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

首页 / 报告 / |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1

  一、认真组织开展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

  为充分了解同学们寒假返校后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3月8日校团委组织各分团委要求开展对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和了解,全面详细的掌握了全体学生的思想状况。

  首先,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3月10日校团委组织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传达了XX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报告精神,要求各团支部积极落实,并且深入切实的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学生到校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

  其次,心理委员汇报班级情况。座谈会上,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就*期学生返校后的状况做了相应的汇报,并且及时发现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继续坚持做好本学期的心理危机反馈工作,积极组织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中心并于3月12到3月13日两天找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确保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稳定。

  再次,由校团委和心理健康中心联合编制《假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印制问卷160份,通过对学生干部和走访班级的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为99%。其中大一学生51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17人。

  与此同时,团委老师还通过查晚自*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大学生在思想动态方面的表现

  1、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良好,能够积极投入新学期的学*和生活。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学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学*,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从寒假的相对轻松状态中回到校园生活状态,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学*动态等各方面来看,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

  2、积极关注国家时事,关心社会发展,思想认识有明显提高。寒假期间,50.6%的学生关注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的应对政策,**等,但缺乏自己对时政的深入思考。同学对四六级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选修课也比较关注。同时,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基本上是积极认可的态度;对于大学生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也有一定感悟和认识,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能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心理承受力稳定。

  3、关注学校改革。学校成立二级学院,有一些同学对学校的改革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各二级学院可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将相关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打消顾虑,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4、积极投身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就业信心。在调查中66.5%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光明,59.5%的学生意识到假期实践的重要性。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进入企业实*工作,或深入学*专业知识,广泛闻见,了解社会动态,学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结合实际定位个人发展。

  5、78.4%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期待校园文化活动有所丰富,不走形式主义,能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其中43%的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团结同学,但这不乏有学生干部抽样意见的考虑。35.4%的学生消极参与,认为总比坐冷板凳强。另外有22.6%的学生拒绝参与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愿意与班级和宿舍的同学接触。

  6、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该项调查中,43.7%的学生认为个人心理素质是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65.2%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会积极面对,独立抗争,缺乏求助意识。可见学生在自我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隐忧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7、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不够成熟。依据调查,大学生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依序排列分别是感觉、志趣相投和漂亮,典型的浪漫爱的特征。多数同学仍然认为大学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不完整的。

  8、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滑坡,社会诚信缺失,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调查我校51.9%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出现滑坡,其中66.5%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诚信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64%的同学认为应该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优良美德。

  9、我校学*风气一般,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43.7%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良好,希望在学校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41.8%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一般,希望在大学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56.3%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在影响学生学*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依次为老师讲课枯燥,知识难学和原有基础不好。经过一学期的晚自*学*,新生已经对上自*产生疲软,德育考核对学生的制约力量开始打“人情”折扣,学生自主学*的愿望显著下降。

  10、校园网络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我们在针对宿舍24小时通网一事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适度利用,有助于个人成才,可见学生对校园宿舍通网报有普遍热情和过度乐观。但就我们对自*室上网和教室上网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斗地主、打游戏,宿舍24小时的通网,势必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11、学生入党动机端正,基层就业仍需引导。据调查86.7%的学生入党动机端正,信仰***,希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但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调查中,多数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存在着择业障碍,没有参与的意向。

  12、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仍存在一定隐忧。63.3%的学生认为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隐患依次是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调查中,不足之处还是较广泛的,最为突出是资源的不足和学风的不足。

  三、建议和意见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学生们在对自己新学期提出新的学*要求的同时,也针对学校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都有了新的期待,现将访谈情况整理如下。

  就学*方面而言,很多同学对认为高数太难了,在怎么努力也还是过不了,补考的卷子比考试的卷子还要难,一个班将*挂一半,反正怎么学都是过不了。希望合理处理知识学*和素质拓展两方面的关系,使同学们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大学生活,强化个人素质,能使同学们的大学生涯更具活力和色彩。不要总是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总是要求干部参加,不能吸引其他普通同学。

  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食堂和图书馆。同学们希望食堂在*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种类。图书馆始终是同学们最优选择的学*场所,但开设的自*室利用率不高,考试前找教室又出现占位不用,宿舍网一通更没人上自*了,图书馆更新的书目也无人问津。

  此外,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希望增强校内人文氛围,有更多好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2、对于师生们有创建的想法与教学方式,同学们也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理解同学们的想法与需求。

  3、多提供与知名大家交流学*的机会,多邀请校外教授来校讲座等活动。

  4、希望能够在校内接触更多的就业资讯。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2

  一、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及给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考虑问题成熟,入伍动机明确。大学生战士年龄普遍较大,*均约21.4岁。绝大多数入伍动机非常明确,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报国壮志成为主流。许多同志入伍前经过了成熟思考,把参军入伍视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把部队当成实现自我发展和曲线就业的*台。73.58%的同志表示自己参军入伍的目标就是考学提干,4.88%的同志是迫于就业压力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有4.07%的同志是为了退伍后方便更改大学专业或利用优惠政策获取更高学历。有67.07%的同志表示自己是受国庆阅兵的磅礴气势以及*年来军人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中表现出的英雄精神所感染,心怀对部队的憧憬,希望到部队接受艰苦锻炼、增长人生阅历。这些主流思想对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利用新训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教育大学生战士正确处理好实现理想与当兵尽义务的关系,是做好大学生战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点。

  (二)思想普遍活跃,时代特征鲜明。带兵骨干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战士表现出了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行为前卫等鲜明特点,尤其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有93.9%的同志入伍前是“网民”,27.64%的同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消防部队的。一部分同志对新训队不允许上网和使用手机表示不理解,有的还提出希望能在部队过洋节、搞派对,看“快乐大本营”、“舞林大会”等娱乐节目。很多同志建议部队政治教育课多以多媒体、网络形式进行,实行开放式、研讨式教学。在个人感情方面,谈过一次恋爱的占40.24%,谈过多次恋爱的占28.46%,目前仍有固定对象的占15.45%,并在*时保持着书信、电话联系。这些都与部队传统的管理教育观点和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维护部队思想稳定的任务很重;创新部队管理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显得十分紧迫。

  (三)思维相对独立,民主意识较强。大学生战士在校园宽松、自由的环境熏陶下,思维独立,民主意识强,希望*等对话,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对当前部队人性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训练给以积极肯定,对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艰苦训练也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志对一些班长骨干生硬的管理办法提出异议,甚至要让班长道歉。特别是大学生战士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看得很重,75.2%的同志希望自己的`隐私、自尊等得到保护,娱乐、学*、休息时间有保证。少数同志则对整理内务、饭前唱歌、训练侵占休息时间等做法提出了疑问。如何教育大学生战士充分认清部队不同于地方、学校的特点,培育军人的思想作风,是一项事关部队建设发展稳定的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并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

  (四)生活阅历丰富,态度积极向上。有86.18%的同志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50.81%的同志担任过学生干部,99.19%的同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军训,42.76%的同志有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等经历,有一定社会阅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大学生战士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方面更加开放和成熟,善于接纳新事物,领会能力、反应能力和进取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志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中还出现“吃不饱”现象。绝大多数同志愿意通过部队的磨砺,锻造品质、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在部队建功立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部队心存疑虑。一方面,这利于增强部队建设的活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战士下队后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五)兴趣爱好广泛,能力素质较高。在新训工作中出现了带兵骨干与新兵年龄、学历、能力“倒挂”现象。有的同志信息化、写作、法律应用等水*甚至超过了干部。79.98%的大学生战士有演讲、写作、书画、摄影、体育、歌舞、表演、曲艺、球类等特长和爱好,其中持有各类等级证书的同志达59.51%。65.45%的同志表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干。在座谈中,大学生战士往往踊跃举手发言,大多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少了往年新兵的羞涩与紧张局促。相当一部分同志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他们配合带兵骨干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给战友讲授电脑、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编排文艺节目,成为新训队的“小明星”,给低年龄、低学历和综合素质一般的带兵骨干带来较大思想压力。思想上的差异、能力上的“倒挂”,对各级带兵干部的观点、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当前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

  (一)众人瞩目,思想压力偏大。大学生战士身心相对成熟,文化水*较高,部分同志在新训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训练中的佼佼者。由于部队首次大规模征集大学生战士入伍,社会各界和部队给予他们的关注,也给他们带来较重思想压力:家乡亲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部队出人头地;与已在地方发展的同学相比,自己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新训骨干、非大学生战士也都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他们。各级接二连三的调查,也使大学生战士倍感压力。在警内外众多目光的关注之下,一部分同志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因为遭受挫折而出现消沉心理。

  (二)环境反差,存在逆反心理。个别同志还不能正确认识部队纪律与发扬民主的辩证关系,把自主意识与部队管理对立起来,以致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同志心目中认为部队生活应该雄壮威武、充满激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对现实中枯燥的生活和训练产生抵触情绪;极个别同志认为自己比其他战友、带兵骨干学历高、能力强,产生自我欣赏心态,有时出现不配合管理行为。

  (三)认识模糊,个人顾虑较多。大学生战士广泛关注部队的考学提干相关政策和下队后的工作情况,既有考学提干的兴奋心理,又有对自己将来工作的迷惘心态。26.02%的同志担心自己年龄偏大没有考学和提干的机会,17.07%的同志担心自己没有关系影响今后发展,62.6%的同志希望下连队后分配到工作任务较轻、有充足时间学*的单位。部分同志对今后能否在部队发挥专业优势存在疑虑。正是因为这些模糊认识,大学生战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政治理论不如重专业知识”的思想偏差。少数同志对学*政治理论知识、军事训练主动性不强,反而热衷于跑关系,想方设法挤时间学专业知识,为将来考学作准备。

  三、对加强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言

  大批大学生战士入伍,给**消防部队建设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在消防警营建功立业。

  (一)针对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更新带兵观念。大学生战士给警营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必须正视变化、积极应对,更新带兵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提高素质,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模式。要辩证看待大学生战士民主意识强、行为方式个性化的现象,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育他们认清部队同大学的不同,认识到民主与纪律的辨证关系,正确行使民**利。通过领导信箱、工作督办和献计献策等途径,疏通民主渠道,激发大学生战士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培养成部队的合格人才。

  (二)校正大学生战士认识偏差,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战士的思想已趋于定型,表现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还有许多思想误区。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清肩负的职责、找准自身的定位,磨练思想作风。加强考学、提干等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把理想追求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发挥大学生战士能力素质优势,搭好成长舞台。大学生战士下连队后,是他们的“第二适应期”,也是他们能力素质得到发挥的“黄金期”。各级要正确对待大学生战士的成才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注重人文关怀,在制度、*台、环境等方面,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对符合提干条件条件大学生战士,政治机关要提前介入,跟踪了解他们的德才表现,及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确保选拔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战士担任学*骨干、思想骨干等形式,引导他们在部队管理教育中发挥聪明才智;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摸底、登记工作,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有意识地为他们组织一些展示才艺的警营文化、比武竞赛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分工,在不同环境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等对待高低学历士兵,促进优势互补。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非大学生战士有悲观心态,感到自己成长进步空间受到挤压,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渺茫。对此,各级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贴学历“标签”,不搞特殊化,努力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要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建立“三互”小组,充分发挥高低学历士兵各自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子”活动,让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相互“领跑”;引导大学生战士多跟学历低、年龄小的战友交朋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拉*距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3

  一、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及给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考虑问题成熟,入伍动机明确。大学生战士年龄普遍较大,*均约21.4岁。绝大多数入伍动机非常明确,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报国壮志成为主流。许多同志入伍前经过了成熟思考,把参军入伍视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把部队当成实现自我发展和曲线就业的*台。73.58%的同志表示自己参军入伍的目标就是考学提干,4.88%的同志是迫于就业压力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有4.07%的同志是为了退伍后方便更改大学专业或利用优惠政策获取更高学历。有67.07%的同志表示自己是受国庆阅兵的磅礴气势以及*年来军人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中表现出的英雄精神所感染,心怀对部队的憧憬,希望到部队接受艰苦锻炼、增长人生阅历。这些主流思想对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利用新训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教育大学生战士正确处理好实现理想与当兵尽义务的关系,是做好大学生战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点。

  (二)思想普遍活跃,时代特征鲜明。带兵骨干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战士表现出了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行为前卫等鲜明特点,尤其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有93.9%的同志入伍前是“网民”,27.64%的同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消防部队的。一部分同志对新训队不允许上网和使用手机表示不理解,有的还提出希望能在部队过洋节、搞派对,看“快乐大本营”、“舞林大会”等娱乐节目。很多同志建议部队政治教育课多以多媒体、网络形式进行,实行开放式、研讨式教学。在个人感情方面,谈过一次恋爱的占40.24%,谈过多次恋爱的占28.46%,目前仍有固定对象的占15.45%,并在*时保持着书信、电话联系。这些都与部队传统的管理教育观点和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维护部队思想稳定的任务很重;创新部队管理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显得十分紧迫。

  (三)思维相对独立,民主意识较强。大学生战士在校园宽松、自由的环境熏陶下,思维独立,民主意识强,希望*等对话,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对当前部队人性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训练给以积极肯定,对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艰苦训练也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志对一些班长骨干生硬的管理办法提出异议,甚至要让班长道歉。特别是大学生战士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看得很重,75.2%的同志希望自己的隐私、自尊等得到保护,娱乐、学*、休息时间有保证。少数同志则对整理内务、饭前唱歌、训练侵占休息时间等做法提出了疑问。如何教育大学生战士充分认清部队不同于地方、学校的特点,培育军人的思想作风,是一项事关部队建设发展稳定的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并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

  (四)生活阅历丰富,态度积极向上。有86.18%的同志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50.81%的同志担任过学生干部,99.19%的同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军训,42.76%的同志有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等经历,有一定社会阅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大学生战士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方面更加开放和成熟,善于接纳新事物,领会能力、反应能力和进取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志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中还出现“吃不饱”现象。绝大多数同志愿意通过部队的磨砺,锻造品质、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在部队建功立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部队心存疑虑。一方面,这利于增强部队建设的活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战士下队后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五)兴趣爱好广泛,能力素质较高。在新训工作中出现了带兵骨干与新兵年龄、学历、能力“倒挂”现象。有的同志信息化、写作、法律应用等水*甚至超过了干部。79.98%的大学生战士有演讲、写作、书画、摄影、体育、歌舞、表演、曲艺、球类等特长和爱好,其中持有各类等级证书的同志达59.51%。65.45%的同志表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干。在座谈中,大学生战士往往踊跃举手发言,大多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少了往年新兵的羞涩与紧张局促。相当一部分同志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他们配合带兵骨干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给战友讲授电脑、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编排文艺节目,成为新训队的“小明星”,给低年龄、低学历和综合素质一般的带兵骨干带来较大思想压力。思想上的差异、能力上的“倒挂”,对各级带兵干部的观点、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当前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

  (一)众人瞩目,思想压力偏大。大学生战士身心相对成熟,文化水*较高,部分同志在新训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训练中的佼佼者。由于部队首次大规模征集大学生战士入伍,社会各界和部队给予他们的关注,也给他们带来较重思想压力:家乡亲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部队出人头地;与已在地方发展的同学相比,自己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新训骨干、非大学生战士也都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他们。各级接二连三的调查,也使大学生战士倍感压力。在警内外众多目光的关注之下,一部分同志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因为遭受挫折而出现消沉心理。

  (二)环境反差,存在逆反心理。个别同志还不能正确认识部队纪律与发扬民主的辩证关系,把自主意识与部队管理对立起来,以致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同志心目中认为部队生活应该雄壮威武、充满激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对现实中枯燥的生活和训练产生抵触情绪;极个别同志认为自己比其他战友、带兵骨干学历高、能力强,产生自我欣赏心态,有时出现不配合管理行为。

  (三)认识模糊,个人顾虑较多。大学生战士广泛关注部队的考学提干相关政策和下队后的工作情况,既有考学提干的兴奋心理,又有对自己将来工作的迷惘心态。26.02%的同志担心自己年龄偏大没有考学和提干的机会,17.07%的同志担心自己没有关系影响今后发展,62.6%的同志希望下连队后分配到工作任务较轻、有充足时间学*的单位。部分同志对今后能否在部队发挥专业优势存在疑虑。正是因为这些模糊认识,大学生战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政治理论不如重专业知识”的思想偏差。少数同志对学*政治理论知识、军事训练主动性不强,反而热衷于跑关系,想方设法挤时间学专业知识,为将来考学作准备。

  三、对加强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言

  大批大学生战士入伍,给**消防部队建设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在消防警营建功立业。

  (一)针对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更新带兵观念。大学生战士给警营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必须正视变化、积极应对,更新带兵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提高素质,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模式。要辩证看待大学生战士民主意识强、行为方式个性化的现象,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育他们认清部队同大学的不同,认识到民主与纪律的辨证关系,正确行使民**利。通过领导信箱、工作督办和献计献策等途径,疏通民主渠道,激发大学生战士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培养成部队的合格人才。

  (二)校正大学生战士认识偏差,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战士的思想已趋于定型,表现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还有许多思想误区。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清肩负的职责、找准自身的定位,磨练思想作风。加强考学、提干等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把理想追求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发挥大学生战士能力素质优势,搭好成长舞台。大学生战士下连队后,是他们的“第二适应期”,也是他们能力素质得到发挥的“黄金期”。各级要正确对待大学生战士的成才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注重人文关怀,在制度、*台、环境等方面,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对符合提干条件条件大学生战士,政治机关要提前介入,跟踪了解他们的德才表现,及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确保选拔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战士担任学*骨干、思想骨干等形式,引导他们在部队管理教育中发挥聪明才智;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摸底、登记工作,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有意识地为他们组织一些展示才艺的警营文化、比武竞赛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分工,在不同环境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等对待高低学历士兵,促进优势互补。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非大学生战士有悲观心态,感到自己成长进步空间受到挤压,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渺茫。对此,各级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贴学历“标签”,不搞特殊化,努力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要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建立“三互”小组,充分发挥高低学历士兵各自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子”活动,让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相互“领跑”;引导大学生战士多跟学历低、年龄小的战友交朋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拉*距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4

  一、认真组织开展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

  为充分了解同学们寒假返校后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3月8日校团委组织各分团委要求开展对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和了解,全面详细的掌握了全体学生的思想状况。

  首先,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3月10日校团委组织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传达了XX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报告精神,要求各团支部积极落实,并且深入切实的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学生到校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

  其次,心理委员汇报班级情况。座谈会上,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就*期学生返校后的状况做了相应的汇报,并且及时发现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继续坚持做好本学期的心理危机反馈工作,积极组织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中心并于3月12到3月13日两天找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确保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稳定。

  再次,由校团委和心理健康中心联合编制《假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印制问卷160份,通过对学生干部和走访班级的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为99%。其中大一学生51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17人。与此同时,团委老师还通过查晚自*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大学生在思想动态方面的表现

  1、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良好,能够积极投入新学期的学*和生活。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学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学*,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从寒假的相对轻松状态中回到校园生活状态,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学*动态等各方面来看,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

  2、积极关注国家时事,关心社会发展,思想认识有明显提高。寒假期间,50.6%的学生关注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的应对政策,**等,但缺乏自己对时政的深入思考。同学对四六级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选修课也比较关注。同时,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基本上是积极认可的态度;对于大学生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也有一定感悟和认识,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能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心理承受力稳定。

  3、关注学校改革。学校成立二级学院,有一些同学对学校的改革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各二级学院可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将相关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打消顾虑,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4、积极投身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就业信心。在调查中66.5%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光明,59.5%的学生意识到假期实践的重要性。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进入企业实*工作,或深入学*专业知识,广泛闻见,了解社会动态,学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结合实际定位个人发展。

  5、78.4%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期待校园文化活动有所丰富,不走形式主义,能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其中43%的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团结同学,但这不乏有学生干部抽样意见的考虑。35.4%的学生消极参与,认为总比坐冷板凳强。另外有22.6%的学生拒绝参与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愿意与班级和宿舍的同学接触。

  6、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该项调查中,43.7%的学生认为个人心理素质是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65.2%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会积极面对,独立抗争,缺乏求助意识。可见学生在自我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隐忧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7、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不够成熟。依据调查,大学生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依序排列分别是感觉、志趣相投和漂亮,典型的浪漫爱的特征。多数同学仍然认为大学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不完整的。

