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农村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1

  一、xx县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一)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3000口,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50口,占58%。30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现已全部完工。本次随机抽样调查了5个乡5个示范村,调查沼气用户97户。其中正常使用用户82户,占84.5%;间歇使用用户11户,占11.3%;弃用用户4户,占4.2%。全县抽查沼气示范村*均使用率为95.8%。沼渣、沼液100%得到了充分利用,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调查,*均每户每年产生沼液肥15吨,节约肥料开支1500元;*均每户每年节约用煤1.2吨,节约开支600元;97户用户由于减少砍柴而增加封山育林面积485亩。

  (二)小型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小型沼气池的建设20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中联户沼气池工程17处,占85%,养殖小区沼气池工程3处,占15%。这次调查的5处联户沼气池工程,100%建在小型养殖场里,原料充足,100%在使用,农户也很满意。

  (三)大中型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2处,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是大型沼气发电工程。xx年8月开工,xx年10月全部完工,现已投入发电使用。养殖场都有各自的果茶种植基地,沼渣、沼液都能充分利用。如今,土生牲猪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10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350度电,基本保证了养殖场的用电;旺达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6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240度电,基本满足养殖场的日常用电需求。沼气发电以来,为养殖场带来了每年6-7万元的直观的经济效益,业主都很高兴。

  (四)服务网点

  xx县xx年-xx年服务网点建设任务为32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自xx年到xx年xx县已建成了32个沼气服务网点,其中乡镇服务网点22个,村级示范村服务网点10个。32个服务网点,除了中央下拨51.93万元物资器材外,xx县财政还下拨了21万元配套资金,为服务网点购置了辅助设备,解决了办公场地。本次调查了5个乡镇服务网点,能正常运行的只有1个,占20%;其它4个都因为营运收益过低而不营运,占80%。这个正常运行的服务网点是县城中心服务网点,除了进行维修服务外,还经营全县的沼气器材,所以才能够勉强维持。

  二、xx县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养殖农户日益减少。在调查的97户沼气用户中,有26户没有养殖,占27%;有42户全年就养1-2头猪,占43%。由于养殖农户减少,沼气原料不足,农户经常长年不换料,影响了沼气池使用效果。

  (二)对沼气用户服务收费难。沼气用户严重依赖县能源办和沼气技术员,沼气池一出现问题,自己不先进行检查,就要求县能源办派技术员进行检修,检修完了也不肯付技术员工钱,严重压缩了各服务站技术员的生存空间。我办只能向县财政争取一部分经费,以弥补技术员的维修工钱。但随着沼气用户的日益增多,老沼气池逐渐要维修,靠我办向财政争取维修经费越来越杯水车薪。究其原因为:一是服务网点维修服务收费还不完善。建池户的依赖心理严重,沼气池出了问题,总是要求县能源办为其解决维修资金,否则宁愿沼气池不用,也不肯维修,技术员为其提供服务收费难。二是沼气服务网点技术员不是财政在编人员,没有固定收入。技术员*时除了进行有限的沼气服务外,还要做其它的事,才能维持1年的生活开支,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网点的建设经营。

  (三)大型沼气发电工程由于设备的原因,沼气发电机组一次发电超过4个小时,机组就温度偏高,损耗加大,所以不能够长时间连续发电,造成了有多余的沼气浪费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建议在沼气池集中的示范村,新建一批沼气原料处理储存池,以供沼气原料不足的沼气用户。

  2.建议上级部门能适当下拨沼气池维修经费,专门用于对故障沼气池进行维修和对老沼气池管道、灶具进行更新,以保证农村户用沼气池的长效使用。

  3.建议上级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切实可用的沼气液化技术,使多余的沼气能进行液化,以提供给其他农户做炊事用能。

  4建议把沼气服务网点的农民技术员纳入财政编制,每年能有适当的工资补贴,以确保服务网点能正常营运。因为服务网点营运收入过低,技术员工资没有保障。

  新农村沼气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2

  一、xx县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一)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3000口,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50口,占58%。30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现已全部完工。本次随机抽样调查了5个乡5个示范村,调查沼气用户97户。其中正常使用用户82户,占84.5%;间歇使用用户11户,占11.3%;弃用用户4户,占4.2%。全县抽查沼气示范村*均使用率为95.8%。沼渣、沼液100%得到了充分利用,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调查,*均每户每年产生沼液肥15吨,节约肥料开支1500元;*均每户每年节约用煤1.2吨,节约开支600元;97户用户由于减少砍柴而增加封山育林面积485亩。

  (二)小型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小型沼气池的建设20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中联户沼气池工程17处,占85%,养殖小区沼气池工程3处,占15%。这次调查的5处联户沼气池工程,100%建在小型养殖场里,原料充足,100%在使用,农户也很满意。

  (三)大中型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2处,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是大型沼气发电工程。xx年8月开工,xx年10月全部完工,现已投入发电使用。养殖场都有各自的果茶种植基地,沼渣、沼液都能充分利用。如今,土生牲猪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10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350度电,基本保证了养殖场的用电;旺达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6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240度电,基本满足养殖场的日常用电需求。沼气发电以来,为养殖场带来了每年6-7万元的直观的经济效益,业主都很高兴。

  (四)服务网点

  xx县xx年-xx年服务网点建设任务为32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自xx年到xx年xx县已建成了32个沼气服务网点,其中乡镇服务网点22个,村级示范村服务网点10个。32个服务网点,除了中央下拨51.93万元物资器材外,xx县财政还下拨了21万元配套资金,为服务网点购置了辅助设备,解决了办公场地。本次调查了5个乡镇服务网点,能正常运行的只有1个,占20%;其它4个都因为营运收益过低而不营运,占80%。这个正常运行的服务网点是县城中心服务网点,除了进行维修服务外,还经营全县的沼气器材,所以才能够勉强维持。

  二、xx县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养殖农户日益减少。在调查的97户沼气用户中,有26户没有养殖,占27%;有42户全年就养1-2头猪,占43%。由于养殖农户减少,沼气原料不足,农户经常长年不换料,影响了沼气池使用效果。

  (二)对沼气用户服务收费难。沼气用户严重依赖县能源办和沼气技术员,沼气池一出现问题,自己不先进行检查,就要求县能源办派技术员进行检修,检修完了也不肯付技术员工钱,严重压缩了各服务站技术员的生存空间。我办只能向县财政争取一部分经费,以弥补技术员的维修工钱。但随着沼气用户的日益增多,老沼气池逐渐要维修,靠我办向财政争取维修经费越来越杯水车薪。究其原因为:一是服务网点维修服务收费还不完善。建池户的依赖心理严重,沼气池出了问题,总是要求县能源办为其解决维修资金,否则宁愿沼气池不用,也不肯维修,技术员为其提供服务收费难。二是沼气服务网点技术员不是财政在编人员,没有固定收入。技术员*时除了进行有限的沼气服务外,还要做其它的事,才能维持1年的生活开支,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网点的建设经营。

  (三)大型沼气发电工程由于设备的原因,沼气发电机组一次发电超过4个小时,机组就温度偏高,损耗加大,所以不能够长时间连续发电,造成了有多余的沼气浪费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建议在沼气池集中的示范村,新建一批沼气原料处理储存池,以供沼气原料不足的沼气用户。

  2.建议上级部门能适当下拨沼气池维修经费,专门用于对故障沼气池进行维修和对老沼气池管道、灶具进行更新,以保证农村户用沼气池的长效使用。

  3.建议上级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切实可用的沼气液化技术,使多余的沼气能进行液化,以提供给其他农户做炊事用能。

  4建议把沼气服务网点的农民技术员纳入财政编制,每年能有适当的工资补贴,以确保服务网点能正常营运。因为服务网点营运收入过低,技术员工资没有保障。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3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1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2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3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1

  摘要:社会实践调查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身为大三的学生,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下,注重实践的内容和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联系自己所学有关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对比学*,这样才能真正从中获益。利用这个假期,通过走访观察家乡附*中小型家禽养殖场,发现养殖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查阅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人士帮助农户解决了问题,使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暑假期间,走访了十几家农户散养型和两家中型草鸡养殖户,发现在疾病防疫时,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成为了鸡群成活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条件差

  大多数养鸡户饲养规模小且人和鸡同在一院,同时没有相应的消毒设施,人员,运输车辆 均能带回病原体,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通风不良,封闭不严,加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熏蒸消毒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夏季高温高湿影响蛋鸡产蛋率和肉鸡正常发育。冬季则普遍存在保温与通风的矛盾。有的养鸡专业户为了图省钱方便,采取地上炉取暖的方式,温度稳定性差,煤球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聚集鸡舍,并且经常采用关闭门窗的方式求得较高的温度,造成舍内空气质量较差,达不到鸡的生存条件,常有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二.未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多数养殖户在刚开始饲养时对防疫问题还比较重视,能够严格按照防疫程序操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饲养经验的增加,一些从没出现过问题的养殖户就产生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防疫重视,结果铸成大错。目前农村大多数鸡场没有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对病死鸡不是做深埋或焚化处理,而是剖净食用,以至于鸡场内污水满地流,内脏等废弃物随便乱丢,为疫情的传播埋下隐患。

  三.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种群混养在养鸡场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饲养人员吃住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每栋鸡舍的用具不分,疫病的急群众相互交叉感染传播。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鸡群发病多,用药多,投入大;育成鸡病死率淘汰率高,开产晚,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甚至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这样几项措施来降低养殖风险。

  一.建设饲养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村庄外建设饲养小区,使饲养鸡专业户脱离庭院,在相对集中的小区内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型鸡场,小区成立合作性服务组织,为养鸡户销售,购雏,饲料提供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指导,并对小区进行日常化管理。

