脉方法是独取寸口法,此处动脉行径较固定,解剖位置较浅,毗邻组织较分明,因此成了脉诊有利位置。本课题采用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其精度小灵敏度高,输出为模拟信号。

  附其出厂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DC5—6V;

  (2)压力量程:-50—+300mmHg;

  (3)灵敏度:20xxμV/mmHg;

  (4)灵敏度温度系数:0.0001/°C;

  (5)精度:1.5%;

  (6)重复性:0.5%:

  (7)迟滞:0.5%;

  (8)过载:100倍。

  2、脉搏信号调理模块

  (1)滤波电路

  常规脉搏信号的主要频带范围是0.1—40Hz。为防止处于干扰环境是脉搏信号中混入各种噪声,因此在本系统中设计了通带频率为0.1—40Hz的带通滤波电路,将脉搏信号的'有用成分从采集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本课题带通滤波器将采用44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级联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的方法实现。

  (2)放大电路

  使用三极管与电阻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参考倍数为8—10倍,具体放大倍数在仿真时可以测试出来。

  3、A/D转换模块

  MAX1240称作模数变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装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须经各种检测装置,以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作为模拟量,随时提供被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而进行控制。计算机的输入必须是数字量,故需用模数转换器达到控制目的。

  主要参数

  1、2.7V—3.6V单电源供电。

  2、分辨率为12位。

  3、最大采样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机工作)。

  5、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

  6、内部提供转换时钟。

  引脚3(即SHDN)为控制端,其值取0为待机工作模式,取1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悬空,此时内部电源无效,可在管脚3(Vref)外接参考电源。

  4、单片机模块

  本课题采用AT89S52单片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场应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性能方便各类程序测试调试,很是适合本设计故而选它作为课题单片机。

  5、串行通信模块

  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种形式,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不连续,但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约定传送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同步传输的速度高于异步传输,但硬件设备较复杂,而且对同步时钟信号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严格。

  下面是对串行通信的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

  1)传输率:即波特率,范围一般110—9600。

  2)RS232-C:EIA电*与TTL电*转换,需要电*转换芯片MAX3232。

  3)3.0—5.5V电源供电。

  4)300μA低供电电流。

  5)只需外接0.1μF电容。

  6、电源模块

  脉搏调理电路需求-5,V+5V模拟电源,单片机需求5V数字电源,A/D转换器和MAX3232需求3.3V数字电源,数字电源需和模拟电源分离。

  四、预期结果

  完成脉搏波提取的电路并仿真成功,能够测试记录波形,顺利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进行硬件操作,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

  五、进度计划

  第一、二、三、四周:调研资料。

  第五、六、七周: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学*。

  第八、九、十、十一周: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仿真。

  第十二、十三周:调试电路并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六周: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审查,并完成毕业答辩。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3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2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2]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2.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2)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2.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7°,双侧肢体不等长<2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2)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teuart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优 无<20° 完全不受限

  良 用力或疲劳后 20~40° 轻微受限

  差 持续性 >40°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 收集病例及随访

  2010-10——2010-12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2011-01——2011-0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0°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200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Bo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riffin D,Bhandari M,et al. Path ***ysis of factors for delayed healing and nonunion in 416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J].Orthop Relat Res, 2005; 438:221~232.

  [7] James J McCarthy, John Herzenberg.Tibial Nonunions [J/OL]. eMedicine, Apr 9, 200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 ( 5 ): 428 ~430

  [9] 李峰,欧阳跃*.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28(2):117~119

  [10] Harvey EJ,Henley MB,Swiontkowsid MF,et al. Iryury,2003; 34(2):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2008;31(4):570~574

  [12]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2007;19(2):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1): 47~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07~209

  [15] Streeker W, Suger G, Kinzl L. Local complications of in-tramedullary nailing[J].Othopade,1996;25:274~291.

  [16] Farmanullah, Muhammad Shoaib Khan ,Syed Muhammad Aw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07; 19(3)

  [17] Davies R,Holt N,Nayagam S.The care of pin sites with external fixation[J].http://www.51lunwen.com/shuoshikait/ Journal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5;87:716~7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0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20] 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1~692

  [21] Sluzalek M,Gazdzik T S,M rozek S et al.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fractures complicated by soft tissue injury [J]. Ortop traumato1 Rehabil,2004;6( 1): 103 ~112

  [22] 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0;10: 33~36

  [23] Lu WJ,L B,B NR, et al. Chin J.Traumatol,2006; 9(5):272~275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4

  一、影响

  (一)高职护生特点分析

  高职护生是护士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扩招,就面临着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下降的问题,这样的生源在学*基础课时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的理解力、努力程度等都需要提高,所以在教师授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程度灵活的调整上课方式与课时的安排等工作。

  (二)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高级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基础医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必备内容。

  (三)对工作的影响

  假如忽视基础医学,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护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病情,执行医嘱等,倘若片面的加强护理操作,忽视基础医学的学*,会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比较局限,对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阻碍作用。

  二、对于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提升授课水*

  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复杂抽象,记忆知识点多,面对高职学生,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完整性的把握,因为基础课是为临床课的学*服务的。比如讲《人体解剖学》时,神经系统是学生很头疼的一章内容,作为护理学生而言,主要涉及这部分相关疾病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深度可以适当调整。

  (二)加强基础医学课的实验教学

  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的掌握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基础医学多数属于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能强化理论知识,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时的安排、实验内容的确定以及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临床医学是基础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二者密不可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才是学好临床医学课程的保障,所以从扎实的学*基础医学知识开始,为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做准备。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5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

  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6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提取电路的设计。设计采用数模转换器MAX1240芯片组成AD转换电路加上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进行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即模拟电压值转换为12位数字值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此数据处理为2个字节,低字节为低8位数据,高字节的低4位为数字电压值的高4位,进行数据处理后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2、课题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片机,掌握信号调理部分电路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设计数据信号采集电路的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

  当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是当前最好的方法。

  脉搏波检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人体的生物信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 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号, 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脉搏检测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来完成滤波,放大整型等处理,再经过模数转换和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功耗和体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统不可靠和不稳定因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脉搏波的波形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 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别是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口径和厚度 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动脉血管的弹性越大(即顺应性越大),则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动脉管径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动脉到大动脉、再到较小动脉,脉搏 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

  脉搏波周期图的标志点特征与其对应的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心血管功能参数指标信息的正确提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b单波起点(主动脉脉瓣开放点),c主波波峰(主动脉最高压力点),d重搏前波波峰(c点压力下降后第一个拐点,是左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发生弹性振动造成的),e舒张期开始点,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充盈的标志点),g重搏波波峰(f点后动脉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高峰)。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m1为收缩期*均压,Pm2为舒张期*均压。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总体流程为:先由脉搏波信号提取模块的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提取脉搏波,然后进入脉搏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将调理好的数字波送到A/D转换模块,由MAX1240转换为模拟波形在传入单片机处理,最后单片机处理完成的波由串口通信模块传递给PC机。

  1、脉搏信号提取模块

  当前,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取脉方法是独取寸口法,此处动脉行径较固定,解剖位置较浅,毗邻组织较分明,因此成了脉诊有利位置。本课题采用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其精度小灵敏度高,输出为模拟信号。

  附其出厂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DC5—6V;

  (2)压力量程:-50—+300mmHg;

  (3)灵敏度:20xxμV/mmHg;

  (4)灵敏度温度系数:0.0001/°C;

  (5)精度:1.5%;

  (6)重复性:0.5%:

  (7)迟滞:0.5%;

  (8)过载:100倍。

  2、脉搏信号调理模块

  (1)滤波电路

  常规脉搏信号的主要频带范围是0.1—40Hz。为防止处于干扰环境是脉搏信号中混入各种噪声,因此在本系统中设计了通带频率为0.1—40Hz的带通滤波电路,将脉搏信号的有用成分从采集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本课题带通滤波器将采用44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级联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的方法实现。

  (2)放大电路

  使用三极管与电阻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参考倍数为8—10倍,具体放大倍数在仿真时可以测试出来。

  3、A/D转换模块

  MAX1240称作模数变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装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须经各种检测装置,以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作为模拟量,随时提供被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而进行控制。计算机的输入必须是数字量,故需用模数转换器达到控制目的。

  主要参数

  1、2.7V—3.6V单电源供电。

  2、分辨率为12位。

  3、最大采样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机工作)。

  5、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

  6、内部提供转换时钟。

  引脚3(即SHDN)为控制端,其值取0为待机工作模式,取1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悬空,此时内部电源无效,可在管脚3(Vref)外接参考电源。

  4、单片机模块

  本课题采用AT89S52单片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场应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性能方便各类程序测试调试,很是适合本设计故而选它作为课题单片机。

  5、串行通信模块

  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种形式,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不连续,但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约定传送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同步传输的速度高于异步传输,但硬件设备较复杂,而且对同步时钟信号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严格。

  下面是对串行通信的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

  1)传输率:即波特率,范围一般110—9600。

  2)RS232-C:EIA电*与TTL电*转换,需要电*转换芯片MAX3232。

  3)3.0—5.5V电源供电。

  4)300μA低供电电流。

  5)只需外接0.1μF电容。

  6、电源模块

  脉搏调理电路需求-5,V+5V模拟电源,单片机需求5V数字电源,A/D转换器和MAX3232需求3.3V数字电源,数字电源需和模拟电源分离。

  四、预期结果

  完成脉搏波提取的电路并仿真成功,能够测试记录波形,顺利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进行硬件操作,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

  五、进度计划

  第一、二、三、四周:调研资料。

  第五、六、七周: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学*。

  第八、九、十、十一周: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仿真。

  第十二、十三周:调试电路并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六周: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审查,并完成毕业答辩。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7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

  其具体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2.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须注意把握其要点。

  1、辨胁痛性质胁痛病性有虚有实。

  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症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致;若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发热或呕吐蛔虫,多为砂石或蛔虫阻滞胆道,病属湿热;若出现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尿黄,则为气郁化火;若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舌淡,苔白滑,脉弦迟,则为肝郁夹寒;若胁肋隐痛,心烦口干,伴头晕目眩,舌红少苔,则病属阴血亏损;若胁痛隐隐,但绵绵不绝,疲劳后可使疼痛加重,按之反较舒适,多属血不养肝,络脉失养所致;若胁肋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则属阳虚,肝络失养。

  2、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犯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3、辨胁痛病位

  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胁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与脾胃和肾有关。胸胁疼痛,不论一侧、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坠痛、隐痛,或痛如刀割,痛彻肩背,位均居肝胆二经;但若胁痛伴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脘胀闷则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胁痛牵引腰背,呈坠痛、隐痛,悠悠不休,遇劳而发,则由肝及肾,位在肝肾。

  其次,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另外,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采取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8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9

  研究背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的经营模式及所有制形式正处在变革当中,医院国家、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代替了原来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医院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方式也在朝着适应市场运作规律的方向发展,医院必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卫生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迫使医院必须抓管理,讲效益,运用营销策略[1]。关于医院营销论文开题报告,因此,医院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运用现代营销学的观点,通过营销手段树立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借鉴国内服务行业市场营销和国外医院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医院发展的市场营销模式。

  *几年来,国内大部分医院开始有市场营销的意识,开展了一些诸如广告、传播、服务措施优质化与多样化的操作。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和实操经验,许多操作还很不规范,使医院的市场营销工作很难有针对性,其结果是医院在制定竞争策略时大多没有体现差异,缺乏个性,形不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中医院是一所有着 7余年历史的省级中医名院。素有 湖湘中医发祥地 三湘名医之摇篮 誉称。属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省内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医龙头医院之一。

  拥有 17 个中医特色专科和 5个中医专科专病门诊,其中 4 个国家重点专科、6 个湖南省重点专科。开放病床 606 张。医院正在着手修建一栋 28 层医疗教学综合大楼,大楼建成后将增加病床 100张最新医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3篇最新医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3篇。湖南省中医院历史悠久、名医荟萃、中医特色浓郁、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但医院身居闹市,周边医院林立,市场竞争激烈 。因此,正视服务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病友享受到中医简便廉验的`预防与治疗,是当前一个亟需思考、比较迫切的问题;如何利用服务营销的系统理论,对湖南省中医院进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显得迫在眉睫。

  选题意义

  新时期,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医疗市场的竞争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医院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重视医院营销活动,但当前许多医院,由于其特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缺乏整体的市场营销理念和理论,没有充分发挥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关于医院营销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方法以及对医院服务营销、医疗服务消费者研究、服务质量理论、关系营销理论、内部营销理论等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最新医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3篇文章最新医学

  第二章运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法等对湖南省中医院服务营销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通过对湖南省中医院市场进行细分,对其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章是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而又有重点的分析和制定医院服务产品、服务价格、服务渠道、服务促销、服务人员、服务过程、有形展示等要素的具体应用策略。

  第五章是提出实施湖南省服务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1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发病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水*,分析血糖水*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血糖水*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以及梗塞灶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高血糖患者的血糖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梗塞灶面积越大,且预后恢复较差。结论:高血糖加剧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以及预后的并发症,应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高血糖,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关键词:高血糖;急性脑梗死;预后

  *年来,随着对脑血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血糖水*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以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相对于其他患者而言,高血糖患者更易引发脑梗死,且预后效果较差。选取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深入地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以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84例患者,男59例,女25例,年龄51~78岁,*均65岁。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和高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水*,根据血糖标准(血糖值处于3.9~6.11mmol/L属正常值,血糖大于6.11mmol/L为高血糖)和患者空腹血糖值,得出84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大于6.11mmol/L。对84例患者实施治疗,2~4次/d进行吸氧,以调控血压,改善循环,同时,为了预防脑水肿使用甘露醇。根据患者的血糖水*,适时地使用胰岛素,对脑梗死并发症要及时治疗,并辅以神经营养药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患者3周以上。

  1.3转归:根据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评判标准,急性脑梗死预后分为六种情况: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减少91%~100%,生活能力到达0~1级;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标准减少46%~90%,生活能力达到1~3级;好转: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标准增加或者减少1%~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大于18%;死亡。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情与血糖水*有一定的关系:轻型42例,血糖水*(6.95±3.52)mmol/L;中型15例,血糖水*(10.36±4.01)mmol/L;重型27例,血糖水*(17.65±5.64)mmol/L。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患者的血糖水*成正相关。重型患者的血糖水*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患者脑梗死灶和血糖水*有一定的关系:和其他患者相比,血糖较高的患者梗塞灶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灶和血糖的关系血糖高6.11mmol/L例数P值小片梗塞23<0.05大片梗塞38<0.05多片梗塞23<0.01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医学开题报告 (菁华9篇)

医学开题报告1

  课题选定包括选题的内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么临床问题需要解决?从文献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课题选定来源于临床问题提出,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例如足月儿、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HIE、RDs、MAS;惊厥、黄疸、呼衰;常见病、罕见病;诊断、治疗、机理等。选题需要查阅文献,要了解有无文献,有多少文献,都是哪类文献包括书本、综述、病例、动物等,这些文献结果可靠性如何?其证据等级是高等级?

  关于EBM

  EBM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科研晟佳证据,兼顾患者的经济能力,考虑患者价值取向和愿望,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对患者的医疗措施。

  E跏的核心理念: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疗决策: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一病人个体;专家确定治疗指南一某类病人;*制定卫生政策一群体服务。

  EBM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临床医学的方法学,EBM的.方法学基础

  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l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为实施的主体,病人群体为研究的对象,力求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加强临床科研与临床技术成果的应用。随机对照l临床试验(RcTs),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主要方法,设对照组以显示干预效果,用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双盲以避免主观因素,设多中心以增加样本数量,流行病学原则理论用于临床科研。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R)

  EBM中证据的等级

  类:研究结论来自多中心大样本RcTs,或按病种特点收集所有可靠的RcT所作的SR或Meta分析。

  类:研究结论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样本量足够的RcTs结果。

  类: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f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对照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的结果。

  类: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分析性、描述性、及系列病例研究结果

  类: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包括入组原则、入组、排除标准(时间、地点、人群);抽样方法有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是什么?分组方法也包括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干预方法包括干预的有无及方法。随访方法要描述有无随访及随访的方法。

  品友互动

  清楚描述和定义所有变量,对于疾病要明确病例定义、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因素。测定的方法、临床、实验。

  讨论路线

  解释你的结果,判断你的解释,得出你的结论,评估你的结论。

医学开题报告2

  [摘要]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文结合实际阐明了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的种类及危害,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污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实验室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环境;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水*要求的提高,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一般包括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机能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很好的后期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加重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实验室会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挥发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的机能失调。然而现在污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通风处理系统,使学生和老师直接暴露在带有毒性空气的环境中。有关部门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污染源调查表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类环境污染源主要有生物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也会给学校周边的环境带来为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建造实验室到实验课的开设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应该以国家环保局于20xx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为准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环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现状分析

  1.1实验室污染物分析

  医学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解剖学、机能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有些试剂本身就是污染物,还有一些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多为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解剖学实验中用到的标本保存液,这些保存液多为甲醛保存液,甲醛是导致白血病的污染源之一;其他实验中用到的动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实验过程中会对动物注射药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这些污染不能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废气废水的产生,这些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下水道中,长期以往,由于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会在空气和地下水中大量浓缩,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质。

  1.2实验室污染物来源分析

  医学院校作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院校,实验课相对较多,内容反复且随着*几年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就更加增加了实验室的负担。学生增多,课时增多,实验室长期处于上课状态,对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实验课结束后,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或者实验试剂不能进行合适的处理或者统一回收,都直接倒进水池,如正丁醇,乙醚,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试剂都会造成污染,并随着风向和下水管道使污染扩散到更远的区域。除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之外,还有实验室过期淘汰的药品,也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年来对教师的考核多以课题和论文为指标,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们多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验,基础实验并不能满足课题或者论文的需要,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前期所购置的实验试剂就会被淘汰,这些试剂没有专人管理,长期置于试剂柜中,过期药品多进行填埋处理。这些试剂中有些会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等,这样重金属、有毒物质就会对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重金属离子,最常见的就是Pb和Gd,随着含有这些物质的试剂的填埋,这些金属离子就慢慢释放到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和土壤中,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人和牲畜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或者吸收了这些离子的植物,会造成神经性的损害。现在报道的“癌症村”的产生,多为附*的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导致的。

  2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对高校实验室污染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日本很多高校在处置实验后残存废液的处理采用了分步处理,首先把废弃的液体分类收集统一储存运送到处理站做最终处理,这样不仅规范了废液的回收制度,也对废液的处理更加系统化、效率化。美国在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对学校中一切与科研、教学有关的实验污染的监督。然而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加强对实验室环境安全的管理,但是相对于国外,我们所做的还相差很远,并且实验室污染防治多集中在高校化学实验所残留的污染问题,没有针对医学院校的规定或者方法。医学院校虽然也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但是医学院校作为一个专业相对较强的单位,它又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如一些实验用动物,在实验中被注入细菌或者药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置,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再如实验所用菌株、切片、标本等,都带有病毒或者细菌,这些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安全隐患的。因此医学院校的污染和其他性质高校的污染有着相同点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我们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严把环保关

  根据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则,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行为准则。对各个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要求各实验室做出相对应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罚办法,使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到人心。

  2.2加强实验室试剂的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的试剂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试剂使用和储存情况,对过期或者失效的试剂,进行统一分类回收。同时还要改造试剂存放仓库,试剂仓库的污染处理标准应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的标准。如一些易挥发的气体溴苯、乙醚、丙酮等药品,要放进通风设备较好的试剂柜中,并在通风口增设简易的处理装置,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一些如硫酸、氢氧化钠这些强酸碱类的物质应该在使用后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才能排放到地下水管道中。

  2.3建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验室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存在年限已经很久了,内部构造还保留初期的建设,有一些实验室抽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实验室没有抽风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改建现有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带有处理效果的通风设备,对实验室污染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对于一些新建的实验室,我们应该做出环境评价报告,根据报告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

  2.4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改革

  根据教学改革及教学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的改革,对于现有的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研究,替换实验中所用到的污染性较大的药品。同时试行实验整合方法,整合相似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试剂,又可以避免实验中的重复污染。