  8、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滑坡,社会诚信缺失,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调查我校51.9%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出现滑坡,其中66.5%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诚信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64%的同学认为应该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优良美德。

  9、我校学*风气一般,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43.7%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良好,希望在学校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41.8%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一般,希望在大学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56.3%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在影响学生学*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依次为老师讲课枯燥,知识难学和原有基础不好。经过一学期的晚自*学*,新生已经对上自*产生疲软,德育考核对学生的制约力量开始打“人情”折扣,学生自主学*的愿望显著下降。

  10、校园网络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我们在针对宿舍24小时通网一事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适度利用,有助于个人成才,可见学生对校园宿舍通网报有普遍热情和过度乐观。但就我们对自*室上网和教室上网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斗地主、打游戏,宿舍24小时的通网,势必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11、学生入党动机端正,基层就业仍需引导。据调查86.7%的学生入党动机端正,信仰***,希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但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调查中,多数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存在着择业障碍,没有参与的意向。

  12、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仍存在一定隐忧。63.3%的学生认为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隐患依次是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调查中,不足之处还是较广泛的,最为突出是资源的不足和学风的不足。

  三、建议和意见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学生们在对自己新学期提出新的学*要求的同时,也针对学校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都有了新的期待,现将访谈情况整理如下。就学*方面而言,很多同学对认为高数太难了,在怎么努力也还是过不了,补考的卷子比考试的卷子还要难,一个班将*挂一半,反正怎么学都是过不了。希望合理处理知识学*和素质拓展两方面的关系,使同学们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大学生活,强化个人素质,能使同学们的大学生涯更具活力和色彩。不要总是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总是要求干部参加,不能吸引其他普通同学。

  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食堂和图书馆。同学们希望食堂在*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种类。图书馆始终是同学们最优选择的学*场所,但开设的自*室利用率不高,考试前找教室又出现占位不用,宿舍网一通更没人上自*了,图书馆更新的书目也无人问津。

  此外,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希望增强校内人文氛围,有更多好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

  2、对于师生们有创建的想法与教学方式,同学们也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理解同学们的想法与需求。

  3、多提供与知名大家交流学*的机会,多邀请校外教授来校讲座等活动。

  4、希望能够在校内接触更多的就业资讯。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5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社政处的指导与支持下,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课题组采取一年一次的纵向调查的方法,对我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滚动调研,以持续、系统地获取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资料,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本次调查从20xx年9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9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63份,有效回收率为88.5。调查对象包括理、工、农、医、师、**等不同院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其中,男生占58.6,女生占41.4;一年级大学生占50.8,毕业班占9.4,其它年级占39.8;来自农村的占61.7,来自城镇的占38.3;***员占5.5,***占89.3。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省大学业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总体态势积极、*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一、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

  当前我省大学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大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20xx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行动、国企改革及下岗问题的解决、反腐等。调查中,有97.1的学生认为*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有83.3的学生认为*年来中央出台的反腐举措“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于发生类似“中美撞机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有65.2的学生“相信***和***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的信心度仍保持在高位上。96.2的学生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局势总的来说“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91.5的学生对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省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对于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基本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有90.7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或“有一定信心”;对于***理论,有88.9的学生“很了解”或“比较了解”;在对待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和评论的态度上,有63的学生表示“信息混杂,但我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于要求加入***的态度,有53.8的学生表示“信仰***”,41.7的学生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同时,有53.7的学生认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参加政治理论学*”,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日趋坚定的政治信仰。

  2、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对于一位青年因失恋而出家,81.9的学生的看法是“没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

  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基本正确,具有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其道德判断和行为取向趋向合理。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团结友爱”(48.7),“艰苦奋斗”(18.2),“心胸坦荡”(16.6);而最厌恶的人品,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专横狂妄”(44.9),“趋炎附势”(37),“弄虚作假”(9.3)。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有83.7的学生认为“其中良莠并存,应批判吸收”;对于“无私奉献”问题,73.8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公与私的关系上,65.8的学生坚持“大公无私”,32.4学生坚持“先公后私”;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62.8的学生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上,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当看到自来水在那里流淌时,89.7的学生选择“马上前去关上水龙头”;在上网聊天时,77.8的学生会采取“以诚相待,交流思想”的谈话态度;在公共场所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有53.8的学生会“马上进行制止”。

  4、学*动力与成才愿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的动力,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4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31.9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50.2的学生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40.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74.3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19.2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调查显示,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已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他们渴望通过大学的学*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因而,当前大学生学*动力强劲,学*空气浓厚,学风端正。调查中,有81.1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重要又比较缺乏的是“知识”。对于学*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为了将来自己成就一番事业”(28.6),“为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25.4),“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15.3),反映出自觉成才的迫切愿望。对于学*的态度,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而努力学*”(37)。“学无止境应主动学*”(27.1),“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18.4)。在大学学*生活中,有67.6的学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搞好专业学*;在和同学们一起时经常议论的话题,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专业学*”(42.7)。对于自己在学*上最欠缺的选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环境”(24.4),“科学的学*方法”(23.5),“广泛多益的信息来源”(23.2)。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其思想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影响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因此,本次调研着力把握了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1、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现实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于国内外重大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吸引了大学生关注的目光。调查显示,在问卷中关于“你最关注或了解的国际或国内的问题”所列举的9大选项,均有大学生给予了积极关注。其中,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世界反***行动(41.6),“上海APEC会议”(21.5),“国企改革和下岗问题的解决”(11.6)。这一结果是与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相吻合的,表明了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调查中,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局势,“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反腐举措的斗争、以及发生“中美”撞机事件等,大学生都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学生的学*、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3、家庭环境。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成长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家庭背景而独立,因而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在家庭环境中对你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状况”(63.2),“家庭和睦情况”(31.5),“家长的工作情况和文化素养”(3.5)。在相关调查中,对于政治问题等的看法,大学生也把听取父母的意见排在了第三位。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程度。特别是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听广播(59.6)、看电视(24.3)、朋友之间交流(12.3)、报刊杂志(2.2)、形势政策课(0.5)、互联网络(0.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内新闻媒体”(84.6);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对于业余时间(暑期及双休日)的支配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与朋友交往(82.3),同时也有0.4学生选择“网上聊天”。对于上网的目的,有65.4的学生是为了“获取信息”。尽管从表面上看,关于网络的选择数字不大,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却占了相当比例,其中不乏网民,而且交流的话题与信息来自于网络的不在少数。因此,网络媒体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已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

  6、内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

  此外,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三、把握主流,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当前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健康向上的主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国家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党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满怀信心地看待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树立起了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

  其次,是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结出的硕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三,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多年来,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教学,特别是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两课”教学,加强***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岗位以及收入分配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不良倾向的发生。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倾向,作为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跨世纪一代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在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上,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求,利用“两课”的主渠道,切实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要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注重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和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识,增进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3、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当指出,转变思想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克服重教学纪律,轻内容质量管理的倾向,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4、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调查中,对于高校教师,大学生认为满意的分别是课堂教学水*(39)、科研学术水*(21.5),仅有1.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感到满意,0.8的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感到满意,这两个数字是比较低的,这与教师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加强和改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21世纪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的课题。

  5、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应当承认,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政工干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政工队伍在数量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必要的政工干部人员配置,同时,通过理论培训,业务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及整体水*,要支持和鼓励“两课”教师、政工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注意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6、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校,网络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7、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奋发成才的动力。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阅读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1)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1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以下是这次调研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研,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研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研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研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研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研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研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3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行不由衷 的形象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 年龄歧视 和 相貌歧视 的用人政策。

  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躁动的需求 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

  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

  1、追求新奇。大学生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

  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

  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性与文明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第一,发展个性消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

  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样的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费。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4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群体特别,于是有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可以反映社会消费方面的很多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调研活动,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分析和总结。

  调查时间:XX年7月1日

  调查地点:烟台职业学院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群体: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大一400名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在400名学生中,月*均生活费在500以下占比例10%,500到1000占比例69%,1000到1500占比例19%,1500到XX占比例2%。大部分同学的消费水*并不高,由此可见,社会上一些舆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

  (2)生活费的来源

  有2%的同学生活费来源于勤工俭学与兼职打工,选择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有59%的选择了家中补给,39%的选择为家中给予和打工兼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少数同学通过打工有独立意识,然而,大学生在家庭中始终都是孩子的身份。

  (3)消费的用途

  消费是生活的主流,当70%的人选择了将生活的主要用途用于学*,饮食与生活用品,就说明了当代的大学生,消费的结构是健康的,淳朴的。有22%的人将服装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说明了衣食住行,在消费中绝对的重要性。

  (4)手机通讯费

  手机是日常消费的另一重大要素。有71%人每月通讯费在50元以下,25%在50到100元之间,消费水*偏低,表达了一种好的消费方式。

  (5)对花销的记录

  生活中的花销常常没有什么痕迹,月底时蓦然回首,才发现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在调查中24%的人能够做到计划消费,经常记账,59%的人在生活中偶尔记账,另外17%的人从不记账。说明了我们对自己花钱的方面还没有特别的关注,没有注意到做好消费记录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还拥有年轻的心,对生活并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也没有对钱有很强的概念,没有能够对钱认真控制和记录。

  (6)对余额的做法

  在此次调查中,81%的人选择存入银行或者转入下月生活费,5%的人选择了马上花掉,14%的人表示月底没有余额。大部分同学能够物尽其用,是一种好的体现。

  (7)购物的态度

  在逛街时看到喜欢的物品,有5%的人选择不假思索就买下了,80%的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思考,看性价比与实用性,15%的人选择了便宜就会买,体现了同学们较为成熟的购物意识,不至于乱花钱乱购物。

  (8)买单方式

  当与朋友聚会时,72%的人选择了aa制,15%人选择了主动买单,10%的人选择的是无所谓,不在意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我们对于人情世故的好的见解,也可以看出我们还是能够分辨钱与感情的区别。

  (9)网购频率

  61%的同学选择了0-2次,25%的同学选择3-5次,5%的同学选择6次以上,6%的同学选择不网购。购物是女生的天性,但只有很少的女生选择了每月有多次的购物经历,也体现了我们大学生的理性消费。

  (10)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控制不住的大肆花钱吗?

  32%的同学选择会,68%的同学选择不会。这表明了我们花钱的态度,理智永远高于不理智。

  (11)当购物时钱不够用,你会向家里要钱吗?

  6%的同学选择向父母要钱,41%的同学选择自己存钱,7%的同学选择向别人借钱,47%的同学选择理性思考不买了,大部分同学都选择的自己存钱和不买了,只有很少很少的同学选择跟父母要钱,突然觉得有小小的感动,因为我们无论是来自于斑驳的大城市还是风光无限好的农村,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知道我们的家人给的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谁都不想让爱自己的家人们为自己担心。

  调查总结: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学*与生活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理财观念淡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也有很多。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消费。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大学生经济主要来源于家庭,所以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和自制能力,不要盲目的感性消费,克服攀比心理。

  (2)树立*意识。大学生也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的欺骗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作为消费者,面对复杂的世界,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积极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应对问题。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合理规划自身的消费,对消费建立计划性,明白消费的目的,增强理财意识,储蓄意识。

  结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在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定型中,具有可塑性,需要社会,老师,家长的教导和培养。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能走上正轨。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5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研。调研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研时间是20xx年7月至8月,调研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研,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研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研内容予以总结,其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研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研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研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研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研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研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研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2)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菁选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在学*、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1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社政处的指导与支持下,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课题组采取一年一次的纵向调查的方法,对我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滚动调研,以持续、系统地获取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资料,为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本次调查从20xx年9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9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63份,有效回收率为88.5。调查对象包括理、工、农、医、师、**等不同院校的各个年级大学生,其中,男生占58.6,女生占41.4;一年级大学生占50.8,毕业班占9.4,其它年级占39.8;来自农村的占61.7,来自城镇的占38.3;***员占5.5,***占89.3。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省大学业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总体态势积极、*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一、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

  当前我省大学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大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20xx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行动、国企改革及下岗问题的解决、反腐等。调查中,有97.1的学生认为*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有83.3的学生认为*年来中央出台的反腐举措“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于发生类似“中美撞机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有65.2的学生“相信***和***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的信心度仍保持在高位上。96.2的学生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局势总的来说“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91.5的学生对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省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对于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基本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有90.7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或“有一定信心”;对于***理论,有88.9的学生“很了解”或“比较了解”;在对待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和评论的态度上,有63的学生表示“信息混杂,但我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于要求加入***的态度,有53.8的学生表示“信仰***”,41.7的学生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同时,有53.7的学生认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参加政治理论学*”,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日趋坚定的政治信仰。

  2、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对于一位青年因失恋而出家,81.9的学生的看法是“没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

  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基本正确,具有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其道德判断和行为取向趋向合理。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团结友爱”(48.7),“艰苦奋斗”(18.2),“心胸坦荡”(16.6);而最厌恶的人品,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专横狂妄”(44.9),“趋炎附势”(37),“弄虚作假”(9.3)。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有83.7的学生认为“其中良莠并存,应批判吸收”;对于“无私奉献”问题,73.8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公与私的关系上,65.8的学生坚持“大公无私”,32.4学生坚持“先公后私”;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62.8的学生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上,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当看到自来水在那里流淌时,89.7的学生选择“马上前去关上水龙头”;在上网聊天时,77.8的学生会采取“以诚相待,交流思想”的谈话态度;在公共场所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有53.8的学生会“马上进行制止”。

  4、学*动力与成才愿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的动力,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4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31.9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50.2的学生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40.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74.3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19.2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调查显示,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已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他们渴望通过大学的学*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因而,当前大学生学*动力强劲,学*空气浓厚,学风端正。调查中,有81.1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重要又比较缺乏的是“知识”。对于学*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为了将来自己成就一番事业”(28.6),“为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25.4),“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15.3),反映出自觉成才的迫切愿望。对于学*的态度,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而努力学*”(37)。“学无止境应主动学*”(27.1),“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18.4)。在大学学*生活中,有67.6的学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搞好专业学*;在和同学们一起时经常议论的话题,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专业学*”(42.7)。对于自己在学*上最欠缺的选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环境”(24.4),“科学的学*方法”(23.5),“广泛多益的信息来源”(23.2)。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其思想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影响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因此,本次调研着力把握了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1、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现实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于国内外重大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吸引了大学生关注的目光。调查显示,在问卷中关于“你最关注或了解的国际或国内的问题”所列举的9大选项,均有大学生给予了积极关注。其中,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世界反***行动(41.6),“上海APEC会议”(21.5),“国企改革和下岗问题的解决”(11.6)。这一结果是与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相吻合的,表明了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调查中,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局势,“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反腐举措的斗争、以及发生“中美”撞机事件等,大学生都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学生的学*、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3、家庭环境。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成长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家庭背景而独立,因而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在家庭环境中对你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状况”(63.2),“家庭和睦情况”(31.5),“家长的工作情况和文化素养”(3.5)。在相关调查中,对于政治问题等的看法,大学生也把听取父母的意见排在了第三位。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程度。特别是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听广播(59.6)、看电视(24.3)、朋友之间交流(12.3)、报刊杂志(2.2)、形势政策课(0.5)、互联网络(0.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内新闻媒体”(84.6);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对于业余时间(暑期及双休日)的支配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与朋友交往(82.3),同时也有0.4学生选择“网上聊天”。对于上网的目的,有65.4的学生是为了“获取信息”。尽管从表面上看,关于网络的选择数字不大,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却占了相当比例,其中不乏网民,而且交流的话题与信息来自于网络的不在少数。因此,网络媒体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已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

  6、内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

  此外,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三、把握主流,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当前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健康向上的主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国家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党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满怀信心地看待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树立起了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

  其次,是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结出的硕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三,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多年来,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教学,特别是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两课”教学,加强***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岗位以及收入分配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不良倾向的发生。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倾向,作为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跨世纪一代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在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上,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求,利用“两课”的主渠道,切实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要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注重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和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识,增进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3、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当指出,转变思想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克服重教学纪律,轻内容质量管理的倾向,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4、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调查中,对于高校教师,大学生认为满意的分别是课堂教学水*(39)、科研学术水*(21.5),仅有1.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感到满意,0.8的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感到满意,这两个数字是比较低的,这与教师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加强和改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21世纪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的课题。

  5、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应当承认,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政工干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政工队伍在数量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必要的政工干部人员配置,同时,通过理论培训,业务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及整体水*,要支持和鼓励“两课”教师、政工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注意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6、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校,网络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7、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奋发成才的动力。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2

  一、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及给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考虑问题成熟,入伍动机明确。大学生战士年龄普遍较大,*均约21.4岁。绝大多数入伍动机非常明确,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报国壮志成为主流。许多同志入伍前经过了成熟思考,把参军入伍视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把部队当成实现自我发展和曲线就业的*台。73.58%的同志表示自己参军入伍的目标就是考学提干,4.88%的同志是迫于就业压力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有4.07%的同志是为了退伍后方便更改大学专业或利用优惠政策获取更高学历。有67.07%的同志表示自己是受国庆阅兵的磅礴气势以及*年来军人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中表现出的英雄精神所感染,心怀对部队的憧憬,希望到部队接受艰苦锻炼、增长人生阅历。这些主流思想对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利用新训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教育大学生战士正确处理好实现理想与当兵尽义务的关系,是做好大学生战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点。

  (二)思想普遍活跃,时代特征鲜明。带兵骨干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战士表现出了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行为前卫等鲜明特点,尤其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有93.9%的同志入伍前是“网民”,27.64%的同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消防部队的。一部分同志对新训队不允许上网和使用手机表示不理解,有的还提出希望能在部队过洋节、搞派对,看“快乐大本营”、“舞林大会”等娱乐节目。很多同志建议部队政治教育课多以多媒体、网络形式进行,实行开放式、研讨式教学。在个人感情方面,谈过一次恋爱的占40.24%,谈过多次恋爱的占28.46%,目前仍有固定对象的占15.45%,并在*时保持着书信、电话联系。这些都与部队传统的管理教育观点和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维护部队思想稳定的任务很重;创新部队管理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显得十分紧迫。

  (三)思维相对独立,民主意识较强。大学生战士在校园宽松、自由的环境熏陶下,思维独立,民主意识强,希望*等对话,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对当前部队人性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训练给以积极肯定,对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艰苦训练也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志对一些班长骨干生硬的管理办法提出异议,甚至要让班长道歉。特别是大学生战士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看得很重,75.2%的同志希望自己的隐私、自尊等得到保护,娱乐、学*、休息时间有保证。少数同志则对整理内务、饭前唱歌、训练侵占休息时间等做法提出了疑问。如何教育大学生战士充分认清部队不同于地方、学校的特点,培育军人的思想作风,是一项事关部队建设发展稳定的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并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

  (四)生活阅历丰富,态度积极向上。有86.18%的同志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50.81%的同志担任过学生干部,99.19%的同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军训,42.76%的同志有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等经历,有一定社会阅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大学生战士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方面更加开放和成熟,善于接纳新事物,领会能力、反应能力和进取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志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中还出现“吃不饱”现象。绝大多数同志愿意通过部队的磨砺,锻造品质、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在部队建功立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部队心存疑虑。一方面,这利于增强部队建设的活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战士下队后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五)兴趣爱好广泛,能力素质较高。在新训工作中出现了带兵骨干与新兵年龄、学历、能力“倒挂”现象。有的同志信息化、写作、法律应用等水*甚至超过了干部。79.98%的大学生战士有演讲、写作、书画、摄影、体育、歌舞、表演、曲艺、球类等特长和爱好,其中持有各类等级证书的同志达59.51%。65.45%的同志表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干。在座谈中,大学生战士往往踊跃举手发言,大多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少了往年新兵的羞涩与紧张局促。相当一部分同志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他们配合带兵骨干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给战友讲授电脑、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编排文艺节目,成为新训队的“小明星”,给低年龄、低学历和综合素质一般的带兵骨干带来较大思想压力。思想上的差异、能力上的“倒挂”,对各级带兵干部的观点、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当前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