  二.加强养鸡专业户的防疫意识

  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意识到疫病发生的危害性,而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消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则是控制疫病传播,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思想认识的松懈随时可能导致疫病的传播,这是养鸡业的大敌。同时,克服疫苗万能的思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集群的综合抗病能力。

  三.强化疫苗管理

  疫苗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无批准文号的疫苗严禁进入市场,有审批文号的疫苗要按正规渠道进入市场。对疫苗的经营管理实行供应制,要制止兽药门市部经营疫苗,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假冒伪劣疫苗的经营者,切实保障疫苗问题的可靠性。

  四.培养技术人员

  大多数基层技术人员在鸡和其他小动物的饲养管理,疫病诊疗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力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因此,采取各种途径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水*是当务之急。只有他们的技术水*提高了,才能及时解决养鸡专业户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农村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鸡场中的浪费损失国家大力倡导畜禽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也是今后*家禽养殖的发展趋势。集约化时,讲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在畜禽养殖时,力求节约成本,减少养殖不必要的损耗,浪费是坚决不能存在的。

  尽管如此,在目前农村家禽养殖场中,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

  一.鸡的浪费

  1.育雏期饲养弱雏造成的浪费

  由于种鸡场或孵化场管理的疏漏,一部分雏鸡因带病菌或脱水等因素产生发育不良,体质差等现象,这样大部分鸡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等方面都较差,这样的鸡往往是“细菌病毒的携带者”,有传染病时它先要发作,之后在感染其他鸡。最好的办法是在育雏的前几天观察雏鸡,将精神不振、弱小无力的雏鸡淘汰掉。

  2.育成期鸡群均匀度差造成的浪费

  追求集群较高的均匀度是育成期的管理目标。按时做好饲料配置调整、消毒防疫、通风光照密度管理等管理工作,对少数体重超标的鸡要进行限制饲喂量;对发育不良要加强营养,鸡群的均匀度尽可能达到85%甚至更高。这是今后产蛋鸡能否有产蛋高峰期,降低死淘率的保证。

  3.产蛋期不挑选鸡造成的损失

  对无法治愈的鸡、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治疗费用过高的鸡以及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鸡需要及时淘汰。否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产蛋期是生产中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产蛋少的鸡,开产晚的鸡,这样的鸡应当挑出后单独饲养,采取加强营养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4.鸡消化不良造成的浪费

  目前生产中鸡的消化不良除饲料因素、长期使用药物造成胃肠道菌群感染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城疫的感染。这些原因造成的长期消化不良,必然导致机体营养负失衡,鸡的抗病力下降,产蛋下降,继发啄癖、羽毛脱落等现象,损失浪费十分严重。

  二.饲料的浪费

  1.饲料配方调整失误造成的浪费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鸡场的环境和管理方式不同,鸡的营养需要会有变化。无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时时适用。如冬季采用高蛋白的饲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夏季天气炎热,应采用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否则会因会气温气温高、鸡的采食量下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而影响经济效益。

  2.原料质量差造成的浪费

  常常听养殖户说秋冬季节的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鸡产蛋有轻微下降,蛋壳质量稍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全价料中使用的玉米水分过高。发霉玉米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虽然有时中毒现象不明显,但其抑制免疫,损伤肝肾等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样看不见的损失其实非常严重。霉毒素中毒到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解药,故应坚决不用发霉原料。

  3.饲料搅拌不均匀造成的浪费

  手工搅拌不必说,就是机器搅拌也常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边粉碎边搅拌出料,搅拌时间不足,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微量添加剂时不通过预混料而直接将其倒进搅拌机。在上千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若搅拌不均匀,不仅起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造成药品浪费,而且极易使鸡群中毒,造成更大损失。

  4.饲喂方式不当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方式,实际会造成极大浪费,如冬季气中温比较低,鸡的采食量较大,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产蛋期鸡体重普遍超重,过肥的鸡初期产蛋量下降,到后期发展成脂肪肝或因肝破裂而引起死亡率上升。因此,应采用定时定量喂料,每次在投料后1—2小时内全部吃完;每月检测鸡群体重,根据体重增加速度来调整每日给料量。

  三.用药浪费

  1.使用法不适造成的浪费

  给已经拒绝采食的鸡的饲料中加药、不溶于水的药物采用饮水法以及已发病的鸡群使用预防剂量均会造成药物浪费。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充分考虑鸡群的状况,日后再对症用药。

  2.无病乱用药造成的浪费

  鸡病之多,危害之大,让鸡户谈“病”色变。不少鸡场采用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方法加以预防,这不仅使饲养成本增加,而且使鸡产生耐药性,对日后的治病不利。少数鸡有病,很多情况下没必要整群鸡都用药,是药三分毒,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尤其是对健康无病鸡,会对其消化功能,肝、肾功能,免疫等产生不良影响。

  3.随意加大用药剂量造成的浪费

  任何药物只有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过大则会发生中毒。因此,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防剂量长期使用,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否则易引起中毒。

  4.称量不准和比例不对造成的浪费

  有的养殖户用药时不准确称量,只是估计用药,往往用量偏多,造成中毒。最常见用药比例之一的ppm是百万分之一,最易搞错。

  5.服药时间过长造成的浪费

  许多药物有积蓄作用,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也不能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服药时间过长,其副作用的逐渐积累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般用药最多连续七天,如还需用药,最好停几天再用。

  6.药方法不对造成的浪费

  使用某些药物时须用特殊的方法才发挥特定作用,用药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中毒。

  7.不了解药名重复用药造成的浪费

  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商不标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用户不了解,防止疾病时重复使用了同药不同名的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

  8.饲料添加剂加了药物又重复使用造成的浪费

  有的厂家生产的畜禽全价料为了防病,添加了喹乙醇、土霉素等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用户不知,在防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四.其他方面的浪费

  1.鸡舍布局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浪费

  目前农村很多鸡场受土地等的影响,存在鸡场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没有将生产区和人的生活区分隔开;鸡舍顶部没有设置通风窗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消毒隔离和鸡舍的有害气体排除。另有一大部分鸡场没有设置育成室,育雏结束后直接进入产蛋鸡舍,结果由于缺乏运动量造成鸡骨骼发育差,易骨折,影响鸡群产蛋性能,降低盈利水*。

  2.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

  很多鸡场管理者缺乏养鸡技术,而且鸡舍条件差,但养殖数量都较多,管理粗放。在现有条件下,要合理安排鸡群密度,排出粪便,定期消毒,严谨缺水,减少应激,尽可能地给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计划不周造成浪费

  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育雏的时间和数量计划不周,导致育雏鸡笼大量闲置或开产密度过大,影响采食和产蛋;饲料计划不周导致仓储饲料积压货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

  4. 盲目扩建造成的浪费

  许多鸡场一旦盈利,就会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扩建上,结果往往是鸡场的规模扩大了,鸡场的收益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还有所减少。所以,与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规模上,不如用来提高技术含量或改善鸡舍设施,进而增加单位产量。

  影响蛋黄颜色的因素及调控措施

  目前,农村大中型草鸡养殖场的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鸡肉和鸡蛋。鸡肉一般要在收购鸡苗后的八个月后才能销售,而草鸡六个月后就能开始产蛋,鸡蛋价格的高低就成为影响养鸡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其中鸡蛋的卖相又决定了鸡蛋价格。一般顾客比较喜欢蛋黄颜色深一点的鸡蛋,认为深颜色的蛋黄其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因此价格也就更贵。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鸡蛋蛋黄颜色呢?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到,有这么几个因素决定蛋黄颜色。

  一.叶黄素原因

  叶黄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有:

  黄体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子叶中,其中,黄玉米,苜蓿草,金盏花粉,草粉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较好;

  玉米黄质,玉米、辣椒、柑橘、苜蓿草、万寿菊及蘑菇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

  柑桔黄素,在柑橘皮、辣椒中含量丰富,细菌和真菌中也含有少量的柑橘黄素,着色效果一般;

  虾黄素,存在于虾蟹、牡蛎、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呈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

  真正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只有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中的各种色素显色效果不同,黄体素产生黄色,玉米黄质为橙色,下黄素产生红色,柑橘黄素偏红色,因此,它们之间的分布比例将显示不同的色调。黄色叶黄素(如黄体素)能明显提高蛋黄的黄色度和明亮度,红色程度的高低由红色叶黄素(如玉米黄质)决定,黄色叶黄素与红色叶黄素搭配可以产生橙色,但红色叶黄素能抑制黄色叶黄素提高蛋黄黄色度的作用。

  二.饲料原因

  (一).原料

  饲料原料中所含叶黄素是影响着色效果的重要原因,利用饲料原料增色的途径有:

  1.直接投喂天然增色剂,这是生产无公害鸡蛋的发展方向。常用的天然增色剂有黄玉米、苜蓿、三叶草、益母草、金盏菊、万寿菊、南瓜和艾叶粉等。例如,每千克黄玉米粉中含有胡萝卜素8.3mg,有60%的黄玉米配合日粮饲喂十天,蛋黄颜色即可从一级提高到八级。在鸡日粮中添加海带等海产植物或虾类等水产动物,分别按干品2%—5%和4%加入,几天后可使蛋黄明显增色。

  2.在日粮中补充常见的蛋黄着色剂,分为化学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前者着色稳定,但过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用量。天然着色剂毒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天然着色剂有两种:

  (1).金黄色素:美国公司生产,每千克含22g活黄叶素,可以和其他着色剂一起使用,一般每吨鸡饲料中添加250g—350g

  (2).路康定: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胡萝卜素,每10g路康定可向蛋鸡提供110万单位的维生素A,减少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每吨饲料中添加60g,可使蛋黄变为深黄色。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