  2.5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环保意识

  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环境污染类型及环境保护教育,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中的污染及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验上课前,要对学生强调实验室环境安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后的废气废渣回收,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他们的环境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并把这些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

  3结论

  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相对增多,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规范实验室类污染物的产生,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规模,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相差较大,但是作为一个教学场所是相对集中的生活范围,为了给在校师生创建一个干净,幽静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对实验室污染物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对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健全废液及过期药品的回收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师生改革实验,用新的技术和方式,使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污染,在整个学校中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利用、变害为益”的实验观念。

医学开题报告3

  高等医学院校的使命在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培养适合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医学生,同时做好社会服务,拓宽发展空间,为社会发展、卫生建设作出贡献。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成长的根基,需要大学与社会协作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这样才能做到履职尽责,让患者满意。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引导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使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1。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才能获得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就是要提高学生不断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高超的医疗技艺和高尚的医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实践中不断地逐渐培养和锻炼。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医学生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不断地学*,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2。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医学生的必备品质

  职业素质决定着医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用人单位在录用新人时最为看重的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通过学*不断完善自己,接受医学前沿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医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方面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

  3。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是适应就业的需要

  选择医学既是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也是出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找份理想的工作是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望。如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努力学*,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自身实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功就业,使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变,成为一名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医生。

  二、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1。设置职业指导课程

  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开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特点,逐步实施教学计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使学生认识医学专业的特点,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会搜集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以职业为导向的基础课,学*医学伦理、医护礼仪、医务人员执业法律知识等课程,从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方面培养医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课,如就业心理培训、求职技巧等,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择业观。在大学五年级进行综合训练,在学生实*过程中配备就业指导老师,在实*岗位上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2。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指通过理论学*和实践,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惯,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意识,提高文化科学水*和业务能力,从而适应市场要求,实现成功就业。在新生入学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其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价值观,明白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身边的环境能给予什么样的支持。通过认知自我,了解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结合现实环境,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3。提高医学生的业务能力

  医学生要掌握系统和完备的基础护理诊疗知识,这是衡量医学生职业素质的中心和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在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理论付诸实践。同时,医学生还应具有刻苦钻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和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和业务能力。医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其它专业学科知识,特别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而开阔思路,拓宽视野,为做好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国家高级医学人才的重任,要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把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医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行为与职业角色相一致,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实现就业,进而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医学开题报告4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四、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医学开题报告5

  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医疗服务属福利化范畴;医疗服务市场化是在宏观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下进行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具有市场的性质已是不争的事实 。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民营医院的迅速崛起,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建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除了省市各级医疗机构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专科医院和专家门诊,*年来,郑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医院总数已经达到300余家。

  作者在大三学*期间,承担了河南省中医院服务营销管理的研究,本文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角度,对医院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选题意义

  现实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200名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围绕就医环境、技术水*、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收费、医德医风等6方面的分析,客观公正地收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科室考核、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理论意义

  河南省中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在郑州市医疗行业属上游位置,通过对其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分析,探究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应对的措施,使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在全院建立起 医疗服务营销 模式,不但对自已是一个提高,同时也对河南省其他医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以下三种模型,当然在服务营销领域,这三种理论模型并非全部,其它学者还提出了很多其它的理论模型,但这三种是最具影响和代表意义的,因为这三种模型无一例外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面对面的服务体验上。

  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

  任何服务体验都由四个要素构成:1)服务员工;2)服务设施;3)服务顾客;4)服务过程。尽管各种服务体验都包括这四种要素,但四要素对服务体验的贡献程度却因服务而异。譬如,在一些服务体验中,员工就扮演着不太重要的角色,例如相对于牙医来说,电影院工作人员对观众欣赏影片的影响就很小。

  员工既包括那些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人(如服务生、出纳等),也包括那些虽在顾客的视线之外,但同样为服务的提供做出贡献的组织成员(如厨师、银行会计等)。服务设施既包括顾客所能接触到的设施,(如餐厅、银行大厅等),也包括那些顾客一般很少接*的设施(如饭店的厨房、银行的保险柜等)。顾客是指服务的接受人(如用餐人、存款人等)与那些与其共享服务设施的人。最后,服务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即在用餐或存款时,顾客与服务组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活动顺序。

  服务体验的四个构成要素,皆在服务体验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不同的服务互动过程而言,并非所有的服务体验构成要素皆对服务体验施加同等重要的影响。为兼容这些特殊情况,任何服务体验分析框架都应允许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营销组合,是指组织在识别可控制营销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立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早期的营销理论,几乎皆由营销组合概念来驱动。在有关营销组合的诸多观点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 4P's 营销组合,其中的 4P 分别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与地点(place)。Booms与Bitner(1981)建议,对服务组织来说,应在 4P 的基础上增加另外三种营销因素,即参与者(participants)、有形证据(physical evidence)和服务装配过程(process of service assembly),故服务营销组合就是在传统的 4P's 营销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上述3 P's。服务营销组合中所新增加的 3P ,抓住了服务营销的本质,指明了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的差别,也为我们提供了 一种剖析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

  参与者是指卷入服务产出过程的所有人,不仅包括顾客,而且包括员工。有形证据是指服务环境以及服务的其他有形层面。服务装配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发生顺序。对任何服务而言,新增加的每一种营销因素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的总体感觉。因此,意欲针对具体细分市场拓展服务业务的组织,可根据目标顾客的特点来调整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营销因素,以突出服务特色。服务特色可来自于有形证据。同样,一个服务组织也可借助服务参与者的调整来差别化它的服务。与传统的 4P 一样,新加入的 3p 之间也存在多重联系。强化其中的一个营销因素以影响顾客的消费感觉,则可能需要或引发其它营销因素的变化。

  总之,服务营销组合模型识别融入3个新的营销因素,而此 3P 对营销一种服务时非常重要。服务营销组合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其建立在营销组合这一较为成熟的营销概念之上,既突出了这一理论模型的正统性,又强调了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营销的差别之处。

  服务剧场模型

  把服务比作一场戏剧,服务剧场模型(Grove and Fisk,1983,1992)拥有与舞台产品一样的构成要素:演员、观众、设施、前台、后台与表演。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本文以河南省中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导致提供服务失败最可能出现的5种差距,帮助医院管理者发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努力消除那些存在的差距,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学开题报告6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

  3.2.1*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传统医学立法

  3.2.3*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开题报告7

  一、研究内容和意义

  探讨大鼠重度烧伤休克后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血清中的变化对烧伤休克后早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管活性物质(组胺、p物质)和大鼠心率、血压的变化,为重度烧伤早期的休克应激反应引入新的理论机制,为烧伤后抗休克治疗寻找新的研究方向。7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非烧伤组和烧伤组。烧伤组又分为单纯烧伤组、nahs组、ppg组。烧伤组大鼠制成30%三度烫伤后,在6h、12h、24h、48h、96h各时项点采集血清。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h2s浓度,采用试剂盒分析仪分析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组胺、p物质)变化,采用16道生理指标测量仪测定大鼠心率、血压。单纯烧伤组血清硫化氢浓度较非烧伤组明显升高。单纯烧伤组、nahs组、ppg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烧伤后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硫化氢浓度不同。不同硫化氢浓度下血管活性物质表达不同。硫化氢可能参与并抑制烧伤休克后应激过程,为重度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二 、选题依据

  阐述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和该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年来研究发现,生理浓度的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具有多种的生理功能,与气体分子 no、co在部分生物学功能方面相同或相似,因此它被看作体[1]内第三种的气体信号分子 ,在多个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已发现它在高血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对疾病情况下的 h2s作用的认识则刚刚起步。本实验通过外源性h2s干预烧伤后大鼠,观测大鼠重度烧伤休克后早期应激反应中两种血管活性物质(组胺、p物质)和大鼠心率、血压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硫化氢在重度烧伤休克后早期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医学开题报告8

  选题背景

  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医疗服务属福利化范畴;医疗服务市场化是在宏观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下进行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具有市场的性质已是不争的事实 。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民营医院的迅速崛起,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建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除了省市各级医疗机构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专科医院和专家门诊,*年来,郑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医院总数已经达到300余家。

  作者在大三学*期间,承担了河南省中医院服务营销管理的研究,本文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角度,对医院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选题意义

  现实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200名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围绕就医环境、技术水*、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收费、医德医风等6方面的分析,客观公正地收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科室考核、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理论意义

  河南省中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在郑州市医疗行业属上游位置,通过对其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分析,探究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应对的措施,使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在全院建立起 医疗服务营销 模式,不但对自已是一个提高,同时也对河南省其他医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以下三种模型,当然在服务营销领域,这三种理论模型并非全部,其它学者还提出了很多其它的理论模型,但这三种是最具影响和代表意义的,因为这三种模型无一例外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面对面的服务体验上。

  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

  任何服务体验都由四个要素构成:1)服务员工;2)服务设施;3)服务顾客;4)服务过程。尽管各种服务体验都包括这四种要素,但四要素对服务体验的贡献程度却因服务而异。譬如,在一些服务体验中,员工就扮演着不太重要的角色,例如相对于牙医来说,电影院工作人员对观众欣赏影片的影响就很小。

  员工既包括那些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人(如服务生、出纳等),也包括那些虽在顾客的视线之外,但同样为服务的提供做出贡献的组织成员(如厨师、银行会计等)。服务设施既包括顾客所能接触到的设施,(如餐厅、银行大厅等),也包括那些顾客一般很少接*的设施(如饭店的厨房、银行的保险柜等)。顾客是指服务的接受人(如用餐人、存款人等)与那些与其共享服务设施的人。最后,服务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即在用餐或存款时,顾客与服务组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活动顺序。

  服务体验的四个构成要素,皆在服务体验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不同的服务互动过程而言,并非所有的服务体验构成要素皆对服务体验施加同等重要的影响。为兼容这些特殊情况,任何服务体验分析框架都应允许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营销组合,是指组织在识别可控制营销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立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早期的营销理论,几乎皆由营销组合概念来驱动。在有关营销组合的诸多观点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 4Ps 营销组合,其中的 4P 分别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与地点(place)。Booms与Bitner(1981)建议,对服务组织来说,应在 4P 的基础上增加另外三种营销因素,即参与者(participants)、有形证据(physical evidence)和服务装配过程(process of service assembly),故服务营销组合就是在传统的 4Ps 营销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上述3 Ps。服务营销组合中所新增加的 3P ,抓住了服务营销的本质,指明了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的差别,也为我们提供了 一种剖析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

  参与者是指卷入服务产出过程的所有人,不仅包括顾客,而且包括员工。有形证据是指服务环境以及服务的其他有形层面。服务装配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发生顺序。对任何服务而言,新增加的每一种营销因素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的总体感觉。因此,意欲针对具体细分市场拓展服务业务的组织,可根据目标顾客的特点来调整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营销因素,以突出服务特色。服务特色可来自于有形证据。同样,一个服务组织也可借助服务参与者的调整来差别化它的服务。与传统的 4P 一样,新加入的 3p 之间也存在多重联系。强化其中的一个营销因素以影响顾客的消费感觉,则可能需要或引发其它营销因素的变化。

  总之,服务营销组合模型识别融入3个新的营销因素,而此 3P 对营销一种服务时非常重要。服务营销组合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其建立在营销组合这一较为成熟的营销概念之上,既突出了这一理论模型的正统性,又强调了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营销的差别之处。

  服务剧场模型

  把服务比作一场戏剧,服务剧场模型(Grove and Fisk,1983,1992)拥有与舞台产品一样的构成要素:演员、观众、设施、前台、后台与表演。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本文以河南省中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导致提供服务失败最可能出现的5种差距,帮助医院管理者发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努力消除那些存在的差距,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学开题报告9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 (菁华3篇)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1

  [摘要] 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 目前现状

  1.1 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1.2 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1.3 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1.4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 培养对策

  2.1 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衡。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2 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2.3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总结”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沟通能力。

  2.4 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学*方法,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2.5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热点,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小结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8](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GMER),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七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在医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是在后期临床实*中注重培养,在早期基础课及临床课教学中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也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正确的临床思维是医生正确诊断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今后成为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教育者应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具备运用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能力,增强学生运用中医思维、中医手段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终身学*的能力,以完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 陈丽娜,李飞,杨宗凯,等.关于实*医生临床思维现状的思考[J].*高等医学教育,2001,(1):94-95.

  [3] 王凤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66.

  [4] 王华楠.在与西医临床思维的比较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80-282.

  [5] 韩善夯,朱蓓蓓.如何加强实*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59-260.

  [6] 刘朝圣.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8,16(8):139-140.

  [7] 左令燕,杨鹏.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2,15(5):260.

  [8]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5.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2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直接推动着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与壮大。阐述了医学工程发展中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揭示了当前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对临床医学工程变革与发展的强大指导作用。医学工程的变革必须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医务工作者知识结构,明确医学工程师地位与职责已是当务之急。不断开发新产品、研发新设备以及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医、教、研科学水*都体现出临床工程的新的需要。临床医学工程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类医学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提升人类卫生健康状况和数字化医学工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工程 变革 发展临床医学工程(ClinicalEngineering)学科是应用工程理论、技术、医工结合的方法研究和解决医院中有关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应用软件和医用耗材的技术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支持、安全、有效和质量保证、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临床医学工程已经与医疗、护理、临床药学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

  1、医院现代化建设推动医学工程的变革与发展1.1 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

  数字化医院简单讲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使医院的服务对象由“有病求医”的患者扩展到整个社会。患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通过网络接入,就可轻松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等;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可以在家中挂号或预约医生。狭义数字化医院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即数字化和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2】 (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特征: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广义数字化医院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运作。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 (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其特征:全网络(多系统全面高性能网络化)、全方位(医教研诸方面)、全关联(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全面关联)。

  数字化医院并不是像有些人讲的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数字化医院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一些国家,数字化医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国内的数字化医院也正在开展,如“军字一号”工程的推广应用。有专家预测今后的5~10年是数字化医院的长足发展时期。

  1.2 医院信息化建设人类跨入21世纪,社会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化的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正是适应时代潮流,促使医疗活动和服务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竞争态势、市场结构、医疗行业结构、医院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存在终极目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过程,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医院数字化实施是全方位的,每个医院将根据自身需要抓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推进医院数字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

  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多数医院建成高速网络;建立了有相当数据处理能力的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挂号、收费、药剂、住院结算、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建立了Internet网站,检索医学文献;远程会诊及远程教育开展应用建立了地区级的医疗保险网络系统。

  1.3医院数字化仪器和装备在医院放射、放疗、核医学科和生化测量室等多学科广泛使用的数字化仪器和装备已经被定义为医院的核心装备,其中包括这些仪器装备本身的大量嵌入式医学软件在内构成高技术产业群。从发展趋势看,现代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中软件所占的价值比例已经超过硬件,充分体现了信息革命给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3】。把医院内对病人采集的影像信息、生化信息、电子病历等信息源,和医院的收费管理系统,质量保证体系一起,与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医生为他们设计的流程捆绑,建立起医患之间信息及时沟通的渠道是医院现代化、建立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

  1.4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纸张病历进行电子化,而是反映了患者整个的医疗过程,储存了患者全部的医疗信息,包括病史、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是对个人医疗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过程综合化的体现。它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患者一生的全电子病历,这需要全社会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连。

  由于医疗数据的特殊性,参照国外的立法,要使电子病历完全取代纸张病历,电子病历系统必须符合3个原则【4】,即真实性、可读性和保存性。真实性是指必须明确电子病历制作人的责任,防止任何故意或过失地对病历进行录入、修改、替换、删除的行为;可读性是必须使电子病历能在任何环境下可用肉眼阅读,既能在各种计算机终端上显示,也可以进行纸张打印;保存性是指在法令规定的期限内,必须有效地保存数据,即使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难情况下都能进行数据复原。在国内,法律上尚没有明文规定病历电子化的合法性,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结构化录入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电子病历的结构化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海量病历数据查询和知识挖掘的必要条件,还是进行医疗智能决策的前提。如在医嘱录入时自动进行药物冲突及合理性判断,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过失的产生。

  1.5应用空间通过在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信息共享*台,建设医疗资源交互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共享,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搭建公共健康监测和指挥*台,可实现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对大范围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估与监控。通过建设公共健康教育资讯服务中心,可以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展广覆盖的全民健康教育,这将有助于增进居民健康知识,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工程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着医院现代化、管理自动化、临床数字化、诊疗信息化的进程,使疾病诊断与治疗、康复理疗与保健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临床医学工程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类医学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提升人类卫生健康状况和数字化医学工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3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中实*。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2.5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 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1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3.2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3.3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3.4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中医医学论文 (菁华3篇)

中医医学论文1

  医学属于实践科学,以生命为其研究目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通过解剖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之后,并没有沿着“解剖”的路线发展出与其相对应的生理学,而是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方士”的影响下,与古代“天人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以“气化学说”为学术特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界曾对中医生理学的学科构建作出努力,但最终因无法对解剖形体作出合理解释而失败,以至民国时期,中医界人士也开始怀疑和批判中医“生理学”的合理性。通过了解中医“生理学”的学术沿革,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医学解剖形体与气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完善中医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1中医学术特点的衍变

  目前,有关中医学理论起源的问题,大多认为可远溯夏、商、周三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建立。战国至秦汉,国家完成了统一,“诸子思想”“百家文化”逐渐融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完善。《黄帝内经》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书的,后世医家的学术思想,都是在该书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因此,《黄帝内经》一直被看做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标志。

  1.1中医生理学的内容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1]。《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内容,多散见于各个篇章,不成系统,但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大体包括:①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机制,如以“天癸”为中心的男女七八节律;②人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其机制,如根据气血的盛衰和形体的变化总结出以“十岁”为基数的“好走”“好趋”“好步”“好卧”等生理特点(《灵枢天年》);③饮食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及呼吸机制;④人体气血运行的日节律(营卫的循行)、月节律(气血与月之阴晴圆缺的关系)、季节律(五脏主时规律)及精神活动与形气盛衰的关系、形体与气化的关系等有关人体生理的多方面内容。因此,有人把《黄帝内经》看作中医生理学的古典巨著[2]。虽然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在民国至建国前后作出了尝试,但由于中医界自唐宋以来对解剖形体的忽视,始终没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医生理学理论体系;而中医藏象学和中医基础理论都没有对脏腑实质等形体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因此均不能取代中医生理学的意义。

  1.2中医生理学的理论特点

  《黄帝内经》有关人体生理学内容的特点为注重“气化”,即人体生命活动是在“气化”作用下完成的。“气化”的结果,通过颜色、气味、功能、形体变化等形式在“形体”上表现出来,重视“形神并重”或“形气并重”。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保留了汉代遗风,在医学上仍有《黄帝内经》的学术特点,只不过对生理基础的态度,已不能与汉代同日而语。首先,人们对形体解剖的认识逐渐淡化;其次,方剂学的发展也导致对医学理论的探讨从生理转向了病理和临床。受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及《伤寒杂病论》的广泛流传,宋代以后医家出现了“重病理”和“重气化,轻形迹”的医学观念。《伤寒论》是历代医家推崇的中医临床著作,其重要内容正如恽铁樵所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可以说“六经”是打开《伤寒论》理、法、方、药一体性的钥匙。晋唐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多从运气、病理、方法论等角度立论,从人体生理学角度解读六经的少之又少。试看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所参考的书籍———《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脉辨证,所研讨的内容———五运脏腑、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等,可以推知张仲景掌握的医学内容涉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诊疗等多方面;而其所讲的六经,不会限于多数医家所认为的诸如经络、六气甚或辨证方法等。如果站在人体生理的角度看六经,可以说三阴三阳理论是在“形体”与“气化”基础上,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即“藏象系统是由五脏结构性器官按六经脏腑经络三级阴阳规律组成,内合脏腑,外应五行阴阳,六气标本是其属性”[3]。宋代以后中医学的变革,除了唐代方书盛行引发“不重辨证”的时代影响以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儒的发展和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对中医生理学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命门学说”。以儒家为中心,旁采佛、道两家融会而成的宋明理学,针对宇宙的本原问题,产生了“理”与“气”的争论;而“命门学说”即是明代医家对生命“本原”或“原始主宰”思考的结果。但是与理学家一样,主张“命门为人身之大主”的医家都是在“有形世界”纠缠,一直没有进入“无形之道”的境界。因此,由《黄帝内经》建立起的中医生理系统,并没有因为“命门学说”有所动摇。此外,北宋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以五脏为单位划为五大系统,开启了后世部分医家著书立说的基本模式。*现代“中医藏象学”“中医基础理论”及部分医家的“中医生理学”等教科书,大都为此模式。但张元素并非首创,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可以看作该模式的雏形。严格说来,这种模式是以“气化”为中心的中医“解剖学”,仍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中医生理学系统,并且忽略了脏腑实质和解剖形体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其他如李杲的“脾胃论”、朱震亨的“相火论”及其他医家对脾肾关系的论说等,基本都属于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某个部分或个别单位的功能的发挥。综上所述,中医学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学术特点也因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衍变。中医生理学作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含了“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对生命的全过程及生命活动的具体机制都有详细的描述,但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唐宋以后,众医家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充实了中医生理学的内容,但对“形体”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后世对中医理论的准确理解。直到今天,中医的“形体”仍是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2中医“生理学”的渊源