  (一)众人瞩目,思想压力偏大。大学生战士身心相对成熟,文化水*较高,部分同志在新训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训练中的佼佼者。由于部队首次大规模征集大学生战士入伍,社会各界和部队给予他们的关注,也给他们带来较重思想压力:家乡亲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部队出人头地;与已在地方发展的同学相比,自己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新训骨干、非大学生战士也都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他们。各级接二连三的调查,也使大学生战士倍感压力。在警内外众多目光的关注之下,一部分同志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因为遭受挫折而出现消沉心理。

  (二)环境反差,存在逆反心理。个别同志还不能正确认识部队纪律与发扬民主的辩证关系,把自主意识与部队管理对立起来,以致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同志心目中认为部队生活应该雄壮威武、充满激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对现实中枯燥的生活和训练产生抵触情绪;极个别同志认为自己比其他战友、带兵骨干学历高、能力强,产生自我欣赏心态,有时出现不配合管理行为。

  (三)认识模糊,个人顾虑较多。大学生战士广泛关注部队的考学提干相关政策和下队后的工作情况,既有考学提干的兴奋心理,又有对自己将来工作的迷惘心态。26.02%的同志担心自己年龄偏大没有考学和提干的.机会,17.07%的同志担心自己没有关系影响今后发展,62.6%的同志希望下连队后分配到工作任务较轻、有充足时间学*的单位。部分同志对今后能否在部队发挥专业优势存在疑虑。正是因为这些模糊认识,大学生战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政治理论不如重专业知识”的思想偏差。少数同志对学*政治理论知识、军事训练主动性不强,反而热衷于跑关系,想方设法挤时间学专业知识,为将来考学作准备。

  三、对加强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言

  大批大学生战士入伍,给**消防部队建设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在消防警营建功立业。

  (一)针对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更新带兵观念。大学生战士给警营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必须正视变化、积极应对,更新带兵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提高素质,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模式。要辩证看待大学生战士民主意识强、行为方式个性化的现象,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育他们认清部队同大学的不同,认识到民主与纪律的辨证关系,正确行使民**利。通过领导信箱、工作督办和献计献策等途径,疏通民主渠道,激发大学生战士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培养成部队的合格人才。

  (二)校正大学生战士认识偏差,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战士的思想已趋于定型,表现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还有许多思想误区。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清肩负的职责、找准自身的定位,磨练思想作风。加强考学、提干等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把理想追求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发挥大学生战士能力素质优势,搭好成长舞台。大学生战士下连队后,是他们的“第二适应期”,也是他们能力素质得到发挥的“黄金期”。各级要正确对待大学生战士的成才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注重人文关怀,在制度、*台、环境等方面,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对符合提干条件条件大学生战士,政治机关要提前介入,跟踪了解他们的德才表现,及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确保选拔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战士担任学*骨干、思想骨干等形式,引导他们在部队管理教育中发挥聪明才智;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摸底、登记工作,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有意识地为他们组织一些展示才艺的警营文化、比武竞赛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分工,在不同环境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等对待高低学历士兵,促进优势互补。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非大学生战士有悲观心态,感到自己成长进步空间受到挤压,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渺茫。对此,各级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贴学历“标签”,不搞特殊化,努力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要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建立“三互”小组,充分发挥高低学历士兵各自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子”活动,让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相互“领跑”;引导大学生战士多跟学历低、年龄小的战友交朋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拉*距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3)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优选【十】份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

  xx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

  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xx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2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本问卷共发放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本问卷共发放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五、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a,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b,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4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

  行不由衷 的形象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 年龄歧视 和 相貌歧视 的用人政策。

  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躁动的需求 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外界的变化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进行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

  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

  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

  1、追求新奇。大学生没有成年人较重的工作、社会、家庭压力,真正可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的进行一些消费,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

  2、强调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

  3、追逐时尚。生理与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性与文明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第一,发展个性消费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第二,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第三,提倡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

  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能体谅家庭的困难,以各样的借口欺骗家人寄钱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费。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第四,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消费行为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5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本问卷共发放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五、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a,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b,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7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8

  前言: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大学生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不管是在消费,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我以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观点来阐述我在大学校园里所调研的大学生消费状况和消费观的调研报告,这个调研主要以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势来收集材料,通过十一长假的时间,我收集了50位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情况,现以报告的形式来展现我的调研结果。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校大学生

  2.方法:

  问卷调研、人物采访

  二、调研内容分析

  1.问卷结果与分析

  在这个问题上我调研了分别不同地区不同学校50位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有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根据调研结果得知:调研结果主要以大二的学生为主,50为大学生中,有58%的学生的学校所在地在城市的郊区,42%的在市区,由此可以得出场地的选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将高校的场地设置在郊区,就可以将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用于消费服务行业,通过高校区与经济区的选址特点说明,在一定条件上可以保证高校区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安静的学*环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和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家庭人均收入一栏的调研得知,现在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这与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经济的发展来动了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充分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变革。

  学生在校期间的月*均消费这一栏的调研结果,也可以得知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件事物的是普遍联系的,从学生在校消费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在900—1100元左右,其次是1100—1300元,由此又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是比较好的,这又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都有一定的联系。每月用于校内正餐的费用经过调研得知大部分都在400--600元之间,可见在食堂消费的价格并不高,或许这也和上课的时间、食堂的排队时间长短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学生会因食堂的队伍过长,而不愿意在食堂打饭,也可能是食堂的饭菜不和口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食堂的消费,这也充分证实了联系的普遍性。以及在月通讯费和每月购买的日常用品费用都和家庭经济有相关联系,在这个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月通讯费都在30—60之间,也有少部分同学的月通讯费在60—90之间,每个月的日常用品结果显示大部分以女生偏多,这就同样可以知道女生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要多于男生一些,这同样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家庭的消费,以及家庭收入的增加对日用品的选购上对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家庭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家庭经济的消费,促进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现在的大学都要讲求人际关系,自然这个也和父母以及老师*时的耳濡目染有关,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同学一起聚餐,所以在经常与同学聚餐的一栏的调研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都会和同学一起聚餐,并且大部分都是一两个周和同学聚餐一次,也有些是一两个月聚一次的,这些都与现在的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证实了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可以和同学建立更加深厚的默契以及友情,都会像大人们一样在饭桌上“谈事情”;意识对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它会指导我们去做事情,就如与同学聚餐等都是意识在做指导作用。有意识的存在必然有实践的产生,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主要途径,就如和同学聚会就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就现在大学生所拥有的电脑价格而言,从调研结果得知,现在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并且笔记本的价位在3000—5000元之间的偏多,这与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现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笔记本等高端计算机得以普及,并且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3000—5000元这个价位的电脑,因为现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日新月异,待到一定时间后想换电脑了,就可以更换,避免了因为价格的原因而有所担忧;同时这也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才可以享受高消费的水*;同样现在的大学都讲求信息化,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作业要求有些都要求在网上完成,在网上上交等。

  并且就现在的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用途上的调研,得知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上主要以看电影、听音乐为首,查资料、交友聊天等次之,这都因为现在的大学,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因为繁重的作业负担和老师家长的压力下,*时只能做作业看书,突然间到了大学就会放开心情,大玩特玩,甚至有的同学还会为了某部电视剧而通宵达旦,而只有在作业多的情况下才会勉强放弃一会儿;大学不仅是一个校园,同时是一个社会,在大学里我们大部分学生都背井离乡,在外求学,高中以前的同学都各奔东西,因为实际的需要,以及交流圈的存在,我们必须广泛交友,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之后、为自己的人生打算,必须要多多联系同学,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这是实际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的必备的素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每个人都是社会当中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求我们这样,正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种种因素的存在,才铸就了当下的社会。

  大学的生活必然离不开生活费,现在的大学里面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家庭的经济支撑,唯有少量的学生*时还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兼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积累社会经验。联系的普遍性说明家庭的经济环境和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巨大的联系,并且这和学生自身的意识也有一定的联系,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它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些大学生在选择兼职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历程。现在物质条件的上升,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样就造成了某些大学生的打扮、攀比现象或者都是为了寻求成就感,在网上购物(秒杀)的现象等都造成令人某些学生觉得口袋里钱不够花的主要原因,说起购物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时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在符合心理价位的前提下就会买下,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学生经过思考,觉得符合自己的经济需求而购买的行为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但是有些时候会觉得某样东西价格很高,但是自己有很喜欢,这样心里就产生了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但是在斗争的双方,如果有一方可以击败另一方,就可以造成不同结果,比如买下或是不买,在这个状况下有些人都会放弃购买,当然也有少数人会把自己的私房钱掏出来购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关于这个也有做过关于生活费调研统计:

  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觉得家里给的生活费够用的,富裕的占少数。并且在花钱的方式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边花边算的,很少有人去打算过这些钱应该怎么花的。这些都与家庭的经济上升,父母给的.生活费富足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经济的富裕就给孩子的提供了一个无忧无虑繁荣环境,同时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学生很少会去想父母挣钱的情形;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有一个原因,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多,自小就享受着宠爱,花起钱来很少考虑后果,并且现在大学里面最奉行的谈恋爱,以前在高中里老师父母都是较为反对的,到了大学大家都放开了心思,自然这样在恋爱方面的支出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个现象与我们父母以及学校的教育规定也是有脱不了的联系,可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和我们没有联系的。这样有些时候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钱不够花了,要向某些同学借钱等这些都与*时的花钱方式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开放性观念,正确认识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努力为自己营建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2.访谈结果与分析

  就大学生的消费观以及消费状况的调研我与某些同学进行了一次谈论,结果得知:

  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时的生活缺乏打理,而这些都是事出有因的,但是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所以我个人觉得,到了大学就已经开始走上社会,就对这个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我们应该更加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不管以前的状况是怎样的,但现在马上就要步入社会,我们应该就对自己有所担当,对自己的行为上要更加严谨。

  三、建议(对策)

  学校要多设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可以大力开展关于学风作风建设的活动;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上也可以进行教育等等。

  四、结语

  从调研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总体状况还有待与提高,虽然有消费有缺点,但是大部分的学生的消费都是可以支撑自己的学业,努力拼搏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再续人才,是未来的主力军,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代人的存在,现在的社会形势一定会激励着这一代人更加奋发图强,开创社会的新纪元。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9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本问卷共发放xxx份,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体现。

  五、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a,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b,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报告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

  xx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

  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xx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4)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菁选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9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1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xx%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xx%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xx%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xx%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x%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xx%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xx%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xx%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xx%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xx%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xx%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xx%,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xx%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x%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x%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x%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xx%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xx%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xx%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x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xx%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2

  一、基本状况

  大学生到村任职,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他们虽然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缺少对农村的了解,但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工作上踏实主动,逐步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能力。XX年的大学生村官经过一年的磨合,从最初的犹豫徘徊,转向踏实工作,逐步适应了环境,至此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由“大学生”到基层村干部的角色转换。至目前,通过最初的岗前培训,以及“结对帮带”、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等政策的落实,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情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对农村政策,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也比较清晰。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均表示将安心在农村工作,他们认为农村成果转化比较快,干起来比较有成就感。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到村任职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这一年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深入性。通过座谈发现,有34%的乡镇领导干部反映大学生村官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部分大学生村官想干事、更想干大事,但是由于对村级班子的运行模式不了解,虽然经过了各种培训,但是短期内面对盘根错节、琐碎繁杂的农村问题仍然无从下手,因此容易造成失落感,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深入性。二是有些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调查中发现,有60%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镀金,过一段时间就会离开,不会在农村长期工作下去。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民不把他们当作村里人,对他们不信任或有所防备,认为他们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只是把他们当作客人,只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自我*衡感缺失造成思想不稳定。按照严格的选聘程序,他们绝大多数在大学里的表现都十分优秀,是校园里的精英群,备受关注,但来到农村,每天和农民打交道,远离了社会的核心阶层,被关注度也随之下降,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心理落差让大学生无所适从。加之他们刚从大学毕业,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因而一旦遇到复杂问题往往束手无措,村里的事情根本插不上手,那些带民致富的想法更是因为可行度低而被村民撇到了一边。工作条件的艰苦,人际关系的复杂,精神上的孤独,前途不定的迷茫使大学生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荡。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一般在22-26岁之间的大专、本科、而聘用期一般是3年,但三年合同期满后,书本知识的生疏,其中极少部分才能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更多的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找工作的现实,在三年后的就业择业形势未知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出路不明,没有确定的未来,他们很难安下心来工作,因此,大多数村官都还是在自己三年之后何去何从而焦虑,思想的重心难免更偏向于“走出去”。

  第三,与农村融合度较低,组织纪律观念不够强。调查显示,28名大学生村官中,虽然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但80%以上的人根本没有参加过农村劳动,对农村工作基本上不了解。农村干部需要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直接接触各种矛盾和问题。但缺乏真正的农村经历,经验不足、方法欠缺,往往导致事倍功半,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此外,大学生村官都是80后,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组织纪律观念较差,难以约束。在调查中发现,刚到任时,一些村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宿舍存在脏乱差问题;生活随意,工作时间比较散漫;个别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安排中心工作时,不服从管理安排,甚至个别村官认为,我们的工资和补贴是从中央、省市财政划拨的,为什么要服从乡镇的管理,造成乡镇工作的被动等等,需要乡镇再三解释、严格管理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对策及建议

  第一,积极沟通交流,高度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

  首先,组织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头定期不定期下乡入村,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谈心交流,引导他们调整心态、转变角色,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就业和创业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其次,组织部门应对大学生村官生活上予以关照,设法落实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条件具备的乡镇要求尽可能的配备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再次,要通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评选优秀大学生村官活动,积极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争先创优、创新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吸引力和舆论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大学生村官成长,培育大学生村官成才的大格局。

  第二,强化思想引导,给予真情关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认同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识到农村也是实现价值的大舞台、锻造本领的新天地,只要付出辛勤努力,一样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尊重;在生活中正确看待困难,把艰苦环境的磨砺当作难得的`人生经历,走出心理阴影。

  第三,要健全激励机制,消除“后顾之忧”。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享受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加分并优先录取等优惠条件,适当延长在村任职的服务年限。制定鼓励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作贡献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村官”们的岗位津贴水*,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坚持用事业留人,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对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委以重任等。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能力素质。乡镇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大学生村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业务、学形势、学做人。安排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为大学生村官讲授农村工作知识,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艺术等。邀请在农村创业有成的同志现身说法以及现场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增强大学生官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

  第五、转变管理模式,加强自我约束。建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体系,由主导式、灌输式管理转变为引导式管理。成立自我管理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加强自我约束、教育和激励,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管理水*。县一级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机构,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服务、学*、交流*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由自我管理组织将中央省市的精神传达到村官中去;及时将大学生村官的情况及建议汇总上来;组织好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和社会活动。乡镇自我管理机构负责各乡镇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服务和交流工作。

  第六,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档案,详细记录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学*、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一方面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权力、义务和考核,防止“正事不干”或“无事可干”的状况。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提要求、下指标、压担子,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工作效果进行考核,对工作“不上心、不安心”的给予组织处理;对先进典型,要及时宣传,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3

  一、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及给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考虑问题成熟,入伍动机明确。大学生战士年龄普遍较大,*均约21.4岁。绝大多数入伍动机非常明确,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报国壮志成为主流。许多同志入伍前经过了成熟思考,把参军入伍视为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把部队当成实现自我发展和曲线就业的*台。73.58%的同志表示自己参军入伍的目标就是考学提干,4.88%的同志是迫于就业压力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有4.07%的同志是为了退伍后方便更改大学专业或利用优惠政策获取更高学历。有67.07%的同志表示自己是受国庆阅兵的磅礴气势以及*年来军人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中表现出的英雄精神所感染,心怀对部队的憧憬,希望到部队接受艰苦锻炼、增长人生阅历。这些主流思想对做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利用新训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教育大学生战士正确处理好实现理想与当兵尽义务的关系,是做好大学生战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点。

  (二)思想普遍活跃,时代特征鲜明。带兵骨干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战士表现出了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行为前卫等鲜明特点,尤其热衷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有93.9%的同志入伍前是“网民”,27.64%的同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消防部队的。一部分同志对新训队不允许上网和使用手机表示不理解,有的还提出希望能在部队过洋节、搞派对,看“快乐大本营”、“舞林大会”等娱乐节目。很多同志建议部队政治教育课多以多媒体、网络形式进行,实行开放式、研讨式教学。在个人感情方面,谈过一次恋爱的占40.24%,谈过多次恋爱的占28.46%,目前仍有固定对象的占15.45%,并在*时保持着书信、电话联系。这些都与部队传统的管理教育观点和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维护部队思想稳定的任务很重;创新部队管理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显得十分紧迫。

  (三)思维相对独立,民主意识较强。大学生战士在校园宽松、自由的环境熏陶下,思维独立,民主意识强,希望*等对话,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他们对当前部队人性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训练给以积极肯定,对部队严格的管理和艰苦训练也表示认同。但也有部分同志对一些班长骨干生硬的管理办法提出异议,甚至要让班长道歉。特别是大学生战士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看得很重,75.2%的同志希望自己的隐私、自尊等得到保护,娱乐、学*、休息时间有保证。少数同志则对整理内务、饭前唱歌、训练侵占休息时间等做法提出了疑问。如何教育大学生战士充分认清部队不同于地方、学校的特点,培育军人的思想作风,是一项事关部队建设发展稳定的长期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并需要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

  (四)生活阅历丰富,态度积极向上。有86.18%的同志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50.81%的同志担任过学生干部,99.19%的同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军训,42.76%的同志有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等经历,有一定社会阅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大学生战士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方面更加开放和成熟,善于接纳新事物,领会能力、反应能力和进取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志在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中还出现“吃不饱”现象。绝大多数同志愿意通过部队的磨砺,锻造品质、磨练意志、成长进步,在部队建功立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部队心存疑虑。一方面,这利于增强部队建设的活力;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战士下队后的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五)兴趣爱好广泛,能力素质较高。在新训工作中出现了带兵骨干与新兵年龄、学历、能力“倒挂”现象。有的同志信息化、写作、法律应用等水*甚至超过了干部。79.98%的大学生战士有演讲、写作、书画、摄影、体育、歌舞、表演、曲艺、球类等特长和爱好,其中持有各类等级证书的同志达59.51%。65.45%的同志表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干。在座谈中,大学生战士往往踊跃举手发言,大多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少了往年新兵的羞涩与紧张局促。相当一部分同志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他们配合带兵骨干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给战友讲授电脑、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编排文艺节目,成为新训队的“小明星”,给低年龄、低学历和综合素质一般的带兵骨干带来较大思想压力。思想上的差异、能力上的“倒挂”,对各级带兵干部的观点、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当前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

  (一)众人瞩目,思想压力偏大。大学生战士身心相对成熟,文化水*较高,部分同志在新训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训练中的佼佼者。由于部队首次大规模征集大学生战士入伍,社会各界和部队给予他们的关注,也给他们带来较重思想压力:家乡亲人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部队出人头地;与已在地方发展的同学相比,自己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新训骨干、非大学生战士也都会以挑剔的目光审视他们。各级接二连三的调查,也使大学生战士倍感压力。在警内外众多目光的关注之下,一部分同志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因为遭受挫折而出现消沉心理。

  (二)环境反差,存在逆反心理。个别同志还不能正确认识部队纪律与发扬民主的辩证关系,把自主意识与部队管理对立起来,以致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同志心目中认为部队生活应该雄壮威武、充满激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对现实中枯燥的生活和训练产生抵触情绪;极个别同志认为自己比其他战友、带兵骨干学历高、能力强,产生自我欣赏心态,有时出现不配合管理行为。

  (三)认识模糊,个人顾虑较多。大学生战士广泛关注部队的考学提干相关政策和下队后的工作情况,既有考学提干的兴奋心理,又有对自己将来工作的迷惘心态。26.02%的同志担心自己年龄偏大没有考学和提干的机会,17.07%的同志担心自己没有关系影响今后发展,62.6%的同志希望下连队后分配到工作任务较轻、有充足时间学*的单位。部分同志对今后能否在部队发挥专业优势存在疑虑。正是因为这些模糊认识,大学生战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政治理论不如重专业知识”的思想偏差。少数同志对学*政治理论知识、军事训练主动性不强,反而热衷于跑关系,想方设法挤时间学专业知识,为将来考学作准备。