  (1).色素在蛋黄中的的沉淀并非与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天然色素的添加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并非越多越黄。

  (2).叶黄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必须溶于脂肪中才能被家禽吸收,因此,日粮中通常添加3%—5%的动物性脂肪可以提高着色效果。

  (3).饲料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随其产品,产地,干燥方式,储存时间以及时间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东北地区的玉米色素含量要比华北地区的小,新鲜玉米的色素含量要比储存过的大。

  (二).维生素A和钙的含量

  维生素A具有与色素相似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在吸收上存在着竞争抑制,如果维生素A过量,则降低色素的吸收沉积。但维生素A不足,又会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能影响色素沉积,高钙日粮会抑制叶黄素的吸收。,因此鸡饲料中不可过多的添加钙,应控制在4%以内。

  (三).抗氧化剂

  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125—250g抗氧化剂,可改善蛋黄色素的沉积,从而使蛋黄颜色加深。常用的抗氧化剂,可防止维生素E和乙氧喹等,这些抗氧化剂在含不饱和脂肪酸中添加,效果更好。

  (四).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不仅可使饲料养分丢失,使饲料变质,而且它能组织或减少胆汁分泌,显著降低小肠对叶黄素的吸收,输送和沉积功能。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可使淡黄色则明显降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0.2%的霉菌抑制剂,可以抑制产生真霉菌素,防止饲料氧化变质,从而保持蛋黄的颜色。

  (五).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吩噻类等药物过量使用会使着色造成不良影响,而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改善着色效果。

  三.家禽自身因素

  1.品种

  家禽对叶黄素的沉积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如来航鸡沉积叶黄素的能力比白洛*,新汉普夏鸡颈部颜色显著白于白洛克。鸡蛋沉积色素的能力是鸭蛋的2倍左右。蛋黄的着色还与生产性能有关,往往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产蛋开始时蛋黄的颜色较深,然后逐渐变浅。因此,应加强着色沉积能力强的品种的选育工作。

  2.日龄

  产蛋鸡日龄与蛋黄颜色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成年鸡比雏鸡沉积色素能力强,而老龄鸡虽日龄的增大,色素沉积能力反而逐渐减弱。

  3.疾病因素

  家禽如果处于疾病状态,如消化和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系统疾病,会对叶黄素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如新城疫,球虫病,沙门氏菌并,禽流感传染性贫血等,都会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时色素沉积率下降。

  四.结语

  叶黄素广泛分布与动植物体内,正常合理的应用这些着色剂,是提高蛋黄色泽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加强着色能力强的品种选育,并注意饲料配制中各组分的拮抗和协同关系,防止有效色素的损失。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2

  —陆川县亿龙达蛇类养殖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案例。陆川县亿龙达蛇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四乐村为“十三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村总人口8292人,其中在册的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654人。根据整村脱贫和贫困户脱贫基本要求,四乐村拟将陆川县亿龙达蛇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扶植发展为村特色产业,产业助推扶贫发展。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陆川县亿龙达蛇类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珊罗镇四乐村麻地塘片,原陆川县第二水泥厂内,法人代表为李武,成员出资总额为300万元,各类证照齐全,拥有营业执照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合作社拥有养殖场3800多*方米,冷库350多立方米,现养殖各类蛇存栏2万多条,出栏1万多条,产值300多万兀。

  合作社于2008年初成立陆川县亿龙达蛇类养殖场,并带领广大农户开展蛇类养殖,至今有着8年的蛇类养殖经验,积累了小苗开口、疾病防治、成蛇管理、无冬眠养殖、采毒技术等系统、丰富的专业技术,并拥有蛇类养殖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3人负责合作社内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合作社2016年被玉林市团委授予“玉林市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二、运行模式

  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农户增收。农户自愿加入合作社进行养殖,合作社集体采购种苗、词料,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并负责成蛇的销售,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养殖户可以利用自家旧房进行小规模养殖,一间十几*方米的房间约可养殖150条蛇,场地占用少,无污染,产值高。目前加入合作社进行蛇类养殖的农户80多户,年产销各类肉蛇达16万多条,约240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每年使广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增收超过900万元。

  三、成本和效益

  目前肉蛇销售总体情况供不应求。2016年的肉蛇均价70—80元/斤,养殖成本为50—55元/斤,利润达到20多元/斤,以每条3斤左右计算,一条蛇利润达到六七十元。肉蛇主要销往广州、长沙、上海、南京、浙江等较发达省市,供不应求。

  四、发展规划

  (一)扩大养殖甚地规模。合作社法人养殖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成为贫困户入股分红的稳定*台。扩大规模约可以吸收330万元资金,每年可给入股贫困户分红30多万元。

  (二)扩大合作社规模。合作社希望通过吸收更多的贫困农户加入,进一步扩大合作社成员规模,带领广大农户发家致富。

农村养殖调研报告3

  *年来,XX市畜牧水产养殖方式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逐步转变,规模养殖场建设发展较快,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户)不断涌现,促进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以及饲料兽药残留物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控制规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刻不容缓。

  一、XX市畜禽养殖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畜禽牛存栏达1.94万头、羊存栏2.57万只、猪8.32万头、禽类年末存栏15.84万只;全年牛出栏0.45万头、羊出栏3.61万只、生猪出栏9.11万头、禽类出笼41.01万羽。我市共有各类养殖大户400余户,其中规模养殖场达到144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1个、年出栏300头以上规模养羊场11个、出年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97个、年存栏1万羽规模蛋禽场1个。这些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据调查,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基本都建于对居民会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内,一些乡镇的畜禽养殖场甚至就建在居民区内,距离周边居民或水源地都比较*,由于大多数畜禽养殖场没有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尤其是散养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向鱼塘、沟渠、农田,再加上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对周边地区环境构成威胁,而且在部分乡镇已经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二、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规模化养殖布局不合理。我市畜牧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发展。但我市规模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畜禽养殖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个别乡镇只有几家养殖场,而有的乡镇却存在十几家,其中有的村都存在好几家,并且紧紧相连。畜禽所产生的排泄物较为集中,加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对人和畜禽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不当。养殖者滥用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品,其产生的后果就是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及污染。

  (三)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养殖业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农业和畜牧业的脱节,导致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不能及时还田消纳。我市乃至全州较为缺乏有机肥料生产企业,而同时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肥的产量大,价格低,从而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养殖场建设的监管力度不够。我市养殖场大多数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在养殖场新建过程中环保部门仅对部分大型养殖场进行环境测评,而且抓的不严,以致相关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

  (五)规划建设不合理,缺乏前瞻性。早期建造的养殖场,未经科学规划,选址、栏舍建设都缺乏前瞻性,布局建造随意,不少养殖场建在城镇*郊、村庄旁、河流溪沟畔。栏舍建设缺乏规划,多数是边发展边建设,布局凌乱,建造简陋、设施陈旧落后,易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指导性政策及措施。州、市还未出台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及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我市大部分养殖场管理粗放、薄弱,绝大多数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之初,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大部分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技术或购买环保设备。

  (二)部门职责不清,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如我市养殖污染防治财政项目实施主要由环保局实施,畜牧部门不了解。在监督过程中存在踢皮球,不能形成合力的情况。

  (三)环境保护意识严重缺乏。全市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意识极差。对进行粪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动性,不愿花钱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一心想着项目支持。同时部分养殖户忽视栏舍内部环境,对栏舍冲洗用水不注重控制,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随处堆放,不建造堆放设施,严重影响了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

  (一)政策法规层面

  1. *制定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要及时编制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由规划、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联合制定禁养、限养、适养三区划分方案。同时积极正确上级激励项目,制定本地区污染防治激励措施。

  2. 加大资金扶持、治理和发展生态养殖业。*应建立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环保型饲料和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及推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规模养殖户投资养殖污染治理,对积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规模养殖场、户,在养殖用地、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扶持。各级环保、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帮助争取项目,多渠道引进资金及技术,使治污技术早日服务于养殖业。

  (二)综合管理层面

  1. 合理规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建设。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化与建造新建养殖场在传统建场选址基础上,将粪污处理纳入规划之中。二是创新改进措施。选择安装先进控温、通风、光照、粪便清理、粪污再利用、消毒、污水处理设备及粪尿加工处理设备等。三是加强绿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达到降低温度、减少辐射、减少细菌和除尘除臭的目的。

  2. 提高养殖环保意识。环保、畜牧等部门针对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重要性进行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畜禽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增强养殖者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 建立联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大力度、通力协作,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严把新建养殖场防疫条件的准入关,建设一个,达标一个。严格执行畜禽场建设的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相关制度,对不遵守法规制度的,对不符合要求的,该整改的整改、该搬迁的搬迁、该关闭的关闭。

  (三)技术层面

  1. 推广环保养殖。一是规范用药管理。减少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选择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绿色兽药;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不滥用疫苗。二是加快新技术推广。加快干湿分离、沼气化处理、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工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推广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实现畜禽粪便干清堆积发酵后就地消纳。三是推行生态养殖模式。积极推广“猪(牛、鸡)—沼—果(菜、树、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环保水*和可持续发展水*。

  2. 综合治理养殖污染。一是粪便达标排放。畜禽粪污经厌氧发酵处理和沉淀后,在经过曝氧、生化或过滤净化等好氧处理,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向外排放。二是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病死畜禽的尸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其他生活垃圾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不得自行随处掩埋或焚烧。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xx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xx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

  xx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xx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10万美元:20xx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30万美元。

  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xx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xx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6.3:3.8调整为20xx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xx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总结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