  清代的考据之学的兴起,影响了医学界对经典的回顾[4]。部分医家并不满足于仅对理论进行解读,更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体察阴阳的变化,感悟医学的真谛,对人体的生理基础进行深入思考。明代肖京在《轩岐救正论》中总结了中医学“气化”特点。清代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不仅发展了中医学的“气化论”,同时对阴阳的变化、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之道、经络对“形体”与“气化”的沟通等生理基础性问题均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此后陈修园、唐宗海等多尊崇该学派的“气化”思想。另外,乾隆年间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的前半部分,也可视为以“气化为中心”的生理学内容。此后,西医学在*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中医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反思。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西医“生理学”书籍由日本传入*,更加促进了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

  2.1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一词,*古已有之,但并不具备医学意义。医学上的“生理”在光绪年间已经出现,如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1896年)载有“生理门”,严复在1898年题为“西学门径功用”的演讲中提到“生理之学”,1907年出现了*人自己编著的人体生理学著作《生理学课本》。该时期“生理学”实由日本传入,“斋田氏、高桥氏之《生理学》流传坊肆”。在此之前,“欧美新说东渐,通行之生理学为全体新论、全体阐微、全体通考等”[5]。此后,“生理学”作为学科名称逐渐在*医学界确立,中医界相关著作也相继问世。西医入华之前,中医学界多用“医理”“理”“道”“医道”等概念来概括包括养生、生理、病理、诊疗、处方、用药等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内容,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意义相*的名词是“内景”,但其内容主要介绍各脏器的位置、不同部位的名称及饮食的代谢过程,是人体生理的小部分内容。实际上,中医学对中医生理学的认识,受*传统文化直接影响。

  2.2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医生理学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与*文化有密切关系。秦汉是诸子思想相互融合与各家学说逐渐统一的时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此背景下日渐完善,《黄帝内经》是其代表作。*文化向来被认为源于“伏羲画卦”,至黄帝时期进入“初期集成”,*原始科学文化也在此时建立。尧舜时期,不仅继承了早期的“科学”,同时发展了“人文”,大家所熟知的“天人合一”观念,便是“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成熟[6]。因此,属于实践科学范畴的中医学,具备人文哲学属性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医学属于生命科学,从考古发现和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在其理论建立之初,已经对形体解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7];而中医学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学”,除了中医学对“形体”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不同之外,与其带有人文特点的“气化”思想有关,这并不代表中医学轻视“解剖”。后世医家对“形体”的冷漠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医学的理论包含形体与气化两部分内容,而气化理论则与形体解剖并列存在,而非形体的附庸。因此,“形气并重”成为秦汉之前中医学最大的理论特点,这也是中医生理学的重要内容。该时期中医生理学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养生修炼和临床诊疗作理论指导,与后世医界只重临床有很大差别。清末汇通医家,都“主张以中医理论为本位参合中西医学,达到形理或形气兼备的理想目标”[8]。这与中医生理学“形气并重”的特点不无关系。建国以后,伴随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医基础理论,即中西医生理学的结合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目标[9]。

中医医学论文2

  【摘要】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

  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1.2中医养生的特征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1.2.1顺应自然的信念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1.2.2阴阳调和的态度*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1.2.3过犹不及的中庸观中医是*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2.1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2.2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中医医学论文3

  一、芳香温通

  1.温通心阳《灵枢五味》曰:“心病者,宜食……薤”,这是最早用薤白治疗心病的文献记载。薤,即薤白,俗称小根蒜,味辛、苦性温,该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金匮要略》在此基础上创制多首以薤白为主药的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均以温通散寒为立方主旨。张仲景以“阳微阴弦”高度概括了胸痹胸阳不振、痰浊瘀血乘其位导致阴乘阳虚、血运不畅、胸痹而痛的病因病机。《伤寒论》温通心阳之主方乃是桂枝甘草汤,经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中桂枝用量大于炙甘草,取桂枝辛温通阳,甘草甘缓补虚,两药配伍,辛甘并用,振奋心阳,温通血脉,治疗胸痹心痛,有如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心阳得通,阴寒、瘀血、痰浊尽皆消除。

  2.温经散寒在《素问调经论》中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归纳本段文字可知,本病疼痛的病机为寒、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此外,寒邪还可损伤阳气,兼有导致气虚的趋向。所以治疗方法当以散寒、活血兼顾,并同时配合补益之品为法。从此角度分析,则《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最为适宜。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治疗血虚寒厥证,其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虽未提及心痛的症状,但从症状上分析体现了血虚、寒凝血脉的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病机相同则治法相同的原则,则本方可用于治疗血虚、寒凝心脉的胸痹。目前也有应用本方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如杨传印应用当归四逆汤原方,根据症状加减治疗42例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则病情好转38例,有效率为90.5%。

  3.回阳救逆汗为心之液,血汗、津血异名同源。《伤寒论》指出大汗大下、火逆烧针等误治因素可损及心阳。轻可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重则出现“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以及“厥逆汗出,脉微细,但欲寐,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等阴阳格拒或阴盛阳衰的危重证候。此时病情危笃,全身脏腑衰竭,虽同为少阴虚寒,但仍以心阳暴脱、君火亡竭为主要病理基础。肾阳虚损虽属必然,然不致如此凶险,故为其次。冠心病心绞痛四肢不温及四肢发凉的表现,其共同发病基础为血液循环障碍。其即中医的“四逆”,四逆是指四肢逆冷,由指端向心方向发冷。芳香温通心阳之方剂多以回阳救逆的干姜、附子为君药,多配合补气药,回阳救逆,阳气运行,则血脉通畅。《伤寒论》中有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雷蕊娥等以本方加减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s,LVEF)、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PEP/LVET)方面优于对照组(32例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0.05。且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四逆汤治疗组无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

  二、气血双补、健脾化浊

  中医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密切关系。“治病必求于本”。因此,重视脾胃,并通过调理脾胃防治冠心病才是治本之法。“心胃同治”法标本兼顾、通补兼施,既能补脾健胃启生化之源以固其本,又能助心血运行通其络以治其标,补而不助其阻塞,通而不损其正气,辨证合理,比单行活血化瘀或理气止痛之法疗效更佳。《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创了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之先河,其论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即理中汤,其次如橘枳姜汤等,都是从中焦论治。郭立恒等指出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虚气血乏源。在治法上应健脾益气,“标本同治”更有利于机体内有害物的清除(氧自由基),使血脂、血黏度降低,心肌供血状态改善,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消除。曹洪欣等通过对150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项指标进行逐步分析,指出益气养心、健脾化痰法是治疗心脾两虚型胸痹的基本治疗法则。王香存、赵国定、李浩等治以补中气、健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气虚弱甚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张映梅应用归脾汤加减,益气活血,气血双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气虚弱型56例,结果为显效28例,占50%;好转24例,占43%;无效4例,占7%;总的有效率为93%。于归脾汤中适当加入赤芍、川芎、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通脉之品,诸药合用,使心脉通畅、心气得补、脏腑功能恢复而获效。

  三、活血化痰,宣痹通脉

  “痰瘀互结”病机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生痰生瘀,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失和。痰凝气滞,津运障碍,因痰致瘀;血运失调,痰阻络脉,瘀闭不通,继而痰浊与瘀血交结,而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结果。沈绍功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有胸闷、胸痛、痞满、痰多黏稠、舌边有瘀斑、舌苔厚腻浊、脉弦滑等,辨证既属痰瘀互结,又有脾运化不及的症状,提出从痰瘀论治,予以痰瘀同治之方剂,药物组成为瓜萎、薤白、水蛭、石菖蒲、郁金等,诸药合用具有祛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邓铁涛认为冠心病早期以“痰”为治,祛痰兼以活血,治以邓氏温胆汤,药用:枳壳6g,竹茹10g,法半夏或胆南星10g,橘红6g,茯苓12g,丹参12g,党参15g,甘草6g。痰湿偏重加浙贝母、薏苡仁等;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g,加桃仁、红花、田七等。到了疾病中后期,则以痰瘀互结甚至瘀血征象更为突出,此时可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等加强活血化瘀之力,配伍半夏、瓜萎、薤白、胆南星、浙贝母、橘络等兼以祛痰;痰瘀互结较甚者,可用温胆汤酌情配伍三棱、莪术、虫类药等活血散结之品。

  四、调肝活血

  冠心病血瘀证的共性已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而肝气郁结在血瘀证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瘀阻心脉乃为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肝气刚劲失柔,疏泄无度,郁滞不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滞心络,乃发心痛。明代彰潢云:“肝为凝血之本”。李东垣《医学发明》说:“血者,皆肝所主,恶血必归于肝”。《辨证录》曰:“夫肝气最喜条达,一遇忧郁之事,则涩滞而不可解”。唐容川《血证论》中说:“以肝属木,木气充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以上均为肝郁血瘀的最佳论述。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在《冠心病论治》中也指出,老年人心绞痛的发作常与情志抑郁不畅有关,主张应用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王行宽等提倡“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须兼治肝”,其系列研究表明自拟的从肝治心组方(人参、郁金、柴胡、熊胆、白芥子、九香虫、鸡血藤等)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等。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疏肝行气活血治法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性,抗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减轻主动脉及冠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综上所述,肝郁血瘀不仅具有理论基础、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药理学佐证。王进自拟疏肝通瘀汤(柴胡、香附、枳壳、延胡索、丹参、红花、当归、白芍、川芎、郁金)治疗中医辨证为肝气郁滞、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例,取得良好疗效,观察显示可以缓解心绞痛发作,明显改善症状。

  五、结论

  综观以上文献,通过总结胸痹心痛其病机治法,可以从中更加系统有条理地看到胸痹病从最初的雏形发展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方面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脉络,为辨治冠心病提供丰富而祥实的理论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诊疗思路和研究。中医学重视“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理论有诸多关于胸痹的防治原则,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6)

——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9篇)

论文开题报告1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XXX铸造有限公司在20xx年购置了一套先进的中频电炉设备,现在一工段仍为原来的冲天炉生产设备,二工段则是新安装的设备,经过一年的安装,至今为止仍处于新设备的试产阶段,新设备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调试才能达到正常水*。如今企业就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新设备调试期产品报废率高,5月报废率甚至达到10%,这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十分大的影响,企业除了在技术质量方面严把关,同时降低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原材料库存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大头,持续的高库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虽然公司想尽各种办法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仅生铁原材料库存就达到20xx多吨,有时甚至高达3000多吨,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提高该公司的库存管理水*,特别是改进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和控制。

  二、研究基本内容

  (一)、库存管理现状

  (1)XXX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库存种类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及工具几类。其中占有资金最多的是原材料,达到所有库存总量75%以上。原材料库存不仅占用资金多,同时主要原材料比如生铁、硅铁、焦炭都是资源类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高库存意味着高风险。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原材料贮存量的确定

  原材料贮存数量是在保证生产能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可存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确定的。影响贮存数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产量、工厂所在地区的运输和气候条件,材料产地运输条件、材料保质期等。另外原材料管理体制对

  车间仓库设计也有较大影响,车间设计一定要与工厂物料管理体制相吻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①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由于主要原材料是用货到付款的形式从供商处采购,投入的资金如果不能按预期的频率周转,就无法产生有效的价值。

  ②仓库混乱。企业只是大概划分了各种原材料的仓库,没有明显的标志,导致司机或者装卸员随意装卸原材料,物料管理混乱会造成原料的分类、摆放、运输和收发记录方面的困难。

  ③没有制定订货点和订货量。订货没有经过详细统计,只是大概估计需求量,没有相关的详细汇总。

  ④没有减少库存的概念,秉承不缺货,多了就堆放着的做法。

  (2)原因分析

  市场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无法避免。而造成库存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库存管理系统不健全,没有经过完整和规范的设计,是经验粗放式的管理造成的。

  ①公司的经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库存管理方面,在库存方面投入的较少,相应的人才较少,甚至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

  ②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

  ③信息化程度较低,凭经验管理库存,这种粗放式的库存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④仓库部门主要的业务活动为进货、出货及保存货物作业,由于该仓库目前没有实施信息化,所以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口头或一些表单传递信息,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递失真,严重影响仓库工作质量。

  三、研究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或销售所需的存货按“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则进行分类,分主次及重要程度进行不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物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1)、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60%~9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

  (2)、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1%~10%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

  (3)、其余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运用ABC分类法可以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上;有利于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可以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XXX铸造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工程机械铸件,发动机铸件,汽车底盘铸件以及各种大批量生产的中小灰铁件。生产这些铁件主要的原材料有细砂、陶土、焦炭、柴油、白泥、沙砖、焦炭粉、石墨粉、煤、钢切丸、粗砂等。

  在对原材料库存进行ABC分类后。从分析表可得到A、B类材料对库存的影响较大。在此,我们小组重点研究A、B类材料库存控制。

  四、强化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对存货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可以分成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对于小型企业来讲,可以在仓库中分区域分别存放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看管好A类物资就等于管好了70%左右消耗金额的库存,因此企业应尽量降低他们的消耗量,而且要在保证供给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他们的库存额,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对这部分存货应严格执行盘点制度。

  (二) 建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该制造企业的资金有限,可根据自身业务流程分散购买各种管理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建立起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

  (三) 组建企业物流管理中心

  一般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仅限于存货的保管和配送,并没有起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服务水*等职责。应组建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心,监控库存情况并做好库存分析;确保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质量及其流通效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收发货品,及时做好存卡记录、月盘点和统计工作,确保出入物品与订单和账目准确无误;及时掌握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出仓的正确数据,与物品使用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公司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必要的服务;掌握物料的市场行情,变化规律,与采购部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库存位置以及装卸搬运工序,科学编排运输方案等。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行盘点控制。企业应

  根据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清查,确定存货的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五)全员参与库存管理

  首先,应将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使企业管理层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分析和管理;其次,应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库存管理是由存货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一)*衡供求关系,弥补时间差,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用

  由于物资数量、价格和市场政策的变化等原因,导致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不*衡。企业为了稳定生产和销售,适当库存可以避免市场震荡,同时其物质占用企业资金最少,效益最高。

  (二)降低运输成本

  企业的原材料的零担运输问题,长距离零担运输的费用比整车运输要高得多。通过将零担物资运仓库,此仓储活动就能够使企业将少量运输结合成大量运输,有效减少运输费用,如C类材

  料,都可以采用大量订购的方式,以减少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而其库存管理成本比较少。

  (三)减少贮存费用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对原材料进行订购和贮存,有利于减少A类和B类材料的贮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

论文开题报告2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XX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XX

  学号:XX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20xx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20xx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xx(1):66—69[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新通信,20xx(1):78—80[3]韦乐*。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传媒科技,20xx(6):56—58[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传媒科技,20xx(8):33—34[6]刘成付。*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8]刘成付。*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9]肖弦奕。*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10]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11]陆地。*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XX

  8、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XX

  XX年XX月XX日

论文开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运动员之间的水*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体育制度是举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2)尽量做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学*与训练两不误;合理的安排训练和学*的时间,使训练不影响学*。

  (3)针对贵州省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可行的符合贵州地域的科学选材方法。

论文开题报告4

  论文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选题的背景、意义、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背景:新疆的地域辽阔,气候适宜,地貌土壤复杂多样,日照时间长,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矿产资源丰富,其即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尤为可观。但由于当地人口相对较少,交通不便,同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其发展迟缓。*出台西部大开发及新一轮的援疆政策,使得新疆在*几年快速发展。20xx年9月初,**首次出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四国,与四国分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了*对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政策,提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于今年12月14日至15日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中哈*第二次定期会晤、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将见证两国签署约30份合作文件。新疆作为中亚国家的临边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两国*签署的合作文件也为新疆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深度了解新疆对外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发展,研究本题有助于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能够降低直接和间 接贸易成本,对于扩大*与中亚国家间贸易规模,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同时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同时加快经济增长,让企业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给企业和*提出有用的建议。

  基本思路:首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哪一方面为新疆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解析新疆在对外贸易畅通中遇到的阻碍,着重剖析新疆对外贸易发展中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最后在以上基础中对新疆企业及*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通过查看大量相关资料了解新疆整体状况,查询统计年鉴制作图表更加清晰了解新疆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同时通过相关统计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查找最新新闻了解中亚国家与*之间的外交关系,了解双方的国家对外政策。

  主要观点:新疆与中亚国家相邻,主要有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和喀什经济开发区等主要通商口岸,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有相对较大的贸易量。由于新疆发展相对缓慢,企业实力较弱以及中亚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限制,使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畅通有所限制。

  论文写作提纲:

  前言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及其对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含义

  (二)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意义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一)、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规模

  (二)、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

  (三)、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方式

  (四)、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的国别分布

  三、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现状

  (一)中亚国家对外贸易畅通现状

  (二)新疆对外贸易畅通现状

  四、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

  (一)新疆自身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

  (二)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制约因素

  五、促进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畅通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积极开发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三)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贸易畅通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双边贸易畅通措施实施

  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20xx.X.X---20xx.X.X 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等

  20xx.X.X---20xx.X.X 撰写初稿

  20xx.X.X---20xx.X.X 论文修改,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1]阿依古力·依明.向西开放进程中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新格局的构建[J].现代经济20xx( 8) .

  [2]李豫新,郭颖慧. 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对*新疆*尔自治区边境贸易流量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xx(10)

  [3]阿依古力·依明. 新时期新疆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究[J].对外经贸20xx( 8) .