  三、对加强消防部队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言

  大批大学生战士入伍,给**消防部队建设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在消防警营建功立业。

  (一)针对大学生战士思想特点,更新带兵观念。大学生战士给警营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带兵人,必须正视变化、积极应对,更新带兵观念,进一步加强学*、提高素质,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战士管理教育模式。要辩证看待大学生战士民主意识强、行为方式个性化的现象,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育他们认清部队同大学的不同,认识到民主与纪律的辨证关系,正确行使民**利。通过领导信箱、工作督办和献计献策等途径,疏通民主渠道,激发大学生战士参与部队建设的热情。同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克服骄傲自满心理,培养成部队的合格人才。

  (二)校正大学生战士认识偏差,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战士的思想已趋于定型,表现为“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还有许多思想误区。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清肩负的职责、找准自身的定位,磨练思想作风。加强考学、提干等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把理想追求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发挥大学生战士能力素质优势,搭好成长舞台。大学生战士下连队后,是他们的“第二适应期”,也是他们能力素质得到发挥的“黄金期”。各级要正确对待大学生战士的成才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注重人文关怀,在制度、*台、环境等方面,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对符合提干条件条件大学生战士,政治机关要提前介入,跟踪了解他们的德才表现,及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确保选拔质量。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战士担任学*骨干、思想骨干等形式,引导他们在部队管理教育中发挥聪明才智;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摸底、登记工作,科学安排工作岗位,有意识地为他们组织一些展示才艺的警营文化、比武竞赛活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分工,在不同环境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等对待高低学历士兵,促进优势互补。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非大学生战士有悲观心态,感到自己成长进步空间受到挤压,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渺茫。对此,各级要坚持一视同仁,不贴学历“标签”,不搞特殊化,努力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要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建立“三互”小组,充分发挥高低学历士兵各自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子”活动,让他们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相互“领跑”;引导大学生战士多跟学历低、年龄小的战友交朋友,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主动拉*距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4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多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始终在讨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是否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既要合格又要可靠,既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这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调研编辑部于XX年10月在全院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43.3% ,女生占56.7%。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倾向、社会热点、就业心态、学*观念、心理状况、道德修养、校园基础文明等方面的43个问题。在全院下发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顺利完成调查。

  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调查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稳定,对党和**充满信心,对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出了热切关注。调查显示,尽管我国目前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挑战,但95%的大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经济危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82.9%的学生非常关注就业与创业问题,39.9%的同学关注金融危机问题。

  二、 在就业相当严峻的形势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视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身,就业心态更趋理性。

  调查显示,就业与创业问题成为大学生关注焦点之首。接*6成(57.2%)的学生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加上金融危机,就业前途未卜是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在普遍对就业形势表示担心的同时,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态,47.6%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认为今年的就业虽然困难,但他们相信只要能吃苦,就有立足之地;16.9%的学生比较自信,他们认为凭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找到理想工作毫无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12%的学生信心不足,略显悲观,认为多数大学生将难以就业,毕业等于失业。

  当问及“假如临*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会怎么样”时,40.9%的学生选择找一些临时的工作做,边做边找;40.1%的学生选择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这表明面对就业困难,大部分学生没有消极逃避,而是选择了积极和理性应对。

  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客观评价和合理定位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点。调查中,*一半(49.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自我评价偏高,常常好高骛远,眼高手低,14.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认为是天之娇子,处处高人一等,这两部分学生比例合计63.9%;53%的学生已经认识到如果不能够客观评价和合理定位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他们认为“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的一步到位观点最影响大学生就业;19.5%的学生认为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死抱住“n”千元不放的想法最不可取;19.4%的学生认为学以致用,专业不对口就不去的想法最贻误时机。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5

  青年大学生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研究的主题和难题。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后,针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作出的又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教育被有的人认为是混学历,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无形中降低了育人的标准。再加上学制形式多样,学生流动性大,学校对学生的成绩标准也很迁就,客观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漏洞、盲点。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已成为举足轻重的话题。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经偏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弱化了培养接班人的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大学学生会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时注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经验,并在20xx年暑假对此问题深入思考。我个人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的各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

  一、开展校园文化论坛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针对同学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学*工作问题与在校大学生交流,传播先进知识和经验。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与学者、前辈模范及优秀学子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台,不仅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同时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认知,加深同学们对模范、榜样的了解与体悟,提高同学们的学*兴趣和贡献社会的积极性,校园文化论坛一定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校园文化论坛的方式可以采取户外访谈的形式。户外访谈的形式现场的氛围更加活跃,能够充分有效的互动,内容上亦选择更广大的同学所认可和接受的话题。

  二、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新生刚入校,思想和认识正处在形成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对新生加以正确引导,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可为以后学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我们对大学新生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并就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进行了探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1、纪律观念教育

  新生一入校,就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让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养成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惯,同时也让新生感受到学校宽松舒适的学*氛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认真学*有关校纪校规,让每位新生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增强他们主动选择正确行为的自觉性;

  2、心理辅导

  大学教育完全不同于学生熟悉的中学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全面认识大学生活,在入学一周内对新生做一次心理辅导,入学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一次心理普查,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与师生和谐相处。大学新生是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的,有着不同的日常生活*惯和思想文化背景,在大学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思想、文化难免会发生碰撞,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学*、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入校后对全体新生作一次心理辅导和心理普查很有必要。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及时疏导沟通,发现他们当中存在心理问题时应及时与辅导员或心理辅导老师沟通。

  3.挫折教育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事事都有父母操办,没遭遇过挫折,未经历过失败,没品尝过苦涩,远离父母进入大学校园,一时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遇到挫折而不知所措,甚至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对新生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班级活动计划、制定个人的学*目标及人生规划,这样,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有主动性和坚持完成的动力,让学生自己承担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苦涩,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关系,鼓励他们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取宝贵经验,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让他们懂得只要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最终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4.专业学*教育

  新生入校后,应进行一次专业学*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包括所学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专业特点、该专业的考研就业情况、学院师资情况以及学院的学风教风等。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通过教师专题报告、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现身说法以及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信息和经验的传递,帮助新生明确学*的目的和定位;教育新生明确学*主体的角色转变,使大学生变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帮助新生注意学*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学*特点;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心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信心,激发学*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教育新生要有明确的学*目标,掌握科学的学*规律,不断改善学*方法,端正学风学纪。

  5.集体观念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结识了新的朋友,开始逐步编织起自己的人际交往网络。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学生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帮助某些适应能力差和依赖性强的新生迅速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来营造新生温暖的新“家”,真正形成学生班集体的凝聚力。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育他们个人服从集体、小集体服从大集体,既要维护班级荣誉、又要维护学校荣誉,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在学校、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观念。培养学生帮助同学、乐于助人的宝贵品德,使他们在日常学*生活中修养身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对新生还要加强国防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校史校风教育

  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参观校史展览等形式,向新生介绍本校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以及*年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本校的专业特色、发展优势、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对新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奋发进取。

  7.生活与人格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应倡导自信、自强、友善、诚信的生活理念和健全人格。要特别重视贫困生问题,一方面要告之国家和我校在解决贫困生学*生活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如奖、贷、助、减免、补、勤等,以及申请条件、申请途径和申请程序。此外,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艰苦奋斗、逆境成材,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困难和社会各种现象,化生活困难为学*动力,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辉煌的明天。

  三、团、学干部培训

  探索高校团、学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精神,提高高校团、学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培养团、学干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团、学干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针对“内涵建设”、“和谐校园”等的工作内容,各高校每年都应对团、学干部进行寒暑假培训。其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自身素质;锻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工作能力;锻炼他们在时间管理方面的方法、开会技巧以及交往礼仪和职务分析。

  团、学干部是学校各项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我校要求广大团、学干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在工作中学*,在学*中总结,尽快找出工作规律,掌握工作方法。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提高全面素质,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使命和职能。各高校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入手,强化社会育人、实践育人的目标意识,努力探索和尝试项目化、阵地化、社会化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主题;继续深化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增强***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

  1、继承和创新并举

  所谓继承,就是在吸取古今中外优秀的人类思想文化基础上,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继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们要改变以往继承缺乏深度和力度,创新缺乏探索和实践的局面,正确“扬弃”,为培养造就具有崇高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2、内容和方法并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讲政治,包括讲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等。但不是讲的全面了、系统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讲政治。要联系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才是价值所在。**学生的思想问题比较复杂,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灌输”所能解决的。

  在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紧密相联,实现理论性向现实性转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在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一切事务中,通过这个途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因此效果会更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靠情、理、法化干戈为玉帛的艺术,管理是一种控制性的艺术,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偏废其—。

  3、教育和管理并行

  高等学校最有效的途径是说服教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但目前高校的最大问题是在两者结合上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够,不能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障碍。

  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学校的一切积极因素,举全校之力完成好这项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作用,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职员工都要努力提高师德和业务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对高校教职员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调动全员力量。这就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搭建宽广的*台,使一切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活环境,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加强校园信息安全工作,防止网上有害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青年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师生的工作、学*和生活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6

  具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x%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二者之和占了%,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x%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x%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x%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7

  一、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当前我省大学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大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XX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行动、国企改革及下岗问题的解决、反腐败及揭批“”等。调查中,有97.1的学生认为*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有83.3的学生认为*年来中央出台的反腐败举措“成效显著”或“较有成效”;对于发生类似“中美撞机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有65.2的学生“相信***和***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稳定的信心度仍保持在高位上。96.2的学生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局势总的来说“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91.5的学生对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省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具有较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对于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基本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对于“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有90.7的学生表示“充满信心”或“有一定信心”;对于***理论,有88.9的学生“很了解”或“比较了解”;有97.2的学生认为中央开展的针对“”邪教组织的斗争“很有必要”或“有一定的必要”;在对待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和评论的态度上,有63的学生表示“信息混杂,但我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于要求加入***的态度,有53.8的学生表示“信仰***”,41.7的学生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同时,有53.7的学生认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参加政治理论学*”,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日趋坚定的政治信仰。

  2、人生观与价值观。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当被问及人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时,有59.7的学生认为是“事业和工作”,21.3的学生认为是“理想与信念”,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对于“最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形象”的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也分别是“有责任感”(47.2)和“勇于进取”(20.4)。84.3的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87.9的学生认为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对于一位青年因失恋而出家,81.9的学生的看法是“没有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排在前两位的选择分别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47.4),“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22.4);有63.4的学生不同意“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看法。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64.3的学生认为一名大学生因抢救一位老农民而牺牲,“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上,70.2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取向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基本正确,具有基本的道德评判能力,其道德判断和行为取向趋向合理。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团结友爱”(48.7),“艰苦奋斗”(18.2),“心胸坦荡”(16.6);而最厌恶的人品,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专横狂妄”(44.9),“趋炎附势”(37),“弄虚作假”(9.3)。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有83.7的学生认为“其中良莠并存,应批判吸收”;对于“无私奉献”问题,73.8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公与私的关系上,65.8的学生坚持“大公无私”,32.4学生坚持“先公后私”;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62.8的学生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上,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当看到自来水在那里流淌时,89.7的学生选择“马上前去关上水龙头”;在上网聊天时,77.8的学生会采取“以诚相待,交流思想”的谈话态度;在公共场所发生不文明行为时,有53.8的学生会“马上进行制止”。

  4、学*动力与成才愿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的动力,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48.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31.9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对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50.2的学生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40.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74.3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19.2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调查显示,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已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他们渴望通过大学的学*来丰富和完善自我,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因而,当前大学生学*动力强劲,学*空气浓厚,学风端正。调查中,有81.1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重要又比较缺乏的是“知识”。对于学*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为了将来自己成就一番事业”(28.6),“为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25.4),“为更好地就业创造条件”(15.3),反映出自觉成才的迫切愿望。对于学*的态度,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而努力学*”(37)。“学无止境应主动学*”(27.1),“对什么有兴趣就学什么”(18.4)。在大学学*生活中,有67.6的学生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搞好专业学*;在和同学们一起时经常议论的话题,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专业学*”(42.7)。对于自己在学*上最欠缺的选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环境”(24.4),“科学的学*方法”(23.5),“广泛多益的信息来源”(23.2)。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日益剧烈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处在变革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变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其思想状况也在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影响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因此,本次调研着力把握了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

  1、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现实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政治活动,接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特别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于国内外重大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导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吸引了大学生关注的目光。调查显示,在问卷中关于“你最关注或了解的国际或国内的问题”所列举的9大选项,均有大学生给予了积极关注。其中,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世界反***行动(41.6),“上海apec会议”(21.5),“国企改革和下岗问题的解决”(11.6)。这一结果是与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相吻合的,表明了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强烈关注,他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共同跳动。调查中,对于当前我国的政治局势,“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反腐败举措、反对“邪教”组织的斗争、以及发生“中美”撞机事件等,大学生都给予积极关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2、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以及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学生的学*、生活环境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其思想状况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中,大学生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上学、就业、素质教育、特困生政策等举措都给予了极大关注。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化趋势和发展,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样化等,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纷至沓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改变着大学生成长的思想氛围,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是“社会风气”(52.1),表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3、家庭环境。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成长阶段,尚没有完全摆脱家庭背景而独立,因而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在家庭环境中对你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经济状况”(63.2),“家庭和睦情况”(31.5),“家长的工作情况和文化素养”(3.5)。在相关调查中,对于政治问题等的看法,大学生也把听取父母的意见排在了第三位。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程度。特别是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广泛使用,极大地扩展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对于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听广播(59.6)、看电视(24.3)、朋友之间交流(12.3)、报刊杂志(2.2)、形势政策课(0.5)、互联网络(0.2)。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事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国内新闻媒体”(84.6);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了解渠道,也有66.6的学生是“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对于业余时间(暑期及双休日)的支配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与朋友交往(82.3),同时也有0.4学生选择“网上聊天”。对于上网的目的,有65.4的学生是为了“获取信息”。尽管从表面上看,关于网络的选择数不大,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却占了相当比例,其中不乏网民,而且交流的话题与信息来自于网络的不在少数。因此,网络媒体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

  5、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生活、成才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的素质、水*等十分关注。调查显示,有16.2的学生最关注或了解的与个人关系密切的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有关工作”,在9个选项中居第三位。在政治问题上,有72.7的学生最愿意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对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安排,如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治安、资助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敬业精神等诸因素均表示了较大程度的关心并给出了自已的满意程度的不同选择。

  6、内在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的发展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不同个体的身心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因。此外,大学生的同学、朋友、社交圈等的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

  三、把握主流,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当前我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健康向上的主流,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国家政治局面安定团结,党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满怀信心地看待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树立起了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

  其次,是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结出的硕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和**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其三,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多年来,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教学,特别是重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两课”教学,加强***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纪之初,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岗位以及收入分配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高校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不良倾向的发生。

  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倾向,作为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跨世纪的“四有”新人。

  1、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证。作为跨世纪一代大学生,如果其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理论的缺乏,是难以承担接班人的重任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大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尤其是***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从而自觉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同时,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和党员发展工作。

  在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上,要认真落实***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要求,利用“两课”的主渠道,切实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要认真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注重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和对党、国家、社会主义的认识,增进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与我们社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必然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道德观、择业观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价值判断正确,而实际行动意识缺乏,采取的“敬而不从”的态度,以及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观。要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参观,请英模做报告等形式,校正大学生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3、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大学生更加注意素质教育对自己成才的作用,在人文教育、专业技能、美育、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及时把握这种变化和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当指出,转变思想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克服重教学纪律,轻内容质量管理的倾向,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通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环节,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之中。

  4、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调查中,对于高校教师,大学生认为满意的分别是课堂教学水*(39)、科研学术水*(21.5),仅有1.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感到满意,0.8的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感到满意,这两个数是比较低的,这与教师的历史责任是不相符的。加强和改进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21世纪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探索的课题。

  5、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应当承认,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广大政工干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政工队伍在数量和思想素质等方面与形势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必要的政工干部人员配置,同时,通过理论培训,业务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努力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及整体水*,要支持和鼓励“两课”教师、政工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注意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6、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在高校,网络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信息网络化又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垄断,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新世纪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7、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学校教育是主体力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通过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逐步消除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学校则应加强与社会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并在实践中加强正面引导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加强对国情民情及改革开放成就全面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奋发成才的动力。重视社会教育效能,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8

  一、认真组织开展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活动

  为充分了解同学们寒假返校后的思想以及心理状况,3月8日校团委组织各分团委要求开展对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的摸底和了解,全面详细的掌握了全体学生的思想状况。

  首先,召开学生干部代表座谈会。3月10日校团委组织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传达了XX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报告精神,要求各团支部积极落实,并且深入切实的做好返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做好学生到校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摸底。

  其次,心理委员汇报班级情况。座谈会上,我们要求班级心理委员就*期学生返校后的状况做了相应的汇报,并且及时发现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继续坚持做好本学期的心理危机反馈工作,积极组织班级心理活动。心理健康中心并于3月12到3月13日两天找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确保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稳定。

  再次,由校团委和心理健康中心联合编制《假期学生返校思想动态、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印制问卷160份,通过对学生干部和走访班级的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为99%。其中大一学生51人,大二学生89人,大三学生17人。

  与此同时,团委老师还通过查晚自*情况,下宿舍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调查中大学生在思想动态方面的表现

  1、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良好,能够积极投入新学期的学*和生活。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学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学*,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从寒假的相对轻松状态中回到校园生活状态,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学*动态等各方面来看,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

  2、积极关注国家时事,关心社会发展,思想认识有明显提高。寒假期间,50.6%的学生关注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的应对政策,**等,但缺乏自己对时政的深入思考。同学对四六级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选修课也比较关注。同时,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基本上是积极认可的态度;对于大学生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也有一定感悟和认识,对当前的社会现象能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心理承受力稳定。

  3、关注学校改革。学校成立二级学院,有一些同学对学校的改革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各二级学院可通过召开班会等形式,将相关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打消顾虑,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4、积极投身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就业信心。在调查中66.5%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光明,59.5%的学生意识到假期实践的重要性。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进入企业实*工作,或深入学*专业知识,广泛闻见,了解社会动态,学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结合实际定位个人发展。

  5、78.4%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期待校园文化活动有所丰富,不走形式主义,能真正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其中43%的学生会主动参与互动,积极团结同学,但这不乏有学生干部抽样意见的考虑。35.4%的学生消极参与,认为总比坐冷板凳强。另外有22.6%的学生拒绝参与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愿意与班级和宿舍的同学接触。

  6、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该项调查中,43.7%的学生认为个人心理素质是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65.2%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会积极面对,独立抗争,缺乏求助意识。可见学生在自我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隐忧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7、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不够成熟。依据调查,大学生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依序排列分别是感觉、志趣相投和漂亮,典型的浪漫爱的特征。多数同学仍然认为大学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不完整的。

  8、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滑坡,社会诚信缺失,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调查我校51.9%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出现滑坡,其中 66.5%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诚信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64%的同学认为应该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优良美德。

  9、我校学*风气一般,学生学*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43.7%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良好,希望在学校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41.8% 的学生认为我校学风状况一般,希望在大学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56.3%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在影响学生学*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依次为老师讲课枯燥,知识难学和原有基础不好。经过一学期的晚自*学*,新生已经对上自*产生疲软,德育考核对学生的.制约力量开始打“人情”折扣,学生自主学*的愿望显著下降。

  10、校园网络的开通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我们在针对宿舍24小时通网一事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适度利用,有助于个人成才,可见学生对校园宿舍通网报有普遍热情和过度乐观。但就我们对自*室上网和教室上网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斗地主、打游戏,宿舍24小时的通网,势必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11、学生入党动机端正,基层就业仍需引导。据调查86.7%的学生入党动机端正,信仰***,希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但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调查中,多数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存在着择业障碍,没有参与的意向。

  12、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仍存在一定隐忧。63.3%的学生认为我校安全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隐患依次是饮食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建立和谐校园方面的调查中,不足之处还是较广泛的,最为突出是资源的不足和学风的不足。

  三、建议和意见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还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学生们在对自己新学期提出新的学*要求的同时,也针对学校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个人发展和学校建设都有了新的期待,现将访谈情况整理如下。