  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1

  为维护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的有效管理机制,根据《XX县关于对20xx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督察的通知》,以及《XX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乡组织干部对本乡低保工作开展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xx年第二季度有592户2067人享受低保,其中双苏村105户360人,板兰村116户440人,三合村xx9户484人,全洞村119户368人,深洞村xx3户415人。检查组检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与实际享受低保人口是否相同、有无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是否*均分配,村部是否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等情况,追回私家车主及死亡人员领取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检查情况:

  1.检查组抽检了双苏村拉牙、拉仇、六干、苏帮、苏祥、弄合六个村民小组54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低保户家庭人口与上报的低保花名册人口相同,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但存在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现象,其中苏帮队的覃大乐户将低保金分给覃定豪1人,六干队的何远标户将低保金分给何厚兵2人,弄合队的刘美新户将低保金分给刘乜波1人。低保农户反映,他们了解低保金不允许*分的政策,现将低保金分给其他户是因为村里或者小队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2.检查组抽检板兰村当马、拉岜、牙一、牙二、牙三、江洞、弄怀、六上、六下九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部分保人不保户现象,即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当马队邓明科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3人;孔庆高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邓民敬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牙一队韦红克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5人。另外,板兰村牙一、牙二、牙三三个村民小组低保户由队长自定,没有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导致个别生活较宽裕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意见较大。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3.检查组抽检三合村戈牙、戈立、戈庆、下宁、红卫、弄秀、上戈六、下戈六八个村民小组62户低保户,检查发现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如戈牙队廖克雄户将低保金分给覃森庆2人,上戈六韦廷雄将低保金分给韦乜虎1人、韦朝干1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4.检查组抽检全洞村达面、弄牙、弄林、全洞、可雄、弄汝6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均分配现象,存在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达面队兰秀山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2人;罗必发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2人;罗必丰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罗海烈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3人;可雄队兰战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5.检查组抽检深洞村板槐、表帮、弄结3个村民小组26户低保户,除开个别低保户无低保证,未发现其他问题,但是检查范围未达到自纠自查方案要求,村部材料检查表格未填写。

  三、私家车主和死亡人员领取低保资金追回情况:

  我乡2009年至2011年私家车主领取低保的有3户,涉及金额xx084元,追回0元。3户户主营运的柳微车是与亲戚借款或由亲戚担保向银行贷款所购买,且家庭比较困难,非富裕户享受低保,无力退回低保金。死亡人员领取低保的有18户,涉及金额4864元,追回150元,多户家庭虽承认应该退回多领取的低保金,但因实际经济困难无力退回。

  四、整改情况:

  针对低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工作领导小组商议,对“挂户保”低保户给予警告教育,责令停止一户上报多户享受低保金行为,同时对该队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低保申请手续;属于“保人不保户”的低保户执户口薄到民政办办理添加家庭成员手续,实现“全户保”;对一切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坚决停保;同时督促各村委完善村部材料。目前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利益。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2

  城市低保人口在我县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极度贫困;二是家庭无主要劳动力,低收入,高支出;三是家庭有劳动力,但是无就业渠道,也没有自谋职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差、就业率极低。

  多年来,县委、县*一直致力于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从20XX年实施城市低保以来,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最低保障。但是我认为,长期给予他们低保,不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就没有实现以人为本,没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在,如何处理好城市低保人口的就业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就业是低保人口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县有城市低保人口8169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13%;人均月补助标准78元,在泸州市处于第6位,年支出城市低保金850万元,居全市第1位。呈现出人多、面广、标准低、支出量大是我县城市低保的特点。

  如此规模的城市低保保障了全县绝大多数困难居民的生活,对于全县社会稳定起到明显的保障作用,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但从当前低保工作开展的情况看,存在部份人依赖低保金、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存在低保金养懒人现象,有些人年轻力壮,领取低保金不做事;存在低保金养闲人现象,有些人成天在茶馆喝茶打牌,靠低保金过日子。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主观上看,是低保人口自身素质不高,几乎不具备劳动技能,就业困难;从客观上讲,当前的低保政策中缺少鼓励低保人口就业的内容,在劳务开发和促进就业工作中对这个群体的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在提高社会保障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低保人口的发展问题,以保障促进发展,以发展落实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时,正确认识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们不能让低保的面越扩越大、低保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来思考:如果今年全县低保的需求量为9000人,明年增加为12000人,难道能够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吗?应该说明我们的发展工作没有做好,群众的增收问题没有解决好。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大劳务开发工作力度,促进就业,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发展的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

  二、促进城镇低保人口就业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我县城市低保人口中有劳动力1023人,有就业需求的878人,占86%,这说明大部分都有就业意愿,但为何没有就业?如果不考虑主观的因素,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低保政策中关于居民收入计算的方式,客观上抑制了低保人口就业的积极性。在目前的低保政策中,低保标准为150元/人、月,也就是说人均月收入达到150元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对于收入的计算,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没有说明是净收入还是总收入,所以目前在计算居民家庭收入时都按总收入计算,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四口之家有一人外出务工,月薪600元,那该户的低保按政策应予以取消,而实际上600元,只够一人的在外面的基本生活支出,这一人外出务工反而让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当低保人口要选择外出务工时,他就得反复权衡,患得患失。

  2、县内就业岗位有限,外出务工面临的困难多,让城市低保政策成为低保人口手中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企业规模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县内的规模企业,郎酒集团、烟草公司等目前都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新兴的一些煤矿企业,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大部份城镇居民又不愿从事采掘工作。所以县内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小。

  由于县外企业在招用工上的不规范,服务保障政策滞后,外出务工又面临劳动强度大、合同纠纷频繁、工资拖欠等诸多困难。多数低保人员对外出务工前景不看好。

  另外低保人口的知识水*和技术能力都不高,出去后工资也不高。这些原因就让低保人口常在领低保金和就业之间徘徊。

  3、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不健全,就业就等同于失去社会保障。全县目前已有的政策措施是体现了各个部门促进就业的良好愿望,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执行为外出务工的低保对象报销车费的政策就是例子,但各个部门所执行的政策没有整合,一些没有促进就业任务的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在促进就业工作中没有得以体现。

  如民政局没有促进就业的工作任务,但承担了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如何整合这些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制约具备就业条件而不就业的低保人员,另一方面又要激励积极就业的低保对象。

  三、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促进城市低保人口就业。

  1、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市低保人口的就业机率。

  按照全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培训工作的统一安排,认真按劳动力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就业需求的低保1023人口中,有人希望接受电动缝纫培训,人希望接受电子装配培训,人希望接受车、焊钳工培训,人希望接受计算机操作与维修培训,人希望接受物业管理培训,人希望接受餐饮服务培训,另外还有人希望接受保安、创业规划、煤炭采掘等专业培训。要根据个人意愿,作好规划,利用好劳务培训费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组织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培训班,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在提高社会保障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低保人口的发展问题,以保障促进发展,以发展落实保障。要在分析低保工作时,正确认识目前低保政策存在的弊端,我们不能让低保的面越扩越大、低保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来思考:如果今年全县低保的需求量为9000人,明年增加为12000人,难道能够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吗?应该说明我们的发展工作没有做好,群众的增收问题没有解决好。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大劳务开发工作力度,促进就业,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在发展的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

农村低保的调研报告3

  为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切实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义,一个月来,我参与了xx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调查,通过一个月的社会时间对xx镇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xx户农村低保户,保障人口xx人,每季度共发放低保金xx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该镇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镇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三、发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该镇农村低保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镇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衡,农村部分群众还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充实,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编。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1

  *年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大量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调研报告。我国人多地少,户籍制度又极大限制了农业人口的流动,农村土地一直是一种稀缺资源,且直接关乎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但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不清,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法律意识、合同意识淡薄,*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缺位,加之国家*年来的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土地承包引发的诉讼和*事件频发不断。及时掌握和准确处理此类纠纷,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成讼时间上的集中性

  一方面,由于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影响,90%以上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当事人往往选择在农闲季节提起诉讼,因此往往集中在每年的秋收后和春播前。相对于其他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成诉的季节性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看,国家x策一直起到主导作用,相关立法只是将执政党的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使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国家农村土地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前后,也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集中发生的时期。如国家出台"一免两补"土地政策后,发包方起诉承包方要求解除合同和承包方起诉发包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大批纠纷诉至法院。

  (二)诉讼主体上的群体性

  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业人口总数为1191万,农业人口比例高达45.8%.但相当一部分农业人口在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前,因经营土地成本高、收益低而外出谋生。国家从收取"两金一费"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调整为统一征收农业税,再调整为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并实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后,农民经营土地的成本减少,收益显著提高。大批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要求回乡务农。部分纠纷中,发包方违约明显,承包方证据充分,胜诉率高,承包方往往选择共同诉讼。还有很多案件,起诉时仅仅是个别村民提起诉讼,但涉及问题却牵扯到其他村民或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群体利益,相当一批农户持观望态度。一个案件处理不当,往往引起连锁反应,波及整个村庄甚至乡镇。另外,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农户们往往愿意凭借人多势众,甚至集体*,赢得法院更多的理解和社会舆论的支持。