  [4]胡颖.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 20xx(09)

  [5] 阿依古力·依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对策探讨[J]. 对外经济,20xx(9)

  [6]高志刚. 新疆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 区域经济评论,20xx(2)

  [7] 李雪梅,闫海龙,王伯礼.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的布局和策略[J].开放报道,20xx(2)

  [8] 郑云峰. “丝绸之路”经济带助推人民币国际化[J]. 现代经济信息. 20xx(07)

  [9] 赵萍,新疆与中亚贸易合作的新机遇新问题与对策[J]经贸论坛,20xx

  [10]李豫新,郭颖慧. *新疆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便利化水*研究[J]. 国际商务研究. 20xx(01)

论文开题报告5

  调研资料准备: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王富强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不应忽视的表外因素》,刘俊剑

  《论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系》,岳寒冰

  《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偿债能力》,李晓博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刘章胜

  《新浪财经》、《证券时报》、—企业相关新闻与大事记

  《财务报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的季报中报及年报

  论文目的、思路与预期成果: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而电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大型发电厂,是*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其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电力行业极具影响力,而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其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使其能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行业领先的竞争能力,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需用到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及偿债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法,表外分析,SWOT分析,为文章后面的分析做好理论铺垫;然后,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找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不足;最后,提出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解决方案。 论文内容:

  第一部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法,表外分析,SWOT分析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部分:与同行业上市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部分:提升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

论文开题报告6

  所选题目名称:

  外来语の激増の原因とその影响について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

  外来语是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流入日本的证明。而使用外来语是我们学*和使用日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外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促使了日语本身的发展和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随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泛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日语学*和研究者及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语外来语,《大辞泉》(小学馆)将其定义为:ほかの言语から借用して、自国语と同様に使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语。借用语。日本では、広义には,汉语を含まれるが、狭义には主として欧米诸国から入ってきた语を言う。现在では一般に片仮名で表记される。1956年日本国立语言研究所就日语中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几类构成日语的词汇,对大众化的90种杂志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6.7% 汉语47.5% 外来语9.8% 混合语6.0%。10年后的1966年同一研究所又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一年的日报,晚报为对象,进行了日语词汇构成比的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8.8% 汉语44.3% 外来语12.0% 混合语4.8%。由此可见,10年岁月的推移,外来语的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外来语在日本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荒川物兵卫在《角川外来语辞典》(1969)一书中指出:“一个个单词是民族文化的种子,一个个外来语则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种子。”《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1979)的序作者富道勇夫也曾说过:“难于出口的话语用外来语说就容易多了。”

  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不断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和研究日语。日语外来语也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皮细庚在《日语概说》(皮细庚,1996)专门辟章探讨了外来语,是外来语研究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皮细庚不但讨论了外来语的来源,揭示了外来语的本质,还分析了外来语的特点,着重将外来语和原语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和制英语”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此后多年我国外语界的一部分学者深受外来语研究的启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书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外来语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郑成在日语学*与研究(20xx年第4期)上发表了名为《试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的论文。郑成不仅深入研究了外来语的特点,还深刻分析了外来语使用的现状,提出外来语激增的双刃剑作用,更将外来语和日本历史社会的心理联系起来。沈宇澄在其主编的《现代日语词汇学》一书中就外来语的作用、表记、语义展开讨论。朱京伟则在《日语词汇学教程》(20xx)中论述了外来语的特征和历史,同时也分析了外来语和原语的区别,特别提出了外来语和在来语的关系。《相识日语》(20xx)的作者王冰从外来语词语的移植方式的角度对外来语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对外来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语的来源、特征、现状、作用及同原语的比较上,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外来语*年来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略有不足,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外来语的激增原因和影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日语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旨在加深对外来语的了解,以便为广大的日语学*和研究者带来更多便利,方便其更好地使用外来语。由于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所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外来语对于我们学好日语,进行中日跨国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外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视作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对外来语激增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对外语教学研究、翻译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外来语的定义

  3 外来语的现状(激增)

  4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

  4.1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4.2 日本人的心理原因

  4.3 日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性

  5 外来语激增的影响

  5.1 积极方面

  a外来语高雅、新颖

  b能委婉地表达事物

  c 能精练表示事物的概念与区别

  d 有利于日本的国际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5.2消极方面

  a 日语丧失其纯正性

  b 造成不同年龄段间的语言交流障碍

  c 外来语的泛滥和误用

  6 结论

  课题进度安排:

  10月30日,提交开题报告。

  11月3日,参加开题答辩。

  1月8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稿)。

  3月18日,完成毕业论文终稿(纸质稿)。

  3月27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富永道夫.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M].日本千曲秀出版社,1979(这是日本文献,请用日语表达)

  2荒川物兵卫.角川外来语辞典[M].角川书店,1969

  3铃木孝夫.闭ざされた言语 :日本语の世界[M].东京岩波书店,20xx

  4皮细庚. 日语概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

  6王冰.相识日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xx

  7郑成 .浅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J].日语学*与研究,20xx(4)

  8朱京伟 .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

论文开题报告7

  开题日期: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背景: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字媒介被用来记录信息,数字图像是其中一种用以记录真实世界景象的重要方式。在各行各业,包括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内容的大规模数字图像库不断出现。有效的建立、管理和充分利用图像信息库资源,一直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在庞大的图像数据库中搜索到需要的图像信息,是进行数字图像管理和分析的关键技术。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人们就借助于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对图像进行检索。这时候图像检索的一个典型框架是,首先对图像用文本进行注解,然后用基于文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图像检索。这样一来对图像的插叙就变成了基于标签的查询。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几个根本的问题影响对图像信息的有效使用:首先,由于图像内容很难用文字标签完全表达,所以这种方法在查询图像中常会出现错误。其次,文字描述是一种特定的抽象,如果描述的标准改变,则标签也得从新制作才能适合新查询的要求。话句话说,特定的标签只适合特定的查询要求。最后,目前这些文字标签是靠观察者选出来才加上去的,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不同的观察者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幅图像可能给出不同的描述,因而不够客观,没有统一标准,常会自相矛盾。

  图像数据库的核心技术是图像检索。图像检索则是*年来海量是、信息处理面临的“瓶颈”。基于内容的检索最具有本质性,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图像检索技术的两大关键图像特征的提取和相似性度量。在人类视觉属性中,纹理作为基本的视觉特征之一,分布十分广泛。针对纹理的研究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对纹理的明确定义直至目前尚未出现,纹理应用于图像检索的时间也是相对短暂的。基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研究中的前沿技术。

  下面先来介绍一下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是一种综合集成技术,涉及到认识科学、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信息检索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如特征提取、图像分割、对象提取、高维索引等一直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技术由机器自动提取包含图像内容的可视化特征:颜色、

  纹理、形状、轮廓、对象的位置和相关关系等,对数据库中的是、图像和查询样本图像在特征空间进行相似匹配,检索出与样本相似的图像。

  1.2意义:

  目前,各种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的图像,少则几十上百,多则成千上万。并且这些图像数据库的研究对多媒体数据旅游景点、卫星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多媒体技术、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图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部门的迅速破案,需要大量的罪犯图像信息作为辅助;天气预报的准确预测,离不开大量卫星图像的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的出现,使图像信息的使用也逐渐渗入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图像已成为大众化数字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组织、表达、存储、查询、管理和检索这些海量的图像数据,是对传统数据库技术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如何将数字图像处理,建立高效的图像检索机制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3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十年来,每年都有相关的国际会议召开,国际上重要的杂志也都对此发表了相关的专刊。很多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工作,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如IBM公司的QBIE系统,virage公司的VIR图像工程系统等。

  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而言,目前国内研究部宽,主要集中在基于图像的颜色、纹理等的查询部分。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一种多特征(颜色、纹理、形状、轮廓、对象的位置和相关关系等)融合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能充分利用人类的视觉感知,将图像的多种低层特征相互结合,并通过适合的相似性度量将数据库中的图像与待查询图像进行比较,用以检索出与待查询图像相似的图像。该方法在包含从INTERNET下载的风景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3.1研究的方法:

  3.1.1 基于颜色的检索

  人们普遍认为颜色并不是刻划一个物体的关键特征,因而在传统的注重几何特征的计算机视觉研究中,颜色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相对于各种几何特征,颜色具有大小、方向、位置不变性,同时它也是描述图像最有效的特征之一。如果客户只希望从库存中查到所有红色衣服的样本图像,则使用其它检索方式很难达到要求。QBIC系统将基于颜色的检索作为缺省的检索方式。

  基于颜色检索主要采用颜色直方图的方法。颜色直方图代表3个颜色频道强度的.联合概率,描述全局的颜色分布,对旋转以及位置变化不敏感。1990年,Swain和Ballard提出了直方图交的算法,从而为颜色检索奠定了基础。图像相似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颜色直方图能够反映图像的*均颜色信息·,但不考虑空间位置信息。例如,在一幅全家福合影中,你站在父母的左边、右边,还是中间,并不会影响整幅图像的颜色分布,得到的颜色直方图也是类似的。采用纯粹的基于颜色直方图的检索,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些在人眼看来非常不同的图像。同时,要把每幅图像的颜色直方图信息存储下来,需要较大的空间。为解决这个问题,Mehtre提出了一种参考颜色表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有损压缩,并不能从压缩直方图中恢复图像固有的信息。

  为解决颜色直方图不能描述空域信息的缺陷,需要引入空域信息。对于全局空域信息的引入,先用Canny算子得到边界图,然后对边缘点建立方向直方图。归一化后的方向直方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尺度不变和旋转不变。如果图像位置简单,还可做到与目标位置无关。对于局部空域信息,将图像固定分为5个区域,对每个区域求其颜色直方图的前三阶矩。该法只对图像的微小旋转有不变性,不适应图像大的变化。也可采用类似纹理分析中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该法对视点变换、背景变化及焦距远*均不敏感。

  其它基于颜色的方法还有许多,如颜色相关向量法、颜色相关图法、颜色集方法、颜色聚类法等等。颜色相关向量法(CCV方法)是Greg Pass提出的,将各颜色区段像素点总数分 为相关和不相关两类,包含一定的空间信息。颜色相关图法是Jing Huang提出的由颜色对组成的表,表的第k个人口即颜色i在距离为k的范围内找到颜色j的像素点的概率。该方法对 图像旋转、位置变换敏感。颜色集法由John R.Smith和shihFu Chang提出,它将图像的RGB

  空间转换为HSV一维空间,因为HSV空间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感知特征。通过阈值过滤, 大于阈值的为l,小于阈值的为O。该法可以保留图像的显著信息,便于索引的构造。W.Y.Ma提出的颜色聚类法(GLA)将库中图像颜色聚类,在预定误差范围内,将三维颜色空间量化为最小数目的一维,使用颜色所占比例反映分割区域颜色分布。

  人类肉眼一般对主色调比较敏感,因此有人提出了基于主色调的检索方法。通过系统提供的调色板选择颜色值,指定某种主色调进行检索。然而,人类肉眼的分辨率毕竟有限,在一定范围内的颜色变化往往区分不出来。并且颜色在按色彩量化时会产生量化误差,从而使得原本非常相似的颜色被量化到了不同的范围之内,导致图像匹配时漏选。采用正态分布拟和法来获取指定颜色的扩展值,对主色调进行扩展,可弥补由于用户选择的随机性和量化等引起的误差。

  3.1.2基于纹理的检索

  所谓纹理,是指图像像素灰度集或颜色的某种规律性变化。纹理特征主要包括粗糙度、方向性、对比度以及规则性。基于纹理的检索适用于检索诸如水波、布匹、建材等类型的图像,通常采用统计方法、结构方法以及频谱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像木纹、沙地、草坪等细致而不规则的物体,根据图像像素间灰度的统计性质对纹理规定出特征以及特征与参数间的关系。结构方法适于像布料或砖瓦等一类元素组成的纹理以及排列比较规则的东西,根据纹理基元及其排列规则来描述纹理特征。

  统计方法通常在频率域和空间域上进行。在频率域上,主要采用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傅立叶变换在能量谱上反映图像粗糙度和方向性;小波分析中采用Gabor滤波能够表现出最 好的特征。在空间域主要采用Haraliek和Shanmugam 提出的共生矩阵法,共生矩阵的每个元素表示从灰度i像素点开始离开某固定位置t的像素点灰度为j的概率。该法的缺点在于矩 阵很大且含有大量的冗余信息。Tamura是纹理分析的另一主要方法,它定义了粗糙度、方向、归整等6种特征,每种特征相互独立且可视。其优点在于几乎没有冗余信息,算法的效率比较商。

  在纹理研究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统计方法优于频谱分析方法。8O年代, 随机场模型开始用于纹理的分类和识别。Kashyap采用基于圆对称自回归随机场模型的特征,用于自然 纹理的分类, 并取得了9l% 的正确率。F.S.Cohen等采用Gaussian Markov随机场模型(GMRF),对9种自然纹理的识别达到了99% 至100% 的正确率。D.K.Panjwani和G.Healy进一步采用GMRF模型用于彩色纹理图象的分割,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开题报告8

  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情景。

  研究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在NICU患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最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

  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NEC。

  除了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外,腹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虽然其用于诊断NEC的特异度较高,但对于早期诊断NEC帮助不大,

  目前也有很多关于IL-8、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化指标用于诊断NEC的研究,但缺乏较好的用于早期诊断NEC的血生化指标。

  TLR是由Nomuria等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一种蛋白。

  TLR在不同细胞的表达和识别不同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参与肿瘤、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

  在人类体内发现的TLR家族共有10个成员,其中TLR4是*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中一个,TLR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DC上。

  I-FABP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占成熟的细胞基质蛋白的2%。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其在NEC中的动态变化,作为NEC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可为辅助诊断NEC提供依据,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TLR4上调导致NEC发生的机制研究

  与LPS结合后,被激活的TLR4可以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

  其中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k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MyD88的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诱导LPS的干扰素(IFN),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GARG-16)、

  干扰素调节基因1(IRG-1)的表达和DC的成熟,激活下游NF-k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6、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表达。

  Chan等研究发现,TLR4激活后能影响肠道粘膜的修复能力,此与其减少肠道细胞增殖、降低内皮细胞基底部粘附力及减少内皮细胞移动到受损位置的数量。

  究证明,TLR4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于wnt-β-5信号系统,使肠道粘膜修复能力受损,加重NEC的病理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TLR4不仅可以与LPS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损伤肠道粘膜导致NEC发生,许多分子蛋白如纤维结合蛋白、透明质酸。

  硫酸肝素等均能激活TLR4,在无外来病原菌时TLR4表达可能增高,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发生NEC的炎症瀑布链式反应。

  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一些无明显感染因素引起的NEC。

  细菌及其产物如何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NE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有研究应用缺氧、低温、人工喂养、细菌感染等方法制成了NEC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肠上皮的PA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阻断PAF的受体表达后NEC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PAF表达增高可使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细胞粘附分子的合成增多及活性氧生成增加,从而损伤肠壁。

  有研究表明,PAF可活化肠上皮细胞的STAT,使磷酯酶A2及内皮素一1的合成增加,并可通过上bax的表达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细胞问的连接而引起细菌移位

  关于医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精选3篇工作报告。

  另外,PAF还可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TLR4,后者可活化IKK,从而激活NFxB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

  如果敲除TLR4,则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TLR4在NEC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沈涤华等研究表明I FABP可以作为早期肠缺血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EC患儿血清I-FABP水*明显升高,且与NCE严重程度有关。

  Thuijls等研究发现重症NEC患儿在早期血I-FABP水*即明显升高。

  当临床出现轻度腹胀,大便隐血阳性怀疑NEC时,血、尿I FABP水*在发展成为重症NEC的患儿会明显高于诊断为其他疾病和病情稳定在NECI期或Ⅱ期的患儿。

  主要参考文献

  Hans Van Goudoever,陈超,张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热点问题.*循证儿科杂志 20XX,06(5).

  邹静静,陈运彬.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新生儿科杂志 20XX,27(5).

  李志杰,刘靖华,姜勇.ToLL样受体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15:694-697

论文开题报告9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7)

——医学开题报告

医学开题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医学开题报告1

  一、拟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体温是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体温既有生理学的意义,又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体温计在现在的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易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测量时间较长,不易读数,为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体温计,它的测温精度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媲美的情况下,大大的缩短了测温时间且携带方便,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它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温度传感器,LED模块等外部设备,在软件的控制下,实现智能化的体温测量,不但能够精确测温,而且能够对温度进行逻辑判断,并且通过LED显示器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电子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现在所使用的体温计最常见的是水银温度计。这种温度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准确分辨,读数困难,而且他们的热容量还比较大,达到热*衡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很难读准,并且使用非常不方便。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我选择了电子体温计的设计这个课题,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设计,本设计所介绍的电子体温计与传统的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准确,快速等优点。

  三、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能够测量人体体温,显示体温。

  2)能够在人体体温超出正常体温时,让蜂鸣器报警。

  3)能够调节让蜂鸣器报警的正常体温。

  4)能够储存并查询前几个测量的体温。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借助智能传感器,结合复位电路和显示电路,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了体温计的显示,报警,及查询和存储的功能。

  五、预期结果及进度安排

  20xx年2月提交论文 题目。

  20xx年3~4月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4~5月撰写毕业论文 并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 写作大纲。

  20xx年6月1号提交论文初稿给指导老师,6月中旬论文定稿。并做好答辩的准备。

医学开题报告2

  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情景。

  研究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在NICU患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最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

  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NEC。除了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外,腹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虽然其用于诊断NEC的特异度较高,但对于早期诊断NEC帮助不大,目前也有很多关于IL-8、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化指标用于诊断NEC的研究,但缺乏较好的用于早期诊断NEC的血生化指标。

  TLR是由Nomuria等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一种蛋白。TLR在不同细胞的表达和识别不同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参与肿瘤、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在人类体内发现的TLR家族共有10个成员,其中TLR4是*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中一个,TLR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DC上。

  I-FABP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占成熟的细胞基质蛋白的2%。肠缺血早期仅有黏膜受累时即可因为细胞通透性升高而导致IFABP释放入血,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其在NEC中的动态变化,作为NEC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可为辅助诊断NEC提供依据,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TLR4上调导致NEC发生的机制研究

  )、与LPS结合后,被激活的TLR4可以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中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k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MyD88的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诱导LPS的干扰素(IFN),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GARG-16)、干扰素调节基因1(IRG-1)的表达和DC的成熟,激活下游NF-k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6、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表达。

  )、Chan等研究发现,TLR4激活后能影响肠道粘膜的修复能力,此与其减少肠道细胞增殖、降低内皮细胞基底部粘附力及减少内皮细胞移动到受损位置的数量有关。Sodhi等研究证明,TLR4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于wnt-β-5信号系统,使肠道粘膜修复能力受损,加重NEC的病理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TLR4不仅可以与LPS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损伤肠道粘膜导致NEC发生,许多分子蛋白如纤维结合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肝素等均能激活TLR4,在无外来病原菌时TLR4表达可能增高,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发生NEC的炎症瀑布链式反应。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一些无明显感染因素引起的NEC。

  细菌及其产物如何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NE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应用缺氧、低温、人工喂养、细菌感染等方法制成了NEC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肠上皮的PA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阻断PAF的受体表达后NEC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AF表达增高可使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细胞粘附分子的合成增多及活性氧生成增加,从而损伤肠壁。有研究表明,PAF可活化肠上皮细胞的STAT,使磷酯酶A2及内皮素一1的合成增加,并可通过上bax的表达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细胞问的连接而引起细菌移位。另外,PAF还可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TLR4,后者可活化IKK,从而激活NFxB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如果敲除TLR4,则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TLR4在NEC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沈涤华等研究表明I FABP可以作为早期肠缺血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EC患儿血清I-FABP水*明显升高,且与NCE严重程度有关。

  Thuijls等研究发现重症NEC患儿在早期血I-FABP水*即明显升高。当临床出

  现轻度腹胀,大便隐血阳性怀疑NEC时,血、尿I FABP水*在发展成为重症NEC的患儿

  会明显高于诊断为其他疾病和病情稳定在NECI期或Ⅱ期的患儿。

 

医学开题报告3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着,已经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取出内固定器械,清除骨断端间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复位,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质,钻通髓腔,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09年5月~10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2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4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双侧肢体不等长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2)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3)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着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438:1~3

  [7]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 48~43

  [9] 李峰,欧阳跃*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8:11~119

医学开题报告4

  一、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

  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

  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

  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三、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

  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中有两点尤为关键。

  第一点:提出问题注意是否有层次性。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

  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

  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第二点:研究目标是否具体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

  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完成质量高低,对整个论文写作进程起到直接影响。

  开题报告的目的在于确定论的基本方向,搭建出一个写作框架,因此该部分内容必须规范做好,且运用好必要的技巧。

  开题报告写作过程中,有不少要点需加以注意,具体有哪些文中已做详解。

  希望学生们看完能够有所启发,从而写作出优秀的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开题报告5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

  其具体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2.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须注意把握其要点。

  1、辨胁痛性质胁痛病性有虚有实。

  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症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致;若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发热或呕吐蛔虫,多为砂石或蛔虫阻滞胆道,病属湿热;若出现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尿黄,则为气郁化火;若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舌淡,苔白滑,脉弦迟,则为肝郁夹寒;若胁肋隐痛,心烦口干,伴头晕目眩,舌红少苔,则病属阴血亏损;若胁痛隐隐,但绵绵不绝,疲劳后可使疼痛加重,按之反较舒适,多属血不养肝,络脉失养所致;若胁肋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则属阳虚,肝络失养。

  2、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犯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3、辨胁痛病位