  就学*方面而言,很多同学对认为高数太难了,在怎么努力也还是过不了,补考的卷子比考试的卷子还要难,一个班将*挂一半,反正怎么学都是过不了。

  希望合理处理知识学*和素质拓展两方面的关系,使同学们在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大学生活,强化个人素质,能使同学们的大学生涯更具活力和色彩。不要总是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总是要求干部参加,不能吸引其他普通同学。

  在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调查显示,同学们对学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食堂和图书馆。同学们希望食堂在*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种类。图书馆始终是同学们最优选择的学*场所,但开设的自*室利用率不高,考试前找教室又出现占位不用,宿舍网一通更没人上自*了,图书馆更新的书目也无人问津。

  此外,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希望增强校内人文氛围,有更多好形式和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2、对于师生们有创建的想法与教学方式,同学们也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理解同学们的想法与需求。3、多提供与知名大家交流学*的机会,多邀请校外教授来校讲座等活动。4、希望能够在校内接触更多的就业资讯。

大学生思想调研报告9

  为充分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提供翔实的资料与依据,我们小组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抽取我院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我院的13个系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个人诚信和遵纪守法意识、消费观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小组采用的调查方式是自填式问卷,问卷由我组成员分别到自*室、学生宿舍、餐厅分发到被调查者手中的。其中在自*室分发问卷是随机的,没有选择特定专业的同学,而到宿舍分则根据预期调查专业而分发,等被调查者填完问卷后由发卷者亲自去收回。在分发问卷过程中,大部分被调查者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并很有热情的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比如说,社工专业的同学对问卷设计比较了解,就指出了我们问卷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写出调查者是谁。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没时间,拒绝做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4份,回收率为97.86%。

  本文就我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调查反馈信息作一次综合分析,并以此为参照提出几点加强与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表现的主要特点

  1、 在政治上,对我国发展前途的看法持客观态度并有担忧之心,但对时事的关注程度较低。

  在问及“你认为我们国家发展前景如何”时,有21.90%的学生认为“前途光明,充满信心”,有56.20%的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我国当前的国情,认为“现在世界强国竞争很激烈,中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有些担忧。”

  在被问及*均每周关注时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时,只有11.31%的学生回答“3-4.5小时”,而51.46%的学生*均每周关注时事的时间只有0-1.5小时之间,26.28%的学生则在1.5-3小时之间。当问及“**”是指什么这一问题时,只有47.08%的学生回答正确。

  这些数据说明了学生对时事热点关心得不够,政治意识较欠缺,但对那些学校大力宣传的时事热点则较为清楚。比如说,在问及“你清楚‘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并赞同吗?”时,答“清楚并赞同”的占58.39%,答“清楚但不太赞同”的占12.41%,答“不清楚”的占8.39%,答“不知道”的只占1.46% ,还有6.57%的人表示没想过。这说明,有大约七成的学生清楚这一重要思想并且有自己的看法。

  2、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同学在认知上肯定遵守校纪校规的必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具体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遵守情况。

  例如,在问及学校刷卡规定时,有74.82%的同学认为,刷卡规定可以对确保宿舍安全起很大作用或一定作用;只有14.96%的同学认为刷卡只是个形式,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有4.7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遵守刷卡规定而且刷卡太麻烦。以上数据表明,大约七成的同学肯定刷卡规定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同学考虑更多的是成天进门刷卡的麻烦。因此大部分同学刷卡都是在楼管阿姨或执勤生的监督下强制完成的。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能够在不管有无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刷卡。

  此外,在同学们普遍知道在教室吃东西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只有19.71%的同学坚持不在教室吃东西。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5)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十)份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1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xx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xx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时都没好好学*,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作起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建议二:改革大学教育体制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由于过于过分宽松的环境,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里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大学一样需要好好学*,到考试时不得不使出各种办法以求得考试的通过。所以校方可以在体制上加以改革,把这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时考核的比重,而不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的指标,多加赋予学生以创造性的作业和课题,让同学们乐于去学*。

  建议三: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作为校方,需要以身作则,给所有学生做好诚信表率。同样的,老师更要注重他们的言行,首先做到诚信,才能正面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不诚信的状况,给予教育、警告,以教为主。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诚信水*。通过对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的基本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有诚信的意识,但是却还是不能从行为上严格的要求自己。放眼世界,西方发达社会,在诚信上他们做得是比我们好的,或许使他们的法制建设比我们健全的缘故,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些年来,论文抄袭、贪污舞弊等状况*些年频频爆出,世博会上观众为省时间不排队,“角色扮演”走绿色通道甚至强行通过等等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学生的诚信水*会不断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的。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

  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思考一个问题:“诚信,真的是一个困境吗?”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3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周易》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也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还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但是*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们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学生;建设;教育

  引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如何呢?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我们对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一学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

  一、 调查实施

  (一)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8道题目)

  (二)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选择2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部分学生,每个班20人,共100人。

  (四) 调查步骤

  5月12日进行问卷调查;

  5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5月14、15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⒈对诚信的态度

  ⑴.对于诚信,您的看法是?A、很重视10% B、重视45% C、较重视34% D、不重视11%

  ⑵.日常时间您能否做到诚信?A、完全能13.6% B、大部分情况下能74.2% C、一般情况下能11.1% D、较少或几乎不能1.1%

  ⑶.您认为学校现在的诚信状况如何?A、61%较好 B、一般24% C较差15%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诚信的基本态度问题上,89%的学生对诚信问题是很重视的,11%的同学认为诚信问题只是一些琐碎小事,觉得无所谓,由此可见,诚信仍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1%。从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个人都有想在别人面前有个好印象的意识,因此,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对诚信问题的考验,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一个基本讲诚信的人。我们也相信大部分人的诚信,但是“基本”这个修饰词说明了大部分依然存在不讲诚信的时候,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自己大体上是诚信的,而有时就可以不诚信了呢?许多人的诚信是建立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或者不会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他就会可能做出失信行为,或者只是纯粹的心理仿效,看到别人做出不诚信行为,就认为自己也可以那样做,当被问起为什么那么做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别人都是这样做的”,这个理由似乎成了“一般性”的道理。当然事实上大部分同学是诚信的,这也有利于扫除那些所谓的“一般性”的道理,营造更诚信的校园环境。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同学认为较好,24%的同学认为一般,15%的同学认为较差,认为较差的同学中,大部分是对学校环境的抱怨。尽管一部分人认为学生抄袭论文,考试舞弊,填报虚假材料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人还是相信我们的学校是公*公正的,相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诚信的。我们无法保证某些调查的真实性,但是我们相信群体的力量,大部分人的意见才能代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许那些广告的泛滥,个别的炒作会影响到少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我们相信我们同学多数是对校园的诚信环境持乐观态度,只有少数人对人对己在诚信方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也是影响整个校园诚信环境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在大学这个相对良好的环境里,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养成诚信的好*惯

  ⒉对诚信的看法

  ⑷.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A、有关83%B、无关27%

  ⑸.您觉得生活中细小事情能反映一个人的诚信意识吗?A、能64% B、36%

  ⑹.校园商业活动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影响吗?A、很大48% B、一般35% C、17%

  第一题调查的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结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同学认识到了教育不仅是教书这一项,“育人”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同学认为能,36%的同学认为不能。可见大部分同学把诚信意识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是值得肯定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把诚信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不迟到,不旷课,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不对别人撒谎,这就是恪守诚信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能从生活细节中遵守诚信,那么在关键时刻不用怀疑,他一定会做出崇高的选择,当然在那36%的人群中,也不乏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只是有些人心存大义,却不拘小节,不在意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在一部分人的眼里,生活细节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诚信态度,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诚信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乱帖广告,乱扔垃圾,浪费粮食等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是否应该归结于大学生诚信约束的缺乏呢?至少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吧。或许就是那36%的比例,才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8%的同学认为影响相当大,35%的同学认为影响一般,17%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小。而被调查的人群中5%的人有多次被欺骗的经历,30%的同学偶尔买到伪劣商品。可见,学校的商业活动对学生的诚信判断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学校被欺骗过或者财产被盗的学生或多或少对学校的诚信环境产生质疑。这种接*社会的校园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但是社会实践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逃避这种实践教育。而大学生对遭受这些不诚信行为后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对于“遭遇无诚信情况,你如何处理”的问题,50%的人选择沉默,以后小心防范,而只有10%的人表示采取行动反抗不诚信行为。选择沉默一定程度上是对无诚信行为的一种默认,一种接受。甚至有些人说“社会就是这样,不可能做到事事诚信”。可见,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排斥诚信做人的.道德标准,这样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不诚信者的包庇,会导致更多的人受害,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诚信校园的建设。

  3.诚信环境的建设

  ⑺.您认为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吗?A、有95.6% B、没有4.4%

  ⑻.您认为开展诚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A、改善校园环境30% B、加强个人修养38% C、加强诚信宣传25% D、表彰先进7%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同学认为当前有必要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4.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同意改善校园环境,38%的同学同意加强个人修养,25%的同学同意加强诚信宣传,其余的同意表彰先进。可见开展诚信教育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二者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随着大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可能再搞封闭的校园,不可能排斥校园商业活动,尽管开放的大学校园给我们的诚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诚信教育工作还是能够开展。加强个人修养是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如果诚信成为一个人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那么即使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也能保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恪守诚信的原则,而如果一个人在诚信问题上不够坚定,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那么在关键时刻或者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是不可能做出崇高的抉择的。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内在品质,但它也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协调和控制。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需要不断改善不利的外在因素。加强诚信宣传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宣传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让“基本诚信”的人完全诚信,让不讲诚信的人“基本诚信”。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向诚信靠拢,我们的校园会变的更美丽。另外,有不少同学还积极地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建议应当从加大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还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

  1. 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1).知识经济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

  (2).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诚信的冲击。

  在这种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经受着冲击和考验,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往往表现出重物质利益、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常常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急功*利,避而无信,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2).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

  (3).诚信育人的观念有待加强

  3.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三、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进行诚信建设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还需要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从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学*情况、素质拓展情况和奖惩记录等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信用情况进行写实性、连续性记录,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惯养成,对不守信用的学生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引导学生将良好的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自己的另一张“身份证”,更加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

  (三)积极拓展诚信教育载体

  继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生活、第二课堂、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四) 树立诚信育人的教师准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当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避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五)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四、结束语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当代大学生总体的诚信状况还是良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自己的约束,不以自己对现实的需要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道德尺度。诚信不是金钱,却比金钱更珍贵。在任何时代,诚信的美德都不应该被丢弃,特别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更应恪守诚信的原则。只有当我们大学生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4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 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 江庆曦高松楠

  二:调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 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大学的学*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时间,*时不注重学*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

  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

  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5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既符合国家、社会需要又具有充分个人激励功能的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如何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35份,覆盖我校大部分学院,共回收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00%。问卷共包含10道题,包涵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自己是否诚信做出的判断。得出的结果却让我们喜忧参半!:有67%的同学选择“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这一肯定答案,但也有相当多的同学选了后面的“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或“ 不,诚信与我无关” 这样的选项。虽然总体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评估是正面,但也可以看出在诚信观念上有少部分同学发生思想的摇摆不定的状况。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2%,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可以看出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关注度的问题中,我们发现87%的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而且在相关的第四题“和他人交往时,在您否看重对方的诚信”的调查时选择正面回答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这可以看出让大家潜意识中诚信还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无所谓,大家开心即可”这样的思想的存在!

  “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调查的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结果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3%的同学认识到了教育不仅是教书这一项,“育人”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时,教育应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六题调查的大学教育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时提出自己得看法。我们设置了“健全个人诚信档案”“ 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 “加强舆论监督”等选项。这些都别大部分同学所采纳。同学们还积极得体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建立一个诚信的大学环境是比较积极与有共识的。

  第七题“您认为大学校园中的诚信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有86%的同学选择“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也有相当多的同学选择在“生活中待人真诚,恪守信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与校园中的诚信方面还是认识的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和知识的态度。在“考试时遇到一些选择题,你不会做就要成绩不及格,而你周围的同学会做,你会”一题中,有将*半数的同学表示心里很想看同学,但最终还是没有偷看同学的答案,同时也有1/3的同学表示等到老师不注意或收卷时抄下他人的,及格重要,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调查社会风气是否会对自己有影响时78%的同学选择“有很大关系”只有不到5%的人认为无关,这说明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最后一题是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新闻事件: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这是一个典型的学术诚信问题,也曾经得炒沸沸扬扬。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于此事的看法。有65%的同学选择“他得到合理处置,诚信是做人的基础,这样做有助于纠正学术风气”还有30%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学术作假大家心知肚明”这也可以看出社会风气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观念。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特别设置了一道“如果有兴趣的话您还可以写一点您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一点感想”大家积极参与,并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想。这让我们很感动!

  据上述信息不难看出诚信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转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

  对策措施: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应该通过一定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改善当前不容乐观的现状。

  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体诚信道德水*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

  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践行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每个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实践诚信行为,才能增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

  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在高校中,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培育诚信道德文化中,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

  综上所述,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当代大学生总体的诚信状况还是良好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自己的约束,不以自己对现实的需要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道德尺度。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还需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合作。只有当我们大学生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 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 江庆曦高松楠

  二:调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 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大学的学*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时间,*时不注重学*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

  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

  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7

  一、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20xx年3月22日至3月26日,由学生处、团委委托统计学院市场调查与分析协会在全校范围内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对象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1167名学生,各学院按人数比例抽取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占35.2%,女生占64.8%;党员占9.8%,团员占87.4%,非党员、团员学生占2.8%;除大四学生人数偏低外,各年级学生人数基本持*;学生家庭*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绝大部分为双亲家庭。可见此次调查的样本特征与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各项特征基本吻合,调查可靠性高且代表性较强。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或找人。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1、考试作弊。在考试作弊原因选择中,由于*时学*不努力,为了避免挂科和重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选择作弊的占28.4%,其次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各项荣誉,更有17.7%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没有实质意义,所以采取作弊手段蒙混过关、草草了事,一些学生在考试作弊问题上怀有从众心理,还有极少数学生已经*惯考试作弊。由此可见考试作弊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诚信意识差,学*不努力而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此外,应试教育的理念在大学依然盛行,对学生才能的评估机制单一,以至于许多大学生将课程考试的成绩和取得课程学分作为课程学*的最终目的,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2、将诚信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体系。学校应根据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行为备注四种方式最终确定学生的诚信指标,并将其作为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和入党的一个考核项目。

  3、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应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失信惩罚机制。针对违反信用以及欺骗、造假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8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xx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20xx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xx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时都没好好学*,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作起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建议二:改革大学教育体制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由于过于过分宽松的环境,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里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大学一样需要好好学*,到考试时不得不使出各种办法以求得考试的通过。所以校方可以在体制上加以改革,把这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时考核的比重,而不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的唯一指标,多加赋予学生以创造性的作业和课题,让同学们乐于去学*。

  建议三: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作为校方,需要以身作则,给所有学生做好诚信表率。同样的,老师更要注重他们的言行,首先做到诚信,才能正面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不诚信的状况,给予教育、警告,以教为主。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诚信水*。通过对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的基本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有诚信的意识,但是却还是不能从行为上严格的要求自己。放眼世界,西方发达社会,在诚信上他们做得是比我们好的,或许使他们的法制建设比我们健全的缘故,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些年来,论文抄袭、贪污舞弊等状况*些年频频爆出,世博会上观众为省时间不排队,“角色扮演”走绿色通道甚至强行通过等等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学生的诚信水*会不断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的。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9

  高尔基曾说过:"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可见不管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诚信。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xx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20xx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xx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

  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

  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

  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时都没好好学*,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显低于女生。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明显高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作起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建议二:改革大学教育体制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由于过于过分宽松的环境,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里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大学一样需要好好学*,到考试时不得不使出各种办法以求得考试的通过。所以校方可以在体制上加以改革,把这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时考核的比重,而不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的唯一指标,多加赋予学生以创造性的作业和课题,让同学们乐于去学*。

  建议三: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作为校方,需要以身作则,给所有学生做好诚信表率。同样的,老师更要注重他们的言行,首先做到诚信,才能正面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不诚信的状况,给予教育、警告,以教为主。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诚信水*。通过对xx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的基本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有诚信的意识,但是却还是不能从行为上严格的要求自己。

  放眼世界,西方发达社会,在诚信上他们做得是比我们好的,或许使他们的法制建设比我们健全的缘故,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些年来,论文抄袭、舞弊等状况*些年频频爆出,世博会上观众为省时间不排队,“角色扮演”走绿色通道甚至强行通过等等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学生的诚信水*会不断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的。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10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3)6109%的同学认为在家学校目前诚信状态一边,还有14.9%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诚信度差;(4)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坚持“很好,不需要过多的担忧”观点的仅占总数3.3%,认为“一般,只是个别行为”的人数占总数的54.7%,觉得“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实行为”的人占34.3%,觉得“很差,值得担忧”的人占7.7%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你身边的同学师傅经常拿别的理由搪塞请假的理由?3.9%的人没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经常这么做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有待提高。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6)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1

  一、前言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更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和提高自身素质,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他们的道德素质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我做了这个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调研的报告。现将此次调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结果说明

  1、在诚信问题上,特别是考试诚信意识上,总体来说是有待提高的。

  考试作弊是绝不允许的,但也是无法避免的。在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看法的调查中显示,有56%认为可以选择作弊,总比补考要好;28%对考试作弊很反感,并表示自己从来不作弊;仅有极少数人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有根深蒂固的诚信本质的,大部分学生从心里是很不愿意作弊的。

  在大学生的诚信程度调查中,数据显示52%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程度一般,44%的人认为诚信程度比较好,还有4%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程度非常好。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自身认为诚信程度良好,但仍需加强。

  2、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同学在认知上肯定遵守校纪校规的必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具体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遵守情况。

  例如,在问及学校刷卡规定时,有74.82%的同学认为,刷卡规定可以对确保宿舍安全起很大作用或一定作用;只有14.96%的同学认为刷卡只是个形式,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有4.74%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遵守刷卡规定而且刷卡太麻烦。以上数据表明,大约七成的同学肯定刷卡规定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同学考虑更多的是成天进门刷卡的麻烦。因此大部分同学刷卡都是在楼管阿姨或执勤生的监督下强制完成的。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能够在不管有无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刷卡。

  此外,在问及面对学校食堂排很长队打饭时,你会如何想?有3%选择了“管他呢,直接去窗口挤一挤,很快就能打到饭”;47%的人选择了“看见熟人快打到了,就让他帮忙打饭”;35%选择了“他们都去排队了,我也去排队”;15%选择了“排队,是我们应该做的,很好,我也去排队”。其中虽然95%的同学不会破坏排队的秩序,但只有15%的同学是心甘情愿的主动排队,说明我们的道德素质人需提高。

  5、在消费观问题上,同学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特别是金钱观有待于转变。

  在问及“对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攀比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有0.73%的同学选“提倡”,68.98%的同学选“不提倡”,18.61%的同学选“看家庭经济情况而定”,有10.22%的同学选“视潮流趋势而定”。而在问及“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你会和同学攀比吗?”有6%的同学选“会”,49.27%的同学选不会,有36.86%的同学选“有的方面会,有的方面不会”。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总体上不提倡攀比,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存在着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知”和“行”这两个方面对不起来,出现了偏差。

  6、在人际关系方面,重视人际关系,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也有市场

  当代的大学生在“利己”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不关心他人或者说不懂得关心别人,在问及“当舍友生病的时候,你会主动地去关心她/他吗”,只有73.72%的同学选“会”。而其他的同学都选“不会”或者“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关心他”。

  在问及“熄灯后,舍友已经休息了,你会开灯看书吗?”,有18.98%的同学选“会”,38.22%的同学选“不会”,30.66%的同学选“偶尔”,8.39%的同学选“考前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利益化了。在问及“在期末考之前,你拿到一份很好的期末复*资料,你会怎么做”时,有5.84%的同学选“会一个人用”,26.64%的同学选“和好友分享,不让其他人知道”,47.81%的同学选“与班级的同学分享”,还有10.95%的同学选“其他”。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学们都认为人际关系很重要,并认为那是找工作的关键之一,但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具体表现为越来越不关心他人或者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表现为时时从“利己”出发,帮助同学往往是有条件的,或者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人际交往时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毫不为他人着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人随地乱扔垃圾。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还成了一种陋*。乱扔垃圾是遭到唾弃的,也是人们鄙夷的。从扔垃圾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究竟如何。因此用此问题来对大学生的素质做些了解。图五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不会随手乱扔垃圾,从这点上看,大学生的素质依旧存在。而那些社会上热议的,大学生素质沦陷等观点和实例实则少数。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从不乱扔垃圾,无疑是个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好公民,也当之无愧作为国家的栋梁,祖国的花朵。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大学生自己的是怎么看的呢?数据显示,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认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一般,百分之二十二的人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在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调查中显示百分之四十六的人认为自己的思想道