  (三)纠纷类型上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快速发展态势,农村土地承包也随之在承包主体、承包方式和权利义务内容方面体现出多样性。20xx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土地承包、流转、承包人的权利义务、发包人的权利义务、救济方式和法律责任。首先,就承包土地的权属而言,既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也有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还有权属不明的土地。从承包土地的使用状况而言,既有耕地,也有林地、草地。从承包者的身份而言,除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外,还有外来人员以招标、拍卖、协商等其他方式进行的承包经营,且承包面积较大,赢利性明显。纠纷类型除了常见的外出打工农民回乡要地、出嫁女回原住所地要地及相邻农户之间争地等纠纷外,还如,有的农户因举家搬迁到小城镇,将所承包土地连同附着房屋一并转让他人,但未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手续,后又反悔,要求受让人返还承包地,但不要求返还房屋。有的农户承包土地后又进行转包,在转包合同到期后,次承包人主张优先承包权。有的承包合同经乡土地纠纷仲裁机构裁决予以解除,村委会在承包方未退出承包地之前,又将争议土地另行发包,现承包户因权利受损,起诉发包方和原承包户要求村委会履行合同、原承包户退出土地,产生合同之诉与侵权之诉的竞合。有的农户先起诉调整转包费,经法院判决支持后,次承包人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该农户又另行起诉请求解除转包合同。有的农户在二轮土地承包时口头放弃承包经营权或弃耕撂荒,村委会将上述土地另行发包,后为满足该农户的要地请求,村委会又在其他农户的承包地中为其调剂,但其他农户拒不接受调剂而引发纠纷等等,调查报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调研报告》。

  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成因

  (一)合同签订不规范

  1.合同主体资格混乱。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但是在发包过程中,有些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职责分工并不明确,有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将同一块地分别承包给不同的村民,还有的村民小组将土地发包后,村委会收回村民小组已发包土地,重新对外发包或租赁,引发纠纷。

  2.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方案应当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但是在实践中,村、组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进行违规发包的情况屡屡发生,围绕承包合同效力产生的纠纷大量出现。有些村干部甚至在发包时搞暗箱操作,擅自以低价将土地发包给亲朋好友。有些村委会任意制订土地承包方案,以"优惠条件"将土地发包给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引起了村民强烈不满。

  3.合同约定内容不完善。有的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一旦发生分歧,极易引发纠纷。有的虽签有书面合同,但条款不完善、不具体,有些条款甚至违反法律规定。如土地面积无约定或约定不清,甚至有的连土地的四至都未约定,仅明确了地块名称。由于约定不明,双方又各执一词,事实和责任难以认定。有的合同没有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缺乏确保履行合同的制约机制,为当事人随意违约提供了条件,出现了随意缩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费,随意调整承包地,多留机动地不尊重农民的经营自*,强迫种植、强迫流转承包地等。

  (二)合同履行不诚信

  1.发包方违约。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发包方非法变更、解除合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家庭承包的,在承包期内,非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并经过法定程序,发包方不得收回和调整承包地。"这是该法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核心内容。"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发包方为谋取利益,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擅自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收回农业用地用于营利性开发建设。二是发包方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一项的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的乡村干部不注意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还*惯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政干预的手段对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使滥加干涉,以发展集体经济、搞规模经营等理由强行统一种植作物,或者强制收回承包地。

  2.承包方违约。主要包括承包方对土地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经营,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拒绝交纳土地承包费等情况。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承包方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的义务。土地管理法对于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定了严格的转用审批程序和征地、用地批准程序。在审判实践中,一些承包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审批手续,在承包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甚至容许他人在承包的土地内修建坟墓牟取利益。有的承包方在承包地上建筑、取土等,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破坏耕种条件,使农用地难以恢复耕种。还有的承包方以各种理由逾期、拒绝交纳承包费,构成违约。

  (三)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

  1.没有土地清册或记载不详。现实中,很多村委会没有建立土地清册,或者用手写财务帐簿的方式代替清册,其中不少帐簿有改动,无法确定记载事项。有的村委会建立了土地清册,但是清册记载不详,承包经营的户主有的记载为原承包人,有的记载为受流转人;对各户承包土地的面积、边界记载不清,面积多为概数,诸如"道南边"、"沙坑北边"、"东房东边"等划分边界的字样十分常见。对于流转方式及变更理由基本无记载,关于流转土地的坐落、质量等级,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期限没有记载的现象更是十分普遍。承包人之间发生争议时,村委会拿不出有力依据来证明土地使用权范围及流转详情,当事人只能通过向法院起诉确认自己的权利,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2.机动地管理不当。村集体在划分土地时一般都会保留一些机动地不做分配,将其租赁给农户经营,租期5至10年不等,且一般事先收取部分或全部租赁费。由于*年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一部分租赁户不愿意再承担原租赁费,甚至要求退还已预交的租赁费,双方发生纠纷。有些村集体为了收取租赁费用,预留机动地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未受益的农户发现当前种地效益好的形势,要求重新分配机动地,但原来的承包大户不愿意退出,产生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2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年底,**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县*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不利因素

  1、金融风险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如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因素影响,将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这项业务的全面开展。

  2、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繁杂。金融部门为了保障其既得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设立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措施,手续繁杂。加上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要实现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困难很多,部分农户宁愿以更高的利息通过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更为便捷,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和抵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村民之间内部、私下流转,流转规模较小,且当事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向发包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登记备案,或未经发包方同意,合同条款的公*、完整、规范等也较欠缺。即使个别签订了书面合同,也都是农户间的不规范合同,极易产生土地纠纷。

  2、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的发育。如**县沙溪乡于20xx年组织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土地流转工作后,成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站,但至今都没有正常运作。尤溪县反映,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全县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出现自发性无序流转。

  3、乡村组织越俎代疱。一些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乡村集体收入,损害了农民和集体利益。三元区反映,尽管国家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个别地方依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每3-5年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以产业化规模经营为由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户利益。

  4、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农村土地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他们不愿将所承包的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转出去,而是把耕地转包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转包给“非自家人”时,一般宁愿把耕地转包给外村人或同村不同组的人,也不愿给同村同组的农户。同时也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有地的不想种的粗放式经营,降低耕地的利用率。

  5、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农村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尚未建立,对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贷款人主观意愿成份比较大,抵押权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个抵押物的价值也相对比较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1、稳妥推进,保障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和做到:在30年承包期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国家需要征用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农民在土地制度上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享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同时,要采取*、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全部流转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参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保等福利待遇,并在进城镇经商或办企业或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方便。对受让经营土地的外地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培训、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流转合同,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3、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一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二是要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组组建生产企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组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三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培育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户作为流转市场主体的地位。乡村组织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和自愿、有偿原则,不应强行集中土地。*部门应着重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制定流转规则、发布流转耕地供求及价格信息、监督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保护正当交易,不要轻易干预农民的市场选择行为。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4、宏观调控,严禁包办。一是*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约束*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

  5、积极探索,推动抵押。要强化地方*与金融部门互动作用,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契机,加大试点力度。要抓紧研究制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意见,让更多的农民在稳定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使农民较为方便地获得急需的启动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应建立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来承担,使土地流转、抵押、清偿等行为做到公正、合理。

  6、加强引导,优化服务。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和宣传教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二、三产业发达、就业门路较多、农民收入比较稳定、部分农民不再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执行党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信息服务和搞好协调服务,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3

  根据工作安排,3月17日,在许爱荣副*带领下,县*经济委员会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委、县*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支持配合,县农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落实。调研组认为,目前我县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思路,总结了一条成熟的技术方案,培训了一批业务骨干,积累了重要经验。整体工作共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颁证阶段、归档阶段和验收阶段。截至目前,第一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第二阶段全县已完成农户基本信息公示公告12715户,占试点农户总数的72%,完成农户两图一表签字确认7595户。

  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目的使命更为特殊。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农村改革之初解决经营体制问题,也不是简单的通过确权定纷止争,而是要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承包权益,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而促进土地这个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二是环境条件更为复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人口发生巨大变迁;同时,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农村土地问题的敏感性直线上升。

  三是工作要求更为严格。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就是要历史性地全面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要求对每个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现场勘测、影像绘图和信息管理。这些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

  (一)认识还有待提高。部分乡镇没有把此项工作列入当前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少数地方存在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

  (二)进展还不*衡。二龙乡作为滁州市试点乡工作进展相对较快,其余乡镇作为县试点单位,工作进展相对滞后。

  (三)宣传、培训力度还不够。部分群众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表示出不知道、不了解,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宣传范围局限在乡镇干部范围内。部分村组干部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业务流程了解不够,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甚少。

  (四)经费还欠缺,软件还待定。影响了工作进展。

  (一)必须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

  中央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统揽改革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好。这次确权比一轮承包、二轮延包、税费改革的难度都要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土地俏了、人地矛盾多了。确权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既绕不过去,也拖不下去。如果做不好,今后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民财产收入增加等都会受到制约;如果做不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等都会受到影响。建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彻底摒弃消极等待的观念,增强担当意识,坚定工作信心。

  (二)必须把握稳步推进的总体原则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务必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确保农村土地关系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加快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是要保护农民权益。首先是要保障农民的民*利。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实行民主公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通过民主协商妥善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农民群众认可,应当予以确权的,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确认、登记、颁证。

  二是要及时调处纠纷。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是一个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过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矛盾分类排查、风险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据。

  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土地适度规模连片,是今后土地经营的必然趋势。在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要在依法依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等办法,为今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好基础。

  四是要加强成果运用。要充分运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成果,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服务和监管。要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台建设;要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土地规范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依据新的地块信息,及时指导流转双方完善合同,稳定已经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保护先进生产力。

  (三)必须强力推进,建立齐抓共促的保障机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强力推进,确保试点任务按时完成。一是要完善领导机制;二是要落实经费保障;三是要加强考核督办。建立责任落实和督办考核机制,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层层强化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追究,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农村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菁华3篇)

农村调研社会实践报告1

  实践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

  实践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3日共3天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国家政策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政策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政策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1农村家庭中如果有孩子,收入的主要支出便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的纯收入都只能是刚好够教育的支出;

  2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3农村的教育资源及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孩子考不起好的学校,而读过书最后辍学的孩子都认为差一点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4辍学的孩子有的是没考上好的学校后,差的学校读不起,没办法才出去打工,还有一部分是没有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存在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