  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胁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与脾胃和肾有关。胸胁疼痛,不论一侧、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坠痛、隐痛,或痛如刀割,痛彻肩背,位均居肝胆二经;但若胁痛伴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脘胀闷则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胁痛牵引腰背,呈坠痛、隐痛,悠悠不休,遇劳而发,则由肝及肾,位在肝肾。

  其次,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另外,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采取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开题报告6

  [摘要]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文结合实际阐明了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的种类及危害,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污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实验室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环境;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水*要求的提高,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一般包括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机能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很好的后期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加重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实验室会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挥发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的机能失调。然而现在污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通风处理系统,使学生和老师直接暴露在带有毒性空气的环境中。有关部门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污染源调查表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类环境污染源主要有生物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也会给学校周边的环境带来为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建造实验室到实验课的开设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应该以国家环保局于20xx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为准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环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现状分析

  1.1实验室污染物分析

  医学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解剖学、机能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有些试剂本身就是污染物,还有一些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多为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解剖学实验中用到的标本保存液,这些保存液多为甲醛保存液,甲醛是导致白血病的污染源之一;其他实验中用到的动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实验过程中会对动物注射药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这些污染不能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废气废水的产生,这些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下水道中,长期以往,由于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会在空气和地下水中大量浓缩,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质。

  1.2实验室污染物来源分析

  医学院校作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院校,实验课相对较多,内容反复且随着*几年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就更加增加了实验室的负担。学生增多,课时增多,实验室长期处于上课状态,对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实验课结束后,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或者实验试剂不能进行合适的处理或者统一回收,都直接倒进水池,如正丁醇,乙醚,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试剂都会造成污染,并随着风向和下水管道使污染扩散到更远的区域。除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之外,还有实验室过期淘汰的药品,也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年来对教师的考核多以课题和论文为指标,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们多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验,基础实验并不能满足课题或者论文的需要,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前期所购置的实验试剂就会被淘汰,这些试剂没有专人管理,长期置于试剂柜中,过期药品多进行填埋处理。这些试剂中有些会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等,这样重金属、有毒物质就会对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重金属离子,最常见的就是Pb和Gd,随着含有这些物质的试剂的填埋,这些金属离子就慢慢释放到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和土壤中,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人和牲畜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或者吸收了这些离子的`植物,会造成神经性的损害。现在报道的“癌症村”的产生,多为附*的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导致的。

  2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对高校实验室污染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日本很多高校在处置实验后残存废液的处理采用了分步处理,首先把废弃的液体分类收集统一储存运送到处理站做最终处理,这样不仅规范了废液的回收制度,也对废液的处理更加系统化、效率化。美国在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对学校中一切与科研、教学有关的实验污染的监督。然而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加强对实验室环境安全的管理,但是相对于国外,我们所做的还相差很远,并且实验室污染防治多集中在高校化学实验所残留的污染问题,没有针对医学院校的规定或者方法。医学院校虽然也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但是医学院校作为一个专业相对较强的单位,它又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如一些实验用动物,在实验中被注入细菌或者药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置,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再如实验所用菌株、切片、标本等,都带有病毒或者细菌,这些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安全隐患的。因此医学院校的污染和其他性质高校的污染有着相同点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我们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严把环保关

  根据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则,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行为准则。对各个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要求各实验室做出相对应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罚办法,使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到人心。

  2.2加强实验室试剂的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的试剂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试剂使用和储存情况,对过期或者失效的试剂,进行统一分类回收。同时还要改造试剂存放仓库,试剂仓库的污染处理标准应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的标准。如一些易挥发的气体溴苯、乙醚、丙酮等药品,要放进通风设备较好的试剂柜中,并在通风口增设简易的处理装置,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一些如硫酸、氢氧化钠这些强酸碱类的物质应该在使用后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才能排放到地下水管道中。

  2.3建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验室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存在年限已经很久了,内部构造还保留初期的建设,有一些实验室抽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实验室没有抽风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改建现有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带有处理效果的通风设备,对实验室污染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对于一些新建的实验室,我们应该做出环境评价报告,根据报告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

  2.4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改革

  根据教学改革及教学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的改革,对于现有的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研究,替换实验中所用到的污染性较大的药品。同时试行实验整合方法,整合相似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试剂,又可以避免实验中的重复污染。

  2.5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环保意识

  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环境污染类型及环境保护教育,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中的污染及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验上课前,要对学生强调实验室环境安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后的废气废渣回收,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他们的环境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并把这些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

  3结论

  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相对增多,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规范实验室类污染物的产生,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规模,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相差较大,但是作为一个教学场所是相对集中的生活范围,为了给在校师生创建一个干净,幽静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对实验室污染物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对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健全废液及过期药品的回收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师生改革实验,用新的技术和方式,使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污染,在整个学校中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利用、变害为益”的实验观念。

医学开题报告7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脉搏波提取电路的设计。设计采用数模转换器MAX1240芯片组成AD转换电路加上带通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进行电压数据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脉搏信号即模拟电压值转换为12位数字值输入给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此数据处理为2个字节,低字节为低8位数据,高字节的低4位为数字电压值的高4位,进行数据处理后在通过串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2、课题目的

  进一步了解单片机,掌握信号调理部分电路组成及设计方法,以及单片机设计数据信号采集电路的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

  当前脉搏波检测系统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法: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液体耦合腔脉搏传感器、压阻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应变式脉搏传感器。*年来光电检测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发展很快,这是由于光能避开强烈的电磁干扰,具有很高的绝缘性,且可非侵入地检测病人各种症状信息。用光电法提取指尖脉搏光信息是当前最好的方法。

  脉搏波检测系统的数字化设计方法: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过“摸脉”作为诊断疾病的手段。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因此对脉搏波采集和处理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但人体的生物信号多属于强噪声背景下的低频的弱信号, 脉搏波信号更是低频微弱的非电生理信号, 必需经过放大和后级滤波以满足采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脉搏检测系统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来完成滤波,放大整型等处理,再经过模数转换和进一步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增大了功耗和体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统不可靠和不稳定因素。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以极快的速度向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于脉搏波的波形

  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 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别是与动脉管壁的弹性、口径和厚度 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动脉血管的弹性越大(即顺应性越大),则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动脉管径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动脉到大动脉、再到较小动脉,脉搏 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大。

  脉搏波周期图的标志点特征与其对应的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心血管功能参数指标信息的正确提取有着重要影响。如图1所示,b单波起点(主动脉脉瓣开放点),c主波波峰(主动脉最高压力点),d重搏前波波峰(c点压力下降后第一个拐点,是左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发生弹性振动造成的),e舒张期开始点,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充盈的标志点),g重搏波波峰(f点后动脉压力继续上升的一个高峰)。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m1为收缩期*均压,Pm2为舒张期*均压。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总体流程为:先由脉搏波信号提取模块的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提取脉搏波,然后进入脉搏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将调理好的数字波送到A/D转换模块,由MAX1240转换为模拟波形在传入单片机处理,最后单片机处理完成的波由串口通信模块传递给PC机。

  1、脉搏信号提取模块

  当前,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取脉方法是独取寸口法,此处动脉行径较固定,解剖位置较浅,毗邻组织较分明,因此成了脉诊有利位置。本课题采用HK20xxB型压电脉搏传感器,其精度小灵敏度高,输出为模拟信号。

  附其出厂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DC5—6V;

  (2)压力量程:-50—+300mmHg;

  (3)灵敏度:20xxμV/mmHg;

  (4)灵敏度温度系数:0.0001/°C;

  (5)精度:1.5%;

  (6)重复性:0.5%:

  (7)迟滞:0.5%;

  (8)过载:100倍。

  2、脉搏信号调理模块

  (1)滤波电路

  常规脉搏信号的主要频带范围是0.1—40Hz。为防止处于干扰环境是脉搏信号中混入各种噪声,因此在本系统中设计了通带频率为0.1—40Hz的带通滤波电路,将脉搏信号的有用成分从采集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本课题带通滤波器将采用44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级联0.1Hz的二阶高通滤波的方法实现。

  (2)放大电路

  使用三极管与电阻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参考倍数为8—10倍,具体放大倍数在仿真时可以测试出来。

  3、A/D转换模块

  MAX1240称作模数变换器;简称“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装置。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须经各种检测装置,以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作为模拟量,随时提供被控制对象的有关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而进行控制。计算机的输入必须是数字量,故需用模数转换器达到控制目的。

  主要参数

  1、2.7V—3.6V单电源供电。

  2、分辨率为12位。

  3、最大采样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机工作)。

  5、内部提供采样/保持电路。

  6、内部提供转换时钟。

  引脚3(即SHDN)为控制端,其值取0为待机工作模式,取1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悬空,此时内部电源无效,可在管脚3(Vref)外接参考电源。

  4、单片机模块

  本课题采用AT89S52单片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场应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性能方便各类程序测试调试,很是适合本设计故而选它作为课题单片机。

  5、串行通信模块

  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两种形式,异步传送的特点是数据在线路上传送不连续,但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约定传送的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同步传输的速度高于异步传输,但硬件设备较复杂,而且对同步时钟信号的相位一致性要求严格。

  下面是对串行通信的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

  1)传输率:即波特率,范围一般110—9600。

  2)RS232-C:EIA电*与TTL电*转换,需要电*转换芯片MAX3232。

  3)3.0—5.5V电源供电。

  4)300μA低供电电流。

  5)只需外接0.1μF电容。

  6、电源模块

  脉搏调理电路需求-5,V+5V模拟电源,单片机需求5V数字电源,A/D转换器和MAX3232需求3.3V数字电源,数字电源需和模拟电源分离。

  四、预期结果

  完成脉搏波提取的电路并仿真成功,能够测试记录波形,顺利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进行硬件操作,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

  五、进度计划

  第一、二、三、四周:调研资料。

  第五、六、七周: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学*。

  第八、九、十、十一周:开始进行电路的设计,仿真。

  第十二、十三周:调试电路并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六周: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审查,并完成毕业答辩。

医学开题报告8

  编写算例使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设计》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医学开题报告9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四、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医学开题报告10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双侧肢体不等长<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用力或疲劳后持续性 <°~4°>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医学开题报告11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20xx年我国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受到了党和**及公众的重视,在今年的**期间又得到了代表们的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医改方案和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医疗改革的同时,由于医药分离、和城乡医疗结合,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患者,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是大多数医院存在着固步自封、 缺乏战略、定位模糊 、管理滞后、人才瓶颈 、营销缺位等问题,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选择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的开题。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我国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利于医院今后的规范性管理,减轻居民的医药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研究的意义

  20xx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在医改出现了一些急需规范解决的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这些都使得探讨和研究我国医院管理问题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对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对于深化医院的管理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将*些年来国外医院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国外医院管理理论不停地在创新与发展,*些年来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例如,美国的医院管理在经过一段增长和扩充时期(比如医院联合、多医院集团形成)后,通常会进入改革阶段,改革其旧有的管理框架,以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当前美国的医院行业,包括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正在掀起新一轮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浪潮,象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其传统的董事会结构。改革后的医院董事会结构及医院管理模式有两个特点:首*执行官的地位得到提高,进入了董事会;医务人员对其医疗行为要负更多的责任。公司治理的医院管理模式也在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管理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下面还有数家医院,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董事会。尤其是*些年来,由于与诊断相关的总额预付制(drg)和管理保险(inanagedcare)以及*衡预算案(balaneedbudge枷endment)的出台,使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是医院首*执行官们所着力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国外医疗卫生模式的研究

  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是**主导型。美国是全球最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的供给和需求由市场决定,**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负责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主动啊模式的代表是英国和加拿大,英国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由**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总目标是结合市场和**干预两者的优点,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既有**干预的公*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

  第三,在医院管理中强调医院的伦理和社区责任。

  国外医院的初创和起源大都与伦理和社区紧密相关。例如,美国最早的医院实际上是贫民救济院,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纽约囚犯工厂建在一起,唯一的目的是为了隔离治疗患病的犯人,直至1848年才分离出来,一家独立的医院由此产生。美国医院在进行管理创新时,特别强调医院所担负的伦理与社区责任,强调医院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责任,如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确保病人能接受到正确的和质量保证的治疗,并对这些治疗进行监督和评估;医院要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过失行为负责,等等。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21世纪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先后举办了4次“21世纪医学、医疗恳谈会”。1998年至1999年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相继出台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医院状况》等3个报告。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与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治愈重症与疑难杂症的期望值增加;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课题等。日本大学附属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于: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制定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高科技医疗;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运用尖端的医疗技术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在社区医疗中的作用:改革医院的经营运作机制等等。

  第四,在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医院管理创新的实践。

  新加坡从1985年对公立医院开始实施改革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增加公立医院的经营权,引进商业运作和商业管理的模式,既使私立医院中的有效管理手段运用在公立医院中,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德国,*些年来医院系统内部正在发生着飞速变化,私立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二级服务(secondarycare指普通疾病的专科诊断和治疗),也有三级服务(tertiarycare指疑难重症的专科诊断和治疗)。这样医院间的竞争加剧,医院为赢得竞争的优势,竞相开展医院管理创新,如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人员的教育培训,改进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等。

医学开题报告12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开题报告13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实验在其中占据着重要意义。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仪器以及检验技术相继出现,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同时兼具高实验操作技能、较高的理论水*、独立设计医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由此,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得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纠正学生只重视医学部分内容而忽视化学部分内容的不正确思想,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以免由于知识的漏洞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学内容方面,抓住重点,积极进行总结和归纳。

  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学*分析化学之前就已经学*过相关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梳理一次学生就会明确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学统计以及化学等,都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并且会出现比较多的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归纳,将相似内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快记住重点内容。比如在计算弱酸性体系的分布系数时,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其中发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找出便于记忆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氢离子浓度降幂的顺序排列的,分子则取决于型体中所含氢的个数。抓住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记住计算公式。

  2、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谈论、提问、小论文以及*题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并逐渐取得进步。首先,教师可以从溶液的移取、天*称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进行讲授教学,在与实验课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检测结果精度的重视。其次,在一部分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对分析化学的学*热情。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围绕该课题展开谈论并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讨论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

医学开题报告14

  每个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都想写好毕业论文,使其得以通过审核,获得导师好评。

  该环节完成质量高低,不仅体现大家的学*成果,还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写作水*。

  写作好开题报告,是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论文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大重要保障。

  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该环节完成不详细,质量有所欠缺,未能规范完成好,导致直接影响后面的论文内容写作和观点的表达。

  我们不仅要保证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各步骤内容完整,还有尽一切方法提升其整体质量。

  那么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作完成,且看下文最全讲解。

  一、开题报告基本内容要素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课题的最终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

  (2)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论证完成课题的实验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论文工作和经费的估计。

  (5)论文工作计划(起止时间,分年度的具体实施内容)。

  二、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字数:不少于5000字。

  3、页眉页脚的编排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开题报告题目”.

  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正文起始页码为1.

  4、目录的编排

  标题“目录”:黑体,居中,字号:小三;

  目录内容:宋体,小四号;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目录。

  5、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每章另起一页。

  章序号为***数字。

  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

  6、图表、公式序号的编排

  开题报告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数字分章编号。

  具体格式请参见硕(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7、装订顺序

  开题报告封面-开题报告目录-开题报告正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记录-开题报告审查

  三、开题报告写作内容要点

  1、选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选题是开题报告的一大重点。

  在选题时要及时与导师沟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兴趣爱好、工作经验等因素,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要有一定针对性,最好是与自己工作相关,以便后期在搜集资料和数据时更为方便。

  2、理论资料收集。

  题目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理论资料的搜集了,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里占有很大比重,这需要我们花时间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现有的文献搜集渠道很广泛,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等等。

  3、定框架。

  在拟定题目、搜集资料并整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定框架啦!现有的开题报告模板很多,大致有“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可行性分析”、“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论文提纲”这几个部分。

  4、写作。

  根据拟定的框架和搜集的材料,就可以开始正式写作啦,要注意写作的格式,一般学校会给出模板,要把字体调整规范且不要出现错别字哦!

  5、提交和修改。

  在写好开题报告之后还要经过反复修改,要记得多与导师沟通,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自己开题答辩的通过率。

医学开题报告15

  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随之一起发展的循证医学也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 医学检验 向 检验医学 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在与临床相关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手段来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涉及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诸多的科目,运用这些学科可以快速的准确的为疾病提供诊断的确实依据,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便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了医学检验的专业,借此培养初级、中级医学检验相关人才。1983年有相继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本科医学检验的专业,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医学检验相关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现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这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使得临床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以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其已经可以基本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许多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体体现在:人员编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的编配不合理。人员编配不合理导致了检验队伍的松散,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检验过程存在着误操作和不合理,导致了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且这种人力资源编配不合理现象还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员配置的分散,还会使得整个体系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使得医院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检验医学理论体系不全:虽说*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医学检验领域在发展上主要集中于硬件的建设上,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而忽视了对于检验医学理论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只能算是 实验医学检验学 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论体系。针对医学检验问题上的科研能力较低,相关人员的创新(科研)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其还可能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但部分检验人员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逐渐的淡薄对将质控工作的重视。

  临床医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高人才素质:我国的检验医学正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首先,临床医学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其次,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最后在教育上还应当进行引导,努力扩宽临床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将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传递检验结果,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检验结果传递与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甚至实现院与院、市与市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向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检验科室的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发达国家的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相连的机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即为自动化。所以,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检验结果,我们也必须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检验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检验学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进行的检验科目现在也逐渐的被自动化仪器所代替,其检验的速度和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这便是我国未来医学检验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8)

——医学开题报告15篇

医学开题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学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开题报告1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xx年12月15日—xx年1月15日 资料积累

  xx年1月15日—6月1日 模型完成

  xx年6月1日—8月 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开题报告的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医学开题报告2

  一、拟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体温是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体温既有生理学的意义,又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体温计在现在的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易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测量时间较长,不易读数,为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体温计,它的测温精度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媲美的情况下,大大的缩短了测温时间且携带方便,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它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温度传感器,LED模块等外部设备,在软件的控制下,实现智能化的体温测量,不但能够精确测温,而且能够对温度进行逻辑判断,并且通过LED显示器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电子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现在所使用的体温计最常见的是水银温度计。这种温度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准确分辨,读数困难,而且他们的热容量还比较大,达到热*衡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很难读准,并且使用非常不方便。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我选择了电子体温计的设计这个课题,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设计,本设计所介绍的电子体温计与传统的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准确,快速等优点。

  三、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能够测量人体体温,显示体温。

  2)能够在人体体温超出正常体温时,让蜂鸣器报警。

  3)能够调节让蜂鸣器报警的正常体温。

  4)能够储存并查询前几个测量的体温。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借助智能传感器,结合复位电路和显示电路,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了体温计的显示,报警,及查询和存储的功能。

  五、预期结果及进度安排

  20xx年2月提交论文 题目。

  20xx年3~4月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4~5月撰写毕业论文 并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 写作大纲。

  20xx年6月1号提交论文初稿给指导老师,6月中旬论文定稿。并做好答辩的准备。

医学开题报告3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20xx年我国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受到了党和**及公众的重视,在今年的**期间又得到了代表们的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医改方案和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医疗改革的同时,由于医药分离、和城乡医疗结合,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患者,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大量的问题,特别是管理上的问题,现在是大多数医院存在着固步自封、 缺乏战略、定位模糊 、管理滞后、人才瓶颈 、营销缺位等问题,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选择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的开题。

  二、研究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我国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利于医院今后的规范性管理,减轻居民的医药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研究的意义

  20xx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在医改出现了一些急需规范解决的新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这些都使得探讨和研究我国医院管理问题成为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对我国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对于深化医院的管理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效益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将*些年来国外医院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国外医院管理理论不停地在创新与发展,*些年来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例如,美国的医院管理在经过一段增长和扩充时期(比如医院联合、多医院集团形成)后,通常会进入改革阶段,改革其旧有的管理框架,以形成新的管理体系。当前美国的医院行业,包括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正在掀起新一轮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浪潮,象越来越多的非营利性医院改革其传统的董事会结构。改革后的医院董事会结构及医院管理模式有两个特点:首*执行官的地位得到提高,进入了董事会;医务人员对其医疗行为要负更多的责任。公司治理的医院管理模式也在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管理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下面还有数家医院,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董事会。尤其是*些年来,由于与诊断相关的总额预付制(drg)和管理保险(inanagedcare)以及*衡预算案(balaneedbudge枷endment)的出台,使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制度创新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是医院首*执行官们所着力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国外医疗卫生模式的研究