  德状况良好,百分之五十的认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一般,还有百分之四的人选择比较差和不清楚。由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对思想道德素质还是蛮有信心的。但对整体大学生道德仍需加强。

  三、总结及建议

  (一)总结

  大学生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成长也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从该调查总结,大学生整体素质良好,整体大学生的素质也良好,但仍需加强。另外,从分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还可发现:往往大一比大二、大三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稍强些。从生活观察和体验,加上我们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有:①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由于刚刚踏入一个新学校,一个新城市,出于这种陌生感,他们或多或少对人对事都要客气些,所以更能体现道德水*。②大一新生高中时期本就很纯真,过渡到大学这个新的阶段还没有很久,因此还保留着那份纯真,待人待事都比较礼貌认真。③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熟悉了周边的环境,对人对事都为现实利益考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观念也日益现实化,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在一些大问题上体现的道德水*更高,而女生在细节的事情上体现出更高的道德水*,其原因可能是男女性别本身所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在城乡学生关于道德观的对比中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些行为上体现着更为明显的文明些,但也存在着问题。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从小置身城市,在礼貌方面表现的明显些,而在一些现实利益方面则体现的更为自私些。不过这只是从某些方面的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所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自觉锻炼和修养中逐步形成的。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我们既要进行客观分析,同时也要以历史的眼光正确对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和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应该义不容辞。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德育观念。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应该把大学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同各种载体、媒介相结合,通过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育人活动,做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

  育人工作,形成多维开放的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同学们的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也尤为重要。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从中学过来,他们对思想道德观念有时把握不准,在发现问题时,我们不应“一棍子打死”,一味地批评他们的缺点,而是对他们进行正面性的引导。同时,对于学生的缺点,可以通过谈心方式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讲道理和方法让他们及时改正。此外,培养大学生的德育意识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对家长的建议: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从小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可以多培养孩子一些道德素质,买些好书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很多优秀的人谈话。通过多读书,会使他们拿里面的理念和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生活理念对照,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3.对社会的建议: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他们的行为举止和社会紧密相连。社会上人们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需社会做个好的榜样。

  4,对国家的建议: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这个作为大学生并不自豪,而且也失去了信心。可能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待遇不是很理想,得不到该有的价值等原因,国家可以出台些政策,来些优惠使大学生重拾信心。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2

  目的: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境界,本小组特组织此调研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调查问卷

  问卷:同学们;为了更好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能力,此次调查主要三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此问卷仅 供 作为学*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

  1. 调查报告单100份,在校园内部分发。

  2. 收回问卷,整理结果。

  3. 根据问卷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

  1.先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方面谈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2. 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上,缺乏学*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第二,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有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产,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雅信息,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情侣,他们毫无顾忌地在大街小巷里亲热,一幅幅异常令人肉麻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种种行为,都直接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因为在公众的眼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层次成正比的。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道德如此低下的大学生,真的让所有的大学生蒙羞啊!第三,勤俭节约意识淡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生活水*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学生的生活便开始奢侈了,他们生活不节俭,铺张浪费,穿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根本就把他们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机。第四,缺乏应有的诚信。有的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例如,传纸条、发短信等,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学贷款等违反国家法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在如今这个充满激烈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里,部分大学生已经看透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一旦出现了有利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办妥事情,从而获取相关利益。他们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与享乐,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变了。

  大学生是促使国家未来能够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面对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去改善它呢?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4. 另外我们也应注意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脱节。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的知识老旧,陈腐,不能接收到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形式比较单一,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受到很好很深刻的教育。

  调查意见和建议:

  1.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引导自己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大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是光荣的和做什么事是耻辱的,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批判与激励,使荣辱观 逐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 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大学生在自己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3. 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使之实现自我新境界的人、做一个能确立正确的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人,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寄语:思想道德修养是非常之重要。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或为人处事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它更是驻扎着一个人的灵魂所在。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3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院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思想教育和开展活动的针对性,根据我院学生工作总体安排,于9月末开展了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本次调查全班37位同学全部参加,参加率100%,这也充分体现本班同学的积极性。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同学们对未来的一年已做好计划

  针对第一问“随着九月的来临,新学期开始,你在新的一年有自己的计划吗?”我们团支部有统一的答案:有(100%),大家的回答都是十分肯定的。而针对第二问“戴尔说过,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你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有什么计划呢?请谈谈”大家的计划如下:

  1、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2、通过普通话考试

  3、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4、通过汽车驾照考试

  5、增强专业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

  6、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等。

  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

  针对第三问“新学期里,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心,希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多加强有关就业政策的宣传、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为学生就业搭建更坚实的*台;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加强对人际交往、励志、素质拓展等专题的指导。另外也有某部分同学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学**惯较差、学*目标不明确、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还反映班里同学交流太少,都渴望能加强学风建设,增强良好的学*氛围。

  三、同学们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作为大三的学生,很多同学是刚刚从自己之前所在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退出;有的同学则还留在部门里担任职务,继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学*更多的东西;还有的同学却是从没有加入过学生组织和社团,但也对其不感兴趣。特别是现在大三了,同学们希望把时间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和就业实*中,对学生组织和社团已无太多期望。

  四、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文活动,但不愿“被创文

  同学们都觉得江门市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都很荣幸能参与到其中,而且在创文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大家都明确了心中的一份责任感,也知道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同学们也认为如果创文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工程,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弄好的市容市貌,那创文的意义不就偏离了最初的初衷吗?

  五、同学们对未来就业有了较清晰的的目标

  我班的同学积极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职业规划大赛,并通过这次大赛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现在需要做的准备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次大赛对同学们未来就业与创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让同学们开始正视自己的未来、开始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大家获益匪浅。

  六、同学们的国庆假期计划

  国庆将至,七天的放假时间,同学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计划。例如:在学*上查缺补漏,同时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欢度国庆;留在做兼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和家人、朋友出外旅游等。

  从本次的思想动态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到了大三都成熟了不少,再不像以前那样得过且过,现在每位同学都为自己定下了计划,开始为将来作准备。同学们整体上思想稳定,对众多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显示出他们健康、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就业、关注个人成长是学生思想主流,活动开展、校园建设、自我发展等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那么在本学期开学伊始祝愿各位在新学期各有所获,心想事成,更上一层楼。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4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政治思想的认识的不足甚至一些对政治思想的歪曲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纠正和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达到一个较好的程度。

  一.调查结果

  (一)政治观点基本正确,对党和国家有着较深的感情

  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的这却认识。而当听到**或看到升**时,有37%的学生会感到无比自豪,又有60%的学生会感到自豪感,这一现象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爱国热情。在对加入***的动机的问题上,有26%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40%的学生示为了追求政治上的上进,还有33%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入党动机也较为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问题上,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是政治认同,从此处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上,18%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47%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这说明大学生仍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行思想上的学*。同时,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仅有12%的学生认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信仰的是实用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较少。

  (三)对自身利益以及价值意义的认识

  在调查问卷中,当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在处理态度上23%的学生选择先人后己,而49%的学生则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时也有很少的学生会选择先利己后利人,这说明大学生的利益观基本准确,但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正,争取做一个具有先人后己品质的良好学生。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择业标准上19%的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37%的学生是选择发挥专业特长,而39%的学生则是选择收入地位高。另外,对于积极的采取行动,比如提升能力、努力工作、抓住机遇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学生占到了95%,另有少数的学生则采取的消极的利用关系来改变命运的。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改变自身命运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积极向上的态度的,用努力取得成功。

  (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

  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社会理想问题的态度上,有26%的学生认为是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共同努力,同时有2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结果上看,当代大学生都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会理想,但是对社会理想的选择和确立时则要进行慎重考虑。而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当国家或同学需要帮助时,很多的同学都表示愿意给予帮助。当做一件事情时,有26%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坚持到底,而51%的学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会坚持到底的,另有少数的学生则是很少会坚持到底。从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品质。在当遇到挫折时,很多的学生会在很多时间内走出阴影并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对于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当遇到作弊问题时,有9%的学生会及时阻止,有7%的学生则会告诉老师,而又47%的学生则会善意提醒,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会装作没看见。这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给予纠正。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前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

  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计算机操作熟练,,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计算机和英语,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

  要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等性,建立心理上的*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不断引向深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形式上对思想内容进行包装,以新颖的设计、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年们的注意,尽可能消除青年的抵触情绪,是指在生动的教育中体验轻松,在轻松中更好地感悟思想;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重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有效跟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用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内容教育影响青年学生,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应当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2、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已成为主流要求。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学*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带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当代校园越来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邀请专家为大学生做心理辅导、设立心理咨询诊所、开设心理卫生课等,为健康大学生的心理提供保证。高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缓解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交际规则,建立诚信机制

  大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需要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实现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需要的过渡,对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促进大学生交际的社会化,帮助其学会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学会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环境给予合适的稳定的反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要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尤其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与人接触、沟通、交流,达到自我意识的不断健全发展;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引导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带动大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进一步倡导诚信理念,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机制。

  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5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一、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二、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年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的网站也接*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7)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5)份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1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己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利益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己,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惯于用“不好好学*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奋斗、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还会不断提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2

  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学校教育则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校自接到关工委的问卷调查后,组织德育处及心理健康教师对此项工作认真深入的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240余名,教职员工50名,无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二、具体调查反馈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和学生直接接触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人员的谈话,对个别学生进行电话家访和到家中家访(注:要有选择性的,如各班问题突出学生、及家庭困难等电话采访10名,家访10名)从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

  一、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1、家庭教育的失调,尤其是家庭残缺、家庭矛盾等。(我校八年级学生阿某,女,孤儿,由姨妈抚养,该生行为自由散漫、对师长毫无礼貌。八年级学生帕某,男生,该生是一位典型的问题学生,曾在教师上课时,在教室座位后排尿尿,该生的父亲无固定职业,整天就是打牌、喝酒。还有许多学生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2、家长、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四年级学生伊某,男生,曾在教室和任课教师对骂,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和教师对骂并且说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话,通过调查,事情的原委是该生上课说话,教师劝阻几次无效,教师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语,最终导致师生起争执。)

  3、网吧、动漫城等不健康消费的影响(文化市场的整治亟待加强,特别是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

  1、逆反心理

  2、网络成瘾

  3、没有目标和理想(我校学生学**惯差,行为*惯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目标理想,在我校的理想主题班团会上,学生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

  4、手机控(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手机,每个班都有2名左右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有学生还在上课时给教师QQ留言,教师找其谈话、叫家长、没收手机收效甚微。)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应当引起家长、教师、学校、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3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4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

  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

  一、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述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

  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

  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

  调查显示,在孩子们*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

  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5、责任感缺乏

  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

  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

  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

  调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小混混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小混混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

  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

  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学校层面

  (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惯?

  1、良好*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惯的基本规范。

  2、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格化好*惯。

  (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

  (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

  (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惯评估方法

  3、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格化好*惯。

  (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

  (2)加强人格化好*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

  (3)强调人格化好*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

  (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有以下两种操作思路:

  1、“小课题研究”少先队系列主题探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访问、请教,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找阅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讨论问题,自已寻求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着去理解“德”的规范,体会“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的实践,反复的体验,使孩子逐步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行为*惯和生存能力。

  2、“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亲身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服务岗位”,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小小辅导员”、“一日校长”、“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行的道理,养成自主学*、自我管理的本领。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担任“社区志愿者”、“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

  在大自然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爱护大自然作为“岗位”,担当“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废旧电池回收员”等角色,体验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调查、生态环境

  评估、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获得自然界和谐与美好的真实感受,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本领。

  (四)系列化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为成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

  相对于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将由大队部组织开展的少先队大中队活动与校教导处、文艺组、体育组、科技组、信息技术中心等组织开展的蕴含丰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动整合起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有德育主题引导下的几大板块的系列化活动体系,既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的崭新模式。其次是对每一板块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形成自身的系列。活动规划既考虑到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又考虑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避免了过去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倾向。而随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的不断深入,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设计新的活动。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作铺垫,后面的活动巩固前面的活动,并又为更新的活动创造条件,这样前后连贯,使学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五)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应成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英特网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网络的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也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一味地“堵”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激起孩子的更强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转于社会上的网吧而一发不可收拾。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将更加危险。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驾驭网络之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带给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学校应充分挖掘、开拓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

  1、挖掘学校现有资源,成立“红领巾网校”,以此为主阵地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的活动环境。

  2、“雏鹰电脑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电脑网络活动

  3、“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为基点,构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网络文明应用环境。

  4、“家校协同”为着力点,构建网络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家庭层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1、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

  2、畅通家校渠道,尤其加强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形式的研究。

  社会层面

  我们在注意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对整个社会(区)这一少年儿童成长与学*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二方面入手: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

  (一)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

  1、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总体上说,要根据当代少年儿童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少年儿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

  (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以法律手段来净化少年儿童所接收的媒介内容。

  (2)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

  (3)加强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建设。媒介应为少年儿童树立起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符合社会未来方向的多元化榜样,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媒介几乎造就了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或者造就了一个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时代。

  (4)还需要改善少年儿童对媒介的参与:

  ①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成为主角,鼓励少年儿童说出他们真正的意见,不要将**意见强加给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操纵”的对象;②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机制来专门进行少年儿童的受众调查及处理、回复少年儿童来信,以保障大多数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媒介产品的意见;

  ③注意*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利用媒介发表言论的机会;

  ④借鉴国外经验,在评审少年儿童产品或制定有关少年儿童媒介政策时,成立少年儿童评审团或有计划地听取少年儿童的意见。总之,应该努力使儿童成为少年儿童媒介的真正主人。

  2、制定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技术

  (1)政策上。对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表演者,**实行扶持、优惠或奖励政策,与此相应的是对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者的打击和惩治。

  (2)法律法规上。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以尽可能为少年儿童的媒体保护提供相对系统而完备的法制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的与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有关的规章主要有等等有十多种。但是从以上有关的保护性措施来看,主要还停留在部门性规章上,而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内容。因此,尚须在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及时地把对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方面的已成熟的做法纳入立法与司法程序;二是积极研究信息传播、文化市场、信息交往的跨地区和跨国际性,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发展变化,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对少年儿童的媒介保护进行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执法本身是法律发挥实际作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依法保护少年儿童不受媒体不良信息的侵害,预防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

  (3)技术上。如开发相应的商业软件,限制未成年人的邮件通讯对象和网上聊天对象、设定能够访问的站点、限定上网时间、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拦截网址和过滤内容,可自动升级反黄数据库等。

  (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1)从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①从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来说,要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既有适合儿童嬉戏、玩耍的公共体育场所,也可适当建一些劳动基地,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更应有文化设施,如社区纪念馆、社区标志、图书馆、阅览室等。

  ②就社区制度文化建设来说,应为儿童构筑一个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规则体系。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由社区成员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协调社区儿童教育事宜,管理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规划和落实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和规章制度,如社区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成员民主政治参与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文化和娱乐设施管理制度、媒介传播制度、影视游戏分级制度等。

  ③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要承担起双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一方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一个多样化的精神家园,以满足儿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形成有效的导向机制,帮助孩子们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去鉴别、选择,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所以,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引导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另外,社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进行文化教育。

  (2)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一是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在城市可以作为社区行政机构的一个组织部门。中心有心理咨询机构、学*辅导机构、成长环境欠缺或流浪的少年儿童支持机构、流动少年儿童支持机构、失足少年儿童矫正和救助机构以及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研究机构等。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如离退休干部与教师、各级职能部门的干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会、伦理、心理、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热心人士)组成。要设一定量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可以聘请兼职人员,要注意吸收大学生和青年充实力量。二是建立专门的问题少年儿童预防和矫正机构,以完善少年儿童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使少年帮教、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使失足的违法犯罪少年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矫正教育,是对被矫正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辅导、特殊关心帮助的一种社会教育福利。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社会公益性组织等非**组织设立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5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杀”,“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去当,有钱有势有地位,还有美女陪着睡”……,日前宁德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当收集周围同学中传念的童谣、顺口溜时,见到的却是诸多这样粗俗的网络短信。

  成年人究竟给未成年人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多项调查发现:当前宁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健康向上,但暴露的问题令人忧虑。据市关工委陈智民介绍,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课题调研历时1个月,采用问卷、座谈、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涵盖达标中学、重点小学、职业中学、市区、城镇、沿海、山区为特点的10所中小学为调查点,各县(市、区)关工委调查小组和市直组,按各自的问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10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300名、初中生400名、高中生300名;男生507名、女生49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

  10所调查点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本地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概貌。问卷调查结果堪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统计数据反映:

  ——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不多”的占1.33%;“没有什么自豪感”的还有0.32%:

  ——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最重要”的占0.80%;

  ——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

  ——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孤僻、任性、不合群;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等,可谓是当今一些孩子的通病。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一切全由父母包办、接送;据一所达标中学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上学带手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奇高,在城镇,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几乎都上过网吧,尤其那些厌学的孩子沉迷网吧,甚至通宵达旦;一所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劳动基地实践两天,有的家长让孩子带手机保持时刻联系,一有呼声就开小车接回家。

  家庭教育状况浅析勿庸置疑,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查看更多文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有别、素质参差不齐,对“第一”身份和责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家庭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千差万别:

  ——和睦温馨型: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教师还是孩子的朋友,了解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善于沟通,教子有方,一家子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孩子的身心、智能、品德得以和谐发展。

  ——娇惯溺爱型: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六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转,孩子从小受到百般呵护,过着“殿下”、“公主”式的生活,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

  ——残缺不全型:或父(母)早逝,或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完整的亲情爱抚,容易导致畸向发展。

  ——简单粗暴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不尽如人意,便冷嘲热讽、恶语棒喝,矛盾激化。父母失望、放任不管,孩子叛逆、厌学、出走,甚至走向反面。

  ——贫病交加型:父母或下岗、或体弱多病,生活难以为继,孩子思想负担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多有自卑感、负疚感。

  ——恣意享乐型:父母或“地位”不低,或收入颇丰,常常生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父亲迷“麻”,母亲迷“舞”。孩子迷“网”,全家“各得其乐”。

  ——疏于管理型: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孩子托“管”,往往产生“*朱”、“*墨”现象。综观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长期存在着的重文凭轻能力和人才高消费的用人制度。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

  改进道德建设的建议通过此次调研,市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对我市中小学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症下药,他们建议加强和改进其思想道德状况要切实做到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必要建立联*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投入,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办好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台的节目、栏目,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目前尚无能力完全杜绝网吧的情况下。是否考虑设网吧一条街,以利有效监控和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社会、家庭、学校要合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健康、安全、有序、规范的绿色网络环境。当前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要教育好成年人。建议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水*。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在职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为未成年人做出榜样,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同时,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教师的德育培训工作。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建设,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真正做到德智双馨。**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举办或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改进家访内容和方式,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同声齐唱”。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8)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5)份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 1

  一、前言: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校门口商贩的形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为70人,大二学生65人,大三学生50人。其中男女比例5:10。

  三、调查现象分析:

  (一) 休闲娱乐及学*消费

  调查表明: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因为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方面 (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二) 耐用消费品消费

  调查数据表明:智能手机,*板电脑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机,苹果,三星,索尼,国产的OPPO,小米等等,价格在1500--5000之间。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基本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当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大都是笔记本电脑,价格在4500左右。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但这些学*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并不是学*的。

  (三) 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5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1500元左右,*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1000元左右每年。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100—200元之间。极少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

  (四) 其它消费

  对于有抽烟嗜好的男生来说,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通过问卷和深入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惯。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相同,绝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月的花费约为200--300元之间。此外,有6.1%的男生有买彩票的*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月100元左右。

  零食对于60.2%的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个月花费在200元左右。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72.3%的女生每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0元左右,另有少数(7.3%)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0--500元之间每个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达到1000元以上。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呈现的特点有:

  1、 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现在的青年已开始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己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 、 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

  3、 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也较低。二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要相对高于农村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二)部分学生消费误区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2、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67.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主要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均水*。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

  五、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 “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

  2、对于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

  3、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

  4、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

  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

  6、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 2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 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 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1、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3、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4、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 3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研,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以下是这次调研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研,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研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研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研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研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研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研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 4

  一、调查前言

  (1)调查背景:不言而俞,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主角。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目的等。

  (3)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调查途径:首先经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并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5)调查范围:本小区全体学生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从阅读兴趣上看

  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约占30%,散文其次,约占20%。所以能够看出,此刻的大学生对于小说散文这类读物最热衷。

  在你是否阅读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水浒传》、《战争与和*》等这个问题上,有约20%的人表示经常读,有60%的人表示有时读,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读,甚至还有2%的人表示从没读过。由这些数据能够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够也是应当做到的。

  (二)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看

  在时间上:30%的学生每一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作课外阅读,60%的学生花1~2小时,10%的学生花3小时,10%的学生花1小时以下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0%,超过两小时的仅占30%,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65%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的学生每月读1~2本,25%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从阅读量上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

  (三)从阅读方式上看

  我校60%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2%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在选择什么样的刊物阅读这一问题上,24%的学生选择图书,有17%的学生选择报纸,有48%的学生选择杂志,有10%的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从这能够看出传统的纸质读物还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其中杂志是我校学生选择最多的读物,可见,现代媒体对于生活得影响。而有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也能够看出电子类读物已开始进入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中。

  (四)从阅读目的上看

  对于“你认为大学期间阅读重要吗?”,有87%的同学选择了“重要”,有1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没有同学觉得读书不重要,这一点我们是很值得庆幸的。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觉得在大学期间阅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众人皆知,读书能够丰富每个人的知识,开拓眼界,同时读书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尤其重要。此刻,在大学中,大家可能还是有一些空余的时间,我们应当利用这些空余的时间来多阅读一些书籍,因为等我们毕业工作后,就不会再有非常多时的时间来阅读,而在那时我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也不高了,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还是应当把握大学的时光,多读一些书,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从阅读问题上看

  经调查研究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忙于学业或其他活动。许多同学忙于学*,时间比较紧迫,没有空余的时间读书,而读书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项目,许多学生所以放弃了阅读课外书籍,只是研究自己的专业项目。大学里也有很多社团并举办很多的活动,很多大学生精于此,而没有时间花费在阅读这方面了。不明白应当读什么书也是所有大学生在大学学*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三、总体分析

  1、阅读兴趣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太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虽然不能完全说喜欢课外阅读,但也是兴致缺缺的表现,或者说大部分人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原因能够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过去十二年的学*生涯被教师和家长们用上课、作业和补课全都占满了,自由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难培养出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此刻到了大学,我们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由我们自由支配,一下子**的我们会选择尽情地去玩,很难静下心来去进行阅读。即使我们的教师或家长这时要求我们多读些课外书籍增加知识,但这时已很难受控制的我们也听不进意见,甚至可能会对课外阅读更加反感。

  2、阅读类型多样性,更倾向于休闲娱乐

  那些选择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的同学我相信他们应当是处于一种随便看看的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有可能是出于追随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资讯,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称为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网络流行小说也成为我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学生本来是最容易理解新事物的,更何况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网络文学呢,一个又一个的小说网站就是最好的证明。女生的言情小说、男生的玄幻小说,除了资料吸引我们外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你能够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得选择,网络上无穷无尽的各种书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几分钟就能搞定,不但方便并且便宜,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同时那些很多小说都是连载的,更加吸引人,也让很多的学生深深的着迷。

  3、阅读方式各种各样

  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我们的首选,这很令人感到欣慰,毕竟阅读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囵吞枣地阅读不会有任何收获,还不如不读,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又能得到什么呢?在我们慢慢翻页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阅读的趣味之一。

  但这个时代毕竟是在提高,网络、数字化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手机阅读和上网阅读也正在逐渐地替代纸质阅读,尤其是为我们学生所理解。非常是手机阅读,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那使得阅读变得极其方便,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

  4、阅读量不够

  *均每一天3小时以下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阅读,如何只是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样可能有收获。而第一点中学生们阅读兴趣不够可能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四、提议与总结

  1、引导学生构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书海无涯,然而同样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忙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构成正确的阅读原则。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本事、鉴赏水*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能够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经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能够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3、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效果是大学生经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能够经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如有理论特长的学生能够阅读资料精深独到的专着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等知识;而智力较高的学生可阅读多种参考书加快学*进程或接触其它学科领域谋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结合,以调节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本事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本事和阅读本事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本事,指导大学生进取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经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经过调查,我们能够这样告诉自己,有时间能够利用点来看些书,这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 5

  本调研报告针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其看法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实地调研,通过对学校各年级各层次同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其他高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在总体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在这过程中又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已是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消费状况调查数据

  (1)家庭*均月收入。

  经调查,家庭*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23%,1000元~5000元占67%,5000元~10000元占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96%。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这在我们学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月*均消费金额。

  月*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9.5%,500元~1000元占72.5%,1000元~2000元占14%,2000元以上占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4%,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0%,有计划消费的占32%,想花就花的占54%,选择其他的占4%。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10%,200元~400元占48%,400元~600元占32%,600元以上占10%。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而这些数据与其他地区(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绵阳地区物价水*相对较低。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6)*常购买学*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

  本次调查遗漏了恋爱开支,但据我们调查过程中口头了解到: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均每月电话费。

  *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0%,30元~50元占38%,50元~80元占36%,8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

  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8%,10元~30元的占21%,30元~50元的占39%,50元以上的占3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还有很多人选择外出观光旅行,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消费。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Credit Card)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Credit Card)也逐渐悄然成风。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是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区购物。

  (12)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每月支出是否有预算有计划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为42%,男同学则为37.1%。

  (13)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

  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家庭较贫困的学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1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

  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4)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Credit Card)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5)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办法

  1、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引导

  (1)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改变不好的消费观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消费观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要摒弃那种和别人比气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长们应该交给孩子一种朴素简约优惠实用的消费理念,让其逐渐养成自力更生、不铺张浪费的好品质。

  (2)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3)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是大学生不良消费*惯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会应该逐渐调整整体消费结构。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费方式也应该逐步改变,从而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惯和方式趋于合理!

  2、在校大学生应提高自身意识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三、调查总结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总的来说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惯的差异造成的。在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应是当务之急。

  大学四年,如金岁月,学*是主题。然而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因此,在大学校园,应该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不应盲目攀比,恣意享乐,应该积极倡导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费。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9)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本五份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1

  *期,一篇名为《江苏4万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或更严峻》的文章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xx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已经有4个月了,20xx届新的毕业生也已经开始考虑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苏仍有4万名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20xx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3.2万人,比去年多6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已经来到,为了避免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招聘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多数高校采取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旺季。据统计,从20xx年毕业生求职者人数突破600万大关以来,求职者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仅江苏省XX届高校毕业生就有53.2万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笔者从知名社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届的毕业生由于在校园招聘中未解决就业问题,被迫把目光放到社会招聘中,而社会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很多毕业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却依然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此外,笔者还从上了解到一组数据,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仅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将达到65万-70万,不少应届毕业生甚至愿意自降身价,期望以降低薪资水*的代价求得一个工作机会。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招聘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二,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三,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四,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虽然20xx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只要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职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2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3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4

  大学生就业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均值看,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毕业生为3278元;硕士为5461元;博士为8800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男性为3579元,女性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211”重点高校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层次高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入,收入差异主要因学历、职业、就业地点等而不同。另外,统计结果也与所选样本有关。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地区之间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均收入最高,为3791元;地级市的*均收入为3033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均为265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518元和2485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4620元;(2)三资企业4420元;(3)高等学校4025元;(4)国有企业3703元;(5)国家机关3536;(6)其他事业单位3195元;(7)其他企业3121元;(8)医疗卫生单位3030元;(9)中小学2983元;(10)私营企业(民营、个体)2914元;(11)乡镇企业23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97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6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4501元;(2)金融业为4181元;(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3770元;(4)房地产为3590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3576元;(6)文化体育娱乐为3469元;(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310元;(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285元;(9)采矿业为3221元;(10)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109元;(11)教育为3090元;(12)建筑业为2956元;(13)制造业为2935元;(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2907元;(15)农林牧渔为2876元;(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36元;(17)批发零售为2718元;(18)居民服务为2708元;(19)住宿餐饮为2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73倍。

  就业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3.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2.4%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5%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再次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2)高等学校;(3)科研单位;(4)国有企业;(5)三资企业;(6)其他事业单位;(7)私营企业(民营、个体);(8)其他企业;(9)医疗卫生单位;(10)中小学;(11)乡镇企业。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3)专业技术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农林牧渔;(3)文化体育娱乐;(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6)教育;(7)房地产;(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建筑业;(1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2)采矿业;(13)批发零售;(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5)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16)制造业;(17)居民服务;(18)住宿餐饮;(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2.6%,在地级市工作的占33.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1.2%,在乡镇工作的占2.2%,在农村工作的占0.5%。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私营企业占38.2%;(2)国有企业占30.2%;(3)三资企业占7.6%;(4)国家机关占5.8%;(5)其他企业占4.0%;(6)其他事业单位占3.9%;(7)医疗卫生单位占3.5%;(8)科研单位占1.6%;(9)高等学校占1.4%;(10)中小学占1.2%;(11)乡镇企业占0.6%。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专业技术人员37.7%;(2)商业和服务人员16.2%;(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2.4%;(4)企业管理人员11.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7%;(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9%。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1)制造业为13.9%;(2)金融业为13.0%;(3)建筑业为11.5%;(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1.1%;(5)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6)教育为5.0%;(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4.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3.6%;(9)房地产3.3%;(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1%;(11)批发零售3.1%;(12)农林牧渔3.0%;(13)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0%;(14)采矿业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6)文化体育娱乐2.0%;(17)住宿餐饮1.5%;(18)居民服务0.9%;(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0.7%。

  前4个行业比例合计达到49.6%,接*一半。这4个行业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金融业)。教科文卫体等事业部门合计占比为15.4%。

  就业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0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和工作经历;3、了解自己,扬长避短;4、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5、形象气质好;6、学历层次高;7、应聘技巧好;8、就业信息多;9、学校名气大;10、热门专业;11、学*成绩好;12、老师的推荐;13、朋友的帮助;14、亲戚的帮助;15、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6、学生干部;17、拥有就业地户口;18、性别为男性;19、是党员;20、送礼买人情。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13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5

  大学生就业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xx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均值看,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毕业生为3278元;硕士为5461元;博士为8800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男性为3579元,女性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211”重点高校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层次高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入,收入差异主要因学历、职业、就业地点等而不同。另外,统计结果也与所选样本有关。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均值看,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地区之间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均收入最高,为3791元;地级市的*均收入为3033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均为265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518元和2485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4620元;(2)三资企业4420元;(3)高等学校4025元;(4)国有企业3703元;(5)国家机关3536;(6)其他事业单位3195元;(7)其他企业3121元;(8)医疗卫生单位3030元;(9)中小学2983元;(10)私营企业(民营、个体)2914元;(11)乡镇企业23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97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6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4501元;(2)金融业为4181元;(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3770元;(4)房地产为3590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3576元;(6)文化体育娱乐为3469元;(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310元;(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285元;(9)采矿业为3221元;(10)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109元;(11)教育为3090元;(12)建筑业为2956元;(13)制造业为2935元;(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2907元;(15)农林牧渔为2876元;(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36元;(17)批发零售为2718元;(18)居民服务为2708元;(19)住宿餐饮为2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73倍。

  就业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3.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2.4%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5%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再次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2)高等学校;(3)科研单位;(4)国有企业;(5)三资企业;(6)其他事业单位;(7)私营企业(民营、个体);(8)其他企业;(9)医疗卫生单位;(10)中小学;(11)乡镇企业。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3)专业技术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农林牧渔;(3)文化体育娱乐;(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6)教育;(7)房地产;(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建筑业;(1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2)采矿业;(13)批发零售;(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5)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16)制造业;(17)居民服务;(18)住宿餐饮;(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2.6%,在地级市工作的占33.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1.2%,在乡镇工作的占2.2%,在农村工作的占0.5%。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私营企业占38.2%;(2)国有企业占30.2%;(3)三资企业占7.6%;(4)国家机关占5.8%;(5)其他企业占4.0%;(6)其他事业单位占3.9%;(7)医疗卫生单位占3.5%;(8)科研单位占1.6%;(9)高等学校占1.4%;(10)中小学占1.2%;(11)乡镇企业占0.6%。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专业技术人员37.7%;(2)商业和服务人员16.2%;(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2.4%;(4)企业管理人员11.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7%;(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9%。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1)制造业为13.9%;(2)金融业为13.0%;(3)建筑业为11.5%;(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1.1%;(5)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6)教育为5.0%;(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4.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3.6%;(9)房地产3.3%;(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1%;(11)批发零售3.1%;(12)农林牧渔3.0%;(13)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0%;(14)采矿业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6)文化体育娱乐2.0%;(17)住宿餐饮1.5%;(18)居民服务0.9%;(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0.7%。

  前4个行业比例合计达到49.6%,接*一半。这4个行业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金融业)。教科文卫体等事业部门合计占比为15.4%。

  就业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0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和工作经历;3、了解自己,扬长避短;4、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5、形象气质好;6、学历层次高;7、应聘技巧好;8、就业信息多;9、学校名气大;10、热门专业;11、学*成绩好;12、老师的推荐;13、朋友的帮助;14、亲戚的帮助;15、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6、学生干部;17、拥有就业地户口;18、性别为男性;19、是党员;20、送礼买人情。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报告范本5份(扩展10)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优选【5】份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1

  社会中各种家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包括连锁家教,诸如新东方,环球雅思,盖伦之类的家教品牌;包括私人家教,诸如各种名牌老师,多种补*学校;包括学生家教,诸如各种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所做的课余兼职;包括义务家教,诸如各种志愿者,义工或者公益活动,如今,社会家教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产业,成为专门的全科辅导,单科辅导,竞赛辅导,专业辅导,甚至包括兴趣辅导和学前辅导,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家教辅导应运而生,以下即为我通过亲身经历对社会家教所做的社会实践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家教的看法,以及提出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意见

  二、调查对象:

  年龄介于30岁与45岁之间的家长,年龄介于10岁与20岁之间学生,以及若干名牌教师,兼职教师,专职家教

  这些教师代表大多数教师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与个人亲身经历的询问。发放问卷是在太原市各补*学校的现场发放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并且与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座谈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4份,有效176份,

  有效率达88%,共邀请教师8名进行深入切实的讨论

  四、调查时间

  20xx年8月

  五、调查内容:

  家教,即为家庭教师的简称,中国的家教产生于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高考的恢复,为了配合各种选拔性考试的需要,产生了家教。主体的不同导致对家教看法的不同,与家教相关的有如下几类主体,

  1,家长

  父母为孩子请家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愿望;应在孩子和家庭教师之间找到心理和学*上的最佳切入点,让孩子在自愿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享受家教带来的学*乐趣。京翰教育的辅导班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为家长出谋划策,请家教的家长绝大部分是希望提高孩子的学*成绩。可是,也有一些家长却是怕孩子“虚度”时光,不管孩子是否乐意,盲目地将老师请到家里。这样做,花了钱不算,而且又加重了孩子的学*负担,让他们对学*产生了逆反心理,这就导致了所谓的事与愿违,孩子的学*效率低下,家长更加着急,请更多家教,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有些差生孩子和家长过分依赖家教,而忽略了课堂上的学*及自身的努力,导致基础过低,学*缺乏主动性。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教观念对孩子学*产生的负作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高额报酬的诱惑,家教队伍可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好的家教是剂补药,而水*一般的家教却误人子弟;再者就是做家教的大多都有本职工作,生活节奏过分紧张,常常无法认真备课而草草应付,使家教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请家教一定要精挑细选,给孩子请一位真正合格的家教。因此,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家长选用家教更需要慎重,需要经过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具体应该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1)请家教一定要征求孩子个人意愿;

  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和自身的潜能,硬性安排家教辅导,而且期望值过高,很可能会由于孩子升学考试心理压力过大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一定要请有经验、有时间的家教;

  最好是教过同年级且有明显提高学生学*成绩的家教。他们对所辅导科目的教材、大纲和考试要求掌握得比较准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家教辅导内容一定要与学校进度同步

  家庭应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点拨和提高。备考资料和练*题以本地区编写的为主,不要随意扩展知识内容和加大难度。

  (4)家教辅导的学科不能过多

  应根据孩子的学*情况和个人要求,重点选择一科最多两科进行家教辅导。千万不能所有考科全面开花,不给孩子一点休整时间。否则,个别的学生会出现“外边请家教,课上睡大觉”的现象。

  (5)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辅导不能相互攀比

  应根据孩子的真实学*情况而定,自觉的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对于懒惰,学*落后的孩子,加以适当的督促,有需要可以请家教老师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激发孩子的兴趣,传授其学*方法。

  2,家教老师 中国的家教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发展的水*却不能说的上好,重要的一点是家教者的水*有限,而教育的目的大都是以金钱为目的,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旧的知识教会了,碰到新的知识一样又不会。低年级知识学好了,等升学了,新知识还是学的困难。又得请家教教授知识。这样周而复始。只有教授学*方法的家教才是对孩子有益的家教。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新知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学*方法对于学*新知识来说就是磨刀石。只有刀够锋利才能省时省力砍好柴。只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家教模式才能有效让孩子摆脱年年请家教的宿命。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就是指没有直接给予物质,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种信念。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好的职称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一个合格的家教老师,应当不仅能使学生需要你,需要用你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积极上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学生可以主动学*,自主学*,而我们的家教老师仅仅是从旁辅导,发挥指向性,关键性作用。如今的家教分为以下几类,其一,品牌机构的家教,以新东方为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以语言培训为核心,拥有短期语言培训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文化传播系统、科技产业系统、咨询服务系统、发展研究系统等多个发展*台,是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教育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以语言为特色的新东方,也逐渐在语言之外涉猎其他专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者,培养不同的专职教师或者学生家教,新东方的教师以年轻化,专业化著称,其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能够充满青春活力,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其弱势在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因此无法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更无法替代学校教育,但作为一个中国最大的教育品牌,其探索与创新精神,尤其引人瞩目。

  其二,学校的品牌教师,不得不承认,这类家教存在有一些尴尬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上需要有经验,有一定职业操守的老教师,而另一方面,这一类教师又不被传统的职业道德所允许,但需求决定市场,还是有这类的家教出现,这类家教的普遍特点在于,能够抓住必要的知识点,能够以自己的多年经验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期教育,期末教育,考前教育,但是这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很融洽,这也导致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其三,学生兼职家教,我曾经从事过这类家教,这类家教主要是以学生的勤工俭学为目的,他的教育经验不足,但考试经验充足,并且与学生的年龄相*,因此能够和学生相处融洽,但也有例外,当然,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例外时,这类家教不是很容易处理所出现的矛盾,这也导致这类大学生,研究生刚出入社会,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而给自身带来的不必要的危险,关于我自身的经验,以后详谈。

  其四,是义务家教,这个我也曾经从事过,只能说,中国如今的志愿者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即使一个人愿意义务家教,但因为种种障碍无法解决,或者是做好事本身就怀揣功利之心,或是做好事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总之这类家教在夹缝中生存,我相信,随着中国慈善体系的日益完善,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2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式

  20xx年7月——8月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通过对同学们针对我校宿舍管理建设的现状分析,我统计到62%的同学认为我校宿舍管理对于生活有一定影响,但没有造成不便,16%的同学认为有造成不便。总体来看,学生对于目前的宿舍管理现状还算满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目前状况的详细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完善宿舍管理建设。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宿舍安全隐患问题

  对于宿舍安全隐患问题,42%的同学认为宿舍目前存在安全隐患,32%的同学认为不存在安全隐患,13%的同学则表示对于安全隐患不清楚。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并且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知识的普及亟需要加强普及宣传。