  5目前社会上是存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被称之为“蚁族”,这种现象助长了读书不如打工这种思想的成长;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当然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向社会呼吁,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最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就教师断档这个问题而言,我们还是有部分解决能力的,我们可以在各地了解情况后,通过学院爱心社,学校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展开定期的支教活动,了解当地的状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当我们问到如果有人给你们做好了图书馆、篮球场、健身场地时,你们是愿意去锻炼一下、看下书还是打牌时,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看下书或者出去玩下。可能娱乐方式单一的部分原因在于设施的缺乏;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虽然很多时间在赶车,虽然很多时间在正中午的烈日下度过,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住在异乡的宾馆,虽然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在烧自己父母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过,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着用尽可能节省的方式走完了全程。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吧,本次社会实践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团队的伟大。而我们也确实调查出来了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大家的努力也都应此没有白费。回想全部调查历程,我们也是在一直收获着。从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始,到有了第一个聊天气氛很好的被采访者;从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开始,到有了一份很完善的调查问卷;从在家很少晒太阳开始,到晒蜕皮然后又有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一路走下来,我们一直执着调查着;而回首这几天的实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好多。

农村调研社会实践报告2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农村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也引人关注。为响应学院鼓励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和国家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扶农村的号召,国际商学院团总支特组织了此次以“关注农村发展,关爱农村儿童”为主题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

  农村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局限,其教育水*发展相对缓慢,儿童的学*和心灵成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我支教团队特选取了菏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过 2个小时的旅途展开了为期 个月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注重调研的延展性,并未局限于一村一镇的调研,而是采取辐射调研的方式,团员分批前往周边的区、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情况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调查研究。

  通过 个多月的支教服务和调查活动和为期2周的信息整理工作,我团队得到了以下信息和结论:

  (1)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的扶持和政策的指引下,菏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加,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数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会战成效显著,农村交通状况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菏泽地区的农村相比较其他地区农村的发展状态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农村教育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状态失衡。

  1. 学校

  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农村中小学数量增加并且添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学校能提供的教学服务力仍旧有限。

  2. 教师

  我们在支教活动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普遍不高且大多为退休或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虽然该部分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这些教师教学现代化程度较低,即使学校在*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由于许多教师对现代化社会的使用水*较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无法良好的发挥作用。同时,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业生产,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为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了阻碍。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音、体、美等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多农村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课程都由语文数学老师代课,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在课表中排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但并不进行教学的现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推行和实施。

  3. 学生

  通过给农村儿童授课和家访我们发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儿童观念上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对教育的意义和对自我发展的影响认识不清。在对农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并没有的到足够的关注。

  三、研究分析

  1.农村经济状况研究分析

  通过对菏泽农村的*机关、当地农民调查访问我社会实践团队发现菏泽农村在当地*的引领下健康发展,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水利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农业生产外,农村民营企业发现相对缓慢,数量质量相对不高,而省里的资金支持基数可观,但分摊至各个乡村便显得均数不足,这些情况导致菏泽农村在*几年发展提速但仍与其他地方的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教育状况研究分析

  学校在当地*的帮助下虽然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受限于农村自身发展动力的不足、教师力量薄弱、当地人对对教育重视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菏泽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往往不高,没能够真正的良好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这种状态虽然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相关解决措施不足,推行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加以改变。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关键,通过支教活动我们发现,菏泽地区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中老龄化,这是长期的教育落后造成的,但要想提升整个菏泽地区农村的教育水*,需要改进和提升农村的教师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中心小学教师的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众多教师不得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寻求其他的经济来源,这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升很有必要,但也要是视地区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家长的重视不足和错误引导,菏泽地区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是未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满足,这需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并且改变家长的观念,对适龄儿童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健康积极的成长。

  四、建议对策

  通过长时间的支教活动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针对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点,经过思考、讨论我团队提出了以下建议对策:

  经济方面:

  1. 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劳动力发展。

  3. 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教育方面:

  1.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入农村,帮助农村提升教育水*。

  2.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

  3. 当地*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通过长期的宣传和不懈的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

  4.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引导农村儿童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结束语

  虽然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我团队全体成员竭尽全力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能力和水*的局限,我们的支教活动还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希望通过分享在支教过程中自身的切实感受使在校大学生和整个社会对农村的经济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奉献自我,服务三农。我们希望通过支教实践精神的传播使大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大学既定的学*生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将知识和理论进行转化和拓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现实的深刻认知,提升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2 世纪合格的大学生。

农村调研社会实践报告3

  *,作为一个发展*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初步得出了这些老大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舍规划不合理。社会保障覆盖力度低,医保问题严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文化娱乐设施与人员匮乏。弃农转工转商过于迅猛,农地荒芜,农业产量下降。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受教育程度低。相关农业科技人才缺口大。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落后,干部群众关系冷淡。

  一、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集约化与粗放化孰对孰错?一直以来,关于*农业发展方向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显然,高新科技,高新人才是任何行业任何部门长盛不衰的关键,走集约化高效化也是每一个产业的希望所在。对于*农业而言,通过发展集约化农业,还可以推动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业产量,在农产品附加值上做足文章。通过发展农业集约化,还可以大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的县域经济过渡。可是问题并不只有这些,*的人口从来就是决策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的城市化水*还很低,即使已经城市化的地方,其城市化程度也还很不令人满意。所以解决庞大农民队伍的就业和吃饭问题就是当务之急。每年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早已使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不堪其负,而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劳资纠纷,社会治安问题也不得不令人认真对待。所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在农村就*安置庞大的就业大军非常必要。*尽管地大物博,但可耕种土地少,利用价值高的土地少,在国家财力尚不足以负担农村全面社保医保之前,必须使农民安心待在农村土地上。或许精耕细作,小农经营数千数百年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制约城镇化水*,制约城乡贸易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永远更加无法接受,广大农民再也无地可种,生活日益艰难,苦苦挣扎于生存线上。所以尽管城镇化,农业经济集约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那些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说明着,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仍然将是我国可预见的必然的痛苦选择。而在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背后,是不得不重视的老大难的人口问题。

  二、人口问题

  尽管问卷中没有提到人口问题,但我仍然认为问题农村人口问题是一大关注点。对于人口问题,最生动的莫过于那个家喻户晓的公益广告。某记者采访一草原放羊娃。两人的一番对话耐人寻味。记者说:“你为什么放养啊?”小男孩说:“赚钱。”记者说:“赚钱为了什么啊?”小男孩说:“为了娶媳妇。”记者说:“娶了媳妇以后干什么?”小男孩说:“生娃。”记者说:“那生了娃,娃将来干什么啊?”小男孩说:“放羊。”由此可见,朴实的并没有更多全面细致考虑的生育欲望和计划,使得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农村人口的增长还显得非常的畸形化,男女比例的错乱必将形成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和伦理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并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的价值观点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朴实的生育目的往往是最为麻烦和难以解决的。对于农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正确的男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显然,一方面要积极普及法制意识,树立人权观念,对男女问题要有真正彻底的认识。男女是完全*等的,随便抛弃女婴不仅是不道德的,更加使严重的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另一方面,要做好更加细致和彻底的宣传。要讲究策略,必须要从小处着手,用心去做。对于农民家庭的开销,人均开支的变化要形成一个基本的规律化的报表材料,让农民真正感到,多子未必多福啊。作为现在的时代形势,完全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啊。所以减少生育,对农民自己是完全有利的。在我所调查的农村有一种以富买权的做法很流行。也就是孩子我要生,但是罚款你也可以拿去。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司法歧视,从没有哪部法律认为交罚款可以使违法行为合理化!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农村的厕所建设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没有统一和清洁的厕所,尽管或许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添了一些方便,但是肮脏不卫生的村容也是农业投资,农民提高生活水*的巨大障碍,所以,这里结合常州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农村公共厕所要从无到有,以*投资为主,建设一些简易但是清洁方便的厕所,争取在未来的十年内,农村处处普及公共厕所,自家住房水冲式厕所比重为86.5%向95%发展。

  根据调查,至少有七成的农民对于自己的收入非常不满,而且还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失职不作为,认为*的转移支出不到位,农业支持不够是农业困境的重要原因。显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事关全局,必须抓紧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带领作用。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和关键,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建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为主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保障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建立非农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合理价格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分配中的分额。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增加收入。要加强对农民关于市场的引导,不仅要种植粮食,还要大力普及高附加值的农业经济作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从社保中增加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最终实现“农保”和“城保”并轨;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保养或基本生活补助等形式,妥善解决好历年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使农民从扶持中增加收入。必须有针对子女购得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用科技的巨大力量驱散农村落后的阴霾。可是,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遇上强大阻力似乎也是必然的。

  三、关于农业科技和科普的问题

  可以说本次社会调查直接紧密相关的是农业科技状况与农民的精神文化状况,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根据调查,拥有大专职高以上学历的不到百分之六,初高中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小学程度大约为两成,文盲半文盲率倒是比较低,只有约百分之四。在调查中,某位大叔的一句话颇有杀伤力,念书好的谁还种田啊?显然,在广大农村,文化知识的匮乏是很多方面不足的重要原因。正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得农民普遍相信迷信,据调查建设房屋要看风水的超过了九成,可以说似乎不这样做,反倒是不正常的。大约八成的农民认为,能读书看报和写常用的应用文就足以应付生活了。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农民普遍还不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对于农业科技培训至少百分之57的人表示没有热情,甚至还有约百分之45的人认为农业科技的实际意义不大。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7)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1