  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是**主导型。美国是全球最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卫生的供给和需求由市场决定,**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负责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主动啊模式的代表是英国和加拿大,英国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由**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总目标是结合市场和**干预两者的优点,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既有**干预的公*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

  第三,在医院管理中强调医院的伦理和社区责任。

  国外医院的初创和起源大都与伦理和社区紧密相关。例如,美国最早的医院实际上是贫民救济院,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纽约囚犯工厂建在一起,唯一的目的是为了隔离治疗患病的犯人,直至1848年才分离出来,一家独立的医院由此产生。美国医院在进行管理创新时,特别强调医院所担负的伦理与社区责任,强调医院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责任,如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确保病人能接受到正确的和质量保证的治疗,并对这些治疗进行监督和评估;医院要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过失行为负责,等等。日本从1996年开始,就21世纪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先后举办了4次“21世纪医学、医疗恳谈会”。1998年至1999年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相继出台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医院状况》等3个报告。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与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治愈重症与疑难杂症的期望值增加;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课题等。日本大学附属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在于:大力培养医学人才,制定医务人员进修和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高科技医疗;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运用尖端的医疗技术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在社区医疗中的作用:改革医院的经营运作机制等等。

  第四,在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医院管理创新的实践。

  新加坡从1985年对公立医院开始实施改革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增加公立医院的经营权,引进商业运作和商业管理的模式,既使私立医院中的有效管理手段运用在公立医院中,以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在德国,*些年来医院系统内部正在发生着飞速变化,私立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私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既有二级服务(secondarycare指普通疾病的专科诊断和治疗),也有三级服务(tertiarycare指疑难重症的专科诊断和治疗)。这样医院间的竞争加剧,医院为赢得竞争的优势,竞相开展医院管理创新,如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人员的教育培训,改进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等。

医学开题报告4

  高等医学院校的使命在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培养适合于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医学生,同时做好社会服务,拓宽发展空间,为社会发展、卫生建设作出贡献。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成长的根基,需要大学与社会协作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这样才能做到履职尽责,让患者满意。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引导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使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1。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生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学*才能获得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就是要提高学生不断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高超的医疗技艺和高尚的医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实践中不断地逐渐培养和锻炼。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医学生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不断地学*,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2。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医学生的必备品质

  职业素质决定着医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用人单位在录用新人时最为看重的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帮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通过学*不断完善自己,接受医学前沿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医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方面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团结协作。

  3。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是适应就业的需要

  选择医学既是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也是出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找份理想的工作是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望。如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方面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努力学*,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自身实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功就业,使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变,成为一名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医生。

  二、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1。设置职业指导课程

  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开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特点,逐步实施教学计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使学生认识医学专业的特点,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会搜集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以职业为导向的基础课,学*医学伦理、医护礼仪、医务人员执业法律知识等课程,从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方面培养医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课,如就业心理培训、求职技巧等,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择业观。在大学五年级进行综合训练,在学生实*过程中配备就业指导老师,在实*岗位上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2。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指通过理论学*和实践,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惯,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意识,提高文化科学水*和业务能力,从而适应市场要求,实现成功就业。在新生入学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其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价值观,明白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身边的环境能给予什么样的支持。通过认知自我,了解自身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结合现实环境,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3。提高医学生的业务能力

  医学生要掌握系统和完备的基础护理诊疗知识,这是衡量医学生职业素质的中心和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在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理论付诸实践。同时,医学生还应具有刻苦钻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和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和业务能力。医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其它专业学科知识,特别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而开阔思路,拓宽视野,为做好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国家高级医学人才的重任,要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把提升医学生职业素质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使医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行为与职业角色相一致,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实现就业,进而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医学开题报告5

  题目:不同类型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炎症介质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意义(理论或实践意义):

  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的活化,其与透析远期并发症有着直接的。研究表明血液透析(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增高有关,但IL-10对微炎症有改善作用。本研究探讨尿毒症维持性HD患者透析前、后血中与微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IL-6、hsCRP及IL-10的水*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透析器对上述因子的影响,分析透析膜材料和通透性与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并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指导临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简况:

  血液透析(HD)被公认为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期许多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微炎症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血脂紊乱、加重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其与透析远期并发症有着直接的关系。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其与透析远期并发症有着直接的关系,微炎症状态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的活化,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血液透析(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IL-6和hsCRP的增高有关,但IL-10对微炎症有改善作用。

  三、研究内容:

  选择长期在我院进行维持性HD的非糖尿病患者,病因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多囊肾。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时间不少于半年,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治疗中血压控制稳定,无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未使用免疫调节剂,*3个月未合并严重感染、心衰,未输血。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30分钟于肘正中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及hsCRP水*,并加以比较。

  四、研究方法:

  选择长期在我院进行维持性HD的非糖尿病患者,病因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多囊肾。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时间不少于半年,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治疗中血压控制稳定,无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未使用免疫调节剂,*3个月未合并严重感染、心衰,未输血。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30分钟于肘正中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0及hsCRP水*,并加以比较。组间结果比较采用ANOVA检验,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五、研究进度及具体安排:

  1、20xx年12月-20xx年3月:根据病史收集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30分钟于肘正中静脉采集每个患者的血标本,保管在-70℃冰箱,待测定血hsCRP、IL-6和IL-10水*。

  2、收集病例的同时,进行以下工作:

  ①20xx年12月-20xx年9月:实验前期准备工作、购买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②20xx年9月-20xx年12月:测定血hsCRP、IL-6和IL-10水*。

  ③20xx年1月-20xx年3月: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论文撰写、上报成果。

  六、关键问题与难点:

  1、明确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其评价指标为hsCRP、IL-6及IL-10。

  2、明确血液透析可引起上述指标的变化,其变化程度与透析膜材料和通透性有直接关系。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可降低微炎症相关因子IL-6及hsCRP释放,提高抗微炎症的IL-10的水*,从而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七、预期结果:

  本研究首次阐述了透析膜材料和通透性与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的关系,为如何选择与人类血管内皮极接*的透析膜,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医学开题报告6

  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情景。

  研究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在NICU患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最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

  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NEC。除了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外,腹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虽然其用于诊断NEC的特异度较高,但对于早期诊断NEC帮助不大,目前也有很多关于IL-8、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化指标用于诊断NEC的研究,但缺乏较好的用于早期诊断NEC的血生化指标。

  TLR是由Nomuria等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一种蛋白。TLR在不同细胞的表达和识别不同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参与肿瘤、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在人类体内发现的TLR家族共有10个成员,其中TLR4是*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中一个,TLR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DC上。

  I-FABP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占成熟的细胞基质蛋白的2%。肠缺血早期仅有黏膜受累时即可因为细胞通透性升高而导致IFABP释放入血,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其在NEC中的动态变化,作为NEC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可为辅助诊断NEC提供依据,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TLR4上调导致NEC发生的机制研究

  )、与LPS结合后,被激活的TLR4可以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中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k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MyD88的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诱导LPS的干扰素(IFN),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GARG-16)、干扰素调节基因1(IRG-1)的表达和DC的成熟,激活下游NF-k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6、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表达。

  )、Chan等研究发现,TLR4激活后能影响肠道粘膜的修复能力,此与其减少肠道细胞增殖、降低内皮细胞基底部粘附力及减少内皮细胞移动到受损位置的数量有关。Sodhi等研究证明,TLR4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于wnt-β-5信号系统,使肠道粘膜修复能力受损,加重NEC的病理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TLR4不仅可以与LPS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损伤肠道粘膜导致NEC发生,许多分子蛋白如纤维结合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肝素等均能激活TLR4,在无外来病原菌时TLR4表达可能增高,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发生NEC的炎症瀑布链式反应。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一些无明显感染因素引起的NEC。

  细菌及其产物如何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NE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应用缺氧、低温、人工喂养、细菌感染等方法制成了NEC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肠上皮的PA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阻断PAF的.受体表达后NEC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AF表达增高可使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细胞粘附分子的合成增多及活性氧生成增加,从而损伤肠壁。有研究表明,PAF可活化肠上皮细胞的STAT,使磷酯酶A2及内皮素一1的合成增加,并可通过上bax的表达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细胞问的连接而引起细菌移位。另外,PAF还可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TLR4,后者可活化IKK,从而激活NFxB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如果敲除TLR4,则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TLR4在NEC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沈涤华等研究表明I FABP可以作为早期肠缺血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EC患儿血清I-FABP水*明显升高,且与NCE严重程度有关。

  Thuijls等研究发现重症NEC患儿在早期血I-FABP水*即明显升高。当临床出

  现轻度腹胀,大便隐血阳性怀疑NEC时,血、尿I FABP水*在发展成为重症NEC的患儿

  会明显高于诊断为其他疾病和病情稳定在NECI期或Ⅱ期的患儿。

 

医学开题报告7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

  其具体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肝气郁结若情志不舒,或抑郁,或暴怒气逆,均可导致肝脉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发为胁痛。肝气郁结胁痛,日久有化火、伤阴、血瘀之变。瘀血阻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可以及血,久则引起血行不畅而瘀血停留,或跌仆闪挫,恶血不化,均可致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而成胁痛。故《临证指南医案?胁痛》曰:“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2.湿热蕴结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胆,或嗜食肥甘醇酒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内外之湿热,均可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成胁痛。肝阴不足素体肾虚,或久病耗伤,或劳欲过度,均可使精血亏损,导致水不涵木,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而成胁痛。

  而要辨证治疗,就必须注意把握其要点。

  1、辨胁痛性质胁痛病性有虚有实。

  若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若胁痛以刺痛为主,部位固定,入夜痛甚,或因跌仆闪挫所致者,为胁络受损,瘀血停着,若胁下可氧及症块,触之坚硬者,多为气滞血瘀,瘀滞积久不散所致;若胁痛重着,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口苦心烦,胸闷恶心,发热烦躁,或目身小便发黄,为湿热着蕴肝胆所致;若右胁痛如绞,痛彻肩背,或伴黄疸、发热或呕吐蛔虫,多为砂石或蛔虫阻滞胆道,病属湿热;若出现胁肋掣痛,心急烦躁,口苦,尿黄,则为气郁化火;若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舌淡,苔白滑,脉弦迟,则为肝郁夹寒;若胁肋隐痛,心烦口干,伴头晕目眩,舌红少苔,则病属阴血亏损;若胁痛隐隐,但绵绵不绝,疲劳后可使疼痛加重,按之反较舒适,多属血不养肝,络脉失养所致;若胁肋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则属阳虚,肝络失养。

  2、辨外感和内伤胁痛

  外感胁痛,起病较急,大多为湿热病邪侵犯肝胆,临床多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且多同时并见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数。内伤胁痛,起病较缓,无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多由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或肝阴不足等引起。

  3、辨胁痛病位

  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胁痛之病位主要在肝胆,但常与脾胃和肾有关。胸胁疼痛,不论一侧、两侧,呈胀痛、刺痛,或灼痛、坠痛、隐痛,或痛如刀割,痛彻肩背,位均居肝胆二经;但若胁痛伴嗳气频作,恶心呕吐,胃脘胀闷则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肝胃;胁痛若伴肠鸣,腹胀,便溏泄泻,为肝逆乘脾,位在肝脾;若胁痛牵引腰背,呈坠痛、隐痛,悠悠不休,遇劳而发,则由肝及肾,位在肝肾。

  其次,胁痛的基本治则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脏腑功能。对实证胁痛,据邪之不同而予或利湿解毒清热,或理气活血,祛瘀通络等祛除邪气法之主,则经络得以通畅。对虚证者,以扶正为主,阴阳气血俱充,阴*阳秘,气血调达,经络自得荣养。虚实并见者,据虚实之轻重、缓急,补泻兼施,或以补为主,补中有通,或以通为主,通中兼补。另外,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人多数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发病。对胁痛病人采取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为主的辨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开题报告8

  [摘要]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文结合实际阐明了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的种类及危害,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污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实验室污染物的扩散。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环境;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水*要求的提高,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一般包括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机能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很好的后期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加重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实验室会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挥发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的机能失调。然而现在污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通风处理系统,使学生和老师直接暴露在带有毒性空气的环境中。有关部门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污染源调查表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类环境污染源主要有生物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也会给学校周边的环境带来为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建造实验室到实验课的开设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应该以国家环保局于20xx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为准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环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现状分析

  1.1实验室污染物分析

  医学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解剖学、机能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有些试剂本身就是污染物,还有一些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多为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解剖学实验中用到的标本保存液,这些保存液多为甲醛保存液,甲醛是导致白血病的污染源之一;其他实验中用到的动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实验过程中会对动物注射药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这些污染不能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废气废水的产生,这些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下水道中,长期以往,由于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会在空气和地下水中大量浓缩,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质。

  1.2实验室污染物来源分析

  医学院校作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院校,实验课相对较多,内容反复且随着*几年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就更加增加了实验室的负担。学生增多,课时增多,实验室长期处于上课状态,对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实验课结束后,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或者实验试剂不能进行合适的处理或者统一回收,都直接倒进水池,如正丁醇,乙醚,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试剂都会造成污染,并随着风向和下水管道使污染扩散到更远的区域。除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之外,还有实验室过期淘汰的药品,也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年来对教师的考核多以课题和论文为指标,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们多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验,基础实验并不能满足课题或者论文的需要,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前期所购置的实验试剂就会被淘汰,这些试剂没有专人管理,长期置于试剂柜中,过期药品多进行填埋处理。这些试剂中有些会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等,这样重金属、有毒物质就会对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重金属离子,最常见的就是Pb和Gd,随着含有这些物质的试剂的填埋,这些金属离子就慢慢释放到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和土壤中,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人和牲畜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或者吸收了这些离子的植物,会造成神经性的损害。现在报道的“癌症村”的产生,多为附*的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导致的。

  2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对高校实验室污染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日本很多高校在处置实验后残存废液的处理采用了分步处理,首先把废弃的液体分类收集统一储存运送到处理站做最终处理,这样不仅规范了废液的回收制度,也对废液的处理更加系统化、效率化。美国在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对学校中一切与科研、教学有关的实验污染的监督。然而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加强对实验室环境安全的管理,但是相对于国外,我们所做的还相差很远,并且实验室污染防治多集中在高校化学实验所残留的污染问题,没有针对医学院校的规定或者方法。医学院校虽然也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但是医学院校作为一个专业相对较强的单位,它又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如一些实验用动物,在实验中被注入细菌或者药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置,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再如实验所用菌株、切片、标本等,都带有病毒或者细菌,这些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安全隐患的。因此医学院校的污染和其他性质高校的污染有着相同点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我们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严把环保关

  根据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则,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行为准则。对各个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要求各实验室做出相对应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罚办法,使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到人心。

  2.2加强实验室试剂的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的试剂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试剂使用和储存情况,对过期或者失效的试剂,进行统一分类回收。同时还要改造试剂存放仓库,试剂仓库的污染处理标准应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的标准。如一些易挥发的气体溴苯、乙醚、丙酮等药品,要放进通风设备较好的试剂柜中,并在通风口增设简易的处理装置,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一些如硫酸、氢氧化钠这些强酸碱类的物质应该在使用后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才能排放到地下水管道中。

  2.3建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验室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存在年限已经很久了,内部构造还保留初期的建设,有一些实验室抽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实验室没有抽风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改建现有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带有处理效果的通风设备,对实验室污染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对于一些新建的实验室,我们应该做出环境评价报告,根据报告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

  2.4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改革

  根据教学改革及教学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的改革,对于现有的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研究,替换实验中所用到的污染性较大的药品。同时试行实验整合方法,整合相似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试剂,又可以避免实验中的重复污染。

  2.5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环保意识

  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环境污染类型及环境保护教育,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中的污染及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验上课前,要对学生强调实验室环境安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后的废气废渣回收,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他们的环境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并把这些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

  3结论

  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相对增多,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规范实验室类污染物的产生,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规模,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相差较大,但是作为一个教学场所是相对集中的生活范围,为了给在校师生创建一个干净,幽静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对实验室污染物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对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健全废液及过期药品的回收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师生改革实验,用新的技术和方式,使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污染,在整个学校中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利用、变害为益”的实验观念。

医学开题报告9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它既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前瞻性分析,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有益的实践。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在科研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科研型研究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开题报告内容与临床资料和统计学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更加注重应用性。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医学上,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课题题目应适中,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论文选题范围太大,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发现,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0,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避免大段引用原文,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中英文摘要(约200字)应具有独立性,充分显示本文的创新之处,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多采用第三人称撰写,尽量避免/本文0、/我们0等语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文章医学硕士。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主谓语搭配得当,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课题立题依据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也叫问题的提出,多从现实出发去论述,指出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就是文献综述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研究内容,一般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相对于研究目的而言,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具体化。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医学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强,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尤其要认真推敲,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就是整个研究的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多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时还会出现两条或多条路线同时进行,医学中多采用图表的方式表现,使之更加简明、清楚。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课题的价值,也关系到研究的时效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包括目前课题所处的研究阶段,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医学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要得到理想的研究结果,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够对整个科研课题的远期目标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也主要是综合上述两点对整个科研课题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的技术支持、软硬件保障等。

  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这方面主要涉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重点、难点,并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拟采用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时限,不同阶段(开始和结束时间都要有规定)的研究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不同学期的研究日程安排等。最后还应要求研究生在开题答辩考核过程中对本课题做出经费预算。

  4 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是整个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能否成功通过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医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论文。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规定了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的统一格式,在开题考核前一周,研究生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向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开题考核申请,并上交文献综述。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和指导教师推荐,组建开题考核专家小组并组织开题。开题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由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考核组长1名,导师不担任组长。开题考核程序分为:开题报告陈述、考核专家提问、考核专家评分三个环节

  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书、文献综述、综合能力三方面进行总体考核和评价。学院安排答辩秘书1名,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记录,并对所有专家的评分进行汇总,最后由考核小组组长填写考核意见并签字。开题考核未通过者,半年内须重新开题,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开题报告书和文献综述一式两份,分别由学校和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封存保管。

  总之,要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增强研究生对所参加科研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整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医学开题报告10

  一、开题报告的写法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二、开题报告的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医学开题报告11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医学开题报告12

  每个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都想写好毕业论文,使其得以通过审核,获得导师好评。

  该环节完成质量高低,不仅体现大家的学*成果,还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写作水*。

  写作好开题报告,是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论文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大重要保障。

  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该环节完成不详细,质量有所欠缺,未能规范完成好,导致直接影响后面的论文内容写作和观点的表达。

  我们不仅要保证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各步骤内容完整,还有尽一切方法提升其整体质量。

  那么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作完成,且看下文最全讲解。

  一、开题报告基本内容要素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课题的最终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

  (2)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论证完成课题的实验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论文工作和经费的估计。

  (5)论文工作计划(起止时间,分年度的具体实施内容)。

  二、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字数:不少于5000字。

  3、页眉页脚的编排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开题报告题目”.

  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正文起始页码为1.

  4、目录的编排

  标题“目录”:黑体,居中,字号:小三;

  目录内容:宋体,小四号;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目录。

  5、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每章另起一页。

  章序号为***数字。

  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

  6、图表、公式序号的编排

  开题报告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数字分章编号。

  具体格式请参见硕(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7、装订顺序

  开题报告封面-开题报告目录-开题报告正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记录-开题报告审查

  三、开题报告写作内容要点

  1、选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选题是开题报告的一大重点。

  在选题时要及时与导师沟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兴趣爱好、工作经验等因素,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要有一定针对性,最好是与自己工作相关,以便后期在搜集资料和数据时更为方便。

  2、理论资料收集。

  题目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理论资料的搜集了,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里占有很大比重,这需要我们花时间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现有的文献搜集渠道很广泛,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等等。

  3、定框架。

  在拟定题目、搜集资料并整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定框架啦!现有的开题报告模板很多,大致有“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可行性分析”、“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论文提纲”这几个部分。

  4、写作。

  根据拟定的框架和搜集的材料,就可以开始正式写作啦,要注意写作的格式,一般学校会给出模板,要把字体调整规范且不要出现错别字哦!