  2.住宿环境

  42%的同学对于目前的住宿环境满意,14%的同学对于目前的环境不满意,44%的同学对于目前的宿舍环境表示一般。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宿舍内部设施还不错。但是对于宿舍周边环境问题不管是对于宿舍周边的噪音,气味,还是周边的卫生问题,同学均有较大的反映,因此应着重加强这一方面的改善。

  3.规章制度

  对于宿舍例行检查,38%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12%的同学则表示能够接受,50%的同学则表示无关紧要。对于宿舍限制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42%的同学认为能接受,但是58%的同学对此持反对意见。另外对于门禁时间与门禁制度,68%的同学认为还算满意,32%的同学不满意目前对于这一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木满意的同学对此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些不满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这也说明对于这一方面同学们都比较关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4.宿舍文化

  在是否允许宿舍个性化装饰方面,48%的同学认为对此表示赞同,只有10%的同学表示对此不赞同,42%的同学则表示无关紧要。对于在宿舍使用电脑用途方面,只有20%的同学表示以学*为主,70%的同学则以娱乐为主,其他用途占使用比例的10%,由此可以看出在宿舍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氛围。

  二、宿舍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学生对于宿舍管理的漠视,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于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知识和能力培养,忽视寝室管理

  很多情况下,学校追求教学效果为主的思想而影响了行为效果的养成。再加上学校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对宿舍管理过程参与较少。就大理学院而言,学校对于宿舍管理主要是外承包以宝龙公寓为主,虽然对于学*与生活分工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与学生宿舍管理相脱离,所以学生的培养应该从日常的点滴抓起,从此时此刻抓起。

  (二)后勤服务人员存在很大争议

  在宿舍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门禁时间以及电器使用方面上,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的工作模式在过去的学生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容易形成“边缘地带”和“真空区域”,造成某种程度上教育和管理的脱节,从而出现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服务水*不够到位等现象。

  (三)学生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只是视宿舍为住宿的场所,缺乏主人翁意识。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管理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惯。比如卫生检查、文明宿舍之类的,但是这些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手段和方法一般不适应对学生的“育人”管理。

  (四)管理人员缺乏学生管理经验

  就目前而言,学校大多数管理人员是临时工,他们的政治素质不高,并且文化水*也比较低,这就造成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五)宿舍风气差距悬殊

  目前,高校学生宿舍风气差距悬殊,甚至是两极分化一般情况下,宿舍具有良好风气的,其成员思想积极上进,主动追求进步,学*氛围浓郁,学*成绩优秀,生活*惯良好;相反地,宿舍风气较差的,其成员思想倦怠,不思进取,缺乏道德意识,生活遨遍、懒散,沉迷于游戏,疏忽于学*等。

  三、应对宿舍管理出现的问题采用的措施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队伍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水*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大学生的沟通、控制、影响能力。因此在聘用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中,不能仅从降低经济成本着想聘用普通服务人员,在人格魅力方面影响学生、在生活经验上对于学生宿舍管理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管理理念。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在处理各种问题中应该本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思想,要及时修改不适合的规章制度,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和减少管理矛盾。利用电子媒介,丰富沟通渠道。

  (三)重视学生参与管理

  在管理中,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去,增强他们自觉遵守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他们的热情。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吸收学生参与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学生参与检查宿舍卫生、文明宿舍评比等内容,参与管理的层面较浅,参与管理的范围窄。大学生自我管理、服务、教育是学生工作的一种好的方法,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大学生宿舍管理应推进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四)加强宿舍安全管理

  学生宿舍是高校安全建设和管理的重点节点,学生宿舍安全工作成效与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紧密联系。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管理理念、完善服务内容、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去满足新环境下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需求。

  1.提高思想认识

  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寻求解决学生宿舍安全隐患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加强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对策,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高度一致。

  2.加强宿舍安全事项的教育

  提高学生保护和防范意识本着预防为本、教育优先的原则,把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从多层面、多渠道传达和灌输给学生;通过制作和发放安全知识小贴士,将安全须知发放至各个宿舍。

  3.加大对宿舍安全隐患的排查

  如大功率电器等违章电器的及时收缴,对乱接电线、违章用电、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做出深刻检查和承诺。

  总之,学生宿舍作为大学期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活、学*、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有效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3

  摘要:

  本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现场访问、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调查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在宿舍安全、电信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方面的状况及对学校安全教育建设的建议,旨在了解学校的安全现状及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分析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安全、调查

  一、调研背景

  校园安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人身财产的重要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在查寝时发现有学生在使用大功率电器与学校多次出现物品失窃以及各式各样的传销与等事件,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并引起学校领导与师生的重视,多次组织了班级的安全班会,使校园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在校园安全教育日益重要的情况下,我们组决定从大学生在校园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大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看法及自身对校园安全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对我校大学生展开调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知程度,从而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并为大学生提供校园安全方面的帮助,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

  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既是高校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与实践意义。研究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总结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有益经验与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一般规律,拓展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方法,提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对策,丰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理论,推动高校安全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科学发展。

  对大学生科学地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水*。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不仅能够适应高校安全形势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构建与谐的大学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三、调查方法与研究路径

  本次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包括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共200份),对数据进行统计,绘出条形图,饼形图。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校园安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这些数据与现象进行探究,并给出一些解决问题建议与方法。

  四、交大现状调查结果

  (一)火灾安全隐患

  1.宿舍内火灾安全隐患

  大学生宿舍内引发火灾的隐患因素很多,由图所示,列举了具有普遍性的几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宿舍内燃蜡烛这个安全隐患较轻,仅占5%,随着各式各样的台灯大量进入宿舍,燃烧蜡烛已不再是普遍现象。除此以外,其他各项火灾隐患均大量存在。几乎所有学生离开宿舍时*惯性的只带上需要的随身物品各自离开,都没有自觉的意识到离开宿舍要切断电源的重要性,此类学生占到48.5%,这个数字令我们毛骨悚然。

  现在社会已不再是简单的电灯电视时代,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大功率电器等等争先恐后涌入各个角落,在宿舍人员密集的居住区,无限的电量通过有限的几根电线笼罩在各个房间,离开宿舍不拔电源,短路起火引发事故是必然。

  在宿舍内吸烟占18.5%,不仅是男同学吸烟,当下的部分女同学也有吸烟的癖好,这一类学生将*占了一半的比例;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也是部分专业的需要,几乎80%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随之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的学生也就急剧增多,占到11.5%;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以外,个人形象与享受生活的愿望也配套涌来。

  据了解,每天坚持洗头的同学占到65%左右,大功率吹风机应运而生,因此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违规电器的学生达到7+%;为了方便使用手机,绝大部分学生把手机充电器在充电状态下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比如说枕头与被褥下面,这类学生占到78.74%,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手机充电器都是高质量信得过产品,即使有危险,也不过是万分之一,他们在用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做筹码殊不知手机电池也有假冒伪劣产品、爆炸伤人的案例屡见不鲜,后果极其严重性。

  总之,调查显示,大学生宿舍内火灾隐患因素随处可见,且屡禁不止,侥幸心理滋生,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2.使用灭火器情况

  调查中,73%的学生表示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过或实际操作过灭火器的使用,遇到火情,会第一时间选择使用灭火器灭火,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与财产。而有27%的学生则表示从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灭火器的培训或实际操作,也就意味着*1/3的学生仍不会使用灭火器,在遇到大火险情时,这部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有灭火常识的,少部分同学需要进一步认识使用灭火器的重要性。

  (二)交通安全情况

  1.过马路情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过马路时,99%的学生能做到按照交通规则行走,仅有1%的学生随心所欲,不看信号灯,不走斑马线,我行我素,随意穿插于车流之中。

  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时都能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自觉保护人身安全与交通安全的意识较高。

  数据显示,大学生外出搭车时,有73.58%的学生会经常考虑搭车的安全系数,不会图一时之便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选择搭车时会比较慎重;16.31%的学生也偶尔考虑搭车的安全因素,但一般很少;10.99%的学生搭车很随意,根本不考虑安全问题。

  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外出时都能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自觉保护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意识较高。

  (三)饮食卫生情况

  在饮食安全方面,33%的学生很在意饮食卫生,比如,在购买食品时,只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保质期内的食品,从不在小摊购买散装食品等。而61%的学生则认为不用太注重卫生,大众化的饮食没有任何问题,偶尔的不卫生反而能增强体内的免疫力,散装食品与小摊食品更多样化,购买起来更方便。6%的学生在这方面非常随意,认为没必要那么小心,反而认为太注重卫生是洁癖,太娇气,甚至还自我安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不难看出,大学生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对饮食安全重视不够,据了解,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可能与部分孩子小时候不太注意卫生而养成的生活*惯有关,比较随意,病从口入的安全意识薄弱。

  (四)财产安全情况

  1.信息外漏问题

  关于信息外漏问题,在调查中发现61%的学生经常把有关自己的信息告诉别人,比如,收到不明身份的`邮件时,会打开网站填写相关信息;为了获得小赠品或一时的小利益,毫无防备的办会员卡,如实填写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经常用自己的生日或电话号码作为银行密码等。11%的学生也偶尔外漏信息,但一般较少。比如,聊天时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随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他人等。21%的学生比较慎重,从来不将涉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他人,很谨慎的保护个人信息,比如,在ATM机取款时,会警惕周边的行为防止密码泄露等。从数据看来,绝大部分同学因为年轻,社会经验较少,遇事不慎重考虑头脑一热就把个人信息(银行密码,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网络信息等)随意告诉他人,导致丢失被盗,上当受骗,欺诈受害甚至丢掉性命的恶果发生。

  2.贵重物品防盗问题的考虑

  调查显示:67%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一旦发生丢失被盗情况,第一时间告知管理人员或报案;21%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意识到贵重物品不能随意乱放,但是没有养成良好*惯,仍丢三落四。只有12%的学生认为贵重物品是自己的,怎么放置与别人无关,即使丢失或被盗,也会埋怨运气不好,忍气吞声或是自认倒霉。上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贵重物品应妥善保管,严防丢失被盗,只有一少部分同学因为疏忽大意,丢三落四,丢失被盗意识尚浅,导致后果才悔恨当初。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4

  一、前言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领域,满足广大学子的消费要求,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项市场调查,我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研究校园商品的发展方向,同时推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来迎合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现将有关信息汇总如下:

  二、调查时间

  我们于9月11日到13日之间,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调查的大部分为女生,所以此次的调查目标主要为在校女大学生。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50%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800之间,200-400之间也占有一定的比率,但较少,而两个极限,a、400以下和d、800以上都比较少,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一个纯消费群体而言,消费总额在500-800之间是正常的,其他区间符合正态分布。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费较高,所以大家在其他的花费上对而言会比较节省一点,所以设计的数值没有太高的。通过这已数值的调查,证实了我的想法,在高额的学费下,大家的其他花费相对而言会减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除了伸手问家里要钱之外,还懂得了体谅父母,懂得节省。

  2、食品消费

  零食是女生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项内容,有的女生甚至以零食为主食,不按正常的时间就餐,只是拿零食来解决了事,可见零食在女生的生活中的占的份量。

  零食的每天支出主要在5-10元之间,就我预期的而言,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其他各区间都占有一定的比例,15元和10元以上的人基本持*,可见,对于一些人而言,零食是所有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但是就假设的,“如果不买零食是否有盈余”的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会有少部分的盈余,其他的则成正态分布,可见,对女生而言,零食也仅仅是有钱时的消费品,而不是必需品。

  主要购买的零食是蔬菜水果类,调查的过程中,深度访谈过一些学生为什么选这一项,比较多的回答是“水果有营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也有的是因为吃水果就不用吃饭了,可以保持较好的身材;奶制品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就调查结果而言,出乎我的意料,膨化食品没有选的,主要选择的是一些有营养价值的水果和奶制品,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购买特点。

  就购买地点而言,主要是就*原则,选择a学校超市的占了大部分,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外出去大型超市购买,原因是品种比较多,质量有保证。在选购零食时,主要是依据个人喜好购买,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理性购买。

  3、服装消费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穿着上的享受,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学生,年龄和心理上的成熟让他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穿着和打扮。学生服装的要求度比较高,新一代大学生不再只是埋头图书馆和自*室的书呆子,对于美的追求呈上升趋势,对于服装的要求更高了。理性消费占主体,价格,质量,品牌是吸引大学生服装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我们在消费时力求物有所值,同时也要满足自身所追求的品味档次,从而提升自身所追求的品味档次,从而提升自我形象。从服装购买的频率看,服装的消费还是合理的,主要集中

  在半年一次和一个月一次,购买的主要原因还是满足生理需求,但也不排除满足虚荣心的部分。吸引购买服装的主要诱因来看:服装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节气的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是美观。因此服装承载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调查发现学生购买衣服的主要诱因与天气有很大关联,同时时髦也是学生追求的主题。从服装消费的水*来看:大学生现有的购买力是一定的,这是由于他们经济来源单一。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较合理,理性消费是他们消费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4、化妆品消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一些化妆品来化妆,的确能让人变得美一点,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女大学生一年花在买化壮品的钱就要了好多,什么夏天要买防晒霜、洗面奶、面膜等,冬天要买扩肤霜、护手霜、唇膏等,*时出门要口红、上粉、美眉等,总之那化妆品的种数多得数不清。透过这层的消费,我们看到在思想上创新方面她们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她们在行为方式的不足,众所周知,大学生属于无自身经济来源的消费群体。这就是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5、电子类、科技产品的消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舒适、快乐等,手机、电脑、MP3、MP4…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产品。经调查,这些高科技信息产品在校园展销会上呈现,购买率不会太高,因为同学们对其质量方面都存有大量疑虑,都觉得到专门的专卖店放心一些。

  四、校园商品展销会需求特点

  综合上述各种消费情况以及大学生消费的特性得出以下三个需求特点:

  ①女生关注的主要在于服装、饰品、化妆品等必须品上

  ②男生主要关注电子类,科技产品

  ③其次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花销都用于购物和娱乐

  五、校园商品展销会现状

  1、我国大学生数目不断增加

  2、消费群体对“购物”一词的敏感和关注,有利于扩大本次展销会的影响力;

  3、有赞助商做后盾;

  4、展会举行过两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宣传力度较大,从点到面的大面积宣传;

  6、*年来,长沙地区大学生群体的展会较少,市场潜力较大。

  7、类似的展会比较少,发展空间较大;

  8、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9、当今的经济逐渐复苏,带来巨大的商机;

  10、价格更加合理,低廉

  六、总结

  1、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本次展会大打品牌化,创新化,确保价格适中。获取最大盈利。

  2、校园展销会这个*台可以使得各高校的沟通更加人性化,大学生一起体验销售者与消费者不同的角色,从而明确自己的学*方向,体现竞争的挑战性,增强憧憬未来信心与勇气。

  七、建议给商家:

  1、增强产品的标准化水*,能够标准化的东西越多,大家沟通起来就越便利。

  2、尽量和客户(学生)保持沟通,替客户(学生)着想。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但是商家的经验是无限的,因为商家每天都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每天都在适应不同客户的*惯。认为好的东西一定要推荐,客户可以不采纳;认为不好的东西,一定要提出建议,客户也许会很感激你。不仅是把产品做好,让客户做到放心、安心,是对每个商家的更高要求。给学生:

  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附录一:

  大学校园展销会市场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所在年级

  3、您*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

  A、400元以下B、400500元C、500800元D、800以上

  4、在展销会上您希望买到什么样的商品?

  A、休闲食品B、休闲服装C、电子类商品D、化妆品E、鞋子F、其它

  5、当你在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钱够不够用B、该商品的实用性C、该商品的档次D、其他

  6、在展销会上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多选)

  A、品牌B、质量C、外形美观D、价格E、其他

  7、请问您比较偏好的品牌服饰类型是?

  A、运动服饰B、休闲服饰C、职业服装D、牛仔服饰E、其他服饰

  8、在购零食方面,您比较偏向

  A、膨化食品类B、水果类C、乳制品类D、干货类(芒果、梅子、、)

  9、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可多选)

  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上网)C、购物(服装、饰品)D、学*费用(书籍)E、娱乐

  10、您多久购买一次衣服?

  A一月一次B半年一次C一年一次D不定期

  11、购买零食或小吃您一般会选择?

  A学校超市B小摊C大型超市D其他

  12、您希望展会能持续几天

  A、2天B、3天C、4天D、5天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5

  摘要: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相应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都在不断的加大和提高,势必需要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而大学教育又是这个战略中的重心。因此国家一方面通过扩大招生比率,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加大对高校基础建设的投入,使校园能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伴随着市场经济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大学校园发展水*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为城市输送各类高级人才的发源地。大学校园的建设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的发展,力争体现出新时期、新时代大学校园的新面貌、新姿态。

  通过对黄山学院校园景观设计的调研,来探讨在满足校园新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脉,突出校园特色,,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 生态 人性化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景观设计总体分析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1、校园背景及区位调查

  学校简介:黄山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区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二.调研内容及分析:

  一、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

  1、功能分区

  黄山学院南区在空间划分上,没有明显的轴线,入口处一直到广场有一个明显的轴线关系。从大门进入后,沿着大陆一直走,以这条路为分界线,将整个学校分为两个大的片区。划分教学区与学生宿舍以及娱乐区域,各个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且互不干扰。通过植物、建筑、标识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创造不要功能区特色。入口处设有景观大道,两侧香樟树高大挺拔,正对校园校训,显得庄严稳重。两侧之间种植低矮的时令花卉。

  2、交通流线

  教学区域交通流线通过几个支流路网将一栋栋学院楼划分开来,另外,校园内尽量避免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域和宿舍区,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车行交通流线,位于校园外环,或少量穿过必要的教学区。

  二、景观要素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休闲、思考、**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1、水景

  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入口处有一个听淞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石桥。石凳,湖中养有成群的鲤鱼,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动人而秀美的景色,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休闲的场所。湖边是挺立的树木,这些树寿命长久,它们将成为学校的成长见证,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树荫下围有座椅,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亲*。

  2、广场

  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计中,对校园成块空地设计成开放和谐的交流场所,体现校园自由、开放、团结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筑群落和开放空间中设置景观及相应的休闲设施,如座椅,树池,树阵等。尊重人们对自然的心理渴求,将子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校园内如在逸夫楼、行政楼、教五楼,图书馆前设有集散广场,并且建有绿化小品。以常绿树种为主,广场中间还有喷泉,图书馆前的徽文化广场,以丰富的植物围绕中间的大圆,层层递进,这些广场空间为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提供了机会。

  3、植物设计

  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观为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生态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黄山学院以香樟、桂花树为主,教学区域两侧以香樟为行道树,适应能力强。另外,听淞湖畔有着婀娜多姿的柳树。听淞湖,一到春天就会出现“柳絮飘摇”美丽的自然现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宿舍楼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大片的地被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

  4、景观小品

  大学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与师生达成共鸣,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在现代的新校区中的校园雕塑,而且还注重个性和更抽象的重视装饰艺术和简化,显示了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校园雕塑通常是:第一,纪念如浮雕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纪念雕塑。二,象征雕塑,意味着与某些对象或事件的片段为准象征性的书籍,知识。第三,鼓励雕塑,通常采取的东西联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第四,装饰雕塑。通常附在建筑物或设备,主要作用美化。

  以一教楼之前的小型广场的小品设计为例。高校在雕塑景观空间主要人口从历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来到性质,是为了加强校园景观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带来更多的活力,环境,内涵。黄山学院的雕塑“陶行知”,它位于一教楼大门旁边。校园中还有一些小品小木亭。

  总体而言,校园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不容忽视,有自己的校园和学生的独特个性,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学校的文化历史。

  结论: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休息、思考、交流和**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校文化于历史,这些积淀应该渗透在每一处景观当中,再基于场地的合理规划,节点的布置,在其中表达出校园特色。另外应该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来组织好交通流线,避免在教学区域中有人流和车流的冲突,还有学生的上课与休息的流线,避免重复和走回路。

  校园中的各景观要素,也应该进行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水景能将景观做的生动,体现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学*的动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与小品结合,营造一处休闲、**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处。另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应该多选择一些色叶树种,营造有四季变化的空间,而配置方式则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建筑、小品等,突出重点,或直接以植物为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活泼的空间。黄山学院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等设计新理念,是自然环境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想结合的典范。

相关词条