  为加快__县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__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在全县农村推进“五化”(农业企业化、资产股份化、社会保障化、就业非农化、居住__化)建设的要求。其中,推进农业企业化,将有利于__农业产业层次的快速提升,实现“精农业”的战略目标。当前在发展农业企业化过程中,由于__县一大批发展前景看好的农业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但却很难从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决定再次适度紧缩银根的情况下,解决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农业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情况和现有担保公司农业贷款担保情况调查,召开了农村信用社主任座谈会等活动。现就如何深化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供参考。

  一、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与资金需求现状

  *年来,__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精农业”这个重点,努力培育上规模、上等级的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化步伐得到加快,出现了农业种养大户由自然人向法人转变,农业小规模兼业化经营向中、大规模及其专业化经营转变,千家万户独自生产经营向合作化生产经营转变,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化进程在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处在前列。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__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已达到56.68亿元,利润为3.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8家。到2003年底,全县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4家,其*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4家,农产品专业市场13家,农产品营销企业27家,农业种植、养殖企业97家,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家(专业协会10家、专业合作社16家)。目前,清溪花鳖专业合作社[:请记住我站域名/]和山伢儿早园笋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另外,由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兴办的农业服务企业有23个。

  对于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情况,我们仅对部分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了调查,共调查了13家种养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共有注册资本金1615万元,资产总额12724万元,其中流动资金4165.5万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168.9万元,获得利润658.4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缺口较大、贷款需求十分旺盛。所调查的13家农业种养企业已得到贷款951万元、*均每家贷款105.7万元,目前还有11家企业尚缺资金1255万元,*均每家尚需资金(贷款)万元。所调查的6个专业合作社已发生贷款1904万元、*均每家317.3万元,目前还有1家合作社尚需资金(贷款)150万元。由此可见,随着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农业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企业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而且贷款需求量将不断攀升。

  二、__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据了解,__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正在建设之中,一块是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另一块是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整,作用突出,但难于解决农业企业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问题。几年来,__县信用联社、农村信用社为了打造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农村信贷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积极实施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开展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乡镇活动。到2003年底,全县已评出信用户18710户,信用企业44家,(来源:)信用村49个,信用乡镇2个。对评出的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证,授予1—5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农户需要用款,凭贷款证到当地信用社贷款。贷款手续方便,不需担保和抵押。通过创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信用体系,既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又促进了“三农”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2003年农村信用社全年对“三农”贷款的投入创了历史记录,全县新增农业贷款38194万元,比年初增长70.8%,全年累放农户贷款945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422户和19777万元,农户贷款发放面达到了26.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当年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4252万元,农户数达4805户,户均0.88万元。

  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四信工程”创建,有力地缓解了农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但由于创建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而且这套体系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户小额贷款的问题,因而还存在着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的评定面不够多,乡镇之间发展不够*衡,授信贷款额度偏低,难于满足__县广大种养大户在向农业企业转化过程中的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或者说,难于解决贷款额度在十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农业企业贷款需求的问题。

  当前,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但涉农担保数额不大,比例不高。据调查,全县现有担保公司3家,1999年9月组建了__县民兴担保有限公司,2003年7月组建了__万生创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同年11月组建了__县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总股本金达到了3120万元,担保总额24960万元(股本金的8倍),到目前为止,已为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463笔、19030万元。这三家担保公司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__县中小企业和个私经营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在为企业担保的同时实现反担保操作,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种养企业由于存在土地租用的较多,实际可用于反担保的资产少等因素,这三家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的担保仅仅是44笔、657万元,分别占总担保笔数和担保额的9.5%和3.5%,其中为农业种养企业提供担保非常之少,只有290万元。我们认为:由于担保公司数量上的不足和操作办法上采取反担保方式,因而难于从较大程度上解决当前__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中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三、深化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和设立农业担保机构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针对__县农业企业化快速发展、资金需求旺盛而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企业担保贷款难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

  逐步建立乡镇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是为了在农业企业与银行间开辟一条快车道,是为了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农门”,从而为农业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上水*提供发展*台。

  目前__县经过新一轮的行政区域调整,乡镇个数合理,大小适中,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且有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武康的早元笋、三合的青虾、雷甸的瓜果、乾元的龟鳖、生猪、莫干山的茶叶、水果、新市的湖羊、钟管的特种水产、禹越的黑鱼等等,为此,成立一个以一乡(镇)一品为主打产品的担保公司就相当必要,条件具备。而且以乡镇为区域范围组建担保公司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便于农村信用社与担保公司间协作,对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情况相对掌握和了解,操作实施相对可以简便。

  成立后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专为其公司内的股东或者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具体做法是对从事相关产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品德、信用、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状况、实力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估审核,评定等级,确定担保额度,提供担保。对于农业企业中大额度贷款担保实现委托评估制,先委托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根据农业企业的产业投资、规模水*、信用品德、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权重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农业担保公司在担保决策时作为参考和依据。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公司股本金应多方筹措,乡镇*、基层信用社主动出资、占大股,并引导当地种养、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企业及自然人积极参股。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和降低运作成本及化解风险,可以对其所担保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按担保额度收取适当比例的手续费,公司法定代表由出资比例高的担任,公司经理最好由基层信用社的业务人员兼任。

  (二)建立广泛的农户联保组织

  农户联保组织就是把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项目的农户,在自愿基础上联保成一个小组,一般由5—10户农户自愿组成,交纳一定的联保保证金,订立联保协议书,银行根据联保协议,在有效期限内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贷款,由联保小组担保,即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担保手续方面快捷。农户联保组织不受行业的限制,不受人员多少的限制,灵活方便,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相互帮助发展,相互承担责任。因此建立农户联保组织,操作简单,适应农户的分散性,体现农户的互助性,不失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信用社应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试点契机,继续做好“三农”资金的投放工作,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增加小额信贷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化发展,尤其要扶持农业种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积极扩大农户评定范围,开展信用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提高授信额度,从现有的最高授信额度5万元调整到10万元,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从而让更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得到实惠。

  (四)扶持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

  县乡(镇)两级*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在公司组建、人员落实、股本金筹措等方面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县*应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每年按担保公司股本金5—10%的数额从县农业风险基金中列支,作为风险准备金注入农业担保公司,主要用于冲抵担保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营亏损、代位补偿支出、弥补担保呆帐损失和扩大股本金。对现有科技、民兴、万生等三家贷款担保公司应根据其为农业企业贷款担保数额的大小和作出的成绩注入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资鼓励。乡镇*应在农业担保公司组建中注入不少于30%的股本金。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2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至200*年底,全市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46119份,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52788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3155份,流转面积17.7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8%。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1、有偿流转租金不高。尤溪县调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物支付或以实物折价支付租金为主,以实物或实物折价支付的占75%,以现金支付租金的占22%,不付租金的占3%。租金支付差距大,每亩租金最低为10元,最高为980元,多数在100元以内。

  2、流转以短期为主。据调查,全市土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内的占58%,1-5年的占37%,5-10年的占3%,10年以上的占2%。说明经营权流转的短期及非稳定性。

  3、转包和出租居多。全市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别为6.91万亩、1.28万亩、1.34万亩、7.53万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38.9%、7.2%、7.5%、42.4%,其中转包和出租的占81.3%。说明农民流转的大多数是有偿的。

  4、农民自发流转为主。从承包地流转的过程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要是在农户之间进行,但农户与企业连片出租、规模经营的比重正在提高。从尤溪县调查来看,农村中有90%土地流转操作是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土地数量小,只有10%是成规模的土地流转,操作发生在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效与主要做法

  去年我市在**、将乐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试点工作。至200*年底,**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公司、基金担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类形式共发放15.6万元贷款支持红豆杉规模种植户,涉及土地流转187亩。将乐县已发放以14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抵押的贷款20万元。其主要做法是:

  1、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条件和范围。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是合法流转取得或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拥有具备法律效力的权属证明材料;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关系清晰、合法,村委会或发包方对土地未做“禁止抵押和再流转”限制。承包经营租赁协议和手续符合国家法规政策;三是抵押期限为《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以内,同时抵押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应为3年以上,截止信贷抵押之日起,剩余期限不短于2年。

  2、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由贷款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认定,认定的一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年租地*均收益×经营期限+种养物价值。同时明确了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抵押登记部门。抵押登记后,还要将情况抄报乡(镇)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以方便农村土地管理。

  3、设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把好贷款用途关,防范信贷风险和用地政策风险。借款人取得贷款必须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及抛荒地复耕;二是合理确定贷款金额与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不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认定价值的70%。贷款期限由贷款人按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创新贷款模式。①“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即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承贷主体,并将企业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同时企业负连带责任;②“基金担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即行业设立基金,由基金担保和经营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共同担保以获得贷款,担保责任由基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约定比例分担;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股权抵押”,即两个以上经营户以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成立联营公司,把股权作抵押申请贷款;④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取得贷款;⑤其他符合法规的贷款模式。

  4、*支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组织保障。**县*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规范,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在试点区域建立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以协助抵押权人对经营权抵押的土地进行管理和流转,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的“瓶颈”制约。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制约,使经营户认识到土地不仅是一种生产生存的资源,还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融资,既可提高农户保护土地的意识,也可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2、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流转,改变了传统简单生产模式,农村土地逐步向集约和规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同时,一旦抵押人出现贷款违约,银行可以将经营权及附着物一起进入土地流转市场拍卖转让,土地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了双方互利多赢。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业务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改变了过去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从而推动了集约化金融模式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发展多元模式的形成。

  4、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担保难的问题。由于经营大户生产成本投入大,资金缺口较大,对信贷资金需求迫切,通过设定土地经营权抵押信贷,可以支持其开展生产种植,从而方便土地集中使用,使抛荒的耕地重新得到利用和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不利因素

  1、金融风险加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保险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如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因素影响,将给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这项业务的全面开展。