  5、提交和修改。

  在写好开题报告之后还要经过反复修改,要记得多与导师沟通,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自己开题答辩的通过率。

医学开题报告13

  题目: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对比试验研究

  1、毕业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几年我国的养殖事业发展迅猛,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养猪业正是如日中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仔猪成活率低、腹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合理的仔猪饲料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仔猪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仔猪成年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仔猪在3~5周龄断奶称为早期断奶(swineearlyweaning)。国外的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甚至把断奶日龄降低到14天以下。仔猪早期断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被养猪业者所认识。仔猪断奶后,首先是摄入营养成分的改变,一是由母乳改变成吃饲料;二是由猪呵护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第三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产房转到仔猪舍,并结识新的伙伴,另外离开了母乳的喂养,容易受到病源微生物的侵害而生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侯国方,徐凤军、王显在杭报道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将自身所含的淀粉糊化,使饲料易于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能量含量;同时破坏了胰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提高蛋白质消化利用率;膨化还能限制某些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饲料氧化分解,延长了饲料的保存期;制粒过程中还能杀灭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减少了仔猪腹泻的发生。耿照银,田正伟,彭友银等采用相同营养的水*的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饲喂杜长大商品猪,在全程的饲养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颗粒饲料的优越性。颗粒饲料组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都比粉状饲料组有所提高。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相比,具有减少粉尘,防止挑食及营养组分分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单位时间的采食量及降低采食能耗等作用对于饲料添加剂意义特别重大,可防止饲料生产及运输中组分分离;可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减少包装运输费用。但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营养成分失活,如维生素类和酶类。1.2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断奶仔猪,通过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对两种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毕业论文的研究目标:

  本试验主要研究比较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断奶仔猪饲喂效果的研究,比较其*均日增重、*均采食量、料肉比、死淘率,从而养殖户的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和研究的可行性、创新点:

  3.1研究内容;

  3.1.1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均日增重的影响。

  3.1.2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死淘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试验前对两组仔猪进行称重,计算个体的*均体重,在试验结束再进行称重,然后计算仔猪每组的*均日增重、日耗料和料肉比根据当时的市场物价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及T检验。

  3.3具体措施;

  在相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的饲料进行饲养试验。为了给断奶仔猪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选择日龄相*,体重相*,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60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随机分成两组,采用2种类型的饲料;即颗粒饲料组和粉状饲料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经30d的饲养试验。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指标(%)

  项目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赖氨酸

  颗粒饲料

  粉状饲料≥21

  ≥21≤4

  ≤4≤7

  ≤70.7~1.2

  0.7~1.2≥0.6

  ≥0.6≥1.2

  ≥1.2

  3.4饲养管理:

  饲喂时间是每天饲喂四次,分别是6;30、10;30、14;30、18;30进行饲喂,任其自由采食、饮水。预试验期为一周,以利于仔猪适应饲料环境等条件。

  3.4可行性:

  本试验在普通猪场即可完成,在吉林区周边猪场很多,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猪场。试验地点容易选择,我们已经学过《动物营养学》、《猪生产学》、对断奶仔猪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我在猪场实*过,对仔猪的养殖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饲养后的采样结果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即可进行。

  3.5创新点:

  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在动物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通过以断奶仔猪作为研究对象,不同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断奶仔猪的饲料,为饲养断奶仔猪而提供参考和依据。

  4、主要参考资料及使用的原始资料:

  [1]胡文琴,孟庆丽,王恬.不同形状饲料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xx(5):29~30.

  [2]陈润生,魏国生.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仔猪实验[J].畜牧与兽医,20xx(1):3~4

  [3]顾*生,杨国明,张曦,等.仔猪膨胀颗粒饲料饲养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xx(1):3~4

  [4]陈权军,关则记.乳猪日粮不同处理方法(膨化、压粒、粉状饲料)对刚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牧20xx(6):37~37

  [5]耿照引,田正伟,彭友银,等.牲猪全程饲喂颗粒饲料饲料试验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1999(2):36~37

  [6]姚建军,陈月霞,等.粉状饲料、颗粒饲料饲喂不同毛色的杜约太三元杂交商品猪试验[J].天津畜牧兽医,1999、16(1):24~25

  [7]陈文存,沐学勤,范荣俊,等乳.猪优化颗粒饲料扩大验证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xx(1):4

  [8]傅仲,汪明,范光厚.早起断奶仔猪的生长限制因素及营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xx(12):15~16

  [9]卢亚萍,杜杰.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与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xx(12):15~16

  [10]侯国方,徐凤军,王显航.仔猪膨化饲料鱼颗粒饲料对比试验(初报)[J].饲料与畜牧,1997(3):10~11

  5、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4月:准备开题,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5月~20xx年1月:试验前的准备,试验场的选择,试验材料的用品的搜集,试验场的打扫、消毒,仔猪的选择。正式试验。

  (3)20xx年2月:撰写论文,上交初稿。

  (4)20xx年3~4月:修改论文。

  (5)20xx年4月末:论文定稿。

医学开题报告14

  课题选定包括选题的内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么临床问题需要解决?从文献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课题选定来源于临床问题提出,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例如足月儿、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HIE、RDs、MAS;惊厥、黄疸、呼衰;常见病、罕见病;诊断、治疗、机理等。选题需要查阅文献,要了解有无文献,有多少文献,都是哪类文献包括书本、综述、病例、动物等,这些文献结果可靠性如何?其证据等级是高等级?

  关于EBM

  EBM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科研晟佳证据,兼顾患者的经济能力,考虑患者价值取向和愿望,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对患者的医疗措施。

  E跏的核心理念: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疗决策: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一病人个体;专家确定治疗指南一某类病人;**制定卫生政策一群体服务。

  EBM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临床医学的方法学,EBM的方法学基础

  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l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为实施的主体,病人群体为研究的对象,力求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加强临床科研与临床技术成果的应用。随机对照l临床试验(RcTs),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主要方法,设对照组以显示干预效果,用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双盲以避免主观因素,设多中心以增加样本数量,流行病学原则理论用于临床科研。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R)

  EBM中证据的等级

  类:研究结论来自多中心大样本RcTs,或按病种特点收集所有可靠的RcT所作的SR或Meta分析。

  类:研究结论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样本量足够的RcTs结果。

  类: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f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对照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的结果。

  类: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分析性、描述性、及系列病例研究结果

  类: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包括入组原则、入组、排除标准(时间、地点、人群);抽样方法有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是什么?分组方法也包括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干预方法包括干预的有无及方法。随访方法要描述有无随访及随访的方法。

  品友互动

  清楚描述和定义所有变量,对于疾病要明确病例定义、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因素。测定的方法、临床、实验。

  讨论路线

  解释你的结果,判断你的解释,得出你的结论,评估你的结论。

医学开题报告15

  论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随之一起发展的循证医学也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 医学检验 向 检验医学 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在与临床相关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手段来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涉及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诸多的科目,运用这些学科可以快速的准确的为疾病提供诊断的确实依据,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便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了医学检验的专业,借此培养初级、中级医学检验相关人才。1983年有相继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本科医学检验的专业,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医学检验相关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现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这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使得临床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以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其已经可以基本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许多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体体现在:人员编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的编配不合理。人员编配不合理导致了检验队伍的松散,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检验过程存在着误操作和不合理,导致了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且这种人力资源编配不合理现象还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员配置的分散,还会使得整个体系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使得医院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检验医学理论体系不全:虽说*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医学检验领域在发展上主要集中于硬件的建设上,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而忽视了对于检验医学理论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只能算是 实验医学检验学 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论体系。针对医学检验问题上的科研能力较低,相关人员的创新(科研)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其还可能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但部分检验人员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逐渐的淡薄对将质控工作的重视。

  临床医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高人才素质:我国的检验医学正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首先,临床医学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其次,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最后在教育上还应当进行引导,努力扩宽临床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将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传递检验结果,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检验结果传递与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甚至实现院与院、市与市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向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检验科室的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发达国家的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相连的机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即为自动化。所以,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检验结果,我们也必须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检验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检验学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进行的检验科目现在也逐渐的被自动化仪器所代替,其检验的速度和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这便是我国未来医学检验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菁华5篇)(扩展9)

——论文开题报告菁选

论文开题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开题报告 篇1

  题目:论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职称: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成了新的时代课题。而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因此,现代化教育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克抗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①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②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③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④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加强学*,与时俱进,在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完善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引言:现代化教育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及幼儿教师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二)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

  (三)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

  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一)分析调查问卷

  (二)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分析

  三、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讨论

  (一)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途径

  (二)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现今的教师整体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思路:通过对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了解,()分析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提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意见。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李宏飞。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现代科技,20xx,(8)。

  王玉明。试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xx,(2)。

  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现代教育技术,20xx,(3)。

  成维莉,周彩英。论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高.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

  雷德权,唐永葆。创新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当代教育论坛,20xx,(5)。

  钟志贤。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xx,(1)。

  张成光。基于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培训建议.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11)。

  潘丽芳,龚一鸣等。关于《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调查报告.中国电化教育,20xx,(5)。

  钟志贤。素质教育进行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xx年12月5日参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确定论文题目

  2、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6日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书

  3、20xx年12月7日-20xx年12月12日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4、20xx年12月15日-20xx年3月10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5、20xx年3月10日-20xx年4月10日修改论文初稿,并完成最终定稿

  6、20xx年4月11日-20xx年4月20日进行毕业论文评审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开题报告 篇2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本课题分为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系统设计:

  目标设计

  1.用户登录及身份要求

  验证用户的信息

  2.本系统销售功能要求(面向用户)

  1.允许用户浏览货物的信息。 2.允许用户查询现存货物的信息。 3.允许用户对购物车的管理。 4.自动生成定单。

  3.本系统销售功能要求(面向管理员)

  1.对用户注册信息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模糊查询)。 2.对供应商信息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模糊查询)。 3.对顾客的定单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模糊查询)。

  4.向供应商定货(添加,删除,修改,模糊查询)。 设计思想

  1. Browser/Server结构

  2. 销售管理系统的'特点就是利用Browser/Server结构,实现货物的在线信息查找,在线销售和进货,以及对货物库存情况进行在线管理等功能。这种 结构的优势在于系统简单,功能强大,扩张能力良好以及能够方便的跨地域操作等性能。

  本系统的目标是要将货物购买,售出方式由传统的商店柜台销售模式向在线销售模式转变,同时还要能对销售和购买的 定单和货物库存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

  3. 三层

  Brows结构的概念er/Server的多层结构的应用正是在对C/S结构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也已经扩展到了B/S应用开发领域即将应用层分为三层:用户界面层,商业逻辑层,数据库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输出,这一层用前端工具ASP开发,用VBScript脚本语言实现ASP业面。

  商业逻辑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他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一层通常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表中。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销售管理系统可以分成两个功能层次:一个是顾客的购买货物;另一个就是管理员对顾客定单及其他信息的管理及管理员进货。整个系统 的业面设计正是在这个功能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用户购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购物车业面确定自己的购物需求,可以完成删除,修改货物数量等功能。在管理员的信息管理的各项中,可以对每个客户,配送商,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查找,修改,添加和删除。对用户开出的帐单也可以进行修改和分类查询。

  论文开题报告 篇3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1.选题来源

  20xx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20xx年9月5日,APEC中小企业部长及代表们,相聚中国南京召开了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围绕“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针对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表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部长联合声明》。

  绩效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绩效提升、促进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保证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多的被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服务上的竞争,在对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晋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有利于解决我国城镇就业问题,为我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保证。

  2.理论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达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责任。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中小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愈加巨大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小企业就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且满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从实践出发,在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根据江苏XX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3.实际意义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相关学术研究的查阅,结合吉瑞祥绩效管理现状,重点分析其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通过企业整改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江苏XX科技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研究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国家商业实践,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管理主义思潮兴起,绩效管理体系经历了由企业绩效为主到以员工绩效为主再到综合权衡企业与员工绩效。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四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广泛应用的*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三是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的360度考评(360 Rating Method),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是把组织的战略和使命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地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和成长。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是通一个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就是以卓越的公司作为学*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本身的竞争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初,标杆管理法(Bench marking)运用于绩效评估体系,被视为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 90 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

  1992 年哈佛商学院的 Robert S. Kaplan 教授和复兴国际战略集团公司总裁 David P. Norton共同提出了*衡积分卡(BSC),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评价组织绩效(C.K.Prahalad 1990)。目前,*衡记分卡已被普遍运用。

  理查德.威廉姆斯在其《组织绩效管理》一书中指出绩效管理是组织的远景、使命和战略与组织的目标计划、责任、评估、结果等相联系的一种系统地综合的方法

  Rogers)认为绩效管理要实施成功必须获得高层的支持,要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与企业指标相联系,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保持沟通。否则绩效管理就有可能失败。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理论方法有了明确深刻的研究,提出关键指标法、*衡积分卡法、360度考评和标杆法,并对绩效管理作出明确分析,对我国绩效管理研究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绩效管理还是一种刚刚起步的管理思想,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管理相对粗放,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管理的路子。因此,我国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研究,王萌认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发展。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偏低。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薄玲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对策的研究,孙航认为改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订立绩效计划,三是落实绩效计划,四是施行绩效考核,五是做好绩效反馈。李艳认为改进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加强绩效管理的培训,二是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完善绩效沟通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及绩效考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分析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本题的研究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已越来越考验着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人才概念的转换,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员工的绩效管理已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及绩效考核方法的分析,对吉瑞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

  (四)内容创新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较多,本人拟从企业实际执行的角度对江苏XX科技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便于企业执行的对策和创新思路。

  论文开题报告 篇4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动机、学*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四、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论文开题报告 篇5

  论文研究的来源和意义,对于20世纪90年代红遍全国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特别熟悉的。他的诗作还有一大批的忠实的读者,因为这种事做不尽有青年人的生活和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更有一种超然豁达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主要是来源于思想,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豁达飘逸的人生哲学的进行第二次创造。以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如今的社会称作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

  毋庸置疑的说,这种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够让更广大的祖国青年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之中得到很大的启迪,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本篇论文通过对这种诗歌艺术特点的研究,探索主旨范围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能够让更多的人广泛的认识和认同这位上学记著名卓越的抒情诗人的和他的诗歌特点,明确它在市场上的地位,从而期望能够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和他的诗歌添加关注。

  汪国真作为一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和徐志摩,顾城这些中国早期市场上的领军人物一样。因为他的诗歌创作阶段是比较晚的,接*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境界色彩,只有用*凡的语言抒发*凡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诗风是非常难得可贵的,而且他的诗歌在广大的读者里面有着广泛并且深远的影响。可是尽管如此,现如今我国的文学界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及其探索。当然这种状况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说他的影响力几乎只限于青年人这一种层次上面他的诗歌内容通俗易懂啊,不需要深入体会。因此在创作上面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

  论文开题报告 篇6

  很多同学经常咨询我们:开题报告怎么写?借此机会,我们和同学们谈一下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我们看看开题报告包括哪些部分。由于各大高校下发的开题报告模板格式不一,因此,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一般而言,以下几个部分是必需的。

  开题报告的作用是表明你写作的主题、论述的主要内容、引用的材料等,以获得导师的认可。如果你的导师不认可你的开题报告,那比较麻烦,可能要反复修改,甚至要重新选题。所以,开题报告一定要一次搞定,以此获得老师对论文良好的印象。

  第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提纲

  第四、文献综述

  第五、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第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第七、参考文献

  以上七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开题报告所必须具备的内容,但是各大高校教务处下发的开题报告并不必然包含上述几个部分。例如,有的学校需要学生单独提供文献综述,有的学校需要学生将文献综述置于开题报告之内,因此同学们必须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开题报告模板进行写作。

  下面,我们简要谈一下开题报告各部分的要点。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

  这部分其实要表明的是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以及你选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所谓的研究背景,就是你的.选题目前在学术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社会背景是什么;所谓的选题意义是,你的选题对学术研究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对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两点必须明确,否则导师会觉得你的选题毫无意义,并且遭致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状况。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开题报告来说,国内外研究状况是应该要提及的,但是高校不可拘泥于此。有些同学写的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上遇到了不少困难。例如,我们曾经碰到某学生,写的是死刑复核制度,但是国外有死刑复核制度吗?没有。还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城管制度,但是国外有城管吗?似乎也没有。目前的趋势是,高校在这一部分的要求过于僵化,缺少灵活性。笔者只见到一个高校说,这一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自由填写,参照实际情况来确定,

  开题报告

  不过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如果学校对这个方面要求比较严格,那么你就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办,没有必要和老师争执。具体写法是,先国外,后国内,必须条例清晰,内容丰富。

  第三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提纲。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具体写作方法是,分每一部分,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写作思路,在写完内容后,再付上一份写到三级目录的提纲。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写法老师比较满意。请看下面的格式:

  "本文的写作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根据上述写作内容,笔者草拟提纲如下:

  绪论

  一、…

  (一)…

  1.…

  2.…

  3.…

  二、…"

  第四部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根据你在写作准备阶段所阅读的材料,对你的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做一综述,以此概括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因此,本部分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所重叠,所以很多学校是要求学生单独提供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的具体写法,我们在后续的讲座中陆续推出。

  第五部分: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这部分内容写作比较简单,主要是谈一下你如何准备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你在时间上是如何合理安排的。这部分内容老师一般不会太关注。

  第六部分: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这部分内容和第五部分一样,属于必要但是不重要的部分。

  第七部分:参考文献。

  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有两个方面值得同学们关注:

  (1)资料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所列举的资料必须丰富,一般包含三分之一的专著、三分之二的期刊,总共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本,有的学校还规定其中必须包含若干份外文著作。(虽然这个规定不是很合理,但是同学们忍一忍吧。)

  (2)格式必须正确

  参考文献的列举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格式正确、规范,一目了然。开题报告阶段的参考文献可以不附页码。

  例如:

  [1]郑天锋.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j].人大研究,xx(5)

  [2]许崇德.宪法学(中国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xx

  以上简要谈了本科法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其中核心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状况、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提纲、以及文献综述(如果要求有文献综述的话)。整体上来看,开题报告的写作字数在3000以上,如果包含文献综述的话,那甚至要5000-6000字,都抵上大半篇论文了。毕业论文,真是累人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各项相对正规,如果是自考的本科、函授的本科、电大的本科则很有可能不包含上述各项,甚至根本不要开题报告。同时,上述关于开题报告各部分写作方法的介绍同样适用于文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希望上述资料对同学们的学*有所帮助。

  论文开题报告 篇7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毕业设计总体功能总算完成了,虽然上个学期交了一稿,但系统的有些功能还是没有完成,这个学期开始又一直在外面,没有时间做,四月份回学校以后总算有时间来完成它了。

  我选的毕业设计是基于论坛设计与实现,其实网上开源的论坛多的去了,也不在乎我多写一个,由于是毕业设计,功能就不是做得很强大,要不然完不成就不好交差啦!~

  论坛架构基于三层架构,什么是三层架构,三层架构:底层的数据操作层,中间的业务层操作和呈现给用户的界面(表示UI)层。表示层的作用是和用户的操作产生可见的交互,主要是些UI元素,像HTMrip,比如呈现数据,比如收集数据。业务层从数据操作层中获取并组织表现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现层收集过来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操作层持久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层。

  数据操作层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地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绐业务层。层间数据的传递运用业务实体类,业务实体类是一些代表了软件世界需求的剥离了行为的类。没有了行为,这些类自然就是一些数据的集合,而他们的作用,自然也是传递数据。在分层的架构中,使用业务实体类来传递数据更加的有意义。表现层中使用自定义控件和继承自B皮肤控件达到用户换肤的目的。业务层中在客户端使用jt配合正则表达式和在服务器端检查用户的输入来完成对用户输入的验证。数据操作层负责和er数据操作层主要是调用er储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运用三层架构,可以让降低各层之间的偶合,比如,我们开发的时候用的是据库,但用户中途说改换er库,假如没有分层的话,或是在各页面都用的是Odbc连接数据库的,这样修改起来非常麻烦,运用三层架构,我们可以在Web.config配置直接对数据提供类分离,这样需求变了,只要再写一个数据提供类就可以了!