  2、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繁杂。金融部门为了保障其既得利益,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设立了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关措施,手续繁杂。加上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要实现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困难很多,部分农户宁愿以更高的利息通过商业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更为便捷,影响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和抵押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村民之间内部、私下流转,流转规模较小,且当事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未向发包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登记备案,或未经发包方同意,合同条款的公*、完整、规范等也较欠缺。即使个别签订了书面合同,也都是农户间的不规范合同,极易产生土地纠纷。

  2、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由于农民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及流转市场的发育。如**县沙溪乡于20xx年组织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土地流转工作后,成立了土地信托服务站,但至今都没有正常运作。尤溪县反映,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全县绝大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出现自发性无序流转。

  3、乡村组织越俎代疱。一些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乡村集体收入,损害了农民和集体利益。三元区反映,尽管国家规定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但个别地方依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每3-5年对承包土地进行调整。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以产业化规模经营为由强行流转,严重侵害了农户利益。

  4、农村保障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农村土地担负产出农产品的经济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他们不愿将所承包的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转出去,而是把耕地转包给兄弟姐妹和亲戚;在转包给“非自家人”时,一般宁愿把耕地转包给外村人或同村不同组的人,也不愿给同村同组的农户。同时也造成想种地的没地种,有地的不想种的粗放式经营,降低耕地的利用率。

  5、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农村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尚未建立,对农村土地抵押价值认定不够科学,贷款人主观意愿成份比较大,抵押权人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个抵押物的价值也相对比较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1、稳妥推进,保障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和做到:在30年承包期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通过任何手段使农民失去承包的土地(国家需要征用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感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农民在土地制度上形成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的土地权利,让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权统一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享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权利。同时,要采取*、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筹集保险费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换保障”的办法,逐步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对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全部流转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参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保等福利待遇,并在进城镇经商或办企业或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方便。对受让经营土地的外地经营主体,在农业技术培训、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流转合同,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3、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一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还。二是要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有条件的村组组建生产企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组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三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流转市场的培育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农户作为流转市场主体的地位。乡村组织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件和自愿、有偿原则,不应强行集中土地。*部门应着重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制定流转规则、发布流转耕地供求及价格信息、监督土地流转公开公正和保护正当交易,不要轻易干预农民的市场选择行为。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4、宏观调控,严禁包办。一是*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二是要建立约束*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

  5、积极探索,推动抵押。要强化地方*与金融部门互动作用,以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为契机,加大试点力度。要抓紧研究制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操作性意见,让更多的农民在稳定承包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方式,使农民较为方便地获得急需的启动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制度。应建立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可以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来承担,使土地流转、抵押、清偿等行为做到公正、合理。

  6、加强引导,优化服务。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和宣传教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发现与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二、三产业发达、就业门路较多、农民收入比较稳定、部分农民不再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做好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切实执行党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土地流转及时提供法律、政策、信息服务和搞好协调服务,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3

  为加快xx县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xx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在全县农村推进“五化”(农业企业化、资产股份化、社会保障化、就业非农化、居住xx化)建设的要求。其中,推进农业企业化,将有利于xx农业产业层次的快速提升,实现“精农业”的战略目标。当前在发展农业企业化过程中,由于xx县一大批发展前景看好的农业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投资意愿强,但却很难从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决定再次适度紧缩银根的情况下,解决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农业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情况和现有担保公司农业贷款担保情况调查,召开了农村信用社主任座谈会等活动。现就如何深化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企业化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供参考。

  一、xx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与资金需求现状

  *年来,xx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精农业”这个重点,努力培育上规模、上等级的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化步伐得到加快,出现了农业种养大户由自然人向法人转变,农业小规模兼业化经营向中、大规模及其专业化经营转变,千家万户独自生产经营向合作化生产经营转变,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化进程在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处在前列。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xx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已达到56.68亿元,利润为3.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9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8家。到2003年底,全县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4家,其*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4家,农产品专业市场13家,农产品营销企业27家,农业种植、养殖企业97家,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家(专业协会10家、专业合作社16家)。目前,清溪花鳖专业合作社[:请记住我站域名/]和山伢儿早园笋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另外,由县乡两级农技部门兴办的农业服务企业有23个。

  对于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情况,我们仅对部分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了调查,共调查了13家种养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共有注册资本金1615万元,资产总额12724万元,其中流动资金4165.5万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168.9万元,获得利润658.4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农业种养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缺口较大、贷款需求十分旺盛。所调查的13家农业种养企业已得到贷款951万元、*均每家贷款105.7万元,目前还有11家企业尚缺资金1255万元,*均每家尚需资金(贷款)万元。所调查的6个专业合作社已发生贷款1904万元、*均每家317.3万元,目前还有1家合作社尚需资金(贷款)150万元。由此可见,随着xx县农业企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农业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企业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而且贷款需求量将不断攀升。

  二、xx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据了解,xx县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正在建设之中,一块是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另一块是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以农村“四信”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整,作用突出,但难于解决农业企业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问题。几年来,xx县信用联社、农村信用社为了打造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农村信贷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积极实施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开展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和信用乡镇活动。到2003年底,全县已评出信用户18710户,信用企业44家,(来源:)信用村49个,信用乡镇2个。对评出的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证,授予1—5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农户需要用款,凭贷款证到当地信用社贷款。贷款手续方便,不需担保和抵押。通过创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村信用体系,既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又促进了“三农”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2003年农村信用社全年对“三农”贷款的投入创了历史记录,全县新增农业贷款38194万元,比年初增长70.8%,全年累放农户贷款9455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422户和19777万元,农户贷款发放面达到了26.4%,比上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当年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4252万元,农户数达4805户,户均0.88万元。

  农村贷款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四信工程”创建,有力地缓解了农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特别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但由于创建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而且这套体系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户小额贷款的问题,因而还存在着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的评定面不够多,乡镇之间发展不够*衡,授信贷款额度偏低,难于满足xx县广大种养大户在向农业企业转化过程中的较高层次的资金需求,或者说,难于解决贷款额度在十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农业企业贷款需求的问题。

  当前,以组建贷款担保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但涉农担保数额不大,比例不高。据调查,全县现有担保公司3家,1999年9月组建了xx县民兴担保有限公司,2003年7月组建了xx万生创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同年11月组建了xx县科技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总股本金达到了3120万元,担保总额24960万元(股本金的8倍),到目前为止,已为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463笔、19030万元。这三家担保公司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个私业主担保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xx县中小企业和个私经营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在为企业担保的同时实现反担保操作,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种养企业由于存在土地租用的较多,实际可用于反担保的资产少等因素,这三家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的担保仅仅是44笔、657万元,分别占总担保笔数和担保额的9.5%和3.5%,其中为农业种养企业提供担保非常之少,只有290万元。我们认为:由于担保公司数量上的不足和操作办法上采取反担保方式,因而难于从较大程度上解决当前xx县农业企业化进程中的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三、深化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和设立农业担保机构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针对xx县农业企业化快速发展、资金需求旺盛而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企业担保贷款难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

  逐步建立乡镇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是为了在农业企业与银行间开辟一条快车道,是为了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入“农门”,从而为农业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上水*提供发展*台。

  目前xx县经过新一轮的行政区域调整,乡镇个数合理,大小适中,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且有自己的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武康的早元笋、三合的青虾、雷甸的瓜果、乾元的龟鳖、生猪、莫干山的茶叶、水果、新市的湖羊、钟管的特种水产、禹越的黑鱼等等,为此,成立一个以一乡(镇)一品为主打产品的担保公司就相当必要,条件具备。而且以乡镇为区域范围组建担保公司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便于农村信用社与担保公司间协作,对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情况相对掌握和了解,操作实施相对可以简便。

  成立后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专为其公司内的股东或者辖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具体做法是对从事相关产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品德、信用、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状况、实力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估审核,评定等级,确定担保额度,提供担保。对于农业企业中大额度贷款担保实现委托评估制,先委托有关资信评估机构根据农业企业的产业投资、规模水*、信用品德、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权重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农业担保公司在担保决策时作为参考和依据。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公司股本金应多方筹措,乡镇*、基层信用社主动出资、占大股,并引导当地种养、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其它企业及自然人积极参股。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和降低运作成本及化解风险,可以对其所担保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按担保额度收取适当比例的手续费,公司法定代表由出资比例高的担任,公司经理最好由基层信用社的业务人员兼任。

  (二)建立广泛的农户联保组织

  农户联保组织就是把一定规模的从事农业项目的农户,在自愿基础上联保成一个小组,一般由5—10户农户自愿组成,交纳一定的联保保证金,订立联保协议书,银行根据联保协议,在有效期限内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贷款,由联保小组担保,即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担保手续方面快捷。农户联保组织不受行业的限制,不受人员多少的限制,灵活方便,组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相互帮助发展,相互承担责任。因此建立农户联保组织,操作简单,适应农户的分散性,体现农户的互助性,不失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信用社应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试点契机,继续做好“三农”资金的投放工作,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增加小额信贷的同时,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农业企业化发展,尤其要扶持农业种养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积极扩大农户评定范围,开展信用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提高授信额度,从现有的最高授信额度5万元调整到10万元,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从而让更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得到实惠。

  (四)扶持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

  县乡(镇)两级*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贷款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在公司组建、人员落实、股本金筹措等方面切实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县*应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每年按担保公司股本金5—10%的数额从县农业风险基金中列支,作为风险准备金注入农业担保公司,主要用于冲抵担保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营亏损、代位补偿支出、弥补担保呆帐损失和扩大股本金。对现有科技、民兴、万生等三家贷款担保公司应根据其为农业企业贷款担保数额的大小和作出的成绩注入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以资鼓励。乡镇*应在农业担保公司组建中注入不少于30%的股本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