  分层也更加有益于团队开发,在团队开发的时候,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有些人注重页面设计,有些人擅长开发逻辑业务,有些人对数据库操作和存储过程非常了解,如果我们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先定义好各层接口,各层开发人员对其它层的工作不用担心其实现,调用定义好了的接口就行了,这样就能高效率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其实分层就是用到了设计模式!至于哪种我也不太清楚,或许用到了很多种,设计模式单看书很难理解而且是枯燥的!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按软件工程的思想去完成他,以致到现在都还有些理不清头绪,不过大体是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实现来的,因为没有分析和设计而盲目的编码是没有意义,到头来只是白干一场!

  WEB程序员比以前轻松的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绐客户端呈现的元素都可以在服务器端通过编程来控制,甚至Http请求也封装好了一个类供我们调用,在以前这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现IHttpModu事件和数据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IHttpH理HttpReque

  P.NET的UI呈现模型中,所有标有Runer”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编程加以控制,甚至文本也不外如是。而且也表示我们所请求的一个页面也是P可以在中加上tr来跟踪页面请求处理所产生的控件树。UI呈现模型一改以前WEB程序员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模式,WEB程序员可以自己开发自定义控件或复合控件来呈现更加丰富的UI元素,来达到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通过读取Web.config文件我们还可以在Web.config读取自定义的节点来配置应用程序,比如数据连接字符串,或数据提供类。

  还有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角色认证,来对不同权限的.用户的UI和操作进行控制。

  还有会话,状态机制,让用户在无连接HttpReque交互式的体验。

  缓存机制让WEB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性能。

  而现在最新版本2.0构升级,其设计是为了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但改进了代码模型来减少冲突,而且还扩展了编译过程以为编译和部署序提供更广泛的选项。框架的扩展性再次通过新的uTPH显示,它们支持建立在,包括个性化、母版页和管理站点。缓存已经改进以允许数据库依赖项和缓存后替代。从内部来看,2.0版本的显著改进;这些新实现结合了许多开发人员驱动的实现,同时沿用了业界的最佳做法。2.0流的台,该*台是为处理复杂的企业序开发而构建的。而新增的'将使用程序绐用户带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的UI体验。

  通过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间的编程开发,让我更加熟悉掌握了其相关技术,让我更加对Micro难以言喻的崇拜感!而且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还看了些英文文章和英文书籍。虽然我英语是那么的差,呵呵!

  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论文开题报告 篇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意义:音乐教学涉及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儿童发展是儿童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儿童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儿童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的声音确不具有确定的含义,是非语义性的。但音乐能通过音调的变化表现出音乐的基本含义。音乐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是一种表情性的音响。我们知道音乐艺术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声音,声音只为听觉接受,儿童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接触音乐,有了一幅音乐的耳朵,才能更好的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音乐作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这一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柯达伊?左尔坦终生追求的目标是 让音乐属于每个人 。这个教育目标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他对于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音乐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 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 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善。他还认为,好的音乐教育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发展,促进儿童智力和情感的*衡、健康成长。这样培养出的儿童,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不管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成为一个比音乐上无知的人更有用的社会成员。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年来,在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 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内容、学*方法、学*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

  论文开题报告 篇9

  1.1课题背景和意义

  20xx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但是*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这对于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并控制违约风险、提高利润成为许多银行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其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际研究还比较欠缺,这增加了违约风险管理的难度。木文的选题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特征,研究评估违约率风险的模型和风险防范方法。这对于有效解决我P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将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进行总结和综述,丰富了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内涵及其风险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构建供应链金融下违约风险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适合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这对银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第三,研究期权契约在预付款模式中对风险防范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实践方面,通过选取现实中的汽车行业销售商的巾小企业数据,评估它们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违约风险,这有助于银行开展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

  1. 2研究思路与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最后论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阐明了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指标的构建,并比较分析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第三章针对供应链金融基木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违约风险的相关信息,分析其生成机理,构建适合本文研究的风险评估指标。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根据上文选择的.分析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估模型,对汽车供应链金融中违约风险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模式融资模式,研究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献归纳法

  收集当前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和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大量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指标降维,简化指标结构,对后续的模型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处理指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价模型。

  4、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融入期权契约前后的预付款融资模式,探讨期权契约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分析期权契约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供应链金融理论方面的应用演绎,力求从理论上对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定量研究主要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客观、定量、科学地揭示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优势及其内涵。

  1. 3创新与不足

  1.3.1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供应链金融在实践中也逐渐收获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研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产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建立主体评价和债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选取我国中小版的企业数据,没有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寻找合适的核心企业,并且企业间上下游关系不明确。本文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汽车品牌企业,而各个经销商却是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根据各企业与经销商的供应链关系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违约风险,对不易获得的数据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分析中小企业违约情况。

  第二:根据供应链金融各融资模式中风险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针对预付款融资模式特点,考虑期权契约对控制违约风险的作用,这为银行防范风险并扩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2不足和需要改进

  第一,本文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各银行现有的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结合各参考文献分析得出的,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实践中需要各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重点调整和改进。

  第二,本文违约风险的评估还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研究改进,提高违约风险评估准确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权契约融入预付款模式的理论意义,而期权是否可以现实顺利合理开展需要做出进一步讨论。

  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p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p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p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p论文撰写;

  5p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p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p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p真理原有资料;

  3p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p20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p20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p20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p20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p20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p20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罗**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论文开题报告 篇11

  吋光飞逝,转眼间四年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在这四年的学*期间,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帮忙。在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期间给予我支持、帮忙和鼓励的人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对我的教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到最终的定稿,x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忙,使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x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术的钻研精神和严谨的学风,都是值得我终生学*的。

  其次,感谢经济学院的全体领导和老师,由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学到了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感谢论文指导组老师xx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对论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完善。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此期间给予我的包容、关爱和鼓励,以及所有陪我一路走来的同学和朋友,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和照顾,我才能安心学*,并顺利完成我的学业。

  毕业在即,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铭记师长们的教诲,继续不懈努力和追求,来报答所有支持和帮忙过我的.人!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万能模板三

  四年的博士生生活一晃而过,回顾这四年的求学历程时,我很确信自己留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化成了这部博士论文。非常欣慰在这样一个明媚的季节为自己的博士学业交上这最后的答卷,这也是对我这四年学生活最好的纪念。

  这本博士论文的完成要感谢许多给予我帮助的人,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xx教授一以来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以及在生活上和学业上的关心与帮助!还要感谢在论文开题时辅仁大学康士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xx教授、上海外语大学xx教授已及我校的xx教授、xx教授和xx副教授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在论文预答辩时x教授、上海师范大学xx教授和我校xx教授、xx教授所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硕士生倒是xx教授一直以来对我学业及生活的关心,她也对我博士论文的写作提出了不少可贵建议!感谢我的同门尤其足郭西安师妹和黄晚师妹*日关于我论文的探讨和对我论文最后的校订!感谢我的室友张静一直以来对我学>」生活的关照!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还有男友在我求学期间所给予的关心与支持!

  论文开题报告 篇12

  毕业设计选题的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围绕着中国晚礼服的发展变化趋势来设计选题的。

  晚礼服的不断发展变化,到现在为止已经演变成一种奢华的服装,晚礼服装的配饰,晚礼的变化与胸部的轮廓变化都出现了闪亮的配饰,腰部收紧更衬托出了东方女性美。领口的变化更是不断改进突出,类型变化出现非常大以及裙摆的变化趋势也出现了不断的形式变化,诠释了东方女性热爱浪漫,大方得体,文雅的内涵。蓝色出现在晚礼中更是一种新的变化,新的思想,新的感受,蓝色象征纯洁,忠贞的意义,更符合东方人对爱情,友情的坚定信念,同时也不失浪漫。

  蓝色的色彩,浪漫的设计风格带给人们一种开阔的心境,感受一种辽阔的视野,蓝色可以想到大海,感受大海般的神韵。晚礼服的不断变化风格更加具有现代感,多样化,为设计者带来丰富的设计灵感,使得更多元素出现在服装中,更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和当前国内外设计研究发展动态

  晚礼的不断变化风格与配饰的.融入以及多元素的出现应用在其中,使它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和自由。

  晚礼服朝着新方向不断更新变革。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使得许多色彩图案,文字,配饰等新元素都出现在其中,以蓝色为主要色彩,在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变化,配饰的应用会带给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视觉冲击,带给人们一种简约时尚的热爱。

  伴随着国内现代艺术的发展而繁荣起来,慢慢融入了国际舞台,成为了现代流行的时尚艺术之一。*来,服装设计大赛的频频出现,晚礼服的变化也更是变化不一。

  时至今天,现代化、信息化和新观念、新思想以及西方文化艺术的撞击,晚礼服却以她独具的绚烂与情感抒写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和艺术精神,引领着中国现代服装创作的进步,在现代艺术发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历史上女性的穿着以裙子为主,东方女性不紧如此,西方社会的皇室女性更是以裙子为主穿着,在不断的社会演变发展中,裙子的发展更是出现不同的类别和款式。

  在中国唐代,女性基本以裙子为主,因为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昌盛,人们需求增加,对美的追求更是如此,现在许多晚礼设计中更是有许多以前设计精华的成分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域”感也正符合了当代时装把各种元素“混搭”的潮流。*几年我们就会在各种时尚杂志、国际时装发布会上看到晚礼的影子。

  在我的设计中,我去掉了以前繁杂的设计,以简约时尚的设计为主要设计思想,设计属于接*现代社会被人们所热爱接受的风格去设计,裙摆以轻盈的收放为主。还要保留晚礼服装固有的不能改变的风格,使我的设计更加接*人们喜好,使我的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应用立体裁减的方法去认真制作,使我的设计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晚礼服朝着新方向不断更新变革。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使得许多色彩图案,文字,配饰等新元素都出现在其中,以蓝色为主要色彩,在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变化,配饰的应用会带给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视觉冲击,带给人们一种简约时尚的热爱。

  论文开题报告 篇13

  一、研究背景

  (一)油茶概论

  油茶(Camellia oleifer)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木材可做小型农具。

  油茶分布于闽、湘、赣、桂等18个省500多个县,总面积达400万,占我国木本油料栽培面积的80%以上,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的主要产品是茶油,种子含油30%以上,茶油是2亿多人的主要食用油来源,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健康型食用油之一,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我国年产茶油约0.7 5亿,有“绿色油库” 、“绿色金库”之美誉,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还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此外,茶油在工业上可被用于制取油酸及其酯类、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也可制成硬脂酸和甘油;在医药上,可用于制作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在化妆业上,通过精炼可制作成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茶籽榨油后的枯饼,可提取残油、茶皂素,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还能通过粉碎用来作生物杀虫剂和机床的抛光粉等。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和社会资源价值。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由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年产量约为20万吨,是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尽管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但均以生态林为主,如日本年产油量仅有50吨。但目前茶油精制加工不够深入,大部分茶油制品的价值潜力没有得以充分挖掘市场价格只有橄榄油的50-60%左右,是菜籽油的2-3倍。

  我国地域广,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油料作物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用加工食用油的油料作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因而国内食用油产品丰富多样,油料年产

  量约为4000-5000万吨,主要以油菜籽与大豆为主,两者约占80%,大豆绝大部分用作粮食,真正用来榨油不到一半。木本油料主要以油茶为主,但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生产总量的2%左右。

  从食用油生产和消费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消费量还在逐年上升,也从单纯地考虑数量提高为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但国内草本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变缓,呈萎缩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依赖度。也就是说,茶油这种优质的食用油,在国内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二)植物组织培养概论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放在离体无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自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最早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到1958年Steward和Reinert用胡萝卜髓细胞培养成植株证实植物细胞全能性以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组培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和品种13益增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技术和手段之一,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多个新领域,已在快繁、脱毒、育种、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x 6 。*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提高,组织培养越来越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学术意义

  本课题是基于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培养自己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论文从油茶的组织培养出发,分析不同条件下油茶组织培养的生长状况选出最适条件。

  (二)课题意义

  由于茶油的优质、生态、保健及产品的多用途性,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年来,茶油和茶油副产品的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看好。综合开发茶油及其副产品,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油茶种植方面,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很多油茶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不少油茶林的生物学特性进入老龄期,百年老树占了较大的比例。总之目前油茶的种植

  种质杂乱,良莠不齐,良种水*低。油茶的种植缺乏科学指导,通过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不能很好保留优势品种,而且收获期过长。

  然而,通过油茶的组织培养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使油茶的种植实现很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在快速繁殖上:运用油茶组织培养途径,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一个植株一年可以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而且繁殖率高。其次,表现在保持优势品种方面:与传统的种植方法不同,通过无性繁殖,可以减少优良品种的突变变异,能很好的保留其优势并能筛选出更优良的品种。最后,在管理方面同样体现很大优点:通过组织培养炼出来的优良品种油茶树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各地区的种植,让最低的种植成本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

  (三)教学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自己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总测试,考查自己运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提高的综合素质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其他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通过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自己的业务水*和工作态度,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最后,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自己对学校都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油茶组织培养,研究不同灭菌条件、不同培养基、同种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同种培养基中同种激素不同浓度等条件对油茶组培生长的影响,探寻出适宜油茶组织培养的方案。

  (一)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防褐化物质(活性炭、PVP即聚乙烯砒硌烷酮),并使用不同用量,得出防止油茶组培过程中褐化的最优条件。

  (二)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的研究

  采摘选取回来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通过自来水流动冲洗,70%酒精和0.1%升汞(HgCl2)消毒处理。探究其最适宜的灭菌条件,灭菌时间不够则污染率高,灭菌时间过长则导致外植体枯萎死亡。

  (三)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基的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目前所用的培养基主要有MS培养基、B5培养基和N6培养基等,看哪个培养基更适合用于油茶的组织培养

  (四)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不同激素以及同激素不同浓度配比的研究

  在油茶组培中,常用的生长素是2,4-二氯苯氧乙酸(2,4-D) 、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细胞分裂素是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BA.6-BA)。通过大量是实验得出适宜的激素以及激素的搭配。

  与以上第三步同时进行实验,在添加激素时使用不同的浓度,通过各个不同浓度不同激素的搭配,通过实验得到结果。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1~3周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资料,准备试剂及设备

  第4~5周方案调研与论证,确定通过哪些条件来研究油茶组织培养的最适宜方案第6~8周完成外植体防污染、防褐化实验

  第9~11周完成培养基的选择实验

  第12~13周完成激素及浓度配比的实验

  第14~17周撰写论文及准备答辩工作

  五、参考文献

  [1]闻丽.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化材料的组织化学分析(D).中南林学院,20xx.

  [2]靳飞. MS培养基配制中的五点注意[J].北京教育学,20xx,04:35.

  [3]杨育红.明月山红花油茶嫩枝组织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xx,14(24):98.

  [4]黄莉雅,张日清等.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愈伤组织和芽诱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

  学,20xx,38(4):1718—1719.

  [5]丁植磊,张日清等.油茶12个物种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J].经济林研

  究.20xx,25(1):20-24.

  [6]毕方铖,谭晓风等.油茶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xx,22

  (2):5-9.

  [7]张智俊,罗淑萍,李亚玲等.油茶优良无性系子叶体细胞胚植株再生[J].植物学通

  报,20xx,22:43-49.

  [8]黄莉雅,张日清,马锦林.油茶愈伤组织和芽诱导培养条件的筛选[J].经济林研究,

  20xx,28(1):31-33.

  [9]阙生全,彭凌,朱必凤.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 20xx,27(3):67-70.

  [10]吴正凯。郑晓峰.油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xx,(1):63-64.

  [11]颜幕勤,陈*,韦民等.油茶的组织培养与大田栽培[J].林业科学.1984,20(4):

  341-344.

  [12]王瑞,陈永忠.油茶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xx,33(5):

  63-66.

  [13]段运裳.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福建茶业,20xx,2:7-8.

  [14]杨盛美,唐一春,汪云刚等.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xx,26(4):25-29.

  [15]戴小英,查小华,龚斌等. 5种不同油茶无性系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J].江西

  林业科技,20xx,4:10–13.

  [16]杨育红.明月山红花油茶嫩枝组织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xx,14(24):

  98-101.

  [17]曹昆,李霞.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不定芽诱导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xx,

  35(5):43-48.

  [18]叶添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技术难题研究进展[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20xx,31(3):84-88.

  [19]崔德才,徐培文.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20]王小箐,李玲.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论文开题报告 篇14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物流业也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物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成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重视企业的物流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同时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物流系统制定科学的战略,做出合理的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的物流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持低成本优势和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这也使得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物流由谁来经营,通常企业的物流模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自营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自己出资建仓库,配备运输车辆,拥有专职物流人员来经营内部物流业务;第二类是企业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第三类是企业共同经营物流(物流联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联合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使用这些设施开展物流业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才能够使物流真正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使企业健康发展。否则,若企业选择不当,有可能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物流经营成本甚至使自身陷入经营困境。所以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从国外企业物流研究动态来看,国外整个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第三方物流的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从物流管理信息化、新科技和理念对物流模式的渗透出发,来研究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如何更*一步的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起步晚,有待完善发展,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国内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从宏观层面出发,分析中国企业物流模式现状以及整个物流行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出发,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阐述如何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而对于如何优化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及如何用信息化和新科技带动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等这样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个人认为,我国企业的产品要走出国门,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一定要和国外市场接轨,要改变传统的理念,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和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仅要选好物流模式,而且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持续带来经济效益,并使之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的`现状和物流模式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熟悉物流及物流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物流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方面的问题,并探讨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预测未来物流模式的发展趋势。

  论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部分:

  1、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概述;

  2、目前国内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3、研究物流模式的选择方面的问题和物流管理的对策分析; 4、研究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

  5、提出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并预测中国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例比较分析法等。主要阅读大量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建构理论框架,从而提出本课题的一些观点及概念,按一定逻辑关系形成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收集相关的数据作为佐证。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采取实例分析,比较国内物流模式与国外物流模式,比较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物流模式,找出中国物流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

  在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初步得出一个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的结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结论进行不断的优化,总结自己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论文。

  3、可行性分析

  从选题背景可以看出这一研究具有实效性,它将对中国企业物流应对国际竞争、今后自身的发展起指导作用。通过调查,我从网络,报刊,书籍上得到了充分的相关资料(包括理论,可靠的统计数据等),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借鉴。我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学期的论文任务。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准备阶段(12月中旬——12月底)

  1. 阅读大量有关书籍及报刊,并上网查询,做好材料的原始积累。

  2.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课题指导老师充分交流,探讨创作的思路并提出初步的构思。

  二、实施阶段(1月初——1月底)

  1. 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出前人的基本观点,并予以归纳和提炼。

  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围绕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4. 与课题指导老师保持经常交流,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动态,并听取意见。

  三、总结阶段(2月初——2月20日)

  1. 将所有到手资料汇总,整理出论文的大致框架。

  2. 依照先前的计划,着手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请指导老师纠正。

  3. 准备论文答辩。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研究,最终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递交。

  四、论文答辩阶段(4月初——4月16日) 1. 上交毕业论文。

  2. 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 刘志强.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师,20xx(5).

  [2] 李菼,应可福.物流——物流管理与实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3] 邵燕华. 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xx(5).

  [4] 张建新,张焕腾等.物流- 第三利润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xx. [5] 张晶.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模式分析[J].企业研究,20xx(5).

  [6] 李虎.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9).

  [7] 鲍新中, 程国全, 王转. 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M] . 北京:中国物 资出版社, 20xx.

  [8] 杨广地. 企业物流模式及选择[J].中国储运,20xx(4).

  [9] 张馥通.浅谈企业物流模式选择[J].天津**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xx(4).

  [10] 连茜*.浅议企业物流模式[J].物流管理,20xx(1).

  [11] 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xx(6).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